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73025B - 一种mri系统中正交线圈输出信号的合成重建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mri系统中正交线圈输出信号的合成重建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73025B
CN102073025B CN2010105641649A CN201010564164A CN102073025B CN 102073025 B CN102073025 B CN 102073025B CN 2010105641649 A CN2010105641649 A CN 2010105641649A CN 201010564164 A CN201010564164 A CN 201010564164A CN 102073025 B CN102073025 B CN 10207302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road
output signal
data
original outp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56416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73025A (zh
Inventor
朱剑锋
吴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GAOYI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XINGAOYI MAGNETISM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XINGAOYI MAGNETISM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XINGAOYI MAGNETISM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10564164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073025B/zh
Publication of CN1020730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730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730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730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MRI系统中正交线圈输出信号的合成重建方法,特征在于:通过以下步骤实现:步骤一、采集MRI系统中正交线圈的两路输出信号,步骤二、对正交线圈I路和Q路的原始输出信号S1、S2进行筛查,剔除增益溢出的层,步骤三、对第一信号进行分析,找出第一信号中最大信号数据所在位置,步骤四、找出第一信号里面模值为最大值的信号数据的的半高宽范围,步骤五、分别求出第一信号与第二信号在步骤四中找出的半高宽范围内各点位置上信号数据的相位差,平均后得到最终相位差,步骤六、使用步骤五得出的最终相位差对I路原始输出信号和Q路原始输出信号进行合成重建,得到最终图像。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发明方法合成重建后的图像效果比较理想。

Description

一种MRI系统中正交线圈输出信号的合成重建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MRI系统中正交线圈输出信号的合成重建方法。
背景技术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简称MRI)是医学影像中的一种高新技术,它是利用磁场和射频脉冲使生物体内的氢核共振产生信号,经计算机处理而成像的。自20世纪70年代问世以来,MRI技术飞速发展,由于其具有分辨率高、成像参数多、可任意层面断层成像、无电离辐射等特点,目前已经成为影像学检查中最先进的工具之一,广泛应用于临床对人体各系统的检查。2003年,发明了磁共振成像技术的保罗·C·劳特伯(Paul C.Lauterbur)和皮特·曼斯菲尔德(Peter Mansfield)获得了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
MRI系统中当采用正交线圈来提高接收通道的性能时,其合成方法对整体效果有很大的影响。由于在一般情况下正交线圈的两路信号的相位差并不完全固定,故需要一种有效的方法来求得合适的相位差,得到最佳的合成效果。
现有的正交线圈合成方法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硬件合成,也就两路信号采集后,一路信号通过一个移相装置移相90度,然后两路信号直接相加输出,重建后得到最终图像。该方法比较死板,当实际两路信号的相差达不到或者超过90度时,并不能获得最佳的合成效果。
