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88782A - 通讯装置、通讯方法、移动装置、伺服装置以及伺服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通讯装置、通讯方法、移动装置、伺服装置以及伺服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88782A
CN102088782A CN2009102538499A CN200910253849A CN102088782A CN 102088782 A CN102088782 A CN 102088782A CN 2009102538499 A CN2009102538499 A CN 2009102538499A CN 200910253849 A CN200910253849 A CN 200910253849A CN 102088782 A CN102088782 A CN 1020887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ssage
mobile device
sequence
data
communication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25384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88782B (zh
Inventor
许献聪
蔡宗谕
林奕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itute for Information Industry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for Information Industr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for Information Industry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for Information Industry
Priority to CN20091025384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088782B/zh
Publication of CN1020887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887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887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887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通讯装置、通讯方法、移动装置、伺服装置以及伺服方法,用于监控一无线通讯系统。该通讯装置包含一接收模块、一处理模块以及一传送模块。该接收模块用以接收一第一移动装置传送的具有至少一第一序列的一第一请求讯息,并接收一第二移动装置传送的具有至少一第二序列的一第二请求讯息。该处理模块则用以判断该至少一第一序列与该至少一第二序列是否相同。该传送模块则根据该处理模块的判断结果传送一回应讯息。最后,该第一移动装置以及该第二移动装置根据该回应讯息判断是否传送一第一数据以及一第二数据。

Description

通讯装置、通讯方法、移动装置、伺服装置以及伺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用于一无线通讯系统的通讯装置、通讯方法、移动装置、伺服装置以及伺服方法;更详细地说,本发明是关于一种用于一正交频分多址(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OFDMA)无线通讯系统的通讯装置、通讯方法、移动装置、伺服装置以及伺服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近年来随着无线通讯的普及,一般大众所持有的移动通讯装置的种类以及数量也越来越多。然而,目前市面上的移动通讯装置,例如使用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lie Communications;GSM)、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Service;GPRS)、低功率移动通讯装置(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PHS)、无线兼容认证系统(Wireless Fidelity;WiFi)、全球微波存取互通(Worldwide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或是长期演进(Long TermEvolution;LTE)的移动通讯装置皆是以基站(Base station;BS)的方式来提供无线语音、影像、数据通讯与移动装置定位服务。
近来由于无线网络的频宽的需求大幅增加,基于网络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的全球微波存取互通(又称IEEE 802.16)标准以及基于GSM的LTE技术即成为无线通讯网络业者与无线通讯装置制造厂商积极发展的目标技术。而前述的WiMAX标准以及LTE技术皆为使用正交频分多路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正交频分多址传输模式的无线传输规格。详细地说,正交频分多路复用/正交频分多址是一种结合了时分复用(Time DivisionMultiplexing;TDM)以及频分复用(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FDM)的无线传输模式,其利用不同的子载波(subcarrier)提供给不同的使用者传输数据或是用来进行不同目的数据的传输。
为了减少通讯死角,提升系统容量,并更有效地利用无线通讯系统的无线频宽资源,除了原有大型基站(Macro BS)的建置之外,毫微型蜂巢式基站(FemtocellBS)近来逐渐受到重视,同时亦被视为下一代无线通讯的关键技术之一。另一方面,WiMAX标准以及LTE技术皆预计支持毫微型蜂巢式基站的技术。
由于无线通讯是通过无线电波在空气中传递讯息,其所处的通讯环境相当复杂,易受干扰,且当两种不同的无线通讯系统,例如使用WiMAX标准以及使用LTE技术的无线通讯系统的基站数量增加,导致各基站距离过近时,使用WiMAX标准以及使用LTE技术的无线通讯系统即相当有可能干扰对方的信号,并造成通讯品质上的问题。除此之外,在高密度的基站建置方式之下,更将使得分配无线频宽资源的困难度大幅增加,亦将降低无线通讯系统的无线频宽资源的整体使用效率。
