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17716A - 路径信息中继方法以及无线终端 - Google Patents

路径信息中继方法以及无线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17716A
CN102017716A CN200980114244XA CN200980114244A CN102017716A CN 102017716 A CN102017716 A CN 102017716A CN 200980114244X A CN200980114244X A CN 200980114244XA CN 200980114244 A CN200980114244 A CN 200980114244A CN 102017716 A CN102017716 A CN 1020177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de
information
routing
routing information
wireless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1424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17716B (zh
Inventor
池本健太郎
竹林知善
园田俊浩
井谷茂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tsu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tsu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tsu Ltd filed Critical Fujitsu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0177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177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177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177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24Connectivit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e.g. connectivity discovery or connectivity update
    • H04W40/30Connectivit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e.g. connectivity discovery or connectivity update for proactive rou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26Route discovery packe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34Source rou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44Distributed rou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0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 H04W40/1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based on transmission quality or channel qual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与自组织网络连接的各个节点从邻接节点接收路径信息。各个节点针对接收到的路径信息,取得表示由路径信息表示的路径的质量的质量信息。各个节点针对接收到的路径信息,每隔规定的周期判定是否接收了成为包的目的地的节点相同的多个路径信息。在判定为接收到了成为目的地的节点相同的多个路径信息的情况下,各个节点比较关于接收到的多个路径信息的各个质量信息,选择与比较的结果中表示最高质量的质量信息相对应的路径信息。各个节点向邻接节点中继选择的路径信息。

Description

路径信息中继方法以及无线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路径信息中继方法以及无线终端。
背景技术
近年来正在进行各个无线终端自主分散地相互连接的自组织(Adhoc)网络的研究。在自组织网络中,不设置接入点,而是各个无线终端根据路径信息向邻接终端中继从与自身终端相互连接的无线终端(邻接终端)接收到的包,由此来形成路径。
但是,在自组织网络中,随着电波强度的变化和无线终端的移动等,网络环境频繁地发生变化。因此,与自组织网络连接的各个无线终端在与其他无线终端之间进行通信之前进行路径控制。
例如,对使用路由表方式进行路径控制的情况进行说明。与自组织网络建立了新的连接的无线终端向邻接终端广播表示自身终端在网络上存在的存在信息。于是,邻接终端生成基于存在信息的路径信息,并向下一个邻接终端广播生成的路径信息。
另外,例如各个无线终端针对自身终端和邻接终端之间的路径测定质量,在中继路径信息时,只向通过高质量的路径连接的邻接终端中继(例如专利文献1等)。另外,例如各个无线终端向邻接终端广播指定了质量基准的路径信息,在路径的质量未达到质量基准的情况下,邻接终端不中继路径信息(例如专利文献2等)。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15278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129542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上述的以往的技术中,存在着如下问题,即、与自组织网络连接的无线终端的数量越多则用于路径控制的通信量越大,增加了网络负荷。即,如上述那样,与自组织网络连接的各个无线终端向邻接终端广播路径信息,另外,接收响应信息。因此,与自组织网络连接的无线终端越多,则被发送的路径信息和响应信息的数量越呈指数增长,用于路径控制的通信量增大。
所以,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的以往技术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降低用于路径控制的通信量的路径信息中继方法以及无线终端。
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并实现目的,各个无线终端从与自身终端相互连接的无线终端接收路径信息。另外,各个无线终端针对接收到的路径信息取得表示由路径信息所表示的路径的质量的质量信息。并且,各个无线终端针对接收到的路径信息,每隔规定的周期判定是否接收了成为包的目的地的无线终端相同的多个路径信息。接着,在判定的结果是接收了成为目的地的无线终端相同的多个路径信息的情况下,各个无线终端针对接收到的多个路径信息的每个比较各个质量信息,并选择与比较的结果中表示最高质量的质量信息相对应的路径信息。之后,各个无线终端向与自身终端相互连接的无线终端中除了发送了接收到的路径信息的无线终端以外的无线终端中继所选择的路径信息。
发明的效果
能够降低用于路径控制的通信量。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实施例1中的路径信息中继方法的基本原理的图。
图2是表示实施例1中的自组织网络的整体构成的图。
图3是表示实施例1中的节点的构成的框图。
图4是用于说明实施例1中的路由表的图。
图5是用于说明实施例1中的链路表的图。
图6是用于说明链路权重的概念的图。
图7是用于说明实施例1中的周期表的图。
图8是用于说明实施例1中的节点的处理顺序(整体)的图。
图9是用于说明实施例1中的表的更新例的图。
图10是用于说明实施例1中的表的更新例的图。
图11是用于说明实施例1中的表的更新例的图。
图12是用于说明实施例1中的表的更新例的图。
图13是用于说明实施例1中的表的更新例的图。
图14是用于说明实施例1中的表的更新例的图。
图15是用于说明实施例1中的表的更新例的图。
图16是表示实施例1中的链路表更新处理的流程图。
图17-1是表示实施例1中的路由表更新处理的流程图。
图17-2是表示实施例1中的路由表更新处理的流程图。
图18是表示实施例1中的评估值计算处理的流程图。
图19是表示实施例1中的发送处理的流程图。
图20是用于说明实施例1的效果的图。
图21是用于说明实施例2中的路由表的图。
图22是表示实施例2中的发送处理的流程图。
图23是表示实施例3中的节点的构成的框图。
图24是用于说明实施例3中的数据管理表的图。
图25是用于说明实施例3中的路由表的图。
图26是用于说明实施例3中的节点的处理顺序(整体)的图。
图27是表示实施例3中的数据管理表更新处理的流程图。
图中符号的说明:
10...节点
11...通信部
20...存储部
21...路由表部
22...链路表部
23...周期表部
24...工作表部
25...数据管理表部
30...控制部
31...路径信息接收部
32...链路表更新部
33...路由表更新部
34...路径信息发送部
35...包发送接收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涉及的路径信息中继方法以及无线终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另外,下面首先说明实施例1中的路径信息中继方法的基本原理,接着说明实施例1中的自组织网络的整体构成、无线终端(后面称为“节点”)的构成、处理顺序和实施例1的效果。之后,说明实施例2以及实施例3。
实施例1
[路径信息中继方法的基本原理]
首先,使用图1说明实施例1中的路径信息中继方法的基本原理。图1是用于说明实施例1中的路径信息中继方法的基本原理的图。另外,在图1中,为了方便说明,只表示了实施例1中的自组织网络的一部分。
另外,图1所示的各个节点通过多跳方式与和自身节点相互连接的邻接节点以外的节点之间发送接收包。另外,各个节点按照路径搜索协议交换路径信息。此时,各个节点使用被称为HELLO包的控制包。另外,如图1所示那样,在实施例1中,节点“x”是网关节点,节点“v”是与外部网络连接的节点。
首先,如图1的(A)所示那样,节点“a”与自组织网络建立新的连接,假设向邻接节点“d”以及邻接节点“e”分别发送了表示自身节点在网络上存在的存在信息。这里,在节点“a”和节点“x”之间,如图1的(A)所示那样,存在有“节点“x”→节点“d”→节点“a””的路径和“节点“x”→节点“f”→节点“e”→节点“a””的路径。
