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68805A - 步行轮滑两用鞋 - Google Patents

步行轮滑两用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68805A
CN102068805A CN2011100296115A CN201110029611A CN102068805A CN 102068805 A CN102068805 A CN 102068805A CN 2011100296115 A CN2011100296115 A CN 2011100296115A CN 201110029611 A CN201110029611 A CN 201110029611A CN 102068805 A CN102068805 A CN 1020688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lley
slope
wheel shaft
walking
pulley g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2961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68805B (zh
Inventor
段龙华
段选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11002961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068805B/zh
Publication of CN1020688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68805A/zh
Priority to PCT/CN2012/070256 priority patent/WO2012100680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688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6880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3FOOTWEAR
    • A43B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FOOTWEAR; PARTS OF FOOTWEAR
    • A43B5/00Footwear for sporting purposes
    • A43B5/16Skating boots
    • A43B5/1633Multipurpose skate boo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CSKATES; SKIS; ROLLER SKATES; DESIGN OR LAYOUT OF COURTS, RINKS OR THE LIKE
    • A63C17/00Roller skates; Skate-boards
    • A63C17/008Roller skates; Skate-boards with retractable wheel, i.e. movable relative to the chassis out of contact from surfac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CSKATES; SKIS; ROLLER SKATES; DESIGN OR LAYOUT OF COURTS, RINKS OR THE LIKE
    • A63C17/00Roller skates; Skate-boards
    • A63C17/02Roller skates; Skate-boards with wheels arranged in two pair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Footwear And Its Accessory,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以实现滑行与步行之间快速灵活转换的步行轮滑两用鞋,其鞋底设置有相互连接的底座、定位装置、滑轮装置;滑轮装置包括第一轮轴、第二轮轴;定位装置具有可容纳第一轮轴和第二轮轴使滑轮装置完全嵌于底座的容纳槽、支撑两个轮轴使滑轮部分凸出底座的支承槽、促使两个轮轴落入所述容纳槽的第一致动斜坡、促使两个轮轴落入支承槽的第二致动斜坡。步滑鞋悬空踏地时,先着地滑轮的轮轴驱动对应的致动斜坡及相关组件使滑轮装置与定位装置作相对移动,使滑轮装置隐藏于鞋底内部或滑轮凸出鞋底的底面,实现步行、滑行、步行与滑行快速切换,鞋底前后均有滑轮,使得鞋底平衡受力,穿着轻松舒适,减少疲劳与运动损伤。

Description

