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25590B - 新网与互联网互通的实现方法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新网与互联网互通的实现方法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25590B
CN102025590B CN2009101767819A CN200910176781A CN102025590B CN 102025590 B CN102025590 B CN 102025590B CN 2009101767819 A CN2009101767819 A CN 2009101767819A CN 200910176781 A CN200910176781 A CN 200910176781A CN 102025590 B CN102025590 B CN 10202559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dress
new
packet
internet
netco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7678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25590A (zh
Inventor
许志军
黄兵
符涛
吴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091017678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025590B/zh
Priority to JP2012529102A priority patent/JP5506932B2/ja
Priority to EP10816651.3A priority patent/EP2479935A4/en
Priority to PCT/CN2010/076170 priority patent/WO2011032447A1/zh
Priority to KR1020127009927A priority patent/KR101369945B1/ko
Publication of CN1020255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255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255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2559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09Mapping addresses
    • H04L61/10Mapping addresses of different types
    • H04L61/106Mapping addresses of different types across networks, e.g. mapping telephone numbers to data network address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 H04L12/4633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using encapsulation techniques, e.g. tunne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09Mapping addresses
    • H04L61/25Mapping addresses of the same type
    • H04L61/2503Translation of Internet protocol [IP] addresses
    • H04L61/2592Translation of Internet protocol [IP] addresses using tunnelling or encaps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50Address allocation
    • H04L61/5084Providing for device mobility

Abstract

本发明新网与互联网互通的实现方法包括:身份标识数据包在新网通信端与身份路由数据包转换设备间传输,所述身份标识数据包的源、目的地址采用身份标识表示;身份路由数据包转换设备进行身份标识数据包和路由标识数据包之间的相互转换,所述路由标识数据包的源、目的地址采用路由标识表示;路由标识数据包在身份路由数据包转换设备与互通数据包转换设备间传输;所述互通数据包转换设备进行路由标识数据包与IP数据包之间的相互转换,所述IP数据包的源、目的地址采用IP地址表示;所述IP数据包在所述互通数据包转换设备与互联网通信端之间传输。本发明方法和系统可以实现新网和互联网的互通。

Description

新网与互联网互通的实现方法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是一种新网与互联网互通的实现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网络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互联网也在使用过程中暴露了越来越多的问题。互联网设计之初,只考虑了固定的可信任的终端,不支持终端移动性,也没有内在的安全保障机制。随着3G、后3G、4G等无线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对移动终端的支持成为越来越紧迫的课题。同时,随着互联网应用范围的扩大,安全问题也更加突出,这些问题在现有的互联网技术框架下已经很难解决。
