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02596A - 两冲程发动机 - Google Patents

两冲程发动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02596A
CN102102596A CN2010106151882A CN201010615188A CN102102596A CN 102102596 A CN102102596 A CN 102102596A CN 2010106151882 A CN2010106151882 A CN 2010106151882A CN 201010615188 A CN201010615188 A CN 201010615188A CN 102102596 A CN102102596 A CN 1021025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intercept
crankcase
overflow ducts
cycle eng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61518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02596B (zh
Inventor
W.盖耶
H.齐默曼
M.莱恩德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dreas Stihl AG and Co KG
Original Assignee
Andreas Stihl AG and Co K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dreas Stihl AG and Co KG filed Critical Andreas Stihl AG and Co KG
Publication of CN1021025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025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025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025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25/00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using fresh charge for scavenging cylinders
    • F02B25/14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using fresh charge for scavenging cylinders using reverse-flow scavenging, e.g. with both outlet and inlet ports arranged near bottom of piston strok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FCYLINDERS, PISTONS OR CASINGS, FOR COMBUSTION ENGINES; ARRANGEMENTS OF SEALINGS IN COMBUSTION ENGINES
    • F02F1/00Cylinders; Cylinder heads 
    • F02F1/002Integrally formed cylinders and cylinder hea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FCYLINDERS, PISTONS OR CASINGS, FOR COMBUSTION ENGINES; ARRANGEMENTS OF SEALINGS IN COMBUSTION ENGINES
    • F02F1/00Cylinders; Cylinder heads 
    • F02F1/004Cylinder lin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FCYLINDERS, PISTONS OR CASINGS, FOR COMBUSTION ENGINES; ARRANGEMENTS OF SEALINGS IN COMBUSTION ENGINES
    • F02F1/00Cylinders; Cylinder heads 
    • F02F1/18Other cylinders
    • F02F1/22Other cylinder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ports in cylinder wall for scavenging or charg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FCYLINDERS, PISTONS OR CASINGS, FOR COMBUSTION ENGINES; ARRANGEMENTS OF SEALINGS IN COMBUSTION ENGINES
    • F02F7/00Casings, e.g. crankcases or frames
    • F02F7/0021Construction
    • F02F7/0039Casings for small engines, especially with crankcase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FCYLINDERS, PISTONS OR CASINGS, FOR COMBUSTION ENGINES; ARRANGEMENTS OF SEALINGS IN COMBUSTION ENGINES
    • F02F7/00Casings, e.g. crankcases or frames
    • F02F7/0043Arrangements of mechanical drive elements
    • F02F7/0051Crankcase pump engin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75/00Other engines
    • F02B75/02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ycles, e.g. six-stroke
    • F02B2075/022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ycles, e.g. six-stroke having less than six strokes per cycle
