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86779B - 发动机 - Google Patents

发动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86779B
CN102086779B CN201010561561.0A CN201010561561A CN102086779B CN 102086779 B CN102086779 B CN 102086779B CN 201010561561 A CN201010561561 A CN 201010561561A CN 102086779 B CN102086779 B CN 10208677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ed gas
supply source
valve
firing chamber
m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56156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86779A (zh
Inventor
福杨久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an Zhibo New Kinetic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ublication of CN1020867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867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867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867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发动机,其能够利用内燃机的活塞机构并且以较低成本,使利用矿物燃料驱动的内燃机通过与矿物燃料不同的能源来驱动。发动机(10)包括:形成有燃烧室(12)的内燃机(14)的活塞机构(17);设置在通向燃烧室(12)的通路的末端的连接器(38);以及连接于连接器(38),且向燃烧室(12)供给压力气体的压力气体供给源(40)。通过该构成,在压力气体供给源(40)连接于连接器(38)的情况下,活塞机构(17)将从压力气体供给源(40)供给燃烧室(12)内的压力气体的压力能变换成动能并进行输出。

Description

发动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活塞机构的发动机的改良。
背景技术
从前以来,已知有将通过使燃烧室内的混合气体燃烧而产生的热能变换成动能并进行输出的内燃机。作为该内燃机的能源的混合气体是在空气中混入了燃料,该燃料通常使用作为矿物燃料的石油(例如汽油)或天然气。
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具有内燃机和蒸汽机的发动机,其中内燃机由通过燃烧气体的燃烧而进行动作的活塞机构构成,蒸汽机由利用水蒸气的压力而进行动作的活塞机构构成。并且,在该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通过利用内燃机的排热,产生供给蒸汽机的水蒸气,从而提高发动机的热效率。
在下述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利用供给运转室内的压缩空气的压力能使活塞移动而输出动能的空气压活塞发动机。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20047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53417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现有的内燃机作为产生动能的原动机,使用于各种装置,例如汽车。但是,近年来,在为了防止地球气温变暖而抑制二氧化碳排出量的运动高涨的背景下,作为原动机,使用通过电力进行驱动的电动机的装置例如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日益增加。
这样,如果装置的原动机从利用矿物燃料进行驱动的内燃机转变为利用电力进行驱动的电动机,由于减少了装置运转时二氧化碳排出量,因此从防止地球气温变暖的观点来看,能够抑制地球环境的恶化。但是,仅改变原动机的模式,由于还是要消耗有限的地球资源,因此从保全资源的观点来看,地球环境还会恶化。并且,随着原动机模式的改变,必须改变装置整体,因此存在成本上升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发动机,其利用内燃机的活塞机构,并且以较低成本,使利用矿物燃料进行驱动的内燃机通过与其燃料不同的能源来驱动。
