CN102119541B - 基站、终端、频带分配方法以及下行数据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站、终端、频带分配方法以及下行数据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19541B
CN102119541B CN200980130460.3A CN200980130460A CN102119541B CN 102119541 B CN102119541 B CN 102119541B CN 200980130460 A CN200980130460 A CN 200980130460A CN 102119541 B CN102119541 B CN 10211954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unit
frequency band
base station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3046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19541A (zh
Inventor
中尾正悟
铃木秀俊
西尾昭彦
青山高久
平松胜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n Patent Trust Inc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171575.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944705B/zh
Publication of CN1021195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195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195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1954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W56/001Synchronization between n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47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on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23Time-frequency-sp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1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terminal or device proper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3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regulatory allocation polic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Abstract

公开了在同时存在对每个单位频带分配独立的单一通信的第1系统、以及能够将多个单位频带分配给单一通信的第2系统时,实现资源利用效率高的同步信号和广播信号的映射方法的、基站、终端、频带分配方法、以及下行数据通信方法。在基站(200)中,OFDM信号形成单元(225)将LTE终端和LTE+终端双方可解读的P-SCH、S-SCH、P-BCH和D-BCH映射到本站可利用的多个单位频带中一部分的单位频带,并且将仅LTE+终端可解读的D-BCH+映射到多个单位频带的所有频带,形成发送复用信号。然后,在发送了终端能力信息的终端为LTE+终端时,控制单元(265)将指示接收频带的变更的频带移动指示发送到该终端。

