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17566B - 无线网络中处理协议数据单元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无线网络中处理协议数据单元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17566B
CN102017566B CN200880128910.0A CN200880128910A CN102017566B CN 102017566 B CN102017566 B CN 102017566B CN 200880128910 A CN200880128910 A CN 200880128910A CN 102017566 B CN102017566 B CN 10201756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length
protocol data
data unit
bur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12891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17566A (zh
Inventor
王栋耀
沈钢
张凯宾
冷晓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kia Shanghai Bel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catel Lucent Shanghai Bel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catel Lucent Shanghai Bell Co Ltd filed Critical Alcatel Lucent Shanghai Bel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0175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175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175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175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6Optimizing the usage of the radio link, e.g. header compression, information sizing, discarding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02Protocol performa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1Allocation or use of connection identifi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在宽带无线接入网络的网络设备中用于处理协议数据单元的方法和装置。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可以将对应不同逻辑连接的数据承载于同一个协议数据单元中,因而可以节省系统中与数据无关的信息所造成的开销,尤其可以降低MAC Header、Sub‑header所造成的开销。

Description

无线网络中处理协议数据单元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尤其涉及在无线网络的网络设备中用于处理协议数据单元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推动宽带无线接入(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技术的发展,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IEEE)于1999年成立了IEEE802.16工作组,专门进行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的发展工作。
IEEE于2001年12月正式发布了IEEE 802.16-2001标准,其是一种宽带无线城域网(WMAN)技术规范,着重于固定式(Fixed)网络的应用。
由于无线通信技术的进步和用户市场的需求,唯有具备移动性的特性才能保证宽带无线接入服务能拥有更加广阔的市场前景。为了支持宽带无线接入服务,IEEE 802.16工作小组又提出了IEEE 802.16e这个标准版本,目的是希望提出一种既能提供高速数据传送服务同时又能支持高速移动的宽带无线接入解决方案。正因为IEEE 802.16e能支持移动性的高速数据传送服务,因此其被视为是目前唯一能与3G技术竞争的下一代宽带无线接入技术。
IEEE 802.16e标准为媒体接入控制(MAC)层设定了如下数据结构,每一个媒体接入控制层协议数据单元(MAC PDU)由三部分组成,每个MAC PDU包括一个48比特固定长度的MAC报头(header);MAC header之后是负荷(Payload),Payload中的数据长度是可变的,如果Payload的长度不为零,则在Payload中可能包含有0个或多个MAC子报头(sub-header)以及0个或多个MAC业务数据单元(SDU)和/或SDU片段(Fragment);Payload之后是可选的32比特的循环校验码(CRC)。在IEEE 802.16的MAC中定义了两种header的格式:普通(Generic)header和带宽请求(bandwidth request)header。Generic MAC PDU和Bandwidth requestMAC PDU的区别在于Bandwidth request MAC PDU中没有Payload。
普通MAC header的格式如图1所示,其中48比特信息的分配格式及用途罗列如下:
HT,1比特,该信息用于标识header类型,其值为0表示MAC header是Genericheader;
EC,1比特,该信息用于标识加密控制,其值为0表示payload未加密,其值为1表示payload加密;
Type,6比特,该信息用于标识payload及其sub-header的类型;
ESF,1比特,该信息为扩展sub-header区域;
RSV,1比特,该信息保留用于扩展功能;
CI,1比特,该信息用于标识是否附加CRC;
EKS,2比特,该信息为加密密钥序列;
LEN,11比特,该信息用于标识包括MAC header以及CRC在内的MAC PDU的长度,即允许的MAC PDU最长为2048字节;
CID,16比特,该信息为连接标识符;
HCS,8比特,该信息为header检验序列,用于检验header中的错误。
带宽请求MAC header也为48比特,其分配格式与普通MACheader略有不同,但是也包括16比特CID信息和8比特HCS信息。
IEEE 802.16e标准的物理层(PHY)由传输汇聚子层(TCL)和物理媒质依赖子层(PMD)组成,通常说的物理层主要是指PMD。物理层定义了两种双工方式:时分双工(TDD)和频分双工(FDD),这两种方式都使用突发数据传输格式,这种传输机制支持自适应的突发业务数据,传输参数(调制方式、编码方式等)可以动态调整,但是需要MAC层协助完成。
IEEE 802.16标准的物理层支持的典型帧长为5毫秒,其中物理层时隙(physicalslot,PS)是物理层最小的带宽管理单位。下行信道的物理层PDU由前导(preamble)开始,引入前导的目的是用于物理层同步;preamble之后紧接着是帧控制报头(frame controlheader,FCH),其包括广播控制信息,用于指定紧随FCH之后的一个或多个突发(burst)的参数及长度;burst所包含的内容即为欲传送的数据。
IEEE 802.16同时支持时分双工(TDD)和频分双工(FDD)工作模式。图2和图3分别为IEEE 802.16中使用TDD模式和FDD模式时上下行信号结构的示意图。图中仅是示意性的区分不同的突发,并不意味着不同突发之间一定采用TDM方式;在OFDM方式下,不同的突发可以对应于相同时隙中的不同子载波。当使用TDD模式时,在每一帧的上下行信道之间分别插入发送/接收传输间隙(TTG)和接收/发送传输间隙(RTG),以便进行上行链路子帧和下行链路子帧的切换。在下行链路部分,基站设备采用TDM或OFDMA方式传送数据给移动终端,各移动终端在收到广播信息后,通过下行链路移动应用部分(DL-MAP)或上行链路移动应用部分(UL-MAP)判断何时应该接收或传送数据。除了广播外,基站设备也可以使用单播(unicast)或组播(multicast)方式向一个或一组移动终端发送消息。
现在的IEEE 802.16e中的MAC PDU结构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开销过大。MAC header占用了6字节,其中部分资源可以节省下来。
2)现有MAC PDU中仅封装来自一个连接的MAC业务数据单元(SDU),可能会增大开销。如果一个移动终端与基站设备建立了两个或多个下行逻辑连接,而基站设备将在一个突发中为多个逻辑连接各发送一个MAC SDU,则需要构造多个MAC PDU,使用多组MACheader和CRC。
