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74773A - 波导管式正交模变换器 - Google Patents

波导管式正交模变换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74773A
CN102074773A CN2009102232515A CN200910223251A CN102074773A CN 102074773 A CN102074773 A CN 102074773A CN 2009102232515 A CN2009102232515 A CN 2009102232515A CN 200910223251 A CN200910223251 A CN 200910223251A CN 102074773 A CN102074773 A CN 1020747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veguide
transition device
detector
orthomode
tubular ty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22325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74773B (zh
Inventor
蓝逸青
赖中民
黄章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istron Neweb Corp
Original Assignee
Wistron Neweb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istron Neweb Corp filed Critical Wistron Neweb Corp
Priority to CN 200910223251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074773B/zh
Publication of CN1020747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747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747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747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aveguide Aerials (AREA)

Abstract

波导管式正交模变换器,包括一波导管,具有一第一段部以及一第二段部;一第一检测器,穿遂该第一段部的一第一位置;一第二检测器,穿遂该第一段部的一第二位置;一第三检测器,穿遂该第二段部的一第三位置;以及一第四检测器,穿遂该第二段部的一第四位置。

Description

波导管式正交模变换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波导管式正交模变换器(Waveguide OrthomodeTransducer),特别是一种用于双频段的波导管式正交模变换器。
背景技术
卫星通信具有覆盖范围广大及不受地面环境干扰等优点,广泛用于军事、探测及商用通信服务如卫星导航、卫星语音广播或卫星电视广播等。传统卫星通信接收装置由一碟型反射面(Dish Reflector)及一高频头(Low NoiseBlock Down-converter with Feedhorn,LNBF)组成,高频头设在碟型反射面的焦点位置,其接收通过碟型反射面反射的无线电波信号,将无线电波信号降频至中频,再传送至后端的一卫星信号处理器进行信号处理,使大众能够收看卫星电视节目。
单频的高频头由一馈电喇叭(Feedhorn)、一正交模变换器(OrthomodeTransducer,OMT)及一低噪声下变频器(Low Noise Block Down-converter,LNB)所组成,正交模变换器为关键零组件之一,用以将两个极化方向正交的无线电波信号分离,使其由不同的端口输出。请参考图1,图1为传统一正交模变换器10的半剖面图。正交模变换器10为一波导管(Waveguide)式正交模变换器,由一矩形波导管11、检测器(Probe)P1、P2及一短路柱12所组成。波导管11由四面导体墙围绕形成,其一端为开口,用以连接天线,另一端则封闭。检测器P1及P2由同轴电缆的内导体所形成,其穿越波导管11的导体墙进入波导管11内部;检测器P1平行于X轴,为X方向极化信号的端口,检测器P2平行于Y轴,为Y方向极化信号的端口。短路柱12平行于X轴,位于波导管11内接近中央的位置,连接两平行的导体墙。短路柱12提供了极化(Polarization)功能,使大部分的X方向极化信号被反射而能够由检测器P1输出,但对于Y方向极化信号只有些微影响,大部分的Y方向极化信号可顺利由检测器P2输出。
随着大众对于卫星电视的需求成长,直播卫星(Direct Broadcast Satellite)信号所涵盖的频段数目增加,传统单频的高频头已不敷使用。高频头必须至少能够接收双频信号,即低频的Ku频段(12~18GHz)及高频的Ka频段(26.5~40GHz)信号。请参考图2,图2为传统一双频的高频头20的示意图,高频头20由一馈电喇叭(Feedhorn)200、一低频段的正交模变换器202、一高频段的正交模变换器204及一低噪声下变频器(Low Noise BlockDown-converter,LNB)电路206所组成。馈电喇叭200接收低频及高频无线电波信号,正交模变换器202及正交模变换器204分别分离极化方向正交的两个低频无线电波信号S1、S2与极化方向正交的两个高频无线电波信号S3、S4,使无线电波信号S1~S4由对应的端口输出至低噪声下变频器电路206。由上可知,正交模变换器202除了必须良好地分离极化方向正交的低频无线电波信号S1、S2,同时必须使高频无线电波信号S3、S4在通过正交模变换器202时,尽可能不被干扰。
