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96150A - 基于多芯光纤的光传输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装置 - Google Patents

基于多芯光纤的光传输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96150A
CN102096150A CN 201010601387 CN201010601387A CN102096150A CN 102096150 A CN102096150 A CN 102096150A CN 201010601387 CN201010601387 CN 201010601387 CN 201010601387 A CN201010601387 A CN 201010601387A CN 102096150 A CN102096150 A CN 1020961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re
fiber
transmission structure
optical transmission
m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010601387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96150B (zh
Inventor
余晓琦
徐连宇
王子南
路萍
王大量
王翠云
王玉杰
贾雷
蒋云
朱立新
李正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eking University
Guangxi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Peki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eki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Peki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 201010601387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096150B/zh
Publication of CN1020961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961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961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9615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多芯光纤的多路并行光传输结构,包括多段单/多模光纤以及多段多芯光纤,其中,所述多段单/多模光纤和所述多段多芯光纤按照交替的方式连接。利用上述光传输结构,可以减少光纤耦合时的功率损耗,以及减弱高阶模式对光路的影响。

Description

基于多芯光纤的光传输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更为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多芯光纤的多路并行光传输结构,以及具有该光传输结构的装置,比如激光器和传感器。
背景技术
根据光纤传播模式的特征,可以将光纤分为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两类。单模光纤只允许按一个本征模式传播,而多模光纤则可传输数以百计的模式。
所谓的SMS(Single mode-Multimode-Single mode)光传输结构是指分别将一段单模光纤、多模光纤、单模光纤级联起来,形成一个多路并行反馈光纤结构,如图1所示。该光传输结构的特点是:当输入光从单模光纤耦合进多模光纤时,会激发起各种不同的模式,从而提供了多条光传输路径,由此当光从多模光纤再次耦合进单模光纤时,不同模式汇聚成单模光纤的基模来继续进行传播。根据不同光路传播常数之间的关系,通过计算不同模式的群速度与相位差,可以得到不同谐振情况的光反馈结构。假设多模光纤的归一化频率为V(V是多模光纤基本参数,其与多模光纤折射率和芯径有关),则对于渐变型折射率多模光纤,其传播模式总数为对于阶跃型折射率多模光纤,其传播模式总数为
如果将多段多模光纤级联,那么光传输路径将以指数增加。如图2所示,假设多模光纤能传播的模式数为n,多模光纤级联的段数为m,则整个反馈结构能够提供的光路数目为N=nm,也就是说,用于传输的光路数目将以指数形式迅速增加。这样,将m段“单模光纤-多模光纤-单模光纤”结构级联起来时,独立的通路数为nm个,会随着级联段数急剧增加。若将该级联结构环起来形成环形谐振腔,将产生nm个独立谐振回路。若将该级联结构两端加上反射镜,即形成线腔激光器结构,将产生nm*nm=n2m个独立谐振回路。当谐振腔中存在增益介质,形成激光器时,所产生激光需要同时满足所有谐振腔的限制条件,从而所获得的激光具有极窄的线宽。因此,利用上述光传输结构,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减小激光器线宽,并且作为光源,可以提高陀螺传感器的精度。
虽然上述光传输结构能够提供数目巨大的反馈光路,用途广泛。但是仍存在下述缺点:
(1)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耦合时,功率损耗较大;
