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31647B - 缝纫机的夹线装置 - Google Patents
缝纫机的夹线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031647B CN102031647B CN 201010507176 CN201010507176A CN102031647B CN 102031647 B CN102031647 B CN 102031647B CN 201010507176 CN201010507176 CN 201010507176 CN 201010507176 A CN201010507176 A CN 201010507176A CN 102031647 B CN102031647 B CN 10203164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nsion disc
- thread tension
- thread
- elastic component
- clamping devi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wing Machines And Sew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赋予线的张力稳定的缝纫机的夹线装置。夹线装置在第二夹线片与固定部之间包括环状的弹性构件。弹性收缩的弹性构件的反作用力分散。在第二夹线片对弹性构件施加的力在周向上不均匀时,弹性构件朝第二夹线片按压的力也会在周向上分散并变得均匀。第一夹线片和第二夹线片夹持面线的力在周向上变得均匀。因此,第一夹线片和第二夹线片对面线赋予的张力稳定。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一对夹线片来夹持线、对线赋予张力的缝纫机的夹线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缝纫机包括对面线赋予张力的夹线装置。在日本特许公开2005年第261630号公报所揭示的夹线装置中,在一对夹线片之间夹持面线,从而对该面线赋予张力。一对夹线片分别具有轴孔,并在轴孔内插入有夹线轴。固定螺母固定于夹线轴的一端部附近。固定螺母可与位于夹线轴的一端部侧的一个夹线片抵接。固定螺母进行夹线片的轴向定位。夹线轴在其轴心具有插通孔,在该插通孔的内部配置有驱动杆。驱动杆在夹线轴的轴向上移动自如。夹线装置具有对驱动杆进行驱动的驱动机构。
驱动机构对驱动杆进行驱动。驱动杆从夹线轴的另一端部侧朝一端部侧移动。移动的驱动杆将另一个夹线片的中心部朝着一个夹线片侧按压。一个夹线片移动至与固定螺母抵接。驱动杆和固定螺母夹持一对夹线片。一对夹线片夹持面线。因此,夹线装置能对面线赋予张力。
在上述记载的夹线装置中,由于面线的起伏,夹线片有时会发生倾斜。在位于固定螺母侧的一个夹线片相对于固定螺母倾斜时,固定螺母对一个夹线片施加的力在周向上变得不均匀。因而一个夹线片对另一个夹线片施加的力在周向上变得不均匀。因此,存在一对夹线片的夹持力在周向上不均匀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使赋予线的张力变得稳定的缝纫机的夹线装置。
技术方案1的缝纫机的夹线装置包括:中心部的轴孔被桥接部划分为一对孔部的第一夹线片;中心部具有轴孔的第二夹线片;插入上述第一夹线片的一对孔部和上述第二夹线片的轴孔,且在一端侧具有可与上述桥接部嵌合的开槽的夹线轴;固定于上述第二夹线片侧的上述夹线轴,并限制上述第二夹线片朝上述一端侧移动的限制构件;沿上述夹线轴的轴向移动自如地配置于上述夹线轴的轴心部,通过按压上述第一夹线片的桥接部将上述第一夹线片朝上述第二夹线片按压的按压轴;以及驱动上述按压轴的驱动机构,利用上述第一夹线片和上述第二夹线片来夹持线,对该线赋予张力,其中,包括配置在上述限制构件与上述第二夹线片之间、或者配置在上述按压轴与上述第一夹线片之间的弹性构件。
在夹线装置中,在限制构件与第二夹线片之间或者按压轴与第一夹线片之间配置有弹性构件。即使在夹线片对弹性构件施加的力在周向上不均匀时,受到力的作用而弹性收缩的弹性构件的反作用力也会分散。弹性构件朝着第一夹线片或第二夹线片按压的力在周向上变得均匀。第一夹线片和第二夹线片夹持线的力在周向上变得均匀。因此,夹线装置能使第一夹线片和第二夹线片赋予线的张力变得稳定。
在技术方案2的缝纫机的夹线装置中,为了使上述第二夹线片和上述弹性构件在彼此的接触面倾斜的状态下接触,上述第二夹线片和上述弹性构件中至少一方的上述接触面形成为锥形。
第二夹线片和弹性构件在彼此的接触面倾斜的状态下接触。在对面线施加的张力较小时,第二夹线片与弹性构件的接触面积变小。因此,夹线装置能将弹性构件的弹簧常数抑制成较小。在对面线施加的张力较大时,第二夹线片与弹性构件的接触面积变大。因此,夹线装置能增大弹性构件的弹簧常数。在夹线装置中,由于弹性构件的弹簧常数根据对面线施加的张力大小进行变化,因此能在很宽的张力区域内稳定地对面线赋予张力。夹线装置能防止在弹性构件的弹簧常数较小时对面线赋予较大的张力而使压缩量变得过大,因此,能提高弹性构件的耐久性。
在技术方案3的缝纫机的夹线装置中,还包括配置在上述弹性构件与上述第二夹线片之间的接触构件,为了使上述接触构件和上述弹性构件在彼此的接触面倾斜的状态下接触,上述接触构件和上述弹性构件中至少一方的上述接触面形成为锥形。
接触构件和弹性构件在彼此的接触面倾斜的状态下接触。在对面线施加的张力较小时,接触构件与弹性构件的接触面积变小。因此,夹线装置能将弹性构件的弹簧常数抑制成较小。在对面线施加的张力较大时,接触构件与弹性构件的接触面积变大。因此,夹线装置能增大弹性构件的弹簧常数。在夹线装置中,由于能根据对面线施加的张力大小来改变弹性构件的弹簧常数,因此能在很宽的张力区域内稳定地对面线赋予张力。
在技术方案4的缝纫机的夹线装置中,上述接触构件和上述弹性构件中至少一方的上述接触面形成为以朝着上述轴心部使彼此的接触面接近的方式倾斜的锥形。
接触构件和弹性构件中至少一方的接触面形成为以朝着轴心使彼此的接触面接近的方式倾斜的锥形。在对面线施加的张力较小时,接触构件和弹性构件在轴心侧接触,接触面积变小。随着对面线施加的张力变大,接触部分从轴心侧朝着外周侧扩大,接触面积变大。因此,弹性构件的弹簧常数能根据对面线施加的张力大小而可靠地变化。
在技术方案5至7的缝纫机的夹线装置中,上述限制构件在上述第二夹线片侧具有能收纳上述弹性构件的凹部。
弹性构件所使用的橡胶、树脂等材料会因工作油的附着、紫外线等的照射所造成的化学变化而加剧劣变。在本发明的缝纫机的夹线装置中,限制构件在第二夹线片侧具有能收纳弹性构件的凹部。由于凹部收纳弹性构件并覆盖弹性构件的周围,因此能抑制工作油附着于弹性构件和紫外线等对弹性构件的照射。因此,夹线装置能抑制弹性构件的劣变。
在技术方案8至10的缝纫机的夹线装置中,上述限制构件在上述凹部的周围具有与上述接触构件卡合来限制上述接触构件朝上述弹性构件侧移动的卡合部。
通过卡合部限制接触构件的移动,能防止接触构件过度地朝弹性构件侧移动而使弹性构件的压缩量变得过大。因此,夹线装置能提高弹性构件的耐久性。
在技术方案11的缝纫机的夹线装置中,在上述夹线轴的上述开槽内配置有将上述第一夹线片朝着上述夹线轴的另一端侧施力的施力机构。
施力机构将第一夹线片朝着夹线轴的另一端侧施力。在切线时或缝制结束时,在驱动机构停止对按压轴的驱动的情况下,第一夹线片从第二夹线片分离。因此,夹线装置能可靠地防止第一夹线片与第二夹线片保持接触状态。停止对第一夹线片和第二夹线片按压时面线的张力稳定。
在技术方案12的缝纫机的夹线装置中,还包括可与上述夹线轴的上述开槽嵌合的插入构件,上述施力机构设置在上述插入构件内。