另一方面,由于毫微型蜂巢式基站用以建置小范围无线通讯,因此将会使得基站的数量与布建密度大为提高。同时,因毫微型蜂巢式基站经常是由使用者进行布建(user deployment),且以有线网络做为其后端(backhaul)数据传输的媒介,这将使得基站之间缺乏快速的数据传输的媒介以进行连接与控制。这些特征都将造成毫微型蜂巢式基站的干扰控管(interference management)与功率控制(powercontrol)的难度大为增高。
因此,要如何在不改变现有无线通讯系统的硬件架构之下,避免或降低因各基站或毫微型蜂巢式基站距离过近而产生的干扰时,同时兼顾无线通讯系统的整体频谱效率、数据传输速度及数据运算量的考量,这是现今无线通讯网络业者与无线通讯装置制造厂商仍然需要努力解决的问题,也是广大消费大众殷切期盼的贴心智能设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一无线通讯系统的通讯装置。该无线通讯系统包含一伺服装置、一基站(base station;BS)以及多个移动装置(mobile station;MS)。这些移动装置包含一第一移动装置以及一第二移动装置。该伺服装置分别与该通讯装置以及该基站电性连接。该第一移动装置与该通讯装置无线连接且具有一第一数据。该第二移动装置与该基站无线连接且具有一第二数据。该第一移动装置以及该第二移动装置皆位于该通讯装置的一无线通讯范围以及该基站的一无线通讯范围内。
为达上述的目的,本发明的通讯装置包含一接收模块、一处理模块以及一传送模块。该接收模块用以接收该伺服装置根据该无线通讯系统的一无线频宽资源使用量传送的一模式转换讯息。该处理模块根据该模式转换讯息,使该通讯装置由一受控模式(controlled mode)转换为一非受控模式(uncontrolled mode)。该接收模块还用以接收该第一移动装置传送的具有至少一第一序列的一第一请求讯息,并接收该第二移动装置传送的具有至少一第二序列的一第二请求讯息。该处理模块则用以判断该至少一第一序列与该至少一第二序列是否指定相同的子区块。该传送模块则根据该处理模块的判断结果传送一回应讯息。最后,该第一移动装置根据该回应讯息判断是否传送该第一数据。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前段所述的无线通讯系统的通讯方法。该通讯方法包含下列步骤:令一接收模块接收一模式转换讯息,其中,该模式转换讯息是由该伺服装置根据该无线通讯系统的一无线频宽资源使用量传送;令一处理模块根据该模式转换讯息使该通讯装置由一受控模式转换为一非受控模式;令该接收模块接收该第一移动装置传送的具有至少一第一序列的一第一请求讯息;令该接收模块接收该第二移动装置传送的具有至少一第二序列的一第二请求讯息;令该处理模块判断该至少一第一序列与该至少一第二序列是否指定相同的子区块;以及令一传送模块根据该处理模块的判断结果传送一回应讯息。其中,该第一移动装置根据该回应讯息判断是否传送该第一数据。
另外,为达上述的目的,本发明再提供一种用于本发明的通讯装置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该通讯装置通过一计算机加载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并执行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含的多个指令后,即可完成前段所述的通讯方法。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一无线通讯系统的移动装置。该无线通讯系统包含一基站以及一通讯装置。该移动装置与该通讯装置无线连接且具有一数据。该移动装置位于该通讯装置的一无线通讯范围内以及该基站的一无线通讯范围内。
为达上述的目的,本发明的移动装置包含一处理模块、一传送模块以及一接收模块。该处理模块首先判断该通讯装置是处于一非受控模式。该传送模块用以传送包含至少一序列的一请求讯息至该通讯装置。该接收模块用以接收该通讯装置传送的一回应讯息。最后,该处理模块根据该回应讯息判断是否通过该传送模块传送该数据。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前段所述的无线通讯系统的另一通讯方法。该通讯方法包含下列步骤:令一处理模块判断该通讯装置是处于一非受控模式;令一传送模块传送一请求讯息至通讯装置,其中,该请求讯息包含至少一序列;令一接收模块接收该通讯装置传送的一回应讯息;以及令该处理模块根据该回应讯息判断是否通过该传送模块传送一数据。
另外,为达上述的目的,本发明再提供一种用于本发明的移动装置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该移动装置通过一计算机加载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并执行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含的多个指令后,即可完成前段所述的另一通讯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一无线通讯系统的伺服装置。该无线通讯系统包含一基站以及一通讯装置。该伺服装置分别与该通讯装置以及该基站电性连接,且包含一处理模块以及一传送模块。该处理模块首先根据该无线通讯系统的一无线频宽资源使用量产生一模式转换讯息。该传送模块用以传送该模式转换讯息。该通讯装置以及该基站则根据该模式转换讯息,由一受控模式转换为一非受控模式。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前段所述的无线通讯系统的伺服方法。该伺服方法包含下列步骤:令一处理模块根据该无线通讯系统的一无线频宽资源使用量产生一模式转换讯息;以及令一传送模块传送该模式转换讯息。其中,该通讯装置以及该基站根据该模式转换讯息,由一受控模式转换为一非受控模式。
另外,为达上述的目的,本发明再提供一种用于本发明的伺服装置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该伺服装置通过一计算机加载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并执行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含的多个指令后,即可完成前段所述的伺服方法。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通讯装置、通讯方法、伺服装置以及伺服方法可根据各移动装置的请求讯息,分配无线通讯系统的无线频宽资源,并针对可能产生冲突的无线频宽资源进行重新分配,以降低无线通讯系统中,各基站之间的信号干扰。藉此,便可在不改变现有无线通讯系统的硬件架构之下,有效解决两种通讯系统因基站过于接近或分布密度过高,所造成的互相干扰对方的信号的问题。
附图说明
