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60210A - 纱线卷绕装置 - Google Patents

纱线卷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60210A
CN102060210A CN2010105256586A CN201010525658A CN102060210A CN 102060210 A CN102060210 A CN 102060210A CN 2010105256586 A CN2010105256586 A CN 2010105256586A CN 201010525658 A CN201010525658 A CN 201010525658A CN 102060210 A CN102060210 A CN 1020602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yarn
mentioned
bobbin
gap
maintaining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52565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60210B (zh
Inventor
杉山研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MT Machinery Inc
Original Assignee
TMT Machinery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MT Machinery Inc filed Critical TMT Machinery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0602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602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602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602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65/00Securing material to cores or form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67/00Replacing or removing cores, receptacles, or completed packages at paying-out, winding, or depositing stations
    • B65H67/04Arrangements for removing completed take-up packages and or replacing by cores, formers, or empty receptacles at winding or depositing stations; Transferring material between adjacent full and empty take-up elements
    • B65H67/044Continuous winding apparatus for winding on two or more winding heads in succession
    • B65H67/048Continuous winding apparatus for winding on two or more winding heads in succession having winding heads arranged on rotary capstan hea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30Handled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2701/31Textiles threads or artificial strands of filaments

Landscapes

  • Replacing, Conveying, And Pick-Finding For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 Guides For Winding Or Rewinding, Or Guides For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纱线卷绕装置可容易地进行生头。在纱线卷绕装置中,首先,在位于筒管支架的左端部的纱保持部件上,将从上方以等间隔排列的状态输送来的多条纱集束保持,在该状态下,多条纱(Y)接触在纱配置单元的左右方向上延伸的弯曲板(33)的弯曲部分而弯曲。在从该状态使纱保持部件向右方移动时,纱(Y)的弯曲部分沿弯曲板的表面向右方移动。在弯曲板之间,分别与多条纱(Y)对应地形成有在与弯曲板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纱插入间隙(34),通过仅在纱(Y)到达对应的纱插入间隙上时纱保持部件关于左右方向而到达与该纱插入间隙相同位置,纱(Y)与纱插入间隙的延伸方向一致,从而纱(Y)不会抵接弯曲板而插入到纱插入间隙中。

Description

纱线卷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将从上方输送来的多条纱线卷绕在多个筒管上的纱线卷绕装置。
背景技术