    • F02B2075/025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ycles, e.g. six-stroke having less than six strokes per cycle two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ylinder Crankcases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两冲程发动机,其具有在气缸中构造的燃烧室,该燃烧室由活塞来限定。活塞驱动在曲轴箱中可回转地支承的曲轴。曲轴箱在活塞的至少一个位置中通过至少一个溢流通道与燃烧室相连接。溢流通道利用溢流窗通入到燃烧室中,该溢流窗相对于溢流通道的进入曲轴箱的通入口在气缸的周向上偏置。溢流通道的至少一个壁截段在气缸纵轴线(L)的方向上形成底切。该壁截段由一单独的部件限定,其从朝向曲轴箱的一侧插入到溢流通道中。

Description

两冲程发动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有在气缸中构造的燃烧室的两冲程发动机。
背景技术
在文件AT 393409B中描述了一种用于两冲程内燃机的铸造的气缸。该气缸具有在气缸周面中布置的溢流通道,其由从曲轴箱起在气缸纵向方向上延伸的截段、弯折的过渡部和通入到气缸中的横向截段组合成。该气缸由两个固定地连接的、同轴地接合到彼此中的部分组成。这两个气缸部分以压铸法来制造且在溢流通道的通入口的区域中具有基本上横向于气缸轴线延伸的对接面。在其之后两个气缸部分具有朝气缸盖或者朝曲轴而定向的工作面区域。
由文件WO 2007/003064A1已知一种两冲程发动机,其包括在气缸套中可向上和向下运动的活塞。该活塞向上地限定燃烧室,并且,该活塞向下通过连杆与曲轴相连接,曲轴可回转地支承在布置在气缸套下方的曲轴箱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创造一种先前所提及的类型的两冲程发动机,其可利用较简单的工具来制造且因此可较廉价地生产。
该目的通过根据本发明的两冲程发动机来实现。
通过使溢流通道的一个壁截段由单独的部件(该部件从朝向曲轴箱的一侧(yon der dem
Figure BSA00000404120200011
zugewandten Seite)插入到气缸中)来限定,可以简单的方式塑造溢流通道几何形状的底切(Hinterschnitt)。通过使形成底切的壁在单独的部件中构造而成,气缸仍然可在压铸法中利用可拔出的型芯来制造。消去式型芯(verlorene Kerne)是不必要的,从而使得气缸的制造保持简单。已显示出,通入口和溢流窗在气缸周向上的偏置由于明显较好的燃烧室扫气引起明显改善的废气值。此外,得到两冲程发动机的较小的结构空间。此外,通过该插入件能实现,通过使用不同的单独的部件实现在溢流通道中的不同的通流横截面。由此,对于带有不同的发动机功率的发动机而言可使用一种标准化的气缸。
该单独的部件尤其地是气缸套。气缸套在其内圆周处形成气缸工作面的至少一个截段。在此,气缸套尤其地不在气缸的整个高度上延伸,而是由气缸的朝向曲轴箱的一侧延伸大约直到溢流窗的高度上。在此,气缸套可在至少一个溢流窗的下棱边处终止或也可部分地或完全地限定溢流窗的侧壁。作如下设置,即,在气缸套的周面处形成至少一个通道,在其中溢流通道被导引且其限定溢流通道的至少一个侧壁。有利地,在气缸套的周面处形成多个通道。尤其地,所有溢流通道在气缸套的通道中被导引。通过使这些通道在气缸套的周面处形成,气缸套同样可以压铸法简单地来制造。在此,这些通道尤其地设计成在气缸套的周面处的径向向外敞开的槽且向外被气缸壁所封闭。由此,气缸孔可平滑地构造而成。溢流通道的在周向上的侧壁相应地在气缸套的整个高度上有利地完全地在气缸套中构造而成。
有利地,至少一个溢流通道的一截段由气缸孔中的凹部所形成,该凹部在其朝向燃烧室的端部处形成溢流窗。在该区域中,溢流通道有利地平行于气缸纵轴线延伸,从而使得凹部可以压铸法简单地来塑造。作如下设置,即,气缸套具有带有减小的直径的套管截段和一套管体,其中,套管截段径向向内地将凹部封闭。在套管截段上方在燃烧室中终止的凹部形成溢流窗,其由活塞进行开口控制(schlitzgesteuert)。
为了以简单的方式实现两冲程发动机的重量减少,作如下设置,即,气缸套具有至少一个凹部,其由气缸完全地封闭。在此,该凹部是在气缸套的周面处的凹部,其并不延伸到内腔中。在安装气缸套之后,该凹部完全由气缸封闭且因此形成填充有空气的腔,其减少了两冲程发动机的重量。
气缸套尤其地是压铸件。气缸套的周面适宜地被精加工,尤其是被精车削。气缸套有利地被压入到气缸孔中。通过精加工可实现气缸套在气缸孔中的紧配合。额外的固定器件是不必要的。由此得到简单的构造。为了以简单的方式确保将气缸套正确装配到气缸中,作如下设置,即,在气缸中构造有气缸孔的轴肩,气缸套贴靠在其处。
同样可作如下设置,即,溢流通道的侧壁的至少一个截段由一插入件来限定。在此,该插入件尤其地相对于气缸孔间隔开地布置在气缸壁中且相应地不限定气缸工作面。在此,该插入件尤其地限定溢流通道的邻近于进入曲轴箱的通入口的截段。如下可能是尤其有利的,即,溢流通道的该截段完全由插入件来限定,即,溢流通道在插入件的区域中在所有侧面处被插入件围绕。由此可尽可能自由地选择溢流通道的通道导向。
当气缸具有至少一个盖板(其朝向气缸外侧地限定至少两个彼此相邻地布置的溢流通道)时,实现气缸的简单制造。在此,盖板可作为插入件或气缸套的补充而被设置。有利地,溢流通道在盖板的高度上合并。
为了在运行中实现内燃机的较低的废气值和良好的燃烧室扫气,作如下设置,即,溢流通道至少部分地相对于气缸的纵轴线倾斜地延伸。通过溢流通道的螺旋状的形状可明显地改善废气值。该螺旋状的形状可通过所建议的单独的部件以简单的方式来制造。在此,溢流通道尤其地具有一共同的截段。在此,该共同的截段有利地布置在溢流通道的曲轴箱侧的端部处。当至少一个溢流通道的进入曲轴箱的通入口布置在排出口下方时,可实现内燃机的较小的结构宽度。尤其地,所有溢流通道利用在排出口下方的共同的通入口而通入。
附图说明
下面,借助在附图中示出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其中:
图1在示意图示中显示了穿过两冲程发动机的剖面,
图2在透视图示中显示了出自图1的气缸的外观,
图3显示了穿过根据图2的气缸的纵剖面,
图4在带有在气缸中被压入的气缸套的放大的图示中显示了根据图3的剖面,
图5显示了根据图4的气缸套的透视图示,
图6显示了在径向方向上的根据图5的气缸套的视图,
图7显示了溢流通道的形状和走向,
图8显示了相对图3的实施变型,
图9显示了带有在气缸中被压入的气缸套的根据图8的剖面,
图10显示了根据图9的气缸套的透视图示,
图11显示了在径向方向上的根据图10的气缸套的视图,
图12显示了气缸套的另一实施例的第一透视图示,
图13显示了根据图12的气缸套的第二透视图示,
图14显示了气缸套的周面的第一视图,
图15显示了气缸套的从下面看且相对图14中的图示旋转90°的视图,
图16显示了参照于图14旋转90°的气缸套的周面的第二视图,
图17显示了根据图16的气缸套的平面图,
图18在分解图示中显示了气缸的一个实施例,
图19显示了在图18中的箭头XIX的方向上从下看向出自图18的气缸的视图,
图20显示了带有在气缸中被插入的插入件的出自图19的气缸,
图21显示了在图20中的线XXI-XXI的方向上穿过气缸的剖面,
图22显示了沿着图20中的线XXII-XXII穿过气缸的剖面,
图23显示了气缸的一个实施例的透视的分解图示,
图24显示了穿过出自图23的气缸的纵剖面,
图25显示了沿着线XXVI-XXVI穿过气缸的剖面,不带有布置在气缸中的插入件,
图26显示了沿着线XXVI-XXVI穿过气缸的剖面,带有所布置的插入件,
图27显示了插入件的透视图示,
图28显示了两冲程发动机的示意性的剖面图示,
图29在剖面中显示了出自图28的两冲程发动机的气缸,
