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26422A - 一种多模基站共享传输线路的方法和多模基站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模基站共享传输线路的方法和多模基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26422A
CN102026422A CN2009101956558A CN200910195655A CN102026422A CN 102026422 A CN102026422 A CN 102026422A CN 2009101956558 A CN2009101956558 A CN 2009101956558A CN 200910195655 A CN200910195655 A CN 200910195655A CN 102026422 A CN102026422 A CN 1020264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standard
data
base station
mode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9565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26422B (zh
Inventor
余卫东
罗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hanghai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to CN201710449258.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302806B/zh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10195655.8A priority patent/CN102026422B/zh
Priority to PL16206748T priority patent/PL3171664T3/pl
Priority to EP10176174A priority patent/EP2296428B1/en
Priority to EP16206748.2A priority patent/EP3171664B1/en
Priority to ES12180457.9T priority patent/ES2623211T3/es
Priority to EP12180457.9A priority patent/EP2528410B1/en
Publication of CN1020264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264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264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2642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10Access point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e.g. multi-mode access poi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05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adapting radio receivers, transmitters andtransceivers for operation on two or more bands, i.e. frequency ranges
    • H04B1/0067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adapting radio receivers, transmitters andtransceivers for operation on two or more bands, i.e. frequency ranges with one or more circuit blocks in common for different band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04B1/401Circuits for selecting or indicating operating mod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04B1/403Circuits using the same oscillator for generating both the transmitter frequency and the receiver local oscillator frequency
    • H04B1/406Circuits using the same oscillator for generating both the transmitter frequency and the receiver local oscillator frequency with more than one transmission mode, e.g. analog and digital m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多模基站共享传输线路的方法和多模基站,其中方法的实现包括:接收发送给多模基站的数据;若所述数据对应于本制式的模块,则由本制式模块处理;若所述数据对应于其他制式的模块,则通过本制式的模块与所述其他制式的模块间的接口将所述数据发送给所述其他制式的模块处理。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多模基站与外部的一个接口接收数据,然后分发给上述数据所属的制式的模块处理,这样多模基站只需要一个对外接口,进而实现物理线路以及传输带宽的共享。

Description

一种多模基站共享传输线路的方法和多模基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模基站共享传输线路的方法和多模基站。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进步,出现了多模基站;多模基站是能同时支持多种无线制式的基站,例如:能同时支持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GSM)和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UMTS)两种无线制式的基站称为全球通用(Global Universal,GU)双模基站。