内部包括施力机构的插入构件与夹线轴的开槽嵌合。因此,夹线装置能将施力机构可靠地配置在夹线轴的开槽内,因而解除对夹线片的按压时面线的张力稳定。由于插入构件与夹线轴的开槽嵌合,因此夹线轴的形成有开槽的部分的强度提高。
在技术方案13的缝纫机的夹线装置中,上述插入构件在其与上述开槽嵌合时与上述第一夹线片相对的面上具有收纳上述施力机构的凹部。
插入构件与夹线轴的开槽嵌合。插入构件的凹部与第一夹线片相对。收纳在凹部内的施力机构能可靠地接触第一夹线片。因此,施力机构能将第一夹线片朝着夹线轴的另一端侧施力,因而停止对第一夹线片和第二夹线片的按压时面线的张力稳定。
在技术方案14至16的缝纫机的夹线装置中,上述施力机构始终将上述第一夹线片朝着上述夹线轴的另一端侧施力,通过上述驱动机构的驱动,在缝制开始时,上述按压轴克服上述施力机构的作用力而将上述第一夹线片朝上述限制构件按压,在切线时或缝制结束时,上述按压轴停止对上述第一夹线片的按压。
夹线装置包括用按压轴克服施力机构的作用力来按压第一夹线片的驱动机构。夹线装置在切线时或缝制结束时停止对第一夹线片的按压,利用施力机构使第一夹线片与第二夹线片快速分离。由于夹线装置在第一夹线片的返回动作中不使用电气控制,因此能简化结构。
在技术方案17至19的缝纫机的夹线装置中,还包括挑线弹簧,该挑线弹簧配置于上述夹线轴的外周,一端部固定于上述夹线轴,且另一端部朝上述夹线轴的径向外侧伸出,上述插入构件包括:与上述开槽嵌合的板状的插入部、与该插入部一体形成而从上述开槽朝外部突出的突出部,通过转动上述突出部,上述夹线轴和上述挑线弹簧进行转动。
在插入构件的插入部与开槽嵌合的状态下,操作者转动从开槽朝外部突出的突出部。通过突出部转动,插入构件转动,从而夹线装置能对固定于夹线轴的挑线弹簧进行调整。因此,操作者只需转动突出部便能简单地调整挑线弹簧。
在技术方案20至22的缝纫机的夹线装置中,上述突出部在与上述插入部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具有能插入用于转动上述突出部的工具的槽部,通过转动插入上述槽部内的上述工具,上述夹线轴转动,并且,上述挑线弹簧转动。
在使插入构件的插入部与开槽嵌合的状态下,操作者能将工具插入在从开槽朝外部突出的突出部形成的槽部内。操作者通过将螺丝刀等工具插入槽部内并转动,能转动插入构件。因此,操作者只需转动插入槽部内的工具便能简单地调整挑线弹簧。
附图说明
图1是缝纫机1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缝纫机的I-I线向视方向剖视图。
图3是夹线机构11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夹线机构11的剖视图。
图5是板状杆构件229的立体图。
图6是夹线机构210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夹线装置100的剖视图。
图8是夹线机构110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夹线机构110的剖视图。
图10是低张力区域和高张力区域时夹线机构110的剖视图。
图11是夹线机构310的剖视图。
图12是板状杆构件290的立体图。
图13是解除/施加对第一夹线片22作用的按压力时夹线机构310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至图7,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缝纫机1的夹线装置10。图1的右斜下方、左斜上方、右斜上方、左斜下方是与使用者相对的缝纫机1的前方、后方、右方、左方。
下面参照图1,对缝纫机1的构造进行说明。缝纫机1包括:底座2、立柱部3、从该立柱部3的上部朝左方延伸的大致方柱状的机臂部4。机臂部4的前端部5包括前部框架51和后部框架52。缝纫机1在其前端部5的下部包括针杆6,该针杆6根据马达(未图示)的驱动而上下往复移动。针杆6在其下端安装有机针7。作为面线供给源的线筒(未图示)对机针7供给面线9。缝纫机1在其前端部5的中段位置的稍下侧包括对面线9的张力进行调整的夹线装置10。缝纫机1在其夹线装置10的左斜上方包括可上下移动的挑线杆8。
下面参照图2至图4,对夹线装置10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夹线装置10包括:配置于前部框架51(参照图1)的夹线机构11、配置于后部框架52(参照图1)的驱动电磁铁30、中间轴40。中间轴40配置在夹线机构11与驱动电磁铁30之间。
下面对夹线机构11进行说明。图3的右方、左方分别是夹线机构11的前方、后方。如图3和图4所示,夹线机构11包括:大致圆筒状的夹线台16、夹线轴18、线圈状的挑线弹簧20、盘状的第一夹线片22、盘状的第二夹线片23、环状的弹性构件21、固定部24、驱动杆25、板状的板状杆构件29。
下面对夹线台16进行说明。如图4所示,夹线台16在其中央部具有筒孔163。筒孔163包括:在夹线台16的前方开口的弹簧收容孔161、在夹线台16的后方开口的轴承孔162。弹簧收容孔161的开口直径比轴承孔162的开口直径大。夹线台16在其前端部附近沿着周向形成有狭缝164。夹线台16在其后端部附近形成有从外周部朝轴承孔162贯穿的螺钉孔169。螺钉68旋入螺钉孔169内,将夹线轴18固定于夹线台16。
下面对夹线轴18进行说明。如图3和图4所示,夹线轴18从其后端侧朝着前端侧同轴地一体包括:小直径轴部181、大直径轴部182、盘支撑轴部183、带螺纹轴部184。小直径轴部181和大直径轴部182呈大致圆筒状。大直径轴部182的外径比小直径轴部181的外径大。带螺纹轴部184在其外周面上形成有外螺纹。小直径轴部181和大直径轴部182在其轴心形成有可供驱动杆25插通的插通孔186。盘支撑轴部183和带螺纹轴部184具有沿着轴心的开槽185。板状杆构件29插入开槽185内。
如图4所示,夹线轴18的小直径轴部181位于夹线台16的轴承孔162内。螺钉68与小直径轴部181抵接。夹线轴18的大直径轴部182位于夹线台16的弹簧收容孔161内。盘支撑轴部183和带螺纹轴部184朝夹线台16前表面的前方突出。
下面对挑线弹簧20进行说明。如图3和图4所示,挑线弹簧20由一根金属线形成。挑线弹簧20包括:线圈部201、臂部202、弯曲部203。线圈部201是将金属线卷成线圈状而形成的。臂部202从线圈部201的前端朝线圈部201的径向外侧伸出。弯曲部203与臂部202的前端相连并弯曲。大直径轴部182配置在线圈部201的内部。线圈部201的后端部固接于大直径轴部182。线圈部201配置于夹线台16的弹簧收容孔161内。臂部202和弯曲部203从狭缝164朝夹线台16的外部伸出。
下面对第一夹线片22进行说明。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夹线片22由一片金属板形成,呈大致盘状。第一夹线片22在其中心部具有一对半圆形的孔部221、孔部222。带状的桥接部223位于孔部221与孔部222之间。在环绕孔部221、孔部222的部分形成有朝着夹线轴18的轴向前端侧凹状洼下的洼下部224。如图4所示,夹线轴18的盘支撑轴部183插入第一夹线片22的孔部221、孔部222内。孔部221、孔部222之间的桥接部223位于盘支撑轴部183上形成的开槽185内。第一夹线片22可沿夹线轴18的轴向移动。
下面对第二夹线片23进行说明。如图3和图4所示,第二夹线片23由一片金属板形成,呈大致盘状。第二夹线片23在其中心部形成有圆形的孔部231。夹线轴18的盘支撑轴部183插入孔部231内。盘支撑轴部183将第二夹线片23支撑成可沿夹线轴18的轴向移动。第二夹线片23的前侧的面是与夹线轴18的轴向正交的平面。在第二夹线片23的后侧的面上,以环绕孔部231周围的方式形成有朝着夹线轴18的轴向后端侧凹状洼下的洼下部232。第一夹线片22的洼下部224与第二夹线片23的洼下部232接触。
