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16722B - 通信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通信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416722B
CN111416722B CN201910008819.5A CN201910008819A CN111416722B CN 111416722 B CN111416722 B CN 111416722B CN 201910008819 A CN201910008819 A CN 201910008819A CN 111416722 B CN111416722 B CN 11141672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packet
internet
things
type
gatew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00881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416722A (zh
Inventor
郭洪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1000881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416722B/zh
Publication of CN1114167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167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4167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41672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89Techniques to speed-up the configuration proce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应用于通信领域,用于根据预设格式的数据包进行数据传输。该方法包括:物联网系统中的各设备之间通过预设格式的数据包传输数据;其中,预设格式的数据包中包括:数据包标识、数据包类型、设备标识、目的寄存器地址和目的寄存器值;数据包类型包括系统类型、传输类型、操作类型和操作结果;设备标识包括第一设备标识和第二设备标识,第一设备标识指的是源设备标识;第二设备标识指的是目的设备标识;设备标识包括:用户编号、区域编号、设备的物理分组类型、设备的物理分组号、设备类型、设备地址类型和设备地址。本申请能够通过该预设格式的数据包实现物联网系统的自动建立和自动控制。

Description

通信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不同公司的物联网终端设备使用的物联网协议不同,导致这些设备之间不能直接进行通信。需要对这些设备进行复杂的配置,才能构建完整的物联网系统,进而有效地管理和控制物联网系统的设备。在物联网系统构建完成之后如果要实现自动控制功能,还需要配置所述物联网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关系,当所述物联网系统中的设备数量较多时这些设备之间的通信关系将会非常复杂,从而大大增加配置的工作量。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通过预设格式的数据包传输数据,能够实现物联网系统的自动建立和自动控制,减少构建物联网系统与物联网自动控制过程中的配置工作量。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所述物联网系统中的各设备之间通过预设格式的数据包传输数据;其中,所述预设格式的数据包中包括:数据包标识、数据包类型、设备标识、目的寄存器地址和目的寄存器值;所述数据包类型包括系统类型、传输类型、操作类型和操作结果;其中,所述系统类型用于区分所述物联网系统的作用;所述传输类型为以下任一项:第一传输类型、第二传输类型或第三传输类型;所述第一传输类型用于表示所述数据包在所述控制终端设备和所述服务器之间传输;所述第二传输类型用于表示所述数据包在所述服务器和所述网关之间传输;所述第三传输类型用于表示所述数据包在所述网关和所述物联网终端设备之间传输;所述操作类型为以下任一项:读、读回复、写、写回复、主动上报、主动上报回复、请求或请求回复;所述操作结果为成功、失败或者未知;所述设备标识包括第一设备标识和第二设备标识;所述第一设备标识指的是源设备标识;所述第二设备标识指的是目的设备标识;所述设备标识包括:系统编号、区域编号、设备的物理分组类型、设备的物理分组号、设备类型、设备地址类型和设备地址;所述物理分组类型用于描述不同数量和设备类型的设备的集合,所述物理分组号用于区分同一物理分组类型的中的不同分组;所述设备地址类型为以下三种类型的任一项:单播、组播或广播。所述目的寄存器地址包括:数据类型、通道类型、通道号和变量类型;其中,所述通道类型用于描述不同数量和变量类型的数据变量的集合,所述通道号用于区分通道类型下相同变量类型的数据变量;所述目的寄存器值为以下任一项:需要从所述目的寄存器读取的值、需要写入所述目的寄存器中的值、需要主动上报的所述目的寄存器的值或请求所述目的寄存器的回复的值;寄存器值包括寄存器实际值长度和寄存器实际值。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装置包括:处理器、通信接口和存储器;其中,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该一个或多个程序包括计算机执行指令,当该通信装置运行时,处理器执行该存储器存储的该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该通信装置执行上述第一方面及其任意一种实现方式中应用于控制终端设备的通信方法。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另一种通信装置,该装置包括:处理器、通信接口和存储器;其中,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该一个或多个程序包括计算机执行指令,当该通信装置运行时,处理器执行该存储器存储的该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该通信装置执行上述第一方面及其任意一种实现方式中应用于物联网终端设备的通信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了另一种通信装置,该装置包括:处理器、通信接口和存储器;其中,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该一个或多个程序包括计算机执行指令,当该通信装置运行时,处理器执行该存储器存储的该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该通信装置执行上述第一方面及其任意一种实现方式中应用于服务器的通信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了另一种通信装置,该装置包括:处理器、通信接口和存储器;其中,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该一个或多个程序包括计算机执行指令,当该通信装置运行时,处理器执行该存储器存储的该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该通信装置执行上述第一方面及其任意一种实现方式中应用于网关的通信方法。
本申请提供的通信方法及装置,所述物联网系统中的各设备之间通过预设格式的数据包传输数据;其中,所述预设格式的数据包中包括:数据包标识、数据包类型、设备标识、目的寄存器地址和目的寄存器值;所述数据包类型包括系统类型、传输类型、操作类型和操作结果;其中,所述系统类型用于区分所述物联网系统的作用;所述传输类型为以下任一项:第一传输类型、第二传输类型或第三传输类型;所述第一传输类型用于表示所述数据包在所述控制终端设备和所述服务器之间传输;所述第二传输类型用于表示所述数据包在所述服务器和所述网关之间传输;所述第三传输类型用于表示所述数据包在所述网关和所述物联网终端设备之间传输;所述操作类型为以下任一项:读、读回复、写、写回复、主动上报、主动上报回复、请求或请求回复;所述主动上报指的是主动告知对方自己某个寄存器的值;所述请求指的是向对方索取自己某个寄存器的值;所述操作结果为成功、失败或者未知;所述设备标识包括第一设备标识和第二设备标识,所述第一设备标识表示源设备标识;所述第二设备标识表示目的设备标识;所述设备标识包括:系统编号、区域编号、设备的物理分组类型、设备的物理分组号、设备类型、设备地址类型和设备地址;所述物理分组类型用于描述不同数量和设备类型的设备的集合,所述物理分组号用于区分同一物理分组类型的中的不同分组;所述设备地址类型为以下三种类型的任一项:单播、组播或广播,分别表示设备地址是单播地址、组播地址或广播地址;所述设备地址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的编号,含有单播地址的设备标识一定是整个系统的唯一标识,可以用于代表终端设备;所述目的寄存器地址包括:数据类型、通道类型、通道号和变量类型;其中,所述通道类型用于描述不同数量和变量类型的数据变量的集合,所述通道号用于区分通道类型下相同变量类型的数据变量;所述目的寄存器值为为以下任一项:需要从所述目的寄存器读取的值、需要写入所述目的寄存器中的值、需要主动上报的所述目的寄存器的值或请求所述目的寄存器的回复的值。寄存器值包括寄存器实际值长度和寄存器实际值。通过该预设格式的数据包可以使物联网系统中的各个终端设备自动建立终端设备之间的关系,减少为了容易管理设备及设置设备参数而去做的大量的配置工作。通过该预设格式的数据包能非常容易地在具有相同系统编号的设备标识所构成的系统内输入或输出任意变量值、表述输入变量与输出变量之间的关系,从而很容易实现自动控制,不需要进行复杂的配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物联网系统的网络架构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提供的方法及装置进行详细的描述。