此外,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发动机,其利用内燃机的活塞机构,并且以较低成本,使内燃机利用矿物燃料、以及与该燃料不同的能源中的一种来驱动。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压力气体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燃机的活塞机构,将通过使燃烧室内的混合气体燃烧所产生的热能变换成动能并进行输出;连接器,形成于活塞机构中,并设置在通向燃烧室的通路的末端;以及压力气体供给源,连接于连接器,向燃烧室供给压力气体。其中,在压力气体供给源连接于连接器的情况下,活塞机构将从压力气体供给源供给燃烧室内的压力气体的压力能变换成动能并进行输出。
并且,本发明的混合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燃机的活塞机构,将通过使燃烧室内的混合气体燃烧所产生的热能变换成动能并进行输出;以及连接器,形成于活塞机构中,并设置在通向燃烧室的通路的末端。其中,连接器相对于用于生成混合气的空气流动的吸气管能够装卸,同时相对于压力气体流动的压力气体管能够装卸;在压力气体管连接于连接器的情况下,活塞机构将从压力气体管供给燃烧室内的压力气体的压力能变换成动能并进行输出。
此外,本发明的混合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燃机的活塞机构,将使燃烧室内的混合气体燃烧所产生的热能变换成动能并进行输出;空气供给源,将用于生成混合气体的空气供给燃烧室;压力气体供给源,将压力气体供给燃烧室;以及中间连接器,形成于活塞机构中,并设置在通向燃烧室的通路的末端,分别连接于空气供给源和压力气体供给源。其中,中间连接器包括选择性地使所述通路与所述2个供给源中的一个连通的切换阀,在通过切换阀将压力气体供给源与所述通路连通的情况下,活塞机构将从压力气体供给源供给燃烧室内的压力气体的压力能变换成动能并进行输出。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发动机,其能够利用内燃机的活塞机构并且以较低成本,将利用矿物燃料驱动的内燃机通过与矿物燃料不同的能源来驱动。
并且,根据本发明的发动机,其能够利用内燃机的活塞机构并且以较低成本,将内燃机利用矿物燃料、以及与该燃料不同的能源中的一种来驱动。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发动机的构成的视图。
图2是示出其他实施方式涉及的发动机的构成的视图。
图3是示出压力气体发动机的构成的视图。
图4是示出曲轴在正旋转时活塞机构的状态的视图。
图5是示出曲轴在逆旋转时活塞机构的状态的视图。
符号说明
10、110发动机
12燃烧室
14内燃机
17活塞机构
18活塞
20汽缸
24曲轴
26吸气通路
28排气通路
32吸气阀
34排气阀
38连接器
40压力气体供给源
42空气供给源
44中间连接器
46压力气体阀
48空气阀
50压力气体发动机
52运转室
54切换构造
56第一流路
58第二流路
60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涉及的发动机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作为一例,例举出搭载于车辆的发动机,并对该发动机进行说明。并且,本发明并不限于搭载于车辆的发动机,也可以适用于搭载于其他移动体的发动机,或者其他用途所使用的原动机。
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发动机10的构成的视图。发动机10具有将通过使燃烧室12内的混合气体燃烧而产生的热能变换成动能并进行输出的内燃机14。本实施方式的内燃机14是将燃烧室12内的混合气体利用火花塞16点火而使其燃烧的火花点火内燃机。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该构成,内燃机14也可以是压缩着火内燃机。
内燃机14具有活塞机构17。活塞机构17具有活塞18、活塞18进行往复运动的汽缸20、以及通过连杆22连接于活塞18并且将活塞18的往复运动变换成旋转运动的曲轴24。在汽缸20中,设置有作为对位于汽缸20内部的燃烧室12的混合气体进行点火的点火装置的火花塞16。
并且,活塞机构17具有通向燃烧室12并且作为该燃烧室12内的进行吸排气的通路的吸气通路26与排气通路28。在该吸气通路26设置有喷射燃料的燃料喷射阀30。这里,燃料为汽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
在汽缸20上设置有开闭吸气通路26的吸气阀32、以及开闭排气通路28的排气阀34。吸气以及排气阀32、34通过由凸轮和阀簧等构成的阀门系统36的驱动而被开闭。本实施方式的阀门系统36在利用混合气体驱动内燃机14的情况下,以4冲程1循环的方式使吸气以及排气阀32、34进行动作。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该构成,阀门系统36也可以以2冲程1循环的方式使吸气以及排气阀32、34进行动作。
本实施方式中的发动机10具有设置在吸气通路26的末端的连接器38。该连接器38连接于向燃烧室12供给压力气体的压力气体供给源40。压力气体为高于大气压的高压气体,为压缩空气或者水蒸气。压力气体供给源40为产生这些气体的装置,例如压缩机或者蒸汽发生器(例如锅炉)。
