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88710A - 无线基站、中继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无线基站、中继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88710A
CN102088710A CN2010105684659A CN201010568465A CN102088710A CN 102088710 A CN102088710 A CN 102088710A CN 2010105684659 A CN2010105684659 A CN 2010105684659A CN 201010568465 A CN201010568465 A CN 201010568465A CN 102088710 A CN102088710 A CN 1020887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base station
communication terminal
relay
wirel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56846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藤井启正
沈纪恽
大矢智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TT Docomo Inc
Original Assignee
NTT Docom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TT Docomo Inc filed Critical NTT Docom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0887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8871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24Cell structures
    • H04W16/26Cell enhancers or enhancement, e.g. for tunnels, building shadow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55Ground-based stations
    • H04B7/15592Adapting at the relay station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for supporting cooperative relaying, i.e. transmission of the same data via direct - and relayed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24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 H04B7/26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at least one of which is mobile
    • H04B7/2603Arrangements for wireless physical layer control
    • H04B7/2606Arrangements for base station coverage control, e.g. by using relays in tu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2001/0092Error 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opology of the transmission link
    • H04L2001/0097Relay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Relay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无线基站、中继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无线基站(10)根据从各无线通信终端(30)取得的接收功率信息,针对每个无线通信终端(30)确定不经由中继装置(20)进行通信的直接模式、使用在无线基站(10)与中继装置(20)之间发送的指向性波束经由该中继装置(20)进行通信的中继模式、以及组合所述直接模式和所述中继模式进行通信的复合模式中的任意一个通信模式,并按照针对每个无线通信终端(30)确定的所述通信模式与所述各无线通信终端(30)进行通信。

Description

无线基站、中继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形成至少配置有1个中继装置的小区的无线基站、配置在该小区内的中继装置、以及包含该无线基站和该中继装置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无线通信方法。本申请基于2009年12月3日递交的在先日本专利申请2009-275760并要求其优先权,在此以引证的方式并入其全部内容。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基站的小区内设置了Amplify-and-Forward(AF:放大转发)型中继装置的无线通信系统备受关注(例如,町田春陽、樋口健一、“セルラ通信に適した適応Amplify-and-Forward型リレ一伝送法の一検討”、電子情報通信学会合大会講演論文集2008年通信(1)、pp.478、社団法人電子情報通信学会,以及町田春陽、樋口健一、“セルラ通信に適した適応Amplify-and-Forward型リレ一伝送法の特性評価”、電子情報通信学会ソサィェティ大会講演論文集2008年通信(1)、pp.317、社団法人電子情報通信学会)。在该无线通信系统中,中继装置对从无线基站接收到的下行信号进行放大并中继到无线通信终端,并且对从无线通信终端接收到的上行信号进行放大并中继到无线基站。通过这种中继装置进行的信号中继传输,能够增大无线基站的覆盖范围。
但是,在上述无线通信系统中,在无线基站和配置在该无线基站的小区内的一个方向上的一个中继装置之间,进行使用了指向该小区全体的无指向性波束的信号收发。由此,在进行上述那样的中继传输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存在以下问题:在无线基站与一个中继装置之间收发的信号成为在无线基站与其他中继装置或其他无线通信终端之间收发的信号的干扰信号,从而无线通信系统总体的吞吐量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鉴于上述方面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通过使用了中继装置的中继传输扩大无线基站的覆盖范围的无线通信系统中,能够提高无线通信系统总体的吞吐量的无线基站、中继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本发明的第1方面的无线基站是形成至少配置了1个中继装置的小区的无线基站,其特征在于,具备:取得部,其从各无线通信终端取得所述各无线通信终端从该无线基站接收到的第1控制信号的接收功率信息、和所述各无线通信终端从所述中继装置接收到的第2控制信号的接收功率信息;通信模式确定部,其根据从所述各无线通信终端取得的所述接收功率信息,针对每个无线通信终端确定不经由所述中继装置进行通信的通的直接模式、使用在所述无线基站与所述中继装置之间发送的指向性波束而经由该中继装置进行通信的中继模式、以及组合所述直接模式和所述中继模式进行通信的复合模式中的任意一个通信模式;以及通信部,其根据针对每个无线通信终端确定的所述通信模式与所述各无线通信终端进行通信。
本发明的第2方面的中继装置是配置在无线基站形成的小区中的中继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发送部,该发送部在来自下属的无线通信终端的接收信号中包含该中继装置的识别信息的情况下,使用指向所述无线基站的指向性波束发送以预定的放大率放大后的所述接收信号,在来自所述无线基站的接收信号中包含该中继装置的识别信息的情况下,将以预定的放大率放大后的所述接收信号发送给下属的无线通信终端。