Description

基站、终端、频带分配方法以及下行数据通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站、终端、频带分配方法以及下行数据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在3GPP LTE中,采用OFDMA(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Access,正交频分多址)作为下行线路的通信方式。在适用了3GPP LTE的无线通信系统中,无线通信基站装置(以下,有时简称为“基站”)使用预定的通信资源,发送同步信号(Synchronization Channel:SCH,同步信道)和广播信号(Broadcast Channel:BCH,广播信道)。然后,无线通信终端装置(以下,有时简称为“终端”)首先通过捕捉SCH,确保与基站之间的同步。也就是说,终端首先进行小区搜索。其后,终端通过读BCH信息,获取基站独自的参数(例如,带宽等)(参照非专利文献1、2和3)。
另外,开始了实现通信比3GPP LTE更加高速的高级3GPP LTE(3GPPLTE-advanced)的标准化。高级3GPP LTE系统(以下,有时称为“LTE+系统”)承袭3GPP LTE系统(以下,有时称为“LTE系统”)。在高级3GPP LTE中,为了实现最大1Gbps以上的下行传输速度,预计导入能够在20MHz以上的宽带频率进行通信的基站和终端。但是,为了防止终端的不必要的复杂化,在终端侧,预计被规定与频带的支持有关的终端能力(Capability,能力)。在该终端能力中,例如,被规定了支持带宽的最低值为20MHz等。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3GPP TS36.211V8.3.0,“Physical Channels and Modulation(Release8),”May2008
非专利文献2:3GPP TS36.212V8.3.0,“Multiplexing and channel coding(Release8),”May2008
非专利文献3:3GPP TS36.213V8.3.0,“Physical layer procedures(Release8),”May2008
发明内容
发明需要解决的问题
这里,考虑LTE+系统对应的基站(以下,有时称为“LTE+基站”)支持LTE系统对应的终端(以下,有时称为“LTE终端”)的情况。另外,LTE+基站构成为能够在包含多个“单位频带”的频带进行通信。这里,“单位频带”是具有20MHz的带宽且在中心附近包含SCH(Synchronization Channel)的频带,并定义为通信频带的基本单位。另外,在3GPP LTE中,“单位频带”有时用英语写成Component Carrier(s)(分量载波)。
图1是表示LTE+系统对应基站中的、SCH和BCH的映射例的图。
在图1中,LTE+基站的通信带宽为60MHz,包含三个单位频带。然后,以20MHz间隔且在各个单位频带的中心频率附近,配置了LTE终端可解读的SCH和BCH。另外,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物理下行控制信道)分散配置在各个单位频带整体。
通过采用这样的映射方法,仅具有20MHz的终端能力的LTE终端无论最初进入哪个单位频带,都能够与LTE+基站获取同步,进而能够通过读BCH,开始通信。另外,终端与基站之间获取了同步的单位频带有时称为“初始接入单位频带”。另外,BCH中包含频带信息,根据该频带信息,对每个单位频带划分通信频带。如上所述,单位频带也定义为根据BCH中的频带信息而划分的频带,或者定义为根据PDCCH被分散配置时的分散宽度定义的频带。
另外,LTE+基站不仅支持上述LTE终端,还需要支持LTE+系统对应终端(以下,有时称为“LTE+终端”)。在LTE+终端中,包含与LTE终端同样地仅具有与单位频带相同的通信带宽的终端能力的终端、以及具有合并了多个单位频带的通信带宽的终端能力的终端。
也就是说,实际上,运用了综合通信系统,所述综合通信系统包含对单位频带分配独立的单一通信的LTE系统、以及承袭LTE系统并且能够将多个单位频带分配给单一通信的LTE+系统。
在该综合通信系统中,LTE+基站需要将LTE终端和LTE+终端双方可解读的同步信号和广播信号(即,LTE同步信号和LTE广播信号)、以及LTE终端无法解读而LTE+终端需要的同步信号和广播信号(即,LTE+同步信号和LTE+广播信号)映射到支持频带。
然而,还未提出这样的新的综合通信系统中的、同步信号和广播信号的映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在同时存在对具有规定的带宽的每个单位频带分配独立的单一通信的第1系统、以及承袭该第1系统并且能够将多个单位频带分配给单一通信的第2系统时,实现资源利用效率高的同步信号和广播信号的映射方法的基站、终端、频带分配方法、以及下行数据通信方法。
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基站,其为包含第1系统和第2系统的综合通信系统中的第2系统对应基站,所述第1系统对具有规定的带宽的每个单位频带分配独立的单一通信,所述第2系统能够将多个所述单位频带分配给单一通信,所述基站采用的结构包括:形成单元,将第1系统对应终端和第2系统对应终端双方可解读的同步信道、第1系统广播信号以及第1系统动态广播信号,映射到由本站可利用的多个单位频带中一部分的单位频带,并且将仅第2系统对应终端可解读的第2系统动态广播信号映射到所述多个单位频带的所有单位频带,形成复用信号;以及发送单元,发送所述复用信号。
本发明的终端,其为以从基站发送的频带移动指示所指示的单位频带接收从所述基站发送的数据信号的第2系统对应终端,所述终端采用的结构包括:接收单元,接收第2系统动态广播信号;以及控制单元,在开始所述数据信号的接收处理后,使所述接收单元开始所述第2系统动态广播信号的接收处理。
本发明的频带分配方法,用于在包含第1系统和第2系统的综合通信系统中的、第2系统对应基站将数据通信中使用的使用单位频带分配给第2系统对应终端,所述第1系统对具有规定的带宽的每个单位频带分配独立的单一通信,所述第2系统能够将多个所述单位频带分配给单一通信,所述频带分配方法包括以下的步骤:分配对象终端依次偏移接收频带,搜索从所述第2系统对应基站配置到规定的频率位置发送、并且第1系统对应终端和第2系统对应终端双方可解读的同步信道;所述分配对象终端接收第1系统广播信号、控制信道和第1系统动态广播信号,并且准备RACH(随机接入信道)前置码发送,所述第1系统广播信号、控制信道和第1系统动态广播信号从所述第2系统对应基站以包含所述搜索出的同步信道的频率位置的初始接入单位频带发送,并且第1系统对应终端和第2系统对应终端双方可解读;以与从所述第2系统对应基站通过包含在所述第1系统动态广播信号中发送的RACH资源信息对应的资源,发送随机接入信道前置码;在所述第2系统对应基站接收到所述RACH前置码时,将报告资源分配信息以所述控制信道通知给所述分配对象终端;所述分配对象终端使用所述报告资源分配信息表示的资源,将本终端的终端能力信息报告给所述第2系统对应基站;以及在所述终端能力信息表示是第2系统对应终端时,所述第2系统对应基站分配所述初始接入单位频带以外的单位频带作为所述使用单位频带,并且将有关该分配的信息发送到所述分配对象终端,从而指示所述接收频带的移动。
本发明的下行数据通信方法,在其步骤中包含上述频带分配方法,所述下行数据通信方法包括以下的步骤:在所述分配对象终端将所述接收频带移动到所述移动目的地单位频带后,以该移动目的地单位频带开始数据接收;以及开始了所述数据接收的所述分配对象终端,接收从所述第2系统对应基站以所述移动目的地单位频带发送的控制信道、以及能够基于该控制信道接收的第2系统动态广播信号。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在同时存在对具有规定的带宽的每个单位频带分配独立的单一通信的第1系统、以及能够将多个单位频带分配给单一通信的第2系统时,实现资源利用效率高的同步信号和广播信号的映射方法的基站、终端、频带分配方法、以及下行数据通信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LTE+系统对应基站中的、SCH和BCH的映射例的图。