另一种是在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完成之后,先计算出每个扫描层面所对应的两路信号的信噪比,确定两路信号加权因子,然后再进行合成,例如申请号为200710044568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布的一种磁共振正交线圈成像的数字合成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新的、能自适应地主动提取两路信号相位差的MRI系统中正交线圈输出信号的合成重建方法,经该方法合成重建后的图像效果比较理想。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MRI系统中正交线圈输出信号的合成重建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步骤一、采集MRI系统中正交线圈的两路输出信号:
将MRI系统中的正交线圈分别记为I路和Q路,将正交线圈I路和Q路感应到的磁共振信号分别经过各自的接收机进行放大和采集,分别得到正交线圈I路的原始输出信号S1和正交线圈Q路的原始输出信号S2
步骤二、对正交线圈I路和Q路的原始输出信号S1、S2进行筛查,剔除增益溢出的层:
首先预先设定一个信号增益溢出的阈值;
然后,对I路原始输出信号S1中的每层数据进行分析,如果发现I路原始输出信号S1中某一层中的任意一个数据的实部或虚部的数值大于所述阈值,则判断I路原始输出信号S1中的该层为增益溢出层,并将I路原始输出信号S1中涉及该增益溢出层的所有数据均剔除,同时还将Q路原始输出信号S2中与该增益溢出层相对应的同一层的所有数据也剔除;将I路原始输出信号S1中增益未溢出的层的所有信号记为第一信号;
最后,对Q路原始输出信号S2中的每层数据进行分析,如果发现Q路原始输出信号S2中某一层中的任意一个数据的实部或虚部的数值大于所述阈值,则判断Q路原始输出信号S2中的该层为增益溢出层,并将Q路原始输出信号S2中涉及该增益溢出层的所有数据均剔除,同时还将I路原始输出信号S1中与该增益溢出层相对应的同一层的所有数据也剔除;将Q路原始输出信号S2中增益未溢出的层的所有信号记为第二信号;
步骤三、对第一信号进行分析,找出第一信号中最大信号数据所在位置:
对第一信号进行分析,找出第一信号里面模值为最大值的信号数据所在的层数及该信号数据在所述层数中的具体位置,将第一信号里面模值为最大值的信号数据记为|S1|max
步骤四、找出第一信号里面模值为最大值的信号数据的的半高宽范围:
在第一信号里面,以第一信号里面模值为最大值的信号数据|S1|max为中心,在这个信号数据所在的相位编码线上向两侧逐点检测,先向起始方向检测,如果某个信号数据S1(j)的模值大于
Figure BSA00000365683700021
并且该信号数据上一个信号数据S1(j-1)的模值小于
Figure BSA00000365683700022
| S 1 ( j ) | > | S 1 | max 2 , | S 1 ( j - 1 ) | < | S 1 | max 2
则把j点所在位置设为第一信号里面模值为最大值的信号数据的半高宽的起始位置;
然后,再向结束方向检测,如果某个信号数据S1(k)的模值大于
Figure BSA00000365683700031
并且该信号数据下一个信号数据S1(k+1)的模值小于
Figure BSA00000365683700032
| S 1 ( k ) | > | S 1 | max 2 , | S 1 ( k + 1 ) | < | S 1 | max 2
则把k点所在位置设为第一信号里面模值为最大值的信号数据的半高宽的结束位置,从而确定第一信号里面模值为最大值的信号数据的半高宽范围为S1(j)到S1(k);
步骤五、分别求出第一信号与第二信号在步骤四中找出的半高宽范围内各点位置上信号数据的相位差,平均后得到最终相位差:
将第一信号中与第二信号中,处于步骤四中找出的半高宽范围内同一位置的信号数据分别记为S1(x)=a+bi;S2(x)=c+di,其中j≤x≤k
则第一信号中与第二信号中,处于第x位置处的信号数据的相位差为
arctan ( bc - ad ac + bd ) ;
求出步骤四中找出的半高宽范围内第一信号与第二信号中相对应的各点位置的相位差,然后取平均值,并将该平均值作为I路原始输出信号与Q路原始输出信号的最终相位差θ;
步骤六、使用步骤五得出的最终相位差对I路原始输出信号和Q路原始输出信号进行合成重建,得到最终图像:
I路原始输出信号和Q路原始输出信号进行合成后的信号为S=S1+S2e,然后对S做二维傅立叶变换就得到了最终图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能根据实际情况自适应计算正交线圈两路输出信号的相位差,然后再根据该相位差进行合成重建,从而得到最终图像,经该方法合成重建后的图像效果比较理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MRI系统中正交线圈输出信号的合成重建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步骤三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请参见图1所示的MRI系统中正交线圈输出信号的合成重建方法,其包括以下六个步骤:
步骤一、采集MRI系统中正交线圈的两路输出信号:
将MRI系统中的正交线圈分别记为I路和Q路,将正交线圈I路和Q路感应到的磁共振信号分别经过各自的接收机进行放大和采集,分别得到正交线圈I路的原始输出信号S1和正交线圈Q路的原始输出信号S2
I路原始输出信号S1和Q路原始输出信号S2均是一个二维数据集合,如果各自接收机获得的磁共振信号包含n层,那么I路原始输出信号S1即为一个包含有n层的二维信号数据集合,每一层又包含有多个表示不同位置点的信号数据;Q路原始输出信号S2也是一样;
