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60949A - 分散聚合制备聚氯乙烯改性剂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分散聚合制备聚氯乙烯改性剂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60949A
CN102060949A CN 201010581193 CN201010581193A CN102060949A CN 102060949 A CN102060949 A CN 102060949A CN 201010581193 CN201010581193 CN 201010581193 CN 201010581193 A CN201010581193 A CN 201010581193A CN 102060949 A CN102060949 A CN 1020609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ersion
pvc
polymerization
initiator
monom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010581193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60949B (zh
Inventor
潘明旺
杨森
张广林
袁金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01058119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060949B/zh
Publication of CN1020609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609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609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6094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olymerisation Method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种分散聚合制备聚氯乙烯(PVC)改性剂的方法。制备步骤为:按照投料质量配比:分散介质∶分散剂∶单体∶引发剂=60.0~80.0∶1.2~2.0∶20.0~40.0∶0.6~2.8,将分散剂溶于分散介质,加入到反应器中,在氮气氛围下,水浴升温加热至65~85℃,然后加入单体及引发剂引发聚合,保温反应6~14h,得到分散液;反应结束后将分散液冷却至室温,进行离心分离,得到的下层为白色聚合物,置于80℃、具有0.098MPa真空度的环境下干燥8h,经研磨制得PVC改性剂。由本发明所制备出的聚丙烯酸酯树脂能提高PVC冲击强度,显著改善其加工流动性,增强CPE增韧PVC的改性效果。

Description

分散聚合制备聚氯乙烯改性剂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分子量可控PMMA及其共聚物的合成,具体为一种分散聚合制备聚氯乙烯(PVC)改性剂的方法。
技术背景:
PVC是一种用途广泛、综合性能优良的通用树脂。随着氯碱工业的快速增长,PVC的合成和应用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由于PVC树脂是极性非结晶高聚物,大分子之间有较强的作用力,因此PVC材料坚硬,但是其抗冲击强度低,加工流动性及热稳定性差,因此在加工过程中往往添加助剂用以改善其冲击性能及加工性能。目前国内外PVC常用的改性剂品种主要有:丙烯酸酯共聚物(ACR)、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MBS)、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氯化聚乙烯(CPE)等,其中CPE价格低廉,拥有较大市场份额。氯含量为36%~38%的CPE,其结晶度和玻璃化温度均较低,具有良好的弹性,广泛用作硬质PVC制品的抗冲击改性剂。
CPE增韧PVC虽然使材料的韧性得到很大提高,但降低了材料的强度、刚度、热稳定性及加工流动性。PVC/CPE共混体系中CPE以网络结构分散,该体系中加入PMMA能够促进共混组分之间的相容性和分散性,促进共混体系中CPE网络结构的形成和细微均匀化。这是因为PMMA与PVC的溶解参数相近,具有热力学相容性,能在PVC树脂和CPE间起到界面粘接剂的作用。高卫平等人在(核壳结构PMMA纳米微球增韧R-PVC/CPE)一文中,研究了采用种子乳液合成法以轻度交联PMMA聚合物为核,在核上接枝包覆PMMA刚性聚合物壳对硬质聚氯乙烯/氯化聚乙烯R-PVC/CPE体系的增韧和增强作用及其对加工流变性的影响。但该方法所得PMMA聚合物分子量较大,树脂中残留的乳化剂难以脱除。