图2是表示LTE+系统对应基站中的、SCH和BCH的映射例的图。
图3是对应于60MHz的LTE+基站仅以一部分的单位频带发送SCH和BCH的示意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终端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基站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6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基站中的同步信号、广播信号、以及控制信道的映射方法的图。
图7是表示终端和基站之间的信号发送接收的时序图。
图8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基站中的同步信号、广播信号、以及控制信道的映射方法的图。
图9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终端的动作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上所述,LTE+基站需要支持LTE终端,所以需要根据LTE的规定,发送LTE终端中使用的第1同步信号(Primary SCH:P-SCH,主同步信道)、第2同步信号(Secondary SCH:S-SCH,辅同步信道)、第1广播信号(PrimaryBCH:P-BCH,主广播信道)、以及动态广播信号(Dynamic BCH:D-BCH,动态广播信道)。这里,P-SCH和S-SCH与第1系统同步信号对应,P-BCH与第1系统广播信号对应,D-BCH与第1系统动态广播信号对应。
另外,LTE+基站也需要支持LTE+终端。因此,LTE+基站也需要发送LTE+终端中使用的、第1同步信号+(Primary SCH+:P-SCH+,主同步信道+)、第2同步信号+(Secondary SCH+:S-SCH+,辅同步信道+)、第1广播信号+(PrimaryBCH+:P-BCH+,主广播信道+)和动态广播信号+(Dynamic BCH+:D-BCH+,动态广播信道+)。这里,P-SCH+和S-SCH+与第2系统同步信号对应,P-BCH+与第2系统广播信号对应,D-BCH+与第2系统动态广播信号对应。
因此,本发明人首先考虑了也将SCH+和BCH+映射到图1所示的SCH和BCH的映射频率的映射方法(参照图2)。
根据图2所示的映射方法,LTE终端和终端能力为20MHz的LTE+终端能够在所有频带接收SCH和BCH(SCH+和BCH+)。因此,能够在所有频带同时存在LTE终端和LTE+终端,所以能够期待综合通信系统中的数据业务的平顺。
然而,由图2可知,与LTE系统相比,用于SCH和BCH的发送的下行资源增加,所以资源利用效率降低。
因此,为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考虑到将SCH和BCH(SCH+和BCH+)仅映射到LTE+终端的通信频带中包含的一部分的单位频带的方法。
图3是对应于60MHz的LTE+基站仅以一部分的单位频带发送SCH和BCH的示意图。这里,仅以LTE+终端的通信频带所包含的多个单位频带中的中心的单位频带(图3中为单位频带2),发送SCH和BCH。由此,削减了SCH和BCH的发送所需的资源。
但是,此时,仅能够对应于20MHz的终端(包含LTE终端和LTE+终端)无法在单位频带1和单位频带3中连接。因此,在对应于40MHz或60MHz的LTE+终端的数少时,有时未使用两侧的单位频带,存在资源利用效率劣化的问题。
在认识到如上所述的问题后,本发明人首先着眼于下述情况,即:LTE+终端也需要连接到LTE基站,所以LTE+终端具有接收发往LTE终端的SCH和BCH的能力。
另外,着眼于下述情况,即:在同一个LTE+基站支持LTE终端和LTE+终端时,各个单位频带中的与系统有关的广播信号的内容(例如,天线端口数、系统频带等)非常相似。
本发明人鉴于上述事实完成了本发明。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另外,在实施方式中,对相同的结构要素附加相同的标号,并由于重复省略其说明。
(实施方式1)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通信系统为包含第1系统和第2系统的综合通信系统,所述第1系统为对具有规定的带宽的每个单位频带分配独立的单一通信的系统,所述第2系统为承袭第1系统并且能够将多个所述单位频带分配给单一通信的系统。以下,举例说明第1系统为LTE系统,第2系统为LTE+系统的情况。
[终端的结构]
图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终端100的结构的方框图。终端100为LTE+终端。在图4中,终端100包括:RF接收单元105、OFDM信号解调单元110、帧同步单元115、分离单元120、广播信息接收单元125、PDCCH接收单元130、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物理下行共享信道)接收单元135、控制单元140、RACH(Random Access Channel,随机接入信道)前置码单元145、调制单元150、SC-FDMA(Single-Carrier Frequency DivisionMultiple Access,单载波频分多址)信号形成单元155、以及RF发送单元160。
RF接收单元105构成为可变更接收频带。RF接收单元105从控制单元140接收中心频率指示,并基于该中心频率指示,使中心频率移动,从而使接收频带移动。RF接收单元105对通过天线以接收频带接收到的无线接收信号进行无线接收处理(下变频、模拟数字(A/D)变换等),并将获得的接收信号输出到OFDM信号解调单元110。另外,这里,将接收频带的中心频率作为基准频率,但能够将接收频带中包含的任意的频率作为基准频率。
OFDM信号解调单元110具有CP(Cyclic Prefix,循环前缀)去除单元111和快速傅立叶变换(FFT)单元112。OFDM信号解调单元110从RF接收单元105接收OFDM接收信号。在OFDM信号解调单元110中,CP去除单元111从OFDM接收信号中去除CP,FFT单元112将去除CP后的OFDM接收信号分别变换为频域信号。该频域信号被输出到帧同步单元115。
帧同步单元115搜索从OFDM信号解调单元110接收到的信号所包含的同步信号(SCH),并且与后述的基站200之间获取同步。含有搜索出的同步信号(SCH)的单位频带为初始接入单位频带。在同步信号中,包含P-SCH和S-SCH。具体而言,帧同步单元115搜索P-SCH,并且与后述的基站200之间获取同步。
帧同步单元115在搜索出P-SCH后,对配置在与P-SCH的配置资源具有规定的关系的资源的S-SCH进行盲判定。由此,获取更精密的同步,并且获取与S-SCH序列对应关联的小区ID。也就是说,在帧同步单元115中,进行与通常的小区搜索同样的处理。
帧同步单元115将建立同步定时所涉及的帧同步定时信息输出到分离单元120。
分离单元120基于帧同步定时信息,将从OFDM信号解调单元110接收到的接收信号分离为包含在该接收信号中的广播信号、控制信号(即,PDCCH信号)和数据信号(即,PDSCH信号)。广播信号被输出到广播信息接收单元125,PDCCH信号被输出到PDCCH接收单元130,PDSCH信号被输出到PDSCH接收单元135。这里,在PDSCH中,包含发往某个终端的个别信息。
广播信息接收单元125读取输入的P-BCH的内容,获取与后述的基站200的天线个数以及下行系统带宽有关的信息。该信息被输出到控制单元140。
广播信息接收单元125接收D-BCH信号,并且获取该D-BCH接收信号中包含的信息(例如,上行成对频带(pair band)的频率和频带,或者PRACH(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物理随机接入信道)等的信息),所述D-BCH信号为配置在包含于PDCCH信号中且由PDCCH接收单元130提取出的D-BCH资源位置信息(这里为D-BCH频率位置信息)所表示的资源的信号。该信息被输出到控制单元140。另外,在本说明书中,以频率作为资源为例而进行说明。
