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11258A - 时钟同步方法、设备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时钟同步方法、设备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11258A
CN102111258A CN2009102655168A CN200910265516A CN102111258A CN 102111258 A CN102111258 A CN 102111258A CN 2009102655168 A CN2009102655168 A CN 2009102655168A CN 200910265516 A CN200910265516 A CN 200910265516A CN 102111258 A CN102111258 A CN 10211125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me
clockwork
transmission mode
clock
recep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26551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丙博
江龙
徐文广
孙文华
徐元欣
陈淑敏
王洋
刘云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1026551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111258A/zh
Priority to PCT/CN2010/079645 priority patent/WO2011076066A1/zh
Publication of CN1021112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11258A/zh
Priority to US13/532,101 priority patent/US20120263220A1/en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3/00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3/02Details
    • H04J3/06Synchronising arrangements
    • H04J3/0635Clock or time synchronisation in a network
    • H04J3/0638Clock or time synchronisation among nodes; Internode synchronisation
    • H04J3/0658Clock or time synchronisation among packet nodes
    • H04J3/0661Clock or time synchronisation among packet nodes using timestamps
    • H04J3/0667Bidirectional timestamps, e.g. NTP or PTP for compensation of clock drift and for compensation of propagation delay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ynchronisation In Digital Transmiss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时钟同步方法、设备和系统,其中方法包括:在第一传输模式下,通过第一链路生成第一接收时间戳,并获取主时钟设备的第一发送时间戳;在第二传输模式下,通过第一链路生成第二发送时间戳,并获取主时钟设备的第二接收时间戳;根据所述第一接收时间戳、所述第一发送时间戳、所述第二发送时间戳和所述第二接收时间戳,获取与所述主时钟设备的时间偏差,通过所述时间偏差实现与所述主时钟设备的时钟同步。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从时钟设备、主时钟设备,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时钟同步系统。本实施例实现了主时钟设备和从时钟设备之间的报文往返链路统一,保证了上下行时延的对称。

Description

时钟同步方法、设备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时钟同步方法、设备和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电信网的传输技术已从基于时分复用(TimeDivision Multiplex;以下简称:TDM)的电路交换方式逐步演进到基于IP的分组交换方式。在传统的TDM组网方案中,链路的下行节点可以从TDM的E1/T1链路中恢复出上行节点的同步信号,而在IP组网方案中,由于IP网络的异步传输特性使其无法支持物理层的同步信息的传输。因此,在电信网从电路交换方式向分组交换方式的演进过程中,如何保证网络的同步性能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现有技术中理想的网络同步方案为精确时间同步协议IEEE 1588,由于其可以同时传递频率信息和相位信息,对同步信息的恢复精度高,其在通信链路中上下行时延对称的场景中应用及其广泛。现有技术中在同步主从时钟时,假设上下行时延是对称的,则通过记录的主从时钟时间戳以及计算得到的平均时延,从而获取到主从时钟的偏差,实现主从时钟的同步。
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IEEE 1588协议的网络同步原理基于通信链路中上下行时延对称的假设,其不能应用于上下行时延非对称的场景中。而在实际的电信网应用中,很多场景中上下行时延并不对称,如非对称数字用户环线(Asymmetrical Digital Subscriber Loop;以下简称:ADSL)有线接入技术、微波存取全球互通(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Microware Access;以下简称:WiMAX)无线接入技术等,其中可能存在本端与对端的调制方式等工作模式不对称,或者来回程的光纤等物理链路的距离不相等等情况,这些均会造成通信链路中上下行时延不对称,则会使现有技术中网络同步方案的同步精度大大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时钟同步方法、设备和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网络同步方案在在上下行物理链路非对称场景下的应用问题,实现主时钟设备和从时钟设备之间的报文往返链路统一,保证上下行时延的对称,提高同步信息的恢复精度。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时钟同步方法,包括:
在第一传输模式下,通过第一链路生成第一接收时间戳,并获取主时钟设备的第一发送时间戳;
在第二传输模式下,通过所述第一链路生成第二发送时间戳,并获取所述主时钟设备的第二接收时间戳;
根据所述第一接收时间戳、所述第一发送时间戳、所述第二发送时间戳和所述第二接收时间戳,获取与所述主时钟设备的时间偏差,通过所述时间偏差实现与所述主时钟设备的时钟同步。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另一种时钟同步方法,包括:
在第一传输模式下,通过第一链路生成第一发送时间戳,并将所述第一发送时间戳发送给从时钟设备;
在第二传输模式下,通过所述第一链路生成第二接收时间戳,并将所述第二接收时间戳发送给所述从时钟设备;
通过所述从时钟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发送时间戳、所述第二接收时间戳以及所述从时钟设备获取的第一接收时间戳和第二发送时间戳获取的主时钟设备与所述从时钟设备的时间偏差,实现与所述从时钟设备的时钟同步。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从时钟设备,包括:
第一生成模块,用于在第一传输模式下,通过第一链路生成第一接收时间戳,并获取主时钟设备的第一发送时间戳;
第二生成模块,用于在第二传输模式下,通过所述第一链路生成第二发送时间戳,并获取所述主时钟设备的第二接收时间戳;
第一同步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生成模块和所述第二生成模块获取到的所述第一接收时间戳、所述第一发送时间戳、所述第二发送时间戳和所述第二接收时间戳,获取与所述主时钟设备的时间偏差,通过所述时间偏差实现与所述主时钟设备的时钟同步。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另一种主时钟设备,包括:
第三生成模块,用于在第一传输模式下,通过第一链路生成第一发送时间戳,并将所述第一发送时间戳发送给从时钟设备;
第四生成模块,用于在第二传输模式下,通过所述第一链路生成第二接收时间戳,并将所述第二接收时间戳发送给所述从时钟设备;
第二同步模块,用于通过所述从时钟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发送时间戳、所述第二接收时间戳以及所述从时钟设备获取的第一接收时间戳和第二发送时间戳获取的主时钟设备与所述从时钟设备的时间偏差,实现与所述从时钟设备的时钟同步。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时钟同步系统,包括上述从时钟设备和上述主时钟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的时钟同步方法、设备和系统,通过设置第一传输模式和第二传输模式两种传输模式;在第一传输模式下,从时钟设备通过第一链路生成第一传输模式下的第一接收时间戳,并获取到主时钟设备在第一传输模式下的第一发送时间戳;在第二传输模式下,从时钟设备通过第一链路生成第二传输模式下的第二发送时间戳,并获取到主时钟设备在第二传输模式下的第二接收时间戳;从时钟设备根据获第一接收时间戳、第一发送时间戳、第二发送时间戳和第二接收时间戳,获取到与主时钟设备的时间偏差,根据该时间偏差将从时钟设备中的从时钟同步到主时钟设备中的主时钟上,实现与主时钟设备的时钟同步;本实施例通过设置两种传输模式,使得主时钟设备与从时钟设备的上下行双向报文往返均为第一链路,从而使得上下行时延对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网络同步方案在上下行物理链路非对称场景下的应用问题,实现了主时钟设备和从时钟设备之间的报文往返链路的统一,保证了上下行时延的对称,提高了同步信息的恢复精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时钟同步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时钟同步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时钟同步方法实施例三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时钟同步方法实施例四的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时钟同步方法实施例五的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时钟同步方法实施例五中的同步过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时钟同步方法实施例五中应用场景一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时钟同步方法实施例五中应用场景二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从时钟设备实施例一的结构图;