祝爱兰等人在(悬浮聚合制取不同分子量级别的PMMA)一文中,采用MgCO3作为分散剂,悬浮聚合制备了分子量从2.4×104~254×104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然而,该方法存在着工艺流程复杂,悬浮分散剂和其它助剂残留,废水排放量大等缺点。昭50-30956公开了本体聚合制备甲基丙烯酸酯均聚物的方法,该方法聚合粘度很高,反应过程中不易散热,易产生凝胶效应,造成局部过热,温度失控,引起爆聚,不利于工业化生产。CN 1041163A公开了溶液聚合制取PMMA的方法,虽然该方法利于反应体系散热,有效克服了凝胶效应,避免局部过热,但是该方法单体浓度较低,聚合速率较慢,溶剂分离回收费用高,且所用溶剂大多为毒性较大的甲苯、二甲苯,危害操作人员健康和环境。而分散聚合制备可控分子量的PMMA及其共聚物用作PVC改性剂的方法未见研究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分散聚合制备PVC改性剂的方法,该方法所制备的PVC改性剂为分子量可控PMMA及其共聚物,该方法克服了散热困难的缺点,制备步骤简单,聚合物分离容易,产率高,并且所用分散介质和分散剂可循环利用,利于大规模生产,保护了自然环境。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分散聚合制备聚氯乙烯改性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步骤和投料配比如下:
物料            质量份数
分散介质        60.0~80.0
分散剂          1.2~2.0
单体            20.0~40.0
引发剂          0.6~2.8
其中,所述的分散介质为醇或醚与去离子水配制而成的混合物,醇为乙醇或异丙醇,醚为乙二醇单甲醚,质量比为:醇或醚∶去离子水=3∶5~5∶3;
分散剂为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或聚乙烯醇(PVA);
单体是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或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与丙烯酸丁酯(BA)的混合物,质量配比为甲基丙烯酸甲酯或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3∶1~9∶1;
引发剂是油溶性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过氧化二苯甲酰(BPO)或偶氮二异庚腈(AIVN)。
按照上述配比,将分散剂溶于分散介质,加入到反应器中,在氮气氛围下,水浴升温加热至65~85℃,然后加入单体及引发剂引发聚合,保温反应6~14h,得到分散液;
反应结束后将分散液冷却至室温,进行离心分离,得到的下层为白色聚合物,置于80℃、具有0.098MPa真空度的环境下干燥8h,经研磨制得PVC改性剂。
由本发明所制备出的丙烯酸树脂数均分子量为9000~83000,分子量分布小于2.0;用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得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51~95℃。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以醇或醚与水的混合物作为分散介质,传热效果好,能有效克服本体聚合产生的凝胶效应,环保清洁,对人体健康没有危害。
(2)聚合效率高,工艺简单。聚合反应完成后,聚合物可以直接从分散介质中沉淀出来。所得产品干燥容易,分离出的分散介质和分散剂可循环利用,从而避免了乳液聚合法采用喷雾干燥产品耗能高的弊端。
(3)通过控制引发剂用量及反应温度能够有效控制聚合物分子量,单体转化率达97%以上,体系稳定,有利于工业生产实施。
(4)PMMA及其共聚物在与CPE共混改性PVC时,不仅能提高PVC冲击强度,而且能显著改善其加工流动性,塑化时间明显缩短,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增强CPE增韧PVC的改性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实施例1、14所制备的聚合物的DSC曲线图
图2:本发明实施例6所制备的PMMA微球形貌SEM照片
图3:本发明实施例1、3、5制备的PMMA与CPE共混改性PVC的转矩流变曲线
图4:本发明实施例8、12、13制备的PMMA共聚物的GPC曲线
图5:本发明制备的PMMA共聚物与CPE共混改性PVC的转矩流变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将1.8gPVP溶于40g异丙醇与40g去离子水的混合液,加入到装有搅拌器、球形冷凝管、温度计及氮气入口的四口瓶中,将此聚合体系采用水浴升温方式,加热至82.5℃。然后将2.8g引发剂AIBN溶于40g单体MMA中,以滴加方式加入到上述反应体系中,保温反应6h。反应结束后得到均匀的白色分散液,将其冷却至室温,进行离心分离。上层为分散介质,可供循环利用;下层为白色聚合物,置于80℃、0.098MPa真空条件下干燥8h,经研磨制得PVC改性剂。
用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得上述聚合物的数均分子量(下面用Mn表示)为9153。用差示扫描量热法(下面用DSC表示)测得实施例1制备的PMM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94.1℃,DSC曲线图见图1(a)。
力学性能测试试样的制备:按表1配方,将实施例制得的树脂与各种助剂配制好后,放在高速混合机中混合10分钟。然后把混好的物料在双辊机上混炼,控制辊温155~165℃,薄通次数为12次,出片后在180℃±2℃下压机中预热10分钟,加压至5MPa保压4分钟,10MPa保压4分钟,接着在冷压机下冷压定型,供裁制冲击和拉伸样条用。
表1  加工试验原料配方
Figure BSA00000380961100031
