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957618A - 基于身份位置分离网络内服务器通讯方法、系统和服务器 - Google Patents

基于身份位置分离网络内服务器通讯方法、系统和服务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957618A
CN102957618A CN2011102431427A CN201110243142A CN102957618A CN 102957618 A CN102957618 A CN 102957618A CN 2011102431427 A CN2011102431427 A CN 2011102431427A CN 201110243142 A CN201110243142 A CN 201110243142A CN 102957618 A CN102957618 A CN 1029576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locator separation
separation network
identity locator
ser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4314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957618B (zh
Inventor
沈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Yanzong Industry Investment Development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11024314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957618B/zh
Priority to PCT/CN2012/075588 priority patent/WO2013026292A1/zh
Publication of CN1029576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576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9576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95761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09Mapping addresses
    • H04L61/25Mapping addresses of the same type
    • H04L61/2503Translation of Internet protocol [IP] addresses
    • H04L61/256NAT travers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身份位置分离网络内服务器进行通讯的方法,服务器使用公网地址作为身份标识;所述服务器收到互联网用户发往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用户,或者,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用户发往互联网用户的通讯请求后,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用户的身份标识获取所述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用户出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的公网地址信息,将所述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用户的出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的公网地址信息发送给所述互联网用户。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身份位置分离网络内服务器进行通讯的系统和服务器。

Description

基于身份位置分离网络内服务器通讯方法、系统和服务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身份位置分离网络内服务器进行通讯的方法、系统和服务器。
背景技术
业界目前提出了多种新的移动管理技术,其本质思想是用户身份和位置分离技术。相关技术中已有有关身份标识和位置分离(Subscriber Identifier&Locator Separation Network,SILSN)的解决方案,如基于终端的实现如HIP技术,以及基于路由器的实现如位置身份分离协议(LISP)技术,每种实现中又有相关的多种技术进行支持,这些方案中终端用户的身份标识(文中表示为AID)在移动过程中不改变,根据终端的位置另行分配位置标识(文中表示为RID)来实现数据报文的路由和转发。
图1示出了一种身份标识和位置分离的网络架构,该SILSN架构的网络拓扑划分为拓扑关系上没有重叠的接入网和骨干网,接入网位于骨干网的边缘,负责所有终端的接入,骨干网负责接入的终端间数据报文的路由和转发。网络中,AID作为终端用户的身份标识,在终端移动过程中始终保持不变;RID是网络为终端分配的位置标识,在骨干网使用。应说明的是,不同的SILSN架构可以有不同的名称,但实质是一样的。
SILSN架构中,终端可以是移动终端、固定终端和游牧终端中的一种或多种,如手机、固定电话、电脑和服务器等。
SILSN架构中,接入网用于为终端提供二层(物理层和链路层)接入手段,维护终端与接入服务路由器(Access Service Router,ASR)之间的物理接入链路。
SILSN架构中,骨干网的主要网元包括:
ASR,ASR是骨干网的边缘路由器,用于为终端分配RID,维护终端的AID-RID映射信息,到身份位置寄存器(Identity Location Register,ILR)登记注册和查询终端的AID-RID绑定关系,以及实现数据报文的路由和转发等。终端须经过ASR接入骨干网。ASR为终端分配的RID包含该ASR的地址信息,或者说指向本ASR,将该RID作为数据报文的目的地址时,该数据报文将被路由到该ASR。
通用路由器(Common Router,CR),是骨干网的核心路由器,用于根据数据报文中的RID进行选路,转发以RID为目的地址的数据报文。
ILR,ILR用于保存和维护归属用户终端的身份标识和位置标识映射信息,文中也写为AID-RID映射信息,处理对终端位置的注册、去注册和查询;
可选地,骨干网还可以包括:
互联服务节点(Internet Service Router,ISR),具有与传统IP网络、ASR和ILR的接口,用于实现身份、位置分离网络与传统IP网络的互联互通。在公网地址不够,不能给每个用户的AID分配公网地址的情况或用户AID不可泄露出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的情况,ISR可做AID与公网地址的转换和映射。
可以看出,ASR为了实现报文的正常转发,需要在终端接入时为该终端分配RID,并需要到ILR注册该用户的AID与RID的绑定,以更新ILR中的该终端的绑定的RID。为了加快报文转发速度,ASR可在本地缓存从ILR获取的目的AID绑定的RID,而不必每次都从ILR获取,同时,通过机制来保证这种缓存绑定的更新。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基于身份位置分离网络内服务器进行通讯的方法、系统和服务器,实行不同网络内终端通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身份位置分离网络内服务器进行通讯的方法,包括:
服务器使用公网地址作为身份标识;
所述服务器收到互联网用户发往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用户,或者,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用户发往互联网用户的通讯请求后,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用户的身份标识获取所述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用户出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的公网地址信息,将所述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用户的出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的公网地址信息发送给所述互联网用户。
