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90135A - 对等设备识别和认知通信 - Google Patents
对等设备识别和认知通信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090135A CN102090135A CN2009801267445A CN200980126744A CN102090135A CN 102090135 A CN102090135 A CN 102090135A CN 2009801267445 A CN2009801267445 A CN 2009801267445A CN 200980126744 A CN200980126744 A CN 200980126744A CN 102090135 A CN102090135 A CN 10209013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eer
- wireless
- computer
- transmission
- uplink transmiss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2
- 230000001149 cogni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title description 7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0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7
- 230000015654 memor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4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8000013468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2441 reversi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654 addit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996 addi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13598 ve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1143 condition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08000032369 Primary transmissio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20 organ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0363 phase shif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69 carri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795 chemical substances by applica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295 complem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596 correlat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GVVPGTZRZFNKDS-JXMROGBWSA-N geranyl diphosphate Chemical compound CC(C)=CCC\C(C)=C\CO[P@](O)(=O)OP(O)(O)=O GVVPGTZRZFNKDS-JXMROGBW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77 initi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690 polydopami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123 tempo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70—Services for machine-to-machine communication [M2M] or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MTC]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05—Discovery of network devices, e.g. termina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4—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relaying to or from another terminal or us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14—Spectrum sharing arrangements between different network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73—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the resource being transmission pow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Relay Systems (AREA)
Abstract
描述了有助于识别无线网络中的设备并在所利用的频率上与设备进行认知通信的系统和方法。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识别设备:接收与设备相关的下行链路资源分配;估计该下行链路资源分配上的上行链路传输;以及根据该上行链路传输的一个或多个方面(例如,传输中的标识符)识别设备。此外,可以将上行链路传输重新发送到服务设备以便为该传输提供中继功能。此外,通过使用可用传输功率的一部分进行重新发送同时使用其它部分发送对等通信,可以有助于与该设备和/或其它设备进行对等通信。因此,通过另外使用发送功率的一部分来作为中继进行工作,减轻了由对等通信造成的干扰。
Description
基于35U.S.C.§119要求优先权
本专利申请要求享有2008年7月11日递交的名称为“COGNITIVEPEER-TO-PEER COMMUNICATION”的临时申请No.61/080,071的优先权,并且转让给本申请受让人并通过引用明确地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以下描述一般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识别设备并与设备进行对等通信。
背景技术
无线通信系统被广泛地用以提供各种类型的通信内容,例如语音、数据等。典型的无线通信系统可以是能够通过共享可用系统资源(例如,带宽、发送功率、...)来支持与多个用户的通信的多址系统。这种多址系统的例子可以包括码分多址(CDMA)系统、时分多址(TDMA)系统、频分多址(FDMA)系统、正交频分多址(OFDMA)系统等。此外,这些系统能够符合诸如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3GPP)、3GPP长期演进(LTE)、超移动宽带(UMB)的规范和/或诸如演进数据优化(EV-DO)、其一个或多个版本等的多载波无线规范。
通常,无线多址通信系统能够同时支持多个移动设备的通信。每个移动设备可以通过前向链路和反向链路上的传输来与一个或多个接入点(例如,基站)进行通信。前向链路(或者下行链路)是指从接入点到移动设备的通信链路,并且反向链路(或者上行链路)是指从移动设备到接入点的通信链路。此外,移动设备和接入点之间的通信可以经由单输入单输出(SISO)系统、多输入单输出(MISO)系统、多输入多输出(MIMO)系统等来建立。另外,移动设备能够在对等无线网络结构中与其它移动设备进行通信(和/或接入点与其它接入点进行通信)。
对等通信具有多个实现。例如,在蜂窝网络中,可以在蜂窝网络频谱中保留资源以助于直接对等通信。另外,已经开发了认知无线电,其中对等(或其它)设备可以通过成为频谱的辅助用户来在传统保留用于指定技术的频谱上进行通信。例如,因为在指定区域中的调频(FM)无线电通常不利用保留用于FM无线电的整个频谱,所以认知无线电可以在该区域中的未利用资源上进行通信。在该方面,认知无线电不会干扰频谱的主用户之间的通信,并且因此能够在试图与其它认知无线电进行通信之前确定由主用户正在使用的资源。
发明内容
下面给出了对一个或多个方面的简要概述,以便提供对这些方面的基本理解。该概述不是对所有预期方面的广泛概括,而是旨在既不指出所有方面的关键或重要元素,也不限定任意或所有方面的范围。其目的仅是以简化形式给出一个或多个方面的一些概念,来作为后面给出的更具体描述的前序。
根据一个或多个方面及其相应公开,结合有助于识别相邻对等通信设备并有机会与这些设备进行通信来描述各个方面。具体地,认知对等设备可以侦听来自接入点或其它无线网络实体的下行链路分配,并且至少部分地基于将该下行链路分配与从活动设备到接入点或其它无线网络实体的上行链路传输进行相关来识别其它活动设备。另外,认知对等设备可以通过利用传输功率的一部分与所识别的设备进行通信来在蜂窝频谱上与所识别的设备直接通信,同时使用传输功率的剩余部分来向接入点重新发送已解码的上行链路传输(例如,用于在前识别设备或其它所接收的上行链路传输)。在该方面,在与其它相邻设备进行对等通信时,认知对等设备还可以在重传期间作为中继。
根据相关方面,提供了一种方法,其包括接收来自无线网络中的服务设备的下行链路分配,并且在该下行链路分配中指定的资源上获得从该无线网络中的被服务设备发送的上行链路传输。该方法还包括至少部分地基于上行链路传输的一个或多个方面来识别被服务的设备。
另一方面涉及一种无线通信装置。该无线通信装置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获得由接入点对移动设备发送的资源分配以及在该资源分配中的一部分资源上接收从移动设备到接入点的上行链路传输。该至少一个处理器还用于至少部分地基于上行链路传输的一个或多个方面来识别移动设备。该无线通信装置还包括耦合到该至少一个处理器的存储器。
另一方面涉及一种装置,其包括用于接收来自无线网络中的服务设备的下行链路分配的模块,以及用于接收与从无线网络中的被服务设备发送的下行链路分配相关的上行链路传输的模块。该装置还包括用于至少部分地基于上行链路传输来识别被服务设备的模块。
另一方面涉及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可以具有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用于使至少一个计算机接收来自无线网络中的服务设备的下行链路分配的代码。该计算机可读介质还可以包括用于使该至少一个计算机在该下行链路分配中指出的资源上获得从该无线网络中的被服务设备发送的上行链路传输的代码。此外,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用于使该至少一个计算机至少部分地基于该上行链路传输的一个或多个方面来识别被服务设备的代码。
此外,附加方面涉及一种装置。该装置可以包括:下行链路分配检测部件,其接收来自无线网络中的服务设备的下行链路分配;和上行链路传输分析部件,其接收与从无线网络中的被服务设备发送的下行链路分配相关的上行链路传输。该装置还包括设备识别部件,其至少部分地基于上行链路传输来识别被服务设备。
根据其它方面,提供了一种方法,其包括接收来自在无线网络中进行通信的无线设备的传输。该方法还包括使用可用传输功率的一部分在时隙中向相关接入点重新发送该传输,以及使用该可用传输功率的剩余部分在该时隙中与对等设备进行通信。
另一方面涉及一种无线通信装置。该无线通信装置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获得来自移动设备的上行链路传输以及使用可用传输功率的一部分向相关接入点重新发送该上行链路传输。该至少一个处理器还用于使用可用传输功率的剩余部分来向对等设备发送数据。该无线通信装置还包括耦合到该至少一个处理器的存储器。