下面对弹性构件21进行说明。如图3和图4所示,弹性构件21的形状为具有规定厚度的环状。弹性构件21在其中央形成有孔部211,在孔部211内插入夹线轴18。在将夹线轴18插入孔部211内的状态下,弹性构件21的后侧的面与第二夹线片23的前侧的面抵接。弹性构件21的材质较为理想的是丁腈橡胶。
下面对固定部24进行说明。如图3和图4所示,固定部24包括六角螺母241和六角螺母242。六角螺母241、六角螺母242旋入夹线轴18的带螺纹轴部184前端部。固定部24限制第一夹线片22、第二夹线片23、弹性构件21朝前端侧移动。
下面对板状杆构件29进行说明。如图3和图4所示,板状杆构件29包括:插入部291、圆柱状的圆柱部292。插入部291是插入开槽185内且侧视呈长方形的板。圆柱部292形成于插入部291的前端侧。插入部291是在插入开槽185内的状态下沿开槽185的深度方向具有长边的板体。插入部291的长边方向尺寸比夹线轴18(参照图3)的带螺纹轴部184的长度尺寸长,但比开槽185的深度尺寸短。插入部291的宽度与开槽185的宽度大致相同。如图4所示,圆柱部292从夹线轴18的前端朝前方突出。圆柱部292在其前端面上形成有直线状的槽293。
下面对驱动杆25进行说明。如图3和图4所示,夹线轴18的轴承插通孔186将驱动杆25支撑成可沿轴向移动。在后述的驱动电磁铁30(参照图2)驱动时,驱动杆25朝前方移动。在驱动杆25朝前方移动时,驱动杆25通过第一夹线片22的桥接部223将第一夹线片22朝第二夹线片23按压。
下面对驱动电磁铁30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驱动电磁铁30配置于后部框架52(参照图1)。驱动电磁铁30是一般的比例电磁铁。驱动电磁铁30包括可沿前后方向移动的输出轴31和驱动输出轴31的控制装置(未图示)。在控制装置(未图示)对驱动电磁铁30供给驱动电压时,输出轴31朝前方前进规定距离。输出轴31的前进距离取决于固定部24的固定位置。
输出轴31的前端部与中间轴40连接。中间轴40、输出轴31和驱动杆25位于同一轴上。
下面对夹线装置10的面线张力调整方法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在用缝纫机1开始缝制动作之前,操作者使线筒(未图示)的面线9经由夹线装置10、挑线杆8而穿过机针7的针眼(未图示)。在将面线9与夹线装置10卡合时,操作者将面线9配置于第一夹线片22(参照图4)与第二夹线片23(参照图4)之间,然后将该面线9钩住挑线弹簧20(参照图4)的弯曲部203(参照图4)。在缝纫机1尚未开始缝制动作的状态下,中间轴40(参照图2)的前端不接触驱动杆25(参照图2)的后端。
缝制开始时,控制装置(未图示)对驱动电磁铁30供给驱动电压。如图2所示,输出轴31朝前方移动。与输出轴31连接的中间轴40朝前方移动,中间轴40的前端与驱动杆25的后端接触。中间轴40将驱动杆25朝前方按压。因此,驱动杆25朝前方移动。
如图4所示,朝前方移动的驱动杆25与第一夹线片22的桥接部223抵接,将第一夹线片22朝前方按压。第一夹线片22将第二夹线片23朝前方按压。固定部24限制第二夹线片23朝前方移动。因此,在第一夹线片22与第二夹线片23之间产生夹持力。第一夹线片22和第二夹线片23夹持面线9,对面线9赋予张力。
下面参照图4,对第一夹线片22和第二夹线片23对面线9赋予张力的机构进行说明。
第一夹线片22将第二夹线片23朝前方按压。第一夹线片22的洼下部224与第二夹线片23的洼下部232接触。在第一夹线片22与第二夹线片23之间产生夹持力。从轴向观察,第一夹线片22与第二夹线片23接触的部分的形状为圆形。如图1所示,面线9沿着第一夹线片22与第二夹线片23接触的部分中的大致下半部分。从轴向观察,第一夹线片22和第二夹线片23夹持面线9的部分的形状为大致半圆形。
第一夹线片22和第二夹线片23所夹持的面线9是将多根细线搓合而形成的。因此,面线9具有较粗部位与较细部位连续的起伏。与夹持面线9的较细部分的部位相比,第一夹线片22与第二夹线片23之间的距离在夹持面线9的较粗部分的部位变大。
下面以在夹持面线9的半圆形部分中的右侧部分夹持比其它夹持部位粗的面线9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第二夹线片23的右端因面线9的起伏而朝着从第一夹线片22离开的方向倾斜。与其左部相比,第二夹线片23在其右部较大幅度地朝前方移动。在不配置弹性构件21时,第二夹线片23中,只有朝前方的移动量较大的右部接触固定部24。移动量小的左部不接触固定部24。第二夹线片23只有其右部从固定部24受到反作用力,其左部则不受到反作用力。就第一夹线片22和第二夹线片23的夹持力而言,右部要比左部大。因此,第一夹线片22和第二夹线片23对面线9赋予的张力变得不稳定。
在夹线机构11中,弹性构件21弹性收缩。第二夹线片23不仅在其右部与弹性构件21接触,在其左部也与弹性构件21接触。弹性构件21不仅在其右部通过反作用力将第二夹线片23朝后方压回,在其左部也通过反作用力将第二夹线片23朝后方压回。第二夹线片23在其移动量小的左部也从弹性构件21受到反作用力。第一夹线片22和第二夹线片23的夹持力不仅在右部产生,也在左部产生。在第一夹线片22和第二夹线片23夹持面线9的部分不存在不产生夹持力的部位。因此,第一夹线片22和第二夹线片23对面线9赋予的张力稳定。
弹性构件21呈环状。第二夹线片23的与弹性构件21接触的一侧的面是与夹线轴18的轴向正交的平面。弹性构件21与第二夹线片23的接触部分从轴向观察呈环状。弹性构件21将第二夹线片23朝后方按压的力在周向上分散。因此,利用第一夹线片22和第二夹线片23夹持面线9的力在周向上变得均匀。第一夹线片22和第二夹线片23对面线9赋予的张力稳定。
缝制结束时,停止对驱动电磁铁30(参照图2)供给驱动电压(驱动电流)。输出轴31(参照图2)朝后方退避。驱动杆25解除对第一夹线片22的按压,停止对面线9赋予张力。
下面对挑线弹簧20的调整方法进行说明。如图4所示,操作者将工具(未图示)插入在板状杆构件29的圆柱部292上形成的槽293内并转动。板状杆构件29以夹线轴18的轴为中心进行转动。插入有板状杆构件29的夹线轴18以夹线轴18的轴线为中心进行转动。
一旦夹线轴18转动,与夹线轴18固接的挑线弹簧20的线圈部201的一端部便与夹线轴18一起转动。一旦线圈部201的一端部转动,与线圈部201的前端相连的臂部202便沿夹线台16的狭缝164移动。同时,与臂部202的前端相连的弯曲部203与狭缝164抵接。狭缝164限制弯曲部203的移动。线圈部201扭转,线圈部201的弹簧力发生变化。因此,弯曲部203对面线9施加的弹簧力发生变化。
夹线轴18的小直径轴部181的外周面与螺钉68的底面接触。夹线轴18转动时,在小直径轴部181上作用有方向与作用于夹线轴18前端侧的转动力的方向相反的摩擦力。夹线轴18的前端和后端在周向上受到方向相反的力。因此,夹线轴18在扭转的状态下转动。
具有开槽185的带螺纹轴部184的强度比没有开槽185的小直径轴部181和大直径轴部182低。在没有板状杆构件29的状态下对带螺纹轴部184的前端部分施加转动力时,强度低的带螺纹轴部184发生变形。一旦带螺纹轴部184发生变形,固定于带螺纹轴部184的六角螺母241、六角螺母242便会松开。因此,第二夹线片23的位置发生变化,对面线9赋予的张力发生变化。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将板状杆构件29插入开槽185内。因此,带螺纹轴部184的强度提高。即使扭转夹线轴18,夹线装置10也能防止带螺纹轴部184发生变形。因此,六角螺母241、六角螺母242不会松开。因此,夹线装置10能可靠地限制第二夹线片23的位置,第一夹线片22和第二夹线片23对面线9赋予的张力稳定。