进一步的,上述方法还可具有以下特点,所述服务器接收到其接入的ASR转发的来自终端的携带用户账号信息的登录请求后,保存所述终端的用户账号信息和用户地址信息,所述用户地址信息为所述终端的身份标识,或者身份标识和端口号信息,或者,公网地址信息。
进一步的,上述方法还可具有以下特点,所述服务器通过如下方式判断通讯请求是否为互联网用户发往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用户的通讯请求:
所述服务器收到来自互联网用户的通讯请求后,根据所述通讯请求中的被叫用户账号信息查找其对应的用户地址信息,如果查找到的用户地址信息包括身份标识,则被叫用户在身份位置分离网络内,所述通讯请求为互联网用户发往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用户的通讯请求。
进一步的,上述方法还可具有以下特点,所述服务器通过如下方式判断通讯请求是否为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用户发往互联网用户的通讯请求:
所述服务器收到来自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用户的通讯请求后,根据所述通讯请求中的被叫用户账号信息查找其对应的用户地址信息,如果查找到的用户地址信息包括公网地址,则所述被叫用户在互联网,所述通讯请求为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用户发往互联网用户的通讯请求。
进一步的,上述方法还可具有以下特点,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用户的身份标识获取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用户的出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的公网地址信息包括:
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用户的身份标识从本地获取所述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用户的出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的公网地址信息;
或者,所述服务器向其接入的所述ASR发送查询请求,所述查询请求中携带所述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用户的身份标识;所述ASR将所述查询请求转发给互联服务节点(ISR);所述ISR将所述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用户的出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的公网地址信息发送给所述ASR;所述ASR将所述出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的公网地址信息返回给所述服务器;
或者,所述服务器向所述ISR发送查询请求,所述查询请求中携带所述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用户的身份标识;所述ISR收到所述查询请求后,将所述出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的公网地址信息发送给所述服务器。
进一步的,上述方法还可具有以下特点,所述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用户的出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的公网地址信息为所述ISR接收到所述查询请求后分配给所述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用户,并将分配给所述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用户的出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的公网地址信息与所述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用户的身份标识进行绑定,或者为所述ISR上保存的与所述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用户的身份标识对应的公网地址信息。
进一步的,上述方法还可具有以下特点,所述互联网用户根据所述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用户的出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的公网地址信息与所述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用户建立通讯。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服务器,所述服务器包括配置单元、判断单元、获取单元和发送单元,其中:
所述配置单元用于:使用公网地址作为所述服务器的身份标识;
所述判断单元用于:接收到通讯请求后,判断收到的通讯请求是否为互联网用户发往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用户,或者,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用户发往互联网用户,将判断结果通知获取单元;
所述获取单元用于:当所述通讯请求为互联网用户发往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用户的通讯请求,或者,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用户发往互联网用户的通讯请求时,根据所述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用户的身份标识获取所述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用户出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的公网地址信息;
所述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获取单元获取的所述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用户的出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的公网地址信息发送给所述互联网用户。
进一步的,上述服务器还可具有以下特点,所述服务器还包括登录单元,用于:接收到所述ASR转发的来自终端的携带用户账号信息的登录请求后,保存所述终端的用户账号信息和用户地址信息,所述用户地址信息为所述终端的身份标识,或者身份标识和端口号信息,或者,公网地址信息。
进一步的,上述服务器还可具有以下特点,所述判断单元还用于:收到来自互联网用户的通讯请求后,根据所述通讯请求中的被叫用户账号信息查找其对应的用户地址信息,如果查找到的用户地址信息包括身份标识,则被叫用户在身份位置分离网络内,所述通讯请求为互联网用户发往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用户的通讯请求。
进一步的,上述服务器还可具有以下特点,所述判断单元还用于:收到来自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用户的通讯请求后,根据所述通讯请求中的被叫用户账号信息查找其对应的用户地址信息,如果查找到的用户地址信息包括公网地址,则所述被叫用户在互联网,所述通讯请求为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用户发往互联网用户的通讯请求。
进一步的,上述服务器还可具有以下特点,所述获取单元通过如下方式获取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用户的出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的公网地址信息:
从本地根据所述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用户的身份标识获取所述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用户的出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的公网地址信息;