现有的多模基站可以通过叠加不同制式的单板形成多模基站,如图1所示为GU双模基站的结构示意图。GSM制式的模块通过通用公共无线电接口(Common Public Radio Interface,CPRI)与射频模块建立连接,通过接口单元背板(Abis)接口建立基站与外部的连接;UMTS制式的模块通过CPRI与射频模块建立连接,通过接口数(Iub)接口建立基站与外部的连接;GU基站两种制式的业务分别独立运行。上述外部可以理解为基站外部的设备或网络,具体可以为传输网络、路由器、控制器等。
发明人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现:现有的多模基站中的各种制式的业务分别由各种制式的模块处理,需要各个模块分别与多模基站外部具有接口,多个接口对应多个不同物理线路,因而不能实现物理线路以及传输带宽的共享。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模基站共享传输线路的方法和多模基站。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提供的多模基站共享传输线路的方法实施例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接收发送给多模基站的数据;
若所述数据对应于本制式的模块,则由本制式模块处理;
若所述数据对应于其他制式的模块,则通过本制式的模块与所述其他制式的模块间的接口将所述数据发送给所述其他制式的模块处理。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多模基站共享传输线路的方法,包括:
接收发送给多模基站的数据;
若所述数据对应于第一制式的模块,则通过与第一制式的模块间的接口发送给第一制式的模块处理;
若所述数据的对应于第二制式的模块,则通过与第二制式的模块间的接口将所述数据发送给所述第二制式的模块处理。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多模基站,包括:
第一制式的模块和第二制式的模块;
其中,第一制式的模块与第二制式的模块具有可通信连接的第一接口,第一制式的模块与多模基站外部具有可通信连接的第二接口;
所述第一制式的模块用于通过第二接口接收发送给多模基站的数据,在所述数据对应于第二制式的模块时,通过与第二制式的模块间的第一接口将所述数据发送给第二制式的模块;
所述第二制式的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制式的模块发送过来的数据,并进行处理。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多模基站,包括:
传输模块,至少两个不同制式的模块,所述至少两个不同制式的模块包括第一制式的模块以及第二制式的模块;
其中,所述传输模块具有分别与第一制式的模块以及第二制式的模块连接的可通信接口;所述传输模块具有与多模基站外部连接的可通信接口;
所述传输模块用于在从多模基站外部接收到的数据对应于第一制式的模块时,通过与第一制式的模块间的接口将所述接收到的数据发送给所述第一制式的模块。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多模基站与外部的一个接口接收数据,然后分发给上述数据所属的制式的模块处理,这样多模基站只需要一个对外接口,进而实现物理线路以及传输带宽的共享。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双模基站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三多模基站结构示意图;
图5a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中多模基站一个具体框架示意图;
图5b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中多模基站另一个具体框架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四多模基站结构示意图;
图7a为本发明实施例四另一多模基站结构示意图;
图7b为本发明实施例四再一多模基站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五基带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五另一基带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五多模基站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多模基站可以支持多种不同制式,例如GSM、UMTS、码分多址接入(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微波存取全球互通(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等各种制式的中至少两种的制式组合形成的多模基站,比如GSM与UMTS两种制式组成的双模基站,UMTS与CDMA两种制式组成的双模基站,UMTS与LTE两种制式组成的基站,GSM、UMTS、LTE组成的三模基站等。本文为了描述方便且不失一般性,采用GSM与UMTS两种制式组成的多模基站为例进行说明,可以理解的是GSM与UMTS两种制式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多模基站可以为多模宏基站,也可以为分布式多模基站。
实施例一,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模基站共享传输线路的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接收发送给多模基站的数据;
步骤202:若上述数据对应于本制式的模块则由本制式模块处理;若上述数据对应于其他制式的模块,则进入步骤203;
步骤203:通过本制式的模块与上述其他制式的模块间的接口将上述数据发送给上述其他制式的模块处理。
可选地,上述本制式为GSM其他制式为UMTS,或者上述本制式为UMTS其他制式为GSM;
其中,在步骤201之后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确定上述数据对应于哪种制式的模块,即确定多模基站接收到的数据对应的制式模块。多模基站接收到的数据与模块的对应关系可以为:数据的类型与制式的模块的对应,也可以为数据的目的地址与制式的模块的对应;在后续实施例中,以数据的目的地址与制式的模块的对应为例进行说明。可以理解的是,具体采用哪种方式实现数据与制式的模块进行对应不影响本发明实施例的实现。
具体地,上述本制式的模块与上述其他制式的模块间的接口包括:面板FE电口、面板FE光口、小封装可插拔与快速以太网(Small Form-Factor Pluggable-Fast Ethernet,SFP-FE)端口中的任意一项。可以理解的是上述举例不是所有制式的穷举,上述接口也不是所有接口类型的穷举,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