然而,若双频的高频头20使用图1的正交模变换器10做为低频正交模变换器202,正交模变换器10的短路柱12也会将部分高频的X方向极化信号反射而由检测器P1输出,使得高频的X方向极化信号无法顺利通过正交模变换器202传输至正交模变换器204。另外,由于检测器P1及P2过于伸入波导管11内部,高频的极化信号会被反射而由检测器P1及P2输出,如此一来不仅增加高频信号损耗,也降低高频信号与低频信号之间的隔离度。再者,高频的极化信号在通过正交模变换器10时,会在检测器P1及P2这两个不连续处被激发出高阶模态(Higher-order Mode Excitation),这些高阶模态若传播至天线端,将导致高频段的天线辐射场型严重变形。基于以上缺点,正交模变换器10不适用于双频的高频头20,可能导致高频头20接收高频段卫星信号的效能低落,影响卫星电视的播放品质。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波导管式正交模变换器。
本发明公开一种波导管式正交模变换器,包括一波导管,具有一第一段部以及一第二段部;一第一检测器,穿遂该第一段部的一第一位置;一第二检测器,穿遂该第一段部的一第二位置;一第三检测器,穿遂该第二段部的一第三位置;以及一第四检测器,穿遂该第二段部的一第四位置。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一正交模变换器的半剖面图。
图2为传统一双频的高频头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正交模变换器的半剖面图。
图4A为图3的正交模变换器的透视图。
图4B为图3的正交模变换器中波导管部的分解图。
图5A及图5B为图3的正交模变换器的剖面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正交模变换器的半剖面图。
图7A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正交模变换器的半剖面图。
图7B为图7A的正交模变换器中波导管部的分解图。
图8A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正交模变换器的透视图。
图8B及图8C为图8A的正交模变换器的剖面图。
图9A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正交模变换器的透视图。
图9B及图9C为图9A的正交模变换器的剖面图。
图10A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正交模变换器的透视图。
图10B为图10A的正交模变换器中波导管部的分解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正交模变换器的半剖面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正交模变换器的半剖面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正交模变换器的波导管部的分解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30、40、50、80、90、100、110、120、130、202、204正交模变换器
11波导管
12短路柱
20高频头
200馈电喇叭
206低噪声下变频器电路
31、32、310、312、320、322、51、52、101、102、112、114、122、124、132、134、136、138波导管部
P1、P1S、P2、P2S、P3、P3S、P4、P4S、P5、P5S、P6、P6S  检测器
S1~S4无线电波信号
A、B、C、D、A’、B’、C’、D’导体墙
W0、W1、L0、L1、a0、a1、a2孔径尺寸
P-P’、R-R’剖面线
θ弯折角度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3,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正交模变换器(OrthomodeTransducer,OMT)30的半剖面图。正交模变换器30为一波导管式(Waveguide)正交模变换器,可用于双频的高频头(Low Noise BlockDown-converter with Feedhorn,LNBF)中做为低频段的正交模变换器,其一端连接天线,另一端连接高频段的正交模变换器。正交模变换器30包括波导管部31、32及检测器P1、P1S、P2、P2S。实际上,正交模变换器30为一完整的波导管,但其导体墙的厚度不均一,为了方便说明,因此在图3中将波导管分段表示为波导管部31及波导管部32。波导管部31及波导管部32分别由多面厚度不一的导体墙(Conducting Wall)结合形成。检测器P1及P2用来作为正交模变换器30中所传输的低频无线电波信号的端口,分别输出低频的X方向极化信号及Y方向极化信号,检测器P1S与检测器P2S短路(未显示在图中)。在此请注意,下述正交模变换器30的剖面为平行于Z轴,即波导管的纵轴,而正交模变换器30的截面为平行于XY平面。
