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79817B - 流延装置及溶液制膜方法 - Google Patents

流延装置及溶液制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79817B
CN102079817B CN201010537529.9A CN201010537529A CN102079817B CN 102079817 B CN102079817 B CN 102079817B CN 201010537529 A CN201010537529 A CN 201010537529A CN 102079817 B CN102079817 B CN 10207981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ubber cement
stream
stacked
polymkeric substance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53752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79817A (zh
Inventor
中村直贵
武田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fil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929393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412266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film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film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0798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798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798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7981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ulding By Coating Mould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流延装置和溶液制膜方法,供料块主体中设置有流路。流路中上游侧的部分配置有翼片。翼片将流路的上游侧部分分隔成流路。在比翼片更靠近下游侧的流路中,从上游侧向下游侧依次设置有合流部及层叠胶浆流路。流路中流过第1胶浆。流路中流过第2胶浆。流路中流过第3胶浆。合流部中,第1胶浆~第3胶浆通过翼片合流。通过第1胶浆~第3胶浆的合流,制作第1胶浆~第3胶浆分别形成层所得到的层叠胶浆。层叠胶浆流过层叠胶浆流路。翼片中的下游侧的部分设置有低摩擦层。

Description

流延装置及溶液制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形成具有层结构的层叠流延膜的流延装置、以及使用其来制作层叠结构的光学薄膜的溶液制膜方法。特别是涉及形成各层中所含的聚合物彼此不同的层叠流延膜的流延装置、以及制作各层中所含的聚合物彼此不同的层叠结构的光学薄膜的溶液制膜方法。
背景技术
聚合物薄膜(以下称作薄膜)具有优异的透光性和柔软性以及可以轻量薄膜化等优点,因此,作为光学薄膜被多方面利用。其中,使用了酰化纤维素等的纤维素酯系薄膜被用于光学薄膜。作为光学薄膜,以照相感光用薄膜为代表,有偏振片的保护膜和相位差薄膜等。偏振片的保护膜、相位差薄膜是近年来市场不断扩大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构成构件。
作为薄膜的主要的制造方法,有熔融挤出方法和溶液制膜方法。熔融挤出方法是使聚合物熔融后用挤出机挤出从而制造薄膜的方法。熔融挤出方法具有生产率高、设备成本也比较廉价等特征。但是,难以调整薄膜的厚度,并且,薄膜上形成细小条纹(模条纹,die line),因此难以制造光学薄膜。另一方面,溶液制膜方法是,流出含有聚合物和溶剂的聚合物溶液(以下称作胶浆),从而在支撑体上形成流延膜。接着,使流延膜形成具有自支撑性的膜后,将流延膜从支撑体上剥离,制成湿润膜。然后,使溶剂从该湿润膜中蒸发从而制成薄膜的方法。溶液制膜方法与熔融挤出方法相比,容易调节薄膜的厚度。另外,溶液制膜方法与熔融挤出方法相比,容易制造薄膜表面的状态良好的薄膜。进而,溶液制膜方法能够得到异物少的薄膜。由于这样的原因,光学薄膜主要通过溶液制膜方法来制造。
如果采用溶液制膜方法来制造薄膜,有时会发生鲨皮(shark skin)故障。鲨皮故障是在薄膜的表面产生微小凹凸的故障。已知该鲨皮故障会由于制膜速度的增大、流延时胶浆的温度变成一定值以下而显著发生。制膜速度即支撑体的行进速度。
另外,将流延膜从支撑体上剥取时,部分流延膜残留在支撑体上的故障(以下称作剥残故障)成为问题。剥残故障被认为是由于胶浆中所含的聚合物分子与位于支撑体表面的原子或分子的相互作用所造成的。相互作用是指例如化学键合。如果发生剥残故障,为了除去残留物,需要暂时停止溶液制膜。暂时停止制膜的结果是,薄膜的生产效率就会降低。已知剥残故障会由于支撑体的行进速度的增大、流延时胶浆的聚合物浓度的增大而显著发生。
作为防止鲨皮故障、剥残故障的方法,有日本特开2009-066943号公报中公开的方法。该方法将主胶浆和副胶浆同时进行流延。副胶浆含有与主胶浆中所含的聚合物相同的聚合物,与主胶浆相比粘度较低。通过同时流延,从而在支撑体上形成含有主胶浆的主层及含有副胶浆的副层形成层的层叠流延膜。日本特开2009-066943号公报的层叠流延膜具有第1层、第2层和第3层。第1层位于第2层及第3层之间。第1层是由主胶浆(以下称作第1胶浆)构成的主层。第2层位于层叠流延膜的背侧的面,是由一种副胶浆(以下称作第2胶浆)构成的副层。第3层位于层叠流延膜的表侧的面,是由其他副胶浆(以下称作第3胶浆)构成的副层。根据这样的方法,由于位于层叠流延膜的表侧的面的胶浆的粘度较低,因此能够防止鲨皮故障。进而,由于位于层叠流延膜的背侧的面的胶浆中的聚合物浓度较低,因此能够防止剥残故障。并且,作为第1胶浆中所含的聚合物,通过采用满足薄膜所要求的特性的聚合物,使表面状态(也可以简称为面状)良好,能够有效地制造具有所期望的特性的薄膜。作为薄膜所要求的特性,有光学特性和机械特性等。
然而,根据薄膜所要求的特性,作为第1层中所含的聚合物,不得不采用与支撑体的剥取性低的聚合物。剥取性低是指容易发生剥残故障,剥取性高是指难以发生剥残故障。这种情况下,若第2层中也含有从支撑体上剥取的剥取性低的聚合物,则层叠流延膜的剥取性就会降低。这种情况下,作为第2胶浆中所含的聚合物,必须采用与第1胶浆中所含的聚合物相比从支撑体上剥取的剥取性较高的聚合物。
然而,如果如图14及图15所示,将第1胶浆和含有与第1胶浆不同的聚合物的第2胶浆同时流到沿着一定方向(称作A方向)行进的支撑体190上,则形成于支撑体190上的层叠流延膜200上经常发生厚度不均210。另外,图14中,以带有符号A的箭头线表示A方向。该厚度不均210是由于第1层201与第2层202的界面的不稳定化所造成的。界面的不稳定化是指形成第1层201的主胶浆的一部分进入到第2层202中的现象。另外,为了应对鲨皮故障等,将第1胶浆及第2胶浆、以及含有与第1胶浆不同的聚合物的第3胶浆同时流到沿着A方向行进的支撑体190上时,形成第1层201的主胶浆的一部分进入到第3层203中。其结果是产生厚度不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制造可防止由界面的不稳定化造成的厚度不均、且表面状态优异并具有所期望的特性的层叠结构的光学薄膜的流延装置和溶液制膜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流延装置是将第1胶浆和第2胶浆同时流到支撑体上、从而在支撑体上形成具有与上述支撑体接触的第1层和与上述第1层重叠的第2层的层叠流延膜的流延装置。上述第1胶浆含有第1聚合物及溶剂。上述第2胶浆含有第2聚合物及溶剂,且与上述第1胶浆相比具有较低的粘度。上述第2聚合物与上述第1聚合物不同。上述第1层由上述第1胶浆形成。上述第2层由上述第2胶浆形成。本发明的上述流延装置具备流延装置主体、分隔构件和第1低摩擦部。流延装置主体为块状。流延装置主体具有按照贯通的方式设置的流路。上述第1胶浆和上述第2胶浆通过上述流路。分隔构件将上述流路的上游侧分隔成第1流路和第2流路。上述第1胶浆流过上述第1流路。上述第2胶浆流过上述第2流路。由合流之后的上述第1胶浆和上述第2胶浆形成层所得到的层叠胶浆流过层叠胶浆流路。上述层叠胶浆流路是比上述分隔构件更靠近下游的上述流路。第1低摩擦部设置于上述分隔构件中构成上述第1流路及上述第2流路的内壁面的内壁构成面的下游侧端部。与上述内壁构成面中比上述第1低摩擦部更靠近上游侧的部分相比,上述第1低摩擦部的动摩擦系数较低。
上述分隔构件优选将上述流路的上游侧分隔成上述第1流路、上述第2流路和流过具有比上述第1胶浆低的粘度的第3胶浆的第3流路。上述第3胶浆含有与上述第1聚合物不同的第3聚合物。上述第1流路设置于上述第2流路与上述第3流路之间。上述分隔构件具有第2低摩擦部。第2低摩擦部位于构成上述第1流路及上述第3流路的内壁面的内壁构成面的下游侧端部。与上述内壁构成面中比上述第2低摩擦部更靠近上游侧的部分相比,第2低摩擦部的动摩擦系数较低。在上述层叠胶浆中上述第1胶浆~第3胶浆形成层。上述层叠流延膜具有上述第1层、上述第2层和由上述第3胶浆形成的第3层。