上述实施方式各步骤的执行主体可以为多模基站中一种制式的处理模块该处理模块具有与外部连接的接口,通过多模基站与外部的接口接收数据,然后分发给上述数据所属的制式的模块处理,这样多模基站可以只需要一个对外接口,进而实现物理线路以及传输带宽的共享。
上述实施方式为数据第一方向(从多模基站接收多模基站外部的数据)的方案,在数据第二方向(多模基站向多模基站外部发送数据),上述实施方式进一步还可以包括:
通过上述本制式的模块与上述其他制式的模块间的接口接收上述其他制式的模块发送的数据;上述数据为上述其他制式的模块发送出多模基站的数据;
将上述数据发送出多模基站。
上述实施方式的执行主体也可以为多模基站中一种制式的处理模块,在第一方向,通过多模基站与外部的一个接口接收数据,然后分发给上述数据所属的制式的模块处理,这样多模基站只需要一个对外接口,进而实现物理线路以及传输带宽的共享。在第二方向,具有出接口(与基站外部连接的接口)的模块发送将多模基站的数据通过一个出接口发送数据,这样多模基站只需要一个对外接口,进而实现物理线路以及传输带宽的共享。
实施例二,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多模基站共享传输线路的方法,与实施例一不同点在于:本实施例中,多模基站与外部的连接接口可以设置在传输单板上,组成多模基站的各种制式的模块与传输单板连接,如图3所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301:接收发送给多模基站的数据;
步骤302:将上述数据发送给对应制式的模块。具体可以为:若上述数据对应于第一制式的模块,则通过与第一制式的模块间的接口发送给第一制式的模块处理;若上述数据对应于第二制式的模块,则通过与第二制式的模块间的接口将上述数据发送给上述第二制式的模块处理。
其中,在步骤301之后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确定上述数据对应于哪种制式的模块,即确定多模基站接收到的数据对应的制式模块。多模基站接收到的数据与模块的对应关系可以为:数据的类型与制式的模块的对应,也可以为数据的目的地址与制式的模块的对应;可以理解的是,具体采用哪种方式实现数据与制式的模块进行对应不影响本发明实施例的实现。
上述实施方式的执行主体可以为在多模基站设置的传输单板,通过多模基站与外部的接口接收数据,然后分发给上述数据所属的制式的模块处理,这样多模基站只需要一个对外接口,进而实现物理线路以及传输带宽的共享。
上述实施方式为数据第一方向的方案,在数据第二方向,上述实施方式进一步还可以包括:
通过与上述第一制式的模块间的接口接收上述第一制式的模块发送出多模基站的数据,然后转发出多模基站;和/或
通过与上述第二制式的模块间的接口接收上述第二制式的模块发送出多模基站的数据,然后转发出多模基站。
为了方便叙述上述第一制式和第二制式分别代表两种不同的制式,第一制式和第二制式可以为:GSM、UMTS、CDMA、WIMAX、LTE等,本实施例不予限定。
上述实施方式的执行主体也可以为在多模基站设置的传输单板,各种制式的模块将需要发往多模基站外部的数据发往具有外部接口的传输单板,由具有外部接口的传输单板将上述数据发往基站外,这样多模基站只需要一个对外接口,进而实现物理线路以及传输带宽的共享。
实施例三,如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多模基站,包括:
至少两种制式的模块,包括第一制式的模块410和第二制式的模块间420;
其中,第一制式的模块410与第二制式的模块420具有可通信连接的第一接口,第一制式的模块410与多模基站外部具有可通信连接的第二接口。上述第一制式410的模块与第二制式的模块间420的接口能够实现第一制式的模块410与第二制式的模块420间数据的发送;上述第一制式的模块410与多模基站外部的接口能够实现第一制式的模块410与多模基站外部间的数据发送。
具体地,上述第一制式的模块410用于通过第二接口接收发送给多模基站的数据,在上述数据对应于第二制式的模块420时,通过与第二制式的模块420间的第一接口将上述数据发送给第二制式的模块420。上述第二制式的模块420用于接收上述第一制式的模块410发送过来的数据,并进行处理。
上述第一制式的模块410,还用于通过第一接口从第二制式的模块420接收数据,并将上述从第二制式的模块420接收到的数据通过第一接口发送出多模基站。
上述第一制式的模块410,还用于在通过第二接口接收到的发送给多模基站的数据对应于第一制式的模块410时,对上述对应于第一制式的模块410的数据进行处理。
可选地,如图5a所示,第一制式的模块410包括:第一接收单元411,用于接收发送给多模基站的数据;
第一数据处理单元412,用于若上述数据对应于第一制式的模块410则处理上述数据;
数据转发单元413,若上述数据对应于第二制式的模块420则发送给第二制式的模块420;
可选地,第二制式的模块420包括:第二数据接收单元421,用于接收上述第一制式的模块410发送的数据;
第二数据处理单元422,用于对上述第一制式的模块410发送的数据进行处理。
可选地,上述第一数据处理单元412,具体用于若上述数据的目的地址对应于第一制式的模块则处理上述数据;
上述数据转发单元413,具体用于若上述数据的目的地址对应于第二制式的模块则发送给第二制式的模块。
进一步地,如图5b所示,上述多模基站还可以加入上行数据的功能:
上述第一制式的模块410还包括:第一数据接收单元414,用于接收第二制式的模块420发送出多模基站的数据;
第一发送单元415,用于将上述第二制式的模块420发送的数据发送出多模基站。
实施例四,如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多模基站,包括:
传输模块610,以及至少两个不同制式的模块;其中上述至少两个不同制式的模块包括第一制式的模块以及第二制式的模块;
其中,上述传输模块610具有分别与第一制式的模块620以及第二制式的模块630连接的可通信接口;上述传输模块610具有与多模基站外部连接的可通信接口。上述传输模块610具有的分别与第一制式的模块620以及第二制式的模块630连接接口,分别能够实现传输模块610与第一制式的模块620和第二制式的模块630间数据的发送;上述传输模块610具有的与多模基站外部连接的接口,能够实现传输模块610与外部间数据的发送。
具体地,上述传输模块610用于在从多模基站外部接收到的数据对应于第一制式的模块620时,通过与第一制式的模块620间的接口将上述接收到的数据发送给上述第一制式的模块620。
上述传输模块610还可以用于通过与第一制式的模块间620的接口接收第一制式的模块620发送的数据,并通过与多模基站外部连接的接口将上述从第一制式的模块620接收到的数据发送出去;和/或
进一步地,上述传输模块610还可以用于通过与第二制式的模块630间的接口接收第二制式的模块630发送的数据,并通过与多模基站外部连接的接口将上述从第二制式的模块630接收到的数据发送出去。
具体地地,如图7a所示,上述传输模块610包括:数据接收单元611,用于接收发送给多模基站的数据;
