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06308A - 滩涂贝类中间培育池塘及其培育方法 - Google Patents
滩涂贝类中间培育池塘及其培育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106308A CN102106308A CN2011100585219A CN201110058521A CN102106308A CN 102106308 A CN102106308 A CN 102106308A CN 2011100585219 A CN2011100585219 A CN 2011100585219A CN 201110058521 A CN201110058521 A CN 201110058521A CN 102106308 A CN102106308 A CN 10210630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nd
- beach
- intertidal shellfish
- intermediate rearing
- wat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Landscapes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滩涂贝类中间培育池塘及其培育方法。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滩涂贝类中间培育池塘,包括有池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池塘中部设有若干朝向池塘开口延伸的滩涂,若干滩涂之间及滩涂与池塘的四周之间分别开设有槽沟,且若干滩涂占池塘总面积的50%—70%;所述的滩涂的滩面上分别架设有防害网,该防害网的顶部显露于池塘的水平面外。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适用范围广、成活率高、增加收益、可大规模培育的滩涂贝类中间培育池塘及其培育方法。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滩涂贝类中间培育池塘及其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沿海岛屿港湾众多,滩涂面积广阔,水质肥沃,饵料生物丰富,盛产泥蚶、青蛤、缢蛏、文蛤等滩涂埋栖型经济贝类。因滩涂贝类养殖具有投入低、风险小、技术简单、易管理等特点,能使沿海广大渔农民受益;另外,滩涂贝类以浮游植物、有机碎屑为食,食物链短、生态效率高,为海洋“食草动物”,适度养殖还具备环境修复作用,被认为是环境的清洁者。但目前,我国大部分沿海地区底栖贝类主要以滩涂养殖为主,由于受饵料、环境等影响,养殖成活率低、生长慢、养殖产量低。部分沿海区域虽有采用围塘养殖,但主要采用由养虾池改造的围塘,养殖环境不易控制,底质容易恶化,贝类产量不高,效益偏低。
随着养殖业不断的发展,养殖技术人员将中间培育技术运用到了滩涂贝类的养殖中,中间培育是滩涂贝类人工育苗技术中的重要技术环节。但迄今为止滩涂贝类养殖所需的苗种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天然苗种,由于采捕过度及受海区污染、疾病等因素影响,资源日渐衰绝,已无法满足养殖生产的需要。目前,滩涂贝类的室内工厂化人工育苗已取得一定的成效,滩涂中间培育技术也已基本解决,但出池苗成活率仍处于较低水平,从而制约了人工苗种在养殖生产上的应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范围广、成活率高、增加收益、可大规模培育的滩涂贝类中间培育池塘及其培育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滩涂贝类中间培育池塘,包括有池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池塘中部设有若干朝向池塘开口延伸的滩涂,若干滩涂之间及滩涂与池塘的四周之间分别开设有槽沟,且若干滩涂占池塘总面积的50%—70%;所述的滩涂的滩面上分别架设有防害网,该防害网的顶部显露于池塘的水平面外。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池塘的中部设置朝向池塘开口延伸的滩涂及开设于各滩涂之间及滩涂与池塘四周之间的槽沟,使池塘中部具有可养殖滩涂贝类的滩面,模拟了滩涂贝类自然海区的生长环境,为滩涂贝类苗种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滩涂占池塘总面积的50%—70%,保障了作为贝类饵料的浮游植物的生长空间和为贝类提供充足的饵料来源,确保了滩涂贝类苗种的连续生长;将滩涂的滩面上架设防害网则能够防止有害生物进入到滩涂的滩面上对滩涂贝类造成损害,提高了滩涂贝类的成活率,并且增加了收益;而且本发明的池塘建造方便,适用范围较广,不受地域性限制,可大规模的对滩涂贝类实施培育。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池塘中槽沟的底面与滩涂的滩面之间的高度为100cm—150cm,滩涂的滩面与池塘水平面之间的高度为30cm—50cm。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池塘中槽沟的底面与滩涂的滩面之间的高度控制在100cm—150cm,这样设置不仅使池塘具有足够的储水量有利于浮游植物的繁殖,同时也能在槽沟内放养虾及蟹类生物,在沟内混养虾蟹鱼等生物,一方面控制了浮游动物的繁殖,减少了浮游动物及其它非养殖滤食生物对浮游植物的竞争摄食,另一方面,投放的虾蟹鱼等饲料能够作为营养盐促进浮游植物的繁殖,能为贝类提供良好的营养。而将滩涂的滩面与池塘水平面之间的高度控制在30cm—50cm,则是由于滩面水位较低,受风浪的作用,水体被充分搅动,使水体保持充足的溶氧,底质也能被充分氧化,同时,浮游植物和有机碎屑等贝类饵料能充分悬浮,有利于贝类滤食。