3)在某些情况下,接收设备很难定位各MAC PDU。当接收缓存中存在两个连续的MAC PDU,如果前一个MAC PDU的报头(header)存在错误,则其中的关于该MAC PDU的长度信息并不可靠,因此很难定位下一个MAC PDU。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在无线网络的网络设备中用于处理协议数据单元的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在无线网络的网络设备中用于产生协议数据单元的方法,其中,包括以下步骤:a.判断是否将待发往同一对端设备且对应于不同逻辑连接的数据分配到当前协议数据单元中;b.如果需要将所述待发往同一对端设备且对应于不同逻辑连接的数据分配到所述当前协议数据单元中,则将所述数据与用于标识其所对应的逻辑连接的连接标识信息封装到所述协议数据单元中。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在无线网络的网络设备中用于对接收到的突发所解调出的接收数据进行解析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所述接收数据解析成各协议数据单元;B.根据各协议数据单元中的各数据分组的长度信息识别出各数据分组;C.根据各数据分组的连接标识信息将各数据分组映射到相应的逻辑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在无线网络的网络设备中用于产生协议数据单元的数据生成装置,所述数据生成装置包括:第一判断装置,用于判断是否将待发往同一对端设备且对应于不同逻辑连接的数据分配到当前协议数据单元中;数据封装装置,用于如果需要将所述待发往同一对端设备且对应于不同逻辑连接的数据分配到所述当前协议数据单元中,则将所述数据与用于标识其所对应的逻辑连接的连接标识信息封装到所述当前协议数据单元中。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在无线网络的网络设备中用于对接收到的突发所解调出的接收数据进行解析的数据解析装置,其包括:第一分解装置,用于将所述接收数据解析成各协议数据单元;数据分组识别装置,用于根据各协议数据单元中的各数据分组的长度信息识别出各数据分组;逻辑连接映射装置,用于根据各数据分组的连接标识信息将各数据分组映射到相应的逻辑连接。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可以将对应不同逻辑连接的数据承载于同一个协议数据单元中,因而可以节省系统开销。根据本发明的某些优选实施例,还可以简化接收端处理设备的结构。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以下参照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IEEE802.16标准中MAC PDU中普通MAC header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IEEE802.16中使用TDD模式时上下行信号结构的示意图;
图3为IEEES02.16中使用FDD模式时上下行信号结构的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宽带无线网络的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协议数据单元的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协议数据单元中数据分组的子报头(sub-header)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协议数据单元中数据分组的子报头(sub-header)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在宽带无线网络的网络设备中用于产生协议数据单元的方法流程图;
图9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在宽带无线网络的网络设备中用于对接收到的突发所解调出的接收数据进行解析的方法流程图;
图10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在宽带无线网络中的网络设备的框图;
其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步骤特征或装置(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图4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宽带无线网络的示意图。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所示网络可为WiMAX网络或Wi-Fi网络,且不限于此。如图4所示,宽带无线网络包括基站设备1和移动终端2,两者之间建立了逻辑连接a和逻辑连接b。本文中虽仅为描述方便之目的而仅以基站与移动终端之间的数据传输、解析为例进行介绍,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不经任何创造性劳动地将本发明推广应用至基站或与之等同的无线接入设备与中继站(或其等同)之间、中继站(或其等同)与移动终端之间的数据传输、解析,而仍不超出本发明权利要求所限定的保护范围。
图5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协议数据单元的报头的结构示意图。图6和图7分别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协议数据单元中数据分组的子报头(sub-header)的结构示意图。
结合图1至图7从系统角度对本发明说明如下:
参考图2、图3、图4,现有的IEEE 802.16标准下行信道的物理层PDU由用于物理层同步的前导(preamble)开始;前导之后紧接着是帧控制报头(frame control header,FCH),其包括广播控制信息,用于指定紧随FCH之后的一个或多个突发(burst)的参数及长度;突发所包含的内容即为欲传送的数据。帧控制报头中还包括下行链路移动应用部分(DL-MAP)或上行链路移动应用部分(UL-MAP)。通常,preamble和FCH都是由基站设备1广播发送的。移动终端2接收到preamble之后,调整本地信号,保持与基站设备1之间的物理层信号同步。移动终端2在接收到FCH后,根据其中的DL-MAP或UL-MAP来判断何时应该接收或传送数据,即判断分配给移动终端2的上、下行突发各占用哪一块时频资源。
在现有的IEEE 802.16e标准中,每一个突发包括一个或多个MACPDU。每一个MACPDU由三部分组成,每个MAC PDU包括一个48比特固定长度的MAC header;MAC header之后是Payload;Payload之后是可选的32比特的CRC。在IEEE 802.16中定义的两种MAC header(即普通header和带宽请求header)格式中均包括16比特CID信息和8比特HCS信息。即根据现有的IEEE802.16e标准,一个MACPDU中仅承载对应于一个逻辑连接的数据。当基站设备1和移动终端2之间存在两条逻辑连接a、b时,即使与每个逻辑连接相对应的待发送数据量都非常小,也需要为逻辑连接a和逻辑连接b各生成一个MAC PDU以用于发送。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协议数据单元的报头(MAC header)中不再包括16比特的CID信息。当移动终端2和基站设备1之间存在多条逻辑连接时,可以将对应多条逻辑连接的数据封装在一个协议数据单元之中,从而节省了用于报头和CRC的系统开销。此时协议数据单元的报头可以采用如图5所示的结构。
如图5所示,协议数据单元的报头中包括4个1比特的R信息或1个12比特的MS ID信息。R信息为保留比特,可以用于其他用途,例如报头检验码。MS ID用于标识该协议数据单元属于哪一个移动终端,MS ID的信息长度取决于该基站设备的服务能力,例如12比特意味着该基站设备可以支持4096个活动的移动终端。本领域技术人应能理解,图5中所示协议数据单元的报头结构,其包括的内容、各部分内容的相对位置及各部分内容的信息长度均为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
基站设备1或移动终端2可以将对应不同逻辑连接的数据分组封装在同一个协议数据单元。这里的数据分组可以是对应于一个逻辑连接的业务数据单元(SDU)或者其片段。基站设备1或移动终端2为每个数据分组生成一个子报头(sub-header),用于指示该数据分组的相关信息,并将数据分组及其相应的子报头封装在同一个协议数据单元中。
图6和图7分别为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协议数据单元中数据分组的子报头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6所示,子报头长度为3字节共24比特,其中包括:
R,保留比特,用于其他用途,共2比特;
L,1比特,该信息用于标识当前数据分组是否当前协议数据单元中的最后一个数据分组;
SCID,共5比特,该信息为连接标识符,用于标识当前数据分组所对应的逻辑连接;对于一个基站设备和一个移动终端的组合之内,例如基站设备1和移动终端2这样的组合之内,不同的逻辑连接具有不同的连接标识符;而对于基站设备和移动终端的不同组合之间,连接标识符可以重用。