在参阅附图及随后描述的实施方式后,所属技术领域具有通常知识者便可了解本发明的其它目的、优点以及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及实施态样,其中:
图1A至图1G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A至图2B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通讯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通讯方法的流程图;以及
图4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通讯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通过实施例来解释本发明内容,本发明是关于一种用于一无线通讯系统的通讯装置及其通讯方法。无线通讯系统可以是使用正交频分多路复用/正交频分多址传输模式的WiMAX标准以及LTE技术的无线通讯系统。需说明者,关于实施例的说明仅为閳释本发明的目的,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需说明者,以下实施例及附图中,与本发明非直接相关的元件皆已省略而未绘示;且附图中各元件间的尺寸关系仅为求容易了解,非用以限制实际比例。
以下将通过图1A至图1G绘示的示意图来阐述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详细地说,图1A是一无线通讯系统1的示意图,其中,无线通讯系统1包含多个通讯装置11、13、多个移动装置15、17、19以及一伺服装置18。需特别说明的是,通讯装置11、13可以是大型基站(Macro BS)及/或毫微型蜂巢式基站(Femtocell BS);伺服装置18则可以是具有分配无线通讯系统1的无线频宽资源2的服务器及/或路由器;同时,为简明起见,于本实施例中,将以通讯装置11以及基站13进行说明。移动装置15、17、19则可以是具有无线通讯功能的智能型移动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或是小型网络计算机(netbook)等;同时,为简明起见,于本实施例中,则以第一移动装置15、第二移动装置17以及第三移动装置19进行说明。
承上所述,通讯装置11具有一第一无线通讯范围10;而基站13则具有一第二无线通讯范围12。同时,通讯装置11以及基站13皆与伺服装置18电性连接。在此需特别说明的是,本发明并不限制通讯装置11以及基站13与伺服装置18电性连接的方式,所属技术领域具有通常知识者可使用无线/有线的方式电性连接通讯装置11、基站13以及伺服装置18,故在此不再赘述。
于本实施例中,因通讯装置11以及基站13距离较为相近,使得第一无线通讯范围10以及第二无线通讯范围12部份重叠。第一移动装置15以及第二移动装置17皆位于第一无线通讯范围10以及第二无线通讯范围12内;第三移动装置19则位于第一无线通讯范围10内。需特别说明的是,第一移动装置15以及第三移动装置19已无线连接于通讯装置11;而第二移动装置17则已无线连接于基站13。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伺服装置18如图1B所绘示,其包含一处理模块181以及一传送模块183。传送模块183与处理模块181电性连接。详细地说,无线通讯系统1中,伺服装置18将分配无线通讯系统1的无线频宽资源2给其电性连接的通讯装置11以及基站13。
进一步来说,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通讯装置11如图1C所绘示,其包含一接收模块111、一处理模块113以及一传送模块115。接收模块111以及传送模块115则分别与处理模块113电性连接。详细地说,无线通讯系统1中,通讯装置11将根据伺服装置18分配的无线通讯系统1的无线频宽资源2,与其无线连接的第一移动装置15以及第三移动装置19进行通讯;基站13则将根据伺服装置18分配的无线通讯系统1的无线频宽资源2,与其无线连接的第二移动装置17进行通讯。
同时,在此需特别说明的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移动装置15、17、19如图1D所绘示,其分别包含一接收模块151、171、191、一处理模块153、173、193以及一传送模块155、175、195。接收模块151、171、191以及传送模块155、175、195则分别与处理模块153、173、193电性连接。所属技术领域具有通常知识者可直接了解伺服装置18、通讯装置11、基站13以及移动装置15、17、19如何基于下述的说明以执行相关操作及功能。
无线通讯系统1的无线频宽资源2则如图1E所示。于无线通讯系统1运作时,伺服装置18的处理模块181将根据无线通讯系统1的无线频宽资源2的一使用量进行无线频宽资源2的分配。详细来说,伺服装置18的处理模块181将根据无线通讯系统1的无线频宽资源2的使用量产生一模式转换讯息180。随后,伺服装置18的传送模块183将模式转换讯息180传送至通讯装置11以及基站13,使通讯装置11以及基站13于一受控模式(controlled mode)以及一非受控模式(uncontrolledmode)之间进行转换。
进一步来说,当通讯装置11以及基站13于一受控模式进行运作时,伺服装置18的处理模块181将分配无线频宽资源2的受控无线频宽资源21至通讯装置1l以及基站13,以进行数据的传输;另一方面,当通讯装置11以及基站13于一非受控模式进行运作时,伺服装置18的处理模块181将分配无线频宽资源2的非受控无线频宽资源23至通讯装置11以及基站13,并进行数据的传输。在此需特别说明的是,无线频宽资源2可依据时间(即时分复用)、频带(即频分复用)或者是时间与频带的组合进行分配,所属技术领域具有通常知识者可依据现有技术直接了解伺服装置18如何分配无线频宽资源2,故在此不再赘述。
同时,为了减少毫微型蜂巢式基站的上传无线信道(uplink;UL)以及下传无线信道(downlink;DL)对于大型基站所造成的干扰,在大型基站的无线通讯范围内的毫微型蜂巢式基站,将使用与大型基站部份重叠或完全不重叠的无线频宽资源。据此,大型基站将可避免遭到毫微型蜂巢式基站的干扰。同时,由于毫微型蜂巢式基站系使用与大型基站部份重叠或完全不重叠的无线频宽资源,因此毫微型蜂巢式基站将根据频段重用参数,采取随机跳频的方式,来分散毫微型蜂巢式基站之间的干扰。
承上所述,当伺服装置18的传送模块183将模式转换讯息180传送至通讯装置11以及基站13,使通讯装置11以及基站13由受控模式转换为非受控模式时,无线通讯系统1的讯息传送示意图将如图1F所示。当第一移动装置15、第二移动装置17以及第三移动装置19分别准备传送一第一数据151、一第二数据171以及一第三数据191时,将先根据其准备传送的数据的大小向其无线连接的通讯装置11或基站13要求无线通讯系统1的无线频宽资源2中,非受控无线频宽资源23的一个或多个子区块。
