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29705B - 扁平容器的吹塑成形方法 - Google Patents

扁平容器的吹塑成形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29705B
CN102029705B CN201010507717.7A CN201010507717A CN102029705B CN 102029705 B CN102029705 B CN 102029705B CN 201010507717 A CN201010507717 A CN 201010507717A CN 102029705 B CN102029705 B CN 10202970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form
blow molding
hanging portion
jerrycan
b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50771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29705A (zh
Inventor
上原伸一
折元宏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rumo Corp
Fronti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erumo Corp
Fronti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rumo Corp, Fronti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Terum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0297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297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297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297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low-Moulding Or Thermoform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一种带吊挂部的扁平容器的吹塑成形方法,能采用一般形状的预塑形坯制造出一体成形有吊挂部的均匀壁厚的扁平容器。在将试验管状的一般预塑形坯(11)设置在处于开模状态下的一左一右的吹塑成形用分型模(31、32)后进行合模之前,使吊挂部成形用分型模(33、34)下降以从两侧夹住预塑形坯(11)的底部(14)而向上提,从而使预塑形坯(11)拉伸。在拉伸后一边进行吹塑成形用分型模(31、32)的合模动作,一边将低压吹塑空气导入预塑形坯(11)以进行自由吹塑。将经过自由吹塑后的预塑形坯(11)用吹塑成形用分型模(31、32)按压成扁平形状,且在合模后将高压吹塑空气导入以成形为扁平容器,同时将吊挂部成形用分型模(33、34)最终合模以将吊挂部(4)冲压成形为扁平容器的底部。

Description

扁平容器的吹塑成形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扁平容器的吹塑成形方法,用于对有底筒状的预塑形坯(日文:プリフオ一ム)进行纵横拉伸吹塑成形、以制造出截面形状扁平的点滴用容器等带吊挂部的医疗容器。
背景技术
在带吊挂部的扁平容器、例如封入林格氏液或生理盐水的医疗容器(点滴容器)中,有瓶状容器和软包装袋式容器两种。瓶状容器可通过注塑拉伸吹塑成形法或挤压吹塑成形法(直接吹塑成形法)生产。在注塑拉伸吹塑成形法中,不容易在吹塑成形时将安装于容器底部的吊挂部与容器一体形成。因此,在容器成形之后,要将另外成形的吊挂部用热熔接等方法与容器形成一体。因此,会增加部件和工序而使成本上升。在挤压吹塑成形法中,可以在吹塑成形时将吊挂部与容器一体形成,但在容器上下出现溢料而增加多余的材料,还是会使成本上升。与此相对的是,在软包装袋式容器的成形中,具有可以在最初将膜热熔接以形成袋时同时安装吊挂部这样的优点。但是,需要有将另外成形的口部与袋进行热熔接的工序,还是会导致高成本。因而,作为点滴用医疗容器的瓶或软包装袋的制造方法,希望能有一种部件数少、工序简化、成本低的制造方法。
在此,由于林格氏液或生理盐水是直接从血管滴入血液中,因此,较为理想的是使点滴速度固定以不会对患者带来多余的负担。为此,点滴容器被设计成当液体滴下而使容器内产生负压时容器自身会瘪掉,从而不会与大气压产生很大的压力差。
