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86786B - 用于可变气门正时系统的汽缸盖罩组件 - Google Patents

用于可变气门正时系统的汽缸盖罩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86786B
CN102086786B CN2009102652846A CN200910265284A CN102086786B CN 102086786 B CN102086786 B CN 102086786B CN 2009102652846 A CN2009102652846 A CN 2009102652846A CN 200910265284 A CN200910265284 A CN 200910265284A CN 102086786 B CN102086786 B CN 10208678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head
air inlet
distribution circuit
inlet side
head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26528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86786A (zh
Inventor
金钟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Original Assignee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filed Critical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Publication of CN1020867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867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867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8678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LCYCLICALLY OPERATING VALVE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L1/00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 F01L1/34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vision of means for changing the timing of the valves without changing the duration of opening and without affecting the magnitude of the valve lift
    • F01L1/344Valve-gear or valve arrangements, e.g. lift-valve gear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vision of means for changing the timing of the valves without changing the duration of opening and without affecting the magnitude of the valve lift changing the angular relationship between crankshaft and camshaft, e.g. using helicoidal gea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MLUBRICAT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LUBRICATING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CRANKCASE VENTILATING
    • F01M1/00Pressure lubrication
    • F01M1/06Lubricat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vision therein of crankshafts or connecting rods with lubricant passageways, e.g. bor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FCYLINDERS, PISTONS OR CASINGS, FOR COMBUSTION ENGINES; ARRANGEMENTS OF SEALINGS IN COMBUSTION ENGINES
    • F02F1/00Cylinders; Cylinder heads 
    • F02F1/24Cylinder hea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LCYCLICALLY OPERATING VALVE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L2810/00Arrangements solving specific problems in relation with valve gears
    • F01L2810/02Lubric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MLUBRICAT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LUBRICATING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CRANKCASE VENTILATING
    • F01M1/00Pressure lubrication
    • F01M1/06Lubricating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vision therein of crankshafts or connecting rods with lubricant passageways, e.g. bores
    • F01M2001/064Camshaft with passageway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Valve Device For Special Equipments (AREA)
  • Cylinder Crankcases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与油压控制阀相关联的、用于可变气门正时系统的汽缸盖罩组件。该汽缸盖罩组件包括:凸轮罩,其固定地安装在汽缸盖的上表面上并同时可旋转地支撑进、排气凸轮轴的轴颈部,其中进气侧轴承容座和排气侧轴承容座形成为一体;以及汽缸盖罩,其安装在汽缸盖的上表面上并同时覆盖进、排气凸轮轴以及凸轮罩,从而使得汽缸盖罩的内表面与凸轮罩的上表面形成接触。

Description

用于可变气门正时系统的汽缸盖罩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一种与油控制机构相关联的、用于可变气门正时系统的汽缸盖罩组件,尤其涉及这样一种用于可变气门正时系统的汽缸盖罩组件:其中,在汽缸盖罩中设有用于控制待供给到凸轮相位器(cam phaser)的油的油压控制阀,并且使得与油压控制阀相关联的油通路适合于汽缸盖罩和凸轮罩。
背景技术
通常,可变气门正时系统(在下文中也称作“VVT系统”)是这样一种机构,其用于根据发动机的运行状态(载荷、RPM(每分钟转数)等),通过在凸轮轴上分别设置高速凸轮和低速凸轮之后改变进气凸轮或进、排气凸轮的旋转相位、改变与RPM相关联的凸轮的相位和轮廓(profile)、或者改变气门升程并同时改变凸轮的相位,来优化气门正时。
VVT系统包括位于凸轮轴前端侧部的凸轮相位器,其中该凸轮相位器为斜齿轮型、扭转齿槽(torsion spline)型、叶片型或电动-液压型。发动机控制单元(ECU)控制油压控制阀(OCV),以便能够调节要供给到凸轮相位器的油的方向和油量,由此来操作凸轮相位器。
根据汽车制造商的不同,VVT系统被称作可变凸轮轴正时(VCT)、双可变凸轮轴正时(DVCT)、可变凸轮相位器(VCP)、双可变凸轮相位器(DVCP)、可变气门正时(VVT)、连续可变气门正时(CVVT)、可变气门正时及升程电子控制系统(VTEC)等。
在韩国未经审查的第2003-0084642号、第1999-0058241号及第10-2007-0033874号专利公报中,以及在韩国第10-0461937号、第10-0265982号、第10-0674689号、第10-0620984号及第10-0296758号专利中均披露了VVT系统、VVT装置或VVT系统的装置的各种示例。
如这些文献中所示出的,VVT系统配置成使凸轮轴安装在位于发动机体上部区域的、构成燃烧室的汽缸盖的上表面上,以由凸轮罩(也称作“轴承盖”)可旋转地支撑。凸轮轴和凸轮罩均由汽缸盖罩覆盖。