从节点“a”发送的存在信息被邻接节点“d”接收。接着,邻接节点“d”生成基于接收到的存在信息的路径信息,并将生成的路径信息向邻接节点“x”中继。由此,如图1的(B)所示那样,节点“x”接收路径信息。路径信息表示成为包的目的地的节点和对包进行中继的节点之间的对应关系。例如,路径信息是内容是“节点“x”→节点“d”→节点“a””(成为包的目的地的节点“a”和对包进行中继的节点“d”的对应关系)的信息。
另外,在实施例1中的各个节点取得关于接收到的路径信息的表示路径的质量的质量信息。例如,如图1的(B)所示那样,节点“x”取得表示路径“节点“x”→节点“d”→节点“a””的质量的质量信息“高”。
这里,如果是以往的技术的节点,则每次向邻接节点发送接收到的路径信息。即,如果是以往的技术的节点“x”,则每次向节点“v”发送接收到的路径信息“节点“x”→节点“d”→节点“a””。但是,实施例1中的各个节点不会每次向邻接节点发送接收到的路径信息。
实施例1中的各个节点针对接收到的路径信息,每隔规定的周期判定是否接收了成为包的目的地的节点相同的多个路径信息。
即,从节点“a”发送的存在信息一方面被邻接节点“d”接收,而另一方面也被邻接节点“e”接收。另外,节点“e”生成基于存在信息的路径信息,并向下一个邻接节点“f”中继所生成的路径信息。于是,节点“f”进一步向下一个邻接节点“x”中继路径信息。于是,如图1的(C)所示那样,节点“x”接收路径信息。例如,节点“X”接收内容是“节点“x”→节点“f”→节点“e”→节点“a””(成为包的目的地的节点“a”和对包进行中继的节点“f”之间的对应关系)的路径信息。另外,例如节点“x”取得表示路径“节点“x”→节点“f”→节点“e”→节点“a””的质量的质量信息“低”。因此,节点“x”,作为每隔规定的周期判定的结果,判定为是接收了成为目的地的节点相同的多个路径信息的情况。
并且,实施例1中的各个节点针对接收到的多个路径信息,比较各个质量信息,并选择比较的结果中与表示最高质量的质量信息相对应的路径信息。
例如,节点“x”比较关于路径信息“节点“x”→节点“d”→节点“a””以及路径信息“节点“x”→节点“f”→节点“e”→节点“a””的各自的质量信息。并且,节点“x”选择比较结果中与质量信息“高”相对应的路径信息“节点“x”→节点“d”→节点“a””(参照图1的(C)的虚线)。
并且,实施例1中的各个节点向与自身节点相互连接的节点中除路径信息的发送源的节点以外的节点中继所选择的路径信息。例如,如图1的(C)所示那样,节点“x”向节点“v”中继所选择的路径信息“节点“x”→节点“d”→节点“a””。
这样,实施例1中的各个节点能够减少用于路径控制的通信量。
即,以往的技术的各个节点若接收了路径信息则每次向邻接节点发送接收到的路径信息。其结果导致各个节点必须多次发送路径信息,另外,由于对每个HELLO包附加控制包头部分,每个HELLO包需要发送等待时间,所以开销变大。并且,若发送的路径信息的数量增大,则冲突的发生频率也增加,进而重发路径信息的次数也增大。因此,假设将以往的技术应用于大规模的自组织网络,则会发生基于包过量的洪泛,用于路径搜索的路由表的生成也会比较困难。
与此相反,实施例1中的各个节点即使接收路径信息也不会每次向邻接节点发送接收到的路径信息。各个节点每隔规定的周期判定是否接收了成为包的目的地的节点相同的多个路径信息,并比较各个质量信息从而选择与最高质量的质量信息相对应的路径信息。并且,各个节点只将所选择的路径信息向邻接节点中继。作为其结果,各个节点能够减少路径信息的发送次数,同时也减少了开销。并且,若发送的路径信息的数量减少了,则冲突的发生频率也减少,进而重发路径信息的次数也减少。因此,假设将实施例1的技术应用于大规模的自组织网络,也不会发生基于包过量的洪泛,用于路径搜索的路由表的生成也不再困难。
[实施例1的自组织网络的整体构成、节点的构成]
接着,使用图2~图15对实施例1的自组织网络的整体构成、节点的构成进行说明。
图2是表示实施例1的自组织网络的整体构成的图。如图2所示那样,在实施例1中,节点“x”是网关节点,节点“v”以及节点“z”是与外部网络连接的节点。另外,在实施例1中,假设节点“a”与自组织网络建立了新的连接,并向邻接节点“d”以及邻接节点“e”的每个发送了表示自身节点在网络上存在的存在信息,并且只抽出与假定有关的部分进行说明。
图3是表示实施例1的节点的构成的框图。如图3所示那样,实施例1的节点10特别地具备通信部11、存储部20和控制部30。通信部11是能够无线通信的无线模块以及天线等。
存储部20存储用于控制部30的各种处理的数据,特别是具备路由表部21、链路表部22、周期表部23和工作表部24。
路由表部21存储路径信息。路径信息是指表示向成为目的地的无线终端发送包时的路径的信息。换句话说,路径信息表示成为包的目的地的节点和中继包的节点之间的对应关系。另外,路由表部21存储路径信息和表示由路径信息表示的路径的质量的质量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
具体来讲,路由表部21在通过后述的路径信息接收部31接收了HELLO包的情况下,通过由后述的路由表更新部33进行更新等来存储路径信息。另外,路由表部21存储的路径信息被利用于后述的路径信息发送部34的处理和后述的包发送接收部35的处理。
例如,路由表部21如图4所示那样存储路径信息。图4是用于说明实施例1的路由表的图。另外,图4示例了节点“x”的路由表部21。
图4中示例的路由表部21将表示成为包的目的地的节点的目的地节点(“目的地”)和、中继包的节点中的表示与自身节点相互连接的节点的邻接节点(“邻接”)建立对应关系并存储。另外,图4中示例的路由表部21将表示在与目的地节点之间发送接收包的路径的质量的评价值(“评价值”)建立对应关系并存储。这里,评价值如图4所示那样,是根据表示目的地节点和邻接节点之间的路径的质量的路径权重(“路径权重”)和表示邻接节点和自身节点之间的链路的质量的链路权重(“连接权重”)等计算出的值。关于评价值的计算,在说明路由表更新处理的顺序时会详细说明。
举例进行具体说明,路由表部21存储目的地节点“d”、邻接节点“d”和评价值“50”的路径信息。即,路由表部21在将节点“d”作为目的地发送包的情况下,存储存在向邻接节点“d”发送包的路径、路径的质量为评价值“50”的情况。另外,路由表部21存储目的地节点“e”、邻接节点“f”和评价值“55”的路径信息。即,路由表部21在将节点“e”作为目的地发送包的情况下,存储存在向邻接节点“f”发送包的路径、路径的质量为评价值“55”的情况。
另外,图4中示例的路由表部21也将路径信息的排位(“排位”)和、表示是否发送了路径信息的发送标志(“发送标志”)建立对应关系并存储。关于路径信息的排位和发送标志,在说明发送处理的时候会详细说明。
链路表部22存储链路信息。链路信息表示评价了关于自身节点和邻接节点之间的链路的质量的值。
具体来讲,链路表部22在通过后述的路径信息接收部31接收了HELLO包的情况下,通过由后述的链路表更新部32进行更新等来存储链路信息。另外,链路表部22存储的链路信息被用于后述的路由表更新部33的处理。
例如,链路表部22如图5所示那样存储链路信息。图5是用于说明实施例1的链路表的图。另外,图5示例了节点“x”的链路表部22。
图5中示例的链路表部22将邻接节点(“邻接”)、评价了去路的质量的去路评价值(“去路评价值”)、评价了归路的质量的归路评价值(“归路评价值”)和链路权重(“链路权重”)建立对应关系并存储。另外,去路评价值是评价了对于邻接节点来说的去路的质量的值,归路评价值是评价了对于邻接节点来说的归路的质量的值。
举例进行具体说明,链路表部22存储邻接节点“d”、去路评价值“30”、归路评价值“20”和链路权重“50”的链路信息。即,链路表部22存储如下情况,即与邻接节点“d”之间的链路的对于邻接节点“d”来说的去路的质量是去路评价值“30”,对于邻接节点“d”来说的归路的质量是归路评价值“20”。另外,链路表部22存储与邻接节点“d”之间的链路的链路权重是“50”的情况。
这里,关于去路评价值、归路评价值和链路权重的概念,使用图6进行说明。图6是用于说明链路权重的概念的图。实施例1的各个节点10在每次与邻接节点之间发送接收HELLO包时,评价与邻接节点之间的链路的质量,并将其作为最新的信息存储在链路表部22中。
举例说明节点“a”和节点“d”之间的链路。首先,如图6所示那样,节点“a”通过评价从节点“d”接收到的HELLO包来评价对于节点“d”来说的去路的质量,并计算去路评价值“wd”。与此相反,节点“a”无法评价对于节点“d”来说的归路的质量。因此,如图6所示那样,在节点“a”的链路表中只存储去路评价值“wd”而归路评价值为“null”(没有存储的信息)。
同样,节点“d”通过评价从节点“a”接收到的HELLO包来评价对于节点“a”来说的去路的质量,并计算去路评价值“wa”。与此相反,节点“d”无法评价对于节点“a”来说的归路的质量。因此,如图6所示那样,在节点“d”的链路表中只存储去路评价值“wa”而归路评价值为“null”。
这里,如图6所示那样,对于节点“d”来说的去路即是对于节点“a”来说的归路,对于节点“a”来说的去路即是对于节点“d”来说的归路。所以,在节点“a”中计算出的去路评价值“wd”是应该在节点“d”的链路表中作为归路评价值被存储的值,在节点“d”中计算出的去路评价值“wa”是应该在节点“a”的链路表中作为归路评价值被存储的值。因此,节点“a”在发送HELLO包的时候向节点“d”通知去路评价值“wd”,节点“d”在发送HELLO包的时候向节点“a”通知去路评价值“wa”
于是,如图6所示那样,在节点“a”的链路表中,除了去路评价值“wd”以外还存储有归路评价值“wa”,在节点“d”的链路表中,除了去路评价值“wa”以外还存储有归路评价值“wd”。另外,在实施例1中,表示链路的质量的链路权重是去路评价值加上归路评价值得到的值。所以,如图6所示那样,节点“a”的链路权重“W”是“wd+wa”,节点“d”的链路权重“W”是“wa+wd”。
另外,在图6中对节点“a”和节点“d”之间的去路评价值以及归路评价值的交换相互同时进行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如上述那样,实施例1的各个节点10在每次与邻接节点之间发送接收HELLO包时评价与邻接节点之间的链路的质量,并将其作为最新的信息存储到链路表部22中。所以,去路评价值以及归路评价值的交换也并不限定于相互同时进行的情况。也会有只将去路评价值作为最新的信息存储到链路表部22中并根据最新的去路评价值更新链路权重而归路评价值并不是最新的信息的情况。
周期表部23存储周期信息。周期信息表示从邻接节点接收到的包的周期。具体来讲,周期表部23在通过后述的路径信息接收部31接收到HELLO包的情况下,通过由后述的链路表更新部32进行更新等来存储周期信息。另外,周期表部23存储的周期信息被用于链路表更新部32的处理。
例如,周期表部23如图7所示那样存储周期信息。图7是用于说明实施例1的周期表的图。另外,图7示例了节点“x”的周期表部23。
图7中示例的周期表部23针对作为每个接收到的包的发送源的邻接节点,将用于识别包的ID(“ID”)、接收包的周期(“周期”)和接收包的时刻(“接收时刻”)建立对应关系并存储。
举例进行具体说明,周期表部23存储与从邻接节点“d”接收到的包相关的ID“4”、周期“0:02”和接收时刻“0:05”的周期信息。即,周期表部23存储如下情况:ID“4”的包是在时刻“0:05”接收到的包,根据与ID“3”的包的接收时刻的差值(“0:05”-“0:03”)得到周期是“0:02”。
工作表部24具有与路由表部21相同的构造,暂时存储向路由表部21保存之前的不确定的路径信息。关于工作表部24,在说明路由表更新处理的时候进行详细说明。
