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17462A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控制信号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控制信号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17462A
CN102017462A CN2009801139964A CN200980113996A CN102017462A CN 102017462 A CN102017462 A CN 102017462A CN 2009801139964 A CN2009801139964 A CN 2009801139964A CN 200980113996 A CN200980113996 A CN 200980113996A CN 102017462 A CN102017462 A CN 1020174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dex
control signal
interval
sequence
puc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1399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17462B (zh
Inventor
金学成
金奉会
金沂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09001603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1368494B1/ko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0174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174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174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174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3/00Code 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3/16Code allocation
    • H04J13/22Allocation of codes with a zero correlation zon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3/00Code 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3/0007Code type
    • H04J13/0055ZCZ [zero correlation zone]
    • H04J13/0059CAZAC [constant-amplitude and zero auto-correl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3/00Code 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3/0074Code shifting or hopp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61Physical mapp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3/00Code 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3/10Code gener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8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控制信号的方法。该方法包括:获取资源索引、循环移位(CS)的数量和CS间隔,其中CS的数量为CS间隔的整数倍;基于所述CS的数量和所述CS间隔来确定CS索引;通过将基本序列循环移位根据所述CS索引获得的CS量来生成循环移位序列;基于所述循环移位序列和用于控制信号的符号来生成调制后的序列;以及在将所述调制后的序列映射到根据所述资源索引获得的资源块之后,发送所述调制后的序列。