凸轮相位器安装在凸轮轴的一端上。在汽缸盖的侧部中,安装有发动机润滑装置的油路及与凸轮相位器相关联的油压控制阀。油压控制阀控制来自油泵的油压并选择性地将油供给到提前侧腔室(advancing-side chamber)或延迟侧腔室(retarding-side chamber),从而使凸轮轴相对于凸轮皮带盘(campulley)的旋转相位改变(即,被提前或延迟),由此控制由凸轮轴的旋转所导致的气门开启与关闭的正时。
然而,根据传统的VVT系统,由于与凸轮相位器相关联的油通道设置在汽缸盖中并且油压控制阀安装在汽缸盖的侧部,所以对发动机舱(engineroom)的设计与维护造成限制。
具体地,由于油压控制阀以突出的形式安装在汽缸盖的侧部,并由于为避免这一问题而将各种辅助装置或燃料回路、冷却回路、点火线路以及控制线路安装在发动机舱中,这样就限制了这些构件的设置,进而限制了发动机舱的最优化设计。
而且,由于油压控制阀较深地设置在汽缸盖罩的最上侧部位中,所以使得工具难以接近该位置,因而不利于组装或维护。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致力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出现的上述问题,并且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用于可变气门正时系统的汽缸盖罩组件,其中,油压控制阀设置在汽缸盖罩上并位于汽缸盖罩的端部,在凸轮罩(凸轮盖,cam cap)和汽缸盖罩中安装具有适合的形状的油通道,从而方便了油压控制阀的定位,提高了发动机舱的设计自由度,以及改善了维护和组装特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案,提供一种用于可变气门正时(VVT)系统的汽缸盖罩组件,其中,进气侧油压控制阀和排气侧油压控制阀在控制油的压力和方向的同时,向各自安装在进气凸轮轴的端部和排气凸轮轴的端部上的那些凸轮相位器供油,该汽缸盖罩组件包括:凸轮罩,其固定地安装在汽缸盖罩的上表面上,同时可旋转地支撑进气凸轮轴的轴颈部和排气凸轮轴的轴颈部,其中,进气侧轴承容座和排气侧轴承容座形成为一体,进气侧轴承容座设有与进气侧凸轮相位器相连接的进气侧提前油槽和进气侧延迟油槽,排气侧轴承容座设有与排气侧凸轮相位器相连接的排气侧提前油槽和排气侧延迟油槽;以及汽缸盖罩,其安装在汽缸盖的上表面上,同时覆盖进气凸轮轴、排气凸轮轴以及凸轮罩,使得汽缸盖罩的内表面与凸轮罩的上表面形成接触。
其中,进气侧油压控制阀和排气侧油压控制阀分别安装在阀孔中,以便被设置在汽缸盖罩中;凸轮罩的内表面的一侧设有第一输入通路(primaryinlet path),第一输入通路与汽缸盖的油沟相连通并朝向汽缸盖罩延伸;汽缸盖罩的内表面的一侧设有第二输入通路,第二输入通路与凸轮罩的第一输入通路相连通并延伸到两个所述阀孔;汽缸盖罩的内表面的另一侧分别设有第一进气侧提前分配通路(distribution path)、第一进气侧延迟分配通路、第一排气侧提前分配通路和第一排气侧延迟分配通路,它们分别与进气侧油压控制阀的提前油出口和延迟油出口以及排气侧油压控制阀的提前油出口和延迟油出口相连通,并延伸到凸轮罩的上表面;凸轮罩的内表面的另一侧设有第二进气侧提前分配通路和第二进气侧延迟分配通路、第二排气侧提前分配通路和第二排气侧延迟分配通路,第二进气侧提前分配通路和第二进气侧延迟分配通路将汽缸盖罩的第一进气侧提前分配通路和第一进气侧延迟分配通路分别与进气侧提前油槽和进气侧延迟油槽相连接,而第二排气侧提前分配通路和第二排气侧延迟分配通路则将汽缸盖罩的第一排气侧提前分配通路和第一排气侧延迟分配通路分别与排气侧提前油槽和排气侧延迟油槽相连接。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凸轮罩的第一输入通路可包括:与汽缸盖的油沟相连接的竖直管道,从竖直管道水平地延伸到凸轮罩的中部的水平管道,以及从水平管道朝着汽缸盖罩向上延伸的排出管道。
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汽缸盖罩的第二输入通路可包括:连接管道,其与凸轮罩的第一输入通路相连接;公用管道,其沿汽缸盖罩的水平方向从连接管道朝向两个所述阀孔延伸;以及进气侧分支管道(branch channel)和排气侧分支管道,其分别从公用管道分叉进入进气侧阀孔和排气侧阀孔中,以便向安装在这些阀孔中的油压控制阀供油。
根据本发明的构造,用于可变气门正时系统的汽缸盖罩组件具有如下效果:由于油压控制阀设置在汽缸盖罩上,因此在凸轮罩和汽缸盖罩中实现了位于油沟与油压控制阀之间的油路以及位于油压控制阀与汽缸盖的凸轮轴之间的油路的简化。
另外,由于油压控制阀安装在发动机和发动机舱的最上部而不会妨碍要被设置在发动机舱上的各种辅助装置和设备,因此提高了发动机舱的设计自由度,并获得了最佳的发动机。
此外,由于油压控制阀未设置成向下并深入到发动机舱中,而是设置在发动机舱的最上部,因此改善了维护和组装特性。