上述第1聚合物及上述第2聚合物优选为酰化纤维素。上述第1聚合物中的酰基的总酰基取代度Z1优选满足式(1),上述第2聚合物中的酰基的总酰基取代度Z2优选满足式(2)。
式(1)    2.0<Z1<2.7
式(2)    2.7<Z2
上述第1低摩擦部的动摩擦系数优选为0.4以下。
上述第1低摩擦部的表面粗糙度Ra优选为0.01μm以上且3μm以下。
上述第1低摩擦部的硬度Hv优选为350以上。
本发明的溶液制膜方法具备薄膜形成步骤、剥取步骤、溶剂蒸发步骤和拉伸步骤。薄膜形成步骤在支撑体上由从流延装置流出的层叠胶浆形成带状的层叠流延膜。上述流延装置将第1胶浆和第2胶浆同时流到上述支撑体上。上述层叠流延膜具有与上述支撑体接触的第1层和与上述第1层重叠的第2层。上述第1胶浆含有第1聚合物及溶剂。上述第2胶浆含有第2聚合物及溶剂,且上述第2胶浆具有比上述第1胶浆低的粘度。上述第2聚合物与上述第1聚合物不同。上述第1层由上述第1胶浆形成。上述第2层由上述第2胶浆形成。上述流延装置具备流延装置主体、分隔构件和第1低摩擦部。上述流延装置主体为块状。上述流延装置主体具有按照贯通的方式设置的流路。上述第1胶浆和上述第2胶浆通过上述流路。上述分隔构件将上述流路的上游侧分隔成第1流路和第2流路。上述第1胶浆流过上述第1流路。上述第2胶浆流过上述第2流路。由合流之后的上述第1胶浆和上述第2胶浆形成层所得到的上述层叠胶浆流过层叠胶浆流路。上述层叠胶浆流路是比上述分隔构件更靠近下游的上述流路。上述第1低摩擦部设置于上述分隔构件中构成上述第1流路及上述第2流路的内壁面的内壁构成面的下游侧端部。与上述内壁构成面中比上述第1低摩擦部更靠近上游侧的部分相比,上述第1低摩擦部的动摩擦系数较低。剥取步骤将上述层叠流延膜以带状的湿润膜的形式从上述支撑体上剥取。溶剂蒸发步骤使上述湿润膜中所含的溶剂蒸发。拉伸步骤将上述湿润膜沿宽度方向拉伸。
上述分隔构件优选将上述流路的上游侧分隔成上述第1流路、上述第2流路和流过具有比上述第1胶浆低的粘度的第3胶浆的第3流路。上述第3胶浆含有与上述第1聚合物不同的第3聚合物。上述第1流路设置于上述第2流路与上述第3流路之间。上述分隔构件在构成上述第1流路及上述第3流路的内壁面的内壁构成面的下游侧端部具有第2低摩擦部。与上述内壁构成面中比上述第2低摩擦部更靠近上游侧的部分相比,上述第2低摩擦部的动摩擦系数较低。在上述层叠胶浆中上述第1胶浆~第3胶浆形成层。上述层叠流延膜具有上述第1层、上述第2层和由上述第3胶浆形成的第3层。
上述第1聚合物及上述第2聚合物优选为酰化纤维素,上述第1聚合物中的酰基的总酰基取代度Z1优选满足式(1),上述第2聚合物中的酰基的总酰基取代度Z2优选满足式(2)。
式(1)    2.0<Z1<2.7
式(2)    2.7<Z2
本发明中,设置用于将流过第1胶浆~第3胶浆的流路分隔成分别流过各胶浆的第1~第3流路的分隔构件。分隔构件中,在构成第1~3流路的内壁面的内壁构成面的下游侧端部设置低摩擦部。与内壁构成面中比低摩擦部更靠近上游侧的部分相比,该低摩擦部的动摩擦系数较低。因此,在第1胶浆~第3胶浆的合流时,能够减小第1胶浆~第3胶浆的流速差。合流时,若各胶浆的流速差变小,则含有不同聚合物的胶浆间的界面变得稳定。因此,根据本发明,能够制造可防止由界面的不稳定化造成的厚度不均、且表面状态优异并具有所期望的特性的层叠结构的光学薄膜。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所附附图,阅读优选的实施例的详细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容易地理解上述目的、优点。
图1是表示第1溶液制膜设备的概略的说明图。
图2是表示设置于流延室内的具有供料块(feed-block,也称为进料块)及流延模的第1流延装置的概略的立体图。
图3是YZ平面中的供料块及流延模的截面图。
图4是表示翼片及分配销(distribution pin)的概略的立体图。
图5是翼片的截面图。
图6是YZ平面中的合流部附近的截面图。
图7是供料块的沿图6的VII-VII线的截面图。
图8是表示合流部中各胶浆合流时各胶浆的流速分布的概略的说明图。纵轴为胶浆的流速,横轴表示图6所示的线段PaPb、线段PbPc、线段PcPd上的位置。
图9是表示层叠流延膜的概略的截面图。
图10是YZ平面中的合流部附近的截面图。
图11是供料块的沿图6的XI-XI线的截面图。
图12是表示第2流延装置的概略的YZ平面截面图。
图13是表示第2溶液制膜设备的概略的说明图。
图14是表示发生了厚度不均的层叠流延膜的概略的平面图。
图15是表示发生了厚度不均的层叠流延膜的概略图,是沿图14的XV-XV线的截面中存在厚度不均处的截面图。
图16是表示发生厚度不均时的、合流部中的各胶浆的流速分布的概略的说明图。纵轴为胶浆的流速,横轴表示图6所示的线段PaPb、线段PbPc、线段PcPd上的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溶液制膜设备)
溶液制膜设备10如图1所示具有流延室12、针板拉幅机13、布铗拉幅机14、干燥室15、冷却室16和卷取室17。
流延室12具备流延装置27、流延鼓30、剥取辊33、温度调节装置34、35、冷凝器(condenser)36和回收装置37。流延装置27具有供料块25及流延模26。供料块25用于由含有聚合物及溶剂的3种胶浆制作后述的层叠胶浆。3种胶浆即为第1胶浆21、第2胶浆22及第3胶浆23。流延模26流出层叠胶浆。流延鼓30为支撑体,流延鼓30用于由层叠胶浆形成层叠流延膜29。剥取辊33用于从流延鼓30上剥取层叠流延膜29。
第2胶浆22中所含的聚合物(以下称作第2聚合物)与第1胶浆21中所含的聚合物(以下称作第1聚合物)不同。第3胶浆23中所含的聚合物(以下称作第3聚合物)可以与第1聚合物不同,也可以相同。另外,第3聚合物可以与第2胶浆22中所含的聚合物相同,也可以不同。
第1聚合物及第2聚合物优选为酰化纤维素。并且,第1聚合物及第2聚合物为酰化纤维素时,第1聚合物中的酰基的总酰基取代度Z1优选比第2聚合物中的酰基的总酰基取代度Z2低。特别是第1聚合物中的酰基的总酰基取代度Z1满足式(1),第2聚合物中的酰基的总酰基取代度Z2满足式(2)。各聚合物的详细内容在后面叙述。
式(1)    2.0<Z1<2.7
式(2)    2.7<Z2
从延迟的波长分散性的观点出发,用于第1聚合物的酰化纤维素的乙酰基的取代度X1、及碳原子数为3以上的酰基的取代度的总计Y1优选满足下述式(3)及(4)。另外,X1和Y1与上述式(1)的上述Z1之间成立X1+Y1=Z1的关系。
式(3)    1.0<X1<2.7
式(4)    0≤Y1<1.5
从延迟的波长分散性的观点出发,用于第2聚合物的酰化纤维素的乙酰基的取代度X2、及碳原子数为3以上的酰基的取代度的总计Y2优选满足下述式(5)及(6)。另外,X2和Y2与上述式(2)的Z2之间成立X2+Y2=Z2的关系。
式(5)    1.2<X2<3.0
式(6)    0≤Y2<1.5
第2胶浆22的粘度低于第1胶浆21。第3胶浆23的粘度也低于第1胶浆21。各胶浆21~23的粘度可以根据JIS K 7117求得。另外,第2胶浆22的粘度与第3胶浆23的粘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另外,第1胶浆21中所含的聚合物浓度优选为15重量%以上且30重量%以下,更优选为20重量%以上且25重量%以下。第2胶浆22中所含的聚合物浓度优选为10重量%以上且25重量%以下,更优选为15重量%以上且25重量%以下,特别优选为19重量%以上且22重量%以下。第3胶浆23中所含的聚合物浓度优选为10重量%以上且25重量%以下,更优选为15重量%以上且25重量%以下,特别优选为19重量%以上且22重量%以下。
冷凝器36用于将流延室12内的气氛中所含的溶剂冷凝。在未图示的控制部的控制下,回收装置37将通过冷凝器36液化的溶剂回收,并将流延室12内的气氛的气体露点TR保持在规定的范围内。气体露点是流延室12内的气氛中所含的溶剂发生冷凝的温度。回收的溶剂通过再生装置而再生。回收的溶剂在再生之后重新用作胶浆调制用溶剂。在控制部的控制下,温度调节装置35将流延室12内的气氛的温度保持在规定的范围内。
流延鼓30在控制部的控制下通过未图示的驱动装置以轴30a为中心旋转。通过流延鼓30的旋转,周面30b以规定的速度(例如50m/分钟以上且200m/分钟以下)行进。温度调节装置34在控制部的控制下使调节在所期望的温度下的传热介质在设置于流延鼓30内的流路中循环。通过该传热介质的循环,能够将流延鼓30的周面30b的温度保持在所期望的温度。
流延鼓30优选为不锈钢制,为了具有充分的耐腐食性和强度,更优选为SUS316制。对流延鼓30的周面30b实施的镀铬处理,优选为维氏硬度为Hv700以上、膜厚为2μm以上的所谓硬质镀铬。
如图2及图3所示,供料块25使由配管41~43输送的各胶浆21~23合流,制成层叠胶浆45。供料块25将规定流量的层叠胶浆45送至流延模26。然后,流延模26向着旋转的流延鼓30的周面30b从流出口流出层叠胶浆45。流出的层叠胶浆45在流延鼓30的周面30b上形成层叠流延膜29。流延鼓30将层叠流延膜29冷却。通过冷却而促进凝胶化,从而使层叠流延膜29成为具有自支撑性的膜。这样凝固的层叠流延膜29通过剥取辊33从流延鼓30上剥取。
如图1所示,也可以将减压腔47配置在相对于流延模26而言在周面30b的行进方向的上游侧。减压腔47用于将周面30b的行进方向中的流延流道的上游侧减压至所期望的压力。在未图示的控制部的控制下,减压腔47能够对流延流道的行进方向上游侧进行减压,使得流延流道的上游侧的压力变得低于下游侧的压力。流延流道的上游侧与下游侧的压力差优选为10Pa以上且2000Pa以下。
在流延室12的下游依次设置有针板拉幅机13、布铗拉幅机14、干燥室15、冷却室16及卷取室17。流延室12与针板拉幅机13之间的连接部50上配置有辊53。辊53用于将通过剥取辊33而剥取的湿润膜52导入到针板拉幅机13中。未图示的送风装置对由辊53搬送的湿润膜52吹送规定的风。