本发明的第3方面的无线通信方法是包含无线基站、和配置在无线基站形成的小区中的至少1个中继装置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以下步骤:所述无线基站从各无线通信终端取得所述各无线通信终端从该无线基站接收到的第1控制信号的接收功率信息、和所述各无线通信终端从所述中继装置接收到的第2控制信号的接收功率信息;所述无线基站根据从所述各无线通信终端取得的所述接收功率信息,针对每个无线通信终端确定不经由所述中继装置进行通信的通的直接模式、使用在所述无线基站与所述中继装置之间发送的指向性波束而经由该中继装置进行通信的中继模式、以及组合所述直接模式和所述中继模式进行通信的复合模式中的任意一个通信模式;以及所述无线基站根据针对每个无线通信终端确定的所述通信模式与所述各无线通信终端进行通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概略图。
图2A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通信模式的图。
图2B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通信模式的图。
图2C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通信模式的图。
图2D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通信模式的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的功能框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所取得的接收功率信息的图。
图5A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无线资源的图。
图5B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无线资源的图。
图6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中继装置的功能框图。
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方法的时序图。
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进行的通信模式确定动作的流程图。
图9是示出本发明第1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对无线通信终端进行的无线资源分配的图。
图10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概略图。
图11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概略图。
图12是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概略图。
图13是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概略图。
图14是本发明的第6实施方式的中继装置的功能框图。
图15是示出本发明第7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进行的发送功率控制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此外,在以下附图的记载中,对相同或类似的部分,标注相同或类似的标号。
[第1实施方式]
(无线通信系统的总体概略结构)
图1是第1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概略图。如图1所示,无线通信系统由无线基站10、配置在无线基站10的小区C1内的非再现型(Amplify-and-Forward(AF)型)的中继装置20、以及无线通信终端30-1至30-5构成。以下,在不对无线通信终端30-1至30-5进行区分的情况下,称作无线通信终端30。此外,无线通信系统中包含的无线基站10、中继装置20以及无线通信终端30不限于图1所示的数量或方式。
无线基站10根据从各无线通信终端30取得的接收功率信息,针对每个无线通信终端30确定直接模式、中继模式、组合了直接模式和中继模式的复合模式中的任意一种通信模式。例如,在图1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中,无线基站10将无线通信终端30-2的通信模式确定为直接模式,将无线通信终端30-3的通信模式确定为中继模式,将无线通信终端30-1、30-4的通信模式确定为复合模式中包含的容量增大模式,将无线通信终端30-5的通信模式确定为复合模式中包含的区域扩大模式。
此处,所谓直接模式,是指无线基站10不经由中继装置20与无线通信终端30进行通信的通信模式。具体而言,如图2A所示,在下行通信中,无线基站10使用指向小区C1全体的无指向性波束(未图示)发送针对无线通信终端30-2的下行信号。另一方面,虽然未图示,但是在上行通信中,无线基站10接收从无线通信终端30-2发送的上行信号。此外,无线基站10也可以取代无指向性波束而使用指向性波束与无线通信终端30-2进行通信。
所谓中继模式,是指无线基站10使用在无线基站10与中继装置20之间发送的指向性波束,经由中继装置20与无线通信终端30进行通信的通信模式。具体而言,如图2B所示,在下行通信中,无线基站10使用指向中继装置20的指向性波束B0,发送针对无线通信终端30-3的下行信号。中继装置20对从无线基站10接收到的下行信号进行放大并发送给无线通信终端30-3。另一方面,虽然未图示,但是在上行通信中,中继装置20对从无线通信终端30-3接收到的上行信号进行放大,使用指向无线基站10的指向性波束进行发送。无线基站10接收从中继装置20发送的上行信号。
复合模式包含针对多个无线通信终端30组合了直接模式和中继模式的容量增大模式、以及针对1个无线通信终端30组合了直接模式和中继模式的区域扩大模式。
所谓容量增大模式,是指无线基站10使用一个无线资源,以直接模式与一个无线通信终端30进行通信,并且以中继模式与其他无线通信终端30进行通信的通信模式。具体而言,如图2C所示,在下行通信中,无线基站10使用指向小区C1全体的无指向性波束(未图示)发送针对无线通信终端30-1的下行信号,并且使用指向中继装置20的指向性波束B0发送针对无线通信终端30-4的下行信号。中继装置20对使用指向性波束B0从无线基站10接收到的下行信号进行放大并发送到无线通信终端30-4。另一方面,虽然未图示,但是在上行通信中,中继装置20对从无线通信终端30-4接收到的上行信号进行放大,并使用指向无线基站10的指向性波束进行发送。无线基站10接收从中继装置20发送的上行信号,并且接收从无线通信终端30-1发送的上行信号。
所谓区域扩大模式,是指无线基站10使用一个无线资源,以直接模式与无线通信终端30进行通信,并且以中继模式与同一无线通信终端30进行通信的通信模式。具体而言,如图2D所示,在下行通信中,无线基站10使用指向小区C1全体的无指向性波束(未图示)发送针对无线通信终端30-5的下行信号,并且使用指向中继装置20的指向性波束B0发送同一下行信号。中继装置20对使用指向性波束B0从无线基站10接收到的下行信号进行放大并发送给同一无线通信终端30-5。另一方面,虽然未图示,但是在上行通信中,中继装置20对从无线通信终端30-5接收到的上行信号进行放大,并使用指向无线基站10的指向性波束进行发送。无线基站10接收从中继装置20发送的上行信号,并且接收从无线通信终端30-5发送的同一上行信号。
无线基站10按照针对每个无线通信终端确定的以上通信模式,与各无线通信终端30进行通信。
(无线通信系统的功能结构)
接着,对构成第1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无线基站10和中继装置20的功能结构进行说明。图3是无线基站10的功能框图,图4和图5A及图5B是用于说明无线基站10的功能结构的图,图6是中继装置20的功能框图。
(1)无线基站10的功能结构
如图3所示,无线基站10具备由多个天线构成的阵列天线101、训练信号生成部102、权重信息接收部103、权重生成部104、权重存储部105、第1控制信号生成部106、第2控制信号生成部107、接收功率信息接收部108、通信模式确定部109、调度部110、发送缓冲器111以及发送信号生成部112和113。
训练信号生成部102生成从阵列天线101发送到中继装置20的训练信号。所谓训练信号,是指用于确定指向中继装置20的指向性波束B0的最佳权重的虚信号。
权重信息接收部103从中继装置20接收权重信息,该权重信息是根据中继装置20中的训练信号接收结果确定的。权重生成部104根据权重信息接收部103所接收到的权重信息,生成指向中继装置20的指向性波束B0的最佳权重。权重存储部105将所生成的权重与中继装置20关联起来进行存储。
第1控制信号生成部106生成使用指向小区C1全体的无指向性波束从阵列天线101发送的第1控制信号。此外,第2控制信号生成部107生成使用指向中继装置20的指向性波束B0从阵列天线101发送的第2控制信号。第2控制信号包含中继装置20的识别信息即中继装置ID。此外,如后所述,第2控制信号在中继装置20中被接收、放大后,被发送给中继装置20属下的无线通信终端30。