另一方面涉及一种装置,其包括用于接收来自在无线网络中进行通信的无线设备的传输的模块,以及用于使用可用传输功率的一部分在时隙中向相关服务设备重新发送该传输的模块。该装置还包括用于使用该可用传输功率的剩余部分在该时隙中与对等设备进行通信的模块。
另一方面涉及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可以具有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用于使至少一个计算机接收来自在无线网络中进行通信的无线设备的传输的代码。该计算机可读介质还可以包括用于使该至少一个计算机使用可用传输功率的一部分在时隙中向相关接入点重新发送该传输的代码。此外,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用于使该至少一个计算机使用该可用传输功率的剩余部分在该时隙中与对等设备进行通信的代码。
此外,附加方面涉及一种装置。该装置可以包括:上行链路传输分析部件,其接收来自在无线网络中进行通信的无线设备的传输;以及设备重传部件,其使用可用传输功率的一部分在时隙中向相关服务设备重新发送该传输。该装置还包括对等通信部件,其使用该可用传输功率的剩余部分在该时隙中向对等设备发送数据。
为了实现前述及相关目标,一个或多个方面包括下文中充分描述的并在权利要求中明确指出的特征。以下描述和附图具体阐述了一个或多个方面的某些示例性特征。然而,这些特征仅指出了可以运用各种方面的原理的各种方式中的一小部分,并且,该描述旨在包括所有这些方面及其等价体。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这里给出的各个方面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示图。
图2是在无线通信环境内运用的示例通信装置的示图。
图3是实现识别网络设备和认知对等通信的示例无线通信系统的示图。
图4是有助于认知对等通信的示例系统的示图。
图5是识别无线网络中的相邻设备的示例方法的示图。
图6是在无线网络中提供认知对等通信的示例方法的示图。
图7是识别相邻无线网络设备的示例无线网络设备的示图。
图8可以结合这里描述的各个系统和方法运用的示例无线网络环境的示图。
图9是基于来自无线网络中的设备的传输来识别这些设备的示例系统的示图。
图10是在频谱的所利用部分上与设备进行通信的示例系统的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照附图描述各种方面,在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的目的,给出了大量具体细节以便提供对一个或多个方面的全面理解。然而,显而易见,这些方面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施。
如在本申请中所使用的,术语“部件”、“模块”、“系统”等旨在包括计算机相关实体,例如但不局限于硬件、固件、硬件和软件的组合、软件或者执行中的软件。例如,部件可以是,但不局限于,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过程、处理器、对象、可执行码、执行线程、程序和/或计算机。举例而言,在计算设备上运行的应用程序以及该计算设备都可以是部件。一个或多个部件可以驻留在过程和/或执行线程内,并且部件可以位于一个计算机上和/或分布在两个或多个计算机之间。此外,这些部件可以从各种计算机可读介质中执行,其中这些介质上存储有各种数据结构。部件可以通过本地和/或远程处理方式来进行通信,比如根据具有一个或多个数据分组的信号,例如,来自一个部件的数据通过信号方式与本地系统中、分布式系统中和/或具有其它系统的网络比如因特网上的另一部件进行交互。
此外,这里结合终端描述了各个方面,其中终端可以是有线终端或无线终端。终端也可以称为系统、设备、用户单元、用户台、移动台、移动装置、移动设备、远程台、远程终端、接入终端、用户终端、终端、通信设备、用户代理、用户装置或用户设备(UE)。无线终端可以是蜂窝电话、卫星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发起协议(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LL)站、个人数字助理(PDA)、具有无线连接能力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此外,这里结合基站描述了各个方面。基站可以用于与无线终端进行通信,并且也可以称为接入点、节点B或一些其它术语。此外,无线通信装置可以是指终端、接入点或者在无线网络中通信的基本上任何设备。
此外,词语“或”旨在表示包含性“或”而非排它性“或”。即,除非明确说明或者根据上下文能够清楚,否则语句“X运用A或B”旨在表示任何自然的包含性置换。即,语句“X运用A或B”满足任何下列情况:X运用A;X运用B;或者X运用A和B。此外,如在本申请和所附权利要求中使用的数量词“一个”,除非明确说明或根据上下文清楚指示单数形式,否则通常理解为表示“一个或多个”。
这里描述的技术可以用于各种无线通信系统,例如CDMA、TDMA、FDMA、OFDMA、SC-FDMA以及其它系统。术语“系统”和“网络”经常可以互换使用。CDMA系统可以实现诸如通用陆地无线接入(UTRA)、cdma2000等的无线电技术。UTRA包括宽带CDMA(W-CDMA)和CDMA的其它变体。此外,cdma2000包括IS-2000、IS-95和IS-856标准。TDMA系统可以实现诸如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的无线电技术。OFDMA系统可以实现诸如演进UTRA(E-UTRA)、超移动宽带(UMB)、IEEE 802.11(Wi-Fi)、IEEE 802.16(WiMAX)、IEEE 802.20、Flash-OFDM等无线电技术。UTRA和E-UTRA是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MTS)的一部分。3GPP长期演进(LTE)是使用E-UTRA的UMTS版本,其在下行链路上运用OFDMA而在上行链路上运用SC-FDMA。在来自名为“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3GPP)的组织的文档中描述了UTRA、E-UTRA、UMTS、LTE和GSM。此外,在来自名为“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2”(3GPP2)的组织的文档中描述了cdma2000和UMB。此外,这种无线通信系统还可以包括通常使用不成对的未许可频谱的对等(例如,移动台到移动台)adhoc网络系统、802.xx无线LAN、蓝牙以及任何其它小范围或大范围无线通信技术。
以系统形式给出了各个方面或特征,其中该系统可以包括多个设备、部件、模块等。应当理解并注意,各种系统可以包括附加设备、部件、模块等,和/或可以不包括结合附图所讨论的所有设备、部件、模块等。也可以使用这些方法的组合。
现在参照图1,根据这里给出的各个实施例示出了无线通信系统100。系统100包括基站102,其可以包括多个天线组。例如,一个天线组可以包括天线104和106,另一组可以包括天线108和110,以及另外一组可以包括天线112和114。为每个天线组示出了两个天线;然而,可以为每组利用更多或更少的天线。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基站102还可以包括发射机链和接收机链,其分别包括与信号发送和接收相关的多个部件(例如,处理器、调制器、复用器、解调器、解复用器、天线等)。
基站102可以与一个或多个移动设备(例如移动设备116和移动设备122)进行通信;然而,应当注意,基站102能够与类似于移动设备116和122的基本上任意数目的移动设备进行通信。例如,移动设备116和122可以是蜂窝电话、智能电话、膝上型计算机、手持通信设备、手持计算设备、卫星无线电、全球定位系统、PDA和/或用于通过无线通信系统100进行通信的任何其它适当设备。如图所示,移动设备116与天线112和114进行通信,其中天线112和114通过前向链路118向移动设备116发送信息并且通过反向链路120从移动设备116接收信息。此外,移动设备122与天线104和106进行通信,其中天线104和106通过前向链路124向移动设备122发送信息并且通过反向链路126从移动设备122接收信息。例如,在频分双工(FDD)系统中,前向链路118可以利用与反向链路120所使用的不同的频带,并且前向链路124可以运用与反向链路126所运用的不同的频带。此外,在时分双工(TDD)系统中,前向链路118和反向链路120可以利用公共的频带,并且前向链路124和反向链路126可以利用公共的频带。
每组天线和/或指定每组天线进行通信的区域可以称为基站102的扇区。例如,天线组可以用于与基站102覆盖的区域的扇区中的移动设备进行通信。在前向链路118和124上的通信中,基站102的发射天线可以利用波束成形来改善用于移动设备116和122的前向链路118和124的信噪比。此外,当基站102利用波束成形来向随机分布在相关覆盖区域中的移动设备116和122进行发送时,相比基站通过单个天线向其所有移动设备进行发送,相邻小区中的移动设备可以受到更小的干扰。此外,如图所示,移动设备116和122可以使用对等或ad hoc技术(未示出)来彼此直接通信。
根据一个实例,系统100可以是多输入多输出(MIMO)通信系统。此外,系统100可以利用基本上任意类型的双工技术来划分通信信道(例如,前向链路、反向链路、...),例如FDD、FDM、TDD、TDM、CDM等。此外,通信信道可以是正交化的以允许在信道上同时与多个设备进行通信;在一个例子中,在该方面可以利用OFDM。因此,可以将信道划分为一个时间段上的多个频率部分。此外,可以将帧定义为时间段集合上的多个频率部分;因此,例如,一个帧可以包括许多OFDM符号。基站102可以在信道上向移动设备116和122进行通信,其中这些信道可以是针对各种数据类型建立的。例如,可以建立信道以用于传送各种类型的通用通信数据、控制数据(例如,其它信道的质量信息、对于在信道上接收的数据的确认指示符、干扰信息、基准信号等)和/或其它数据。
在一个例子中,还提供了一种认知对等设备128。该认知对等设备128可以是与移动设备116和/或其它设备(未示出)进行通信的另一移动设备、接入点、其它设备等。在一个例子中,认知对等设备128可以是住宅或办公室中独立供电的设备,例如,其结合基站102或替代基站102来提供通信服务。此外,认知对等设备128可以识别相邻设备。在一个例子中,认知对等设备128可以接收或侦听从基站102到移动设备116和122的下行链路分配。认知对等设备128还可以在下行链路分配中的资源上接收或侦听来自移动设备116和122的上行链路传输,以识别移动设备116和122(例如,基于上行链路传输内的信息)。这对于由移动设备116进行的初始传输是可以做到的,例如,即使基站102可能要求重传,因为认知对等设备128可以在地理上与移动设备116较近(例如,移动设备116改善了在认知对等设备128处的信噪比(SNR))。
根据另一例子,移动设备116可以使用重传方案(例如,混合自动重复/请求(H-ARQ)等)来与基站102进行通信。在该例子中,认知对等设备128可以接收从移动设备116到基站102的上行链路传输,如上所述以便识别移动设备116和/或接收后续传输。在需要重传的情况下(例如,基站102指示其没有适当地接收到该传输),移动设备116可以向基站102重新发送。此外,认知对等设备128还可以作为对来自移动设备116的信号进行放大的中继来代表移动设备116进行重新发送。在一个例子中,认知对等设备128可以利用可用传输功率的一部分来向基站重新发送。在该例子中,认知对等设备128还可以利用可用传输功率的剩余部分来与移动设备116或另一对等设备(未示出)进行对等通信。因此,来自认知对等设备128的对等通信会干扰基站102/移动设备116的通信,但是如上所述,通过附加地加强移动设备116向基站102重传信号,认知对等设备128可以减轻干扰。
此外,尽管未示出,但是认知对等设备128可以提供类似的功能以用于来自基站102的下行链路传输/重传。此外,认知对等设备128可以用于现有对等通信以提供相似功能;实际上,认知对等设备128可以在基本上任何无线网络结构中在重传期间识别设备并提供认知传输。在一个例子中,一旦识别出设备,认知对等设备128可以将该标识提供到接口或不同的网络部件。