本申请的说明书以及附图中的术语“第一”和“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的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对象的特定顺序。
此外,本申请的描述中所提到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其他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他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
图1为物联网系统的结构图,如图1所示,所述物联网系统100包括至少一个服务器101、至少一个网关102、至少一个控制终端设备103和多个物联网终端设备104。所述物联网系统100的各个设备之间通过预设格式的数据包传输数据。
其中,所述服务器101分别与所述网关102和所述控制终端设备103相连;所述服务器101用于识别所述数据包中的设备标识,并确定所述数据包的传输路径。
所述网关102分别与所述服务器101和所述物联网终端设备104连接,用于对所述数据包进行转发。当所述服务器101将所述数据包发送至所述网关102时,所述网关102将所述数据包发送至物联网终端设备104,当所述物联网终端设备104将所述数据包发送至所述网关102时,所述网关102将所述数据包发送至所述服务器101。
所述控制终端设备103提供操作界面供用户使用;所述操作界面可以展示所述物联网系统中所有物联网终端设备104的名称和功能,所述用户通过所述控制终端设备103控制所述物联网系统中的所有物联网终端设备104。当所述用户通过所述控制终端设备103向所述物联网系统下达操作指令时,所述控制终端设备103确定执行所述操作指令的物联网终端设备104,获取所述物联网终端设备104的设备标识,并将所述控制终端设备103的标识和所述物联网终端设备104的标识写入所述数据包中,同时生产所述数据包标识,若所述控制终端设备103还需要获取所述物联网终端设备104中的值,则所述数据包中还包括目的寄存器地址和目的寄存器值;所述数据包通过所述服务器101和所述网关102转发至所述物联网终端设备104。
所述物联网终端设备104用户执行所述物联网系统中的各项具体动作;例如测量温度、打开电机等操作。当所述数据包传输至所述物联网终端设备104时,所述物联网终端设备识别所述数据包中的目的寄存器值,根据所述目的寄存器值执行相应的动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物联网系统中。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物联网系统中的各设备之间通过预设格式的数据包传输数据;其中,所述预设格式的数据包中包括:数据包标识、数据包类型、设备标识、目的寄存器地址和目的寄存器值。
具体的,发送数据包类型里面的操作类型为读、写、主动上报和请求的数据包一方为数据发起方,发送数据包类型里面的操作类型为读回复、写回复、主动上报回复和请求回复的数据包一方为数据回复方。数据发起方发送读数据包、写数据包、主动上报数据包或请求数据包时,随机产生一个整型数作为该数据包的数据标识。数据回复方回复读数据包、写数据包、主动上报数据包或请求数据包时,使用该数据包的数据标识。
所述数据包类型由四段组成,该四段分别为系统类型、传输类型、操作类型和操作结果。
其中,所述传输类型为以下任一项:第一传输类型、第二传输类型或第三传输类型;所述第一传输类型用于表示所述数据包在所述控制终端设备和所述服务器之间传输;所述第二传输类型用于表示所述数据包在所述服务器和所述网关之间传输;所述第三传输类型用于表示所述数据包在所述网关和所述物联网终端设备之间传输。
示例性的,所述第一传输类型用编号T1表示,所述第二传输类型用编号T2表示,所述第三传输类型用编号T3表示。
所述操作类型为以下任一项:读、读回复、写、写回复、主动上报、主动上报回复、请求或请求回复;所述主动上报指的是主动告知对方自己某个寄存器的值;所述请求指的是向对方索取自己某个寄存器的值。示例性的,所述读操作用编号A1表示,所述读回复操作用编号A2表示,所述写操作用编号B1表示,所述写回复操作用编号B2表示,所述主动上报操作用编号R1表示,所述主动上报回复操作用编号R2表示,所述请求操作用编号Q1表示、所述请求回复操作用编号Q2表示。
所述操作结果为成功、失败或者未知,上述操作类型中的读、写、主动上报和请求操作的操作结果为未知,所述读回复、写回复、主动上报回复和请求回复的操作结果可以为成功或者失败。示例性的,成功的编号为01,失败的编号为02,未知的编号为03。
所述系统类型用于区分所述物联网系统的作用。所述物联网系统类型可以为智能家居、自动化工厂等。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示例性的,系统类型为D0。
所述设备标识包括第一设备标识和第二设备标识,所述第一设备标识为源设备标识;所述第二设备标识为目标设备标识。
所述设备标识包括:系统编号、区域编号、设备的物理分组类型、设备的物理分组号、设备类型、设备地址类型和设备地址。
其中,所述系统编号为在建立所述物联网系统之前按系统建立的先后顺序为所述物联网系统分配的唯一的编号。用于区分各个物联网系统,示例性的所述物联网的系统编号可以为000001。在物联网系统的设备覆盖的区域里面,按地理位置划分为多个区域,给每个区域里面的每一个设备分配一个相同的编号,该编号为区域编号。示例性的,物联网系统的设备覆盖的区域分成两个区域,这两个区域下的设备的区域编号分别为:F1和F2。
所述物理分组类型用于描述不同数量和/或设备类型的设备的集合。例如按照生产设备分类将所述物联网系统中的物理分组类型分为办公类设备P1、生产类设备P2、后勤类设备P3等。
所述物理分组号用于区分相同物理分组类型中的不同分组。例如上述办公类设备P1中包括第一办公类设备M1、第二办公类设备M2第三办公类设备M3等。
所述设备地址类型为以下三项类型的任一项:单播、组播或广播。例如用01表示该设备地址为单播地址,02表示该设备地址为组播地址,03表示该设备地址为广播地址。所述设备地址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的编号,含有单播地址的设备标识一定是整个系统的唯一标识,可以用于代表设备。示例性的,假设上述第一办公类设备M1中有四个终端设备D1、D2、D3、D4。该四个终端设备的设备类型为C1,所述4个终端设备的单播地址为00D1、00D2、00D4和00D4。所述4个终端的组播地址:0011、0022、0011、0022。则所述四个终端设备D1、D2、D3、D4的设备单播地址(即包含单播地址的设备标识)分别为:
000001P1M1F1C10100D1、000001F1P1M1C10100D2、000001F1P1M1C10100D3、000001F1P1M1C10100D4。所述四个终端设备D1、D2、D3、D4的设备组播地址(即包含组播地址的设备标识)分别为:000001F1P1M1C1020011、000001F1P1M1C1020022、000001F1P1M1C1020011、000001F1P1M1C1020022。
所述目的寄存器地址表示所述数据包需要进行读取操作的寄存器的地址、需要写入操作的寄存器的地址、需要主动上报寄存器值的寄存器的地址或需要请求寄存器值的寄存器的地址。所述目的寄存器地址包括:数据类型、通道类型、通道号和变量类型;其中,所述通道类型用于描述不同数量和变量类型的数据变量的集合,所述通道号用于区分通道类型下相同变量类型的数据变量。
其中,所述数据类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类型:整型、浮点型、字符型、字符串或结构体。示例性的,整型数据的编号为C1,浮点型数据的编号为C2,字符型数据的编号为C3,字符串数据的编号为C4,结构体数据的编号为C5。
所述变量类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类型: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继电器、电机和物联网终端设备参数数据。示例性的温度编号为E1,湿度编号为E2,二氧化碳浓度编号为E3、继电器编号为E4、电机编号为E5、物联网终端设备参数数据编号为E6。
所述通道类型用于描述不同数量和变量类型的数据变量的集合。例如,在上述分类中将数据变量分为温度、湿度或二氧化碳浓度三种变量类型,它们可能分别在一个端口下,也可能在多个端口下。我们可以预设规则设定为:将所有温度、湿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的数据变量划分为一个集合,通道类型为H1,将其他数据变量划分为一个集合,通道类型H2;为集合里面相同变量类型的数据变量分配不同的通道号。其中,所述通道类型是为了应用层可以使用一些固定接口读写某一类或者某一个数据,不必关心底层硬件数据的读写方法。如果一个通道类型里面有N个端口,每个端口的每种变量类型只有一个数据变量,那么每个种变量类型的数据变量的通道号可以使用端口号。如果一个端口下有多种设备,那么可以把端口下的每个设备获取的数据变量划分为一个集合,一个设备一个通道类型,然后再给每个通道类型下的相同变量类型的数据变量分配不同的通道号。以温度、湿度或二氧化碳浓度为例,假设一个物联网终端设备上有两条485总线,每条485总线下有一个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可以将这两条485总线下的数据变量划分为一个通道类型。这个通道类型下有2个温度变量类型的数据变量、2个湿度变量类型的数据变量、2个二氧化碳变量类型的数据变量。每一个数据变量的通道号与端口号相同。应用层使用固定接口,传入通道类型、通道号和变量类型参数,就可以获取到某个数据变量的值。该通道类型的底层可以是485总线,也可以是I2C总线,可以有一个端口,也可以有多个端口。
示例性的,一个物联网终端设备中有四个传感器输入端口,每个端口都分别有一个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有两个执行设备输出端口,一个端口接电机,一个端口接继电器。4个传感器输入端口均用于获取温度、湿度或二氧化碳浓度。把这4个传感器输入端口下的3种变量类型的数据变量划分为一个集合,作为一个通道类型,通道类型为H1。数据变量的通道号与端口号相同,分别为N1、N2、N3、N4。2个执行设备输出端口用于输出控制信号,控制继电器和电机。把这2个执行设备输出端口下的2种变量类型的数据变量划分为一个集合,作为一个通道类型,通道类型为J1。该通道类型下只有一个电机和一个继电器,即一种变量类型只有一个数据变量,因此该通道类型下的继电器和电机的数据变量的通道号都是O1。
