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09201B - 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09201B
CN102109201B CN201010621548.XA CN201010621548A CN102109201B CN 102109201 B CN102109201 B CN 102109201B CN 201010621548 A CN201010621548 A CN 201010621548A CN 102109201 B CN102109201 B CN 10210920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entral refrigerating
casing
outlet
front s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62154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09201A (zh
Inventor
李周妍
张在东
禹秀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1092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092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092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0920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1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outle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1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outlets
    • F24F1/0014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outlets having two or more outlet open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 F24F11/77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by controlling the speed of ventil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9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the direction of the supplied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F24F13/14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built up of tilting members, e.g. louv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2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users or occupants
    • F24F2120/10Occupancy
    • F24F2120/12Position of occupa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机壳、上出口单元和第一空气方向控制构件。机壳包括配置成与室内空气换热以冷却室内空气,进而制冷室内空间的换热器。上出口单元设置在机壳的前侧的上部或者机壳的顶部上,并且上出口单元包括位于前侧的第一出口。第一空气方向控制构件控制通过第一出口吹出的冷空气的方向。在使设定为集中制冷空间的至少一部分室内空间冷却到集中制冷温度的集中制冷模式中,第一空气方向控制构件控制通过第一出口吹出的冷空气,以将冷空气导向到集中制冷空间。

Description

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公开内容涉及一种空调器,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能够基于用户的选择在预定的集中制冷空间执行集中制冷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空调器是执行空气调节,即对室内空间制冷和/或制热的家用电器。空调器设置有构成用于室内空间的制冷/制热的换热循环的部件。空调器还设有鼓风风扇和空气方向控制构件。这里,鼓风风扇将室内空气与在换热循环中循环的制冷剂之间的换热所产生的冷空气和暖空气吹到室内空间,而空气方向控制构件控制由鼓风风扇吹出的冷空气和暖空气的方向。
在传统的空调器中,通过出口吹出的冷空气和暖空气由空气方向控制构件控制成均匀地到达整个室内空间。然而,在用户期望快速空气调节,特别是快速集中制冷的情况下,就不能充分满足用户的要求。
发明内容
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能够执行快速集中制冷的空调器。
