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27311A - 用于发射抛射体或一般而言的发射对象的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发射抛射体或一般而言的发射对象的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027311A CN102027311A CN2009801163959A CN200980116395A CN102027311A CN 102027311 A CN102027311 A CN 102027311A CN 2009801163959 A CN2009801163959 A CN 2009801163959A CN 200980116395 A CN200980116395 A CN 200980116395A CN 102027311 A CN102027311 A CN 10202731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ulley
- separately
- bending part
- crossbow
- pusher ar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41—WEAPONS
- F41B—WEAPONS FOR PROJECTING MISSILES WITHOUT USE OF EXPLOSIVE OR COMBUSTIBLE PROPELLANT CHARGE; WEAP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41B5/00—Bows; Crossbows
- F41B5/14—Details of bows; Accessories for arc shooting
- F41B5/1442—Accessories for arc or bow shooting
- F41B5/1469—Bow-string drawing or releasing devic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41—WEAPONS
- F41B—WEAPONS FOR PROJECTING MISSILES WITHOUT USE OF EXPLOSIVE OR COMBUSTIBLE PROPELLANT CHARGE; WEAP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41B5/00—Bows; Crossbows
- F41B5/10—Compound bows
- F41B5/105—Cams or pulleys for compound bow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41—WEAPONS
- F41B—WEAPONS FOR PROJECTING MISSILES WITHOUT USE OF EXPLOSIVE OR COMBUSTIBLE PROPELLANT CHARGE; WEAP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41B5/00—Bows; Crossbows
- F41B5/12—Crossbows
- F41B5/123—Compound crossbow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ending Of Plates, Rods, And Pipes (AREA)
- Testing Of Devices, Machine Parts, Or Other Structures Thereof (AREA)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Table Devices Or Equipment (AREA)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发射抛射体的装置(1),包括:弩托(2);连接至所述弩托(2)的相对侧的至少两个弯曲部件(10);所述弯曲部件(10)的张紧机构(323),包括设置至弩托(2)的相对侧的至少两个凸轮(323),每一个轴接在各自的第一旋转轴(33)上,并连接至至少一个对应的弯曲部件(10);用于与所述弯曲部件(10)配合的所述抛射体的推动机构(30),包括设置至弩托(2)的相对侧并通过柔性推动部件(31)相互连接的至少两个推动臂(32),其中每一个所述推动臂(32)在各自的旋转轴(33)处轴接并用于支撑所述柔性推动部件(31)的一部分,每一个所述推动臂(32)均可操作地连接至各自的凸轮(323),其中所述装置(1)还包括用于控制推动臂(32)旋转的柔性施力部件(37),和设置在弩托(2)的相对侧的两对滑轮(145,146),其中每对包括位于各自的推动臂(32)之间的第一滑轮(145)。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发射抛射体、或箭、或弩箭、或一般而言发射对象的装置。更具体地,它涉及一种完美型箭弩。
背景技术
已知用于发射抛射体的几种类型的装置,既用于运动和业余使用,也用于专业使用。在这些装置中,尤其,存在弩,一般由用于积累弹性能量并将其返回给要发射的抛射体的弓身(采用木材、金属、或塑料或复合材料,例如包括玻璃或碳纤维)、用于推动抛射体的推动线弦、将所述线弦保持在上弦位置然后释放的固定系统、以及固定至所述弓身并包括用于所述抛射体的支撑导件的弩托组成。
用于发射抛射体的现代设备通常将弓身分成两个弯曲部件(也称为翼),两者是相同的(左和右)并固定至装置的中央把手部件(也称为弓把)或弩托。
在某些具体实施例(如US 3854467;US 3923035;US 3987777)中,具有轴接至弯曲部件的自由端的滑轮和轴接至中央部件的滑轮;滑轮包括推动线弦部分缠绕其上的轨道。在最普通的设置中,推进线弦连接滑轮和在另一侧的其对称的相对的滑轮;每一个所述滑轮与更小的滑轮一体,该更小的滑轮保持住另一线弦的一端,其另一端连接至相对的翼。一些滑轮可以具有偏心形状。
该推动线弦的牵引力转动滑轮,将推进线弦从一些滑轮解除缠绕,并同时其它线弦绕其它的滑轮缠绕;这导致弯曲部件的弯曲和弹性能量的积累。由于滑轮轨道的充分形状和相同滑轮的合适的偏心,在这些装置中,有可能在装置上弦时减少必须由使用者施加的最大力量,以及增加抛射体的行程(也称为“拉弓长度”)和弯曲部件的末端的运动之间的比例。
包括滑轮或用于相似目的的类似物的用于发射抛射体的装置的其它具体实施例披露在,例如,US 5388564、US 5499618、US 5967132中。包括滑轮的弩的具体实施例披露在,例如,US 5630405和US 6155243中。
现有技术的装置特别是现有技术的弩的主要缺点之一是在发射阶段,弯曲部件、推动线弦和任何滑轮到达行程末端时携带有与运动的质量成比例的高残留动能;由于装置的结构,这种能量必须在很短的空间甚至没有空间中消耗掉,因为在运动中的组件已经到达它们的可能的行程的末端。因此,在发射后运动中组件的停止是相当突然的,将整个装置置于涉及非常高应力的行程末端冲击,释放残余能量至线弦上并压迫滑轮的枢轴和弯曲部件。事实上,在空弩射击(即,没有抛射体发射)的情况下,不存在能量转移到自由质量,应力可能会如此之高从而弄坏该装置。
这就决定了装置尺寸的结构限制,强加在可以安全发射的抛射体质量上的实际限制,迫使使用者具有非常高水平的注意力和专业技能,使用者在空弩射击或使用太轻的抛射体的情况下,可能损坏弩,甚至受伤。
在所述更加先进的装置的情况下,这个问题实际上是被在弯曲部件的末端的滑轮的存在加剧了,因为这大大增加了使用中质量、动能和惯性能量。此外,在行程末端的突然停止是在使用用于发射抛射体的装置时产生的噪声的主要原因。
现有技术的装置的另一缺点是下列事实:即使当装置处于初始位置,弯曲部件处预张紧状态;除其它外,这就需要使用特定的工具,例如压床,以进行维修操作例如推动线弦的更换。
最后,必须注意到,在左和右弯曲部件的弹性特性中的可能的差异,甚至轻微差异,可能是施加在抛射体上的推力的不对称的原因,从而,危害发射精度。
另一方面,滑轮没有设法去补偿弯曲部件的弹性特性中的任何这种差异。
另外,现有技术的弩通常采取允许很少或根本没有可能适应用户要求的装置的形式:一旦现有技术的弩已经制造成一定规格,最大威力或用于上弦所需要的力量基本上就固定了,除了在任何情况下都超出了普通使用者技能的费力更换组件外,不能再被更改。而这些干预其实是危险的,还丧失制造商提供的保修。
发明内容
因此,本说明书从提供用于发射抛射体或一般而言发射对象的装置的技术问题的立场出发,其使得有可能克服上面参考现有技术详述的至少一个缺点,并获得进一步的优点。
正如在独立权利要求1中所限定的,这是通过提供用于发射抛射体或一般而言发射对象的装置获得的,该装置包括:
-弩托,在后或近端和前或远端之间具有纵向延伸方向,
-至少两个弯曲部件,连接至所述弩托的相对侧并具有优选延伸方向,所述弯曲部件用
于被弯曲以积累和提供可用来发射所述抛射体的能量,并在静止状态得到释放,
-所述弯曲部件的张紧机构,
-用于与所述弯曲部件配合的所述抛射体的推动机构,
其中,所述张紧机构包括设置至弩托的相对侧的至少两个凸轮,每一个轴接在各自的第一旋转轴上,并连接至至少一个对应的弯曲部件,以便凸轮绕所述第一旋转轴的角位移确定在所述至少一个对应的弯曲部件上的弯曲动作,
所述推动机构包括设置至弩托的相对侧并通过用于推动所述抛射体的柔性推动部件相互连接的至少两个推动臂,
其中每一个所述推动臂在各自的旋转轴处轴接并用于支撑所述柔性推动部件的一部分,每一个所述推动臂均可操作地连接至各自的凸轮,以便在装置的上弦阶段,每个推动臂在第一旋转方向上的旋转通过各自的凸轮确定所述弯曲部件的弯曲,以及在所述抛射体的发射阶段,所述弯曲部件至所述静止状态的回复通过所述凸轮确定每个推动臂在相反方向的旋转,
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用于在所述上弦阶段控制推动臂旋转的柔性施力部件,和设置在弩托的相对侧的两对滑轮,其中每对包括位于各自的推动臂和所述柔性推动部件之间的第一滑轮和位于各自的推动臂和所述柔性施力部件之间的第二滑轮,所述第一滑轮可转动地连接至所述第二滑轮以实现其绕各自的旋转轴的协调一致的旋转,以便在所述静止位置,柔性推动部件部分缠绕在第一滑轮上,在所述上弦阶段,柔性推动部件从所述第一滑轮解除缠绕且柔性施力部件缠绕在第二滑轮上,在所述发射阶段,柔性推动部件缠绕在所述第一滑轮上且柔性施力部件从第二滑轮解除缠绕。
本说明书的次要特征限定在相应的从属权利要求中。
本说明书的主题提供了某些显著的优点。
主要优点在于:由于在推动移动后的制动移动中运动中部件的惯性能量和动能的逐步吸收,装置允许在行程末端停止中作用在结构上的应力减少。另外该制动移动特别长,可以从图中看出。制动移动也没有例如通过在它们的如在现有技术的装置中可想象的中间位置之前的某个距离处,即在它们仍然部分张紧时,弹性阻挡推动线弦从而中断翼或弯曲部件的有用移动;相反,当弯曲部件已经消耗掉所有储存的能量并当它们通过中间的、零能量状态而反向弯曲时制动移动介入。从而相对于现有技术的装置,该装置能够处理更高的能量,同时还特征在于更流畅的和更安静的动作及为使用者特别是在空弩射击的情况下更高的安全水平。
第二优点在于,与现有技术的装置相比,本装置使得有可能加载更高的能量。事实上使用实心体(例如,所述凸轮)作为作用在弯曲部件(而不是线弦)的主要推动者允许施加更大的力量,和使用更加刚性的弯曲部件,从而增加能够传递的最大能量。
第三优点是缠绕在施力滑轮(例如所述第二滑轮)上的、随后主要对连接至杠杆(例如所述推动臂)的并可用将会示出的各种方法增加的线弦(例如所述柔性施力部件)的长度的增加,与现有技术的装置相比,加宽了用于修正的力量-牵拉曲线的范围。尤其认为可以期望获得沿其大部分长度上尽可能平坦的力量-牵拉曲线,从而尽量最小化在给装置上弦时使用者必须使用的与拉弓长度相关的最大力量(通常称为拉力),因为对于具有实际尺寸的装置,这种持久基本上是有限的,与储存的能量相关。
第四优点在于,该装置使得有可能改变具体的使用特性且它具有更加简单的维修。事实上,所述弯曲部件在静止状态得到释放,即它们不具有积累的弹性能量且是非变形的,因此它们能够容易和安全地用具有相同或不同特性的其它弯曲部件进行更换。弯曲部件还不具有在更热的储存条件下看到它们的性能下降的风险。
另一个优点在于,所述装置使得有可能同步左和右推动机构或推动臂的旋转,以补偿左和右弯曲部件的弹性特性中的不对称。这确定了在发射阶段作用在抛射体上的力量的均匀分布,消除了作用力的与发射方向正交的分力,这有利于发射准确。