步行轮滑两用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步行轮滑两用鞋。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步行滑行两用鞋,一般都是通过某种装置锁定滑轮在鞋底内时来实现步行的功能,锁定滑轮凸出鞋底时来实行滑行功能,两种状态之间转换时必须停止使用鞋,然后手动转换。有些鞋通过设置后扭开关控制四个轮子同时收放,轮子收进鞋底内时可以当普通的休闲鞋步行,四轮同时突出来时,可以当普通的双排四轮轮滑鞋使用,但此类鞋在滑行时没办法直接转换为步行状态,步行时也不能直接转换为滑行状态,滑行的起动和制动较难掌握,必需熟练掌握普通轮滑鞋的滑行技巧才能较安全地滑行。市场上还有一种滑行方式比较简单的暴走鞋(英文名heelys),这种鞋子可以在滑行与步行之间快速转换,但是因为暴走鞋只在鞋跟处装有轮子,滑行过程中需将脚前掌翘起,而人体需前倾来控制平衡,控制平衡难度比较大,翘起脚前掌并维持,依靠单轮滑行使得滑行比较吃力,不符合运动力学;滑行时腿部需绷直并翘起脚前掌,轮子压迫脚后跟,不符合人体工学,容易导致小腿发涨,长期穿着滑行对腿部容易诱发损伤;必须取下鞋跟处的滑轮才能作为步行鞋安全穿着步行。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实现滑行与步行之间快速灵活转换的同时具有前后轮结构从而滑行平稳并符合人体工学的步行轮滑两用鞋。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步行轮滑两用鞋,所述步行轮滑两用鞋包括底座、与所述底座连接的定位装置、活动连接于所述底座的滑轮装置、限制所述滑轮装置仅作纵向移动的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固接于所述底座;所述滑轮装置包括具有第一轮轴的第一滑轮组件、具有第二轮轴的第二滑轮组件;所述定位装置包括定位滑块和促使所述定位滑块回复原位的自动复位组件,所述定位滑块包括与第一轮轴位置对应的前定位部、与第二轮轴位置对应的后定位部,所述前定位部具有可容纳第一轮轴和第二轮轴使所述滑轮装置完全嵌于所述底座的容纳槽、支撑第一轮轴和第二轮轴使所述滑轮装置部分凸出所述底座的支承槽、促使所述第一轮轴和第二轮轴落入所述容纳槽的第一致动斜坡,所述后定位部具有所述容纳槽、支承槽、促使所述第一轮轴和第二轮轴落入所述支承槽的第二致动斜坡;所述前定位部的容纳槽、第一致动斜坡、支承槽与所述后定位部的容纳槽、第二致动斜坡、支承槽以相同的排列方向依次设置;步行轮滑两用鞋为悬空状态时,所述第一轮轴位于第一致动斜坡下侧,所述第二轮轴相应地位于第二致动斜坡下侧,所述第一轮轴与所述第二轮轴均位于前定位部最低点与后定位部最低点连线的下侧。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底座具有向下延伸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设有横向滑槽,所述定位滑块具有对应地嵌于所述横向滑槽的段杆,所述支撑架设有至少两个纵向滑槽,所述滑轮装置具有嵌设于所述纵向滑槽的滑块;所述滑块位于所述纵向滑槽上端时,所述滑轮装置完全嵌于所述底座;所述滑块位于所述纵向滑槽下端时,所述滑轮装置部分凸出所述底座。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前定位部与所述后定位部均同向依次顺序设置有容纳槽、第一致动斜坡、分界位、第二致动斜坡、支承槽。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自动复位组件是在所述底座与所述定位滑块之间设有使定位滑块归位的复位弹簧。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复位弹簧为弹簧片,该弹簧片的一端与所述底座固接,所述底座设有防止定位滑块复位过量的弹片限位件。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定位滑块为两个并排设置并通过连杆固定连接的片体,所述片体具有形状尺寸相同的前定位部和形状尺寸相同的后定位部,所述支撑架为两个并排设置的板体。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两个所述纵向滑槽竖直设置并相互平行,两个所述支承槽的距离等于两个所述纵向滑槽的距离,两个所述容纳槽的距离等于两个所述支承槽的距离。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底座与所述滑轮装置之间设有促使滑轮装置远离所述底座的弹性部件。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前定位部以及所述后定位部还设有限位折边,所述限位折边的形状与所述容纳槽、第一致动斜坡、分界位、第二致动斜坡、支承槽相对应围成定位槽,该定位槽兼作驱使定位滑块回复原位的自动复位件。
一种步行轮滑两用鞋,所述步行轮滑两用鞋包括底座、与所述底座连接的定位装置、活动连接于所述底座的滑轮装置、限制所述滑轮装置仅作纵向移动的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固接于所述底座;所述滑轮装置包括第一滑轮组件、第二滑轮组件;所述第一滑轮组件包括第一连接座、安装于所述第一连接座的第一滑轮以及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一支承轴,所述第二滑轮组件包括第二连接座、安装于所述第二连接座的第二滑轮以及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二支承轴;所述定位装置包括定位滑块和促使所述定位滑块回复原位的自动复位组件,所述定位滑块包括与第一支承轴位置对应的前定位部、与第二支承轴位置对应的后定位部,所述前定位部具有使所述滑轮装置完全嵌于所述底座的容纳槽、使所述滑轮装置部分凸出所述底座的支承槽、促使所述第一支承轴和第二支承轴落入所述容纳槽的第一致动斜坡,所述后定位部具有所述容纳槽、支承槽、促使所述第一支承轴和第二支承轴落入所述支承槽的第二致动斜坡;所述前定位部的容纳槽、第一致动斜坡、支承槽与所述后定位部的容纳槽、第二致动斜坡、支承槽以相同的排列方向依次设置;步行轮滑两用鞋为悬空状态时,所述第一支承轴位于第一致动斜坡下侧,所述第二支承轴相应地位于第二致动斜坡下侧,所述第一支承轴与所述第二支承轴均位于前定位部最低点与后定位部最低点连线的下侧。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滑轮以及第二滑轮转动方向垂直于所述步行轮滑两用鞋的长度方向或所述第一滑轮以及第二滑轮转动方向与所述步行轮滑两用鞋的长度方向的夹角为锐角。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穿着本发明的步行滑行两用鞋后,使用者先抬脚使鞋及滑轮悬空,滑轮装置在重力或弹性回复力作用下远离鞋底的底座,使轮轴或者支承轴位于致动斜坡的下侧,即底座与轮轴(支承轴)分别位于前定位部的分界位与后定位部的分界位连线的两侧,并且所述第一轮轴(支承轴)位于第一致动斜坡下侧,所述第二轮轴(支承轴)相应地位于第二致动斜坡下侧。