接收功率信息接收部108从无线通信终端30接收第1控制信号和第2控制信号的接收功率信息。所谓接收功率信息,是表示无线通信终端30中的信号接收功率的信息,是例如SINR等。例如,如图4所示,接收功率信息接收部108从图1的无线通信终端30-1至30-5接收第1控制信号和第2控制信号的接收功率(单位是dB)。此外,接收功率信息接收部108除了第1控制信号的接收功率信息、第2控制信号的接收功率信息以外,还可以从无线通信终端30接收第1控制信号和第2控制信号的合成信号的接收功率信息。
通信模式确定部109根据接收功率信息接收部108接收到的第1控制信号和第2控制信号的接收功率信息,将在与无线通信终端30的通信中使用的通信模式确定为直接模式、中继模式、容量增大模式和区域扩大模式中的任意一个。此外,关于通信模式的确定方法,将在后面详细叙述(参照图8),因此此处省略说明。
调度部110向由通信模式确定部109确定了通信模式的无线通信终端30分配无线资源。此处,无线资源可以针对各通信模式固定地分配,也可以动态地分配。此外,无线资源可以针对各通信模式按时分的方式分配,也可以按频分的方式分配。
例如,在图5A中,按照与各通信模式的业务量对应的比率固定地分配直接模式用的无线资源a、包括容量增大模式和区域扩大模式在内的复合模式用的无线资源b以及中继模式用的无线资源c。在该情况下,调度部110针对确定为直接模式的无线通信终端30,使用循环(round robin)或比例公平(Proportion fair)等调度算法,分配直接模式用的无线资源a。同样地,调度部110针对确定为复合模式、中继模式的无线通信终端30,分配复合模式用的无线资源b、中继模式用的无线资源c。
此外,在图5B中,动态地分配直接模式用的无线资源a、包括容量增大模式和区域扩大模式在内的复合模式用的无线资源b以及中继模式用的无线资源c。在该情况下,调度部110从所有的无线通信终端30中,选择n个Proportional fair的指标(瞬时SINR/平均SINR)较高的无线通信终端30。调度部110按照与所选择的n个无线通信终端30的每个通信模式的业务量对应的比率,分配无线资源a、b、c。例如,在所选择的n个无线通信终端30的每个通信模式的业务量的比率为6∶1∶3(直接模式∶复合模式∶中继模式)的情况下,也以6∶1∶3的比率分配无线资源a、b、c。
发送信号生成部112将第1控制信号生成部106中生成的第1控制信号转换为预定形式的发送信号。此外,发送信号生成部112根据存储在权重存储部105中的权重,将第2控制信号生成部107中生成的第2控制信号转换为预定形式的发送信号。发送信号生成部113将蓄积在发送缓冲器111中的下行数据信号转换为预定形式的发送信号。
(2)中继装置20的功能结构
如图6所示,中继装置20具备接收部201、第1放大部202、权重生成部203、控制信号生成部204、第1发送部205、中继控制部206、第2放大部207、中继开关208以及第2发送部209。
接收部201接收从无线基站10发送的数据信号、控制信号和训练信号,以及从无线通信终端30发送的数据信号、控制信号。第1放大部202对接收部201接收到的下行信号、上行信号进行放大。
权重生成部203根据接收部201接收到的训练信号的接收结果,生成从无线基站10的阵列天线101向中继装置20发送的指向性波束B0的最佳权重。控制信号生成部204生成包含权重信息的控制信号,该权重信息表示权重生成部203生成的最佳权重。第1发送部205将包含权重生成部203生成的权重信息的控制信号发送到无线基站10。
中继控制部206根据接收部201的接收信号中是否包含本装置的中继装置ID,控制是否对接收信号进行中继。在接收信号中包含本装置的中继装置ID的情况下,中继控制部206接通中继开关208以对第2放大部207放大后的接收信号进行中继。另一方面,在接收信号中不包含本装置的中继装置ID的情况下,中继控制部206断开中继开关208,以不对第2放大部207放大后的接收信号进行中继。
第2发送部209在中继开关208被接通的情况下,将第2放大部207放大后的接收信号发送到无线通信终端30或无线基站10。
(第1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动作)
接着,参照图7至图9,针对如上那样构成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动作进行说明。图7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方法的时序图。此外,以下如图1所示,在无线基站10的小区C1内配置中继装置20,无线通信终端30-1和30-2位于无线基站10的小区C1内,无线通信终端30-3和30-4位于中继装置20的小区C2内,无线通信终端30-5位于小区C1、C2外,无线通信终端30-1至30-5进行下行通信。
如图7所示,在步骤S101中,无线基站10使用指向小区C1全体的无指向性波束通报第1控制信号。无线通信终端30-1至30-5接收从无线基站10通报的第1控制信号。中继装置20接收从无线基站10通报的第1控制信号,但是在所接收的第1控制信号中不包含本装置的中继装置ID,因此不进行第1控制信号的中继。
在步骤S102中,无线基站10使用指向中继装置20的指向性波束B0,通报包含中继装置20的中继装置ID的第2控制信号。中继装置20接收从无线基站10通报的第2控制信号。在所接收的第2控制信号中包含本装置的中继装置ID,因此中继装置20放大第2控制信号并进行通报。无线通信终端30-1至30-5接收从中继装置20通报的第2控制信号。
在步骤S103中,无线通信终端30-1至30-5测定在步骤S101中接收到的第1控制信号的接收功率、在步骤S102中接收到的第2控制信号的接收功率。
在步骤S104中,无线通信终端30-1至30-5将步骤S103中测定的第1控制信号和第2控制信号的接收功率信息通知给无线基站10。
在步骤S105中,无线基站10根据从无线通信终端30-1至30-5通知的第1控制信号和第2控制信号的接收功率信息,确定在与无线通信终端30-1至30-5分别进行通信时使用的通信模式。此处,参照图8,对无线基站10确定在与各无线通信终端30的通信中使用的通信模式的动作进行详细描述。图8是示出通信模式的确定动作的流程图。此外,以下设为无线基站10从无线通信终端30-1至30-5接收图4所示的接收功率信息。
如图8所示,在步骤S201中,无线基站10根据从无线通信终端30通知的接收功率信息,判定无线通信终端30中的第1控制信号的接收功率或第2控制信号的接收功率是否大于等于预定值。
在无线通信终端30中的第1控制信号的接收功率或第2控制信号的接收功率小于预定值的情况下(步骤S201:否),在步骤S202中,无线基站10将无线通信终端30的通信模式确定为复合模式中包含的“区域扩大模式”。例如,关于图1所示的无线通信终端30-5,来自无线基站10的第1控制信号的接收功率(在图4中为5dB)和来自中继装置20的第2控制信号的接收功率(在图4中为6dB)两者都小于预定值(例如10dB)。因此,无线基站10在本步骤中,将无线通信终端30-5的通信模式确定为“区域扩大模式”。
在无线通信终端30中的第1控制信号的接收功率或第2控制信号的接收功率大于等于预定功率的情况下(步骤S201:是),在步骤S203中,无线基站10判断第1控制信号的接收功率是否大于第2控制信号的接收功率。
在无线通信终端30中的第1控制信号的接收功率大于第2控制信号的接收功率的情况下(步骤S203:是),在步骤S204中,判断第1控制信号相对于第2控制信号的接收功率比(即第1控制信号的接收功率/第2控制信号的接收功率)是否大于等于预定值。
在第1控制信号相对于第2控制信号的接收功率比大于等于预定值的情况下(步骤S204:是),在步骤S205中,无线基站10将无线通信终端30的通信模式确定为“直接模式”。例如,关于图1所示的无线通信终端30-2,第1控制信号的接收功率(在图4中为20dB)比第2控制信号的接收功率(在图4中为2dB)大,第1控制信号相对于第2控制信号的接收功率比大于等于预定值(例如10)。因此,无线基站10在本步骤中将无线通信终端30-2的通信模式确定为“直接模式”。
在第1控制信号相对于第2控制信号的接收功率比小于预定值的情况下(步骤S204:否),在步骤S206中,无线基站10将无线通信终端30的通信模式确定为复合模式中包含的“容量增大模式”。但是,不存在在“容量增大模式”中与该无线通信终端30成对的其他无线通信终端30、即不存在进行到后述的步骤S209的其他无线通信终端30时,无线基站10将该无线通信终端30的通信模式确定为“直接模式”。
例如,关于图1所示的无线通信终端30-1,第1控制信号的接收功率(在图4中为12dB)比第2控制信号的接收功率(在图4中为8dB)大,第1控制信号相对于第2控制信号的接收功率比小于预定值(例如10)。此外,在图1所示的情况下,存在在“容量增大模式”中与无线通信终端30-1成对的无线通信终端30-4。因此,无线基站10在本步骤中,将在与无线通信终端30-1的通信中使用的通信模式确定为“容量增大模式”。
在无线通信终端30中的第2控制信号的接收功率大于等于第1控制信号的接收功率的情况下(步骤S203:否),在步骤S207中,判断第2控制信号相对于第1控制信号的接收功率比(即第2控制信号的接收功率/第1控制信号的接收功率)是否大于等于预定值。
在第2控制信号相对于第1控制信号的接收功率比大于等于预定值的情况下(步骤S207:是),在步骤S208中,无线基站10将无线通信终端30的通信模式确定为“中继模式”。例如,关于图1所示的无线通信终端30-3,第2控制信号的接收功率(在图4中为20dB)大于等于第1控制信号的接收功率(在图4中为2dB),第2控制信号相对于第1控制信号的接收功率比大于等于预定值(例如10)。因此,无线基站10在本步骤中,将无线通信终端30-3的通信模式确定为“中继模式”。