Description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控制信号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更具体地说,涉及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控制信号的方法。
背景技术
无线通信系统广泛地分布于全世界,以提供如语音或数据的各种通信服务。为了在不考虑多个用户的位置和移动性的情况下向多个用户提供可靠的通信的目的而设计了无线通信系统。但是,无线信号具有如下的异常特性,如路径损耗、噪声、由多径引起的衰落、符号间干扰(ISI:inter-symbol interference)、由于用户设备的移动性引起的多普勒效应等。因此,为了克服无线信道的这些异常特性并且提高无线通信的可靠性而开发了多种技术。
通常来说,无线通信系统是能够通过共享可用的无线资源来支持与多个用户的通信的多址系统。无线资源的示例包括:时间、频率、码、传输功率等。多址系统的示例包括:时分多址(TDMA)系统、码分多址(CDMA)系统、频分多址(FDMA)系统、正交频分多址(orthogonal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OFDMA)系统、单载波频分多址(singlecarrier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SC-FDMA)系统等。无线资源在TDMA系统中为时间,在CDMA系统中为码,而在OFDM系统中为子载波和时间。
虽然SC-FDMA与OFDMA具有基本相同的复杂性,但SC-FDMA由于单载波性质而具有更低的峰均功率比(peak-to-average power ratio,PAPR)。由于低的PAPR在传输功率效率方面对用户设备(UE)是有利的,因此在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长期演进(LTE)中采用SC-FDMA来进行上行传输,这一点在3GPP TS 36.211 V8.2.0(2008-03)“TechnicalSpecification Group Radio Access Network;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Radio Access(E-UTRA);Physical channels and modulation(Release 8)”的第5节中进行了公开。
同时,在上行控制信道上发送各种上行控制信号。上行控制信号的示例包括: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确认(ACK)/否定确认(NACK)信号、指示下行信道质量的信道质量指示符(CQI)、请求用于上行传输的资源分配的调度请求(scheduling request,SR)等。
小区中的多个UE可能会同时向基站(BS)发送上行控制信号。BS必须能够区分同时从各UE发送的上行控制信号。当各UE的上行控制信号采用不同的频率进行发送时,BS能够区分出这些上行控制信号。小区中的多个UE可以使用相同的时间-频率资源向BS发送上行控制信号。为了区分使用相同的时间-频率资源从各UE发送的上行控制信号,各UE可以在上行控制信号的发送中使用正交序列。或者,UE可以使用低相干性序列。但是,正交序列的数量或低相干性序列的数量有限。也就是说,不仅频率是无线通信的重要资源,而且正交序列或低相干性序列也是无线通信的重要资源。如果不能向各UE分配有限的资源,系统性能就会劣化。
因此,需要一种用于有效使用有限的资源来发送上行控制信号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控制信号的方法。
在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控制信号的方法,该方法在用户设备UE中执行,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获取资源索引、循环移位(CS)的数量和CS间隔,其中所述CS的数量为所述CS间隔的整数倍,基于所述CS的数量和所述CS间隔来确定正交序列(OS)索引,基于所述CS的数量和所述CS间隔来确定CS索引,通过将基本序列循环移位根据所述CS索引获得的CS量来生成循环移位序列,基于所述循环移位序列和用于控制信号的符号来生成调制后的序列,通过利用根据所述OS索引获得的OS对所述调制后的序列进行扩展来生成扩展序列,并且在将所述扩展序列映射到根据所述资源索引获得的资源块之后,发送所述扩展序列。
优选的是,所述CS的数量是在对其他UE的控制信号进行了复用的资源块中使用的CS的数量。
优选的是,所述控制信号的类型不同于所述其他UE的控制信号的类型。
优选的是,所述控制信号为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确认(ACK)或否定确认(NACK)信号,并且所述其他UE的控制信号为信道质量指示符(CQI)。
