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42779A - 热传输设备、热传输设备的制造方法以及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热传输设备、热传输设备的制造方法以及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42779A
CN102042779A CN2010105022066A CN201010502206A CN102042779A CN 102042779 A CN102042779 A CN 102042779A CN 2010105022066 A CN2010105022066 A CN 2010105022066A CN 201010502206 A CN201010502206 A CN 201010502206A CN 102042779 A CN102042779 A CN 1020427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nent
grid
grid component
transfer device
heat transf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50220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42779B (zh
Inventor
鬼木一直
良尊弘幸
平田昂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0427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427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427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4277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34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heating, ventilating or temperature compensation ; Temperature sensing arrangements
    • H01L23/42Fillings or auxiliary members in containers or encapsulations selected or arranged to facilitate heating or cooling
    • H01L23/427Cooling by change of state, e.g. use of heat pip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15/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with the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in closed tubes passing into or through the conduit walls ; Heat-exchange apparatus employing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or bodies
    • F28D15/02Heat-exchange apparatus with the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in closed tubes passing into or through the conduit walls ; Heat-exchange apparatus employing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or bodies in which the medium condenses and evaporates, e.g. heat pipes
    • F28D15/0233Heat-exchange apparatus with the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in closed tubes passing into or through the conduit walls ; Heat-exchange apparatus employing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or bodies in which the medium condenses and evaporates, e.g. heat pipes the conduits having a particular shape, e.g. non-circular cross-section, annula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15/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with the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in closed tubes passing into or through the conduit walls ; Heat-exchange apparatus employing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or bodies
    • F28D15/02Heat-exchange apparatus with the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in closed tubes passing into or through the conduit walls ; Heat-exchange apparatus employing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or bodies in which the medium condenses and evaporates, e.g. heat pipes
    • F28D15/04Heat-exchange apparatus with the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in closed tubes passing into or through the conduit walls ; Heat-exchange apparatus employing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or bodies in which the medium condenses and evaporates, e.g. heat pipes with tubes having a capillary structure
    • F28D15/046Heat-exchange apparatus with the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in closed tubes passing into or through the conduit walls ; Heat-exchange apparatus employing intermediate heat-transfer medium or bodies in which the medium condenses and evaporates, e.g. heat pipes with tubes having a capillary structure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apillary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24/00Indexing scheme for arrangements or methods for 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semiconductor or solid-state bodies as covered by H01L24/00
    • H01L2924/0001Technical content checked by a classifier
    • H01L2924/0002Not covered by any one of groups H01L24/00, H01L24/00 and H01L2224/00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35Heat exchanger or boiler making
    • Y10T29/49353Heat pipe device mak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Semiconductors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热传输设备、热传输设备的制造方法以及电子装置。该热传输设备包括工作流体、毛细管构件以及容器。工作流体通过执行相变来传输热量。毛细管构件将毛细管力施加至工作流体。毛细管构件包括具有第一尺寸的网格的第一网格构件和具有与第一尺寸不同的第二尺寸的网格的第二网格构件。第二网格构件被折叠为夹置第一网格构件。容器容纳工作流体和毛细管构件。

Description

热传输设备、热传输设备的制造方法以及电子装置
相关申请的参考 
本申请包含于2009年10月15日向日本专利局提交的日本优先专利申请JP 2009-238054所涉及的主题,其全部内容结合于此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工作流体的相变来传输热量的热传输设备、制造该热传输设备的方法以及包括该热传输设备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过去,作为使诸如CPU(中央处理器)的热源冷却的设备,使用了平坦热管。在热管中,包含有诸如水的工作流体。工作流体的相变和回流传输热量,从而使热源冷却。 
例如,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第2001-183080号公开了一种包括容器的平坦热管。在该容器中,提供了用于使工作流体回流的芯(wick)。通过按压多次折叠的一个带状网格(mesh)来获得该芯。结果,制造了具有良好毛细管力的芯(专利文献1的第0014段、图1等)。 
发明内容
此外,电子装置等正日益发展为具有更高的性能。伴随着这种发展,来自电子装置等的热生成量也正在增加。因此,需要一种具 有更高热传输性能的热传输设备。为了抑制制造成本,期望在短时间内高产量地制造具有更高性能的这种热传输设备。 
鉴于上述情况,期望提供热传输设备、该热传输设备的制造方法以及包括该热传输设备的电子装置,该热传输设备具有更高的热传输性能并且能够通过良好可加工性而在短时间内被制造。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包括工作流体、毛细管构件以及容器的热传输设备。 