在第2控制信号相对于第1控制信号的接收功率比小于预定值的情况下(步骤S207:否),在步骤S209中,无线基站10将无线通信终端30的通信模式确定为“容量增大模式”。但是,不存在在“容量增大模式”中与该无线通信终端30成对的其他无线通信终端30、即不存在进行到上述的步骤S206的其他无线通信终端30时,无线基站10将该无线通信终端30的通信模式确定为“中继模式”。
例如,关于图1所示的无线通信终端30-4,第2控制信号的接收功率(在图4中为20dB)大于等于第1控制信号的接收功率(在图4中为10dB),第2控制信号相对于第1控制信号的接收功率比也小于预定值(例如10)。此外,在图1所示的情况下,存在在“容量增大模式”中与无线通信终端30-4成对的无线通信终端30-1。因此,无线基站10在本步骤中,将在与无线通信终端30-4的通信中使用的通信模式确定为“容量增大模式”。
如上所述,在图7的步骤S105中,无线基站10确定与在无线通信终端30-1至30-5的通信中使用的通信模式。在步骤S106中,无线基站10针对在步骤S105中确定了通信模式的无线通信终端30-1至30-5,分配无线资源。图9是示出对确定了通信模式的无线通信终端30进行的无线资源分配例的图。此外,在图9中,示出对各通信模式的无线通信终端按照时间分割的方式分配了无线资源的例子,但是也可以按照频率分割的方式进行分配。
如图9所示,无线基站10针对确定了“直接模式”的无线通信终端30-2,分配期间T1。此外,无线基站10针对确定了“中继模式”的无线通信终端30-3,分配期间T2。此外,无线基站10针对确定了“容量增大模式”的多个无线通信终端30-1及30-4,分配同一期间T3。此外,无线基站10针对确定了“区域扩大模式”的无线通信终端30-5,分配期间T4。
在步骤S107至S110中,无线基站10利用在步骤S106中分配的无线资源,进行与无线通信终端30-1至30-5的通信。此外,在图7中,仅示出了下行通信的时序。
在步骤S107中,如图2A所示,无线基站10利用在步骤S106中分配的无线资源(图9的期间T1),通过指向小区C1全体的无指向性波束发送针对“直接模式”的无线通信终端30-2的数据信号。此外,无线基站10不在该数据信号中包含中继装置20的中继装置ID。
在步骤S108中,如图2B所示,无线基站10利用在步骤S106中分配的无线资源(图9的期间T2),通过指向中继装置20的指向性波束B0发送针对“中继模式”的无线通信终端30-3的数据信号。此外,无线基站10在该数据信号中包含中继装置20的中继装置ID,因此中继装置20放大从无线基站10接收到的该数据信号并进行二次发送。
在步骤S109中,如图2C所示,无线基站10利用在步骤S106中分配的无线资源(图9的期间T3),发送针对“容量增大模式”的无线通信终端30-1及30-4的数据信号。具体而言,无线基站10在期间T3中,通过指向小区C1全体的无指向性波束发送针对无线通信终端30-1的数据信号,并且通过指向中继装置20的指向性波束B0发送针对无线通信终端30-4的数据信号。此外,无线基站10不在针对无线通信终端30-1的数据信号中包含中继装置20的中继装置ID,另一方面,在针对无线通信终端30-4的数据信号中包含中继装置20的中继装置ID。因此,中继装置20仅放大针对无线通信终端30-4的数据信号并进行二次发送。
在步骤S110中,如图2D所示,无线基站10利用在步骤S106中分配的无线资源(图9的期间T4),通过指向小区C1全体的无指向性波束和指向中继装置20的指向性波束B0发送针对“区域扩大模式”的无线通信终端30-5的数据信号。此外,无线基站10不在一个数据信号中包含中继装置20的中继装置ID,而在另一个数据信号中包含中继装置20的中继装置ID。因此,中继装置20仅放大包含了本装置的中继装置ID的数据信号并进行二次发送。
(作用/效果)
根据第1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在中继模式中,通过在无线基站10和中继装置20之间使用指向性波束,能够减少相对于其他中继装置和其他无线通信终端30的干扰。其结果,能够将组合了直接模式和中继模式的复合模式用作无线通信终端30的通信模式,能够有效利用无线资源。
此外,根据第1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继装置20仅通过判断在接收信号中是否包含本装置的中继装置ID,就能够判断是否可以中继接收信号。因此,能够防止在中继装置20属下不存在无线通信终端30等时,中继装置20不必要地对接收信号进行中继,其结果,能够减少相对于其他小区的无线通信终端30、和直接模式的无线通信终端30的干扰。
由此,根据第1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在通过使用了中继装置20的中继传输扩大无线基站10的覆盖范围的无线通信系统中,能够通过有效利用无线资源,提高无线通信系统总体的吞吐量。
以下,在第2实施方式至第7实施方式中,针对无线基站10按照上述的中继模式经由中继装置20与无线通信终端30进行通信时的变形例进行详细描述。此外,以下的变形例也可应用于在组合了中继模式和直接模式的复合模式(容量增大模式和区域扩大模式)中,按照中继模式进行通信的无线通信终端30。
[第2实施方式]
在第1实施方式中,针对无线基站10按照中继模式经由1个中继装置20与1个或多个无线通信终端30进行通信的情况进行了说明。在第2实施方式中,针对无线基站10按照中继模式经由不同的中继装置20与多个无线通信终端30进行通信的情况,以与第1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图10是第2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概略图。在第2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如图10所示,在无线基站10的小区(未图示)内配置有多个中继装置20-1至20-3,无线通信终端30-1至30-3分别位于多个中继装置20-1至20-3的小区C21至C23内。
在图10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中,无线基站10按照中继模式,经由不同的中继装置20-1至20-3与多个无线通信终端30-1至30-3进行通信。在该通信中,使用了在无线基站10和中继装置20-1至20-3之间分别发送的指向性波束B1至B3。此时,当对无线通信终端30-1至30-3分配了相同的无线资源(例如预定期间或预定频率)时,由于指向性波束B1至B3之间的干扰,无线通信终端30-1至30-3与无线基站10的通信品质恶化。
因此,无线基站10的调度部110进行对如后所述选择的无线通信终端30分配相同的无线资源(例如预定期间或预定频率),使得无线通信终端30-1至30-3与无线基站10的通信品质分别满足预定值的小区内干扰控制。
例如,调度部110也可以从经由不同的中继装置20进行通信的多个无线通信终端30中随机选择预定数量的无线通信终端30,并对所选择的多个无线通信终端30分配相同的无线资源。
此外,调度部110也可以从经由不同的中继装置20进行通信的多个无线通信终端30中依次选择分配相同无线资源的无线通信终端30。具体而言,调度部110从该多个无线通信终端30中选择一个无线通信终端30并分配无线资源。之后,调度部110从该多个无线通信终端30中选择其他无线通信终端30并分配相同的无线资源。在所选择的一个无线通信终端30和其他无线通信终端30的通信品质共同满足预定值的情况下,调度部110对两方的无线通信终端30分配相同的无线资源。另一方面,在不满足预定值的情况下,调度部110不对其他无线通信终端30分配无线资源。调度部110重复上述动作。
在图10中,调度部110对从多个无线通信终端30-1至30-3如上所述那样选择的无线通信终端30-1和30-3分配期间T1,并且对无线通信终端30-2分配期间T2。
这样,根据第2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通过在经由不同的中继装置20与无线基站10进行通信的多个无线通信终端30-1至30-3中,选择分配相同无线资源的无线通信终端30,能够防止在该通信中使用的指向性波束B1至B3之间的干扰。此外,只要通信品质满足预定值,就可以针对中继模式的多个无线通信终端30使用相同的无线资源,因此能够提高无线通信系统总体的吞吐量。
[第3实施方式]
在第3实施方式中,针对形成配置有中继装置20的小区的多个无线基站10相邻接的无线通信系统,以与上述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图11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概略图。在第3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如图11所示,在无线基站10-1的小区(未图示)内配置有多个中继装置20-1至20-3,无线通信终端30-1至30-3分别位于多个中继装置20-1至20-3的小区C21至C23内。同样地,在与无线基站10-1邻接的无线基站10-2的小区(未图示)内,配置有多个中继装置20-4至20-6,无线通信终端30-4至30-6分别位于多个中继装置20-4至20-6的小区C24至C26内。