对这样构成的发动机10的活塞机构17的动作进行说明。并且,在该动作中,优选阀门系统36以从4冲程1循环变成吸气行程和排气行程的2冲程1循环的方式使吸气以及排气阀32、34进行动作。具体来说,通过从4冲程用凸轮变更为2冲程用凸轮,从而能够变更各阀门开闭的时刻。即,通过变更为2冲程用凸轮来变更时刻,以便使在吸气行程中,吸气阀32为开启状态,排气阀34为关闭状态,在排气行程中,吸气阀32为关闭状态,排气阀34为开启状态。并且,在该动作中,由于不需要燃烧室12内的混合气体的燃烧,因此使燃料喷射阀30与火花塞16停止。
从压力气体供给源40导入吸气通路26的压力气体随着吸气阀32的开阀而被吸入燃烧室12。随着吸入燃烧室12的压力气体进行膨胀的压力而动作的活塞18的直线运动,通过曲轴24变换成旋转运动。即,在内燃机14中,由压力气体而产生的压力能变换成动能。由于体积的膨胀而变为低压的压力气体成为排气,随着排气阀34的开阀而被排出,通过排气通路28而被放出到外部。这样,在压力气体供给源40与内燃机14的活塞机构17通过连接器38连接的情况下,发动机10作为气压发动机或者蒸汽发动机发挥作用。这里,气压发动机或者蒸汽发动机为通过活塞机构17的动作而均将压力能变换成动能并进行输出的发动机,因此,以下将这些发动机记载为压力气体发动机。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发动机10即压力气体发动机,能够通过作为与内燃机14中通常使用的能源(矿物燃料)不同的能源的压力气体而驱动内燃机14。这样,由于通过形成能够将与矿物燃料不同的能源供给内燃机14的构造,可以实现降低二氧化碳排出量的运转,即不使用矿物燃料的运转,因此从防止地球气温变暖的观点来看,能够对地球环境的保全作出贡献。并且,通过直接利用现有的内燃机14的活塞机构17,防止因原动机模式的改变而产生的资源浪费,因此从资源保全的观点来看,能够对地球环境的保全作出贡献。
接着,对具有将多个不同的能源可选择性地供给内燃机14的活塞机构17的构造的发动机10,即,混合发动机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38的特征在于,相对于空气流动的吸气管(未图示)能够装卸,同时相对于压力气体流动的压力气体管(未图示)能够装卸。连接器38具有凸缘38a。通过将凸缘38a与吸气管或者压力气体管的凸缘(未图示)以夹着垫片的方式对上并利用连接部件进行连接,连接器38与吸气管或者压力气体管可装卸地连接。
在吸气管连接于连接器38的情况下,发动机10作为火花点火内燃机而发挥作用。以下,对该情况中的发动机10的运作进行说明。
通过活塞18的动作,通过吸气管而导入吸气通路26的空气与通过燃料喷射阀30喷射的燃料混合,成为混合气体,随着吸气阀32的开阀而被吸入燃烧室12。被吸入燃烧室12的混合气体通过从火花塞16所产生的电火花而被点火并发生爆炸燃烧。随着该爆炸燃烧的活塞18的直线运动通过曲轴24而变换成旋转运动。即,在内燃机14中,由混合气体的燃烧而产生的热能变换成动能。燃烧后的混合气体成为排气,随着排气阀34的开阀而被排出,通过排气通路28而被放出到外部。这样,在吸气管连接于连接器38的情况下,发动机10作为火花点火内燃机而发挥作用。
在压力气体管连接于连接器38的情况下,发动机10作为压力气体发动机而发挥作用。并且,由于上面已经对压力气体发动机的运作进行了表述,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发动机10如上所述,为通过多个不同的能源即含有矿物燃料的混合气体和压力气体进行驱动的混合发动机。根据该混合发动机,能够以设置有可与多个不同的能源连接的连接器的简单构造以及较低成本,利用矿物燃料来驱动内燃机14,即在能够使活塞机构17动作的同时,利用压力气体来驱动内燃机14,即使活塞机构17动作。这样,由于通过能够将多个不同的能源可选择性地供给内燃机14的活塞机构17的构造,能够根据需要实现降低二氧化碳排出量的运转,即不使用矿物燃料的运转,因此从防止地球气温变暖的观点来看,能够对地球环境的保全作出贡献。并且,由于通过利用现有的内燃机14的活塞机构17,能够防止因原动机模式的改变而产生的资源浪费,因此从资源保全的观点来看,能够对地球环境的保全作出贡献。
接着,参照图2对其他实施方式的发动机110进行说明。图2是示出其他方式的发动机110的构成的视图。该发动机110也是如上所述的具有将多个不同的能源可选择性地供给内燃机14的活塞机构17的混合发动机。并且,对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要素给予相同的标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该实施方式的发动机110具有将压力气体供给给燃烧室12的压力气体供给源40、以及将空气供给给燃烧室12的空气供给源42。在压力气体为压缩空气的情况下,压力气体供给源40为压缩机,在压力气体为蒸汽的情况下,压力气体供给源40为蒸汽发生器(例如锅炉)。压力气体供给源40将利用这些装置所产生的压力气体供给给内燃机14的燃烧室12。空气供给源42具有过滤空气的过滤器、以及调整空气的流量的节流阀(都未图示),从外部导入的空气通过这些部件供给内燃机14的燃烧室12。