冲击强度测试:将上述板材试样按GB/T1043-93标准用万能制样机裁成缺口冲击样条,至少放置24小时后,在深圳新三思公司生产的ZBC-4Charpy简支梁冲击试验机上进行冲击试验,测试温度为25℃。
邵氏硬度的测定:将制备的4mm厚的板材按照国标GB2411-80用万能制样机制成50mm×50mm的试样,将两块试样叠放在一起,将规定形状的压针,在标准的弹簧压力下压入试样,用邵氏硬度计进行硬度的测量。测试温度:23±2℃。
加工流变性能的测定:按表1配方,将实施例制得的树脂与各种助剂配制好后,放在高速混合机中混合10分钟。取65g左右的粉料在HAAKE Polyview转矩流变仪上进行测试,测试温度:175℃;转速:50rpm。
扫描电镜(SEM)分析:将干净的载玻片用双面胶粘到铝箔上并进行标记,然后将所得分散液用洁净的滴管取一、两滴,滴加到干净的载玻片上,在室温下于无尘环境中静置,直至分散介质挥发干净,在真空条件下将样品表面镀金,用Philips S4800型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微球形貌特征。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6所得PMMA微球形貌SEM照片。从图2中可以看出,所制备的聚合物为状态稳定的3微米左右球状粒子,微球形状规整,表面丰满。
实施例2~6
将实施例1中AIBN量分别改为2.0g、1.2g,其它组分配比及操作均按实施例1进行,构成实施例2与实施例3。
将实施例1中PVP量改为2g,单体量改为30g,AIBN量改为0.6g,其它原料配比及操作按实施例1进行,构成实施例4。
将实施例4中温度分别改为70℃和65℃,其它操作条件按实施例4进行,构成实施例5与实施例6。
用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得实施例1~6制备的PMMA数均分子量见表2。
表2  实施例1~6制备的PMMA数均分子量
Figure BSA00000380961100041
由表2数据可看出,通过调节引发剂用量和反应温度能够控制所制备的聚合物分子量,增加引发剂用量或升高反应温度,均可降低PMMA的分子量。
实施例1、4、5、6与CPE共混改性PVC的力学性能实验结果见表3。
表3  实施例1、4、5、6与CPE共混改性PVC的力学性能
Figure BSA00000380961100042
实施例1、3、5与CPE共混改性PVC的转矩流变曲线塑化实验结果见表6,转矩流变曲线见附图3,其中(a)为实施例1合成的PMMA,(b)为实施例3合成的PMMA,(c)为实施例5合成的PMMA,(d)为比较例。由图3数据可以看出,所合成的PMMA与PVC共混后均能改善PVC的加工流动性,降低塑化时间,且PMMA分子量越低,改性效果越明显。
实施例7~11
将实施例6中异丙醇改为乙醇,单体改为25.5g MMA与4.5g BA的混合单体,其它配比及操作按实施例6进行,构成实施例7。
将实施例7中温度分别改为70℃、75℃,其它原料配比及操作条件按实施例7进行,构成实施例8与实施例9。
将实施例9中AIBN量分别改为1.2g和1.8g,其它配比及操作条件按实施例9进行,构成实施例10与实施例11。
用GPC测得实施例7~11制备的共聚物的数均分子量见表4,实施例7制备的共聚物GPC曲线见图4(a);实施例11制备的共聚物GPC曲线见图4(b)。由以上GPC数据可看出,通过调节引发剂用量和反应温度能够控制PMMA共聚物的分子量。
表4  实施例7~11制备共聚物的数均分子量
Figure BSA00000380961100051
实施例12~14
将实施例8中MMA/BA单体量分别改为27g/3g、24g/6g、22.5g/7.5g,其它配比及操作按实施例8进行,构成实施例12~14。实施例8及实施例12~14的力学性能见表5。
表5  实施例8、12、13、14与CPE共混改性PVC的力学性能
Figure BSA00000380961100052
用DSC测得实施例13与实施例14制备的PMMA共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分别为55.4℃和51.2℃,实施例14的DSC曲线见图1(b)。以上DSC数据结果表明,加入BA会降低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且随着BA含量的增加,聚合物玻璃化转变温度降低,这与理论相符。
实施例8、12、13与CPE共混改性PVC的塑化实验结果见表6,转矩流变曲线图见附图5,其中(a)为实施例8合成的PMMA共聚物,(b)为实施例12合成的PMMA共聚物,(c)为实施例13合成的PMMA,(d)为比较例。图5表明,所合成的PMMA共聚物与PVC共混后均能改善PVC的加工流动性,降低塑化时间,且BA含量越低,改性效果越明显。
实施例15~16
将实施例5中异丙醇与水的质量比分别改为30g/50g与50g/30g,其它原料配比及操作按实施例5进行,构成实施例15与实施例16。其中,实施例15反应6h后部分沉淀,实施例16静置8h后凝固。
实施例17~18
表6  部分实施例与CPE共混改性PVC的塑化实验结果
Figure BSA00000380961100053
将实施例5中PVP用量改为1.2g,MMA改为40g,AIBN改为0.8g,其余操作条件按实施例5进行,构成实施例17。
将实施例17的各组分用量均提高25%,其它操作条件按实施例17进行,构成实施例18。
实施例19
取实施例17分离后的清液37g,实施例18清液43g作分散介质,将0.8gAIBN溶于40gMMA中,以滴加方式加入到上述反应体系中,保温反应6h。其它操作按实施例17进行。用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得所制备的聚合物Mn为28666。