LEN,共11比特,该信息用于指示相应数据分组的长度,11比特意味着相应数据分组的最大长度为2048字节;一般地,数据分组及其子报头被作为一个整体,因此LEN信息一般指示该整体的总长度;
FC,共2比特,该信息用于指示相应数据分组的片段状态;例如,FC取值00表示该数据分组是一个完整的业务数据单元,没有分段;FC取值11表示该数据分组是相应业务数据单元的最后一个片段,FC的其他取值表示该数据分组是相应业务数据单元的中间片段;
SN,共3比特,该信息用于标识该数据分组在其相应业务数据单元中的序列号;例如,该数据分组是一个完整的业务数据单元,则SN取值000;该数据分组是相应业务数据单元的第3个片段,则SN取值011。
图7所示子报头的结构相比于图6中的子报头,区别在于其中的SN信息更长,共11比特。
本领域技术人应能理解,图6和图7中所示子报头结构,其包括的内容、各部分内容的相对位置及各部分内容的信息长度均为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
本发明中,一个突发是指无线通信系统中一段数据传输,其包括一个或多个时隙和/或子载波信道,采用相同的数据调制方式。
本发明中协议数据单元的封装采用如下形式:将各数据分组及其子报头作为一个整体,下文中将该整体称为封包单元,各封包单元开始于子报头,子报头后紧随着相应的数据分组,各封包单元在协议数据单元的负荷(payload)中一个紧随一个连续排列。
当然,协议数据单元的封装还存在其他的方式,例如,协议数据单元的负荷开始于一个接一个的各个子报头,子报头中不再包括相应数据分组的长度信息,取而代之,子报头中包括相应数据分组在该协议数据单元的负荷中的起始、结止位置。
不失一般性地,本发明中以下的描述均以前一种封装形式为例,即各数据分组及其子报头作为一个整体的封包单元,各封包单元在协议数据单元的负荷中一个紧随一个连续排列。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还可以将一个突发指定为一个移动终端所专用。基站设备1所发送的帧控制报头(FCH)中还包括下行链路移动应用部分(DL-MAP)或上行链路移动应用部分(UL-MAP),其中的DL-MAP或UL-MAP指定了分配给各移动终端的上、下行突发各占用哪一块时频资源,亦即移动终端2接收到FCH信息后即得知其所专用的上、下行突发所占用的时频资源。此时,还可以进一步省略协议数据单元的报头中的MS ID,以进一步节省系统开销。
基站设备1在所发送的帧控制报头(FCH)中还包括FCH之后的各突发(burst)的参数,这些参数包括:各突发所占用的具体时频资源,各突发所采用的调制方案及编码方案。当一个突发的参数确定了,其所承载的数据总长度也就随之确定了。例如,系统采用OFDM技术,一个突发占用了K个时隙(slot)、采用16QAM调制、1/2编码速率。根据IEEE802.16e标准的定义,一个时隙包括48个数据子载波。16QAM调制和1/2编码速率意味着一个数据子载波承载2比特信息。因此,该突发所承载的数据总长度为2×48×K比特,也就是12×K字节。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基站设备1或移动终端2将根据一个特定长度值来划分一个突发中的各协议数据单元。例如,一个突发所承载的数据总长度为T字节,特定长度值为S。从该突发的起始数据开始,每隔S字节划分为一个协议数据单元,直至T字节被划分完,因为T和S之间不一定存在整除的关系,所以最后一个协议数据单元可能少于S字节。该特定长度值S可以是固定不变的,也可以根据信道环境的变化而调整该特定长度值S。一般地,可以由无线接入控制器(WAC)或者其他接入控制设备或者基站设备1来确定该特定长度值S。典型地,可以以图2中所示的物理层数据帧为周期,每帧调整一次该特定长度值S。对一帧中的各突发,其各自对应的特定长度值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而在一帧中的一个突发中,该特定长度值S是固定的。该特定长度值信息典型地包含于帧控制报头(FCH)中的DL-MAP或UL-MAP中。
上述优选实施方式的优点在于,接收端设备在接收到按上述方式生成的突发,可以采用结构比较简单的解析设备来解析出各协议数据单元;即:接收端设备根据帧控制报头中的特定长度值信息,将接收的突发所解调出的数据从起始数据开始每S个字节解析为一个协议数据单元,直至该突发所解调出的数据被解析完。这样当接收到的突发的所解调出的数据存在错误时,不会出现因为一个协议数据单元中用于标识该协议数据单元的长度信息发生错误而导致其后面的各协议数据单元无法正确定位的问题。
以上从系统的角度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下文中将参考图4并结合方法流程图从发送端设备和接收端设备的角度来进行说明。
图8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在宽带无线网络的网络设备中用于产生协议数据单元的方法流程图。
以下,将以基站设备1为例来说明本发明的第一方面。
首先,在步骤S10中,基站设备1获得一个突发中的协议数据单元的长度信息。以该突发是发往移动终端2的下行突发为例,典型地,基站设备1将从无线接入控制器(WAC)或者其他接入控制设备获得所述协议数据单元的长度信息,并将其在帧控制报头中通知给移动终端2。基站设备1将根据所述长度信息来封装各协议数据单元,各协议数据单元一个紧随一个连续排列,并从起始位置开始连续地映射到该突发所承载的数据中去。
接下来,基站设备1将待发往移动终端2的数据封装进该突发中的各协议数据单元。如果该突发中包括基站设备1和移动终端2之间的两条逻辑连接的数据,例如逻辑连接a和逻辑连接b的数据,则在步骤S11中,基站设备1将判断是否将对应于逻辑连接a和逻辑连接b的数据分配到当前协议数据单元中。
具体地,所述步骤S11中的判断包括两个子步骤:
在第一个子步骤中,基站设备1将判断所述当前协议数据单元的长度与待分配的对应于逻辑连接a的数据的长度之差是否大于一个预定阈值。
在第二个子步骤中,当基站设备1确定所述当前协议数据单元的长度与待分配的对应于逻辑连接a的数据的长度之差大于所述预定阈值时,则确定将待分配的对应于逻辑连接a的数据以及对应于逻辑连接b的部分或全部数据分配到所述当前协议数据单元中。
在步骤S12中,如果在步骤S11中确定需要将待分配的对应于逻辑连接a的数据以及对应于逻辑连接b的部分或全部数据分配到所述当前协议数据单元中,则基站设备1将所述数据与用于标识其所对应的逻辑连接的连接标识信息封装到所述当前协议数据单元中。
根据本发明一种具体实现方式,对应于各逻辑连接的数据以数据分组的形式与其相应的子报头组成一个封包单元,各封包单元开始于子报头,子报头后紧随着相应的数据分组,其后可能还包括其他数据,例如用于校验的数据。各封包单元在协议数据单元的负荷中从起始位置开始一个紧随一个连续排列。这里的数据分组可以是对应于一个逻辑连接的业务数据单元,也可以是业务数据单元的一个片段。上述步骤S12中提及的连接标识信息,其可以具体地对应于如图6、图7中所示子报头中的SCID信息。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能理解,上述步骤S11的第一个子步骤中所述的预定阈值至少应该大于封包单元中子报头的长度,否则所述当前协议数据单元承载了待分配的对应于逻辑连接a的封包单元之后,将无法承载更多的封包单元。
如果基站设备1确定当前协议数据单元的长度与待分配的对应于逻辑连接a的封包单元的数据长度之差大于所述预定阈值,即所述当前协议数据单元的剩余可分配数据长度大于所述预定阈值时,则所述当前协议数据单元还可以承载更多的封包单元。然后,基站设备1再将对应于逻辑连接b的业务数据单元组成封包单元所需要的数据长度与所述当前协议数据单元的剩余可分配数据长度进行比较。如果所述当前协议数据单元的剩余可分配数据长度更长一些,则基站设备1将逻辑连接b的完整的业务数据单元组成一个封包单元封装进所述当前协议数据单元。反之,则基站设备1从逻辑连接b的业务数据单元中截取一个片段组成一个封包单元,并将其封装进所述当前协议数据单元,典型地,所截取的片段的长度根据所述当前协议数据单元的剩余可分配数据长度来确定。
如果承载业务数据的封包单元未能填满一个协议数据单元中的负荷(负荷),则该协议数据单元的负荷中的剩余数据空间将封装一个与剩余数据空间等长的填充封包单元。该填充封包单元的子报头包括一个特殊的SCID信息,该子报头之后为相应的填充负荷。
上述实施例仅以该突发中包括基站设备1和移动终端2之间的两条逻辑连接的数据为例,描述了基站设备1将对应逻辑连接a的封包单元和对应于逻辑连接b的封包单元封装到一个协议数据单元中的过程。但根据上述描述中所体现的原理,结合现有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能够很容易地想到,在一个突发中包括基站设备1和移动终端2之间的更多条逻辑连接的数据的情况下,基站设备1将对应于多个逻辑连接的封包单元封装到同一个协议数据单元中的方法。
上述步骤S11、S12还存在其他一些等同的实现方式,以下将描述其中一种。
以一个突发是基站设备1发往移动终端2的下行突发为例,基站设备1获得该突发中的协议数据单元的长度信息,并将其在帧控制报头中通知给移动终端2。之后,基站设备1将根据所述长度信息来封装各协议数据单元。
本例中,该突发中包括基站设备1和移动终端2之间的三条逻辑连接的数据,分别对应逻辑连接a、b、c。系统为这三条逻辑连接确定各自的优先级顺序,一般地,可以由无线接入控制器(WAC)或者其他接入控制设备或者基站设备1来确定这些优先级。举例来说,逻辑连接a的优先级最高,逻辑连接b次之,逻辑连接c的优先级最低。基站设备1将按照优先级顺序将各逻辑连接的数据封装到一个接一个的协议数据单元中。