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使冷空气能够吹到预定空间的空调器。
在一实施例中,空调器包括:机壳,该机壳包括配置成与室内空气换热以冷却室内空气,进而制冷室内空间的换热器;上出口单元,设置在机壳的前侧的上部或者机壳的顶部上,该上出口单元包括位于前侧的第一出口;第一空气方向控制构件,配置成控制通过第一出口吹出的冷空气的方向,第二出口,设置在所述机壳的两侧,并以与所述机壳的前侧成预定角度地朝向所述机壳的后侧倾斜;以及第二空气方向控制构件,配置成控制通过所述第二出口吹出的冷空气的方向,其中在用于使设定为集中制冷空间的至少一部分室内空间冷却到预定的集中制冷温度的集中制冷模式中,第一空气方向控制构件控制通过第一出口吹出的冷空气,以被导向到集中制冷空间,其中在所述集中制冷模式中,所述第二空气方向控制构件控制通过所述第二出口吹出的冷空气,以将冷空气朝向所述集中制冷空间定向。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细节在附图及下面的描述中提出。其他特征将通过描述、附图和权利要求变得明显。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空调器中的室内单元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空调器中的室内单元的配置的方框图。
图3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空调器中的集中制冷模式的制冷操作状态的侧视图。
图4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空调器中的室内单元的侧视图。
图5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空调器中的室内单元的平面图。
图6是示意性示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详细参考本公开内容的实施例,其示例在附图中示出。
图1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空调器中的室内单元的立体图。图2是示意性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空调器中的室内单元的配置的方框图。
参考图1和图2,机壳100构成空调器中的室内单元1的外观。机壳100形成为包括前部和从前部以预定角度倾斜的两侧的多面体形状。
同时,在机壳100的两侧分别形成有入口111。入口111用作进口,室内空气通过入口111被吸入机壳100的内部。入口111通过将机壳100的每侧的下部切成沿纵向为长边的矩形形状而形成。
在入口111上设置入口打开/关闭构件113。入口打开/关闭构件113选择性地打开/关闭入口111。入口打开/关闭构件113的形状形成为对应于入口111的形状和大小。
在机壳100的两侧上分别形成侧出口121。侧出口121通过将机壳100的每侧的上部,即对应入口111的上部切成沿纵向为长边的矩形形状而形成。侧出口121用作出口,冷空气通过该出口被吹到室内空间。
侧出口121上分别设置有侧空气方向控制构件123。侧空气方向控制构件123起到控制通过侧出口121吹出的冷空气的方向的作用。在这个实施例中,侧空气方向控制构件123打开/关闭侧出口121,同时控制通过侧出口121吹出的冷空气的方向。明显的是,侧空气方向控制构件123不必打开/关闭侧出口121。也就是说,用于打开/关闭侧出口121的打开/关闭构件与侧空气方向控制构件123可分开。
侧空气方向控制构件123以平板形状形成,且侧空气方向控制构件123的形状和大小近似对应于侧出口121的形状和大小。侧空气方向控制构件123通过使其前端在侧向上绕其后端转动来打开/关闭侧出口121,同时控制通过侧出口121吹出的冷空气的方向。因此,侧空气方向控制构件123能够基本上控制通过侧出口121吹出的冷方向的方向,以将冷空气导向到相对于机壳100的前部的左侧和右侧。
同时,在机壳100的顶部上安装有上出口单元130。上出口单元130可安装成进入到机壳100的内部并且退出到机壳100的外部。也就是说,上出口单元130可竖直移动地安装在机壳100的顶部上。
在上出口单元130的前部形成前出口131。冷空气经由该前出口131被吹到室内空间。因此,根据上出口单元130进入机壳100的内部和上出口单元130退出到机壳100的外部来打开/关闭前出口131。
前出口131上设有前空气方向控制构件133。前空气方向控制构件133起到控制通过前出口131吹出的冷空气的方向的作用。在这个实施例中,前空气方向控制构件133控制通过前出口131吹出的冷空气的方向,以将冷空气导向到顶部和底部。例如,多个叶片可被用作前空气方向控制构件133。
同时,在机壳100的前部设定集中制冷空间S1。集中制冷空间S1指的是用户通过侧出口121和前出口131吹出的冷空气可直接冷却下来的空间。在这个实施例中,集中制冷空间S1包括:底部表面P1(在下文中指的是“第一平面”),机壳100安装在底部表面P1上;假想平面P2(在下文中指的是“第二平面”),位于机壳100的前部;垂直面P3(在下文中指的是“第三平面”),平行于机壳100的前部,同时与机壳100的前部分隔开1.5m或更短的距离;水平面P4(在下文中指的是“第四平面”),与安装机壳100的底部表面分隔开2.0m或更短的距离;以及假想平面P5、P6(在下文中指的是“第五平面和第六平面”),垂直于机壳100的前部,同时与机壳100的两侧的后端分别分隔开0.3m或更短的距离。第三平面P3与机壳100的前部分隔开1.2m的距离。第四平面P4与底部表面分隔开1.1m到1.8m的距离。第五平面P5和第六平面P6分别与机壳100的两侧的后端接触。