作为在负压下容易瘪掉的容器,要采用扁平程度大的容器。但是,若从容器吹塑成形的观点考虑,扁平程度大的吹塑成形容器不容易将其扁平截面上的长径侧与短径侧的壁厚均匀成形。由于短径侧容易成为厚壁的截面,而长径侧容易成为薄壁的截面,因此存在当容器内出现负压时不一定能容易地瘪掉这样的缺点。
为了在容器内处于负压时容易瘪掉,较为理想的是将长径方向与短径方向的壁厚差控制到最小。在通常的吹塑成形中,当将圆形截面的预塑形坯直接吹塑成形为大圆形截面时,能在圆周方向的各个部分得到均匀的壁厚。但是,当要吹塑成形为扁平形状时,在吹塑成形模具内,在预塑形坯慢慢膨胀的过程中,预塑形坯的外周面中的短径侧的部分先与吹塑成形模具的内表面接触而冷却,无法进一步拉伸,只有预塑形坯的外周面的长径侧的部分被拉伸而成为薄壁。
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所谓的两步吹塑成形法,即配置两个吹塑模具,用一次吹塑模具对预塑形坯拉伸以使其成为比最终产品的扁平容器的短径方向大的直径,接着在使拉伸后的预塑形坯收缩之后,将预塑形坯移送至二次吹塑模具而再次吹塑。两步吹塑成形法本身已作为PET制的耐热瓶成形方法而被实用化,绝非新的方法,但在专利文献1中用于扁平容器的制造而得到了没有壁厚偏差的扁平容器。
另一方面,当在吹塑成形作为带吊挂部的扁平容器的点滴容器等医疗容器的情况下,问题在于如何形成吊挂部。如上所述,用现有的注塑拉伸吹塑成形法得到的点滴用医疗容器由于无法将吊挂部与容器主体一体成形,因此需要之后安装其他部件。在这种方法中,由于要用另外的工序成形吊挂部,而且还必须与容器主体一体化,因此会使成本变高。
在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一种方法,是预先在预塑形坯的底部一体形成吊挂部成形用的延伸部,在预塑形坯吹塑成形时或成形后,对延伸部进行冲压以成形为吊挂部。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7-2196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03-89147号公报
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两步吹塑成形法当对扁平容器进行成形时,能有效地将其扁平截面上的圆周方向的各部分的壁厚均匀化。但是,与一般的单步吹塑成形法相比,需要两倍的吹塑模具,还需要更多的成型机的合模装置,因而存在制造成本高的问题。此外,若用单步吹塑模具成形出截面为正圆的一次吹塑成形品、且在使该一次吹塑成形品收缩之后在二次吹塑扁平模具内对收缩后的一次吹塑成形品进行吹塑成形,则所得到的扁平形状的成形品的热负荷收缩率不充分。因此,会有所得到的扁平形状的成形品的耐热性不充分这样的问题。
而在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带吊挂部的容器的成形方法中,由于要在预塑形坯的注塑成形时一体形成延伸部,因此,作为注塑成形模具,需要有与用于成形一般试验管状预塑形坯的注塑成形模具不同的注塑成形模具,因而会存在成本增高这样的问题。此外,当要将作为延伸部的板状延伸部与预塑形坯一体形成时,为了能对设置于吹塑成形模具中的预塑形坯的延伸部进行冲压,需要将预塑形坯在成形模具内设置成延伸部始终朝着固定方向的状态。因此,也会存在预塑形坯在吹塑成形模具内的设置工序复杂这样的问题。而且,一体形成有延伸部的预塑形坯与一般的试验管状的预塑形坯相比,需要慎重操作,以避免损伤延伸部,还需要更多用于收纳保管的空间。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问题,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扁平容器的吹塑成形方法,只对预塑形坯进行一次纵横拉伸吹塑就能制造出没有壁厚偏差的(壁厚均匀的)扁平容器。
此外,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带吊挂部的扁平容器的吹塑成形方法,可以采用一般形状的预塑形坯来制造出一体成形有吊挂部的没有壁厚偏差的扁平容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吹塑成形方法对有底筒状的预塑形坯的口部以外的部分进行纵横拉伸吹塑,以制造出与该预塑形坯的中心轴线正交的截面形状为扁平截面形状的扁平容器,其特征在于,具有:
设置工序,在该工序中将被加热至可进行吹塑成形的温度的上述预塑形坯设置到处于开模状态下的一左一右的吹塑成形用分型模;
合模工序,在该工序中进行上述吹塑成形用分型模的合模动作;
自由吹塑工序,该工序与上述合模工序同时进行,用第一压力将吹塑空气从上述预塑形坯的口部导入上述预塑形坯内以对上述预塑形坯进行自由吹塑;