PDCCH接收单元130基于来自控制单元140的解码指示的频率位置,提取从分离单元120接收到的PDCCH信号中包含的信息(包括配置了D-BCH和D-BCH+的频率位置、配置了PDSCH的频率位置、以及上行频率分配信息(这里为PUSCH频率位置信息))。在该提取信息中,D-BCH和D-BCH+被输出到广播信息接收单元125,配置了PDSCH的频率位置信息被输出到PDSCH接收单元135,上行频率分配信息被输出到SC-FDMA信号形成单元155。这里,在发送RACH前置码之前提取配置了D-BCH的频率位置信息和配置了PDSCH的频率位置信息,在发送RACH前置码之后提取上行频率分配信息,在开始数据信号的接收后提取配置了D-BCH+的频率位置信息。也就是说,在移动目的地单位频带中仅提取配置了D-BCH+的频率位置信息,而在初始接入单位频带中提取其他的信息。
PDSCH接收单元135基于从PDCCH接收单元130接收到的、配置了PDSCH的频率位置信息,从分离单元120接收到的PDSCH信号中提取频带移动指示。然后,提取出的频带移动指示被输出到控制单元140。
这里,在频带移动指示中,包含移动目的地单位频带中开始通信所需的所有信息。例如,在频带移动指示中,包含与移动目的地单位频带成对的上行频带信息、移动目的地单位频带的中心频率(即,与适用于LTE+终端PDCCH的中心频率对应)、以及读取移动后的单位频带中的PDCCH和PDSCH等所需的信息(即,配置了PDCCH和PDSCH的频率位置信息等)。但是,为了削减频带移动指示所需的信令量,通知LTE+终端的RF接收单元105应匹配的移动目的地单位频带的中心频率,作为下行副载波的带宽(15KHz)和LTE+终端的RF接收单元105可设定的频率的最小分辨率(100KHz)之间的最小公倍数300KHz的倍数。这是因为,在LTE+基站使用一个IFFT电路发送多个SCH时,SCH的间隔仅能够为15KHz的整数倍,而且为了在终端侧使接收频带的中心频率与每个SCH匹配,也需要为100KHz的倍数。
控制单元140在同步的建立之前,依序变更RF接收单元105的接收频带。另外,控制单元140在同步的建立后且RACH前置码的发送之前,基于LTE广播信号、控制信道和LTE动态广播信号,准备RACH前置码的发送,所述LTE广播信号、控制信道和LTE动态广播信号为从后述的基站200以包含同步信道的频率位置的初始接入单位频带发送,并且LTE终端和LTE+终端双方可解读的LTE广播信号、控制信道和LTE动态广播信号。另外,控制单元140在发送RACH前置码之后,获取从后述的基站200通过控制信道通知的报告资源分配信息,使用该报告资源分配信息所表示的资源,将本终端的终端能力信息发送到基站200,并基于由基站200根据终端能力信息发送的频带移动指示,将接收频带从初始接入单位频带变更为使用单位频带。
具体而言,控制单元140基于由广播信息接收单元125获取到的信息,确定PDCCH的配置信息。根据后述的基站200的天线个数以及下行系统带宽,唯一地确定该PDCCH的配置信息。控制单元140将PDCCH的配置信息输出到PDCCH接收单元130,并指示其对配置在与该信息对应的频率位置的信号的解码。
另外,控制单元140指示RACH前置码单元145,以使其根据从广播信息接收单元125接收到的D-BCH接收信号中包含的信息、即上行频带和PRACH的频率位置,发送RACH前置码。
另外,控制单元140在从PDCCH接收单元130接收上行频率分配信息后,将本终端的终端能力信息(即,能力(Capability)信息)输出到调制单元150,并且将上行频率分配信息输出到SC-FDMA信号形成单元155。由此,终端能力信息被映射到与上行频率分配信息对应的频率而被发送。
另外,控制单元140基于从PDSCH接收单元135接收的频带移动指示,将中心频率指示输出到RF接收单元105,以使RF接收单元105的接收频带与移动目的地频带一致。这里,在基于该频带移动指示,进行了接收频带的移动控制时,控制单元140将解码指示输出到PDCCH接收单元130。由此,PDCCH接收单元130能够在移动目的地单位频带中接收PDCCH信号。通过从该移动目的地单位频带中的PDCCH信号确定D-BCH+的配置频率,广播信息接收单元125能够接收配置在移动目的地单位频带中的D-BCH+。然后,在由PDSCH接收单元135开始数据信号的接收之后,输出该解码指示。
另外,控制单元140在结束了与后述的基站200之间的一连串的数据通信时(即,在基站200侧和终端100侧双方中已不存在应发送的数据时),使终端100的模式转移到闲置模式(Idle mode)。此时,控制单元140使终端100的接收频带从移动目的地单位频带移动到初始接入单位频带。由此,终端100在闲置模式中也能够接收SCH和BCH等,所以能够流畅地开始新的通信。
RACH前置码单元145根据来自控制单元140的指示,与RACH前置码序列一起,将该指示中包含的与上行频带和PRACH的频率位置有关的信息输出到SC-FDMA信号形成单元155。
调制单元150对从控制单元140接收的终端能力信息进行调制,并将获得的调制信号输出到SC-FDMA信号形成单元155。
SC-FDMA信号形成单元155基于从调制单元150接收的调制信号、以及从RACH前置码单元145接收的RACH前置码序列,形成SC-FDMA信号。在SC-FDMA信号形成单元155中,离散傅立叶变换(DFT)单元156将输入调制信号变换为频率轴上的信号,并将获得的多个频率分量输出到频率映射单元157。该多个频率分量通过频率映射单元157被映射到与上行频率分配信息对应的频率,并通过IFFT单元158成为时间轴波形。RACH前置码序列也通过频率映射单元157被映射到与上行频率分配信息对应的频率,并通过IFFT单元158成为时间轴波形。在CP附加单元159中,对该时间轴波形附加CP而获得SC-FDMA信号。
RF发送单元160对由SC-FDMA信号形成单元155形成的SC-FDMA信号进行无线发送处理,并通过天线发送。
[基站的结构]
图5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基站200的结构的方框图。基站200为LTE+基站。基站200总是通过OFDM方式,持续发送表示P-SCH、S-SCH、P-BCH、D-BCH、D-BCH+、D-BCH的频率调度信息的PDCCH、以及表示D-BCH+的频率调度信息的PDCCH。
在图5中,基站200包括:PDCCH生成单元205、PDSCH生成单元210、广播信号生成单元215、调制单元220、OFDM信号形成单元225、RF发送单元230、RF接收单元235、CP去除单元240、FFT单元245、提取单元250、RACH前置码接收单元255、数据接收单元260、以及控制单元265。CP去除单元240、FFT单元245、提取单元250、RACH前置码接收单元255和数据接收单元260形成SC-FDMA信号解调单元。
PDCCH生成单元205从控制单元265接收对终端100的上行频率分配信息,生成包含了该上行频率分配信息的PDCCH信号。PDCCH生成单元205以与由终端100发送来的RACH前置码序列对应的CRC,对上行频率分配信息进行屏蔽(masking)后,使其包含在PDCCH信号中。生成的PDCCH信号被输出到调制单元220。这里,准备了足够数量的RACH前置码序列,终端从这些RACH前置码序列中选择任意的序列而接入基站。也就是说,多个终端使用同一个RACH前置码序列同时接入基站200的可能性非常低,所以终端100通过接收进行了与该RACH前置码序列对应的CRC屏蔽后的PDCCH,能够正确地检测发往本终端的上行频率分配信息。
PDSCH生成单元210从控制单元265接收频带移动指示,生成包含了该频带移动指示的PDSCH信号。另外,PDSCH生成单元210在发送频带移动指示之后,被输入发送数据。然后,PDSCH生成单元210生成包含了输入发送数据的PDSCH信号。由PDSCH生成单元210生成的PDSCH信号被输入到调制单元220。
广播信号生成单元215生成广播信号,并将其输出到调制单元220。在该广播信号中,包含P-BCH、D-BCH和D-BCH+。