TCP/IP协议是互联网的基础。IP地址具有身份、位置的双重属性,是互联网无法支持移动性的根源。作为终端的身份属性,IP地址在终端移动过程中不能改变,否则TCP、UDP等上层业务连接会随着地址的改变而中断;作为终端的位置属性,IP地址在终端移动过程中必须改变(地址必须具有当前所在的子网前缀),否则路由器无法把数据包正确地转发到终端。同时,IP地址的双重属性也是互联网的安全性得不到根本解决的原因所在。由于IP地址必须包含终端的位置属性,所以移动终端无法分配到固定的IP地址,因此在互联网上无法根据IP地址确定黑客等攻击者的身份。这是当前互联网上攻击、诈骗、滥用等安全问题得不到解决的根本原因。
针对IP协议具有双重属性的缺陷,业界在研究多种基于身份、位置分离的下一代网络技术,一般分为基于网络和主机的两类解决方案。新网是一种基于网络的解决方案,可以减少互联网路由表规模,间接可以解决主机的移动性。在新网的解决方案中,将边界路由设备的位置IP和用于标识主机的IP地址分离在两个不同的空间之中,一个边界路由设备可以接入任意的主机IP地址,这些主机IP地址段并不暴露在新网骨干网之中,骨干网络路由表只存储接入业务路由器的公共IP地址,也就是说对于骨干网而言,接入业务路由器相当于网络的主机。
新网的架构图如图1所示。图中接入业务路由器称为ASR。ASR路由器边界内的主机发起通信时源、目标地址均是终端主机的识别符(AID),ASR收到消息时查询得到目标AID所对应的路由交换标识RID,并将原始报文进行转换,形成报文头部的源、目标地址分别为RID的数据包。当数据报文到达目标ASR,经过解析映射,形成源、目的地址均为AID的数据报文,转发到目的终端。
基于新网的建设、推广、普及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新网与传统互联网在较长的时期内将同时存在。所以两个网络需要进行互通。
新网与传统互联网的互通,意指新网终端与传统互联网的终端可以相互通信。新网终端可以访问传统互联网提供的服务,传统互联网的终端也可以访问新网的服务。但目前还没有完善的互通方案来解决这一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网与互联网互通的实现方法和系统,以实现新网与互联网的互通。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网与互联网互通的实现方法,新网通信端向互联网通信端发送数据包的过程包括:
所述新网通信端向新网的接入业务路由器(ASR)发送身份标识数据包,其中源地址为新网通信端的身份标识,目的地址为互联网通信端用来与新网互通的身份标识;
所述ASR接收所述身份标识数据包,解析后封装为路由标识数据包后发送给互通业务节点(ISN),所述路由标识数据包中,源地址为新网通信端的路由标识,目的地址为互联网通信端用来与新网互通的路由标识;
所述ISN接收所述路由标识数据包后,解析后封装为IP数据包,其中,源地址为新网通信端用来与互联网互通的IP地址,目的地址为互联网通信端的IP地址;
所述ISN通过路由将所述IP数据包发送给所述互联网通信端。
进一步地,所述互联网通信端向所述新网通信端发送数据包的过程包括:
所述ISN接收所述互联网通信端发送的IP数据包,其中源地址为所述互联网通信端的IP地址、目的地址为所述新网通信端用来与互联网互通的IP地址;
所述ISN解析所述IP数据包封装为路由标识数据包后发送给所述ASR,所述路由标识数据包中,源地址为所述互联网通信端用来与新网互通的路由标识,目的地址为所述新网通信端的路由标识;
所述ASR解封装所述路由标识数据包为身份标识数据包,其中源地址为所述互联网通信端用来与新网互通的身份标识,目的地址为所述新网通信端的身份标识;
所述ASR通过路由将所述身份标识数据包发送给所述新网通信端。
进一步地,所述互联网通信端是所述互联网的终端或业务服务器,所述新网通信端是所述新网的业务服务器或终端。
进一步地,所述互联网通信端的身份标识是所述互联网通信端在所述互联网的IPv4地址、IPv6地址或含有IPv4地址的长位编号;所述互联网通信端的路由标识是所述新网通信端在所述互联网的IPv4地址、IPv6地址、含有IPv4地址的长位编号或所述ISN的位置标识;所述新网通信端的IP地址是所述新网通信端在所述新网的身份标识、独享的固定的公网IP地址或共享的专用于互通的公网IP地址。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另一种新网与互联网互通的实现方法,新网通信端与互联网通信端通过接入业务路由器(ASR)、互通业务节点(ISN)实现互通,新网通信端,位于新网,具有表示身份的身份标识、表示位置的路由标识以及用于实现互通的IP地址;所述互联网通信端,位于互联网,具有IP地址,以及用于实现互通的表示身份的身份标识、表示位置的路由标识,所述方法包括:
身份标识数据包传输步骤,身份标识数据包在新网通信端与所述ASR间传输,所述身份标识数据包的源、目的地址采用身份标识表示;
身份路由数据包转换步骤,所述ASR进行身份标识数据包和路由标识数据包之间的相互转换,所述路由标识数据包的源、目的地址采用路由标识表示;
路由标识数据包传输步骤,路由标识数据包在所述ASR与所述ISN间传输;
互通数据包转换步骤,所述ISN进行路由标识数据包与IP数据包之间的相互转换,所述IP数据包的源、目的地址采用IP地址表示;
IP数据包传输步骤,所述IP数据包在所述ISN与互联网通信端之间传输。
进一步地,所述互联网通信端是所述互联网的终端或业务服务器,所述新网通信端是所述新网的业务服务器或终端。
进一步地,所述互联网通信端的身份标识是所述互联网通信端在所述互联网的IPv4地址、IPv6地址或含有IPv4地址的长位编号;所述互联网通信端的路由标识是所述新网通信端在所述互联网的IPv4地址、IPv6地址、含有IPv4地址的长位编号或所述ISN的位置标识;所述新网通信端的IP地址是所述新网通信端在所述新网的身份标识、独享的固定的公网IP地址或共享的专用于互通的公网IP地址。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新网与互联网互通的实现系统,该系统互联网通信端、互通业务节点(ISN)、接入业务路由器(ASN)及新网通信端,其中,
新网通信端,用于向所述ASN发送身份标识数据包,其中,源地址为所述新网通信端的身份标识,目的地址为所述互联网通信端用来与新网互通的身份标识;