步骤二、对正交线圈I路和Q路的原始输出信号S1、S2进行筛查,剔除增益溢出的层:
首先预先设定一个信号增益溢出的阈值,这个阈值可以根据不同的MRI系统设定不同的值,目前常规MRI系统的阈值一般取31000,由于普通MRI系统中通过接收机数模转换后原始信号的最大值为32767,大于该数值时会出现信号的截顶,且大于32000时就是信号的非线性区域,因此本实施例中给出阈值31000可以确保所处理的信号的准确性,当然这个值是可以调整的;
然后,对I路原始输出信号S1中的每层数据进行分析,如果发现I路原始输出信号S1中某一层中的任意一个数据的实部或虚部的数值大于所述阈值,则判断I路原始输出信号S1中的该层为增益溢出层,并将I路原始输出信号S1中涉及该增益溢出层的所有数据均剔除,同时还将Q路原始输出信号S2中与该增益溢出层相对应的同一层的所有数据也剔除;将I路原始输出信号S1中增益未溢出的层的所有信号记为第一信号;
最后,对Q路原始输出信号S2中的每层数据进行分析,如果发现Q路原始输出信号S2中某一层中的任意一个数据的实部或虚部的数值大于所述阈值,则判断Q路原始输出信号S2中的该层为增益溢出层,并将Q路原始输出信号S2中涉及该增益溢出层的所有数据均剔除,同时还将I路原始输出信号S1中与该增益溢出层相对应的同一层的所有数据也剔除;将Q路原始输出信号S2中增益未溢出的层的所有信号记为第二信号;
步骤三、对第一信号进行分析,找出第一信号中最大信号数据所在位置:
对第一信号进行分析,找出第一信号里面模值为最大值的信号数据所在的层数及该信号数据在所述层数中的具体位置,将第一信号里面模值为最大值的信号数据记为|S1|max,具体流程如下:
3-1、开始
3-2、层数赋值为1,模的最大值赋值为0;
3-3、判断当前层是否超过总层数,如是,转入3-8;如不是,进入3-4;
3-4、判断当前层是否为增益溢出层,如是,将层数加1,返回3-3;如不是,进入3-5;
3-5、找出该层信号里面模值为最大值的信号数据;
3-6、判断上述模值是否大于之前信号模值的最大值,如是,进入3-7;如不是,将层数加1,返回3-3;
3-7、记录该信号模的最大值,并该信号所处的位置,同时将层数加1,返回3-3;
3-8、结束
步骤四、找出第一信号里面模值为最大值的信号数据的半高宽范围:
由于小于半高宽位置处的信号噪声较大,相位波动较大,处理结果准确率较低,所以本实施例取半高宽范围内的信号进行分析;
在第一信号里面,以第一信号里面模值为最大值的信号数据|S1|max为中心,在这个信号数据所在的相位编码线上向两侧逐点检测,先向起始方向检测,如果某个信号数据S1(j)的模值大于
Figure BSA00000365683700051
并且该信号数据上一个信号数据S1(j-1)的模值小于
Figure BSA00000365683700052
| S 1 ( j ) | > | S 1 | max 2 , | S 1 ( j - 1 ) | < | S 1 | max 2
则把j点所在位置设为第一信号里面模值为最大值的信号数据的半高宽的起始位置;
然后,再向结束方向检测,如果某个信号数据S1(k)的模值大于
Figure BSA00000365683700055
并且该信号数据下一个信号数据S1(k+1)的模值小于
Figure BSA00000365683700056
| S 1 ( k ) | > | S 1 | max 2 , | S 1 ( k + 1 ) | < | S 1 | max 2
则把k点所在位置设为第一信号里面模值为最大值的信号数据的半高宽的结束位置,从而确定第一信号里面模值为最大值的信号数据的半高宽范围为S1(j)到S1(k);
步骤五、分别求出第一信号与第二信号在步骤四中找出的半高宽范围内各点位置上信号数据的相位差,平均后得到最终相位差:
将第一信号中与第二信号中,处于步骤四中找出的半高宽范围内同一位置的信号数据分别记为S1(x)=a+bi;S2(x)=c+di,其中j≤x≤k
则第一信号中与第二信号中,处于第x位置处的信号数据的相位差为 arctan ( bc - ad ac + bd ) ;
求出步骤四中找出的半高宽范围内第一信号与第二信号中相同位置相对应的各点的相位差,然后取平均值,并将该平均值作为I路原始输出信号与Q路原始输出信号的最终相位差θ;
步骤六、使用步骤五得出的最终相位差对I路原始输出信号和Q路原始输出信号进行合成重建,得到最终图像:
I路原始输出信号和Q路原始输出信号进行合成后的信号为S=S1+S2×e,然后对S做二维傅立叶变换就得到了最终图像。

Claims (1)

1.一种MRI系统中正交线圈输出信号的合成重建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步骤一、采集MRI系统中正交线圈的两路输出信号:
将MRI系统中的正交线圈分别记为I路和Q路,将正交线圈I路和Q路感应到的磁共振信号分别经过各自的接收机进行放大和采集,分别得到正交线圈I路的原始输出信号S1和正交线圈Q路的原始输出信号S2
步骤二、对正交线圈I路和Q路的原始输出信号S1、S2进行筛查,剔除增益溢出的层:
首先预先设定一个信号增益溢出的阈值;
然后,对I路原始输出信号S1中的每层数据进行分析,如果发现I路原始输出信号S1中某一层中的任意一个数据的实部或虚部的数值大于所述阈值,则判断I路原始输出信号S1中的该层为增益溢出层,并将I路原始输出信号S1中涉及该增益溢出层的所有数据均剔除,同时还将Q路原始输出信号S2中与该增益溢出层相对应的同一层的所有数据也剔除;将I路原始输出信号S1中增益未溢出的层的所有信号记为第一信号;