优选的是,所述控制信号为调度请求(SR),而所述其他UE的控制信号为CQI。
优选的是,在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上发送所述控制信号。
优选的是,所述CS间隔是为PUCCH保留的两个相邻CS之间的最小间隔。
优选的是,从基站(BS)接收所述CS的数量和所述CS间隔。
优选的是,从BS接收所述资源索引。
优选的是,所述控制信号为针对下行数据的HARQ ACK/NACK信号,并且从针对物理控制信道的无线资源中获取所述资源索引以接收所述下行数据。
优选的是,所述资源块包括多个子载波和多个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符号。
优选的是,基于所述CS的数量、所述CS间隔和所述资源索引来确定所述OS索引。
优选的是,基于所述CS的数量、所述CS间隔、所述资源索引和所述OS索引来确定所述CS索引。
优选的是,通过将所述循环移位序列与所述用于控制信号的符号相乘来生成所述调制后的序列。
在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装置。该装置包括:信号生成器,其被配置为生成和发送无线信号;以及与所述信号生成器连接的处理器,并且该处理器被配置为:获取资源索引、CS的数量以及CS间隔,其中所述CS的数量为所述CS间隔的整数倍;基于所述CS的数量和所述CS间隔来确定CS索引;通过将基本序列循环移位根据所述CS索引获得的CS量来生成循环移位序列;基于所述循环移位序列和用于控制信号的符号来生成调制后的序列;并且在将所述调制后的序列映射到根据所述资源索引获得的资源块之后,发送所述调制后的序列。
在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上行控制信道上发送控制信号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配置上行控制信道;并且在所述上行控制信道上发送控制信号,其中,通过循环移位序列和OS来配置所述上行控制信道,所述循环移位序列和所述OS中的每一个都通过使用CS的数量和CS间隔来生成,并且所述CS的数量是所述CS间隔的整数倍。
提供了一种有效地发送控制信号的方法。因此,总体的系统性能可以得到改善。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无线通信系统。
图2示出了对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确认(ACK)/否定确认(NACK)信号和信道质量指示符(CQI)的传输。
图3示出了上行传输。
图4示出了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长期演进(LTE)中的无线帧的结构。
图5示出了针对3GPP LTE中的一个上行时隙的资源网格的一个示例。
图6示出了3GPP LTE中的下行子帧的一个示例性结构。
图7示出了3GPP LTE中的上行子帧的示例性结构。
图8示出了当使用正常的循环前缀(cyclic prefix,CP)时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格式1/1a/1b的传输的一个示例。
图9示出了当使用扩展的CP时PUCCH格式1/1a/1b的传输的一个示例。
图10示出了PUCCH格式2/2a/2b的传输的一个示例。
图11为示出了发送上行控制信号的方法的一个示例的流程图。
图12示出了向PUCCH分配的资源块的一个示例。
图13为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发送上行控制信号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14为示出了配置PUCCH的方法的一个示例性流程图。
图15为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用于无线通信的装置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的技术可以在诸如码分多址(CDMA)、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正交频分多址(O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等的各种无线接入方案中使用。CDMA可以采用诸如通用陆地无线接入(UTRA)或CDMA2000的无线技术来实现。TDMA可以采用诸如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增强型数据速率GSM演进(EDGE)的无线技术来实现。