由图3可得知,正交模变换器30与图1的正交模变换器10明显不同之处在于,形成正交模变换器30的波导管孔径尺寸并非均一化;一部分的导体墙内壁平行于波导管的纵轴,即图3中Z轴,另一部分的导体墙内壁则向Z轴倾斜,使得正交模变换器30的波导管内部空间呈现朝+Z方向(即无线电波信号的传输方向)渐缩(Tapered)的样貌。另一方面,尽管正交模变换器30的波导管内部空间为渐缩状,导体墙仍可制造使正交模变换器30为截面尺寸均等的矩形管柱,如图3所示,或为圆管柱。正交模变换器30的波导管的孔径及外型可独立设计,其外型不影响本发明的精神,因此以下实施方式及部分附图中,将省略描述导体墙厚度,仅描述波导管内部空间,以求简洁。
请参考图4A及图4B,图4A为正交模变换器30的透视图,图4B为正交模变换器30的波导管部31及波导管部32的分解图,此两图仅绘出导体墙所形成的波导管内部空间,省略导体墙厚度。另外,请同时参考图5A及图5B,分别为图3的正交模变换器30沿图4A的P-P’剖面线及R-R’剖面线的剖面图,其中描述了导体墙厚度。由图4A及图4B可知正交模变换器30中各个波导管部及检测器的相对位置,而由图5A及图5B则可了解波导管内部空间的渐缩位置。
配合图3至图5B,详细来说,波导管部31为一波导管部310及一波导管部312结合形成,波导管部32为一波导管部320及一波导管部322结合形成;波导管部31及波导管部32结合成为一完整的波导管。波导管部310由四面导体墙围绕形成,其一端开口可连接高频头的天线,另一端开口与波导管部312结合。波导管部310中每一导体墙均平行于Z轴,因此其孔径尺寸均一。如图4B所示,波导管部312由导体墙A、B、C、D围绕形成,其一端开口与波导管部310结合,另一端开口与波导管部320结合。波导管部312的导体墙A、C平行于YZ平面且为梯形,因此导体墙B、D为矩形并且朝+Z方向倾斜,使得波导管部312在Y方向的孔径尺寸平滑地渐缩。由图4B可知,波导管部312在Y方向的孔径尺寸由W0渐缩至W1,因此波导管部312内部空间朝+Z方向渐缩,其孔径尺寸由W0×L0渐缩至W1×L0。
波导管部32为一波导管部320及一波导管部322结合形成。如图4B所示,波导管部320由导体墙A’、B’、C’、D’围绕形成,其一端开口与波导管部312结合,另一端开口与波导管部322结合。波导管部320的导体墙B’、D’平行于XZ平面且为梯形,因此导体墙A’、C’为矩形并且朝+Z方向倾斜,使得波导管部320在X方向的孔径尺寸平滑地渐缩。由图4B可知,波导管部320在X方向的孔径尺寸由L0渐缩至L1,因此波导管部320内部空间朝+Z方向渐缩,其孔径尺寸由W1×L0渐缩至W1×L1。波导管部322由四面导体墙围绕形成,其一端开口与波导管部320结合,另一端开口可连接高频段的正交模变换器。波导管部322中每一面导体墙均平行于Z轴,其孔径尺寸均一。
由上可知,由于正交模变换器30具有两段渐缩的波导管部,其孔径尺寸是在不同的方向上平滑渐缩。由于第一段渐缩的波导管部312在Y方向的孔径尺寸先行渐缩,低频的X方向极化信号在波导管部312内行进时,会逐渐进入截止(Cut-off)状态而无法传播,大部份能量反射进入对应的低频信号端口,即检测器P1。换句话说,波导管部312产生了类似传统正交模变换器10的短路柱12的功效。对高频的X方向极化信号而言,只须确定渐缩后的波导管部312的孔径尺寸(如图4B所示为W1×L0)不会使其进入截止状态,高频的X方向极化信号就能顺利通过,抵达高频段的正交模变换器。另一方面,波导管部312对高频及低频的Y方向极化信号只有些微影响。简单地说,渐缩的波导管部312提供了类似短路柱的功效,却不具有短路柱导致高频的X方向极化信号无法顺利通过的缺点。
同理,由于第二段渐缩的波导管部320在X方向的孔径尺寸渐缩,低频的Y方向极化信号在波导管部320内行进时,会逐渐进入截止状态而无法传播,大部份能量反射进入对应的低频信号端口,即检测器P2。对高频的Y方向极化信号而言,只须确定渐缩后的波导管部320的孔径尺寸不会使其进入截止状态,高频的Y方向极化信号就能顺利通过。另一方面,波导管部320对高频及低频的X方向极化信号只有些微影响。通过二阶段的波导管孔径尺寸渐缩,正交模变换器30能够将高频及低频无线电波信号良好地隔离,同时使低频的两个极化信号的运作拥有宽频的特性。
正交模变换器30的检测器P1、P1S、P2、P2S说明如下。检测器P1、P1S、P2、P2S为导体,在图3中以同轴电缆(Coaxial Cable)的内导体为例。检测器P1及检测器P1S以Z轴为对称轴相互对称,两者由渐缩的波导管部312的外部,分别穿遂(Tunneling)导体墙A及导体墙C,伸入波导管部312的内部,并且在波导管部312内部向+Z方向形成一弯折,弯折角度如图3所示的θ,大约为90度。检测器P1及检测器P1S穿遂导体墙的位置的连线,与Z轴大约垂直。检测器P2及检测器P2S以Z轴为对称轴相互对称,两者由渐缩的波导管部320的外部,分别穿遂导体墙B’及导体墙D’,伸入波导管部320的内部,并且在波导管部320的内部向+Z方向形成一弯折,弯折角度θ大约为90度。检测器P2及检测器P2S穿遂导体墙的位置的连线,与Z轴大约垂直,并且其在正交模变换器30的截面上的投影线(即在XY平面上的投影线),与检测器P1及检测器P1S穿遂导体墙的位置的连线在正交模变换器30的截面上的投影线,大约垂直。
检测器P1S与检测器P2S在波导管内部空间以外之处短路,连接至波导管的导体墙。在图3中,检测器P1及检测器P2与同轴电缆连接器结合,因此正交模变换器30可通过同轴电缆与后端电路连接。