工作流体通过执行相变来传输热量。 
毛细管构件将毛细管力施加至工作流体。该毛细管构件包括具有第一尺寸的网格的第一网格构件和具有不同于第一尺寸的第二尺寸的网格的第二网格构件。第二网格构件被折叠为夹置第一网格构件。 
容器容纳工作流体和毛细管构件。 
在热传输设备中,通过适当地结合网格尺寸彼此不同的第一网格构件和第二网格构件,可以提高利用工作流体的热传输效率。例如,在多个网格构件在容器中分层的情况下,需要定位各网格构件。然而,在本实施方式的热传输设备中,第一网格构件被夹置在第二网格构件之间,因此,不需要这种定位,从而在形成热传输设备时提高了可加工性。结果,能够通过良好的可加工性而在短时间内制造具有高热传输性能的热传输设备。 
第一网格构件可以具有端部。在这种情况下,第二网格构件可以被折叠为覆盖该端部。 
第一网格构件和第二网格构件通过编织金属丝而形成。金属丝可能在其端部处脱线。例如,在通过粘结多个构件形成容器的情况下,脱线金属丝有可能进入多个构件的粘结区域,这可能引起从该区域泄漏。然而,在本实施方式的热传输设备中,第二网格构件被折叠为覆盖第一构件的端部。因此,第二网格构件的折叠部沿着粘 结区域而设置,从而能够防止金属丝进入粘结区域。结果,可以提高制造热传输设备的产量。 
第一网格构件可以具有彼此相对的一对端部。在这种情况下,第二网格构件可以被折叠为覆盖这对端部。 
在热传输设备中,第二网格构件被折叠为覆盖彼此相对的第一网格构件的一对端部。这样,适当地设置第二网格构件的折叠方式,从而可以通过良好的可加工性而在短时间内制造具有高热传输性能的热传输设备。 
第一尺寸可以小于第二尺寸。 
热传输设备可以进一步包括从中通过液相工作流体的液相流路和从中通过气相工作流体的气相流路。 
在这种情况下,容器可以包括具有等于毛细管构件的厚度的厚度的内部空间。 
此外,毛细管构件可以包括第一网格构件和第二网格构件。第一网格构件用作液相流路,并且第二网格构件用作气相流路。 
在热传输设备中,由于容器的内部空间的厚度与毛细管构件的厚度相同,所以毛细管构件被设置在容器的整个内部空间中。通过这种结构,可以提高容器的耐用性。例如,能够防止容器由于容器内部的温度上升所产生的内部压力而发生变形。另外,不需要在内部空间中设置用于提高容器的耐用性的另一构件,从而可以通过良好的可加工性而在短时间内制造热传输设备。在本实施方式的热传输设备中,具有较小网格的第一网格构件被设置为液相流路,并且具有较大网格的第二网格构件被设置为气相流路,这可以改善热传输性能。 
第一网格构件和第二网格构件可以交替地被折叠为夹置在彼此之间。 
在热传输设备中,第一网格构件和第二网格构件交替地被折叠为夹置在彼此之间。提供了这种毛细管构件,从而允许这种毛细管构件占据更大部分的容器的内部,这可以提高热传输效率。 
容器可以包括彼此粘结的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 
在这种情况下,毛细管构件可以容纳在容器中,以沿着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的粘结区域设置第二网格构件的折叠部。 
容器可以包括一个被折叠并被粘结以形成容器的板构件。 
在这种情况下,毛细管构件可以容纳在容器中,以沿着板构件的粘结区域设置第二网格构件的折叠部。 
在热传输设备中,由于通过折叠一个板构件来形成容器,所以可以减少组件的数目,并且可以节省成本。另外,如果该容器由多个构件构成,则需要构件的预定配置精度。相反,在本实施方式中,不需要高配置精度。此外,沿着板构件的粘结区域设置第二网格构件的折叠部,从而能够防止第一网格构件和第二网格构件的金属丝进入板构件的粘结区域。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包括工作流体、毛细管构件以及容器的热传输设备。 
工作流体通过执行相变来传输热量。 
毛细管构件将毛细管力施加至工作流体,并且毛细管构件包括具有配置在第一方向上的网格的第一网格构件和具有配置在不同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的网格的第二网格构件。第二网格构件被折叠为夹置第一网格构件。 
容器容纳工作流体和毛细管构件。 
在热传输设备中,通过适当地结合网格尺寸彼此不同的第一网格构件和第二网格构件,可以提高利用工作流体的热传输效率。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制造热传输设备的方法,该方法包括通过折叠第二网格构件以使第一网格构件被夹置并且覆盖第一网格构件的端部来形成用于热传输设备的毛细管构件。第一网格构件具有第一尺寸的网格,并且第二网格构件具有不同于第一尺寸的第二尺寸的网格。 
将毛细管构件放置在构成热传输设备的容器的第一构件上,以沿着第一构件的粘结区域设置第二网格构件的折叠部。 
通过将构成容器的第二构件粘结至第一构件的粘结区域,来形成容纳毛细管构件的容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制造热传输设备的方法包括通过折叠第二网格构件以使第一网格构件被夹置并且覆盖第一网格构件的一对端部来形成用于热传输设备的毛细管构件。 
将毛细管构件放置在构成热传输设备的容器的第一构件上,以沿着第一构件的粘结区域设置第二网格构件的折叠部。 
通过将构成容器的第二构件粘结至第一构件的粘结区域,来形成容纳毛细管构件的容器。 
通过该制造方法,可以通过良好的可加工性而在短时间内制造热传输设备。此外,通过使用网格尺寸不同的第一网格构件和第二网格构件,可以改善热传输性能。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制造热传输设备的方法,该方法包括通过折叠第二网格构件以使第一网格构件被夹置并且覆盖第一网格构件的端部来形成用于热传输设备的毛细管构件,第一网格构件具有第一尺寸的网格,第二网格构件具有不同于第一尺寸的第二尺寸的网格。 
将毛细管构件放置在构成热传输设备的容器的一个板构件上,以沿着板构件的粘结区域设置第二网格构件的折叠部。 
通过折叠板构件并且将板构件粘结至粘结区域,来形成容纳毛细管构件的容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包含热源和热传输设备的电子装置。 
热传输设备包括工作流体、毛细管构件以及容器。 
工作流体通过执行相变来传输热量。 
毛细管构件将毛细管力施加至工作流体,并且毛细管构件包括具有第一尺寸的网格的第一网格构件和具有不同于第一尺寸的第二尺寸的网格的第二网格构件。第二网格构件被折叠为夹置第一网格构件。 
容器连接至热源,并且容纳工作流体和毛细管构件。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能够提供热传输设备、制造热传输设备的方法以及包括该热传输设备的电子设备,该热传输设备具有高热传输性能并且能够通过良好的可加工性而在短时间内被制造。 
如附图所示出的,在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的以下详细描述中,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以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热传输设备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2是沿着短边方向(沿着线A-A)截取的图1的热传输设备的截面图; 
图3A和图3B是图2中所示的第一网格构件和第二网格构件的放大平面图; 
图4是示出了作为比较例给出的热传输设备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5是一般热传输设备的冷却模型图; 
图6是用于说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热传输设备的工作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7A和图7B是示出了图4中所示的毛细管构件的网格构件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网格构件和第二网格构件相比较的部分放大图; 
图8是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热传输设备的热传输性能与图4中所示的热传输设备的热传输性能相比较的示图; 
图9A至图9C是用于说明形成提供给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热传输设备的毛细管构件的方法的示图; 
图10A和图10B是用于说明制造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热传输设备的方法的示图; 
图11是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热传输设备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12A和图12B是用于说明形成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毛细管构件的方法的示图; 
图13是示出了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热传输设备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14A和图14B是示出了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一网格构件和第二网格构件的平面图; 
图15A和图15B是示出了图14A和图14B中所示的第一网格构件和第二网格构件的放大平面图; 
图16是示出了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热传输设备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17A至图17C是用于说明形成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毛细管构件的方法的示图; 
图18是示出了根据第五实施方式的热传输设备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19是示出了根据第五实施方式的热传输设备的示意性分解透视图; 
图20是示出了根据第六实施方式的热传输设备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21是示出了根据第七实施方式的热传输设备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22A和图22B是用于说明形成根据第七实施方式的毛细管构件的方法的示图; 
图23是示出了根据第八实施方式的热传输设备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24A至图24C是用于说明制造根据第八实施方式的热传输设备的方法的示图; 
图25是示出了根据第九实施方式的热传输设备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26A至图26C是用于说明形成根据第九实施方式的毛细管构件的方法的示图; 
图27A和图27B是用于说明形成作为第九实施方式中的另一实例的毛细管构件的方法的示图; 
图28是示出了根据第十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29A和图29B是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图2的热传输设备的修改例的示图;以及 