在图11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中,无线基站10-1按照中继模式,经由不同的中继装置20-1至20-3与无线通信终端30-1至30-3进行通信。在该通信中,使用了在无线基站10与中继装置20-1至20-3之间分别发送的指向性波束B1至B3。同样地,无线基站10-2按照中继模式,经由不同的中继装置20-4至20-6与无线通信终端30-4至30-6进行通信。在该通信中,使用了在无线基站10与中继装置20-4至20-6之间分别发送的指向性波束B4至B6。
在图11所示的情况下,在无线基站10-1和10-2的小区(未图示)的邻接区域中,产生小区间干扰。为了减少上述小区间干扰,邻接的无线基站10-1和10-2的调度部110在邻接的无线基站10-1和10-2之间,使分配了相同无线资源的无线通信终端30的通信模式协调。
此处,在第3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在邻接的无线基站10-1和10-2之间,预先控制为使图5A所示的直接模式用的无线资源a、包括容量增大模式和区域扩大模式在内的复合模式用的无线资源b、中继模式用的无线资源c的分配比率以及所分配的无线资源相同。
由此,邻接的无线基站10-1和10-2的调度部110针对相同的无线资源,分配相同通信模式的无线通信终端30。即,由无线基站10-1的调度部110分配给“中继模式”的无线通信终端30的无线资源也由无线基站10-2的调度部110分配给“中继模式”的无线通信终端30,而不被分配给其他通信模式的无线通信终端30。
由此,在邻接的无线基站10-1和10-2之间,使分配了相同无线资源的无线通信终端30的通信模式协调,由此能够减少邻接的无线基站10-1和10-2之间的小区间干扰。
此外,邻接的无线基站10-1和10-2的调度部110为了进一步减少小区间干扰,也可以对位于无线基站10-1和10-2的小区(未图示)的邻接区域中的多个无线通信终端30分别分配不同的无线资源。参照图11,对这种无线资源的分配进行详细描述。
在图11所示的情况下,当对位于无线基站10-1和10-2的小区的邻接区域中的无线通信终端30-1和30-4分配相同的无线资源时,由于在无线基站10-1、中继装置20-1及无线通信终端30-1之间收发的信号、和在无线基站10-2、中继装置20-4及无线通信终端30-4之间收发的信号之间的干扰,两方信号的通信品质恶化。
因此,无线基站10-1和10-2的调度部110对位于该邻接区域中的多个无线通信终端30-1和30-4分别分配不同的无线资源。例如,在图11中,无线基站10-1的调度部110对无线通信终端30-1分配期间T1。另一方面,无线基站10-2的调度部110对无线通信终端30-4分配期间T2。
此外,无线基站10-1和10-2的调度部110也可以进一步进行在第2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小区内干扰控制。例如,在图11中,无线基站10-1的调度部110为了防止与在期间T1中发送的指向性波束B1之间的小区内干扰,对使用指向性波束B2进行通信的无线通信终端30-2分配期间T2。另一方面,对使用相对于指向性波束B1的影响较少的指向性波束B3进行通信的无线通信终端30-3,分配与无线通信终端30-1相同的期间T1。同样地,无线基站10-2的调度部110为了防止与在期间T2中发送的指向性波束B4之间的小区内干扰,对使用指向性波束B5和B6进行通信的无线通信终端30-5和30-6分配期间T1。
由此,根据第3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在邻接的多个无线基站10之间使分配了相同无线资源的无线通信终端30的通信模式协调,并且对位于多个无线基站10的小区的邻接区域中的多个无线通信终端30分别分配不同的无线资源,由此能够防止邻接的无线基站10的小区间干扰。此外,只要小区间干扰满足预定值,则可以在邻接的多个无线基站10之间共用相同的无线资源,因此能够提高吞吐量。
[第4实施方式]
在第4实施方式中,针对无线基站10经由不同的中继装置20与按照中继模式进行通信的1个无线通信终端30进行通信的情况,以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图12是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概略图。在第4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如图12所示,在无线基站10的小区内配置有多个中继装置20-1和20-2。中继装置20-1和20-2形成小区C21和C22,无线通信终端30位于小区C21和C22的连接区域中。
在图12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中,无线基站10按照中继模式,经由不同的中继装置20-1和20-2与无线通信终端30进行通信。在该通信中,使用了在无线基站10和中继装置20-1和20-2之间分别发送的指向性波束B1和B2。
在图12所示的情况下,无线基站10根据来自无线通信终端30的通知(即,表示无线通信终端30能够经由中继装置20-1和20-2进行通信的通知),按照中继模式,经由不同的中继装置20-1和20-2与无线通信终端30进行通信。此外,无线通信终端30从中继装置20-1接收包含中继装置20-1的中继装置ID的第2控制信号,从中继装置20-2接收包含中继装置20-2的中继装置ID的第2控制信号。无线通信终端30根据从中继装置20-1和20-2接收到的两个第2控制信号的接收功率,进行是否能够经由中继装置20-1和20-2进行通信的判断。
这样,根据第4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无线基站10能够按照中继模式,经由不同的中继装置20与1个无线通信终端30进行通信,因此能够进一步扩大无线基站10的覆盖范围。
[第5实施方式]
在第5实施方式中,针对多个无线基站10经由1个中继装置20与按照中继模式进行通信的1个无线通信终端30进行通信的情况,以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图13是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概略图。在第5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如图13所示,在无线基站10-1和无线基站10-2的小区(未图示)的邻接区域中配置有中继装置20,无线通信终端30位于中继装置20的小区C2内。
在图13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中,无线基站10-1及10-2分别按照中继模式,经由1个中继装置20与无线通信终端30进行通信。在上述通信中,使用了在无线基站10-1及10-2与中继装置20之间分别发送的指向性波束B1和B2。
在图13所示的情况下,中继装置20向周围的无线基站10-1及10-2通知可经由本装置进行通信。各个无线基站10-1及10-2根据来自中继装置20的通知,与无线通信终端30进行经由该中继装置20的通信。
这样,根据第5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邻接的多个无线基站10按照中继模式,经由1个中继装置20与1个无线通信终端30进行通信,由此能够进一步扩大无线基站10的覆盖范围。
[第6实施方式]
在第1实施方式中,针对以下的无线通信系统进行了说明:在无线基站10按照中继模式经由中继装置20与无线通信终端30进行通信的情况下,中继装置20使用与接收信号相同的频率来中继该接收信号。在第6实施方式中,针对在同样的情况下,中继装置20使用与接收信号相同或不同的频率来中继该接收信号的无线通信系统进行说明。
图14是第6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中继装置20的功能框图。如图14所示,中继装置20除了第1实施方式的结构以外,还具有回波干扰(coupling loop interference)判定部210、频率变换开关211以及频率变换部212。
回波干扰判定部210针对来自无线基站10或无线通信终端30的接收信号,判断回波干扰信号(coupling loop interference signal)的接收功率是否大于等于预定值。回波干扰判定部210在判定为回波干扰信号的接收功率大于等于预定值的情况下,向中继控制部206通知需要对接收信号进行频率变换。另一方面,回波干扰判定部210在判定为回波干扰信号的接收功率小于预定值的情况下,向中继控制部206通知无需对接收信号进行频率变换。
中继控制部206根据来自回波干扰判定部210的通知,控制频率变换开关211。中继控制部206在被通知了需要对接收信号进行频率变换的情况下,接通频率变换开关211。另一方面,中继控制部206在被通知了无需对接收信号进行频率变换的情况下,断开频率变换开关211。在图14中,频率变换开关211断开。