上述各个检测器在波导管内部形成弯折的主要目的,在于缩短检测器伸入波导管内的长度,避免干扰高频信号在波导管中的传输,进而提升高频信号的品质。本发明不限制弯折的角度,其可大于或小于90度,只是弯折角度不超过90度时,检测器等于是向波导管中心靠近,可能对高频信号的传输产生较多干扰。正交模变换器30中检测器P1、P1S、P2、P2S均是向+Z方向弯折,此弯折方向仅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在其它正交模变换器的实施例中,检测器亦可朝-Z方向弯折,且在同一段波导管部的两检测器的弯折方向可相同或相反。请参考图6,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正交模变换器40的半剖面图,正交模变换器40类似于图3的正交模变换器30,不同之处在于正交模变换器40中,部分检测器朝+Z方向弯折,另一部分则朝-Z方向弯折。
值得注意的是,正交模变换器30中对称的检测器P1及检测器P1S以及对称的检测器P2与检测器P2S,能够使高频无线电波信号在通过正交模变换器30时,在检测器P1处被激发的高阶模态与在检测器P1S处被激发的高阶模态的能量大小相等且相位相反,可互相抵消而无法在正交模变换器30的波导管中传播。同样地,在检测器P2处被激发的高阶模态与在检测器P2S处被激发的高阶模态能够互相抵消,无法在正交模变换器30的波导管中传播。因此,当高频无线电波信号在通过正交模变换器30时,被检测器所激发的高阶模态不会传播至天线端,能够确保高频段的天线辐射场型稳定不变形。请注意,在正交模变换器30中将检测器P1S与检测器P2S短路,是基于系统设计所需或为降低元件成本等,以减少端口数量。在其它应用中,亦可将检测器P1S及检测器P2S与同轴电缆连接器结合,使得同轴电缆可连接在其上,如此一来,检测器P1S及检测器P2S同样可输出的低频的X、Y方向极化信号,同时,各个检测器处被激发的高阶模态同样能够有效地互相抵消。
由上可知,本发明的精神是在低频段的正交模变换器的多段波导管部中,借两段波导管部的孔径尺寸在不同的方向上渐缩,使低频的水平及垂直极化信号在波导管部中传播时,会因为波导管部的孔径尺寸渐缩而分别进入截止状态,顺利反射至对应的端口。简单来说,通过波导管部的孔径尺寸的渐缩,本发明的正交模变换器可将低频的水平及垂直极化信号反射至对应的端口。
上述图式中正交模变换器30的各波导管部的形状仅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本领域具通常知识者当可据以做不同的变化及修饰,例如调整渐缩的波导管部的长度等。请参考图7A及图7B,图7A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正交模变换器50的半剖面图,正交模变换器50包括波导管部51、52及检测器P1、P1S、P2、P2S。图7B为正交模变换器50的波导管部51及波导管部52的分解图。由图7A及图7B可知,正交模变换器50仅包括两段波导管部,其孔径尺寸在不同方向上平滑地渐缩,类似正交模变换器30的波导管部312及320。正交模变换器50可视为正交模变换器30的变化例,是将波导管部312及320的长度缩短至最小限度。
在维持正交模变换器30的波导管孔径尺寸渐缩的条件下,渐缩的波导管部的位置可适当变更。请参考图8A,图8A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正交模变换器80的透视图,正交模变换器80类似正交模变换器30,包括多个波导管部及检测器。另请参考图8B及图8C,其分别为正交模变换器80沿P-P’剖面线及R-R’剖面线的剖面图。由图8A至图8C可知,正交模变换器80中渐缩的波导管部的相对位置,与正交模变换器30中渐缩的波导管部312及320的相对位置不同,但仍维持使正交模变换器80具有两段平滑渐缩的波导管部。检测器位于平滑渐缩的波导管部,因此低频的极化信号在正交模变换器80中传播时,能够逐渐进入截止状态,被反射由各检测器输出,而高频的极化信号能顺利通过。请参考图9A至图9C。图9A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正交模变换器90的透视图,图9B及图9C分别为正交模变换器90沿P-P’剖面线及R-R’剖面线的剖面图。正交模变换器90中渐缩式波导管部的相对位置及检测器的位置,与正交模变换器30及正交模变换器80不同。
请参考图10A,图10A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正交模变换器100的透视图。正交模变换器100类似正交模变换器30,包括波导管部101、102及检测器P1、P1S、P2、P2S。波导管部101为一波导管部112及一波导管部114结合形成,波导管部102为一波导管部122及一波导管部124结合形成,其中渐缩处为波导管部114及波导管部122。各个波导管部的分解图表示如图10B,可知波导管部114在Y方向的孔径尺寸不同于波导管部312平滑地由W0渐缩至W1,而是直接由W0缩减至W1,使得平行于YZ平面的导体墙呈阶梯状而非梯形。检测器P1及P1S穿遂波导管部114中Y方向的孔径尺寸较大的一部分,因此低频的X方向极化信号行进至波导管部114中Y方向的孔径尺寸较小的一部份时,会逐渐进入截止状态而被反射由检测器P1(或者以及检测器P1S,视检测器P1S有无与导体墙短路而定)输出。类似地,波导管部122在X方向的孔径尺寸由L0直接缩减至L1,平行于XZ平面的导体墙呈阶梯状。类似地,检测器P2及P2S穿遂波导管部122中X方向的孔径尺寸较大的一部分,因此低频的Y方向极化信号行进至波导管部122中X方向的孔径尺寸较小的一部份时,能够进入截止状态而由检测器P2(或者以及检测器P2S)输出。