图30显示了带有被压入的气缸套的出自图29的气缸,
图31显示了出自图30的气缸套的透视图示,
图32至图34显示了出自图31的气缸套的侧视图,
图35显示了气缸套的一个实施例的透视图示,
图36显示了出自图35的气缸套的侧视图,
图37显示了溢流通道的展开的示意性的图示。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示意性地显示了两冲程发动机1,其包括气缸2和曲轴箱4。在气缸2中构造有燃烧室3,其由在气缸2中在气缸纵轴线L的方向上往复地支承的活塞5来限定。活塞5的工作面的一部分由在气缸孔47的扩大的部分中被置入的气缸套20形成。活塞5通过连杆6驱动在曲轴箱4中绕转动轴线7可回转地支承的曲轴8。燃烧室3在活塞5的在图1中所显示的位置的情形下通过四个溢流通道9和10(其中在该图示中仅两个可见)与曲轴箱内腔11相连接。后面还将进一步讨论溢流通道9,10的设计方案。在溢流通道9,10的上面的端部处形成有溢流窗9′,10′,其在活塞5向上运动的情形下由活塞5封闭。
在气缸2处,混合气通道12在混合气进入口13处通入。混合气进入口13通过气缸套20中的留空27(其构造成透孔)与曲轴箱内腔11相连接。进入曲轴箱4的混合气通道12的连接部由活塞5进行开口控制。混合气通道12通过化油器21与空气过滤器19相连接。在化油器21中,一排燃料孔49通入到混合气通道12中,其在化油器21中与通过空气过滤器19所吸入的燃烧空气一起被制备成燃料/空气混合气。为了控制所输送的燃烧空气量,在化油器21中可摆动地支承有节流阀22且在节流阀22上游可摆动地支承有阻塞阀23。在气缸2的与混合气进入口13相对而置的一侧处布置有从燃烧室3中引出的排出口18。
在两冲程发动机1的运行中,在活塞5的上止点的区域中,燃料/空气混合气通过混合气进入口13和留空27被吸入到曲轴箱内腔11中。在活塞5的下行冲程中,燃料/空气混合气在曲轴箱内腔11中被压缩。一旦溢流窗9′,10′被活塞5打开,则新鲜混合气从曲轴箱内腔11流到燃烧室3中。
在活塞5的上行冲程的情形下,燃烧室3中的燃料/空气混合气被压缩且在活塞5的上止点的区域中被火花塞48点燃。通过点火,活塞5在朝曲轴箱4的方向上被加速。一旦排出口18开启,则废气可从燃烧室3中流出,且一旦溢流窗9′,10′开启,则剩余气体被流入的新鲜混合气扫出。
图2在透视图示中显示了气缸2的外观。气缸2在外部设有散热片且在下面的端部处具有用于与曲轴箱4的连接的法兰28。在气缸2的一侧处存在该排出口18,其被法兰29围绕。
在图3中显示了穿过根据图2的气缸2的纵剖面,其中,在上部的区域中燃烧室3在气缸孔47的第一截段33中构造而成且设置有用于容纳在图3中未示出的火花塞48的孔30。混合气进入口13和排出口18布置在气缸2的相对而置的侧面处。在混合气进入口13与排出口18之间在气缸2的内壁处存在有基本上在垂直的方向上延伸的凹部31和32。在该轴向区域中存在有气缸孔47的第二截段34,其在直径上略微被扩大,且其中,混合气进入口13通入到该第二截段34中。凹部31和32如此地来设计,即,使得在气缸2的使用压铸法的制造中不产生底切且凹部31和32可利用在气缸纵轴线L的方向上被拔出的型芯而成型出。凹部31和32在气缸纵轴线L的轴向方向上延伸经过整个第二截段34且延伸到第一截段33中。在此,在第一截段33中构造有溢流窗9′和10′。第二截段34凸伸直到溢流窗9′和10′的下棱边处。
在第二截段34的下方联接有气缸孔47的带有更大的直径的第三截段35,由此产生气缸2中的轴肩39,其中,截段35伸展直到气缸2的位于法兰28处的端部处。
图4以略微更大的图示且带有被压入到气缸孔47中的气缸套20地显示了穿过根据图3的气缸2的剖面。气缸套20具有套管体36,在其下面的端部处构造有用于曲轴轴承的支承面37。因此,曲轴轴承被容纳在气缸套20的支承面37与曲轴箱4之间。在气缸套20的上面的端部处,在外径上匹配于气缸孔的第二截段34的套管截段38联接到套管体36处,套管截段38伸展直到第二截段34的上面的端部处。在套管截段38中朝向混合气进入口13地设置留空27,其构造成通孔。该套管截段38部分地覆盖凹部31,32,从而使得相应的通道截段被形成,其为下面还将进一步说明的溢流通道9,10的部分。凹部31,32的上面的端部高出气缸套20的上面的边缘且以该方式形成溢流窗9′和10′。因此,溢流通道9和10在其整个轴向长度上朝向气缸内腔由气缸套20来限定。溢流通道9和10通过在图4中所显示的通入口46(其布置在排出口18下方)通入到曲轴箱内腔11中。在图4中,溢流通道9和10在气缸套20处的走向以虚线绘制。如图4所示,模制在气缸2处的气缸截段45(其将溢流通道9和10彼此分开)凸伸到在溢流通道9和10之间的上部的区域中。在此,气缸截段45有利地在气缸2的第二截段34中延伸。然而,气缸截段45也可凸伸直到第三截段35的区域中。
在图5中显示了气缸套20的透视图示,气缸套20包括套管体36、套管截段38和支承面37。在套管体36的壁中构造有在周向和轴向上延伸的通道40,41,其在轴向的下部的区域中联合成共同的通道42,其中,通道40,41,42具有侧壁40′,41′,42′,40″和41″。可清楚地辨认出,通道40,41,42的侧壁40′,41′,42′,40″和41″部分地由气缸套20形成且通道40,41,42朝气缸2的内部由气缸套20来限定。在此,至少侧壁40″和41″(其在朝曲轴箱4的方向上限定通道40和41)被模制在气缸套20处。侧壁40′和41′(其在处在排出口18下方的、朝向燃烧室3的一侧处限定通道40和41)同样可被模制在气缸2处。即使在模制在气缸2处的侧壁40′和41′的情形下,气缸2也可在以压铸法进行制造时利用在朝曲轴箱40的方向上可拔出的型芯而脱模,因为侧壁40′和41′在朝曲轴箱4的方向上不形成底切。为了能够以压铸法来制造气缸2,侧壁40″和41″(其在朝曲轴箱4的方向上形成底切)被完全地模制在气缸套20处。当气缸截段45的在图4中所显示的侧壁45′如此地倾斜、以使得在朝曲轴箱4的方向上不产生底切、从而使得该气缸截段45同样可利用在朝曲轴箱4的方向上可拔出的型芯以压铸法来制造时,截段45(其分开气缸2的第二截段34中的溢流通道9和10)则有利地被模制在气缸2处。
图3中所显示的凹部31,32向上联接到通道40,41处,凹部31,32在套管截段38的外圆周与气缸2之间表现为通向溢流窗9′和10′的通道截段且因此与通道40,41,42一起形成溢流通道9和10,其形状和走向在图7中示出。在此,相应地一个靠近排出口的溢流通道9和相邻的靠近进入口的溢流通道10在通道40或者41中共同地导引。溢流通道9和10仅通过模制在气缸2处的气缸截段45彼此分开。然而,同样可作如下设置,即,在气缸套20处设置在溢流通道9和10之间的分隔部。
此外,由图5可见布置在套管截段38的上部边缘处的凹部44,其被定位在排出口18下方且限定排出口18。此外,在套管截段38中设置有留空27,其在气缸套20的在气缸2中的安装位置中朝向混合气进入口13,并且,通过该留空27燃料/空气混合气被输送给曲轴箱内腔11。
图6显示了根据图5的气缸套20的在根据图4中的剖面的安装位置中的视图。从中,又可见套管体36、支承面37、套管截段38和通道41,42。在外轮廓处,在套管体36与套管截段38之间形成凸肩43,其用于贴靠在气缸孔的在图4中所显示的轴肩39处。
图7显示了溢流通道9和10的形状和走向,溢流通道9和10在溢流窗9′和10′处开始且由凹部31,32以及通道40,41和42形成,其中,初始的四个通道被聚合成一个通入到曲轴箱内腔中的通道。在此,首先各一个靠近排出口的溢流通道9与相邻的靠近进入口的溢流通道10相合并。随后,两个通道40,41在排出口18下方合并到共同的通道42中。同样可设置有其它数量的溢流通道,举例来说在每个气缸侧设置有三个,即总共六个溢流通道。