参照图2示出了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环境中的通信装置200。该通信装置200可以是移动设备、接入点、其一部分、可以出现在移动设备、接入点等中的认知无线电、或者无线网络中的基本上任何通信装置。通信装置200包括:下行链路分配检测部件202,其能够接收可以在接入点(未示出)和移动设备(未示出)或基本上任何通信设备之间发送的下行链路分配;上行链路传输分析部件204,其能够在下行链路分配中的资源上获得并估计上行链路传输;以及设备识别部件206,其能够至少部分地基于上行链路传输来确定设备标识。
根据一个例子,下行链路分配检测部件202可以监视由一个或多个主用户利用的频带,例如蜂窝网络频带。例如,下行链路分配检测部件202可以接收该频带上的下行链路分配,其可以由一个设备(例如,服务设备)发送以向另一设备(例如,被服务设备)准许资源。下行链路分配检测部件202可以对下行链路分配进行解码以确定所准许的资源。随后,上行链路传输分析部件204可以在下行链路分配中准许的资源上接收上行链路传输并且估计该上行链路传输以确定关于该设备的信息。此外,设备识别部件206可以基于一个或多个上行链路传输中的标识符来确认设备的标识。
在另一例子中,设备识别部件206可以基于上行链路传输的一个或多个方面例如跳频模式、加扰码等,来识别设备。在任何情况中,一旦识别出设备,通信装置200可以基于设备的标识来执行其它功能,例如将设备的位置与设备标识符相关联、与设备进行通信、代表和/或结合设备在重新传输一个或多个上行链路传输中作为中继等。在一个例子中,设备识别部件206可以将设备标识发送到接口或其它网络部件(例如,不同的通信装置、上游部件、移动设备、接入点等)。
现在参照图3,示出了一种有助于在无线网络中识别设备并与所识别的设备进行对等通信的无线通信系统300。认知无线电302可以是无线网络中的独立设备(例如,在住宅或办公室中的有源终端),其出现在移动设备、接入点和/或其它设备内等。无线设备304和306可以是移动设备(不仅包括独立供电设备,还包括例如调制解调器)、基站和/或其多个部分,或者基本上任何无线设备。接入点308可以是基站、毫微微蜂窝接入点、微微蜂窝接入点、中继节点等。此外,系统300可以是MIMO系统和/或可以符合一个或多个无线网络系统规范(例如,EV-DO、3GPP、3GPP2、3GPP LTE、WiMAX等),并且可以包括附加部件以助于在认知无线电302、无线设备304和306、和/或接入点308之间的通信。
认知无线电302可以包括:下行链路分配检测部件,其接收与设备相关的一个或多个下行链路分配;上行链路传输分析部件204,其在与该下行链路分配相关的资源上侦听并接收来自设备的传输;设备识别部件206,其可以至少部分地基于该上行链路传输来识别设备;设备重传部件,其向服务设备重新发送上行链路传输以提供中继功能;以及对等通信部件,其向一个或多个附加设备发送数据并从一个或多个附加设备接收数据。此外,无线设备304和306可以包括对等通信部件314,其可以向/从其它对等设备(例如,彼此和/或认知无线电302)进行发送和接收。
根据一个例子,无线设备304可以与接入点308进行通信以接收到无线网络的接入。在这方面,接入点308可以向无线设备304分配资源,通过该资源可以从无线设备304接收通信并且向无线设备304发送通信。下行链路分配检测部件202可以接收由接入点308发送到无线设备304的资源分配,以检测何时将要发生上行链路传输。随后,如上所述,上行链路传输分析部件204可以在所分配的资源上获得从无线设备304到接入点308的传输并对该传输进行解码。设备识别部件206可以至少部分地基于上行链路传输的一个或多个方面,例如存储在传输中的标识符、跳频或加扰模式等,来确定标识无线设备304的参数。
此外,认知无线电302可以利用设备标识(和上行链路传输)来与该设备进行对等通信。例如,在接入点308非确认接收到传输的情况下,设备重传部件310可以利用在认知无线电302处的部分传输功率来向接入点308以及无线设备304重新发送上行链路传输。利用剩余的传输功率,对等通信部件312可以向无线设备304和/或无线设备306发送对等通信。在无线设备304和/或无线设备306处的对等通信部件314可以接收该对等通信。应当注意,设备重传部件310可以基于上行链路传输部件204或额外地从接入点308接收重传请求或通知(例如,在接入点308和无线设备304之间的控制信道上接收的ARQ非确认)的其它部件,来确定在重传时隙中重新发送上行链路传输。
此外,在类似方面,无线设备304和/或无线设备306的对等通信部件314可以向认知无线电302发送对等数据,例如,使得其能够以部分功率进行发送以及向接入点308进行重传,其中对等通信部件314知道设备重传部件310也将为设备304和/或306向接入点308进行重新发送。此外,在另一例子中,无线设备304和/或306可以基于所发送的标识信号来检测认知无线电302。在该例子中,无线设备304和/或306可以向认知无线电302指示其存在,以及例如其资源分配。类似地,如前所述,上行链路传输分析部件204可以接收上行链路传输,并且设备重传部件310可以在重新发送上行链路传输中作为中继,同时对等通信部件312向/从无线设备304和/或306发送和/或接收对等通信。
此外,在一个例子中,如果认知无线电302足够接近无线设备304和/或306,则上行链路传输分析部件204可以在传输完成之前对该传输中的消息进行解码。在该例子中,设备重传部件310还可以通过立即向接入点308发送消息直到无线设备304完成其传输,来加强原始传输。此外,应当注意,例如,如上所述,无线设备304和/或306可以包括认知无线电302的部件,以助于设备检测和/或对等传输与其它信号的重传相区分。
如上所述,认知无线电302会干扰无线设备304和/或306与接入点308之间的通信,但是其通过使用传输功率的一部分作为中继来弥补干扰。在一个例子中,无线设备304和接入点308可以是频谱上的主要通信者。在这方面,认知无线电302和无线设备304和/或306可以是用于在频谱上进行通信的辅助设备。在一个例子中,设备重传部件310和对等通信部件312可以利用线性迭加编码策略来使用一部分功率发送重传并且使用剩余的部分来发送对等通信。
参照图4,示出了一种有助于在无线网络中进行认知对等通信的示例系统400。示出了主无线电402,其与主接收机404进行通信,如信号410所示。此外,提供了认知无线电406,其与辅助接收机408进行通信,如信号412所示。如所描述的,认知无线电406的传输会干扰在主接收机404处接收的传输(例如,来自主无线电402的传输),如干扰414所示。此外,辅助接收机408会受到来自主无线电402的干扰,如干扰416所示。为了减轻在414和/或416处的这种干扰,如所描述的,认知无线电406可以向辅助接收机408进行发送,同时将传输从主无线电402中继到主接收机404。为了有助于这种中继,如所描述的,认知无线电406可以通过检测来自主接收机404的下行链路资源分配并估计由主无线电402在该资源分配上向主接收机404发送的上行链路传输来识别主无线电402。此外,应当认识到,如所描述的,主无线电402和辅助接收机408可以是相同的设备。
根据一个例子,可以计算在认知无线电406处用于发送对等通信和/或用于中继来自主无线电402的信号的功率。在主接收机404和辅助接收机408处会存在由多个传输造成的加性噪声。对于主接收机404,对于n个符号时间这可以表示为矢量其中指示在主接收机404处的加性噪声等级。类似地,将在辅助接收机408处的加性噪声表示为矢量在一个例子中,在这两种情况中的加性噪声可以单独假设并且相等地分布在n个符号时间上。此外,主无线电402可以具有目的为主接收机404的消息其中Rp是主无线电402正在进行发送的速率。认知无线电406可以具有目的为辅助接收机408的消息(其中,Rc是认知无线电正在进行发送的速率),当认知无线电406也作为中继时还具有消息mp。由主无线电402和认知无线电406发送的信号可以分别表示为信号矢量和
此外,信号在主接收机404和辅助接收机408处的所接收SNR可以分别表示为和其中p是信号410的质量,c是信号412的质量,Np是信号410的噪声方差,以及Nc是信号412的噪声方差。此外,在主接收机处接收的干扰414可以表示为其中f是干扰414的质量,并且在辅助接收机408处的干扰416可以表示为其中g是干扰416的质量。
在这方面,如所描述的,用于认知无线电406的线性叠加编码策略可以表示为如下矢量,其是指使用传输功率的一部分用于中继来自主无线电402的上行链路传输并且使用另一部分来发送对等信号的能力:
其中,是聚合噪声(aggregate noise),并且lc代表认知无线电406在发送其自己的信号之前侦听并解码来自主无线电402的码字时引起的延迟。该等式从本质上描述了用于主传输信号410的时不变双抽头符号间干扰(ISI)信道,所以可以利用Rake接收机(在主系统使用直序扩频的情况下)或者例如OFDM的发送-接收体系结构,以便解析在主接收机404处2的分集增益以及的功率增益。假设α∈[0,1],主无线电402和认知无线电406使用该方案能够达到的速率可以如下式给出:
为了避免对主接收机404造成干扰,因此应当满足以下等式:
如果认知无线电406调整参数α,使得
根据以上公式,为了设计最优的α,认知无线电406需要知道在主接收机404处的主传输的接收SNR:|p|2Pp/Np。如果主系统使用实现加性高斯白噪声(AWGN)信道码的容量并且认知无线电406对此已知(例如,通过配置、规范等),则认知无线电406可以计算对该接收SNR的估计,因为其知道主用户正在进行通信的速率Rp。这种估计可以简单地由给出。因此,本描述的直接利益是主接收机404不需要反馈参数f和p;而且在一个例子中,认知无线电可以完全自动地执行。
在认知无线电406不具有关于|f|的信息并且也许不能得到|p|2Pp/Np的情况下,认知无线电406可以通过从0缓慢增加其功率Pc并且从1减小α来进入主频谱,同时侦听来自主接收机404的ARQ控制信号。在一个例子中,一旦检测到该信号,认知无线电406可以稍微减小Pc或增加α,直到主接收机404停止发送ARQ。
参照图5-6,示出了与识别无线网络设备并与其进行认知对等通信相关的方法。尽管为便于说明的目的,将这些方法示出并描述为一系列动作,但是应当理解并认识到,这些方法不受限于动作的顺序,根据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一些动作可以按照不同的顺序发生和/或与这里示出并描述的其它动作同时发生。例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并认识到一种方法可以替代地表示为例如在状态图中的一系列相关的状态或事件。此外,根据一个或多个方面,可以不需要所有示出的动作以实现一种方法。
参照图5,示出了一种示例性方法500,其有助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识别相邻设备。在502处,可以从接入点接收下行链路分配。如所描述的,可以在对相关移动设备的传输中在空中获得该分配。该下行链路分配可以包括一组资源,其中移动设备可以利用该组资源来与接入点进行通信。在504处,可以获得从移动设备在该分配中指定的资源上发送的上行链路传输;这可以是无线网络结构中的一个信号。在506处,可以至少部分地基于上行链路传输的一个或多个方面来识别移动设备。因此,例如,可以对信号进行解码,并且可以确定包括在该传输中的标识符。在另一例子中,如所描述的,可以利用其它方面例如信号的跳频或加扰模式,来识别移动设备。
参照图6,示出了一种示例性方法600,其有助于在已占用的频谱中进行认知对等通信。在602处,可以接收来自移动设备的传输。例如,可以从相关接入点批准给移动设备的资源中获得该传输。此外,移动设备可以使用重传技术(例如H-ARQ)来与接入点进行通信,使得可以重新发送在接入点处没有正确接收的传输。在604处,可以使用可用功率的一部分将从移动设备接收的传输重新发送到请求接入点。如所描述的,该重传可以与来自移动设备的重传同时发生,从而增强了来自移动设备的信号。在这方面,可以从接入点接收到非确认指示符。在606处,可以使用可用功率的剩余部分来向对等设备进行发送。因此,干扰了移动设备/接入点通信;然而,通过中继来自移动设备的传输减轻了该干扰。在一个例子中,如所描述的,对等设备可以是移动设备。
应当注意,根据这里描述的一个或多个方面,可以针对将上行链路传输与无线设备相关、确定用于重新发送和/或对等通信的功率等进行推断。如这里所使用的,术语“推理”或“推断”一般是指根据如通过事件和/或数据捕获的一组观测结果来推论或推理系统、环境和/或用户的状态的过程。例如,可以利用推断来识别具体上下文或动作,或者可以生成状态概率分布。推断可以是概率性的-即,对关注的状态概率分布的计算是基于数据和事件因素的。推断也可以指用于根据一组事件和/或数据组成更高级事件的技术。该推断导致根据一组所观测的事件和/或所存储的事件数据构成新的事件或动作,无论这些事件是否以紧密的时间邻近度相关,以及这些事件和数据是否来自一个或几个事件和数据源。