本发明更进一步设置为:防害网顶部与池塘水平面之间的高度为30cm—50cm,防害网的网孔径小于5mm。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防害网顶部与池塘水平面之间的高度控制在30cm—50cm是为了防止槽沟内的虾及蟹类等贝类敌害生物进入到滩涂内,有效的防止了滩涂贝类苗种在培育过程中受到危害,从而保证了滩涂贝类成活率。
一种滩涂贝类中间培育池塘用于培育滩涂贝类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a、将具有滩涂及槽沟的滩涂贝类中间培育池塘暴晒;b、将水放入池塘中,并在水中投入漂白粉消毒;c、将围塘充分消毒后将水排出;d、待围塘充分消毒并将消毒水排净后再在池塘内注入沉淀的海水,海水的水面高于滩涂的滩面,并在沉淀的海水内施入氮肥、磷肥;e、绕滩面架设防害网;f、将滩涂贝类苗种放入到滩面上。
其中,具有滩涂及槽沟的滩涂贝类中间培育池塘暴晒1—5天;投入漂白粉水处于池塘内至少两天后通过放排水设施排出;沉淀的海水的水面与滩涂的滩面之间的高度为30cm—50cm。
施入氮肥及磷肥的海水的透明度小于500mm。
将滩涂贝类中间培育池塘暴晒之前对滩涂贝类中间培育池塘进行翻耕。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滩涂贝类中间培育池塘暴晒1—5天是为了将池塘内的底质充分氧化,去除硫化氢等有毒有害物,从而更有利于滩涂贝类的培育及生长;加水及在水内投入漂白粉是为了对池塘进行消毒及清除病原菌及敌害生物,加入漂白粉的水处于池塘内至少两天后再被排出则是为了能够较为彻底的消毒;沉淀的海水的投入及施入海水中的氮肥、磷肥是为了使滩涂贝类具有适应的生存环境及营养;施入氮肥及磷肥的海水的透明度小于500mm则保证水体中有足够的浮游植物,从而有利于滩涂贝类的生长和存活。将滩涂贝类中间培育池塘暴晒之前对滩涂贝类中间培育池塘进行翻耕可使池塘内对滩涂贝类具有危害的硫化物能够较为快速的散除。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的一种滩涂贝类中间培育池塘,包括有池塘1,池塘1中部设有若干朝向池塘1开口延伸的并用于培育滩涂贝类的滩涂2,若干滩涂2之间及滩涂2与池塘1的四周之间分别开设有槽沟3,池塘1内滩涂2的数量可根据需要而定;池塘1的槽沟3内可用于放养虾及蟹等生物,为了提高池塘1的使用及培育,若干滩涂2占池塘1总面积的50%—70%;需要说明的是,滩涂贝类可为青蛤、泥蚶等贝类生物,同时为了使处于滩涂2上的滩涂贝类免受虾及蟹类的危害,滩涂2的滩面21上分别架设有防害网4,该防害网4的顶部显露于池塘1的水平面外,需要说明的是,防害网4顶部与池塘1水平面11之间的高度为30cm—50cm,当然,这里的数据只是根据需要而设定,防害网4的网孔径小于5mm。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池塘1中槽沟3的底面31与滩涂2的滩面21之间的高度为100cm—150cm,这样设置不仅使池塘1具有足够的储水量及浮游植物的储存量,同时也能在槽沟3内放养虾及蟹类生物,在槽沟3内混养虾蟹鱼等生物,一方面控制了浮游动物的繁殖,减少了浮游动物及其它非养殖滤食生物对浮游植物的竞争摄食,另一方面,投放的虾蟹鱼等饲料能够作为营养盐促进浮游植物的繁殖,能为滩涂贝类提供良好的营养。而且滩涂2的滩面21与池塘1水平面11之间的高度为30cm—50cm,由于滩面21水位较低,受风浪的作用,水体被充分搅动,使水体保持充足的溶氧,底质也能被充分氧化,同时,浮游植物和有机碎屑等贝类饵料能充分悬浮,有利于贝类滤食。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上述滩涂贝类中间培育池塘对滩涂贝类进行培育的方法如下:首先将具有滩涂2及槽沟3的滩涂贝类中间培育池塘暴晒,暴晒时间为1—5天,当然,也可超过所限定的天数,只是将其暴晒5天已能达到除菌的目的,在对池塘1暴晒之前,也可先将池塘1进行翻耕,使池塘1内的硫化物快速的散除;然后再经过暴晒后的池塘1内注入水,水可通过放排水设施,如抽水泵或直接在池塘上开设进水口及排水口,都是可行的;待池塘1内注入水后,再将水中投入漂白粉,实现消毒剂清除毒害的作用,加入漂白粉的水处于池塘1内至少两天后排出;待经过消毒的水排出后再将池塘1内注入沉淀的海水,海水的水面高于滩涂的滩面,具体数值为30cm—50cm;然后在沉淀的海水内施入氮肥、磷肥,使海水内具备培育滩涂贝类所需的营养,并且经过测试使施入氮肥及磷肥的海水的透明度小于500mm,这样使海水内具有充足的贝类饵料;然后绕滩涂2的滩面21架设防害网4,防止处于槽沟3内的虾及蟹等生物进入到滩涂2内对滩涂贝类造成危害而减少成活率及收益;最后,将滩涂贝类苗种放入到滩面21上即可。
Claims (6)
1.一种滩涂贝类中间培育池塘,包括有池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池塘中部设有若干朝向池塘开口延伸的滩涂,若干滩涂之间及滩涂与池塘的四周之间分别开设有槽沟,且若干滩涂占池塘总面积的50%—70%;所述的滩涂的滩面上分别架设有防害网,该防害网的顶部显露于池塘的水平面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滩涂贝类中间培育池塘,其特征在于:所述池塘中槽沟的底面与滩涂的滩面之间的高度为100cm—150cm,滩涂的滩面与池塘水平面之间的高度为30cm—50c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滩涂贝类中间培育池塘,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害网顶部与池塘水平面之间的高度为30cm—50cm,防害网的网孔径小于5mm。