参考图1和图2,室内单元1包括构成换热循环的多个部件,例如室内换热器141和鼓风风扇143。室内换热器141和鼓风风扇143安装在机壳100的内部。室内换热器141执行室内空气与制冷剂之间的换热。这里,室内空气通过入口111被吸入机壳100的内部,而制冷剂在机壳100的内部流动。鼓风风扇143通过入口111将室内空气吸入机壳100的内部,并形成通过室内换热器141来换热的空气流动,然后通过侧出口121和前出口131吹到室内空间。
室内单元1还包括输入单元150、显示单元160和控制单元170。输入单元150接收用于室内单元1,即制冷室内空间的操作的信号。显示单元160显示关于室内单元1的操作的信息。控制单元170响应于输入到输入单元150的信号控制室内单元1的操作。
更明确地,输入单元150至少接收集中制冷模式和通用制冷模式的信号。例如,输入单元150接收开始和结束集中制冷模式、以及设置预定的集中制冷时间的信号。输入单元150还接收开始和结束通用制冷模式、以及设置通用制冷时间和温度的信号。
这里,集中制冷模式的意思是在集中制冷空间S1内,在预定的集中制冷温度执行制冷。也就是说,在集中制冷模式,通过侧出口121和前出口131吹出的冷空气由侧空气方向控制构件123和前空气方向构件133控制,以便被导向到集中制冷空间S1。通用制冷模式的意思是在室内空间执行一般的制冷。一般地,在通用制冷模式,通过侧出口121和前出口131吹出的空气由侧空气方向控制构件123和前空气方向构件133控制,以便被均匀导向到整个室内空间。因为通用制冷模式在领域内是公知的,所以将忽略对其的详细描述。
显示单元160显示涉及集中制冷模式和通用模式的各项信息。具体地,显示单元160显示关于代表开始和结束集中制冷模式及剩余时间的信息。显示单元160还显示关于代表开始和结束通用制冷模式、剩余时间以及通用制冷温度的信息。
控制单元170控制组成换热循环的部件,即室内换热器141和鼓风风扇143的操作,使得响应于输入到输入单元150的信号而执行集中制冷模式或通用制冷模式。也就是说,如果输入单元150接收开始集中制冷模式的信号,控制单元170就控制室内单元1,使得集中制冷空间S1由集中制冷温度的冷空气冷却下来。如果输入单元150接收结束集中制冷模式或集中制冷时间过去的信号,控制单元170就控制室内单元1,使得集中制冷模式结束。如果集中制冷模式结束,控制单元170控制室内单元1,使得执行通用制冷模式。
如果输入单元150接收通用制冷模式的信号,则控制单元170响应于信号而控制室内单元1,使得室内空间冷却下来。因为通用制冷模式在领域内是公知的,所以将省略对其的详细描述。
在集中制冷模式中,控制单元170控制侧空气方向控制构件123,以控制通过侧出口121吹出的冷空气,从而将冷空气导向到集中制冷空间S1。更明确地,侧空气方向控制构件123控制通过侧出口121吹出的冷空气,以将冷空气导向为在机壳100的前侧方向与机壳100的前侧成90°或更小的角度。侧空气方向控制构件123控制通过侧出口121吹出的冷空气,将冷空气导向为在机壳的前侧方向与机壳100的前侧成90°的角,即,与垂直于机壳100的前侧的垂直面平行。
在集中制冷模式中,控制单元170控制前空气方向控制构件133,以控制通过前出口131吹出的冷空气,将冷空气导向到集中制冷空间S1。更明确地,前空气方向控制构件133控制通过前出口131吹出的冷空气,使得冷空气以相对于水平面成20°或更大的角度流动,优选20°。
同时,集中制冷温度被设定在18℃到22℃的范围。集中制冷温度可设定到18℃或更低。集中制冷时间可设定到10分钟或更短。集中制冷温度和集中制冷时间通过试验分别设定为使得使用者的体温快速降低的温度和时间。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操作。
图3是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空调器中的集中制冷模式的制冷操作状态的侧视图。
参考图3,如果使用者将选择集中制冷模式的信号输入到输入单元150,控制单元170就控制室内单元1,使得执行集中制冷模式。因此,鼓风风扇143运转,并且在鼓风风扇143的运转之下,通过入口111吸入机壳100的内部的空气通过室内换热器141换热,由此形成冷空气。然后,在鼓风风扇143的连续运转下,如上述形成的冷空气通过侧出口121和前出口131吹到室内空间。
控制器170控制侧空气方向控制构件123和前空气方向控制构件133,使得通过侧出口121和前出口131吹出的冷空气被导向到集中制冷空间S1。在这种情况下,使用者基本上位于集中制冷空间S1中。
更明确地,控制单元170控制侧空气方向控制构件123,以控制通过侧出口121吹出的冷空气,将冷空气导向为在机壳100的前侧方向与机壳100的前侧成90°或更小的角度。控制单元170还控制前空气方向控制构件133,以控制通过前出口131吹出的冷空气,使冷空气以相对于水平表面成20°或更大的角度流动。
如上所述,通过侧出口121和前出口131吹出的冷空气被控制成导向到集中制冷空间S1,使得位于集中制冷空间S1的使用者接触冷空气。因此,使用者的体温快速降低,使得使用者能够更有效地感觉舒适。
以下的表1中示出了在根据第一实施例的通用制冷模式和集中制冷模式下,使用者位于集中制冷空间S1的状态下,使用者的体温变化。
表1
Figure GDA00003227584100061
这里,体温降低指的是从身体各部,即前额、腹部、手臂、手、股骨区域、腿区域和脚感测的体温降低的平均值。也就是说,如从表1看出的,在集中制冷模式下,与通用制冷模式相比,集中制冷空间S1中的使用者的体温更快速地降低。因此,即使在室内单元1刚开始操作后或者使用者刚进入室内空间后,使用者的体温也能充分降低,使得使用者感觉更舒适。