基站设备1首先将逻辑连接a的业务数据单元组成封包单元所需要的数据长度与第一个协议数据单元的负荷长度进行比较。如果第一个协议数据单元的负荷的长度足够长,则基站设备1将逻辑连接a的业务数据单元组成一个封包单元封装到第一个协议数据单元的负荷中;反之,则从逻辑连接a的业务数据单元中截取一个片段来组成封包单元,并将该封包单元封装进第一个协议数据单元。然后,基站设备1将逻辑连接a的业务数据单元的剩余数据组成封包单元所需要的数据长度与第二个协议数据单元的负荷长度进行比较,并采取与前述类似的处理,直至逻辑连接a的业务数据单元的所有数据均封装进相应协议数据单元中。
然后,基站设备1将逻辑连接b的业务数据单元组成封包单元所需要的数据长度与最后一个承载逻辑连接a的数据的协议数据单元的负荷中的剩余数据长度进行比较,并采取与前述类似的处理,直至逻辑连接b的业务数据单元的所有数据均封装进相应协议数据单元中。
接着,基站设备1对逻辑连接c的业务数据单元的数据进行类似处理,直至逻辑连接c的业务数据单元的所有数据均封装进相应协议数据单元中。
这样,取决于各协议数据单元的长度以及各逻辑连接的优先级和长度,一个协议数据单元可能仅承载来自一个逻辑连接的数据;或者一个协议数据单元也可能承载来自两个逻辑连接的数据,例如一个协议数据单元可能承载来自逻辑连接a、b的数据或承载来自逻辑连接b、c的数据;或者一个协议数据单元也可能承载来自三个逻辑连接的数据,其中来自逻辑连接b的数据将是包括完整的业务数据单元的封包单元,而来自逻辑连接a、c的封包单元可能仅包括相应业务数据单元的片段。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基站设备1将根据一个特定长度值来划分一个突发中的各协议数据单元。例如,一个突发所承载的数据总长度为T字节,特定长度值为S。基站设备1从该突发的起始数据开始,每隔S字节划分为一个协议数据单元,直至T字节被划分完,因为T和S之间不一定存在整除的关系,所以最后一个协议数据单元可能少于S字节。
为上取整符号,为下取整符号,则该突发中长度为S字节的协议数据单元的数量为剩余协议数据单元的数量为其数据长度为O=T-S×M,N的可能取值为0或1。
该特定长度值S可以是固定不变的,也可以根据信道环境的变化而调整该特定长度值S。一般地,可以由无线接入控制器(WAC)或者其他接入控制设备或者基站设备1来确定该特定长度值S。典型地,可以以图2中所示的物理层数据帧为周期,每帧调整一次该特定长度值S。对一帧中的各突发,其各自对应的特定长度值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而在一帧中的一个突发中,该特定长度值S是固定的。该特定长度值信息典型地包含于帧控制报头(FCH)中的DL-MAP或UL-MAP中。移动终端2接收到帧控制报头后,可以根据其中的该特定长度值信息来解析各协议数据单元。因此,各协议数据单元的报头中可以省略相应的协议数据单元的长度信息。基站设备1可以采用如图5所示的报头格式,其中MS ID用于标识一个协议数据单元所对应的移动终端,换言之,MS ID是该协议数据单元所对应的移动终端的特征信息。报头中的MS ID与各封包单元的子报头(sub-header)中的SCID一起用于联合指示相应数据分组所对应的逻辑连接。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在此情况下,一个突发中将可以承载多个各自对应不同移动终端的协议数据单元。
如果承载业务数据的协议数据单元未能填满一个突发,则该突发中的剩余数据空间将由一个填充协议数据单元(padding MAC PDU)来占据,该填充协议数据单元的报头包括一个特殊的MS ID信息,该报头之后为相应的填充负荷。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另一个实施例,还可以将一个突发指定为一个移动终端所专用。例如,基站设备1在所发送的帧控制报头(FCH)中的DL-MAP或UL-MAP指定了分配给各移动终端的上、下行突发各占用哪一块时频资源,亦即移动终端2接收到FCH信息后即得知其所专用的上、下行突发所占用的时频资源。此时,还可以进一步省略协议数据单元的报头中的MS ID,以进一步节省系统开销。
以上以基站设备1为例描述了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在宽带无线网络的网络设备中用于产生协议数据单元的方法。以下将以移动终端2为例描述本发明的第一方面。
首先,在步骤S10中,移动终端2获得一个突发中的协议数据单元的长度信息。以该突发是发往基站设备1的上行突发为例,典型地,移动终端2将从接收到的帧控制报头中获得所述协议数据单元的长度信息。移动终端2将根据所述长度信息来封装各协议数据单元,各协议数据单元一个紧随一个连续排列,并从起始位置开始连续地映射到该突发所承载的数据中去。
接下来,移动终端2将待发往基站设备1的数据封装进该突发中的各协议数据单元。如果该突发中包括基站设备1和移动终端2之间的两条逻辑连接的数据,例如逻辑连接a和逻辑连接b的数据,则在步骤S11中,移动终端2将判断是否将对应于逻辑连接a和逻辑连接b的数据分配到同一个协议数据单元中。
具体地,所述步骤S11中的判断包括两个子步骤:
在第一个子步骤中,移动终端2将判断当前协议数据单元的长度与待分配的对应于逻辑连接a的数据的长度之差是否大于一个预定阈值。
在第二个子步骤中,当移动终端2确定所述当前协议数据单元的长度与待分配的对应于逻辑连接a的数据的长度之差大于所述预定阈值时,则确定将待分配的对应于逻辑连接a的数据以及对应于逻辑连接b的部分或全部数据分配到所述当前协议数据单元中。
在步骤S12中,如果在步骤S11中确定需要将待分配的对应于逻辑连接a的数据以及对应于逻辑连接b的部分或全部数据分配到所述当前协议数据单元中,则移动终端2将所述数据与用于标识其所对应的逻辑连接的连接标识信息封装到所述当前协议数据单元中。
根据本发明一种具体实现方式,对应于各逻辑连接的数据以数据分组的形式与其相应的子报头组成一个封包单元,各封包单元开始于子报头,子报头后紧随着相应的数据分组,其后可能还包括其他数据,例如用于校验的数据。各封包单元在协议数据单元的负荷中从起始位置开始一个紧随一个连续排列。这里的数据分组可以是对应于一个逻辑连接的业务数据单元,也可以是业务数据单元的一个片段。上述步骤S 12中提及的连接标识信息,其可以具体地对应于如图6、图7中所示子报头中的SCID信息。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能理解,上述步骤S11的第一个子步骤中所述的预定阈值至少应该大于封包单元中子报头的长度,否则所述当前协议数据单元承载了待分配的对应于逻辑连接a的封包单元之后,将无法承载更多的封包单元。
如果移动终端2确定当前协议数据单元的长度与待分配的对应于逻辑连接a的封包单元的数据长度之差大于所述预定阈值,即所述当前协议数据单元的剩余可分配数据长度大于所述预定阈值时,则所述当前协议数据单元还可以承载更多的封包单元。然后,移动终端2再将对应于逻辑连接b的业务数据单元组成封包单元所需要的数据长度与所述当前协议数据单元的剩余可分配数据长度进行比较。如果所述当前协议数据单元的剩余可分配数据长度更长一些,则移动终端2将逻辑连接b的完整的业务数据单元组成一个封包单元封装进所述当前协议数据单元。反之,则移动终端2从逻辑连接b的业务数据单元中截取一个片段组成一个封包单元,并将其封装进所述当前协议数据单元,典型地,所截取的片段的长度根据所述当前协议数据单元的剩余可分配数据长度来确定。
如果承载业务数据的封包单元未能填满一个协议数据单元中的负荷,则该协议数据单元的负荷中的剩余数据空间将封装一个与剩余数据空间等长的填充封包单元。该填充封包单元的子报头包括一个特殊的SCID信息,该子报头之后为相应的填充负荷。
上述实施例仅以该突发中包括基站设备1和移动终端2之间的两条逻辑连接的数据为例,描述了移动终端2将对应逻辑连接a的封包单元和对应于逻辑连接b的封包单元封装到一个协议数据单元中的过程。但根据上述描述中所体现的原理,结合现有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能够很容易地想到,在一个突发中包括基站设备1和移动终端2之间的更多条逻辑连接的数据的情况下,移动终端2将对应于多个逻辑连接的封包单元封装到同一个协议数据单元中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移动终端2将根据一个特定长度值来划分一个突发中的各协议数据单元。例如,一个突发所承载的数据总长度为T字节,特定长度值为S。移动终端2从该突发的起始数据开始,每隔S字节划分为一个协议数据单元,直至T字节被划分完,因为T和S之间不一定存在整除的关系,所以最后一个协议数据单元可能少于S字节。典型地,该特定长度值S是由移动终端2在接收到的帧控制报头(FCH)中获取的。
图9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在宽带无线网络的网络设备中用于对接收到的突发所解调出的接收数据进行解析的方法流程图。
以下将以移动终端2为例来说明本发明的第二方面。
首先在步骤S20中,移动终端2将从接收到的下行突发所解调出的接收数据中解析出各协议数据单元。
如果各协议数据单元的报头中包括相应协议数据单元的长度信息,则移动终端2将首先根据第一个协议数据单元的报头中的相应长度信息解析出第一个协议数据单元,并因此定位第二个协议数据单元的报头。然后,移动终端2将根据第二个协议数据单元的报头中的相应长度信息解析出第二个协议数据单元,并因此定位第三个协议数据单元的报头。以此类推,直至移动终端2解析出接收到的突发中的所有协议数据单元。
