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60949A - 分散聚合制备聚氯乙烯改性剂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分散聚合制备聚氯乙烯改性剂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060949A CN102060949A CN 201010581193 CN201010581193A CN102060949A CN 102060949 A CN102060949 A CN 102060949A CN 201010581193 CN201010581193 CN 201010581193 CN 201010581193 A CN201010581193 A CN 201010581193A CN 102060949 A CN102060949 A CN 10206094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ispersion
- pvc
- polymerization
- initiator
- monom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olymerisation Method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分散聚合制备聚氯乙烯(PVC)改性剂的方法。制备步骤为:按照投料质量配比:分散介质∶分散剂∶单体∶引发剂=60.0~80.0∶1.2~2.0∶20.0~40.0∶0.6~2.8,将分散剂溶于分散介质,加入到反应器中,在氮气氛围下,水浴升温加热至65~85℃,然后加入单体及引发剂引发聚合,保温反应6~14h,得到分散液;反应结束后将分散液冷却至室温,进行离心分离,得到的下层为白色聚合物,置于80℃、具有0.098MPa真空度的环境下干燥8h,经研磨制得PVC改性剂。由本发明所制备出的聚丙烯酸酯树脂能提高PVC冲击强度,显著改善其加工流动性,增强CPE增韧PVC的改性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分子量可控PMMA及其共聚物的合成,具体为一种分散聚合制备聚氯乙烯(PVC)改性剂的方法。
技术背景:
PVC是一种用途广泛、综合性能优良的通用树脂。随着氯碱工业的快速增长,PVC的合成和应用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由于PVC树脂是极性非结晶高聚物,大分子之间有较强的作用力,因此PVC材料坚硬,但是其抗冲击强度低,加工流动性及热稳定性差,因此在加工过程中往往添加助剂用以改善其冲击性能及加工性能。目前国内外PVC常用的改性剂品种主要有:丙烯酸酯共聚物(ACR)、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MBS)、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氯化聚乙烯(CPE)等,其中CPE价格低廉,拥有较大市场份额。氯含量为36%~38%的CPE,其结晶度和玻璃化温度均较低,具有良好的弹性,广泛用作硬质PVC制品的抗冲击改性剂。
CPE增韧PVC虽然使材料的韧性得到很大提高,但降低了材料的强度、刚度、热稳定性及加工流动性。PVC/CPE共混体系中CPE以网络结构分散,该体系中加入PMMA能够促进共混组分之间的相容性和分散性,促进共混体系中CPE网络结构的形成和细微均匀化。这是因为PMMA与PVC的溶解参数相近,具有热力学相容性,能在PVC树脂和CPE间起到界面粘接剂的作用。高卫平等人在(核壳结构PMMA纳米微球增韧R-PVC/CPE)一文中,研究了采用种子乳液合成法以轻度交联PMMA聚合物为核,在核上接枝包覆PMMA刚性聚合物壳对硬质聚氯乙烯/氯化聚乙烯R-PVC/CPE体系的增韧和增强作用及其对加工流变性的影响。但该方法所得PMMA聚合物分子量较大,树脂中残留的乳化剂难以脱除。
祝爱兰等人在(悬浮聚合制取不同分子量级别的PMMA)一文中,采用MgCO3作为分散剂,悬浮聚合制备了分子量从2.4×104~254×104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然而,该方法存在着工艺流程复杂,悬浮分散剂和其它助剂残留,废水排放量大等缺点。昭50-30956公开了本体聚合制备甲基丙烯酸酯均聚物的方法,该方法聚合粘度很高,反应过程中不易散热,易产生凝胶效应,造成局部过热,温度失控,引起爆聚,不利于工业化生产。CN 1041163A公开了溶液聚合制取PMMA的方法,虽然该方法利于反应体系散热,有效克服了凝胶效应,避免局部过热,但是该方法单体浓度较低,聚合速率较慢,溶剂分离回收费用高,且所用溶剂大多为毒性较大的甲苯、二甲苯,危害操作人员健康和环境。而分散聚合制备可控分子量的PMMA及其共聚物用作PVC改性剂的方法未见研究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分散聚合制备PVC改性剂的方法,该方法所制备的PVC改性剂为分子量可控PMMA及其共聚物,该方法克服了散热困难的缺点,制备步骤简单,聚合物分离容易,产率高,并且所用分散介质和分散剂可循环利用,利于大规模生产,保护了自然环境。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分散聚合制备聚氯乙烯改性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步骤和投料配比如下:
物料 质量份数
分散介质 60.0~80.0
分散剂 1.2~2.0
单体 20.0~40.0
引发剂 0.6~2.8
其中,所述的分散介质为醇或醚与去离子水配制而成的混合物,醇为乙醇或异丙醇,醚为乙二醇单甲醚,质量比为:醇或醚∶去离子水=3∶5~5∶3;
分散剂为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或聚乙烯醇(PVA);
单体是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或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与丙烯酸丁酯(BA)的混合物,质量配比为甲基丙烯酸甲酯或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3∶1~9∶1;
引发剂是油溶性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过氧化二苯甲酰(BPO)或偶氮二异庚腈(AIVN)。
按照上述配比,将分散剂溶于分散介质,加入到反应器中,在氮气氛围下,水浴升温加热至65~85℃,然后加入单体及引发剂引发聚合,保温反应6~14h,得到分散液;
反应结束后将分散液冷却至室温,进行离心分离,得到的下层为白色聚合物,置于80℃、具有0.098MPa真空度的环境下干燥8h,经研磨制得PVC改性剂。
由本发明所制备出的丙烯酸树脂数均分子量为9000~83000,分子量分布小于2.0;用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得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51~95℃。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以醇或醚与水的混合物作为分散介质,传热效果好,能有效克服本体聚合产生的凝胶效应,环保清洁,对人体健康没有危害。
(2)聚合效率高,工艺简单。聚合反应完成后,聚合物可以直接从分散介质中沉淀出来。所得产品干燥容易,分离出的分散介质和分散剂可循环利用,从而避免了乳液聚合法采用喷雾干燥产品耗能高的弊端。
(3)通过控制引发剂用量及反应温度能够有效控制聚合物分子量,单体转化率达97%以上,体系稳定,有利于工业生产实施。
(4)PMMA及其共聚物在与CPE共混改性PVC时,不仅能提高PVC冲击强度,而且能显著改善其加工流动性,塑化时间明显缩短,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增强CPE增韧PVC的改性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实施例1、14所制备的聚合物的DSC曲线图
图2:本发明实施例6所制备的PMMA微球形貌SEM照片
图3:本发明实施例1、3、5制备的PMMA与CPE共混改性PVC的转矩流变曲线
图4:本发明实施例8、12、13制备的PMMA共聚物的GPC曲线
图5:本发明制备的PMMA共聚物与CPE共混改性PVC的转矩流变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将1.8gPVP溶于40g异丙醇与40g去离子水的混合液,加入到装有搅拌器、球形冷凝管、温度计及氮气入口的四口瓶中,将此聚合体系采用水浴升温方式,加热至82.5℃。然后将2.8g引发剂AIBN溶于40g单体MMA中,以滴加方式加入到上述反应体系中,保温反应6h。反应结束后得到均匀的白色分散液,将其冷却至室温,进行离心分离。上层为分散介质,可供循环利用;下层为白色聚合物,置于80℃、0.098MPa真空条件下干燥8h,经研磨制得PVC改性剂。
用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得上述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下面用Mn表示)为9153。用差示扫描量热法(下面用DSC表示)测得实施例1制备的PMM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94.1℃,DSC曲线图见图1(a)。
力学性能测试试样的制备:按表1配方,将实施例制得的树脂与各种助剂配制好后,放在高速混合机中混合10分钟。然后把混好的物料在双辊机上混炼,控制辊温155~165℃,薄通次数为12次,出片后在180℃±2℃下压机中预热10分钟,加压至5MPa保压4分钟,10MPa保压4分钟,接着在冷压机下冷压定型,供裁制冲击和拉伸样条用。
表1 加工试验原料配方
冲击强度测试:将上述板材试样按GB/T1043-93标准用万能制样机裁成缺口冲击样条,至少放置24小时后,在深圳新三思公司生产的ZBC-4Charpy简支梁冲击试验机上进行冲击试验,测试温度为25℃。
邵氏硬度的测定:将制备的4mm厚的板材按照国标GB2411-80用万能制样机制成50mm×50mm的试样,将两块试样叠放在一起,将规定形状的压针,在标准的弹簧压力下压入试样,用邵氏硬度计进行硬度的测量。测试温度:23±2℃。
加工流变性能的测定:按表1配方,将实施例制得的树脂与各种助剂配制好后,放在高速混合机中混合10分钟。取65g左右的粉料在HAAKE Polyview转矩流变仪上进行测试,测试温度:175℃;转速:50rpm。