限制吹塑工序,该工序在上述合模工序的中途从上述吹塑成形用分型模与经过自由吹塑的上述预塑形坯接触的时间开始,并一边继续将上述第一压力的吹塑空气导入,一边利用上述吹塑成形用分型模将上述预塑形坯按压成上述扁平截面形状;以及
最终吹塑工序,该工序是在上述合模工序结束之后将比上述第一压力高的第二压力的吹塑空气导入上述预塑形坯内,以将上述预塑形坯成形为上述扁平容器,
按如下要求进行上述预塑形坯的自由吹塑:在上述自由吹塑工序结束时,上述预塑形坯的与上述中心轴线正交的预塑形坯截面形状的外径比由合模状态下的上述吹塑成形用分型模限定的腔体中与上述中心轴线正交的腔体截面形状的短径大,且比上述腔体截面形状的长径小,上述预塑形坯截面形状的周长与上述腔体截面形状的周长相同或比上述腔体截面形状的周长短。
在本发明中,在自由吹塑工序中对预塑形坯自由吹塑以使之膨胀到规定大小,且在与一左一右的吹塑成形用分型模接触之后,在限制吹塑工序中,利用相互朝关闭方向移动的一左一右的吹塑成形用分型模将自由吹塑后的预塑形坯按压成形为扁平截面。预塑形坯截面形状的外径被设定成:在自由吹塑结束时比由合模状态下的吹塑成形用分型模限定的腔体的与中心轴线正交的腔体截面形状的短径大且比上述腔体截面形状的长径小。此外,预塑形坯截面形状的周长被设定成比腔体截面形状的周长短。
因此,在限制吹塑工序中,通过自由吹塑而膨胀到均匀壁厚状态的预塑形坯在整体上变形,成为在最终产品的扁平容器的扁平截面形状的短径方向上被压扁、在其长径方向上突出的形态。如果预先使预塑形坯的周长比扁平截面的腔体的周长稍短,就能在不会随着纵横拉伸而产生实质性的壁厚变化且不会松弛的前提下使预塑形坯变形成扁平截面形状。即、被按压成形为保持由自由吹塑成形得到的均匀的壁厚状态的扁平截面形状。此后,在最终吹塑工序中,导入高压吹塑空气以将预塑形坯外周面按压至腔体内周面并密接,从而能得到均匀壁厚的扁平容器。
在此,如果预先将吹塑成形用分型模的内周面加热至规定温度,就能对在最终吹塑工序中被按压至腔体内周面并密接的预塑形坯进行加热(热处理),因此能得到耐热性高的扁平容器。
此外,在上述合模工序中,可以持续进行上述分型模的合模动作。也可以断续地进行合模动作,以在合模过程中停止吹塑成形用分型模的移动,并在一定时间后再次使之移动。
接着,为了制造带吊挂部的扁平容器,本发明的吹塑成形方法的特征在于,具有:
夹持工序,该工序是在上述设置工序之后将上述预塑形坯的底部从上述中心轴线的两侧用一左一右的吊挂部成形用分型模夹持;
拉伸工序,在该工序中,通过将夹持上述底部的上述吊挂部成形用分型模朝上述中心轴线的方向上提,来将上述预塑形坯进行拉伸;以及
吊挂部成形工序,在该工序中对已被上提至不与上述吹塑成形用分型模干扰的位置的上述吊挂部成形用分型模进行最终合模,以在上述底部成形作为吊挂部的部位,
将上述自由吹塑工序与上述拉伸工序同时进行,并在上述自由吹塑工序中,对上述预塑形坯中的上述口部与被上述吊挂部成形用分型模夹持的上述底部之间的胴部进行自由吹塑。
在本发明中,将设置在开模状态下的吹塑成形用分型模上的预塑形坯的底部从两侧夹持,以将预塑形坯朝中心轴线方向拉伸。此外,采用吊挂部成形用分型模作为用于夹持的构件,在拉伸后,将由上述吊挂部成形用分型模夹持的底部部位冲压成形成吊挂部。因此,不需要采用一体成形有吊挂部成形用延伸部等部位的预塑形坯,可以采用一般的试验管形状的预塑形坯来制造出带吊挂部的扁平容器。
在此,上述拉伸工序只要不使吊挂部成形用分型模与要合模的吹塑成形用分型模干扰即可。例如,只要在用吊挂部成形用分型模进行的上提动作结束之后开始合模动作即可。或也可以同时进行拉伸工序和合模工序,以避免吊挂部成形用分型模与吹塑成形用分型模干扰(即、也可以使吊挂部成形用分型模的移动与吹塑成形用分型模的移动同时进行)。
根据本发明的扁平容器的吹塑成形方法,利用低压的吹塑空气对设置在开模状态下的吹塑成形用分型模上的预塑形坯进行自由吹塑,从而使之以均匀壁厚的状态膨胀,接着,一边将均匀壁厚状态的预塑形坯用吹塑成形用分型模压扁成扁平截面形状,一边进行合模,且在合模后将高压的吹塑空气导入预塑形坯内来进行最终吹塑成形。因此,用单步吹塑工序就能廉价地制造出均匀壁厚的扁平容器。
此外,是通过将设置在吹塑成形用分型模上的预塑形坯的底部用吊挂部成形用分型模夹持以将预塑形坯朝中心轴线方向拉伸、且在拉伸后利用吊挂部成形用分型模对所夹持的底部冲压来成形吊挂部。因此,能采用一般形状的预塑形坯来制造出一体成形有吊挂部的扁平容器。
附图说明
图1(a)是带吊挂部的扁平容器的俯视图,图1(b)是表示预塑形坯的纵剖面形状和带吊挂部的扁平容器的侧面形状的侧视图,图1(c)是带吊挂部的扁平容器的仰视图。
图2是表示预塑形坯的加热工序的说明图。
图3是表示将预塑形坯设置在吹塑成形用分型模(日文:割型)的设置工序的说明图。
图4是表示对预塑形坯的底部进行夹持的夹持工序的说明图。
图5是表示将预塑形坯朝中心轴线方向拉伸的拉伸工序的说明图。
图6是表示吹塑成形用分型模的合模工序、限制吹塑工序以及最终吹塑工序的说明图。
图7是表示图6所示工序中预塑形坯的截面形状变化的说明图。