控制部30控制节点10来执行各种处理,特别是具备路径信息接收部31、链路表更新部32、路由表更新部33、路径信息发送部34和包接收发送部35。另外,控制部30在节点10具备的存储器上执行。
路径信息接收部31从邻接节点接收路径信息。具体来讲,路径信息接收部31从邻接节点接收HELLO包。另外,路径信息接收部31向链路表更新部32和路由表更新部33传递接收到的HELLO包。
链路表更新部32更新链路表部22存储的链路信息。具体来讲,当HELLO包被从路径信息接收部31传递来时,链路表更新部32根据传递来的HELLO包更新链路表部22存储的链路信息。另外,链路表更新部32在更新链路信息时更新周期表部23存储的周期信息,并根据更新过的周期信息更新链路信息。另外,关于链路表更新部32的处理,在说明链路表更新处理的时候详细说明。
路由表更新部33更新路由表部21存储的路径信息。具体来讲,当HELLO包被从路径信息接收部31传递来时,路由表更新部33根据传递来的HELLO包更新路由表部21存储的路径信息。另外,关于路由表更新部33的处理,在说明路由表更新处理的时候详细说明。
路径信息发送部34向邻接节点中的发送了路径信息的节点以外的节点发送路径信息。具体来讲,路径信息发送部34根据由路由表更新部33更新过的、路由表部21存储的路径信息来生成HELLO包,并向邻接节点发送所生成的HELLO包。另外,关于路径信息发送部34的处理,在说明路径信息发送处理的时候详细说明。
包发送接收部35从邻接节点接收包。具体来讲,包发送接收部35在从邻接节点接收了包时则判定接收到的包的目的地。另外,包发送接收部35向邻接节点发送包。具体来讲,包发送接收部35根据路由表部21存储的路径信息发送传递来的包。
[实施例1的节点的处理流程]
接着,使用图8~图19对实施例1的节点的处理顺序进行说明。首先,使用图8对实施例1的节点的处理顺序(整体)进行说明。图8是用于说明实施例1的节点的处理顺序(整体)的图。另外,图8抽出表示了实施例1中的节点10所包含的各部中的路径信息接收部31、链路表更新部32、路由表更新部33、路径信息发送部34和时钟。
实施例1的节点10如图8所示那样,在路径信息接收部31中接收HELLO包。当在路径信息接收部31中接收了HELLO包时,如图8所示那样,接着,链路表更新部32更新链路表,路由表更新部33更新路由表。即,伴随着HELLO包的接收,链路表的更新和路由表的更新被继续进行。
另外,节点10是从邻接节点接收HELLO包的节点,接收的时机不由节点10控制。所以,如图8所示那样,实施例1的节点10,当在路径信息接收部31中再次接收了HELLO包时,在链路表更新部32中更新链路表,在路由表更新部33中更新路由表。
另外,实施例1的节点10具备计测规定的周期的时钟,路径信息发送部34每隔通过时钟计测的规定的周期(每当时钟事件)根据路由表部21存储的路径信息生成HELLO包,并发送HELLO包。
接着,使用图9以及图10对实施例1的表的更新例的全貌进行说明。图9以及图10是用于说明实施例1的表的更新例的图。另外,下面只示例了与图2所示的自组织网络的整体构成中的、由节点“a”、节点“d”、节点“e”、节点“f”以及节点“x”构成的一部分的网络相关的接收发送的路径信息和链路信息。即,虽然实际上各个节点应该保持并发送接收与图2所示的自组织网络的整体构成中所包含的全部的节点相关的路径信息和链路信息,但是下面为了方便说明,只示例了一部分的路径信息和链路信息。
如图9所示那样,在实施例1中,节点“x”是网关节点。另外,节点“d”和节点“x”之间的链路,节点“e”和节点“f”之间的链路、以及节点“f”和节点“x”之间的链路的质量被假定为是图9所示例的值。另外,图9所示例的链路表以及路由表表示假定链路的质量是图9所示例的值的情况下的值。另外,在图9中,“邻接”表示邻接节点,“去路”表示去路评价值,“归路”表示归路评价值,“链路权重”表示链路权重。另外,在图9中,“目的地”表示目的地节点,“邻接”表示邻接节点,“路径权重”表示路径权重,“链路权重”表示链路权重,“评价”表示评价值。
首先,说明节点“d”。节点“d”在链路表中存储作为邻接节点的节点“x”。另外,节点“d”在链路表中存储作为去路评价值的“20”,存储作为归路评价值的“30”。此时,去路评价值是评价对于节点“x”来说的去路的质量的值,归路评价值是评价对于节点“x”来说的归路的质量的值。另外,在实施例1中,链路权重示例了将去路评价值和归路评价值相加得到的值。所以,如图9所示那样,节点“d”在链路表中存储作为链路权重的“50”。
接着,节点“d”在路由表中存储作为目的地节点的节点“x”,存储作为邻接节点的节点“x”。即,节点“d”在将节点“x”作为目的地发送包的情况下,存储表示向邻接节点“x”发送包的路径存在的路径信息。此时,目的地节点“x”是对于节点“d”来说的邻接节点。所以,节点“d”不在路由表中存储路径权重而是存储从链路表取得的链路权重“50”。另外,节点“d”设链路权重为节点“d”和节点“x”之间的路径的评价值,并存储评价值“50”。
接着,对节点“e”进行说明。节点“e”在链路表中存储作为邻接节点的节点“f”。另外,节点“e”在链路表中存储作为去路评价值的“10”,存储作为归路评价值的“10”。另外,节点“e”在链路表中存储作为链路权重的“20”。
接着,节点“e”在路由表中存储作为目的地节点的节点“f”,存储作为邻接节点的节点“f”。另外,节点“e”存储作为目的地节点的节点“x”,存储作为邻接节点的节点“f”。即,节点“e”,在将节点“f”作为目的地发送包的情况下,存储表示向邻接节点“f”发送包的路径存在的路径信息。另外,节点“e”,在将节点“x”作为目的地发送包的情况下,存储表示向邻接节点“f”发送包的路径存在的路径信息。
这里,对将节点“x”作为目的地发送包的情况下的路径信息进行说明。路径权重是表示目的地节点和邻接节点之间的路径的质量的值。即,如图9所示那样,相当于表示目的地节点“x”和邻接节点“f”之间的路径的质量的值。由此,路径权重成为“35”。另外,评价值是表示与目的地之间发送接收包的路径的质量的值。即,如图9所示那样,是对表示目的地节点“x”和邻接节点“f”之间的路径的质量的值加上表示邻接节点“f”和自身节点“e”之间的链路的质量的值后得到的值。由此,评价值成为“55”。
节点“f”以及节点“x”也同样地存储链路表以及路由表。
在实施例1中,假定如图10所示那样,节点“a”与图9所示例的自组织网络建立了新的连接的情况。另外,假定节点“a”和节点“d”之间的链路的质量与节点“a”和节点“e”之间的链路的质量是图10所示例的值。当节点“a”与自组织网络建立了新的连接时,则实施例1的节点“d”、节点“e”、节点“f”以及节点“x”各自进行路径信息的发送接收,另外,进行链路表的更新和路由表的更新。下面以图9以及图10所示例的值为前提,使用图11~图15对在节点“d”、节点“e”、节点“f”以及节点“x”中进行的处理的具体例进行说明。另外,图11~图15是用于说明实施例1的表的更新例的图。
如上述那样,假定节点“a”与实施例1的自组织网络建立了新的连接。此时,节点“a”向邻接节点“d”以及邻接节点“e”分别发送表示自身节点在网络上存在的存在信息。
首先,如图11以及图12所示那样,节点“a”向节点“d”以及节点“e”广播发送空的HELLO包。节点“d”在接收到HELLO包时首先进行链路表更新处理。具体来讲,节点“d”确定HELLO包的发送源节点。发送源节点是节点“a”。接着,节点“d”新生成发送源节点“a”的周期表,并通过计算周期的标准偏差来计算出去路评价值“20”。并且,节点“d”如图11所示那样在链路表中新生成节点“a”的记录,将去路评价值“20”与节点“a”建立对应关系并存储。进而,节点“d”判定HELLO包中是否包含去路评价值,由于是空的HELLO包,所以判定为不包含。并且,节点“d”如图11所示那样将评价了空的HELLO包的去路评价值“20”保持原样作为链路权重“20”设定在链路表中。
接着,节点“d”进行路由表更新处理。具体来讲,节点“d”确定HELLO包的发送源节点。发送源节点是节点“a”。接着,节点“d”在具有和路由表相同构造的工作表中新生成节点“a”的记录。并且,将工作表的目的地节点设定为发送源节点“a”,将邻接节点设定为发送源节点“a”。并且,节点“d”使用发送源节点“a”检索链路表,取得与节点“a”建立有对应关系并被存储的链路权重“20”。接着,节点“d”将取得的链路权重“20”作为链路权重“20”保存在工作表的目的地节点“a”以及邻接节点“a”的记录中。接着,节点“d”判定在路由表中是否存在相同的记录,设为不存在的情况,并如图10所示那样将工作表中生成的记录新追加到路由表中。
并且,节点“d”接着判定HELLO包中是否包含信息。由于是空的HELLO包,所以判定为不包含信息,节点“d”计算评价值并保存在路由表中。具体来讲,由于目的地节点“a”是邻接节点,所以节点“d”将链路权重“20”其本身作为评价值“20”保存。
在节点“d”中,时钟计测规定的周期,时钟事件发生。于是,节点“d”发送HELLO包(另外,节点“d”也可以在从节点“a”接收到空的HELLO包时将HELLO包实时发送)。节点“d”根据路由表生成HELLO包,并向邻接节点“a”以及邻接节点“x”分别发送。不过,在图1中为了方便说明,说明节点“d”只向节点“a”发送只是与节点“a”有关的路径信息的HELLO包。
节点“d”检索路由表,将目的地节点“a”的记录分组。由于目的地节点“a”的记录只有一个,所以节点“d”向HELLO包追加目的地节点“a”的记录,并向邻接节点“a”发送HELLO包。即,如图11所示那样,节点“d”从路由表中取得目的地节点是“a”、邻接节点是“a”、评价值是“20”的路径信息,并生成HELLO包。另外,节点“d”如图11所示那样,从链路表中取得去路评价值是“20”的链路信息,并生成HELLO包。这些评价值以及去路评价值是评价了从节点“a”接收到的HELLO包的最新的值。
另一方面,若接收到HELLO包,则节点“a”首先进行链路表更新处理。具体来讲,节点“a”确定HELLO包的发送源节点。发送源节点是节点“d”。接着,节点“a”新生成发送源节点“d”的周期表,并通过计算周期的标准偏差来计算出去路评价值“10”。并且,节点“a”如图11所示那样,在链路表中新生成节点“d”的记录,将去路评价值“10”与节点“d”建立对应关系保存。进而,节点“a”判定HELLO包中是否包含去路评价值,由于包含有去路评价值“20”,所以判定为包含。并且,节点“a”如图11所示那样,将接收到的HELLO包中包含的去路评价值“20”与链路表的发送源节点“d”建立对应关系作为归路评价值“20”存储。进而,节点“a”将去路评价值“10”和归路评价值“20”相加计算出链路权重“30”并设定在链路表中。
接着,节点“a”进行路由表更新处理。具体来讲,节点“a”确定HELLO包的发送源节点。发送源节点是节点“d”。接着,节点“a”在具有和路由表相同构造的工作表中新生成节点“d”的记录。并且,将工作表的目的地节点设定为发送源节点“d”,将邻接节点设定为发送源节点“d”。并且,节点“a”使用发送源节点“d”检索链路表,取得与节点“d”建立有对应关系被存储的链路权重“30”。接着,节点“a”将取得的链路权重“30”作为链路权重“30”保存在工作表的目的地节点“d”以及邻接节点“d”的记录中。接着,节点“a”判定在路由表中是否存在相同的记录,设为不存在的情况,并如图11所示那样将工作表中生成的记录新追加到路由表中。