整体来说,正交模变换器100的波导管孔径尺寸为阶梯状渐缩,仍可达到如前述正交模变换器30的功效,使低频的X方向及Y方向极化信号的传播先后进入截止状态,进而被反射至对应的端口输出,同时使高频的极化信号顺利通过。本领域具通常知识者可根据前述多个正交模变换器30的变化例,将正交模变换器100加以变化应用,在此不赘述。
正交模变换器中的检测器除了为同轴电缆的内导体之外,也可以其它形式实现,例如设置在印刷电路基板上的微带线(Microstrip)。请参考图11,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正交模变换器110的半剖面图,正交模变换器110中多段波导管部的形式与图3的正交模变换器30相同,在此不赘述,不同之处在于正交模变换器110所包括的检测器P3、P3S、P4、P4S为蜿蜒形(Meander)微带线,每一检测器所在的印刷电路基板均平行于XY平面。图11中的检测器为位于面向+Z方向的平面,亦可改为面向-Z方向的平面,不会影响极化信号的输出。波导管管壁在检测器P3、P3S、P4、P4S上方各具有一间隙,用以避免检测器与波导管管壁接触,造成短路。利用蜿蜒式微带线做为检测器的目的,与正交模变换器30中将同轴电缆内导体做一弯折的目的相同,为缩短检测器伸入波导管内的长度,以避免干扰高频信号传输,进而提升高频信号的品质。另外,请参考图12,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正交模变换器120的半剖面图。正交模变换器120所包括的检测器P5、P5S、P6、P6S同样为蜿蜒式微带线,检测器P5及P5S所在的印刷电路基板平行于XZ平面,检测器P6及P6S所在的印刷电路基板平行于YZ平面,波导管管壁在检测器P5、P5S、P6、P6S的侧面各具有一间隙,以避免检测器与波导管管壁接触。检测器的实施方式不局限于同轴电缆的内导体或微带线,亦可由金属片弯折形成。上述导体弯折形检测器位于波导管内部的导体总长度,或是蜿蜒式微带线检测器位于波导管内部的微带线总绕线长度,在适用频段中,大约介于八分之一波长(指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波长)与二分之一波长之间。
在此请注意,上述正交模变换器的实施例中使用矩形波导管(在此是指波导管的孔径形状而言),然而本发明不局限于使用矩形波导管,亦可用其它形状的波导管实现二段式渐缩,如椭圆形波导管。请参考图13,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正交模变换器130的波导管的分解图。正交模变换器130包括波导管部132、134、136、138以及分别位于渐缩的波导管部134及136中的两对检测器。正交模变换器130中的检测器与正交模变换器30中的检测器相同,在此省略标示。波导管部132为半径为a0的圆形波导管。波导管部134的一端孔径连接波导管部132,为半径为a0的圆形,另一端孔径则是长轴为2a0,短轴为2a1的椭圆形;换句话说,波导管部134在Y方向的孔径尺寸由2a0渐缩至2a1。波导管部136的一端孔径连接波导管部134,另一端孔径的一轴长为2a1,另一轴长为2a2;换句话说,波导管部136在Y方向的孔径尺寸维持2a1不变,在X方向的孔径尺寸由2a0渐缩至2a2。波导管部138为半径为a2的圆形波导管。因此,正交模变换器130的二段式渐缩波导管能够使低频的极化信号在波导管部中传播时,分别进入截止状态,顺利反射至对应的端口;同时,只须注意设计各渐缩波导管部的孔径尺寸,高频的极化信号也能够顺利通过。
综上所述,在本发明所提出的分段渐缩的波导管式正交模变换器中,由于波导管部的孔径尺寸是在不同方向上渐缩,低频的极化信号在波导管部中传播时,能够分别进入截止状态,顺利反射至对应的端口,同时使高频的极化信号顺利通过;对称设置的检测器能够优选地将被激发的高阶模态互相抵消,对于天线的辐射场型的影响可降至最低;此外,弯折形式的检测器能够将伸入波导管内的检测器长度降低,避免干扰高频的极化信号的传输。因此,本发明的波导管式正交模变换器更适用于必须接收双频信号的卫星通信接收装置中。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凡依本发明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均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Claims (29)

1.一种波导管式正交模变换器,包括:
一波导管,具有一第一段部以及一第二段部;
一第一检测器,穿遂该第一段部的一第一位置;
一第二检测器,穿遂该第一段部的一第二位置;
一第三检测器,穿遂该第二段部的一第三位置;以及
一第四检测器,穿遂该第二段部的一第四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波导管式正交模变换器,其中该第二段部的孔径尺寸小于该第一段部的孔径尺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波导管式正交模变换器,其中该第一段部至少包括一第一子段部,该第一子段部的孔径尺寸朝无线电波信号的传递方向渐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波导管式正交模变换器,其中该第二段部至少包括一第二子段部,该第二子段部的孔径尺寸朝无线电波信号的传递方向渐缩。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波导管式正交模变换器,其中该第一子段部的孔径尺寸及该第二子段部的孔径尺寸为平滑渐缩。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波导管式正交模变换器,其中该第一位置及该第二位置位于该第一子段部,以及该第三位置及该第四位置位于该第二子段部。