(符号说明)
1扁平容器
2口部
3胴部
4吊挂部
4a板状片
4b圆形通孔
11预塑形坯
11a中心轴线
12口部
13胴部
14底部
21支座(日文:キヤリア)
22加热器
23加热站
31、32吹塑成形用分型模
31a、32a成形面
33、34吊挂部成形用分型模
33a、34a成形面
35腔体
41低压吹塑空气
41A定量容器
42高压吹塑气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应用本发明的带吊挂部的扁平容器的吹塑成形方法进行说明。
(带吊挂部的扁平容器以及预塑形坯)
图1(a)、图1(b)、图1(c)是表示能用本发明的吹塑成形方法制造的带吊挂部的扁平容器一例的俯视图、侧视图以及仰视图。图1(b)中,为了制造上述吊挂部的扁平容器而使用的预塑形坯的纵剖面也用双点划线表示。
图示的带吊挂部的扁平容器1例如是点滴用的扁平容器,是对一般的试验管形状的预塑形坯11进行纵横拉伸吹塑成形而得到的。预塑形坯11是除PET之外其他可吹塑成形的热塑性树脂的注塑成形品。这种预塑形坯11的圆筒状的口部12不被拉伸吹塑而以其原来形状而作为扁平容器1的口部2残留。
对预塑形坯11上与口部12相连的圆筒状胴部13朝预塑形坯11的中心轴线11a的方向和与该中心轴线11a正交的方向进行纵横拉伸吹塑而形成扁平容器的胴部3。将胴部3制成整体上在上下方向上较长的椭圆形的侧面轮廓形状,将与其中心轴线正交方向的截面形状制成一个方向为长径、与长径正交的方向为短径、且长径两端尖的扁平椭圆状的形状。例如,短径与预塑形坯11的外径大致相同,长径为短径的大约3倍的长度。
对预塑形坯11中的胴部下端的半球状底部14冲压成形,使之成为与扁平容器1底部一体形成的吊挂部4。吊挂部4为在一定厚度的大致矩形的板状片4a的中心形成垂下用圆形贯穿孔4b的结构。
(吹塑成形步骤)
参照图2~图7对利用吹塑成形从预塑形坯11制造带吊挂部的扁平容器1的步骤进行说明。以下所述的步骤是将本发明应用于预先注塑成形出预塑形坯11、并将该预塑形坯11加热到适合吹塑成形的温度来进行吹塑成形的冷型坯法,但本发明不用说也可以同样应用于单步骤(热型坯法)的成形法。
首先,如图2所示,预塑形坯11以倒立状态被承载于支座21,且在这种状态下经过配置有加热器22的加热站23而被搬运。在搬运过程中,预塑形坯11绕自身中心轴线11a旋转,使整体被均匀地加热至适合吹塑成形的温度。上述加热工序是一般所采用的工序。
接着,如图3所示,已被加热至适合吹塑成形的温度的预塑形坯11被以同轴状态设置在开模状态下一左一右的吹塑成形用分型模31、32的中心(设置工序)。在吹塑成形用分型模31、32的相对面上形成有凹状的成形面31a、32a,该成形面31a、32a可形成腔体,具有在合模状态下与扁平容器1的轮廓形状相对应的内周面形状。在吹塑成形用分型模31、32的中心的正上方配置着一左一右的吊挂部成形用分型模33、34,可利用未图示的合模机构左右打开和关闭,并可利用未图示的升降机构进行升降。吊挂部成形用分型模33、34是冲压模,在它们的相对面上形成有用于对吊挂部4冲压成形的冲压成形面33a、34a。
接着,如图4所示,在开模状态下的一左一右的冲压成形用分型模31、32的中心设置了预塑形坯11之后,使一左一右的吊挂部成形用分型模33、34在开模状态下下降。这些成形面33a、34a在与倒立姿势的预塑形坯11的底部14相对的高度位置上停止下降,利用未图示的合模机构来关闭一左一右的吊挂部成形用分型模33、34,并将预塑形坯11的底部14从预塑形坯11的中心轴线11a两侧用规定的力夹持。底部14以压扁成板状的状态被夹持在一左一右的吊挂部成形用分型模33、34之间(夹持工序)。
接着,如图5所示,将已夹持预塑形坯11的底部14的吊挂部成形用分型模33、34在这种状态下利用未图示的升降机构朝中心轴线11a的方向上提。藉此,预塑形坯11被朝中心轴线11a的方向拉伸(拉伸工序)。在此,在使预塑形坯11朝中心轴线11a的方向拉伸的同时,将低压的吹塑空气41从下侧经由形成于支座21中心的通孔21a导入至预塑形坯11内。利用这种吹塑空气41将预塑形坯11朝与中心轴线11a正交的方向自由吹塑(自由吹塑工序)。即、在预塑形坯11的口部12与被吊挂部成形用分型模33、34夹持的底部14之间的圆筒状的胴部13在与中心轴线11a正交的方向不受限制地呈圆筒状膨胀。另外,由于在上下方向上作用有拉伸力,因此从侧面观察时整体膨胀成纺锤状。此外,只要利用未图示的构件预先将预塑形坯11的口部12的凸缘12a从上侧按压至支座21,且在拉伸时可靠地防止预塑形坯11从支座21脱落即可。
在此,较为理想的是,在自由吹塑工序中,对吹入预塑形坯11内的吹塑空气的量进行管理。例如,较为理想的是,预先将吹塑空气填充至定量容器41A,从该定量容器41A供应吹塑空气以导入预塑形坯11内。或者,也可以利用活塞等将滞留在气缸等定量容器中的一定量的吹塑空气压出以供应至预塑形坯11内。通过将定量的吹塑空气供应至预塑形坯11内,从而能高精度地将预塑形坯11自由吹塑成目标形状。