并且,节点“a”接着判定HELLO包中是否包含信息,结果判定为包含信息。节点“a”判定目的地节点或者邻接节点是否是自身节点“a”,结果判定为是自身节点“a”。接着,节点“a”判定接收到的包中是否存在未处理的信息,结果判定为不存在。之后,节点“a”计算评价值,并存储在路由表中。具体来讲,由于目的地节点“d”是邻接节点,所以节点“a”将链路权重“30”本身作为评价值“30”保存。
在节点“a”中,时钟计测规定的周期,时钟事件发生。于是,节点“a”发送HELLO包。节点“a”根据路由表生成HELLO包,并向邻接节点“d”发送。节点“a”检索路由表,将目的地节点“d”的记录分组。由于目的地节点“d”的记录是一个,所以节点“a”向HELLO包追加目的地节点“d”的记录,并向邻接节点“d”发送HELLO包。即,如图11所示那样,节点“a”从路由表中取得目的地节点是“d”、邻接节点是“d”、评价值是“30”的路径信息,并生成HELLO包。另外,节点“a”如图11所示那样从链路表中取得去路评价值是“10”的链路信息,并生成HELLO包。这些评价值以及去路评价值是评价了从节点“d”接收到的HELLO包的最新的值。
节点“a”也向除了节点“d”以外的节点“e”广播发送空的HELLO包。图12表示了在节点“a”和节点“e”之间进行的HELLO包的发送接收和、链路表以及路由表的更新。
接着,使用图13~图15,对在图11以及图12之后进行的HELLO包的发送接收和链路表以及路由表的更新进行说明。首先,如图13所示那样,节点“a”向节点“d”以及节点“e”分别发送HELLO包。这些HELLO包表示与图11以及图12所示的HELLO包(第3个)相同的HELLO包。
节点“d”若接收了HELLO包,则首先进行链路表更新处理。具体来讲,节点“d”确定HELLO包的发送源节点。发送源节点是节点“a”。接着,节点“d”在发送源节点“a”的周期表的最上位新生成记录,并通过计算周期的标准偏差来计算出去路评价值“20”。这里,虽然值没有变化,但是成为最新的值。并且,节点“d”如图13所示那样,从链路表识别节点“a”的既存记录,将去路评价值“20”与节点“a”建立对应关系重写。进而,节点“d”判定HELLO包中是否包含去路评价值,由于包含有去路评价值“10”,所以判定为包含。并且,节点“d”如图13所示那样,将接收到的HELLO包中包含的去路评价值“10”与链路表的发送源节点“a”建立对应关系,并作为归路评价值“10”保存。进而,节点“d”将去路评价值“20”和归路评价值“10”相加计算出链路权重“30”,并设定在链路表中。
接着,节点“d”进行路由表更新处理。具体来讲,节点“d”确定HELLO包的发送源节点。发送源节点是节点“a”。接着,节点“d”在具有和路由表相同构造的工作表中新生成节点“a”的记录。并且,将工作表的目的地节点设定为发送源节点“a”,将邻接节点设定为发送源节点“a”。并且,节点“d”使用发送源节点“a”检索链路表,取得与节点“a”建立有对应关系存储的链路权重“30”。接着,节点“d”将取得的链路权重“30”作为链路权重“30”保存在工作表的目的地节点“a”以及邻接节点“a”的记录中。接着,节点“d”判定在路由表中是否存在相同的记录,设为存在的情况,并如图13所示那样将工作表中生成的记录在路由表中重写。
并且,节点“d”接着判定HELLO包中是否包含信息,结果判定为包含信息。节点“d”判定目的地节点或者邻接节点是否是自身节点“d”,结果判定为是自身节点“d”。接着,节点“d”判定接收到的包中是否存在未处理的信息,结果判定为不存在。之后,节点“d”计算评价值,并保存在路由表中。具体来讲,由于目的地节点“a”是邻接节点,所以节点“d”将链路权重“30”其本身作为评价值“30”保存。
在节点“d”中,时钟计测规定的周期,时钟事件发生。于是,节点“d”发送HELLO包。节点“d”根据路由表生成HELLO包,并向邻接节点“a”以及邻接节点“x”分别发送。不过,在图13中为了方便说明,设节点“d”只向节点“x”发送HELLO包来进行说明。
节点“d”检索路由表,将目的地节点“x”和目的地节点“a”的记录分组。由于目的地节点“x”以及目的地节点“a”的记录分别是一个,所以节点“d”向HELLO包追加目的地节点“x”以及目的地节点“a”的记录,并向邻接节点“x”发送HELLO包。即,如图13所示那样,节点“d”从路由表中取得目的地节点是“x”、邻接节点是“x”、评价值是“50”的路径信息,并生成HELLO包。另外,节点“d”如图13所示那样,从链路表中取得去路评价值是“20”的链路信息,并生成HELLO包。另外,节点“d”从路由表中取得目的地节点是“a”、邻接节点是“a”、评价值是“30”的路径信息,并生成HELLO包。另外,节点“d”如图13所示那样,从链路表中取得去路评价值是“20”的链路信息,并生成HELLO包。
节点“a”也向除了节点“d”以外的节点“e”发送HELLO包。图13的下图表示了在节点“a”和节点“e”之间进行的HELLO包的发送接收和、链路表以及路由表的更新。
接着,如图14所示那样,节点“e”向节点“f”发送HELLO包。节点“f”若接收了HELLO包,则首先进行链路表更新处理。具体来讲,节点“f”确定HELLO包的发送源节点。发送源节点是节点“e”。接着,节点“f”在发送源节点“e”的周期表的最上位新生成记录,通过计算周期的标准偏差来计算出去路评价值“10”。这里,虽然值没有变化,但是成为了最新的值。并且,节点“f”如图14所示那样从链路表识别节点“e”的既存记录,将去路评价值“10”与节点“e”建立对应关系重写。进而,节点“f”判定HELLO包中是否包含有去路评价值,由于包含有去路评价值“10”,所以判定为包含。并且,节点“f”如图14所示那样,将接收到的HELLO包中包含的去路评价值“10”与链路表的发送源节点“e”建立对应关系,并作为归路评价值“10”保存。进而,节点“f”将去路评价值“10”与归路评价值“10”相加计算出链路权重“20”,并设定在链路表中。
接着,节点“f”进行路由表更新处理。具体来讲,节点“f”确定HELLO包的发送源节点。发送源节点是节点“e”。接着,节点“f”在具有和路由表相同构造的工作表中新生成节点“e”的记录。并且,将工作表的目的地节点设定为发送源节点“e”,将邻接节点设定为发送源节点“e”。并且,节点“f”使用发送源节点“e”检索链路表,取得与节点“e”建立有对应关系存储的链路权重“20”。接着,节点“f”将取得的链路权重“20”作为链路权重“20”保存在工作表的目的地节点“e”以及邻接节点“e”的记录中。接着,节点“f”判定在路由表中是否存在相同的记录,设为存在的情况,并如图14所示那样将工作表中生成的记录在路由表中重写。
并且,节点“f”接着判定HELLO包中是否包含信息,结果判定为包含信息。节点“f”判定目的地节点或者邻接节点是否是自身节点“d”,结果判定为是自身节点“d”。接着,节点“f”判定接收到的包中是否存在未处理的信息,结果判定为存在。
接着,节点“f”判定目的地节点或者邻接节点是否是自身节点“f”,结果判定为邻接节点是自身节点“f”。接着,节点“f”判定接收到的包中是否存在未处理的信息,结果判定为存在。
接着,节点“f”判定目的地节点或者邻接节点是否是自身节点“f”,结果判定为不是自身节点“f”。接着,节点“f”在具有和路由表相同构造的工作表中新生成节点“a”的记录。并且,将工作表的目的地节点设定为目的地节点“a”,将邻接节点设定为发送源节点“e”。并且,节点“f”将HELLO包中包含的评价值“40”作为工作表的路径权重“40”保存。接着,节点“f”判定在路由表中是否存在目的地节点“a”且邻接节点“e”的记录,结果判定为不存在。并且,节点“f”如图14所示那样,向路由表新追加在工作表中生成的记录。
之后,节点“f”计算评价值并保存在路由表中。具体来讲,由于目的地节点“e”是邻接节点,所以节点“f”将链路权重“20”本身作为评价值“20”保存。另外,由于目的地节点“x”是邻接节点,所以节点“f”将链路权重“35”本身作为评价值“35”保存。另外,节点“f”检索将邻接节点“e”作为目的地节点和邻接节点的记录。并且,节点“f”取得检索到的记录的链路权重“20”,并将目的地节点“a”以及邻接节点“e”的记录的路径权重“40”和取得的链路权重“20”相加作为评价值“60”保存。
在节点“f”中,时钟计测规定的周期,时钟事件发生。于是,节点“f”发送HELLO包。节点“f”根据路由表生成HELLO包,并向邻接节点“e”以及邻接节点“x”分别发送。不过,在图14中为了方便说明,设节点“f”只向节点“x”发送HELLO包进行说明。
节点“f”检索路由表,将目的地节点“e”、目的地节点“x”和目的地节点“a”的记录分组。由于目的地节点“e”、目的地节点“x”和目的地节点“a”的记录分别是一个,所以节点“f”向HELLO包分别追加目的地节点“e”、目的地节点“x”和目的地节点“a”的记录,并向邻接节点“x”发送HELLO包。
同样,如图15所示那样,节点“d”向节点“x”发送HELLO包,节点“f”向节点“x”发送HELLO包。即,在实施例1中,假定节点“x”在规定的周期内分别从节点“d”以及节点“f”接收HELLO包来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15所示那样,假设节点“x”首先从节点“d”接收到HELLO包。此时,节点“x”与之前说明的其他的节点一样,进行链路表的更新以及路由表的更新。接着,假设节点“x”从节点“f”接收到HELLO包。此时,节点“x”同样进行链路表的更新以及路由表的更新。
在节点“x”中,时钟计测规定的周期,时钟事件发生。于是,节点“x”发送HELLO包。节点“x”根据路由表生成HELLO包,并分别向邻接节点“d”、邻接节点“f”、邻接节点“v”以及邻接节点“z”发送。不过,在图15中为了方便说明,设节点“x”只向节点“v”以及节点“z”发送HELLO包来进行说明。
节点“x”检索路由表,将目的地节点“d”、目的地节点“f”、目的地节点“e”和目的地节点“a”的记录分组。由于目的地节点“d”、目的地节点“f”以及目的地节点“e”的记录分别是一个,所以节点“x”向HELLO包追加目的地节点“d”、目的地节点“f”以及目的地节点“e”的记录。
与此相反,目的地节点“a”的记录存在多个。所以,节点“x”分出目的地节点“a”的记录的组,在组内比较评价值,并设定上位1~3位的标志。具体来讲,由于被分组到目的地节点“a”的记录有2个,分别是评价值“80”和评价值“95”,所以节点“x”对评价值为“80”的记录设定第1位的标志,对评价值为“95”的记录设定第2位的标志。并且,节点“x”抽出设定了第1位的标志的记录并向HELLO包追加。具体来讲,只抽出是目的地节点“a”和邻接节点“d”的记录,并向HELLO包追加。之后,节点“x”发送HELLO包。
[链路表更新处理]
前面对实施例1的表的更新例进行了说明,接着使用图16说明链路表更新处理。图16是表示实施例1的链路表更新处理的流程图。
实施1的节点10的链路表更新部32首先判定是否从邻接节点接收到了HELLO包(步骤S101)。在判定为没有接收到的情况下(步骤S101的否定),链路表更新部32对HELLO包的接收进行待机。
另一方面,在判定为接收到的情况下(步骤S101的肯定),链路表更新部32接着确定HELLO包的“From Who”(步骤S102)。即,链路表更新部32确定将HELLO包发送来的发送源节点。
接着,链路表更新部32判定在周期表部23中是否已经存在步骤S102中确定的发送源节点的周期表(步骤S103)。
在判定为不存在的情况下(步骤S103的否定),链路表更新部32新生成发送源节点的周期表,并新生成ID“1”的记录(步骤S104)。接着,链路表更新部32在ID“1”的记录中设定接收到HELLO包的接收时刻(步骤S105)。例如,链路表更新部32设定接收时刻“0:00”。另外,链路表更新部32在ID“1”的记录中设定周期的初始值(步骤S106)。例如,链路表更新部32设定周期“0:00”。