图30A和图30B是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图2的热传输设备的修改例的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热传输设备的结构)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热传输设备的示意性透视图。图2是沿着短边方向(沿着图1的线A-A)截取的热传输设备的截面图。应当注意,在用于描述本说明书的图中,为了简单起见,可以使用与实际尺寸不同的尺寸。 
热传输设备100包括具有矩形薄板形状的容器1。该容器1是通过皿状下板构件3(第一构件)和平板状上板构件4(第二构件)彼此粘结而形成的。下板构件3具有凹部2。这里,下板构件3的凹部2对应于容器1的内部空间2′。 
通常,下板构件3和上板构件4由无氧铜、紫铜或铜合金制成。然而,该材料不限于这些材料。可以使用除铜以外的金属、树脂或者具有较高热导性的另外的材料作为下板构件3和上板构件4。 
通常,容器1在长边方向上的长度设置为约10mm至500mm,并且容器1在短边方向上的长度设置为约5mm至300mm。此外,通常,容器1的厚度设置为0.3mm至5mm。然而,容器1的长度和厚度不限于这些值,并且它们可以适当地被设置。 
例如,容器1具有直径约为0.1mm至1mm的入口(未示出)。通过入口,将工作流体注入容器1中。通常,在容器1的内部降压状态下注入工作流体。工作流体的实例包括纯水、诸如乙醇的醇、诸如Fluorinert(注册商标)FC-72的有氟系液体以及纯水和醇的混合液体。 
如图2所示,在热传输设备100的容器1的内部空间2′中,设置有用于使毛细管力作用在工作流体上的毛细管构件5。毛细管构件5和上板构件4之间的间隙对应于空腔6。在本实施方式中,液 相工作流体主要通过毛细管构件5而移动,气相工作流体主要通过空腔6而移动。即,毛细管构件5用作液相流路5′,而空腔6用作气相流路6′。 
毛细管构件5由第一网格构件7和第二网格构件8构成。如图2所示,第二网格构件8被折叠为夹置第一网格构件7,从而形成毛细管构件5。因此,在除第二网格构件8被折叠的部分9以外的部分中,第一网格构件7和第二网格构件8是分层的。下文中,将在制造热传输设备100的方法的以下描述中,详细地描述第二网格构件8的折叠。 
图3A和图3B是第一网格构件7和第二网格构件8的放大平面图。图3A是第一网格构件7的放大平面图,图3B为第二网格构件8的放大平面图。 
如图3A所示,第一网格构件7包括第一金属丝10和第二金属丝11。第一金属丝10在热传输设备100的长边方向上延伸,而第二金属丝11在热传输设备100的短边方向上延伸。第一金属丝10和第二金属丝11交替地编织,从而形成具有多个网格12的第一网格构件7。 
如图3B所示,第二网格构件8包括第一金属丝13和第二金属丝14。第一金属丝13在热传输设备100的长边方向上延伸,而第二金属丝14在热传输设备100的短边方向上延伸。第一金属丝13和第二金属丝14交替地编织,从而形成具有多个网格15的第二网格构件8。 
作为形成第一网格构件7和第二网格构件8的金属丝,例如,使用由铜、磷青铜、铝、银、不锈钢、钼或者它们的合金所制成的金属细线。另外,编织第一金属丝10和第二金属丝11的方法和编织第一金属丝13和第二金属丝14的方法的实例包括平织、斜织、锁压波浪编织(lock crimp weave)或平顶编织。 
如图3A和图3B所示,第一网格构件7的网格12的尺寸W1(第一尺寸)被设定为小于第二网格构件8的网格15的尺寸W2(第二尺寸)。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网格构件7的网格数目大于第二网格构件8的网格数目。 
这里,“网格数目”指的是每英寸网格构件的网格的数目。因此,具有较大网格数目的网格构件具有每英寸较大数目的网格。即,其网格的尺寸较小。在以下描述中,其网格数目为100的网格构件被称作网格构件#100。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了#150的第一网格构件7和#100的第二网格构件8。然而,网格数目的组合不限于以上实例。例如,可以使用#200的第一网格构件7和#150的第二网格构件8。可以将网格数目的组合适当地设置在其中第一网格构件7的网格数目大于第二网格构件8的网格数目的范围内。 
(一般热传输设备的操作) 
图4是示出了作为比较例所给出的热传输设备的示意性截面图。图4示出了在沿着长边方向截取热传输设备980情况下的截面图。 
热传输设备980包括容器981。在容器981中,设置有毛细管构件985和工作流体(未示出)。如图4所示,毛细管构件985粘结至容器981的下板构件983,并被用作液相流路985′。另外,形成在容器981的毛细管构件985和上板构件984之间的空腔986被用作气相流路986′。 
毛细管构件985具有在其中堆叠具有相同网格数目的三个网格构件987的结构。每个网格构件987通过交替地编织第一金属丝(未示出)和第二金属丝(未示出)而形成。第一金属丝在热传输设备980的长边方向上延伸,并且第二金属丝在其短边方向上延伸。由于堆叠了具有相同网格数目的网格构件987,所以网格构件987的网格的尺寸是相同的。 
如图4所示,在热传输设备980在长边方向上的一端部995a中设置有蒸发区域E,并且在另一端部995b中设置有冷凝区域C。使诸如CPU的热源999在下板构件983一侧上与蒸发区域E接触。 
图5是热传输设备的冷却模型图。处于液相的工作流体在蒸发区域E中接收来自热源999的热量,并且在蒸汽压差ΔPe下蒸发,以变为气相。气相工作流体通过气相流路986′,从蒸发区域E移动至冷凝区域C。此时,气相工作流体在接收由于气相流路986′的阻力所导致的压力损失ΔPv的同时移动至冷凝区域C。 
已移动至冷凝区域C的气相工作流体散发热量W以进行冷凝,并因此从气相变为液相。此时,蒸汽压差由ΔPc来表示。液相工作流体通过使用毛细管构件985的毛细管力ΔPcap作为泵压力而流过液相流路985′,以从冷凝区域C移动至蒸发区域E。这时,液相工作流体在接收由于液相流路985′的阻力所导致的压力损失ΔPl的同时移动至蒸发区域E。 
已返至蒸发区域E的液相工作流体通过再次接收来自热源999的热量而进行蒸发。通过重复上述操作,传输来自热源999的热量。 
在热传输设备980中的总压力损失小于毛细管构件985的毛细管力ΔPcap的情况下,热传输设备980适当地进行操作。相反,在热传输设备980中的总压力损失大于毛细管构件985的毛细管力ΔPcap的情况下,热传输设备980不操作,并且不传输热量。当存在总压力损失和毛细管力ΔPcap之间的平衡时,则获得热传输设备980的最大热传输量Qmax。 
因此,当获得最大热传输量Qmax时的ΔPcap由以下表达式(1)来表示。 
ΔPcap=ΔPv+ΔPl+ΔPe+ΔPc+ΔPh    ...(1) 
其中,ΔPv表示气相工作流体的压力损失,ΔPl表示液相工作流体的压力损失,ΔPe表示由于蒸发所导致的压力差,ΔPc表示由于冷凝所导致的压力差,并且ΔPh表示由于体积力所导致的压力差。 
本文中,最大热传输量Qmax由以下表达式(2)来表示: 
Qmax=ΔPcap/Rq          ...(2) 
其中,Rq表示每单位热量的流路阻力。 
另外,最大热传输量Qmax还由以下表达式(3)来表示: 
Qmax=ΔPcap*H/Rtotal    ...(3) 
其中,H表示潜热,Rtotal表示总流路阻力。 
总流路阻力Rtotal为气相流路的阻力Rv、液相流路的阻力R1、蒸发阻力Re、冷凝阻力Rc以及由于体积力Rb所导致的阻力的和。因此,基于表达式(3),最大热传输量Qmax通常随着毛细管力ΔPcap变得更大而增大,并且最大热传输量Qmax随着液相流路的阻力R1变得更大而减小。 
气相工作流体的压力损失ΔPv、液相工作流体的压力损失ΔPl、由于蒸发所导致的压力差ΔPe、冷凝的压力差ΔPc、以及由于体积力Rb所导致的压力差ΔPh分别通过以下表达式(4)至(8)来表示: 
ΔPv=8*μv*Q*L/(π*ρv*rV^4*H)             ...(4) 
ΔPl=μl*Q*L/(K*Aw*ρl*H)                  ...(5) 
ΔPe=(RT/2π)^(1/2)*Q/[αc(H-1/2*RT)*rv*le]...(6) 
ΔPc=(RT/2π)^(1/2)*Q/[αc(H-1/2*RT)*rv*lc]...(7) 
Figure BSA00000297033800131
其中,μv表示气相工作流体的粘度系数,μl表示液相工作流体的粘度系数,ρv表示气相工作流体的密度,ρl表示液相工作流体的密度,Q表示热传输量,L表示热传输设备980在长边方向上的长度,Le表示蒸发区域E在长边方向上的长度,Lc表示冷凝区域C在长边方向上的长度,Aw表示网格构件的截面面积,rv表示气相流路986′的毛细管半径,K表示渗透系数,R表示气体常数,g表示重力加 速度,以及 
Figure BSA00000297033800141
表示热传输设备980相对于水平线的倾斜度(在水平使用热传输设备980的情况下,体积力Rb为0)。 
当着眼于表达式(4)至(8)内的表达式(4)、(6)和(7)时,发现气相工作流体的压力损失ΔPv、由于蒸发所导致的压力差ΔPe以及由于冷凝所导致的压力差ΔPc是气相流路986′的毛细管半径rv的函数。气相流路986′的毛细管半径rv被视为表达式(4)、(6)和(7)的分母。因此,通过增大气相流路986′的毛细管半径rv,可以减小三种压力损失ΔPv、ΔPe和ΔPc,从而可以增大最大热传输量Qmax。 
这里,将关于从中使气相或者液相工作流体移动的流路的毛细管半径r给出描述。在将通过编织金属丝所获得的网格构件用作工作流体的流路的情况下,毛细管半径r由以下表达式(9)来表示: 
r=(W+D)/2                    ...(9) 
其中,W表示网格构件的网格的尺寸,D表示金属丝的直径。 
另一方面,例如,在不将网格构件等用作工作流体的流路的情况下,毛细管半径r由以下表达式(10)来表示: 
r=ab/(a+b)                   ...(10) 
其中,a表示流路的宽度(在短边方向上的长度),并且b表示流路的深度(流路的厚度)。 
(热传输设备100的操作) 
接下来,将描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热传输设备100的操作。图6是用于说明热传输设备的操作的示意性截面图。图6示出了在沿着长边方向截取热传输设备100情况下的截面。因此,在图6中,没有示出第二网格构件8的折叠部。 
如图6所示,在热传输设备100在长边方向上的一端部15a中设置有蒸发区域E,在另一端部15b中设置有冷凝区域C。诸如CPU 的热源999被使得在下板构件3的一侧与蒸发区域E相接触。热源999可以在上板构件4的一侧与蒸发区域E接触。 
处于液相的工作流体在蒸发区域E中接收来自热源999的热量,并且以蒸汽压差ΔPe进行蒸发,以变为气相。气相工作流体通过气相流路6′,从蒸发区域E移动至冷凝区域C。这时,气相工作流体在接收由于气相流路6′的阻力所导致的压力损失ΔPv的同时移动至冷凝区域C。 
已移动至冷凝区域C的气相工作流体散发热量W以进行冷凝,并因此从气相变为液相。此时,蒸汽压力差由ΔPc来表示。液相工作流体通过使用毛细管构件5的毛细管力ΔPcap作为泵压力而流过液相流路5′,以从冷凝区域C移动至蒸发区域E。此时,液相工作流体在接收由于液相流路5′的阻力所导致的压力损失ΔPl的同时移动至蒸发区域E。 
已返至蒸发区域E的液相工作流体通过再次接收来自热源999的热量而进行蒸发。通过重复上述操作,传输来自热源999的热量。 
这里,将着眼于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毛细管构件5。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毛细管构件5具有这样的结构,其中,在除折叠第二网格构件8的部分9以外的部分中,第一网格构件7和第二网格构件8是分层的。 