或者,向所述服务器接入的所述ASR发送查询请求,所述查询请求中携带所述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用户的身份标识;所述ASR将所述查询请求转发给互联服务节点(ISR);所述ISR将所述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用户的出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的公网地址信息发送给所述ASR;所述ASR将所述出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的公网地址信息返回给所述获取单元;
或者,向所述ISR发送查询请求,所述查询请求中携带所述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用户的身份标识;所述ISR收到所述查询请求后,将所述出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的公网地址信息发送给所述获取单元。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于身份位置分离网络内服务器进行通讯的系统,包括上述服务器,还包括ISR,其中所述ISR包括分配单元和保存单元,其中:
所述分配单元用于:接收到来自ASR或服务器的携带用户的身份标识的查询请求时,为所述用户分配出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的公网地址信息,将所述出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的公网地址信息发送给所述ASR;或者,接收到来自ASR或服务器的携带用户的身份标识的查询请求时,将本地保存的与所述用户的身份标识对应的公网地址信息发送给所述ASR或服务器;
所述保存单元用于:绑定并保存所述用户的出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的公网地址信息与所述用户的身份标识。
本发明由服务器将身份位置分离网络内的用户的公网地址信息发送给互联网内用户,互联网内用户可以基于该公网地址信息与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用户直接建立通讯。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一种SILSN网络架构的示意图;
图2为身份位置分离网络内服务器,身份位置分离网络内的终端及互联网上的终端的连接架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身份位置分离网络内终端登录身份位置分离网络内服务器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互联网中终端登录身份位置分离网络内服务器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三的互联网中终端作为主叫,通过服务器获取身份位置分离网络内被叫终端的可直接通讯地址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四的身份位置分离网络内终端作为主叫,通过服务器向互联网中被叫终端发送通讯请求,携带主叫终端可直接通讯地址的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服务器框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ISR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如图2所示架构,ISR作为身份位置分离网络与互联网的互通网关,将ASR发送来的数据包中的AID替换为公网地址,并做映射及保存。服务器通过ASR接入,ASR为服务器分配RID,并在ILR注册该服务器AID与RID的绑定,服务器的AID可使用公网地址,这样,服务器可被非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用户访问,ASR可区分这些公网地址是服务器的AID。这样,在身份位置分离网络内的终端访问服务器时,终端关联的ASR根据目的地址的服务器AID,通过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的数据包转发方式,将数据包发送至服务器的ASR;当非身份位置分离网络内的终端访问服务器时,数据包由ISR发送至服务器关联的ASR;最后,服务器关联的ASR将数据发送给服务器,反之亦然。
有些应用使用服务器来提供终端(或称用户设备)的地址,这些应用要求终端在服务器进行登录,通过登录过程,服务器获知终端的地址。在终端的应用互相通讯时,一种方式是主叫终端的应用先向服务器获取被叫终端的地址,然后通过该被叫终端的地址直接与被叫终端通讯;也可采用主叫终端将通讯请求发给服务器,由服务器将主叫终端的地址携带在通讯请求中发送给被叫终端,其后,被叫终端可直接使用主叫终端的地址与主叫终端直接通讯。
对于使用服务器获取被叫用户地址的应用,考虑服务器与被叫终端处于身份位置分离网络内,而主叫终端处于互联网中的情况,由于被叫用户使用其AID登录服务器,所以,服务器只有被叫终端的AID,其不可在身份位置分离网络外被直接寻址(ISR做用户AID与公网地址转换的情况),故主叫用户不可建立与被叫终端的直接通讯。为了解决此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方法,用于服务器通过ASR,在ISR上事先建立用户AID与公网地址的映射,同时,ISR通过ASR将映射的公网地址返回给服务器。应用此方法,服务器可获知身份位置分离网络内的终端出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的公网地址,服务器将该公网地址作为被叫终端的地址返回给主叫终端,从而,主叫终端可以与被叫终端实现直接通讯。
对于主叫用户使用服务器转发通讯请求给被叫用户的应用,也可使用此方法使身份位置分离网络内的用户与互联网上的用户之间建立直接通讯。
本发明提供一种服务器部署在身份位置分离网络内的实现方法。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以ISR做AID与公网IP地址映射为例说明,但根据实际情况,ISR也可做IP地址、端口号的同时映射,但本发明的原理适用于任意地址转换方式。
服务器与ASR间支持信令用于获取用户AID出身份位置分离网络后的公网地址;ASR与ISR间有信令,用于获取用户AID出身份位置分离网络后的公网地址,ISR事先做用户AID与公网地址的映射。
变通的,也可以在服务器与ISR间有信令,用于获取用户AID出身份位置分离网络后的公网地址,ISR事先作用户AID与公网地址的映射。
本发明提供的基于身份位置分离网络内服务器进行通讯的方法,包括:
服务器部署在身份位置分离网络内,使用公网地址作为AID,通过ASR接入身份位置分离网络;其中,使用公网地址作为服务器的AID使得互联网用户也可访问服务器。
所述服务器收到互联网用户发往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用户,或者,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用户发往互联网用户的通讯请求后,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用户的身份标识获取所述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用户出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的公网地址信息,将所述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用户的出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的公网地址信息发送给所述互联网用户。
具体的,包括:
所述服务器接收到来自互联网的主叫用户的通讯请求后,判断被叫用户在身份位置分离网络内时,获取所述被叫用户的出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的公网地址信息,向所述主叫用户发送通讯请求应答,携带所述被叫用户的出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的公网地址信息。
所述服务器接收到来自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的主叫用户的通讯请求后,判断被叫用户在互联网内时,获取所述主叫用户的出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的公网地址信息,向所述被叫用户发送该通讯请求,携带所述主叫用户的出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的公网地址信息。