实施例20~21
实施例20与实施例3各组分用量均相同,单体采取一次性加入反应体系,其它操作均按实施例3进行,构成实施例20。
实施例21各组分用量与实施例14相同,操作步骤按实施例20进行,构成实施例21。
实施例22
将实施例1中分散介质改为由30g乙二醇单甲醚与30g去离子水组成的混合物,聚合温度改为85℃,PVP 1.5g,AIBN 1.5g,MMA20g,其它操作按实施例1进行,构成实施例22,反应结束后得到白色分散液,部分聚合物粘于瓶壁。
实施例23~25
将实施例1中PVP改为PVA,其它原料配比及操作均按实施例1进行,构成实施例23。
将实施例1中AIBN改为BPO,其它原料配比及操作均按实施例1进行,构成实施例24。
将实施例1中AIBN改为AIVN,其它原料配比及操作均按实施例1进行,构成实施例25。
由上述实施例的性能测试结果我们可以看到,所合成的改性剂与PVC共混后均能不同程度地改善PVC的加工流动性,缩短塑化时间;在改善PVC加工流动性的同时,冲击性能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其中实施例1与CPE共混改性PVC的塑化时间减小到48s,较比较例缩短30%;共混材料缺口冲击强度达到8.3kJ/m2,较比较例提高54%。实施例8与CPE共混改性PVC的塑化时间缩短为52s,较比较例缩短24%;共混材料的缺口冲击强度达到9.5kJ/m2,较比较例提高76%。

Claims (4)

1.一种分散聚合制备聚氯乙烯改性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步骤和投料配比如下:
物料          质量份数
分散介质      60.0~80.0
分散剂        1.2~2.0
单体          20.0~40.0
引发剂        0.6~2.8
按照上述配比,将分散剂溶于分散介质,加入到反应器中,在氮气氛围下,水浴升温加热至65~85℃,然后加入单体及引发剂引发聚合,保温反应6~14h,得到分散液;
反应结束后将分散液冷却至室温,进行离心分离,得到的下层为白色聚合物,置于80℃、具有0.098MPa真空度的环境下干燥8h,经研磨制得PVC改性剂;
所述的单体是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或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与丙烯酸丁酯(BA)的混合物,质量配比为甲基丙烯酸甲酯或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3∶1~9∶1。
所述的引发剂是油溶性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过氧化二苯甲酰(BPO)或偶氮二异庚腈(AIVN)。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所述的分散聚合制备聚氯乙烯改性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散介质为醇或醚与去离子水配制而成的混合物,醇为乙醇或异丙醇,醚为乙二醇单甲醚,质量比为:醇或醚∶去离子水=3∶5~5∶3。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所述的分散聚合制备聚氯乙烯改性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散剂为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或聚乙烯醇(PVA)。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所述的分散聚合制备聚氯乙烯改性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制备出的PVC改性剂的数均分子量为9000~83000,分子量分布小于2.0;玻璃化转变温度为51~95℃。
CN2010105811936A 2010-12-09 2010-12-09 分散聚合制备聚氯乙烯改性剂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6094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5811936A CN102060949B (zh) 2010-12-09 2010-12-09 分散聚合制备聚氯乙烯改性剂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5811936A CN102060949B (zh) 2010-12-09 2010-12-09 分散聚合制备聚氯乙烯改性剂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60949A true CN102060949A (zh) 2011-05-18
CN102060949B CN102060949B (zh) 2012-07-04

Family