如上所述,基于表达式(3),最大热传输量Qmax随着毛细管力ΔPcap变得更大而增大,并且随着液相流路的阻力R1变得更大而减小。例如,在将网格构件用作毛细管构件的情况下,通过增大网格构件的网格的尺寸,可以减小液相流路的阻力R1。然而,如果网格构件的网格尺寸增大,则毛细管力ΔPcap减小。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网格构件7的网格12的尺寸W1设置为小于第二网格构件8的网格15的尺寸W2。即,在通过具有较大网格的第二网格构件8来减小液相流路的阻力R1的同时,通过具有 较小网格的第一网格构件7来确保适当的毛细管力ΔPcap。结果,提高了利用工作流体的热传输效率。 
此外,液相工作流体主要通过用作液相流路5′的毛细管构件5,而气相工作流体主要通过用作气相流路6′的空腔6。然而,在一些情况下,气相工作流体通过毛细管构件5而移动。具体地,第二网格构件8在上板4一侧的折叠部是气相工作流体和液相工作流体从中通过的部分。 
如果将毛细管构件5视为工作流体的气相流路,则基于表达式(9),毛细管半径rv分别由第一网格构件7的网格12的尺寸W1和第二网格构件8的网格15的尺寸W2以及第一网格构件7和第二网格构件8的金属丝的直径来定义。因此,通过使用具有较大网格的第二网格构件8作为毛细管构件5,而增大了气相流路的毛细管半径rv,并且基于表达式(4)、(6)和(7),而减小三种压力损失ΔPv、ΔPe和ΔPc。因此,可以增大最大热传输量Qmax,从而提高热传输设备100的热传输效率。 
如图6所示,毛细管构件5粘结至下板构件3。如果将毛细管构件5的网格的尺寸设置为非常小以获得较大的毛细管力ΔPcap,则网格可能由于粘结至下板构件3而破裂。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较大网格的第二网格构件8粘结至下板构件3。因此,可以防止这种问题。 
图7A和图7B是示出了图4中所示的毛细管构件985的网格构件987与本实施方式的第一网格构件7和第二网格构件8相比较的部分放大图。图7A示出了热传输设备980的网格构件987,图7B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的第一网格构件7和第二网格构件8。 
如图7A所示,在毛细管构件985中,具有相同网格数目的网格构件987是分层的,所以网格构件987的网格彼此相重叠。因此,不能保证液相工作流体在其中移动的间隙,这增大了流路的阻力,并使得将适当的毛细管力ΔPcap施加至液相工作流体变得困难。 
另一方面,如图7B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第一网格构件7和第二网格构件8具有彼此不同的网格数目,这可以防止第一网格构件7的网格和第二网格构件8的网格彼此相重叠。因此,可以减小流路相对于液相工作流体的阻力,并且可以将适当的毛细管力ΔPcap施加至液相工作流体。结果,能够改善热传输设备100的热传输性能。 
图8是示出了热传输设备100的热传输性能与热传输设备980的热传输性能相比较的示图。这里,对于热传输设备980的毛细管构件985,使用了三个#100的网格构件987。测量了热传输设备980和本实施方式的热传输设备100的每一个的最大热传输量Qmax。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毛细管构件5是通过折叠#100的第二网格构件8以夹置#150的第一网格构件7形成的。另一方面,热传输设备980的毛细管构件985具有在其中堆叠三个#100的网格构件的结构。如图8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热传输设备100的最大热传输量Qmax大于热传输设备980的最大热传输量Qmax。 
(制造热传输设备的方法) 
图9A至图9C是用于说明形成提供给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热传输设备100的毛细管构件5的方法的示图。如图9A所示,制备第二网格构件8。第二网格构件8几乎与从上方观看的容器1的内部空间2′的两倍一样大。第二网格构件8具有右侧区域R2、左侧区域L2以及一对端部16a和16b。端部16a和16b在配置右侧区域R2和左侧区域L2的方向上彼此相对。 
如图9B所示,在第二网格构件8的右侧区域R2上放置形成为几乎与内部空间2′的形状相同的形状的第一网格构件7。第一网格构件7在短边方向上具有彼此相对的一对端部17a和17b。如图9B所示,将端部17b与第二网格构件8的端部16b对齐。将第一网格构件7的端部17a近似放置在第二网格构件8的中心上。 
将第一网格构件7从#150的网格片切割为预定形状。将第二网格构件8从#100的网格片切割为预定形状。使用激光切割机、切割模等来用于切割在网格片内的第一网格构件7和第二网格构件8。可选地,可以使用线放电切割加工(线切割)。 
如图9C所示,折叠第二网格构件8以夹置第一网格构件7。因此,第一网格构件7夹置在第二网格构件8的右侧区域R2和左侧区域L2之间。另外,通过其中第二网格构件8被折叠的部分9来覆盖第一构件7的端部17a。将第二网格构件8的端部16a与第一网格构件7的端部17b和第二网格构件8的端部16b对齐。可以人工折叠或者可以通过诸如折叠机的处理机来折叠该第二网格构件8。 
以这种方式,形成了具有与容器1的内部空间2′几乎相同的形状的毛细管构件5。图9C中所示的毛细管构件5的长边方向对应于容器1的长边方向,并且毛细管构件5的短边方向对应于容器1的短边方向。 
图10A和图10B是用于说明制造热传输设备100的方法的示图。图10示出了在沿着短边方向截取要形成的热传输设备100情况下的截面。 
如图10A所示,将毛细管构件5放置在下板构件3的凹部2中,以沿着围绕下板构件3的凹部2的侧壁18设置第二网格构件8的折叠部9。 
例如,在图4中所示的热传输设备980中,该网格构件987在以高精度被配置的同时必须被分层。相反,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通过图9A至图9C中所示的处理所形成的毛细管构件5放置在下板构件3的凹部2中,因此,并非必须执行上述配置。结果,能够通过良好的可加工性而在短时间内制造具有高热传输性能的热传输设备100。 
在一些情况下,为了防止杂质进入容器,可以在将毛细管构件置于容器中之前来清洗该毛细管构件。在这种情况下,在热传输设备980中,必须逐个地清洗网格构件987。相反,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一次清洗通过图9中所示的处理所形成的毛细管构件5,从而可以改善组装热传输设备100的可加工性。 
此外,在图4中所示的热传输设备980中,将三个网格构件987用于形成毛细管构件985。相反,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网格构件7和第二网格构件8形成毛细管构件5。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减少所使用的网格构件的数目,从而可以节省网格构件的切割成本。 
如图10B所示,将上板构件4粘结在下板构件3的侧壁18上。即,在本实施方式中,下板构件3的侧壁18的上表面对应于粘结区域S,并且沿着粘结区域S设置第二网格构件8的折叠部9。在图10B中,以在视觉上可理解的方式示出了下板构件3的凹部2。但是,实际上,与容器1的厚度相对应的侧壁18的高度明显很小,具体地,例如0.3mm至5mm。因此,实质上,第二网格构件8的折叠部9沿着粘结区域S而设置。 
作为粘结下板构件3和上板构件4的方法,可以使用扩散粘结、超声波焊接、铜焊、焊接等。在下板构件3和上板构件4上执行扩散粘结的情况下,利用由于扩散粘结所引起的温度和压力,可以将毛细管构件5和下板构件3彼此粘结。可选地,在与下板构件3和上板构件4的粘结处理相分离的处理中,可以通过如上所述的粘结方法来粘结毛细管构件5和下板构件3。 
第一网格构件7和第二网格构件8是通过编织由金属细线制成的金属丝而形成的。因此,担心金属丝可能在第一网格构件7和第二网格构件8的端部中脱线(run)。如果脱线金属丝进入下板构件3的粘结区域S,并且该金属丝被夹置在下板构件3和上板构件4之间,则由于部分夹置的金属丝而可能引起泄漏。相反,在本实施 方式中,在热传输设备100中,第二网格构件8被粘结为覆盖第一网格构件7的端部17a。然后,第二网格构件8的折叠部9沿着下板构件3的粘结区域S而设置。因此,能够防止第一网格构件7和第二网格构件8的金属丝在设置第二网格构件8的折叠部9的区域中进入粘结区域S。结果,可以提高制造热传输设备100的产量。 
<第二实施方式> 
将关于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热传输设备给出描述。在下面的描述中,与第一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热传输设备100的结构和作用相同的结构和作用由相同的参考标号和符号来表示,并且省略了对它们的描述。 
图11是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热传输设备的示意性截面图。图12A和图12B是用于说明形成本实施方式的毛细管构件的方法的示图。图11示出了在沿着短边方向截取本实施方式的热传输设备的情况下的截面图。 
如图1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热传输设备200包括其结构不同于第一实施方式的毛细管构件5的毛细管构件205。本实施方式的毛细管构件205包括具有较小网格的第一网格构件207和具有较大网格的第二网格构件208。第二网格构件208被折叠为夹置第一网格构件207,从而形成毛细管构件205。下文中,将描述形成本实施方式的毛细管构件205的方法。 
如图12A所示,制备网格构件208。第二网格构件208几乎与从上方观看的容器1的内部空间2′的两倍一样大。第二网格构件208具有三个区域:右侧区域R2、左侧区域L2以及中心区域C2。此外,第二网格构件208具有一对端部216a和216b。端部216a和216b在配置三个区域的方向上彼此相对。在第二网格构件208的中心区域C2中,放置形成为几乎与内部空间2′的形状相同的形状的第一网格构件207。第一网格构件207具有在短边方向上彼此相对的一 对端部217a和217b。如图12A所示,将第一网格构件207的这对端部217a和217b放置在第二网格构件208的中心区域C2中。 
如图12B所示,折叠第二网格构件208以夹置第一网格构件207。将第一网格构件207夹置在第二网格构件208的中心区域C2和左侧区域L2之间以及第二网格构件的中心区域C2和右侧区域R2之间。因此,通过第二网格构件208的折叠部209a和209b覆盖第一网格构件207的一对端部217a和217b。将第二网格构件208的一对端部216a和216b设置为近似在第一网格构件207的中心中彼此相对。因此,形成了本实施方式的毛细管构件205。 
如图11所示,将所形成的毛细管构件205放置在下板构件3的凹部2中,并且在下板构件3的侧壁18上的粘结区域S中粘结下部板构件3和上部板构件4。将毛细管构件205放置在下板构件3的凹部2中,以沿着粘结区域S来设置第二网格构件208的折叠部209a和209b。因此,制造了本实施方式的热传输设备200。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网格构件208的折叠部209a和209b在容器1的长边方向上沿着粘结区域S而设置。因此,能够防止第一网格构件207和第二网格构件208的金属丝在容器1的长边方向上进入粘结区域S。结果,可以提高制造热传输设备200的产量。如上所述,通过适当地设置第二网格构件208的折叠方式,可以通过良好的可加工性而在短时间内制造具有高热传输性能的热传输设备200。 