利用吊挂部成形用分型模33、34进行的预塑形坯11的拉伸一直进行到吊挂部成形用分型模33、34的下端面33b、34b成为一左一右的吹塑成形用分型模31、32的上端檐面31b、32b的高度位置为止。当吊挂部成形用分型模33、34上升到上述高度位置时,便会处于不受合模的吹塑成形用分型模31、32干扰的状态。一旦吊挂部成形用分型模33、34到达上述高度位置,就停止它们的上升而保持在上述位置上,且开始进行一左一右的吹塑成形用分型模31、32的合模动作(合模工序)。
也可以与吊挂部成形用分型模33、34的上提动作同时进行一左一右的吹塑成形用分型模31、32的合模动作。此时,只要进行吊挂部成形用分型模33、34的上提动作、以避免它们与合模的吹塑成形用分型模31、32干扰即可。
在合模动作开始后仍旧继续用低压空气41进行预塑形坯11的胴部13的自由吹塑。一直持续到被合模的一左一右的吹塑成形用分型模31、32的成形面31a、32a与经自由吹塑的预塑形坯11接触为止。
在此,如图7所示,在此时,与预塑形坯11的中心轴线11a正交的圆筒状的预塑形坯截面形状的外径L比由合模状态下的吹塑成形用分型模31、32限定的腔体35中与中心轴线11a正交的方向的腔体截面形状的短径L1大,且比上述腔体截面形状的长径L2小。此外,预塑形坯截面形状的周长比腔体截面形状的周长稍短。(根据不同情况,预塑形坯截面形状的周长也可以与腔体截面形状的周长相同。)为了形成这种状态,只要对低压吹塑空气的压力、供应量、吊挂部成形用分型模33、34的上提速度、吹塑成形用分型模31、32的合模速度等进行设定即可。此外,也可以不是连续进行吹塑成形用分型模31、32的合模,而是以在途中停止一定时间的断续的动作形态进行。
此后,如图6、图7所示,一边继续进行低压吹塑空气41的导入,一边进行按压,以使因自由吹塑而膨胀的预塑形坯11的胴部13(C)通过一左一右的吹塑成形用分型模31、32而成为扁平截面形状(限制吹塑工序)。在这些图中,将吹塑成形用分型模31的移动位置用符号31(A)~31(E)表示,将各位置31(C)、31(D)、31(E)的预塑形坯11的胴部13的形状用符号13(C)、13(D)以及13(E)表示。
在这样一边被一左一右的吹塑成形用分型模31、32压扁成扁平状一边将低压吹塑空气导入预塑形坯内部的限制吹塑工序中,通过自由吹塑而以均匀壁厚的状态膨胀成圆筒状的预塑形坯11在整体上变形,使最终产品的扁平容器1的扁平截面形状成为短径方向压扁、长径方向突出的形态。由于预塑形坯11的周长比扁平截面的腔体的周长稍短,因此,能在不会伴随纵横拉伸而产生实质上的壁厚变化的前提下使预塑形坯11变形成扁平截面形状。即、被成形为保持通过自由吹塑成形得到的均匀壁厚状态的扁平截面形状。
如图7中粗实线所示,在吹塑成形用分型模31、32的合模动作结束之后,导入高压的吹塑空气42而使预塑形坯11的胴部13的外周面13a被按压至腔体35的内周面(成形面31a、32a)上并密接,从而得到均匀壁厚的扁平容器1(最终吹塑工序)。在此,由于只要将吹塑成形用分型模的内周面加热至规定温度就能对在最终吹塑工序中被按压至腔体内周面并密接的预塑形坯进行加热(热处理),因此能得到耐热性高的扁平容器。例如,通过使吹塑成形用分型模31、32处于被筒形加热器(日文:カ一トリツジヒ一タ一)或热介质加热的状态,能对最终成形后的扁平容器1进行热处理而使耐热性提高。
此外,与上述最终吹塑工序同时进行吊挂部成形用分型模33、34的最终合模动作,对在它们之间被夹住的底部进行冲压而成形出具备圆形通孔4b的吊挂部4(吊挂部成形工序)。
利用以上工序,能稳定地生产出一体形成有吊挂部4、且耐热性能高的点滴用医疗容器。
(其它实施方式)
上述例子是将本发明应用于带吊挂部的扁平容器的情况的例子。本发明的方法还可以用于不具备吊挂部的扁平容器的制造中。此时,不需要吊挂部成形用分型模,而利用以下工序对扁平容器吹塑成形。
(1)将已加热至规定温度的预塑形坯导入吹塑成形用分型模。
(2)与开始关闭吹塑成形用分型模几乎同时地将低压吹塑空气导入预塑形坯内而开始自由吹塑。
(3)在一定时间后,自由吹塑过程中的预塑形坯开始与合模过程中的吹塑成形用分型模表面接触。此时膨胀成圆形的预塑形坯的直径比吹塑成形用分型模的短径大且比长径小。此外,吹塑过程中的预塑形坯的周长比由吹塑成形用分型模形成的腔体的周长短。
(4)接着,在持续关闭吹塑成形用分型模时,一边对以限制状态被吹塑的预塑形坯进行按压一边慢慢接近最终扁平形状。在吹塑成形用分型模完全关闭后,将高压吹塑空气导入预塑形坯内,使之与模具形状一致并作为完成品(扁平容器)。
另外,吹塑成形用分型模既可以连续驱动到最终合模为止,也可以在合模过程中暂时停止、一定时间之后进行合模。
其次,本发明的吹塑成形法还能用于制成不是扁平截面的而是一般的圆筒状截面的带吊挂部的容器的制造。此时,利用下述工序来吹塑成形出带吊挂部的容器。