OFDMA可以采用诸如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802.11(Wi-Fi)、IEEE 802.16(WiMAX)、IEEE 802-20、演进型UTRA(E-UTRA)等的无线技术来实现。UTRA是全球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ystem,UMTS)的一部分。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长期演进(LTE)是使用E-UTRA的演进的UMTS(E-UMTS)的一部分。3GPP LTE在下行链路中采用OFDMA,而在上行链路中采用SC-FDMA。
为了清楚,下面的描述主要集中于3GPP LTE。但是,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并不限于此。
图1示出了无线通信系统。
参照图1,无线通信系统10包括至少一个基站(BS)11。BS 11向特定的地理区域(通常称为小区)15a、15b和15c提供通信服务。小区可以被分为多个区域(称为扇区)。用户设备(UE)12可以是固定的或移动的,并且可以被称为如移动台(MS)、用户终端(user terminal,UT)、用户站(subscriber station,SS)、无线设备、个人数字助理(PDA)、无线调制解调器、手持设备等其它术语。BS 11通常是与UE 12进行通信的固定的站,并且可以被称为如演进型node-B(eNB)、基站收发机系统(basetransceiver system,BTS)、接入点等的其它术语。
下文中,下行链路(DL)表示从BS向UE的通信,而上行链路(UL)表示从UE到BS的通信。在DL中,发射机可以是BS的一部分,接收机可以是UE的一部分。在UL中,发射机可以是UE的一部分,接收机可以是BS的一部分。
无线通信系统可以支持UL和/或DL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此外,信道质量指示符(CQI)可以用于链路自适应。
图2示出了对HARQ确认(ACK)/否定确认(NACK)信号和CQI的传输。
参照图2,当UE接收到来自BS的DL数据后,UE经过特定时间后发送HARQ ACK/NACK信号。可以在由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指示的下行物理共享信道(PDSCH)上发送该DL数据。如果DL数据被成功地解码,则HARQ ACK/NACK信号为ACK信号。如果DL数据没有被成功地解码,则HARQ ACK/NACK信号为NACK信号。当BS接收到NACK信号后,BS可以重传DL数据直至接收到ACK信号,或者直至进行了与最大重传次数对应的次数的重传为止。
针对DL数据的资源分配或HARQ ACK/NACK信号的发送时间可以由BS使用信令动态地报告,或者根据资源分配或DL数据的发送时间被预先确定。例如,在频分双工(FDD)系统中,如果在第n个子帧中接收到PDSCH,则可以在第(n+4)个子帧中在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上发送针对PDSCH的HARQ ACK/NACK信号。
UE可以通过测量DL信道情况来周期性或非周期性地向BS报告CQI。BS可以使用CQI来执行DL调度。BS可以向UE报告CQI发送时间或资源分配信息。
图3示出了上行传输。
参照图3,对于UL传输,UE首先向BS发送调度请求(SR)。在UE请求BS分配UL无线资源时使用SR。SR是一种用于数据交换的初始信息交换。为了使UE向BS发送UL数据,首先使用该SR请求无线资源分配。BS可以向UE报告SR发送时间或资源分配信息。
响应于SR,BS向UE发送UL授权。UL授权可以在PDCCH上进行发送。UL授权包括UL无线资源分配。UE使用分配的无线资源来发送UL数据。
如图2和图3所示,UE可以在给定的发送时间发送UL控制信号(即HARQACK/NACK信号、CQI和SR)。控制信号的类型和大小可以因系统而不同,并且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并不限于此。
图4示出了3GPP LTE中无线帧的结构。
参照图4,无线帧由10个子帧组成。一个子帧由两个时隙组成。包括在无线帧中的时隙按照时隙号0至19进行编号。发送一个子帧所需的时间被定义为传输时间间隔(TTI)。TTI可以是用于数据传输的调度单位。例如,一个无线帧可以具有10毫秒(ms)的长度,一个子帧可以具有1ms的长度,并且一个时隙可以具有0.5ms的长度。
仅为了示例性目的而示出了该无线帧的结构。因此,包括在无线帧中的子帧数量或包括在子帧中的时隙的数量可以有多种变化。
图5示出了在3GPP LTE中的一个UL时隙的资源网格的一个示例。