调制单元220对输入信号进行调制而形成调制信号。输入信号为PDCCH信号、PDSCH信号和广播信号。形成的调制信号被输入到OFDM信号形成单元225。
OFDM信号形成单元225将调制信号和同步信号(P-SCH、S-SCH)作为输入,形成各自被映射到规定的资源的OFDM信号。在OFDM信号形成单元225中,复用单元226将调制信号和同步信号复用,IFFT单元227对复用信号进行串并行变换之后,进行快速傅立叶逆变换而获得时间波形。通过CP附加单元228对该时间波形附加CP,获得OFDM信号。
RF发送单元230对由OFDM信号形成单元225形成的OFDM信号进行无线发送处理,并通过天线发送。
RF接收单元235对通过天线以接收频带接收到的无线接收信号进行无线接收处理(下变频、模拟数字(A/D)变换等),并将获得的接收信号输出到CP去除单元240。
CP去除单元240从SC-FDMA接收信号中去除CP,FFT单元245将去除CP后的SC-FDMA接收信号变换为频域信号。
提取单元250在从FFT单元245接收的频域信号中,提取被映射到与RACH对应的资源的信号,并将提取信号输出到RACH前置码接收单元255。一直进行映射到与该RACH对应的资源的信号的提取,以便LTE+终端能够随时将RACH前置码发送到基站200。
另外,提取单元250提取与从控制单元265接收的上行频率分配信息对应的信号,并将提取信号输出到数据接收单元260。在该提取信号中,包含终端100通过PUSCH发送来的终端能力信息等。
RACH前置码接收单元255首先将从提取单元250接收的提取信号变换为时间轴上的单载波信号。也就是说,在RACH前置码接收单元255中,包含离散傅立叶逆变换(IDFT)电路。然后,RACH前置码接收单元255取所得到的单载波信号和RACH前置码图案之间的相关,在相关值为一定等级以上时,判断为检测出RACH前置码。然后,RACH前置码接收单元255将包含检测出的RACH前置码的图案(pattem)信息(例如,RACH前置码的序列号)的RACH检测报告输出到控制单元265。
数据接收单元260将从提取单元250接收的提取信号变换为时间轴上的单载波信号,并将获得的单载波信号中包含的终端能力信息输出到控制单元265。另外,数据接收单元260在发送频带移动指示之后,将获得的单载波信号作为接收数据而发送到高层。
控制单元265在从RACH前置码接收单元255接收到RACH检测报告后,将上行频率分配给发送来了RACH检测前置码的终端100。该分配所得的上行频率被用于终端100中发送终端能力信息等。然后,上行频率分配信息被输出到PDCCH生成单元205。
另外,控制单元265在从数据接收单元260接收终端能力信息之后,基于终端能力信息,判断发送源终端是LTE终端,还是LTE+终端。在判断为LTE+终端时,控制单元265形成对该LTE+终端的频带移动指示,并将其输出到PDSCH生成单元210。根据各个单位频带的拥挤程度,形成了频带移动指示。但是,如上所述,在该频带移动指示中,包含基于终端具有的RF接收单元的中心频率位置的差分信息。该差分信息具有300KHz的整数倍的值。另外,在频带移动指示中,也包含移动目的地频带中的PDCCH和PDSCH的配置位置信息。频带移动指示通过PDSCH生成单元210与通常的下行数据同样地被汇总为指向各个终端,并被输入到调制单元。
另外,控制单元265在发出了频带移动指示之后进行控制,以使对应于该指示的对象终端的PDCCH和PDSCH被配置在移动目的地单位频带。
另外,在结束与终端100之间的一连串的数据通信后(即,在基站200侧和终端100侧双方中已不存在应发送的数据之后),需要对终端100发送某数据时,控制单元265使用初始接入单位频带进行发送。这是因为,在结束一连串的数据通信后,终端100使接收频带从移动目的地单位频带移动到初始接入单位频带而处于闲置状态。
[终端100和基站200的动作]
(同步信号、广播信号和控制信道的映射方法)
图6是用于说明基站200中的同步信号、广播信号和控制信道的映射方法的图。基站200通过如图6所示的映射方法,发送同步信号、广播信号和控制信道。
如图6所示,基站200在通信频带中具有多个单位频带。而且,在多个单位频带中,仅对一部分的单位频带映射LTE终端和LTE+终端双方可解读的P-SCH、S-SCH、P-BCH和D-BCH。另外,仅LTE+终端可解读的D-BCH+被映射到多个单位频带的所有频带。另外,映射了P-SCH和S-SCH的频率位置为被映射的单位频带的中心频率或其附近。
与图2所示的映射方法相比,该映射方法为资源利用效率高的映射方法。另外,表示P-SCH、S-SCH、P-BCH、D-BCH和D-BCH的频率位置信息的控制信道(PDCCH)被一直重复发送。
(终端100和基站200之间的信号发送接收)
图7是表示终端100和基站200之间的信号发送接收的时序图。
在步骤S1001和步骤S1002中,发送同步信号,并进行使用了该同步信号的小区搜索处理。也就是说,在步骤S1001中,通过控制单元140的控制,依次偏移RF接收单元105的接收频带,并且帧同步单元115搜索P-SCH。由此,建立初始同步。然后,在步骤S1002中,帧同步单元115对配置在与P-SCH的配置资源具有规定的关系的资源的S-SCH进行盲判定。由此,获得更精密的同步,并且获得与S-SCH序列对应关联的小区ID。
从步骤S1003至步骤S1005中,发送广播信号和控制信道,并使用它们,进行RACH前置码的发送准备。
也就是说,在步骤S1003中,基于由广播信息接收单元125获取的D-BCH接收信号中包含的信息(例如,上行成对频带的频率和频带,或者PRACH(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等的信息),控制单元140确定PDCCH的配置信息。然后,控制单元140将PDCCH的配置信息输出到PDCCH接收单元130,并指示配置在与该信息对应的频率位置的信号的解码。
在步骤S1004中,根据来自控制单元140的解码指示,由PDCCH接收单元130提取D-BCH的频率位置信息。
在步骤S1005中,基于D-BCH的频率位置信息,由广播信息接收单元125提取D-BCH接收信号中包含的信息(例如,上行成对频带的频率和频带,或者PRACH(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等的信息)。
在步骤S1006中,通过控制单元140的控制,RACH前置码单元145根据在步骤S1003中获得的上行频带和PRACH的频率位置,发送RACH前置码。
在步骤S1007中,接收到RACH前置码的基站200的控制单元265将上行频率分配给发送来了RACH前置码的终端100,并将上行频率分配信息发送到该终端100。
在步骤S1008中,接收到上行频率分配信息的终端100的控制单元140利用该上行频率发送本终端的终端能力信息。
在步骤S1009中,在表示接收到的终端能力信息为LTE+终端时,控制单元265发送频带移动指示。
接收到该频带移动指示的终端100使接收频带移动到频带移动指示表示的单位频带,并开始数据通信。
在步骤S1010中,基于频带移动指示中包含的移动目的地单位频带的PDCCH位置信息,控制单元140对PDCCH接收单元130发出解码指示,并根据该指示,PDCCH接收单元130获取D-BCH+的频率位置信息。
在步骤S1011中,广播信息接收单元125基于D-BCH+的频率位置信息,提取接收D-BCH+中包含的信息。
这里,在上述频带移动指示中,包含读移动目的地单位频带的PDCCH等所需的所有信息。因此,为了在移动目的地单位频带中开始数据通信,作为LTE+终端的终端100不需要读D-BCH+的内容。
但是,在D-BCH中,除了通信开始所需的信息之外,还包括用于获取上行信道信息的、可发送探测参考(Sounding Reference)的时隙的信息、以及与功率控制有关的信息等,参数的内容根据与基站进行通信的终端数而变化的信息。
在通过终端100进行通信中(即,活动(active)状态(终端100每个子帧地持续接收来自基站200的PDCCH的状态)),也需要读取这样的信息。因此,基站200发送仅包含了通信中所需的信息的D-BCH+。也就是说,削除了终端100在活动状态时不需要读的信息,所以能够缩小D-BCH+的大小。也就是说,削减资源的开销。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在作为LTE+基站的基站200中,通过OFDM信号形成单元225将LTE终端和LTE+终端双方可解读的P-SCH、S-SCH、P-BCH和D-BCH映射到本站可利用的多个单位频带中的一部分的单位频带,并且将仅LTE+终端可解读的D-BCH+映射到多个单位频带的所有单位频带,从而形成发送复用信号。