数据发送单元612,用于将上述数据发送给对应制式的模块;更具体地可以是:用于若上述数据对应于第一制式的模块620,则发送给第一制式的模块620;若上述数据对应于第二制式的模块630,则将上述数据发送给上述第二制式的模块630;
具体地,上述第一制式的模块620包括:第一数据接收单元621,用于接收传输模块610发送的数据;
第一处理单元622,用于对上述传输模块610发送的数据进行处理。
第二制式的模块630包括:第二数据接收单元631,用于接收传输模块610发送的数据;
第二处理单元632,用于对上述传输模块610发送的数据进行处理。
进一步地,如图7b所示,上述多模基站还可以加入上行数据的功能:
上述第一制式的模块620还包括:第一数据发送单元623,用于将发送出多模基站的数据发送给上述传输模块610;
上述第二制式的模块630还包括:第二数据发送单元633,用于将发送出多模基站的数据发送给上述传输模块610;
上述传输模块610还包括:接收数据单元613,用于接收第一制式的模块620和/或第二制式的模块630发送的数据;
发送数据单元614,用于将上述第一制式的模块620和/或第二制式的模块630发送的数据发送出多模基站。
实施例五,本实施例将采用GSM与UMTS两种制式组成的多模基站为例进行说明,可以理解的是GSM与UMTS两种制式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
首先介绍多模基站组成模块的连接方式:
以下为组成多模基站的一种制式的模块(这里以UMTS为例)具有外部接口的实现方式:
多模基站采用面板快速以太网(Fast Ethernet,FE)端口互连的方式连接组成多模基站的各种制式的模块。在GSM和UMTS单制式支持因特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传输的前提下,GU双模基站的GSM和UMTS两个制式的单板面板通过FE接口互连,GSM和UMTS的传输数据配置可以独立进行,与GSM基站和UMTS基站传输级联情况相同。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双模基站中一个制式(例如:UMTS)通过快速以太网(Fast Ethernet,FE)或千兆以太网(Gigabit Ethernet,GE)线路作为双模基站统一的出接口(双模基站与双模基站外部间的接口)与多模基站外的控制器相连,采用IP传输方式。与控制器相连的传输应用方式可以多样,比如FE电口方式、GE光口方式,或者根据不同业务不同的业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走分路传输方式等。双模基站中两个制式之间通过面板FE互连,与控制器连接的制式(UMTS制式)路由转发由控制器到另一个制式的数据。上述出接口为多模基站连接基站外部设备的接口,基站外部设备具体是什么本发明实施例不予限定。
如图8所示的基带模块,包括UMTS制式801和GSM制式802双模基站中两个制式之间通过面板FE互连的方式可以为:
方案一:双模基站面板FE电口互连:
该方案下,双模基站一个制式(UMTS制式801)连接基站控制器,通过面板FE电口与另一制式(GSM制式802)通过面板FE电口互连,实现IP共传输。面板FE互连线缆可以采用RJ45标准网线。
方案二:双模基站面板FE光口互连
双模基站一个制式(UMTS制式801)连接基站控制器,通过面板FE光口与另一制式(GSM制式802)通过面板FE光口互连,实现IP共传输。面板FE互连线缆可以采用单模或多模光纤。在方案一和方案二中两种制式都为PE端口,然后通过面板FE端互联。
方案三:双模基站面板通过SFP-FE端口转接模块互连
双模基站一个制式(UMTS制式801)连接基站控制器,通过面板FE端口与另一制式(GSM制式802)通过面板FE互连,互连端口可以经过小封装可插拔与快速以太网(Small Form-Factor Pluggable-Fast Ethernet,SFP-FE)端口转接模块实现IP共传输。SFP-FE端口转接模块为将SFP端口转换为FE端口的功能模块。面板FE互连线缆可以采用RJ45标准网线。在方案三中两种制式可以一个为FE端口一个为SFP端口,然后通过SFP-FE转接实现面板PE互联。
传输单板具有外部接口的实现方式:
如图9所示为采用传输单板901来实现FE面板共传输的方式的基带模块示意图,其连接方式与上述组成多模基站的一种制式具有外部接口的实现方式类似。传输板901提供面板互连的FE端口与两种UMTS制式902以及GSM制式903连接;与多模基站以外的控制器904相连的端口可以在传输单板901,也可以在与传输单板901以外的其他单板不影响本发明实施例的实现。
以上连接方式下的数据流向:
基站控制器侧可以配置IP地址到双模基站不同制式模块的路由。在双模基站侧,不同制式模块配置自己的IP地址到基站控制器的路由。然后由双模基站侧出接口的制式配置转发另一制式数据的路由。
上述方案尽管连接方式不同,但是其工作过程类似,都是具有出接口的制式通过路由转发的方式传送另一制式的数据给另一制式的模块。以下的说明将以组成多模基站的一种制式具有外部接口为例对数据流向进行说明:
一、控制器发往双模基站方向:
1)控制器根据控制器到多模基站各制式的路由,将发往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制式的数据发往双模基站。
2)双模基站侧具有出接口的制式取出自己制式的数据。
3)双模基站侧具有出接口的制式根据路由表将另一制式的数据通过与另一制式的互连端口转发发往上述另一制式的数据。
4)双模基站侧的上述另一制式取出自己的数据。
二、双模基站发往控制器方向:
1)双模基站侧上述另一制式通过互连端口发送数据给具有出接口的制式。
2)双模基站侧具有出接口的制式可以通过与控制器相连的端口发送自己制式的数据,同时根据上述另一制式发送的数据的路由转发另一制式的数据给控制器。
3)控制器取出接收到的各种制式的数据。
以下将对双模基站内部的数据流向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0所示:
目的地址分别为UMTS制式和GSM制式的IP数据通过UMTS与控制器间的FE接口模块1001a接收;
数据经过FE接口模块1001a做适配处理后发送到路由处理单元1003;
路由处理单元1003提供链路层协议处理功能,具体为:把UMTS数据发往IP处理单元1002,处理后的业务数据经基带处理单元1004发往射频模块1005。还可以进一步为GSM数据提供路由功能,具体为:通过UMTS和GSM之间的FE互连线缆把GSM数据从UMTS制式的单板传送到GSM制式的单板;在本实施例中UMTS制式一侧为GSM制式一侧提供IP包路由功能;
GSM数据经GSM制式的FE接口模块1001b到达IP处理单元1002,处理后的业务数据经基带处理单元1004发往射频模块1005。
另外,
本发明实施例的思想也可以用于超过两种制式的多模基站场景,比如UMTS与LTE共享单板资源(这时可以将UMTS和LTE理解为第一制式),GSM制式独立单板资源(将GSM理解为第二制式),这样GSM、UMTS、LTE在一个基站内构成三模基站;第一制式与第二制式的连接方式以及数据流向与双模基站相同,再此不在赘述。