图10为本发明从时钟设备实施例二的结构图;
图11为本发明主时钟设备实施例一的结构图;
图12为本发明主时钟设备实施例二的结构图;
图13为本发明时钟同步系统实施例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发明时钟同步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时钟同步方法,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是主时钟设备的主时钟与从时钟设备中从时钟的同步,本实施例从从时钟设备一侧来说明技术方案。本实施例可以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1,在第一传输模式下,从时钟设备通过第一链路生成第一接收时间戳,并获取主时钟设备的第一发送时间戳。
本步骤中从时钟设备通过第一链路生成第一传输模块下的第一接收时间戳,并获取主时钟设备在第一传输模式下的第一发送时间戳。
步骤102,在第二传输模式下,从时钟设备通过所述第一链路生成第二发送时间戳,并获取所述主时钟设备的第二接收时间戳。
本步骤中从时钟设备仍通过第一链路,来生成第二传输模式下的第二发送时间戳,并获取主时钟设备在第二传输模式下的第二接收时间戳。
步骤103,从时钟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接收时间戳、所述第一发送时间戳、所述第二发送时间戳和所述第二接收时间戳,获取与所述主时钟设备的时间偏差,通过所述时间偏差实现与所述主时钟设备的时钟同步。
本步骤中,从时钟设备获取到与主时钟设备的时间偏差后,根据该时间偏差将从时钟设备中的从时钟同步到主时钟设备中的主时钟上,实现与主时钟设备的时钟同步。
其中,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发送时间戳为主时钟设备向从时钟设备发送报文时的时间戳,第一接收时间戳为从时钟设备接收到主时钟设备发送的上述报文时的时间戳;第二发送时间戳为从时钟设备向主时钟设备发送报文时的时间戳,第二接收时间戳为主时钟设备接收到从时钟设备发送的上述报文时的时间戳,后续实施例中时间戳的概念与此实施例中时间戳的概念类此,不再赘述。通过本实施例中的各个步骤,实现从时钟设备中的从时钟与主时钟设备中的主时钟进行同步。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时钟同步方法,通过设置第一传输模式和第二传输模式两种传输模式;在第一传输模式下,从时钟设备通过第一链路生成第一传输模式下的第一接收时间戳,并获取到主时钟设备在第一传输模式下的第一发送时间戳;在第二传输模式下,从时钟设备通过第一链路生成第二传输模式下的第二发送时间戳,并获取到主时钟设备在第二传输模式下的第二接收时间戳;从时钟设备根据获第一接收时间戳、第一发送时间戳、第二发送时间戳和第二接收时间戳,获取到与主时钟设备的时间偏差,根据该时间偏差将从时钟设备中的从时钟同步到主时钟设备中的主时钟上,实现与主时钟设备的时钟同步;本实施例通过设置两种传输模式,使得主时钟设备与从时钟设备的上下行双向报文往返均为第一链路,从而使得上下行时延对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网络同步方案在上下行物理链路非对称场景下的应用问题,实现了主时钟设备和从时钟设备之间的报文往返链路的统一,保证了上下行时延的对称,提高了同步信息的恢复精度。
图2为本发明时钟同步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时钟同步方法,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一的基础之上,仍从从时钟设备一侧来对技术方案进行具体的说明。本实施例可以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01,在第一传输模式下,从时钟设备通过第一链路接收主时钟设备发送的同步报文,并记录接收到所述同步报文时的第一接收时间戳。
本实施例中设置第一传输模式和第二传输模式两种传输模式,在第一传输模式下,当主时钟设备向从时钟设备发送报文时,主时钟设备通过其中的下行发送(Down Link Transmit;以下简称:DL Tx)模块发送报文,经过第一链路,从时钟设备通过其中的下行接收(Down Link Receive;以下简称:DL Rx)模块接收报文;当从时钟设备向主时钟设备发送报文时,从时钟设备通过其中的上行发送(Up Link Transmit;以下简称:UL Tx)模块发送报文,经过第二链路,主时钟设备通过其中的上行接收(Up Link Receive;以下简称:UL Rx)模块接收报文。需要指出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链路和第二链路是为了区分主时钟设备和从时钟设备之间通信时经过的链路而设定的,第一链路可以为上行链路,即在后续实施例中介绍的Link A,第二链路可以为下行链路,即在后续实施例中介绍的Link B。由于上下行链路的不同导致了上下行链路时延不同,即通信链路中上下行时延不对称的情况。在第二传输模式下,当主时钟设备向从时钟设备发送报文时,主时钟设备通过其中的上行发送模块UL Tx发送报文,经过第一链路,从时钟设备通过其中的上行接收模块UL Rx接收报文;当从时钟设备向主时钟设备发送报文时,从时钟设备通过其中的上行发送模块DL Tx发送报文,经过第二链路,主时钟设备通过其中的上行接收模块DL Rx接收报文。后续实施例中第一传输模式和第二传输模式的概念与本实施例中传输模式的概念类似,因此不再赘述。
在本步骤中,主时钟设备和从时钟设备均设置在第一传输模式下,从时钟设备中的下行接收模块DL Rx通过第一链路接收主时钟设备中的下行发送模块DL Tx发送的同步报文,并记录从时钟设备在第一传输模式下接收到该同步报文时的第一接收时间戳,假设第一接收时间戳为TS1。
步骤202,在所述第一传输模式下,从时钟设备通过所述第一链路接收所述主时钟设备发送的跟随报文,从所述跟随报文中提取所述主时钟设备的第一发送时间戳。
在本步骤中,主时钟设备和从时钟设备仍设置在第一传输模式下,从时钟设备中的下行接收模块DL Rx通过第一链路接收主时钟设备中的下行发送模块DL Tx发送的同步报文的跟随报文,在该跟随报文中携带有主时钟设备在第一传输模式下的第一发送时间戳,从时钟设备从该跟随报文中提取第一发送时间戳,假设第一发送时间戳为TM1。假设主时钟设备中主时钟与从时钟设备中从时钟的时间偏差为Offset,假设主时钟设备向从时钟设备发送同步报文所经过的第一链路产生的下行时延为DDL,则第一接收时间戳TS1与第一发送时间戳TM1之间存在关系:TS1-TM1=DDL+Offset。
步骤203,从时钟设备在完成与所述主时钟设备的握手协议后,将物理层的传输模式从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切换到第二传输模式。
在从时钟设备接收到主时钟设备发送的同步报文以及对应的跟随报文,并从中获取到自身的第一接收时间戳TS1和主时钟设备的第一发送时间戳TM1之后,从时钟设备与主时钟设备之间进行握手协议,将从时钟设备的物理层的传输模式从第一传输模式切换到第二传输模式,将主时钟设备的物理层的传输模式也从第一传输模式切换到第二传输模式。
从时钟设备与主时钟设备之间的握手协议可以具体通过下述步骤来完成:从时钟设备通过第二链路向主时钟设备发送切换请求报文;从时钟设备通过第一链路接收主时钟设备返回的切换响应报文,以实现与主时钟设备的握手协议。由于主时钟设备和从时钟设备的物理层的传输模式尚未完成切换,因此主时钟设备和从时钟设备仍处于第一传输模式下。从时钟设备中的上行发送模块UL Tx通过第二链路向主时钟设备发送切换请求报文,然后,从时钟设备中的下行接收模块DL Rx通过第一链路,来接收主时钟设备中的下行发送模块DL Tx返回的切换响应报文,通过从时钟设备与主时钟设备之间进行切换请求报文和切换响应报文的交互,实现从时钟设备与主时钟设备的握手协议,以将从时钟设备和主时钟设备的物理层的传输模式均切换到第二传输模式。
步骤204,在第二传输模式下,从时钟设备通过所述第一链路向所述主时钟设备发送延时请求报文,并记录第二发送时间戳。
经过上述握手协议之后,主时钟设备和从时钟设备的物理层的传输模式均切换到第二传输模式。在本步骤中,在第二传输模式下,从时钟设备中的下行发送模块DL Tx通过第一链路向主时钟设备发送延时请求报文,从时钟设备记录其发送延时请求报文时的第二发送时间戳,假设第二发送时间戳为TS2。
步骤205,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下,从时钟设备通过第二链路接收所述主时钟设备返回的延时响应报文,从所述延时响应报文中提取所述主时钟设备的第二接收时间戳。
经过上述握手协议之后,主时钟设备和从时钟设备的物理层的传输模式均切换到第二传输模式。在本步骤中,在第二传输模式下,从时钟设备中在通过第一链路向主时钟设备发送延时请求报文之后,接收到主时钟设备中的上行发送模块UL Tx返回的延时响应报文,在该延时响应报文中携带有主时钟设备发送该延时响应报文时的第二接收时间戳,从时钟设备从该延时响应报文中提取出该第二接收时间戳,假设第二接收时间戳为TM2。由于主时钟设备中主时钟与从时钟设备中从时钟的时间偏差为Offset,由于从时钟设备向主时钟设备发送延时请求报文时也经过第一链路,则产生的上行时延也为DDL,则第二发送时间戳TS2与第二接收时间戳TM2之间存在关系:TM2-TS2=DDL-Offset。
步骤206,从时钟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接收时间戳、所述第一发送时间戳、所述第二发送时间戳和所述第二接收时间戳,获取与所述主时钟设备的时间偏差,通过所述时间偏差实现与所述主时钟设备的时钟同步。