频率变换部212将第1放大部202放大后的接收信号的频率变换为不同的频率。
这样,根据第6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继装置20使用与接收信号相同或不同的频率来中继该接收信号,因此能够防止以下情况:由于在中继装置20中放大后的发送信号返回到该中继装置20的接收部201而产生的回波干扰信号,使来自无线基站10或无线通信终端30的接收信号的通信品质恶化。
[第7实施方式]
在第7实施方式中,针对以下的无线通信系统进行说明:在无线基站10按照中继模式与无线通信终端30进行通信的情况下,为了改善该通信的通信品质而进行发送功率控制。
图15是示出在第7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无线基站10按照中继模式与无线通信终端30进行下行通信的情况(参照图10)下,无线基站10进行的发送功率控制的流程图。在图15中,设为无线基站10从按照中继模式进行下行通信的无线通信终端30接收发送功率增加请求。
在步骤S401中,无线基站10判定中继装置20中的下行信号接收功率是否大于等于预定值。
在中继装置20中的下行信号接收功率大于等于预定值的情况下(步骤S401;是),在步骤S402中,无线基站10判定为本基站与中继装置20之间的传播状况良好,而中继装置20与无线通信终端30之间的传播状况恶化,对中继装置20指示增大放大率。
另一方面,在中继装置20中的下行信号接收功率小于预定值的情况下(步骤S401;否),在步骤S403中,无线基站10判断中继装置20中的干扰功率是否大于等于预定值。
在中继装置20中的干扰功率大于等于预定值的情况下(步骤S403;是),在步骤S404中,无线基站10判定为产生了与指向其他中继装置20的指向性波束之间的干扰,如在第2实施方式中所述那样,将针对该下行信号分配的无线资源变更为其他无线资源(例如其他期间或其他频率)。另一方面,在中继装置20中的干扰功率小于预定值的情况下(步骤S403;否),在步骤S405中,无线基站10判定不需要如步骤S404那样变更无线资源,使指向中继装置20的指向性波束的发送功率增加。
此外,虽然未图示,但是在无线基站10按照中继模式与无线通信终端30进行通信的情况下,无线通信终端30进行图15所示的无线基站10进行的发送功率控制。在该情况下,无线通信终端30从按照中继模式进行上行通信的无线基站10接收发送功率增加请求。
这样,根据第7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控制了中继装置20中的放大率和来自无线基站10或无线通信终端30的发送功率,因此能够改善利用中继模式的无线基站10和无线通信终端30的通信品质。
[其他实施方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形成指向性波束的最佳权重的方法,针对以下方法进行了说明:中继装置20根据来自无线基站10的训练信号生成最佳权重,并将所生成的最佳权重通知给无线基站10(反馈利用法)。但是,也可以使用无线基站10根据来自中继装置20的信道探测(channelsounding)信号生成最佳权重的相同频率信道测量法。

Claims (11)

1.一种无线基站,其形成至少配置有1个中继装置的小区,该无线基站的特征在于,具备:
取得部,其从各无线通信终端取得所述各无线通信终端从该无线基站接收到的第1控制信号的接收功率信息、和所述各无线通信终端从所述中继装置接收到的第2控制信号的接收功率信息;
通信模式确定部,其根据从所述各无线通信终端取得的所述接收功率信息,针对每个无线通信终端确定不经由所述中继装置进行通信的通的直接模式、使用在所述无线基站与所述中继装置之间发送的指向性波束经由该中继装置进行通信的中继模式、以及组合所述直接模式和所述中继模式进行通信的复合模式中的任意一个通信模式;以及
通信部,其按照针对每个无线通信终端确定的所述通信模式与所述各无线通信终端进行通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模式包括容量增大模式,在所述容量增大模式中,使用一个无线资源,按照所述直接模式与一个无线通信终端进行通信,并且按照所述中继模式与其他无线通信终端进行通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模式还包括区域扩大模式,在所述区域扩大模式中,使用一个无线资源,按照所述直接模式和所述中继模式与一个无线通信终端进行通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基站还具备分配部,所述分配部根据针对每个无线通信终端确定的所述通信模式,对所述各无线通信终端分配无线资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基站,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通信部按照所述中继模式经由不同的中继装置与多个无线通信终端进行通信的情况下,所述分配部对从所述多个无线通信终端中选择的一个或多个无线通信终端分配相同的无线资源,使得与所述多个无线通信终端各自的通信品质满足预定值。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配部在与邻接于本基站的无线基站之间,使分配了相同无线资源的无线通信终端的通信模式协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部经由多个中继装置与按照所述中继模式进行通信的一个无线通信终端进行通信。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部经由如下中继装置与按照所述中继模式进行通信的一个无线通信终端进行通信,所述中继装置与其他无线基站之间发送和接收与本基站相同的信号。
9.一种中继装置,其配置在无线基站形成的小区中,该中继装置的特征在于,
具备发送部,该发送部在来自属下的无线通信终端的接收信号中包含该中继装置的识别信息的情况下,使用指向所述无线基站的指向性波束发送以预定的放大率放大后的所述接收信号,在来自所述无线基站的接收信号中包含该中继装置的识别信息的情况下,将以预定的放大率放大后的所述接收信号发送给属下的无线通信终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中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中继装置还具备:
回波干扰信号判定部,其判定所述接收信号中的回波干扰信号的接收功率是否大于等于预定值;以及
频率变换部,其在所述接收信号中的回波干扰信号的接收功率大于等于预定值的情况下,将所述接收信号的频率变换为其他频率。
11.一种无线通信方法,该方法是包含无线基站和配置在该无线基站形成的小区中的至少1个中继装置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无线通信方法,该无线通信方法的特征在于,具有以下步骤:
所述无线基站从各无线通信终端取得所述各无线通信终端从该无线基站接收到的第1控制信号的接收功率信息、和所述各无线通信终端从所述中继装置接收到的第2控制信号的接收功率信息;
所述无线基站根据从所述各无线通信终端取得的所述接收功率信息,针对每个无线通信终端确定不经由所述中继装置进行通信的直接模式、使用在所述无线基站与所述中继装置之间发送的指向性波束经由该中继装置进行通信的中继模式、以及组合所述直接模式和所述中继模式进行通信的复合模式中的任意一个通信模式;以及
所述无线基站按照针对每个无线通信终端确定的所述通信模式与所述各无线通信终端进行通信。
CN2010105684659A 2009-12-03 2010-12-01 无线基站、中继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Pending CN10208871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75760 2009-12-03
JP2009275760A JP4990343B2 (ja) 2009-12-03 2009-12-03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88710A true CN102088710A (zh) 2011-06-08

Family

ID=437089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684659A Pending CN102088710A (zh) 2009-12-03 2010-12-01 无线基站、中继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10136525A1 (zh)
EP (1) EP2330863B1 (zh)
JP (1) JP4990343B2 (zh)
CN (1) CN102088710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74273A (zh) * 2013-02-06 2014-08-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干扰关系的获取方法及系统