4. 一种滩涂贝类中间培育池塘用于培育滩涂贝类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a、将具有滩涂及槽沟的滩涂贝类中间培育池塘暴晒;b、将水放入池塘中,并在水中投入漂白粉;c、围塘充分消毒后将水排出;d、待将围塘消毒排净水后再将池塘内注入经沉淀的海水,海水的水面高于滩涂的滩面,并在海水内施入氮肥、磷肥;e、绕滩面架设防害网;f、将滩涂贝类苗种放入到滩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滩涂贝类中间培育池塘用于培育滩涂贝类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具有滩涂及槽沟的滩涂贝类中间培育池塘暴晒1—5天;投入漂白粉的水处于池塘内至少两天后利用放排水设施排出;沉淀的海水水面与滩涂的滩面之间的高度为30cm—50cm,施入氮肥及磷肥的海水的透明度小于500mm。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滩涂贝类中间培育池塘用于培育滩涂贝类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将滩涂贝类中间培育池塘暴晒之前对滩涂贝类中间培育池塘进行翻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0585219A CN102106308A (zh) | 2011-03-11 | 2011-03-11 | 滩涂贝类中间培育池塘及其培育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0585219A CN102106308A (zh) | 2011-03-11 | 2011-03-11 | 滩涂贝类中间培育池塘及其培育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106308A true CN102106308A (zh) | 2011-06-29 |
Family
ID=441706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0585219A Pending CN102106308A (zh) | 2011-03-11 | 2011-03-11 | 滩涂贝类中间培育池塘及其培育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106308A (zh)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454106A (zh) * | 2015-11-23 | 2016-04-06 | 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 | 缢蛏滩涂养殖方法 |
CN105794625A (zh) * | 2016-04-06 | 2016-07-27 | 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 海水大密度养殖装置 |
CN106165667A (zh) * | 2016-08-31 | 2016-11-30 | 奉化市吉奇水产生态养殖场 | 一种具有自排功能的低坝高网梭子蟹养殖蓄水塘 |
CN106614168A (zh) * | 2016-12-07 | 2017-05-10 | 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研究所 | 一种潮下带埋栖贝类的中间培育方法 |
CN110747803A (zh) * | 2019-11-25 | 2020-02-04 | 宁波高新区零零七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 一种岛上生物造岛装置及其造岛方法 |
CN111011277A (zh) * | 2019-12-27 | 2020-04-17 | 天津农学院 | 一种适用于底栖双壳类的池塘中间培育方法 |
CN112772481A (zh) * | 2021-03-12 | 2021-05-11 | 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 | 一种滩涂贝类遗传育种家系中间暂养装置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091454A (zh) * | 2006-06-21 | 2007-12-26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 青蛤苗种分级培育方法 |
-
2011
- 2011-03-11 CN CN2011100585219A patent/CN102106308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091454A (zh) * | 2006-06-21 | 2007-12-26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 青蛤苗种分级培育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4)