举例来说,当第一移动装置15的处理模块153准备传送第一数据151时,第一移动装置15的处理模块153将先判断并确认通讯装置11是处于非受控模式。随后,第一移动装置15的传送模块155将根据第一数据151的大小,向通讯装置11传送一第一请求讯息150(Request Message;RM)。详细来说,本实施例所述的非受控无线频宽资源23如图1G所绘示,具有多个子区块239、240a-240h、241a-241h、242a-242h、243a-243h;其中,第一请求讯息150将于子区块239其中之一进行传输。
第一请求讯息150包含一或多个序列(Sequence),前述序列将分别对应至无线通讯系统1的无线频宽资源2中,非受控无线频宽资源23的一个或多个子区块240a-240h、241a-241h、242a-242h、243a-243h;且序列之间亦可能彼此完全或部份地正交(如时间正交、频域正交或是码正交)。此外,一个以上的序列可能对应至同一个子区块(如子区块240c),若第一请求讯息150欲请求子区块240c的资源时,其可能会在对应至子区块240c的一个以上的序列选择其中一个做为请求子区块240c的请求讯息。选择的方式可能为随机选择或其它方式。于本实施例中,第一移动装置15将依据其传送的第一请求讯息150的序列(如sb_3(1)、sb_5(1)、sb_8(1)、sb_10(1)),要求无线通讯系统1的无线频宽资源2中,非受控无线频宽资源23的相对应的子区块,以进行第一数据151的传输。
同样的,当第二移动装置17的处理模块173准备传送第二数据171时,第二移动装置17的处理模块173将先判断并确认无线通讯系统1系处于非受控模式。随后,第二移动装置17的传送模块175将根据第二数据171的大小,向基站13传送一第二请求讯息170。同样地,第二请求讯息170亦将于前段所述的子区块239其中的一进行传输。
另一方面,第二请求讯息170同样包含对应至无线通讯系统1的无线频宽资源2中,非受控无线频宽资源23的一或多个子区块240a-240h、241a-241h、242a-242h、243a-243h的一或多个序列。于本实施例中,第二移动装置17将依据其传送的第二请求讯息170的序列(如sb_1(2)、sb_2(2)、sb_3(2)),要求无线通讯系统1的无线频宽资源2中,非受控无线频宽资源23的相对应的子区块,以进行第二数据171的传输。
同时,当第三移动装置19的处理模块193准备传送第三数据191时,第三移动装置19的处理模块193将先判断并确认无线通讯系统1是处于非受控模式。随后,第三移动装置19的传送模块195将根据第三数据191的大小,向通讯装置11传送一第三请求讯息190。同样地,第三请求讯息190亦将于前段所述的子区块239其中的一进行传输。
详细来说,第三请求讯息190同样包含对应至无线通讯系统1的无线频宽资源2中,非受控无线频宽资源23的一或多个子区块240a-240h、241a-241h、242a-242h、243a-243h的一或多个序列。于本实施例中,第三移动装置19将依据其传送的第三请求讯息190的序列(如sb_1(3)、sb_8(3)),要求无线通讯系统1的无线频宽资源2中,非受控无线频宽资源23的相对应的子区块,以进行第三数据191的传输。
在此需特别说明的是,由于第一移动装置15位于基站13的第二无线通讯范围12内;且第二移动装置17位于通讯装置11的第一无线通讯范围10内。因此,除了通讯装置11之外,基站13将接收到第一移动装置15传送的第一请求讯息150;同样地,除了基站13之外,通讯装置11亦将接收到第二移动装置17传送的第二请求讯息170。
当通讯装置11的接收模块111接收到第一请求讯息150、第二请求讯息170以及第三请求讯息190之后,处理模块113将判断第一请求讯息150包含的序列(即sb_3(1)、sb_5(1)、sb_8(1)、sb_10(1))、第二请求讯息170包含的序列(即sb_1(2)、sb_2(2)、sb_3(2))以及第三请求讯息190包含的序列(即sb_1(3)、sb_8(3))中,是否具有相同的序列。
于本实施例中,第一请求讯息150包含的序列sb_3(1)与第二请求讯息170包含的序列sb_3(2)指定相同的子区块240a;第一请求讯息150包含的序列sb_8(1)与第三请求讯息190包含的序列sb_8(3)指定相同的子区块240b;同时,第二请求讯息170包含的序列sb_1(2)亦与第三请求讯息190包含的序列sb_1(3)指定相同的子区块240g。据此,通讯装置11的处理模块113将判断出序列sb_3(1)与sb_3(2)相对应的子区块240a将发生碰撞;序列sb_8(1)与sb_8(3)相对应的子区块240b将发生碰撞;且序列sb_1(2)与sb_1(3)相对应的子区块240g将发生碰撞。而其余的序列所对应的子区块则不会发生碰撞。
随后,通讯装置11的传送模块115将传送包含将发生碰撞的序列(即序列sb_3(1)、sb_3(2)、sb_8(1)、sb_8(3)、sb_1(2)、sb_1(3))的一碰撞讯息110以及包含将可用以传送数据的序列(即序列sb_5(1)、sb_10(1)、sb_2(2))的一许可讯息112(Grant Message;GM)至其无线连接的第一移动装置15以及第三移动装置19。与此同时,基站13亦将以相同方式传送包含将发生碰撞的序列(即序列sb_3(1)、sb_3(2))的一碰撞讯息130以及包含将可用以传送数据的序列(即序列sb_1(2)、sb_2(2)、sb_5(1)、sb_8(1)、sb_10(1))的一许可讯息132至其无线连接的第二移动装置15。
许可讯息与碰撞讯息传递的方法另外可以通过通讯装置11或基站13的传送模块直接回送(echo)所有收到的序列来达成。如上例中,通讯装置11的传送模块115可直接回送所有收到的序列,即sb_1(2)、sb_1(3)、sb_2(2)、sb_3(1)、sb_3(2)、sb_5(1)、sb_8(1)、sb_8(3)、sb_10(1)。当移动装置15或移动装置19侦测到有二个以上的序列指定相同的子区块时,则可判断发生碰撞。若移动装置15或移动装置19侦测到一个序列指定其所指定的子区块且此序列与其之前所传送的一致,则可判断许可传送。
在此需特别说明的是,由于第一移动装置15位于基站13的第二无线通讯范围12内;且第二移动装置17位于通讯装置11的第一无线通讯范围10内。因此,第一移动装置15将接收到基站13传送的碰撞讯息130以及许可讯息132;同样地,第二移动装置17亦将接收到通讯装置11传送的碰撞讯息110以及许可讯息112。
当第一移动装置15的接收模块151接收到通讯装置11传送的碰撞讯息110以及许可讯息112与基站13传送的碰撞讯息130以及许可讯息132之后,第一移动装置15的处理模块153将根据其先前传送的第一请求讯息150包含的序列sb_3(1)、sb_5(1)、sb_8(1)、sb_10(1)、碰撞讯息110包含的序列sb_3(1)、sb_3(2)、sb_8(1)、sb_8(3)、sb_1(2)、sb_1(3)以及碰撞讯息130包含的序列sb_3(1)、sb_3(2),判断仅能由序列sb_5(1)、sb_10(1)相对应的子区块将第一数据151传送至通讯装置11。随后,第一移动装置15的传送模块155将根据序列sb_5(1)、sb_10(1)相对应的无线频宽资源2中,非受控无线频宽资源23的子区块,传送第一数据151;同时,第一移动装置15的处理模块153暂止第一数据151通过序列sb_3(1)、sb_8(1)相对应的无线频宽资源2中,非受控无线频宽资源23的子区块240a、240b进行传送。