此外,通过增大近似在第一网格构件207的中心中彼此相对的第二网格构件208的端部216a和216b之间的距离,气相流路6′可以占据更大部分的容器1的内部空间2′。通过适当地设定在图12A中所示的处理中所制备的第二网格构件208的面积,可以适当地设定折叠之后的端部216a和216b之间的距离。当适当地设定端部216a和216b之间的距离、并且适当地设定内部空间2′中的气相 流路6′和液相流路5′之间的比率时,可以提高热传输设备200的热传输效率。 
另外,在图4中所示的热传输设备980中,当将毛细管构件985设置在容器981的内部空间982′中时,需要防止网格构件987的金属丝进入粘结区域S。因此,对于每个网格构件987,例如,需要进行去除脱线金属丝的操作或者检查金属丝是否进入下部构件983的粘结区域S的操作。此外,在一些情况下,网格构件987的面积设定为小于从上方观看的内部空间982′的面积,并且网格构件987和粘结区域S(侧壁998)是分离的,从而防止金属丝进入粘结区域S。 
相反,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第二网格构件208的折叠部209a和209b沿着粘结区域S而设置,所以不需要上述操作,这改善了制造热传输设备200的可加工性。此外,由于不需要将毛细管构件5的面积设定为小于从上方观看的内部空间2′的尺寸,所以允许毛细管构件205占据更大部分的内部区域2′。因此,可以将高毛细管力施加至工作流体,并且可以提高热传输设备200的热传输效率。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在毛细管构件205的面积稍微大于从上方观看的内部空间2′的尺寸的情况下,也可以将具有弹性的毛细管构件205推入下板构件3的凹部2中。因此,可以增大毛细管构件205的面积的尺寸公差,从而可以改善形成毛细管构件205的可加工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毛细管构件205放置在下板构件3的凹部2中。可选地,毛细管构件205可以放置在平坦下板构件上,并且具有凹部的上板构件可以粘结至下板构件的粘结区域。在这种情况下,将毛细管构件205放置在下板构件上,以沿着下板构件的粘结区域设置第二网格构件208的折叠部209a和209b。此外,容器1可以由平坦下板构件、上板构件以及构成容器1的侧壁的框架构件形成。通过将框架构件粘结至下板构件的粘结区域并且将上板构件 粘结至框架构件的粘结区域来形成容器1。在这种情况下,将毛细管构件205放置在下板构件上,以沿着下板构件的粘结区域而设置第二网格构件208的折叠部209a和209b。可选地,在将下板构件粘结至框架构件之后,可以将毛细管构件205放置在下板构件上,以沿着框架构件的粘结区域设置折叠部209a和209b。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网格构件208的折叠部209a和209b设置在容器1的长边方向上。下板构件3在容器1的长边方向上的粘结区域S的面积大于其短边方向的粘结区域的面积。因此,当在容器1的长边方向上设置第二网格构件208的折叠部209a和209b时,上述效果变得更大。然而,第二网格构件208可以折叠为与容器1的短边方向相对应,并且第二网格构件208的折叠部可以设置在容器1的短边方向上。 
<第三实施方式> 
图13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热传输设备的示意性截面图。图13示出了在沿着短边方向截取本实施方式的热传输设备的情况下的截面图。 
在本实施方式的热传输设备300中,具有相同网格数目的网格构件被用作第一网格构件307和第二网格构件308。第二网格构件308被折叠为夹置第一网格构件307,从而形成了毛细管构件305。此时,第一网格构件307的网格和第二网格构件308的网格被设置为在彼此不同的方向上配置。第二网格构件308的折叠方式与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第二网格构件208的折叠方式相同。 
图14A和图14B是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的第一网格构件307和第二网格构件308的平面图。图15A和图15B是示出了图14中所示的第一网格构件307和第二网格构件308的放大平面图。图14A和图15A示出了第二网格构件308,而图14B和图15B示出了第一网格构件307。 
如图14A所示,第二网格构件308几乎与从上方观看的内部空间2′的两倍一样大。第二网格构件308具有多条第一金属丝313和在近似垂直于第一金属丝313的方向上进行编织的多条第二金属丝314。第一金属丝313延伸的方向对应于容器1的长边方向,并且第二金属丝314延伸的方向对应于容器1的短边方向。因此,如图14A和图15A所示,在容器1的长边方向上和短边方向上配置有第二网格构件308的网格315。 
如图14B所示,第一网格构件307形成为几乎与容器1的内部空间2′的形状相同的形状。第一网格构件307具有在短边方向上彼此相对的一对端部317a和317b。这对端部317a和317b所延伸的方向对应于容器1的长边方向。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网格构件307还具有多条第一金属丝313和在垂直于第一金属丝313的方向上进行编织的多条第二金属丝314。然而,如图14B和15B所示,在第一网格构件307中,第一金属丝313和第二金属丝314的延伸方向设置为与一对端部317a和317b的延伸方向不同。因此,第一网格构件307的第一金属丝313和第二金属丝314的延伸方向与第二网格构件308的第一金属丝313和第二金属丝314的延伸方向不同。因此,配置第一网格构件307的网格312的方向被设置为与配置第二网格构件308的网格315的方向不同。 
第一网格构件307和第二网格构件308在其中交替地编织第一金属丝313和第二金属丝314的网格片内被切割。第二网格构件308在第一金属丝313和第二金属丝314的延伸方向上被切割。第一网格构件307在不同于第一金属丝313和第二金属丝314的延伸方向的方向上被切割。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并非必须制备具有不同网格数目的两个网格片,这可以节省网格片的成本。 
在本实施方式的毛细管构件305中,由于第一网格构件307和第二网格构件308的网格(网格312和315)配置在不同方向上, 所以能够防止网格312和315彼此相重叠。因此,可以减小流路相对于液相工作流体的阻力,并且可以将高毛细管力施加至液相工作流体。结果,可以改善热传输设备300的热传输性能。 
如图15B所示,配置第一网格构件307的网格312的方向与配置第二网格构件308的网格315的方向之间的偏差由角度θ来表示。例如,当角度θ设定在5度至85度的范围内时,可以如上所述来改善热传输设备300的热传输性能。当角度θ设定为90度时,第一网格构件307的网格312和第二网格构件308的网格315可能彼此相重叠。然而,存在第一金属丝313和第二金属丝314的编织形式的变化,所以即使在角度θ为90度的情况下,网格312和315在一些情况下也可能不重叠。因此,即使在角度θ为90度的情况下,也能够改善热传输设备300的热传输性能,所以也可以选择85度至90度的范围作为角度θ。 
应当注意,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网格构件307和第二网格构件308均由第一金属丝313和第二金属丝314形成,但这不限于此。另外,即使使用具有不同网格数目的第一网格构件和第二网格构件,并且将配置网格构件的网格的方向设定为不同,也可以改善热传输设备的热传输性能。 
<第四实施方式> 
图16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热传输设备的示意性截面图。图17A至图17C是用于说明形成本实施方式的毛细管构件的方法的示图。图16示出了在沿着短边方向截取本实施方式的热传输设备的情况下的截面图。 
通过交替地折叠第一网格构件407和第二网格构件408以夹置在彼此之间,来形成本实施方式的热传输设备400的毛细管构件405。下文中,将描述形成本实施方式的毛细管构件405的方法。 
如图17A所示,制备第一网格构件407和第二网格构件408。第一网格构件407和第二网格构件408均几乎与从上方观看的内部空间2′的两倍一样大。在图17A中所示的第二网格构件408的左侧区域L2上,放置第一网格构件407的右侧区域R1。第一网格构件407具有一对端部417a和417b。端部417a和417b在配置右侧区域R1和左侧区域L1的方向上彼此相对。将端部417b设置在第二网格构件408的近似中心处。 
如图17B所示,折叠第二网格构件408以覆盖第一网格构件407的端部417b。通过第二网格构件408的折叠部409b覆盖第一网格构件407的端部417b。此外,将第一网格构件407的右侧区域R1夹置在第二网格构件408的左侧区域L2和右侧区域R2之间。因此,第二网格构件408的端部416b被设置在第一网格构件407的近似中心处。 
如图17C所示,折叠第一网格构件407以覆盖第二网格构件408的端部416b。通过第一网格构件407的折叠部409a覆盖第二网格构件408的端部416b。此外,将第二网格构件408的右侧区域R2夹置在右侧区域R1和左侧区域L1之间。以这种方式,第一网格构件407和第二网格构件408交替地折叠为夹置在彼此之间,从而形成了本实施方式的毛细管构件405。第一网格构件407的折叠部409a和第二网格构件408的折叠部409b是与容器1的长边方向相对应的部分。 
如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交替地折叠第一网格构件407和第二网格构件408以夹置在彼此之间,可以增加构成毛细管构件405的所堆叠的第一网格构件407和第二网格构件408的数目。因此,允许毛细管构件405占据更大部分的容器1的内部空间2′,从而可以改善热传输设备400的热传输性能。 
应当注意,如图16所示,与第一网格构件407的折叠部409a相比较,粘结至下板构件3的第二网格构件408的左侧区域L2的端 部416a(与端部416b相对应的端部)设置在容器1的内侧上。此外,与第二网格构件408的折叠部409b相比较,第一网格构件407的左侧区域L1的端部417a也设置在容器1的内侧上。 
在图17A至图17C所示的处理中,适当地设定所制备的第一网格构件407和第二网格构件408的面积等,从而能够如上所述地来设置第二网格构件408的端部416a和第一网格构件407的端部417a。通过这种结构,即使金属丝在第二网格构件408的端部416a中或在第一网格构件407的端部417a中脱线,也能够防止脱线金属丝进入粘结区域S。结果,可以通过良好的可加工性而在短时间内制造本实施方式的热传输设备400。 
<第五实施方式> 
图18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热传输设备的示意性截面图。图19是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的热传输设备的示意性分解透视图。图18示出了在沿着短边方向截取本实施方式的热传输设备情况下的截面图。 
如图18和图19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热传输设备500包括下板构件503、加强构件519和上板构件504。下板构件503具有凹部502。加强构件519粘结至下板构件503,并且上板构件504粘结至加强构件519,从而形成了本实施方式的容器501。例如,加强构件519由无氧铜、紫铜或铜合金制成。 