最后,对Q路原始输出信号S2中的每层数据进行分析,如果发现Q路原始输出信号S2中某一层中的任意一个数据的实部或虚部的数值大于所述阈值,则判断Q路原始输出信号S2中的该层为增益溢出层,并将Q路原始输出信号S2中涉及该增益溢出层的所有数据均剔除,同时还将I路原始输出信号S1中与该增益溢出层相对应的同一层的所有数据也剔除;将Q路原始输出信号S2中增益未溢出的层的所有信号记为第二信号;
步骤三、对第一信号进行分析,找出第一信号中最大信号数据所在位置:
对第一信号进行分析,找出第一信号里面模值为最大值的信号数据所在的层数及该信号数据在所述层数中的具体位置,将第一信号里面模值为最大值的信号数据记为|S1|max
步骤四、找出第一信号里面模值为最大值的信号数据的的半高宽范围:
在第一信号里面,以第一信号里面模值为最大值的信号数据|S1|max为中心,在这个 信号数据所在的相位编码线上向两侧逐点检测,先向起始方向检测,如果某个信号数据S1(j)的模值大于 
Figure FSB00000903127700021
并且该信号数据上一个信号数据S1(j-1)的模值小于 
Figure FSB00000903127700022
Figure FSB00000903127700023
则把j点所在位置设为第一信号里面模值为最大值的信号数据的半高宽的起始位置;
然后,再向结束方向检测,如果某个信号数据S1(k)的模值大于 
Figure FSB00000903127700025
并且该信号数据下一个信号数据S1(k+1)的模值小于 
Figure FSB00000903127700026
Figure FSB00000903127700027
Figure FSB00000903127700028
则把k点所在位置设为第一信号里面模值为最大值的信号数据的半高宽的结束位置,从而确定第一信号里面模值为最大值的信号数据的半高宽范围为S1(j)到S1(k);
步骤五、分别求出第一信号与第二信号在步骤四中找出的半高宽范围内各点位置上信号数据的相位差,平均后得到最终相位差:
将第一信号中与第二信号中,处于步骤四中找出的半高宽范围内同一位置的信号数据分别记为S2(x)=a+bi;S2(x)=c+di,其中j≤x≤k;
则第一信号中与第二信号中,处于第x位置处的信号数据的相位差为 
Figure FSB00000903127700029
求出步骤四中找出的半高宽范围内第一信号与第二信号中相对应的各点位置的相位差,然后取平均值,并将该平均值作为I路原始输出信号S1与Q路原始输出信号S2的最终相位差θ;
步骤六、使用步骤五得出的最终相位差θ对I路原始输出信号S1和Q路原始输出信号S2进行合成重建,得到最终图像:
I路原始输出信号S1和Q路原始输出信号S2进行合成后的信号为S=S1+S2×e, 然后对S做二维傅立叶变换就得到了最终图像。 
CN2010105641649A 2010-11-18 2010-11-18 一种mri系统中正交线圈输出信号的合成重建方法 Active CN10207302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5641649A CN102073025B (zh) 2010-11-18 2010-11-18 一种mri系统中正交线圈输出信号的合成重建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5641649A CN102073025B (zh) 2010-11-18 2010-11-18 一种mri系统中正交线圈输出信号的合成重建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73025A CN102073025A (zh) 2011-05-25
CN102073025B true CN102073025B (zh) 2012-11-28

Family

ID=440316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641649A Active CN102073025B (zh) 2010-11-18 2010-11-18 一种mri系统中正交线圈输出信号的合成重建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073025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33429A (en) * 1987-05-29 1989-05-23 Elscint, Ltd. Quadrature combiner
US5510711A (en) * 1994-08-05 1996-04-23 Picker International, Inc. Digital combination and correction of quadrature magnetic resonance receiver coils
CN101172036A (zh) * 2006-11-02 2008-05-07 西门子公司 相位校正的方法
CN101339232A (zh) * 2008-08-13 2009-01-07 宁波鑫高益磁材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磁共振成像系统中射频脉冲的合成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33429A (en) * 1987-05-29 1989-05-23 Elscint, Ltd. Quadrature combiner
US5510711A (en) * 1994-08-05 1996-04-23 Picker International, Inc. Digital combination and correction of quadrature magnetic resonance receiver coils