图7是有助于在无线网络中识别其它设备的无线网络设备700的示图。无线网络设备700可以是认知无线电、移动设备、固定通信设备、接入点和/或在无线频谱上进行通信的基本上任何设备。无线网络设备700包括接收机702,其从例如接收天线(未示出)在一个或多个载波上接收一个或多个信号,对所接收的信号执行典型的动作(例如,滤波、放大、下变频等),以及对经过调节的信号进行数字化以得到采样。接收机702可以包括解调器704,其可以对所接收的符号进行解调并将其提供到处理器706以用于信道估计。处理器706可以是专用于对接收机702接收的信息进行分析和/或生成由发射机718发送的信息的处理器,对无线网络设备700的一个或多个部件进行控制的处理器,和/或对接收机702接收的信息进行分析、生成由发射机718发送的信息以及对无线网络设备700的一个或多个部件进行控制的处理器。
无线网络设备700还可以包括存储器708,其可以操作性耦合到处理器706并且可以存储将要发送的数据、所接收的数据、与可用信道相关的信息、与经过分析的信号和/或干扰强度相关联的数据、与所分配的信道相关的信息、功率、速率等,以及用于估计信道并经由该信道进行通信的任何其它适当信息。存储器708还可以存储与估计和/或利用信道相关联的协议和/或算法(例如,基于性能的、基于容量的等)。
应当认识到,这里描述的数据存储单元(例如,存储器708)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者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和非易失性存储器这两者。举例而言而非限制性的,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除PROM(EEPROM)、或者闪速存储器。易失性存储器可以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其可以作为外部缓存存储器。举例而言而非限制性的,RAM可以具有许多形式,例如同步RAM(SRAM)、动态RAM(DRAM)、同步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SDRAM(DDR SDRAM)、增强型SDRAM(ESDRAM)、同步链路DRAM(SLDRAM)以及直接总线RAM(DRRAM)。本主题系统和方法的存储器708旨在包括而不局限于这些和任何其它适当类型的存储器。
例如,处理器706还可以操作性耦合到:分配检测部件710,其可以接收目标为不同无线网络设备(未示出)的资源分配;传输分析部件712,其可以估计在这些资源上发送到接入点的消息以确定相应的不同无线网络设备;以及设备识别部件714,其可以至少部分地基于如所描述的在这些资源上的传输的一个或多个方面来识别该不同无线网络设备。此外,无线网络设备700可以使用在发射机718处可用的功率的一部分来与该不同网络设备或另一对等设备(未示出)进行对等通信。同时,如所描述的,在接入点需要重传的情况下,发射机718可以结合该不同无线网络设备重新发送所估计的消息以作为中继。尽管将解调器704、分配检测部件710、传输分析部件712、设备识别部件714和/或调制器716描绘为与处理器706分离,但是应当认识到解调器704、分配检测部件710、传输分析部件712、设备识别部件714和/或调制器716可以是处理器706的一部分或多个处理器(未示出)。
图8示出了示例无线通信系统800。为简明起见,无线通信系统800描绘了一个基站810和一个移动设备850。然而,应当认识到系统800可以包括一个以上的基站和/或一个以上的移动设备,其中附加的基站和/或移动设备可以与下面描述的示例基站810和移动设备850基本相似或不同。此外,应当认识到,基站810和/或移动设备850可以运用这里描述的系统(图1-4和7)和/或方法(图5-6)以助于在基站810和移动设备850之间进行无线通信。
在基站810处,将多个数据流的业务数据从数据源812提供到发送(TX)数据处理器814。根据一个实例,每个数据流可以在各自的天线上发送。TX数据处理器814可以基于为每个数据流选择的特定编码方案来对该业务数据流进行格式化、编码和交织以提供已编码数据。
可以使用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将每个数据流的已编码数据与导频数据进行复用。此外或可替换地,导频符号可以是经过频分复用的(FDM)、经过时分复用的(TDM)、或者经过码分复用的(CDM)。导频数据通常是按照已知方式进行处理的已知数据模式,并且可以在移动设备850处用于估计信道响应。可以基于为每个数据流选择的特定调制方案(例如,二进制相移键控(BPSK)、正交相移键控(QPSK)、M进制相移键控(M-PSK)、M进制正交幅度调制(M-QAM)等)对该数据流的经过复用的导频和已编码数据进行调制以生成调制符号。每个数据流的数据速率、编码和调制可以通过由处理器830执行或提供的指令来确定。
可以将数据流的调制符号提供到TX MIMO处理器820,其可以进一步处理调制符号(例如,针对OFDM)。TX MIMO处理器820随后将NT个调制符号流提供到NT个发射机(TMTR)822a到822t。在各个方面,TX MIMO处理器820将波束成形加权应用于数据流的符号并且应用于发送该符号的天线。
每个发射机822接收并处理各自的符号流以提供一个或多个模拟信号,并且进一步对模拟信号进行调节(例如,放大、滤波和上变频)以提供适于在MIMO信道上传输的已调制信号。此外,从NT个天线824a到824t分别发送来自发射机822a到822t的NT个已调制信号。
在移动设备850处,通过NR个天线852a到852r接收所发送的已调制信号,并且将来自每个天线852的接收信号提供到各自的接收机(RCVR)854a到854r。每个接收机854对各自的信号进行调节(例如,滤波、放大和下变频),对已调节信号进行数字化以提供采样,以及进一步处理采样以提供相应的“已接收”符号流。
RX数据处理器860可以基于特定的接收机处理技术来接收并处理来自NR个接收机854的NR个已接收符号流,以提供NT个“已检测”符号流。RX数据处理器860可以对每个已检测符号流进行解调、解交织以及解码,以恢复该数据流的业务数据。由RX数据处理器860进行的处理与由基站810处的TX MIMO处理器820和TX数据处理器814执行的处理互补。
处理器870可以定期地确定如上所述利用哪个预编码矩阵。此外,处理器870可以构成包括矩阵索引部分和秩值部分的反向链路消息。
反向链路消息可以包括与通信链路和/或所接收数据流相关的各种类型的信息。反向链路消息可以由TX数据处理器838进行处理,由调制器880进行调制,由发射机854a到854r进行调节,以及被发送回基站810,其中TX数据处理器838也从数据源836接收多个数据流的业务数据。
在基站810处,来自移动设备850的已调制信号由天线824接收,由接收机822进行调节,由解调器840进行解调,以及由RX数据处理器842进行处理以解析出移动设备850发送的反向链路消息。此外,处理器830可以对所解析的消息进行处理以确定使用哪个预编码矩阵用于确定波束成形加权。
处理器830和870可以分别引导(例如,控制、协调、管理等)在基站810和移动设备850处的操作。各个处理器830和870可以与存储器832和872相关联,其中存储器832和872存储程序代码和数据。处理器830和870还可以执行计算以分别导出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的频率和脉冲响应估计。
应当理解,这里描述的各个方面可以实现在硬件、软件、固件、中间件、微代码或其任意组合中。对于硬件实现,处理单元可以实现在一个或多个下列电子单元内: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器件(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设计用于执行这里描述的功能的其它电子单元或其组合。
当各个方面实现在软件、固件、中间件或微代码、程序代码或程序段中时,可以将它们存储在例如存储部件的机器可读介质中。代码段可以表示过程、函数、子程序、程序、例程、子例程、模块、软件包、类、或者指令、数据结构或编程语句的任意组合。通过传送和/或接收信息、数据、实参、形参或存储器内容,可以将代码段耦合到另一代码段或硬件电路。可以使用包括内存共享、消息传送、令牌传送、网络传输等的任何适当方式来传送、转发或发送信息、实参、形参、数据等。
对于软件实现,这里描述的技术可以利用执行这里描述的功能的模块(例如,过程、函数等)来实现。软件代码可以存储在存储器单元中并且由处理器来执行。存储器单元可以实现在处理器内部或处理器外部,其中在实现在处理器外部的情况中,该存储器单元可以经由本领域公知的各种方式通信性耦合到处理器。
参照图9,示出了一种系统900,其有助于在无线网络中识别设备并在频谱的所利用部分上与所识别的设备进行认知通信。例如,系统900可以至少部分地位于基站、移动设备、认知无线电、固定设备等内。应当认识到,将系统900表示为包括功能块,其中这些功能块可以是表示由处理器、软件或其组合(例如,固件)实现的功能的功能块。系统900包括由能够联合工作的电子部件构成的逻辑组902。例如,逻辑组902可以包括用于在无线网络中从服务设备接收下行链路分配的电子部件904。例如,服务设备可以向被服务设备发送分配以助于在无线网络的频谱上与该被服务设备进行通信。此外,例如,逻辑组902可以包括用于在无线网络中接收从被服务设备发送的与下行链路分配相关的上行链路传输的电子部件906。在一个例子中,可以在所分配的资源上发送该传输。
此外,逻辑组902可以包括用于至少部分地基于上行链路传输来识别被服务设备的电子部件908。如所描述的,可以通过该传输中的标识符、用于该传输的跳频或加扰模式和/或该传输的一个或多个附加或替代方面来识别该设备。此外,逻辑组902可以包括用于当接收到来自服务设备的重传通知时在重传时间段期间向该服务设备重新发送上行链路传输的电子部件910。如所描述的,可以通过侦听服务设备和被服务设备之间的控制信道来接收重传通知。此外,逻辑组902还可以包括用于在重传时间段期间与对等设备进行通信从而与电子部件910分用传输功率的电子部件912。因此,尽管对等通信会干扰服务/被服务设备的通信,但是系统900通过对来自被服务设备的重传额外地进行中继而减轻了该干扰。此外,系统900可以包括存储器914,其保存用于执行与电子部件904、906、908、910和912相关联的功能的指令。尽管将电子部件904、906、908、910和912示为在存储器914外部,但是应当理解,电子部件904、906、908、910和912中的一个或多个可以存在于存储器914内部。
参照图10,示出了一种系统1000,其在所利用的资源上与无线网络中的设备进行认知通信。例如,系统1000可以至少部分地位于基站、移动设备、认知无线电、固定设备等内。应当认识到,将系统1000表示为包括功能块,其中这些功能块可以是表示由处理器、软件或其组合(例如,固件)实现的功能的功能块。系统1000包括由能够联合工作的电子部件构成的逻辑组1002。例如,逻辑组1002可以包括用于从在无线网络中通信的无线设备接收传输的电子部件1004。此外,逻辑组1002可以包括用于使用传输功率的一部分在时隙中向相关服务设备重新发送该传输的电子部件1006。
此外,逻辑组1002可以包括用于使用传输功率的剩余部分在该时隙中与对等设备进行通信的电子部件1008。因此,如所描述的,对等通信可以与重新发送来自无线设备的信号同时发生,以减轻来自对等通信的干扰。在一个例子中,对等设备和无线设备可以是相同的设备。此外,系统1000可以包括存储器1010,其保存用于执行与电子部件1004、1006和1008相关联的功能的指令。尽管将电子部件1004、1006和1008示为在存储器1010外部,但是应当理解,电子部件1004、1006和1008中的一个或多个可以存在于存储器1010内部。
结合这里公开的实施例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逻辑、逻辑块、模块和电路可以利用被设计成用于执行这里所述功能的下列部件来实现或执行: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其它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晶体管逻辑、分立的硬件组件或者这些部件的任何组合。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但是可选地,处理器可以是任何传统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状态机。处理器也可以实现为计算设备的组合,例如,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多个微处理器、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结合DSP核、或任何其它这种配置。此外,至少一个处理器可以包括用于执行上述一个或多个步骤和/或动作的一个或多个模块。
