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43157A - 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和通信系统 - Google Patents

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和通信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43157A
CN102143157A CN2010106246986A CN201010624698A CN102143157A CN 102143157 A CN102143157 A CN 102143157A CN 2010106246986 A CN2010106246986 A CN 2010106246986A CN 201010624698 A CN201010624698 A CN 201010624698A CN 102143157 A CN102143157 A CN 1021431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ggsn
chain
sgsn
user 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62469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蒋铭
杨文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1062469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143157A/zh
Publication of CN1021431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4315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和通信系统,所述数据传输方法包括:接收基站通过Gb接口发送的用户面数据;对所述用户面数据进行协议转换;将进行协议转换后的用户面数据发送给网关通用分组无线服务技术支持节点(GGSN)。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实现在融合组网时,将控制面和用户面分离,使得Gb接口用户面流量可以被直接发送到GGSN,而不必再由SGSN发送给GGSN,既方便了组网,又有效提高了网络的传输效率。

Description

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和通信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和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宽带接入网络和无线网络的广泛应用,移动网络的用户数逐年上升,业务流量更是呈现了爆炸性的增长,网络向宽带化、移动化转变的趋势十分明显。为了应对移动宽带业务快速发展的需求,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以下简称:3GPP)分别在移动接入网和移动核心网提出了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以下简称:LTE)和系统架构演进(System Architecture Evolution;以下简称:SAE)方案,并制定了相关的标准。
SAE网络以分组交换为核心,采用了扁平化的网络结构,简化了网络层次,这不但避免了对中间节点的投资、减少了数据传输的路径、降低了传输时延,还为吞吐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基础。同时,SAE网络实现了控制面和用户面的完全分离,运营商可以更加灵活地根据用户数和业务量的发展情况,来选择是扩展控制面还是扩展用户面,从而提高网络资源的利用率,降低建设成本。
另一方面,任何演进都需要充分考虑与现有网络的兼容,如何确保不同制式,例如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Second Generation;以下简称:2G)、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Third Generation;以下简称:3G)和LTE的移动网络的平滑演进,从而保护运营商的已有投资,已成为运营商首要关注的问题。因此,融合的控制面设备,例如融合的服务通用分组无线服务技术支持节点(Serving 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 Support Node;以下简称:SGSN)/移动性管理实体(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以下简称:MME)设备,以及融合的用户面设备正是迎合了运营商的这种需求,实现了网络的真正融合。
但是,当前通用分组无线服务技术(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以下简称:GPRS)网络中Gb接口无法实现控制面和用户面的完全分离,现有技术中,2G用户通过Gb接口接入到SGSN,SGSN同时完成控制面和用户面功能的处理,然后通过Gn/Gp接口连接到网关GPRS支持节点(Gateway GPRS Support Node;以下简称:GGSN)。这样,在Gb接入方式下,控制与承载无法分离,当2G SGSN集中部署时,Gb用户面流量也必须汇集到2G SGSN,从而导致传输资源浪费。