扫描电镜(SEM)分析:将干净的载玻片用双面胶粘到铝箔上并进行标记,然后将所得分散液用洁净的滴管取一、两滴,滴加到干净的载玻片上,在室温下于无尘环境中静置,直至分散介质挥发干净,在真空条件下将样品表面镀金,用Philips S4800型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微球形貌特征。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6所得PMMA微球形貌SEM照片。从图2中可以看出,所制备的聚合物为状态稳定的3微米左右球状粒子,微球形状规整,表面丰满。
实施例2~6
将实施例1中AIBN量分别改为2.0g、1.2g,其它组分配比及操作均按实施例1进行,构成实施例2与实施例3。
将实施例1中PVP量改为2g,单体量改为30g,AIBN量改为0.6g,其它原料配比及操作按实施例1进行,构成实施例4。
将实施例4中温度分别改为70℃和65℃,其它操作条件按实施例4进行,构成实施例5与实施例6。
用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得实施例1~6制备的PMMA数均分子量见表2。
表2 实施例1~6制备的PMMA数均分子量
由表2数据可看出,通过调节引发剂用量和反应温度能够控制所制备的聚合物分子量,增加引发剂用量或升高反应温度,均可降低PMMA的分子量。
实施例1、4、5、6与CPE共混改性PVC的力学性能实验结果见表3。
表3 实施例1、4、5、6与CPE共混改性PVC的力学性能
实施例1、3、5与CPE共混改性PVC的转矩流变曲线塑化实验结果见表6,转矩流变曲线见附图3,其中(a)为实施例1合成的PMMA,(b)为实施例3合成的PMMA,(c)为实施例5合成的PMMA,(d)为比较例。由图3数据可以看出,所合成的PMMA与PVC共混后均能改善PVC的加工流动性,降低塑化时间,且PMMA分子量越低,改性效果越明显。
实施例7~11
将实施例6中异丙醇改为乙醇,单体改为25.5g MMA与4.5g BA的混合单体,其它配比及操作按实施例6进行,构成实施例7。
将实施例7中温度分别改为70℃、75℃,其它原料配比及操作条件按实施例7进行,构成实施例8与实施例9。
将实施例9中AIBN量分别改为1.2g和1.8g,其它配比及操作条件按实施例9进行,构成实施例10与实施例11。
用GPC测得实施例7~11制备的共聚物的数均分子量见表4,实施例7制备的共聚物GPC曲线见图4(a);实施例11制备的共聚物GPC曲线见图4(b)。由以上GPC数据可看出,通过调节引发剂用量和反应温度能够控制PMMA共聚物的分子量。
表4 实施例7~11制备共聚物的数均分子量
实施例12~14
将实施例8中MMA/BA单体量分别改为27g/3g、24g/6g、22.5g/7.5g,其它配比及操作按实施例8进行,构成实施例12~14。实施例8及实施例12~14的力学性能见表5。
表5 实施例8、12、13、14与CPE共混改性PVC的力学性能
用DSC测得实施例13与实施例14制备的PMMA共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分别为55.4℃和51.2℃,实施例14的DSC曲线见图1(b)。以上DSC数据结果表明,加入BA会降低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且随着BA含量的增加,聚合物玻璃化转变温度降低,这与理论相符。
实施例8、12、13与CPE共混改性PVC的塑化实验结果见表6,转矩流变曲线图见附图5,其中(a)为实施例8合成的PMMA共聚物,(b)为实施例12合成的PMMA共聚物,(c)为实施例13合成的PMMA,(d)为比较例。图5表明,所合成的PMMA共聚物与PVC共混后均能改善PVC的加工流动性,降低塑化时间,且BA含量越低,改性效果越明显。
实施例15~16
将实施例5中异丙醇与水的质量比分别改为30g/50g与50g/30g,其它原料配比及操作按实施例5进行,构成实施例15与实施例16。其中,实施例15反应6h后部分沉淀,实施例16静置8h后凝固。
实施例17~18
表6 部分实施例与CPE共混改性PVC的塑化实验结果
将实施例5中PVP用量改为1.2g,MMA改为40g,AIBN改为0.8g,其余操作条件按实施例5进行,构成实施例17。
将实施例17的各组分用量均提高25%,其它操作条件按实施例17进行,构成实施例18。
实施例19
取实施例17分离后的清液37g,实施例18清液43g作分散介质,将0.8gAIBN溶于40gMMA中,以滴加方式加入到上述反应体系中,保温反应6h。其它操作按实施例17进行。用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得所制备的聚合物Mn为28666。
实施例20~21
实施例20与实施例3各组分用量均相同,单体采取一次性加入反应体系,其它操作均按实施例3进行,构成实施例20。
实施例21各组分用量与实施例14相同,操作步骤按实施例20进行,构成实施例21。
实施例22
将实施例1中分散介质改为由30g乙二醇单甲醚与30g去离子水组成的混合物,聚合温度改为85℃,PVP 1.5g,AIBN 1.5g,MMA20g,其它操作按实施例1进行,构成实施例22,反应结束后得到白色分散液,部分聚合物粘于瓶壁。
实施例23~25
将实施例1中PVP改为PVA,其它原料配比及操作均按实施例1进行,构成实施例23。
将实施例1中AIBN改为BPO,其它原料配比及操作均按实施例1进行,构成实施例24。