参照图5,UL时隙在时域中包括多个SC-FDMA符号,在频域中包括NUL个资源块(RB)。SC-FDMA符号用于表示一个符号周期,并可以根据系统被称为OFDMA符号或符号持续时间。RB为资源分配单位,并在频域中包括多个子载波。包括在UL时隙中的RB的数量NUL取决于在小区中配置的UL传输带宽。在3GPP LTE中,数量NUL可以是60至110范围内的任意一个值。
资源网格上的各元素被称为资源元素。可以用时隙中的索引对(k,1)来标识资源网格上的资源元素。此处,k(k=0,...,NULx12-1)表示频域中的子载波索引,l(l=0,...,6)表示时域中的SC-FDMA符号索引。
虽然在此处描述了一个RB包括由时域中的7个SC-FDMA符号和频域中的12个子载波组成的7×12个资源元素,但这仅是用于示例性目的。因此,在RB中的SC-FDMA符号的数量和子载波的数量并不限于此。包括在RB中的子载波的数量或SC-FDMA符号的数量可以有多种变化。SC-FDMA符号的数量可以根据循环前缀(CP)的长度而变化。例如,当使用正常的CP时,SC-FDMA符号的数量为7,而当使用扩展的CP时,SC-FDMA符号的数量为6。
图5的针对3GPP LTE的一个UL时隙的资源网格还可以应用于针对DL时隙的资源网格。在这种情况下,DL时隙在时域中包括多个OFDM符号。
图6示出了3GPPLTE中的DL子帧的一种示例性结构。
参照图6,DL子帧包括两个连续的时隙。位于DL子帧内的第1个时隙的前面部分的最多三个OFDM符号对应于要分配给PDCCH的控制区域。其余的OFDM符号对应于要分配给PDSCH的数据区域。除了PDCCH,还可以将诸如物理控制格式指示符信道(physical control formatindicator channel,PCFICH)、物理混合ARQ指示符信道(physical hybridARQ indicator channel,PHICH)等的控制信道分配给控制区域。PUCCH可以携带DL授权,该DL授权指示用于PDSCH上的DL传输的资源分配。UE可以通过对PDCCH上传输的控制信息进行解码来读取PDSCH上传输的数据信息。虽然此处控制区域包括三个OFDM符号,但这仅是用于示例性的目的。可以通过使用PCFICH来获知包括在子帧的控制区域中的OFDM符号的数量。PHICH为对UL传输的响应,并携带HARQACK/NACK信号。
控制区域由多个控制信道元素(control channel elements,CCE)组成。PDCCH在一个或几个连续CCE的集合上被发送。CCE对应于多个资源元素群(group)。资源元素群用于定义控制信道到资源元素的映射。如果NCCE表示在DL子帧中CCE的总数,则从0至NCCE-1来对CCE编制索引。
图7示出了3GPP LTE中的UL子帧的一种示例性结构。
参照图7,UL子帧可以被划分为控制区域和数据区域,控制区域被分配给携带UL控制信号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数据区域被分配给携带用户数据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为了保持SC-FDMA中的单载波特性,将频域中的连续的RB分配给一个UE。一个UE不能同时发送PUCCH和PUSCH。
将一个UE的PUCCH分配给子帧中的一个RB对。属于一个RB对的RB占用在两个时隙的各时隙中的不同子载波。在这种情况下,分配给PUCCH的RB对在时隙边缘经历了跳频。在图7中,m表示位置索引,该位置索引指示分配给子帧中的PUCCH的RB对的频域位置。
将PUSCH映射到作为传输信道的上行共享信道(UL-SCH)。在PUCCH上传输的UL控制信号的示例包括HARQ ACK/NACK信号、指示DL信道情况的CQI、作为UL无线资源分配请求的SR等。
PUCCH可以支持多种格式。也就是说,可以发送这样的UL控制信号,即,该UL控制信号的每子帧的比特数根据调制方案而不同。下表示出了针对PUCCH格式的调制方案以及每子帧比特数的一个示例。
表1
  PUCCH格式   调制方案   每子帧的比特数
  1   N/A   N/A
  1a   BPSK   1
  1b   QPSK   2
  2   QPSK   20
  2a   QPSK+BPSK   21
  2b   QPSK+QPSK   22
PUCCH格式1用于发送SR。PUCCH格式1a/1b用于发送HARQACK/NACK信号。PUCCH格式2用于发送CQI。PUCCH格式2a/2b用于发送CQI和HARQ ACK/NACK信号。
在任何子帧中,如果HARQ ACK/NACK信号被单独发送,则采用PUCCH格式1a/1b,如果SR被单独发送,采用PUCCH格式1。UE可以在同一子帧中发送HARQ ACK/NACK信号和SR。对于肯定的SR发送,UE通过使用为SR分配的PUCCH发送HARQ ACK/NACK信号。对于否定的SR发送,UE通过使用为ACK/NACK分配的PUCCH资源发送HARQACK/NACK信号。