另一个优点在于,装置具有更加有限的的横向尺寸,因为弯曲部件基本相互平行并平行于弩托定向,它们靠近它,而外部凸出的推动臂不需要延伸太多,因为距离倍增负荷大多落于滑轮。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推动臂在最大上弦的第一位置和最大释放的第二位置之间是可转动的。在所述第一和第二位置之间,具有中间位置,在该位置上弯曲部件不具有积累的弹性能量。尤其,在所述的最大上弦的第一位置,推动臂朝向弩托的近端旋转,在所述的最大释放的第二位置,它们朝向弩托的远端旋转。
更具体地,所述第二位置对应发射行程后制动行程或移动中推动臂朝向远端的最大前进程度,其中发射行程指的是推动臂在所述的最大上弦的第一位置和所述中间位置之间的移动,而制动行程指的是推动臂在所述中间位置和所述第二最大释放位置之间的移动。
因此,在上弦的装置中,弯曲部件最初是在弯曲或弯折的形状,在发射阶段,弯曲部件逐渐减少弯曲,它们经过静止位置(对应所述中间位置),并通过弯向相反方向继续其运动,直到它们形成最大反向弯曲的形状,对应所述的最大释放的第二位置。这个解决方案的一个优势是它允许在发射阶段结束时组件的逐渐的非突然的停止,从而减少在行程末端的应力和损坏装置的风险。
还可以选择性地提供当推动臂在中间位置和最大释放位置之间时运转的反向机构,以与弯曲部件配合从而减慢移动的部件。
此外或反向机构的替换,装置可以包括辅助推动机构,其包括至少一个弹性部件,用于在上弦阶段积累能量并在发射阶段提供能量给推动机构。这使得对于相同的整体尺寸有可能增加装置的威力。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每个推动臂和各自的凸轮形成单一部件,推动臂的旋转轴和各自的凸轮的旋转轴相同。这个解决方案具有需要更少零件数目和结构更加简单的特别优势。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每个推动臂使用轴接至推动臂和凸轮的至少一个连杆可操作地连接到各自的凸轮。这个解决方案使得有可能减少装置的最大横向尺寸和允许更大的设计灵活性。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弯曲部件设置成使它们的优选延伸方向基本上平行于弩托的纵向延伸方向。这有利于装置的紧凑性,减少了横向尺寸。优选地,弯曲部件接近弩托。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弯曲部件、凸轮和推动臂以相对于弩托基本上对称的方式设置。这种形状是有利的,因为对称设置有利于施加在弩托上的力量的对称和平衡分布以及作用在弩托自身的残余力量的消除。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凸轮的旋转轴与至少一个弯曲部件的一部分以与弯曲部件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一起移动。更具体地,每个凸轮使用连接元件进行轴接,连接元件包括可活动地容纳在凸轮的狭槽中的第一部分和连接至对应的弯曲部件的区带的至少一个其它部分。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至少一个保持部件设置在弩托的每一侧,铰接其上,目的是保持住所述连接元件的一部分从而将它沿着其运动导向和限制。在这种情况下,推动臂和所述保持部件以协调一致的方式旋转。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装置还包括所述弯曲部件至所述弩托的连接机构或支撑件;连接机构用于防止弯曲部件的第一区带,例如它的末端,在与优选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平移,并允许所述第一区带弯曲运动,和/或相对于弩托的角位移,和/或在弯曲部件的优选延伸方向上的平移。更具体地,所述连接机构位于弯曲部件的两端。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相对的第一凸轮和第二凸轮铰接在连接至弩托并位于相对的凸轮之间的枢轴体上;枢轴体的轴限定了所述凸轮的第二旋转轴。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滑片设置在凸轮和各自的对称的凸轮之间,并包括枢轴体;所述滑片可以以与弩托的纵向延伸方向平行的方向沿装置弩托移动。因此,每个凸轮的运动与对称设置的各自的凸轮的运动同步。这使得在具有推动作用的柔性部件上均匀的拉力。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每个推动臂支撑第一滑轮,其保持住具有推动作用的柔性推动部件的一端,另一端由在另一侧的对称的相对的滑轮保持住。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提供了柔性施力部件,其每个末端连接至各自的第二滑轮。在这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二滑轮在缠绕方向的旋转导致由柔性施力部件拉动的推动臂的旋转。柔性施力部件在适合于最大化要缠绕的长度的位置从一侧至相对侧。更具体地,柔性施力部件在与由各自的推动臂限定的路径大致相切的方向导向。这减少了在柔性施力部件上的张力并增加第二滑轮的合适的尺寸,从而增加修正的力量-牵拉曲线的范围。
在一个可替代的具体实施例中,提供了两个柔性施力部件,弩托的每一侧各一个,每一个均具有连接至各自的第二滑轮的第一末端和连接至从各自的保持部件延伸的侧面附加体例如横臂的第二末端。在一个优选的具体实施例中,推动臂和对应的横臂在上弦期间反向旋转从而一个向另一个移动,在发射期间相互远离。从而,通过将柔性施力部件的一端连接至保持部件,增加了要缠绕在第二滑轮上的长度,减少了在柔性施力部件中的张力,从而柔性施力部件可以更细。这允许对于第二滑轮的更大的设计自由度,因为它现在可以具有更大的最大半径和更小的最小半径。因此,第二滑轮的偏心值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选择。这是有利的,因为更大的第二滑轮加宽了修正的力量-牵拉曲线的范围。
另外,在所述具体实施例中,保持部件与推动臂配合将能量传递至弯曲部件和从弯曲部件传递回来。因此,整个推动动作更加平衡,实现了更好的结构效能。例如,推动臂可以更轻,因为它们经受更小的应力。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在相同的推动臂上的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连接至与它们一起旋转的相同的共用枢轴上。因此,第一和第二滑轮具有相同的旋转轴和相同的角速度。一对滑轮的旋转的方向可以与各自的推动臂一致(例如,均为顺时针或均为逆时针),或者与各自的推动臂相反(一个顺时针,另一个逆时针),取决于柔性部件固定至滑轮的哪一侧。滑轮的旋转可以进行多次转动或回转。
在一可替代的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轴接在不同的旋转轴处;事实上,每个滑轮共同连接至可转动地连接至推动臂的各自的枢轴。两个滑轮通过传动装置例如具有齿状部分可操作地连接或摩擦耦合。这允许减少滑轮的整体尺寸,减少拉弓长长度(尤其当用于弹弓时是有用的),加宽了获得装置的期望特性的设计自由度。
从下面的作为范例而不是限制目的给出的其优选的具体实施例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主题的进一步的优势、特征和使用方式将变得明显。
但是,显然,在本说明书中描述的每个具体实施例可能呈现一个或更多个上述列出的优势;在任何情况下,不要求每个具体实施例同时呈现列出的所有优势。
附图说明
将参考所附附图的图形,其中:
图1显示根据现有技术的弩的一具体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2A显示根据本说明书的用于发射抛射体的装置的第一具体实施例的透视图,处于第一操作位置;
图2B显示图2A中装置的透视图,处于第二操作位置;
图2C显示图2A中装置的透视图,处于第三操作位置;
图3显示图2A中装置的详细放大透视图,其中已经移除一些组件;
图4显示图2A中装置的另一详细放大爆炸透视图;
图5显示图2A中装置的放大主视透视图;
图6显示图2A中装置的另一详细放大爆炸透视图;
图7显示图2A中装置的放大侧面透视图;
图8显示图2A中装置的另一详细放大透视图,其中已经移除一些组件;
图9显示图2A中装置的另一详细放大爆炸透视图;
图10显示图2A中装置的另一详细放大爆炸透视图;
图11显示图10中细节的爆炸透视图;
图12显示图2A中装置的透视图,处于非操作位置;
图13显示图10中细节的透视图,处于非操作位置;
图14A显示根据本说明书的用于发射抛射体的装置的第二具体实施例的透视图,处于第一操作位置;
图14B显示图14A中装置的透视图,处于第二操作位置;
图14C显示图14A中装置的透视图,处于第三操作位置;
图15显示图14A中装置的详细放大透视图,其中已经移除一些组件;
图16显示图14A中装置的另一详细放大爆炸透视图;
图17显示根据本说明书的用于发射抛射体的装置的第三具体实施例的透视图,处于第一操作位置;
图18显示图17中装置的另一详细放大爆炸透视图;和
图19显示根据本说明书的用于发射抛射体的装置的第四具体实施例的透视图,处于第一操作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现有技术(US 6155243)的箭弩的一个具体实施例1001显示在图1中。弩1001具有带有弩柄1003的弩托1002、连接至所述弩托1002的两个弯折或弯曲部件1010(或翼)、用于推动抛射体的推动线弦1031、用于在发射位置保持和释放所述推动线弦1031的固定及释放系统(未显示,但位于弩柄1003的附近)、射击扳机(未显示)。弯曲部件1010的自由端支撑偏心轮1009,以便推动线弦1031通过这些偏心轮并将每个滑轮连接至相对的弯曲部件。在上弦阶段,如图1所示,推动线弦1031拉向弩柄1003,导致滑轮1009的偏心旋转、弯曲部件1010的弯曲和在这些弯曲部件中弹性能量的积累。在发射阶段,相同的运动发生在相反方向,将能量转移到抛射体(未显示),抛射体在合适的导轨1008中滑动。这种类型的现有技术的弩1001具有上面已经提及的缺点。
根据本说明书制造的用于发射抛射体、箭、弩箭或一般而言发射对象的装置显示在图2A-13中,其中其以附图标记1表示。
在下文中,本说明书将特别涉及箭弩;无论如何,本说明书的相同发明原理可以相似地应用至其它发射装置,例如弓或弹弓。
弩1包括具有处于后或近端205和前或远端206之间的纵向延伸方向201的弩托2。弩1的其它组件连接至弩托2。在使用过程中最接近使用者的弩托2的部分,也就是后或近端205,实际上包括弩柄3、把手4、用于可逆地固定住用于推动抛射体的柔性推动部件31的固定系统6、使得当发射抛射体时打开固定系统6以释放柔性推动部件31成为可能的扳机7。迄今为止所列的组件可以认为基本上是现有技术的组件,因此将不会更详细地进行描述。
图2A、2B和2C说明弩1处于三种不同的操作位置,分别是中间(静止)状态、上弦状态和最大释放状态。
弩1包括至少两个弯曲部件10,或弯折部件,其具有沿优选延伸方向202的细长形状,例如弯曲部件10具有平行六面体类似形状。它们可以由木头、金属、玻璃、塑料或复合材料,如包括玻璃或碳纤维、或其它合适的材料制造。
弯曲部件10是适于被弯曲或弯折的,以积累发射抛射体所需的弹性能量并随后在发射阶段将能量提供给抛射体。在抛射体发射结束时,弯曲部件10在静止状态得到释放,在该状态,它们不具有积累的弹性能量且是非变形的。
在这里代表的具体实施例中,弯曲部件10设置在基本邻近弩托2的位置并以相对它对称的方式设置;在这个例子中,它们的优选延伸方向202基本平行于弩托2的纵向延伸方向201;更具体地,具有四个弯曲部件10,因为在弩托2的每一侧具有两个弯曲部件10。
弯曲部件10连接至弩托2的相对侧上。更具体地,每个弯曲部件10通过位于弯曲部件10的近端101和远端102的连接机构连接至弩托2。
连接机构包括支撑件11,每一个均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侧杆14和第二侧杆15;例如,侧杆14,15是圆柱形杆。侧杆14,15轴接至与侧杆14,15正交的细小狭长板16上。在这个例子中,为每个支撑件11设置相互平行的两块狭长板16。