在将六角螺母241、六角螺母242固定于夹线轴18时,夹线轴18因操作者而受到力的作用。固定六角螺母241、六角螺母242的位置为开槽185的位置。因此,夹线轴18容易因操作者的力而发生变形。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操作者将板状杆构件29插入开槽185内,因此即使在将限制构件(六角螺母241、六角螺母242)固定于夹线轴18时,夹线轴18也不发生变形。因此,对面线9赋予的张力稳定。
如上所述,在第一实施方式的缝纫机1的夹线装置10中,在第二夹线片23与固定部24之间配置有弹性构件21。在第二夹线片23相对于第一夹线片22倾斜时,弹性构件21发生弹性变形。因此,缝纫机1能保持第二夹线片23与弹性构件21的接触性。由于弹性构件21呈环状,因此第二夹线片23与弹性构件21的接触部分从夹线轴18的轴向观察呈环状。第二夹线片23从弹性构件21受到的反作用力的作用点从夹线轴18的轴向观察是以该轴为中心的环状。弹性收缩的弹性构件21的反作用力在周向上分散。弹性构件21朝第二夹线片23按压的力在周向上变得均匀。第一夹线片22和第二夹线片23夹持面线9的力在周向上变得均匀。因此,第一夹线片22和第二夹线片23对面线9赋予的张力稳定。
在第一实施方式的缝纫机1的夹线装置10中,将板状杆构件29插入带螺纹轴部184的开槽185内。因此,带螺纹轴部184的强度提高,带螺纹轴部184不发生变形。由于带螺纹轴部184不变形,因此六角螺母241、六角螺母242不会松开。由于六角螺母241可靠地限制第二夹线片23朝前端部移动,因此利用第一夹线片22和第二夹线片23对面线9赋予的张力稳定。
固定部24相当于本发明的“限制构件”。驱动杆25相当于本发明的“按压轴”。驱动电磁铁30相当于本发明的“驱动机构”。板状杆构件29相当于本发明的“插入构件”。圆柱部292相当于本发明的“突出部”。
第一实施方式可进行各种变更。例如,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板状杆构件29在其插入部291的前端侧包括圆柱部292。但是,如图5所示,板状杆构件229也可包括操作者可用手指抓持的抓持部298以代替圆柱部292。
下面参照图5,对变形例的板状杆构件229进行说明。板状杆构件229包括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的结构。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符号进行说明。
板状杆构件229包括:插入开槽185内的侧视呈长方形的插入部291、形成于插入部291前端侧的抓持部298。插入部291是在插入开槽185内的状态下沿开槽185的深度方向具有长边的板体。插入部291的宽度与开槽185的宽度相同。插入部291的长边方向尺寸比夹线轴18(参照图3)的带螺纹轴部184的长度尺寸长,但比开槽185的深度尺寸短。
在将插入部291插入夹线轴18(参照图3)的开槽185内时,抓持部298朝夹线轴18的前端侧突出。抓持部298是在夹线轴18的径向上具有长边的侧视呈长方形的板体。抓持部298的长边方向尺寸比夹线轴18的带螺纹轴部184的直径尺寸大。
在调整挑线弹簧20时,操作者捏着抓持部298而使其以夹线轴18的轴线为中心进行转动。抓持部298长边方向的端部位于夹线轴18的径向外侧。因此,根据杠杆原理,与直接捏着夹线轴18进行转动时相比,板状杆构件229能以较小的力转动夹线轴18。抓持部298相当于本发明的“突出部”。
下面参照图6,对作为第一实施方式的夹线机构11的变形例的夹线机构210进行说明。夹线机构210包括固定部240。固定部240包括定位套环243。定位套环243呈环状,在其中心部具有孔244。定位套环243在其外周的一部分具有狭缝245。狭缝245从孔244朝径向外侧形成。定位套环243在与狭缝245相对的外周的两个部位包括突片246、246。螺栓(未图示)从一侧的突片246插通至另一侧的突片246。定位套环243通过将螺栓紧固而相对于夹线轴18固定。定位套环243限制第一夹线片22、第二夹线片23、弹性构件21朝前方移动。夹线机构210在定位套环243与弹性构件21之间包括垫圈268。垫圈268防止定位套环243损伤弹性构件21。
弹性构件21的材质是丁腈橡胶,但也可以是其它材质。弹性构件21的材质采用氯丁二烯橡胶时,也可获得同样的效果。作为弹性构件21的材质,丁腈橡胶、氯丁二烯橡胶是最合适的。弹性构件21的大小、厚度也不限定于第一实施方式。弹性构件21的形状不限定于环状。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在第二夹线片23与固定部24之间配置有弹性构件21。在变形例中,虽未图示,但也可将环状的弹性构件配置在第一夹线片22与驱动杆25之间。
下面参照图7至图10,对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缝纫机的夹线装置100进行说明。如图7所示,夹线装置100包括对第一实施方式的夹线机构11的结构作了局部变更的夹线机构110。
下面参照图7至图9,对夹线机构110的结构进行说明。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相同的部分使用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图8的右方、左方分别是夹线机构110的前方、后方。
下面对夹线机构110进行说明。夹线机构110包括:大致圆筒状的夹线台16、夹线轴18、挑线弹簧20、第一夹线片22、第二夹线片23、按压第二夹线片23的盘按压构件19、环状的弹性构件21、固定部26、驱动杆25、板状杆构件29。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是盘按压构件19和固定部26。
下面对盘按压构件19进行说明。如图7至图9所示,盘按压构件19位于第二夹线片23与弹性构件21之间。盘按压构件19是金属制的大致盘形状的构件,在其中心部具有圆形的孔部191。夹线轴18的盘支撑轴部183插入孔部191内。盘支撑轴部183将盘按压构件19支撑成可沿夹线轴18的轴心移动。盘按压构件19在其周缘部的整个周向上形成有按压部192。按压部192朝着夹线轴18的轴向后端侧突出,与第二夹线片23的洼下部232前方侧接触。盘按压构件19相当于本发明的“接触构件”。
盘按压构件19的前方侧的面在径向内周侧具有与弹性构件21接触的接触面193,且在径向外周侧具有与夹线轴18的轴向正交的平面194。接触面193呈锥形,该锥形以使该接触面193和弹性构件21的接触面212朝着夹线轴18的轴心部彼此接近的方式倾斜。盘按压构件19和弹性构件21在彼此的接触面193、212倾斜的状态下接触。接触面193的倾角是结合弹性构件21的硬度等,能在很宽的张力区域内稳定地对面线9赋予张力的适当角度。
下面对弹性构件21进行说明。如图9所示,弹性构件21的形状为具有规定厚度的圆环状。弹性构件21在其后方侧具有与盘按压构件19的接触面193接触的接触面212。接触面212是与夹线轴18的轴向正交的平面。弹性构件21在其中央具有孔部211,在孔部211内插入夹线轴18。在将夹线轴18插入孔部211内的状态下,弹性构件21被后述的定位套环263的凹部261收纳。弹性构件21的材质是橡胶、树脂等,但较为理想的是丁腈橡胶。