上述实施方式,在第一方向:通过多模基站与外部的接口接收数据,然后分发给上述数据所属的制式处理,这样多模基站只需要一个对外接口,进而实现物理线路以及传输带宽的共享。在第二方向:没有外部接口的制式将需要发往多模基站外部的数据发往具有外部接口制式的处理模块,由具有外部接口制式的处理模块将上述数据发往基站外,这样多模基站只需要一个对外接口,进而实现物理线路以及传输带宽的共享。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多模基站共享传输线路的方法和多模基站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20)

1.一种多模基站共享传输线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发送给多模基站的数据;
若所述数据对应于本制式的模块,则由本制式模块处理;
若所述数据对应于其他制式的模块,则通过本制式的模块与所述其他制式的模块间的接口将所述数据发送给所述其他制式的模块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对应于一个制式的模块的方式包括:所述数据的目的地址对应于该制式的模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通过所述本制式的模块与所述其他制式的模块间的接口接收所述其他制式的模块发送的数据;所述数据为所述其他制式的模块发送出多模基站的数据;
将所述从其他制式的模块接收到的数据发送出多模基站。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本制式为通用移动通信系统制式UMTS,其他制式为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制式GSM;
或,本制式为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制式GSM,其他制式为通用移动通信系统制式UMTS。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本制式的模块与所述其他制式的模块间的接口包括:面板快速以太网电口、面板快速以太网光口、小封装可插拔与快速以太网端口中的任意一项。
6.一种多模基站共享传输线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发送给多模基站的数据;
若所述数据对应于第一制式的模块,则通过与第一制式的模块间的接口发送给第一制式的模块处理;
若所述数据的对应于第二制式的模块,则通过与第二制式的模块间的接口将所述数据发送给所述第二制式的模块处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对应于一个制式的模块的方式包括:所述数据的目的地址对应于该制式的模块。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通过与所述第一制式的模块间的接口接收所述第一制式的模块发送出多模基站的数据,然后转发出多模基站;和/或
通过与所述第二制式的模块间的接口接收所述第二制式的模块发送出多模基站的数据,然后转发出多模基站。
9.一种多模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制式的模块和第二制式的模块;
其中,第一制式的模块与第二制式的模块具有可通信连接的第一接口,第一制式的模块与多模基站外部具有可通信连接的第二接口;
所述第一制式的模块用于通过第二接口接收发送给多模基站的数据,在所述数据对应于第二制式的模块时,通过与第二制式的模块间的第一接口将所述数据发送给第二制式的模块;
所述第二制式的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制式的模块发送过来的数据,并进行处理。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多模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制式的模块,还用于通过第一接口从第二制式的模块接收数据,并将所述从第二制式的模块接收到的数据通过第一接口发送出多模基站。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多模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制式的模块,还用于在通过第二接口接收到的发送给多模基站的数据对应于第一制式的模块时,对所述对应于第一制式的模块的数据进行处理。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多模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制式的模块包括:第一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发送给多模基站的数据;
第一报文数据处理单元,用于若所述数据报文数据的目的地址为对应于第一制式的模块则处理所述数据报文数据;
数据转发单元,用于若所述数据对应于第二制式的模块则发送给第二制式的模块。
13.根据权利要求9或12所述多模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制式的模块包括:第二报文数据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一制式的模块发送的数据报文数据;
第二报文数据处理单元,用于对所述第一制式的模块发送的数据报文数据进行处理。
14.根据权利要求8至10任意一项所述多模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制式的模块还包括:第一数据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二制式的模块发送出多模基站的数据;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二制式的模块发送的数据发送出多模基站。
15.一种多模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传输模块,至少两个不同制式的模块,所述至少两个不同制式的模块包括第一制式的模块以及第二制式的模块;
其中,所述传输模块具有分别与第一制式的模块以及第二制式的模块连接的可通信接口;所述传输模块具有与多模基站外部连接的可通信接口;
所述传输模块用于在从多模基站外部接收到的数据对应于第一制式的模块时,通过与第一制式的模块间的接口将所述接收到的数据发送给所述第一制式的模块。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多模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输模块,还用于在所述发送给多模基站的数据对应于第二制式的模块时,通过与第二制式的模块间的接口将所述接收到的数据发送给所述第二制式的模块。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多模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输模块还用于通过与第一制式的模块间的接口接收第一制式的模块发送的数据,并通过与多模基站外部连接的接口将所述从第一制式的模块接收到的数据发送出去;和/或