CN107534482A (zh) * 2015-05-15 2018-01-02 索尼公司 移动通信系统、通信终端和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29606A (zh) * 2011-03-01 2013-09-25 诺基亚西门子网络公司 在具有不同接入限制的接入节点之间共享无线电资源
GB2491857B (en) * 2011-06-14 2015-07-29 Sca Ipla Holdings Inc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and method
GB2491900B (en) 2011-06-17 2014-04-30 Toshiba Res Europ Ltd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methods and apparatus
JP2013074399A (ja) * 2011-09-27 2013-04-22 Kyocera Corp 中継装置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JP2013074529A (ja) * 2011-09-28 2013-04-22 Kyocera Corp 中継装置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GB2503923A (en) * 2012-07-12 2014-01-15 Nec Corp Coordinated multipoint transmissions to a relay node
US9414394B2 (en) * 2013-08-12 2016-08-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Avoiding suspended transmission during network listen for small cell base stations
EP3087796B1 (en) 2013-12-27 2021-04-1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radio access point for handling communication between wireless devices
US9548848B1 (en) * 2015-02-19 2017-01-17 Mbit Wireles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duced complexity CQI feedback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JP6491962B2 (ja) * 2015-06-19 2019-03-27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中継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US20190045433A1 (en) * 2015-09-18 2019-02-07 Nec Corporation Relay device, access node, and relay device control method
JP7162562B2 (ja) * 2019-03-29 2022-10-2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中継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US20210036764A1 (en) * 2019-08-01 2021-02-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ntrol method for smart repeaters
US11770171B2 (en) * 2021-06-29 2023-09-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t surface link identification
WO2023204186A1 (ja) * 2022-04-22 2023-10-2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26761A (zh) * 2003-05-15 2006-08-30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中继网络中的干扰消除
CN101167294A (zh) * 2005-02-17 2008-04-23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协同中继的方法和装置
US7406295B1 (en) * 2003-09-10 2008-07-29 Sprint Spectrum L.P. Method for dynamically directing a wireless repeater
US20090010215A1 (en) * 2007-07-02 2009-01-0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of allocating wireless resource for spac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communication and 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system of enabling the method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48212B2 (en) * 1999-12-29 2004-06-08 Airnet Communications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ackhaul link diagnostic in a wireless repeater system
EP1130840A3 (en) * 2000-02-29 2003-11-19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Spread-spectrum multicarrier modulation for cellular communication
JP4153866B2 (ja) * 2003-11-27 2008-09-24 株式会社東芝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US8185044B2 (en) * 2004-03-31 2012-05-22 Rockstar Bidco Lp Multi-hop load balancing
KR100975743B1 (ko) * 2005-07-14 2010-08-1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신호 릴레이 방법 및 시스템
EP1955561B1 (en) * 2005-11-11 2017-01-04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controlling relay communication
US8135337B2 (en) * 2005-11-29 2012-03-1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Scheduling in a wireless multi-hop relay network
KR101358469B1 (ko) * 2006-02-07 2014-02-0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네트워크(network) 안에서 상향(uplink)및 하향(downlink) 대역폭(bandwidth)의선택 및 신호 방법
KR101210332B1 (ko) * 2006-09-27 2012-12-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증폭-순방향 릴레이 시스템의 릴레이 전력 제어 장치 및 그방법
US8149726B2 (en) * 2007-01-04 2012-04-03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KR100973670B1 (ko) * 2007-03-21 2010-08-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중계 방식의 광대역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중계 링크 운용장치 및 방법