(2)当光从单模光纤进入多模光纤时,激发起的各种模式从低阶到高阶能量递减,低阶的几个模式将占到整个耦合功率的99%以上,这样就减弱了高阶模式对光路的作用;以及
(3)不同模式之间传播常数差很小,而且容易受到环境因素影响。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多芯光纤的多路并行光传输结构,利用上述光传输结构,可以减少光纤耦合时的功率损耗,以及减弱高阶模式对光路的影响。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多芯光纤的多路并行光传输结构,包括多段单/多模光纤以及多段多芯光纤,其中,所述多段单/多模光纤和所述多段多芯光纤按照交替的方式连接。
此外,所述单/多模光纤的包层直径与所述多芯光纤的包层直径相同。
优选地,所述单/多模光纤以及多芯光纤的包层直径为125μm。
此外,所述多芯光纤的纤芯个数、纤芯的折射率、纤芯直径、纤芯间距、纤芯形状以及纤芯的放置位置根据需要设定。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并行反馈的激光器,包括如上所述的多路并行光传输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传感器,包括如上所述的多路并行光传输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以及相关目的,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方面包括后面将详细说明并在权利要求中特别指出的特征。下面的说明以及附图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某些示例性方面。然而,这些方面指示的仅仅是可使用本发明的原理的各种方式中的一些方式。此外,本发明旨在包括所有这些方面以及它们的等同物。
本发明的积极效果为:
利用本发明的基于基于多芯光纤的多路并行光传输结构,利用上述光传输结构,可以减少光纤耦合时的功率损耗,以及减弱高阶模式对光路的影响。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以下结合附图的说明及权利要求书的内容,并且随着对本发明的更全面理解,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及结果将更加明白及易于理解。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常规的SMS光传输结构;
图2示出了常规的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级联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包含7芯单模光纤的多芯光纤的示意图;
图4A和4B示出了包含19芯单模光纤的多芯光纤的折射率分布图和尺寸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基于多芯光纤的光传输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具有根据本发明的基于多芯光传输结构的激光器的方框示意图;和
图7示出了具有根据本发明的基于多芯光传输结构的传感器的方框示意图。
在所有附图中相同的标号指示相似或相应的特征或功能。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的描述中,出于说明的目的,为了提供对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全面理解,阐述了许多具体细节。然而,很明显,也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现这些实施例。在其它例子中,为了便于描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公知的结构和设备以方框图的形式示出。
下面将参照附图来对根据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图3示出了一种多芯光纤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多芯光纤通过将七个不同折射率的单模光纤纤芯对称均匀地嵌在光纤包层之中而形成,优选地,所述七个单模光纤纤芯中的一个放置在中心,其余六个按照正六边形布置。在图3中示出的多芯光纤中,单模光纤的纤芯直径为9μm,单模光纤之间的纤芯间距为18μm,单模纤芯到包层边缘的距离为31μm。由此,可以计算出图3中示出的多芯光纤的包层直径为31*2+18*2+9*3=125μm,这与通常使用的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的直径相同。
在图3中示出的多芯光纤中,n0为包层折射率,7个纤芯折射率大小关系为:n1>n2>n3>n4>n5>n6>n7,而且折射率大小相对分散排列。这是因为在对最后的输出端的光进行干涉叠加时,由于临近纤芯回路的折射率差别较大,积累的相位差相对较大,干涉叠加效果更好。作为示例,表1示出了在图3中示出的多芯光纤中的各个纤芯的折射率,其是线性等距变化的。
  纤芯   n1   n2   n3   n4   n5   n6   n7   n0
  折射率   1.4446   1.4421   1.4396   1.4371   1.4346   1.4321   1.4296   1.4271
表1多芯光纤中的各个纤芯的折射率分布