针板拉幅机13具有多个针板。各针板将湿润膜52的两侧边缘贯通并保持。该针板在轨道上行进。通过针板对行进的湿润膜52吹送干燥风。由此,使湿润膜52干燥,成为层叠膜55。
布铗拉幅机14具有多个夹具。各夹具把持层叠膜55的宽度方向两侧边缘部。该夹具在拉伸轨道上行进。通过夹具对行进的层叠膜55吹送干燥风。这样,对层叠膜55实施在宽度方向的拉伸处理的同时实施干燥处理。另外,布铗拉幅机14也可以省略。
在针板拉幅机13及布铗拉幅机14的下游分别设置有切边装置57a、57b。切边装置57a、57b将层叠膜55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边缘切断。该切断了的两侧边缘通过送风被送入到压碎机58a、58b中。逐渐送入的两侧边缘被压碎机58a、58b破碎,并以胶浆等原料的形式被再利用。
干燥室15中设置有多个辊59。层叠膜55被卷挂在这些辊59上而搬送。干燥室15内的气氛的温度、湿度等通过未图示的空调机来调节。通过该干燥室15而进行层叠膜55的干燥处理。吸附回收装置60与干燥室15连接。通过吸附回收装置60来吸附回收从层叠膜55蒸发的溶剂。
在干燥室15的出口侧设置有冷却室16。在该冷却室16将层叠膜55冷却至室温。在冷却室16的下游设置有强制除电装置(除电棒)61。利用强制除电装置61对层叠膜55进行除电。进而,在强制除电装置61的下游侧设置有滚花赋予辊62。通过滚花赋予辊62,对层叠膜55的两侧边缘部赋予滚花。在卷取室17中设置有具有加压辊63的卷取机64。通过卷取机64,将层叠膜55沿卷芯65卷取成滚筒状。
也可以对从卷芯65送出的层叠膜55实施拉伸处理。拉伸处理例如可以利用布铗拉幅机14进行。
接着,利用图2及图3,对供料块25及流延模26进行详细说明。以下的说明中,以供料块25的宽度方向为X方向,以供料块25的高度方向为Z方向。另外,以与X方向及Z方向正交的方向为Y方向。
(供料块)
在供料块25内,沿Z方向设置流路70。流路70按照贯通块状的供料块主体25a的方式设置。在供料块主体25a的上表面开有流入口71,在下表面开有流出口72。在流路70中的上游侧部分配置有2个分隔构件73、74。分隔构件73、74将流路70中的上游侧部分分隔成第1流路81、第2流路82和第3流路83。第1流路81与配管41连通。第2流路82与配管42连通。第3流路83与配管43连通。第1流路81设置于第2流路82与第3流路83之间。流路70中,在分隔构件73、74的下游侧形成合流部85。并且,流路70中,在合流部85的下游侧形成流过层叠胶浆45的层叠胶浆流路86。这样,流路70具有第1流路81、第2流路82、第3流路83、合流部85和层叠胶浆流路86。
合流部85中,在第2流路82的出口设置有分配销(distribution pin)87,在第3流路83的出口设置有分配销88。分隔构件73具有分隔部73a和翼片73b,分隔构件74具有分隔部74a和翼片74b。
如图3及图4所示,楔状的翼片73b按照锐角的前端部分朝向合流部85的方式配置。与锐角的前端部分相反侧的翼片73b的端部设置有摇动轴73c。翼片73b介由摇动轴73c被摇动自如地安装。在翼片73b的表面中,形成第1流路81的内壁面及第2流路82的内壁面的部分设置有低摩擦层90。低摩擦层90的动摩擦系数与分隔部73a的表面中形成第1流路81的内壁面及第2流路82的内壁面的部分的动摩擦系数相比较低。翼片74b也是与翼片73b同样的结构,具有同样的低摩擦层。
(低摩擦层)
低摩擦层90的厚度T90(参照图5、图11)优选为5μm以上且500μm以下。另外,图3、图4、图10、图12中,为了避免图的繁杂化,对于低摩擦层90省略厚度的图示。低摩擦层90的动摩擦系数优选为0.4以下,更优选为0.2以下。本说明书中的动摩擦系数可以使用株式会社东洋精机制作所制造的推力磨耗试验机,按照ASTM D-1894中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
为了更显著地发挥防止厚度不均的效果,低摩擦层90的表面粗糙度Ra优选为0.01μm以上且3μm以下,更优选为0.01μm以上且2μm以下。表面粗糙度Ra的测定方法是按照JIS B 0001。
低摩擦层90的硬度Hv优选为350以上,更优选为600以上。硬度Hv的测定方法是按照JIS Z 2244。
动摩擦系数可以通过原材料和表面粗糙度进行控制。低摩擦层90可以通过各种方法而形成。其中,优选通过镀硬铬、镀镍等而形成。例如,将作为它们的原材料的金属加热并熔接到翼片主体91(参照图5)上,将熔接后的金属用磨具等进行研磨,从而形成低摩擦部90即可。
圆柱状的分配销87按照轴的方向成为X方向的方式进行配置。分配销87以轴为中心转动自如。分配销87的周面设置有按照在周向上延伸的方式形成的切口槽87a。切口槽87a将第2流路82和第1流路81连通。分配销88也具有与分配销87同样的结构。设置于各分配销上的切口槽的深度、X方向的宽度优选向着周向而渐增或渐减。通过使各分配销以轴为中心转动,能够调节合流部85中流过的胶浆22、23的流量和X方向上的流动宽度。
(流延模)
如图3所示,流延模26具备唇板101、102和侧板(未图示)。设置在X方向上的唇板101、102按照分离的方式沿Y方向排列。侧板按照不堵塞唇板101、102之间的间隙的方式沿Y方向设置。并且,通过唇板101、102和侧板而围成的部分作为切槽(slot)103,形成于流延模26上。流延模26具有流入层叠胶浆45的流入口106和流出层叠胶浆45的流出口107。流入口106与供料块25的流出口72连通。切槽103将流入口106及流出口107连通。流出口107为矩形,并按照沿X方向较长地延伸的方式形成。
供料块25及流延模26中分别设置有未图示的温度调节部。温度调节部将供料块主体25a、构成流延模26的唇板101、102、侧板等的温度调节在规定的范围内。由此,供料块25及流延模26中流通的第1胶浆21~第3胶浆23的温度被恒定地保持在规定的范围内。从防止鲨皮故障的方面出发,供料块25及流延模26中流通的第1胶浆21~第3胶浆23的温度优选为30℃以上。另外,从防止第1胶浆21~第3胶浆23中所含的溶媒蒸发的方面出发,供料块25及流延模26中流通的第1胶浆21~第3胶浆23的温度优选为低于溶媒的沸点。
接着,对本发明的作用进行说明。如图2及图3所示,第1胶浆21介由配管41被送至供料块25,流过第1流路81。第2胶浆22介由配管42被送至供料块25,流过第2流路82。第3胶浆23介由配管43被送至供料块25,流过第3流路83。
如图6及图7所示,合流部85中,第2胶浆22介由翼片73b与第1胶浆21合流,第3胶浆23介由翼片74b与第1胶浆21合流。通过各胶浆21~23的合流,制作由各胶浆21~23形成层所得到的层叠胶浆45。
层叠胶浆45中的各胶浆21~23的界面由于合流时的各胶浆21~23的流速差,流速差变小,与此相伴,各胶浆21~23的界面接近于平坦。
这里,翼片73b的表面未形成有低摩擦层90的情况下,如图16所示,合流时的第2胶浆22的流速VD2与第1胶浆21的流速VD1产生流速差ΔV1-2(=VD1-VD2)。产生流速差ΔV1-2是由于第2聚合物与第1聚合物不同所造成的。同样地,翼片74b的表面未形成有低摩擦层90的情况下,合流时的第3胶浆23的流速VD3与第1胶浆21的流速VD1产生流速差ΔV1-3(=VD1-VD3)。产生流速差ΔV1-3是由于第3聚合物与第1聚合物不同所造成的。所述情况下,如图14及图15所示,层叠流延膜200上发生厚度不均210。另外,随着流速差ΔV1-2、流速差ΔV1-3变大,层叠流延膜200上发生的厚度不均210的规模ΔG变大。
本发明中,翼片73b的表面形成有低摩擦层90。因此,合流时的流速差ΔV1-2变小(参照图6及图8)。同样地,翼片74b的表面形成有低摩擦层90。因此,合流时的流速差ΔV1-3变小(参照图6及图8)。因此,根据本发明,能够减小胶浆的合流时各胶浆的流速差,因而能够实现层叠胶浆45中的各胶浆的界面的稳定化。其结果是,各胶浆的界面变平坦,能够防止厚度不均。
并且,只要这样使层叠胶浆45流向流延鼓30,就能够在周面30b上形成具有由第1胶浆21构成的第1层111、由第2胶浆22构成的第2层112、及由第3胶浆23构成的第3层113的层叠流延膜29(参照图9)。
如图10所示,以合流部85中的第1流路81的流路宽度(线段PbPc)为Wa1,以合流部85中的第2流路82的流路宽度(线段PcPd)为Wa2,以合流部85中的第3流路83的流路宽度(线段PaPb)为Wa3,以层叠胶浆流路86的流路宽度(线段PxPy)为Wb。这些各流路宽度Wa1、Wa2、Wa3均为各流路81~83的下游端中的流路宽度。(Wa1+Wa2+Wa3)优选小于Wb。为了使(Wa1+Wa2+Wa3)小于Wb,例如,则如图10所示,使逐渐变细的第1流路81~第3流路83各自越往下游越进一步变细即可。这种情况下,分配销87、88的切口槽87a、88a的深度、形状也可以根据流路宽度Wa1~Wa3及Wb而改变。
层叠胶浆流路86中的层叠胶浆45的流向与构成第1流路81的内壁面的低摩擦层90的表面所成的角度为θ。θ优选为5°以上且40°以下,更优选为5°以上且30°以下。
上述实施方式中,尽管将低摩擦层90的形成位置设为翼片73b、74b,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如图6所示,也可以在第1~第3流路81~83的下游侧的部分的内壁面的整个区域设置低摩擦层。另外,可以将低摩擦层设置在第1~第3流路81~83的下游侧的流路70的内壁面中各胶浆的界面所在的部分,也可以设置在流路70的内壁面的整个区域。即,如图11所示,也可以在层叠胶浆流路86的内壁面整个区域设置低摩擦层90。同样地,也可以在合流部85的内壁面整个区域设置低摩擦层。另外,也可以在切口槽87a、88a中设置低摩擦层。