然后鞋随脚下踏,着地时脚前掌或脚跟部先着地。如果先着地的是脚跟部,对应位于脚跟部的第二轮轴(支承轴)先接触第二致动斜坡,并且第二致动斜坡对应于支承槽,则第二轮轴(支承轴)被引导进入支承槽,同时定位滑块发生水平移动,接着脚前掌着地第一轮轴上升并落入(被压入)相应的支承槽。从而滑轮装置的几个滑轮都露出鞋底,实现步滑鞋的轮滑功能。
如果着地时,脚前掌先着地即步滑鞋的前端先着地,对应先被抵触挤压的是第一轮轴,而第一轮轴先接触的是第一致动斜坡并且第一致动斜坡对应于容纳槽,则第一轮轴先压迫第一致动斜坡使定位滑块产生水平移动并落入容纳槽,定位滑块移动一定距离后,第二轮轴对应的滑轮着地,落入相应的另一个容纳槽,使滑轮隐藏于鞋底,从而脚部的压力无法直接传递至滑轮,此时两用鞋为步行鞋。
因此,根据脚踏地的部位不同就可以选择两用鞋的使用状态为步行鞋或轮滑鞋,状态切换非常简单快速而且灵活。每次采用同一部位先着地,如脚跟先着地,就可以保持鞋始终选择一种使用功能,如轮滑鞋功能。通过左右脚的互相配合,可实现两用鞋在步行与滑行状态中灵活切换,实现滑行的安全起动和制动,实现步行与滑行的两种功能。
两个轮轴落入支承槽后,保证鞋底前后均有滑轮,使得鞋底平衡受力,滑行平稳,使得滑动过程脚部动作轻松,与普通轮滑鞋具有相同舒适感,符合人体工学和运动力学,减缓脚部疲劳,减少脚部产生累积性运动损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一种步行轮滑两用鞋的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步行滑行两用鞋的另一方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步行滑行两用鞋的侧向结构示意图。
图4是滑轮为外侧双排轮的步行滑行两用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滑轮为下侧双排轮的步行滑行两用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滑轮为内侧单排轮的步行滑行两用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a是图1所示的步行滑行两用鞋实施例鞋悬空状态的侧向结构示意图。
图7b是图1所示的步行滑行两用鞋实施例鞋为步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7c是图1所示的步行滑行两用鞋实施例鞋为滑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8a是本发明一种步行滑行两用鞋第二实施例鞋悬空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8b是本发明一种步行滑行两用鞋第二实施例鞋为步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8c是本发明一种步行滑行两用鞋第二实施例鞋为滑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9a是本发明一种步行滑行两用鞋第三实施例鞋悬空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9b是本发明一种步行滑行两用鞋第三实施例鞋为步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9c是本发明一种步行滑行两用鞋第三实施例鞋为滑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0a是本发明一种步行滑行两用鞋第四实施例鞋悬空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0b是本发明一种步行滑行两用鞋第四实施例鞋为步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0c是本发明一种步行滑行两用鞋第四实施例鞋为滑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一种步行滑行两用鞋第五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一种步行滑行两用鞋的侧向滑行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具体描述。
如图1~图3所示,本发明一种步行轮滑两用鞋,所述步行轮滑两用鞋包括底座10、与所述底座连接的定位装置30、活动连接于所述底座的滑轮装置20、限制所述滑轮装置20仅作纵向移动的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固接于所述底座10。其中,步行轮滑两用鞋可简称为步滑鞋。
所述滑轮装置20包括具有第一轮轴25的第一滑轮组件22、具有第二轮轴26的第二滑轮组件23。
所述定位装置30包括定位滑块31和促使所述定位滑块31回复原位的自动复位组件。所述定位滑块31沿步滑鞋长度方向水平滑动,步滑鞋设置有水平限位装置与定位滑块31配合实现定位滑块的水平滑动。