JP2008244836A (ja) * 2007-03-27 2008-10-09 Toshiba Corp 基地局、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US20090116422A1 (en) * 2007-11-02 2009-05-07 Chia-Chin Chong Method and system for opportunistic hybrid relay selection scheme for downlink transmission
US8718541B2 (en) * 2007-12-31 2014-05-06 Intel Corporation Techniques for optimal location and configuration of infrastructure relay nodes in wireless networks
US8861423B2 (en) * 2008-01-18 2014-10-14 Intel Corporation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by overhearing
JP2009232256A (ja) * 2008-03-24 2009-10-08 Toshiba Corp 基地局、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通信プログラム
JP5061383B2 (ja) 2008-05-13 2012-10-3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変速機の変速制御装置
JP2010016674A (ja) * 2008-07-04 2010-01-21 Fujitsu Ltd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JP5187132B2 (ja) * 2008-10-21 2013-04-24 富士通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方法
US20110103269A1 (en) * 2009-10-29 2011-05-05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relay station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thereof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26761A (zh) * 2003-05-15 2006-08-30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中继网络中的干扰消除
US7406295B1 (en) * 2003-09-10 2008-07-29 Sprint Spectrum L.P. Method for dynamically directing a wireless repeater
CN101167294A (zh) * 2005-02-17 2008-04-23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协同中继的方法和装置
US20090010215A1 (en) * 2007-07-02 2009-01-0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of allocating wireless resource for spac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communication and 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system of enabling the method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74273A (zh) * 2013-02-06 2014-08-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干扰关系的获取方法及系统
CN103974273B (zh) * 2013-02-06 2018-11-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干扰关系的获取方法及系统
CN107534482A (zh) * 2015-05-15 2018-01-02 索尼公司 移动通信系统、通信终端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990343B2 (ja) 2012-08-01
JP2011120015A (ja) 2011-06-16
EP2330863A3 (en) 2012-06-13
US20110136525A1 (en) 2011-06-09
EP2330863B1 (en) 2013-07-10
EP2330863A2 (en) 2011-06-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88710A (zh) 无线基站、中继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CN102208939B (zh) 反射板装置、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1933296B (zh) 用于在采用中继节点的网络中进行上行链路调度的方法、装置
US7035221B2 (en) Radio network, relay node, core node, relay transmission method used in the same and program thereof
CN101106807B (zh) 一种基于中继器的蜂窝网络以及空分双工通信方法
Azgin et al. Cooperative MAC and routing protocols for wireless ad hoc networks
CN101529743B (zh) 无线基站、中继站、无线通信系统和无线通信方法
EP2329665B1 (en) Multi-hop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relay method and relay station therein
CN1722639B (zh) 中继装置及指向性控制方法
CN101322327B (zh) 用于在无线中继网络中中继信息的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1453745B (zh) 一种小区切换过程中的测量方法、透明中继及基站
KR100973670B1 (ko) 중계 방식의 광대역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중계 링크 운용장치 및 방법
CN102511184B (zh) 通信系统、中继设备、管理服务器和通信终端
CN101388701B (zh) 用户数据接收/发送方法、装置及分布式智能天线系统
CN101288276A (zh) 支持通过UMTS(通用移动电信系统)协议进行ad-hoc联网的方法和设备
CN102474733B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继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2036356A (zh) 一种多跳协同网络的多业务分集调度方法
CN101159931B (zh) 一种通信中继网络的中继组的确定方法
CN101969644B (zh) 资源分配方法及设备
CN102598750A (zh) 无线基站和通信控制方法
CN103220789A (zh) 资源分配方法、用户调度方法及其装置、设备
CN1812287B (zh) 用户接入广义分布式小区时服务天线单元集的构建方法
JP4389929B2 (ja) 無線ネットワーク、中継ノード、コアノード、及び、中継方法
JP3928636B2 (ja) 無線ネットワーク、中継ノード、コアノード及びそれに用いる中継伝送方法並びにそのプログラム
CN102415167B (zh) 分配下行传输功率的方法及相应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10608

C20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deemed to be abandoned or is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