假设该物联网终端设备中的传感器的数据类型均为浮点型数据,执行设备的数据类型均为整型数据,则上述终端设备中用于存储温度、湿度或二氧化碳浓度的寄存器地址分别为:C2H1N1E1、C2H1N1E2、C2H1N1E3;C2H1N2E1、C2H1N2E2、C2H1N2E3;C2H1N3E1、C2H1N3E2、C2H1N3E3;C2H1N4E1、C2H1N4E2、C2H1N4E3;用于存放继电器和电机的控制值的寄存器地址分别为:C1J1O1E4、C1J1O1E5。
示例性的,物联网终端设备需要存放一些设备参数数据,例如软件版本号。设备参数数据可以划分为多种变量类型。示例性的,设备参数数据中的软件版本号数据变量的变量类型的编号为E6。示例性的,把设备参数数据变量都划分为一个通道类型G1,这个通道类型里面包含软件版本号变量类型。因为只有一个软件版本号,所以软件版本号的数据变量的通道号为M1。
假设该物联网终端设备中的软件版本号的数据类型为整型数据,则上述终端设备用于存放软件版本号的寄存器地址为:C5G1M1E6。
所述目的寄存器值包括寄存器实际值长度和寄存器实际值。寄存器实际值长度的值是寄存器实际值的长度值。示例性的,寄存器实际值长度用两个字节表示,寄存器实际值长度和寄存器实际值之间用下划线隔开。
所述数据包格式包括json格式和16进制数据包格式。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现方式中,使用json格式进行说明。
所述目的寄存器值为需要从所述目的寄存器读取的值、需要写入所述目的寄存器中的值、需要主动上报的所述目的寄存器的值或请求所述目的寄存器的回复的值。所述目的寄存器的值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两个字节和一个下划线,这两个字节描述目的寄存器值占用的字节,第二部分表示目的寄存器的实际值。
下面,将以各个实施例在所述物联网系统中根据所述数据包进行的不同工作模式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物联网系统中。下文以第一设备为控制终端设备D1,第二设备为物联网终端设备D2,所述第一设备从所述第二设备读取温度值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所述方法包括S201-S207:
S201、所述控制终端设备生成第一数据包,并将所述第一数据包发送至服务器。
其中,示例性的,所述第一数据包为:
“{‘msgNum’:‘1234’,‘Direct’:‘D0T1A103’,‘srcID’:‘000001F1P1M1C10100D1’,‘dstID’:‘000001F1P1M1C10100D2’,‘regAddr’,‘C2H1N1E1’,‘regVal’:‘00_’}”。
具体的,所述msgNum为所述数据包标识。
所述Direct为所述数据包类型,T1表示其传输类型为第一传输类型,在所述控制终端设备和所述服务器之间传输;A1表示其操作类型为读操作;D0为所述物联网系统的系统类型;03表示该操作的操作结果为未知。
srcID和dstID分别为第一设备(控制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和第二设备(物联网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000001表示所述控制终端设备D1或者是物联网终端设备D2所属系统的编号,F1表示所述控制终端设备D1或者是物联网终端设备D2所属区域的编号,P1表示所述控制终端设备D1或者是物联网终端设备D2的物理分组类型,M1表示所述控制终端设备D1或者是物联网终端设备D2的物理分组号,C1表示所述控制终端设备D1或者是物联网终端设备D2的设备类型,01表示所述第二设备物联网终端设备的设备地址类型为单播,表示设备地址为单播地址,00D1为所述控制终端设备的设备地址,00D2为所述物联网终端设备的设备地址。
regAddr为目的寄存器地址,C2表示目的寄存器中的数据类型为浮点型,H1表示所述寄存器的通道类型,N1表示所述寄存器的通道号,E1表示所述第一数据包将要读取或写入的值为温度值。
regVal为目的寄存器值,因为所述控制终端设备发起读操作,将要读取物联网终端设备中的温度值,所以寄存器值的寄存器实际值为空,寄存器值长度为0,所述目的寄存器值为00_。
S202、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一数据包生成第二数据包,并将所述第二数据包发送至网关。
其中,所述第二数据包为:
“{‘msgNum’:‘1234’,‘Direct’:‘D0T2A103’,‘srcID’:‘000001F1P1M1C10100D1’,‘dstID’:‘000001F1P1M1C10100D2’,‘regAddr’,‘C2H1N1E1’,‘regVal’:‘00_’}”。
具体的,所述服务器将所述Direct中的‘D0T1A103’改为‘D0T2A103’,表示所述第二数据包的传输类型为第二传输类型,在所述服务器到所述网关之间传输。
S203、所述网关根据所述第二数据包生成第三数据包,并将所述第三数据包发送至所述物联网终端设备。
其中,所述第三数据包为:
“{‘msgNum’:‘1234’,‘Direct’:‘D0T3A103’,‘srcID’:‘000001F1P1M1C10100D1’,‘dstID’:‘000001F1P1M1C10100D2’,‘regAddr’,‘C2H1N1E1’,‘regVal’:‘00_’}”。
具体的,所述网关将所述Direct中的‘D0T2A103’改为‘D0T3A103’,表示所述第二数据包的传输类型为第三传输类型,在所述网关到所述物联网终端设备之间传输。
S204、所述物联网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三数据包生成第四数据包,并将所述第四数据包返回给所述网关。
其中,所述第四数据包为:
“{‘msgNum’:‘1234’,‘Direct’:‘D0T3A201’,‘srcID’:‘000001F1P1M1C10100D1’,‘dstID’:‘000001F1P1M1C10100D2’,‘regAddr’,‘C2H1N1E1’,‘regVal’:‘04_20.0’}”。
具体的,所述物联网终端设备将所述Direct中的‘D0T3A101’改为‘D0T3A201’,表示所述数据包的操作类型为读回复操作;此时,操作结果为01表示读回复操作成功,若为02则表示读回复操作失败。将所述srcID和所述dstID调换位置,表示所述第四数据包由所述物联网终端设备发送,将要被所述控制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物联网终端设备根据regAddr确定目的寄存器地址,读取目的寄存器中的温度值,例如温度值是20.0度,并写入regVal中。
S205、所述网关根据所述第四数据包生成第五数据包,并将所述第五数据包发送至所述服务器。
其中,所述第五数据包为:
“{‘msgNum’:‘1234’,‘Direct’:‘D0T2A201’,‘srcID’:‘000001F1P1M1C10100D1’,‘dstID’:‘000001F1P1M1C10100D2’,‘regAddr’,‘C2H1N1E1’,‘regVal’:‘04_20.0’}”。
具体的,所述网关将所述Direct中的‘D0T3A201’改为‘D0T2A201’,表示所述第五数据包的传输类型为第二传输类型,在所述网关到所述服务器之间传输。
S206、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五数据包生成第六数据包,并将所述第六数据包发送至所述控制终端设备。
其中,所述第六数据包为:
“{‘msgNum’:‘1234’,‘Direct’:‘D0T1A201’,‘srcID’:‘000001F1P1M1C10100D1’,‘dstID’:‘000001F1P1M1C10100D2’,‘regAddr’,‘C2H1N1E1’,‘regVal’:‘04_20.0’}”。
具体的,所述服务器将所述Direct中的‘D0T2A201’改为‘D0T1A201’,表示所述第六数据包的传输类型为第一传输类型,在所述服务器到所述控制终端设备之间传输。
S207、所述控制终端设备读取所述第六数据包中的目的寄存器值。
实施例2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物联网系统中。下文以第一设备为物联网终端设备D2,第二设备为控制终端设备D1,所述第二设备建立第一设备与其他物联网终端设备之间的关系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所述方法包括S301-S304:
S301、所述物联网终端设备生成第七数据包,并将所述第七数据包发送至网关。
其中,所述第七数据包为:
“{‘msgNum’:‘1234’,‘Direct’:‘D0T3R103’,‘srcID’:‘000001F1P1M1C10100D2’,‘dstID’:‘000001F1P1M1C10100D1’,‘regAddr’,‘C5G1M1E6’,‘regVal’:‘05_56789’}”。
具体的,所述msgNum为所述数据包标识。
所述Direct为所述数据包类型,T3表示其传输类型为第三传输类型,在所述物联网终端设备和所述网关之间传输;因为所述第七数据包的目的是让第二设备获取第一设备的设备标识,从而建立第一设备(物联网终端设备)与其他物联网终端设备之间的关系,所以主动上报第一设备物联网终端设备的一些基本设备参数数据,例如软件版本号,操作类型是主动上报操作类型R1;D0为所述物联网系统的系统类型,03表示该操作的操作结果为未知。
srcID和dstID分别为第一设备(控制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和第二设备(物联网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000001表示所述控制终端设备D1或者是物联网终端设备D2所属系统的编号,F1表示所述控制终端设备D1或者是物联网终端设备D2所属区域的编号,P1表示所述控制终端设备D1或者是物联网终端设备D2的物理分组类型,M1表示所述控制终端设备D1或者是物联网终端设备D2的物理分组号,C1表示所述控制终端设备D1或者是物联网终端设备D2的设备类型,01表示所述第二设备控制终端设备的设备地址类型为单播,表示设备地址是单播地址,00D1为所述控制终端设备的设备地址,00D2为所述物联网终端设备的设备地址。