此外,仅通过改变汽缸盖或凸轮罩的通路的方向和位置,就能够容易地改变油压控制阀的位置。
附图说明
从下文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中,将可更清晰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的及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在附图中: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具有油压控制阀的安装结构的汽缸盖罩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倒置的、分解的立体图,图中示出了凸轮罩被从汽缸盖罩上拆下的汽缸盖罩组件;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凸轮罩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图3所示的凸轮罩的通道的设置情况的视图;
图5是示出图4的凸轮罩的输入油路的设置情况的剖视图;
图6是示出图4的凸轮罩的分配通路的设置情况的剖视图;
图7是沿图1的线A-A剖切的剖视图,并且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汽缸盖罩的输入通路的设置情况;
图8是沿图7的线C-C剖切的剖视图;
图9是沿图1的线B-B剖切的剖视图,并且图9示出了汽缸盖罩的分配通路;
图10是沿图9的线D-D剖切的剖视图,并且图10示出了在凸轮罩已被组装的状态下的汽缸盖罩和凸轮罩的分配通路;
图11是沿图10的线E-E剖切的剖视图,并且图11示出了凸轮罩和汽缸盖罩的输入通路与油压控制阀之间的连接状态;以及
图12是沿图11的线F-F剖切的剖视图,并且图12示出了凸轮罩的分配通路与汽缸盖罩的分配通路之间的连接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更为详细的描述,附图中示出了所述优选实施例的示例。在可能的情况下,在整个附图和说明书中将尽可能地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图1和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可变气门正时(VVT)系统的汽缸盖罩组件的外观及内部样貌。
如图1所示,汽缸盖罩组件被配置成使得进气侧油压控制阀51和排气侧油压控制阀52设置在汽缸盖罩100的相对两侧。
进气侧油压控制阀51控制要供给到进气凸轮相位器的油的压力和方向,排气侧油压控制阀52控制要供给到排气凸轮相位器的油的压力和方向,其中进气凸轮相位器安装在进气凸轮轴上,排气凸轮相位器安装在排气凸轮轴上。
汽缸盖罩100通过螺栓101联结到汽缸盖,该汽缸盖在图中并未示出。如本技术领域中所公知的,汽缸盖罩中安装有凸轮轴(未示出)。凸轮轴安装在汽缸盖罩的上表面上,使得凸轮轴由凸轮罩200可旋转地支撑(参见图2),并且在该凸轮轴的前端安装有凸轮相位器(未示出)和凸轮皮带盘(未示出)。
汽缸盖罩100是发动机的最上面的部分,于是油压控制阀51和52以露出的状态组装在发动机上。因此,根据本发明,油压控制阀51和52的选择及更换变得更为自由。然而,如果像现有技术中那样,这些油压控制阀在汽缸盖罩100下方较深地设置到汽缸盖内,则这种设置方式不利于油压控制阀的维护,并限制直接附连到发动机的辅助装置、或邻近发动机设置的装置或部件的安装位置,这样可能导致安装位置被近似地设置到一个点,从而制约了发动机舱的的最优化设计及与最优化设计相关的设计更改。根据本发明,油压控制阀51和52设置在汽缸盖罩100之上,因而这种设置方式不会妨碍其它部件的移位并且朝上敞开,从而使得相对自由地选择油压控制阀51和52的位置。在这种情况下,汽缸盖罩100应当配置成能够适当地设置通向油压控制阀51和52的油通道以及从油压控制阀51和52出来的分配通路。稍后将对汽缸盖罩的详细构造进行描述。在图1中,附图标记‘102’表示用于固定凸轮罩的‘螺栓’,稍后将对该凸轮罩进行描述。
图2是图1的倒置的、分解的立体图,图中示出了汽缸盖罩组件,其中凸轮罩200被从汽缸盖罩100上拆下。
安装在汽缸盖罩100上的油压控制阀51和52调节从油泵供给的油的压力,并将油分配到凸轮轴的凸轮相位器。根据本发明,输入通路(inlet path)和分配通路分别被操纵成与汽缸盖罩100和凸轮罩200相关联并且分别直接设置在汽缸盖罩100和凸轮罩200中,使得油压控制阀51和52能够被安装在汽缸盖罩100上,从而简化了构造。
凸轮罩200配置成使得分别用于可旋转地支撑进、排气凸轮轴的轴颈部的进气侧轴承容座(bearing receptacle)210和排气侧轴承容座220形成为一体。