并且,发动机110具有连接于连接器38的中间连接器44。连接器38与中间连接器44通过将连接器38的凸缘38a与中间连接器44a以夹着垫片的方式对上并利用螺栓等连接部件进行连接,而可装卸地连接。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对中间连接器44连接于连接器38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定于该构成,中间连接器44也可以不通过连接器38而直接设置于吸气通路26的末端。
中间连接器44分别连接于压力气体供给源40与空气供给源42。具体地说,中间连接器44和压力气体供给源40以及空气供给源42通过上述实施方式的吸气管和压力气体管而被分别连接。
本实施方式中的中间连接器44的特征在于,具有可选择性地使吸气通路26和2个供给源40、42中的一个连通的切换阀。切换阀为二通阀构造,具有控制压力气体的流动的压力气体阀46、以及控制空气的流动的空气阀48。压力气体阀46通过致动器46a的驱动来进行阀门的开闭,空气阀48通过致动器48a的驱动来进行阀门的开闭。并且,虽然对本实施方式的切换阀为二通阀构造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于该构成。只要能够可选择性地使吸气通路26和2个供给源40、42中的一个连通,切换阀也可以是为一个阀体可切换的三通阀构造。
对于本实施方式的发动机110的运作,分为该发动机110作为火花点火内燃机而发挥作用的情况和作为压力气体发动机而发挥作用的情况进行说明。
首先,对发动机110作为火花点火内燃机而发挥作用的情况进行说明。通过中间连接器44的切换阀使空气供给源42与吸气通路26连通。即,使空气阀48开阀,并且使压力气体阀46闭阀。通过活塞18的动作,从空气供给源42通过吸气管导入到吸气通路26的空气与通过燃料喷射阀30喷射的燃料混合,成为混合气体,随着吸气阀32的开阀而被吸入燃烧室12。被吸入燃烧室12的混合气体通过火花塞16所产生的电火花而被点火并发生爆炸燃烧。随着该爆炸燃烧的活塞18的直线运动通过曲轴24而变换成旋转运动。即,在内燃机14中,由混合气体的燃烧而产生的热能变换成动能。燃烧后的混合气体成为排气,随着排气阀34的开阀而被排出,通过排气通路28而被放出到外部。这样,在通过中间连接器44的切换阀而使空气供给源42与吸气通路26连通的情况下,发动机10作为火花点火内燃机而发挥作用。
接着,对发动机110作为压力气体发动机而发挥作用的情况进行说明。并且,在该运作中,由于不需要燃烧室12内的混合气体的燃烧,因此使燃料喷射阀30和火花塞16停止。
通过中间连接器44的切换阀使压力气体供给源40和吸气通路26连通。即,使压力气体阀46开阀,并且使空气阀48闭阀。从压力气体供给源40通过压力气体管导入吸气通路26的压力气体随着吸气阀32的开阀而被吸入燃烧室12。随着使吸入燃烧室12的压力气体进行膨胀的压力而动作的活塞18的直线运动,通过曲轴24变换成旋转运动。即,在内燃机14中,由压力气体而产生的压力能变换成动能。由于体积的膨胀而变为低压的压力气体成为排气,随着排气阀34的开阀而排出,通过排气通路28而被放出到外部。这样,在通过中间连接器44的切换阀使压力气体供给源40和吸气通路26连通的情况下,发动机110作为压力气体发动机而发挥作用。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发动机110,能够以设置有分别与多个不同的能源连接并且具有切换机构的连接器的简单构造,利用矿物燃料来驱动内燃机14,即在能够使活塞机构17动作的同时,利用压力气体来驱动内燃机14,即能够使活塞机构17动作。这样,由于通过能够将多个不同的能源可选择性地供给内燃机14的活塞机构17的构造,能够根据需要实现降低二氧化碳排出量的运转,即不使用矿物燃料的运转,因此从防止地球气温变暖的观点来看,能够对地球环境的保全作出贡献。并且,由于通过直接利用现有的内燃机14的活塞机构17,能够防止因原动机模式的改变而产生的资源浪费,因此从资源保全的观点来看,能够对地球环境的保全作出贡献。
在上述2个实施方式中,虽然对燃料喷射阀30设置于吸气通路26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于该构成。当混合发动机10作为火花点火内燃机而发挥作用时,只要能够将混合气体供给燃烧室12内,燃料喷射阀30也可以设置在吸气通路26的更上游侧,例如设置于吸气管。
接着,参照图3对其他实施方式的压力气体发动机进行说明。图3是示出压力气体发动机50的构成的视图。并且,对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要素给予相同的标号。
压力气体发动机50是将压力能变换成动能并进行输出的发动机。压力气体发动机50具有活塞机构17。活塞机构17具有活塞18、活塞18进行往复运动的汽缸20、以及通过连杆22连接于活塞18并且将活塞18的往复运动变换成旋转运动的曲轴24。由活塞18和汽缸20形成了运转室52。
并且,活塞机构17具有通向运转室52并且作为该运转室52内的吸排气通路的吸气通路26和排气通路28。吸气以及排气通路26、28的末端向外部开放。
在汽缸20上设置有开闭吸气通路26的吸气阀32、以及开闭排气通路28的排气阀34。吸气以及排气阀32、34通过由凸轮和阀簧等构成的阀门系统(未图示)的驱动而被开闭。本实施方式的阀门系统36以2冲程1循环的方式使吸气以及排气阀32、34进行动作。