这里要说明的是,图3中示出的多芯光纤仅仅是一个示例。在替换实例中,所述多芯光纤的纤芯个数、纤芯的折射率、纤芯直径、纤芯间距、纤芯形状以及纤芯的放置位置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定。图4A和4B示出了包含有19芯单模光纤的多芯光纤,图4A示出了该多芯光纤的折射率分布图,以及图4B示出了该多芯光纤中的19个单模光纤的尺寸图。
如图4A中所示,19个单模光纤对称地嵌入。n0为包层折射率,19个纤芯折射率大小关系为:n1>n2>n3>n4……>n17>n18>n19,而且折射率大小相对分散排列。作为示例,表2示出了在图3中示出的多芯光纤中的各个纤芯的折射率,其是线性等距变化的。
  纤芯   n1   n2   n3   n4   n5   n6   n7
  折射率   1.4446   1.443679   1.442758   1.441837   1.440916   1.439995   1.439074
  纤芯   n8   n9   n10   n11   n12   n13   n14
  折射率   1.438153   1.437232   1.436311   1.43539   1.434469   1.433548   1.432627
  纤芯   n15   n16   n17   n18   n19   n0
  折射率   1.431706   1.430785   1.429864   1.428943   1.428022   1.4271
表2多芯光纤中的各个纤芯的折射率分布
如图4B所示,单模纤芯为82,间距满足:10.5*2+16*4+8*5=125um。虚线圆直径为:16*4+8*5=104<105,即所有纤芯范围在最大的多模光纤纤芯直径105um以内,便于连接耦合。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基于多芯光纤的光传输结构500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所述光传输结构500包括多段单/多模光纤510以及多段多芯光纤520。所述多芯光纤520例如可以是图3或图4A、4B中示出的多芯光纤。此外,所述多芯光纤520的纤芯个数、纤芯的折射率、纤芯直径、纤芯间距、纤芯形状以及纤芯的放置位置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定。
在图5中示出的光传输结构500中,所述多段单/多模光纤510和所述多段多芯光纤520按照交替的方式连接。此外,所述单/多模光纤的包层直径与所述多芯光纤的包层直径相同。优选地,所述单/多模光纤以及多芯光纤的包层直径可以为125μm。
在上述的光传输结构500中,在进行多芯光纤级联时,可以通过单模光纤进行过渡,也可以通过多模光纤进行过渡。也就是说,可以将单模光纤与多芯光纤交替级联,也可以将多模光纤与多芯光纤交替级联。或者,可以利用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两者的组合来与多芯光纤交替级联。如上所述,在制作多芯光纤时,通过选择多芯光纤的纤芯个数、纤芯直径、纤芯间距、纤芯形状以及纤芯的放置位置,可以使得单/多模光纤和多芯光纤的纤芯位置平等,从而可以降低功率耦合损耗。例如,所述纤芯的放置位置例如为圆环形或等距形等。所述纤芯直径例如为4um到10um。所述纤芯之间的间距被选择为使得多芯光纤的包层直径与所述常用单模光纤或多模光纤的包层直径相同。所述纤芯形状例如为圆形、矩形、多边形等。
此外,在上述光传输结构500中,由于不同纤芯位置平等,从而使得耦合能量分配比较平均。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设置多芯光纤中的各个纤芯的折射率,使得光在多芯光纤中的传播模式、传播常数变为固定,由此使得光路设计计算变得更加容易。
此外,不同纤芯折射率差、折射率分布可以按照设计要求预先设定,并且不同纤芯传播模式之间由包层隔离,从而模式之间耦合较小,而且传播常数受环境因素影响同步。
利用上述基于单/多模光纤和多芯光纤构成的光传输结构,在单模光纤与多芯光纤耦合时,功率损耗较小。在多模光纤中,从低阶到高阶模式,模场分布不同。而单模和多芯光纤中,传播的都是基模。由于发明中的定制的多芯光纤尺寸与单模光纤匹配,模式耦合效率高。
此外,在多芯光纤中,纤芯一般对称地分布于横截面中,每一路纤芯中都可以以基模传播,能量分布均匀,从而可以更好地实现并行传输。
例外,在上述光传输结构中,对于多芯光纤,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设定不同的纤芯折射率、折射率差,从而可以实现理想的传输效果。而且,纤芯之间利用包层隔离,模间耦合、干扰较小,所以光路能够较为稳定传输。
根据本发明的光传输结构可以应用于激光器和传感器中。图6示出了具有根据本发明的光传输结构的激光器600。图7示出了具有根据本发明的光传输结构的传感器700,所述传感器700例如是陀螺仪。
尽管前面公开的内容示出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应当注意,在不背离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的前提下,可以进行多种改变和修改。根据这里描述的发明实施例的方法权利要求的功能、步骤和/或动作不需以任何特定顺序执行。此外,尽管本发明的元素可以以个体形式描述或要求,但是也可以设想多个,除非明确限制为单数。
尽管已经结合详细示出并描述的优选实施例公开了本发明,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对于上述本发明所提出的基于正交测量的真值估计方法及装置,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内容的基础上做出各种改进。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内容确定。