进气侧轴承容座210设有提前油槽211和延迟油槽212;类似地,排气侧轴承容座220设有提前油槽221和延迟油槽222。油分别经由第二提前分配通路241、251和第二延迟分配通路242、252被供给到各个(相应的)提前油槽211、221和延迟油槽212、222,随后经由设置在凸轮轴中的提前通路和延迟通路被供给到凸轮相位器的提前侧腔室和延迟侧腔室。
此外,凸轮罩200设有第一输入通路230,第一输入通路230用于从油泵(即,利用油泵使油经由汽缸体和汽缸盖的油沟流到凸轮罩200)向汽缸盖罩100供油。
汽缸盖罩100设有第一凸出体111、第二凸出体112以及第三凸出体113,这些凸出体将与凸轮罩200的上表面(该上表面是指在凸轮罩安装在发动机上的状态下的上表面,并且在图2中为凸轮罩200的下表面)接触,并且第一凸出体111、第二凸出体112以及第三凸出体113分别设有与凸轮罩200的通路相连接(连通)的管道。
具体地,汽缸盖罩100的第一凸出体111具有与凸轮罩200的第一输入通路230相连接的第二输入通路130。第二凸出体112具有分别与第二进气侧提前分配通路241和第二进气侧延迟分配通路242相连接的第一进气侧提前分配通路141和第一进气侧延迟分配通路142。第三凸出体113具有分别与第二排气侧提前分配通路251和第二排气侧延迟分配通路252相连接的第一排气侧提前分配通路151和第一排气侧延迟分配通路152。
尽管第一凸出体111、第二凸出体112以及第三凸出体113以分离的形式示出,但也可配置成使得这三个凸出体整合为单个细长的凸出体,并在该单个凸出体中设置三类通路。
图3至图6示出了凸轮罩200的整体结构,其中,图3是凸轮罩的立体图,图4是示出凸轮罩的通路的设置情况的视图,图5是示出图4的凸轮罩的输入通路的设置情况的剖视图,以及图6是示出图4的凸轮罩的分配通路的设置情况的剖视图。
如图3和图4所示,凸轮罩200具有:原有的轴承座(bearing block)的功能,用以可旋转地支撑进气凸轮轴10和排气凸轮轴20;以及附加的特有的通路功能,其使汽缸盖与汽缸盖罩100的油压控制阀51和52之间相连通,并使油压控制阀51和52与凸轮轴10和20之间相连通。
通过穿过四个螺栓孔201拧入螺栓,将凸轮罩200固定到汽缸盖;并通过将螺栓经由汽缸盖罩100紧固到螺栓孔202中,使凸轮罩200与汽缸盖罩100形成接触。
凸轮罩200的进气侧轴承容座210可旋转地支撑进气凸轮轴10,并且排气侧轴承容座220可旋转地支撑排气凸轮轴20。
参考图4和图5,其中图5是关于图4中示出的第一输入通路230的剖视图。如图4和图5所示,第一输入通路230由竖直管道231、水平管道232以及排出管道233组成,其中竖直管道231与汽缸盖的油沟(oil gallery)相连接,水平管道232从竖直管道231水平地延伸到凸轮罩200的中部,排出管道233从水平管道232朝着汽缸盖罩向上延伸。为便于加工起见,通常使用钻孔机等工具从凸轮罩200的外侧钻出水平管道232。在这种情况中,水平管道232如所示地向外敞开,因此塞203(参见图11)被插入到敞开侧以将其盖住。尽管第一输入通路230被示出为由竖直管道231、水平管道232以及排出管道233组成(为了简化构造),但如果其仅提供使汽缸盖的油沟与汽缸盖罩100的第二输入通路130彼此连接的功能,则可考虑到如机械加工性等条件,将第一输入通路230构造成各种各样的形式。
参考图4和图6,其中图6是关于图4中示出的第二进气侧提前分配通路241的剖视图。如图4和图6所示,第二进气侧提前分配通路241被设置成使其上部与汽缸盖罩100的第一进气侧提前分配通路141相连接,并使其下部与进气侧轴承容座210的进气侧提前油槽211相连接。当通过安装在汽缸盖罩100上的进气侧油压控制阀51打开第一进气侧提前分配通路141时,油被供给到第一进气侧提前分配通路141→第二进气侧提前分配通路241→进气侧提前油槽211,并随后被沿着设置在进气凸轮轴10的周边上的槽以及进气凸轮轴10的内部油通道供给到进气侧凸轮相位器。
第二进气侧延迟分配通路242被设置成使其上部与汽缸盖罩100的第一进气侧延迟分配通路142相连接,并使其下部与进气侧轴承容座210的进气侧延迟油槽212相连接。
与这一设置方式类似的是,第二排气侧提前分配通路251被设置成使其上部与汽缸盖罩100的第一排气侧提前分配通路151相连接,并使其下部与排气侧轴承容座220的排气侧提前油槽221相连接。同样地,第二排气侧延迟分配通路252被设置成使其上部与汽缸盖罩100的第一排气侧延迟分配通路152相连接,并使其下部与排气侧轴承容座220的排气侧延迟油槽222相连接。
接下来,图7和图8示出了汽缸盖罩100的输入通路的形式,其中图7是沿图1的线A-A剖切的剖视图,图8是沿图7的线C-C剖切的剖视图。下文在参考附图时将一并参考图2和图4。
如图7和图8所示,汽缸盖罩100的第二输入通路130包括连接管道131、公用管道132以及进气侧分支管道133和排气侧分支管道134。
第二输入通路130用作从凸轮罩200的第一输入通路230的出口233流出的油被供给到进气侧油压控制阀51和排气侧油压控制阀52所经由的通路。