如图18所示,在加强构件519中,多个加强部520设置在毛细管构件505和上板构件504之间。这些多个加强部520配置在容器501的短边方向上,并且加强部520均在容器501的长边方向上延伸。多个加强部520之间的间隙被用作在本实施方式中的气相流路506′。应当注意,毛细管构件505具有与第二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毛细管构件205相同的结构。 
如图19所示,加强构件519具有在容器501的长边方向上延伸而形成的多个通孔521。多个通孔521配置在容器501的短边方向上。通孔521被用作图18中所示的气相流路506′,并且加强部520各自夹置在通孔521之间。可以适当地设定通孔521的数目,即,设定加强部520的数目。 
通过在毛细管构件505和上板构件504之间设置加强部520,可以提高容器501的耐用性。例如,能够防止容器501由于热传输设备500的内部温度的增大所引起的内部压力而发生变形。此外,例如,当在降压状态下将工作流体注入热传输设备500时,能够防止容器501由于压力而发生变形。 
代替加强构件519,可以在容器501的内部空间502′中设置均具有圆柱状或者多角柱状的多个加强部520。可选地,通过在上板构件504上形成多个加强部520并且通过将上板构件504和下板构件503彼此粘结,可以将加强部520设置在内部空间502′中。在这种情况下,加强部520通过蚀刻、金属电镀、挤压处理、切割处理等而形成在上板构件504上。在将多个加强部520形成在上板构件504上的情况下,能够改善在执行弯曲处理时的热传输设备500的耐用性。另外,没有使用加强构件519,所以可以节省组件成本。 
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热传输设备500中,毛细管构件505设置为具有与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毛细管构件205相同的结构。然而,本热传输设备也可以应用根据上述其它实施方式的毛细管构件的结构。 
<第六实施方式> 
图20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方式的热传输设备的示意性截面图。图20示出了在沿着短边方向截取本实施方式的热传输设备的情况下的截面图。 
如图20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热传输设备600的情况下,设置有毛细管构件605。该毛细管构件605具有近似等于容器1的内部空间2′的厚度的厚度。毛细管构件605是通过折叠具有较大网格的第二网格构件608以使具有较小网格的第一网格构件607夹置在其间而形成的。折叠第二网格构件608的方法与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折叠第二网格构件208的方法相类似。 
通过设置具有预定厚度的第一网格构件607和第二网格构件608,将毛细管构件605的厚度设定为几乎与容器1的内部空间2′的厚度相同。可选地,通过适当地设定下板构件3的侧壁18的高度,可以将毛细管构件605的厚度和内部空间2′的厚度(侧壁18的高度)设定为彼此近似相等。 
由于容器1的内部空间2′的厚度几乎与热传输设备600中的毛细管构件605的厚度相同,所以毛细管构件605设置在如图20所示的容器1的整个内部空间2′中。通过这种结构,可以改善容器1的耐用性,这可以防止容器1变形。另外,不需要在内部空间2′中设置用于改善容器1的耐用性的其它构件,从而可以节省组件成本,并且可以通过良好的可加工性而在短时间内制造热传输设备600。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具有较大网格的第二网格构件608用作气相流路608′,并且具有较小网格的第一网格构件607用作液相流路607′。如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在将网格构件用作气相流路的情况下,使用具有较大网格的网格构件使得气相流路的毛细管半径rv变得更大。使用具有较大毛细管半径rv的气相流路增大了最大热传输量Qmax。相应地,通过使用具有较大网格的第二网格构件608作为气相流路608′,能够改善热传输设备600的热传输性能。 
应当注意,在第一实施方式至第四实施方式中,毛细管构件的厚度被设定为近似等于容器的内部空间的厚度,从而可以获得与本实施方式中的效果相同的效果。 
<第七实施方式> 
图21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七实施方式的热传输设备的示意性截面图。图22A和图22B是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的毛细管构件的示图。图21示出了在沿着短边方向截取本实施方式的热传输设备的情况下的截面图。 
如图2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热传输设备700中,设置有毛细管构件705。该毛细管构件705具有与容器1的内部空间2′的厚度近似相等的厚度。毛细管构件705的具有较大网格的第二网格构件708被用作气相流路708′。在第二网格构件708中,形成了多个通孔722。 
如图22A所示,制备几乎与从上方观看的内部空间2′的两倍一样大的第二网格构件708。第二网格构件708具有三个区域--右侧区域R2、左侧区域L2以及中心区域C2。在右侧区域R2和左侧区域L2中,形成有多个通孔722。多个通孔722很容易通过切割模(cutting die)等形成。此外,在第二网格构件708的中心区域C2中,放置有形成为几乎与内部空间2′的形状相同的第一网格构件707。第一网格构件707包括在短边方向上彼此相对的一对端部717a和717b。 
如图22B所示,第二网格构件708被折叠为夹置第一网格构件707。通过这种结构,第一网格构件707的端部717a和717b由第二网格构件708的折叠部709a和709b覆盖。形成多个通孔722的第二网格构件708的右侧区域R2和左侧区域L2在第一网格构件707上被分层。 
通过在用作气相流路708′的第二网格构件708中形成多个通孔722,实质上增大了气相流路708′的毛细管半径rv。因此,可以提高热传输设备700的最大热传输量Qmax。 
应当注意,在以上实施方式中,通过在折叠的第二网格构件中形成通孔,可以改善热传输设备的热传输性能。通孔可以形成在被夹置的第一网格构件中。 
<第八实施方式> 
图23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八实施方式的热传输设备的示意性透视图。图24A至图24C是用于说明制造本实施方式的热传输设备的方法的示图。图24A至图24C示出了在沿着短边方向(沿着线B-B)截取本实施方式的热传输设备的情况下的截面图。 
如图2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热传输设备800包括通过折叠一个板构件823而形成的容器801。通常,板构件823由无氧铜、紫铜或铜合金制成。然而,材料不限于这些材料,可以将除铜以外的金属、树脂或具有较高热导性的另外的材料用作板构件823。 
如图24A所示,制备板构件823。板构件823在其两个端部上具有粘结区域S,并且沿着近似为板构件823的中心的折叠区域U而被折叠。为了使折叠板构件823变得容易,可以在折叠区域U中形成凹槽、开口等。 
如图24B所示,当将板构件823折叠到预定角度时,在所折叠的板构件823中放置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毛细管构件5。将毛细管构件5放置在板构件823中,以沿着板构件823的粘结区域S设置第二网格构件8的折叠部9。因此,第一网格构件7的端部17b和第二网格构件8的一对端部16a和16b与板构件823的折叠区域U相对。通过这种结构,能够防止在第一网格构件7和第二网格构件8的端部处脱线的金属丝进入板构件823的粘结区域S。 
在开始板构件823的折叠之前,可以将毛细管构件5放置在板构件823上。例如,可以将毛细管构件5放置在板构件823上,以沿着图24A中左侧上的粘结区域S来设置第二网格构件8的折叠部9。 
如图24C所示,进一步折叠板构件823并且通过扩散粘结等在粘结区域S中粘结该板构件。应当注意,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了第一实施方式的毛细管构件5,但也可以使用根据上述其它实施方式的毛细管构件来代替。 
在本实施方式的热传输设备800中,容器801是通过折叠一个板构件823而形成的,从而减少了组件的数目,并且可以节省成本。另外,在由多个组件构成的容器的情况下,需要组件的预定配置精度。相反,在本实施方式中,不需要高配置精度。 
<第九实施方式> 
图25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九实施方式的热传输设备的示意性透视图。图26A至图26C是用于说明形成本实施方式的毛细管构件的方法的示图。 
如图2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热传输设备900包括轮廓为L形状的容器901。容器901的内部空间也具有L形状。下文中,将关于形成本实施方式的毛细管构件905的方法给出描述,本实施方式的毛细管构件被设置在具有L形状的内部空间中。 
如图26A所示,制备具有右侧区域R2和左侧区域L2的第二网格构件908。右侧区域R2的形状为近似等于容器901的内部空间的L形状。左侧区域L2的形状为L形状。左侧区域L2和右侧区域R2的形状在图26A中左右对称。 
如图26B所示,在第二网格构件908的右侧区域R2上,放置具有近似与容器901的内部空间形状相同的L形状的第一网格构件907。在第二网格构件908的右侧区域R2上叠加第一网格构件907。此外,将第一网格构件907的端部917a近似设置在第二网格构件908的中心上。 
如图26C所示,折叠第二网格构件908以覆盖第一网格构件907的端部917a。因此,将第一网格构件907夹置在第二网格构件 908的右侧区域R2和左侧区域L2之间,从而形成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具有L形状的毛细管构件905。 
这里,将描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毛细管构件905的另一实例。图27A和图27B是用于说明形成另一实例的毛细管构件955的方法的示图。 
如图27A所示,在其中形成多个折起区域O的第二网格构件905上,放置具有近似与容器901的内部空间的形状相同的L形状的第一网格构件957。将第二网格构件958的多个折起区域O设置为对应于第一网格构件957的各个端部917。在折起区域O之间,形成截去部924和切口925。 
如图27B所示,折叠第二网格构件958,以使第二网格构件958的折起区域O与第一网格构件957重叠。因此,将第一网格构件957夹置在其间,并且通过第二网格构件958的折起区域O覆盖第一网格构件957的端部917。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热传输设备900的容器901的形状而适当地设置所折叠的第二网格构件908(958)的形状,从而形成了例如折起区域O。结果,可以形成具有期望形状的毛细管构件905(955)。 
<第十实施方式> 
图28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十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的示意性透视图。本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150包括根据以上实施方式的热传输设备。在本实施方式中,给出了便携式PC(个人计算机)作为电子装置150的实例。 
电子装置150包括主体151和连接至主体151的显示单元152。主体151和显示单元152通过铰链153而连接,并且显示单元152可以相对于主体151打开和关闭(折叠)。 