所述定位滑块31包括与第一轮轴25位置对应的前定位部32、与第二轮轴26位置对应的后定位部33,所述前定位部32具有可容纳第一轮轴和第二轮轴从而使所述滑轮装置20完全嵌于所述底座10的容纳槽35、支撑第一轮轴和第二轮轴使所述滑轮装置20部分凸出所述底座10的支承槽39、促使所述第一轮轴25和第二轮轴26落入所述容纳槽35的第一致动斜坡36,所述后定位部33具有所述容纳槽35、支承槽39、促使所述第一轮轴25和第二轮轴26落入所述支承槽39的第二致动斜坡38。轮轴先接触第一致动斜坡36,则轮轴被定位到容纳槽35从而使滑轮装置20完全嵌于底座10,实现步行;轮轴先接触第二致动斜坡38从而推到定位滑块产生位移,则轮轴被定位到支承槽39从而滑轮装置20的滑轮凸出与底座10即突出于鞋底的底面,实现滑行。
所述前定位部32的容纳槽35、第一致动斜坡36、支承槽39与所述后定位部33的容纳槽35、第二致动斜坡38、支承槽39以相同的排列方向依次设置。 具体地,所述前定位部32从前至后具有依次顺序连接排列的容纳槽35、第一致动斜坡36、支承槽39,后定位部33从前至后具有依次顺序连接排列的容纳槽35、第二致动斜坡38、支承槽39。步行轮滑两用鞋为自由状态时即鞋处于悬空并且无外力作用时的状态,此时作为鞋的原始状态(如图7a所示),所述第一轮轴25位于第一致动斜坡36的下侧,所述第二轮轴26相应地位于第二致动斜坡38的下侧,而且所述第一轮轴25与所述第二轮轴26均位于前定位部32最低点与后定位部33最低点连线的下侧,从而保证其中一个滑轮组件驱动定位滑块移动时另一轮轴不会对定位滑块的移动产生阻挡。第一轮轴和第二轮轴都落入容纳槽35时滑轮装置20全部收纳于鞋底;第一轮轴和第二轮轴都落入支承槽39时滑轮装置20的滑轮部分支撑凸出鞋底底面。因此容纳槽35为深槽,支承槽39为浅槽。
具体地,受致动斜坡推动作用而使滑轮装置20与定位装置之间发生错位,选择相应定位部位的受力部即滑轮装置20的引导部可以不是轮轴,而是与轮轴连接的触动凸部等部件,通过该引导部与相应的致动斜坡相互作用使滑轮装置与定位装置选择一种定位关系,形成滑轮凸出鞋底或滑轮装置嵌于鞋底的其中一种状态。上述引导部最佳选择是轮轴,可以非常直接灵活地定位滑块进行滑动,同时将滑轮的高度位置直接与定位滑块的位置进行关联。
穿着本发明的步行滑行两用鞋后,使用者先抬脚使鞋及滑轮悬空,滑轮装置20在重力或弹性回复力作用下远离鞋底的底座10,使轮轴25/26位于相应的致动斜坡36/38的下侧,即底座10的座板与轮轴25/26分别位于前定位部32的分界位37与后定位部33的分界位37连线的两侧,并且所述第一轮轴25位于第一致动斜坡36的下侧,所述第二轮轴26相应地位于第二致动斜坡38的下侧。
也就是在复位装置的作用下,定位装置30与滑轮装置20的前后滑轮轮轴之间处于设定好的相对初始位置。
然后鞋随脚下踏,着地时脚前掌或脚跟部先着地。参考图7b、图7c所示,如果先着地的是脚跟部,对应位于脚跟部的第二轮轴26先接触第二致动斜坡38,并且第二致动斜坡38对应于支承槽39,则第二轮轴26落入支承槽39,同时定位滑块31发生水平移动,接着脚前掌着地第一轮轴25上升并落入(被压入)相应的另一个支承槽39中,从而滑轮装置的几个滑轮都露出鞋底,实现步滑鞋的滑行功能(轮滑功能)。其中,脚前掌也称前脚掌。
如果着地时,脚前掌先着地即步滑鞋的前端先着地,对应先被抵触挤压的是第一轮轴25,而第一轮轴25先接触的是第一致动斜坡36并且第一致动斜坡36对应于容纳槽35,则第一轮轴25先压迫第一致动斜坡36使定位滑块20产生水平移动从而是第一轮轴25落入容纳槽35,定位滑块移动一定距离后,第二轮轴26对应的滑轮着地,使第二轮轴26落入相应的另一个容纳槽35中,使滑轮隐藏于鞋底,从而脚部的压力无法直接传递至滑轮,而是由鞋的底座10的底面着地支撑,此时步滑鞋为步行鞋,实现步行。
因此,根据脚踏地时先着地部位的不同就可以选择两用鞋的使用状态为步行鞋或轮滑鞋,状态切换非常简单快速而且灵活。每次采用同一部位先着地,就可以保持鞋始终选择一种使用功能,如脚跟先着地就使用轮滑鞋功能。通过左右脚的互相配合,可实现两用鞋在步行与滑行状态中灵活切换,实现滑行的安全起动和制动,实现步行与滑行的两种功能。
两个轮轴25/26落入支承槽39后,保证鞋底前后均有滑轮,使得鞋底平衡受力,使得滑动过程脚部动作轻松,与普通轮滑鞋具有相同舒适感,符合人体工学和运动力学,减缓脚部疲劳,减少脚部产生累积性运动损伤的几率。
同样地,参考图8a、图8b、图8c所示,所述前定位部32具有依次顺序连接排列的支承槽39、第二致动斜坡38、分界位37、容纳槽35,后定位部33具有依次顺序连接排列的支承槽39、分界位37、第一致动斜坡36、容纳槽35。步行轮滑两用鞋为自由状态时即鞋处于悬空并且无外力作用时的状态,此时作为鞋的原始状态,所述第一轮轴25位于第二致动斜坡38的下侧,所述第二轮轴26相应地位于第一致动斜坡36的下侧。第二致动斜坡38对应于前定位部32的支承槽39,第一致动斜坡36对应于后定位部33的容纳槽35。如果后定位部33对应的脚后跟部先着地,第一致动斜坡36与第二轮轴26先接触产生导向推动作用,将定位滑块31与滑轮装置20产生错位,使第二轮轴26落入后定位部33的容纳槽35中,第一轮轴25落入相应的另一个容纳槽35中实现步行。相反地,前定位部32对应的前脚掌先着地,则在第一轮轴25与第二致动斜坡38的相互作用下实现轮滑鞋功能,即实现滑行。
同样地,参考图9a、图9b、图9c以及图10a、图10b、图10c所示,步行轮滑两用鞋处于悬空状态时,所述第一轮轴25的轴心以及所述第二轮轴26的轴心均位于前定位部32的分界位37与后定位部33的分界位37连线所跨越的区域内侧的下侧空间。较佳地,步行轮滑两用鞋处于悬空状态时,所述第一轮轴25以及所述第二轮轴26均位于前定位部32的分界位37与后定位部33的分界位37连线所跨越的区域内侧的下侧空间。从而其中一个轮轴位于第一致动斜坡36下侧时,另一个轮轴则相应地位于第二致动斜坡38的下侧,因此可以通过步滑鞋前后不同时着地从而驱动定位滑块产生滑动进而可以选择相应的滑轮高度,最终实现了步行与轮滑功能的选择,由踏步选择步行与滑行功能,使得步行与滑行功能得以快速切换。
更佳地,所述前定位部32与后定位部33均还包括设于所述容纳槽35与所述支承槽39之间的分界位37,所述前定位部32的容纳槽35、第一致动斜坡36、分界位37、支承槽39依次顺序设置,所述后定位部33的容纳槽35、分界位37、第二致动斜坡38、支承槽39依次顺序设置。