进气侧油压控制阀51和排气侧油压控制阀52(参见图11)分别安装在汽缸盖罩100的阀孔121和122中。
连接管道131与凸轮罩200的第一输入通路230的出口233(参见图4)相连接。
公用管道132沿汽缸盖罩100的水平方向,从连接管道131朝向阀孔121和122两者延伸。为便于加工起见,通常使用钻孔机等工具沿水平方向贯穿汽缸盖罩100来钻出公用管道132。在这种情况下,公用管道132如图所示地在相对两侧上向外敞开,因此塞135被插入到敞开侧中以将其盖住。
进气侧分支管道133和排气侧分支管道134分别从公用管道132分叉并进入进气侧阀孔121和排气侧阀孔122中,并将油供给到安装在阀孔121和122中的油压控制阀51和52(参见图11)。
尽管该实施例示出了第二输入通路130由连接管道131、公用管道132以及分支管道133组成(为了简化构造),但如果其仅提供使凸轮罩200的第一输入通路230与油压控制阀51和52彼此连接的功能,则可考虑到如机械加工性等条件而将第二输入通路130构造成各种各样的形式。
接下来,图9是沿图1的线B-B剖切的剖视图,并且图9示出了汽缸盖罩100的分配通路;图10是沿图9的线D-D剖切的剖视图,并且图10示出了在凸轮罩200被组装的状态下的汽缸盖罩100和凸轮罩200的分配通路。下文在参考附图时将一并参考图2和图4。
如图9和图10所示,第一进气侧提前分配通路141和第一进气侧延迟分配通路142从进气侧阀孔121延伸,第一排气侧提前分配通路151和第一排气侧延迟分配通路152从排气侧阀孔122延伸。
在组装状态下,凸轮罩200与汽缸盖罩100彼此形成紧密接触,因而使得汽缸盖罩100的第一进气侧提前分配通路141和第一进气侧延迟分配通路142分别与第二进气侧提前分配通路241和第二进气侧延迟分配通路242相连接,并使得第一排气侧提前分配通路151和第一排气侧延迟分配通路152与第二排气侧分配通路251和252相连接。
图11和图12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用于VVT系统的汽缸盖罩组件的组装状态,其中图11是沿图10的线E-E剖切的剖视图,图12是沿图10的线F-F剖切的剖视图。下文在参考附图时将一并参考图10。
如图10和图11所示,由发动机的油泵供给到汽缸盖的油沟的油被引入到第一输入通路230的竖直管道231中,随后经由水平管道232从排出管道233中被排出。随后,从排出管道233中排出的油被供给到第二输入通路130的连接管道131,随后进入公用管道132并从该公用管道分叉进入相对两侧,而后经由进气侧分支分配管道133和排气侧分支分配管道134被供给到进气侧油压控制阀51和排气侧油压控制阀52。
如图10和图12所示,由进气侧油压控制阀51控制着压力的油被选择性地排出到第一进气侧提前分配通路141或第一进气侧延迟分配通路142。
来自汽缸盖罩100的第一进气侧提前分配通路141的油经由凸轮罩200的第二进气侧提前分配通路241被供给到进气侧提前油槽211,以便沿提前方向操作进气侧凸轮相位器。
来自汽缸盖罩100的第一进气侧延迟分配通路142的油经由凸轮罩200的第二进气侧延迟分配通路242被供给到进气侧延迟油槽212,以便沿延迟方向操作进气侧凸轮相位器。
类似地,由排气侧油压控制阀52控制着压力的油被选择性地排出到第一排气侧提前分配通路151或第一排气侧延迟分配通路152。
来自汽缸盖罩100的第一排气侧提前分配通路151的油经由凸轮罩200的第二排气侧提前分配通路251被供给到排气侧提前油槽221,以便沿提前方向操作排气侧凸轮相位器。
来自汽缸盖罩100的第一排气侧延迟分配通路152的油经由凸轮罩200的第二排气侧延迟分配通路252被供给到排气侧延迟油槽222,以便沿延迟方向操作排气侧凸轮相位器。
如前文所述,用于VVT系统的汽缸盖罩组件提供了一种能够将油压控制阀设置于汽缸盖罩的新型的、最优的结构。
因此,如果将该结构应用于汽车,则可提高发动机舱的设计自由度,从而使发动机、发动机舱以及汽车具有优异的性能和效率以及良好的维护和组装特性。
尽管为了说明的目的而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领会的是,在不脱离随附的权利要求书中所公开的本发明的范围和原理的情况下,能够对本发明做出各种修改、增添以及替换。

Claims (5)

1.一种用于可变气门正时系统的汽缸盖罩组件,其中,进气侧油压控制阀和排气侧油压控制阀在控制油的压力和方向的同时,向各自安装在进气凸轮轴和排气凸轮轴的端部上的凸轮相位器供油,
所述汽缸盖罩组件包括:
凸轮罩,其固定地安装在汽缸盖的上表面上,同时可旋转地支撑所述进气凸轮轴和排气凸轮轴的轴颈部,其中,进气侧轴承容座和排气侧轴承容座形成为一体,所述进气侧轴承容座设有与进气侧凸轮相位器相连接的进气侧提前油槽和进气侧延迟油槽,所述排气侧轴承容座设有与排气侧凸轮相位器相连接的排气侧提前油槽和排气侧延迟油槽;以及