另外,第一侧杆14,即靠近弩托2的侧杆,和狭长板16轴接在从弩托2横向延伸的第一扁平凸块17上,第一扁平凸块17稳固连接弩托2或与其一体。
第一和第二侧杆14,15通过狭长板16保持间隔关系,以限定用于弯曲部件10的各自的末端101,102的壳体。
事实上,它们接触弯曲部件10尤其是保持在各自的侧杆14,15之间的所述末端101,102的相对侧。第一侧杆14相对于弩托2位于弯曲部件10的内侧,第二侧杆15位于弯曲部件10的外侧。
另外,所述末端101,102相对于侧杆14,15在延伸方向202上略微伸出。
第一侧杆14还用作间隔体,以保持弯曲部件10稍微离开弩托2。
由于狭长板16相对于第一凸块17绕轴18可转动,随着弯曲部件10的弯曲运动,整个支撑件11可以绕相同的轴18旋转。即,当弯曲的弯曲部件10改变其相对于弩托2的角度时,支撑件11随着弯曲部件10的各自的末端101,102的移动而旋转;换句话说,所述末端101,102的部分旋转是允许的。
因此,弯曲部件10可以呈现简单的弯曲或拱形形状,在所述弯曲运动中不被支撑件11妨碍,从而防止在弯曲部件10中产生纵向应力。
另外,侧杆14,15具有弯曲形状(在这个例子中,为圆柱形形状),并绕各自的纵轴是可转动的。因此,如果需要,弯曲部件10沿其优选延伸方向202的平移运动至少部分允许。在这种情况下,侧杆14,15在所述平移运动中旋转,从而减少弯曲部件10和侧杆14,15之间的相互摩擦。薄板19,例如金属板,可以局部置于弯曲部件10和各自的侧杆14,15之间以进一步减少摩擦并避免弯曲部件10的磨损。
换句话说,连接机构,尤其支撑件11,用于防止弯曲部件10的各自的区带的侧面平移,即沿与其优选延伸方向202垂直的方向的平移,然而它允许所述区带角位移或弯曲运动,以及沿延伸方向202的纵向平移。更具体地,所述连接机构设置在弯曲部件10的近端101和远端102。
结果,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除了允许弯曲部件10至弩托2的连接之外,还允许弯曲部件10在装置1的上弦阶段容易朝向弩托2弯曲并在朝向最大释放位置的行程中朝外反向弯曲。
但是,在可替代的具体实施例中,弯曲部件10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连接至弩托2。
例如,弯曲部件10可以使用包围弯曲部件10和在相对侧另一个的柔性元件进行固定。
例如,在一个可替代的具体实施例中,弯曲部件10通过只包括第一侧杆14而缺少所述第二侧杆15的支撑件连接至弩托2。弯曲部件10的每个末端101,102通过丝弦或柔性保持机构(例如钩环紧固件)保持抵靠各自的第一侧杆14,丝弦或柔性保持机构包围末端101,102自身和第一侧杆14,或将末端101,102自身连接至所述侧杆14,或包围末端101,102自身和在弩托2的相对侧上的弯曲部件10的对应末端101,102。
作为另一替代具体实施例,弯曲部件10的至少一个区带用刚性接头限制至弩托2,即,所述区带坚固地连接至弩托2从而基本防止所述区带自身相对于弩托2的任何移动(平移、旋转和/或弯曲活动)。换句话说,在所述其它替代具体实施例中,连接机构用于以这样的方式连接弯曲部件10的区带至弩托2以防止所述区带相对于弩托2沿所述优选延伸方向202和沿与所述优选延伸方向202正交的方向203平移,以及相对于弩托2进行角位移。
这些方法或其它方法的组合也是可以的;而且,不同的弯曲组件10可能通过不同的方法连接。
弩1还包括设置在弩托2的相对侧并相对于弩托2对称的至少两个保持部件或杠杆21。每一个保持部件21轴接在各自的旋转轴22处,并通过连接元件27连接至至少一个弯曲部件10的一部分。保持部件21保持连接元件27并在弩1的操作的所有阶段期间对它进行导向,另外在所述阶段期间确定各自的张紧机构的支点的位置和位移。
在该实施例中,设置了四个保持部件21,即,在弩托2的每一侧具有两个保持部件21。每个保持部件21连接至连接元件27的各自的部分,所述部分位于与各自的弯曲部件10相同的高度。
每对保持部件21在第一末端211处轴接在从自弩托2横向延伸的第二扁平凸块23的顶部和底部延伸的销24上。所述旋转轴22对应所述销24的纵轴,其容纳在保持部件21的所述第一末端211中的轴座或通孔215中。
更具体地,第二凸块23足够长以在相同侧横向伸出弯曲部件10,其夹心在各对的保持部件21的第一末端211之间。
各保持部件21的第二末端212连接至连接元件27的一部分,尤其至连接部件28,以及至各自的弯曲部件10。所述第二末端212包括开口朝向弯曲部件10的“C”型壳体213。连接元件27,用于连接保持部件21至弯曲部件10,包括两个基本上半圆柱形的连接部件28和成一直线置于半圆柱形的连接部件28之间的圆柱形轴环29,即,两个半圆柱形的连接部件28相对于一个平面对称设置并通过所述圆柱形轴环29相互连接。
半圆柱形的部件28的曲面具有径向凹槽281,通过它们,半圆柱形的连接部件28与保持部件21的各自的第二末端212互锁。当半圆柱形的部件28和保持部件21钳制在一起时,由于凹槽281的形状和壳体213的对应的形状,半圆柱形的部件28可以在“C”形壳体213中旋转,从而允许保持部件21改变其相对于弯曲部件10和连接元件27的角度。
半圆柱形的连接部件28的平面,其朝向弯曲部件10,具有鸠尾榫282,用于连接至对应的元件108,其连接至弯曲部件10的区带,优选地在位于沿其长度约一半的区域。因此,每一个半圆柱形的连接部件28用于移动各自的弯曲部件10的一部分。
因此,保持部件21通过所述连接部件28锚定至各自的弯曲部件10。因此,在弯曲部件10上的弯曲动作确定对应的保持部件21绕其旋转轴22的角位移。另一方面,保持部件21将各自的弯曲部件10保持在支撑件11内的位置上,并防止整个弯曲部件10沿其延伸方向202的整体平移。
因为它包括两个半圆柱形的连接部件28,连接元件27用于连接两个弯曲部件10。
弩1还包括弯曲部件10的张紧机构,即,在上弦阶段期间用于使弯曲部件10至弯曲位置的机构,以及所述抛射体的推动机构30,用于与弯曲部件10配合以转移能量至要发射的抛射体。
推动机构包括柔性推动部件31,比如,举例来说,用于推动抛射体的推动线弦,和位于弩托2的相对侧上并通过柔性推动部件31相互连接的至少两个杆臂或推动臂32。
在这个例子中,设置了两个推动臂32,它们从弩托32横向延伸并进入相同侧的弯曲部件10之间。每个推动臂32轴接在各自的第一旋转轴33处。
在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整体结构是这样的以便弩托2的每一侧具有相对于推动臂32尤其凸轮部分323位于其上且它们的旋转运动发生在其上的平面相互相对的两个弯曲部件10,以创建,整体而言,相对于弩托2的纵向延伸方向201对称的四个弯曲部件10的组合。
更具体地,推动臂32具有狭槽35,各自的连接元件27的圆柱形轴环29可活动地置于其中。因此,推动臂32轴接在连接元件27上,其旋转轴33基本上对应所述圆柱形轴环29的纵轴。更具体地,狭槽35是孔洞。
此外,推动臂32相互铰接,尤其推动臂32的第一末端321轴接在枢轴体82上。枢轴体82可滑动地连接至弩托2,以沿例如连接至弩托2并平行于纵向延伸方向201设置的导轨或轨道84平行于所述纵向延伸方向201移动。
在推动臂32绕所述第一旋转轴33旋转的过程中,推动臂32还绕对应枢轴体82的轴的第二确定轴83旋转;第二旋转轴83,其优选与纵向延伸方向201正交,沿导轨84与枢轴体82一起移动。
推动臂32的部分323,位于第一末端321和狭槽35之间,像凸轮一样动作,即将角位移转变为线性位移。即,由于枢轴体82限制至导轨84,不能朝向弩托2的一侧垂直于纵向延伸方向201移动,凸轮部分323绕所述第一旋转轴33的旋转也需要狭槽35和容纳其内的连接元件27沿基本垂直于纵向延伸方向201的方向203的平移,反之亦然。更具体地,旋转轴33沿由保持部件21限定的拱形路径移动。
因此,凸轮部分,或凸轮,323位于弯曲部件10的张紧机构中,即它们用于通过旋转运动使弯曲部件10变形。更具体地,张紧机构包括设置在弩托2的相对侧并相对于所述弩托2对称的至少两个凸轮323。每个凸轮323轴接在各自的第一旋转轴33处并连接至至少一个对应的弯曲部件10。尤其,连接元件27将凸轮323连接至弯曲部件10。
换句话说,由于连接元件27和轴接方式,每个弯曲部件10的一部分可活动地连接至各自的狭槽35以便允许弯曲部件10的所述部分与所述狭槽35一起进行平移运动;因此,第一旋转轴33和各自的弯曲部件10的一部分一起进行平移运动;尤其,所述平移运动基本发生在与弯曲部件10的优选延伸方向202正交的方向203上并限制于由保持部件21绕轴22的旋转限定的拱形路径。
即,推动臂32的角位移,尤其所述凸轮部分323绕所述第一旋转轴33的旋转运动,对对应的一个或更多个弯曲部件10产生弯曲动作,导致弯曲部件10自身的弯曲变化,以及保持部件21的旋转运动。反之亦然,弯曲部件10的弯曲变化对对应的推动臂32和保持部件21产生旋转动作。
在弩1的上弦阶段,推动臂32在第一旋转方向上的旋转通过凸轮323和连接元件27确定保持部件21的旋转和弯曲部件10的弯曲;在所述抛射体的发射阶段,弯曲部件10朝向所述静止状态的返回通过凸轮323和连接元件27确定推动臂32在相反方向上的旋转。
换句话说,推动臂32在旋转运动中用于与张紧机构即凸轮323配合,以实现在弩1的上弦阶段将能量转移至所述弯曲部件10,以及在抛射体发射阶段从所述弯曲部件10至所述推动机构30的能量转移。
更具体地,在本具体实施例中,在上弦阶段的所述第一旋转方向是朝向弩托2的所述近端205的,在发射阶段在相反方向的所述旋转指向弩托2的所述远端206。
在本具体实施例中,每个推动臂32和各自的凸轮323形成单一部件;在这种情况下,凸轮323的旋转轴33与各自的推动臂32的旋转轴相同。
如图2B所示,推动臂32可以在如图2C所示的推动臂32朝向弩托2的近端205旋转并对应弯曲部件10的最大弯曲的第一最大上弦位置和抛射体发射后推动臂32朝向弩托2的远端206旋转并对应弯曲部件10的最大反向弯曲的第二最大释放位置之间旋转。在所述第一和第二位置之间,具有中间位置,在该位置上弯曲部件10不具有积累的弹性能量,因为它们在静止位置处于非变形状态,如图2A所示。
更具体地,在本具体实施例中,在上弦阶段弯曲部件10朝向弩托2弯曲,在发射阶段朝外反向弯曲:这是由于第二旋转轴83相对于与凸轮323限定的旋转运动相关的第一旋转轴33所在的平面的位置。换句话说,在中间位置,第二旋转轴83位于远端206和所述第一旋转轴33的所述平面之间。
显然,在任何情况下,也可以使用用于弯曲部件10的相反的弯曲方法。事实上,在上弦阶段远离或靠近弩托2的弯曲方法可以通过凸轮323和推动臂32的合适的尺寸和组装方式进行选择,且基本上与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的其它特定特征无关。
推动臂32的第二末端322支撑可旋转地与其连接的一对滑轮145,146。因此,提供了两对滑轮145,146,设置在弩托2的相对侧,每一对均连接至各自的推动臂32。
在该例子中,滑轮145,146设置在第二末端322的相对侧,即第一滑轮145在推动臂32的顶侧,第二滑轮146位于推动臂32的底侧。
连接至相同的推动臂32的第一和第二滑轮145,146可旋转地连接以实现绕旋转轴150的协调一致的旋转。更具体地,第一和第二滑轮145,146一起旋转,因为他们连接或固定至与它们一起旋转的相同的共用的枢轴147。枢轴147相对滑轮自身的表面正交延伸。枢轴147可活动地容纳在设置于推动臂32的第二末端322的狭槽或通孔36中,能够在该孔36中相对于轴150旋转。轴150与各自的推动臂32的第二末端322一起作平移运动。
优选地,滑轮145,146位于彼此相互平行的平面上,尤其平行于纵向方向201和推动臂32移动的平面。
在本说明书中,术语“滑轮”应该通常理解为可转动部件,具有形状或侧边缘或一部分形状,用于在旋转运动中缠绕至少部分柔性部件,或用于容纳绕经它的柔性部件的一部分;在任何情况下,不要求滑轮的侧边缘或形状限定闭合线;实际上,图显示出滑轮145具有中断的侧边缘。
滑轮145的侧边缘或形状具有轨道或凹槽1451,柔性推动部件31的一端311支撑和/或固定其中,且柔性推动部件31本身缠绕其中。换句话说,第一滑轮145位于推动臂32和柔性推动部件31之间。
第一滑轮145相对于枢轴147的纵轴150具有偏心侧边缘;第一滑轮145具有非常明显的偏心:事实上,它具有基本上椭圆形的形状,其中枢轴147靠近在椭圆的长轴处的侧边缘。
柔性推动部件31将推动臂32相互连接;更具体地,它连接一个推动臂32a的第一滑轮145a至另一推动臂32b的第一滑轮145b,且在所述静止状态,它部分缠绕在所述第一滑轮145上。