在日本特开2002-104732号公报记载的纺纱卷绕机中,在筒管支架的下方配置有对于经横动导纱器从上方输送来的多条纱分别设置的多个生头部件。而且,在纺纱卷绕机中,为了向筒管进行生头,首先,通过牵拉与该多个生头部件连接的杆的把手,而将多个生头部件集中到纺纱卷绕机的一个端部,在该状态下,将从上方输送的多条纱使用吸气装置持至上述一个端部而安装在各生头部件上。其次,通过推入杆的把手,使多个生头部件移动到与保持于筒管支架上的多个筒管相对的位置。然后,通过使捻回隔纱板旋转,而将多条纱插入在捻回隔纱板上形成的槽中,并且由捻回隔纱板压住的纱移动到卷挂在筒管上的位置。而且,在该状态下,当由导丝装置形成预定的纱线通道并使转台转动时,则通过由在筒管上形成的生头用的狭槽捕捉纱来向筒管进行生头,并将纱线卷绕到筒管上。
但是,在日本特开2002-104732号公报记载的纺纱卷绕装置中,由于对多条纱分别设置生头部件,所以在进行向筒管的生头时,作业者如上述那样需要进行将多条纱安装到对应的生头导纱器上的作业,生头作业变得烦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能容易地进行生头作业的纱线卷绕装置。
第一发明的纱线卷绕装置,用于将在一个方向上排列的状态下从上方输送来的多条纱线卷绕在多个筒管上,其特征在于:具备:筒管支架,在上述一个方向上形成为长筒状,以与从上方输送来的多条纱的排列间隔相同的间隔串联地安装有多个筒管;纱保持部,配置在上述筒管支架的下方,保持多条纱,可沿上述筒管支架的轴向移动;以及,纱配置单元,将上述多条纱配置在与保持于上述筒管支架上的多个筒管对应的位置上,上述纱配置单元具备:纱引导部,在上述一个方向上延伸,在接触与上述纱保持部相连的纱的状态下,在上述纱保持部沿上述筒管支架的轴向移动时,将纱向上述纱保持部的移动方向引导;以及,多个纱插入间隙,以与多个筒管的排列间隔相同的间隔形成在上述纱引导部上,在与上述纱引导部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并且,在其前端开口。
这样,在多条纱由纱保持部保持,该多条纱通过纱引导部而使纱弯曲的状态下,如果使纱保持部沿筒管支架的轴向移动,则在纱保持部到达关于一个方向上的与纱插入间隙相同的位置时,与该纱插入间隙对应的纱到达该纱插入间隙,并且,该纱的延伸方向与纱插入间隙的延伸方向一致,所以通过因弯曲而产生的纱的张力,而使该纱插入对应的纱插入间隙中。
另一方面,在纱到达不对应的纱插入间隙上时,纱保持部处于关于一个方向与该纱插入间隙不同的位置,所以纱相对于纱插入间隙的延伸方向倾斜,从而阻止接触纱引导部而插入纱插入间隙,因此纱不会插入纱插入间隙中。
因此,仅通过使保持多条纱的纱保持部沿筒管支架的轴向移动,便可将多条纱插入对应的纱插入间隙,将多条纱配置在与筒管对应的位置上。并且,通过在该状态下,使纱移动到向保持于筒管支架上的筒管卷绕的位置,而向筒管进行生头,可将纱线卷绕到筒管上。
此时,由于只要将多条纱集中保持于纱保持部地配置即可,所以不需要将多条纱安装到单个部件上的作业等,可容易地向筒管进行生头。
第二发明的纱线卷绕装置是根据第一发明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纱引导部的形成有上述纱插入间隙的部分从通过纱接触上述纱引导部而弯曲的纱线通道间隔开。
这样,因接触纱引导部而弯曲的纱在位于不对应的纱插入间隙上的状态下,不会接触与纱线通道间隔开的纱插入间隙,所以在纱通过不对应的纱插入间隙上时可防止纱挂在纱插入间隙。
第三发明的纱线卷绕装置是根据第一或第二发明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防脱部,防止插入到上述纱插入间隙中的纱从上述纱插入间隙脱落。
这样,可防止一旦插入到对应的纱插入间隙中的纱从该纱插入间隙脱落。
第四发明的纱线卷绕装置是根据第三发明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纱配置单元可在通过使上述多条纱插入对应的上述纱插入间隙而将上述多条纱配置在与筒管对应的位置用的纱配置位置、和插入到上述纱插入间隙中的纱卷挂在上述多个筒管上的用于进行向上述筒管生头的生头位置之间移动。
这样,通过使纱插入到纱插入间隙中的纱配置单元从纱配置位置移动到生头位置,而成为可向筒管生头的状态,因而不需要与用于将多条纱配置在与筒管对应的位置上的纱配置单元分开地设置用于将如此配置的纱移动到向筒管卷绕的位置的单元,装置的构成简化。
第五发明的纱线卷绕装置是根据第三发明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纱引导部的邻接上述纱保持部的移动方向的下游侧的部分,形成有构成上述防脱部的、与上述纱插入间隙连通的切口,上述切口的、上述纱保持部的移动方向的下游侧的壁面相对于与上述纱引导部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向上述纱保持部的移动方向的下游侧倾斜。
这样,由于插入到对应的纱插入间隙中的纱进入切口中,所以可防止纱从纱插入间隙脱落。
此外,在纱通过不对应的纱插入间隙上的情况下,其一部分进入纱插入间隙,并且进入纱插入间隙的部分沿切口的、纱保持部件的移动方向的下游侧的壁面移动,然后,从切口脱出。但是,当切口的、纱保持部件的移动方向的下游侧的壁面在与纱引导部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时,在纱进入不对应的纱插入间隙之后到从切口脱出的期间,纱不在纱保持部件的移动方向上移动,在纱从切口脱出时会剧烈地在纱保持部件的移动方向上移动。因此,在纱从切口脱出时纱跳起,越过对应的纱插入间隙而移动,纱存在不会插入到对应的纱插入间隙中的可能。再有,在没有形成切口自身的情况下,纱沿纱插入间隙的、纱保持部件的移动方向的下游侧的壁面移动,与上述内容同样,在纱从纱插入间隙脱出时,纱存在跳起的可能。
但是,在本发明中,进入不对应的纱插入间隙中的纱进入切口,并且,沿切口的上述倾斜的壁面移动,然后,从切口脱出,因而纱在进入不对应的纱插入间隙之后到从切口脱出的期间也在纱保持部件的移动方向上移动。因此,在纱从切口脱出时,纱不会在纱保持部件的移动方向上急剧地移动,可防止上述那样的纱的跳起。
第六发明的纱线卷绕装置是根据第1发明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推动件,通过向上述一个方向移动,而从上述筒管支架推出已安装的多个筒管,通过向与筒管的推出时相反的方向移动而返回到推出筒管前的位置,上述纱保持部设于上述推动件上。