regAddr为目的寄存器地址,因为所述数据包的目的是让第二设备获取第一设备的设备标识,从而建立第一设备物联网终端设备与其他物联网终端设备之间的关系,所以可以上报任意数据。示例性的,目的寄存器地址为软件版本号寄存器地址。
regVal为目的寄存器值,因为所述物联网终端设备主动上报物联网终端设备的软件版本号,所以寄存器的值是物联网终端设备的软件版本号。示例性的,因为物联网终端设备的软件版本号是56789,所以寄存器实际值是56789,寄存器实际值长度是05。
S302、所述网关根据所述第七数据包生成第八数据包,并将所述第八数据包发送至所述服务器。
其中,所述第八数据包为:
“{‘msgNum’:‘1234’,‘Direct’:‘D0T2R103’,‘srcID’:‘000001F1P1M1C10100D2’,‘dstID’:‘000001F1P1M1C10100D1’,‘regAddr’,‘C5G1M1E6’,‘regVal’:‘05_56789’}”。
具体的,所述网关将所述Direct中的‘D0T3R103’改为‘D0T2R103’,表示所述第二数据包的传输类型为第二传输类型,在所述网关到所述服务器之间传输。
S303、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第八数据包生成第九数据包,并将所述第九数据包发送至所述控制终端设备。
其中,所述第九数据包为:
“{‘msgNum’:‘1234’,‘Direct’:‘D0T1R103’,‘srcID’:‘000001F1P1M1C10100D2’,‘dstID’:‘000001F1P1M1C10100D1’,‘regAddr’,‘C5G1M1E6’,‘regVal’:‘05_56789’}”。
具体的,所述网关将所述Direct中的‘D0T2R103’改为‘D0T1R103’,表示所述第二数据包的传输类型为第一传输类型,在所述服务器到所述控制终端设备之间传输。
S304、所述控制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九数据包确定所述物联网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
具体的,所述控制终端设备识别所述第九数据包中的srcID,根据所述srcID中的000001与F1确定所述物联网终端设备所属系统与所属区域,根据P1和M1确定终端设备的物理分组类型和物理分组号,根据C1确定所述物联网终端设备的类型,根据01确定物联网终端设备的设备地址是单播地址,从而确定该设备标识可以代表终端设备。所述控制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物联网终端设备所属系统、所属区域、设备的类型、设备地址类型和设备地址,建立该物联网终端设备与其他物联网终端设备之间的关系。用户根据所述关系确定各个物联网终端设备的作用,管理物联网终端设备,设置设备的参数。
实施例3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物联网系统中。下文以第一设备为控制终端设备D1,第二设备为物联网终端设备D2,所述控制终端设备与所述物联网终端设备之间进行单播控制流程为例进行说明。所述单播控制流程用于将所述物联网终端设备的执行设备继电器的开关闭合。
如图4所示,所述方法包括S401-S405:
S401、所述控制终端设备生成第十数据包,并将所述第十数据包发送至服务器。
其中,所述第十数据包为:
“{‘msgNum’:‘1234’,‘Direct’:‘D0T1B103’,‘srcID’:‘000001F1P1M1C10100D1’,‘dstID’:‘000001F1P1M1C10100D2’,‘regAddr’,‘C1J1O1E4’,‘regVal’:‘01_1’}”。
具体的,所述msgNum为所述数据包标识。
所述Direct为所述数据包类型,T1表示其传输类型为第一传输类型,在所述控制终端设备和所述服务器之间传输;B1表示其操作类型为写操作;D0为所述物联网系统的系统类型。03表示该操作的操作结果为未知。
srcID和dstID分别为第一设备(控制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和第二设备(物联网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000001表示所述控制终端设备D1或者是物联网终端设备D2所属系统的编号,F1表示所述控制终端设备D1或者是物联网终端设备D2所属区域的编号,P1表示所述控制终端设备D1或者是物联网终端设备D2的物理分组类型,M1表示所述控制终端设备D1或者是物联网终端设备D2的物理分组号,C1表示所述控制终端设备D1或者是物联网终端设备D2的设备类型,01表示所述第二设备的设备地址类型为单播,表示设备地址为单播地址,00D1为所述控制终端设备的设备地址,00D2为所述物联网终端设备的设备地址。
regAddr为目的寄存器地址,C1表示目的寄存器中的数据类型为整型,J1表示所述寄存器的通道类型,O1表示所述寄存器的通道号,E4表示所述第一数据包将要读取或写入的值为继电器值。
regVal为目的寄存器值,所述目的寄存器值中的寄存器实际值为1,表示将闭合继电器的开关。
S402、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第十数据包生成第十一数据包,并将所述第十一数据包发送至第一网关。
其中,所述第一网关为与所述控制终端设备具有相同系统编号的网关;
所述第十一数据包为:
“{‘msgNum’:‘1234’,‘Direct’:‘D0T2B103’,‘srcID’:‘000001F1P1M1C10100D1’,‘dstID’:‘000001F1P1M1C10100D2’,‘regAddr’,‘C1J1O1E4’,‘regVal’:‘01_1’}”。
具体的,所述服务器识别所述第十数据包中的srcID,确定所述控制终端设备的系统编号,然后查询与所述服务器连接的网关的系统编号,确定与所述控制终端设备的系统编号相同的网关为第一网关,最后服务器将所述第十一数据包发送至第一网关。所述第一网关将所述Direct中的‘D0T1B103’改为‘D0T2B103’,表示所述第十一数据包的传输类型为第二传输类型,在所述服务器到所述第一网关之间传输。
S403、若所述第一网关与所述物联网终端设备连接,则所述第一网关根据所述第十一数据包生成第十二数据包,并将所述第十二数据包发送至所述物联网终端设备。
其中,所述第十二数据包为:
“{‘msgNum’:‘1234’,‘Direct’:‘D0T3B103’,‘srcID’:‘000001F1P1M1C10100D1’,‘dstID’:‘000001F1P1M1C10100D2’,‘regAddr’,‘C1J1O1E4’,‘regVal’:‘01_1’}”。
具体为,所述第一网关识别所述第十一数据包中的第二设备标识,并查询与所述第一网关连接的物联网终端设备中是否有与所述第二设备标识相同的设备标识,若有,则所述第一网关将将所述Direct中的‘D0T2B103’改为‘D0T3B103’,表示所述第十二数据包的传输类型为第三传输类型,在所述网关到所述物联网终端设备之间传输。并将并将所述第十二数据包发送至所述物联网终端设备。
S404、所述物联网终端设备识别所述第十二数据包中的目的寄存器地址及目的寄存器值,将所述目的寄存器值写入所述目的寄存器中。
示例性的,所述目的寄存器值1写入到继电器寄存器里,继电器的开关闭合。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在物联网终端成功进行步骤S404之后,该物联网终端设备还可以向所述控制终端设备发送单播回复消息,该单播回复消息沿与原传输路径相反的路径(即与上述S401-S404中相反的传播方向的路径)发送至所述控制终端。以表示所述物联网终端已成功接收该单播控制数据包。
S405、若所述第一网关未与所述物联网终端设备连接则所述第一网关丢弃所述第一是数据包。
具体为,所述第一网关识别所述第十一数据包中的第二设备标识,并查询与所述第一网关连接的物联网终端设备中是否有与所述第二设备标识相同的设备标识,若没有,则所述第一网关丢弃所述第十一数据包。
实施例4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物联网系统中。下文以第一设备为控制终端设备D1第二设备为物联网终端设备D2、D3和D4,所述控制终端设备与所述物联网终端设备之间进行组播控制流程为例进行说明。所述组播控制流程用于使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联网终端设备同时执行某个动作。
如图5所示,所述方法包括S501-S504:
S501、所述控制终端设备生成第十三数据包,并将所述第十三数据包发送至服务器。
其中,所述第十三数据包为:
“{‘msgNum’:‘1234’,‘Direct’:‘D0T1B103’,‘srcID’:‘000001F1P1M1C10100D1’,‘dstID’:‘000001F1P1M1C1020022’,‘regAddr’,‘C1J1O1E4’,‘regVal’:‘01_1’}”。
具体的,所述msgNum为所述数据包标识。
所述Direct为所述数据包类型,T1表示其传输类型为第一传输类型,在所述控制终端设备和所述服务器之间传输;B1表示其操作类型为写操作;D0为所述物联网系统的系统类型;03表示该操作的操作结果为未知。
srcID和dstID分别为第一设备(控制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和第二设备(物联网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000001表示所述控制终端设备D1或者是物联网终端设备D2所属系统的编号,F1表示所述控制终端设备D1或者是物联网终端设备D2所属区域的编号,P1表示所述控制终端设备D1或者是物联网终端设备D2的物理分组类型,M1表示所述控制终端设备D1或者是物联网终端设备D2的物理分组号,C1表示所述控制终端设备D1或者是物联网终端设备D2的设备类型,01表示所述第二设备物联网终端设备的设备地址类型为单播,表示设备地址是单播地址地址,00D1为所述控制终端设备的设备地址,00D2为所述物联网终端设备的设备地址。