图8显示了穿过气缸50的纵剖面,气缸50类似于图3中的气缸2。在此不同的是,气缸孔47在第一截段51与直径较大的第三截段53之间具有仅轴向较短的过渡截段52,其在轴肩54上方形成。因此,在气缸孔中加工成的凹部55和56对于溢流通道9和10而言同样仅是较短的且在轴肩54处终止。燃烧室3、孔30和法兰28与图3的那些相一致。如图8所示,在第三截段53中的气缸孔除了用于曲轴8的留空之外平滑地构造而成。第三截段53中的气缸壁向外限定溢流通道9和10,然而不体现为在相对于气缸纵轴线L的周向上的限定。在周向上,第三截段53中的溢流通道仅由气缸套60(图9)来限定。
图9显示了穿过带有被压入到气缸孔中的气缸套60的根据图8的气缸50的剖面。气缸套60具有套管体61,在其下面的端部处构造有用于曲轴轴承的支承面59且在其上面的端部处模制有端面侧的环绕的凸起62。该凸起62相对套管体61具有减小的外径,从而形成凸肩63,其贴靠在轴肩54处。凹部55和56在其下面的区域中被凸起62的外径覆盖,从而形成短的通道。凹部55,56的上面的端部凸伸超过凸起62且形成溢流窗9′,10′,如同在图4中那样。在套管体61中设置有朝向混合气进入口13的、构造成通孔的留空64,当通过活塞5的位置开启留空64时,通过该留空64燃料/空气混合气到达到曲轴箱内腔11中。对于所有其余的特征而言,附图标记与图8的那些一致。
图10是带有套管体61、在端面侧模制的凸起62和用于曲轴轴承的支承面59的气缸套60的透视图示。在套管体61的周面的壁中构造有在周向和轴向上延伸的通道65,66,67,68,69,其被第三截段53的内壁覆盖(当气缸套60在气缸50中被压入时)。通道65,66,67,68,69侧向通过侧壁65′,67′,68′,69′,66″,67″和68″来限定。联接到凹部55和56处的通道65和66联合成通道67,在其中溢流通道9和10共同地导引。通道65和66通过在气缸套60处模制的分隔截段77彼此分开,分隔截段77在被压入到气缸50中的气缸套60的情形下在径向方向上凸伸直到气缸孔处。由此,溢流通道9和10同样在气缸50的第三截段53中部分地彼此分开。在此,在分隔截段77处形成侧壁77′和77″,其限定通道65和66。
布置在套管体61的相对而置的侧面处的两个通道(其在该图示中被遮盖)镜像对称于通道65和66地构造而成且联合成通道68。通道67和68最后聚合成共同的通道69,其通入到曲轴箱内腔11中。在该实施例的情形下,通道的侧壁同样由气缸套60形成。在此,至少朝向曲轴箱的侧壁66″,67″和68″(其从曲轴箱看形成底切)完全地在气缸套60处构造而成。在分隔壁截段77处的壁77″同样须构造在气缸套60处,因为该壁形成底切,也就是在气缸纵轴线L的方向上从曲轴箱4看是被遮盖的。朝向燃烧室3的侧壁65′和67′同样可被模制在气缸50处。因为侧壁65′和67′从曲轴箱4看不形成底切,所以在其处模制有这些侧壁的气缸50能够在压铸法中利用在气缸纵轴线L的方向上可拔出的型芯来脱模。在凸起62处设置有凹部58,其在安装位置中处在排出口18下方。此外,在套管体61中存在有构造成通孔的留空71,其在气缸50中朝向混合气进入口13。
图11在径向方向上显示了气缸套60的视图,其中,该位置与在气缸50中的安装位置相符,如其在图9中示出的那样。从中,又可见套管体61、凸起62和支承面59。在套管体61处在上部形成凸肩63,其在气缸套60的被压入的状态中贴靠在轴肩54处,如在图9中所示。通道65,66和67螺旋状地在套管体61的圆周处延伸,由图10可见的通道68同样如此。共同的通道69在轴向方向上延伸。如图11所示,侧壁65′,67′和77′朝向曲轴箱4。在来自曲轴箱4的观察方向上,这些侧壁部分可见。侧壁66″,67″和77″朝向燃烧室3且在来自燃烧室3的观察方向上部分可见。在来自曲轴箱4的观察方向上,这些侧壁被遮盖且形成底切。侧壁66″,67″和77″因此须被模制在气缸套60处,以便气缸50能够在以压铸法制造的情形下利用在朝曲轴箱4的方向上可拔出的型芯来脱模。侧壁65′和67′同样可被模制在气缸50处。当分隔截段77分开地构造而成且部分地被模制在气缸50处时,侧壁77′同样可至少部分地被模制在气缸50处。通过使位于溢流通道9,10的周向上的、形成底切的侧壁66″,67″,77″被模制在气缸套60处,气缸50能够以无消去式型芯的压铸法简单地来制造。
如由该实施例的先前的描述中所得出,该设计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可视为在于,通道相对于气缸的纵轴线倾斜地延伸,也就是说,溢流通道的进入燃烧室3的、由溢流窗9′,10′所形成的通入口相对于通道的进入曲轴箱4或者曲轴箱内腔11的通入口46(图4)在周向上偏置。因为通道布置在气缸套的外侧处且通道的至少一个侧壁由气缸套形成,所以能实现气缸的简单的制造。用于这样的气缸的压铸模具可简单地来实施,因为仅需要一个分型面以用于脱模。同样地,可通过简单的模具实现气缸套的制造,其中,所需要的表面特性通过气缸套的周面的精加工举例来说通过精车削来产生。以该方式,在将气缸套压入到气缸的壳体中之后达到所需要的紧密性。
图12显示了气缸套100的另一实施形式的透视图。气缸套100包括套管体101,其在其上侧面处具有两个法兰面102和103,相应地在套管体101的周面处被引入的通道104,105(在一侧上)且通道107,108(在另一侧上)在两个法兰面102和103之间开始。通道104,105或者107,108的走向沿周向和轴向,即,大致上呈螺旋状。通道104,105在一定的路段之后合并成共同的通道106,而通道107,108相应地联合成通道109。通道106和109最后聚合成共同的通道110。通道104至110各由侧壁来限定,如其已针对图5和图10所描述和示出的那样。在气缸套100的情形下,将通道104至110与孔112分开的壁111导引直至套管体101的下面的边缘,从而使得在该边缘下方才存在与在图1中所显示的曲轴箱内腔11的连接。当气缸套100被压入到气缸中时,通道104至110被气缸的内壁覆盖。那么,孔112形成活塞工作面的一截段。
图13在另一透视图中显示了气缸套100,其中,从该透视图中仅可看到在套管体101中的通道104,105以及107,108。相同的特征的其余的附图标记与图12的那些相一致,这同样适用于图14,图14显示了看向套管体101的周面的视图,且更确切地说是看向总体地显示了通道导向的区域的视图。如图14所示,通道104和105在气缸套100的中间的轴向的高度上合并成通道106。对于镜像对称地构造而成的通道107,108和109同样适用。通道106和109在至下侧面113的一间距中合并成通道110。
图15显示了看向气缸套100的下侧面113的视图,其中,在套管体中布置有孔112且径向在壁111之外通道110以其侧壁构造而成。图16从外圆周的一侧(在该侧处构造有通道104,105和106)显示了套管体101,其中,上部的法兰面102,103形成共同的平面且在套管体101的下部的边缘处存在下侧面113。在此,法兰面102,103在溢流窗9′和10′的高度上延伸。溢流窗9′和10′的下面的部分由气缸套100限定,其凸伸直到溢流窗9′和10′的大约一半的高度上。溢流窗9′和10′的上部的边缘在未示出的气缸中构造而成。溢流窗9′和10′同样可直至其上棱边地在气缸套100中构造而成。由此得到气缸的简单的设计。
在图17中显示了气缸套100的平面图,带有布置在套管体101处的法兰面102,103和在套管体101中被引入的通道104,105以及107,108,其通过壁111与孔112分开。