并且,压力气体发动机50具有将压力气体供给运转室52的压力气体供给源40。在压力气体为压缩空气的情况下,压力气体供给源40为压缩机,在压力气体为蒸汽的情况下,压力气体供给源40为蒸汽发生器(例如锅炉)。压力气体供给源40将利用这些装置所产生的压力气体供给活塞机构17的运转室52。
本实施方式的压力气体发动机50的特征在于,具有可选择性地切换从压力气体供给源40向运转室52供给的压力气体流入吸气以及排气通路26、28中的一个的切换构造54。以下,对切换构造54的构成详细地进行说明
切换构造54具有连接压力气体供给源40和吸气通路26的第一流路56、以及连接压力气体供给源40和排气通路28的第二流路58。并且,切换构造54具有可选择性地使压力气体供给源40与吸气通路以及排气通路26、28中的一个连通的切换阀。切换阀为二通阀构造,分别设置于吸气通路系统和排气通路系统。在吸气通路系统中,在第一流路56设置阀门60a,在吸气通路26的、靠近与第一流路56的连接部的末端侧设置阀门60b。另一方面,在排气通路系统中,在第二流路58设置阀门60c,在排气通路28的、靠近与第二流路58的连接部的末端侧设置阀门60d。这些阀门通过致动器(未图示)分别进行阀门的开闭。
对作为切换构造54的动作,即对将压力气体供给源40的压力气体通过第一流路56和吸气通路26供给运转室52的情况的动作进行说明。在吸气通路系统的切换阀中,使阀门60a开阀,并且使阀门60b闭阀。并且,在排气通路系统的切换阀中,使阀门60c闭阀,并且使阀门60d开阀。这样,压力气体供给源40的压力气体通过第一流路56和吸气通路26被供给运转室52,来自运转室52的排气通过排气通路28被排出到外部。
另一方面,对作为切换构造54的动作,即对将压力气体供给源40的压力气体通过第二流路58和排气通路28供给运转室52的情况的动作进行说明。在吸气通路系统的切换阀中,使阀门60a闭阀,并且使阀门60b开阀。并且,在排气通路系统的切换阀中,使阀门60c开阀,并且使阀门60d闭阀。这样,压力气体供给源40的压力气体通过第二流路58和排气通路28被供给运转室52,来自运转室52的排气通过吸气通路26被排出到外部。
并且,虽然对吸气通路系统以及排气通路系统的各切换阀为二通阀构造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于该构成。只要能够选择性地使压力气体供给源40与吸气以及排气通路26、28中的一个连通,切换阀也可以是为一个阀体可切换的三通阀。在该情况下,三通阀分别设置于第一流路56与吸气通路26的连接部、以及第二流路58与排气通路28的连接部。
参照图4、图5,对具有这样的切换构造54的压力气体发动机50的活塞机构17的动作进行说明。图4是示出曲轴24在正旋转时活塞机构17的状态的视图,图5是示出曲轴24在逆旋转时活塞机构17的状态的视图。由于本实施方式的压力气体发动机50为2冲程1循环的发动机,因此在图4、图5中分别示出吸气行程(左侧)与排气行程(右侧)的活塞机构17的状态。这里,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对正旋转为图中的逆时针旋转方向且逆旋转为图中的顺时针旋转方向的情况进行说明。
首先,参照图4,对曲轴24进行正旋转的情况中的活塞机构17的状态进行说明。此时,压力气体发动机50处于通过切换构造54,压力气体从压力气体供给源40通过第一流路56和吸气通路26被供给至运转室52,来自运转室52的排气通过排气通路28被排出到外部的状态。
在吸气行程中,吸气阀32为开阀状态,排气阀34为闭阀状态。并且,曲轴24的旋转角度位于0至180度之间。压力气体随着吸气阀32的开阀被供给运转室52。随着供给运转室52的压力气体进行膨胀的压力,活塞18沿箭头62方向下降。通过该活塞18的直线运动,曲轴24进行正旋转。
在排气行程中,吸气阀32为闭阀状态,排气阀34为开阀状态。并且,曲轴24的旋转角度位于180至360度之间。在该范围内的位置中,随着曲轴24的旋转,活塞18沿箭头64方向上升。通过该活塞18的运动,运转室52内的压力气体随着排气阀34的开阀而被排出到外部。
接着,参照图5,对曲轴24进行逆旋转的情况中的活塞机构17的状态进行说明。此时,压力气体发动机50处于通过切换构造54,压力气体从压力气体供给源40通过第二流路58和排气通路28被供给运转室52,来自运转室52的排气通过吸气通路26被排出到外部的状态。
在吸气行程中,吸气阀32为闭阀状态,排气阀34为开阀状态。并且,曲轴24的旋转角度位于180至360度之间。即,吸气和排气阀32、34以及曲轴24都处于与曲轴24的正旋转时的排气行程相同的状态。压力气体随着排气阀34的开阀被供给运转室52。随着供给运转室52的压力气体进行膨胀的压力,活塞18沿箭头62方向下降。通过该活塞18的直线运动,曲轴24进行逆旋转。
在排气行程中,吸气阀32为开阀状态,排气阀34为闭阀状态。并且,曲轴24的旋转角度位于0至180度之间。即,吸气和排气阀32、34以及曲轴24都处于与曲轴24的正旋转时的吸气行程相同的状态。在曲轴24的旋转角度位于0至180度之间的情况下,随着曲轴24的旋转,活塞18沿箭头64方向上升。通过该活塞18的运动,运转室52内的压力气体随着排气阀34的开阀而被排出到外部。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压力气体发动机50,通过使用切换构造54改变压力气体的吸气和排气路径的简单构成,完全不用改变利用阀门系统的吸气以及排气阀32、34的动作时刻和曲轴24的旋转角度,就能够容易地改变曲轴24的正旋转与逆旋转。因此,在该压力气体发动机50中,能够在其输出侧省略控制曲轴24的正旋转以及逆旋转的机构,例如齿轮机构。