在从时钟设备获取到第一接收时间戳TS1、第一发送时间戳TM1、第二发送时间戳TS2和第二接收时间戳TM2之后,根据上述分析得到的时间戳之间的关系,即TS1-TM1=DDL+Offset以及TM2-TS2=DDL-Offset,由此便可以生成时间偏差的计算式:Offset=0.5(TS1-TM1+TS2-TM2)。由此可以精确计算到从时钟设备中从时钟与主时钟设备中主时钟之间的时间偏差Offset,根据该时间偏差Offset便可以将从时钟设备中的从时钟同步到主时钟设备中的主时钟上,实现网络中主时钟与从时钟的同步。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时钟同步方法,通过设置第一传输模式和第二传输模式两种传输模式;在第一传输模式下,从时钟设备通过第一链路生成第一传输模式下的第一接收时间戳,并获取到主时钟设备在第一传输模式下的第一发送时间戳;在第二传输模式下,从时钟设备通过第一链路生成第二传输模式下的第二发送时间戳,并获取到主时钟设备在第二传输模式下的第二接收时间戳;从时钟设备根据获第一接收时间戳、第一发送时间戳、第二发送时间戳和第二接收时间戳,获取到与主时钟设备的时间偏差,根据该时间偏差将从时钟设备中的从时钟同步到主时钟设备中的主时钟上,实现与主时钟设备的时钟同步;本实施例通过设置两种传输模式,使得主时钟设备与从时钟设备的上下行双向报文往返均为第一链路,从而使得上下行时延对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网络同步方案在上下行物理链路非对称场景下的应用问题,实现了主时钟设备和从时钟设备之间的报文往返链路的统一,保证了上下行时延的对称,提高了同步信息的恢复精度。
图3为本发明时钟同步方法实施例三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时钟同步方法,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是主时钟设备的主时钟与从时钟设备中从时钟的同步,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一相对应,上述实施例一为从时钟设备一侧的方案,而本实施例从主时钟设备一侧来说明技术方案。本实施例可以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301,在第一传输模式下,主时钟设备通过第一链路生成第一发送时间戳,并将所述第一发送时间戳发送给从时钟设备。本步骤中主时钟设备通过第一链路生成第一传输模块下的第一发送时间戳,并将该第一发送时间戳发送到从时钟设备。
步骤302,在第二传输模式下,主时钟设备通过所述第一链路生成第二接收时间戳,并将所述第二接收时间戳发送给所述从时钟设备。本步骤中主时钟设备仍通过第一链路,来生成第二传输模式下的第二接收时间戳,并将该第二接收时间戳发送给从时钟设备。
步骤303,主时钟设备通过所述从时钟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发送时间戳、所述第二接收时间戳以及所述从时钟设备获取的第一接收时间戳和第二发送时间戳获取的主时钟设备与所述从时钟设备的时间偏差,实现与所述从时钟设备的时钟同步。本步骤中,通过从时钟设备来获取主时钟设备与从时钟设备的时间偏差,并根据该时间偏差将从时钟设备中的从时钟同步到主时钟设备中的主时钟上,实现二者之间的时钟同步。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时钟同步方法,通过设置第一传输模式和第二传输模式两种传输模式;在第一传输模式下,主时钟设备通过第一链路生成第一传输模式下的第一发送时间戳,并将该第一发送时间戳发送给从时钟设备;在第二传输模式下,主时钟设备通过第一链路生成第二传输模式下的第二接收时间戳,并将所述第二接收时间戳发送给所述从时钟设备;主时钟设备通过从时钟设备,根据第一发送时间戳、第二接收时间戳以及从时钟设备获取的第一接收时间戳和第二发送时间戳,实现与从时钟设备的时钟同步;本实施例通过设置两种传输模式,使得主时钟设备与从时钟设备的上下行双向报文往返均为第一链路,从而使得上下行时延对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网络同步方案在上下行物理链路非对称场景下的应用问题,实现了主时钟设备和从时钟设备之间的报文往返链路的统一,保证了上下行时延的对称,提高了同步信息的恢复精度。
图4为本发明时钟同步方法实施例四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时钟同步方法,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三的基础之上,仍从主时钟设备一侧来对技术方案进行具体的说明。本实施例可以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401,在第一传输模式下,主时钟设备通过第一链路向从时钟设备发送同步报文,并记录第一发送时间戳。
在本步骤中,主时钟设备和从时钟设备均设置在第一传输模式下,主时钟设备中的下行发送模块DL Tx通过第一链路向从时钟设备发送同步报文,并记录发送该同步报文时的第一发送时间戳TM1。
步骤402,在第一传输模块下,主时钟设备通过第一链路向所述从时钟设备发送跟随报文,在所述跟随报文中携带所述第一发送时间戳。
在本步骤中,主时钟设备和从时钟设备仍设置在第一传输模式下,主时钟设备中的下行发送模块DL Tx在向从时钟设备发送同步报文后,立即通过第一链路向从时钟设备发送同步报文的跟随报文,在该跟随报文中携带有主时钟设备在第一传输模式下的第一发送时间戳TM1。
步骤403,主时钟设备在完成与从时钟设备的握手协议后,将物理层的传输模式从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切换到第二传输模式。
在主时钟设备向从时钟设备发送同步报文以及对应的跟随报文,并将第一发送时间戳TM1发送到从时钟设备后,从时钟设备与主时钟设备之间进行握手协议,将从时钟设备的物理层的传输模式从第一传输模式切换到第二传输模式,将主时钟设备的物理层的传输模式也从第一传输模式切换到第二传输模式。
主时钟设备与从时钟设备之间的握手协议可以具体通过下述步骤来完成:主时钟设备通过第二链路接收从时钟设备发送的切换请求报文;主时钟设备通过第一链路向从时钟设备返回切换响应报文,以实现与从时钟设备的握手协议。由于主时钟设备和从时钟设备的物理层的传输模式尚未完成切换,因此主时钟设备和从时钟设备仍处于第一传输模式下。主时钟设备中的上行接收模块UL Rx通过第二链路接收从时钟设备中上行发送模块UL Tx发送切换请求报文,然后,主时钟设备中的下行发送模块DL Tx通过第一链路,向从时钟设备中的下行接收模块DL Rx返回切换响应报文,通过主时钟设备与从时钟设备之间进行切换请求报文和切换响应报文的交互,实现主时钟设备与从时钟设备的握手协议,以将从时钟设备和主时钟设备的物理层的传输模式均切换到第二传输模式。
步骤404,在第二传输模式下,主时钟设备通过所述第一链路接收所述从时钟设备发送的延时请求报文,并记录接收到所述延时请求报文的第二接收时间戳。
经过上述握手协议之后,主时钟设备和从时钟设备的物理层的传输模式均切换到第二传输模式。在本步骤中,在第二传输模式下,主时钟设备中的下行接收模块DL Rx通过第一链路接收从时钟设备中的下行发送模块DL Tx发送的延时请求报文,主时钟设备记录其接收到延时请求报文时的第二接收时间戳TM2。
步骤405,在第二传输模式下,主时钟设备通过第二链路向从时钟设备发送延时响应报文,在所述延时响应报文中携带所述第二接收时间戳。
经过上述握手协议之后,主时钟设备和从时钟设备的物理层的传输模式均切换到第二传输模式。在本步骤中,在第二传输模式下,主时钟设备在通过第一链路接收到从时钟设备发送的延时请求报文之后,向从时钟设备中的上行接收模块UL Rx返回延时响应报文,在该延时响应报文中携带有主时钟设备接收到该延时请求报文时的第二接收时间戳TM2。
步骤406,主时钟设备通过从时钟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发送时间戳、所述第二接收时间戳以及所述从时钟设备获取的第一接收时间戳和第二发送时间戳获取的主时钟设备与所述从时钟设备的时间偏差,实现与所述从时钟设备的时钟同步。
主时钟设备在向从时钟设备发送第一发送时间戳TM1和第二接收时间戳TM2之后,由从时钟设备根据第一发送时间戳TM1和第二接收时间戳TM2,以及获取到的第一接收时间戳TS1和第二发送时间戳TS2,根据时间戳之间的关系,即TS1-TM1=DDL+Offset以及TM2-TS2=DDL-Offset,由此便可以生成时间偏差的计算式:Offset=0.5(TS1-TM1+TS2-TM2)。由此可以精确计算到从时钟设备中从时钟与主时钟设备中主时钟之间的时间偏差Offset,根据该时间偏差Offset便可以将从时钟设备中的从时钟同步到主时钟设备中的主时钟上,实现网络中主时钟与从时钟的同步。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时钟同步方法,通过设置第一传输模式和第二传输模式两种传输模式;在第一传输模式下,主时钟设备通过第一链路生成第一传输模式下的第一发送时间戳,并将该第一发送时间戳发送给从时钟设备;在第二传输模式下,主时钟设备通过第一链路生成第二传输模式下的第二接收时间戳,并将所述第二接收时间戳发送给所述从时钟设备;主时钟设备通过从时钟设备,根据第一发送时间戳、第二接收时间戳以及从时钟设备获取的第一接收时间戳和第二发送时间戳,实现与从时钟设备的时钟同步;本实施例通过设置两种传输模式,使得主时钟设备与从时钟设备的上下行双向报文往返均为第一链路,从而使得上下行时延对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网络同步方案在上下行物理链路非对称场景下的应用问题,实现了主时钟设备和从时钟设备之间的报文往返链路的统一,保证了上下行时延的对称,提高了同步信息的恢复精度。
图5为本发明时钟同步方法实施例五的流程图,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时钟同步方法,本实施例从主时钟设备和从时钟设备两侧来对技术方案的整体流程进行具体的说明。图6为本发明时钟同步方法实施例五中的同步过程示意图,结合图6对本实施例进行说明,本实施例可以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501,在第一传输模式下,主时钟设备中的下行发送模块DL Tx通过第一链路LinkA向从时钟设备发送同步报文Sync(D),并记录第一发送时间戳TM1。
步骤502,在第一传输模式下,从时钟设备中下行接收模块DL Rx通过第一链路LinkA接收主时钟设备发送的同步报文Sync(D),从时钟设备在接收到同步报文Sync(D)后,记录第一接收时间戳TS1。
步骤503,在第一传输模式下,主时钟设备向从时钟设备发送同步报文Sync(D)后,立即通过第一链路LinkA向从时钟设备发送对应的跟随报文Fllow_up,在该跟随报文Fllow_up中携带主时钟设备在第一传输模式下的第一发送时间戳TM1。