将实施例1中AIBN改为AIVN,其它原料配比及操作均按实施例1进行,构成实施例25。
由上述实施例的性能测试结果我们可以看到,所合成的改性剂与PVC共混后均能不同程度地改善PVC的加工流动性,缩短塑化时间;在改善PVC加工流动性的同时,冲击性能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其中实施例1与CPE共混改性PVC的塑化时间减小到48s,较比较例缩短30%;共混材料缺口冲击强度达到8.3kJ/m2,较比较例提高54%。实施例8与CPE共混改性PVC的塑化时间缩短为52s,较比较例缩短24%;共混材料的缺口冲击强度达到9.5kJ/m2,较比较例提高76%。
Claims (4)
1.一种分散聚合制备聚氯乙烯改性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步骤和投料配比如下:
物料 质量份数
分散介质 60.0~80.0
分散剂 1.2~2.0
单体 20.0~40.0
引发剂 0.6~2.8
按照上述配比,将分散剂溶于分散介质,加入到反应器中,在氮气氛围下,水浴升温加热至65~85℃,然后加入单体及引发剂引发聚合,保温反应6~14h,得到分散液;
反应结束后将分散液冷却至室温,进行离心分离,得到的下层为白色聚合物,置于80℃、具有0.098MPa真空度的环境下干燥8h,经研磨制得PVC改性剂;
所述的单体是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或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与丙烯酸丁酯(BA)的混合物,质量配比为甲基丙烯酸甲酯或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3∶1~9∶1。
所述的引发剂是油溶性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过氧化二苯甲酰(BPO)或偶氮二异庚腈(AIVN)。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所述的分散聚合制备聚氯乙烯改性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散介质为醇或醚与去离子水配制而成的混合物,醇为乙醇或异丙醇,醚为乙二醇单甲醚,质量比为:醇或醚∶去离子水=3∶5~5∶3。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所述的分散聚合制备聚氯乙烯改性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散剂为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或聚乙烯醇(PVA)。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所述的分散聚合制备聚氯乙烯改性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制备出的PVC改性剂的数均分子量为9000~83000,分子量分布小于2.0;玻璃化转变温度为51~95℃。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105811936A CN102060949B (zh) | 2010-12-09 | 2010-12-09 | 分散聚合制备聚氯乙烯改性剂的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105811936A CN102060949B (zh) | 2010-12-09 | 2010-12-09 | 分散聚合制备聚氯乙烯改性剂的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060949A true CN102060949A (zh) | 2011-05-18 |
CN102060949B CN102060949B (zh) | 2012-07-04 |
Family
ID=439964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10581193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60949B (zh) | 2010-12-09 | 2010-12-09 | 分散聚合制备聚氯乙烯改性剂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060949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086312A (zh) * | 2015-08-26 | 2015-11-25 | 安徽北马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提高pvc耐磨耐高温稳定改性剂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944481A (zh) * | 2006-10-24 | 2007-04-11 | 河北工业大学 | 制备粉末涂料用丙烯酸树脂的方法 |
-
2010