下面对固定部26进行说明。固定部26包括定位套环263。定位套环263呈环状,在其中央具有孔264。定位套环263在其孔264内插入夹线轴18。定位套环263在其外周的一部分具有狭缝265。狭缝265从孔264朝径向外周部形成。定位套环263在与狭缝265相对的外周的两个部位包括突片266、266。突片266、266与狭缝265正交。螺栓(未图示)从一个突片266朝另一突片266插通。定位套环263通过将上述螺栓紧固而相对于夹线轴18的盘支撑轴部183固定。定位套环263限制第一夹线片22、第二夹线片23、盘按压构件19和弹性构件21朝前方移动。固定部26相当于本发明的“限制构件”。
定位套环263在其后方侧具有能收纳弹性构件21的凹部261。形成凹部261的外壁后端部作为与盘按压构件19的平面194卡合的卡合部262起作用。卡合部262与盘按压构件19的平面194抵接,限制盘按压构件19朝弹性构件21侧移动。
对面线9赋予的张力因弹性构件21而在固定的张力区域内稳定。当对面线9赋予的张力在较宽的范围内发生变动时,存在如下问题。弹性构件21具有这样的性质:在弹性构件21与盘按压构件19的接触面积较小时,弹簧常数变小,在该接触面积较大时,弹簧常数变大。在弹簧常数较小时,弹性构件21在张力较小的区域能稳定地对面线9赋予张力,但在张力较大的区域,由于弹性构件21的压缩量变大,因此无法作为弹性构件起作用。在弹簧常数较大时,弹性构件21在张力较大的区域能稳定地对面线9赋予张力,但在张力较小的区域无法稳定地赋予张力。
弹性构件21的弹簧常数根据对面线9赋予的张力大小进行变化。图10(a)表示对面线9施加的张力较小的情况,图10(b)表示对面线9施加的张力较大的情况。
盘按压构件19的接触面193呈锥形,该锥形以使该接触面193朝着夹线轴18的轴心接近弹性构件21的接触面212的方式倾斜。图10(a)是表示驱动杆25朝前方侧的移动量较小、第一夹线片22将第二夹线片23和盘按压构件19朝前方按压的力较小的状态。如图中L1所示,盘按压构件19的接触面193与弹性构件21的接触面212的接触面积比图10(b)所示的L2小。由于接触面积小,因此弹性构件21的弹簧常数变小。因此,在对面线9施加的张力较小时,夹线机构110可将弹性构件21的弹簧常数抑制成较小。
图10(b)是表示驱动杆25朝前方侧的移动量大、第一夹线片22将第二夹线片23和盘按压构件19朝前方按压的力较大的状态。如图中L2所示,盘按压构件19的接触面193与弹性构件21的接触面212的接触面积比图10(a)所示的L1大。由于接触面积大,因此弹性构件21的弹簧常数变大。因此,在对面线9施加的张力较大时,夹线机构110可增大弹性构件21的弹簧常数。
弹性构件21的弹簧常数可根据对面线9施加的张力大小进行变化。夹线机构110能在很宽的张力区域内稳定地对面线9赋予张力。弹性构件21的弹簧常数在对面线9施加的张力大时变大。由于夹线机构110可防止弹性构件21的压缩量变得过大,因此可提高弹性构件21的耐久性。
在第一夹线片22将第二夹线片23和盘按压构件19朝前方按压的力变得比图10(b)所示的力更大时,固定部26的卡合部262与盘按压构件19的平面194抵接,限制盘按压构件19朝弹性构件21侧移动。夹线机构110能防止盘按压构件19过度地朝前方侧移动而使弹性构件21的压缩量变得过大。
如上所述,在第二实施方式的缝纫机的夹线装置100中,盘按压构件19的与弹性构件21接触的接触面193呈锥形。盘按压构件19和弹性构件21在彼此的接触面193、212倾斜的状态下接触。在对面线9施加的张力较小时,盘按压构件19与弹性构件21的接触面积变小,因此,弹性构件21的弹簧常数变小。在对面线9施加的张力较大时,盘按压构件19与弹性构件21的接触面积变大,因此,弹性构件21的弹簧常数变大。
在夹线装置100中,由于弹性构件21的弹簧常数根据对面线9施加的张力大小进行变化,因此能在很宽的张力区域内稳定地对面线9赋予张力。在夹线装置100中,由于能防止在弹性构件21的弹簧常数较小时对面线9赋予较大的张力而使压缩量变得过大,因此弹性构件21的耐久性提高。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特别是固定部26的定位套环263在第二夹线片23侧具有能收纳弹性构件21的凹部261。弹性构件21所使用的橡胶、树脂等材料的劣变会因工作油的附着、紫外线等的照射所造成的化学变化而加剧。夹线装置100通过将弹性构件21收纳在凹部261内来覆盖弹性构件21的周围,从而能抑制工作油的附着、紫外线等的照射。因此,夹线装置100能抑制弹性构件21的劣变。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特别是固定部26的定位套环263在凹部261的周围具有卡合部262。卡合部262与盘按压构件19的平面194卡合来限制盘按压构件19朝弹性构件21侧移动。夹线装置100可防止盘按压构件19过度地朝弹性构件21侧移动而使弹性构件21的压缩量变得过大。因此,夹线装置100能提高弹性构件21的耐久性。
第二实施方式也可进行各种变形。例如,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盘按压构件19的接触面193呈锥形。在变形例中,也可将接触面193形成为与夹线轴18的轴向正交的平面,并将弹性构件21的接触面212形成为锥形。在这种情况下,弹性构件21的接触面212形成为以该接触面212朝着夹线轴18的轴心接近盘按压构件19的接触面193的方式倾斜的锥形。也可将盘按压构件19的接触面193和弹性构件21的接触面212双方形成为锥形。在这种情况下,接触面193和接触面212双方形成为以朝着夹线轴18的轴心使彼此的接触面193、212接近的方式倾斜的锥形。
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在第二夹线片23与弹性构件21之间配置有盘按压构件19,但并非必须配置该盘按压构件19。第二夹线片23与弹性构件21也可直接接触。在这种情况下,第二夹线片23的弹性构件21侧的面形成为锥形。
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将弹性构件21收纳在定位套环263的凹部261内,但也可不在定位套环263上设置凹部261,而将弹性构件21露出地设置。
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作为固定部26,使用的是定位套环263,但固定部26的结构不限定于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结构。固定部26也可以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固定部24(参照图3)。
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弹性构件21的材质较为理想的是丁腈橡胶,但也可以是其它材质。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弹性构件21的材质采用氯丁二烯橡胶时,也可获得同样的效果。作为弹性构件21的材质,丁腈橡胶、氯丁二烯橡胶是最合适的。弹性构件21的大小、厚度不限定于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内容。弹性构件21的形状不限定于环状。
下面参照图11至图13,对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缝纫机的夹线装置进行说明。如图11所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夹线装置(未图示)包括对第二实施方式的夹线机构110的结构作了局部变更的夹线机构310。夹线机构310包括板状杆构件290。板状杆构件290的形状的一部分与第一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的板状杆构件29的形状不同。与第二实施方式的夹线机构110的结构相同的部分使用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同的符号,省略对相同结构的说明。