(a)在将加热后的预塑形坯设置在开模状态下的吹塑成形用分型模之后,用形成吊挂部分的底分型模(吊挂部成形用分型模)夹住预塑形坯,之后,一边将上述底分型模慢慢上提(即一边将预塑形坯拉伸)同时一边将微压吹塑空气导入预塑形坯内部来进行自由吹塑。此时,若对导入预塑形坯内部的微压吹塑空气进行量的限制,就能使形状稳定而得到好的结果。
(b)在将底分型模上提到规定位置之后(或者也可以一边将底分型模上提,同时一边开始关闭吹塑成形用分型模),一边关闭吹塑成形用分型模一边继续向预塑形坯内部导入微压吹塑空气。
(c)在吹塑成形用分型模最终关闭时,形成吊挂部的底分型模也同时最终合模而形成吊挂部。
另外,通过使吹塑成形用分型模处于被筒形加热器或热介质加热的状态,能对已被最终成形的带吊挂部的容器进行热处理而使耐热性提高。

Claims (5)

1.一种扁平容器的吹塑成形方法,对有底筒状的预塑形坯的口部以外部分进行纵横拉伸吹塑,以制造出与该预塑形坯的中心轴线正交的截面形状呈一个方向为长径、与长径正交的方向为短径的扁平截面形状的扁平容器,其特征在于,具有:
设置工序,在该工序中将被加热至可进行吹塑成形的温度的所述预塑形坯以同轴状态设置到处于开模状态下的一左一右的吹塑成形用分型模的中心;
合模工序,在该工序中进行所述吹塑成形用分型模的合模动作;
自由吹塑工序,该工序与所述合模工序同时进行,用第一压力将吹塑空气从所述预塑形坯的口部导入所述预塑形坯内以对所述预塑形坯自由吹塑;
限制吹塑工序,在该限制吹塑工序中,当在所述合模工序中的所述吹塑成形用分型模与所述自由吹塑工序中经过自由吹塑的所述预塑形坯接触后,一边继续将所述第一压力的吹塑空气导入,一边利用所述分型模将所述预塑形坯成形成所述扁平截面形状;以及
最终吹塑工序,该工序是在所述合模工序结束之后将比所述第一压力高的第二压力的吹塑空气导入所述预塑形坯内,以将所述预塑形坯成形为所述扁平容器,
按如下要求进行所述预塑形坯的自由吹塑:在所述自由吹塑工序结束时,所述预塑形坯的、与所述中心轴线正交的预塑形坯截面形状的外径比由合模状态下的所述吹塑成形用分型模限定的腔体中与所述中心轴线正交的腔体截面形状的短径大,且比所述腔体截面形状的长径小,所述预塑形坯截面形状的周长与所述腔体截面形状的周长相同或比所述腔体截面形状的周长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扁平容器的吹塑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合模工序中,持续或断续进行所述分型模的合模动作。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扁平容器的吹塑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
夹持工序,该工序是在所述设置工序之后将所述预塑形坯的底部从所述中心轴线的两侧用一左一右的吊挂部成形用分型模夹持;
拉伸工序,在该工序中,通过将夹持所述底部的所述吊挂部成形用分型模朝所述中心轴线的方向上提,来将所述预塑形坯进行拉伸;以及
吊挂部成形工序,在该工序中对已被上提至不与所述吹塑成形用分型模干扰的位置的所述吊挂部成形用分型模进行最终合模,以在所述底部成形作为吊挂部的部位,
将所述自由吹塑工序与所述拉伸工序同时进行,并在所述自由吹塑工序中,对所述预塑形坯中的所述口部与被所述吊挂部成形用分型模夹持的所述底部之间的胴部进行自由吹塑。
4.如权利要求3上述的扁平容器的吹塑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拉伸工序结束后开始所述合模工序,或以避免所述吊挂部成形用分型模与所述吹塑成形用分型模干扰的形态同时进行所述拉伸工序和所述合模工序。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扁平容器的吹塑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为了在所述最终吹塑工序中对扁平容器实施热处理以提高耐热性,预先将所述吹塑成形用分型模加热至规定温度。
CN201010507717.7A 2009-10-08 2010-09-28 扁平容器的吹塑成形方法 Active CN10202970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33962 2009-10-08
JP2009233962A JP5567310B2 (ja) 2009-10-08 2009-10-08 偏平容器のブロー成形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29705A CN102029705A (zh) 2011-04-27
CN102029705B true CN102029705B (zh) 2014-04-16

Family