弩1包括柔性施力部件37,例如举例来说丝弦,其控制或迫使推动臂32的旋转运动。
柔性施力部件37的每一段第一长度,尤其末端371a,371b,固定在各自的第二滑轮146的侧边缘的轨道或凹槽1461中,柔性施力部件37自身缠绕其中。换句话说,第二滑轮146位于推动臂32和柔性施力部件37之间。
第二滑轮146相对于枢轴147的纵轴150也具有偏心侧边缘,尽管在该例子中第二滑轮146没有第一滑轮145那么偏心。
柔性施力部件37的第二长度或中间区域372绕经张紧元件,例如连接至弩托2的框架61;更具体地,所述中间区域372容纳在所述框架61的侧边缘的轨道或凹槽611中。
柔性施力部件37也将推动臂32相互连接;更具体地,它连接一个推动臂32a的第二滑轮146a至另一推动臂32b的第二滑轮146b;而且,在所述静止状态,柔性施力部件37部分缠绕在所述第二滑轮146上并绕经所述框架61。
柔性部件31,37以这样的方式固定至各自的滑轮145,146,以便在一对滑轮145,146绕旋转轴150的角位移期间,柔性推动部件31从第一滑轮145解除缠绕伴随柔性施力部件37从第二滑轮146解除缠绕,反之亦然。
框架61采用可锁止的滑动设置连接并固定至弩托2,例如通过固定至框架61的卡套62并与连接至弩托2的合适的配对元件63配合。而且,卡套62与配对元件63之间的配合,例如通过鸠尾榫,是这样的以便允许框架61沿弩托2及其纵向延伸方向201进行滑动运动。
锁止杆64在与弩托2的一侧一体并容纳在杆64的第一轴座641中的枢轴65处轴接至弩托2。连杆66在销621处轴接至卡套62,在第二轴座642处轴接至锁止杆64。第二轴座642环绕有用于连杆66的一端的“L”形狭槽643。
当锁止杆64朝向显示在图10中的锁止位置旋转时,框架61挤压向弩托2的近端205,柔性施力部件37收紧。当第二轴座642位于第一轴座641和销621的连接线之上时,框架61锁止;事实上,柔性施力部件37施加在框架61上的力量通过连杆66传递至锁止杆64,产生的力矩与锁止杆64的解锁旋转方向相反。
当柔性施力部件37被使用者松弛时,锁止杆64以显示在图13中的解锁方向旋转。因此,第二轴座642位于第一轴座641和销621的连接线之下;经过这个点后,框架61朝向弩托2的远端206移动,柔性施力部件37松弛,如用于弩1的非操作位置的图12所示。
为了缓冲推动臂32的运动,还可以提供反向机构50,连接至弩托2并可操作地连接至推动臂32,尤其凸轮323。根据允许的用于弯曲部件10的反向弯曲的程度(也与它们的刚性有关),及弩1的组件的尺寸选择,反向机构50还可以通过与推动臂32的凸轮部分323的相互作用缓冲弯曲部件10的运动。
所述反向机构50,例如,包括端壁51,中空圆筒52沿纵向方向201从其凸出,弹簧53和用于所述弹簧53的推力部件54。
弹簧53绕中空圆筒52设置并抵靠端壁51。
推力部件54具有用于推动或压缩弹簧53抵靠端壁51的推壁541。杆55从推壁541凸出并用于在中空圆筒52的孔521中滑动,作为推力部件54沿所述纵向方向201的平移运动的导件。
推力部件54连接至滑片25,枢轴体82连接其上。滑片25,连接至弩托2并位于凸轮323之间,用于沿导轨84平行于纵向延伸方向201移动。在该例子中,滑片25具有鸠尾形壳体251,用于可滑动地容纳导轨84。
反向机构50设置成当推动臂32通过所述中间位置朝向所述第二最大释放位置时施加抵靠凸轮部分323的力量。事实上,当推动臂32通过中间位置时,推壁541接触弹簧53并推挤它。采用这种方式,推力部件54压缩弹簧53,由于将能量转移至弹簧53,实现推动臂32的运动的减速。
当推动臂32位于所述第一最大上弦位置和所述中间位置之间时,推壁541不接触弹簧53,因此,反向机构50自身对推动臂32的运动没有任何影响。
由弹簧53所代表的与推力部件54配合的这些相同的弹性机构可以将推动臂32朝向中间位置返回,以便在发射阶段结束时它们再次处于这个位置。
在可替代的具体实施例中,反向机构不存在,制动运动中部件和回复中间位置的整个工作落在弯曲部件上,在它们的反向弯曲运动和随后它们的中间位置的回复上。
在抛射体发射前,弩1最初在中间状态(图2A),其中弯曲部件10处于静止状态,柔性推动部件31部分缠绕在第一滑轮145上并在它们之间延伸。
在弩1的上弦阶段,使用者朝弩托2的近端205拉动柔性推动部件31,直到柔性推动部件31啮合在固定系统6中。在这个操作中,柔性推动部件31在每一侧逐步从第一滑轮145解除缠绕,由于第一滑轮145和第二滑轮146绕轴150的相应的旋转,柔性施力部件37在每一侧逐步缠绕在第二滑轮146上。
结果,柔性施力部件37迫使两个推动臂32在初始方向绕各自的第一旋转轴33和第二旋转轴83朝向弩托2的近端205旋转。即,柔性施力部件37控制推动臂32的旋转。
因此,滑轮145,146绕各自的旋转轴150,即绕枢轴147的平移轴150,的旋转与各自的推动臂32(和各自的凸轮部分323)协调一致以实现推动臂32自身(和各自的凸轮部分323)绕各自的第一旋转轴33的同步旋转。换句话说,滑轮145,146与各自的推动臂32同步移动,包括平移和旋转混合移动。
由于连接元件27由保持部件21所限制,推动臂32的所述旋转要求枢轴体82和第二旋转轴83朝向远端206平移以及连接元件27朝向弩托2平移,且几乎垂直于纵向方向201,伴随保持部件21绕各自的轴22的旋转。
结果,弯曲部件10朝向弩托2弯曲,积累与它们的弯曲成比例的弹性能量。弯曲部件10的末端101,102相对于弩托2的旋转由绕轴18可旋转的支撑件11所允许,弯曲部件10的末端101,102相对于支撑件11的有限的平移由可旋转地安装的侧杆14,15所允许。
当到达对应弯曲部件1的最大弯曲的最大上弦位置时,弯曲部件10处于如图2B所示的弯曲形状;而且,柔性推动部件31处于从第一滑轮145最大解除缠绕状态,柔性施力部件37处于在第二滑轮146上最大缠绕状态。抛射体(未示出)可以置于弩托2上合适的轨道8中,弩1准备好可以发射了。
拉动扳机7释放柔性推动部件31,开始抛射体发射阶段,弯曲部件10趋于返回至静止位置,即非变形的中间位置,从而朝外几乎垂直于纵向方向201推动凸轮部分323。弯曲部件10的移动由保持部件21绕各自的轴22的旋转所限制和伴随。
因为凸轮部分323轴接在枢轴体82上,弯曲部件10在凸轮部分323上的推动动作的结果是凸轮部分323相对于上弦阶段反向旋转。即,推动臂32也朝向弩托2的远端206旋转,枢轴体82朝向近端205旋转。
在这个移动当中,柔性施力部件37施加力矩至第二滑轮146上,其传递至第一滑轮145。所述滑轮145,146相对于上弦阶段反向旋转。柔性施力部件37逐步从第二滑轮146解除缠绕,柔性推动部件31逐步缠绕在第一滑轮145上。换句话说,推动臂32的末端322的平移运动和第一滑轮145的旋转运动的结合拉动柔性推动部件31并将其缠绕在第一滑轮145的凹槽1451中。因此,推动臂32沿抛射体轨道8拉动柔性推动部件31,通过柔性推动部件31推动抛射体,能量转移至抛射体。
当到达中间位置时,由于移动部件,即推动臂32、保持部件21、滑轮145,146、以及弯曲部件10的惯性能量,所述移动部件经过中间位置并超过中间位置继续朝向最大释放位置移动,如图2C所示。
在行程的这个部分中,在中间位置和最大释放位置之间,弯曲部件10处于朝向弩托2外侧的弯曲位置(即,相对于上弦位置处于反向弯曲形状)。另外,柔性推动部件31相对于中间位置进一步缠绕在第一滑轮145上;柔性施力部件37进一步从第二滑轮146解除缠绕。
在特别高的残余动能的情况下(例如非常轻的抛射体或空射的情况下),推动臂32可以到达所述最大释放位置,其中它们朝向远端206旋转相对于中间位置最大角度。在这个位置,弯曲部件10具有朝向弩托2外侧的最大弯曲。另外,存在柔性推动部件31在几乎相互接触的第一滑轮145上的最大缠绕,以及柔性施力部件37从第二滑轮146的最大解除缠绕。随着轴150向前和向弩托2移动,第二滑轮146释放柔性施力部件37的长度以支持推动臂32的移动,第一滑轮145收取具有推动作用的柔性推动部件31的可得到的长度,以便滑轮145,146的旋转不会受到阻碍,同时没有柔性部件31,37变得松弛。这是通过滑轮145,146的侧边缘和形状的适当设计特别获得的。
另外,在行程的这个部分中,推动臂32的运动被反向机构50(如果它们存在)抵制,减慢推动臂32,还消耗部分动能;根据描述的方法,这些反向机构50只从中立位置朝向最大释放位置开始运转。
由于弯曲部件10和弹簧53的趋于返回至各自的非变形状态的联合动作,因此整个系统回复至中间位置,在那里停止。
从上面的描述中了解了因为在有用的移动结束时组件的停止不是如现有技术那样突然,而是在中间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的行程中发生然后复位,从而行程冲击是如何大大消除的。这使得结构应力、噪声和与使用太轻的抛射体或者根本没有抛射体有关的风险大幅减少。这也意味着整体更流畅的操作,并去掉可能伴随现有技术的装置特别是较大威力的装置结合更轻的箭的使用而具有的心理的或身体的任何恐惧或不适。
推动臂32的移动相互同步保证了在柔性推动部件31上的平衡的拉力,这免除了实现准确的一个必要条件。
使用实心杠杆作为作用在弯曲部件10上的主要推动者,即使用凸轮323作为张紧机构,允许更大的力量,从而相对于现有技术允许使用更加刚性的弯曲部件10。这允许装置去处理更多能量,还使得有可能显著增加(相对于现有技术)拉弓长度和弯曲部件10的质量的运动程度的比例,从而提高势能和动能的转换效率。
凸轮部分323和滑轮145,146的充分的形状还使得有可能相对于现有技术装置获得更加广泛的修正的力量-牵拉曲线。尤其其使得能够在最大上弦力量上获得更加显著的减少。
相对于推动臂32旋转的第一凸轮145的使用允许更大的设计自由度以获得理想的力量-牵拉曲线。事实上,通过为滑轮设计适当的形状和旋转角度,这条曲线的形状可能适应期望的要求。弯曲部件10越变形,它们进一步变形所需的力量更大,即由于由柔性施力部件37施加的力量,作用在凸轮部分323和推动臂32上的所需的力矩越大。换句话说,在上弦阶段,作用在第二滑轮146上的力矩将增加。通过为第一滑轮145提供偏心的侧边缘,这是可实现的: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由柔性推动部件31施加的力量在上弦阶段增加,杆臂相对于轴150,因此通过由使用者施加在柔性推动部件31上的大致恒定的力量,在第二滑轮146上的增加的力矩是可获得的。
有利的,如图7所示,第一滑轮145所在的平面和轴接至枢轴体82的推动臂32的第一末端321所在的平面之间的距离D1大于第二滑轮146所在的平面和第一末端321所在的平面之间的距离D2。
由于由柔性施力部件37至每个推动臂32传递的力量大于由柔性推动部件31至相同的推动臂32传递的力量,所述距离D1和D2之间的差异允许补偿所述力量之间的差异;即,允许减少或抵消作用在推动臂32上的在与推动臂32自身的旋转平面垂直的平面上的力矩。
还有可能通过用具有不同弹性特性的其它弯曲部件替换弯曲部件10从而具有不同水平的储存能量来改变弩1的特性。使它们适于使用者的要求,。
注意到,很容易拆开弩1并更换其组件的可能性是与下列事实相关联的,在中间位置,没有部件或组件处于弹性张紧中;因此对于使用者来说,拆开和组装既不需要特殊工具(如压床)也不需要特别小心。事实上,弩1可以容易地且安全地进行分解。
另外,在发射阶段,第一滑轮145朝弩托2的纵轴201的旋转运动使得有可能充分抵消滑轮145相对于弩托2的惯性能量,因此,弩1的结构和使用者受到更低的应力。
描述的具体实施例的几种变化体是可能的。
还可以具有辅助推动机构(未示出),以进一步提高弩1的最大威力,这些辅助推动机构包括具有弹性特性的至少一个元件(弹簧或液压和/或气动装置或其它),用于在弩1的上弦阶段积累弹性能量并在抛射体发射阶段返回给所述推动机构30。所述辅助推动机构可以连接至所述滑片25,尤其,容纳在弩托2的前面,即处于与所述反向机构50基本相对的位置;实际上,这些辅助推动机构的动作将与由弹簧53施加的动作相似,但是朝向相反方向并在这些反向机构50不运作的阶段起作用。
这些辅助推动机构还可以与所述反向机构50并排,例如,通过使弹簧53以稳定的方式连接至端壁51和推壁54,以便当推动臂32从中间位置移向最大上弦位置和以相反方向返回时它可以积累弹性能量。
如已经描述的,在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中,每个推动臂32和各自的凸轮部分323形成单一部件。在替代的具体实施例中,凸轮,即用于弯曲弯曲部件的张紧机构,与推动臂,即支撑柔性推动部件31和滑轮145,146的臂,是完全分开的;换句话说,凸轮和推动臂可以是两个截然不同的部件。在这种情况下,凸轮的旋转轴和推动臂的旋转轴将是截然不同的。例如,凸轮可以通过连接元件27轴接至弯曲部件10,推动臂可以直接轴接至弩托2。从凸轮至各自的臂(反之亦然)的旋转运动的传动是例如通过轴接至所述凸轮和所述推动臂的连杆实现的。