另一方面,在判定为已经存在的情况下(步骤S103的肯定),链路表更新部32在周期表的最上位新生成记录(步骤S107)。接着,链路表更新部32在新生成的记录中设定接收到HELLO包的接收时刻(步骤S108)。并且,链路表更新部32计算出步骤S108中设定的接收时刻和邻接的下位的记录中设定的接收时刻的差值,将其设为周期(步骤S109)。接着,链路表更新部32计算周期的标准偏差(步骤S110)。
接着,链路表更新部32在链路表中新生成发送源节点的记录(步骤S111)。或者,链路表更新部32从链路表识别发送源节点的既存记录(步骤S111)。
并且,链路表更新部32将评价了接收到的HELLO包的去路评价值(即,根据步骤S110中计算出的标准偏差导出的去路评价值)与链路表的发送源节点建立对应关系保存(步骤S112)。或者,链路表更新部32对既存记录重写(步骤S112)。
接着,链路表更新部32判定接收到的HELLO包中是否包含有去路评价值(步骤S113)。在判定为没有包含的情况下(步骤S113的否定),链路表更新部32将评价了接收到的包的去路评价值作为节点之间的链路权重设定在链路表中(步骤S114)。或者,链路表更新部32对既存记录重写(步骤S114)。
另一方面,在判定为包含的情况下(步骤S113的肯定),链路表更新部32将接收到的HELLO包中包含的去路评价值与链路表的发送源节点建立对应关系,并作为归路评价值保存(步骤S115)。或者,链路表更新部32对既存记录重写(步骤S115)。
并且,链路表更新部32通过将去路评价值和归路评价值相加来计算节点之间的链路权重,并设定在链路表中(步骤S116)。或者,链路表更新部32将既存记录重写(步骤S116)。
[路由表更新处理]
接着使用图17-1以及图17-2说明路由表更新处理。图17-1以及图17-2是表示实施例1的路由表更新处理的流程图。
实施1的节点10的路由表更新部33首先判定是否从邻接节点接收到了HELLO包(步骤S201)。在判定为没有接收到的情况下(步骤S201的否定),路由表更新部33对HELLO包的接收进行待机。
另一方面,在判定为接收到的情况下(步骤S201的肯定),路由表更新部33接着确定HELLO包的“From Who”(步骤S202)。即,路由表更新部33确定将HELLO包发送来的发送源节点。
接着,路由表更新部33在工作表部24中新生成记录(步骤S203)。并且,路由表更新部33将新生成的记录的目的地节点设定为步骤S202中确定的发送源节点(步骤S204),将邻接节点设定为步骤S202中确定的发送源节点(步骤S205)。
接着,路由表更新部33使用发送源节点检索链路表部22,取得与发动源节点建立有对应关系存储的链路权重(步骤S206)。
并且,路由表更新部33在工作表部24中,将取得的链路权重作为链路权重保存在目的地节点和邻接节点是发送源节点的记录中(步骤S207)。
接着,路由表更新部33判定在路由表部21中是否存在相同的目的地节点和邻接节点的记录(步骤S2108)。在判定为不存在的情况下(步骤S2108的否定),路由表更新部33向路由表部21新追加在工作表部24中生成的记录(步骤S209)。另一方面,在判定为存在的情况下(步骤S208的肯定),路由表更新部33对路由表部21重写(步骤S210)。
接着,路由表更新部33判定是否包含有HELLO包的信息(步骤S211)。在判定为不包含的情况下(步骤S211的否定),路由表更新部33转移至计算评价值的处理(步骤S222)。
另一方面,在判定为包含的情况下(步骤S211的肯定),路由表更新部33接着判定目的地节点或者邻接节点是否是自身节点(步骤S212)。这里,在判定为其中任意一个是自身节点的情况下(步骤S212的肯定),路由表更新部33无视该信息,并转移至判定接收到的HELLO包中是否存在未处理的信息的处理(步骤S220)。
另一方面,在判定为目的地节点以及邻接节点都不是自身节点的情况下(步骤S212的否定),路由表更新部33在工作表部24中新生成记录(步骤S213)。并且,路由表更新部33将新生成的记录的目的地节点设定成HELLO包的信息中所包含的目的地节点(步骤S214),将邻接节点设定成发送源节点(步骤S215)。
接着,路由表更新部33将HELLO包的信息中所包含的评价值作为路径权重保存在工作表部24中新生成的记录中(步骤S216)。
接着,路由表更新部33判定在路由表部21中是否存在相同的目的地节点和邻接节点的记录(步骤S217)。在判定为不存在的情况下(步骤S217的否定),路由表更新部33向路由表部21新追加工作表部24中生成的记录(步骤S218)。另一方面,在判定为存在的情况下(步骤S217的肯定),路由表更新部33对路由表部21重写(步骤S219)。
之后,路由表更新部33判定在接收到的HELLO包中是否存在未处理的信息(步骤S220),在存在的情况下(步骤S220的肯定),取得未处理的信息(步骤S221),返回步骤S212的处理。另一方面,在不存在的情况下(步骤S220的否定),路由表更新部33计算评价值并保存在路由表部21中(步骤S222)。
[评价值计算处理]
接着,使用图18说明评价值计算处理。图18是表示评价值计算处理的流程图。
路由表更新部33首先判定在路由表部21的相应记录中是否保存有链路权重(步骤S222-1)。在判定为保存有的情况下(步骤S222-1的肯定),路由表更新部33将所保存的链路权重作为相应记录的评价值保存(步骤S222-2)。
另一方面,在判定为未保存有链路权重的情况下(步骤S222-1的否定),路由表更新部33检索将相应记录的邻接节点作为目的地节点和邻接节点的记录(步骤S222-3)。
并且,路由表更新部33取得检索到的记录的链路权重(步骤S222-4),并将相应记录的路径权重和检索到的记录的链路权重相加作为相应记录的评价值保存(步骤S222-5)。
之后,路由表更新部33判定是否存在未处理的记录(步骤S222-6),在存在的情况下(步骤S222-6的肯定),取得未处理的记录(步骤S222-7)并返回步骤S222-1的处理。另一方面,在不存在的情况下(步骤S222-6),路由表更新部33结束处理。
[发送处理]
接着使用图19说明发送处理。图19是表示实施例1的发送处理的流程图。
实施例1的节点10的路径信息发送部34首先判定是否发生时钟事件(步骤S301)。在判定为没有发生时钟事件的情况下(步骤S301的否定),路径信息发送部34对时钟事件待机。
另一方面,在判定为发生了时钟事件的情况下(步骤S 301的肯定),路径信息发送部34判定是否存在路由表(步骤S302)。在判定为路由表不存在的情况下(步骤S302的否定),路径信息发送部34发送空的HELLO包(步骤S307)并结束处理。
在判定为路由表存在的情况下(步骤S302的肯定),路径信息发送部34检索路由表部21,按每个相同的目的地节点进行分组(步骤S303)。
接着,路径信息发送部34在组内比较评价值,按照评价值从小到大的顺序(质量从大到小的顺序)对上位1~3位的记录进行排位(步骤S304)。
并且,路径信息发送部34对进行了排位的记录设定第1~3位的标志(步骤S305),提取被设定了第1位的标志的记录,并向HELLO包的包头追加(步骤S306)。另外,实施例1的路径信息发送部34将向HELLO包的包头追加的记录的“发送标志”设定为“Yes”。
之后,路径信息发送部34发送HELLO包(步骤S307)并结束处理。
[实施例1的效果]
如上述那样,实施例1是在各个节点根据路径信息(表示向成为目的地的节点发送包的路径的信息)中继包的自组织网络中,各个节点中继路径信息的路径信息中继方法。在实施例1中,各个节点从与自身终端相互连接的节点(邻接节点)接收路径信息。另外,各个节点取得关于接收到的路径信息的、表示由路径信息表示的路径的质量的质量信息(评价值)。并且,各个节点针对接收到的路径信息,每隔规定的周期(每次时钟事件)判定是否接收了成为包的目的地的节点相同的多个路径信息。各个节点,在经判定为接收了成为目的地的节点相同的多个路径信息的情况下,针对接收到的多个路径信息比较各个质量信息(评价值),并选择与比较的结果中表示最高质量的质量信息(评价值)相对应的路径信息。各个节点向与自身终端相互连接的节点(邻接节点)中的除了发送了路径信息的节点以外的节点中继所选择的路径信息。
由此,实施例1的各个节点能够降低用于路径控制的通信量。
即,以往的技术的各个节点,若接收了路径信息,则每次向邻接节点发送接收到的路径信息。其结果,各个节点必须多次进行路径信息的发送,另外,由于对每个HELLO包附加了控制包头部分,每个HELLO包需要发送等待时间,所以开销变大。并且,若发送的路径信息的数量增大,则冲突的发生频率也增加,进而重发路径信息的次数也增大。因此,假设将以往的技术应用于大规模的自组织网络,则会发生基于包过量的洪泛,用于路径搜索的路由表的生成也会比较困难。
与此相反,实施例1中的各个节点即使接收路径信息也不会每次向邻接节点发送接收到的路径信息。各个节点每隔规定的周期判定是否接收了成为包的目的地的节点相同的多个路径信息,并比较各个质量信息从而选择与最高质量的质量信息相对应的路径信息。并且,各个节点只将所选择的路径信息向邻接节点中继。作为其结果,各个节点能够减少路径信息的发送次数,同时也减少了开销。并且,若发送的路径信息的数量减少了,则冲突的发生频率也减少,进而重发路径信息的次数也减少。因此,假设将实施例1的技术应用于大规模的自组织网络,也不会发生基于包过量的洪泛,用于路径搜索的路由表的生成也不再困难。
例如,如图20所示那样,可以得知实施例1的方式与OLSR(Optimized Link State Routing protocol)和AODV(Ad hoc On demandDistance Vector)的方式相比降低了用于路径控制的通信量。即,若节点数超过了100个节点,则OLSR的控制包的数量超过了实施例1的方式的控制包的数量。另外,可以得知AODV的控制包加速度地增大。
实施例2
在上述的实施例1中说明了如果是与最高评价值相对应的路径信息(被设定第1位标志的记录),则节点10将其全部向邻接节点发送的方法。在实施例2中说明的方法不是如果是与最高的评价值相对应的路径信息则全部发送的方法,而是如下的方法,即节点10比较这次的评价值和上次的评价值,将两者的值的差在规定的阈值以上作为条件进行发送。
首先,使用图21对实施例2的路由表部21进行说明。图21是用于说明实施例2的路由表的图。
如图21所示那样,实施例2的路由表部21还存储路径信息发送部34上次发送路径信息时的评价值(“上次发送值”)。具体来讲,路由表部21,通过在路径信息发送部34发送了路径信息时,由路径信息发送部34保存来将“评价值”中保存的评价值保存到“上次发送值”中。另外,路由表部21存储的“上次发送值”被用于路径信息发送部34的处理。
接着,使用图22对实施例2的发送处理进行说明。图22是表示实施例2的发送处理的流程图。
如图22所示那样,和实施例1同样,实施例2的路径信息发送部34判定是否有时钟事件(步骤S401),并判定是否存在路由表(步骤S402)。另外,在判定为路由表存在的情况下(步骤S402的肯定),和实施例1同样,路径信息发送部34对路由表部21进行检索,按相同的目的地节点进行分组(步骤S403)。另外,和实施例1同样,路径信息发送部34在组内比较评价值,按照评价值从小到大的顺序(质量从高到低的顺序)对上位1~3位的记录进行排位(步骤S404)。接着,和实施例1同样,路径信息发送部34对进行了排位的记录设定第1~3位的标志(步骤S405)。