ID=438834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07717.7A Active CN102029705B (zh) 2009-10-08 2010-09-28 扁平容器的吹塑成形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567310B2 (zh)
CN (1) CN10202970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45544B2 (ja) * 2015-06-30 2019-07-17 テルモ株式会社 医療用液体収納容器体、薬剤充填済み医療用容器、医療用液体収納容器体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薬剤充填済み医療用容器の製造方法
JP6693822B2 (ja) * 2016-06-30 2020-05-13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液体ブロー成形による容器製造方法
WO2019108690A1 (en) 2017-11-30 2019-06-06 Corning Incorporated Stretch blow molded pipette, and system and method for forming same
CN108162361B (zh) * 2017-12-22 2019-12-13 亚普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中空管体成型方法
WO2022220270A1 (ja) 2021-04-16 2022-10-20 日精エー・エス・ビー機械株式会社 樹脂製容器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CN113997544A (zh) * 2021-10-18 2022-02-01 佛山市工正包装设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pp小口径输液瓶的成型方法及输液瓶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03538A (en) * 1989-11-16 1995-04-04 Mitsui Petrochemical Industries, Ltd. Container with a suspension grip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1157397A (zh) * 2006-01-16 2008-04-09 东莞佳鸿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吹塑成形的输液容器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其制造所用材料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248232A (ja) * 1989-03-22 1990-10-04 Mitsui Petrochem Ind Ltd 吊り下げ用舌片付容器の製造方法
JPH04131221A (ja) * 1990-09-21 1992-05-01 Mitsui Petrochem Ind Ltd 吊り下げ用舌片付き容器の製造方法
JPH08294958A (ja) * 1995-04-26 1996-11-12 Kyoraku Co Ltd 扁平容器の成形方法およびその金型
JP2000052412A (ja) * 1998-08-12 2000-02-22 Naigai Kasei Kk 偏平容器の製造方法
JP4780443B2 (ja) * 2005-07-19 2011-09-28 東洋製罐株式会社 扁平容器二段ブロー成形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03538A (en) * 1989-11-16 1995-04-04 Mitsui Petrochemical Industries, Ltd. Container with a suspension grip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1157397A (zh) * 2006-01-16 2008-04-09 东莞佳鸿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吹塑成形的输液容器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其制造所用材料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29705A (zh) 2011-04-27