在实现本发明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Gb接口的控制和承载无法分离,给SGSN和MME的融合和部署造成很大的困扰,并且直接影响到现有分组交换(Packet Switching;以下简称:PS)网络到以SAE架构为核心的核心网的演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和通信系统,以实现在融合组网时,将控制面和用户面分离,方便组网。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接收基站通过Gb接口发送的用户面数据;
对所述用户面数据进行协议转换;
将进行协议转换后的用户面数据发送给网关通用分组无线服务技术支持节点(GGSN)。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数据传输设备,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基站通过Gb接口发送的用户面数据;
转换模块,用于对所述接收模块接收的用户面数据进行协议转换;
发送模块,用于将进行协议转换后的用户面数据发送给网关通用分组无线服务技术支持节点(GGSN)。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系统,包括:基站、网关通用分组无线服务技术支持节点、服务通用分组无线服务技术支持节点和上述数据传输设备。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数据传输设备接收到基站通过Gb接口发送的用户面数据之后,对该用户面数据进行协议转换,然后该数据传输设备可以将进行协议转换后的用户面数据发送给GGSN;从而可以实现在融合组网时,将控制面和用户面分离,使得Gb接口用户面流量可以被直接发送到GGSN,而不必再由SGSN发送给GGSN,既方便了组网,又有效提高了网络的传输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数据传输方法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数据传输设备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数据传输设备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通信系统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通信系统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通信系统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通信系统另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发明数据传输方法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数据传输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101,接收基站通过Gb接口发送的用户面数据。
步骤102,对上述用户面数据进行协议转换。
具体地,对上述用户面数据进行协议转换可以为:数据传输设备通过GGSN采用的数据封装协议对上述用户面数据进行封装,从而使得GGSN能够按照自身的协议标准,直接识别并接收上述用户面数据。具体地,基站通过Gb接口发送的用户面数据是用Gb协议进行封装的,而GGSN能够识别采用Gn/Gp协议封装的数据,因此,数据传输设备可以通过Gn/Gp协议对上述用户面数据进行封装,这样,封装后的用户面数据就能够直接被GGSN识别和接收了。
步骤103,将进行协议转换后的用户面数据发送给GGSN。
本实施例中,数据传输设备还可以接收基站通过Gb接口发送的控制面信令数据,然后将上述控制面信令数据发送给SGSN,接收到该控制面信令数据之后,SGSN可以根据该控制面信令数据进行分组业务处理,例如移动性管理和会话管理业务等。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在将控制面信令数据发送给SGSN之前,该数据传输设备可以通过SGSN采用的数据封装协议对上述控制面信令数据进行封装。具体地,基站通过Gb接口发送的控制面信令数据是采用Gb协议进行封装的,而SGSN能够识别采用S1-MME协议或S11协议封装的数据,因此,可以对基站通过Gb接口发送的控制面信令数据通过S1-MME协议或S11协议进行封装,这样封装后的控制面信令数据就能够被SGSN识别和接收了。
本实施例中,数据传输设备还可以接收GGSN发送的用户面数据,在对GGSN发送的用户面数据进行协议转换后,通过Gb接口发送给基站;另外,该数据传输设备还可以接收SGSN发送的来自GGSN的控制面信令数据,在对来自GGSN的控制面信令数据进行协议转换后,通过Gb接口发送给基站。
上述实施例中,数据传输设备接收到基站通过Gb接口发送的用户面数据之后,对该用户面数据进行协议转换,然后该数据传输设备可以将进行协议转换后的用户面数据发送给GGSN;从而实现了在融合组网时,将控制面和用户面分离,使得Gb接口用户面流量可以被直接发送到GGSN,而不必再由SGSN发送给GGSN,既方便了组网,又有效提高了网络的传输效率。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图2为本发明数据传输设备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的数据传输设备可以实现本发明图1所示实施例的流程,如图1所示,该数据传输设备可以包括:接收模块21、转换模块22和发送模块23;
其中,接收模块21,用于接收基站通过Gb接口发送的用户面数据;
转换模块22,用于对接收模块21接收的用户面数据进行协议转换;具体地,转换模块22可以通过GGSN采用的数据封装协议对用户面数据进行封装,从而使得GGSN能够按照自身的协议标准,直接识别并接收上述用户面数据。举例来说,基站通过Gb接口发送的用户面数据是用Gb协议进行封装的,而GGSN能够识别采用Gn/Gp协议封装的数据,因此,转换模块22可以通过Gn/Gp协议对上述用户面数据进行封装,这样,封装后的用户面数据就能够直接被GGSN识别和接收了。