- 2010-12-09 CN CN2010105811936A patent/CN102060949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944481A (zh) * | 2006-10-24 | 2007-04-11 | 河北工业大学 | 制备粉末涂料用丙烯酸树脂的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山西化工》 19851231 王华 丙烯酸酯类共聚物改性剂在PVC中的应用 第26-31页 1-4 , 第2期 2 * |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20090531 袁媛等 分散聚合法制备粉末涂料用丙烯酸酯树脂 第15页第1-3段 1-4 第25卷, 第5期 2 *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086312A (zh) * | 2015-08-26 | 2015-11-25 | 安徽北马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提高pvc耐磨耐高温稳定改性剂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060949B (zh) | 2012-07-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457818C (zh) | 新型核壳结构聚氯乙烯抗冲改性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Hilburg et al. | A universal route towards thermoplastic lignin composites with improved mechanical properties | |
CN100545187C (zh) | 新型核壳结构聚氯乙烯抗冲改性剂的制备方法 | |
CN1137165C (zh) | 含咪唑基的支化聚合物及其生产方法和用途 | |
CN103421154B (zh) | 一种含反应基团的梳形接枝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0402567C (zh) | 一种接枝淀粉的制备方法 | |
CN102464839B (zh) | 塑料用复合增韧改性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1365751A (zh) | 聚酯-接枝-聚(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的合成 | |
CN102464786B (zh) | 聚丙烯酸酯弹性体乳液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0372874C (zh) | 一种具有高扯断伸长率的氯化聚乙烯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3113530B (zh) | 一种pvc共价键合纳米微粒合金树脂的制备方法 | |
CN1884319A (zh) | 含有α-甲基苯乙烯结构单元的共聚物、制备方法及应用 | |
CN105482342B (zh) | 低温性能优良的氯乙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1974136A (zh) | 一种采用熔融接枝共混法制备高韧性可降解材料的方法 | |
MX2012014782A (es) | Color liquido a base de agua que contiene aditivos de dispersion termoestables para colorear poli(met)acrilatos. | |
CN1340558A (zh) | 高固含量聚合物添加剂体系∶组合物,方法,和其产品 | |
CN102060949B (zh) | 分散聚合制备聚氯乙烯改性剂的方法 | |
CN103755877B (zh) | 一种具有高扯断伸长率的acm生产工艺 | |
CN103232566A (zh) | 密封胶用高固含量低粘度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方法 | |
CN104945763A (zh) | 基于嵌段共聚物的丙烯腈-苯乙烯-丙烯酸酯韧性树脂的制备方法 | |
CN1560094A (zh) | 环氧功能型交联核壳结构纳米高分子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8285598A (zh) | 一种具有增韧功能的聚氯乙烯加工助剂母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1353449A (zh) | 抗冲型pvc加工改性剂及其制备工艺 | |
CN101885799A (zh) | 一种无皂乳液技术制备SiO2/HEMA/MMA杂化材料方法 | |
CN110437570A (zh) | 一种多层核壳粒子增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704 Termination date: 20211209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