由此,能够通过资源利用效率高的映射方法,发送LTE终端和LTE+终端需要的同步信号和广播信号。
另外,在基站200中,在发送来了终端能力信息的终端为LTE+终端时,控制单元265将指示接收频带的变更的频带移动指示发送到该终端。相对于此,在终端100中,控制单元265将接收频带从初始接入单位频带变更为与频带移动指示对应的单位频带。
由此,能够使各个单位频带中进行通信的终端数在单位频带间均匀。也就是说,根据上述映射方法,LTE终端仅能够与一部分的单位频带(即,映射了P-SCH、S-SCH、P-BCH和D-BCH的单位频带)连接,所以存在LTE终端集中在该一部分的单位频带中的倾向。因此,通过使LTE+终端的接收频带移动到映射了P-SCH、S-SCH、P-BCH和D-BCH的单位频带以外的单位频带,能够将终端均衡地分配给各个单位频带。也就是说,能够防止如图3的映射方法中产生的资源的浪费。
详细而言,在终端100中,RF接收单元105构成为能够变更接收频带,帧同步单元115从RF接收单元105接收到的接收信号,获取由基站200配置在规定的频率位置而发送且LTE终端和LTE+终端双方可解读的SCH,并且与基站200之间获取同步,RACH前置码单元145在完成了RACH前置码发送的准备时,将RACH前置码发送到基站200。然后,控制单元140在同步的建立之前,依序变更RF接收单元105的接收频带,并在同步的建立后且RACH前置码的发送之前,基于P-BCH、PDCCH和D-BCH,准备RACH前置码的发送,所述P-BCH、PDCCH和D-BCH从基站200以包含同步信道的频率位置的初始接入单位频带发送,并且LTE终端和LTE+终端双方可解读。另外,控制单元140在发送RACH前置码之后,获取从基站200通过PDCCH通知的报告资源分配信息,使用该报告资源分配信息所表示的资源,将本终端的终端能力信息发送到基站200,并基于由基站200根据终端能力信息而发送的频带移动指示,从初始接入单位频带变更接收频带。
另外,在从基站200发送的频带移动指示中,包含移动目的地单位频带中的数据通信开始所需的信息。具体而言,在频带移动指示中包含中心频率的位置、PDCCH的在频率轴方向上的宽度、移动目的地的频带中的基站的天线数、即发送参考信号(Reference Signal)的天线数、用于PDCCH以外(例如,对上行数据信号的响应信号)的OFDM资源的数。
由此,即使使终端100移动到未映射P-SCH、S-SCH、P-BCH和D-BCH的单位频带,终端100也能够顺利地开始数据通信。
另外,根据上述映射方法,D-BCH+一定映射到终端100的移动目的地单位频带。在该D-BCH+中,包含LTE+终端继续通信所需的信息。因此,终端100能够在移动目的地单位频带继续稳定的通信。
另外,在以上的说明中,在结束了与基站200之间的一连串的数据通信时,终端100主动切换RF中心频率而转移到闲置模式。然而,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在结束了终端100和基站200之间的一连串的数据通信时,基站200重新将频带移动指示发送到终端100,使终端100移动到初始接入单位频带。
(实施方式2)
在实施方式2中,LTE+基站将仅LTE+终端可解读的参照信号映射到被映射了LTE同步信道、LTE广播信号和LTE动态广播信号的单位频带以外的单位频带。然后,LTE+终端在移动目的地单位频带中,测量上述参照信号的接收强度,准备越区切换。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终端和基站的基本结构与实施方式1中说明的终端和基站的结构相同。因此,也使用图4和图5,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终端。
在实施方式2的基站200中,与实施方式1同样,OFDM信号形成单元225将LTE终端和LTE+终端双方可解读的P-SCH、S-SCH、P-BCH和D-BCH映射到本站可利用的多个单位频带中的一部分的单位频带,并且将仅LTE+终端可解读的D-BCH+映射到多个单位频带的所有单位频带。然后,OFDM信号形成单元225还将仅LTE+终端可解读的参照信号,映射到被映射了P-SCH、S-SCH、P-BCH和D-BCH的单位频带以外的单位频带。作为该参照信号,具体而言,使用仅LTE+终端可解读的同步信号(P-SCH+和S-SCH+)。也就是说,实施方式2的基站200通过如图8所示的映射方法,发送同步信号、广播信号和控制信道。
另外,在实施方式2的终端100中,广播信息接收单元125以移动目的地单位频带接收从作为数据通信的对方的基站200以外的LTE+基站发送的参照信号。
然后,控制单元140中具有的测量单元(未图示)测量由广播信息接收单元125接收到的参照信号的接收强度。
说明具有上述结构的终端100的动作。图9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终端100的动作的图。在图9中,相邻的小区A和小区B具有同样的通信频带。
在使终端100移动到小区B(基站200的小区)的单位频带3后,立刻进行数据通信。此时,小区A的LTE+基站以单位频带3发送参照信号(P-SCH+和S-SCH+)。因此,终端100未使单位频带移动,而能够接收从相邻小区A发送的参照信号(P-SCH+和S-SCH+)。因此,终端100能够与基站200之间进行数据通信,并且测量从相邻小区A发送的参照信号的接收强度。也就是说,能够同时执行用于准备越区切换而进行的对相邻小区A的测量处理、以及来自小区B的下行数据接收。由此,终端100的功耗降低。
另外,在子帧(也就是说,根据规定的带宽和规定的时间长度规定的区域)中映射了参照信号(P-SCH+和S-SCH+)的码元数也可以少于映射了P-SCH和S-SCH的码元数。此时,在相邻的LTE+基站之间,共享彼此对方的子帧中映射了参照信号(P-SCH+和S-SCH+)的码元数等的信息。然后,为了使相邻小区中发送的参照信号的测量处理简单,基站200既可以将相邻小区的参照信号(P-SCH+和S-SCH+)的发送位置信息(频率和时间)明确地通知给终端100,或者也可以通过与相邻小区发送参照信号的定时匹配地发出对与终端相应的频率进行测量的指示,暗示地通知。
此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以由硬件构成本发明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也可以由软件实现。
此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的说明中使用的各功能块典型地通过集成电路的LSI来实现。它们可单独地一芯片化,也可一部分或是包括全部那样一芯片化。这里,虽然形成了LSI,而根据集成度的不同,有时也称为IC、系统LSI、超大LSI、特大LSI。
此外,在集成电路化的方法不局限于LSI,也可用专用电路或通用处理器实现。也可以利用LSI制造后能够编程的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利用可重构LSI内部的电路块的连接或设定的可重构处理器(Reconfigurable Processor)。
进而,若由半导体技术的进步或派生的不同技术而出现取代LSI的集成电路化的技术,当然也可以使用该技术进行功能块的集成化。并且存在着适用生物技术等的可能性。
2008年8月4曰提交的特愿第2008-201005号的日本专利申请所包含的说明书、附图以及说明书摘要的公开内容全部引用于本申请。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基站、终端、频带分配方法、以及下行数据通信方法,作为在同时存在对具有规定的带宽的每个单位频带分配独立的单一通信的第1系统、以及承袭该第1系统并且能够将多个单位频带分配给单一通信的第2系统时,实现资源利用效率高的同步信号和广播信号的映射方法极为有用。