JP2011079243A (ja) 2011-04-21
JP5567310B2 (ja) 2014-08-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29705B (zh) 扁平容器的吹塑成形方法
KR102398863B1 (ko) 수지제 용기의 제조방법, 금형 유닛 및 성형기
US4035455A (en) Method for blow molding a hollow plastic article having a concave base
RU2627858C2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оптимизированного контура дна на заготовке
JP2000043129A (ja) プラスチック容器の成形方法
RU2550852C2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преформ специальной геометрической формы
JP3294019B2 (ja) 大型容器の延伸吹込成形方法
US4480979A (en) Stretch forming hollow articles
JP5691521B2 (ja) 合成樹脂製容器の製造方法
CN109366935A (zh) 一种带有吊环的输液容器及其制备方法
RU2003127844A (ru) Способ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полиэтилентерефталатовых контейнеров со смещенной от центра горловиной
JP7271509B2 (ja) ブロー成形方法、ブロー成形用金型およびブロー成形装置
US11958229B2 (en) Resin container manufacturing method
US20230158728A1 (en)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for delamination container
JP4656567B2 (ja) ブロー成形による中空成形品の製造方法における予備温調に用いる予備温調金型
JP3907494B2 (ja) ブロー成形方法及び装置
US11325288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he production of an optimized neck contour on preforms
JP6095688B2 (ja) 成型した容器に陽圧を加えるための、成型装置および方法
US4207134A (en) Apparatu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hollow plastic articles
US10076867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he production of an optimized bottom contour on preforms
JP6727760B2 (ja) 中空容器の製造方法及びブロー成形装置
TW201501907A (zh) 合成樹脂製容器的製造方法
JP7183379B2 (ja) 容器の金型および容器の製造方法
US20240123670A1 (en) Temperature adjustment mold, and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resin container
US20230150710A1 (en) Peeling containe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peeling contain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TERUMO CORPORATION

Effective date: 20130702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30702

Address after: Nagano

Applicant after: Frontier Inc.

Applicant after: Terumo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Nagano

Applicant before: Frontier Inc.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