上述实施方式中,使用具有供料块25及流延模26的流延装置。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使用图12所示那样的多歧管型的流延模127来代替流延装置27。流延模127具有贯通流延模主体127a的流路128。流延模主体127a的上表面开有流入口(未图示),下表面开有流出口128a。流路128中配置有分隔构件129a、129b。分隔构件129a、129b将流路128分隔成第1~3流路131~133。另外,流延模主体127a中设置有与第1~3流路131~133分别连通的第1~3歧管141~143。第1歧管141与配管41(参照图1)连通,第2歧管142与配管42(参照图1)连通,第3歧管143与配管43(参照图1)连通。
在分隔构件129a、129b的下游侧的流路128中设置有合流部145,在合流部145的更靠近下游侧的流路128中设置有层叠胶浆流路146。分隔第1流路131及第2流路132的分隔构件129a的下游侧前端的表面上形成有低摩擦层90。同样地,分隔第1流路131及第3流路133的分隔构件129b的下游侧前端的表面上形成有低摩擦层90。如以上那样,流路128具有第1流路131、第12流路132、第3流路133、合流部145、层叠胶浆流路146。
上述实施方式中,制造了具有由第1~3层构成的层叠结构的层叠流延膜29、及层叠膜55,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制造具有2层或4层以上的层叠结构的层叠流延膜及层叠膜。层叠流延膜具有2层的层叠结构的情况下,在层叠流延膜的表侧设置第1层,在层叠流延膜的背侧设置第2层。层叠流延膜具有4层以上的层叠结构的情况下,在设置于层叠流延膜表侧的第3层及设置于层叠流延膜背侧的第2层之间设置第1层及其他层。
上述实施方式中,使用了流延鼓30作为支撑体,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用架设在滚筒上并通过滚筒的旋转而行进的流延带作为支撑体。
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冷却而使层叠流延膜29表现出自支撑性,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通过层叠流延膜29中所含的溶剂的干燥而使层叠流延膜29表现出自支撑性。
接着,对具有作为支撑体的流延带的溶液制膜设备150进行说明。在溶液制膜设备150的说明中,对与溶液制膜设备10不同的部件、构件进行说明,对于与溶液制膜设备10相同的部件、构件附上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溶液制膜设备150如图13所示,具有流延室12、布铗拉幅机14、干燥室15、冷却室16和卷取室17。
流延室12中设置有供料块25、流出层叠胶浆45(参照图2)的流延模26。流延模26的下方设置有旋转滚筒152、153。旋转滚筒152、153上架设有流延带154。流延带154的一端与另一端相连结,流延带154成为环状。旋转滚筒152、153通过未图示的驱动装置而旋转。流延带154伴随着该旋转而移动。从流延模26流出的层叠胶浆45在移动的流延带154上形成层叠流延膜29。
流延带154优选能够以10m/分钟以上且200m/分钟以下的移动速度、即流延速度移动,更优选为15m/分钟以上且150m/分钟以下,最优选为20m/分钟以上且120m/分钟以下。流延速度为10m/分钟以上时,与流延速度低于10m/分钟时相比生产率较高。另外,通过使流延速度为200m/分钟以下,与超过200m/分钟时相比,可更稳定地形成流延流道,因此层叠流延膜29的表面状态恶化的可能性少。
另外,为了使流延带46的表面温度为规定的值,优选在旋转滚筒152、153上安装温度调节装置34。流延带154的表面温度优选能够调整至-20℃~40℃。温度调节装置34在控制部的控制下使调节至所期望的温度的传热介质在设置于旋转滚筒152、153内的流路中循环。通过该传热介质的循环,能够将旋转滚筒152、153的温度保持在所期望的温度。
流延带154的宽度、长度、厚度等没有特别限定。流延带154的宽度例如优选为胶浆22的流延宽度的1.1倍以上且2.0倍以下。另外,流延带154的长度例如优选为20m以上且200m以下。流延带154的厚度例如优选为0.5mm以上~2.5mm以下。另外,流延带154的表面中流延层叠胶浆45(参照图2)的表面(以下称作流延面)的表面粗糙度优选为0.05μm以下。流延面优选经过研磨。流延带154优选为不锈钢制,为了具有充分的耐腐食性和强度,更优选为SUS316制。另外,优选采用整体的厚度不均为0.5%以下的流延带154。
另外,流延室12中具备温度调节装置35、36、冷凝器36和回收装置37。另外,也可以相对于流延模26在流延带154的行进方向的上游侧设置减压腔47。
进而,流延室12具有送风装置157~159。送风装置157~159对层叠流延膜29吹送干燥风。送风装置157~159相对于流延模26设置在流延带154的行进方向下游侧。如果层叠流延膜29接触干燥风,则溶剂从层叠流延膜29中蒸发。也可以在流延模26与送风装置157之间设置遮挡干燥风的迷宫式密封件。通过设置该迷宫式密封件,能够抑制因刚流延后的层叠流延膜29与干燥风的接触而导致的层叠流延膜29的表面状态变动。另外,也可以在流延模26与送风装置157之间设置对层叠流延膜29吹送急速干燥风的送风装置(以下称作急速干燥送风装置)161。另外,在流延模26与送风装置157之间设置迷宫式密封件时,也可以在迷宫式密封件与送风装置157之间设置急速干燥送风装置161。如果层叠流延膜29接触急速干燥风,与层叠流延膜29中所含的溶剂与接触干燥风时相比以更快的蒸发速度蒸发。由此,能够在层叠流延膜29的表面形成皮层。在使溶剂从层叠流延膜29中蒸发的工序的初期阶段,通过在层叠流延膜29上设置皮层,能够制造表面状态优异的层叠膜55。
干燥风、急速干燥风的送风方向可以为层叠流延膜29的搬送方向,也可以与层叠流延膜29的搬送方向交叉。干燥风、急速干燥风的送风方向可以通过各送风装置上设置的送风口的位置进行调节。例如,可以按照与层叠流延膜29的宽度方向中央部相对的方式设置送风口,也可以按照与层叠流延膜29的宽度方向两端部相对的方式设置送风口。另外,也可以按照与层叠流延膜29的宽度方向的一侧端部相对的方式设置送风口,并按照与另一侧端部相对的方式设置吸气口。
连接部50中具备送风机165。送风机165对通过辊53而搬送的层叠流延膜29吹送规定的风。另外,通过使连接部50中下游侧的辊53的旋转速度比上游侧的辊53的旋转速度更快,从而还能够对湿润膜52赋予牵引张力(draw tension)。
接着,以下对溶液制膜设备150中的层叠膜55的制造方法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
通过旋转滚筒152、153的驱动,使流延带154行进。流延模26使层叠胶浆45(参照图2)在流延带154上连续地流出。从流延模26至流延带154形成流延流道,从而在流延带154上形成层叠流延膜29。形成于流延带154上的层叠流延膜29通过流延带154的行进而移动至剥取辊33的附近。急速干燥送风装置161对层叠流延膜29吹送急速干燥风。通过层叠流延膜29中溶媒的急速蒸发,在层叠流延膜29的表面形成皮层。送风装置157~159对层叠流延膜29吹送干燥风。通过层叠流延膜29中的溶媒的蒸发,使层叠流延膜29表现出自支撑性,成为能够剥取的状态。成为具有自支撑性的层叠流延膜29通过剥取辊33从流延带154上剥取。
剥取层叠流延膜29时的残留溶媒量优选为10质量%以上且10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15质量%以上且70质量%以下,特别优选为20质量%以上且50质量%以下。
从流延室12送出的湿润膜52通过连接部50的辊53而被搬送到布铗拉幅机14。送风机165向湿润膜52吹送规定的风,从而促进湿润膜52的干燥。通过该干燥,湿润膜52成为层叠膜55。从送风机165送出的风的温度优选为20℃以上且250℃以下。
被送至布铗拉幅机14的层叠膜55在实施规定的拉伸处理后,被送至切边装置57b。切边装置57b将层叠膜55的边部切断。将边部切断了的层叠膜55被依次送至干燥室15、冷却室16及卷取室17。
(聚合物)
对本发明中的聚合物进行说明。
(酰化纤维素)
作为酰化纤维素的原料即纤维素,有棉籽绒和木材纸浆(阔叶树纸浆、针叶树纸浆)等。本发明的酰化纤维素可以由任意的纤维素获得,根据情况也可以混合使用。有关这些纤维素的详细记载,例如可以采用丸澤、宇田著“プラスチツク材料講座(17)素系樹脂”日刊工业新闻社(1970年发行)、发明协会公开技报公技号2001-1745号(7页~8页)中记载的纤维素。
本发明的酰化纤维素的酰基可以仅为1种,或者也可以使用2种以上的酰基。本发明的酰化纤维素优选具有碳原子数为2~4的酰基作为取代基。使用2种以上的酰基时,优选其中之一为乙酰基,作为碳原子数为2~4的酰基,优选为丙酰基或丁酰基。通过将这些酰化纤维素溶解到溶媒中,可以制成胶浆。
首先,构成本发明的酰化纤维素的β-1,4键合的葡萄糖单元在2位、3位及6位具有游离的羟基。酰化纤维素是将这些羟基的一部分或全部通过酰基酰化而得到的聚合物。酰基取代度是指位于2位、3位及6位的纤维素的羟基进行酰化的比例(各位上的100%的酰化为取代度1)的总计。
作为碳原子数为2以上的酰基,可以是脂肪族基团或烯丙基,没有特别限定。它们是例如纤维素的烷基羰基酯、烯基羰基酯或芳族羰基酯、芳族烷基羰基酯等,各自也可以进一步具有取代基。作为它们的优选例,可列举出乙酰基、丙酰基、丁酰基、庚酰基、己酰基、辛酰基、癸酰基、十二酰基、十三酰基、十四酰基、十六酰基、十八酰基、异丁酰基、叔丁酰基、环己烷羰基、油酰基、苯甲酰基、萘基羰基、肉桂酰基等。这些当中,更优选为乙酰基、丙酰基、丁酰基、十二酰基、十八酰基、叔丁酰基、油酰基、苯甲酰基、萘基羰基、肉桂酰基等,特别优选为乙酰基、丙酰基、丁酰基(酰基为碳原子数2~4时),更特别优选为乙酰基(酰化纤维素为醋酸纤维素时)。