其中,所述服务器接收到所述ASR转发的来自终端的携带用户账号信息的登录请求后,保存所述终端的用户账号信息和用户地址信息,所述用户地址信息为所述终端的身份标识,或者身份标识和端口号信息,或者,公网地址信息。具体的,保存所述终端的用户账号信息,此时用户地址信息和用户账号信息一样,均为用户的AID,或者,保存所述用户的用户账号信息和端口号信息,或者,将所述终端的身份标识和用户账号信息绑定并保存;或者,将所述终端的身份标识、端口号和用户账号信息绑定并保存,或者,将所述终端的公网地址信息和用户账号信息进行绑定并保存。公网地址信息包括公网地址,或者,包括公网地址和端口号。
所述服务器通过如下方式判断通讯请求是否为互联网用户发往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用户的通讯请求:
所述服务器收到来自互联网用户的通讯请求后,根据所述通讯请求中的被叫用户账号信息查找其对应的用户地址信息,如果查找到的用户地址信息包括身份标识,则被叫用户在身份位置分离网络内,所述通讯请求为互联网用户发往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用户的通讯请求。
所述服务器通过如下方式判断通讯请求是否为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用户发往互联网用户的通讯请求:
所述服务器收到来自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用户的通讯请求后,根据所述通讯请求中的被叫用户账号信息查找其对应的用户地址信息,如果查找到的用户地址信息包括公网地址,则所述被叫用户在互联网,所述通讯请求为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用户发往互联网用户的通讯请求。
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用户的身份标识获取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用户的出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的公网地址信息包括:
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用户的身份标识从本地获取所述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用户的出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的公网地址信息;
或者,所述服务器向其接入的所述ASR发送查询请求,所述查询请求中携带所述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用户的身份标识;所述ASR将所述查询请求转发给互联服务节点(ISR);所述ISR将所述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用户的出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的公网地址信息发送给所述ASR;所述ASR将所述出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的公网地址信息返回给所述服务器;
或者,所述服务器向所述ISR发送查询请求,所述查询请求中携带所述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用户的身份标识;所述ISR收到所述查询请求后,将所述出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的公网地址信息发送给所述服务器。
所述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用户的出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的公网地址信息为所述ISR接收到所述查询请求后分配给所述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用户,并将分配给所述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用户的出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的公网地址信息与所述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用户的身份标识进行绑定,或者为所述ISR上保存的与所述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用户的身份标识对应的公网地址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使用本发明描述的SILSN架构只是为了具体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发明的流程也可广泛适用于各种身份位置分离架构。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基于图1描述的SILSN身份位置分离网络架构,在图3示出了一种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终端登录身份位置分离网络内服务器的流程,包括:
步骤301,身份位置分离网络内的终端的登录请求(含用户账号)被发送到终端关联的ASR(简称终端ASR),源地址为用户的AID,目的地址为服务器的AID;
步骤302,终端ASR根据服务器的AID,查找本地缓存获取服务器的RID(服务器关联的ASR地址),如无,则查询ILR获取服务器的RID;
步骤303,终端ASR用隧道封装登录请求报文,进行转发,隧道的目的地址为服务器的RID;
步骤304,服务器ASR(服务器关联的ASR)去除隧道封装,根据目的地址(服务器的AID)将登录请求转发至服务器;
步骤305,服务器收到终端的登录请求后,将源地址(用户的AID)和登录请求中的用户账号信息进行绑定和保存;
步骤306,服务器将登录应答发送给服务器ASR;
步骤307,服务器ASR将登录应答发送给终端ASR;
步骤308,终端ASR将登录应答发送给终端。
进一步的,如果使用用户的AID作为用户账号,则可进行简化,不存储AID与用户账号的绑定,只保存用户账号信息。
另外,如果源地址为AID和端口号,则服务器将AID、端口号和用户账号信息进行绑定并保存。AID和用户账号一致时,存储用户账号和端口号。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基于图1描述的SILSN身份位置分离网络架构,在图4示出了一种互联网用户登录身份位置分离网络内服务器的流程,包括:
步骤401:互联网终端向服务器发送登录请求,源IP地址为互联网终端IP地址,目的地址为服务器AID(公网IP地址)。登录请求被路由到ISR。
其中,登录请求中携带用户账号信息。
步骤402:ISR根据目的地址(服务器AID)查询本地缓存获取服务器的RID(服务器关联的ASR地址),如无缓存,则向ILR查询获取服务器的RID。
步骤403:ISR用隧道封装登录请求报文,进行转发,隧道的目的地址为服务器的RID。
步骤404:服务器ASR(服务器关联的ASR)去除隧道封装,根据目的地址(服务器的AID),将登录请求转发给服务器。
步骤405:服务器收到终端的登录请求后,将源地址(用户的公网IP地址)和登录请求中的用户账号信息进行绑定和保存。
步骤406:服务器将登录应答发送给服务器ASR。
步骤407:服务器ASR将登录应答发送给ISR。
步骤408,ISR将登录应答发送给终端。
另外,如果源地址为公网地址和端口号,则服务器将公网地址、端口号和用户账号信息进行绑定并保存。使用公网地址信息统一指示,公网地址信息为公网地址,或者公网地址和端口号。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基于图1描述的SILSN身份位置分离网络架构,在图5示出了一种互联网用户作为主叫与身份位置分离网络内用户通讯的流程,使用主叫通过服务器获取被叫地址的方式。
步骤501:互联网终端向服务器发送通讯请求,源IP地址为互联网终端IP地址,目的地址为服务器的AID(公网IP地址)。通讯请求被路由到ISR。
步骤502:ISR根据目的地址(服务器的AID)查询本地缓存获取服务器的RID(服务器关联的ASR地址),如缓存中无该服务器的RID,则向ILR查询获取服务器的RID。
步骤503:ISR用隧道封装通讯请求报文,进行转发,隧道的目的地址为服务器的RID。
步骤504:服务器ASR(服务器关联的ASR)去除隧道封装,根据目的地址(服务器的AID),将通讯请求转发给服务器。
步骤505:服务器收到通讯请求后,根据通讯请求中携带的被叫用户账号信息,查询获取该被叫用户的地址信息,服务器通过用户的地址信息可以判别用户终端在身份位置分离网络内还是在互联网内,本实施例中,被叫用户的地址信息为AID,则该被叫用户为身份位置分离网络内用户。对于本实施例,服务器得知主叫终端在互联网上,而被叫终端在身份位置分离网络内,对于这种情形,主叫终端不能直接与被叫终端的AID通讯。于是,服务器向服务器ASR发送查询请求,查询被叫用户的出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的公网地址,携带被叫用户AID,如果有端口号,还携带端口号信息。