发送模块23,用于将进行协议转换后的用户面数据发送给GGSN。
上述实施例中,接收模块21接收到基站通过Gb接口发送的用户面数据之后,转换模块22对该用户面数据进行协议转换,然后发送模块23可以将进行协议转换后的用户面数据发送给GGSN;从而实现了在融合组网时,将控制面和用户面分离,使得Gb接口用户面流量可以被直接发送到GGSN,而不必再由SGSN发送给GGSN,既方便了组网,又有效提高了网络的传输效率。
图3为本发明数据传输设备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与图2所示的数据传输设备相比,不同之处在于,图3所示的数据传输设备2中,接收模块21还可以接收基站通过Gb接口发送的控制面信令数据;这时,发送模块23还可以将控制面信令数据发送给SGSN,接收到该控制面信令数据之后,SGSN可以根据该控制面信令数据进行分组业务处理,例如移动性管理和会话管理业务等。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该数据传输设备2还可以包括:
封装模块24,用于在发送模块23将上述控制面信令数据发送给SGSN之前,通过SGSN采用的数据封装协议对上述控制面信令数据进行封装。具体地,基站通过Gb接口发送的控制面信令数据是采用Gb协议进行封装的,而SGSN能够识别采用S1-MME协议或S11协议封装的数据,因此,封装模块24可以对基站通过Gb接口发送的控制面信令数据通过S1-MME协议或S 11协议进行封装,这样封装后的控制面信令数据就能够被SGSN识别和接收了。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接收模块21还可以接收GGSN发送的用户面数据;这时,发送模块23还可以在转换模块22对上述GGSN发送的用户面数据进行协议转换后,通过Gb接口发送给基站。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接收模块21还可以接收SGSN发送的来自GGSN的控制面信令数据;这时,发送模块23还可以在转换模块22对来自GGSN的控制面信令数据进行协议转换后,通过Gb接口发送给基站。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该数据传输设备2还可以包括:
远端管理模块25,用于接收SGSN发送的控制信令,并根据控制信令对数据传输设备2进行控制和管理。
上述实施例中的数据传输设备2实现了在融合组网时,将控制面和用户面分离,使得Gb接口用户面流量可以被直接发送到GGSN,而不必再由SGSN发送给GGSN,既方便了组网,又有效提高了网络的传输效率。
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图2或图3所示的数据传输设备可以作为SGSN GPRS远端模块(SGSN GPRS Remote Module;以下简称:SGRM),或者SGRM的一部分,这时,SGRM相当于SGSN的Gb接口协议栈和Gn接口用户面协议栈的拉远部分,从而基站可以通过Gb接口将用户面数据发送给SGRM,由SGRM将Gb接口的用户面数据直接发送给GGSN,而不必经过SGSN/MME设备。在SGSN/MME集中部署的情况下,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有效地节省传输资源,并且SGSN/MME的集中部署可以方便维护,同时也有利于核心网的融合和统一。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图2或图3所示的数据传输设备可以作为Gb代理设备,或者Gb代理设备的一部分;Gb代理设备可以实现Gb协议与S1-MME/S11/Gn/Gp协议之间的转化,从而基站可以通过Gb接口将用户面数据发送给Gb代理设备,由Gb代理设备将Gb接口的用户面数据直接发送给GGSN,而不必经过SGSN,从而实现整个核心网的控制面和用户面分离。
图4为本发明通信系统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通信系统可以包括:基站41、GGSN 42、SGSN 43和数据传输设备44;
其中,数据传输设备44可以接收基站41通过Gb接口发送的用户面数据,在对该用户面数据进行协议转换后,将进行协议转换后的用户面数据发送给GGSN 42。具体地,该数据传输设备44可以通过本发明图2或图3所示实施例中的数据传输设备实现。
本实施例中,数据传输设备44还可以接收基站41通过Gb接口发送的控制面信令数据,并将控制面信令数据发送给SGSN 43,接收到该控制面信令数据之后,SGSN 43可以根据该控制面信令数据进行分组业务处理,例如移动性管理和会话管理业务等。
另外,数据传输设备44还可以接收GGSN 42发送的用户面数据,在对GGSN 42发送的用户面数据进行协议转换后,通过Gb接口发送给基站41;数据传输设备44还可以接收SGSN 43发送的来自GGSN 42的控制面信令数据,在对来自GGSN 42的控制面信令数据进行协议转换后,通过Gb接口发送给基站41。
上述通信系统可以实现在融合组网时,将控制面和用户面分离,使得Gb接口用户面流量可以被直接发送到GGSN 42,而不必再由SGSN 43发送给GGSN 42,既方便了组网,又有效提高了网络的传输效率。
图5为本发明通信系统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通信系统可以包括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以下简称:UE)51、基站子系统(Base Station Subsystem;以下简称:BSS)52、SGRM 53、SGSN 54和GGSN 55。