接入业务路由器,位于新网,与所述新网通信端连接,用于接收所述新网通信端发送的身份标识数据包,以及解析封装为路由标识数据包并将所述路由标识数据包转发给所述ISN,所述路由标识数据包中,源地址为所述新网通信端的路由标识,目的地址为所述互联网通信端用来与新网互通的路由标识;
所述ISN,与所述ASN连接,用于接收所述路由标识数据包,以及解析封装为IP数据包,其中源地址为所述新网通信端和互联网互通的IP地址,目的地址为所述互联网通信端的IP地址;还用于通过所述互联网将所述IP数据包发送给所述互联网通信端;
所述互联网通信端,通过所述互联网与所述ISN连接,用于接收并处理所述ISN发送的IP数据包。
进一步地,
所述互联网通信端,还用于向所述ISN发送IP数据包,其中,源地址为所述互联网通信端的IP地址,目的地址为所述新网通信端和互联网互通的IP地址;
所述ISN,还用于接收所述IP数据包,以及解析封装路由标识数据包,并将所述路由标识数据包转发给所述ASR,所述路由标识数据包中,源地址为所述互联网通信端用来与新网互通的路由标识,目的地址为所述新网通信端的路由标识;
所述ASR,还用于接收所述路由标识数据包,以及解析封装为身份标识数据包,并发送给对应的新网通信端,所述身份标识数据包中,源地址为所述互联网通信端的身份标识,目的地址为所述新网通信端的在新网的身份标识;
所述新网通信端,用于接收并处理所述身份标识数据包。
进一步地,所述互联网通信端是所述互联网的终端或业务服务器,所述新网通信端是所述新网的业务服务器或终端。
进一步地,所述互联网通信端的身份标识是所述互联网通信端在所述互联网的IPv4地址、IPv6地址或含有IPv4地址的长位编号;所述互联网通信端的路由标识是所述新网通信端在所述互联网的IPv4地址、IPv6地址、含有IPv4地址的长位编号或所述ISN的位置标识;所述新网通信端的IP地址是所述新网通信端在所述新网的身份标识、独享的固定的公网IP地址或共享的专用于互通的公网IP地址。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另一种新网网络与互联网互通的实现系统,该系统包括:
新网通信端,位于新网,具有表示身份的身份标识、表示位置的路由标识以及用于实现互通的IP地址,用于生成及处理身份标识数据包,其中源、目的地址采用身份标识表示;还用于采用所述身份标识数据包与接入业务路由器(ASR)通信;
所述ASR,用于实现身份标识数据包和路由标识数据包的双向转换及转发,所述路由标识数据包的源、目的地址采用路由标识表示;
互通业务节点(ISN),用于实现路由标识数据包与IP数据包的双向转换及转发,所述IP数据包的源、目的地址采用IP地址表示;还用于采用所述IP数据包与互联网通信端通信;
所述互联网通信端,位于互联网,具有IP地址,以及用于实现互通的表示身份的身份标识、表示位置的路由标识,用于生成及处理所述IP数据包。
进一步地,所述互联网通信端是所述互联网的终端或业务服务器,所述新网通信端是所述新网的业务服务器或终端。
进一步地,所述互联网通信端的身份标识是所述互联网通信端在所述互联网的IPv4地址、IPv6地址或含有IPv4地址的长位编号;所述互联网通信端的路由标识是所述新网通信端在所述互联网的IPv4地址、IPv6地址、含有IPv4地址的长位编号或所述ISN的位置标识;所述新网通信端的IP地址是所述新网通信端在所述新网的身份标识、独享的固定的公网IP地址或共享的专用于互通的公网IP地址。
本发明新网和现有互联网(Legacy网络)实现互通的方法和系统,通过在新网和Legacy网络之间增设具有互通数据包双向转换转发功能的互通业务节点,实现了Legacy网络和新网的数据互通,扩大了业务的适用范围,使采用不同标识区分通信端的网络间实现了互通,具体包括:
新网的终端能够访问现网的各种业务,与现网终端互通;
新网的业务,如果是从现网移植过来的,能被现网和新网中终端共同访问;
现网终端可以不加修改,接入新网,能够使用现网业务以及移植到新网的业务。
附图说明
图1为新网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新网和Legacy网络互通架构的第一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新网和Legacy网络互通架构的第二示意图。
图4为新网终端访问Legacy网络业务应用实例的数据流程图。
图5为Legacy网络终端访问新网业务应用实例的数据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新网和Legacy网络实现互通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基于身份位置分离架构的新网和现有互联网(以下简称Legacy网)的主要差异在于数据包的格式和地址的不同,本发明新网与现有互联网互通的实现方法的主要思想是,在新网和互联网之间增设互通业务节点,由互通业务节点来完成互通数据包转换的功能,包括地址的映射处理、数据包格式的转换及数据包的转发,以实现新网的终端或业务服务器与Legacy网的终端或业务服务器之间的通信。
新网与Legacy网的互通架构如图2所示,包括:
新网通信端,位于新网,具有表示身份的身份标识、表示位置的路由标识以及用于实现互通的IP地址,负责生成、处理身份标识数据包,以及采用身份标识数据包与接入业务路由器(Access Service Router,ASR)通信;身份标识数据包的源、目的地址采用身份标识表示;具体功能包括:
用于向所述ASR发送身份标识数据包,其中,源地址为所述新网通信端的身份标识,目的地址为所述互联网通信端用来与新网互通的身份标识;还用于接收并处理ASR发送的身份标识数据包,其中源地址为所述互联网通信端的身份标识,目的地址为所述新网通信端的在新网的身份标识;
ASR,位于新网,与所述新网通信端连接,具有身份路由数据包转换功能,负责实现身份标识数据包和路由标识数据包的双向转换及转发,路由标识数据包的源、目的地址采用路由标识表示;具体功能包括:
用于接收新网通信端发送的身份标识数据包,以及解析封装为路由标识数据包并将所述路由标识数据包转发给ISN;所述路由标识数据包中,源地址为所述新网通信端的路由标识,目的地址为所述互联网通信端用来与新网互通的路由标识;还用于接收所述路由标识数据包,以及解析封装为身份标识数据包并发送给所述新网通信端;
新网通信端与ASR是动态的一一对应的。
互通业务节点(以下简称ISN),与所述ASN连接,具有互通数据包转换功能,负责实现路由标识数据包与IP数据包的双向转换及转发,所述IP数据包的源、目的地址采用IP地址表示;具体功能包括:
用于接收所述路由标识数据包,以及解析封装为IP数据包并通过所述互联网将所述IP数据包发送给所述互联网通信端,IP数据包中源地址为所述新网通信端和互联网互通的IP地址,目的地址为所述互联网通信端的IP地址;还用于接收所述IP数据包,以及解析封装路由标识数据包,并将所述路由标识数据包转发给所述ASR,所述路由标识数据包中,源地址为所述互联网通信端用来与新网互通的路由标识,目的地址为所述新网通信端的路由标识;
所述互联网通信端,位于互联网(图未示),具有IP地址,以及用于实现互通的表示身份的身份标识、表示位置的路由标识,用于生成及处理所述IP数据包,以及采用所述IP数据包与ISN通信;具体功能包括:
通过所述互联网与所述ISN连接,用于接收并处理所述ISN发送的IP数据包;还用于向所述ISN发送IP数据包,其中,源地址为所述互联网通信端的IP地址,目的地址为所述新网通信端和互联网互通的IP地址;
以上所说的新网通信端是所述新网的提供业务访问的业务服务器或终端,互联网通信端是所述互联网的终端或业务服务器,以上互通架构可以实现新网终端与互联网终端,新网终端与互联网业务服务器,互联网终端与新网终端,以及互联网终端与新网业务服务器之间的通信。
Legacy网络业务服务器或终端的身份标识(简称AID)的编码由新网根据对终端兼容性要求、新网发展阶段而定,可以是Legacy网络中业务服务器或终端公网IPv4地址,可以是Legacy网络中业务服务器或终端公网IPv6地址,也可以是含有Legacy网络中业务服务器或终端公网IPv4地址的长位(超过32位)编号。
Legacy网络业务服务器或终端的路由标识(简称RID)的编码由新网根据对终端兼容性要求、新网发展阶段而定,可以是Legacy网络中业务服务器或终端公网IPv4地址,可以是Legacy网络中业务服务器或终端公网IPv6地址,也可以是含有Legacy网络中业务服务器或终端公网IP地址的长位(超过32位)编号,还可以是ISN的位置标识。比较简单的做法是,Legacy网络业务服务器或终端的AID、RID及IP地址是相同的,采用该标识规则,即不需要另外分配,也无需保存该映射关系。
新网业务服务器或终端和Legacy互通的IP地址可以是新网业务服务器的身份标识AID,可以是独享的固定的公网IP地址,也可以是Legacy网和新网共享的专用于互通的公网IP地址。
为了实现以上互通数据包的转换,ISN需要查询本地或映射服务器中保存的RID和IP地址的映射关系,以进行数据包转换时的地址转换处理,还需要将转换后的数据包进行转发,为了减轻ISN的负担,具体实现时,可以在新网和Legacy网络的边界增设与ISN连接的边界网关(简称BG),由BG来实现IP数据包的路由和转发,ISN的数量和位置根据互通的流量和分布所需要的负荷分担进行配置。如图3所示。
以下以图3所示的网络架构为例,对本发明互通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新网中每个终端用户都有一个身份标识,简称为AID,身份标识AID在新网中是不能路由的,在Legacy网中通过特定的路由设计和扩散是可以路由;每个终端用户也都会动态分配一个路由标识简称为RID。
应用实例一
如图4所示,新网终端访问Legacy网络中业务服务器数据流上行(从新网流向Legacy网络)时的数据包处理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1:新网终端访问Legacy网络的数据包发送到ASR,其目的地址为Legacy网络的业务服务器AID,源地址为新网终端的AID;
步骤A2:ASR查询AID和RID的映射关系后进行数据包转换,转换后的数据包的源地址为新网终端的RID,目的地址为Legacy网络业务服务器RID;
步骤A3:步骤A2中的数据包经过路由转发到ISN时,ISN解析RID,根据已存在的映射关系获得新网终端和Legacy网络互通的IP地址以及Legacy网络业务服务器IP地址,如新网终端和Legacy网络互通的IP地址不存在则新分配网络互通的IP地址,并保存映射关系,ISN把数据包重组成为目的地址为Legacy网络业务服务器的IP地址,源地址为新网终端的用于互通的IP地址的数据包。
步骤A4~步骤A6:ISN、BG、Legacy网络中根据路由转发A3中重组后的上行数据包到相应的业务服务器。
应用实例二
新网终端访问Legacy网络中业务服务器数据流下行(从Legacy网络流向新网)时的数据流处理,如图2所示:
步骤B1~步骤B3:新网终端访问Legacy网络回复下行数据包经过Legacy网络、BG到达ISN;其源地址为Legacy网络中业务服务器的IP地址,目的地址为新网终端和Legacy网络互通的IP地址;
步骤B4:ISN根据数据包的源、目的IP地址,查询IP和RID的映射关系,得到对应的RID;ISN将数据包重组为源地址为Legacy网络业务服务器和新网互通的RID,目的地址为新网访问终端的RID;
步骤B5:步骤B4中重组的数据包经路由转发到ASR;
步骤B6:ASR解析新网终端RID,查询映射关系,形成目的地址为终端AID,源地址为Legacy网络业务服务器AID的数据包,查找数据包的出接口;
步骤B7:根据出接口,将数据包发向相应的新网访问终端。
C)当Legacy网络访问新网中业务服务器数据流下行(从Legacy网络流向新网)时的数据流处理;
步骤C1~C2:Legacy网络访问新网业务服务器的下行数据包经过Legacy网络、BG到达ISN;其源地址为Legacy网络的访问终端的IP地址,目的地址为新网中业务服务器和Legace网络互通的IP地址;
步骤C3:ISN查询IP地址和RID的映射关系,得到Legacy网络的访问终端和新网业务服务器对应的RID;
步骤C4:ISN根据映射关系将数据包转换成为新网中的数据包,其源地址为Legacy网络访问终端RID,目的地址为新网业务服务器的RID;
步骤C5:为步骤C6中的数据包经路由转发到ASR,ASR解析接入终端的AID,查询映射关系,重组形成目的地址为新网业务服务器AID,源地址为Legacy网络访问终端AID的数据包,根据新网业务服务器AID查询通往新网业务服务器出接口;
步骤C6:根据出接口,ASR将数据包转发到相应的新网业务服务器。
D)当Legacy网络访问新网中业务服务器数据流上行(从新网终端流向Legacy网络)时的数据流处理;