在图18至22中显示了气缸70的一个实施例,在其中溢流通道朝向气缸外侧被盖板76封闭。在此,相应地为并排布置的两个溢流通道9和10设置一个盖板76。盖板76相对于气缸纵轴线L径向向外地从溢流窗9′和10′的高度直至气缸70的法兰28的上方地限定溢流通道9和10。在此,在图18至22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同样表示相同的元件,就如在先前的图中那样。
盖板76各利用五个固定螺钉79固定在气缸70处。在每个盖板76处固定有分隔壁78,其与气缸截段72共同作用。分隔壁78和气缸截段72在邻近于溢流窗9′和10′的区域中分开溢流通道9和10。在此,分隔壁78大致上径向在气缸截段72之外地贴靠在气缸截段72处。相邻于溢流窗9′和10′,分隔壁78凸伸直至接近于溢流窗9′和10′。
在盖板76处模制有壁截段80,其限定了溢流通道9的在周向上的侧壁,且更确切地说,溢流通道9的朝向排出口18的侧壁。此外,在盖板76处模制有顶部截段81,其在朝向气缸顶部的方向上限定了溢流通道9和10。
如图18所示,溢流通道9和10在气缸截段72的朝向曲轴箱4的一侧处合并到共同的通道73中。通道73的在气缸70中构造的轮廓朝向法兰28敞开。这在图19中的从下方看向气缸70的视图中被显示。由此,溢流通道9和10在以压铸法制造气缸70的情形下可利用向下朝向曲轴箱和在盖板76的区域中径向向外可拔出的型芯来脱模。由此,消去式型芯对于气缸70的制造而言不必要。通道73朝向曲轴箱由插入件82来限定,在其处形成有侧壁83(其朝向曲轴箱4限定通道73)以及内壁84(其朝向气缸内腔限定通道73且其具有弧形的轮廓,从而得到在溢流通道9和10中的有利的流动情况)。通道73相对于包含气缸纵轴线L的对称平面镜像对称地构造而成,其中,对于每个通道73而言设置有插入件82。
如图19还显示出的,两个气缸侧面的通道73通过分隔截段85彼此分开,分隔截段85被模制在气缸70处。在法兰28的下侧面86上方且在至该下侧面86的较短的间距中,两个气缸侧面的通道73合并到共同的通道75中。通道75在下侧面86处利用通入口74通入到曲轴箱中。通入口74布置在排出口18下方,从而使得所有溢流通道9和10在排出口18下方通入到曲轴箱4中。在每个气缸侧面上的其它数量的溢流通道同样可能是适宜的。同样可作如下设置,即,相对而置的气缸侧面上的溢流通道9和10不同地构造而成或在两个气缸侧面上设置有不同数量的溢流通道。
图20显示了在插入件82被插入到溢流通道中的情形下的看向气缸70的下侧面86的视图。除了通入口74之外,溢流通道9和10朝向曲轴箱由插入件82来封闭。
在图21和22中在剖面中显示了气缸70。在此,图21显示了穿过靠近排出口的溢流窗9′的剖面且图22显示了穿过靠近进入口的溢流窗10′的剖面。如图21所示,分隔壁78凸伸直到溢流通道9和10的朝向气缸孔47的内壁处。顶部截段81凸伸直至接近于气缸孔47。在此,底切(其在以压铸法制造气缸70的情形下将利用相对于气缸纵轴线L向外拔出的型芯而得到)被成型在盖板76处。在此,用于制造该轮廓的型芯不必直接径向向外地被拔出,而是同样可倾斜地侧向地被拔出。由此可简化制造。如图21所示,在插入件82处的侧壁83朝向气缸70的下侧面86限定溢流通道。
如图22所示,溢流通道9和10朝向气缸外侧通过盖板76来限定。通过盖板76和插入件82的组合得到气缸70的简单的设计。
图23显示了气缸90的一个实施例,其溢流通道同样由盖板76朝向气缸外侧地限定。在此,盖板76的设计可大致与在图18至22中所显示的盖板设计相符。如在图23中的分解图示所示,溢流通道9和10朝向曲轴箱4通过共同的插入件92来限定,该插入件92平行于气缸纵轴线L从朝向曲轴箱4的下侧面86被插入到气缸90中。图24显示了插入件92在气缸中的容纳部87中的布置。如图25同样已显示的,容纳部87绕气缸孔47呈圆弧状地实施。如图24所示,带有插入件92的容纳部87延伸经过法兰28的整个高度。在法兰28的上方联接有在图23中所显示的盖板76,从而使得溢流通道9和10有利地几乎在其整个的长度上在每个横剖面中由额外的部件来限定而不仅仅在气缸90中导引。
如图26所示,通道73在插入件92中彼此分开地导引。两个通道73在气缸90中未被合并成共同的通道,而是作为单独的通道通入到曲轴箱中。
在图27中的图示同样显示了这一点。如图27所示,插入件92构造成环形截段,在其平坦的上侧面88处且在其相对而置的平坦的下侧面89处通入有透孔91,在其中通道73被导引。在此,上侧面88和下侧面89是插入件92的垂直于气缸纵轴线L的端面。如图27所示,透孔91呈拱形地延伸。透孔91具有在径向方向上定向的、彼此相邻的侧壁94,其在自曲轴箱而出的观察方向上可见。相对而置的侧壁93在出自燃烧室3的观察方向上可见且在出自曲轴箱4的观察方向上表现为底切。因此,假如透孔91构造在气缸90中,则透孔91不能够利用在气缸的纵向方向L上被拔出的型芯来脱模。插入件92如此地构造而成,即,其可从气缸90的朝向曲轴箱4的一侧被插入到气缸90中,从而使得气缸90可以压铸法简单地来制造。
同样可设置用于限定溢流通道的插入件的另一设计。在此,溢流通道的各至少一个侧壁(其在从曲轴箱到燃烧室的观察方向上不可见且在该方向上形成底切)有利地在插入件处构造而成。在出自曲轴箱的观察方向上可见的和平行于气缸纵轴线L延伸的侧壁同样可在气缸90处构造而成且不须通过单独的插入件来限定。
图28显示了两冲程发动机120的一个实施例,其构造成分层扫气发动机(Spülvorlagenmotor)。与在先前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彼此相应的部件。两冲程发动机120具有气缸121,在其处既通入有混合气通道12又通入有用于尽可能不含燃料的空气的输送通道14。输送通道14利用在气缸孔47处的输送通道进入口17而通入。在此,有利地设置有两个输送通道进入开口17,其各布置在靠近进入口的溢流通道10的溢流窗10′下方。活塞5具有活塞槽26,其在活塞5的上止点区域中将输送通道进入口17与溢流窗9′和10′相连接,从而使得在溢流通道9和10中尽可能不含燃料的来自输送通道14的空气可被预储存(vorgelagert)。一旦溢流窗9′和10′被活塞5打开,则预储存的分层扫气空气(Spülvorlagenluft)在活塞的下行冲程中流到燃烧室3中。预储存的分层扫气空气将废气从燃烧室3中通过排出口18扫出且将从曲轴箱内腔11涌入的新鲜混合气与废气分开。由此可实现减少的废气值。
输送通道14在联接接管16中构造而成,该联接接管16被固定在气缸121的联接法兰15处。混合气通道12同样在联接接管16中构造而成。输送通道14同样与空气过滤器19相连接。输送通道14的邻近于空气过滤器19处的截段在通道部件24中构造而成,在通道部件24中布置有控制阀25,其控制所输送的分层扫气空气的量。控制阀25的位置有利地与化油器21中的节流阀23的位置相耦联,从而得到通过混合气通道12所输送的燃料/空气混合气与通过输送通道14所输送的分层扫气空气的良好的比例。
如图28所示,气缸套122被插入到气缸121中,气缸套122延伸直到溢流窗9′和10′的下面的、朝向曲轴箱4的边缘处。
图29显示了不带有气缸套122的气缸121。如该图所示,气缸121具有第一截段33,带有扩大的直径的第二截段34直接联接到其处。混合气通道12和输送通道14通入到第二截段34中,而在第一截段33中布置有溢流窗9′和10′。在第一截段33与第二截段34之间形成有轴肩118。如图29所示,带有通入口123的输送通道14通入到气缸内腔中。