在纤维素的酰化中,使用酸酐或酰氯作为酰化剂时,作为反应溶媒即有机溶媒,可以使用有机酸,例如乙酸、二氯甲烷等。
作为纤维素的酰化中的催化剂,当酰化剂为酸酐时,优选使用像硫酸那样的质子性催化剂,当酰化剂为酰氯(例如CH3CH2COCl)时,可以使用碱性化合物。
最一般的纤维素的混合脂肪酸酯的工业合成方法是将纤维素用含有与乙酰基及其他酰基对应的脂肪酸(乙酸、丙酸、戊酸等)或它们的酸酐的混合有机酸成分酰化的方法。
本发明中使用的酰化纤维素例如可以通过日本特开平10-45804号公报中记载的方法来合成。
(非磷酸系酯系的化合物)
本发明的薄膜的第2胶浆及第3胶浆中可以含有非磷酸系酯系的化合物。由此,使得第2层及第3层中含有非磷酸系酯系的化合物,结果可发挥使本发明的薄膜的雾度降低的效果。另外,层叠结构的薄膜整体的Nz因子低于目标值时,通过使第2层及第3层中含有非磷酸系酯系的化合物,能够使层叠结构的薄膜整体的Nz因子增大到目标值,同时使雾度降低。Nz因子的详细内容在后面叙述。
另外,本说明书中,“非磷酸系酯系的化合物”是指“具有酯键的化合物,且提供该酯键的酸是磷酸以外的化合物”。另外,上述非磷酸系酯系的化合物可以是低分子化合物,也可以是聚合物。
本发明的薄膜中,第1层~第3层可以分别含有非磷酸酯系的添加剂。另外,从低雾度化的观点出发,优选使第1层中的该添加剂相对于酰化纤维素的比例(质量份)少于第2层及第3层的该添加剂相对于酰化纤维素的比例(质量份)。
以下,对本发明中使用的非磷酸系酯系的化合物进行说明。
作为非磷酸系酯系的化合物,可以广泛采用作为酰化纤维素薄膜的添加剂而公知的高分子量添加剂及低分子量添加剂。相对于酰化纤维素,添加剂的含量优选为1~35质量%,更优选为4~30质量%,进一步优选为10~25质量%。
对于本发明的薄膜中作为非磷酸系酯系的化合物使用的高分子量添加剂,优选该化合物中具有重复单元、且数均分子量为700~10000的添加剂。高分子量添加剂在溶液制膜方法中能够加快溶媒的蒸发速度,结果是能够有效地减少残留溶媒量。进而,从提高机械性质、赋予柔软性、赋予耐吸水性、降低水分透过率等薄膜改质的观点来看,高分子量添加剂显示出有用的效果。
这里,作为本发明中的非磷酸系酯系的化合物即高分子量添加剂的数均分子量,更优选数均分子量为700~8000,进一步优选数均分子量为700~5000,特别优选数均分子量为1000~5000。
以下,对于本发明中使用的非磷酸系酯系的化合物即高分子量添加剂,列举出其具体例子进行详细说明。
作为非磷酸系酯系的化合物即高分子系添加剂,可列举出聚酯系聚合物(脂肪族聚酯系聚合物、芳香族聚酯系聚合物等)、聚酯系成分与其他成分的共聚物等,优选为脂肪族聚酯系聚合物、芳香族聚酯系聚合物、聚酯系聚合物(脂肪族聚酯系聚合物、芳香族聚酯系聚合物等)与丙烯酸系聚合物的共聚物及聚酯系聚合物(脂肪族聚酯系聚合物、芳香族聚酯系聚合物等)与苯乙烯系聚合物的共聚物。
作为上述脂肪族聚酯系聚合物,可列举出通过碳原子数为2~20的脂肪族二羧酸与选自碳原子数为2~12的脂肪族二元醇、碳原子数为4~20的烷基醚二元醇中的至少1种以上的二元醇的反应而获得的聚合物,且反应物的两末端可以为反应物本身的状态,也可以进一步与单羧酸类、一元醇类或酚类反应,实施所谓的末端的封端。该封端是为了不含特别自由的羧酸类而实施的,在保存性等方面是有效的。本发明的聚酯系聚合物中使用的二羧酸优选碳原子数为4~20的脂肪族二羧酸残基或碳原子数为8~20的芳香族二羧酸残基。
作为本发明中优选使用的碳原子数为2~20的脂肪族二羧酸,例如可列举出草酸、丙二酸、琥珀酸、马来酸、富马酸、戊二酸、己二酸、庚二酸、辛二酸、壬二酸、癸二酸、十二烷二羧酸及1,4-环己烷二羧酸。
作为这些当中优选的脂肪族二羧酸,为丙二酸、琥珀酸、马来酸、富马酸、戊二酸、己二酸、壬二酸、1,4-环己烷二羧酸。作为特别优选的脂肪族二羧酸成分,为琥珀酸、戊二酸、己二酸。
上述高分子量添加剂中利用的二元醇例如选自碳原子数为2~20的脂肪族二元醇、碳原子数为4~20的烷基醚二元醇。
作为碳原子数为2~20的脂肪族二元醇,可列举出烷基二元醇及脂环式二元醇类,例如有乙二醇、1,2-丙二醇、1,3-丙二醇、1,2-丁二醇、1,3-丁二醇、2-甲基-1,3-丙二醇、1,4-丁二醇、1,5-戊二醇、2,2-二甲基-1,3-丙二醇(新戊二醇)、2,2-二乙基-1,3-丙二醇(3,3-二羟甲基戊烷)、2-正丁基-2-乙基-1,3丙二醇(3,3-二羟甲基庚烷)、3-甲基-1,5-戊二醇、1,6-己二醇、2,2,4-三甲基-1,3-戊二醇、2-乙基-1,3-己二醇、2-甲基-1,8-辛二醇、1,9-壬二醇、1,10-癸二醇、1,12-十八烷二醇等,这些二醇可以使用1种或2种以上的混合物。
作为优选的脂肪族二元醇,为乙二醇、1,2-丙二醇、1,3-丙二醇、1,2-丁二醇、1,3-丁二醇、2-甲基-1,3-丙二醇、1,4-丁二醇、1,5-戊二醇、3-甲基-1,5-戊二醇、1,6-己二醇、1,4-环己二醇、1,4-环己烷二甲醇,特别优选为乙二醇、1,2-丙二醇、1,3-丙二醇、1,2-丁二醇、1,3-丁二醇、1,4-丁二醇、1,5-戊二醇、1,6-己二醇、1,4-环己二醇、1,4-环己烷二甲醇。
作为碳原子数为4~20的烷基醚二元醇,可优选列举出聚四亚甲基醚二醇、聚亚乙基醚二醇及聚亚丙基醚二醇以及它们的组合。其平均聚合度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2~20,更优选为2~10,进一步优选为2~5,特别优选为2~4。作为它们的例子,作为典型的有用的市售的聚醚二元醇类,可列举出カ一ボワツクス(Carbowax)树脂、プルロニツクス(Pluronics)树脂及ニアツクス(Niax)树脂。
本发明中,特别优选为末端被烷基或芳族基团封端了的高分子量添加剂。其主要原因是,通过将末端用疏水性官能团封端,对于高温高湿下的经时劣化是有效的,显示出使酯基水解延迟的作用。
为了不使本发明的高分子量添加剂的两末端成为羧酸或OH基,优选用一元醇残基或单羧酸残基进行保护。这种情况下,作为一元醇,优选为碳原子数为1~30的取代、无取代的一元醇。作为实例,可列举出甲醇、乙醇、丙醇、异丙醇、丁醇、异丁醇、戊醇、异戊醇、己醇、异己醇、环己醇、辛醇、异辛醇、2-乙基己醇、壬醇、异壬醇、叔壬醇、癸醇、十二烷醇、十二烷基己醇(ドデカヘキサノ一ル,也称为十八烷醇)、十二烷基辛醇(ドデカオクタノ一ル,也称为二十烷醇)、烯丙醇、油醇等脂肪族醇、苄基醇、3-苯基丙醇等取代醇等。
可以优选使用的封端用醇为甲醇、乙醇、丙醇、异丙醇、丁醇、异丁醇、异戊醇、己醇、异己醇、环己醇、异辛醇、2-乙基己醇、异壬醇、油醇、苄基醇,特别是甲醇、乙醇、丙醇、异丁醇、环己醇、2-乙基己醇、异壬醇、苄基醇。
另外,用单羧酸残基进行封端时,作为单羧酸残基使用的单羧酸优选碳原子数为1~30的取代、无取代的单羧酸。它们可以是脂肪族单羧酸,也可以是含芳香环的羧酸。对于优选的脂肪族单羧酸进行记叙,可列举出乙酸、丙酸、丁酸、辛酸、己酸、癸酸、十二烷酸、硬脂酸、油酸,作为含芳香环的单羧酸,例如有苯甲酸、对叔丁基苯甲酸、对叔戊基苯甲酸、邻甲基苯甲酸、间甲基苯甲酸、对甲基苯甲酸、二甲基苯甲酸、乙基苯甲酸、正丙基苯甲酸、氨基苯甲酸、乙酰氧基苯甲酸等,这些可以分别使用1种或2种以上。
对于所述高分子量添加剂的合成,可以通过常规方法,通过利用上述脂肪族二羧酸与二元醇和/或封端用的单羧酸或一元醇的聚酯化反应或酯交换反应的热熔融缩合法、或者这些酸的酰氯与二醇类的界面缩合法中的任一种方法容易地合成。关于这些聚酯系添加剂,村井孝一编者“添加剤その理論と応用”(株式会社幸书房、昭和48年3月1日初版第1版发行)中有详细的记载。另外,也可以利用日本特开平05-155809号、日本特开平05-155810号、日本特开平5-197073号、日本特开2006-259494号、日本特开平07-330670号、日本特开2006-342227号、日本特开2007-003679号各公报等中记载的原材料。
上述芳香族聚酯系聚合物可以通过使具有芳香环的单体与上述聚酯聚合物共聚而得到。作为具有芳香环的单体,为选自碳原子数8~20的芳香族二羧酸、碳原子数6~20的芳香族二元醇中的至少1种以上的单体。
作为碳原子数为8~20的芳香族二羧酸,有邻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1,5-萘二羧酸、1,4-萘二羧酸、1,8-萘二羧酸、2,8-萘二羧酸及2,6-萘二羧酸等。这些当中,作为优选的芳香族二羧酸,为邻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
作为碳原子数为6~20的芳香族二元醇,没有特别限定,可列举出双酚A、1,2-羟基苯、1,3-羟基苯、1,4-羟基苯、1,4-苯二甲醇,优选为双酚A、1,4-羟基苯、1,4-苯二甲醇。
本发明中,芳香族聚酯系聚合物可以在上述聚酯中组合芳香族二羧酸或芳香族二元醇中的分别至少一种使用,其组合没有特别限定,组合几种各个成分也没有问题。本发明中,如上所述,特别优选末端用烷基或芳香族基团封端了的高分子量添加剂,可以使用上述的方法进行封端。
本发明的薄膜中,作为上述非磷酸系酯系的化合物以外的添加剂,还可以添加延迟调整剂(延迟表现剂及延迟降低剂)、邻苯二甲酸酯、磷酸酯等增塑剂;紫外线吸收剂;抗氧化剂;消光剂等添加剂。
(溶媒)
作为用于调制胶浆的溶媒,可列举出芳香族烃(例如苯、甲苯等)、卤代烃(例如二氯甲烷、氯苯等)、醇(例如甲醇、乙醇、正丙醇、正丁醇、二乙二醇等)、酮(例如丙酮、甲基乙基酮等)、酯(例如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丙酯等)及醚(例如四氢呋喃、甲基溶纤剂等)等。另外,本发明中胶浆是指通过将聚合物溶解或分散到溶媒中而得到的聚合物溶液或分散液。
上述的卤代烃中,优选使用碳原子数为1~7的卤代烃,最优选使用二氯甲烷。从TAC的溶解性、从支撑体上剥取流延膜的剥取性、薄膜的机械强度及光学特性等物性的观点出发,优选除二氯甲烷以外混合1种至几种碳原子数为1~5的醇。醇的含量相对于溶媒整体优选为2~25重量%,更优选5~20重量%。作为醇,可列举出甲醇、乙醇、正丙醇、异丙醇、正丁醇等,优选使用甲醇、乙醇、正丁醇或它们的混合物。