regAddr为目的寄存器地址,C1表示目的寄存器中的数据类型为整型,J1表示所述寄存器的通道类型,O1表示所述寄存器的通道号,E4表示所述第一数据包将要读取或写入的值为继电器值。
regVal为目的寄存器值,所述目的寄存器值中的寄存器实际值为1,表示将继电器的开关闭合。
S502、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第十三数据包生成第十四数据包,并将所述第十四数据包发送至第一网关。
其中,所述第一网关为与所述控制终端设备具有相同系统编号的网关;
所述第十四数据包为:
“{‘msgNum’:‘1234’,‘Direct’:‘D0T2B103’,‘srcID’:‘000001F1P1M1C10100D1’,‘dstID’:‘000001F1P1M1C1020022’,‘regAddr’,‘C1J1O1E4’,‘regVal’:‘01_1’}”。
具体的,所述服务器识别所述第十三数据包中的srcID,确定所述控制终端设备的系统编号,然后查询与所述服务器连接的网关的系统编号,确定与所述控制终端设备的系统编号相同的网关为第一网关,最后服务器将所述第十一数据包发送至第一网关。所述第一网关将所述Direct中的‘D0T1B103’改为‘D0T2B103’,表示所述第十四数据包的传输类型为第二传输类型,在所述服务器到所述第一网关之间传输。
S503、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网关根据所述第十四数据包生成第十五数据包并将所述第十五数据包发送至至少一个第三设备。
其中,所述第三设备为与所述第二设备具有相同的系统编号的物联网终端设备。
所述第十五数据包为:
“{‘msgNum’:‘1234’,‘Direct’:‘D0T3B103’,‘srcID’:‘000001F1P1M1C10100D1’,‘dstID’:‘000001F1P1M1C1020022’,‘regAddr’,‘C1J1O1E4’,‘regVal’:‘01_1’}”。
具体为,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网关将将所述Direct中的‘D0T2B103’改为‘D0T3B103’,表示所述第十五数据包的传输类型为第三传输类型,在所述网关与所述物联网终端设备之间传输。
所述至少一个网关发现第十五数据包的第二设备标识的设备地址类型为组播,把第十五数据包发送至与其相连的所有物联网终端设备。
S504、若所述第三终端存在与所述组播地址相同的地址,则所述第三终端执行与所述数据包中的操作类型对应的动作。
具体为,所述第三设备,发现设备地址类型是组播地址类型02,即设备地址是组播地址。第三设备查找设备存储的组播地址,若存在与所述组播地址相同的地址,则所述第三设备执行与所述数据包中的操作类型对应的动作。示例性的,所述目的寄存器值1写入到继电器寄存器里,继电器的开关闭合。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物联网终端设备D2与D4中存在该组播地址,则D2与D4将所述第十五数据包中的目的寄存器值值写入所述目的寄存器中,将所述目的寄存器值1写入到继电器寄存器里,继电器的开关闭合。D3中不存在该组播地址,D3不执行任何动作。
实施例5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物联网系统中。下文以第一设备为物联网终端设备D2,第二设备为物联网终端设备D3,所述物联网终端设备D2获取所述物联网终端设备D3中温度寄存器中的值,并根据所述物联网终端设备D3温度寄存器中的值控制物联网终端设备D2中的电机工作状态为例进行说明。所述第一物联网终端设备中预先存储有如下关系数据:D3的设备标识,D3的温度寄存器地址,温度最大值20,温度最小值10,D2的设备标识,D2的电机寄存器地址,电机的寄存器值1。D3的设备标识为条件设备标识,,D3的温度寄存器地址为条件寄存器地址,温度最大值为条件寄存器值最大值,温度最小值为条件寄存器值最小值。D2的设备标识为动作设备标识,D2的电机寄存器地址为动作寄存器地址,电机的寄存器值1为动作寄存器值,电机的寄存器值1表示电机打开。
如图6所示,所述方法包括S601-S609:
S601、第一物联网终端设备在关系数据里获取条件设备标识和条件寄存器地址,即第二物联网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及目的寄存器地址,生成第十六数据包并将所述第十六数据包发送至第一网关。
其中,其中,所述第十数据包中携带的传输类型为第三传输类型;所述第十数据包中的第一设备标识为所述第一物联网终端设备标识,第二设备标识为所述条件设备标识,所述目的寄存器地址为所述条件寄存器地址,所述第一网关为与所述第一设备连接的网关。
所述第十六数据包为:
“{‘msgNum’:‘1234’,‘Direct’:‘D0T3A103’,‘srcID’:‘000001F1P1M1C10100D2’,‘dstID’:‘000001F1P1M1C10200D3’,‘regAddr’,‘C2H1N1E1’,‘regVal’:‘00_’}”。
具体的,所述msgNum为所述数据包标识。
所述Direct为所述数据包类型,T3表示其传输类型为第三传输类型,在所述物联网终端设备和网关之间传输;A1表示其操作类型为读操作;D0为所述物联网系统的系统类型,03表示该操作的操作结果为未知。
srcID和dstID分别为第一物联网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和第二物联网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000001表示所述物联网终端设备D2或者是物联网终端设备D3所属系统的编号,F1表示所述物联网终端设备D2或者是物联网终端设备D3所属区域的编号,P1表示所述物联网终端设备D2或者是物联网终端设备D3所属区域的物理分组类型,M1表示所述物联网终端设备D2或者是物联网终端设备D3所属区域的物理分组号,C1表示所述物联网终端设备D2或者是物联网终端设备D3所属区域的设备类型,01表示所述第二设备的设备地址为单播,表示设备地址为单播地址,00D2为所述第一物联网终端设备的设备地址,00D3为所述第二物联网终端设备的设备地址。
regAddr为目的寄存器地址,C2表示目的寄存器中的数据类型为浮点型,H1表示所述寄存器的通道类型,N1表示所述寄存器的通道号,E1表示所述第一数据包将要读取或写入的值为温度值。
regVal为目的寄存器值,因为所述第一物联网终端设备发起读操作,将要读取第二物联网终端设备中的温度值,所以所述目的寄存器中的值为空。
S602、所述第一网关根据所述第十六数据包生成第十七数据包并将所述第十七数据包发送至服务器;
其中,所述第十七数据包为:
“{‘msgNum’:‘1234’,‘Direct’:‘D0T2A103’,‘srcID’:‘000001F1P1M1C10100D2’,‘dstID’:‘000001F1P1M1C10200D3’,‘regAddr’,‘C2H1N1E1’,‘regVal’:‘00_’}”。
具体为,所述第一网关将所述Direct中的‘D0T3A103’改为‘D0T2A103’,表示所述第十七数据包的传输类型为第二传输类型,在所述网关到所述服务器之间传输。
S603、所述服务器将所述第十七数据包发送至第二网关;
其中,所述第二网关为与所述第二物联网终端设备连接的网关。
所述第十七数据包为:
“{‘msgNum’:‘1234’,‘Direct’:‘D0T2A103’,‘srcID’:‘000001F1P1M1C10100D2’,‘dstID’:‘000001F1P1M1C10200D3’,‘regAddr’,‘C2H1N1E1’,‘regVal’:‘00_’}”。
具体为,所述服务器识别所述第十七数据包中的dstID,确定所述第二物联网终端设备的系统编号,然后查询与所述服务器连接的网关的系统编号,确定与所述第二物联网终端设备的系统编号相同的网关为第二网关。然后将所述第十七数据包发送至第二网关。
S604、所述第二网关根据所述第十七数据包生成第十八数据包并将所述第十八数据包发送至所述第二物联网终端设备。
其中,所述第十八数据包为:
“{‘msgNum’:‘1234’,‘Direct’:‘D0T3A103’,‘srcID’:‘000001F1P1M1C10100D2’,‘dstID’:‘000001F1P1M1C10200D3’,‘regAddr’,‘C2H1N1E1’,‘regVal’:‘00_’}”。
具体为,所述第二网关将所述Direct中的‘D0T2A103’改为‘D0T3A103’,表示所述第十八数据包的传输类型为第三传输类型,在所述网关到所述物联网终端设备之间传输。
S605、所述第二物联网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十八数据生成第十九数据包并将所述第十九数据包发送至所述第二网关。
其中,所述第十九数据包为:
“{‘msgNum’:‘1234’,‘Direct’:‘D0T3A201’,‘srcID’:‘000001F1P1M1C10100D3’,‘dstID’:‘000001F1P1M1C10100D2’,‘regAddr’,‘C2H1N1E1’,‘regVal’:‘02_15’}”。
具体为,所述第二物联网终端设备接收到所述第十八数据包之后,根据所述第十八数据包中的目的寄存器地址获取所述读取所述目的寄存器中的值,所述第二物联网终端设备根据重新组装所述第十八数据包,生成第十九数据包。其中,将所述第十九数据包中的Direct为‘D0T3A201’表示第十九数据包中的操作类型为读回复操作,并且读回复操作结果为成功。将所述srcID和所述dstID调换位置,表示所述第十九数据包由所述第二物联网终端设备发送,将要被所述第一物联网终端设备接收;所述regVal为15表示所述第二物联网终端设备从所述目的寄存器中读取的温度值为15度。
S606、所述第二网关根据所述第十九数据包生成第二十数据包并将所述第二十数据包发送至所述服务器。
其中,所述第二十数据包为:
“{‘msgNum’:‘1234’,‘Direct’:‘D0T2A201’,‘srcID’:‘000001F1P1M1C10100D3’,‘dstID’:‘000001F1P1M1C10100D2’,‘regAddr’,‘C2H1N1E1’,‘regVal’:‘02_15’}”。
具体为,所述第二网关将所述Direct中的‘D0T3A201’改为‘D0T2A201’,表示所述第二十数据包的传输类型为第二传输类型,在所述网关到所述服务器之间传输。