单独的柔性推动部件37可以由设置在弩托2的相对侧的两个柔性推动部件代替,每一个均具有连接至各自的第二滑轮146的第一末端和连接至框架61的第二末端。
用于发射抛射体的装置尤其弩的第二具体实施例显示在图14A-16中,其中用附图标记401表示。具有相同的功能和结构的部件保持与先前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因此,它们不再详细描述。
图14A、14B和14C分别显示弩401处于中间(静止)状态、上弦状态和最大释放状态。
弩401包括保持部件或杠杆420以在弩401的所有操作阶段通过连接元件27在相对于弩托2的合适位置保持住和限制弯曲部件10,并在所述阶段确定张紧机构的支点的位置和位移。
在该实施例中,设置了四个保持部件420,即,在弩托2的每一边具有两个保持部件420。每一个均连接至各自的弯曲部件。
每个保持部件420包括第一臂或杠杆421,类似于前面描述的具体实施例的保持杠杆21,其不再详细描述。
第一杠杆421连接至第二杠杆422或从所述第一杠杆421朝向弩托2外侧横向延伸的侧面附加体;相同的保持部件420的第一杠杆421和第二杠杆422共同绕轴22旋转,例如整合为一体或其它。
在该例子中,第一杠杆421和第二杠杆422相互倾斜并形成大于90°的角度。
在弩托2的相同侧的每对保持部件420轴接至从弩托2横向延伸的各自的第二扁平凸块23,第二凸块23牢固连接弩托2或者与弩托2一体。
扁平凸块23位于各自的保持部件420之间,其通过从第二凸块23的顶部和底部延伸的销24轴接至所述第二凸块23;尤其,销24位于保持部件420的轴座或通孔423中。更具体地,所述孔423位于由所述第一杠杆421和第二杠杆422形成的角的顶点,即位于它们的第一末端。
保持部件420的旋转轴22对应所述销24的纵轴。
各第一保持杠杆421的第二末端412通过基本类似前面描述的“C”型壳体213的“C”型壳体413连接至各自的弯曲部件10。各第二保持杠杆422的第二末端425例如通过轴接至位于弩托2的相同侧的两个第二保持杠杆422的圆筒筛428连接至柔性施力部件437。
弩401具有两个柔性施力部件437,弩托2的每一侧各一个,每一个具有连接至第二滑轮146的第一末端438和连接至保持部件420的第二末端439。柔性施力部件437的第二末端439通过所述圆筒筛428和固定至柔性施力部件437的限位器440连接至保持部件420,尤其至它的第二杠杆422。
用于弩401的上弦阶段和发射阶段类似于先前描述的弩1的对应阶段;因此,它们不再进一步详细描述。
主要差异是,由于在上弦/发射阶段保持部件420的微小旋转,第二保持杠杆422移向/远离各自的推动臂32,因此相对于弩1,更长长度或更长段柔性施力部件437在第二滑轮146上缠绕/解除缠绕。同时,在柔性施力部件437上的张力将变低,从而允许柔性施力部件437自身的减小的横截面。因此,第二滑轮146可以具有更小的最小半径和更大的最大半径的特征;因此,它的偏心可以在更大范围内选择,使得找到用于得到期望的力量-牵拉曲线的期望方案更加容易。
而且,保持部件420,尤其第二保持杠杆422,与弯曲部件10配合,以传递一部分能量至柔性推动部件31。事实上,在发射阶段,第二保持杠杆422朝向近端205的旋转,从推动臂32移开朝向远端206旋转,需要额外的力矩在第二滑轮146上,然后通过柔性施力部件437传递在第一滑轮145上。因此,在抛射体上的整体推动动作更加平衡,实现了更好的结构效能。例如,推动臂32可以更轻,因为它们经受更小的应力。
用于发射抛射体的装置尤其弩的第三具体实施例显示在图17和18中,其中用附图标记501表示;它包括进一步的技术特点,但是其可能单独出现或联合出现,或可以应用于先前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具有相同的功能和结构的部件保持与先前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因此,不再详细描述。
弩501包括两个推动臂32,每个推动臂32的第二末端322支撑可旋转地与其连接的一对滑轮145,146。在该例子中,滑轮145,146设置在第二末端322的相对侧,即第一滑轮145在推动臂32的顶侧,第二滑轮146位于推动臂32的底侧。
在该例子中,第一滑轮145是圆柱形的,即它的侧边缘是环形的,相对于它垂直连接的枢轴547的纵轴550不偏心;第一滑轮145和枢轴547共同旋转。
另外,第一滑轮145的侧边缘具有螺旋形轨道或凹槽1452,其允许缠绕多圈柔性推动部件31。
枢轴547容纳在设置在推动臂32的第二末端322中的第一狭槽或第一孔洞536中,并可以在这个第一孔洞536中绕轴550自由旋转。轴550与各自的推动臂32的第二末端322一起作平移运动。
在该例子中,第二滑轮146是偏心的并基本上是椭圆形的,即它的侧边缘和它的凹槽1461具有椭圆形的形状,枢轴548垂直固定至在椭圆的长轴处的侧边缘附近。轮子549垂直固定至枢轴548的相对侧。轮子549、第二滑轮146和枢轴548共同旋转。
枢轴548容纳于设置在推动臂32的第二末端322中的第二狭槽或第二通孔537中,靠近第一孔洞546;枢轴548可以在这个第二孔洞537中绕其纵轴551自由旋转。轴551与各自的推动臂32的第二末端322一起作平移运动。
更具体地,第二滑轮146位于推动臂32的底侧。而轮子549在推动臂32的顶侧,即第一滑轮145的相同侧。而且,轮子549可操作地连接至并配合第一滑轮145的枢轴547,例如与其接触,以实现第一滑轮145和第二滑轮146的协调一致的旋转。例如,轮子549是齿轮,枢轴547具有对应的凹槽或齿状部分,轮子549通过所述齿啮合枢轴547。可选择的,轮子549和枢轴547摩擦耦合,即它们通过枢轴547的表面和轮子549的圆周表面的摩擦相互啮合。
用于弩501的上弦阶段和发射阶段类似于先前描述的弩401的对应阶段;因此,它们不再进一步详细描述。
主要差异是,由于第一滑轮145和第二滑轮146绕不同的轴旋转并通过轮子549和枢轴547相互耦合,在相同侧的第一滑轮145和第二滑轮146反向旋转并具有不同的转数。
在这个例子中,期望的力量-牵拉曲线可以通过第二滑轮146和它的偏心的合适设计获得,而第一滑轮145可以是简单的圆柱形。
另外,通过改变轮子549(或第一滑轮145的枢轴547)的直径,还有可能改变第一滑轮145进行的转数和柔性推动部件31在其上缠绕或旋转数,因为推动臂32沿柔性施力部件437的相同移动;采用这种方式,有可能改变拉弓长度而总宽度基本不变。这特别有利于获得横向紧凑的带有高威力的装置和在抛射体上的加速度减少。
如图17所示和图18的详细图所示,在本具体实施例中,当弩501位于中间或静止状态时,柔性施力部件437不缠绕在各自的第二滑轮146上;事实上,柔性施力部件437固定在第二滑轮147的凹槽1461中,从而在所述状态仅仅与其侧边缘相切。在上弦阶段,柔性施力部件437逐步缠绕在第二滑轮146上,而在发射阶段,它逐步从第二滑轮146解除缠绕,如为其它具体实施例已经描述的。
在位于静止状态和最大释放位置之间的行程期间,由于第二滑轮146自身的偏心,第二滑轮146的旋转在其旋转轴551和柔性施力部件437的另一末端439固定其上的保持侧面附加体422的对应第二末端425之间给予额外的距离,从而即使没有柔性施力部件437缠绕在第二滑轮146上,也允许推动臂32朝向远端206的旋转运动。显然这个特征可以类似得应用到其它具体实施例中。
在另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滑轮145可以是非圆柱形的和/或它的用于缠绕柔性推动部件31的凹槽1452可以限定为不规则螺旋。这将允许更大的设计自由度以在所有操作阶段获得与缠绕/接触缠绕的动作相关的期望操作,及补偿所述柔性推动部件31相对于弩托2的高度差异。为相同目的,臂32的凸轮部分323所在的平面可以相对于某些其它组件倾斜,例如所述平面可以相对于抛射体轨道8或弩托2的纵向延伸方向201的最接近部分倾斜。
用于发射抛射体的装置的第四具体实施例的细节显示在图19中,其中其表示处于第一操作位置。所述第四具体实施例,用附图标记601表示,包括进一步的技术特点,但是其可能单独出现或联合出现,或可以应用于先前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具有相同的功能和结构的部件保持与先前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因此,不再详细描述。
弩601包括保持部件620,类似于前面描述的弩401的保持部件420。更具体地,每一个保持部件620在旋转轴22处轴接至弩托2,包括通过“C”形壳体413连接至各自的弯曲部件10的第一臂或杠杆421,以及从第一杠杆421朝向弩托2外侧横向延伸的第二杠杆422或侧面附加体。在这个例子中,第一杠杆421和第二杠杆422相互倾斜并形成大于90°的角度。相同的保持部件620的第一杠杆421和第二杠杆422共同绕轴22旋转,例如整合为一体或其它。
在弩托2的每一侧,回复滑轮628可旋转地连接至保持部件620;尤其,回复滑轮628位于相同侧的第二杠杆422的第二末端425之间并在旋转轴650处与它们轴接。
柔性施力部件637具有固定或连接在第二滑轮146的轨道1461中的第一末端638a,固定或连接在推动臂32尤其其侧面凸块326的第二末端628b,以及绕经回复滑轮628大约半圈的中间区域639。
所述中间区域639,位于所述第一和第二末端638a,638b之间,容纳在回复滑轮628的轨道或凹槽6281内。因此,所述回复滑轮628是柔性施力部件437的张紧元件,即它收紧柔性施力部件637并保持其处于张紧状态,而且,它允许柔性施力部件637相对于保持部件620滑动。
因此,当在弩601的操作的所有阶段期间,推动臂32和各自的保持部件620彼此相向或反向旋转时,柔性施力部件637在/从第二滑轮146的缠绕/解除缠绕伴随回复滑轮628绕其旋转轴650的对应旋转。
相对于先前的具体实施例,这种设置大约使要缠绕在第二滑轮146上的柔性施力部件637的长度加倍并使其上的张力减半,从而允许其直径的减少并进一步增加用于修正的力量-牵拉曲线的范围及提供更好地适于更高能量的方案。
在可替代的具体实施例中,每个回复滑轮628轴接至弩托2而不是保持部件620。例如,回复滑轮628轴接至类似先前描述的弩1的框架61的框架。
本发明的基础的原理可以不只应用于弩,还可以用于弓,用于弹弓,或用于发射模型飞机或无人飞行器的设备,或用于为实验目的的装置。
到目前为止,本发明已经通过参考优选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可以理解,可能存在涉及相同发明核心的其它具体实施例,均包括在下面列出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35)
1.用于发射抛射体或一般而言发射对象的装置(1,401,501,601),其特征在于,包括:
-弩托(2),在后或近端(205)和前或远端(206)之间具有纵向延伸方向(201),
-至少两个弯曲部件(10),连接至所述弩托(2)的相对侧,并具有优选延伸方向(202),所述弯曲部件(10)用于被弯曲以积累和提供可用来发射所述抛射体的能量,并在静止状态得到释放,
-所述弯曲部件(10)的张紧机构(323),
-用于与所述弯曲部件(10)配合的所述抛射体的推动机构(30),
其中,所述张紧机构包括设置至弩托(2)的相对侧的至少两个凸轮(323),每一个轴接在各自的第一旋转轴(33)上,并连接至至少一个对应的弯曲部件(10),以便凸轮(323)绕所述第一旋转轴(33)的角位移确定在所述至少一个对应的弯曲部件(10)上的弯曲动作,
所述推动机构(30)包括设置至弩托(2)的相对侧并通过用于推动所述抛射体的柔性推动部件(31)相互连接的至少两个推动臂(32),
其中每一个所述推动臂(32)在各自的旋转轴(33)处轴接并用于支撑所述柔性推动部件(31)的一部分,每一个所述推动臂(32)均可操作地连接至各自的凸轮(323),以便在装置(1,401,501,601)的上弦阶段,每个推动臂(32)在第一旋转方向上的旋转通过各自的凸轮(323)确定所述弯曲部件(10)的弯曲,以及在所述抛射体的发射阶段,所述弯曲部件(10)至所述静止状态的回复通过所述凸轮(323)确定每个推动臂(32)在相反方向的旋转,