接着在步骤S21中,移动终端2将根据各协议数据单元中的各数据分组的长度信息识别出各数据分组。
具体地,对应于各逻辑连接的数据以数据分组的形式与其相应的子报头组成一个封包单元,各封包单元开始于子报头,子报头后紧随着相应的数据分组,其后可能还包括其他数据,例如用于校验的数据。各封包单元在协议数据单元的负荷中从起始位置开始一个紧随一个连续排列。参考图6或图7的子报头结构,移动终端2将首先根据第一个封包单元的子报头中的相应LEN信息识别出第一个封包单元中的数据分组,并因此定位第二个封包单元的子报头。然后,移动终端2将根据第二个封包单元的子报头中的相应LEN信息识别出第二个封包单元中的数据分组,并因此定位第三个封包单元的子报头。以此类推,直至移动终端2识别出该协议数据单元中的所有数据分组。
然后,在步骤S22中,移动终端2将根据各数据分组的连接标识信息将各数据分组映射到相应的逻辑连接。
具体地,移动终端2将根据各封包单元的子报头中的SCID信息将相应数据分组映射到该SCID信息所对应的逻辑连接。
参考图5,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各协议数据单元的报头中还包括MS ID,亦即移动终端特征信息,该MS ID信息与各封包单元的子报头中的SCID信息一起用于联合指示相应数据分组所对应的逻辑连接。移动终端2将根据一个协议数据单元的报头中的MS ID信息以及各封包单元的子报头中的SCID信息将相应数据分组映射到其所对应的逻辑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各协议数据单元的报头中的不包括相应长度信息,一个突发中的各协议数据单元根据一个特定长度值来划分。移动终端2从接收到的当前帧的帧控制报头中获得该特定长度值,然后根据该特定长度值从所接收到的下行突发所解调出的接收数据中解析出各协议数据单元。移动终端2将从所述接收数据的起始数据开始,每隔所述特定长度值划分一段数据,直至所述接收数据被划分完或剩余数据长度小于所述特定长度值,将划分出的各段数据各解析为一个协议数据单元。如果所述接收数据总长度小于该特定长度值,则移动终端2将所述接收数据解析为一个协议数据单元。
以上将以移动终端2为例来说明了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参考上述说明,以下将以基站设备1为例,简要说明本发明的第二方面。
首先,在步骤S20中,基站设备1将从接收到的上行突发所解调出的接收数据中解析出各协议数据单元。
接着,在步骤S21中,基站设备1将根据各协议数据单元中的各数据分组的长度信息识别出各数据分组。
然后,在步骤S22中,基站设备1将根据各数据分组的连接标识信息将各数据分组映射到相应的逻辑连接。
具体地,基站设备1将根据各封包单元的子报头中的SCID信息将相应数据分组映射到该SCID信息所对应的逻辑连接。
参考图5,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各协议数据单元的报头中还包括MS ID,亦即移动终端特征信息,该MS ID信息与各封包单元的子报头中的SCID信息一起用于联合指示相应数据分组所对应的逻辑连接。基站设备1将根据一个协议数据单元的报头中的MS ID信息以及各封包单元的子报头中的SCID信息将相应数据分组映射到其所对应的逻辑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各协议数据单元的报头中的不包括相应长度信息,一个突发中的各协议数据单元根据一个特定长度值来划分。一般地,该特定长度值是由基站设备1通过帧控制报头通知给移动终端2的。基站设备1将根据该特定长度值从所接收到的上行突发所解调出的接收数据中解析出各协议数据单元。
图10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在宽带无线网络中的网络设备的框图。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在宽带无线网络的网络设备中用于产生协议数据单元的数据生成装置。如图10所示,数据生成装置10包括第一获取装置100、第一判断装置101和数据封装装置102。根据本发明的不同实施例,数据生成装置将包括第一获取装置100、第一判断装置101和数据封装装置102中的部分或全部。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在宽带无线网络的网络设备中用于对接收到的突发所解调出的接收数据进行解析的数据解析装置。如图10所示,数据解析装置20包括第一分解装置200,数据分组识别装置201和逻辑连接映射装置202。
一般地,一个网路设备既包括用于产生协议数据单元的数据生成装置,也包括用于对接收到的突发所解调出的接收数据进行解析的数据解析装置。在特殊情况下,一个网络设备也可以仅包括数据生成装置和数据解析装置中的一个。如图10所示,基站设备1即包括数据生成装置10和数据解析装置20。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能理解,移动终端2也可以包括数据生成装置10和数据解析装置20。
以下将结合图10,并参考图4至图9,从装置的角度对本发明加以说明。
参考图4,基站设备1和移动终端2之间建立了两条逻辑连接,即逻辑连接a和b。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在一个突发中,各协议数据单元一个紧随一个连续排列,并从起始位置开始连续地映射到该突发所承载的数据中去;对应于各逻辑连接的数据以数据分组的形式与其相应的子报头组成一个封包单元,各封包单元开始于子报头,子报头后紧随着相应的数据分组,其后可能还包括其他数据,例如用于校验的数据;一个协议数据单元可以承载多个封包单元,各封包单元在协议数据单元的负荷中从起始位置开始一个紧随一个连续排列。这里的数据分组可以是对应于一个逻辑连接的业务数据单元,也可以是业务数据单元的一个片段。
参考图5,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宽带无线通信系统所采用的协议数据单元的报头格式中包括协议数据单元的长度信息和MS ID信息,亦即移动终端特征信息;封包单元中的子报头格式中包括SCID信息,亦即连接标识信息;MS ID信息和SCID信息一起用于联合指示封包单元中的数据分组所对应的逻辑连接。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在本实施例中,一个突发中将可以承载多个各自对应不同移动终端的协议数据单元。
以一个由基站设备1发往移动终端2的下行突发为例,以下将描述基站设备1和移动终端2各自对该突发的处理。
基站设备1将由其第一获取装置100获得该突发中的协议数据单元的长度信息,并将其在帧控制报头中通知给移动终端2。典型地,基站设备1的第一获取装置100将从无线接入控制器(WAC)或者其他接入控制设备获得所述协议数据单元的长度信息。
接下来,基站设备1将由其数据封装装置102将待发往移动终端2的数据封装进该突发中的各协议数据单元。如果该突发中包括基站设备1和移动终端2之间的两条逻辑连接的数据,例如逻辑连接a和逻辑连接b的数据,则基站设备1将由其第一判断装置101来判断是否将对应于逻辑连接a和逻辑连接b的数据分配到同一个协议数据单元中。
具体地,第一判断装置101还包括两个子装置:第二判断装置1011和第一确定装置1012。第二判断装置1011用于判断当前协议数据单元的长度与待分配的对应于逻辑连接a的数据的长度之差是否大于一个预定阈值。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能理解,这里的预定阈值至少应该大于封包单元中子报头的长度,否则所述当前协议数据单元承载了待分配的对应于逻辑连接a的数据组成的封包单元之后,将无法承载更多的封包单元。如果第二判断装置1011判断出所述当前协议数据单元的长度与待分配的对应于逻辑连接a的数据的长度之差大于所述预定阈值时,则第一确定装置1012确定将待分配的对应于逻辑连接a的数据以及对应于逻辑连接b的部分或全部数据分配到所述当前协议数据单元中。如果第一确定装置1012确定所述当前协议数据单元的长度与待分配的对应于逻辑连接a的数据组成封包单元所需要的数据长度之差大于所述预定阈值,即所述当前协议数据单元的剩余可分配数据长度大于所述预定阈值时,则所述当前协议数据单元还可以承载更多的封包单元。然后,第二判断装置1011再将对应于逻辑连接b的业务数据单元组成封包单元所需要的数据长度与所述当前协议数据单元的剩余可分配数据长度进行比较。如果所述当前协议数据单元的剩余可分配数据长度更长一些,则第一确定装置1012确定将逻辑连接b的完整的业务数据单元分配到所述当前协议数据单元。反之,则第一确定装置1012确定从逻辑连接b的业务数据单元中截取一个片段分配到所述当前协议数据单元,典型地,所截取的片段的长度根据所述当前协议数据单元的剩余可分配数据长度来确定。
数据封装装置102将根据各协议数据单元所分配的数据分组的进行封装。数据封装装置102先将各数据分组及其子报头封装于封包单元,子报头格式中包括SCID信息;然后将各封包单元封装到相应的协议数据单元的负荷中去,协议数据单元的报头格式中包括协议数据单元的长度信息和MS ID信息。MS ID信息和SCID信息一起用于联合指示封包单元中的数据分组所对应的逻辑连接。
接着,基站设备1将各协议数据单元一个紧随一个连续排列,并从起始位置开始连续地映射到该突发所承载的数据中去。
在移动终端2这一侧,移动终端2接收到该下行突发后,将从中解调出接收数据。接收和解调的参数均是由移动终端2从接收到的帧控制报头中的DL-MAP中获得的。