Claims (6)

1.一种基于多芯光纤的多路并行光传输结构,包括多段单/多模光纤以及多段多芯光纤,其中,所述多段单/多模光纤和所述多段多芯光纤按照交替的方式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路并行光传输结构,其中,所述单/多模光纤的包层直径与所述多芯光纤的包层直径相同。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路并行光传输结构,其中,所述单/多模光纤以及多芯光纤的包层直径为125μm。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路并行光传输结构,其中,所述多芯光纤的纤芯个数、纤芯的折射率、纤芯直径、纤芯间距、纤芯形状以及纤芯的放置位置根据需要设定。
5.一种基于并行反馈的激光器,包括如权利要求1到4中任何一个所述的多路并行光传输结构。
6.一种传感器,包括如权利要求1到4中任何一个所述的多路并行光传输结构。
CN 201010601387 2010-12-22 2010-12-22 基于多芯光纤的光传输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9615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010601387 CN102096150B (zh) 2010-12-22 2010-12-22 基于多芯光纤的光传输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010601387 CN102096150B (zh) 2010-12-22 2010-12-22 基于多芯光纤的光传输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96150A true CN102096150A (zh) 2011-06-15
CN102096150B CN102096150B (zh) 2013-04-17

Family

ID=441293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010601387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96150B (zh) 2010-12-22 2010-12-22 基于多芯光纤的光传输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096150B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93220A (zh) * 2011-10-18 2012-03-28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sms光纤结构复用传感器
CN103368069A (zh) * 2012-03-30 2013-10-23 福州高意通讯有限公司 一种降低高阶模的激光器结构
CN103439765A (zh) * 2013-06-26 2013-12-11 江苏金迪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全光纤型多径干涉仪
CN103528609A (zh) * 2013-11-06 2014-01-22 天津理工大学 复合干涉型的多参量光纤传感器
CN104749715A (zh) * 2013-12-30 2015-07-01 福州高意通讯有限公司 一种多横模激光的单模光纤耦合结构
CN106461868A (zh) * 2014-04-24 2017-02-22 国立研究开发法人情报通信研究机构 多芯多模光纤耦合装置
CN111552034A (zh) * 2020-04-10 2020-08-18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多芯光纤m×n型多路分束器
CN112782806A (zh) * 2020-12-08 2021-05-11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单模多模光纤级联结构的长周期光纤光栅制备方法
GB2601409A (en) * 2019-01-15 2022-06-01 Gooch & Housego Torquay Ltd Dual fibre optical apparatus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67302A (zh) * 2006-11-17 2007-05-23 哈尔滨工程大学 单芯光纤与多芯光纤耦合器及其融接拉锥耦合方法
CN101261117A (zh) * 2008-04-18 2008-09-10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基于多孔微结构光纤的应变传感器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67302A (zh) * 2006-11-17 2007-05-23 哈尔滨工程大学 单芯光纤与多芯光纤耦合器及其融接拉锥耦合方法
CN101261117A (zh) * 2008-04-18 2008-09-10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基于多孔微结构光纤的应变传感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Smart Mater. Struct》 20000927 P M Blanchard et.al Two-dimensional bend sensing with a single,multi-core optical fibre 132-140 1-6 第9卷, 2 *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93220A (zh) * 2011-10-18 2012-03-28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一种sms光纤结构复用传感器
CN103368069A (zh) * 2012-03-30 2013-10-23 福州高意通讯有限公司 一种降低高阶模的激光器结构
CN103439765A (zh) * 2013-06-26 2013-12-11 江苏金迪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全光纤型多径干涉仪
CN103439765B (zh) * 2013-06-26 2016-01-20 江苏金迪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全光纤型多径干涉仪
CN103528609A (zh) * 2013-11-06 2014-01-22 天津理工大学 复合干涉型的多参量光纤传感器
CN104749715A (zh) * 2013-12-30 2015-07-01 福州高意通讯有限公司 一种多横模激光的单模光纤耦合结构
CN106461868A (zh) * 2014-04-24 2017-02-22 国立研究开发法人情报通信研究机构 多芯多模光纤耦合装置
CN106461868B (zh) * 2014-04-24 2019-07-19 国立研究开发法人情报通信研究机构 多芯多模光纤耦合装置
GB2601409A (en) * 2019-01-15 2022-06-01 Gooch & Housego Torquay Ltd Dual fibre optical apparatus
GB2601409B (en) * 2019-01-15 2023-02-22 Gooch & Housego Torquay Ltd Dual fibre optical apparatus
CN111552034A (zh) * 2020-04-10 2020-08-18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多芯光纤m×n型多路分束器
CN112782806A (zh) * 2020-12-08 2021-05-11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单模多模光纤级联结构的长周期光纤光栅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96150B (zh) 2013-04-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96150B (zh) 基于多芯光纤的光传输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装置
JP6550061B2 (ja) マルチコアファイ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2073097B (zh) 多模光纤
US6788865B2 (en) Polarization maintaining optical fiber with improved polarization maintaining property
US20200186248A1 (en) Concentric fiber for space-division multiplexed optical communications and method of use
JP2016128936A (ja) モード分割多重伝送のために設計された多重lpモードファイバ
CN108700703A (zh) 模分复用所用的少模光纤
CN103329017A (zh) 多芯光纤及光学通信系统
WO2005070170A2 (en) Large core holey fibers
CN101339273B (zh) 一种光纤模式转换器
JP6172642B2 (ja) マルチコアファイバ及び光ケーブル
KR20130124374A (ko) 관형 광 코어를 가진 광섬유
Xu et al. A novel micro-structured fiber for OAM mode and LP mode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JP6280467B2 (ja) 光伝送路及び光通信システム
Yu et al. Mode multiplexer for multimode transmission in multimode fibers
JP2010223991A (ja) 光波長フィルタ及び光合分波素子
US10365429B2 (en) Multicore fiber and optical cable
Wang et al. Seven air-core fibers with germanium-doped high-index rings supporting hundreds of OAM modes
Yang et al. A hollow-core circular photonic crystal fiber mode selective coupler for generating orbital angular momentum modes
JP5697157B2 (ja) コア拡大単一モード光ファイバおよび光伝送システム
CN100465674C (zh) 光导纤维
JP6697365B2 (ja) モード合分波光回路
CN106199826A (zh) 保偏光纤
JP5440660B2 (ja) 光導波路素子
CN112162355A (zh) 一种基于对称双芯少模光纤的光纤模式选择耦合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GUANGXI UNIVERSITY