此外,结合这里公开的方面所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和/或动作可以直接包含在硬件中、由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中或这两者的组合中。软件模块可以位于RAM存储器、闪速存储器、ROM存储器、EPROM存储器、EEPROM存储器、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盘、CD-ROM、或本领域已知的任何其它存储介质形式。示例性的存储介质可以耦合到处理器,使得处理器能够从该存储介质中读取信息或向该存储介质写入信息。作为替换,所述存储介质可以与处理器集成在一起。此外,在一些方面,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以位于ASIC中。此外,ASIC可以位于用户终端中。作为替换,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以作为分立部件位于用户终端中。此外,在一些方面,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和/或动作可以作为代码和/或指令之一或代码和/或指令的任意组合或代码和/或指令的集合而位于机器可读介质和/或计算机可读介质中,其中可以将该机器可读介质和/或计算机可读介质并入计算机程序产品中。
在一个或多个方面,所述功能可以实现在硬件、软件、固件或其任意组合中。如果实现在软件中,则可以将这些功能作为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或通过计算机可读介质来传送。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该通信介质包括有助于将计算机程序从一个位置传送到另一个位置的任何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能够由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可用介质。举例而言而非限制性地,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RAM、ROM、EEPROM、CD-ROM或其它光盘存储单元、磁盘存储单元或其它磁性存储设备,或者是可以用于携带或存储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所需程序代码并且能够由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其它介质。此外,任何连接都可以称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例如,如果使用同轴线缆、光纤线缆、双绞线、数字用户线路(DSL)或诸如红外、无线电和微波的无线技术来从网站、服务器或其它远程源发送软件,则上述同轴线缆、光纤线缆、双绞线、DSL或诸如红外、无线电和微波的无线技术均包括在介质的定义中。如这里所使用的,磁盘和光盘包括压缩盘(CD)、激光盘、光学盘、数字多功能盘(DVD)、软盘和蓝光盘,其中磁盘通常通过磁性再现数据,而光盘利用激光通过光学技术再现数据。上述内容的组合也应当包括在计算机可读介质的范围内。
尽管前面公开的内容讨论了示例性方面和/或实施例,但是应当注意在不偏离由所附权利要求定义的所述方面和/或实施例的范围的基础上可以在此进行各种改变和修改。此外,虽然可能以单数形式来描述或要求保护所述方面和/或实施例的要素,但是除非明确声明限制为单数,否则复数也是可以预期的。另外,除非进行了声明,否则任何方面和/或实施例的全部或一部分可以与任何其它方面和/或实施例的全部或一部分一起利用。此外,对于在具体说明或权利要求中所使用的词语“包含”,该词语意在表示包含性的,其与词语“包括”在权利要求中用作连接词时的含义相同。此外,虽然可能以单数形式来描述或要求保护所述方面和/或实施例的要素,但是除非明确声明限制为单数,否则复数也是可以预期的。另外,除非进行了声明,否则任何方面和/或实施例的全部或一部分可以与任何其它方面和/或实施例的全部或一部分一起利用。
Claims (47)
1.一种方法,包括:
接收来自无线网络中的服务设备的下行链路分配;
获得从所述无线网络中的被服务设备在所述下行链路分配中指定的资源上发送的上行链路传输;以及
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上行链路传输的一个或多个方面来识别所述被服务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将所述被服务设备的标识提供到接口或不同网络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还包括接收来自所述服务设备针对所述上行链路传输的重传通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使用可用传输功率的一部分在重传时隙期间向所述服务设备发送所述上行链路传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使用所述可用传输功率的剩余部分向对等设备发送对等通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对等设备是与所述被服务设备相同的设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服务设备是接入点,所述被服务设备是移动设备。
8.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
获得由接入点对移动设备发送的资源分配;
在所述资源分配中的一部分资源上接收从所述移动设备到所述接入点的上行链路传输;以及
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上行链路传输的一个或多个方面来识别所述移动设备;以及
存储器,其耦合到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还用于将所述移动设备的标识提供到接口或不同网络部件。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还用于在重传时间段期间将所述上行链路传输重新发送到所述接入点。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还用于与对等设备进行通信。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至少部分地通过与对所述上行链路传输的重传分享传输功率来在所述重传时间段期间与所述对等设备进行通信。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所述对等设备是所述移动设备。
14.一种装置,包括:
用于接收来自无线网络中的服务设备的下行链路分配的模块;
用于接收从所述无线网络中的被服务设备发送的与所述下行链路分配相关的上行链路传输的模块;以及
用于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上行链路传输来识别所述被服务设备的模块。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用于识别所述被服务设备的模块还将所述被服务设备的标识发送到接口或其它网络部件。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还包括用于当接收到来自所述服务设备的重传通知时在重传时间段期间向所述服务设备重新发送所述上行链路传输的模块。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还包括用于至少部分地通过与所述用于重新发送所述上行链路传输的模块分用传输功率来在所述重传时间段期间与对等设备进行通信的模块。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对等设备是所述被服务设备。
19.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服务设备是接入点,所述被服务设备是移动设备。
20.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
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
用于使至少一个计算机接收来自无线网络中的服务设备的下行链路分配的代码;
用于使所述至少一个计算机获得在所述下行链路分配中指定的资源上从所述无线网络中的被服务设备发送的上行链路传输的代码;以及
用于使所述至少一个计算机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上行链路传输的一个或多个方面识别所述被服务设备的代码。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还包括用于使所述至少一个计算机将所述被服务设备的标识提供到接口或不同网络部件的代码。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还包括用于使所述至少一个计算机接收来自所述服务设备针对所述上行链路传输的重传通知的代码。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还包括用于使所述至少一个计算机使用可用传输功率的一部分在重传时隙期间向所述服务设备发送所述上行链路传输的代码。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还包括用于使所述至少一个计算机使用所述可用传输功率的剩余部分向对等设备发送对等通信的代码。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所述对等设备是与所述被服务设备相同的设备。
26.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所述服务设备是接入点,所述被服务设备是移动设备。
27.一种装置,包括:
下行链路分配检测部件,其接收来自无线网络中的服务设备的下行链路分配;
上行链路传输分析部件,其接收从所述无线网络中的被服务设备发送的与所述下行链路分配相关的上行链路传输;以及
设备识别部件,其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上行链路传输来识别所述被服务设备。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设备识别部件还将所述被服务设备的标识发送到接口或其它网络部件。
29.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装置,还包括设备重传部件,其当接收到来自所述服务设备的重传通知时在重传时间段期间向所述服务设备重新发送所述上行链路传输。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装置,还包括对等通信部件,其至少部分地通过与所述设备重传部件分用传输功率来在所述重传时间段期间向对等设备发送数据。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对等设备是所述被服务设备。
32.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服务设备是接入点,所述被服务设备是移动设备。
33.一种方法,包括:
接收来自在无线网络中进行通信的无线设备的传输;
使用可用传输功率的一部分在时隙中将所述传输重新发送到相关接入点;以及
使用所述可用传输功率的剩余部分在所述时隙中与对等设备进行通信。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方法,还包括接收在与所述无线设备相关的控制信道上发送的重传通知,其中,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重传通知来执行所述重新发送所述传输。
35.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对等设备是所述无线设备。
36.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
获得来自移动设备的上行链路传输;
使用可用传输功率的一部分向相关接入点重新发送所述上行链路传输;
使用所述可用传输功率的剩余部分向对等设备发送数据;以及
存储器,其耦合到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还用于在所述移动设备的控制信道上获得来自相关接入点的重传请求。
38.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所述对等设备是所述移动设备。