Title |
---|
《中国水产》 20091231 丁理法等 海水池塘虾蟹贝生态养殖试验 第36-37页 , 第11期 2 * |
《渔业现代化》 20041231 林国明 滩涂贝类池塘健康养殖技术 第6-9页 1-6 , 第5期 2 * |
《科学养鱼》 20100630 郑青松 文蛤与虾蟹池塘混养新模式探索与推广示范 第36-38页 , 第6期 2 * |
《苏盐科技》 20061231 黄建新等 滩涂贝类围塘健康养殖技术 第24-25页 1-6 , 第4期 2 * |
Cited B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454106A (zh) * | 2015-11-23 | 2016-04-06 | 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 | 缢蛏滩涂养殖方法 |
CN105794625A (zh) * | 2016-04-06 | 2016-07-27 | 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 海水大密度养殖装置 |
CN106165667A (zh) * | 2016-08-31 | 2016-11-30 | 奉化市吉奇水产生态养殖场 | 一种具有自排功能的低坝高网梭子蟹养殖蓄水塘 |
CN106165667B (zh) * | 2016-08-31 | 2019-01-01 | 奉化市吉奇水产生态养殖场 | 一种具有自排功能的低坝高网梭子蟹养殖蓄水塘 |
CN106614168A (zh) * | 2016-12-07 | 2017-05-10 | 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研究所 | 一种潮下带埋栖贝类的中间培育方法 |
CN110747803A (zh) * | 2019-11-25 | 2020-02-04 | 宁波高新区零零七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 一种岛上生物造岛装置及其造岛方法 |
CN111011277A (zh) * | 2019-12-27 | 2020-04-17 | 天津农学院 | 一种适用于底栖双壳类的池塘中间培育方法 |
CN112772481A (zh) * | 2021-03-12 | 2021-05-11 | 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 | 一种滩涂贝类遗传育种家系中间暂养装置 |
CN112772481B (zh) * | 2021-03-12 | 2022-11-04 | 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 | 一种滩涂贝类遗传育种家系中间暂养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875575B (zh) | 一种南美白对虾淡水湖泊的养殖方法 | |
CN102106308A (zh) | 滩涂贝类中间培育池塘及其培育方法 | |
US20100126424A1 (en) | Managed Co-cultures of Organisms Having Prophylactic and Health-Promoting Effects | |
CN113213710A (zh) | 海水工厂化大棚养殖南美白对虾尾水处理系统和方法 | |
CN103814857A (zh) | 一种鱼蟹养殖池及其养殖方法 | |
CN105540855A (zh) | 一种水域生态修复的复合生物操纵方法 | |
CN103385193A (zh) | 黄鳝、黄颡鱼高效生态立体养殖方法 | |
CN105613368A (zh) | 一种立体养殖方法及装置 | |
CN104082253A (zh) | 水蛭与螺类和水草共栖围隔围栏高产养殖方法 | |
CN209171197U (zh) | 一种高低位循环流水鱼菜共生养殖设备 | |
CN105052791A (zh) | 方格星虫的生态作用及混养方法 | |
CN1739345A (zh) | 高位池驯化和养殖方法 | |
CN107864901A (zh) | 一种大型浮式围网鱼类生态混合养殖方法 | |
CN107047175A (zh) | 一种水产养殖生态循环系统 | |
CN100397983C (zh) | 盐碱地对虾养殖池塘的生态环境优化调控方法 | |
CN103518657A (zh) | 一种提高大珠母贝苗种成活率的中间培育方法 | |
CN101622973A (zh) | 沙蚕无土化养殖方法 | |
CN107087560A (zh) | 南美白对虾与金鲳鱼生态混养模式的建立及其应用 | |
CN104642089B (zh) | 一种江蓠与石斑鱼的混养方法 | |
CN110292016A (zh) | 一种农田水产生态循环养殖系统 | |
KR20200106672A (ko) | 육상용 해삼 양식장 | |
CN203040422U (zh) | 一种刀鲚苗种池塘培育中敌害防治装置 | |
CN109329132B (zh) | 红树林区大弹涂鱼的养殖方法 | |
CN202714084U (zh) | 一种罗非鱼、青虾立体养殖的池塘 | |
KR101839314B1 (ko) | 쏘가리 초기 양식방법 및 양식장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6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