在主体151上,设置有键盘154和触摸板155。在主体151中,设置有其上安装电路组件(诸如CPU)156的控制电路板(未示出)。 
在显示单元152中,设置有侧光型背光158。背光158在显示单元152的屏幕157上发光。如图28所示,背光158设置在显示单元152的上部和下部中。例如,通过在铜板上设置多个白色LED(发光二极管)来形成背光158。 
在本实施方式中,热传输设备1000设置在主体151中并且与电路组件156接触。可选地,在显示单元152中,热传输设备1000可以与形成背光158的铜板相接触。在这种情况下,如通过图28的虚线所表示的,多个热传输设备1000设置在显示单元152中。多个热传输设备1000沿着显示单元152的垂直方向而安装在垂直位置中。 
如在以上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由于热传输设备1000具有高热传输性能,所以可以将在电路组件156、背光158等中生成的热快速地释放至电子装置150的外部。因此,能够防止电子装置150由于在电路组件156、背光158等中所生成的热量而发生损坏。另外,热传输设备1000可以使主体151或显示单元152的内部温度均衡,这能够防止低温灼伤。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便携式PC用作电子装置150的实例。然而,电子装置150不限于此。电子装置150的实例包括视听设备、显示装置、投影仪、游戏机、汽车导航系统、机器人装置、PDA(个人数字助理)、电子词典、照相机、便携式电话以及其它电子器件。 
<修改例> 
本发明不限于以上实施方式,并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主旨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修改。 
例如,在除参考图13所述的第三实施方式之外的以上实施方式中,可以使用具有较大网格的第一网格构件和具有较小网格的第二网格构件。换而言之,可以使用具有较少网格数目的第一网格构 件和具有较大网格数目的第二网格构件。即使在使用这种第一网格构件和第二网格构件的情况下,也可以获得与以上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例如,在根据参考图20所述的第六实施方式的毛细管构件605中,可以设置具有较大网格的第一网格构件607作为气相流路,并且可以设置具有较小网格的第二网格构件608作为液相流路。 
如图28所述,在显示单元152在电子装置150中打开的状态下,提供给显示单元152下侧的背光158的热传输设备1000与热传输设备的下端部上的背光158相接触。以这种方式,在热源与垂直安装的热传输设备的下端部相接触的情况下,热传输设备为底热模式。在这种情况下,液相工作流体的移动由重力来促进。 
另一方面,在热源与垂直安装的热传输设备的上端部接触的情况下,热传输设备为顶热模式。在这种情况下,液相工作流体逆着重力而移动,所以必须将高毛细管力施加至液相工作流体。 
如上所述,根据安装的热传输设备的方位、与热源的接触位置等,热传输设备的要求特征改变。例如,考虑是否增大施加至液相工作流体的毛细管力或者是否增大气相工作流体的气相流路的尺寸,必须只根据热传输设备的要求特征来适当地选择第一网格构件和第二网格构件的网格数目。 
图29A、图29B、图30A以及图30B是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热传输设备100的修改例的示图。在热传输设备100中,毛细管构件105是通过折叠一个网格构件107而形成的。如图29和图30所示,可以适当地设置折叠网格构件107的方式。 
通过折叠如上所述的一个网格构件107,允许毛细管构件105占据较大部分的容器1的内部空间2′。通过该结构,可以提高热传输效率。此外,不需要进行多个网格构件分层时的配置操作,从而改善了制造热传输设备100的可加工性。此外,能够防止网格构件的金属丝进入容器1的粘结区域S,从而可以通过良好的可加工性而在短时间内制造具有高热传输性能的热传输设备100。 

Claims (13)

1.一种热传输设备,包括:
工作流体,通过执行相变来传输热量;
毛细管构件,将毛细管力施加至所述工作流体,所述毛细管构件包括具有第一尺寸的网格的第一网格构件和具有与所述第一尺寸不同的第二尺寸的网格的第二网格构件,所述第二网格构件被折叠为夹置所述第一网格构件;以及
容器,容纳所述工作流体和所述毛细管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传输设备,
其中,所述第一网格构件具有端部,并且
其中,所述第二网格构件被折叠为覆盖所述端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传输设备,
其中,所述第一网格构件具有彼此相对的一对端部,并且
其中,所述第二网格构件被折叠为覆盖所述一对端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传输设备,
其中,所述第一尺寸小于所述第二尺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传输设备,还包括:
液相流路,液相的所述工作流体从其通过;以及
气相流路,气相的所述工作流体从其通过,
其中,所述容器包括厚度等于所述毛细管构件的厚度的内部空间,以及
其中,所述毛细管构件包括所述第一网格构件和所述第二网格构件,所述第一网格构件用作所述液相流路,所述第二网格构件用作所述气相流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传输设备,
其中,所述第一网格构件和所述第二网格构件交替地折叠为夹置在彼此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传输设备,
其中,所述容器包括彼此粘结的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并且
其中,所述毛细管构件容纳在所述容器中,使得沿着所述第一构件和所述第二构件的粘结区域设置所述第二网格构件的折叠部。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传输设备,
其中,所述容器包括一个被折叠并被粘结以形成所述容器的板构件,并且
其中,所述毛细管构件容纳在所述容器中,使得沿着所述板构件的粘结区域设置所述第二网格构件的折叠部。
9.一种热传输设备,包括:
工作流体,通过执行相变来传输热量;
毛细管构件,将毛细管力施加至所述工作流体,所述毛细管构件包括具有配置在第一方向上的网格的第一网格构件和具有配置在与所述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上的网格的第二网格构件,所述第二网格构件被折叠为夹置所述第一网格构件;以及
容器,容纳所述工作流体和所述毛细管构件。
10.一种制造热传输设备的方法,包括:
通过折叠第二网格构件以使第一网格构件被夹置并且覆盖所述第一网格构件的端部,从而形成用于热传输设备的毛细管构件,所述第一网格构件具有第一尺寸的网格,所述第二网格构件具有与所述第一尺寸不同的第二尺寸的网格;
将所述毛细管构件放置在构成所述热传输设备的容器的第一构件上,以沿着所述第一构件的粘结区域设置所述第二网格构件的折叠部;以及
通过将构成所述容器的第二构件粘结至所述第一构件的所述粘结区域来形成容纳所述毛细管构件的所述容器。
11.一种制造热传输设备的方法,包括:
通过折叠第二网格构件以使第一网格构件被夹置并且覆盖所述第一网格构件的一对端部,从而形成用于热传输设备的毛细管构件;
将所述毛细管构件放置在构成所述热传输设备的容器的第一构件上,以沿着所述第一构件的粘结区域来设置所述第二网格构件的折叠部;以及
通过将构成所述容器的第二构件粘结至所述第一构件的所述粘结区域来形成容纳所述毛细管构件的所述容器。
12.一种制造热传输设备的方法,包括:
通过折叠第二网格构件以使第一网格构件被夹置并且覆盖所述第一网格构件的端部,从而形成用于热传输设备的毛细管构件,所述第一网格构件具有第一尺寸的网格,所述第二网格构件具有与所述第一尺寸不同的第二尺寸的网格;
将所述毛细管构件放置在构成所述热传输设备的容器的一个板构件上,以沿着所述板构件的粘结区域设置所述第二网格构件的折叠部;以及
通过折叠所述板构件并且将所述板构件粘结至所述粘结区域来形成容纳所述毛细管构件的所述容器。
13.一种电子装置,包括:
热源;以及
热传输设备,包括:
工作流体,通过执行相变来传输热量;
毛细管构件,将毛细管力施加至所述工作流体,所述毛细管构件包括具有第一尺寸的网格的第一网格构件和具有与所述第一尺寸不同的第二尺寸的网格的第二网格构件,所述第二网格构件被折叠为夹置所述第一网格构件;以及
容器,容纳所述工作流体和所述毛细管构件,所述容器连接至所述热源。
CN2010105022066A 2009-10-15 2010-09-29 热传输设备、热传输设备的制造方法以及电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4277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38054A JP2011085311A (ja) 2009-10-15 2009-10-15 熱輸送デバイス、熱輸送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及び電子機器
JP2009-238054 2009-10-1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42779A true CN102042779A (zh) 2011-05-04
CN102042779B CN102042779B (zh) 2013-03-27

Family

ID=438784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02206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42779B (zh) 2009-10-15 2010-09-29 热传输设备、热传输设备的制造方法以及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10088877A1 (zh)
JP (1) JP2011085311A (zh)
KR (1) KR20110041406A (zh)
CN (1) CN102042779B (zh)
TW (1) TW201116795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85479A (zh) * 2011-12-27 2013-07-03 富瑞精密组件(昆山)有限公司 扁平热管
US9423187B2 (en) 2011-12-26 2016-08-23 Foxconn Technology Co., Ltd. Plate type heat pipe with mesh wick structure having opening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454454B2 (en) 2012-03-12 2022-09-27 Cooler Master Co., Ltd. Flat heat pipe structure
US10598442B2 (en) * 2012-03-12 2020-03-24 Cooler Master Development Corporation Flat heat pipe structure
KR101642625B1 (ko) * 2012-04-16 2016-07-25 후루카와 덴키 고교 가부시키가이샤 히트 파이프