这样,通过使推动件移动,可自动地将多条纱插入对应的纱插入间隙中。此外,不需要另外设置用于使纱保持部移动的专用机构,装置的构成简化。
第七发明的纱线卷绕装置是根据第6发明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纱保持部具备互相连接并且其面方向互不相同的两个铅垂面,通过将纱挂在这两个铅垂面的连接部分上而保持纱,上述两个铅垂面中位于上述纱保持部的移动方向的上游侧的铅垂面,相对于与上述一个方向正交的方向向上述纱保持部的移动方向的上游侧倾斜。
这样,在纱插入对应的纱插入间隙之后,如果纱保持部进一步移动,则纱的张力增大,但在纱的张力增大到某种程度的时刻,纱由上述倾斜的铅垂面引导而依次从纱保持部脱落,所以可防止纱的张力过大。此外,在纱插入对应的纱插入间隙之后,如果纱保持部进一步移动,则保持于纱保持部的部分的纱的弯曲增大,但是,由于纱如上述那样从纱保持部脱落,所以可防止纱的弯曲过大。于是,基于此,作用在纱上的负担变小,可进行稳定的生头作业。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仅通过使保持多条纱的纱保持部沿筒管支架的轴向移动,便可将多条纱插入对应的纱插入间隙,并将多条纱配置在与筒管对应的位置上。并且,通过在该状态下,使纱移动到向保持于筒管支架上的筒管卷绕的位置,而向筒管进行生头,并且可将纱线卷绕到筒管上。
此时,由于只要将多条纱集中保持于纱保持部地配置即可,所以不需要将多条纱安装到单个部件上的作业等,可容易地向筒管进行生头。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纱线卷绕装置的构成的侧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纱线卷绕装置的构成的主视图。
图3是从上方观察的推动件的放大图。
图4是纱配置单元的前端部的放大立体图。
图5是从箭头V方向观察图4的图。
图6是从箭头VI方向观察图4的图。
图7A是表示向筒管进行生头的步骤的图。
图7B是表示向筒管进行生头的步骤的图。
图7C是表示向筒管进行生头的步骤的图。
图8A是从正面观察图7A的动作中的状态的图。
图8B是从正面观察图7A的动作中的状态的图。
图8C是从正面观察图7A的动作中的状态的图。
图9A是表示从图5的方向观察的、纱在弯曲板上移动的状态的图。
图9B是表示从图6的方向观察的、纱在弯曲板上移动的状态的图。
图10是表示由纱保持部件保持的纱移动的状态的图。
图11A是表示筒管更换动作的步骤的图。
图11B是表示筒管更换动作的步骤的图。
图11C是表示筒管更换动作的步骤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纱线卷绕装置1是用于将由未图示的纺纱装置等从上方输送的长丝Y(以下简称为纱Y)卷绕在后述的保持于筒管支架4上的筒管B上的装置。再有,在下面,如图1、图2所示,规定互相正交的上下方向、左右方向及前后方向并进行说明。纱线卷绕装置1具备:多个导纱器2、转台3、两个筒管支架4、接触辊5、多个横动导纱器6、推动件7、纱配置单元8等。
多个导纱器2配置在纱线卷绕装置1的上端部,且在左右方向上排列。由多个导纱器2分别地将从上方输送的纱Y进行定位导引,从而,多条纱Y在左右方向(一个方向)上等间隔地排列,并在该状态下被送至下方。
转台3是圆形的板状体,能以通过其中心且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转轴A1为中心进行旋转。两个筒管支架4是在左右方向(一个方向)上延伸的圆筒状的部件,在转台3左侧的面上,在相对于转台3的中心偏移约180°的位置处配置。将多个筒管B分别在左右方向上与多个导纱器2(从上方输送的纱Y)以大体相同的间隔排列的状态安装在筒管支架4上,在由未图示的电机等使筒管支架4以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旋转轴A2为中心旋转时,所安装的筒管B也旋转。
接触辊5是构成为能通过未图示的移动机构在上下方向上移动的辊,在如后述那样将纱Y卷绕到筒管B上时,按压卷缠有纱Y的筒管B的表面,对筒管B上卷缠的纱Y施加适当的压力。
多个横动导纱器6配置在筒管支架4的上方,以在左右方向上与导纱器2大体相同的间隔排列。在如后述那样向筒管B上卷缠纱Y时,横动导纱器6使纱Y在左右方向上横动。
推动件7是用于将已完成纱Y的卷绕的筒管B从筒管支架4推出的部件,该推动件7具备基部11、两个推压部12及纱保持部件13。
基部11配置在转台3的下方,且安装在气缸21上,通过气缸21而在左右方向上移动。
两个推压部12从基部11的上表面的前后端部向上方延伸到与通过转台3的旋转而到达最低位置的筒管支架4大体相同的高度的位置。这样,在推动件7向左方移动时,推压部12与在该筒管支架4上安装的筒管B抵接并将筒管B向左方推压,从而,从筒管支架4将已完成纱Y的卷绕的筒管B推出。此外,推动件7在从筒管支架4推出筒管B之后,向右方(与筒管B的推出时相反的方向)移动,从而使筒管B回到推出前的位置。
纱保持部件13是在如后述那样向筒管B进行生头时将多条纱集中保持的部件,设置在推动件7的两个推压部12之间的部分。图3是从上方观察纱保持部件13的图。纱保持部件13是板状的部件,在其右侧(纱保持部件的移动方向的下游侧)的端部,具有两个铅垂面13a、13b。铅垂面13a在左右方向上延伸。铅垂面13b(两个铅垂面中位于纱保持部件13的移动方向的上游侧的铅垂面)与铅垂面13a的左端连接,且从该连接部分向左后方延伸(相对于与一个方向正交的方向而向纱保持部件13的移动方向上游侧倾斜)。而且,通过纱Y挂在铅垂面13a和铅垂面13b的连接部分,而将纱Y保持在纱保持部件13上。
此外,如后述那样,在纱线卷绕装置1中,向筒管B进行生头,且向筒管B卷绕纱Y时,通过使推动件7向右方移动,而使纱保持部件13向右方(沿筒管支架4的轴向)移动。
纱配置单元8是用于在如后述那样向筒管B进行生头时将纱Y配置在与筒管B相对的位置(与筒管B对应的位置)处的部件,该纱配置单元8配置在与转台3的上端部相同高度的位置处。纱配置单元8具备摆动臂31、固定板32及多个弯曲板33。