其中,SGRM 53可以通过本发明图2或图3所示的数据传输设备实现,具体可以包括以下功能模块:远端管理模块、内部通信(Internal Communication Module;以下简称:ICM)模块、子网相关汇聚协议(Subnetwork Dependence Converage Protocol;以下简称:SNDCP)模块、通用数据传输平台(General Data Transfer Platform;以下简称:GTP)模块、逻辑链路控制(Logical Link Control;以下简称:LLC)模块、用户数据报协议(User Datagram Protocol;以下简称:UDP)模块、基站子系统通用分组无线业务协议(Base Station Subsystem 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 Protocol;以下简称:BSSGP)模块、因特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以下简称:IP)模块、网络业务(Network Service;以下简称:NS)模块和层1(L1)/层2(L2)模块等;
SGSN 54可以包括远端控制模块、ICM模块、运营管理维护(Operation Administration and Maintenance;以下简称:OAM)模块以及进行协议相关通信的会话管理(Session Manager;以下简称:SM)模块和移动管理(Mobility Manager;以下简称:MM)模块。
其中,SGRM 53的远端管理模块与SGSN 54的远端控制模块通过接口2进行通信;SGRM 53的ICM模块与SGSN 54的ICM模块通过接口3进行通信;SGRM 53中的GTP模块与SGSN 54的SM模块通过接口1进行通信;SGRM 53的LLC模块与SGSN 54的MM模块通过接口4进行通信;SGRM 53与GGSN 55之间通过接口5进行通信,且接口5为Gn用户面接口;SGSN 54与GGSN 55之间通过接口6进行通信,且接口6为Gn控制面的接口。
上述各模块之间的通信以及相应的操作如下:
(1)SGRM 53中的远端管理模块与SGSN 54中的远端控制模块通过接口2进行通信,需要说明的是,图5所示实施例中的远端管理模块与本发明图3所示实施例中的远端管理模块25功能相同;本实施例中,SGSN 54中的远端控制模块可以通过接口2向远端管理模块发送控制信令,接收到远端控制模块发送的控制信令之后,远端管理模块可以根据该控制信令对SGRM 53进行控制和管理,例如:远端管理模块可以根据远端控制模块发送的控制信令进行状态维护和查询、运行参数配置和单板复位等日常维护和运行管理操作。
另外,当存在多个Gb用户面接口时,可以部署至少一个SGRM 53与一个SGSN 54连接,也就是说一个SGSN 54可以支持至少一个SGRM 53,一个SGSN 54可以同时对至少一个SGRM 53进行控制和管理。本实施例中,SGSN 54集中配置和管理至少一个SGRM 53,方便了对SGRM 53的维护并且降低了维护成本。
(2)SGRM 53中的ICM模块与SGSN 54中的ICM模块通过接口3进行通信,SGRM 53自身的ICM模块可以通过接口3向SGSN 54的ICM模块发送数据,实现SGRM 53与SGSN 54之间的数据通信;具体地,SGRM 53接收到BSS 52通过Gb接口发送的控制面信令数据之后,可以通过自身的ICM模块将接收到的控制面信令数据发送至SGSN 54的ICM模块,本实施例中,SGRM 53中的ICM模块可以实现本发明图3所示实施例中发送模块23的部分功能。接收到该控制面信令数据之后,SGSN 54可以根据该控制面信令数据进行分组业务处理,例如移动性管理和会话管理业务等,也就是说,SGRM 53与SGSN 54共同实现控制面的功能。
(3)SGRM 53中的NS模块可以实现本发明图2或图3所示实施例中接收模块21的功能,BSSGP模块、LLC模块、SNDCP模块、GTP模块、UDP模块和IP模块可以组合实现本发明图2或图3所示实施例中转换模块22的功能,L1/L2模块可以实现本发明图2或图3所示实施例中发送模块23的功能;具体地,NS模块接收到BSS通过Gb接口发送的用户面数据之后,由BSSGP模块、LLC模块、SNDCP模块、GTP模块、UDP模块和IP模块顺次对该用户面数据进行协议转换和封装,最终获得采用Gn/Gp协议封装的数据包,然后由L1/L2模块将该数据包通过接口5发送到GGSN 55,这样,SGRM53从Gb接口接收的用户面数据就可以直接被发送到GGSN 55,并被GGSN55识别和接收了,而不必再由SGSN 54发送给GGSN 55;反之,L1/L2模块接收到GGSN 55发送的用户面数据之后,由IP模块、UDP模块、GTP模块、SNDCP模块、LLC模块和BSSGP模块顺次对该用户面数据进行协议转换和封装,最终获得采用Gb协议封装的数据包,然后由NS模块通过Gb接口将该数据包发送给BSS 52。
(4)SGSN 54与GGSN 55之间通过Gn控制面的接口6进行数据通信,具体来说,SGSN 54可以通过接口6向GGSN 55发送控制面信令数据;另外,SGSN 54可以通过接口6接收GGSN 55发送的控制面信令数据,然后由SGSN54的ICM模块将该控制面信令数据发送至SGRM 53的ICM模块,在SGRM53对该控制面信令数据采用Gb协议进行封装后通过Gb接口发送给BSS 52。
上述通信系统能够实现控制面和用户面的分离,上述实施例中的SGRM可以实现Gb接口的用户面数据被直接传输到GGSN,而不必再由SGSN发送给GGSN,从而SGSN可以只负责控制面信令数据的传输,进而SGSN可以与MME进行更好地融合和部署。
图6为本发明通信系统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通信系统可以包括基站收发信台(Base Transceiver Station;以下简称:BTS)61、基站控制器(Base Station Controller;以下简称:BSC)62、SGRM 63、SGSN/MME 64、GGSN/SAE网关65、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 Network Controller;以下简称:RNC)66、基站(NodeB)67和演进基站(evolved NodeB;以下简称:eNodeB)68。
当2G系统、3G系统和LTE系统进行融合组网时,图6所示的通信系统可灵活地实现各种组网需求,既可以方便维护、降低维护成本,又可以有效地节省传输资源。下面对该通信系统的部署和各网元的功能进行介绍:
(1)对于2G系统的用户接入,为了更好地节省传输资源和优化路由效率,采用将SGRM 63拉远进行分布式部署的方式,这样SGRM 63与GGSN 65可以直接交互Gb接口的用户面数据;具体地,接收到BSC 62通过Gb接口发送的用户面数据之后,SGRM 63可以通过Gn/Gp协议对该用户面数据进行封装,然后将封装后的用户面数据发送给GGSN 65;反之,接收到GGSN 65发送的用户面数据之后,SGRM 63可以通过Gb协议对该用户面数据进行封装,然后将封装后的用户面数据通过Gb接口发送给BSC 62;本实施例中,SGRM 63可以通过本发明图2或图3所示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设备实现,SGRM 63对用户面数据的处理,以及SGRM 63与GGSN 65之间的逻辑连接关系可以参考本发明图5所示实施例中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2)对于3G系统的用户接入,可以采用直接隧道技术,将3G系统的Iu用户面数据通过RNC 66,直接传输到GGSN。
(3)对于LTE系统的用户接入,由于SAE已经完全采用控制面和用户面分离的架构,控制面由MME来完成,而用户面数据可以直接从eNodeB 68传输到SAE网关。
(4)将进行用户面数据传输的设备GGSN与SAE网关进行融合部署,即图6中的GGSN/SAE网关65。
(5)将SGSN与MME进行融合和部署,SGSN与MME融合后作为整个通信系统的控制面设备SGSN/MME 64,同时支持2G系统、3G系统和LTE系统中各通信设备的控制功能,对SGRM 63、RNC 66、eNodeB 68和GGSN/SAE网关65提供控制面的功能。
本实施例中,控制面信令数据的交互过程可参考本发明图5所示实施例中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图6所示的通信系统中包括至少一个分布式部署的SGRM 63,该至少一个SGRM 63可以在SGSN 64上进行集中的配置和管理,能够有效地降低营运商的维护成本。
上述通信系统,能够灵活地实现2G系统、3G系统和LTE系统的各种组网需求。本实施例中的SGSN,不承担用户面数据通信的工作,由此实现了整个核心网的控制面和用户面分离,便于控制面设备的融合和部署,且能有效地节省传输资源。上述通信系统可以实现在2G系统、3G系统和LTE系统融合组网时,整个核心网的控制面和用户面分离,网络的结构和层次清晰,便于构筑一个纯净的、统一的核心网络。
图7为本发明通信系统另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通信系统可以包括:BTS 71、BSC 72、Gb代理设备73、SGSN/MME 74、GGSN/SAE网关75、RNC 76、NodeB 77和eNodeB 78。
与图6所示的通信系统相比,不同之处在于,图7所示通信系统中,将SGRM 63替换为Gb代理设备73;图7所示通信系统中除Gb代理设备73之外其他网元的功能均与图6所示通信系统中相同网元的功能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Gb接口的用户面数据通过Gb代理设备73进行协议转换的处理;具体地,接收到BSC 72通过Gb接口发送的用户面数据之后,Gb代理设备73通过Gn/Gp协议对该用户面数据进行封装,然后将封装后的用户面数据直接发送给GGSN/SAE网关75;反之,接收到GGSN/SAE网关75发送的用户面数据之后,Gb代理设备73通过Gb协议对该用户面数据进行封装,然后将封装后的用户面数据发送给BSC 72。
另外,接收到BSC 72通过Gb接口发送的控制面信令数据之后,Gb代理设备73可以通过S1-MME/S11对该控制面信令数据进行封装,然后将封装后的控制面信令数据发送给SGSN/MME 74,接收到该控制面信令数据之后,SGSN/MME 74可以根据该控制面信令数据进行分组业务处理,例如移动性管理和会话管理业务等;另外,SGSN/MME 74接收到GGSN/SAE网关75发送的控制面信令数据之后,将该控制面信令数据发送给Gb代理设备73,由Gb代理设备73通过Gb协议对该控制面信令数据进行封装后,将封装后的控制面信令数据通过Gb接口发送给BSC 72。
上述通信系统中,SGSN不承担用户面数据通信的工作,可以实现整个核心网的控制面和用户面分离,便于控制面设备的融合和部署,且能有效地节省传输资源。当2G系统、3G系统和LTE系统融合组网时,上述通信系统可以实现整个核心网的控制面和用户面分离,网络的结构和层次清晰,便于构筑一个纯净的、统一的核心网络。
需要说明的是,图7所示实施例中,Gb代理设备73是独立设置的网元,自己进行配置、维护和管理,不受SGSN的控制,与图6所示的采用SGRM的通信系统相比,图7所示的通信系统需要对每个Gb代理设备73单独进行配置。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附图只是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示意图,附图中的模块或流程并不一定是实施本发明所必须的。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施例中的装置中的模块可以按照实施例描述进行分布于实施例的装置中,也可以进行相应变化位于不同于本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装置中。上述实施例的模块可以合并为一个模块,也可以进一步拆分成多个子模块。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4)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基站通过Gb接口发送的用户面数据;
对所述用户面数据进行协议转换;
将进行协议转换后的用户面数据发送给网关通用分组无线服务技术支持节点(GGSN)。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用户面数据进行协议转换包括:
通过所述GGSN采用的数据封装协议对所述用户面数据进行封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基站通过Gb接口发送的控制面信令数据;
将所述控制面信令数据发送给服务通用分组无线服务技术支持节点(SGSN)。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控制面信令数据发送给服务通用分组无线服务技术支持节点(SGSN)之前,还包括:
通过所述SGSN采用的数据封装协议对所述控制面信令数据进行封装。
5.根据权利要求1、2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所述GGSN发送的用户面数据;
对所述GGSN发送的用户面数据进行协议转换后,通过所述Gb接口发送给所述基站。
6.根据权利要求1、2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SGSN发送的来自所述GGSN的控制面信令数据;
对所述来自所述GGSN的控制面信令数据进行协议转换后,通过所述Gb接口发送给所述基站。
7.一种数据传输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基站通过Gb接口发送的用户面数据;
转换模块,用于对所述接收模块接收的用户面数据进行协议转换;
发送模块,用于将进行协议转换后的用户面数据发送给网关通用分组无线服务技术支持节点(GGSN)。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模块具体用于通过所述GGSN采用的数据封装协议对所述用户面数据进行封装。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基站通过Gb接口发送的控制面信令数据;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将所述控制面信令数据发送给服务通用分组无线服务技术支持节点(SGSN)。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封装模块,用于在所述发送模块将所述控制面信令数据发送给服务通用分组无线服务技术支持节点(SGSN)之前,通过所述SGSN采用的数据封装协议对所述控制面信令数据进行封装。
11.根据权利要求7、8或10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GGSN发送的用户面数据;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在所述转换模块对所述GGSN发送的用户面数据进行协议转换后,通过所述Gb接口发送给所述基站。
12.根据权利要求7、8或10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SGSN发送的来自所述GGSN的控制面信令数据;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在所述转换模块对所述来自所述GGSN的控制面信令数据进行协议转换后,通过所述Gb接口发送给所述基站。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远端管理模块,用于接收SGSN发送的控制信令,并根据所述控制信令对所述数据传输设备进行控制和管理。
14.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基站、网关通用分组无线服务技术支持节点、服务通用分组无线服务技术支持节点和如权利要求7-13任意一项所述的数据传输设备。
CN2010106246986A 2010-12-29 2010-12-29 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和通信系统 Pending CN10214315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6246986A CN102143157A (zh) 2010-12-29 2010-12-29 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和通信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6246986A CN102143157A (zh) 2010-12-29 2010-12-29 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和通信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43157A true CN102143157A (zh) 2011-08-03

Family

ID=444103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6246986A Pending CN102143157A (zh) 2010-12-29 2010-12-29 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和通信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143157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77865A (zh) * 2016-04-07 2017-10-20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控制面融合时的用户切换方法及系统、网元