39.一种装置,包括:
用于接收来自在无线网络中进行通信的无线设备的传输的模块;
用于使用可用传输功率的一部分在时隙中将所述传输重新发送到相关服务设备的模块;以及
用于使用所述可用传输功率的剩余部分在所述时隙中与对等设备进行通信的模块。
40.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用于接收所述传输的模块还在所述无线设备的控制信道上接收来自所述相关服务设备的重传通知。
41.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对等设备是所述无线设备。
42.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
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
用于使至少一个计算机接收来自在无线网络中进行通信的无线设备的传输的代码;
用于使所述至少一个计算机使用可用传输功率的一部分在时隙中将所述传输重新发送到相关接入点的代码;以及
用于使所述至少一个计算机使用所述可用传输功率的剩余部分在所述时隙中与对等设备进行通信的代码。
43.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还包括用于使所述至少一个计算机接收在与所述无线设备相关的控制信道上发送的重传通知的代码,其中,至少部分地基于所述重传通知来执行重新发送所述传输。
44.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所述对等设备是所述无线设备。
45.一种装置,包括:
上行链路传输分析部件,其接收来自在无线网络中进行通信的无线设备的传输;
设备重传部件,其使用可用传输功率的一部分在时隙中将所述传输重新发送到相关服务设备;以及
对等通信部件,其使用所述可用传输功率的剩余部分在所述时隙中向对等设备发送数据。
46.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上行链路传输分析部件还在所述无线设备的控制信道上接收来自所述相关服务设备的重传通知。
47.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对等设备是所述无线设备。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076310.6A CN104735793B (zh) | 2008-07-11 | 2009-06-30 | 对等设备识别和认知通信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8007108P | 2008-07-11 | 2008-07-11 | |
US61/080,071 | 2008-07-11 | ||
US12/479,466 | 2009-06-05 | ||
US12/479,466 US8964653B2 (en) | 2008-07-11 | 2009-06-05 | Peer-to-peer device identification and cognitive communication |
PCT/US2009/049311 WO2010005838A2 (en) | 2008-07-11 | 2009-06-30 | Peer-to-peer device identification and cognitive communication |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076310.6A Division CN104735793B (zh) | 2008-07-11 | 2009-06-30 | 对等设备识别和认知通信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090135A true CN102090135A (zh) | 2011-06-08 |
CN102090135B CN102090135B (zh) | 2015-03-11 |
Family
ID=4150510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076310.6A Active CN104735793B (zh) | 2008-07-11 | 2009-06-30 | 对等设备识别和认知通信 |
CN200980126744.5A Active CN102090135B (zh) | 2008-07-11 | 2009-06-30 | 对等设备识别和认知通信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076310.6A Active CN104735793B (zh) | 2008-07-11 | 2009-06-30 | 对等设备识别和认知通信 |
Country Status (11)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8964653B2 (zh) |
EP (2) | EP2327273B1 (zh) |
JP (2) | JP5345686B2 (zh) |
KR (2) | KR101325660B1 (zh) |
CN (2) | CN104735793B (zh) |
BR (2) | BR122013010612A2 (zh) |
CA (2) | CA2729928C (zh) |
ES (1) | ES2411683T3 (zh) |
RU (1) | RU2482635C2 (zh) |
TW (2) | TWI413429B (zh) |
WO (1) | WO2010005838A2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591269A (zh) * | 2011-12-27 | 2012-07-18 | 珠海派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设备识别方法及主设备模块和从设备模块 |
CN107078862A (zh) * | 2014-10-13 | 2017-08-18 |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 Harq过程反馈的灵活配置 |
CN108599909A (zh) * | 2011-07-18 | 2018-09-28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在无线系统中实现半双工和双工通信的共存的方法 |
CN108702669A (zh) * | 2016-03-01 | 2018-10-2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具有周期性消息传递的车辆连接的调度与切换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146176B2 (en) | 2000-06-13 | 2006-12-05 | Shared Spectrum Company |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use of communications spectrum for fixed and mobile applications with efficient method to mitigate interference |
US7409010B2 (en) * | 2003-06-10 | 2008-08-05 | Shared Spectrum Company | Method and system for transmitting signals with reduced spurious emissions |
US8055204B2 (en) | 2007-08-15 | 2011-11-08 | Shared Spectrum Company | Methods for detecting and classifying signals transmitted over a radio frequency spectrum |
US8155649B2 (en) * | 2006-05-12 | 2012-04-10 | Shared Spectrum Company | Method and system for classifying communication signals in a dynamic spectrum access system |
US9538388B2 (en) | 2006-05-12 | 2017-01-03 | Shared Spectrum Company | Method and system for dynamic spectrum access |
US8027249B2 (en) | 2006-10-18 | 2011-09-27 | Shared Spectrum Company | Methods for using a detector to monitor and detect channel occupancy |
US8997170B2 (en) | 2006-12-29 | 2015-03-31 | Shared Spectrum Company | Method and device for policy-based control of radio |
US8326313B2 (en) * | 2006-05-12 | 2012-12-04 | Shared Spectrum Company | Method and system for dynamic spectrum access using detection periods |
US7564816B2 (en) * | 2006-05-12 | 2009-07-21 | Shared Spectrum Company |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termining spectrum availability within a network |
US8184653B2 (en) * | 2007-08-15 | 2012-05-22 | Shared Spectrum Company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 cognitive radio having adaptable characteristics |
US7742764B2 (en) * | 2007-03-23 | 2010-06-22 | Motorola,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appropriate channels for communication |
US8964653B2 (en) * | 2008-07-11 | 2015-02-2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Peer-to-peer device identification and cognitive communication |
US20100046644A1 (en) * | 2008-08-19 | 2010-02-25 | Motorola, Inc. | Superposition coding |
US8818283B2 (en) * | 2008-08-19 | 2014-08-26 | Shared Spectrum Company | Method and system for dynamic spectrum access using specialty detectors and improved networking |
EP2368385B1 (en) * | 2008-12-23 | 2018-04-11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ethod and apparatus relating to secondary use of radio resources |
JP5186355B2 (ja) * | 2008-12-25 | 2013-04-17 | 株式会社Kddi研究所 | 通信特性測定装置及び無線端末 |
US20110105036A1 (en) * | 2009-11-04 | 2011-05-05 | Motorola,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nsing presence of an incumbent signal on a secondary radio channel |