同样地,当第二移动装置17的接收模块171接收到基站13传送的碰撞讯息130以及许可讯息132与通讯装置11传送的碰撞讯息110以及许可讯息112之后,第二移动装置17的处理模块173将根据其先前传送的第二请求讯息170包含的序列如sb_1(2)、sb_2(2)、sb_3(2)、碰撞讯息130包含的序列sb_3(1)、sb_3(2)以及碰撞讯息110包含的序列sb_3(1)、sb_3(2)、sb_8(1)、sb_8(3)、sb_1(2)、sb_1(3),判断仅能由序列sb_2(2)相对应的子区块将第二数据171传送至基站13。随后,第二移动装置17的传送模块175将根据序列sb_2(2)相对应的无线频宽资源2中,非受控无线频宽资源23的子区块,传送第二数据171;同时,第二移动装置17的处理模块173暂止第二数据171通过序列sb_1(2)、sb_3(2)相对应的无线频宽资源2中,非受控无线频宽资源23的子区块240g、240a进行传送。
同时,当第三移动装置19的接收模块191接收到通讯装置11传送的碰撞讯息110以及许可讯息112之后,第三移动装置19的处理模块193将根据其先前传送的第三请求讯息190包含的序列如sb_1(3)、sb_8(3)、碰撞讯息110包含的序列sb_3(1)、sb_3(2)、sb_8(1)、sb_8(3)、sb_1(2)、sb_1(3),判断现阶段没有序列相对应的子区块能够将第三数据191传送至通讯装置11。随后,第三移动装置19的处理模块193将先暂止传送第三数据191,并暂存第三数据191,同时等待可用以传送第三数据191的无线频宽资源2中,非受控无线频宽资源23的子区块。
在此需特别说明的是,当第一移动装置15、第二移动装置17以及第三移动装置19分别传送第一数据151、第二数据171以及第三数据191时,将在其所竞争到的无线频宽资源2中,非受控无线频宽资源23的子区块的固定位置,并使用固定的调变与编码传送辨识标头。其中,各辨识标头将分别包含第一移动装置15、第二移动装置17以及第三移动装置19的身分识别;第一移动装置15、第二移动装置17以及第三移动装置19无线连接的基站;第一数据151、第二数据171以及第三数据191使用的调变、编码及其序号等相关信息。
同时,第一移动装置15、第二移动装置17以及第三移动装置19并不限定仅能通过通讯装置11以及基站13传送的碰撞讯息110、130,判断第一数据151、第二数据171以及第三数据191是否进行传送,所属技术领域具有通常知识者亦能通过上述说明了解第一移动装置15、第二移动装置17以及第三移动装置19如何通过通讯装置11以及基站13传送的许可讯息112、133,判断第一数据151、第二数据171以及第三数据191是否进行传送,故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如图2A至图2B所示,是一种用于一无线通讯系统的通讯方法。本发明的通讯方法可用于前述无线通讯系统的通讯装置及/或基站,例如第一实施例所述的通讯装置11。无线通讯系统包含一伺服装置、一基站以及多个移动装置。这些移动装置包含一第一移动装置、一第二移动装置以及一第三移动装置。伺服装置分别与通讯装置以及基站电性连接。第一移动装置与通讯装置无线连接且具有一第一数据;第二移动装置与基站无线连接且具有一第二数据;第三移动装置与通讯装置无线连接且具有一第三数据。该第一移动装置以及该第二移动装置皆位于该通讯装置的一无线通讯范围以及该基站的一无线通讯范围内;且该第三移动装置亦位于该通讯装置的无线通讯范围内。
具体而言,本发明所描述的通讯方法可由一计算机程序产品执行,当通讯装置由一计算机加载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并执行该计算机程序产品所包含的多个指令后,即可完成本发明所述的通讯方法。前述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可储存于计算机可读取记录媒体中,例如只读内存(read only memory;ROM)、闪存、软盘、硬盘、光盘、随身碟、磁带、可由网络存取的数据库或熟悉此项技术者所熟知且具有相同功能的任何其它储存媒体中。
首先,于步骤201中,令通讯装置的处理模块根据一模式转换讯息,使其由一受控模式转换为一非受控模式。再于步骤202中,令通讯装置的接收模块接收第一移动装置传送的具有至少一第一序列的第一请求讯息。接着,执行步骤203,令通讯装置的接收模块接收第二移动装置传送的具有至少一第二序列的第二请求讯息。再执行步骤204,判断是否继续接收第三请求讯息。若否,则接着执行步骤207,令通讯装置的处理模块判断至少一第一序列是否与至少一第二序列相同。若至少一第一序列与至少一第二序列相同,则执行步骤209,令通讯装置的传送模块传送一碰撞讯息。接着,于步骤211中,根据步骤209传送的碰撞讯息,使第一移动装置以及第二移动装置暂止传送第一数据以及第二数据。
承上,若至少一第一序列与至少一第二序列不同,则执行步骤213,令通讯装置的传送模块传送一许可讯息。接着,于步骤215中,根据步骤213传送的许可讯息,使第一移动装置以及第二移动装置传送第一数据以及第二数据。
另一方面,于步骤204中,若判断继续接收第三请求讯息,则执行步骤205,令通讯装置的接收模块通过第三基站,接收第三移动装置传送的具有至少一第三序列的第三请求讯息。随后,执行步骤217,令通讯装置的处理模块判断至少一第一序列是否与至少一第三序列相同。若至少一第一序列与至少一第三序列相同,则执行步骤219,令通讯装置的传送模块传送一碰撞讯息。接着,于步骤221中,根据步骤219传送的碰撞讯息,使第一移动装置以及第三移动装置暂止传送第一数据以及第三数据。
承上,若至少一第一序列与至少一第三序列不同,则接着执行步骤223,令通讯装置的处理模块判断至少一第二序列是否与至少一第三序列相同。若至少一第二序列与至少一第三序列相同,则执行步骤225,令通讯装置的传送模块传送一碰撞讯息。接着,于步骤227中,根据步骤225传送的碰撞讯息,使第一移动装置以及第三移动装置暂止传送第一数据以及第三数据。
若至少一第二序列与至少一第三序列亦不同,则执行步骤229,令通讯装置的传送模块传送一许可讯息。最后,于步骤231中,根据步骤229传送的许可讯息,使第一移动装置以及第三移动装置传送第一数据以及第三数据。
除了上述步骤,本发明的通讯方法亦能执行第一实施例的通讯装置所描述的操作及功能,所属技术领域具有通常知识者可直接了解本发明的通讯方法如何基于上述第一实施例以执行此等操作及功能,故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如图3所示,是一种用于一无线通讯系统的通讯方法。本发明的通讯方法可用于前述无线通讯系统的移动装置,例如第一实施例所述的移动装置15、17、19。无线通讯系统还包含一通讯装置以及一基站。移动装置与基站无线连接且具有一数据。