步骤D1:Legacy网终端访问新网业务服务器回复的上行数据包发向ASR,目的地址为Legacy网络访问终端的AID,源地址为新网业务服务器的AID;
步骤D2~D3:ASR根据AID和RID的映射关系将上行数据包转换成为新网的数据包,发向ISN;其源地址为新网业务服务器的RID,目的地址为Legacy网络终端RID;
步骤D4:为步骤D2中的数据包经过路由转发到ISN时,ISN解析RID,根据映射获得Legacy网络终端的IP地址以及新网业务服务器和Legacy网络互通的IP地址,ISN把数据包转换成为目的地址为Legacy网络访问终端IP地址,源地址为新网业务服务器用于互通的IP地址的数据包;
步骤D5~D7:ISN、BG、Legacy网络中根据路由转发D3中重组后的上行数据包到相应的Legacy网络中的访问终端。
新网终端与Legacy网络终端进行通信的过程与以上流程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根据以上描述和说明,可以看出,新网通信端与互联网通信端通过接入业务路由器(ASR)、互通业务节点(ISN)实现互通,新网通信端,位于新网,具有表示身份的身份标识、表示位置的路由标识以及用于实现互通的IP地址;所述互联网通信端,位于互联网,具有IP地址,以及用于实现互通的表示身份的身份标识、表示位置的路由标识,如图6所示,本发明新网与互联网互通的实现方法包括:
步骤601:身份标识数据包传输步骤,身份标识数据包在新网通信端与ASR间传输,所述身份标识数据包的源、目的地址采用身份标识表示;
步骤602:身份路由数据包转换步骤,ASR进行身份标识数据包和路由标识数据包之间的相互转换,所述路由标识数据包的源、目的地址采用路由标识表示;
步骤603:路由标识数据包传输步骤,路由标识数据包在ASR与ISN间传输;
步骤604:互通数据包转换步骤,所述ISN进行路由标识数据包与IP数据包之间的相互转换,所述IP数据包的源、目的地址采用IP地址表示;
步骤605:IP数据包传输步骤,所述IP数据包在所述ISN与互联网通信端之间传输。
根据图4和图5的流程不难看出,数据包的流向决定了步骤601至605的先后顺序,若数据包从新网通信端向互联网通信端发送,则依次执行步骤601、602、603、604、605;若数据包从互联网通信端向新网通信端发送,则依次执行步骤605、604、603、602、601。
本发明新网和现有互联网(Legacy网络)实现互通的方法和系统,通过在新网和Legacy网络之间增设具有互通数据包双向转换转发功能的互通业务节点,实现了Legacy网络和新网的数据互通,扩大了业务的适用范围,使采用不同标识区分通信端的网络间实现了互通,具体包括:
新网的终端能够访问现网的各种业务,与现网终端互通;
新网的业务,如果是从现网移植过来的,能被现网和新网中终端共同访问;
现网终端可以不加修改,接入新网,能够使用现网业务以及移植到新网的业务。

Claims (14)

1.一种新网与互联网互通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新网通信端向互联网通信端发送数据包的过程包括:
所述新网通信端向新网的接入业务路由器(ASR)发送身份标识数据包,其中源地址为新网通信端的身份标识,目的地址为互联网通信端用来与新网互通的身份标识;
所述ASR接收所述身份标识数据包,解析后封装为路由标识数据包后发送给互通业务节点(ISN),所述路由标识数据包中,源地址为新网通信端的路由标识,目的地址为互联网通信端用来与新网互通的路由标识;
所述ISN接收所述路由标识数据包后,解析后封装为IP数据包,其中,源地址为新网通信端用来与互联网互通的IP地址,目的地址为互联网通信端的IP地址;
所述ISN通过路由将所述IP数据包发送给所述互联网通信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互联网通信端向所述新网通信端发送数据包的过程包括:
所述ISN接收所述互联网通信端发送的IP数据包,其中源地址为所述互联网通信端的IP地址、目的地址为所述新网通信端用来与互联网互通的IP地址;
所述ISN解析所述IP数据包封装为路由标识数据包后发送给所述ASR,所述路由标识数据包中,源地址为所述互联网通信端用来与新网互通的路由标识,目的地址为所述新网通信端的路由标识;
所述ASR解封装所述路由标识数据包为身份标识数据包,其中源地址为所述互联网通信端用来与新网互通的身份标识,目的地址为所述新网通信端的身份标识;
所述ASR通过路由将所述身份标识数据包发送给所述新网通信端。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互联网通信端是所述互联网的终端或业务服务器,所述新网通信端是所述新网的业务服务器或终端。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互联网通信端的身份标识是所述互联网通信端在所述互联网的IPv4地址、IPv6地址或含有IPv4地址的长位编号;所述互联网通信端的路由标识是所述新网通信端在所述互联网的IPv4地址、IPv6地址、含有IPv4地址的长位编号或所述ISN的位置标识;所述新网通信端的IP地址是所述新网通信端在所述新网的身份标识、独享的固定的公网IP地址或共享的专用于互通的公网IP地址。
5.一种新网与互联网互通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新网通信端与互联网通信端通过接入业务路由器(ASR)、互通业务节点(ISN)实现互通,新网通信端,位于新网,具有表示身份的身份标识、表示位置的路由标识以及用于实现互通的IP地址;所述互联网通信端,位于互联网,具有IP地址,以及用于实现互通的表示身份的身份标识、表示位置的路由标识,所述方法包括:
身份标识数据包传输步骤,身份标识数据包在新网通信端与所述ASR间传输,所述身份标识数据包的源、目的地址采用身份标识表示;
身份路由数据包转换步骤,所述ASR进行身份标识数据包和路由标识数据包之间的相互转换,所述路由标识数据包的源、目的地址采用路由标识表示;
路由标识数据包传输步骤,路由标识数据包在所述ASR与所述ISN间传输;
互通数据包转换步骤,所述ISN进行路由标识数据包与IP数据包之间的相互转换,所述IP数据包的源、目的地址采用IP地址表示;