更佳地,所述底座10具有向下延伸的支撑架12,所述支撑架12设有横向滑槽15,所述定位滑块具有对应地嵌于所述横向滑槽15的段杆51,在滑轮装置20抵触定位滑块31时段杆可在横向滑槽内滑动。所述支撑架12兼作限位件并设有至少两个纵向滑槽16,所述滑轮装置具有嵌设于所述纵向滑槽16的滑块,滑轮装置20可以沿纵向滑槽16上下移动。所述滑块位于所述纵向滑槽上端时,所述滑轮装置完全嵌于所述底座;所述滑块位于所述纵向滑槽下端时,所述滑轮装置部分凸出所述底座。因此,滑轮装置20移动到最低点时凸出鞋底,滑轮装置移动到最高时嵌入鞋底。其中滑块可以是第一轮轴与第二轮轴的延伸部或轮轴中部的一段,即所述第一轮轴25、第二轮轴26的延伸部或轮轴中段分别插设于或穿设于所述纵向滑槽16并可沿所述纵向滑槽16上下滑动。因此,在纵向滑槽中滑动的可以是滑块、滑头、滑杆或轮轴。
滑轮可以是设于支撑架12的内侧的单排轮(如图6所示),也可以设置于所述支撑架12的外侧双排轮(如图4、图5所示);其中图4所示滑轮设置于底座10外侧,所以滑轮可以在鞋两侧活动,其活动的空间较多,从而可以减小鞋的底座10的厚度;图5所示滑轮设置于底座10下侧,为双排轮具有较好的平衡性能。在纵向滑槽16的限定下,滑轮装置20只能沿纵向滑槽16上下移动,滑轮装置上下移动过程驱使定位滑块沿横向滑槽15作相应滑动,从而确定定位滑块与滑轮装置20的相应位置,使滑轮装置20嵌于所述底座10内或者滑轮凸出鞋底。滑轮装置的滑块滑至纵向滑槽16的顶部或接近其顶部时,滑轮装置20可隐藏于鞋底内,不起轮滑作用,即实现步行功能;滑块滑至纵向滑槽16的底端时,实现复位。
更佳地,所述前定位部32与所述后定位部33均同向依次顺序设置有容纳槽35、第一致动斜坡36、分界位37、第二致动斜坡38、支承槽39,即前定位部32与后定位部33均设置有第一致动斜坡36和第二致动斜坡38。步滑鞋一端着地后,定位滑块20移动,分界位37跨过从动的轮轴25/26后也与相应的致动斜坡产生引导推动作用,同步将滑轮装置20确定到相应的容纳槽或支承槽中。分界位即最低尖位,实质是定位滑块20的较低部位,可以是尖角、圆角或小段平台,其将前定位部32以及后定位部33均分为前后两部分,其中一部分为容纳槽35和第一致动斜坡36,另一部分为第二致动斜坡38和支承槽39。
更佳地,所述底座与所述定位滑块之间设有使定位滑块归位的复位弹簧。所述自动复位组件是设置在所述底座10与所述定位滑块31之间的使定位滑块归位的复位弹簧。在鞋被提起悬空使滑轮装置20回复原始状态时,即滑轮装置在重力或其它外力作用下沿纵向滑槽16滑下后,滑轮装置20对定位滑块的推力消失,在复位弹簧的回复力作用下,定位滑块回复到原始位置即中部位置,使得第一轮轴25、第二轮轴26可以分别对应位于第一致动斜坡36、第二致动斜坡38的下侧。
更佳地,如图3所示,所述复位弹簧为弹簧片18,该弹簧片的一端与所述底座10固接,所述底座10设有防止定位滑块31复位过量的弹片限位件。弹片限位件可以是设于弹簧片自由端的阻挡件56,也可以是设于弹簧片安装部的限位块58。在弹簧片回复过程中,定位滑块20回复到原始位置时,弹簧片受到限位件的阻挡,不在对定位滑块20产生驱动力,从而防止定位滑块20在两边的弹簧片压迫下来回窜动,保证定位滑块20得以迅速准确复位。
更佳地,所述定位滑块31为两个并排设置并通过连杆固定连接的片体,所述片体具有形状尺寸相同的前定位部32和形状尺寸相同的后定位部33,所述支撑架12为两个并排设置的板体。支撑架12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座10的座板。其中定位滑块可以简化为通过连接杆52固定连接的两块平行设置的定位滑板即片体,从而可减小其所占据的空间并减轻重量。
更佳地,所述段杆51套设有轴承,轴承在横向滑槽15中滚动从而减小段杆与横向滑槽15之间的摩擦,减少磨损,提高产品使用寿命。
更佳地,两个所述纵向滑槽16竖直设置并相互平行,两个所述支承槽39的距离等于两个所述纵向滑槽16的距离,两个所述容纳槽35的距离等于两个所述支承槽39的距离。使得轮轴落入相应的支承槽39或容纳槽35时可以准确定位,从而可以节约支承槽39与容纳槽35的空间,并防止轮轴与相应的槽定位不准确而导致的不稳定状态。
如果两个所述纵向滑槽16相互不平行,则两个所述支承槽39的距离等于两个所述纵向滑槽16接近下端处的距离,两个所述容纳槽35的距离等于两个所述纵向滑槽16上端或接近上端处的距离。
更佳地,所述底座10与所述滑轮装置20之间设有促使滑轮装置20远离所述底座10的弹性部件,保证鞋悬空时即滑轮装置20不受外力作用时弹性部件将其推下远离底座10,即使鞋处于倾斜状态时也可以将滑轮装置20推开远离底座10。该弹性部件可以是压缩弹簧。
更佳地,参考图11所示,所述前定位部32以及所述后定位部33还设有限位折边,所述限位折边的形状与所述容纳槽35、第一致动斜坡36、分界位37、第二致动斜坡38、支承槽39相对应围成定位槽55。所述定位槽55兼作驱使所述定位滑块31回复原位的自动复位件。滑轮装置20设有与定位槽55相应的卡头,卡头在定位槽55内滑动,定位槽55兼作限位槽,限定滑轮装置20的卡头只能在定位槽内活动,在第一轮轴25、第二轮轴26的上下动作过程,驱动定位滑块20移动和复位,使定位槽55兼具驱动和复位的功能。
前定位部32对应设置前滑轮,后定位部33对应设置后滑轮,在前滑轮和后滑轮之间可以增加设置中滑轮,如增加两个中滑轮于步滑鞋的中部,定位滑块31的中部相应的设置中定位部对中滑轮进行高度定位选择,将中滑轮定位于凸出状态或隐藏状态,实现滑行与步行两种状态以及状态的切换。步滑鞋的各个滑轮均可以实现灵活的状态切换。
更佳地,所述步滑鞋还包括滑轮锁定机构,滑轮组件完全嵌入鞋底后,可以手动使用滑轮锁定机构将滑轮组件锁定,实现步滑鞋持续处于步行状态。所述滑轮锁定机构可以是锁定销,也可以是锁定滑轮轴的锁扣,还可以是锁定定位滑块的副销。