具体而言,本发明所描述的通讯方法可由一计算机程序产品执行,当移动装置由一计算机加载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并执行该计算机程序产品所包含的多个指令后,即可完成本发明所述的通讯方法。前述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可储存于计算机可读取记录媒体中,例如只读内存、闪存、软盘、硬盘、光盘、随身碟、磁带、可由网络存取的数据库或熟悉此项技术者所熟知且具有相同功能的任何其它储存媒体中。
首先,于步骤301中,令移动装置的处理模块判断无线通讯系统是处于一非受控模式。再于步骤303中,令移动装置的传送模块传送具有至少一序列的请求讯息。接着,执行步骤305,令移动装置的接收模块接收通讯装置传送的回应讯息。
接着,于步骤307中,令移动装置的处理模块判断该回应讯息是否系碰撞讯息。若是,则于步骤309中,使移动装置的处理模块暂止传送数据。于步骤307中,若回应讯息并非碰撞讯息(即回应讯息是一许可讯息),则执行步骤311,使移动装置的传送模块传送数据。
除了上述步骤,本发明的通讯方法亦能执行第一实施例的移动装置所描述的操作及功能,所属技术领域具有通常知识者可直接了解本发明的通讯方法如何基于上述第一实施例以执行此等操作及功能,故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如图4所示,是一种用于一无线通讯系统的伺服方法。本发明的伺服方法可用于前述无线通讯系统的移动装置,例如第一实施例所述的伺服装置18。无线通讯系统还包含一通讯装置以及一基站。伺服装置则分别与通讯装置以及基站电性连接。
具体而言,本发明所描述的伺服方法可由一计算机程序产品执行,当伺服装置由一计算机加载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并执行该计算机程序产品所包含的多个指令后,即可完成本发明所述的伺服方法。前述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可储存于计算机可读取记录媒体中,例如只读内存、闪存、软盘、硬盘、光盘、随身碟、磁带、可由网络存取的数据库或熟悉此项技术者所熟知且具有相同功能的任何其它储存媒体中。
首先,于步骤401中,令伺服装置的处理模块根据无线通讯系统的一无线频宽资源使用量产生一模式转换讯息。再于步骤403中,令伺服装置的传送模块传送前述的模式转换讯息,使通讯装置以及基站根据该模式转换讯息,由一受控模式转换为一非受控模式。
除了上述步骤,本发明的通讯方法亦能执行第一实施例的移动装置所描述的操作及功能,所属技术领域具有通常知识者可直接了解本发明的伺服方法如何基于上述第一实施例以执行此等操作及功能,故在此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通讯装置、通讯方法、伺服装置、伺服方法及其计算机程序产品可根据各移动装置的请求讯息,分配无线通讯系统的无线频宽资源,并针对可能产生冲突的无线频宽资源进行重新分配,以降低无线通讯系统中,各基站之间的信号干扰。藉此,便可在不改变现有无线通讯系统的硬件架构之下,有效解决两种通讯系统因基站过于接近或分布密度过高,所造成的互相干扰对方的信号的问题。
上述的实施例仅用来例举本发明的实施态样,以及阐释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畴。任何熟悉此技术者可轻易完成的改变或均等性的安排均属于本发明所主张的范围,本发明的权利保护范围应以申请专利范围为准。

Claims (22)

1.一种用于一无线通讯系统的通讯装置,该无线通讯系统包含一伺服装置、一基站以及多个移动装置,这些移动装置包含一第一移动装置以及一第二移动装置,该伺服装置分别与该通讯装置以及该基站电性连接,该第一移动装置与该通讯装置无线连接且具有一第一数据,该第二移动装置与该基站无线连接且具有一第二数据,该第一移动装置以及该第二移动装置皆位于该通讯装置的一无线通讯范围以及该基站的一无线通讯范围内,该通讯装置包含:
一接收模块,用以接收一模式转换讯息,其中,该模式转换讯息是由该伺服装置根据该无线通讯系统的一无线频宽资源使用量传送;
一处理模块,根据该模式转换讯息,使该通讯装置由一受控模式转换为一非受控模式;以及
一传送模块;
其中,该接收模块还用以接收该第一移动装置传送的包含至少一第一序列的一第一请求讯息,并接收该第二移动装置传送的包含至少一第二序列的一第二请求讯息,该处理模块用以判断该至少一第一序列与该至少一第二序列是否指定相同的子区块,该传送模块根据该处理模块的判断结果传送一回应讯息;以及
其中,该第一移动装置根据该回应讯息判断是否传送该第一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讯装置,其特征在于,当该处理模块判断该至少一第一序列与该至少一第二序列指定相同的子区块时,该传送模块传送一碰撞讯息,俾该第一移动装置与该第二移动装置根据该碰撞讯息,分别暂止传送该第一数据与该第二数据,其中该回应讯息系该碰撞讯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讯装置,其特征在于,当该处理模块判断该至少一第一序列与该至少一第二序列指定不同的子区块时,该传送模块传送一许可讯息,以使该第一移动装置与该第二移动装置根据该许可讯息,分别传送该第一数据与该第二数据至该通讯装置,其中该回应讯息是该许可讯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讯装置,其特征在于,这些移动装置还包含一第三移动装置,该第三移动装置与该通讯装置无线连接且具有一第三数据,该接收模块用以接收该第三移动装置传送的包含至少一第三序列的一第三请求讯息,该处理模块还用以判断该至少一第一序列、该至少一第二序列以及该至少一第三序列是否指定相同的子区块,该传送模块根据该处理模块的判断结果传送该回应讯息,以使该第三移动装置根据该回应讯息判断是否传送该第三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讯装置,其特征在于,当该处理模块判断该至少一第一序列与该至少一第三序列指定相同的子区块时,该传送模块传送一碰撞讯息,以使该第一移动装置与该第三移动装置根据该碰撞讯息,暂止传送该第一数据,以及使该第三移动装置根据该碰撞讯息,暂止传送该第三数据,其中该回应讯息是该碰撞讯息。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讯装置,其特征在于,当该处理模块判断该至少一第二序列与该至少一第三序列指定相同的子区块时,该传送模块传送一碰撞讯息,以使该第一移动装置与该第三移动装置根据该碰撞讯息,分别暂止传送该第一数据与该第三数据,其中该回应讯息是该碰撞讯息。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讯装置,其特征在于,当该处理模块判断该至少一第三序列与该至少一第一序列指定不同的子区块且该至少一第三序列与该至少一第二序列指定不同的子区块时,该传送模块传送一许可讯息,以使该第一移动装置、该第二移动装置、以及该第三移动装置根据该许可讯息,分别传送该第一数据、该第二数据、以及该第三数据至该通讯装置,其中该回应讯息是该许可讯息。