下面对板状杆构件290进行说明。如图11和图12所示,板状杆构件290具有插入部291、圆柱状的圆柱部292。圆柱部292在其前端面上具有直线状的槽293。
如图12所示,板状杆构件290在其与夹线轴18的开槽185嵌合时与第一夹线片22相对的面294上具有收纳弹簧295的凹部296。凹部296形成为将插入部291的后端部局部切断的狭缝状。图12未图示弹簧295。如图11所示,弹簧295是螺旋弹簧。板状杆构件290的凹部296收纳弹簧295的前方侧。弹簧295的前端部固接于凹部296的底部297(参照图12)。板状杆构件290与夹线轴18的开槽185嵌合。板状杆构件290将弹簧295配置在开槽185内。弹簧295的后端部与第一夹线片22的桥接部223前表面侧抵接。在板状杆构件29与开槽185嵌合时,弹簧295始终将第一夹线片22朝着后方施力。弹簧295相当于本发明的“施力机构”,板状杆构件290相当于本发明的“插入构件”。
下面对第三实施方式的夹线装置的面线张力调整方法进行说明。在缝纫机尚未开始缝制动作的状态下,驱动杆25不朝前方按压第一夹线片22。如图13(a)所示,第一夹线片22因弹簧295的作用力而朝后方移动。第一夹线片22与第二夹线片23分离。夹线台16的前端部165与第一夹线片22的洼下部224后表面侧抵接,限制第一夹线片22朝后方移动。
如图13(b)所示,与第一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一样,驱动杆25通过驱动电磁铁30(参照图2、图7)的驱动而朝前方移动。朝前方移动的驱动杆25与第一夹线片22的桥接部223后表面侧抵接,克服弹簧295的作用力而将第一夹线片22朝前方按压。第一夹线片22将第二夹线片23和盘按压构件19朝前方按压。固定部26通过弹性构件21限制第二夹线片23和盘按压构件19朝前方移动。因此,在第一夹线片22与第二夹线片23之间产生按压力(夹持力)。第一夹线片22和第二夹线片23夹持面线9,对面线9赋予张力。
在缝纫机切线时或缝制结束时,由于停止对驱动电磁铁30(参照图2)供给驱动电压(驱动电流),因此输出轴31(参照图2)朝后方退避。驱动杆25停止对第一夹线片22的按压。
第一夹线片22与第二夹线片23因弹簧295而分离。面线9不从第一夹线片22和第二夹线片23受到阻力。因此,面线9的张力稳定。在这种情况下,若没有弹簧295,则有时第一夹线片22与第二夹线片23不分离而保持接触状态。因此,有时第一夹线片22和第二夹线片23会对面线9赋予阻力,面线9的张力变得不稳定。
如上所述,在第三实施方式的缝纫机的夹线装置的夹线机构310中,在夹线轴18的开槽185内配置弹簧295。弹簧295将第一夹线片22朝着后方施力。因此,若在切线时或缝制结束时驱动电磁铁30停止对驱动杆25的驱动,则第一夹线片22与第二夹线片23因弹簧295而分离。夹线机构310能可靠地防止第一夹线片22与第二夹线片23保持接触状态。在停止对第一夹线片22和第二夹线片23的按压时,面线9的张力也稳定。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特别是板状杆构件290在其内部设有弹簧295。一旦板状杆构件290与夹线轴18的开槽185嵌合,弹簧295便可靠地位于开槽185内。因此,板状杆构件290能容易地实现弹簧295的配置。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特别是板状杆构件290在其与开槽185嵌合时与第一夹线片22相对的面294上具有收纳弹簧295的凹部296。在将弹簧295设置在板状杆构件290的内部时,与在插入部291开孔而在该孔内插入弹簧295的情况相比,板状杆构件290能容易地收纳弹簧295。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特别是弹簧295与第一夹线片22、第二夹线片23分离。因此,夹线机构310不需为了使第一夹线片22与第二夹线片23分离而使用连杆机构或电气控制,因而能简化结构。
第三实施方式的缝纫机的夹线装置可进行各种变形。例如,在上述第三实施方式中,弹簧295是螺旋弹簧,但也可以是板簧等其它弹簧。除了弹簧之外,也可以是橡胶等弹性构件。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将弹簧295设置在板状杆构件290内,但不局限于此,也可将弹簧295设置在第一夹线片22侧。在这种情况下,弹簧295的后端部固接于第一夹线片22的桥接部223。立设于桥接部223的弹簧295通过将板状杆构件290与夹线轴18的开槽185嵌合而被凹部296内收纳。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在第二夹线片23与弹性构件21之间配置有盘按压构件19,但并非必须配置盘按压构件19。也可采用第二夹线片23与弹性构件21直接接触的结构。
在上述第三实施方式中,作为固定部26,使用的是定位套环263,但固定部26的结构不限定于上述第三实施方式。固定部26例如也可以像第一实施方式那样,是使用六角螺母的固定部24(参照图3)。
本发明的缝纫机的夹线装置不仅可应用于对面线的张力进行调整的夹线装置,也可应用于对底线、芯线的张力进行调整的夹线装置。
所有实施方式中的第一夹线片22均将桥接部223一体形成。但是,变形例中的第一夹线片也可构成为:使相当于形成一对半圆形孔部221、孔部222的桥接部223的构件、作为与第二夹线片23相同的构件的盘部能分离。在这种情况下,具有桥接部223的构件在直径比第一夹线片22的直径小的环状构件上设置形成一对半圆形孔部的桥接部223。该环状构件的直径比第一夹线片22的孔部231的直径大。
Claims (18)
1.一种缝纫机的夹线装置,包括:
第一夹线片,该第一夹线片的中心部的轴孔被桥接部划分为一对孔部;
第二夹线片,该第二夹线片的中心部具有轴孔;
夹线轴,该夹线轴插入所述第一夹线片的一对孔部和所述第二夹线片的轴孔,且在该夹线轴的一端侧具有能与所述桥接部嵌合的开槽;
限制构件,该限制构件固定于所述第二夹线片侧的所述夹线轴,并限制所述第二夹线片朝所述一端侧移动;
按压轴,该按压轴沿所述夹线轴的轴向移动自如地配置于所述夹线轴的轴心部,并通过按压所述第一夹线片的桥接部将所述第一夹线片朝所述第二夹线片按压;以及
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按压轴,
所述缝纫机的夹线装置利用所述第一夹线片和所述第二夹线片来夹持线,对该线赋予张力,
其特征在于,
所述缝纫机的夹线装置包括:
环状的弹性构件,该弹性构件在所述限制构件与所述第二夹线片之间与所述夹线轴同轴配置,且由橡胶或树脂构成;以及
环状的接触构件,该接触构件在所述弹性构件与所述第二夹线片之间与所述夹线轴同轴配置,
在所述第二夹线片的所述接触构件一侧的面上形成有以环绕所述轴孔的方式朝着所述第一夹线片侧凹状洼下的洼下部,
在所述接触构件的周缘部的整个周向上形成有按压部,该按压部朝着所述第二夹线片侧突出,以与所述第二夹线片的所述洼下部的所述接触构件侧接触,
为了使所述接触构件和所述弹性构件在彼此的接触面倾斜的状态下接触,所述接触构件和所述弹性构件中至少一方的所述接触面形成为以朝向所述夹线轴的所述轴心部靠近另一方的所述接触面的方式倾斜的锥形,