如图12所示,本发明还公开一种侧向滑行的步行轮滑两用鞋,所述步行轮滑两用鞋包括底座10、与所述底座10连接的定位装置30、活动连接于所述底座10的滑轮装置20、限制滑轮装置20仅作纵向移动的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固接于底座10。
所述滑轮装置20包括第一滑轮组件80、第二滑轮组件90。所述第一滑轮组件80包括第一连接座82、安装于所述第一连接座82的第一滑轮86以及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一支承轴88,所述第二滑轮组件90包括第二连接座92、安装于所述第二连接座92的第二滑轮96以及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二支承轴98。
所述定位装置30包括定位滑块31和促使所述定位滑块31回复原位的自动复位组件,所述定位滑块31包括与第一支承轴88位置对应的前定位部32、与第二支承轴98位置对应的后定位部33,所述前定位部32具有使所述滑轮装置20完全嵌于所述底座10的容纳槽35、使所述滑轮装置部分凸出所述底座10的支承槽39、促使所述第一支承轴88和第二支承轴98落入所述容纳槽35的第一致动斜坡36,所述后定位部33具有所述容纳槽35、支承槽39、促使所述第一支承轴88和第二支承轴98落入所述支承槽39的第二致动斜坡38。相应地,定位滑块31设有两个形状规格一致的前定位部32与两个第一支承轴88相配合,定位滑块31还设有两个形状规格一致的后定位部33与两个第二支承轴98相配合,从而使得第一滑轮组件80和第二滑轮组件90受力平衡,收张稳定。
前定位部32的容纳槽35、第一致动斜坡36、支承槽39与后定位部33的容纳槽35、第二致动斜坡38、支承槽39以相同的排列方向依次设置;步行轮滑两用鞋为悬空状态时(无外力作用时),第一支承轴88位于第一致动斜坡36下侧,第二支承轴98相应地位于第二致动斜坡38下侧,第一支承轴88与第二支承轴98均位于前定位部32最低点与后定位部33最低点连线的下侧。
第一支承轴88对应的鞋的前脚掌先着地,则第一支承轴88上移推动第一致动斜坡36使得定位滑块31发生移动,使定位滑块31与滑轮装置20作相对错位滑动动作,实现第一支承轴88落入容纳槽35,第二支承轴82也跟随第一支承轴81作同步落入相应的容纳槽35,从而将滑轮装置20隐藏在鞋底内,实现步行。相反,第二支承轴98对应的脚后跟先着地,则第二支承轴98先移动与第二致动斜坡38发生作用,推动定位滑块31向相反方向移动,最终将滑轮装置20的第一支承轴88和第二支承轴98落入相应的支承槽39,实现滑行。脚和鞋提起后,鞋处于悬空状态,支承轴88/98则回复至原始位置,从而可以提供再次选择,实现步行与滑行两种状态的灵活转换,滑行状态中滑轮的滑行方向垂直于鞋的长度方向,从而实现鞋的侧向滑行。
其中所述第一滑轮86以及第二滑轮96转动方向垂直于所述步行轮滑两用鞋的长度方向,滑轮转动过程,步滑鞋作侧向移动,实现侧滑。
其中,滑轮的滑动方向也可以设置为与步滑鞋的长度方向一致,作为正向滑行的步滑鞋。
为了实现其它滑行方向,所述第一滑轮86以及第二滑轮96转动方向与所述步行轮滑两用鞋的长度方向的夹角为锐角,将滑轮组件80/90的连接座82/92设为可相互作360°旋转的上座体和下座体,上座体与下座体通过连接盘实现万向连接并可锁定在其中一个位置,从而使滑轮的滑动方向与步滑鞋形成一定角度的锐角,使得步滑鞋可以调整并锁定为任意角度的滑动方向,即可以任意设定角度改变滑行方向。
同样地,可以将所述第一支承轴88设定位于第二致动斜坡38下侧,所述第二支承轴98相应地位于第一致动斜坡36下侧。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1)

1.一种步行轮滑两用鞋,其特征在于:所述步行轮滑两用鞋包括底座、与所述底座连接的定位装置、活动连接于所述底座的滑轮装置、限制所述滑轮装置仅作纵向移动的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固接于所述底座;
所述滑轮装置包括具有第一轮轴的第一滑轮组件、具有第二轮轴的第二滑轮组件; 
所述定位装置包括定位滑块和促使所述定位滑块回复原位的自动复位组件,所述定位滑块包括与第一轮轴位置对应的前定位部、与第二轮轴位置对应的后定位部,所述前定位部具有可容纳第一轮轴和第二轮轴使所述滑轮装置完全嵌于所述底座的容纳槽、支撑第一轮轴和第二轮轴使所述滑轮装置部分凸出所述底座的支承槽、促使所述第一轮轴和第二轮轴落入所述容纳槽的第一致动斜坡,所述后定位部具有所述容纳槽、支承槽、促使所述第一轮轴和第二轮轴落入所述支承槽的第二致动斜坡;所述前定位部的容纳槽、第一致动斜坡、支承槽与所述后定位部的容纳槽、第二致动斜坡、支承槽以相同的排列方向依次设置; 
步行轮滑两用鞋为悬空状态时,所述第一轮轴位于第一致动斜坡下侧,所述第二轮轴相应地位于第二致动斜坡下侧,所述第一轮轴与所述第二轮轴均位于前定位部最低点与后定位部最低点连线的下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步行轮滑两用鞋,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具有向下延伸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设有横向滑槽,所述定位滑块具有对应地嵌于所述横向滑槽的段杆,所述支撑架兼作限位件并设有至少两个纵向滑槽,所述滑轮装置具有嵌设于所述纵向滑槽的滑块;所述滑块位于所述纵向滑槽上端时,所述滑轮装置完全嵌于所述底座;所述滑块位于所述纵向滑槽下端时,所述滑轮装置部分凸出所述底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步行轮滑两用鞋,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定位部与所述后定位部均同向依次顺序设置有容纳槽、第一致动斜坡、分界位、第二致动斜坡、支承