CN102223694B (zh) * | 2010-04-16 | 2014-07-0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感知导频信道支持的认知系统初始化方法、装置和系统 |
TWI423612B (zh) * | 2010-05-27 | 2014-01-11 | Acer Inc | 端對端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方法及其系統 |
US20110305189A1 (en) * | 2010-06-09 | 2011-12-15 | 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Exploiting buffers in cognitive multi-relay systems for delay-sensitive applications |
US20120213061A1 (en) * | 2011-02-18 | 2012-08-23 | 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Cognitive relay techniques |
CN103650624B (zh) * | 2011-06-02 | 2018-04-24 | 安华高科技通用Ip(新加坡)公司 | 一种用于移动通信系统中的设备到设备通信路由建立的装置和方法 |
GB2492324A (en) * | 2011-06-22 | 2013-01-02 | Toshiba Res Europ Ltd | Using cognitive radio for relay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
CN103108329B (zh) * | 2011-11-09 | 2015-12-1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协助通信的方法、终端以及基站 |
US9295090B2 (en) | 2012-05-04 | 2016-03-22 | Institute For Information Industry | Direct mod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attaching method thereof |
TWI532352B (zh) | 2012-05-04 | 2016-05-01 | 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 | 無演進封包核心直接通訊系統及其通訊連接方法 |
US9723620B2 (en) * | 2012-06-20 | 2017-08-01 | Qualcomm Technologies International, Ltd. | Power-aware coexistence |
CN105794281B (zh) * | 2013-11-28 | 2019-12-20 |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 用于确定下行链路共享信道的下行链路传输功率的网络节点和方法 |
US9136925B1 (en) * | 2014-05-19 | 2015-09-15 | King Fahd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And Minerals | Two-path amplify-and-forward relaying method for bandwidth efficient cognitive radios |
US9716573B2 (en) | 2014-06-13 | 2017-07-25 |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 Aggregated touchless wireless fronthaul |
US10540685B2 (en) * | 2014-07-18 | 2020-01-21 | American Express Travel Related Services Company, In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istributing advertisements |
US10027413B2 (en) | 2015-06-18 | 2018-07-17 |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 Cascaded waveform modulation with an embedded control signal for high-performance mobile fronthaul |
TWI651979B (zh) | 2016-07-07 | 2019-02-21 |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 無線接取網路之服務區分方法、無線網路系統及無線接取網路存取點 |
IL256681B (en) * | 2017-12-31 | 2021-06-30 | Elta Systems Ltd | Partial repeater device for uplink transmission–system, method and computer software product |
EP3707996A1 (en) | 2019-03-15 | 2020-09-16 | G. van Beek & Zn. Kalverstalinrichting B.V. | Stable comprising a ventilation system and a waste removal system |
EP3707997A1 (en) | 2019-03-15 | 2020-09-16 | G. van Beek & Zn. Kalverstalinrichting B.V. | Stable comprising a ventilation system and a waste removal system |
US11556264B1 (en) | 2021-07-26 | 2023-01-17 | Bank Of America Corporation | Offline data transfer between devices using gestures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8038895A2 (en) * | 2006-09-29 | 2008-04-03 |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laying between a base station and a mobile station, and the base station |
WO2008055251A2 (en) * | 2006-10-31 | 2008-05-08 | Kineto Wireles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enable hand-in for femtocell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FI112138B (fi) | 2001-02-09 | 2003-10-31 | Nokia Corp | Kehittynyt menetelmä ja järjestely tiedon siirtämiseksi pakettiradiopalvelussa |
US6597733B2 (en) * | 2001-03-05 | 2003-07-22 | Ensemble Communications, Inc. | Equalizer performance enhancements for broadband wireless applications |
US20050249185A1 (en) * | 2002-06-07 | 2005-11-10 | Poor Robert D | Routing in wireless networks |
KR100547116B1 (ko) * | 2003-05-23 | 2006-01-26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무선 네트워크를 통한 통신 방법 및 그 장치 |
US7245947B2 (en) * | 2003-09-16 | 2007-07-17 | Nokia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power-based control of an ad hoc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
US7420950B2 (en) * | 2004-04-05 | 2008-09-02 | Dspg Ltd. | Multiplex communication with slotted retransmission on demand |
WO2006043903A1 (en) * | 2004-10-21 | 2006-04-27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laying in multi-hop cellular networks |
US20060182208A1 (en) * | 2005-02-11 | 2006-08-17 | In-Kyu Lee | STBC scheme using MMSE decision in a non quasi-static channel |
US8315240B2 (en) | 2005-07-20 | 2012-11-2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Enhanced uplink rate indicator |
US7660315B2 (en) * | 2005-08-01 | 2010-02-09 | Alcatel-Lucent Usa Inc. | Characterizing achievable flow rates in multi-hop mesh networks with orthogonal channels |
CA2632191A1 (en) | 2005-11-29 | 2007-06-07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Scheduling in a wireless multi-hop relay network |
ES2324848B1 (es) | 2006-02-13 | 2010-05-24 | Vodafone España, S.A. | Procedimiento y sistema para establecer una comunicacion radio directa entre dos o mas dispositivos de usuario dentro de un sistema celular de comunicaciones moviles. |
JP4805751B2 (ja) | 2006-08-18 | 2011-11-02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
US8452317B2 (en) * | 2006-09-15 | 2013-05-2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related to power control and/or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in a mix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supporting WAN signaling and peer to peer signaling |
JP4138831B2 (ja) | 2006-09-19 | 2008-08-27 | 株式会社東芝 |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WO2008047456A1 (fr) | 2006-10-16 | 2008-04-24 | Hitachi, Ltd. | Système de communication radio utilisant des systèmes radio pluriels, dispositif station de base, dispositif noeud de surveillance et dispositif noeud de commande |