步骤504,在第一传输模式下,从时钟设备从接收到的跟随报文Fllow_up中提取主时钟设备在第一传输模式下的第一发送时间戳TM1。
从图6中可以看出,由于主时钟设备中主时钟与从时钟设备中从时钟的时钟偏差为Offset,经过第一链路LinkA从主时钟设备向从时钟设备广播同步报文Sync(D)的下行时延为DDL,则第一发送时间戳TM1和第一接收时间戳TS1之间存在关系:TS1-TM1=DDL+Offset。
步骤505,在第一传输模式下,从时钟设备中的上行发送模块UL Tx通过第二链路LinkB向主时钟设备发送交换请求报文Change_Req。
步骤506,在第一传输模式下,主时钟设备中的上行接收模块UL Rx接收到交换请求报文Change_Req后,主时钟设备中的下行发送模块DL Tx通过第一链路LinkA向从时钟设备返回交换响应报文Change_Resp。
步骤507,在完成上述交换请求报文Change_Req与交换响应报文Change_Resp的握手协议之后,主时钟设备和从时钟设备自动将各自的传输模式从第一传输模式切换到第二传输模式。
步骤508,在第二传输模式下,从时钟设备中的下行发送模块DL Tx通过第一链路LinkA向主时钟设备发送延时请求报文Delay_Req,并记录发送延时请求报文Delay_Req时的第二发送时间戳TS2。
步骤509,在第二传输模式下,主时钟设备中的下行接收模块DL Rx接收延时请求报文Delay_Req,并记录接收到延时请求报文Delay_Req的第二接收时间戳TM2。
步骤510,在第二传输模式下,主时钟设备在接收到延时请求报文Delay_Req后,主时钟设备中的上行发送模块UL Tx通过第二链路LinkB向从时钟设备返回延时响应报文Delay_Resp,在延时响应报文Delay_Resp中携带第二接收时间戳TM2。
步骤511,在第二传输模式下,从时钟设备中的上行接收模块UL Rx接收到延时响应报文Delay_Resp后,从中提取出第二接收时间戳TM2。
从图6中可以看出,由于主时钟设备中主时钟与从时钟设备中从时钟的时钟偏差为Offset,从时钟设备向主时钟设备发送延时请求报文Delay_Resp也经过第一链路LinkA,则上行时延也为DDL,则第二发送时间戳TS2和第二接收时间戳TM2之间存在关系:TM2-TS2=DDL-Offset。
步骤512,从时钟设备根据获取到的第一发送时间戳TM1、第二接收时间戳TS1、第二发送时间戳TS2和第二接收时间戳TM2,以及上述分析得到的时间戳之间的关系,具体可以由上述关系式生成时间偏差的计算式,即根据如下计算式来计算主时钟设备与从时钟设备的时间偏差:Offset=0.5(TS1-TM1+TS2-TM2)。由此可以获取主时钟设备中主时钟与从时钟设备中从时钟的时间偏差,根据该时间偏差将从时钟与主时钟同步。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时钟同步方法,通过设置第一传输模式和第二传输模式两种传输模式;主时钟设备通过第一链路向从时钟设备广播同步报文,从时钟设备通过第一链路向主时钟设备发送延时请求报文,根据获取到的第一发送时间戳、第二接收时间戳以及从时钟设备获取的第一接收时间戳和第二发送时间戳,实现与从时钟设备的时钟同步;本实施例通过设置两种传输模式,使得主时钟设备与从时钟设备的上下行双向报文往返均为第一链路,从而使得上下行时延对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网络同步方案在上下行物理链路非对称场景下的应用问题,实现了主时钟设备和从时钟设备之间的报文往返链路的统一,保证了上下行时延的对称,提高了同步信息的恢复精度。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实施例一~实施例五中所述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基站控制器(Base Station Controller;以下简称:BSC)-基站收发台(BaseTransceiver Station;以下简称:BTS)的基站通信线路中。如图7所示为本发明时钟同步方法实施例五中应用场景一的示意图,从图7中可以看出,由于BSC与BTS之间来回程的光纤距离(FiberA和FiberB)不相等,造成上下行时延不对称,则可以采用本实施例的方法来克服其物理链路不对称的缺陷,实现网络同步。上述实施例一~实施例五中所述的技术方案还可以应用于用户端设备(Customer Premise Equipment;以下简称:CPE)-数字用户线接入复用器(Digital Subscriber Line Access Multiplexer;以下简称:DSLAM)的通信链路中。如图8所示为本发明时钟同步方法实施例五中应用场景二的示意图,从图8中可以看出,由于DSLAM与CPE中物理(Physical;以下简称:PHY)层的工作模式不对称,导致DSLAM与CPE之间上下行带宽不相等,造成上下行时延不对称,则这种情况也可以采用本实施例的方法来克服其物理链路不对称的缺陷,实现网络同步。上述实施例一~实施例五中所述的技术方案还可以应用于无线接入的通信链路中,在无线接入的通信链路中,上下行的工作模式和物理链路距离均不对称,而且每次通信的物理链路距离均可变,则这种情况也可以采用本实施例的方法来克服其物理链路不对称的缺陷,实现网络同步。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图9为本发明从时钟设备实施例一的结构图,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从时钟设备,本实施例提供的从时钟设备具体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一的各个步骤,此处不再赘述。本实施例提供的从时钟设备具体可以包括第一生成模块901、第二生成模块902和第一同步模块903。其中,第一生成模块901用于在第一传输模式下,通过第一链路生成第一接收时间戳,并获取主时钟设备的第一发送时间戳。第二生成模块902用于在第二传输模式下,通过所述第一链路生成第二发送时间戳,并获取所述主时钟设备的第二接收时间戳。第一同步模块903用于根据第一生成模块901和第二生成模块902获取到的所述第一接收时间戳、所述第一发送时间戳、所述第二发送时间戳和所述第二接收时间戳,获取与所述主时钟设备的时间偏差,通过所述时间偏差实现与所述主时钟设备的时钟同步。
图10为本发明从时钟设备实施例二的结构图,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从时钟设备,本实施例提供的从时钟设备具体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二的各个步骤,此处不再赘述。本实施例在上述图9所示的实施例一的基础之上,第一同步模块903可以具体用于根据如下计算式计算与所述主时钟设备的时间偏差,通过所述时间偏差实现与所述主时钟设备的时钟同步:
Offset=0.5(TS1-TM1+TS2-TM2),
其中,Offset为所述时间偏差,TS1为所述第一接收时间戳,TM1为所述第一发送时间戳,TS2为所述第二发送时间戳,TM2为所述第二接收时间戳。
进一步地,从时钟设备还可以包括第一切换模块904,第一切换模块904用于在完成与所述主时钟设备的握手协议后,将物理层的传输模式从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切换到第二传输模式。其中,第一切换模块904可以具体为六个2选1开关,通过2选1开关对其传输模式进行切换。
进一步地,第一生成模块901可以具体包括第一接收单元911和第二接收单元921。其中,第一接收单元911用于在第一传输模式下,通过第一链路接收主时钟设备发送的同步报文,并记录接收到所述同步报文时的第一接收时间戳。第二接收单元921用于在所述第一传输模式下,通过所述第一链路接收所述主时钟设备发送的跟随报文,从所述跟随报文中提取所述主时钟设备的第一发送时间戳。
进一步地,第二生成模块902可以具体包括第一发送单元912和第三接收单元922。其中,第一发送单元912用于在第二传输模式下,通过所述第一链路向所述主时钟设备发送延时请求报文,并记录第二发送时间戳。第三接收单元922用于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下,通过第二链路接收所述主时钟设备返回的延时响应报文,从所述延时响应报文中提取所述主时钟设备的第二接收时间戳。
更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提供的从时钟设备还可以包括第一发送模块905和第一接收模块906。其中,第一发送模块905用于通过第二链路向所述主时钟设备发送切换请求报文。第一接收模块906用于通过所述第一链路接收所述主时钟设备返回的切换响应报文,以实现与所述主时钟设备的握手协议。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从时钟设备,通过设置第一传输模式和第二传输模式两种传输模式;在第一传输模式下,从时钟设备通过第一链路生成第一传输模式下的第一接收时间戳,并获取到主时钟设备在第一传输模式下的第一发送时间戳;在第二传输模式下,从时钟设备通过第一链路生成第二传输模式下的第二发送时间戳,并获取到主时钟设备在第二传输模式下的第二接收时间戳;从时钟设备根据获第一接收时间戳、第一发送时间戳、第二发送时间戳和第二接收时间戳,获取到与主时钟设备的时间偏差,根据该时间偏差将从时钟设备中的从时钟同步到主时钟设备中的主时钟上,实现与主时钟设备的时钟同步;本实施例通过设置两种传输模式,使得主时钟设备与从时钟设备的上下行双向报文往返均为第一链路,从而使得上下行时延对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网络同步方案在上下行物理链路非对称场景下的应用问题,实现了主时钟设备和从时钟设备之间的报文往返链路的统一,保证了上下行时延的对称,提高了同步信息的恢复精度。
图11为本发明主时钟设备实施例一的结构图,如图1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主时钟设备,本实施例提供的从时钟设备具体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三的各个步骤,此处不再赘述。本实施例提供的主时钟设备具体可以包括第三生成模块1101、第四生成模块1102和第二同步模块1103。其中,第三生成模块1101用于在第一传输模式下,通过第一链路生成第一发送时间戳,并将所述第一发送时间戳发送给从时钟设备。第四生成模块1102用于在第二传输模式下,通过所述第一链路生成第二接收时间戳,并将所述第二接收时间戳发送给所述从时钟设备。第二同步模块1103用于通过所述从时钟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发送时间戳、所述第二接收时间戳以及所述从时钟设备获取的第一接收时间戳和第二发送时间戳获取的主时钟设备与所述从时钟设备的时间偏差,实现与所述从时钟设备的时钟同步。