S607、所述服务器将所述第二十数据发送至第一网关。
S608、所述第一网关根据所述第二十数据包生成第二十一数据包并将所述第二十一数据包发送至所述第一物联网终端设备。
其中,所述第二十一数据包为:
“{‘msgNum’:‘1234’,‘Direct’:‘D0T3A201’,‘srcID’:‘000001F1P1M1C10100D3’,‘dstID’:‘000001F1P1M1C10100D2’,‘regAddr’,‘C2H1N1E1’,‘regVal’:‘02_15’}”。
具体为,所述第一网关将所述Direct中的‘D0T2A201’改为‘D0T3A201’,表示所述第二十数据包的传输类型为第三传输类型,在所述网关到所述物联网终端设备之间传输。
S609、所述第一设备获取所述第二十一数据包中的所述目的寄存器值,并根据所述目的寄存器值执行相应的动作。
具体为,所述第一设备获取所述第二十一数据包中的所述目的寄存器值,这个值为条件寄存器值,然后判断条件寄存器值是否在关系数据里面的条件寄存器值最大值和条件寄存器值最小值范围内。如果是,那么在关系数据里面获取动作设备标识、动作寄存器地址和动作寄存器值。如果设备标识是设备本身的标识,那么直接把动作寄存器值写入到动作寄存器地址里。如果设备标识不是设备本身的标识,那么使用实例2的方法,把动作设备标识、动作寄存器地址和动作寄存器值打包成数据包,发送出去。所述第一设备获取所述第二十一数据包中的所述目的寄存器值,所述目的寄存器中的值为15度。15度在10度和20度的范围内,条件满足,在关系数据里面获取动作设备标识、动作寄存器地址和动作寄存器值,分别是D2的设备标识,D2的电机寄存器地址,电机的寄存器值1。动作设备标识是D2本身,D2直接把寄存器值写入到电机寄存器地址里,电机被打开。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设备物联网终端设备D3还可以主动向所述第一设备物联网终端设备D2上报自身的温度信息。由物联网终端D2根据物联网终端设备D3上报的温度值对电机进行控制。具体过程与上述S606-S609中的过程类似,物联网终端设备D3生成对应的数据包,该数据包依次通过自身连接的网关、服务器、物联网终端设备D2连接的网关发送至物联网终端设备D2,物联网终端设备D2读取数据包中的温度值,根据自身存储的关系数据对电机进行控制。例如,物联网终端设备D3上报的温度为15度,物联网终端设备D2中存储的关系数据如上述所示为:D3的设备标识,D3的温度寄存器地址,温度最大值20,温度最小值10,D2的设备标识,D2的电机寄存器地址,电机的寄存器值1。当物联网终端设备D2判断物联网终端设备D3上报的温度位于温度最大值20和温度最小值10之间,控制电机打开。在物联网终端设备D2接收到数据包之后还可以通过同样的数据传输路径向所述物联网终端设备D3发送上报回复数据包。以表示自身已成功接收到该数据包。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所述物联网系统中的各设备之间通过预设格式的数据包传输数据;其中,所述预设格式的数据包中包括:数据包标识、数据包类型、设备标识、目的寄存器地址和目的寄存器值;所述数据包类型包括系统类型、传输类型、操作类型和操作结果;其中,所述系统类型用于区分所述物联网系统的作用;所述传输类型为以下任一项:第一传输类型、第二传输类型或第三传输类型;所述第一传输类型用于表示所述数据包在所述控制终端设备和所述服务器之间传输;所述第二传输类型用于表示所述数据包在所述服务器和所述网关之间传输;所述第三传输类型用于表示所述数据包在所述网关和所述物联网终端设备之间传输;所述操作类型为以下任一项:读、读回复、写、写回复、主动上报、主动上报回复、请求或请求回复;所述主动上报指的是主动告知对方自己某个寄存器的值;所述请求指的是向对方索取自己某个寄存器的值;所述操作结果为成功、失败或者未知;所述设备标识包括第一设备标识和第二设备标识,所述第一设备标识表示源设备标识;所述第二设备标识表示目的设备标识;所述设备标识包括:系统编号、区域编号、设备的物理分组类型、设备的物理分组号、设备类型,设备地址类型和设备地址;所述物理分组类型用于描述不同数量和设备类型的设备的集合,所述物理分组号用于区分同一物理分组类型的中的不同分组;所述设备地址类型为以下任一项:单播、组播或广播;所述设备地址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的编号,含有单播地址的设备标识一定是整个系统的唯一标识,可以用于代表终端设备;所述目的寄存器地址包括:数据类型、通道类型、通道号和变量类型;其中,所述通道类型用于描述不同数量和变量类型的数据变量的集合,所述通道号用于区分通道类型下相同变量类型的数据变量;所述目的寄存器值为为以下任一项:需要从所述目的寄存器读取的值、需要写入所述目的寄存器中的值、需要主动上报的所述目的寄存器的值或请求所述目的寄存器的回复的值。寄存器值包括寄存器实际值长度和寄存器实际值。通过该预设格式的数据包可以使物联网系统中的各个终端自动建立连接关系,并在建立连接关系之后进行自动控制。减少构建物联网系统与物联网自动控制过程中的配置工作量。
物联网系统设备数量多,种类多,需要经常设置设备的参数。一般经过复杂的配置后,才能建立设备与设备之间的关系。建立关系后,才能够方便的管理设备,设置设备的参数。通过该预设格式的数据包,系统可以自动建立设备与设备之间的关系,减少大量的配置工作。自动控制系统的核心是获取输入变量,把输入变量转换成输出变量,把变量输出去。所述的设备标识和寄存器地址就代表一个变量,根据该设备标识和寄存器地址就能方便的从系统里面输入或输出变量值,因此对系统进行输入变量和输出变量的值非常容易,也非常容易描述用于把输入变量转换成输出变量的关系,从而方便的实现系统自动控制。
图7提供了本申请上述实施例中所提供的通信装置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该通信装置可以应用于上述控制终端设备、物联网终端设备、服务器或网关中)。该装置包括:处理器702和通信接口703。处理器702用于对装置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用于执行本文所描述的技术过程。通信接口703用于支持该装置与其他网络实体的通信。终端还可以包括存储器701和总线704,存储器701用于存储装置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其中,上述处理器702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申请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单元和电路。该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器,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其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申请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通信方法。所述处理器也可以是实现计算功能的组合,例如包含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合,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等。
存储器701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该存储器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只读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硬盘或固态硬盘;该存储器还可以包括上述种类的存储器的组合。
总线704可以是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总线704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7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单元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单元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单元,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计算机执行该指令时,该计算机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所示的方法流程中的各个步骤。
其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EPROM)、寄存器、硬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人以合适的组合、或者本领域数值的任何其他形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一种示例性的存储介质耦合至处理器,从而使处理器能够从该存储介质读取信息,且可向该存储介质写入信息。当然,存储介质也可以是处理器的组成部分。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以位于特定用途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物联网系统,所述物联网系统包括以下设备:至少一个控制终端设备、至少一个物联网终端设备、服务器和网关;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物联网系统中的各设备之间通过预设格式的数据包传输数据;其中,所述预设格式的数据包中包括:数据包标识、数据包类型、设备标识、目的寄存器地址和目的寄存器值;
所述数据包类型包括系统类型、传输类型、操作类型和操作结果;其中,所述系统类型用于区分所述物联网系统的作用;所述传输类型为以下任一项:第一传输类型、第二传输类型或第三传输类型;所述第一传输类型用于表示所述数据包在所述控制终端设备和所述服务器之间传输;所述第二传输类型用于表示所述数据包在所述服务器和所述网关之间传输;所述第三传输类型用于表示所述数据包在所述网关和所述物联网终端设备之间传输;所述操作类型为以下任一项:读、读回复、写、写回复、主动上报、主动上报回复、请求或请求回复;所述操作结果为成功、失败或者未知;