如图30所示,气缸套122被压入到气缸121的第三截段35中。那么,气缸套122贴靠在轴肩118处且凸伸直到溢流窗9′和10′的下棱边处。气缸套122具有留空27,其构造成透孔且其连接混合气通道12与气缸内腔。在通入口123的区域中,气缸套122具有输送通道截段125,其呈弧状地向上延伸且其形成输送通道14的截段,其在气缸121中延伸。在此,输送通道截段125连接通入口123与在气缸套122中构造的输送通道开口17。气缸121在朝向输送通道截段125的区域中构造成带有平滑的壁。气缸套122封闭了至气缸内腔的通入口123。
如图29和30所示,在气缸法兰中在混合气通道12和输送通道14旁构造有脉冲通道119,其同样通入到曲轴箱中。
图31至34详细地显示了气缸套122的设计。气缸套122具有套管体61,通道65,66,67,68,128,129和69被引入到该套管体61中。通道65和66通过分隔截段77彼此分开且在分隔截段77的下方合并成共同的通道67。相应地且镜像对称地,布置在气缸套122的另一侧上的通道128和129合并成共同的通道68。通道67和68在排出口下方合并成通道69。在排出口下方布置有套管截段127,其将通道65和128彼此分开。套管截段127同样可在气缸120处被模制。套管截段127同样将通道67和68彼此分开。
如图33所示,气缸套122具有透孔126,在其处构造有输送通道开口17。透孔126通过输送通道截段125而被连接,其呈U形地构造而成且其包绕着用于混合气通道12的留空27,从而使得混合气通道12与输送通道14分开。
图35和36显示了气缸套132的一个实施例,它的设计基本上与气缸套122的设计相符。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彼此相应的部件。气缸套132在套管截段127中具有凹部133,其构造成套管体61的外侧的凹腔。凹部133用于气缸套132的重量减少且被气缸121完全地封闭。另外的凹部133设置在通道66的下方和输送通道截段125的下方。如图35所示,气缸套132具有上侧面134,其具有用于排出口18的槽135。上侧面134在气缸套132被插入到气缸121中的情形下凸伸直到凸肩118处。
在所有所显示的溢流通道的情形下,溢流窗9′和10′相对于溢流通道的进入曲轴箱4的通入口46(在气缸的周向上看)彼此偏置地布置。图37显示了溢流通道的示意性的展开。如该图所示,靠近排出口的溢流窗9′相对于通入口具有在气缸周向上测量的间距a。通入口46相对于溢流窗9′在气缸周向上看偏置地布置。溢流窗10′相对于通入口46具有在气缸周向上测量的间距b,其明显大于间距a。通入口46与溢流窗9′和10′在气缸纵轴线L的方向上看不重合。由于溢流通道9和10的螺旋状的走向,溢流通道无法利用在气缸纵向方向上被拔出的型芯而成型出。为了尽管如此仍能够以压铸法来制造气缸,设置有至少一个插入件,其限定溢流通道的侧壁。在此,该侧壁在其整个的在相对于气缸纵轴线L的径向方向上测量的深度上在插入件处构造而成,从而使得气缸在该区域中可平滑地构造而成。由此得到简单的可制造性。
带有至少一个插入件的气缸的所建议的设计对于不一样地设计的溢流通道或对于其它数量的溢流通道而言同样可能是有利的。曲轴箱中的通入口和溢流窗不必相对彼此具有间距,而是同样可构造成相对彼此仅少许地偏置。

Claims (16)

1.一种两冲程发动机,其带有在气缸(2,50,70,90,121)中构造的燃烧室(3),所述燃烧室(3)由在所述气缸(2,50,70,90,121)中往复地支承的活塞(5)来限定,其中,所述活塞(5)驱动在曲轴箱(4)中可回转地支承的曲轴(8),且其中,所述曲轴箱(4)在所述活塞(5)的至少一个位置中通过至少一个溢流通道(9,10)与所述燃烧室(3)相连接,其中,所述溢流通道(9,10)利用由所述活塞(5)控制的溢流窗(9′,10′)通入到所述燃烧室(3)中,且所述溢流通道(9,10)在通入口(46,74)处通入到所述曲轴箱(4)中,其中,所述两冲程发动机(1,120)具有进入所述曲轴箱(4)的混合气进入口(13)和从所述燃烧室(3)出来的排出口(18),其中,所述溢流通道(9,10)的通入口(46,74)和溢流窗(9′,10′)在所述气缸(2,50,70,90,121)的周向上彼此偏置,其中,所述溢流通道(9,10)的至少一个壁截段在气缸纵轴线(L)的方向上自所述曲轴箱(4)而来地观察形成底切,
其特征在于,所述壁截段由单独的部件限定,该部件从朝向所述曲轴箱(4)的一侧插入到所述气缸(2,50,70,90,121)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冲程发动机,
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独的部件是气缸套(20,60,100,122,13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两冲程发动机,
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套(20,60,100,122)从所述气缸(2,50,121)的朝向所述曲轴箱(4)的一侧延伸直至所述溢流窗(9′,1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两冲程发动机,
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气缸套(20,60,100,122,132)的周面处形成有至少一个通道(40,41,42;65,66,67,68,69,128,129),在该通道中导引有溢流通道(9,10)且该通道限定了至少一个侧壁(40′,40,″,41′,41″,42′,65′,66″,67′,67″,68′,68″,69′,77′,77″)。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两冲程发动机,
其特征在于,溢流通道(9,10)的一截段由气缸孔(47)中的凹部(31,32;55,56)形成,所述凹部(31,32;55,56)在其朝向所述燃烧室(3)的端部处形成所述溢流窗(9′,10′)。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两冲程发动机,
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套(20,60)具有套管体(36,61)和带有减小的直径的套管截段(38),其中,所述套管截段(38)将所述至少一个凹部(31,32;55,56)径向向内地加以封闭。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两冲程发动机,
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套(132)具有至少一个凹部(133),所述凹部(133)由所述气缸(121)完全地封闭。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两冲程发动机,
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套(20,60,100,122,132)是压铸件,所述气缸套(20,60,100,122,132)的周面被精加工,且所述气缸套(20,60,100,122,132)被压入到所述气缸孔(47)中。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两冲程发动机,