最近,为了将对环境的影响抑制到最小限度,还研究了不使用二氯甲烷的溶媒组成。这种情况下,优选碳原子数为4~12的醚、碳原子数为3~12的酮、碳原子数为3~12的酯、碳原子数为1~12的醇,有时也将它们适当混合使用。例如可列举出乙酸甲酯、丙酮、乙醇、正丁醇的混合溶媒。这些醚、酮、酯及醇也可以具有环状结构。另外,具有2个以上的醚、酮、酯及醇的官能团(即-O-、-CO-、-COO-及-OH)中的任一者的化合物也可以作为溶媒使用。
以下,对本发明的层叠膜进行说明。
层叠膜的厚度优选为30μm以上且200μm以下,更优选为40μm以上且15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40μm以上且100μm以下。
层叠膜中,第1层的平均膜厚优选为30~100μm,更优选为30~80μm,进一步优选为30~70μm。通过使第1层的平均膜厚为30μm以上,制作网状薄膜时的处理性提高,因此优选。另外,通过使第1层的平均膜厚为70μm以下,容易应对湿度变化,并容易维持光学特性。
第2层及第3层中的至少一层的平均膜厚优选为第1层的平均膜厚的0.2%以上且低于25%。由此,层叠膜的剥离性变充分,可抑制条纹状的不均、厚度不均或光学特性的不均匀。其结果是,第1层的光学特性可以作为层叠膜的光学特性而发挥作用。另外,第2层及第3层中的至少一层的平均膜厚更优选为第1层的平均膜厚的0.5~15%,特别优选为1.0~10%。
另外,从延迟的波长分散性的观点出发,优选的是,层叠膜中第1层的平均膜厚为30~100μm,第2层及第3层中的至少一层的平均膜厚为第1层的平均膜厚的0.2%以上且低于25%。进而,更优选的是,第1层的平均膜厚为30~100μm,第2层及第3层这两层的平均膜厚为第1层的平均膜厚的0.2%以上且低于25%。
另外,含有第1聚合物的层的膜厚优选为30~70μm,更优选为30~60μm,特别优选为30~50μm。含有第2聚合物的层的膜厚、含有第3聚合物的层的膜厚分别更优选为0.5~20μm,特别优选为0.5~10μm,更特别优选为0.5~3μm。并且,含有第3聚合物的层的膜厚优选与含有第2聚合物的层的膜厚大致相等。
本发明的层叠膜的薄膜宽度优选为700mm以上且3000mm以下,更优选为1000mm以上且2800mm以下,特别优选为1500mm以上且2500mm以下。另外,本发明的层叠膜的薄膜宽度也可以为2500mm以上。
(雾度)
本发明的层叠膜的雾度优选为低于0.20%,更优选为低于0.15%,特别优选为低于0.10%。通过使雾度低于0.2%,能够改善组装到液晶显示装置中时的对比度。另外,还具有薄膜的透明性变得更高、更容易用作光学薄膜的优点。
(Re、Rth)
本发明的层叠膜中,波长550nm下的面内方向的延迟Re(550)大于波长440nm下的面内方向的延迟Re(440)。通过具有这样的波长分散特性,在将本发明的薄膜组装到液晶显示装置中时,能够解决对液晶显示图像进行黑色显示时倾斜观察时的色彩偏移(color shift)的问题。
本发明的层叠膜中,从更容易解决色彩偏移问题的观点出发,波长550nm下的膜膜厚方向的延迟Rth(550)大于波长440nm下的膜厚方向的延迟Rth(440)是优选的。
另外,本发明的层叠膜优选为双轴性的光学补偿薄膜。这里光学补偿薄膜为双轴性是指光学补偿薄膜的nx、ny及nz(nx表示面内的慢轴方向的折射率,ny表示面内与nx正交方向的折射率,nz表示与nx及ny正交的方向的折射率。)分别全部不同的情况,在本发明的情况下进一步优选为nx>ny>nz。从减少液晶显示装置、特别是VA模式液晶显示装置中的从倾斜方向观察时的色彩偏移问题的方面来看,本发明的薄膜显示出双轴性的光学特性是优选的特性。
本发明的层叠膜中,面内方向的延迟Re及厚度方向的延迟Rth的波长分散,对于可见光区域的光优选随着波长的增大而变大。这里,可见光区域的光具体地为波长380~780nm,优选具有波长越长则Re及Rth的值越大的特性。通过将这样的薄膜用于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中,能够进一步减少从倾斜方向看液晶显示装置时的着色(色味付き)。
本发明的薄膜用于相位差薄膜的情况下等,Re及Rth可根据液晶单元及光学薄膜的设计而适当选择,但从作为相位差薄膜而用于液晶显示装置用的光学补偿的观点出发,优选在测定波长590nm下面内方向的延迟Re为25nm≤|Re|≤100nm,并且膜厚方向的延迟Rth为50nm≤|Rth|≤250nm。上述Re更优选为30nm≤|Re|≤80nm,特别优选为35nm≤|Re|≤70nm。上述Rth更优选为70nm≤|Rth|≤240nm,特别优选为90nm≤|Rth|≤230nm。
本说明书中的Re(λ)、Rth(λ)各自表示波长λ下的面内的延迟及厚度方向的延迟。本申请说明书中,没有特别记载时,波长λ为590nm。Re(λ)通过在KOBRA21ADH(王子计测机器公司制造)中从薄膜法线方向入射波长λnm的光来进行测定。Rth(λ)如下求得。以面内的慢轴(通过KOBRA21ADH判断)为倾斜轴(旋转轴)(没有慢轴时以薄膜面内的任意的方向为旋转轴),相对于薄膜法线方向,从法线方向到单侧50度为止以10度为梯度分别从其倾斜方向入射波长λnm的光进行测定,总计测定6点,得到上述Re(λ)。KOBRA 21ADH以该测定的延迟值和平均折射率的假定值及输入的膜厚值为基础,算出Rth(λ)。另外,也可以以慢轴为倾斜轴(旋转轴)(没有慢轴时以薄膜面内的任意的方向为旋转轴),从任意2个方向测定延迟值,以该值和平均折射率的假定值及输入的膜厚值为基础,利用以下的式(A-1)、式(A-2)及式(B),由此算出Re及Rth。这里,平均折射率的假定值可以使用聚合物手册(JOHN WILEY&SONS,INC)中各种光学薄膜的商品目录的值。对于平均折射率值未知的情况,可以用阿贝折射计进行测定。以下列举出主要的光学薄膜的平均折射率的值:酰化纤维素(1.48)、环烯烃聚合物(1.52)、聚碳酸酯(1.59)、聚甲基丙烯酸甲酯(1.49)、聚苯乙烯(1.59)。通过输入这些平均折射率的假定值和膜厚,KOBRA21ADH可以算出nx、ny、nz。利用该算出的nx、ny、nz可以进一步算出Nz=(nx-nz)/(nx-ny)。
Re ( θ ) = [ nx - nx · nz [ ny · sin { S ( θ ) } ] 2 + [ ny · cos { S ( θ ) } ] 2 ] · d cos { S ( θ ) }
式(A-1)
S ( θ ) = { sin - 1 ( sin ( - θ ) nx ) } 式(A-2)
这里,上述的Re(θ)表示从法线方向倾斜角度θ的方向的延迟值,nx、ny、nz表示折射率椭圆体的各主轴方位的折射率,d表示膜厚。
Rth=((nx+ny)/2-nz)×d                 式(B)
[实施例1]
接着,为了确认本发明的效果的有无,进行实验1~4。在实验1中进行详细的说明,对于实验2~4,省略与实验1相同条件的地方的说明,仅说明不同的部分。
(酰化纤维素的调制)
调制表1中记载的酰基的种类、取代度不同的酰化纤维素。其是添加硫酸(相对于100质量份纤维素为7.8质量份)作为催化剂,并添加作为酰基取代基的原料的羧酸,在40℃下进行酰化反应。此时,通过调整羧酸的种类和量来调整酰基的种类和取代度。另外,酰化反应后在40℃下进行熟化。进而,在该熟化后,用丙酮洗涤,除去酰化纤维素中的低分子量成分。另外,表1的取代度A为乙酰基的取代度,B为其他取代基X的取代度。
[表1]
第1胶浆~第3胶浆的成分如下所示。
(第1胶浆)
酰化纤维素树脂(表1中记载的C-2)            100质量份
添加剂A(表2中记载的A-3)                   19质量份
化合物D(化学式1)                          4质量份
二氯甲烷                                  330质量份
甲醇                                      60质量份
(第2胶浆)
酰化纤维素树脂(表1中记载的C-1)            100质量份
添加剂A(表2中记载的A-3)                   11.3质量份
化合物D(化学式1)                          4质量份
消光剂                              0.13质量份
二氯甲烷                            342质量份
甲醇                                66质量份
(第3胶浆)
酰化纤维素树脂(表1中记载的C-1)      100质量份
添加剂A(表2中记载的A-3)             11.3质量份
化合物D(化学式1)                    4质量份
消光剂(Nippon Aerosil株式会社制造的AEROSIL R 972,2次平均粒子尺寸为1.0μm以下)                     0.13质量份
二氯甲烷                            342质量份
甲醇                                66质量份
表2中,“PA”表示邻苯二甲酸。同样地,“TPA”表示对苯二甲酸,“IPA”表示间苯二甲酸,“AA”表示己二酸,“SA”表示琥珀酸。“NPA”表示萘二羧酸,“-”前的数字表示羧酸的取代位置。另外,“PD”表示丙二醇,“BD”表示丁二醇,“CH”表示环己烷二甲醇。并且,“AE残基”表示乙酰酯残基,“PE残基”表示丙酰酯残基。
[化学式1]
将第1胶浆21的成分分别投入到混合槽中,搅拌后将聚合物溶解到溶剂中。然后,使用平均孔径为34μm的滤纸、平均孔径为10μm的烧结金属过滤器进行过滤。由此来调制第1胶浆21。同样地,将第2胶浆22的成分分别投入到混合槽中,调制第2胶浆22,将第3胶浆23的成分分别投入到混合槽中,调制第3胶浆23。