所述接触构件与所述弹性构件的接触面积根据对所述线施加的张力大小进行变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的夹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构件和所述弹性构件中至少一方的所述接触面形成为以朝着所述轴心部使所述接触构件和所述弹性构件彼此的接触面接近的方式倾斜的锥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的夹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制构件在所述第二夹线片侧具有能收纳所述弹性构件的凹部。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缝纫机的夹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制构件在所述第二夹线片侧具有能收纳所述弹性构件的凹部。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缝纫机的夹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制构件在所述凹部的周围具有卡合部,该卡合部与所述接触构件卡合来限制所述接触构件朝所述弹性构件侧移动。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缝纫机的夹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制构件在所述凹部的周围具有卡合部,该卡合部与所述接触构件卡合来限制所述接触构件朝所述弹性构件侧移动。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缝纫机的夹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夹线轴的所述开槽内配置有施力机构,该施力机构将所述第一夹线片朝着所述夹线轴的另一端侧施力。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缝纫机的夹线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插入构件,该插入构件能与所述夹线轴的所述开槽嵌合,
所述施力机构设置在所述插入构件内。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缝纫机的夹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入构件在该插入构件与所述开槽嵌合时与所述第一夹线片相对的面上具有收纳所述施力机构的凹部。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缝纫机的夹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施力机构始终将所述第一夹线片朝着所述夹线轴的另一端侧施力,
通过所述驱动机构的驱动,在缝制开始时,所述按压轴克服所述施力机构的作用力而将所述第一夹线片朝所述限制构件按压,在切线时或缝制结束时,所述按压轴停止对所述第一夹线片的按压。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缝纫机的夹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施力机构始终将所述第一夹线片朝着所述夹线轴的另一端侧施力,
通过所述驱动机构的驱动,在缝制开始时,所述按压轴克服所述施力机构的作用力而将所述第一夹线片朝所述限制构件按压,在切线时或缝制结束时,所述按压轴停止对所述第一夹线片的按压。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缝纫机的夹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施力机构始终将所述第一夹线片朝着所述夹线轴的另一端侧施力,
通过所述驱动机构的驱动,在缝制开始时,所述按压轴克服所述施力机构的作用力而将所述第一夹线片朝所述限制构件按压,在切线时或缝制结束时,所述按压轴停止对所述第一夹线片的按压。
13.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缝纫机的夹线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挑线弹簧,该挑线弹簧配置于所述夹线轴的外周,该挑线弹簧的一端部固定于所述夹线轴,且该挑线弹簧的另一端部朝所述夹线轴的径向外侧伸出,
所述插入构件包括:与所述开槽嵌合的板状的插入部、与该插入部一体形成而从所述开槽朝外部突出的突出部,
通过转动所述突出部,所述夹线轴和所述挑线弹簧进行转动。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缝纫机的夹线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挑线弹簧,该挑线弹簧配置于所述夹线轴的外周,该挑线弹簧的一端部固定于所述夹线轴,且该挑线弹簧的另一端部朝所述夹线轴的径向外侧伸出,
所述插入构件包括:与所述开槽嵌合的板状的插入部、与该插入部一体形成而从所述开槽朝外部突出的突出部,
通过转动所述突出部,所述夹线轴和所述挑线弹簧进行转动。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缝纫机的夹线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挑线弹簧,该挑线弹簧配置于所述夹线轴的外周,该挑线弹簧的一端部固定于所述夹线轴,且该挑线弹簧的另一端部朝所述夹线轴的径向外侧伸出,
所述插入构件包括:与所述开槽嵌合的板状的插入部、与该插入部一体形成而从所述开槽朝外部突出的突出部,
通过转动所述突出部,所述夹线轴和所述挑线弹簧进行转动。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缝纫机的夹线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出部在与所述插入部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具有槽部,在该槽部内能插入用于转动所述突出部的工具。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缝纫机的夹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出部在与所述插入部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具有槽部,在该槽部内能插入用于转动所述突出部的工具。
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缝纫机的夹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出部在与所述插入部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具有槽部,在该槽部内能插入用于转动所述突出部的工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8)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9-224232 | 2009-09-29 | ||
JP2009224232A JP2011072354A (ja) | 2009-09-29 | 2009-09-29 | ミシンの糸調子装置 |
JP2009223940A JP2011072342A (ja) | 2009-09-29 | 2009-09-29 | ミシンの糸調子装置 |
JP2009-223940 | 2009-09-29 | ||