Effective date: 20120316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for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Yu Xiaoqi

Inventor after: Jiang Yun

Inventor after: Zhu Lixin

Inventor after: Li Zhengbin

Inventor after: Zhang Zhenrong

Inventor after: Xu Lianyu

Inventor after: Wang Zinan

Inventor after: Lu Ping

Inventor after: Wang Daliang

Inventor after: Wang Cuiyun

Inventor after: Wang Yujie

Inventor after: Jia Lei

Inventor before: Yu Xiaoqi

Inventor before: Zhu Lixin

Inventor before: Li Zhengbin

Inventor before: Xu Lianyu

Inventor before: Wang Zinan

Inventor before: Lu Ping

Inventor before: Wang Daliang

Inventor before: Wang Cuiyun

Inventor before: Wang Yujie

Inventor before: Jia Lei

Inventor before: Jiang Yun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INVENTOR; FROM: YU XIAOQI XU LIANYU WANG ZINAN LU PING WANG DALIANG WANG CUIYUN WANG YUJIEJIA LEI JIANG YUN ZHU LIXIN LI ZHENGBIN TO: YU XIAOQI ZHANG ZHENRONG XU LIANYU WANG ZINAN LU PING WANG DALIANG WANG CUIYUN WANG YUJIE JIA LEI JIANG YUN ZHU LIXIN LI ZHENGBI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20316

Address after: 100871 Beijing the Summer Palace Road, Haidian District, No. 5

Applicant after: Peking University

Co-applicant after: Guangxi University

Address before: 100871 Beijing the Summer Palace Road, Haidian District, No. 5

Applicant before: Peking University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417

Termination date: 20141222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