图12为本发明主时钟设备实施例二的结构图,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主时钟设备,本实施例提供的主时钟设备具体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四的各个步骤,此处不再赘述。本实施例在上述图12所示的实施例一的基础之上,具体地,第二同步模块1103可以具体用于通过所述从时钟设备,根据如下计算式获取的主时钟设备与所述从时钟设备的时间偏差,实现与所述从时钟设备的时钟同步:
Offset=0.5(TS1-TM1+TS2-TM2),
其中,Offset为所述时间偏差,TS1为所述第一接收时间戳,TM1为所述第一发送时间戳,TS2为所述第二发送时间戳,TM2为所述第二接收时间戳。
进一步地,主时钟设备还可以包括第二切换模块1104,第二切换模块1104用于在完成与所述从时钟设备的握手协议后,将物理层的传输模式从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切换到第二传输模式。其中,第二切换模块1104可以具体为六个2选1开关,通过2选1开关对其传输模式进行切换。
进一步地,第三生成模块1101可以具体包括第二发送单元1111和第三发送单元1121。其中,第二发送单元1111用于在第一传输模式下,通过第一链路向从时钟设备发送同步报文,并记录第一发送时间戳。第三发送单元1121用于在所述第一传输模块下,通过所述第一链路向所述从时钟设备发送跟随报文,在所述跟随报文中携带所述第一发送时间戳。
进一步地,第四生成模块1102可以具体包括第四接收单元1112和第四发送单元1122。其中,第四接收单元1112用于在第二传输模式下,通过所述第一链路接收所述从时钟设备发送的延时请求报文,并记录接收到所述延时请求报文的第二接收时间戳。第四发送单元1122用于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下,通过第二链路向所述从时钟设备发送延时响应报文,在所述延时响应报文中携带所述第二接收时间戳。
更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提供的主时钟设备还可以包括第二接收模块1105和第二发送模块1106。其中,第二接收模块1105用于通过第二链路接收所述从时钟设备发送的切换请求报文。第二发送模块1106用于通过所述第一链路向所述从时钟设备返回切换响应报文,以实现与所述从时钟设备的握手协议。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主时钟设备,通过设置第一传输模式和第二传输模式两种传输模式;在第一传输模式下,主时钟设备通过第一链路生成第一传输模式下的第一发送时间戳,并将该第一发送时间戳发送给从时钟设备;在第二传输模式下,主时钟设备通过第一链路生成第二传输模式下的第二接收时间戳,并将所述第二接收时间戳发送给所述从时钟设备;主时钟设备通过从时钟设备,根据第一发送时间戳、第二接收时间戳以及从时钟设备获取的第一接收时间戳和第二发送时间戳,实现与从时钟设备的时钟同步;本实施例通过设置两种传输模式,使得主时钟设备与从时钟设备的上下行双向报文往返均为第一链路,从而使得上下行时延对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网络同步方案在上下行物理链路非对称场景下的应用问题,实现了主时钟设备和从时钟设备之间的报文往返链路的统一,保证了上下行时延的对称,提高了同步信息的恢复精度。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时钟同步系统包括上述图9或图10所示的从时钟设备和上述图11或图12所示的主时钟设备。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时钟同步系统,包括上述基站控制器和基站收发台,在基站收发台中设置有上述图9或图10所示的从时钟设备,在基站控制器中设置有上述图11或图12所示的主时钟设备,如图7所示的应用场景。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时钟同步系统,包括上述用户端设备和局端设备,在基站收发台中设置有上述图9或图10所示的从时钟设备,在基站控制器中设置有上述图11或图12所示的主时钟设备。其中,用户端设备可以具体为CPE,局端设备可以具体为DSLM,如图8所示的应用场景。
图13为本发明时钟同步系统实施例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体的时钟同步系统,该时钟同步系统包括主时钟设备(Master)和从时钟设备(Slave)。其中,主时钟设备和从时钟设备中均设置有物理层(PHY)媒体访问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以下简称:MAC)层及上层协议栈。在主时钟设备的PHY层包括下行发送模块DL Tx、上行发送模块UL Tx、上行接收模块UL Rx和下行接收模块DL Rx以及六个2选1开关,六个2选1开关统一由主时钟设备中的1588上层协议栈控制,该六个2选1开关同时选择“0”或同时选择“1”。在从时钟设备的PHY层业包括下行发送模块DL Tx、上行发送模块UL Tx、上行接收模块UL Rx和下行接收模块DL Rx以及六个2选1开关,六个2选1开关统一由从时钟设备中的1588上层协议栈控制,该六个2选1开关同时选择“0”或同时选择“1”。
当主时钟设备和从时钟设备中的2选1开关均指向“0”时,则将主时钟设备和从时钟设备的PHY层的传输模式均为第一传输模式,当主时钟设备和从时钟设备中的2选1开关均指向“1”时,则将主时钟设备和从时钟设备的PHY层的传输模式均为第二传输模式。在第一传输模式下,当主时钟设备向从时钟设备发送报文时,主时钟设备通过其中的下行发送DL Tx模块发送报文,经过第一链路,从时钟设备通过其中的下行接收DL Rx模块接收报文;当从时钟设备向主时钟设备发送报文时,从时钟设备通过其中的上行发送ULTx模块发送报文,经过第二链路,主时钟设备通过其中的上行接收UL Rx模块接收报文。在第二传输模式下,当主时钟设备向从时钟设备发送报文时,主时钟设备通过其中的上行发送模块UL Tx发送报文,经过第一链路,从时钟设备通过其中的上行接收模块UL Rx接收报文;当从时钟设备向主时钟设备发送报文时,从时钟设备通过其中的上行发送模块DL Tx发送报文,经过第二链路,主时钟设备通过其中的上行接收模块DL Rx接收报文。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时钟同步系统,通过设置两种传输模式,使得主时钟设备与从时钟设备的上下行双向报文往返均为第一链路,从而使得上下行时延对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网络同步方案在上下行物理链路非对称场景下的应用问题,实现了主时钟设备和从时钟设备之间的报文往返链路的统一,保证了上下行时延的对称,提高了同步信息的恢复精度。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7)

1.一种时钟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第一传输模式下,通过第一链路生成第一接收时间戳,并获取主时钟设备的第一发送时间戳;
在第二传输模式下,通过所述第一链路生成第二发送时间戳,并获取所述主时钟设备的第二接收时间戳;
根据所述第一接收时间戳、所述第一发送时间戳、所述第二发送时间戳和所述第二接收时间戳,获取与所述主时钟设备的时间偏差,通过所述时间偏差实现与所述主时钟设备的时钟同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时钟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接收时间戳、所述第一发送时间戳、所述第二发送时间戳和所述第二接收时间戳,获取与所述主时钟设备的时间偏差包括:
根据如下计算式计算与所述主时钟设备的时间偏差:
Offset=0.5(TS1-TM1+TS2-TM2),
其中,Offset为所述时间偏差,TS1为所述第一接收时间戳,TM1为所述第一发送时间戳,TS2为所述第二发送时间戳,TM2为所述第二接收时间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时钟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在完成与所述主时钟设备的握手协议后,将物理层的传输模式从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切换到第二传输模式;
所述在第一传输模式下,通过第一链路生成第一接收时间戳,并获取主时钟设备的第一发送时间戳包括:
在第一传输模式下,通过第一链路接收主时钟设备发送的同步报文,并记录接收到所述同步报文时的第一接收时间戳;
在所述第一传输模式下,通过所述第一链路接收所述主时钟设备发送的跟随报文,从所述跟随报文中提取所述主时钟设备的第一发送时间戳。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时钟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第二传输模式下,通过所述第一链路生成第二发送时间戳,并获取所述主时钟设备的第二接收时间戳包括:
在第二传输模式下,通过所述第一链路向所述主时钟设备发送延时请求报文,并记录第二发送时间戳;
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下,通过第二链路接收所述主时钟设备返回的延时响应报文,从所述延时响应报文中提取所述主时钟设备的第二接收时间戳。
5.一种时钟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第一传输模式下,通过第一链路生成第一发送时间戳,并将所述第一发送时间戳发送给从时钟设备;
在第二传输模式下,通过所述第一链路生成第二接收时间戳,并将所述第二接收时间戳发送给所述从时钟设备;
通过所述从时钟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发送时间戳、所述第二接收时间戳以及所述从时钟设备获取的第一接收时间戳和第二发送时间戳获取的主时钟设备与所述从时钟设备的时间偏差,实现与所述从时钟设备的时钟同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时钟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发送时间戳、所述第二接收时间戳以及所述从时钟设备获取的第一接收时间戳和第二发送时间戳获取的主时钟设备与所述从时钟设备的时间偏差,实现与所述从时钟设备的时钟同步包括:
根据如下计算式获取的主时钟设备与所述从时钟设备的时间偏差,实现与所述从时钟设备的时钟同步:
Offset=0.5(TS1-TM1+TS2-TM2),