在PUCCH上发送的控制信号使用循环移位的序列。通过将基本序列循环移位特定的循环移位(cyclic shift,CS)量来生成该循环移位的序列。特定的CS量由CS索引来指示。可以使用各种类型的序列来作为基本序列。例如,可以将诸如伪随机(pseudo-random,PN)序列和Zadoff-Chu(ZC)序列之类的公知序列用作基本序列。此外,可以将计算机生成的恒包络零自相关(constant amplitude zero auto-correlation,CAZAC)序列用作基本序列。下面的等式示出了基本序列的示例。
[数学式1]
ri(n)=ejb(n)π/4
此处,i∈{0,1,...,29}表示根索引,n表示满足0≤n≤N-1的元素索引,其中N为基本序列的长度,i可以由小区标识(ID)和无线帧中的时隙号等来确定。如果一个RB包括12个子载波,N可以被设置为12。不同的根索引定义了不同的基本序列。如果N=12,可以通过下表来定义b(n)。
表2
i   b(0),...,b(11)
  0   -1  1  3 -3  3  3  1  1  3  1 -3  3
  1    1  1  3  3  3 -1  1 -3 -3  1 -3  3
  2    1  1 -3 -3 -3 -1 -3 -3  1 -3  1 -1
  3   -1  1  1  1  1 -1 -3 -3  1 -3  3 -1
  4   -1  3  1 -1  1 -1 -3 -1  1 -1  1  3
  5    1 -3  3 -1 -1  1  1 -1 -1  3 -3  1
  6   -1  3 -3 -3 -3  3  1 -1  3  3 -3  1
  7   -3 -1 -1 -1  1 -3  3 -1  1 -3  3  1
  8    1 -3  3  1 -1 -1 -1  1  1  3 -1  1
  9    1 -3 -1  3  3 -1 -3  1  1  1  1  1
  10   -1  3 -1  1  1 -3 -3 -1 -3 -3  3 -1
  11    3  1 -1 -1  3  3 -3  1  3  1  3  3
  12    1 -3  1  1 -3  1  1  1 -3 -3 -3  1
  13    3  3 -3  3 -3  1  1  3 -1 -3  3  3
  14   -3  1 -1 -3 -1  3  1  3  3  3 -1  1
  15    3 -1  1 -3 -1 -1  1  1  3  1 -1 -3
  16    1  3  1 -1  1  3  3  3 -1 -1  3 -1
  17   -3  1  1  3 -3  3 -3 -3  3  1  3 -1
  18   -3  3  1  1 -3  1 -3 -3 -1 -1  1 -3
  19   -1  3  1  3  1 -1 -1  3 -3 -1 -3 -1
  20   -1 -3  1  1  1  1  3  1 -1  1 -3 -1
  21   -1  3 -1  1 -3 -3 -3 -3 -3  1 -1 -3
  22    1  1 -3 -3 -3 -3 -1  3 -3  1 -3  3
  23    1  1 -1 -3 -1 -3  1 -1  1  3 -1  1
  24    1  1  3  1  3  3 -1  1 -1 -3 -3  1
  25    1 -3  3  3  1  3  3  1 -3 -1 -1  3
  26    1  3 -3 -3  3 -3  1 -1 -1  3 -1 -3
  27   -3 -1 -3 -1 -3  3  1 -1  1  3 -3 -3
  28   -1  3 -3  3 -1  3  3 -3  3  3 -1 -1
  29    3 -3 -3 -1 -1 -3 -1  3 -3  3  1 -1
可以根据下面的等式通过将基本序列r(n)循环移位来生成循环移位序列r(n,Ics)。
[数学式2]
r ( n , I cs ) = r ( n ) · exp ( j 2 πI cs n N ) , 0≤Ics≤N-1
此处,Ics表示指示CS量的CS索引(0≤Ics≤N-1,其中Ics为整数)。
下文中,将基本序列的可用CS定义为能够根据CS单位从基本序列中导出的CS。例如,如果基本序列的长度为12,并且CS单位为1,则基本序列的可用CS的总数为12。如果基本序列的长度为12,并且CS单位为2,则基本序列的可用CS的总数为6。CS单位可以通过考虑延迟扩展来确定。
图8示出了当使用正常的CP时PUCCH格式1/1a/1b的传输的一个示例。此处,示出了被分配到一个子帧中的第1时隙和第2时隙的RB对。
参照图8,第1时隙和第2时隙中的各时隙包括7个SC-FDMA符号。在各时隙的7个SC-FDMA符号中,在3个SC-FDMA符号上携带参考信号(reference signal,RS),在其余的4个SC-FDMA符号上携带控制信号。RS被携带在位于各时隙的中部的3个邻近的SC-FDMA符号上。在这种情况下,用于RS的符号的位置和数量可以改变,因此用于控制信号的符号的位置和数量也可以改变。