移动终端2将由其第一分解装置200从接收数据中解析出各协议数据单元。
第一分解装置200将首先根据第一个协议数据单元的报头中的相应长度信息解析出第一个协议数据单元,并因此定位第二个协议数据单元的报头。然后,第一分解装置200将根据第二个协议数据单元的报头中的相应长度信息解析出第二个协议数据单元,并因此定位第三个协议数据单元的报头。以此类推,直至移动终端2的第一分解装置200解析出接收数据中的所有协议数据单元。
然后,移动终端2将由其数据分组识别装置201识别出各封包单元中的相应数据分组。
参考图6或图7的子报头结构,移动终端2中的数据分组识别装置201在识别一个协议数据单元中的各数据分组时,将首先根据第一个封包单元的子报头中的相应LEN信息识别出第一个封包单元中的数据分组,并因此定位第二个封包单元的子报头。然后,数据分组识别装置201将根据第二个封包单元的子报头中的相应LEN信息识别出第二个封包单元中的数据分组,并因此定位第三个封包单元的子报头。以此类推,直至移动终端2中的数据分组识别装置201识别出该协议数据单元中的所有数据分组。
然后,移动终端2中的逻辑连接映射装置202将根据一个协议数据单元的报头中的MS ID信息和该协议数据单元中各数据分组的子报头中的SCID信息将各数据分组映射到相应的逻辑连接。
以上以一个由基站设备1发往移动终端2的下行突发为例,描述了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基站设备1和移动终端2各自对该突发的处理。
根据本发明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还可以将一个突发指定为一个移动终端所专用。例如,基站设备1在所发送的帧控制报头(FCH)中的DL-MAP或UL-MAP指定了分配给移动终端2的上、下行突发各占用哪一块时频资源,亦即移动终端2接收到FCH信息后即得知其所专用的上、下行突发所占用的时频资源。在此情况下,还可以在协议数据单元的报头格式中进一步省略MS ID信息,以进一步节省系统开销。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基站设备1将根据一个特定长度值来划分发往移动终端2的下行突发中的各协议数据单元。
例如,该下行突发所承载的数据总长度为T字节,而特定长度值为S。基站设备1从该突发的起始数据开始,每隔S字节划分为一个协议数据单元,直至T字节被划分完。因为T和S之间不一定存在整除的关系,所以最后一个协议数据单元可能少于S字节。
具体地,基站设备1将由其第一获取装置100获得该特定长度值,并将其在帧控制报头中通知给移动终端2。一般地,可以由无线接入控制器(WAC)或者其他接入控制设备来确定该特定长度值S,则基站设备1的第一获取装置100将从无线接入控制器(WAC)或者其他接入控制设备获得该特定长度值。当然,也可以由基站设备1来确定该特定长度值。该特定长度值S可以是固定不变的,也可以根据信道环境的变化而调整该特定长度值S。典型地,可以以图2中所示的物理层数据帧为周期,每帧调整一次该特定长度值S。该特定长度值信息典型地包含于帧控制报头中的DL-MAP或UL-MAP中。对一帧中的各突发,其各自对应的特定长度值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换言之,移动终端2所对应的上、下行突发可以采用不同的特定长度值来划分协议数据单元。对于移动终端2所对应的上行突发,其协议数据单元的划分由移动终端2来执行,其所使用的特定长度值由接收到的帧控制报头中获取。而在一帧中的一个突发中,特定长度值S是固定的。
移动终端2的第一分解装置200进一步包括两个子装置:第二获取装置2001和第二分解装置2002。在移动终端2接收到帧控制报头后,其第二获取装置2001将从帧控制报头中获取该特定长度值信息。移动终端2接收到所述下行突发后,将从中解调出接收数据。接收和解调的参数均是由移动终端2从接收到的帧控制报头中的DL-MAP中获得的。移动终端2中的第二分解装置2002将从所述接收数据的起始数据开始,每隔所述特定长度值划分一段数据,直至所述接收数据被划分完或剩余数据长度小于所述特定长度值,第二分解装置2002将划分出的各段数据各解析为一个协议数据单元。如果所述接收数据总长度小于该特定长度值,则移动终端2中的第二分解装置2002将所述接收数据解析为一个协议数据单元。
而对于移动终端2将一个上行突发发往基站设备1的情形,移动终端2将由其数据生成装置10来生成该上行突发中的各协议数据单元;基站设备1在接收到该上行突发并解调出相应的接收数据后,将由其数据解析装置20从接收数据中解析出相应的业务数据。基站设备1和移动终端2各自对该上行突发的处理与前述基站设备1和移动终端2对所述下行突发的处理类似,根据前面的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基站设备1和移动终端2各自对该上行突发的处理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特定的系统、设备和具体协议,本领域内技术人员可以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

Claims (21)

1.一种在无线网络的网络设备中用于产生协议数据单元的方法,其中,包括以下步骤:
I.获得一个突发所承载的一个或多个协议数据单元的长度信息;
a.判断是否将待发往同一对端设备且对应于不同逻辑连接的数据分配到当前协议数据单元中,其中所述不同逻辑连接包括第一逻辑连接和第二逻辑连接,所述步骤a还包括:
a1.判断所述当前协议数据单元的长度与待分配的对应于所述第一逻辑连接的数据的长度之差是否大于一个预定阈值;
a2.当所述当前协议数据单元的长度与待分配的对应于所述第一逻辑连接的数据的长度之差大于所述预定阈值时,则确定将待分配的对应于所述第一逻辑连接的数据及对应于所述第二逻辑连接的部分或全部数据分配到所述当前协议数据单元中;以及
b.如果需要将所述待发往同一对端设备且对应于不同逻辑连接的数据分配到所述当前协议数据单元中,则将所述数据与用于标识其所对应的逻辑连接的连接标识信息封装到所述协议数据单元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I包括:
-基于一个特定长度值以及所述突发所承载的数据的总长度值,确定所述突发中各协议数据单元的长度信息;
其中,所述突发中前M个协议数据单元的长度信息确定为所述特定长度值,所述突发中后N个协议数据单元的长度信息确定为O,其中,所述O、M、N由下式确定:
O=T-S×M;
其中,T为所述突发所承载的数据的总长度值,S为所述特定长度值,为上取整符号,为下取整符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为基站,所述突发为承载待发往一个移动终端的数据的下行突发,其中,所述当前协议数据单元不包含该移动终端的特征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为基站,所述突发为承载待发往一个或多个移动终端的数据的下行突发;
其中所述步骤b还包括:
-将所述当前协议数据单元所对应的移动终端的特征信息封装到所述当前协议数据单元中;
其中,所述连接标识信息包含用于与所述移动终端的特征信息来联合指示相应数据所对应的逻辑连接的辅助标识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为移动终端,所述突发为上行突发,其中,所述当前协议数据单元不包含该移动终端的特征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为移动终端,所述突发为上行突发;
其中所述步骤b还包括:
-将本移动终端的特征信息封装到所述当前协议数据单元中;
其中,所述连接标识信息包含用于与所述移动终端的特征信息来联合指示相应数据所对应的逻辑连接的辅助标识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网络包括基于802.16协议的无线网络。
8.一种在无线网络的网络设备中用于对接收到的突发所解调出的接收数据进行解析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所述接收数据解析成各协议数据单元;
B.根据各协议数据单元中的各数据分组的长度信息识别出各数据分组,其中,该协议数据单元的所有数据分组是发送给该同一个网络设备;
C.根据各数据分组的连接标识信息将各数据分组映射到相应的逻辑连接,
其中,所述步骤A还包括:
i.获得一个特定长度值;
ii.当所述接收数据总长度大于等于所述特定长度值时,将所述接收数据划分为多段数据,其中最后一段数据的长度小于等于所述特定长度值,其余各段数据的长度等于所述特定长度值,将划分出的各段数据各解析为一个协议数据单元;
其中还包括,
ii’.当所述接收数据总长度小于所述特定长度值,将所述接收数据解析为一个协议数据单元。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还包括:
根据一个协议数据单元中的移动终端特征信息和各数据分组的连接标识信息将各数据分组映射到相应的逻辑连接;
其中,所述连接标识信息包含用于与所述移动终端的特征信息来联合指示相应数据所对应的逻辑连接的辅助标识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网络包括基于802.16协议的无线网络。
11.一种在无线网络的网络设备中用于产生协议数据单元的数据生成装置,所述数据生成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装置,用于获得一个突发所承载的一个或多个协议数据单元的长度信息;