CN101172036A (zh) * 2006-11-02 2008-05-07 西门子公司 相位校正的方法
CN101339232A (zh) * 2008-08-13 2009-01-07 宁波鑫高益磁材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磁共振成像系统中射频脉冲的合成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宁瑞鹏等.磁共振成像的正交线圈数字合成方法研究.《波谱学杂志》.2009,第26卷(第4期),476-483.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73025A (zh) 2011-05-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396561B2 (en) Correlation imaging for multi-scan MRI with multi-channel data acquisition
CN100591269C (zh) 数据校正装置、数据校正方法、磁共振成像装置和x射线ct装置
US6876201B2 (e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US7576539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onstructing parallel-acquired image
CN104597420B (zh) 基于多次激发的磁共振扩散成像方法
US20140091793A1 (en) Method for diffus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US10684345B2 (en) Reconstructing magnetic resonance images for contrasts
CN104166110B (zh) 磁共振并行采集图像重建方法及设备
CN105232045A (zh) 基于双回波的单扫描定量磁共振扩散成像方法
CN106772167A (zh) 核磁共振成像方法及装置
CN104749538A (zh) 一种并行磁共振成像相位处理方法
US20080285833A1 (en) Method for calculating signal-to-noise ratio in parallel acquisition image reconstruction
CN102937706B (zh) 一种磁共振并行成像方法及磁共振成像仪
CN110895320B (zh) 基于深度学习的无变形单次激发平面回波成像方法及装置
DE102009012109A1 (de) Digitales Verfahren zur Kanalreduktion in MR Empfangs-Systemen
CN103033782B (zh) 并行磁共振成像装置及其成像的方法
JP4679158B2 (ja) 磁気共鳴イメージング装置
Moon et al. Quantitative sodium MR imaging of native versus transplanted kidneys using a dual-tuned proton/sodium (1 H/23 Na) coil: initial experience
CN103091656B (zh) 基于正则化约束多项式拟合磁共振线圈灵敏度的计算方法
US20150137811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using highly accelerated projection imaging
CN102073025B (zh) 一种mri系统中正交线圈输出信号的合成重建方法
WO2013046900A1 (ja) 磁気共鳴撮像装置、高周波磁場照射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6125029A (zh) 多通道磁共振射频线圈性能评估方法及其装置
JP4675936B2 (ja) 核磁気共鳴撮影装置
JP3983792B2 (ja) 核磁気共鳴撮影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Owner name: XINGAOYI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NINGBO XINGAOYI MAGNETIC MATERIAL CO., 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315400 No. 555 smelting Road, Yuyao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XINGAOYI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Address before: 315400 No. 777 Tan Xi Road, Yuyao, Zhejiang

Patentee before: Ningbo Xingaoyi Magnetism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