JP2010042787A JP2011177250A (ja) | 2010-02-26 | 2010-02-26 | ミシンの糸調子装置 |
JP2010042788A JP2011177251A (ja) | 2010-02-26 | 2010-02-26 | ミシンの糸調子装置 |
JP2010-042788 | 2010-02-26 | ||
JP2010-042787 | 2010-02-26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031647A CN102031647A (zh) | 2011-04-27 |
CN102031647B true CN102031647B (zh) | 2013-10-23 |
Family
ID=438850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1010507176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31647B (zh) | 2009-09-29 | 2010-09-26 | 缝纫机的夹线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031647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988038A (zh) * | 2016-01-20 | 2017-07-28 | 天津宝盈电脑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自动调节面线张力装置 |
JP2017192573A (ja) * | 2016-04-21 | 2017-10-26 | Juki株式会社 | ミシンの糸調子装置 |
CN112281329B (zh) * | 2020-11-12 | 2021-06-25 | 吴江市中盛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缝纫机夹线装置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600932A (zh) * | 2003-09-27 | 2005-03-30 | 杜尔克普-阿德勒股份公司 | 缝纫机紧线装置 |
CN101122071A (zh) * | 2006-08-08 | 2008-02-13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缝纫机的调线装置 |
CN101205664A (zh) * | 2006-12-15 | 2008-06-25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缝纫机的夹线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2192195A (ja) * | 1986-02-19 | 1987-08-22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ミシンの糸調子装置 |
JPH0424083A (ja) * | 1990-05-18 | 1992-01-28 | Brother Ind Ltd | 糸調子装置 |
-
2010
- 2010-09-26 CN CN 201010507176 patent/CN102031647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600932A (zh) * | 2003-09-27 | 2005-03-30 | 杜尔克普-阿德勒股份公司 | 缝纫机紧线装置 |
CN101122071A (zh) * | 2006-08-08 | 2008-02-13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缝纫机的调线装置 |
CN101205664A (zh) * | 2006-12-15 | 2008-06-25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缝纫机的夹线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031647A (zh) | 2011-04-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031647B (zh) | 缝纫机的夹线装置 | |
JP4536701B2 (ja) | コイルバネ形成装置 | |
ATE373545T1 (de) | Werkzeughalter | |
US20180257193A1 (en) | Double disc surface grinding machine and grinding method | |
KR20000036139A (ko) | 카테테르, 안내와이어에 컷을 형성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 |
US7009134B2 (en) | Electrode guide for spark-erosion machines and a method for the spark-erosion of workpieces | |
KR890009491A (ko) | 원추형 코일스프링의 제조방법 및 장치 | |
JP2686188B2 (ja) | 糸調子器の調節つまみ定位置戻し装置 | |
CN2826609Y (zh) | 碟片播放机的拾取器驱动装置 | |
US6148750A (en) | Sewing needle holding unit | |
JP2011216612A (ja) | 超電導コイルの巻線装置および巻線方法 | |
US5605301A (en) | Coil win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therefor | |
JP3870797B2 (ja) | 糸調子装置 | |
US6203410B1 (en) | Reamer with adjustable expansion/contraction, and bore finishing machine comprising the same | |
JPH0117716B2 (zh) | ||
CN201227767Y (zh) | 一种座面带圆弧结构针阀的加工机床 | |
JP2011072354A (ja) | ミシンの糸調子装置 | |
JP5066506B2 (ja) | コイルバネ形成方法およびコイルバネ | |
CN110904580B (zh) | 旋转式线调节器装置 | |
US5377606A (en) | Thread tensioning device for sewing machine | |
JP2011177250A (ja) | ミシンの糸調子装置 | |
JPH0975567A (ja) | ミシンの押え調節ねじ装置 | |
JPH0775298A (ja) | 巻線機 | |
JP2011177251A (ja) | ミシンの糸調子装置 | |
JP2024130897A (ja) | スロットルグリップ装置およびスロットルグリップ装置の製造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023 Termination date: 201909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