汽缸盖罩,其安装在所述汽缸盖的上表面上,同时覆盖所述进气凸轮轴和排气凸轮轴以及所述凸轮罩,使得所述汽缸盖罩的内表面与所述凸轮罩的上表面接触;
其中,所述进气侧油压控制阀和排气侧油压控制阀分别安装在阀孔中,以便被设置在所述汽缸盖罩的外侧上;所述凸轮罩的内表面的一侧设有第一输入通路,所述第一输入通路与所述汽缸盖的油沟相连通并朝向所述汽缸盖罩延伸;所述汽缸盖罩的内表面的一侧设有第二输入通路,所述第二输入通路与所述凸轮罩的第一输入通路相连通并延伸到两个所述阀孔;所述汽缸盖罩的内表面的另一侧设有第一进气侧提前分配通路、第一进气侧延迟分配通路、第一排气侧提前分配通路和第一排气侧延迟分配通路,所述第一进气侧提前分配通路、第一进气侧延迟分配通路、所述第一排气侧提前分配通路和第一排气侧延迟分配通路分别与所述进气侧油压控制阀的提前油出口和延迟油出口、以及所述排气侧油压控制阀的提前油出口和延迟油出口相连通,并延伸至所述凸轮罩的上表面;并且所述凸轮罩的内表面的另一侧设有第二进气侧提前分配通路、第二进气侧延迟分配通路、第二排气侧提前分配通路和第二排气侧延迟分配通路,所述第二进气侧提前分配通路和第二进气侧延迟分配通路将所述汽缸盖罩的第一进气侧提前分配通路和第一进气侧延迟分配通路分别与所述进气侧提前油槽和进气侧延迟油槽相连接,所述第二排气侧提前分配通路和第二排气侧延迟分配通路将所述汽缸盖罩的第一排气侧提前 分配通路和第一排气侧延迟分配通路分别与所述排气侧提前油槽和排气侧延迟油槽相连接;
其中,通过所述进气侧油压控制阀(51)和排气侧油压控制阀(52)控制油压,所述油选择性地通过第一进气侧提前分配通路(141)和第一排气侧提前分配通路(151)被排出,或者通过第一进气侧延迟分配通路(142)和第一排气侧延迟分配通路(152)被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可变气门正时系统的汽缸盖罩组件,其中所述凸轮罩的第一输入通路包括:
竖直管道,与所述汽缸盖的油沟相连接;
水平管道,从所述竖直管道水平地延伸到所述凸轮罩的中部;以及
排出管道,从所述水平管道朝着所述汽缸盖罩向上延伸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可变气门正时系统的汽缸盖罩组件,其中所述水平管道是从所述凸轮罩的外侧钻成的,并在被钻出的敞开侧中插入塞以盖住所述敞开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可变气门正时系统的汽缸盖罩组件,其中所述汽缸盖罩的第二输入通路包括:
连接管道,与所述凸轮罩的第一输入通路相连接;
公用管道,沿所述汽缸盖罩的水平方向从所述连接管道朝向两个所述阀孔延伸;以及
进气侧分支管道和排气侧分支管道,分别从所述公用管道分叉进入进气侧的阀孔和排气侧的阀孔中,以便向安装在所述阀孔中的油压控制阀供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可变气门正时系统的汽缸盖罩组件,其中所述公用管道是贯穿所述汽缸盖罩水平地钻成的,并且在被钻出的敞开侧中插入塞以盖住所述敞开侧。 
CN2009102652846A 2009-12-02 2009-12-30 用于可变气门正时系统的汽缸盖罩组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8678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090118201A KR101057254B1 (ko) 2009-12-02 2009-12-02 가변 밸브 타이밍 시스템용 실린더 헤드 커버 조립체
KR10-2009-0118201 2009-12-0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86786A CN102086786A (zh) 2011-06-08
CN102086786B true CN102086786B (zh) 2013-04-17

Family

ID=440987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265284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86786B (zh) 2009-12-02 2009-12-30 用于可变气门正时系统的汽缸盖罩组件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KR (1) KR101057254B1 (zh)
CN (1) CN10208678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75155B (zh) * 2012-10-25 2016-02-03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可变气门正时系统的控制油路