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气缸(2,50,121)中设置有所述气缸孔(47)的轴肩(39,54,118),且所述气缸套(20,60,122,132)具有凸肩(53,63),其贴靠在所述轴肩(39,54,118)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冲程发动机,
其特征在于,设置有至少一个插入件(82,92),该插入件(82,92)限定溢流通道(9,10)的侧壁(83,93,94)的至少一个截段。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两冲程发动机,
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件(82,92)限定所述溢流通道(9,10)的、邻近于进入所述曲轴箱(4)的通入口(74)的截段。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两冲程发动机,
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通道(9,10)的截段完全由所述插入件(92)限定。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冲程发动机,
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70)具有至少一个盖板(76),盖板(76)将至少两个彼此相邻地布置的溢流通道(9,10)朝着气缸外侧地加以限定,其中,所述溢流通道(9,10)在所述盖板(76)的高度上合并到共同的通道(73)中。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冲程发动机,
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通道(9,10)至少部分地相对于所述气缸纵轴线(L)倾斜地延伸。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冲程发动机,
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溢流通道(9,10)具有一共同的截段,在该共同的截段中所述溢流通道(9,10)共同地被导引,其中,所述溢流通道(9,10)在其曲轴箱侧的端部处具有所述共同的截段。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冲程发动机,
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溢流通道(9,10)的进入所述曲轴箱(4)的通入口(46,74)布置在所述排出口(18)下方。
CN201010615188.2A 2009-12-19 2010-12-17 两冲程发动机 Active CN10210259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09059144.3 2009-12-19
DE102009059144.3A DE102009059144B4 (de) 2009-12-19 2009-12-19 Zweitaktmotor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02596A true CN102102596A (zh) 2011-06-22
CN102102596B CN102102596B (zh) 2014-12-17

Family

ID=441493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615188.2A Active CN102102596B (zh) 2009-12-19 2010-12-17 两冲程发动机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10146643A1 (zh)
JP (1) JP2011127601A (zh)
CN (1) CN102102596B (zh)
DE (1) DE102009059144B4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02022A (zh) * 2014-09-10 2016-03-16 安德烈·斯蒂尔股份两合公司 二冲程发动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220281A1 (en) * 2011-09-06 2013-08-29 Mahle Koenig Kommanditgesellschaft Gmbh & Co Kg Method, engine cylinder, and engine with opposed semi-loop scavenging
DE102011054445B3 (de) * 2011-10-12 2013-03-28 Maxiscoot GmbH Befestigungseinrichtung für Zweitaktmotor
JP5928702B2 (ja) * 2012-03-29 2016-06-01 株式会社やまびこ 掃気通路を有する内燃エンジン用シリンダを形成する方法
DE102012006852A1 (de) * 2012-04-04 2013-10-10 Andreas Stihl Ag & Co. Kg Verbrennungsmotor
JP2014047690A (ja) * 2012-08-30 2014-03-17 Hitachi Koki Co Ltd エンジン及びエンジン作業機
JP6042767B2 (ja) 2013-04-30 2016-12-14 株式会社マキタ 層状掃気2ストロークエンジン
DE202013101949U1 (de) * 2013-05-06 2014-08-19 Makita Corporation Zweitaktmotor mit verbesserter Kraftstoffführung
US9856819B2 (en) 2014-02-02 2018-01-02 Nagesh Siddabasappa Mavinahally Piston and cylinder for two-stroke engine
WO2015123529A1 (en) * 2014-02-13 2015-08-20 Cobra Aero Llc Multi-piece cylinder
US9938926B2 (en) * 2014-10-07 2018-04-10 Yamabiko Corporation Air leading-type stratified scavenging two-stroke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
WO2016198082A1 (de) * 2015-06-08 2016-12-15 Andreas Stihl Ag & Co. Kg Zweitaktmotor
WO2017189489A1 (en) * 2016-04-29 2017-11-02 Cummins Inc Monoblock engine
FR3122705A1 (fr) * 2021-04-28 2022-11-11 Gregory HABECKIAN Dispositif d'amélioration du guidage des gaz frais à l'intérieur du carter pompe d'un moteur 2 Temps.