其中所述装置(1,401,501,601)还包括用于在所述上弦阶段控制推动臂(32)旋转的柔性施力部件(37,437,637),和设置在弩托(2)的相对侧的两对滑轮(145,146),其中每对包括位于各自的推动臂(32)和所述柔性推动部件(31)之间的第一滑轮(145)和位于各自的推动臂(32)和所述柔性施力部件(37,437,637)之间的第二滑轮(146),所述第一滑轮(145)可转动地连接至所述第二滑轮(146)以实现其绕各自的旋转轴(150,550,,551)的协调一致的旋转,以便在所述静止位置,柔性推动部件(31)部分缠绕在第一滑轮(145)上,在所述上弦阶段,柔性推动部件(31)从所述第一滑轮(145)解除缠绕且柔性施力部件(37,437,637)缠绕在第二滑轮(146)上,在所述发射阶段,柔性推动部件(31)缠绕在所述第一滑轮(145)上且柔性施力部件(37,437)从第二滑轮(146)解除缠绕。
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装置(1,401,501,601),其中所述推动臂(32)在对应弯曲部件(10)的最大弯曲的第一最大上弦位置和第二最大释放位置之间是可转动的,在所述第一最大上弦位置和第二最大释放位置之间,具有中间位置,在该位置上所述弯曲部件(10)处于所述静止状态而不具有积累的弹性能量。
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装置(1,401,501,601),其中在所述第一最大上弦位置,推动臂(32)朝向弩托(2)的所述后或近端(205)旋转,在所述第二最大释放位置,推动臂(32)朝向弩托(2)的所述前端(206)的方向旋转。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任一所述的装置(1,401,501,601),其中每个所述弯曲部件(10)的一部分可活动地连接至各自的凸轮(323)的一部分(35),以便允许弯曲部件10的所述部分与凸轮(323)的所述部分(35)一起进行平移运动,所述平移运动沿与所述弯曲部件(10)的所述优选延伸方向(202)基本正交的方向发生。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装置(1,401,501,601),其中各自的凸轮(323)的所述部分是在所述各自的凸轮(323)中在各自的旋转轴(33)处的狭槽(35)。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装置(1,401,501,601),其中包括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狭槽(35)中的连接元件(27),所述连接元件(37)包括用于移动所述至少一个弯曲部件(10)的所述部分的连接部件(28)。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装置(1,401,501,601),其中所述连接元件(27)包括对称设置并通过啮合在各自的凸轮(323)的所述狭槽(35)中的轴环(29)而相互连接的两个所述连接部件(28),每个所述连接部件(28)用于移动各自的弯曲部件(10)的所述部分。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任一所述的装置(1,401,501,601),其中还包括用于保持所述弯曲部件(10)并设置在弩托(2)的相对侧的保持部件(21,420,620),每个保持部件(21,420,620)轴接至所述弩托(2)并连接至至少一个弯曲部件(10)。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和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装置(1,401,501,601),其中每个保持部件(21,420,620)连接至各自的连接部件(28)。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任一所述的装置(1,401,501,601),其中每一个所述推动臂(32)和各自的凸轮(323)形成单一部件,所述推动臂(32)的旋转轴(33)和所述各自的凸轮(323)的所述第一旋转轴(33)一致。
11.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所述的装置(1,401,501,601),其中每个所述推动臂(32)通过轴接至所述推动臂(32)和所述凸轮(323)的至少一根连杆连接至各自的凸轮(323)。
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任一所述的装置(1,401,501,601),其中还包括连接至弩托(2)并置于相对的凸轮(323)之间的具有确定轴(83)的枢轴体(82),其中第一所述凸轮(232)和第二所述凸轮(323)在第二旋转轴(83)处铰接在所述枢轴体(82)上。
1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装置(1,401,501,601),其中还包括连接至弩托(2)并置于相对的凸轮(323)之间的滑片(25),每个滑片(25)包括所述枢轴体(82),用于以与所述纵向延伸方向(201)基本平行的方向在所述弩托(2)中滑动。
1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任一所述的装置(1,401,501,601),其中所述第一滑轮(145)和/或所述第二滑轮(146)相对于各自的旋转轴(150;550,551)具有偏心形状。
1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任一所述的装置(1,401,601),其中由相同的推动臂(32)支撑的所述第一滑轮(145)和所述第二滑轮(146)用于绕相同的旋转轴(150)共同旋转,所述第一滑轮(145)和所述第二滑轮(146)共同连接至共用的枢轴(147)。
16.根据权利要求1~14中任一所述的装置(501),其中由相同的推动臂(32)支撑的所述第一滑轮(145)和所述第二滑轮(146)用于绕不同的旋转轴(550,551)旋转,所述第一滑轮(145)联合连接至各自的第一枢轴(547),所述第二滑轮(146)联合连接至各自的第二枢轴(548),其中位于所述第一滑轮(145)和所述第二滑轮(146)之间的所述的协调一致的旋转通过与所述第一枢轴(547)和第二枢轴(548)之一共同旋转并啮合所述第一枢轴(547)和第二枢轴(548)中的另外一个的轮子(549)获得。
1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装置(501),其中所述啮合通过齿或摩擦耦合获得。
1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任一所述的装置(1),其中所述柔性施力部件(37)的第一长度(371a,371b)连接至各自的第二滑轮(146),所述柔性施力部件(37)的第二长度(372)连接至固定于弩托(2)的张紧元件(61)。
1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装置(1),其中所述张紧元件是框架(61)。
20.根据权利要求1~17中任一所述的装置(401;501),当至少从属于权利要求8或9时,其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弩托(2)的相对侧的两个柔性施力部件(437),其中柔性施力部件(437)具有连接至各自的第二滑轮(146)的第一长度(438)和连接至各自的保持部件(420)的侧面附加体(422)的第二长度(439)。
21.根据权利要求1~17中任一所述的装置(601),当至少从属于权利要求8或9时,其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弩托(2)的相对侧的两个柔性施力部件(437),还包括轴接至各自的保持部件(620)的侧面附加体(422)的回复滑轮(628),其中柔性施力部件(637)具有连接至各自的第二滑轮(146)的第一长度(638a)、连接至各自的推动臂(32)的第二长度(638b)、以及位于所述第一长度(638a)和所述第二长度(638b)之间并绕经所述回复滑轮(628)的中间长度(639),所述回复滑轮(628)用作所述柔性施力部件(637)的张紧元件。
22.根据权利要求1~17中任一所述的装置(1,401,501,601),其中还包括设置在弩托(2)的相对侧的两个柔性施力部件(637),还包括轴接至弩托(2)的回复滑轮(628),其中柔性施力部件(637)具有连接至各自的第二滑轮(146)的第一长度(638a)、连接至各自的推动臂(32)的第二长度(638b)、以及位于所述第一长度(638a)和所述第二长度(638b)之间并绕经所述回复滑轮(628)的中间长度(639),所述回复滑轮(628)用作所述柔性施力部件(637)的张紧元件。
2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任一所述的装置(1,401,501,601),其中所述弯曲部件(10)设置成使所述优选延伸方向(202)基本平行于所述弩托(2)的所述纵向延伸方向(201)。
2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装置(1,401,501,601),其中所述弯曲部件(10)基本邻近所述弩托(2)设置。
2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任一所述的装置(1,401,501,601),其中所述至少两个弯曲部件(10)、所述至少两个凸轮(323)和所述至少两个推动臂(32)以相对于弩托(2)基本上对称的方式设置。
2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任一所述的装置(1,401,501,601),其中在所述弩托(2)的每一侧包括相对于所述凸轮(323)所在的平面相对的至少两个弯曲部件(10),整体形成一组相对于弩托(2)的纵向延伸方向(201)对称的至少4个弯曲部件(10)。
2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任一所述的装置(1,401,501,601),其中还包括连接至所述弩托(2)并可操作地连接至所述凸轮(323)的反向机构(50)。
28.根据权利要求2和权利要求27所述的装置(1,401,501,601),其中仅当所述推动臂(32)超过所述中间位置朝向所述第二最大释放位置时,所述反向机构(50)启动以便施加力量至所述凸轮(323)。
29.根据权利要求27或28所述的装置(1,401,501,601),其中还包括用于使所述推动臂(32)朝向所述中间位置返回的弹性机构(53)。
30.根据权利要求13和权利要求27~29中任一所述的装置(1,401,501,601),其中所述反向机构(50)和/或所述弹性机构(53)可操作地连接至所述滑片(25)。
3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任一所述的装置(1,401,501,601),其中还包括辅助推动机构,其包括至少一个弹性部件,用于在装置(1,401,501,601)的所述上弦阶段积累能量并在所述抛射体的所述发射阶段提供所述能量给所述推动机构(30)。
3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任一所述的装置(1,401,501,601),其中包括至少一个所述弯曲部件(10)至所述弩托(2)的连接机构(11),其中所述连接机构(11)用于防止所述至少一个弯曲部件(10)的区带(101,102)在与所述优选延伸方向(202)正交的方向(203)上的平移,并允许所述区带(101,102)弯曲运动,和/或相对于所述弩托(2)的角位移,和/或在所述至少一个弯曲部件(10)的所述优选延伸方向(202)上的平移。
3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装置(1,401,501,601),其中所述连接机构(11)用于防止在所述正交方向(203)上至所述至少一个弯曲部件(10)的第一区带(101)和第二区带(102)的所述平移,其中所述第一区带和第二区带对应其末端区带(101,102)。
3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任一所述的装置(1,401,501,601),其中包括至少一个所述弯曲部件(10)至所述弩托(2)的连接机构,其中所述连接机构用于连接所述至少一个弯曲部件(10)的区带至弩托(2)从而防止所述区带在所述优选延伸方向(202)上和在与所述优选延伸方向(202)正交的方向(203)上相对于弩托(2)的平移,以及相对于弩托(2)的角位移。