摆动臂31在左右方向上延伸,且安装在与未图示的驱动源连接的轴25上,从而,纱配置单元8能以轴25为中心进行摆动。固定板32是在摆动臂31的前端部安装的、使左右方向为长度方向的大致矩形的板状体。
图4是纱配置单元8的弯曲板33附近的放大立体图。图5是从箭头V的方向观察图4的图。图6是从箭头VI的方向观察图4的图。再有,图4~图6是纱配置单元8如后述那样位于用于将多条纱Y配置在与对应的筒管B相对的位置的位置(参照图7A,纱配置位置)处的状态的图。
如图4~图6所示,多个弯曲板33是在其大致中央部弯曲的大致矩形的板状体,在左右方向上排列的状态下安装在固定板32的前端部。此外,弯曲板33的夹持其弯曲部分的两个部分中的一个成为用于进行向固定板32的安装的安装部33a,另一个成为用于形成后述的纱插入间隙34及防脱间隙35的间隙形成部33b。再有,在本实施方式中,使弯曲板33中间隙形成部33b及安装部33a的间隙形成部33b附近的部分和接近间隙形成部33b的固定板32的前端部分合在一起所形成的部分相当于本发明的纱引导部,左右方向为其长度方向。
安装部33a的左右方向为长度方向,在图4~图6所示的状态下的摆动臂31的前端部的下表面固定。间隙形成部33b与安装部33a的弯曲角度为钝角,在图4~图6所示的状态下,延伸到固定板32的前端的上方。
此外,间隙形成部33b的左右方向为长度方向,且比安装部33a向左右方向两侧延伸得更长。这样,在间隙形成部33b的比安装部33a向右侧延伸得更长的部分和固定板32之间,形成有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防脱间隙35。这里,防脱间隙35是如后述那样用于防止纱Y从纱插入间隙34脱落的结构。
此外,通过弯曲板33在左右方向上排列,间隙形成部33b也在左右方向上排列,在邻接的间隙形成部33b之间,形成有在与间隙形成部33b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图5的上下方向)上延伸的纱插入间隙34。纱插入间隙34在间隙形成部33b的上端(前端)开口。此外,在与纱插入间隙34的该开口相反一侧的端部,设有固定板32,纱插入间隙34在该端部与上述防脱间隙35连通。
此外,在与各纱插入间隙34的右侧(纱保持部件13的移动方向的下游侧)邻接的、与各间隙形成部33b的安装部33a相比向左侧延伸的部分,分别形成有切口33c。在切口33c中、在配置于最右侧的间隙形成部33b1以外的间隙形成部33b2上形成的切口33c2,其右侧(纱保持部件13的移动方向的下游侧)的壁面33d2相对于与间隙形成部33b2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向右侧(纱保持部件13的移动方向的下游侧)倾斜。再有,在配置于最右侧的间隙形成部33b1上形成的切口33c1的右侧的壁面33d1,与和间隙形成部33b1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平行地延伸。
其次,对于在纱线卷绕装置1中向筒管B进行生头并将纱线卷绕在筒管B上的顺序进行说明。图7A~图7C是表示该步骤的工序图。图8A~图8C是从正面观察图7A的动作中的状态的图。
为了在纱线卷绕装置1中向筒管B进行生头并将纱线卷绕在筒管B上,首先,如图7A、图8A所示,使转台3转动到两个筒管支架4到达与转台3的中央部相同程度的高度。与此同时,如图7A所示,摆动纱配置单元8以使弯曲板33在以下说明的动作中到达最前方。此外,与此同时,使推动件7移动到图中最左方。再有,在两个筒管支架4如图7A所示那样处于与转台3的中央部相同程度的高度的情况下,两个筒管支架4处于后述的向筒管B进行生头用的位置、和更换筒管B用的位置之间的中间位置,所以移动的推动件7不会与由筒管支架4保持的筒管B接触。
而且,在该状态(图7A所示的状态)下,位于纱线卷绕装置1的左方的作业者用吸附喷嘴S吸附从上方输送来的多条纱Y,并向对应的各纱线导纱器2依次进行生头,而且在挂在设于推动件7上的纱保持部件13的铅垂面13a和铅垂面13b的连接部分之后,将吸附喷嘴S保持在纱保持部件13的左下方。
在该状态下,多条纱Y接触弯曲板33的安装部33a和间隙形成部33b之间的弯曲部分,从而纱Y行走的纱线通道弯曲。
再有,在该状态下,纱Y不会接触间隙形成部33b的前端部。即,间隙形成部33b的前端部从纱Y的纱线通道间隔开(参照图9B)。
其次,使推动件7向右方移动。接着,在推动件7上配置的纱保持部件13也向右方(沿筒管支架4的轴向)移动,从而,由纱保持部件13保持的纱Y向右方移动。此时,纱Y的与弯曲板33接触的部分(弯曲的部分)由弯曲板33向右方(纱保持部件13的移动方向)引导。
而且,如图8B、图8C所示,从左侧的纱Y,依次插入对应的纱插入间隙34,在插入纱插入间隙34之后,从纱保持部件13脱落。
更详细地说明此时的动作。图9A是表示从图5的方向观察的、使纱保持部件13向右方移动时的、纱Y在弯曲板33上移动的状态的图,图9B表示从图6的方向观察的、使纱保持部件13向右方移动时的、纱Y在弯曲板33上移动的状态的图。图10是表示使纱保持部件13向右方移动时的、由纱保持部件13保持的纱Y移动的状态的图。
在通过推动件7使纱保持部件13向右方移动时,纱Y在接触弯曲板33的状态下向右方移动。而且,任一条纱Y如在图9A、图9B中由标记Y1~Y3所示那样,在到达不对应的纱插入间隙34上时或在没有到达纱插入间隙34上时,纱保持部件13在左右方向上处于与该纱插入间隙34不同的位置,所以该纱Y相对于纱插入间隙34的延伸方向倾斜。这样,纱Y通过接触于间隙形成部33b的任一部分而被阻止插入纱插入间隙34中,因此不会插入纱插入间隙34中。
再有,此时,纱Y从纱插入间隙34的上述开口所位于的间隙形成部33b的前端部间隔开,所以防止纱Y挂在纱插入间隙34。
此外,纱Y在通过不对应的纱插入间隙34上时,如果纱Y的与弯曲板33的弯曲部接触的部分到达纱插入间隙34上,则纱Y的该部分附近的部分临时进入纱插入间隙34内。然后,进入纱插入间隙34中的纱Y,如图9A、图9B中标记Y2所示那样接触于切口33c2的右侧的壁面33d2而移动,接着,如图9A、图9B中标记Y3所示那样,从切口33c2脱出,再次接触弯曲板33的弯曲部。