其中,Offset为所述时间偏差,TS1为所述第一接收时间戳,TM1为所述第一发送时间戳,TS2为所述第二发送时间戳,TM2为所述第二接收时间戳。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时钟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在完成与所述从时钟设备的握手协议后,将物理层的传输模式从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切换到第二传输模式;
所述在第一传输模式下,通过第一链路生成第一发送时间戳,并将所述第一发送时间戳发送给从时钟设备包括:
在第一传输模式下,通过第一链路向从时钟设备发送同步报文,并记录第一发送时间戳;
在所述第一传输模块下,通过所述第一链路向所述从时钟设备发送跟随报文,在所述跟随报文中携带所述第一发送时间戳。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时钟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第二传输模式下,通过所述第一链路生成第二接收时间戳,并将所述第二接收时间戳发送给所述从时钟设备包括:
在第二传输模式下,通过所述第一链路接收所述从时钟设备发送的延时请求报文,并记录接收到所述延时请求报文的第二接收时间戳;
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下,通过第二链路向所述从时钟设备发送延时响应报文,在所述延时响应报文中携带所述第二接收时间戳。
9.一种从时钟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生成模块,用于在第一传输模式下,通过第一链路生成第一接收时间戳,并获取主时钟设备的第一发送时间戳;
第二生成模块,用于在第二传输模式下,通过所述第一链路生成第二发送时间戳,并获取所述主时钟设备的第二接收时间戳;
第一同步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生成模块和所述第二生成模块获取到的所述第一接收时间戳、所述第一发送时间戳、所述第二发送时间戳和所述第二接收时间戳,获取与所述主时钟设备的时间偏差,通过所述时间偏差实现与所述主时钟设备的时钟同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从时钟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同步模块具体用于根据如下计算式计算与所述主时钟设备的时间偏差,通过所述时间偏差实现与所述主时钟设备的时钟同步:
Offset=0.5(TS1-TM1+TS2-TM2),
其中,Offset为所述时间偏差,TS1为所述第一接收时间戳,TM1为所述第一发送时间戳,TS2为所述第二发送时间戳,TM2为所述第二接收时间戳。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从时钟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时钟设备还包括:第一切换模块,用于在完成与所述主时钟设备的握手协议后,将物理层的传输模式从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切换到第二传输模式;
所述第一生成模块包括第一接收单元和第二接收单元:
所述第一接收单元,用于在第一传输模式下,通过第一链路接收主时钟设备发送的同步报文,并记录接收到所述同步报文时的第一接收时间戳;
所述第二接收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传输模式下,通过所述第一链路接收所述主时钟设备发送的跟随报文,从所述跟随报文中提取所述主时钟设备的第一发送时间戳。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从时钟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生成模块包括: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在第二传输模式下,通过所述第一链路向所述主时钟设备发送延时请求报文,并记录第二发送时间戳;
第三接收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下,通过第二链路接收所述主时钟设备返回的延时响应报文,从所述延时响应报文中提取所述主时钟设备的第二接收时间戳。
13.一种主时钟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三生成模块,用于在第一传输模式下,通过第一链路生成第一发送时间戳,并将所述第一发送时间戳发送给从时钟设备;
第四生成模块,用于在第二传输模式下,通过所述第一链路生成第二接收时间戳,并将所述第二接收时间戳发送给所述从时钟设备;
第二同步模块,用于通过所述从时钟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发送时间戳、所述第二接收时间戳以及所述从时钟设备获取的第一接收时间戳和第二发送时间戳获取的主时钟设备与所述从时钟设备的时间偏差,实现与所述从时钟设备的时钟同步。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主时钟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同步模块具体用于通过所述从时钟设备,根据如下计算式获取的主时钟设备与所述从时钟设备的时间偏差,实现与所述从时钟设备的时钟同步:
Offset=0.5(TS1-TM1+TS2-TM2),
其中,Offset为所述时间偏差,TS1为所述第一接收时间戳,TM1为所述第一发送时间戳,TS2为所述第二发送时间戳,TM2为所述第二接收时间戳。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主时钟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时钟设备还包括:第二切换模块,用于在完成与所述从时钟设备的握手协议后,将物理层的传输模式从所述第一传输模式切换到第二传输模式。
所述第三生成模块包括第二发送单元和第三发送单元:
所述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在第一传输模式下,通过第一链路向从时钟设备发送同步报文,并记录第一发送时间戳;
所述第三发送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传输模块下,通过所述第一链路向所述从时钟设备发送跟随报文,在所述跟随报文中携带所述第一发送时间戳。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主时钟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生成模块包括:
第四接收单元,用于在第二传输模式下,通过所述第一链路接收所述从时钟设备发送的延时请求报文,并记录接收到所述延时请求报文的第二接收时间戳;
第四发送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二传输模式下,通过第二链路向所述从时钟设备发送延时响应报文,在所述延时响应报文中携带所述第二接收时间戳。
17.一种时钟同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权利要求9-12中任一项所述的从时钟设备和上述权利要求13-16中任一项所述的主时钟设备。
CN2009102655168A 2009-12-25 2009-12-25 时钟同步方法、设备和系统 Pending CN10211125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2655168A CN102111258A (zh) 2009-12-25 2009-12-25 时钟同步方法、设备和系统
PCT/CN2010/079645 WO2011076066A1 (zh) 2009-12-25 2010-12-10 时钟同步方法、设备和系统
US13/532,101 US20120263220A1 (en) 2009-12-25 2012-06-25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for clock synchronizatio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2655168A CN102111258A (zh) 2009-12-25 2009-12-25 时钟同步方法、设备和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11258A true CN102111258A (zh) 2011-06-29

Family

ID=441752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2655168A Pending CN102111258A (zh) 2009-12-25 2009-12-25 时钟同步方法、设备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20263220A1 (zh)
CN (1) CN102111258A (zh)
WO (1) WO2011076066A1 (zh)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55791A (zh) * 2010-05-21 2011-11-23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确定设备间链路延迟量的方法及系统
CN102412955A (zh) * 2011-11-28 2012-04-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光纤不对称时主从设备间的时间偏差获取方法和通信系统
CN104092509A (zh) * 2014-06-13 2014-10-08 华电众信(北京)技术有限公司 时间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5530698A (zh) * 2015-12-17 2016-04-27 Tcl通力电子(惠州)有限公司 无线设备之间的时间同步方法及系统
CN105680975A (zh) * 2016-03-07 2016-06-15 浙江大学 一种主从结构多节点网络的时间同步方法
CN106559734A (zh) * 2015-09-28 2017-04-05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蓝牙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WO2017101528A1 (zh) * 2015-12-18 2017-06-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时钟链路切换方法、装置及基站