所述传输模块还用于通过与第二制式的模块间的接口接收第二制式的模块发送的数据,并通过与多模基站外部连接的接口将所述从第二制式的模块接收到的数据发送出去。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多模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输模块包括:数据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发送给多模基站的数据;
数据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数据接收单元接收倒的数据发送给对应制式的模块。
19.根据权利要求15-18中任一项所述多模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制式的模块包括:第一数据接收单元,用于接收传输模块发送的数据;
第一处理单元,用于对所述传输模块发送的数据进行处理;
所述第二制式的模块包括:第二数据接收单元,用于接收传输模块发送的数据;
第二处理单元,用于对所述传输模块发送的数据进行处理。
20.根据权利要求15至18任意一项所述多模基站,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制式的模块包括:第一数据发送单元,用于将发送出多模基站的数据发送给所述传输模块;
所述第二制式的模块包括:第二数据发送单元,用于将发送出多模基站的数据发送给所述传输模块;
所述传输模块包括:接收数据单元,用于接收第一制式的模块和/或第二制式的模块发送的数据;
发送数据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制式的模块和/或第二制式的模块发送的数据发送出多模基站。
CN200910195655.8A 2009-09-10 2009-09-10 一种多模基站共享传输线路的方法和多模基站 Active CN10202642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95655.8A CN102026422B (zh) 2009-09-10 2009-09-10 一种多模基站共享传输线路的方法和多模基站
CN201710449258.3A CN107302806B (zh) 2009-09-10 2009-09-10 一种多模基站共享传输线路的方法和多模基站
EP10176174A EP2296428B1 (en) 2009-09-10 2010-09-10 Multimode base station and method for sharing a transmission link by modules of different standards in a multimode base station
EP16206748.2A EP3171664B1 (en) 2009-09-10 2010-09-10 Multimode base station for sharing transmission link
PL16206748T PL3171664T3 (pl) 2009-09-10 2010-09-10 Wielomodowa stacja bazowa do współdzielenia łącza nadawczego
ES12180457.9T ES2623211T3 (es) 2009-09-10 2010-09-10 Estación base multimodal y método para compartir un enlace de transmisión por la estación base multimodal
EP12180457.9A EP2528410B1 (en) 2009-09-10 2010-09-10 Multimode Base Station and Method for Sharing Transmission Link by Multimode Base Station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95655.8A CN102026422B (zh) 2009-09-10 2009-09-10 一种多模基站共享传输线路的方法和多模基站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449258.3A Division CN107302806B (zh) 2009-09-10 2009-09-10 一种多模基站共享传输线路的方法和多模基站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26422A true CN102026422A (zh) 2011-04-20
CN102026422B CN102026422B (zh) 2017-06-20

Family

ID=4322196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449258.3A Active CN107302806B (zh) 2009-09-10 2009-09-10 一种多模基站共享传输线路的方法和多模基站
CN200910195655.8A Active CN102026422B (zh) 2009-09-10 2009-09-10 一种多模基站共享传输线路的方法和多模基站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449258.3A Active CN107302806B (zh) 2009-09-10 2009-09-10 一种多模基站共享传输线路的方法和多模基站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3) EP2528410B1 (zh)
CN (2) CN107302806B (zh)
ES (1) ES2623211T3 (zh)
PL (1) PL3171664T3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144053A2 (zh) * 2011-05-20 2011-11-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模基站、在多模基站内进行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CN102448199A (zh) * 2010-09-30 2012-05-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模基站及多模基站传输数据的方法