当然,如果服务器本地保存有被叫用户的出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的公网地址,可以直接在本地获取被叫用户的出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的公网地址。
步骤506:服务器ASR将查询请求转发给ISR。
步骤507:ISR收到查询请求后,分配公网地址信息(此公网地址信息为相应AID用户(此处为被叫用户)数据报文出身份位置分离网络后的地址),将分配的公网地址信息和用户AID绑定和保存。
该公网地址信息为公网地址,或者为公网地址和端口号信息。本实施例中,公网地址信息为公网IP地址。
如果ISR上事先配置了AID和公网地址信息的映射,也可以直接将配置的公网地址信息发送给ASR。
后续当ISR收到发往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的,且目的地址为该分配的公网地址信息的数据报文时,ISR会根据此绑定,将目的地址替换为用户AID,并隧道转发至用户关联的ASR。
步骤508,ISR向服务器ASR发送查询应答,携带用户AID对应的分配的公网地址信息。
步骤509,服务器ASR向服务器发送查询应答,携带用户AID对应的,出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的公网地址信息。
步骤510,服务器向发起通讯请求的互联网终端发送通讯请求应答,携带上一步中得到的被叫终端的出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的公网地址信息,目的地址为发起通讯请求的互联网终端的IP地址。通讯请求应答被发往关联的服务器ASR。
步骤511,服务器ASR收到通讯请求应答,根据目的地址为公网IP地址,通过隧道转发该通讯请求应答至ISR。
步骤512,ISR将该通讯请求应答发送给发起通讯请求的互联网终端。
后续,发起通讯请求的互联网终端可以使用通讯请求应答中携带的公网地址信息,建立与被叫终端的直接通讯。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用根据AID获取出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的公网IP地址做说明,如果根据AID和端口号获取出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的公网IP地址和端口号是相同的原理和流程。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基于图1描述的SILSN身份位置分离网络架构,在图6示出了一种身份位置分离网络内用户作为主叫与互联网用户通讯的流程,使用主叫通过服务器转发通讯请求给被叫的方式。
步骤601:身份位置分离网络内的主叫终端向服务器发送通讯请求,源地址为主叫终端的AID,目的地址为服务器的AID(公网IP地址)。通讯请求被发送到主叫终端关联的ASR(简称主叫ASR)。通讯请求携带被叫用户的账号信息。
步骤602:主叫ASR根据目的地址(服务器的AID)查询本地缓存获取服务器的RID(服务器关联的ASR地址),如无缓存,则向ILR查询获取服务器的RID。
步骤603:主叫ASR用隧道封装通讯请求报文,进行转发,隧道的目的地址为服务器的RID。
步骤604:服务器ASR(服务器关联的ASR)收到报文后,去除隧道封装,根据目的地址(服务器的AID),将通讯请求转发给服务器。
步骤605:服务器收到通讯请求后,根据通讯请求中携带的被叫用户账号信息,查询获取该被叫用户的地址信息,服务器通过用户的地址信息可以判别用户终端在身份位置分离网络内还是在互联网上,本实施例中,该被叫用户的地址信息为公网IP地址,为互联网内用户。对于本实施例,服务器得知主叫终端在身份位置分离网络内,而被叫终端在互联网上,对于这种情形,被叫终端不能直接与主叫终端的AID通讯。所以,服务器不能直接把主叫终端的地址(AID)携带在通讯请求中发送给被叫终端。于是,服务器向服务器ASR发送查询主叫用户AID出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的公网地址,携带用户AID,如果有端口号,还携带端口号;
步骤606:服务器ASR将查询请求转发给ISR。
步骤607:ISR收到查询请求后,分配公网地址信息(此公网地址信息为相应AID用户数据报文出身份位置分离网络后的地址),将分配的公网地址信息和用户AID绑定和保存。
公网地址信息为公网地址,或者为公网地址和端口号,本实施例中,公网地址信息为公网IP地址。
后续当ISR收到发往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的,目的地址为该分配的公网地址信息的数据报文,ISR会根据此绑定,将目的地址替换为用户AID,并隧道转发至用户关联的ASR。
步骤608:ISR向服务器ASR发送查询应答,携带用户AID对应的分配的公网地址信息。
步骤609:服务器ASR向服务器发送查询应答,携带用户AID对应的,出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的公网地址信息。
服务器可本地保存该公网地址信息,供后续直接从本地获取该AID对应的公网地址信息。
步骤610:服务器向被叫终端发送通讯请求,携带上一步中得到的主叫终端的公网地址信息,目的地址为位于互联网的被叫终端的公网IP地址。
步骤611:服务器ASR收到该通讯请求,根据目的地址为公网IP地址,通过隧道转发该通讯请求至ISR。
步骤612:ISR将该通讯请求发送给被叫终端。
后续,被叫终端可以使用通讯请求中携带的主叫终端的公网地址信息,建立与主叫终端的直接通讯。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用根据AID获取出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的公网IP地址做说明,如果根据AID和端口号获取出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的公网IP地址和端口号是相同的原理和流程。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服务器,如图7所示,所述服务器包括配置单元、判断单元、获取单元和发送单元,其中:
所述配置单元用于:使用公网地址作为所述服务器的身份标识;
所述判断单元用于:接收到通讯请求后,判断收到的通讯请求是否为互联网用户发往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用户,或者,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用户发往互联网用户,将判断结果通知获取单元;
所述获取单元用于:当所述通讯请求为互联网用户发往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用户的通讯请求,或者,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用户发往互联网用户的通讯请求时,根据所述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用户的身份标识获取所述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用户出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的公网地址信息;
所述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获取单元获取的所述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用户的出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的公网地址信息发送给所述互联网用户。
其中,所述服务器还包括登录单元,用于:接收到所述ASR转发的来自终端的携带用户账号信息的登录请求后,保存所述终端的用户账号信息和用户地址信息,所述用户地址信息为所述终端的身份标识,或者身份标识和端口号信息,或者,公网地址信息。
其中,所述判断单元还用于:收到来自互联网用户的通讯请求后,根据所述通讯请求中的被叫用户账号信息查找其对应的用户地址信息,如果查找到的用户地址信息包括身份标识,则被叫用户在身份位置分离网络内,所述通讯请求为互联网用户发往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用户的通讯请求。