接着,实施例2的路径信息发送部34在路由表部21中比较“评价值”和“上次发送值”,并对更新幅度较大的记录设定发送标志(步骤S406)。例如,路径信息发送部34对更新幅度为“10”以上的记录设定发送标志“YES”。
并且,路径信息发送部34提取被设定了发送标志的记录,并向HELLO包头追加(步骤S407)。另外,路径信息发送部34针对被设定了发送标志的记录,将“评价值”保存到“上次发送值”中(步骤S408)。
之后,和实施例1同样,路径信息发送部34发送HELLO包(步骤S409),并结束处理。
[实施例2的效果]
如上述那样,在实施例2中,各个节点将接收到的路径信息和路径信息上次被中继时的质量信息(上次发送值)之间的对应关系存储在路由表部中。另外,各个节点使用这次选择的路径信息对路由表部进行检索,将在路由表部中与路径信息具有对应关系的质量信息(上次发送值)和路径信息被选择时的这次的质量信息(评价值)进行比较。并且,各个节点将由各个质量信息表示的各个质量的差值在规定阈值以上(例如“10”以上)作为条件中继所选择的路径信息。
由此,根据实施例2,由于各个节点从这次的中继对象中除去了已经向邻接节点发送过的、与上次相比质量的评价没太变化的路径信息,所以能够降低用于路径控制的通信量。
实施例3
但是,在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节点10在发送包时选择路径的方法没有反映与数据包(发送接收实际数据的包)有关的信息。所以,在实施例3中说明了如下的方法,即、节点10通过根据与数据包有关的信息校正路径的评价值来将与数据包有关的信息反映到路径的选择上。
[实施例3的节点的构成]
首先,使用图23~图25对实施例3的节点的构成进行说明。图23是表示实施例3的节点的构成的框图。另外,图24是用于说明实施例3的数据管理表的图。另外,图25是用于说明实施例3的路由表的图。
实施例3的节点10如图23所示那样,存储部20中还具备数据管理表部25。数据管理表部25存储与包发送接收部35发送的数据包有关的信息。具体来讲,数据管理表部25在包发送接收部35发送了数据包时,通过包发送接收部35保存作为响应包(后面称为数据ACK)的接收时刻的认为成功的时刻等。另外,数据管理表部25存储的信息被用于包发送接收部35的处理。
例如,数据管理表部25如图24所示那样,存储识别数据包的ID(“ID”)、目的地节点(“目的地”)、邻接节点(“邻接”)和、作为数据ACK的接收时刻的认为成功的时刻(“等待时刻”)。另外,例如在节点“x”将节点“a”作为目的地节点发送数据包时,存在向邻接节点“d”发送数据包的路径和向邻接节点“f”发送数据包的路径。实施例3的数据管理表部25虽然存储关于全部路径的信息,但是在图24中,只示例了向邻接节点“d”发送数据包的路径。
这里,对“等待时刻”进行说明。若节点10发送了数据包,则节点10会接收针对所发送的数据包的数据ACK。因此,节点10能够利用接收到数据ACK的时刻来评价发送了数据包的路径的质量。即,在接收到数据ACK的时刻晚于通常被认为应该接收的时刻的情况下,一般可以认为路径的质量较差。另一方面,在接收到数据ACK的时刻早于通常被认为应该接收的时刻的情况下,一般可以认为路径的质量较好。由此,在实施例3中,节点10在数据管理表部25中设定“等待时刻”。
另外,在实施例3中,节点10如图25所示那样,在路由表部21中存储“成功系数”。具体来讲,路由表部21在通过包发送接收部35接收到数据ACK时,通过包发送接收部35或者保存“成功系数”,或者更新“评价值”。这里,“成功系数”是表示在数据管理表部25的“等待时刻”所设定的时刻之前是否接收了数据ACK的系数。在实施例3中,“成功系数”例如表示为“0”~“10”的值。
在实施例3中,包发送接收部35如果在“等待时刻”所设定的时刻之前接收了数据ACK,则将路由表部21的“成功系数”的值进行减小更新(例如,减“1”),并以使“评价值”反映更新后的“成功系数”方式进行更新。另一方面,包发送接收部35如果在“等待时刻”所设定的时刻之前没有接收到数据ACK,则将路由表部21的“成功系数”的值进行增大更新(例如,加“1”),并以使“评价值”反映更新后的“成功系数”的方式进行更新。
[实施例3的节点的处理顺序]
接着,使用图26以及图27,对实施例3的节点的处理顺序进行说明。图26是用于说明实施例3的节点的处理顺序(整体)的图。图27是表示实施例3的数据管理表更新处理的流程图。
如图26所示那样,实施例3的节点10,在包发送接收部35中发送数据包时,参照路由表部21选择路径。接着,包发送接收部35向数据管理表部25追加用于管理要发送的数据包的发送履历的记录,并发送数据包。此时,包发送接收部35在数据管理表部25中设定了数据ACK的“等待时刻”。
并且,包发送接收部35每隔特定间隔就从与数据包的发送不同步动作的时钟接收时钟事件,并比较根据该定时计算出的当前时刻和、数据管理表部25中设定的“等待时刻”。包发送接收部35在在“等待时刻”之前没有接收到数据ACK的情况下再次发送数据包。即,包发送接收部35如图26所示那样更新路由表部21,根据更新后的路由表部21重新选择路径,并再次发送数据包。
接着,包发送接收部35若在“等待时刻”之前接收了数据ACK,则更新数据管理表部25(删除记录),并更新路由表部21。
接着,使用图27对包发送接收部35的数据管理表更新处理进行说明。首先,包发送接收部35判定是否从自身节点10接受了发送实际数据(数据包)的请求,或者判定是否接收了从邻接的节点10中继的数据包(步骤S501)。在没有接受到发送请求或者没有接收到中继的数据包的情况下(步骤S501的否定),包发送接收部35等待发送请求等。
另一方面,在接受了发送请求或者接收到了中继的数据包的情况下(步骤S501的肯定),包发送接收部35参照路由表部21,从把成为数据包的目的地的节点10设为目的地的记录中抽出设定了第1~3位的标志的3条记录(步骤S502)。这里,例示了不抽出全部的记录而只是限定为上位3条记录的方法。
接着,包发送接收部35针对抽出的3条记录,向数据管理表部25追加发送履历记录(步骤S503)。并且,包发送接收部35设定数据管理用的“ID”,将数据包的目的地设定在“目的地”中(步骤S504),并设定数据ACK的“等待时刻”(步骤S505)。并且,包发送接收部35发送数据包(步骤S506)。
之后,包发送接收部35判定在数据管理表部25中设定的“等待时刻”之前是否接收到了来自目的地节点的数据ACK(步骤S507)。在没有接收到的情况下(步骤S507的否定),包发送接收部35更新路由表部25的“成功系数”(步骤S511),更新路由表部25的“评价值”,并且更新“排位”(步骤S512)。例如,包发送接收部35将路由表部25的“成功系数”从“7”更新至“8”,将“评价值”从“57”更新至“58”。
并且,包发送接收部35返回步骤S502的处理。即,包发送接收部35再次参照更新后的路由表部21,并抽出设定了第1~3位的标志的3条记录(步骤S502)。与更新前的路由表部21相比,如果设定了第1~3位的标志的记录中发生变化,则包发送接收部35能够根据实际发送数据包时取得的路径的质量信息重新再选择路径。
另一方面,当在“等待时刻”之前接收到的情况下(步骤S507的肯定),包发送接收部35从数据管理表部25中删除对象记录(步骤S508)。并且,包发送接收部35更新路由表部25的“成功系数”(步骤S509),更新路由表部25的“评价值”,并且更新“排位”(步骤S510)。
[实施例3的效果]
如上述那样,在实施例3中,各个节点将接收到的路径信息和取得的质量信息(评价值)之间的对应关系存储在路由表部中。另外,各个节点,在向邻接节点发送了包的情况下、或者在中继了从邻接节点接收到的包的情况下,根据相应包的接收状况计算所选择的路径的质量信息。并且,各个节点用计算出的质量信息置换路由表部中存储的质量信息。并且,各个节点通过对关于接收到的多个路径信息的、在路由表部中存储的各个质量信息(置换后的质量信息)进行比较来选择路径信息。
由此,根据实施例3,各个节点能够根据实际发送数据包时取得的路径的质量信息,或者再评价路径的质量,或者重新再选择路径。
实施例4
[其他的实施例]
前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1~实施例3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除了上述的实施例以外,也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实施。
[请求方式]
上述的实施例1~实施例3假定了将本发明涉及的路径信息中继方法应用于通过路由表方式进行路径控制的情况。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对于通过按需(on-demand)方式进行路径控制的情况和通过混合方式(路由表方式和按需方式的混合方式)进行路径控制的情况,本发明涉及的路径信息中继方法也同样能够适用。换言之,如果是各个节点中继路径信息的方式,则本发明对于无论是通过哪种方式进行路径控制的情况都能够适用。
[多个节点的路径信息]
上述的实施例1~实施例3说明了只有将节点“a”作为目的地的路径信息被接收多个的事例,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在针对多个节点分别接收了成为目的地的节点相同的多个路径信息的情况下,各个节点也可以针对多个节点分别选择各个路径信息,并将选择的各个路径信息合在一起中继。例如,设定为,节点“x”在每隔规定的周期进行判定时,除了将节点“a”作为目的地的多个路径信息之外,还接收将节点“b”作为目的地的多个路径信息和将节点“c”作为目的地的多个路径信息(参照图2)。此时,节点“x”可以将针对节点“a”选择的最高质量的路径信息、针对节点“b”选择的最高质量的路径信息和针对节点“c”选择的最高质量的路径信息合在一起中继。将与多个节点有关的路径信息这样合在一起进行中继的方法与将与节点有关的路径信息个别中继的方法相比,能够进一步降低用于路径控制的通信量。
[系统构成等]
对于上述说明书和附图中表示的处理顺序(图16~19、图22、图27等)、具体的名称和包含各种数据与参数的信息,除了特别标明的情况以外可以进行任意变更。另外,图示的各装置的各构成要素是功能概念的要素,不一定需要按照图示(例如图3、图23等)那样在物理上构成。即,各装置的分散·合并的具体方式并不限定于图示的方式,可以根据各种负荷和使用状况等将其全部或者一部分以任意的单位在功能上或者物理上进行分散·合并来构成。并且,对于各装置中进行的各处理功能,其全部或者任意的一部分可以通过CPU以及在该CPU中解析执行的程序来实现,或者可以作为基于布线逻辑的硬件实现。
另外,本实施例中说明的路径控制方法可以通过在个人计算机和工作站等的计算机上执行事先准备的程序来实现。该程序可以经由因特网等的网络发布。另外,该程序也可以被记录在硬盘、软磁盘(FD)、CD-ROM、MO、DVD等的计算机能够读取的记录介质中,由计算机从记录介质读取执行。

Claims (5)

1.一种路径信息中继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各个无线终端根据表示向成为目的地的无线终端发送包时的路径的路径信息对包进行中继的情况下,该各个无线终端中继该路径信息,
包含:
路径信息接收步骤,各个无线终端从与自身终端相互连接的无线终端接收上述路径信息;
质量信息取得步骤,各个无线终端针对上述路径信息接收步骤接收的路径信息,取得表示由该路径信息表示的路径的质量的质量信息;