IP数据包传输步骤,所述IP数据包在所述ISN与互联网通信端之间传输。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互联网通信端是所述互联网的终端或业务服务器,所述新网通信端是所述新网的业务服务器或终端。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互联网通信端的身份标识是所述互联网通信端在所述互联网的IPv4地址、IPv6地址或含有IPv4地址的长位编号;所述互联网通信端的路由标识是所述新网通信端在所述互联网的IPv4地址、IPv6地址、含有IPv4地址的长位编号或所述ISN的位置标识;所述新网通信端的IP地址是所述新网通信端在所述新网的身份标识、独享的固定的公网IP地址或共享的专用于互通的公网IP地址。
8.一种新网与互联网互通的实现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互联网通信端、互通业务节点(ISN)、接入业务路由器(ASN)及新网通信端,其中,
新网通信端,用于向所述ASN发送身份标识数据包,其中,源地址为所述新网通信端的身份标识,目的地址为所述互联网通信端用来与新网互通的身份标识;
接入业务路由器,位于新网,与所述新网通信端连接,用于接收所述新网通信端发送的身份标识数据包,以及解析封装为路由标识数据包并将所述路由标识数据包转发给所述ISN,所述路由标识数据包中,源地址为所述新网通信端的路由标识,目的地址为所述互联网通信端用来与新网互通的路由标识;
所述ISN,与所述ASN连接,用于接收所述路由标识数据包,以及解析封装为IP数据包,其中源地址为所述新网通信端和互联网互通的IP地址,目的地址为所述互联网通信端的IP地址;还用于通过所述互联网将所述IP数据包发送给所述互联网通信端;
所述互联网通信端,通过所述互联网与所述ISN连接,用于接收并处理所述ISN发送的IP数据包。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互联网通信端,还用于向所述ISN发送IP数据包,其中,源地址为所述互联网通信端的IP地址,目的地址为所述新网通信端和互联网互通的IP地址;
所述ISN,还用于接收所述IP数据包,以及解析封装路由标识数据包,并将所述路由标识数据包转发给所述ASR,所述路由标识数据包中,源地址为所述互联网通信端用来与新网互通的路由标识,目的地址为所述新网通信端的路由标识;
所述ASR,还用于接收所述路由标识数据包,以及解析封装为身份标识数据包,并发送给对应的新网通信端,所述身份标识数据包中,源地址为所述互联网通信端的身份标识,目的地址为所述新网通信端的在新网的身份标识;
所述新网通信端,用于接收并处理所述身份标识数据包。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互联网通信端是所述互联网的终端或业务服务器,所述新网通信端是所述新网的业务服务器或终端。
11.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互联网通信端的身份标识是所述互联网通信端在所述互联网的IPv4地址、IPv6地址或含有IPv4地址的长位编号;所述互联网通信端的路由标识是所述新网通信端在所述互联网的IPv4地址、IPv6地址、含有IPv4地址的长位编号或所述ISN的位置标识;所述新网通信端的IP地址是所述新网通信端在所述新网的身份标识、独享的固定的公网IP地址或共享的专用于互通的公网IP地址。
12.一种新网网络与互联网互通的实现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
新网通信端,位于新网,具有表示身份的身份标识、表示位置的路由标识以及用于实现互通的IP地址,用于生成及处理身份标识数据包,其中源、目的地址采用身份标识表示;还用于采用所述身份标识数据包与接入业务路由器(ASR)通信;
所述ASR,用于实现身份标识数据包和路由标识数据包的双向转换及转发,所述路由标识数据包的源、目的地址采用路由标识表示;
互通业务节点(ISN),用于实现路由标识数据包与IP数据包的双向转换及转发,所述IP数据包的源、目的地址采用IP地址表示;还用于采用所述IP数据包与互联网通信端通信;
所述互联网通信端,位于互联网,具有IP地址,以及用于实现互通的表示身份的身份标识、表示位置的路由标识,用于生成及处理所述IP数据包。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互联网通信端是所述互联网的终端或业务服务器,所述新网通信端是所述新网的业务服务器或终端。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互联网通信端的身份标识是所述互联网通信端在所述互联网的IPv4地址、IPv6地址或含有IPv4地址的长位编号;所述互联网通信端的路由标识是所述新网通信端在所述互联网的IPv4地址、IPv6地址、含有IPv4地址的长位编号或所述ISN的位置标识;所述新网通信端的IP地址是所述新网通信端在所述新网的身份标识、独享的固定的公网IP地址或共享的专用于互通的公网IP地址。
CN2009101767819A 2009-09-18 2009-09-18 新网与互联网互通的实现方法和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2559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767819A CN102025590B (zh) 2009-09-18 2009-09-18 新网与互联网互通的实现方法和系统
JP2012529102A JP5506932B2 (ja) 2009-09-18 2010-08-20 新たなネットワークとインターネットとの相互通信の実現方法、システム及び通信端
EP10816651.3A EP2479935A4 (en) 2009-09-18 2010-08-20 METHOD,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TERMINAL FOR SETTING A COMMUNICATION BETWEEN A NEW NETWORK AND THE INTERNET
PCT/CN2010/076170 WO2011032447A1 (zh) 2009-09-18 2010-08-20 新网与互联网互通的实现方法、系统及通信端