Claims (2)

1.一种混合发动机,包括:
内燃机的活塞机构,将使燃烧室内的混合气体燃烧所产生的热能变换成动能并进行输出;
空气供给源,将用于生成混合气体的空气供给燃烧室;其特征在于,该混合发动机还包括:
压力气体供给源,将压力气体供给燃烧室;
连接器,形成于活塞机构中,并设置在通向燃烧室的通路的末端;以及,
中间连接器,其可装卸地连接于连接器,所述中间连接器分别连接于空气供给源和压力气体供给源;
其中,中间连接器包括选择性地使所述通路与所述2个供给源中的一个连通的切换阀,
在通过切换阀将压力气体供给源与所述通路连通的情况下,活塞机构将从压力气体供给源供给燃烧室内的压力气体的压力能变换成动能并进行输出,
空气供给源具有调整空气的流量的节流阀,压力气体供给源为压缩机或蒸汽发生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气体为压缩空气或者水蒸气。
CN201010561561.0A 2009-12-08 2010-11-24 发动机 Active CN10208677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78761 2009-12-08
JP2009278761A JP4927157B2 (ja) 2009-12-08 2009-12-08 ハイブリッドエンジン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86779A CN102086779A (zh) 2011-06-08
CN102086779B true CN102086779B (zh) 2015-11-25

Family

ID=440987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61561.0A Active CN102086779B (zh) 2009-12-08 2010-11-24 发动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4927157B2 (zh)
CN (1) CN102086779B (zh)
HK (1) HK115783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373726B1 (ko) 2012-02-14 2014-03-13 한국기계연구원 에어 하이브리드 차량의 공기 압축 모드 운용 방법
CN103967606A (zh) * 2013-01-24 2014-08-06 曾礼 燃料气动马达
KR101801499B1 (ko) 2013-11-20 2017-11-24 리차드 더블유. 쥬니어 도치 등온 압축 기반 연소 엔진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7996A (zh) * 1995-03-06 1998-04-01 居伊·内格尔 具有独立燃烧室的循环内燃发动机的消除污染的方法和装置
WO1995004877A3 (fr) * 1993-08-09 2002-02-14 Pierre Edouard Dorges Moteur thermique a combustion interne comportant au moins deux cylindres opposes
CN101029593A (zh) * 2007-04-06 2007-09-05 浙江大学 混合动力发动机
CN101413403A (zh) * 2008-11-05 2009-04-22 周登荣 空气动力发动机总成
CN101512135A (zh) * 2006-09-11 2009-08-19 史古德利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分开循环飞行器发动机
CN101375035B (zh) * 2006-01-07 2011-02-16 史古德利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分开循环空气混合发动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142559A4 (en) * 1983-05-20 1985-09-26 Marius A Paul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JPH06346701A (ja) * 1993-06-14 1994-12-20 Tai-Her Yang 多ピストン位相差可変容積型動力発生装置
DE10219549B4 (de) * 2002-04-25 2004-03-11 Deutsches Zentrum für Luft- und Raumfahrt e.V. Freikolben-Verbrennungsvorrichtung mit elektrischem Lineartrieb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5004877A3 (fr) * 1993-08-09 2002-02-14 Pierre Edouard Dorges Moteur thermique a combustion interne comportant au moins deux cylindres opposes