CN103982316A (zh) * 2014-05-14 2014-08-13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总成
CN104329184A (zh) * 2014-08-29 2015-02-04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及其汽缸盖罩
CN104564206A (zh) * 2015-01-23 2015-04-29 吉林大学 凸轮驱动式内燃机液压全可变气门机构
CN105221292A (zh) * 2015-10-26 2016-01-06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油直喷增压发动机气缸盖罩
CN109899128B (zh) * 2017-12-11 2021-05-18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轴承座组件、发动机及车辆
KR102286741B1 (ko) * 2019-10-16 2021-08-05 현대자동차 주식회사 연속 가변 밸브 듀레이션 엔진의 캠 어셈블리
CN113236395B (zh) * 2021-05-19 2023-03-24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可变气门升程系统的执行器安装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025371A (ja) 2006-07-18 2008-02-07 Daikyo Nishikawa Kk 潤滑油供給構造
JP4858562B2 (ja) 2009-03-27 2012-01-18 スズキ株式会社 オイルコントロールバルブの取付け構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86786A (zh) 2011-06-08
KR20110061710A (ko) 2011-06-10
KR101057254B1 (ko) 2011-08-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86786B (zh) 用于可变气门正时系统的汽缸盖罩组件
CN100510330C (zh) Vvt发动机润滑油路
EP1134402B1 (en) Cylinder head structure
US8387576B2 (en) Engine
US6484680B2 (e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with variable cam timing oil filter with restrictor arrangement
CN107075989B (zh) 发动机的机油供应装置
CN100545426C (zh) 一种引擎的气缸端部装置
EP2034141B1 (en) A lubricating device, engine equipped therewith and lubricating method
US8511268B2 (en) Engine equipped with variable valve timing mechanism
US7665437B2 (en) Oil passage structure of valve operating system
KR950014406B1 (ko) 엔진의 밸브구동장치
CN104696035B (zh) 发动机
JP2013113148A (ja) 内燃機関の油路構造
CN100585135C (zh) 发动机vvt相位器供油通道结构
JP2010164009A (ja) 潤滑油給油構造
CN105756737B (zh) 发动机的气门机构
JP2019044682A (ja) 内燃機関
US6289859B1 (en) V-shaped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202402153U (zh) 一种内燃机组合式缸盖及配气机构
CN102900488A (zh) 一种发动机vvt供油系统
JPH0586832A (ja) エンジンのシリンダヘツド構造
JP2000110534A (ja) 内燃機関のカム軸受構造
JP3856082B2 (ja) エンジンのオイル通路構造
JP2006274894A (ja) 動弁装置の潤滑構造
JP5351947B2 (ja) 内燃機関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41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