(实验1)
利用图1所示的溶液制膜设备10制造层叠膜55。为了将层叠胶浆45的温度调节在约34℃且大致恒定,在流延模26上设置夹套(未图示),并调节对夹套内供给的传热介质的温度。通过轴30a的驱动,将周面30b的行进方向的速度设定为约50m/分钟。温度调节装置34将流延鼓30的周面30b的温度调节在-10℃且大致恒定。
分隔部73a的表面中,形成第1流路81的内壁面及第2流路82的内壁面的部分的动摩擦系数μ73a为0.8。同样地,分隔部74a的表面中形成第1流路81的内壁面及第3流路83的内壁面的部分的动摩擦系数μ74a为0.8。另外,设置在翼片73b及74b上的低摩擦层90的动摩擦系数μ73b以及μ74b为0.4。
未图示的泵将各胶浆21~23送至供料块25。供料块25由各胶浆21~23制作层叠胶浆45,并将层叠胶浆45送至流延模26。流延模26将层叠胶浆45流出到周面30b上,从而在周面30b上形成层叠流延膜29。层叠流延膜29中,第1层111的厚度为55μm,第2层112及第3层113的厚度分别为2.5μm。
通过冷却,使层叠流延膜29具有自支撑性后,利用剥取辊33,将层叠流延膜29从流延鼓30上以湿润膜52的形式剥取。将剥取的湿润膜52送至针板拉幅机13。在针板拉幅机13中,进行使溶剂从湿润膜52蒸发的干燥工序。通过干燥工序,由湿润膜52得到层叠膜55。接着,将层叠膜55送至布铗拉幅机14。在布铗拉幅机14中,进行使溶剂从层叠膜55蒸发的干燥工序,同时进行将层叠膜55向X方向拉伸的拉伸工序。拉伸工序中的层叠膜55的温度为150℃,拉伸工序中的拉伸率ER(=W1/W0)为1.2。W0为拉伸工序前的层叠膜55的宽度,W1为拉伸工序后的层叠膜55的宽度。将层叠膜55在干燥室15内干燥后,经由冷却室16,被送至卷取室17。
(评价)
对制造的层叠膜55进行以下的评价。
1.厚度不均的评价
对于层叠膜55,进行厚度不均测定。该厚度不均测定的步骤如下所述。第1,从层叠膜55切出大致6cm见方的样品薄膜。第2,使用能够将样品薄膜的折射率差换算成厚度差的装置来测定样品薄膜的折射率差。作为该装置,使用FX-03 FRINGEANAL YZER(FUJINON株式会社制造)。第3,遍及样品薄膜的整个区域测定其折射率差,以其平均值作为层叠膜的厚度不均。对于这样得到的厚度不均,按照以下基准进行评价。另外,层叠膜的厚度是通过测微计测量得到的样品薄膜的6处厚度的平均值。
A:厚度不均相对于层叠膜55的厚度低于1.5%。
B:厚度不均相对于层叠膜55的厚度为1.5%以上且低于1.8%。
C:厚度不均相对于层叠膜55的厚度为1.8%以上且低于2.2%。
D:厚度不均相对于层叠膜55的厚度为2.2%以上。
2.表面状态评价
用肉眼观察层叠膜55,根据以下基准评价膜55的表面状态。
A:层叠膜55的表面平滑。
B:层叠膜55的表面平滑,但出现少量异物。
C:层叠膜55的表面出现弱的凹凸,且明显观察到异物的存在。
D:层叠膜55的表面出现凹凸,且出现很多异物。
(实验2~4)
除了将各条件替换成表3所示的值以外,与实验1同样地制造层叠膜55。
表3中示出了实验1~实验4中的动摩擦系数μ73a、动摩擦系数μ74a、动摩擦系数μ73b、及动摩擦系数μ74b的值、层叠膜的光学特性、以及各评价项目的评价结果。表3中的评价结果的编号表示各评价项目所附的编号。
[表3]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实验1~4中,除了将第1胶浆~第3胶浆中所含的添加剂A由表2中记载的A-3的化合物替换成表2中记载的A-10的化合物以外,与实施例1的实验1~4同样地进行层叠膜55的制造。对于所得到的层叠膜55的评价结果显示出与实验1~4同样的倾向。
[实施例3]
在实施例1的实验1~4中,除了将第1胶浆~第3胶浆中所含的添加剂A由表2中记载的A-3的化合物替换成表2中记载的A-24的化合物以外,与实施例1的实验1~4同样地进行层叠膜55的制造。对于所得到的层叠膜55的评价结果显示出与实验1~4同样的倾向。
由以上内容可知,根据本发明,能够制造抑制了厚度不均、且表面状态良好的层叠膜。
[实施例4]
(实验11)
利用图13所示的溶液制膜设备150制造层叠膜55。除以下所示以外,与实施例1的实验1同样地制造层叠膜55。
(第1胶浆)
酰化纤维素树脂(表1中记载的C-2)          100质量份
添加剂A(表2中记载的A-3)                 19质量份
化合物D(化学式1)                        4质量份
二氯甲烷                                428质量份
甲醇                                    64质量份
(第2胶浆)
酰化纤维素树脂(表1中记载的C-1)          100质量份
添加剂A(表2中记载的A-3)                 11.3质量份
化合物D(化学式1)                        4质量份
消光剂                                  0.13质量份
二氯甲烷                                400质量份
甲醇                                    60质量份
(第3胶浆)
酰化纤维素树脂(表1中记载的C-1)          100质量份
添加剂A(表2中记载的A-3)                 11.3质量份
化合物D(化学式1)                        4质量份
消光剂(Nippon Aerosil公司制造的AEROSIL R972,2次平均粒子尺寸为1.0μm以下)                             0.13质量份
二氯甲烷                                400质量份
甲醇                                    60质量份
流延带154的行进速度为20m/分钟。通过温度调节装置34,将流延带154的温度调节在30℃且大致恒定。供料块25由各胶浆21~23制作层叠胶浆45,并将层叠胶浆45送至流延模26。流延模26将层叠胶浆45流出到周面30b上,从而在周面30b上形成层叠流延膜29。层叠流延膜29中,第1层111的厚度为60μm,第2层112及第3层113的厚度分别为3μm。急速干燥送风装置161将温度为50℃的急速干燥风吹送至层叠流延膜29,从而在层叠流延膜29的表面形成皮层。送风装置157~159对层叠流延膜29吹送干燥风,使溶媒从层叠流延膜29蒸发。使用剥取辊33,将变成具有自支撑性的层叠流延膜29从流延带154上剥取。层叠流延膜29的剥取时的残留溶媒量为20质量%以上且50质量%以下。
(实验12~14)
除了将各条件替换成表4所示的值以外,与实施例4的实验11同样地制造层叠膜55。
表4中示出了实验11~实验14中的动摩擦系数μ73a、动摩擦系数μ74a、动摩擦系数μ73b、及动摩擦系数μ74b的值、层叠膜的光学特性、以及各评价项目的评价结果。表4中的评价结果的编号表示各评价项目所附的编号。
[表4]
[实施例5]
在实验11~14中,除了将第1胶浆~第3胶浆中所含的添加剂A由表2中记载的A-3的化合物替换成表2中记载的A-10的化合物以外,与实验11~14同样地进行层叠膜55的制造。对于所得到的层叠膜55的评价结果显示出与实验11~14同样的倾向。
[实施例6]
在实验11~14中,除了将第1胶浆~第3胶浆中所含的添加剂A由表2中记载的A-3的化合物替换成表2中记载的A-24的化合物以外,与实验11~14同样地进行层叠膜55的制造。对于所得到的层叠膜55的评价结果显示出与实验11~14同样的倾向。
由以上内容可知,根据本发明,能够制造抑制了厚度不均、且表面状态良好的层叠膜。

Claims (7)

1.一种流延装置,其将第1胶浆和第2胶浆同时流到支撑体上,从而在支撑体上形成具有与所述支撑体接触的第1层和与所述第1层重叠的第2层的层叠流延膜,所述第1胶浆含有第1聚合物及溶剂,所述第2胶浆含有第2聚合物及溶剂,且所述第2胶浆具有比所述第1胶浆低的粘度,所述第2聚合物与所述第1聚合物不同,所述第1层由所述第1胶浆形成,所述第2层由所述第2胶浆形成,所述流延装置具备:
块状的流延装置主体,所述流延装置主体具有按照贯通的方式设置的流路,所述第1胶浆和所述第2胶浆通过所述流路;
分隔构件,其将所述流路的上游侧分隔成第1流路和第2流路,所述第1胶浆流过所述第1流路,所述第2胶浆流过所述第2流路,由合流之后的所述第1胶浆和所述第2胶浆形成层所得到的层叠胶浆流过层叠胶浆流路,所述层叠胶浆流路是比所述分隔构件更靠近下游的所述流路;以及,
第1低摩擦部,其设置于所述分隔构件中构成所述第1流路及所述第2流路的内壁面的内壁构成面的下游侧端部,与所述内壁构成面中比所述第1低摩擦部更靠近上游侧的部分相比,所述第1低摩擦部的动摩擦系数较低,
其中,所述分隔构件将所述流路的上游侧分隔成所述第1流路、所述第2流路和流过具有比所述第1胶浆低的粘度的第3胶浆的第3流路,所述第3胶浆含有与所述第1聚合物不同的第3聚合物,所述第1流路设置于所述第2流路与所述第3流路之间,所述分隔构件在构成所述第1流路及所述第3流路的内壁面的内壁构成面的下游侧端部具有第2低摩擦部,与所述内壁构成面中比所述第2低摩擦部更靠近上游侧的部分相比,所述第2低摩擦部的动摩擦系数较低,在所述层叠胶浆中所述第1胶浆~第3胶浆形成层,所述层叠流延膜具有所述第1层、所述第2层和由所述第3胶浆形成的第3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延装置,其中,所述第1聚合物及所述第2聚合物为酰化纤维素,所述第1聚合物中的酰基的总酰基取代度Z1满足式(1),所述第2聚合物中的酰基的总酰基取代度Z2满足式(2),
式(1)   2.0<Z1<2.7