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波导管式正交模变换器,其中该第一子段部的孔径尺寸及该第二子段部的孔径尺寸为阶梯状渐缩。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波导管式正交模变换器,其中该第一位置及该第二位置位于该第一子段部中孔径较大的一部分,以及该第三位置及该第四位置位于该第二子段部中孔径较大的一部分。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波导管式正交模变换器,其中该波导管的孔径为四边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波导管式正交模变换器,其中该第一检测器与该第二检测器分别位于两相对面的波导管内壁面。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波导管式正交模变换器,其中该第一检测器与该第三检测器分别位于两相邻面的波导管内壁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波导管式正交模变换器,其中该第一位置与该第二位置的连线非平行于该第三位置与该第四位置的连线。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波导管式正交模变换器,其中该第一位置与该第二位置的连线在该波导管的一截面上的一投影线,与该第三位置与该第四位置的连线在该截面上的一投影线大约垂直。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波导管式正交模变换器,其中该第一位置与该第二位置的连线与该波导管的一中心轴大约垂直。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波导管式正交模变换器,其中该第三位置与该第四位置的连线与该波导管的一中心轴大约垂直。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波导管式正交模变换器,其中该第一位置及该第二位置连线的距离大于第三位置及该第四位置连线的距离。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波导管式正交模变换器,其中该波导管具有渐缩式孔径。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波导管式正交模变换器,其中该第一检测器用来传输一第一极化信号,以及该第三检测器用来传输一第二极化信号,该第二极化信号与该第一极化信号的极化方向正交。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波导管式正交模变换器,其中该第二检测器用来传输该第一极化信号,以及该第四检测器用来传输该第二极化信号。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波导管式正交模变换器,其中该第二检测器及该第四检测器与该波导管的外壁短路。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波导管式正交模变换器,其中该第一及该第二检测器分别包括至少一弯折,使该第一及该第二检测器各别的一自由端远离该波导管的中心。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波导管式正交模变换器,其中该第一及该第二检测器的弯折方向相同。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波导管式正交模变换器,其中该第一及该第二检测器的弯折方向相异。
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波导管式正交模变换器,其中该第一检测器为导体。
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波导管式正交模变换器,其中该第一检测器包括:
一第一基板;以及
一第一金属微带线,设置在该第一基板上。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波导管式正交模变换器,其中该第二检测器包括:
一第二基板;以及
一第二金属微带线,设置在该第二基板上。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波导管式正交模变换器,其中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二基板平行。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波导管式正交模变换器,其中该第一基板所在的一平面与该波导管的截面平行。
29.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波导管式正交模变换器,其中该第一基板所在的一平面与该波导管的截面垂直。
CN 200910223251 2009-11-20 2009-11-20 波导管式正交模变换器 Active CN10207477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910223251 CN102074773B (zh) 2009-11-20 2009-11-20 波导管式正交模变换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0910223251 CN102074773B (zh) 2009-11-20 2009-11-20 波导管式正交模变换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74773A true CN102074773A (zh) 2011-05-25