CN107567090A (zh) * 2016-07-01 2018-01-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获取基站间时延的方法、装置及基站
CN109218007A (zh) * 2017-07-03 2019-01-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路径选择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224806A (zh) * 2019-05-05 2019-09-10 中电莱斯信息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信道通信条件下系统时间同步方法
CN113411157A (zh) * 2021-08-20 2021-09-17 浙江国利信安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时钟同步的方法、从时钟设备、主时钟设备和系统
WO2021196801A1 (zh) * 2020-03-31 2021-10-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同步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124616A (zh) * 2022-01-25 2022-03-01 浙江中控研究院有限公司 基于epa总线结构的时钟同步优化方法
CN114222360A (zh) * 2021-12-21 2022-03-22 南京欧珀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时间同步方法、系统及相关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806063B1 (en) * 2011-07-11 2014-08-12 Juniper Networks, Inc. Enhanced pulse assisted time synchronization protocol
CN102420715B (zh) * 2011-08-30 2014-06-04 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ieee1588协议否定测试方法
US9392545B2 (en) * 2011-12-28 2016-07-12 Intel Corporation Power-efficient wireless data transfer
AT13701U1 (de) * 2012-03-21 2014-06-15 Bachmann Gmbh Verfahren zur Synchronisation von Zeitbasis und Ereignissen in einem verzweigten Verbundnetz, z.B. in Windpark-Netzen
EP2747316A3 (en) * 2012-12-24 2018-01-03 Akademia Gorniczo-Hutnicza im. Stanislawa Staszica w Krakowie A system and a method for synchronization and transmission of information in a distributed measurement and control system
US9071424B1 (en) * 2013-03-29 2015-06-30 Emc Corporation Token-based key generation
CN103312428B (zh) * 2013-05-23 2016-01-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精确时钟协议同步网络的方法和装置
JP2014238357A (ja) * 2013-06-10 2014-12-18 ソニー株式会社 受信装置、時刻差算出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9451571B2 (en) * 2014-09-22 2016-09-20 Alcatel Lucent Determining uplink and downlink delays between a baseband unit and a remote radio head
US9432339B1 (en) 2014-09-29 2016-08-30 Emc Corporation Automated token renewal using OTP-based authentication codes
US9854548B2 (en) * 2014-10-17 2017-12-26 Qulsar, Inc. Method for constructing a distributed boundary clock over a dedicated communication channel
GB2542970B (en) * 2014-12-02 2018-08-08 Cirrus Logic Int Semiconductor Ltd Digital accessory interface calibration
US9872189B2 (en) * 2016-03-31 2018-01-16 Corning Optical Communications Wireless Lt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etermining asymmetric downlink and uplink propagation delays in a wireless distribution system (WDS) for more accurately determining propagation delay
US10165534B2 (en) * 2016-06-30 2018-12-25 Imagination Technologies Limited Master synchronisation
US10439712B2 (en) 2016-09-09 2019-10-0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s for determining propagation delay
US10341083B2 (en) * 2016-09-09 2019-07-0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s for network synchronization
CN109005557B (zh) * 2018-09-26 2021-12-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时延对称性测量方法、装置和系统
JP7217153B2 (ja) * 2019-01-10 2023-02-02 富士通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時刻同期方法、及び時刻同期プログラム
US11844038B2 (en) * 2020-09-15 2023-12-12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Synchronization of wireless network nodes for efficient communications
US11431425B2 (en) 2020-09-24 2022-08-30 Corning Research & Development Corporation Measuring an end-to-end delay(s) in a distributed communications system
CN113687590B (zh) 2021-08-10 2023-03-10 青岛小鸟看看科技有限公司 Vr系统中头戴与手柄的时间同步方法、系统
CN113676280B (zh) * 2021-08-29 2023-02-03 上海橘盒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Modbus协议的多设备时钟同步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45546A (zh) * 2006-03-15 2006-10-11 重庆邮电学院 面向测量与控制的精确时间同步方法与系统
CN101227246A (zh) * 2008-01-28 2008-07-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主从时钟同步的方法及装置
US20080287153A1 (en) * 2007-05-15 2008-11-20 Scott Fullam Clock synchronization for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191354B2 (en) * 2001-03-29 2007-03-13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for synchronizing a first clock to a second clock, processing unit and synchronization system
US7835366B2 (en) * 2005-11-01 2010-11-16 Ciena Corporation Three-way message exchange clock synchronization
US20070147435A1 (en) * 2005-12-23 2007-06-28 Bruce Hamilton Removing delay fluctuation in network time synchronization
US7876791B2 (en) * 2008-07-24 2011-01-2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ynchroniz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in packet network
US8902932B2 (en) * 2008-10-02 2014-12-02 Cortina System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 network device to update timing packets to reflect delay