同时,如果使用者将结束集中制冷模式的信号输入到输入单元150,或者预定的集中制冷时间过去,控制单元170就结束集中制冷模式。如果集中制冷模式结束,控制单元170控制室内单元1,使得执行通用制冷模式。
在下文,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空调器。
图4是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空调器中的室内单元的侧视图。图5是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空调器中的室内单元的平面图。在这个实施例的部件中,与第一实施例的部件相同的部件由图1至图3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将省略对它们的详细描述。
参考图4和图5,在这个实施例中,集中制冷空间S2由底部表面P11(在下文中指的是“第十一平面”)、假想平面P12(在下文中指的是“第十二平面”)、垂直面P13(在下文中指的是“第十三平面”)、假想平面P14(在下文中指的是“第十四平面”)和假想平面P15、P16(在下文中指的是“第十五平面”和“第十六平面”)构成,机壳100安装在底部表面P11上,假想平面P12包括机壳100的前侧,垂直面P13平行于机壳100的前侧,同时与机壳100的前侧分隔开1.5m或更短的距离,假想平面P14以与水平面成20°或更小的角度从前出口131远离机壳的前侧延伸,假想平面P15、P16在机壳100的前侧方向以与机壳100的前侧成90°或更小的角度从机壳100的两侧的后端延伸。第十三平面P13与机壳100的前侧分隔开1.2m的距离,而第四平面P14在机壳100的前侧方向以与水平面成20°的倾角从前出口131向下延伸。第十五平面P15和第十六平面P16以与机壳的前侧成90°的角度从机壳100的两侧的后端延伸,即平行于垂直于机壳100的前侧的垂直面。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根据第三实施例的空调器。
图6是示意性示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空调器的方框图。在这个实施例的部件中,与第一实施例的部件相同的部件用图1至图3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省略对它们的详细描述。
参考图6,在这个实施例中,室内单元1还包括传感器180。传感器180感测使用者是否位于集中制冷空间S1或S2中(见图1至图5)。如果传感器180感测到使用者位于集中制冷空间S1或S2中,则控制器170控制室内单元1,使得执行集中制冷模式。如果传感器180感测到使用者没有位于集中制冷空间S1或S2,则控制单元170控制室内单元1,使得结束集中制冷模式。
也就是说,在这个实施例中,虽然使用者没有将集中制冷模式的信号输入到输入单元150,但是在使用者位于集中制冷空间S1或S2中时即可执行集中制冷模式。因此,可更便利地执行集中制冷模式。
如上所述,根据实施例的空调器,可获得以下效果。
冷空气被直接吹到集中制冷空间的集中制冷模式可通过使用者的选择执行。因此,使用者的体温可快速降低,由此使用者感觉舒适。
另外,在集中制冷空间中,根据传感器探测到的使用者的位置是否在集中制冷空间来执行集中制冷。因此,使用者的体温可更方便和快速地降低,由此使用者感觉舒适。
虽然已经参考许多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多个实施例,但是应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设计的许多其他更改和实施例将落在本说明书的原理的精神和范围内。更具体地,在说明书、附图和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主题组合排布的零部件和/或排布的各种改变和更改是可能的。除零部件和/或排布的改变和更改以外,可替换的使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也是明显的。

Claims (14)

1.一种空调器,包括:
机壳,包括配置成与室内空气换热,以冷却室内空气,进而制冷室内空间的换热器;
上出口单元,设置在所述机壳的前侧的上部或者所述机壳的顶部上,所述上出口单元包括位于前侧的第一出口;以及
第一空气方向控制构件,配置成控制通过所述第一出口吹出的冷空气的方向,
第二出口,设置在所述机壳的两侧,并以与所述机壳的前侧成预定角度地朝向所述机壳的后侧倾斜;以及
第二空气方向控制构件,配置成控制通过所述第二出口吹出的冷空气的方向,
其中在使设定为集中制冷空间的至少一部分室内空间冷却到预定的集中制冷温度的集中制冷模式中,所述第一空气方向控制构件控制通过所述第一出口吹出的冷空气,以将冷空气导向到所述集中制冷空间,
其中在所述集中制冷模式中,所述第二空气方向控制构件控制通过所述第二出口吹出的冷空气,以将冷空气朝向所述集中制冷空间定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中所述集中制冷空间的后表面与所述机壳的前侧分隔开1.5m或更少的距离,以及
所述集中制冷空间的顶表面与设置所述机壳的底部表面分隔开2.0m或更少的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中所述集中制冷空间的后表面与所述机壳的前侧分隔开1.2m或更少的距离,