CN102548049A (zh) * 2010-12-10 2012-07-0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双待机移动终端的通信操作方法及双待机移动终端
WO2012159560A1 (zh) * 2011-05-26 2012-11-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多模基站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3179610A (zh) * 2011-12-20 2013-06-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维护多模基站的方法和系统
CN103188018A (zh) * 2011-12-28 2013-07-03 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双模基站双光纤场景下被汇聚方判断主光口的方法和基带板
CN103188743A (zh) * 2011-12-29 2013-07-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装置和系统
CN103747473A (zh) * 2013-12-31 2014-04-23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链路使用方法及多模基站
US9331898B2 (en) 2011-09-21 2016-05-0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Alarm method for multi-mode base station, multi-mode base s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5763232A (zh) * 2014-12-15 2016-07-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装置和通信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27830B2 (ja) 2012-08-30 2014-06-25 Necインフロンティア株式会社 主装置間インターフェース装置、それを含む主装置システム及び主装置間インターフェース方法
CN104507147B (zh) * 2014-12-02 2018-05-29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功率放大器控制装置及方法
CN110505715B (zh) * 2018-05-17 2021-08-06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基站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88818B (zh) * 2006-11-16 2011-08-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站、基站中基带信号处理方法及无线通信系统
CN101193351B (zh) * 2006-11-20 2011-02-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制式基站及其信息处理方法和无线通信系统
CN101202974B (zh) * 2006-12-15 2011-09-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制式基站互通的系统、基站及方法
US20080227441A1 (en) * 2007-03-12 2008-09-18 Adc Telecommunication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 universal base station

Cited B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48199A (zh) * 2010-09-30 2012-05-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模基站及多模基站传输数据的方法
CN102448199B (zh) * 2010-09-30 2014-11-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模基站及多模基站传输数据的方法
CN102548049A (zh) * 2010-12-10 2012-07-04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双待机移动终端的通信操作方法及双待机移动终端
CN103477700A (zh) * 2011-05-20 2013-12-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模基站、在多模基站内进行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WO2011144053A3 (zh) * 2011-05-20 2012-04-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模基站、在多模基站内进行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WO2011144053A2 (zh) * 2011-05-20 2011-11-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模基站、在多模基站内进行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CN103477700B (zh) * 2011-05-20 2017-04-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模基站、在多模基站内进行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WO2012159560A1 (zh) * 2011-05-26 2012-11-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多模基站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US9331898B2 (en) 2011-09-21 2016-05-0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Alarm method for multi-mode base station, multi-mode base s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0263837B2 (en) 2011-09-21 2019-04-16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Alarm method for multi-mode base station, multi-mode base s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3179610B (zh) * 2011-12-20 2016-08-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维护多模基站的方法和系统