式(2)   2.7<Z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延装置,其中,所述第1低摩擦部的动摩擦系数为0.4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延装置,其中,所述第1低摩擦部的表面粗糙度Ra为0.01μm以上且3μm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延装置,其中,所述第1低摩擦部的硬度Hv为350以上。
6.一种溶液制膜方法,其具备以下的步骤:
在支撑体上由从流延装置流出的层叠胶浆形成带状的层叠流延膜,其中,所述流延装置将第1胶浆和第2胶浆同时流到所述支撑体上,所述层叠流延膜具有与所述支撑体接触的第1层和与所述第1层重叠的第2层,所述第1胶浆含有第1聚合物及溶剂,所述第2胶浆含有第2聚合物及溶剂,且所述第2胶浆具有比所述第1胶浆低的粘度,所述第2聚合物与所述第1聚合物不同,所述第1层由所述第1胶浆形成,所述第2层由所述第2胶浆形成,其中所述流延装置具备流延装置主体、分隔构件和第1低摩擦部,所述流延装置主体为块状,所述流延装置主体具有按照贯通的方式设置的流路,所述第1胶浆和所述第2胶浆通过所述流路,所述分隔构件将所述流路的上游侧分隔成第1流路和第2流路,所述第1胶浆流过所述第1流路,所述第2胶浆流过所述第2流路,由合流之后的所述第1胶浆和所述第2胶浆形成层所得到的所述层叠胶浆流过层叠胶浆流路,所述层叠胶浆流路是比所述分隔构件更靠近下游的所述流路,所述第1低摩擦部设置于所述分隔构件中构成所述第1流路及所述第2流路的内壁面的内壁构成面的下游侧端部,与所述内壁构成面中比所述第1低摩擦部更靠近上游侧的部分相比,所述第1低摩擦部的动摩擦系数较低;
将所述层叠流延膜以带状的湿润膜的形式从所述支撑体上剥取;
使所述湿润膜中所含的溶剂蒸发;以及,
将所述湿润膜沿宽度方向拉伸,
在所述流延装置中,所述分隔构件将所述流路的上游侧分隔成所述第1流路、所述第2流路和流过具有比所述第1胶浆低的粘度的第3胶浆的第3流路,所述第3胶浆含有与所述第1聚合物不同的第3聚合物,所述第1流路设置于所述第2流路与所述第3流路之间,所述分隔构件在构成所述第1流路及所述第3流路的内壁面的内壁构成面的下游侧端部具有第2低摩擦部,与所述内壁构成面中比所述第2低摩擦部更靠近上游侧的部分相比,所述第2低摩擦部的动摩擦系数较低,在所述层叠胶浆中所述第1胶浆~第3胶浆形成层,所述层叠流延膜具有所述第1层、所述第2层和由所述第3胶浆形成的第3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溶液制膜方法,其中,所述第1聚合物及所述第2聚合物为酰化纤维素,所述第1聚合物中的酰基的总酰基取代度Z1满足式(1),所述第2聚合物中的酰基的总酰基取代度Z2满足式(2),
式(1)   2.0<Z1<2.7
式(2)   2.7<Z2。
CN201010537529.9A 2009-11-05 2010-11-05 流延装置及溶液制膜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7981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53791 2009-11-05
JP253791/2009 2009-11-05
JP2009293938A JP5412266B2 (ja) 2009-11-05 2009-12-25 流延装置及び溶液製膜方法
JP293938/2009 2009-12-2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79817A CN102079817A (zh) 2011-06-01
CN102079817B true CN102079817B (zh) 2015-05-06

Family

ID=440860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37529.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79817B (zh) 2009-11-05 2010-11-05 流延装置及溶液制膜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079817B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97223A (zh) * 2008-02-01 2009-08-05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流延装置、溶液流延设备和溶液流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073146A (ja) * 2007-09-25 2009-04-09 Fujifilm Corp 流延ダイ、溶液製膜設備及び溶液製膜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97223A (zh) * 2008-02-01 2009-08-05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流延装置、溶液流延设备和溶液流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79817A (zh) 2011-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80351B (zh) 酰化纤维素薄膜、以及使用它的偏振片、光学补偿薄膜和液晶显示装置
CN101875252A (zh) 纤维素酰化物层合薄膜、生产纤维素酰化物层合薄膜的方法、起偏器和液晶显示装置
CN102337008A (zh) 热塑性聚酯微孔膜及其制备方法
WO2007138910A1 (ja) 偏光板保護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偏光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液晶表示装置
CN102190806B (zh) 纤维素乙酸酯膜及其制备方法、偏振片和液晶显示装置
KR20190022550A (ko) 편광막용 폴리비닐알코올계 필름,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및 상기 편광막용 폴리비닐알코올계 필름을 사용한 편광막
CN102690428A (zh) 流延膜的形成方法及装置以及溶液制膜方法
CN102667548B (zh) 光学膜、偏振片、制备光学膜的方法、制备偏振片的方法、图像显示设备、和图像显示系统
KR20090013088A (ko) 투명 폴리머 필름의 제조 방법과 그 방법에 의해 제조되는투명 폴리머 필름, 위상차 필름, 편광판, 및 액정 표시장치
CN102153768B (zh) 流延装置及方法、以及溶液制膜方法
CN101186094B (zh) 浇铸装置、溶液浇铸设备、和溶液浇铸方法
US9539774B2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resin film, casting die, device for producing resin film, resin film, polarizing plat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N101235159B (zh) 高熔点化合物的去除方法和装置、溶剂回收方法和溶剂回收装置
CN102079817B (zh) 流延装置及溶液制膜方法
CN105473653A (zh) 酰化纤维素膜、偏振片和液晶显示装置
JPWO2009063694A1 (ja) セルロースエステル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セルロースエステルフィルム
JP2008063531A (ja) セルロースアシレート組成物、セルロースアシレートペレット、セルロースアシレートフィルムとその製造方法、偏光板、光学補償フィルム、反射防止フィルム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CN106164165A (zh) (甲基)丙烯酸系树脂组合物、薄膜、偏振片保护膜、偏振片及液晶显示装置
JP2009286930A (ja) 光学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WO2007138970A1 (ja) セルロースアシレートフィルム及び飽和ノルボルネン系樹脂フィルム並びに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CN101117401B (zh) 聚合物膜的制备方法
JP4835378B2 (ja) ポリエチレンテレフタレート系樹脂フィルムロー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TWI523748B (zh) 流鑄裝置以及溶液製膜方法
JP2005225031A (ja) 光学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JP2008037091A (ja) セルロースアシレートの溶融製膜方法、セルロースアシレートフィルム、偏光板、光学補償フィルム、反射防止フィルム、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50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