8.一种用于一无线通讯系统的通讯方法,该无线通讯系统包含一伺服装置、一基站、一通讯装置以及多个移动装置,这些移动装置包含一第一移动装置以及一第二移动装置,该伺服装置分别与该通讯装置以及该基站电性连接,该第一移动装置与该通讯装置无线连接且具有一第一数据,该第二移动装置与该基站无线连接且具有一第二数据,该第一移动装置以及该第二移动装置皆位于该通讯装置的一无线通讯范围以及该基站的一无线通讯范围内,该通讯方法包含下列步骤:
令一接收模块接收一模式转换讯息,其中,该模式转换讯息是由该伺服装置根据该无线通讯系统的一无线频宽资源使用量传送;
令一处理模块根据该模式转换讯息使该通讯装置由一受控模式转换为一非受控模式;
令该接收模块接收该第一移动装置传送的一第一请求讯息,其中,该第一请求讯息包含至少一第一序列;
令该接收模块接收该第二移动装置传送的一第二请求讯息,其中,该第二请求讯息包含至少一第二序列;
令该处理模块判断该至少一第一序列与该至少一第二序列是否指定相同的子区块;以及
令一传送模块根据该处理模块的判断结果传送一回应讯息;
其中,该第一移动装置根据该回应讯息判断是否传送该第一数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该传送回应讯息的步骤还包含以下步骤:
当该至少一第一序列与该至少一第二序列指定相同的子区块时,令该传送模块传送一碰撞讯息;
其中,该第一移动装置根据该碰撞讯息,暂止传送该第一数据;以及
其中,该第二移动装置根据该碰撞讯息,暂止传送该第二数据,且该回应讯息系该碰撞讯息。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该传送回应讯息的步骤还包含以下步骤:
当该至少一第一序列与该至少一第二序列指定不同的子区块时,令该传送模块传送一许可讯息;
其中,该第一移动装置根据该许可讯息,传送该第一数据至该通讯装置;以及
其中,该二移动装置根据该许可讯息,传送该第二数据至该通讯装置,且该回应讯息系该许可讯息。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这些移动装置还包含一第三移动装置,该第三移动装置与该通讯装置无线连接且具有一第三数据,该通讯方法还包含下列步骤:
令该接收模块接收该第三移动装置传送的一第三请求讯息,其中,该第三请求讯息包含至少一第三序列;以及
令该处理模块判断该至少一第一序列、该至少一第二序列以及该至少一第三序列是否指定相同的子区块;
其中,该传送模块根据该处理模块的判断结果传送该回应讯息,且该第三移动装置根据该回应讯息判断是否传送该第三数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该传送回应讯息的步骤还包含以下步骤:
当该至少一第一序列与该至少一第三序列指定相同的子区块时,令该传送模块传送一碰撞讯息;
其中,该第一移动装置根据该碰撞讯息,暂止传送该第一数据;以及
其中,该第三移动装置根据该碰撞讯息,暂止传送该第三数据,且该回应讯息系该碰撞讯息。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该传送回应讯息的步骤还包含以下步骤:
当该至少一第二序列与该至少一第三序列指定相同的子区块时,令该传送模块传送一碰撞讯息;
其中,该第一移动装置根据该碰撞讯息,暂止传送该第一数据;
其中,该第三移动装置根据该碰撞讯息,暂止传送该第三数据,且该回应讯息系该碰撞讯息。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该传送回应讯息的步骤还包含以下步骤:
当该至少一第三序列与该至少一第一序列指定不同的子区块且该至少一第三序列与该至少一第二序列指定不同的子区块时,令该传送模块传送一许可讯息;
其中,该第一移动装置根据该许可讯息,传送该第一数据至该通讯装置;
其中,该第二移动装置根据该许可讯息,传送该第二数据至该通讯装置;以及
其中,该第三移动装置根据该许可讯息,传送该第三数据至该通讯装置,且该回应讯息系该许可讯息。
15.一种用于一无线通讯系统的移动装置,该无线通讯系统包含一基站以及一通讯装置,该移动装置与该通讯装置无线连接且具有一数据,该移动装置位于该通讯装置的一无线通讯范围内以及该基站的一无线通讯范围内,该移动装置包含:
一处理模块,判断该通讯装置是处于一非受控模式;
一传送模块,用以传送一请求讯息至该通讯装置,其中,该请求讯息包含至少一序列;以及
一接收模块,用以接收该通讯装置传送的一回应讯息;
其中,该处理模块还用以根据该回应讯息判断是否传送该数据。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回应讯息是一碰撞讯息,该处理模块根据该碰撞讯息,暂止传送该数据。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回应讯息是一许可讯息,该处理模块根据该许可讯息,通过该传送模块传送该数据。
18.一种用于一无线通讯系统的通讯方法,该无线通讯系统包含一基站以及一通讯装置,该移动通讯方法包含下列步骤:
令一处理模块判断该通讯装置是处于一非受控模式;
令一传送模块传送一请求讯息至该通讯装置,其中,该请求讯息包含至少一序列;
令一接收模块接收该通讯装置传送的一回应讯息;以及
令该处理模块根据该回应讯息判断是否通过该传送模块传送一数据。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回应讯息是一碰撞讯息,该判断是否传送数据的步骤还包含以下步骤:
令该处理模块根据该碰撞讯息,暂止传送该数据。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通讯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回应讯息是一许可讯息,该判断是否传送数据的步骤还包含以下步骤:
令该处理模块根据该许可讯息,通过该传送模块传送该数据。
21.一种用于一无线通讯系统的伺服装置,该无线通讯系统包含一通讯装置以及一基站,该伺服装置分别与该通讯装置以及该基站电性连接,该伺服装置包含:
一处理模块,用以根据该无线通讯系统的一无线频宽资源使用量产生一模式转换讯息;以及
一传送模块,用以传送该模式转换讯息;
其中,该通讯装置以及该基站根据该模式转换讯息,由一受控模式转换为一非受控模式。
22.一种用于一无线通讯系统的伺服方法,该无线通讯系统包含一通讯装置以及一基站,该伺服方法包含下列步骤:
令一处理模块根据该无线通讯系统的一无线频宽资源使用量产生一模式转换讯息;以及
令一传送模块传送该模式转换讯息;
其中,该通讯装置以及该基站根据该模式转换讯息,由一受控模式转换为一非受控模式。