JP4888059B2 (ja) | 2006-11-07 | 2012-02-29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無線基地局、中継局 |
US8144723B2 (en) | 2006-12-11 | 2012-03-27 | New Jersey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 Method and system for stable throughput of cognitive radio |
DE602007002694D1 (de) * | 2007-03-21 | 2009-11-19 | Alcatel Lucent Usa Inc | Verfahren zur Verwaltung koexistierender Datenpaketströme |
JP2008252513A (ja) | 2007-03-30 | 2008-10-16 | Kddi R & D Laboratories Inc | 無線基地局 |
US8660108B2 (en) * | 2007-04-13 | 2014-02-25 | Hart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 Synchronizing timeslot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rotocol |
US8325627B2 (en) * | 2007-04-13 | 2012-12-04 | Hart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 Adaptive scheduling in a wireless network |
US8730841B2 (en) * | 2007-07-06 | 2014-05-2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Peer to peer communications methods and apparatus providing for use of both WAN uplink and downlink bands |
US7756151B2 (en) * | 2007-07-16 | 2010-07-13 | Lantiq Deutschland Gmbh | Adaptive network to dynamically account for hidden nodes |
JP5115852B2 (ja) | 2008-04-28 | 2013-01-09 | 国立大学法人電気通信大学 | コグニティブ無線通信システム、通信方法、および通信機器 |
US8547910B2 (en) * | 2008-06-26 | 2013-10-0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Fair resource shar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
US8964653B2 (en) * | 2008-07-11 | 2015-02-2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Peer-to-peer device identification and cognitive communication |
-
2009
- 2009-06-05 US US12/479,466 patent/US8964653B2/en active Active
- 2009-06-30 TW TW098122109A patent/TWI413429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9-06-30 BR BR122013010612-0A patent/BR122013010612A2/pt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09-06-30 JP JP2011517476A patent/JP5345686B2/ja active Active
- 2009-06-30 ES ES09790014T patent/ES2411683T3/es active Active
- 2009-06-30 WO PCT/US2009/049311 patent/WO2010005838A2/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9-06-30 CA CA2729928A patent/CA2729928C/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9-06-30 CA CA2833885A patent/CA2833885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9-06-30 BR BRPI0915641-0A patent/BRPI0915641B1/pt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9-06-30 EP EP09790014A patent/EP2327273B1/en active Active
- 2009-06-30 CN CN201510076310.6A patent/CN104735793B/zh active Active
- 2009-06-30 TW TW102126483A patent/TWI566624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9-06-30 EP EP11165398.6A patent/EP2365726B1/en active Active
- 2009-06-30 RU RU2011105039/07A patent/RU2482635C2/ru active
- 2009-06-30 KR KR1020127026504A patent/KR101325660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9-06-30 CN CN200980126744.5A patent/CN102090135B/zh active Active
- 2009-06-30 KR KR1020117003277A patent/KR101315231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3
- 2013-08-14 JP JP2013168709A patent/JP5805716B2/ja active Active
-
2015
- 2015-02-23 US US14/629,378 patent/US9900866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8038895A2 (en) * | 2006-09-29 | 2008-04-03 |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laying between a base station and a mobile station, and the base station |
WO2008055251A2 (en) * | 2006-10-31 | 2008-05-08 | Kineto Wireles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enable hand-in for femtocells |
Cited B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599909A (zh) * | 2011-07-18 | 2018-09-28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在无线系统中实现半双工和双工通信的共存的方法 |
CN108599909B (zh) * | 2011-07-18 | 2021-07-27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在无线系统中实现半双工和双工通信的共存的方法 |
CN102591269A (zh) * | 2011-12-27 | 2012-07-18 | 珠海派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设备识别方法及主设备模块和从设备模块 |
CN107078862A (zh) * | 2014-10-13 | 2017-08-18 |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 Harq过程反馈的灵活配置 |
US10630428B2 (en) | 2014-10-13 | 2020-04-21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Flexible configuration of HARQ process feedback |
CN107078862B (zh) * | 2014-10-13 | 2021-06-25 |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 Harq过程反馈的灵活配置 |
US11595157B2 (en) | 2014-10-13 | 2023-02-28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Flexible configuration of HARQ process feedback |
CN108702669A (zh) * | 2016-03-01 | 2018-10-2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具有周期性消息传递的车辆连接的调度与切换 |
CN108702669B (zh) * | 2016-03-01 | 2021-02-2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具有周期性消息传递的车辆连接的调度与切换 |
Also Published As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090135B (zh) | 对等设备识别和认知通信 | |
KR101394894B1 (ko) | 공유 스케줄링 요청 자원들을 제공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 |
US8891462B2 (en) |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downlink channel resource assignment | |
US8855064B2 (en) | Bundled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structur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 |
US9094202B2 (en) | Utilizing HARQ for uplink grants received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 |
JP2012531166A (ja) | 低減されたフィードバック遅延を有するワイヤレス通信 | |
JP5053067B2 (ja) |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ユーザ装置及び方法 | |
KR20100012558A (ko) | 단말의 파워 컨트롤 방법과 이를 지원하는 기지국 | |
CN110636620A (zh) |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用户设备、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