其中所述判断单元还用于:收到来自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用户的通讯请求后,根据所述通讯请求中的被叫用户账号信息查找其对应的用户地址信息,如果查找到的用户地址信息包括公网地址,则所述被叫用户在互联网,所述通讯请求为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用户发往互联网用户的通讯请求。
其中,所述获取单元通过如下方式获取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用户的出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的公网地址信息:
根据所述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用户的身份标识从本地获取所述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用户的出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的公网地址信息;
或者,向所述服务器接入的所述ASR发送查询请求,所述查询请求中携带所述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用户的身份标识;所述ASR将所述查询请求转发给互联服务节点(ISR);所述ISR将所述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用户的出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的公网地址信息发送给所述ASR;所述ASR将所述出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的公网地址信息返回给所述获取单元;
或者,向所述ISR发送查询请求,所述查询请求中携带所述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用户的身份标识;所述ISR收到所述查询请求后,将所述出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的公网地址信息发送给所述获取单元。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于身份位置分离网络内服务器进行通讯的系统,包括上述服务器,还包括ISR,其中所述ISR包括分配单元和保存单元,如图8所示,其中:
所述分配单元用于:接收到来自ASR或服务器的携带用户的身份标识的查询请求时,为所述用户分配出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的公网地址信息,将所述出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的公网地址信息发送给所述ASR;或者,接收到来自ASR或服务器的携带用户的身份标识的查询请求时,将本地保存的与所述用户的身份标识对应的公网地址信息发送给所述ASR或服务器;
所述保存单元,用于绑定并保存所述用户的出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的公网地址信息与所述用户的身份标识。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案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本发明还可有其他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发明做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Claims (13)

1.一种基于身份位置分离网络内服务器进行通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服务器使用公网地址作为身份标识;
所述服务器收到互联网用户发往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用户,或者,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用户发往互联网用户的通讯请求后,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用户的身份标识获取所述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用户出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的公网地址信息,将所述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用户的出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的公网地址信息发送给所述互联网用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服务器接收到其接入的ASR转发的来自终端的携带用户账号信息的登录请求后,保存所述终端的用户账号信息和用户地址信息,所述用户地址信息为所述终端的身份标识,或者身份标识和端口号信息,或者,公网地址信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服务器通过如下方式判断通讯请求是否为互联网用户发往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用户的通讯请求:
所述服务器收到来自互联网用户的通讯请求后,根据所述通讯请求中的被叫用户账号信息查找其对应的用户地址信息,如果查找到的用户地址信息包括身份标识,则被叫用户在身份位置分离网络内,所述通讯请求为互联网用户发往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用户的通讯请求。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服务器通过如下方式判断通讯请求是否为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用户发往互联网用户的通讯请求:
所述服务器收到来自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用户的通讯请求后,根据所述通讯请求中的被叫用户账号信息查找其对应的用户地址信息,如果查找到的用户地址信息包括公网地址,则所述被叫用户在互联网,所述通讯请求为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用户发往互联网用户的通讯请求。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用户的身份标识获取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用户的出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的公网地址信息包括:
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用户的身份标识从本地获取所述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用户的出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的公网地址信息;
或者,所述服务器向其接入的所述ASR发送查询请求,所述查询请求中携带所述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用户的身份标识;所述ASR将所述查询请求转发给互联服务节点(ISR);所述ISR将所述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用户的出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的公网地址信息发送给所述ASR;所述ASR将所述出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的公网地址信息返回给所述服务器;