此时,如果切口33c2的右侧的壁面在与间隙形成部33b2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则纱Y在沿切口33c2的右侧的壁面33d2移动期间,不会向右方移动,因此纱Y的张力随着纱保持部件13的移动而变大。而且,在从切口33c2脱出时,因该张力而剧烈地向右方移动,从而纱Y跳起,并移动到跳过对应的纱插入间隙34的位置,存在纱Y不会插入对应的纱插入间隙34中的可能。
与之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切口33c2的右侧的壁面33d2倾斜,因此纱Y在沿切口33c2的右侧的壁面33d2移动的期间也沿倾斜的该壁面33d2向右方移动。因此,从切口33c2脱出时的纱Y的张力不会那样大,可防止发生上述那样的纱Y的跳起。
再有,在最右侧的间隙形成部33b1上形成的切口33c1的右侧的壁面与其他切口33c2不同,与和间隙形成部33b1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平行地延伸,这是因为,在与切口33c1连通的纱插入间隙34中插入的纱Y是最右侧的纱Y,其他的纱Y的一部分不会进入该纱插入间隙34并沿切口33c1的右侧的壁面33d1移动。
另一方面,在任一纱Y到达图9A、图9B中标记Y4所示的、对应的纱插入间隙34上时,纱保持部件13在左右方向上到达与该纱插入间隙34相同的位置,所以该纱Y的延伸方向和纱插入间隙34的延伸方向一致。这样,纱Y与弯曲板33的任一部分都不接触,所以纱Y插入到纱插入间隙34中,插入的纱Y接触在固定板32的前端部。
插入纱插入间隙34中的纱Y,通过推动件7的移动而进一步向右方移动,如图9A、图9B中标记Y5所示那样,成为与切口33c的右侧的壁面33d1或壁面33d2接触的状态。这样,由于插入到纱插入间隙34中的纱进入切口33c内,所以在插入到纱插入间隙34中的纱Y如后述那样插入防脱间隙35之前,防止从纱插入间隙34脱落。
而且,在纱Y接触切口33c的壁面的状态下,推动件7越向右方移动,纱Y的张力越大。而且,在该张力超过一定值时,如图10所示,纱Y的挂在纱保持部件13上的部分,因自身的张力而由铅垂面13b引导并向图中左后方移动,从纱保持部件13脱落。
这样,在纱Y插入到对应的纱插入间隙34中之后,在张力超过一定值时,从纱保持部件13脱落,所以防止了插入到纱插入间隙34中之后的纱Y的张力变得过大。此外,在插入到纱插入间隙34中之后,纱保持部件13越向右方移动,则挂在纱保持部件13上的部分的纱Y的弯曲越大,但是,如上所述,在纱Y插入到纱插入间隙34中之后,从纱保持部件13脱落,所以防止了纱Y的弯曲过大。并且,基于此,纱Y的负担减小,可进行稳定的生头作业。
而且,从纱保持部件13脱落的纱Y,由吸附喷嘴S向图9A、图9B的左下方牵拉,所以向左方移动,如图9A、图9B中标记Y6所示那样进入防脱间隙35中,从而防止了纱Y从纱插入间隙34脱落。再有,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切口33c及该防脱间隙35相当于本发明的防脱部。
通过以上的动作,多条纱Y依次插入到对应的纱插入间隙34中,从而自动地配置在与筒管B相对的位置处,且进入纱插入间隙34中的纱Y进入防脱间隙35中而不会从纱插入间隙34脱落。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仅通过使将多条纱Y集束保持的纱保持部件13向右方移动,便可容易地将多条纱Y配置在与筒管B对应的位置处。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纱保持部件13如后述那样设置在用于将已完成纱Y的卷绕的筒管B推出的推动件7上,通过使推动件7移动来使纱保持部件13移动,所以不需要另外设置用于使纱保持部件13移动的专用机构,装置的构成变简单。
另外,此时,虽然纱Y保持在纱插入间隙34或防脱间隙35中,但是,由于它们与上述的日本特开2002-104732号公报的生头导纱器相比位于较高的位置处,所以纱插入间隙34或防脱间隙35中的纱Y的弯曲程度,与上述的日本特开2002-104732号公报的生头导纱器中的纱的弯曲程度相比变得较小。因此,纱Y的负担变小,可进行稳定的生头作业。
其次,如图7B所示,使纱配置单元8从图7B的方向观察顺时针摆动,并使转台3从图7B的方向观察逆时针转动,然后,使接触辊5向下方移动。
于是,固定板32及弯曲板33向后方移动,且一个筒管支架4向上方移动,由此,纱Y卷绕在保持于筒管支架4上的筒管B上,接触辊5抵接筒管B。再有,此时的纱配置单元8的位置相当于本发明的生头位置。
此时,如上所述,插入到纱插入间隙34中的纱Y进入防脱间隙35中,所以在使纱配置单元8摆动时,纱Y接触形成防脱间隙35的间隙形成部33b的壁面,纱Y不会从纱插入间隙34脱落。因此,通过使纱配置单元8摆动,可使纱Y移动到卷绕在筒管B上的位置。这样,不需要与用于将多条纱Y配置在与筒管B相对的位置处的机构分开地设置用于使配置在与筒管B相对位置处的纱Y移动到卷绕在筒管B上的位置的机构,装置的构成变简单。
其次,通过未图示的导丝装置,来使多条纱Y在筒管支架4的轴向上移动。或者,在上述状态(图7B的状态)下,通过横动导纱器6来使纱Y在左右方向上横动,同时使筒管支架4旋转且使筒管B旋转。然后,在纱Y到达与在筒管B上形成的未图示的生头用的狭槽重合的位置时,由该狭槽捕捉,从而向筒管B进行生头。而且,如果在该状态下使筒管B旋转,则将纱Y卷绕到筒管B上。此时,纱Y通过横动导纱器6而在左右方向上横动,均匀地卷绕在筒管B上。再有,此时,随着在筒管B上卷绕的纱Y的量增多,接触辊5向上方移动。
在纱Y卷绕到筒管B上时,纱Y由筒管B和吸附喷嘴S向相互相反方向牵拉而被切断,对于上游侧的纱Y,如上述那样卷绕在筒管B上,对于下游侧的纱Y,由吸附喷嘴S吸附。然后,如图7C所示,通过使纱配置单元8进一步绕顺时针方向摆动,而使固定板32及弯曲板33向后方退避。
其次,对卷满时的筒管更换动作进行说明。图11A~图11C是表示筒管更换动作的步骤的工序图。筒管B的更换,在图7C所示的状态下继续纱Y向筒管B的卷绕,如图11A所示,在向筒管B卷绕预定量的纱Y而卷满时进行。