KR1020127009927A KR101369945B1 (ko) 2009-09-18 2010-08-20 신규망과 인터넷의 상호 연동 실현 방법, 시스템 및 통신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767819A CN102025590B (zh) 2009-09-18 2009-09-18 新网与互联网互通的实现方法和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25590A CN102025590A (zh) 2011-04-20
CN102025590B true CN102025590B (zh) 2012-07-18

Family

ID=437580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76781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25590B (zh) 2009-09-18 2009-09-18 新网与互联网互通的实现方法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2479935A4 (zh)
JP (1) JP5506932B2 (zh)
KR (1) KR101369945B1 (zh)
CN (1) CN102025590B (zh)
WO (1) WO201103244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71999B (zh) * 2010-12-31 2016-03-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接入网关
CN103095536B (zh) * 2011-11-03 2017-06-30 南京中兴新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用户接入方法、接入服务路由器及用户接入系统
CN103095657A (zh) * 2011-11-03 2013-05-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接入方法、接入服务路由器及用户接入系统
CN104040968B (zh) * 2012-12-04 2017-06-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获取用户身份标识的方法、广告投放方法及装置和系统
CN104243302B (zh) * 2013-06-20 2018-03-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业务路由报文处理方法、装置及网络系统
CN105207909B (zh) * 2014-06-24 2019-02-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发送信息的方法和网络装置
CN105260199B (zh) * 2015-08-31 2019-05-21 北京比特大陆科技有限公司 部署和管理电子设备的方法和装置
JP7047660B2 (ja) * 2018-08-08 2022-04-05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通知装置および通知方法
CN111416722B (zh) * 2019-01-04 2023-05-30 郭洪威 通信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67894A (zh) * 2003-06-17 2005-01-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局域网和移动网互通情况下查询路由的方法
CN1722872A (zh) * 2004-07-15 2006-01-18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3g基站实现特定操作维护通道的自动建立方法
WO2006014177A2 (en) * 2004-07-01 2006-02-09 Transpace Tech Co., Ltd Network system and connecting method thereof
CN1801764A (zh) * 2006-01-23 2006-07-12 北京交通大学 一种基于身份与位置分离的互联网接入方法
US7369563B2 (en) * 2002-06-05 2008-05-0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haring a single 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 without a 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 in an internet access gateway for a local network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394866B (en) * 2001-09-12 2006-03-15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Arrangements and method in mobile internet communications systems
WO2005081466A1 (en) * 2004-02-13 2005-09-0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Addressing method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stablishing host identity protocol (hip) connections between legacy and hip nodes