CN102074773B CN102074773B (zh) 2013-09-11

Family

ID=440331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910223251 Active CN102074773B (zh) 2009-11-20 2009-11-20 波导管式正交模变换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07477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93571A (zh) * 2021-05-10 2021-06-18 星展测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单元、阵列天线及通信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41336C (zh) * 2002-03-20 2006-02-08 启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线性极化讯号与圆形极化讯号接收方法与装置
GB2432461A (en) * 2005-11-17 2007-05-23 Marconi Comm Gmbh T-shape waveguide twist-transformer junction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93571A (zh) * 2021-05-10 2021-06-18 星展测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单元、阵列天线及通信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74773B (zh) 2013-09-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19404B (zh) 導波管式正交模態轉換器
US9960495B1 (en) Integrated single-piece antenna feed and circular polarizer
US4498061A (en) Microwave receiving device
US3508277A (en) Coaxial horns with cross-polarized feeds of different frequencies
US20110181479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i-band feed with pseudo-monopulse tracking
EP1394892A1 (en) Waveguide type ortho mode transducer
US11367935B2 (en) Microwave circular polarizer
US6507323B1 (en) High-isolation polarization diverse circular waveguide orthomode feed
JPS58172002A (ja) 2周波、2偏波無線信号分離用導波管
US20220102827A1 (en) Full band orthomode transducers
JP2013141251A (ja) 低雑音指数開口アンテナ
CN114520418A (zh) 具有非对称辐射图案的双极化喇叭天线
US20200388899A1 (en) Microstrip-to-waveguide transition and radio assembly
US3274603A (en) Wide angle horn feed closely spaced to main reflector
US6452561B1 (en) High-isolation broadband polarization diverse circular waveguide feed
EP1612888B1 (en) Antenna device
JPH07115310A (ja) 円形導波管と同軸ケーブルとの間のオルソモード変換器
US4622524A (en) Dual band polarization filter comprising orthogonally oriented fin-type conductors
US7019706B2 (en) High frequency module and antenna device
US3380057A (en) Dual band ridged feed horn
CN102074773B (zh) 波导管式正交模变换器
JP6865903B2 (ja) 給電回路
TWI505547B (zh) 饋入裝置及集波器
WO2022085653A1 (ja) アンテナ装置、およびレーダ装置
JP4027775B2 (ja) スロットアレーアンテ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