所述设备标识包括第一设备标识和第二设备标识;所述第一设备标识为源设备标识;所述第二设备标识为目的设备标识;所述设备标识包括:系统编号、区域编号、设备的物理分组类型、设备的物理分组号、设备类型、设备地址类型和设备地址;所述物理分组类型用于描述不同数量和设备类型的设备的集合,所述物理分组号用于区分同一物理分组类型的中的不同分组;所述设备地址类型为以下三种类型的任一项:单播、组播或广播;
所述目的寄存器地址包括:数据类型、通道类型、通道号和变量类型;其中,所述通道类型用于描述不同数量和变量类型的数据变量的集合,所述通道号用于区分通道类型下相同变量类型的数据变量;所述通道类型用于应用层使用固定接口读写一类或者一个数据;
所述目的寄存器值为以下任一项:需要从所述目的寄存器读取的值、需要写入所述目的寄存器中的值、需要主动上报的所述目的寄存器的值或请求所述目的寄存器的回复的值;寄存器值包括寄存器实际值长度和寄存器实际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物联网系统中的各设备之间通过预设格式的数据包传输数据,包括:
物联网终端设备生成第一数据包,并向网关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包:其中,所述第一数据包中携带的传输类型为第三传输类型;所述第一数据包中的所述第一设备标识为所述物联网终端设备标识,所述第二设备标识为控制终端设备标识;
所述网关根据所述第一数据包生成第二数据包并将所述第二数据包发送至所述服务器;其中,所述第二数据包中携带的传输类型为第二传输类型;
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二数据包中携带的所述控制终端设备所属系统编号确定所述控制终端设备所属系统,根据所述第二数据包中携带的所述控制终端设备标识中的设备的区域编号、物理分组类型、设备的物理分组号、设备类型、设备地址类型和设备地址确定所述控制终端设备;
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二数据包生成第三数据包并将所述第三数据包发送至所述控制终端设备;其中,所述第三数据包中携带的传输类型为第一传输类型;
所述控制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三数据包确定所述物联网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控制终端根据所述第三数据包确定所述物联网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控制终端设备确定多个所述物联网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
所述控制终端设备根据多个所述物联网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建立多个所述物联网终端设备之间的物理连接关系;其中,所述控制终端设备根据每个所述物联网终端设备标识中的所述物联网终端设备所属系统编号确定所述每个物联网终端设备所属系统;根据所述物联网终端设备标识中的设备的区域编号、物理分组类型和设备的物理分组号确定所述每个物联网终端设备之间的物理连接关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物联网系统中的各设备之间通过预设格式的数据包传输数据,还包括:
所述控制终端设备生成第四数据包并将所述第四数据包发送至所述服务器;其中,所述第四数据包中携带的传输类型为第一传输类型;所述第四数据包中的所述第一设备标识为所述控制终端设备标识,所述第二设备标识为物联网终端设备标识;所述物联网终端设备标识中的设备地址类型为单播,设备地址为单播地址;
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第四数据包生成第五数据包并将所述第五数据包发送至至少一个第一网关;其中,所述第一网关为与所述控制终端设备具有相同系统编号的网关,所述第五数据包中携带的传输类型为第二传输类型;
若所述第一网关与所述物联网终端设备连接则所述第一网关根据所述第五数据包生成第六数据包并将所述第六数据包发送至所述物联网终端设备,所述物联网终端设备接收所述数据包,读取所述数据包中的值或写入所述数据包所要获取的值并执行与所述数据包中的操作类型对应的动作;其中所述第五数据包中的中携带的传输类型为第三传输类型;
若所述第一网关未与所述物联网终端设备连接则所述第一网关丢弃所述数据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物联网系统中的各设备之间通过预设格式的数据包传输数据,还包括:
所述控制终端设备生成第七数据包并将所述第七数据包发送至所述服务器;其中,所述第七数据包中携带的传输类型为第一传输类型;所述第七数据包中的所述第一设备标识为所述控制终端设备标识,所述第二设备标识为物联网终端设备标识;所述物联网终端设备标识中的设备地址类型为组播,设备地址为组播地址;
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第七数据包生成第八数据包并将所述第八数据包发送至至少一个第一网关;其中,所述第一网关为与所述控制终端设备具有相同系统编号的网关,所述第八数据包中携带的传输类型为第二传输类型;
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网关根据所述第八数据包生成第九数据包并将所述第九数据包发送至至少一个第三终端;其中,所述第三终端与第二终端具有相同的系统编号;
若所述第三终端存在与所述组播地址相同的地址,则所述第三终端执行与所述数据包中的操作类型对应的动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物联网系统中的各设备之间通过预设格式的数据包传输数据,还包括:
第一物联网终端设备预先存储如下关系数据:条件设备标识,条件寄存器地址,条件寄存器值最大值,条件寄存器值最小值,动作设备标识,动作寄存器地址,动作寄存器值;根据各个所述物联网终端设备的设备标识、条件寄存器地址寄存器地址和动作寄存器地址,能够在具有相同系统编号的设备构成的系统内输入或输出任意变量值;
第一物联网终端设备获取第二物联网终端设备标识及目的寄存器地址;生成第十数据包并将所述第十数据包发送至第一网关;其中,所述第十数据包中携带的传输类型为第三传输类型;所述第十数据包中的第一设备标识为所述第一物联网终端设备标识,第二设备标识为所述条件设备标识,所述目的寄存器地址为所述条件寄存器地址,所述第十数据包的操作类型为读;所述第一网关为与第一终端连接的网关;
所述第一网关根据所述第十数据包生成第十一数据包并将所述第十一数据包发送至服务器;其中,所述第十一数据包中携带的传输类型为第二传输类型;
所述服务器将所述第十一数据包发送至第二网关;其中,所述第二网关为与所述第二物联网终端设备连接的网关;
所述第二网关根据所述第十一数据包生成第十二数据包并将所述第十二数据包发送至所述第二物联网终端设备;其中,所述第十二数据包中携带的传输类型为第三传输类型;
所述第二物联网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十二数据生成第十三数据包并将所述第十三数据包发送至所述第二网关;其中,所述第十三数据包中的第一设备标识为所述第二物联网终端设备标识,第二设备标识为所述第一物联网终端设备标识,所述第十三数据包中携带的传输类型为第三传输类型,所述第十三数据包中的目的寄存器值为所述第二物联网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十二数据包中的目的寄存器地址读取的目的寄存器值,所述第十三数据包中的操作类型为读回复或写回复,操作结果为成功或者失败;
所述第二网关根据所述第十三数据包生成第十四数据包并将所述第十四数据包发送至所述服务器;其中,所述第十四数据包中携带的传输类型为第二传输类型;
所述服务器将所述第十四数据包发送至所述第一网关;
所述第一网关将根据所述第十四数据包生成第十五数据包并将所述第十五数据包发送至所述第一物联网终端设备;其中,所述第十五数据包中携带的传输类型为第三传输类型;
所述第一设备获取所述第十五数据包中的所述目的寄存器值,判断所述目的寄存器值是否在关系数据里面的条件寄存器值最大值和条件寄存器值最小值范围内,然后在关系数据里面获取动作设备标识、动作寄存器地址和动作寄存器值,最后执行相应的动作。
7.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物联网系统,所述物联网系统包括以下设备:至少一个控制终端设备、至少一个物联网终端设备、服务器和网关;所述装置包括:处理器、通信接口和存储器;其中,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该一个或多个程序包括计算机执行指令,当该通信装置运行时,处理器执行该存储器存储的该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该通信装置执行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中应用于所述控制终端设备的通信方法。
8.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物联网系统,所述物联网系统包括以下设备:至少一个控制终端设备、至少一个物联网终端设备、服务器和网关;所述装置包括:处理器、通信接口和存储器;其中,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该一个或多个程序包括计算机执行指令,当该通信装置运行时,处理器执行该存储器存储的该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该通信装置执行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中应用于所述物联网终端设备的通信方法。
9.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物联网系统,所述物联网系统包括以下设备:至少一个控制终端设备、至少一个物联网终端设备、服务器和网关;所述装置包括:处理器、通信接口和存储器;其中,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该一个或多个程序包括计算机执行指令,当该通信装置运行时,处理器执行该存储器存储的该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该通信装置执行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中应用于所述服务器的通信方法。