CN101729180A (zh) * 2008-10-21 2010-06-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精准时钟同步方法及系统、精准时钟频率/时间同步装置
CN101582733A (zh) * 2009-06-18 2009-11-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在sdh设备之间实现高精度时间同步的方法和系统
US8913632B2 (en) * 2011-08-05 2014-12-16 Khalifa University Of Science, Technology And Research Method and system for frequency synchronization
US9806835B2 (en) * 2012-02-09 2017-10-31 Marvell International Ltd. Clock synchronization using multiple network path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45546A (zh) * 2006-03-15 2006-10-11 重庆邮电学院 面向测量与控制的精确时间同步方法与系统
US20080287153A1 (en) * 2007-05-15 2008-11-20 Scott Fullam Clock synchronization for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CN101227246A (zh) * 2008-01-28 2008-07-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主从时钟同步的方法及装置

Cited B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55791B (zh) * 2010-05-21 2013-12-18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确定设备间链路延迟量的方法及系统
CN102255791A (zh) * 2010-05-21 2011-11-23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确定设备间链路延迟量的方法及系统
CN102412955A (zh) * 2011-11-28 2012-04-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光纤不对称时主从设备间的时间偏差获取方法和通信系统
WO2013078926A1 (zh) * 2011-11-28 2013-06-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光纤不对称时主从设备间的时间偏差获取方法和通信系统
CN102412955B (zh) * 2011-11-28 2015-08-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光纤不对称时主从设备间的时间偏差获取方法和通信系统
CN104092509A (zh) * 2014-06-13 2014-10-08 华电众信(北京)技术有限公司 时间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6559734B (zh) * 2015-09-28 2020-03-20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蓝牙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6559734A (zh) * 2015-09-28 2017-04-05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蓝牙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5530698A (zh) * 2015-12-17 2016-04-27 Tcl通力电子(惠州)有限公司 无线设备之间的时间同步方法及系统
WO2017101528A1 (zh) * 2015-12-18 2017-06-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时钟链路切换方法、装置及基站
CN105680975A (zh) * 2016-03-07 2016-06-15 浙江大学 一种主从结构多节点网络的时间同步方法
CN107567090A (zh) * 2016-07-01 2018-01-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获取基站间时延的方法、装置及基站
CN109218007A (zh) * 2017-07-03 2019-01-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路径选择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224806A (zh) * 2019-05-05 2019-09-10 中电莱斯信息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信道通信条件下系统时间同步方法
CN110224806B (zh) * 2019-05-05 2022-05-03 中电莱斯信息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信道通信条件下系统时间同步方法
WO2021196801A1 (zh) * 2020-03-31 2021-10-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同步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411157A (zh) * 2021-08-20 2021-09-17 浙江国利信安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时钟同步的方法、从时钟设备、主时钟设备和系统
CN114222360A (zh) * 2021-12-21 2022-03-22 南京欧珀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时间同步方法、系统及相关装置
CN114222360B (zh) * 2021-12-21 2023-09-12 南京欧珀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时间同步方法、系统及相关装置
CN114124616A (zh) * 2022-01-25 2022-03-01 浙江中控研究院有限公司 基于epa总线结构的时钟同步优化方法
CN114124616B (zh) * 2022-01-25 2022-05-27 浙江中控研究院有限公司 基于epa总线结构的时钟同步优化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20263220A1 (en) 2012-10-18
WO2011076066A1 (zh) 2011-06-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11258A (zh) 时钟同步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2013931B (zh) 时间同步方法及系统、从属定时设备及主定时设备
CN102111380B (zh) 一种时间同步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3201971B (zh) 用于同步具有节点之间的聚合连接的分组交换网络的主时钟和从时钟的方法以及相关联的同步装置
CN101547083B (zh) 时间同步装置、时间同步系统和时间同步方法
US4773065A (en) Data framing system for 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 transmission
CN102244603B (zh) 传输承载时间的报文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2468898B (zh) 在时分复用网络中实现时间同步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4918319B (zh) 一种应用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时钟同步精简信息交互方法
EP2515591B1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clock synchronization
CN101741853B (zh) 时钟时间同步的方法、线卡单板和网络设备
CN101753578B (zh) Ethernet/e1协议转换方法及协议转换器
CN102932083B (zh) 一种微波同步对时的方法和装置
CN102577193A (zh) 使用虚拟网络延迟的网络时序分配和同步
CN104660360B (zh) 一种以太数据与多路e1数据的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03684727A (zh) 一种光传送网异步网络的时间同步方法及装置
CN108183762B (zh) RapidIO网络系统和RapidIO网络系统的时间同步方法
CN103168440A (zh) 时间路径补偿方法和装置
Mahmood et al. Clock synchronization for IEEE 802.11 based wired-wireless hybrid networks using PTP
CN107959537B (zh) 一种状态同步方法及装置
WO2010102565A1 (zh) 时间同步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1800612B (zh) 基于IEEE 802.16d改进的MAC层同步方法
CN101938825B (zh) 一种数字用户线中时间同步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3391610A (zh) 信令配置、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03580768A (zh) 一种时间同步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