Claims (8)

1.基站,其为包含第1系统和第2系统的综合通信系统中的第2系统对应基站,所述第1系统对具有规定的带宽的每个单位频带分配独立的单一通信,所述第2系统能够将多个所述单位频带分配给单一通信,所述基站包括:
形成单元,将第1系统对应终端和第2系统对应终端双方可解读的同步信道、第1系统广播信号以及第1系统动态广播信号,映射到由本站可利用的多个单位频带中一部分的单位频带,并且将仅第2系统对应终端可解读的第2系统动态广播信号映射到所述多个单位频带的所有单位频带,形成复用信号;以及
发送单元,发送所述复用信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还包括:
发送控制单元,在终端能力信息表示是所述第2系统对应终端时,将频带移动指示发送到所述终端能力信息的发送源终端,所述频带移动指示用于指示将接收频带变更为映射了所述同步信道、第1系统广播信号和第1系统动态广播信号的单位频带以外的单位频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站,
所述形成单元将仅所述第2系统对应终端可解读的参照信号,映射到被映射了所述同步信道、第1系统广播信号以及第1系统动态广播信号的单位频带以外的单位频带。
4.终端,其为以从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站发送的所述频带移动指示所指示的单位频带接收从所述基站发送的数据信号的第2系统对应终端,所述终端包括:
接收单元,接收第2系统动态广播信号;以及
控制单元,在开始所述数据信号的接收处理后,使所述接收单元开始所述第2系统动态广播信号的接收处理。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终端,还包括:
测量单元,测量从其他的第2系统对应基站以所述频带移动指示所指示的单位频带发送的、并且仅第2系统对应终端可解读的参照信号的接收功率。
6.频带分配方法,用于在包含第1系统和第2系统的综合通信系统中的、第2系统对应基站将数据通信中使用的使用单位频带分配给第2系统对应终端,所述第1系统对具有规定的带宽的每个单位频带分配独立的单一通信,所述第2系统能够将多个所述单位频带分配给单一通信,所述频带分配方法包括以下的步骤:
分配对象终端依次偏移接收频带,搜索从所述第2系统对应基站配置到规定的频率位置发送、并且第1系统对应终端和第2系统对应终端双方可解读的同步信道;
所述分配对象终端接收第1系统广播信号、控制信道和第1系统动态广播信号,并且准备随机接入信道前置码发送,所述第1系统广播信号、控制信道和第1系统动态广播信号从所述第2系统对应基站以包含所述搜索出的同步信道的频率位置的初始接入单位频带发送,并且第1系统对应终端和第2系统对应终端双方可解读;
以与从所述第2系统对应基站通过包含在所述第1系统动态广播信号中发送的随机接入信道资源信息对应的资源,发送随机接入信道前置码;
在所述第2系统对应基站接收到所述随机接入信道前置码时,将报告资源分配信息以所述控制信道通知给所述分配对象终端;
所述分配对象终端使用所述报告资源分配信息表示的资源,将本终端的终端能力信息报告给所述第2系统对应基站;以及
在所述终端能力信息表示是第2系统对应终端时,所述第2系统对应基站分配所述初始接入单位频带以外的单位频带作为所述使用单位频带,并且将有关该分配的信息发送到所述分配对象终端,从而指示所述接收频带的移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频带分配方法,
所述准备随机接入信道前置码发送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第1系统广播信号、以及能够基于该第1系统广播信号接收的控制信道,所述第1系统广播信号从所述第2系统对应基站以所述初始接入单位频带发送,并且第1系统对应终端和第2系统对应终端双方可解读;以及
基于所述控制信道,接收第1系统动态广播信号,所述第1系统动态广播信号从所述第2系统对应基站以所述初始接入单位频带发送,并且第1系统对应终端和第2系统对应终端双方可解读。
8.下行数据通信方法,在其步骤中包含权利要求6所述的频带分配方法,所述下行数据通信方法包括以下的步骤:
在所述分配对象终端将所述接收频带移动到移动目的地单位频带后,以该移动目的地单位频带开始数据接收;以及
开始了所述数据接收的所述分配对象终端,接收从所述第2系统对应基站以所述移动目的地单位频带发送的控制信道、以及能够基于该控制信道接收的第2系统动态广播信号。
CN200980130460.3A 2008-08-04 2009-08-03 基站、终端、频带分配方法以及下行数据通信方法 Active CN10211954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171575.XA CN103944705B (zh) 2008-08-04 2009-08-03 用户设备、接收方法、基站、集成电路以及发送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5/08 2008-08-04
JP2008201005 2008-08-04
PCT/JP2009/003681 WO2010016221A1 (ja) 2008-08-04 2009-08-03 基地局、端末、バンド割り当て方法、及び、下りデータ通信方法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71575.XA Division CN103944705B (zh) 2008-08-04 2009-08-03 用户设备、接收方法、基站、集成电路以及发送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19541A CN102119541A (zh) 2011-07-06
CN102119541B true CN102119541B (zh) 2014-06-11