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步行轮滑两用鞋,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复位组件是在所述底座与所述定位滑块之间设有使定位滑块归位的复位弹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步行轮滑两用鞋,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弹簧为弹簧片,该弹簧片的一端与所述底座固接,所述底座设有防止定位滑块复位过量的弹片限位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步行轮滑两用鞋,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滑块为两个并排设置并通过连杆固定连接的片体,所述片体具有形状尺寸相同的前定位部和形状尺寸相同的后定位部,所述支撑架为两个并排设置的板体。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步行轮滑两用鞋,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纵向滑槽竖直设置并相互平行,两个所述支承槽的距离等于两个所述纵向滑槽的距离,两个所述容纳槽的距离等于两个所述支承槽的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步行轮滑两用鞋,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与所述滑轮装置之间设有促使滑轮装置远离所述底座的弹性部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步行轮滑两用鞋,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定位部以及所述后定位部还设有限位折边,所述限位折边的形状与所述容纳槽、第一致动斜坡、分界位、第二致动斜坡、支承槽相对应围成定位槽,所述定位槽兼作驱使所述定位滑块回复原位的自动复位件。
10.一种步行轮滑两用鞋,其特征在于:所述步行轮滑两用鞋包括底座、与所述底座连接的定位装置、活动连接于所述底座的滑轮装置、限制所述滑轮装置仅作纵向移动的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固接于所述底座;
所述滑轮装置包括第一滑轮组件、第二滑轮组件;所述第一滑轮组件包括第一连接座、安装于所述第一连接座的第一滑轮以及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一支承轴,所述第二滑轮组件包括第二连接座、安装于所述第二连接座的第二滑轮以及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二支承轴; 
所述定位装置包括定位滑块和促使所述定位滑块回复原位的自动复位组件,所述定位滑块包括与第一支承轴位置对应的前定位部、与第二支承轴位置对应的后定位部,所述前定位部具有使所述滑轮装置完全嵌于所述底座的容纳槽、使所述滑轮装置部分凸出所述底座的支承槽、促使所述第一支承轴和第二支承轴落入所述容纳槽的第一致动斜坡,所述后定位部具有所述容纳槽、支承槽、促使所述第一支承轴和第二支承轴落入所述支承槽的第二致动斜坡;所述前定位部的容纳槽、第一致动斜坡、支承槽与所述后定位部的容纳槽、第二致动斜坡、支承槽以相同的排列方向依次设置; 
步行轮滑两用鞋为悬空状态时,所述第一支承轴位于第一致动斜坡下侧,所述第二支承轴相应地位于第二致动斜坡下侧,所述第一支承轴与所述第二支承轴均位于前定位部最低点与后定位部最低点连线的下侧。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步行轮滑两用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轮以及第二滑轮转动方向垂直于所述步行轮滑两用鞋的长度方向或所述第一滑轮以及第二滑轮转动方向与所述步行轮滑两用鞋的长度方向的夹角为锐角。
CN2011100296115A 2011-01-27 2011-01-27 步行轮滑两用鞋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6880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0296115A CN102068805B (zh) 2011-01-27 2011-01-27 步行轮滑两用鞋
PCT/CN2012/070256 WO2012100680A1 (zh) 2011-01-27 2012-01-12 步行轮滑两用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0296115A CN102068805B (zh) 2011-01-27 2011-01-27 步行轮滑两用鞋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68805A true CN102068805A (zh) 2011-05-25
CN102068805B CN102068805B (zh) 2012-07-04

Family

ID=440276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29611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68805B (zh) 2011-01-27 2011-01-27 步行轮滑两用鞋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2068805B (zh)