或者,所述服务器向所述ISR发送查询请求,所述查询请求中携带所述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用户的身份标识;所述ISR收到所述查询请求后,将所述出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的公网地址信息发送给所述服务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用户的出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的公网地址信息为所述ISR接收到所述查询请求后分配给所述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用户,并将分配给所述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用户的出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的公网地址信息与所述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用户的身份标识进行绑定,或者为所述ISR上保存的与所述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用户的身份标识对应的公网地址信息。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互联网用户根据所述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用户的出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的公网地址信息与所述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用户建立通讯。
8.一种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器包括配置单元、判断单元、获取单元和发送单元,其中:
所述配置单元用于:使用公网地址作为所述服务器的身份标识;
所述判断单元用于:接收到通讯请求后,判断收到的通讯请求是否为互联网用户发往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用户,或者,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用户发往互联网用户,将判断结果通知获取单元;
所述获取单元用于:当所述通讯请求为互联网用户发往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用户的通讯请求,或者,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用户发往互联网用户的通讯请求时,根据所述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用户的身份标识获取所述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用户出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的公网地址信息;
所述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获取单元获取的所述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用户的出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的公网地址信息发送给所述互联网用户。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器还包括登录单元,用于:接收到所述ASR转发的来自终端的携带用户账号信息的登录请求后,保存所述终端的用户账号信息和用户地址信息,所述用户地址信息为所述终端的身份标识,或者身份标识和端口号信息,或者,公网地址信息。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判断单元还用于:收到来自互联网用户的通讯请求后,根据所述通讯请求中的被叫用户账号信息查找其对应的用户地址信息,如果查找到的用户地址信息包括身份标识,则被叫用户在身份位置分离网络内,所述通讯请求为互联网用户发往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用户的通讯请求。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判断单元还用于:收到来自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用户的通讯请求后,根据所述通讯请求中的被叫用户账号信息查找其对应的用户地址信息,如果查找到的用户地址信息包括公网地址,则所述被叫用户在互联网,所述通讯请求为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用户发往互联网用户的通讯请求。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单元通过如下方式获取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用户的出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的公网地址信息:
从本地根据所述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用户的身份标识获取所述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用户的出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的公网地址信息;
或者,向所述服务器接入的所述ASR发送查询请求,所述查询请求中携带所述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用户的身份标识;所述ASR将所述查询请求转发给互联服务节点(ISR);所述ISR将所述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用户的出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的公网地址信息发送给所述ASR;所述ASR将所述出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的公网地址信息返回给所述获取单元;
或者,向所述ISR发送查询请求,所述查询请求中携带所述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用户的身份标识;所述ISR收到所述查询请求后,将所述出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的公网地址信息发送给所述获取单元。
13.一种基于身份位置分离网络内服务器进行通讯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8至12任一所述的服务器,还包括ISR,其中所述ISR包括分配单元和保存单元,其中:
所述分配单元用于:接收到来自ASR或服务器的携带用户的身份标识的查询请求时,为所述用户分配出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的公网地址信息,将所述出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的公网地址信息发送给所述ASR;或者,接收到来自ASR或服务器的携带用户的身份标识的查询请求时,将本地保存的与所述用户的身份标识对应的公网地址信息发送给所述ASR或服务器;
所述保存单元用于:绑定并保存所述用户的出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的公网地址信息与所述用户的身份标识。
CN201110243142.7A 2011-08-23 2011-08-23 基于身份位置分离网络内服务器通讯方法、系统和服务器 Active CN10295761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43142.7A CN102957618B (zh) 2011-08-23 2011-08-23 基于身份位置分离网络内服务器通讯方法、系统和服务器
PCT/CN2012/075588 WO2013026292A1 (zh) 2011-08-23 2012-05-16 基于身份位置分离网络内服务器通讯方法、系统和服务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43142.7A CN102957618B (zh) 2011-08-23 2011-08-23 基于身份位置分离网络内服务器通讯方法、系统和服务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957618A true CN102957618A (zh) 2013-03-06
CN102957618B CN102957618B (zh) 2017-03-29

Family

ID=477458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43142.7A Active CN102957618B (zh) 2011-08-23 2011-08-23 基于身份位置分离网络内服务器通讯方法、系统和服务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2957618B (zh)