3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任一所述的装置(1,401,501,601),其中所述装置是弩(1,401,501,601)。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IT000130A ITRM20080130A1 (it) | 2008-03-10 | 2008-03-10 | Dispositivo per il lancio di dardi e oggetti da lancio in generale. |
ITRM2008A000130 | 2008-03-10 | ||
PCT/IB2008/054053 WO2009112902A1 (en) | 2008-03-10 | 2008-10-03 | Device for launching a bolt or a launch object in general |
IBPCT/IB2008/054053 | 2008-10-03 | ||
PCT/IB2009/050983 WO2009113018A1 (en) | 2008-03-10 | 2009-03-09 | Device for launching a projectile or a launch object in general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027311A true CN102027311A (zh) | 2011-04-20 |
Family
ID=4029317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8801290682A Pending CN102027310A (zh) | 2008-03-10 | 2008-10-03 | 用于发射弩箭或一般而言的发射对象的装置 |
CN2009801163959A Pending CN102027311A (zh) | 2008-03-10 | 2009-03-09 | 用于发射抛射体或一般而言的发射对象的装置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8801290682A Pending CN102027310A (zh) | 2008-03-10 | 2008-10-03 | 用于发射弩箭或一般而言的发射对象的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10041820A1 (zh) |
CN (2) | CN102027310A (zh) |
IT (1) | ITRM20080130A1 (zh) |
WO (2) | WO2009112902A1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115524A (zh) * | 2013-01-25 | 2013-05-22 | 潘佳伟 | 一种便携式强弩 |
CN106403704A (zh) * | 2016-02-23 | 2017-02-15 | 成都奥克特科技有限公司 | 复合弓的省力工作方法及省力复合弓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90223500A1 (en) * | 2008-03-10 | 2009-09-10 | Stanziale Pasquale | Device for launching a projectile or a launch object in general |
WO2011141771A1 (en) * | 2010-05-12 | 2011-11-17 | Nec Plus Ultra S.R.L. | Device for launching a projectile or a launch object in general |
WO2011158062A1 (en) | 2010-06-15 | 2011-12-22 | Nec Plus Ultra S.R.L. | Device for launching a projectile or a launch object in general |
US8651095B2 (en) * | 2010-06-18 | 2014-02-18 | John J. Islas | Bowstring cam arrangement for compound crossbow |
US9310171B2 (en) | 2010-09-09 | 2016-04-12 | Kma Concepts Limited | Toy arrow for use with toy bow |
WO2012153166A1 (en) | 2011-05-06 | 2012-11-15 | Nec Plus Ultra S.R.L. | Device for launching a projectile or another object to be launched |
US8851056B2 (en) * | 2011-05-25 | 2014-10-07 | Mcp Ip, Llc | Dual inverted limb |
ES2539803T3 (es) * | 2012-03-05 | 2015-07-06 | Kma Concepts Limited | Lanzador de un proyectil de juguete |
US8607773B1 (en) | 2012-06-04 | 2013-12-17 | Steven L. Schultz | Pneumatically driven projectile weapon |
US9383159B2 (en) | 2013-03-13 | 2016-07-05 | Ravin Crossbows, Llc | De-cocking mechanism for a bow |
US8991375B2 (en) * | 2013-03-15 | 2015-03-31 | Mcp Ip, Llc | Crossbow cabling arrangement |
CA2847789C (en) * | 2013-03-27 | 2021-02-16 | Jack J. Goehring, Iii | Crossbow and bolts |
US10126088B2 (en) | 2013-12-16 | 2018-11-13 | Ravin Crossbows, Llc | Crossbow |
US10082359B2 (en) | 2013-12-16 | 2018-09-25 | Ravin Crossbows, Llc | Torque control system for cocking a crossbow |
US10175023B2 (en) | 2013-12-16 | 2019-01-08 | Ravin Crossbows, Llc | Cocking system for a crossbow |
US10962322B2 (en) | 2013-12-16 | 2021-03-30 | Ravin Crossbows, Llc | Bow string cam arrangement for a compound bow |
US10209026B2 (en) | 2013-12-16 | 2019-02-19 | Ravin Crossbows, Llc | Crossbow with pulleys that rotate around stationary axes |
US10712118B2 (en) | 2013-12-16 | 2020-07-14 | Ravin Crossbows, Llc | Crossbow |
US10077965B2 (en) | 2013-12-16 | 2018-09-18 | Ravin Crossbows, Llc | Cocking system for a crossbow |
US10254073B2 (en) | 2013-12-16 | 2019-04-09 | Ravin Crossbows, Llc | Crossbow |
US9879936B2 (en) | 2013-12-16 | 2018-01-30 | Ravin Crossbows, Llc | String guide for a bow |
US10254075B2 (en) | 2013-12-16 | 2019-04-09 | Ravin Crossbows, Llc | Reduced length crossbow |
CN104896997A (zh) * | 2014-03-03 | 2015-09-09 | 保联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 副弦线固定于弓身的弓箭结构 |
CN104896998A (zh) * | 2014-03-03 | 2015-09-09 | 保联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 副弦线高于主弦线的十字弓 |
US9297604B1 (en) * | 2014-04-02 | 2016-03-29 | Bear Archery, Inc. | Crossbow cam system |
EP3148660B1 (en) | 2014-04-04 | 2018-11-21 | KMA Concepts Limited | Shafted projectile having head |
US9234719B1 (en) * | 2014-09-25 | 2016-01-12 | James J. Kempf | Shooting bow with pulleys |
US9243861B1 (en) * | 2014-09-25 | 2016-01-26 | James J. Kempf | Shooting bow with pulleys |
US9500433B2 (en) * | 2014-11-13 | 2016-11-22 | Mcp Ip, Llc | Crossbow with variable cable displacement |
US9377267B1 (en) * | 2014-12-03 | 2016-06-28 | James J. Kempf | Shooting bow with transitional modules |
US9255755B1 (en) * | 2014-12-23 | 2016-02-09 | Barnett Outdoors, Llc | Crossbow arrow retainer |
US9303945B1 (en) * | 2015-08-18 | 2016-04-05 | Bear Archery, Inc. | Crossbow assembly |
US9557134B1 (en) | 2015-10-22 | 2017-01-31 | Ravin Crossbows, Llc | Reduced friction trigger for a crossbow |
CN106933265A (zh) * | 2015-12-31 | 2017-07-07 | 候成苍 | 弦绳拉力调控装置与方法 |
US10018442B1 (en) * | 2016-03-24 | 2018-07-10 | Archery Innovators | Shooting bow with reduced limb travel |
CN108302979B (zh) * | 2016-05-01 | 2020-10-27 | 诸暨厚启股权投资有限公司 | 一种弩 |
AT518555B1 (de) | 2016-07-20 | 2017-11-15 | Missbach Gerald | Spannvorrichtung für eine Armbrust und Armbrust mit einer solchen Spannvorrichtung |
US10989491B2 (en) * | 2017-02-10 | 2021-04-27 | Mcp Ip, Llc | Archery bow with wide ratio limb |