CN108990145A (zh) * 2017-06-01 2018-12-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传输模式控制方法及装置、通信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4630382A (zh) * 2022-03-30 2022-06-14 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 基于无线网络的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15442837A (zh) * 2022-08-26 2022-12-06 浪潮通信信息系统有限公司 网络系统故障排查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42715A (zh) * 2007-11-20 2009-05-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gprs网络扁平化架构的实现方法、装置和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42715A (zh) * 2007-11-20 2009-05-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gprs网络扁平化架构的实现方法、装置和系统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77865A (zh) * 2016-04-07 2017-10-20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控制面融合时的用户切换方法及系统、网元
CN107277865B (zh) * 2016-04-07 2019-11-12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控制面融合时的用户切换方法及系统、网元
CN108990145A (zh) * 2017-06-01 2018-12-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传输模式控制方法及装置、通信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08990145B (zh) * 2017-06-01 2021-12-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传输模式控制方法及装置、通信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4630382A (zh) * 2022-03-30 2022-06-14 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 基于无线网络的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14630382B (zh) * 2022-03-30 2024-04-23 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 基于无线网络的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15442837A (zh) * 2022-08-26 2022-12-06 浪潮通信信息系统有限公司 网络系统故障排查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25377B (zh) 一种无线承载的建立方法、接入点设备、用户设备及系统
EP3902368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stablishing dual-connectivity to transmit data in new radio communication architecture
CN107734563B (zh) 切换场景下的QoS参数处理的方法及设备
CN110351030A (zh) 报文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1540992B (zh) 报文转发的方法、基站和系统
WO2011063740A1 (zh) 基站、网络系统及实现方法
WO2019242749A1 (zh) 一种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01026861A (zh) 一种移动台与演进分组核心网间连接建立的方法
CN104918220A (zh) 基于空中接口实现数字集群通信系统间的互联互通系统
CN104685959B (zh) 具有统一接口的无源无线电链路控制实体
CN103906131A (zh) 一种数据传输系统、设备及方法
KR102480610B1 (ko) 주소 송신 방법, 장치 및 저장매체
CN102394818B (zh) 用于小型移动核心网的分组域系统以及处理报文的方法
CN105873011B (zh) 集群业务数据传输、控制方法、装置和设备
CN103379546A (zh) 数据分流的方法和装置
CN107769946A (zh) 一种网络配置方法及网络设备
CN102625417A (zh) 一种实现多制式无线终端绑定的系统和方法
TWI775009B (zh) 用於行動通訊系統之基地台及其資料傳輸方法
CN103856527A (zh) 用于受蜂窝移动通信网络控制的终端直通的方法
CN102143157A (zh) 数据传输方法、设备和通信系统
CN107277861A (zh) 一种移动全网络分布式接入方法
CN109743753B (zh) F1ap负荷分担方法及装置
US20220361262A1 (en) Data transmission fo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technologies
CN104022935A (zh) 一种基于业务属性的移动通信网络隔离的方法
CN101594651B (zh) 发送邻接小区列表的方法、装置以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