KR100758971B1 (ko) * 2006-05-09 2007-09-14 주식회사 케이티프리텔 스턴 바인딩 프로토콜을 확장한 스턴 바인딩 메시지를이용하여 서로 다른 ip 도메인 간의 연동을 위한 통신시스템, 응용 계층 게이트웨이 장치, 스턴 서버 및 통신방법
EP1933520A1 (en) * 2006-12-15 2008-06-1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Local mobility anchor relocation and route optimization during handover of a mobile node to another network area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369563B2 (en) * 2002-06-05 2008-05-0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haring a single 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 without a 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 in an internet access gateway for a local network
CN1567894A (zh) * 2003-06-17 2005-01-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局域网和移动网互通情况下查询路由的方法
WO2006014177A2 (en) * 2004-07-01 2006-02-09 Transpace Tech Co., Ltd Network system and connecting method thereof
CN1722872A (zh) * 2004-07-15 2006-01-18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3g基站实现特定操作维护通道的自动建立方法
CN1801764A (zh) * 2006-01-23 2006-07-12 北京交通大学 一种基于身份与位置分离的互联网接入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369945B1 (ko) 2014-03-25
CN102025590A (zh) 2011-04-20
EP2479935A1 (en) 2012-07-25
EP2479935A4 (en) 2014-07-02
JP5506932B2 (ja) 2014-05-28
JP2013504956A (ja) 2013-02-07
KR20120054101A (ko) 2012-05-29
WO2011032447A1 (zh) 2011-03-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25590B (zh) 新网与互联网互通的实现方法和系统
CN102025658B (zh) 身份标识网络与互联网互通的实现方法和系统
CN102025587B (zh) Lisp网络与互联网互通的实现方法和系统
CN102025591B (zh) 虚拟专用网络的实现方法及系统
CN104919766A (zh) 用于设备到设备通信的路径切换过程
CN102025589A (zh) 虚拟专用网络的实现方法及系统
HU218402B (hu) Eljárás és berendezés több hozzáférési ponttal rendelkező forrás átirányító kommunikációs hálózatban mobil egységekkel folytatott vezeték nélküli kommunikációra
CN102026166B (zh) 身份识别、跨网通信、业务移植方法及信息互通网络架构
CN102098349A (zh) 地址映射方法及接入业务节点
JP2000253068A (ja) インターネットプロトコルipパケットを移動体ノードに宛てる方法および移動体ip環境
CN102025606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系统
CN102238059B (zh) 数据报文处理方法、系统及接入服务节点
CN102238058B (zh) 数据报文处理方法、入口隧道路由器及系统
CN102291305B (zh) 实现6to4中继路由的方法和设备以及报文转发方法
CN102546362A (zh) 报文处理方法、系统和用户前端设备
KR101901341B1 (ko) 사용자 장치의 이동성을 지원하는 네트워크 접속 방법 및 장치
CN102025588B (zh) 身份位置分离网络与互联网的互通方法及互通网络
US8547998B2 (en) Tunneling IPv6 packet through IPv4 network using a tunnel entry based on IPv6 prefix and tunneling IPv4 packet using a tunnel entry based on IPv4 prefix
CN102215161B (zh) 网间数据通讯系统及方法
CN102457582A (zh) 一种实现主机设备间通信的方法和网络侧设备
JP2004159301A (ja) 移動体通信におけるモビリティ制御方法及びシステム並びに関門交換装置及び局交換装置
CN103036758A (zh) 一种标识网与传统网络互联互通的方法、asr及isr
JP2004166235A (ja) 移動体通信におけるipサポート方法及びシステム並びに関門交換装置及び局交換装置
CN102957618A (zh) 基于身份位置分离网络内服务器通讯方法、系统和服务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718

Termination date: 2020091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