US10480893B2 (en) * | 2017-03-24 | 2019-11-19 | Mcp Ip, Llc | Crossbow with stock overlap |
US11098973B2 (en) * | 2018-07-03 | 2021-08-24 | Crosman Corporation | Crossbow |
US10533823B1 (en) | 2018-10-27 | 2020-01-14 | Lewis Smith | Tension gun for firing arrows |
US10969192B1 (en) * | 2019-05-14 | 2021-04-06 | Barnett Outdoors, Llc | Crossbow with crossing cable system |
US11371795B1 (en) * | 2019-06-20 | 2022-06-28 | Archery Innovators, Llc | Projectile launching device with self-timing and without cam lean |
US11402172B2 (en) * | 2020-10-27 | 2022-08-02 | Poe Lang Enterprise Co., Ltd. | Crossbow |
DE102021002959A1 (de) | 2021-06-09 | 2022-12-15 | Mey Chair Systems Gmbh | Faltvorrichtung für eine Bogenwaff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Faltvorrichtung für eine Bogenwaffe und Bogenwaff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812835A (en) * | 1972-11-29 | 1974-05-28 | G Smith | Force multiplying type archery bow |
US3854467A (en) * | 1974-03-14 | 1974-12-17 | Herters Inc | Force multiplying type archery bow |
US3874359A (en) * | 1974-07-01 | 1975-04-01 | Louie P Cesin | Crossbow with coiled spring force developing means for projecting an article |
US3923035A (en) * | 1974-08-20 | 1975-12-02 | George H Trotter | Compound bow |
US3987777A (en) * | 1975-02-10 | 1976-10-26 | Darlington Rex F | Force multiplying type archery bow |
US4169456A (en) * | 1975-07-24 | 1979-10-02 | House Robert M Van | Short limb archery bow |
US4649891A (en) * | 1985-09-20 | 1987-03-17 | Bozek John W | Cross bow |
US5150699A (en) * | 1989-11-22 | 1992-09-29 | Boissevain Mathew G | Compound bow |
DE69415299T2 (de) * | 1993-09-15 | 1999-07-15 | Sergej Nikolaevic Orel Nizov | Die nizov armbrust |
US5388564A (en) * | 1994-01-05 | 1995-02-14 | Islas; John J. | Compound bow |
US5499618A (en) * | 1994-09-20 | 1996-03-19 | Thompson; George E. | Lever action archery bow |
US5673677A (en) * | 1996-09-04 | 1997-10-07 | Wing; Stanley D. | Projectile launch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
US5967132A (en) * | 1997-07-25 | 1999-10-19 | Lakewood Acquisitions | Compound bow |
US6155243A (en) * | 2000-01-24 | 2000-12-05 | Gallops, Jr.; Henry M. | Crossbow having a no let-off cam |
US6470870B1 (en) * | 2000-11-22 | 2002-10-29 | John G. Schaar | Synchronous compound bow with non-coplanar actuators and interchangeable leveraging components |
EP1495278B1 (en) * | 2002-04-12 | 2007-07-04 | Marcin Dziekan | A tiller, bow and trigger mechanism for a crossbow, and a crossbow |
US6792931B1 (en) * | 2003-11-12 | 2004-09-21 | John G. Schaar | Means of increasing mechanical advantage in asynchronous compound bows |
US20070101980A1 (en) * | 2005-10-28 | 2007-05-10 | Steven Sims, Inc. | Compound bows |
KR100664420B1 (ko) * | 2006-02-21 | 2007-01-04 | 이슬기 | 컴파운드 활 |
US7891348B2 (en) * | 2007-04-13 | 2011-02-22 | Colley David E | Compact crossbow with improved efficiency |
US20090223500A1 (en) * | 2008-03-10 | 2009-09-10 | Stanziale Pasquale | Device for launching a projectile or a launch object in general |
-
2008
- 2008-03-10 IT IT000130A patent/ITRM20080130A1/it unknown
- 2008-10-03 WO PCT/IB2008/054053 patent/WO2009112902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8-10-03 CN CN2008801290682A patent/CN102027310A/zh active Pending
-
2009
- 2009-03-09 WO PCT/IB2009/050983 patent/WO2009113018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9-03-09 CN CN2009801163959A patent/CN102027311A/zh active Pending
- 2009-03-09 US US12/921,777 patent/US20110041820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115524A (zh) * | 2013-01-25 | 2013-05-22 | 潘佳伟 | 一种便携式强弩 |
CN106403704A (zh) * | 2016-02-23 | 2017-02-15 | 成都奥克特科技有限公司 | 复合弓的省力工作方法及省力复合弓 |
CN106403704B (zh) * | 2016-02-23 | 2019-04-23 | 成都奥克特科技有限公司 | 复合弓的省力工作方法及省力复合弓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ITRM20080130A1 (it) | 2009-09-11 |
WO2009112902A1 (en) | 2009-09-17 |
WO2009113018A1 (en) | 2009-09-17 |
CN102027310A (zh) | 2011-04-20 |
US20110041820A1 (en) | 2011-02-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027311A (zh) | 用于发射抛射体或一般而言的发射对象的装置 | |
US20090223500A1 (en) | Device for launching a projectile or a launch object in general | |
US7913680B2 (en) | Portable bow press and limb connector therefor | |
TWI809163B (zh) | 有具傳動比的偏心纜線拉引-偏轉滑輪配置之後輪變速器機構 | |
JP6057995B2 (ja) | 回転力を伝達する機構 | |
US7836871B2 (en) | Powerstroke crossbow | |
US20120125302A1 (en) | Device for firing a projectile or another object to be fired | |
US8037876B1 (en) | Pulley-and-cable power cable tensioning mechanism for a compound archery bow | |
US8220446B2 (en) | Archery cam product—system that hooks cam-to-cam | |
US9470471B2 (en) | Draw extending archery system | |
US10018443B2 (en) | Bow for a crossbow | |
CN107110258B (zh) | 盘式制动器 | |
WO2009054185A1 (ja) | ボディプライの折り返し装置 | |
US11221191B2 (en) | Crossbow with winch | |
WO2012149190A1 (en) | Compound bow | |
US20140130989A1 (en) | Window dressing control device | |
WO2011141771A1 (en) | Device for launching a projectile or a launch object in general | |
US10627186B2 (en) | Crossbow with Belleville springs | |
JP6666536B1 (ja) | 弓 | |
US20080026889A1 (en) | Speed change device of a bicycle | |
CN108556701A (zh) | 一种儿童座椅用安全带自锁紧结构 | |
CN204299434U (zh) | 一种可制动式无拉绳百叶窗帘 | |
ITVR20090086A1 (it) | Dispositivo per il lancio di un dardo o di un oggetto da lancio in generale. | |
US20040035977A1 (en) | Composite expanding shaft with external gripping elements | |
CN215478595U (zh) | 一种阻燃面料的收卷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4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