为了进行筒管B的更换,在成为图11A所示的卷满状态之后,使在下方的筒管支架4上安装的筒管B旋转,由横动导纱器6使纱在左右方向上横动,在该状态下,使接触辊5向上方移动,如图11B所示,使转台3从图11B的方向观察绕逆时针方向转动,使在保持当前进行纱Y的卷绕的满筒管B的筒管支架4向下方移动,并使另一个筒管支架4向上方移动。而且,在这之后,使接触辊5向下方移动,与新的空筒管B抵接,并使纱配置单元8绕逆时针方向摆动。
接着,在纱Y到达与纱插入间隙34相对的位置时,经纱插入间隙34而插入防脱间隙35,已插入的纱Y在防脱间隙35中弯曲。
其次,在通过未图示的导丝装置使纱Y向筒管支架4的轴向移动时,或者,在上述状态(图11B的状态)下由横动导纱器6使纱Y在左右方向上横动时,与上述内容同样,纱Y由筒管B的未图示的生头用的狭槽捕捉而进行生头,并在筒管B上卷绕纱Y。此外,通过此时的卷绕纱Y的力,纱Y在弯曲的防脱间隙35附近的部分被切断。
然后,如图11C所示,与上述内容同样,通过使纱配置单元8绕顺时针方向摆动,而使固定板32及弯曲板33退避。再有,通过使推动件7向左方移动,而将已完成纱Y的卷绕的筒管B从筒管支架4推出,并在筒管支架4上安装新的筒管B。而且,以下,通过重复进行图11A~图11C所示的动作,可连续地向筒管B卷绕纱Y。
其次,说明在本实施方式基础上进行各种变化的变形例。但是,对与本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标以相同标记,并适当省略其说明。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本发明的纱保持部,虽然构成为,设置具有铅垂面13a、13b的纱保持部件13,插入纱插入间隙34中的纱Y通过利用其张力而被铅垂面13b引导,从而依次从纱保持部件13脱落,但是,并不限于此。
例如,纱保持部也可以是铅垂面13b与前后方向平行地延伸等持续保持纱Y的部件。在该情况下,纱保持部还具有用于从纱保持部件取下纱Y的机构,在全部的纱Y插入对应的纱插入间隙34中之后,可利用该机构将纱Y从纱保持部件取下,或者,也可不设置此类用于取下纱Y的机构而由作业者从纱保持部件取下纱Y。
再有,纱保持部并不限于通过在两个铅垂面13a、13b的连接部分挂上多条纱Y而将多条纱Y集束保持的部件,例如,也可以是具有将多条纱Y集束保持的机构的部件等。
此外,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用从筒管支架4将已完成纱Y的卷绕的筒管B推出用的推动件7来使纱保持部件13移动,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设置气缸等用于使纱保持部件13移动的专用机构。或者,作业者也可以使用手等移动纱保持部件13。
此外,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切口33c的右侧的壁面相对于与间隙形成部33b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倾斜,但切口33c的右侧的壁面也可以与和间隙形成部33b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平行地延伸。
在该情况下,如上所述,虽然在纱Y从切口33c脱出时纱Y存在跳起的可能,但在纱插入间隙34的间隙与跳起所致的纱Y的移动距离相比足够大的情况下等,即使产生此类跳起,纱Y也不会移动到跳过对应的纱插入间隙34的位置。
此外,由于插入对应的纱插入间隙34中的纱Y只要纱Y的张力不大幅地变化等,就不会从纱插入间隙34脱落,所以也可不形成切口33c。再有,在该情况下,进入不对应的纱插入间隙34中的纱Y,取代沿切口33c的右侧的壁面移动,而沿纱插入间隙34的右侧的壁面移动,在该情况下,与上述内容同样,存在发生纱Y的跳起的可能性。
另外,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纱Y进入与纱插入间隙34连通的切口33c和防脱间隙35,而使纱Y不会从纱插入间隙34脱落,但是,本发明的防脱部也可由其他构成实现,例如,通过在纱插入间隙34的前端部设置纱插入间隙34的宽度从间隙形成部33b的前端向深处逐渐变窄的部分而使纱Y难以脱落等。
此外,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插入到纱插入间隙34中的纱Y通过进入防脱间隙35而变得不会从纱插入间隙34脱落,且纱配置单元8能以轴25为轴进行摆动,从而能使多条纱Y在配置于与筒管B对应的位置用的纱配置位置和将纱Y卷绕到筒管B上的生头位置之间移动,但并不限于此。
例如,可以另外设置通过将插入到纱插入间隙34中的纱Y向筒管B按压而将纱Y卷绕到筒管B上的机构等用于将插入到纱插入间隙34中的纱Y卷绕到筒管B上的专用机构。或者,也可采用以下构成:在将纱Y插入纱插入间隙34中的时刻,纱Y到达卷绕到筒管B上的位置。再有,在这些情况下,由于在将插入到纱插入间隙34中的纱Y卷绕到筒管B上之时不需要移动纱配置单元8,所以也可不设置防止纱Y从纱插入间隙34脱落用的防脱间隙35。
此外,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因接触弯曲板33而弯曲的纱Y没有接触间隙形成部33b的前端部,但弯曲的纱Y也可以接触间隙形成部33b的前端部。在该情况下,虽然纱Y在不对应的纱插入间隙34上移动时存在挂在该纱插入间隙34的壁上的可能性,但如果纱Y的张力足够,则挂在纱插入间隙34的壁上的纱Y因纱Y的张力而从纱插入间隙34的壁脱离。
此外,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纱配置单元8位于上述纱配置位置的状态下,间隙形成部33b的前端位于纱Y接触的弯曲板33的弯曲部上方,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在纱配置单元8位于上述纱配置位置的状态下,固定板32及弯曲板33成为使图6上下颠倒那样的位置关系等,间隙形成部33b的前端位于弯曲板33的弯曲部下方。在该情况下,由弯曲板33弯曲的纱Y成为使图9B上下颠倒那样的状态,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仅在纱Y到达对应的纱插入间隙34上时,纱Y插入到纱插入间隙34中。