Family

ID=4166345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71575.XA Active CN103944705B (zh) 2008-08-04 2009-08-03 用户设备、接收方法、基站、集成电路以及发送方法
CN200980130460.3A Active CN102119541B (zh) 2008-08-04 2009-08-03 基站、终端、频带分配方法以及下行数据通信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71575.XA Active CN103944705B (zh) 2008-08-04 2009-08-03 用户设备、接收方法、基站、集成电路以及发送方法

Country Status (11)

Country Link
US (4) US8971260B2 (zh)
EP (1) EP2312874B1 (zh)
JP (2) JP5570024B2 (zh)
KR (2) KR101622439B1 (zh)
CN (2) CN103944705B (zh)
BR (1) BRPI0916871B1 (zh)
CA (1) CA2727066C (zh)
MY (1) MY163839A (zh)
RU (1) RU2515288C2 (zh)
WO (1) WO2010016221A1 (zh)
ZA (1) ZA20110086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MY163839A (en) * 2008-08-04 2017-10-31 Sun Patent Trust Base station, terminal, band allocation method, and downlink data communication method
JP2011188382A (ja) * 2010-03-10 2011-09-22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通信方法、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通信装置、及び端末通信装置
JP5690200B2 (ja) * 2011-04-26 2015-03-25 京セラ株式会社 基地局
US9485075B2 (en) 2011-04-29 2016-11-01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of signals and related method of signaling
KR20130028397A (ko) * 2011-09-09 2013-03-1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동기 및 시스템 정보 획득을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US9247563B2 (en) 2011-12-23 2016-01-26 Blackberry Limited Method implemented in a user equipment
US8964679B2 (en) 2011-12-23 2015-02-24 Blackberry Limited Method implemented in an eNodeB base station
CA2859961C (en) * 2011-12-23 2017-05-16 Blackberry Limited A method implemented in an enodeb base station
US8964678B2 (en) 2011-12-23 2015-02-24 Blackberry Limited Method implemented in an eNodeB base station
US9088971B2 (en) 2011-12-23 2015-07-21 Blackberry Limited Method implemented in a user equipment
US8929319B2 (en) 2011-12-23 2015-01-06 Blackberry Limited Updating scheduling request resources
US8989122B2 (en) 2011-12-23 2015-03-24 Blackberry Limited Method implemented in a user equipment UE for use in a wireless system
JP6224880B2 (ja) * 2012-07-31 2017-11-01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基地局装置、ユーザ端末、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US10116422B2 (en) * 2012-11-02 2018-10-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anaging cross-carrier scheduling in carrier aggregation with EPDCCH in LTE
JP2016040855A (ja) * 2013-01-16 2016-03-2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US9750044B2 (en) * 2013-05-10 2017-08-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network synchronization
EP3211948B1 (en) 2014-11-24 2019-07-24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ignal transmiss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US10440671B2 (en) * 2015-03-13 2019-10-08 Sharp Kabushiki Kaisha Terminal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EP3419340A4 (en) * 2016-03-11 2019-08-14 LG Electronics Inc. -1- SYSTEM INFORMATION SIGNAL RECEPTION PROCEDURE, USER DEVICE, SYSTEM INFORMATION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US9661663B1 (en) 2016-03-16 2017-05-2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Network access of a wireless device to 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JP2019145865A (ja) 2016-07-05 2019-08-29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およびその通信方法
US10506578B2 (en) * 2017-04-21 2019-12-10 Apple Inc. Hybrid multi-sync-signal for wideband NR carrier
EP3399809A1 (en) * 2017-05-02 2018-11-07 Fujitsu Limited Synchronization signals in 5g
CN110753395B (zh) * 2018-07-23 2022-07-05 成都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资源分配方法和装置
US11711183B2 (en) * 2018-09-04 2023-07-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Protocols for multi-access point coordinated multi-user transmissions
CN111212449B (zh) * 2018-11-22 2023-01-13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随机接入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CN113315549B (zh) * 2020-02-27 2023-12-22 北京新岸线移动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传输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194868A (ja) * 2006-01-18 2007-08-02 Ntt Docomo Inc 基地局、移動局および通信方法
CN101166307A (zh) * 2006-08-07 2008-04-2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数字广播接收终端的移交的设备和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97142A (en) * 1991-07-18 1994-03-22 Motorola, Inc. Data transfer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a peripheral and a master
US5423057A (en) 1993-10-01 1995-06-06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haring signaling formats in a communication channel
CN1679364A (zh) * 2003-06-27 2005-10-0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通信系统以及发送台和接收台
US8320359B2 (en) 2005-10-11 2012-11-27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Synchronization channel scheme for super 3G
JP5030795B2 (ja) 2006-01-11 2012-09-19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基地局装置および報知チャネル信号の送信帯域設定方法
ATE397325T1 (de) * 2006-02-06 2008-06-15 Alcatel Lucent Modulare mehrband, multi-standard transceiverschaltung für mobil- und basisstationen von funkkommunikationssystemen
EP1819069B1 (en) 2006-02-11 2018-05-1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broadcast channels in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s supporting scalable bandwidth
CN100450308C (zh) * 2006-04-29 2009-01-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网络随机接入资源的分配方法及系统
CN101064561B (zh) * 2006-04-29 2011-08-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小区间切换过程中实现上行同步的方法
JP4824486B2 (ja) 2006-05-01 2011-11-30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基地局及び通信方法
JP4923848B2 (ja) * 2006-08-21 2012-04-25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方法並びにそれに用いる移動局及び基地局
KR100876747B1 (ko) * 2006-09-29 2009-01-0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확장성 대역폭을 지원하는 셀룰러 무선통신시스템을 위한방송채널의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JP2008201005A (ja) 2007-02-20 2008-09-04 Toho Tenax Co Ltd 炭素繊維シ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954782B2 (ja) * 2007-05-01 2012-06-20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基地局装置及び方法
JP5224869B2 (ja) 2008-03-28 2013-07-03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で使用される基地局装置、ユーザ装置及び方法
MX2010009280A (es) 2008-03-28 2010-09-24 Ntt Docomo Inc Estacion movil, estacion base, metodo de especificacion de bloques de frecuencias fundamentales y metodo para controlar ancho de banda.
WO2010013963A2 (en) * 2008-07-30 2010-02-0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transmit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MY163839A (en) * 2008-08-04 2017-10-31 Sun Patent Trust Base station, terminal, band allocation method, and downlink data communication method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194868A (ja) * 2006-01-18 2007-08-02 Ntt Docomo Inc 基地局、移動局および通信方法
CN101166307A (zh) * 2006-08-07 2008-04-23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数字广播接收终端的移交的设备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44705B (zh) 2017-04-05
KR20110044215A (ko) 2011-04-28
US9380547B2 (en) 2016-06-28
BRPI0916871A2 (pt) 2016-07-26
US20160309432A1 (en) 2016-10-20
US20110194639A1 (en) 2011-08-11
KR20120120509A (ko) 2012-11-01
KR101588917B1 (ko) 2016-01-26
CN103944705A (zh) 2014-07-23
MY163839A (en) 2017-10-31
US9049705B2 (en) 2015-06-02
KR101622439B1 (ko) 2016-05-18
JPWO2010016221A1 (ja) 2012-01-19
EP2312874A1 (en) 2011-04-20
CN102119541A (zh) 2011-07-06
US20150304972A1 (en) 2015-10-22
WO2010016221A1 (ja) 2010-02-11
JP2014197887A (ja) 2014-10-16
JP5570024B2 (ja) 2014-08-13
BRPI0916871B1 (pt) 2020-11-24
EP2312874B1 (en) 2017-12-27
ZA201100860B (en) 2011-10-26
JP5873134B2 (ja) 2016-03-01
US9642104B2 (en) 2017-05-02
CA2727066C (en) 2019-09-24
US8971260B2 (en) 2015-03-03
RU2515288C2 (ru) 2014-05-10
US20150078330A1 (en) 2015-03-19
RU2011103904A (ru) 2012-09-10
EP2312874A4 (en) 2015-01-14
CA2727066A1 (en) 2010-0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19541B (zh) 基站、终端、频带分配方法以及下行数据通信方法
CN102113397B (zh) 基站、终端、频带分配方法以及下行数据通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MATSUSHITA ELECTRIC (AMERICA) INTELLECTUAL PROPERT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40716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0716

Address after: California, USA

Patentee after: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Address before: Osaka Japan

Patentee befor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Ltd.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930

Address after: American New York

Patentee after: Sun patent hosting Co.

Address before: California, USA

Patentee befor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