所述集中制冷空间的顶表面与设置所述机壳的底部表面分隔开1.1m到1.8m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还包括输入单元,所述输入单元被配置成接收用于选择所述集中制冷模式的信号和用于选择整体制冷室内空间的通用制冷模式的信号,
其中当通过所述输入单元输入用于开始或结束所述集中制冷模式的信号时,所述集中制冷模式开始或结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还包括输入单元,所述输入单元被配置成接收用于选择所述集中制冷模式的信号和用于选择整体制冷室内空间的通用制冷模式的信号,
其中当通过输入单元输入用于开始所述集中制冷模式的信号时,所述集中制冷模式开始,并在从开始所述集中制冷模式的预定集中制冷时间之后结束所述集中制冷模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器,其中所述预定集中制冷时间被设定为等于或小于10分钟。
7.根据权利要求4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器,其中当所述集中制冷模式结束时,所述通用制冷模式开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中所述集中制冷温度被设定在18℃到22℃的范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中在所述集中制冷模式中,所述第一空气方向控制构件控制通过所述第一出口吹出的冷空气,以将冷空气定向为以与水平面成等于或大于20°的角度离开所述机壳的前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中在所述集中制冷模式中,所述第二空气方向控制构件控制通过所述第二出口吹出的冷空气,以将冷空气定向为以与所述机壳的前侧成等于或小于90°的角度离开所述机壳的前侧。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中所述集中制冷空间位于由以下部分构成的虚拟空间中:所述机壳的前侧;平行于所述机壳的前侧并与所述机壳的前侧分隔开等于或小于1.5m距离的虚拟竖直面;以与水平面成等于或小于20°的角度从所述第一出口远离所述机壳的前侧向下延伸的虚拟斜面;以及以与所述机壳的前侧成等于或小于90°的角度从所述机壳的两侧的后端远离所述机壳的前侧延伸的虚拟斜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还包括传感器,所述传感器被配置成感测使用者是否在所述集中制冷空间中。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空调器,其中如果所述传感器感测到使用者在所述集中制冷空间中,所述集中制冷模式开始。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空调器,其中在预定的集中制冷时间之后,或者如果所述传感器感测到所述集中制冷空间中没有使用者,则所述集中制冷模式结束。
CN201010621548.XA 2009-12-28 2010-12-28 空调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0920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090131936A KR20110075475A (ko) 2009-12-28 2009-12-28 공기조화기
KR10-2009-0131936 2009-12-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09201A CN102109201A (zh) 2011-06-29
CN102109201B true CN102109201B (zh) 2014-01-29

Family

ID=437996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621548.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09201B (zh) 2009-12-28 2010-12-28 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2339250B1 (zh)
KR (1) KR20110075475A (zh)
CN (1) CN102109201B (zh)
ES (1) ES2491590T3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14887B (zh) * 2013-06-04 2017-03-1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导风板的控制方法
CN107763791B (zh) * 2017-11-10 2020-11-20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控制系统和空调器
KR102040953B1 (ko) * 2018-04-10 2019-11-2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인공지능에 기반하여 영역 선택적으로 동작하는 공기 조화기, 클라우드 서버, 및 이들의 동작 방법
KR102099649B1 (ko) 2018-10-19 2020-04-10 주식회사 위니아딤채 공기조화기