另外,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在固定板32上安装多个弯曲板33而形成本发明的纱引导部,但并不限于此,例如,纱引导部也可由一个部件一体地形成。

Claims (7)

1.一种纱线卷绕装置,用于将在一个方向上排列的状态下从上方输送来的多条纱线卷绕在多个筒管上,其特征在于:
具备:筒管支架,在上述一个方向上形成为长筒状,以与从上方输送来的多条纱的排列间隔相同的间隔串联地安装多个筒管;
纱保持部,配置在上述筒管支架的下方,保持多条纱,可沿上述筒管支架的轴向移动;以及
纱配置单元,将上述多条纱配置在与保持于上述筒管支架上的多个筒管对应的位置上,
上述纱配置单元具备:
纱引导部,在上述一个方向上延伸,在接触与上述纱保持部相连的纱的状态下,在上述纱保持部沿上述筒管支架的轴向移动时,将纱向上述纱保持部的移动方向引导;以及
多个纱插入间隙,以与多个筒管的排列间隔相同的间隔形成于上述纱引导部,在与上述纱引导部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并且,在其前端开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纱引导部的形成有上述纱插入间隙的部分,从通过纱接触上述纱引导部而弯曲的纱线通道间隔开。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防脱部,防止插入到上述纱插入间隙中的纱从上述纱插入间隙脱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纱配置单元可在通过使上述多条纱插入对应的上述纱插入间隙而将上述多条纱配置在与筒管对应的位置用的纱配置位置、和插入到上述纱插入间隙中的纱卷挂在上述多个筒管上的用于进行向上述筒管的生头的生头位置之间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纱引导部的与上述纱保持部的移动方向的下游侧邻接的部分,形成有构成上述防脱部的、与上述纱插入间隙连通的切口,
上述切口的、上述纱保持部的移动方向的下游侧的壁面,相对于与上述纱引导部的长度方向正交的方向向上述纱保持部的移动方向的下游侧倾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推动件,通过向上述一个方向移动,而从上述筒管支架推出已安装的多个筒管,通过向与筒管的推出时相反的方向移动而返回到推出筒管前的位置,
上述纱保持部设于上述推动件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纱线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纱保持部具备互相连接并且其面方向互不相同的两个铅垂面,通过将纱挂在这两个铅垂面的连接部分上而保持纱,
上述两个铅垂面中位于上述纱保持部的移动方向的上游侧的铅垂面,相对于与上述一个方向正交的方向向上述纱保持部的移动方向的上游侧倾斜。
CN201010525658.6A 2009-11-11 2010-10-27 纱线卷绕装置 Active CN10206021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57884A JP5409284B2 (ja) 2009-11-11 2009-11-11 糸巻取装置
JP257884/2009 2009-11-1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60210A true CN102060210A (zh) 2011-05-18
CN102060210B CN102060210B (zh) 2015-07-08

Family

ID=438531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25658.6A Active CN102060210B (zh) 2009-11-11 2010-10-27 纱线卷绕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409284B2 (zh)
CN (1) CN102060210B (zh)
DE (1) DE102010043684B4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14825A (zh) * 2013-10-31 2014-03-05 安徽东锦化纤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反向转动长丝尾巴丝生丝装置
CN104278346A (zh) * 2013-07-03 2015-01-14 日本Tmt机械株式会社 纺丝牵引机及纺丝牵引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37896B2 (ja) 2012-03-08 2016-12-07 Tmtマシナリー株式会社 紡糸引取装置
JP6145340B2 (ja) * 2013-07-05 2017-06-07 Tmtマシナリー株式会社 紡糸引取機の糸掛け治具、及び、紡糸引取機の糸掛け方法
CN109969863A (zh) * 2019-04-29 2019-07-05 安徽三绿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3d打印线材收卷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124670A (ja) * 1989-10-06 1991-05-28 Murata Mach Ltd 糸条巻取機における糸掛け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US5653395A (en) * 1993-05-13 1997-08-05 Toray Engineering Co., Ltd. Yarn win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package formed thereby