判定步骤,各个无线终端针对上述路径信息接收步骤接收的路径信息,每隔规定的周期判定是否接收了成为包的目的地的无线终端相同的多个路径信息;
选择步骤,在经上述判定步骤判定的结果是,接受了成为目的地的无线终端相同的多个路径信息的情况下,各个无线终端针对接收到的多个该路径信息的每个比较上述质量信息取得步骤取得的各个质量信息,选择与比较的结果中表示最高质量的质量信息相对应的路径信息;和
中继步骤,各个无线终端向与自身终端相互连接的无线终端中除了发送了上述路径信息接收步骤接收到的路径信息的无线终端以外的无线终端中继上述选择步骤选择的路径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径信息中继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选择步骤,在经上述判定步骤判定的结果是关于多个无线终端的每个接收了成为目的地的无线终端相同的多个路径信息的情况下,针对该多个无线终端的每个选择各个路径信息;
上述中继步骤将上述选择步骤选择的各个路径信息合在一起中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权利要求2所述的路径信息中继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各个无线终端具备存储上述路径信息接收步骤接收的路径信息和该路径信息通过上述中继步骤中继时的质量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的质量信息存储部;
上述中继步骤使用上述选择步骤选择的路径信息检索上述质量信息存储部,对该质量信息存储部中与该路径信息具有对应关系的质量信息和通过上述选择步骤选择路径信息时的质量信息进行比较,将由该各个质量信息表示的各个质量的差达到规定的阈值以上作为条件,对通过上述选择步骤选择的路径信息进行中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径信息中继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各个无线终端具备存储上述路径信息接收步骤接收到的路径信息和上述质量信息取得步骤取得的质量信息之间的对应关系的路径信息存储部;
还包含质量信息置换步骤,在向与自身终端相互连接的无线终端发送了包的情况下,或者在向与自身终端相互连接的无线终端中继了从与自身终端相互连接的无线终端接收到的包的情况下,在该质量信息置换步骤中,根据针对该包的响应包的接收状况,计算在包的发送或者中继时选择的路径的质量信息,并用计算出的该质量信息置换上述路径信息存储部中存储的质量信息;
上述选择步骤,通过针对上述接收到的多个路径信息的每个比较上述路径信息存储部中存储的各个质量信息来选择路径信息。
5.一种无线终端,其特征在于,
在各个无线终端根据表示向成为目的地的无线终端发送包时的路径的路径信息对包进行中继的情况下,中继该路径信息;
包含:
路径信息接收单元,从与自身终端相互连接的无线终端接收上述路径信息;
质量信息取得单元,针对上述路径信息接收单元接收的路径信息,取得表示由该路径信息表示的路径的质量的质量信息;
判定单元,针对上述路径信息接收单元接收的路径信息,每隔规定的周期判定是否接收了成为包的目的地的无线终端相同的多个路径信息;
选择单元,在经上述判定单元判定的结果是,接受了成为目的地的无线终端相同的多个路径信息的情况下,针对接收到的多个该路径信息的每个比较上述质量信息取得单元取得的各个质量信息,选择与比较的结果中表示最高质量的质量信息相对应的路径信息;和,
中继单元,向与自身终端相互连接的无线终端中除了发送了上述路径信息接收单元接收到的路径信息的无线终端以外的无线终端中继上述选择单元选择的路径信息。
CN200980114244.XA 2008-04-22 2009-04-22 路径信息中继方法以及无线终端 Active CN10201771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111777A JP4941397B2 (ja) 2008-04-22 2008-04-22 経路情報中継方法および無線端末
JP2008-111777 2008-04-22
PCT/JP2009/058024 WO2009131160A1 (ja) 2008-04-22 2009-04-22 経路情報中継方法および無線端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17716A true CN102017716A (zh) 2011-04-13
CN102017716B CN102017716B (zh) 2014-06-11

Family

ID=412168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14244.XA Active CN102017716B (zh) 2008-04-22 2009-04-22 路径信息中继方法以及无线终端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210647B2 (zh)
EP (1) EP2273822B1 (zh)
JP (1) JP4941397B2 (zh)
KR (1) KR101174579B1 (zh)
CN (1) CN102017716B (zh)
WO (1) WO2009131160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059990A1 (zh) * 2011-10-25 2013-05-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中继路径选择方法及系统
CN104685832A (zh) * 2012-10-31 2015-06-03 富士通株式会社 通信控制方法、网络系统以及通信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14520B2 (ja) * 2009-11-25 2014-06-04 株式会社メガチップス 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装置
JP5464278B2 (ja) 2010-11-29 2014-04-09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無線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経路決定方法
WO2012131960A1 (ja) * 2011-03-30 2012-10-04 富士通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経路探索方法および経路探索プログラム
WO2012132013A1 (ja) * 2011-03-31 2012-10-04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ノード、リンク形成方法およびリンク形成プログラム
US9736045B2 (en) 2011-09-16 2017-08-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network quality estimation, connectivity detection, and load management
US20130083674A1 (en) * 2011-09-29 2013-04-04 Robert Bosch Gmbh Methods for robust wireless communication for nodes located in vehicles
JP5939262B2 (ja) 2011-12-12 2016-06-22 富士通株式会社 送信制御方法、ノードおよび送信制御プログラム
JP5594789B2 (ja) * 2012-03-02 2014-09-24 Necアクセステクニカ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無線通信プログラム
GB2500648B (en) * 2012-03-28 2014-06-25 Toshiba Res Europ Lt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s and apparatus
JP5994589B2 (ja) * 2012-11-14 2016-09-21 富士通株式会社 光伝送システムおよびノード装置
JP6016646B2 (ja) * 2013-01-15 2016-10-2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ノード
US9668196B2 (en) * 2013-01-29 2017-05-30 Cooper Technologies Company Network administrator interface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onitoring industrial wireless, self-organizing mesh communication networks
WO2014147826A1 (ja) 2013-03-22 2014-09-25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端末、代替経路数生成方法
ES2594610T3 (es) * 2013-04-26 2016-12-21 Airbus Defence And Space Limited Enrutamiento de datos dentro de una red de comunicaciones
JP6237770B2 (ja) 2013-05-31 2017-11-29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端末、重要度生成方法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5913209B2 (ja) * 2013-06-18 2016-04-27 大井電気株式会社 経路制御装置、センサノード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265689B2 (ja) * 2013-11-06 2018-01-24 関西電力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無線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無線ネットワーク制御方法、及び、無線ネットワーク制御プログラム
JP6171868B2 (ja) * 2013-11-11 2017-08-02 富士通株式会社 ノード装置、経路入れ替え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10015720B2 (en) 2014-03-14 2018-07-03 GoTenna,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git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computing devices