CN103179610A (zh) * 2011-12-20 2013-06-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维护多模基站的方法和系统
CN103188018A (zh) * 2011-12-28 2013-07-03 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双模基站双光纤场景下被汇聚方判断主光口的方法和基带板
CN103188018B (zh) * 2011-12-28 2016-01-20 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双模基站双光纤场景下被汇聚方判断主光口的方法和基带板
CN103188743A (zh) * 2011-12-29 2013-07-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装置和系统
CN103188743B (zh) * 2011-12-29 2016-07-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装置和系统
CN103747473A (zh) * 2013-12-31 2014-04-23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链路使用方法及多模基站
CN103747473B (zh) * 2013-12-31 2017-04-12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链路使用方法及多模基站
CN105763232A (zh) * 2014-12-15 2016-07-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装置和通信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171664A1 (en) 2017-05-24
CN102026422B (zh) 2017-06-20
PL3171664T3 (pl) 2020-11-30
EP2296428B1 (en) 2012-08-22
CN107302806B (zh) 2021-09-14
EP2296428A1 (en) 2011-03-16
EP2528410A1 (en) 2012-11-28
ES2623211T3 (es) 2017-07-10
CN107302806A (zh) 2017-10-27
EP2528410B1 (en) 2017-02-01
EP3171664B1 (en) 2020-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26422A (zh) 一种多模基站共享传输线路的方法和多模基站
US10868774B2 (en) Line card chassis, multi-chassis cluster router, routing selecting, and packet processing
EP2753143B1 (en) Apparatus,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for splitting baseband data processing between a plurality of baseband processing units
US20090325636A1 (en) Radio system having distributed real-time processing
WO2009003374A1 (en) Data communication system, switching network board and method
EP2222130A1 (en) Base band unit, radio frequency unit and distributed bs system based on srio protocol
EP2524537B1 (en) Method, network access device and mobile device for providing access to public packet networks from a local environment
CN103096509A (zh) 一种用于形成无线网状网络的中继设备
CN103595635A (zh) 基于分组光传送网设备的数据通信网报文转发方法和装置
CN102291305B (zh) 实现6to4中继路由的方法和设备以及报文转发方法
CN1937782A (zh) 一种机框设备及其报文发送方法
KR101658299B1 (ko) 제어 장치, 통신 시스템, 노드 제어 방법 및 프로그램
CN102498749B (zh) 包括用于在无线接入网中交换数据的回程装置的方法和装置
CN102123080A (zh) 数据转发装置和线卡板以及数据转发方法
CN101616343A (zh) 一种业务类型自协商方法及其汇聚设备
CN102143157A (zh) 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和通信系统
CN107979541A (zh) 基于加密移动通信的链路聚合装置及方法
JP2008118202A (ja)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基地局とゲートウェイ装置間の制御信号伝送方法
CN101540718B (zh) 实现局域网内端口业务互通的方法、装置及局域网
CN106817727B (zh) 一种多个可搬移无线宽带系统的传输组网方法
CN106302256A (zh) 一种以太网交换设备和数据处理方法
CN217428370U (zh) 基站数据流传输装置及通信系统
CN100433652C (zh) 多数据通信网络系统及其数据传输方法
CN100521640C (zh) 一种星形组网方法和系统
KR100270674B1 (ko) 상위 데이터 링크 제어 프로토콜의 패킷 데이터 전송을 위한 라우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