DE102021207292A1 (de) 2021-07-09 2023-01-12 Mahle International Gmbh Kolben für eine Axialkolbenmaschine
EP4306780A1 (de) 2022-07-11 2024-01-17 Andreas Stihl AG & Co. KG Zylinder, zweitaktmotor mit einem zylinder und arbeitsgerät mit einem zweitaktmotor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48185A (en) * 1978-07-19 1981-02-03 Eric Jaulmes Two-cycle engine with pure air scavenging
JPS61185617A (ja) * 1985-02-06 1986-08-19 アウトボード・マーリン・コーポレーシヨン 2サイクル内燃機関
US5134976A (en) * 1991-06-04 1992-08-04 Outboard Marine Corporatio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US20040244758A1 (en) * 2003-06-06 2004-12-09 Cummins Inc. Method for increasing the displacement of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and engine having increased displacement thereby
CN1607325A (zh) * 2003-09-02 2005-04-20 安德烈亚斯·斯蒂尔两合公司 弹性连接管
CN101122267A (zh) * 2006-08-09 2008-02-13 安德烈亚斯.斯蒂尔两合公司 内燃发动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T393409B (de) 1984-01-23 1991-10-25 Steyr Daimler Puch Ag Gegossener zylinder fuer zweitakt- brennkraftmaschinen
AT4171U1 (de) 1999-10-15 2001-03-26 Avl List Gmbh Zweitakt-brennkraftmaschine
DE10162138B4 (de) 2001-12-18 2013-03-14 Andreas Stihl Ag & Co. Zweitaktmotor
EP1899592A1 (de) 2005-07-06 2008-03-19 Team Orion Europe SA Zweitaktmotor, insbesondere für modelle von land-, wasser oder luftfahrzeugen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48185A (en) * 1978-07-19 1981-02-03 Eric Jaulmes Two-cycle engine with pure air scavenging
JPS61185617A (ja) * 1985-02-06 1986-08-19 アウトボード・マーリン・コーポレーシヨン 2サイクル内燃機関
US5134976A (en) * 1991-06-04 1992-08-04 Outboard Marine Corporatio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US20040244758A1 (en) * 2003-06-06 2004-12-09 Cummins Inc. Method for increasing the displacement of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and engine having increased displacement thereby
CN1607325A (zh) * 2003-09-02 2005-04-20 安德烈亚斯·斯蒂尔两合公司 弹性连接管
CN101122267A (zh) * 2006-08-09 2008-02-13 安德烈亚斯.斯蒂尔两合公司 内燃发动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02022A (zh) * 2014-09-10 2016-03-16 安德烈·斯蒂尔股份两合公司 二冲程发动机
CN105402022B (zh) * 2014-09-10 2019-06-18 安德烈·斯蒂尔股份两合公司 二冲程发动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02596B (zh) 2014-12-17
US20110146643A1 (en) 2011-06-23
JP2011127601A (ja) 2011-06-30
DE102009059144B4 (de) 2020-07-30
DE102009059144A1 (de) 2011-06-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02596A (zh) 两冲程发动机
US9175598B2 (en) Two-stroke engine, sand core for producing a two-stroke engine,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a two-stroke engine
US8141536B2 (en) Air cleaner for stratified-scavenging two-stroke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US7100551B2 (en) Two-cycle engine with forward scavenging air positioning and single-flow carburetor
US20050073062A1 (en) Carburetor arrangement
EP0997620A2 (en) Cylinder for stratified scavenging two-cycle engine
JPS6131161Y2 (zh)
AU765100B2 (en) Forced coaxially ventilated two stroke power plant
CN102102595A (zh) 内燃机
US6874455B2 (en) Two-cycle engine
US6491005B2 (en) Die cast metal cylinder assembly for a two-stroke engine
US7299773B2 (en) Cylinder for a two stroke engine
US6848399B2 (en) Scavenging insert for an engine
US7011078B2 (en) Two-stroke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107642442B (zh) 层状扫气式发动机的吸入管
CN100507251C (zh) 用于曲轴箱扫气式内燃机的气缸
JP2005220883A (ja) エンジンの上部体構造
JPH0579809B2 (zh)
CN207960715U (zh) 一种内部集成了pcv阀的结构
US6854430B2 (en) Engine body and cylinder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105020000B (zh) 二冲程发动机
WO2012066702A1 (en) Stratified scavenging two-stroke engine
JP5808541B2 (ja) 内燃機関のブリーザ室構造
CN102678380A (zh) 具有消音器的二冲程发动机
JPS59185850A (ja) 2サイクル内燃機関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