10.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物联网系统,所述物联网系统包括以下设备:至少一个控制终端设备、至少一个物联网终端设备、服务器和网关;所述装置包括:处理器、通信接口和存储器;其中,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该一个或多个程序包括计算机执行指令,当该通信装置运行时,处理器执行该存储器存储的该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该通信装置执行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中应用于所述网关的通信方法。
CN201910008819.5A 2019-01-04 2019-01-04 通信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141672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08819.5A CN111416722B (zh) 2019-01-04 2019-01-04 通信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08819.5A CN111416722B (zh) 2019-01-04 2019-01-04 通信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16722A CN111416722A (zh) 2020-07-14
CN111416722B true CN111416722B (zh) 2023-05-30

Family

ID=714907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008819.5A Active CN111416722B (zh) 2019-01-04 2019-01-04 通信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41672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68567A (zh) * 2020-10-22 2021-03-09 杭州智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物联网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194148A (zh) * 2021-05-08 2021-07-30 深圳市智胜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物联网系统上位机和终端设备的数据交互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51597A (zh) * 2010-08-13 2011-01-19 北京邮电大学 不同类型的网络之间通信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8833480A (zh) * 2018-05-17 2018-11-16 广州云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实现设备与云端通信的方法、装置及物联网网关
CN108965484A (zh) * 2018-09-30 2018-12-07 深圳市酷达通讯有限公司 一种物联网数据的传输方法、系统及终端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25590B (zh) * 2009-09-18 2012-07-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新网与互联网互通的实现方法和系统
CN102255908A (zh) * 2011-07-08 2011-11-23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物联网网关协议一致性的方法
CN102984757B (zh) * 2012-11-16 2015-05-20 感知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物联网网关数据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8199941B (zh) * 2017-12-29 2022-03-08 北京纳米维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can2.0b的can总线通信方法
CN108449426B (zh) * 2018-04-13 2021-01-22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物联网控制器与数据中心通信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51597A (zh) * 2010-08-13 2011-01-19 北京邮电大学 不同类型的网络之间通信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8833480A (zh) * 2018-05-17 2018-11-16 广州云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实现设备与云端通信的方法、装置及物联网网关
CN108965484A (zh) * 2018-09-30 2018-12-07 深圳市酷达通讯有限公司 一种物联网数据的传输方法、系统及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16722A (zh) 2020-07-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19454205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IP address allocation and topology management in DAS system, and storage medium
US11847091B2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for network on chip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11416722B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3596017B (zh) 一种协议解析方法、装置、软网关和存储介质
CN107852344B (zh) 存储网元发现方法及装置
CN107547346A (zh) 一种报文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15102896B (zh) 数据广播方法、广播加速器、noc、soc及电子设备
EP3534577B1 (en) Forwarding multicast packets through an extended bridge
CN110581805A (zh) 路由表更新方法、装置、交换机及存储介质
WO2019165805A1 (zh) 一种报文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4422218A (zh) 一种租户隔离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4025000A (zh) 网络访问关系的建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4426816A (zh) 一种虚拟机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8959134B (zh) 用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设备的通信
CN103532852A (zh) 一种路由调度方法、装置及网络设备
US9747144B2 (en) Func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function processing method dynamically process network function using commands
CN111510358A (zh) 用于配置从设备的方法、设备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CN112511440B (zh) 报文转发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10990123B (zh) 构建虚拟机网络系统的方法及装置
CN114237928A (zh) 容器间通信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KR102023115B1 (ko) 통합형 id 기반의 통신 방법 및 통신 시스템
CN112291212A (zh) 静态规则的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US20070038745A1 (en) Processing module
CN103618660B (zh) 一种基于可重构解析服务器的异构网络融合方法
KR101331561B1 (ko) 사설 아이피의 할당 및 갱신 방법, 이를 이용한 아이피 공유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