第一判断装置,用于判断是否将待发往同一对端设备且对应于不同逻辑连接的数据分配到当前协议数据单元中,所述不同逻辑连接包括第一逻辑连接和第二逻辑连接,所述第一判断装置还包括:
第二判断装置,用于判断所述当前协议数据单元的长度与待分配的对应于所述第一逻辑连接的数据的长度之差是否大于一个预定阈值;
第一确定装置,用于当所述当前协议数据单元的长度与待分配的对应于所述第一逻辑连接的数据的长度之差大于所述预定阈值时,确定将待分配的对应于所述第一逻辑连接的数据及对应于所述第二逻辑连接的部分或全部数据分配到所述当前协议数据单元中;以及
数据封装装置,用于如果需要将所述待发往同一对端设备且对应于不同逻辑连接的数据分配到所述当前协议数据单元中,则将所述数据与用于标识其所对应的逻辑连接的连接标识信息封装到所述当前协议数据单元中。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数据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获取装置还用于:
基于一个特定长度值以及所述突发所承载的数据的总长度值,确定所述突发中各协议数据单元的长度信息;
其中,所述突发中前M个协议数据单元的长度信息确定为所述特定长度值,所述突发中后N个协议数据单元的长度信息确定为O,其中,所述O、M、N由下式确定:
O=T-S×M;
其中,T为所述突发所承载的数据的总长度值,S为所述特定长度值,为上取整符号,为下取整符号。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数据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为基站,所述突发为承载待发往一个移动终端的数据的下行突发,其中,所述当前协议数据单元不包含该移动终端的特征信息。
14.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数据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为基站,所述突发为承载待发往一个或多个移动终端的数据的下行突发;
其中所述数据封装装置还用于:
-将所述当前协议数据单元所对应的移动终端的特征信息封装到所述当前协议数据单元中;
其中,所述连接标识信息包含用于与所述移动终端的特征信息来联合指示相应数据所对应的逻辑连接的辅助标识信息。
15.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数据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为移动终端,所述突发为上行突发,其中,所述当前协议数据单元不包含该移动终端的特征信息。
16.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数据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设备为移动终端,所述突发为上行突发;
其中所述数据封装装置还用于:
将本移动终端的特征信息封装到所述当前协议数据单元中;
其中,所述连接标识信息包含用于与所述移动终端的特征信息来联合指示相应数据所对应的逻辑连接的辅助标识信息。
17.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数据生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网络包括基于802.16协议的无线网络。
18.一种在无线网络的网络设备中用于对接收到的突发所解调出的接收数据进行解析的数据解析装置,其包括:
第一分解装置,用于将所述接收数据解析成各协议数据单元;
数据分组识别装置,用于根据各协议数据单元中的各数据分组的长度信息识别出各数据分组,其中,该协议数据单元的所有数据分组是发送给该同一个网络设备;
逻辑连接映射装置,用于根据各数据分组的连接标识信息将各数据分组映射到相应的逻辑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分解装置还包括:
第二获取装置,用于获得一个特定长度值;
第二分解装置,用于当所述接收数据总长度大于等于所述特定长度值时,将所述接收数据划分为多段数据,其中最后一段数据的长度小于等于所述特定长度值,其余各段数据的长度等于所述特定长度值,将划分出的各段数据各解析为一个协议数据单元;
所述第二分解装置还用于:当所述接收数据总长度小于所述特定长度值,将所述接收数据解析为一个协议数据单元。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数据解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逻辑连接映射装置还用于:
根据一个协议数据单元中的移动终端特征信息和各数据分组的连接标识信息将各数据分组映射到相应的逻辑连接;
其中,所述连接标识信息包含用于与所述移动终端的特征信息来联合指示相应数据所对应的逻辑连接的辅助标识信息。
20.根据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数据解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网络包括基于802.16协议的无线网络。
21.一种在无线网络中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17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产生协议数据单元的数据生成装置和/或根据权利要求18-20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对接收到的突发所解调出的接收数据进行解析的数据解析装置。
CN200880128910.0A 2008-07-11 2008-07-11 无线网络中处理协议数据单元的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201756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08/001300 WO2010003275A1 (zh) 2008-07-11 2008-07-11 无线网络中处理协议数据单元的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17566A CN102017566A (zh) 2011-04-13
CN102017566B true CN102017566B (zh) 2017-03-15

Family

ID=415066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28910.0A Active CN102017566B (zh) 2008-07-11 2008-07-11 无线网络中处理协议数据单元的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110110305A1 (zh)
EP (1) EP2302862A1 (zh)
JP (1) JP2011527535A (zh)
KR (1) KR20110030470A (zh)
CN (1) CN102017566B (zh)
WO (1) WO201000327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08455B2 (ja) * 2008-02-01 2013-10-09 アップル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空間多重化に基づいた複数アンテナによるブロードキャスト/マルチキャスト送信の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US20120026924A1 (en) * 2008-09-04 2012-02-02 Hang Zhang MAC Packet Data Unit Construction for Wireless Systems
US8625484B2 (en) * 2009-02-05 2014-01-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fast and power efficient multicast scheme
CN102835150B (zh) 2009-09-02 2015-07-15 苹果公司 用于无线系统的mac分组数据单元构造
CN102801494B (zh) * 2011-05-25 2018-10-16 领特贝特林共有限责任两合公司 通信系统、方法以及节点
US11690051B2 (en) * 2016-04-29 2023-06-2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figuring frame structure for new radio access technology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9995659B (zh) 2017-12-29 2022-03-01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通信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14879A (zh) * 2004-06-14 2007-02-14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降低协议数据单元的开销