CN109323427B (zh) * 2018-11-02 2023-08-25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一种空调器室内机的控制方法、装置、空调器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87949A (en) * 1990-07-28 1993-02-2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ir conditioner having a selectable air discharge
CN1766432A (zh) * 2004-10-22 2006-05-03 维尼亚万都株式会社 具有独立制冷和净化路径的空调器
CN1796892A (zh) * 2004-12-29 2006-07-05 Lg电子株式会社 空调系统的室内单元
CN1847734A (zh) * 2004-12-30 2006-10-18 Lg电子株式会社 空调系统的室内单元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334424B2 (en) * 2004-10-22 2008-02-26 Winiamando Inc. Air conditioner having independent cooling and purifying paths
WO2006071070A2 (en) * 2004-12-30 2006-07-06 Lg Electronics Inc. Indoor unit of air-conditioning system
KR101403002B1 (ko) * 2007-10-29 2014-06-2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87949A (en) * 1990-07-28 1993-02-2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ir conditioner having a selectable air discharge
CN1766432A (zh) * 2004-10-22 2006-05-03 维尼亚万都株式会社 具有独立制冷和净化路径的空调器
CN1796892A (zh) * 2004-12-29 2006-07-05 Lg电子株式会社 空调系统的室内单元
CN1847734A (zh) * 2004-12-30 2006-10-18 Lg电子株式会社 空调系统的室内单元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339250A2 (en) 2011-06-29
KR20110075475A (ko) 2011-07-06
ES2491590T3 (es) 2014-09-08
CN102109201A (zh) 2011-06-29
EP2339250A3 (en) 2012-12-26
EP2339250B1 (en) 2014-05-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09201B (zh) 空调器
CN104697056B (zh) 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US20210102725A1 (en) Indoor unit of air conditioner
CN102252367B (zh) 出风口在下部的空调器以及空调器的除霜和除湿方法
JPWO2018029797A1 (ja) 空気調和機
CN107120730B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及其控制方法
KR20180127223A (ko) 공기조화기
CN103512087A (zh) 立柜式空调
CN106016467B (zh) 空调器
CN106152378A (zh) 一种混流空调及其混流控制方法
JP5123680B2 (ja) 空気調和機のエリア空調方法および空気調和機
WO2019042327A1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110043953B (zh) 空调室内机
CN105180286A (zh) 一种天井机空调
KR20210049449A (ko) 공기조화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CN202613597U (zh) 立柜式空调
KR20090091527A (ko) 공기조화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CN203605420U (zh) 空调器
CN209763302U (zh) 空调室内机
JP7230339B2 (ja) 空気調和装置
KR200408403Y1 (ko) 측면 혹은 배면에 열교환장치가 구비된 직립형 냉난방기
JP2021096050A (ja) 環境制御システム
JPH0633335Y2 (ja) ショーケースを設置した店舗における空調装置
CN219868125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212252877U (zh) 竖式壁挂空调室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129

Termination date: 2020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