CN200910253849.9A 2009-12-04 2009-12-04 通讯装置、通讯方法、移动装置、伺服装置以及伺服方法 Active CN10208878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253849.9A CN102088782B (zh) 2009-12-04 2009-12-04 通讯装置、通讯方法、移动装置、伺服装置以及伺服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253849.9A CN102088782B (zh) 2009-12-04 2009-12-04 通讯装置、通讯方法、移动装置、伺服装置以及伺服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88782A true CN102088782A (zh) 2011-06-08
CN102088782B CN102088782B (zh) 2015-04-15

Family

ID=441003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253849.9A Active CN102088782B (zh) 2009-12-04 2009-12-04 通讯装置、通讯方法、移动装置、伺服装置以及伺服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088782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58781A (zh) * 2004-07-16 2006-04-1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调度模式转换
CN1868176A (zh) * 2003-10-15 2006-11-22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系统和防冲突方法
US20080130550A1 (en) * 2006-12-01 2008-06-05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Relay and method of allocating bandwidth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0512486C (zh) * 2005-06-15 2009-07-08 阿尔卡特公司 按需协调上行链路干扰的方法、基站、移动终端和网络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68176A (zh) * 2003-10-15 2006-11-22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系统和防冲突方法
CN1758781A (zh) * 2004-07-16 2006-04-12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调度模式转换
CN100512486C (zh) * 2005-06-15 2009-07-08 阿尔卡特公司 按需协调上行链路干扰的方法、基站、移动终端和网络
US20080130550A1 (en) * 2006-12-01 2008-06-05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Relay and method of allocating bandwidth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88782B (zh) 2015-04-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88707B (zh) 中继站实现网络接入及初始化的方法
CN103229545B (zh) 通信系统、移动终端以及通信方法
CN109905887B (zh) 用于中继设备的通信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1272615B (zh) 资源分配信令中的资源位置域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4813713A (zh) 用于设备对设备通信的ad-hoc/网络辅助的设备发现协议的系统和方法
CN110087332A (zh) 基站、用户设备及其通信方法
US20190150213A1 (en) Method for managing radio resources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the same
US10512037B1 (en) Controlling cell selection based on relative device-type prioritization
CN104041099A (zh) 启用装置到装置d2d的用户设备中的方法、启用d2d的用户设备、基站中的方法、基站、计算机程序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KR20210055065A (ko) 시간 영역 리소스 구성 방법 및 액세스 네트워크 디바이스
CN111148233A (zh) 一种资源分配方法及基站
US10772100B1 (en) Dynamic carrier allocation based on dual-connectivity capability
CN109845312B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系统
US11044701B2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N104994549A (zh) 一种通信方法、接入网网元以及用户设备
CN115968004A (zh) 一种通信方法
CN103250445A (zh) 用于将服务标识符从分组核心网络传递到无线电网络的方法和节点
JP2022528385A (ja) 通信方法及び通信装置
KR101782393B1 (ko) 캐리어 변환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및 시스템
CN103053191A (zh) 从基站向中继节点发射无线电配置参数
CN102088782B (zh) 通讯装置、通讯方法、移动装置、伺服装置以及伺服方法
CN111065167B (zh) 一种bsr上报方法、终端和网络侧设备
US9392622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figuring a radio access network
CN113840389B (zh) 随机接入资源的确定方法和自回传iab节点
US11659536B1 (en) Controlling carrier load based on distribution of secondary UE connection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