CN101166193A (zh) * 2006-10-19 2008-04-23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媒体接入控制协议数据单元的传输方法和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I106504B (fi) * 1998-10-06 2001-02-15 Nokia Networks Oy Datan segmentointimenetelmä tietoliikennejärjestelmässä
DE10252535A1 (de) * 2002-11-08 2004-05-27 Philips Intellectual Property & Standards Gmbh Vorrichtung und ein Verfahren zur Übertragung von Datenpaketen verschiedener Verbindungen an einen Empfänger
KR100678264B1 (ko) * 2004-02-06 2007-02-0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고속 순방향 패킷 접속 방식을 사용하는 이동 통신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처리 속도를 향상시키는 방법 및 그이동 통신 시스템
US7599317B2 (en) * 2006-04-14 2009-10-06 Motorol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ediction of a connection identifier in a downlink burst
CN101175071B (zh) * 2006-11-01 2012-01-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Mac协议数据单元构造方法
JP2008172296A (ja) * 2007-01-05 2008-07-24 Ntt Docomo Inc 送信機
US7894449B2 (en) * 2007-10-03 2011-02-22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coding subscriber station identifications and connection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14879A (zh) * 2004-06-14 2007-02-14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降低协议数据单元的开销
CN101166193A (zh) * 2006-10-19 2008-04-23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媒体接入控制协议数据单元的传输方法和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10110305A1 (en) 2011-05-12
WO2010003275A1 (zh) 2010-01-14
CN102017566A (zh) 2011-04-13
JP2011527535A (ja) 2011-10-27
KR20110030470A (ko) 2011-03-23
EP2302862A1 (en) 2011-03-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48156B2 (en) Resource indic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processing apparatus, access point, and station
JP6907330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端末のv2x通信方法及び上記方法を利用する端末
CN102017566B (zh) 无线网络中处理协议数据单元的方法和装置
EP3544358A1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signal by terminal for v2x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using same method
US8165058B2 (en) Protocol data units and header in multihop relay network
EP2317687B1 (en) High speed media access control
AU758691B2 (en) Multi punctured FEC technique
US9143223B2 (en) Relay station, base station,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US8159983B2 (en) Communicating packets in a wireless multi-user multi-hop relay networks
KR102330247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v2x 통신을 위한 단말의 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상기 방법을 이용하는 장치
US8179878B2 (en) Method for performing synchronisation for multicast broadcast services in a wireless acc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corresponding multicast broadcast server and base station
EP2642703A1 (en) High speed media access control and direct link protocol
CN101034931B (zh) 无线中转通信系统及方法
WO2005039133A1 (en) High speed media access control with legacy system interoperability
US20120163170A1 (en) Enhanced multiplexing for single rlc entity
US11997541B2 (en) Enhanced bandwidth negotiation
JP2020526990A (ja) 無線lanシステムにおける信号の送受信方法及びそのための装置
US8335230B2 (en) Broadband radio connection communication device
US11696177B2 (en) Resource unit (RU) downsizing
US20090185534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 Packet Header
US11382108B2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3916386A (zh)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WO2003043251A2 (en) Link control signalling scheme to introduce new physical layer mode extensions
CN110649942A (zh) 一种联合传输方法及装置
US11317260B2 (en) Methods and arrangements for WLAN communication of multi-user data in a single data packe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01206 Pudong Jinqiao Ning Road, Shanghai, No. 388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NOKIA Baer Limited by Share Ltd

Address before: 201206 Pudong Jinqiao Ning Road, Shanghai, No. 388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Alcatel-Lucent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