US10810806B2 (en) * 2017-03-13 2020-10-20 Renovo Motor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cessing vehicle sensor data
EP3831021A1 (en) 2018-07-27 2021-06-09 Gotenna Inc. VINEtm ZERO-CONTROL ROUTING USING DATA PACKET INSPECTION FOR WIRELESS MESH NETWORKS
CN110581804B (zh) * 2019-08-09 2021-05-11 睿魔智能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异构链路数据转译和分发方法、系统、设备和存储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237973A1 (en) * 2004-04-14 2005-10-27 Ntt Docomo, Inc.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and routing control and packet transmission technique in wireless network
JP2006279660A (ja) * 2005-03-30 2006-10-12 Sanyo Electric Co Ltd 通信方法ならびにそれを利用した無線装置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JP2007288259A (ja) * 2006-04-12 2007-11-01 Sharp Corp アドホック機能付き携帯端末
CN101069392A (zh) * 2004-12-01 2007-11-07 法国电信公司 在ad hoc网络中用于动态适配服务质量标准的方法和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258109B1 (en) * 2000-02-23 2008-06-25 Microsoft Corporation Quality of service over paths having a wireless-link
JP2003078530A (ja) * 2001-08-30 2003-03-1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JP4037640B2 (ja) 2001-11-15 2008-01-23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無線端末
WO2004114690A1 (en) * 2003-06-05 2004-12-29 Meshnetworks, Inc. Optimal routing in ad hac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WO2006098723A1 (en) * 2005-03-10 2006-09-21 Thomson Licensing Hybrid mesh routing protocol
JP2007129542A (ja) 2005-11-04 2007-05-24 Sony Corp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KR101183342B1 (ko) * 2005-11-09 2012-09-14 톰슨 라이센싱 무선 네트워크에서의 경로 선택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237973A1 (en) * 2004-04-14 2005-10-27 Ntt Docomo, Inc.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and routing control and packet transmission technique in wireless network
CN101069392A (zh) * 2004-12-01 2007-11-07 法国电信公司 在ad hoc网络中用于动态适配服务质量标准的方法和系统
JP2006279660A (ja) * 2005-03-30 2006-10-12 Sanyo Electric Co Ltd 通信方法ならびにそれを利用した無線装置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JP2007288259A (ja) * 2006-04-12 2007-11-01 Sharp Corp アドホック機能付き携帯端末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059990A1 (zh) * 2011-10-25 2013-05-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中继路径选择方法及系统
CN104685832A (zh) * 2012-10-31 2015-06-03 富士通株式会社 通信控制方法、网络系统以及通信装置
CN104685832B (zh) * 2012-10-31 2019-06-14 富士通株式会社 通信控制方法、网络系统以及通信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10038274A1 (en) 2011-02-17
EP2273822A1 (en) 2011-01-12
US9210647B2 (en) 2015-12-08
EP2273822B1 (en) 2018-11-21
JP4941397B2 (ja) 2012-05-30
JP2009267532A (ja) 2009-11-12
KR101174579B1 (ko) 2012-08-16
WO2009131160A1 (ja) 2009-10-29
EP2273822A4 (en) 2014-10-22
KR20100137541A (ko) 2010-12-30
CN102017716B (zh) 2014-06-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17716B (zh) 路径信息中继方法以及无线终端
CN102457933B (zh) 无线网络设备、无线网络系统和路由选择控制方法
US5412654A (en) Highly dynamic destination-sequenced destination vector routing for mobile computers
EP1850538B1 (en) Radio communica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route control device, communication route control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017543B (zh) 节点装置及程序
US7346015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outing data with support for changing mobility requirements
US9014088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livering data in an intermittent communication environment
JP2003249936A (ja) 無線装置およびその通信経路制御方法、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US9185630B2 (en) Management of the connections of relay nodes to form an ad hoc network
US8675521B2 (en) Node related information collecting system, node device and frame processing method
CN101990270B (zh) 建立按需路由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JP5720793B2 (ja) データ転送方法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るノード装置
US20110249612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preventing traffic from being relayed concentratively onto a specific node
EP1580941A1 (en) Method of operating sensor net and sensor apparatus
EP1400070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outing data
CN112311827A (zh) 智能电表管理系统及方法
JP5464278B2 (ja)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無線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経路決定方法
US9191846B2 (en) Monitoring method of multi-hop wireless network
EP3051919B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ed in wireless ad hoc network
KR20170081904A (ko) 네트워크의 운용 방법 및 네트워크 장치
CN101330512B (zh) 协议高速化装置
JP6086479B2 (ja) 移動端末、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Kumar et al. Frequency of Meeting with Node and Visit to Physical Location Based on Mobility Pattern
Munir et al. A distributed algorithm to achieve cesaro-wardrop equilibrium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