CN1177996A (zh) * 1995-03-06 1998-04-01 居伊·内格尔 具有独立燃烧室的循环内燃发动机的消除污染的方法和装置
CN101375035B (zh) * 2006-01-07 2011-02-16 史古德利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分开循环空气混合发动机
CN101512135A (zh) * 2006-09-11 2009-08-19 史古德利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分开循环飞行器发动机
CN101029593A (zh) * 2007-04-06 2007-09-05 浙江大学 混合动力发动机
CN101413403A (zh) * 2008-11-05 2009-04-22 周登荣 空气动力发动机总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1122475A (ja) 2011-06-23
CN102086779A (zh) 2011-06-08
JP4927157B2 (ja) 2012-05-09
HK1157839A1 (zh) 2012-07-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699603B1 (ko) 두개 또는 세개의 동력 모드에서 단일-에너지 또는이중-에너지로 작동하는 추가의 압축 공기 분사 엔진의작동 방법 및 장치
KR100699602B1 (ko) 추가 압축 공기를 분사하여 작동하는 무공해 엔진을 구비한 차량에서 상기 추가 공기를 가열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02900515B (zh) 具有可变容积压缩比的旋转式内燃发动机
CN101978147B (zh) 八冲程内燃机
US6799549B1 (en) Combustion and exhaust heads for fluid turbine engines
US8613269B2 (e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with direct air injection
CN103244285B (zh) 使用主动燃油管理的发动机的控制
CN102086779B (zh) 发动机
CN101718221A (zh) 氢燃料的用途及实现该用途的转子发动机
CN103266950A (zh) 一种油水燃料复合式废气动力型二行程发动机
CN110145396A (zh) 同心圆周转子式内燃发动机
CN104727931A (zh) 增压发动机
CN101333962B (zh) 新型旋转活塞式发动机
CN101769199A (zh) 独立供气的无压缩行程内燃机
CN104405498A (zh) 一种变压缩比增容循环活塞式内燃机
CN100419231C (zh) 预混预燃缸内喷射的燃气内燃机
CN102852577B (zh) 包括具有两个凸起的排气凸轮的四冲程内燃机
CN102767422B (zh) 内燃气体压缩机
CN114576028A (zh) 一种掺氢的缸内直喷氨发动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971009A (zh) “无压缩(行程)、缸外持续燃烧”发动机
CN102748085B (zh) 充气爆排发动机直控阀
WO2018151689A1 (en) Telescopic piston configuration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CN202325858U (zh) 一种可燃气发动机
CN101655048A (zh) 另一种结构的发动机
CN101289958A (zh) 一种进氧式二冲程发动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57839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157839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810

Address after: No. 191, Shuidong Industrial Road, Jianyang District, Nanping, Fuji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Fujian Zhibo New Kinetic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Fu Yangjiuq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