WO (1) WO2012100680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100680A1 (zh) * 2011-01-27 2012-08-02 Duan Longhua 步行轮滑两用鞋
CN103611285A (zh) * 2013-10-30 2014-03-05 成都市翻鑫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排旱冰鞋
CN105879363A (zh) * 2015-01-25 2016-08-24 陈仁麟 单双排回旋轮步鞋
CN105980022A (zh) * 2014-02-21 2016-09-28 金光洙 可拆卸式直排轮滑鞋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252650Y (zh) * 1996-03-12 1997-04-23 陈思洪 可变式旱冰鞋
EP0908201A1 (en) * 1997-10-06 1999-04-14 Suncrea Corporation Treadmill for wheelchair
CN201921448U (zh) * 2011-01-27 2011-08-10 段龙华 步行轮滑两用鞋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98970A (en) * 1993-07-28 1995-03-21 Tucky; Edward W. Shoes for walking and roller skating
CN2301874Y (zh) * 1997-04-26 1998-12-30 蔡熙烈 滑行和步行两用鞋用滚轮组件
KR100530834B1 (ko) * 2001-11-13 2005-11-28 이홍길 롤러 장치를 구비한 신발
CN1958107A (zh) * 2006-09-28 2007-05-09 张崎 一种轮架可自动弹出收回的行走滑行两用鞋
CN102068805B (zh) * 2011-01-27 2012-07-04 段龙华 步行轮滑两用鞋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252650Y (zh) * 1996-03-12 1997-04-23 陈思洪 可变式旱冰鞋
EP0908201A1 (en) * 1997-10-06 1999-04-14 Suncrea Corporation Treadmill for wheelchair
CN201921448U (zh) * 2011-01-27 2011-08-10 段龙华 步行轮滑两用鞋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100680A1 (zh) * 2011-01-27 2012-08-02 Duan Longhua 步行轮滑两用鞋
CN103611285A (zh) * 2013-10-30 2014-03-05 成都市翻鑫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排旱冰鞋
CN103611285B (zh) * 2013-10-30 2015-08-05 成都市翻鑫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排旱冰鞋
CN105980022A (zh) * 2014-02-21 2016-09-28 金光洙 可拆卸式直排轮滑鞋
CN105879363A (zh) * 2015-01-25 2016-08-24 陈仁麟 单双排回旋轮步鞋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2100680A1 (zh) 2012-08-02
CN102068805B (zh) 2012-07-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68805B (zh) 步行轮滑两用鞋
US3983643A (en) Shoe usable for walking and roller-skating
CN101919604A (zh) 滑雪鞋具
CN201921448U (zh) 步行轮滑两用鞋
CN113247603B (zh) 一种用于摩擦片生产中的送料结构
CN211961098U (zh) 一种电控磁吸鞋底防滑机构
CN102580305B (zh) 一种弹压式两用滑轮鞋
CN210186404U (zh) 一种止滑溜冰鞋
CN204932800U (zh) 滑行用轮架及滑行用具
CN101843974B (zh) 横向直排滚轮滑板
CN101410155B (zh) 溜冰鞋
CN213881988U (zh) 一种增高鞋垫及带有增高鞋垫的鞋子
CN202590304U (zh) 可拆卸式助跳旱冰轮滑结构
KR101555288B1 (ko) 보드 썰매
JP3075838U (ja) 緩衝装置を具えたインラインスケート靴
CN205516400U (zh) 迷你可折叠分体式漂移板
CN201754832U (zh) 滑行步行两用鞋
CN212187746U (zh) 一种独轮鞋
CN210539198U (zh) 一种可调节的鞋底
CN113827942B (zh) 永磁悬浮承载设施
CN202983144U (zh) 可快速转换使用模式的轮滑步行鞋
CN211021163U (zh) 一种防磨脚的女式单鞋
CN215603542U (zh) 一种具有中空减震功能的鞋底
CN201551815U (zh) 溜冰鞋
CN103228325A (zh) 直排轮滑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704

Termination date: 20150127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