WO (1) WO201302629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43096B (zh) * 2020-02-21 2023-12-15 深圳市风云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标地分离报文转发方法、设备、交换芯片和存储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111486A1 (en) * 2003-11-26 2005-05-2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network devices located within private networks
CN101094171A (zh) * 2006-06-22 2007-12-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实现媒体流交互方法和系统及媒体网关控制器和媒体网关
CN102025588A (zh) * 2009-09-15 2011-04-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身份位置分离网络与互联网的互通方法及互通网络
CN102025658A (zh) * 2009-09-17 2011-04-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身份标识网络与互联网互通的实现方法和系统
CN102045246A (zh) * 2009-10-13 2011-05-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互通业务报文的发送方法以及接入支持节点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111486A1 (en) * 2003-11-26 2005-05-2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network devices located within private networks
CN101094171A (zh) * 2006-06-22 2007-12-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实现媒体流交互方法和系统及媒体网关控制器和媒体网关
CN102025588A (zh) * 2009-09-15 2011-04-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身份位置分离网络与互联网的互通方法及互通网络
CN102025658A (zh) * 2009-09-17 2011-04-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身份标识网络与互联网互通的实现方法和系统
CN102045246A (zh) * 2009-10-13 2011-05-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互通业务报文的发送方法以及接入支持节点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3026292A1 (zh) 2013-02-28
CN102957618B (zh) 2017-03-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56765B (zh) 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的名址映射系统及数据传输方法
US8559448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on of data packets between local networks
CN102934410B (zh) 用私用ipv4可达性增强ds-lite
US9722923B2 (en) Method operating in a fixed access network and UEs
CN102025658B (zh) 身份标识网络与互联网互通的实现方法和系统
US903107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acket call setup
CN102792651B (zh) 在mac层应用服务路径路由选择的装置
CN102209121A (zh) IPv6网络和IPv4网络之间互通的方法和装置
CN104618243B (zh) 路由方法、装置及系统、网关调度方法及装置
CN107094110B (zh) 一种dhcp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
CN102025590B (zh) 新网与互联网互通的实现方法和系统
US8665849B2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implementing inter-network roam, querying and attaching network
CN101483600A (zh) 实现一体化网络归属域信息扩散的方法
CN102025587B (zh) Lisp网络与互联网互通的实现方法和系统
CN102571999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接入网关
WO2014056412A1 (zh) 一种报文发送的方法、路由器桥及系统
CN103067857A (zh) 一种通过用户承载标识获取用户位置的系统和方法
US20130110994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laying communication
CN110351772B (zh) 无线链路和虚拟局域网之间的映射
CN102957755B (zh) 一种地址解析方法、装置及信息传输方法
CN102984697A (zh) 基于移动终端的ip通信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2957618A (zh) 基于身份位置分离网络内服务器通讯方法、系统和服务器
US9025606B2 (en) Method and network node for use in link level communication in a dat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KR20180007898A (ko) 가상 사설 클라우드망에서 테넌트 내 그룹 분리 방법
CN102457582A (zh) 一种实现主机设备间通信的方法和网络侧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218

Address after: 224002 Building 5, No. 55, Taishan South Road, Yanche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Jiangsu Suya Heavy Industry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57 Ministry of justice, Zhongxing building, Sout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oad, Nanshan District hi tech Industrial Park,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ZTE Corp.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223

Address after: 224002 room 1209, business building, comprehensive bonded zone, No. 18, South hope Avenue, Yanche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Jiangsu Yanzong Industry Investment Develo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224002 Building 5, No. 55, Taishan South Road, Yanche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Jiangsu Suya Heavy Industry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