JP2000327228A (ja) * 1999-05-14 2000-11-28 Teijin Seiki Co Ltd 巻取機の糸掛装置
CN1096405C (zh) * 1996-12-20 2002-12-18 巴马格股份公司 具有引头装置的卷绕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627643C2 (de) * 1976-06-19 1983-03-10 F.M.N. Schuster GmbH & Co KG, 5030 Hürt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Einführen von Fäden, Garnen u.dgl. in eine Spuleinrichtung
EP0034680B1 (en) * 1980-02-26 1984-11-07 Imperial Chemical Industries Pl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ndividual yarn selection particularly in donning multi cop winders
JP2002104732A (ja) 2000-09-29 2002-04-10 Murata Mach Ltd 紡糸巻取機
JP4074545B2 (ja) * 2003-04-24 2008-04-09 Tmtマシナリー株式会社 レボルビング型自動巻取機の糸条案内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124670A (ja) * 1989-10-06 1991-05-28 Murata Mach Ltd 糸条巻取機における糸掛け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US5653395A (en) * 1993-05-13 1997-08-05 Toray Engineering Co., Ltd. Yarn win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package formed thereby
CN1096405C (zh) * 1996-12-20 2002-12-18 巴马格股份公司 具有引头装置的卷绕机
JP2000327228A (ja) * 1999-05-14 2000-11-28 Teijin Seiki Co Ltd 巻取機の糸掛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78346A (zh) * 2013-07-03 2015-01-14 日本Tmt机械株式会社 纺丝牵引机及纺丝牵引方法
CN104278346B (zh) * 2013-07-03 2018-05-25 日本Tmt机械株式会社 纺丝牵引机及纺丝牵引方法
CN103614825A (zh) * 2013-10-31 2014-03-05 安徽东锦化纤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反向转动长丝尾巴丝生丝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0043684A1 (de) 2011-05-12
CN102060210B (zh) 2015-07-08
JP2011102174A (ja) 2011-05-26
JP5409284B2 (ja) 2014-02-05
DE102010043684B4 (de) 2015-10-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74075B (zh) 纺丝卷取机
CN101792076B (zh) 纱线处理方法及纺纱机
CN102060210B (zh) 纱线卷绕装置
JP5398462B2 (ja) 糸搬送装置
CN102126647A (zh) 落纱装置
CN105908298B (zh) 接纱装置以及纱线卷绕装置
CN103502127B (zh) 纱线卷绕装置、自动络纱机及纤维机械
CN103305944A (zh) 纺丝牵引装置
CN103010823B (zh) 纱线卷绕机及纱线卷绕单元
CN103010844A (zh) 落纱装置及具有落纱装置的纤维机械
CN105253713A (zh) 纱线卷绕机及纱线卷绕方法
CN101780902A (zh) 丝条卷绕装置及方法、纺丝卷绕机及方法、锥形尾端卷装
CN103014939A (zh) 纺纱单元以及纺纱装置
CN104828648B (zh) 筒管放置装置及纱线卷绕机
CN102995191A (zh) 上蜡装置、纺纱单元以及纺纱机
CN104671000A (zh) 筒管保持装置、筒管设置装置及纱线卷绕机
CN106241495B (zh) 纱线卷取机以及纺纱机械
CN103014934A (zh) 纺纱单元及纺纱机
CN103014957A (zh) 纱线蓄留装置、纺纱单元及纺纱机
CN103484990A (zh) 纺纱单元以及纺纱机
CN103526349A (zh) 纱线蓄留装置、纺织单元及纺织机
CN104444576A (zh) 纱线卷绕机
CN105173888A (zh) 筒管设置装置以及具备该筒管设置装置的绕纱机
JP2005232623A (ja) 繊維機械
JP2018080059A (ja) クロス捲きパッケージを生産する繊維機械のワークステーションにおける綾振り三角形領域に配置された機械式糸貯留装置用糸ガイドプーリ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