US20140131013A1 (en) * 2012-11-15 2014-05-15 Chin-Hsing Horng Low-profile heat pipe
CN103868386A (zh) * 2012-12-17 2014-06-18 富瑞精密组件(昆山)有限公司 平板热管及其制造方法
US9835383B1 (en) * 2013-03-15 2017-12-05 Hrl Laboratories, Llc Planar heat pipe with architected core and vapor tolerant arterial wick
US20160069616A1 (en) * 2014-09-05 2016-03-10 Asia Vital Components Co., Ltd. Heat pipe with complex capillary structure
US10082340B2 (en) 2014-11-12 2018-09-25 Asia Vital Components Co., Ltd. Heat pipe structure
CN107509368A (zh) * 2017-09-08 2017-12-22 广东智科精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均温散热器及均温板生产方法
JP6944588B2 (ja) * 2018-03-13 2021-10-06 信越ポリマー株式会社 放熱構造体およびそれを装着したバッテリー
US11131511B2 (en) 2018-05-29 2021-09-28 Cooler Master Co., Ltd. Heat dissipation plat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6747625B2 (ja) 2018-07-31 2020-08-26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ベーパーチャンバー
US11913725B2 (en) 2018-12-21 2024-02-27 Cooler Master Co., Ltd.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having irregular shape
JP7275735B2 (ja) * 2019-03-26 2023-05-18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冷却装置及び冷却方法
CN112867335B (zh) * 2019-11-12 2023-10-20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均温板及其组装方法
TWI746010B (zh) * 2020-06-15 2021-11-11 李克勤 熱管及其製造方法
WO2022230295A1 (ja) * 2021-04-28 2022-11-03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熱拡散デバイス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502A (zh) * 1992-12-04 1994-06-08 韩立达 折叠纸巾的方法及纸巾盒
JPH07208884A (ja) * 1994-01-19 1995-08-11 Fujikura Ltd 平板型ヒートパイプ
JP2000161878A (ja) * 1998-11-30 2000-06-16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平面型ヒートパイプ
US6679317B2 (en) * 2000-10-31 2004-01-20 Denso Corporation Cooling device boiling and cooling refrigerant, with main wick and auxiliary wick
CN1895011A (zh) * 2003-12-16 2007-01-10 Ls电线有限公司 平板型传热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JP2008045820A (ja) * 2006-08-17 2008-02-28 Kiko Kagi Kofun Yugenkoshi 平板式ヒートパイプの製造方法
CN100395505C (zh) * 2005-04-07 2008-06-18 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烧结式热管及其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246562U (en) * 2003-10-31 2004-10-1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Heat pipe
CN101398272A (zh) * 2007-09-28 2009-04-01 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热管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502A (zh) * 1992-12-04 1994-06-08 韩立达 折叠纸巾的方法及纸巾盒
JPH07208884A (ja) * 1994-01-19 1995-08-11 Fujikura Ltd 平板型ヒートパイプ
JP2000161878A (ja) * 1998-11-30 2000-06-16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平面型ヒートパイプ
US6679317B2 (en) * 2000-10-31 2004-01-20 Denso Corporation Cooling device boiling and cooling refrigerant, with main wick and auxiliary wick
CN1895011A (zh) * 2003-12-16 2007-01-10 Ls电线有限公司 平板型传热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0395505C (zh) * 2005-04-07 2008-06-18 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烧结式热管及其制造方法
JP2008045820A (ja) * 2006-08-17 2008-02-28 Kiko Kagi Kofun Yugenkoshi 平板式ヒートパイプの製造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423187B2 (en) 2011-12-26 2016-08-23 Foxconn Technology Co., Ltd. Plate type heat pipe with mesh wick structure having opening
CN103185479A (zh) * 2011-12-27 2013-07-03 富瑞精密组件(昆山)有限公司 扁平热管
CN103185479B (zh) * 2011-12-27 2016-05-11 富瑞精密组件(昆山)有限公司 扁平热管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10088877A1 (en) 2011-04-21
CN102042779B (zh) 2013-03-27
JP2011085311A (ja) 2011-04-28
TW201116795A (en) 2011-05-16
KR20110041406A (ko) 2011-04-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42779B (zh) 热传输设备、热传输设备的制造方法以及电子装置
US8243449B2 (en) Heat-transport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20100157535A1 (en) Heat-transport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US10973151B2 (en) Vapor chamber
US10371458B2 (en) Thermal conducting structure
US8459340B2 (en) Flat heat pipe with vapor channel
CN100470773C (zh) 热管散热装置
KR100631050B1 (ko) 평판형 히트 파이프
US7044198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US20070295494A1 (en) Flat Type Heat Transferring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Same
US20100006268A1 (en) Vapor chamber and supporting structure of the same
US10443960B2 (en) Phase change material evaporator and heat dissipat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US20100157533A1 (en) Heat-transporting device,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a heat-transporting device
US20100319881A1 (en) Heat spreader with vapor chambe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KR20120065575A (ko) 압출로 제작되는 박막형 히트파이프
CN205119894U (zh) 热管
CN110030856B (zh) 一种环路热管及其制造方法
CN100582637C (zh) 具有楔形毛细管的微型热管
US8578605B2 (en)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a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with guiding lines and soldered heat pipes
US10859323B2 (en) Vapor chambe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the same
EP3518072B1 (en) Heat transferring module
CN101039565A (zh) 散热装置
JP2011086753A (ja) 熱輸送デバイス及び電子機器
CN2896191Y (zh) 一种传热装置及使用该传热装置的热管散热器
CN116981901A (zh) 扁平可折叠热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327

Termination date: 2013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