ID=439964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81193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60949B (zh) 2010-12-09 2010-12-09 分散聚合制备聚氯乙烯改性剂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060949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86312A (zh) * 2015-08-26 2015-11-25 安徽北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pvc耐磨耐高温稳定改性剂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44481A (zh) * 2006-10-24 2007-04-11 河北工业大学 制备粉末涂料用丙烯酸树脂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44481A (zh) * 2006-10-24 2007-04-11 河北工业大学 制备粉末涂料用丙烯酸树脂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山西化工》 19851231 王华 丙烯酸酯类共聚物改性剂在PVC中的应用 第26-31页 1-4 , 第2期 2 *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20090531 袁媛等 分散聚合法制备粉末涂料用丙烯酸酯树脂 第15页第1-3段 1-4 第25卷, 第5期 2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86312A (zh) * 2015-08-26 2015-11-25 安徽北马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pvc耐磨耐高温稳定改性剂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60949B (zh) 2012-07-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57818C (zh) 新型核壳结构聚氯乙烯抗冲改性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Hilburg et al. A universal route towards thermoplastic lignin composites with improved mechanical properties
CN100545187C (zh) 新型核壳结构聚氯乙烯抗冲改性剂的制备方法
CN1137165C (zh) 含咪唑基的支化聚合物及其生产方法和用途
CN103421154B (zh) 一种含反应基团的梳形接枝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0402567C (zh) 一种接枝淀粉的制备方法
CN102464839B (zh) 塑料用复合增韧改性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365751A (zh) 聚酯-接枝-聚(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的合成
CN102464786B (zh) 聚丙烯酸酯弹性体乳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0372874C (zh) 一种具有高扯断伸长率的氯化聚乙烯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113530B (zh) 一种pvc共价键合纳米微粒合金树脂的制备方法
CN1884319A (zh) 含有α-甲基苯乙烯结构单元的共聚物、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5482342B (zh) 低温性能优良的氯乙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974136A (zh) 一种采用熔融接枝共混法制备高韧性可降解材料的方法
MX2012014782A (es) Color liquido a base de agua que contiene aditivos de dispersion termoestables para colorear poli(met)acrilatos.
CN1340558A (zh) 高固含量聚合物添加剂体系∶组合物,方法,和其产品
CN102060949B (zh) 分散聚合制备聚氯乙烯改性剂的方法
CN103755877B (zh) 一种具有高扯断伸长率的acm生产工艺
CN103232566A (zh) 密封胶用高固含量低粘度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方法
CN104945763A (zh) 基于嵌段共聚物的丙烯腈-苯乙烯-丙烯酸酯韧性树脂的制备方法
CN1560094A (zh) 环氧功能型交联核壳结构纳米高分子微球及其制备方法
CN108285598A (zh) 一种具有增韧功能的聚氯乙烯加工助剂母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1353449A (zh) 抗冲型pvc加工改性剂及其制备工艺
CN101885799A (zh) 一种无皂乳液技术制备SiO2/HEMA/MMA杂化材料方法
CN110437570A (zh) 一种多层核壳粒子增韧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704

Termination date: 2021120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