PUCCH格式1、PUCCH格式1a和PUCCH格式1b中的各PUCCH格式使用一个复值符号d(0)。BS可以根据是否存在来自UE的PUCCH传输来检测SR。因此,可以将特定值(如d(0)=1)来用作针对PUCCH格式1的复值符号d(0)。当对1比特HARQ ACK/NACK信息进行二进制相移键控(BPSK)调制时生成针对PUCCH格式1a的复值符号d(0)。当对2比特HARQ ACK/NACK信息进行正交相移键控(quadrature phaseshift keying,QPSK)调制时生成针对PUCCH格式1b的复值符号d(0)。
基于针对PUCCH格式1/1a/1b的复值符号d(0)和循环移位序列r(n,Ics)来生成调制后的序列y(n)。可以根据如下的等式通过将复值符号d(0)和循环移位序列r(n,Ics)相乘来生成调制后的序列y(n)。
[数学式3]
y(n)=d(0)r(n,Ics)
循环移位序列r(n,Ics)的CS索引Ics可以根据无线帧中时隙号ns和时隙中的SC-FDMA符号索引l而不同。因此,CS索引Ics可以由Ics(ns,1)来表示。在此,第1时隙的时隙号被设置为0,第2时隙的时隙号被设置为1,并且CS索引被设置为Ics(0,0)=0,Ics(0,1)=1,Ics(0,5)=2,Ics(0,6)=3,Ics(1,0)=4,Ics(1,1)=5,Ics(1,5)=6,以及Ics(1,6)=7。但这仅用于示例性目的。
为了增加UE的容量,可以通过使用正交序列(OS)对调制后的序列y(n)进行扩展。在此,对于用于在一个时隙内携带控制信号的4个SC-FDMA符号,调制后的序列y(n)通过使用扩展因子K=4的OS w(k)来进行扩展。
扩展因子K=4的OS wIos(k)(其中Ios为OS索引,0≤k≤K-1)可以使用下表中示出的序列。
表3
  正交序列索引   [w(0),w(1),w(2),w(3)]
  0   [+1 +1 +1 +1]
  1   [+1 -1 +1 -1]
  2   [+1 -1 -1 +1]
另选地,扩展因子K=3的OS wIos(k)(其中Ios为OS索引,0≤k≤K-1)可以使用下表中示出的序列。
表4
  正交序列索引   [w(0),w(1),w(2)]
  0   [1   1     1]
  1   [1 ej2π/3 ej4π/3]
  2   [1 ej4π/3 ej2π/3]
OS索引Ios可以根据无线帧中的时隙号ns而不同。因此,OS索引Ios可以用Ics(ns)来表示。
除了使用OS对调制后的序列y(n)进行扩展外,还可以对调制后的序列y(n)进行加扰。例如,可以根据具体参数将调制后的序列y(n)乘以1或j。
可以根据OS和从与控制信号相同的基本序列生成的循环移位序列来生成RS。可以通过利用扩展因子K=3的OS w(k)对循环移位序列进行扩展来将循环移位序列用作RS。因此,为了使UE发送控制信号,除了用于控制信号的OS索引和CS索引外,还需要用于RS的OS索引和循环移位索引。
图9示出了当使用扩展的CP时PUCCH格式1/1a/1b的传输的一个示例。
参照图9,第1时隙和第2时隙中的各时隙包括6个SC-FDMA符号。在各时隙的6个SC-FDMA符号中,RS被携带在2个SC-FDMA符号上,控制信号被携带在其余的4个SC-FDMA符号上。除此之外,图8中使用正常CP的示例的其他方面也适用于本实例,而无需改变。但是,可以通过利用扩展因子K=2的OS w(k)对循环移位序列进行扩展来使用RS。
扩展因子K=2的OS wIos(k)(其中Ios为OS索引,0≤k≤K-1)可以使用下表中示出的序列。
表5
  正交序列索引   [w(0),w(1)]
  0   [1  1]
  1   [1 -1]
  2   N/A
如上所述,针对PUCCH格式1/1a/1b的传输,正常CP和扩展的CP二者都需要以下信息。即,CS索引Ics和OS索引Ios对控制信号来说是必需的,CS索引I′cs和OS索引I′os对RS来说是必需的。
图10示出了PUCCH格式2/2a/2b的传输的一个示例。
参照图10,在各时隙的7个SC-FDMA符号中,RS被携带在2个SC-FDMA符号上,而CQI被携带在其余的5个SC-FDMA符号上。在这种情况下,用于RS的符号的位置和数量可以不同,因此用于CQI的符号的位置和数量也可以不同。
PUCCH格式2、2a、2b中的各个PUCCH格式每子帧可以使用20比特CQI信息。通过QPSK调制将该20比特的CQI信息映射到10个复值调制符号d(0)至d(9)。在PUCCH格式2a中,通过BPSK调制将1比特的HARQ ACK/NACK信息映射到一个复值的调制符号d(10)。在PUCCH格式2b中,通过QPSK调制将2比特的HARQ ACK/NACK信息映射到一个复值的调制符号d(10)。
根据复值调制符号d(0)至d(9)和根据基本序列生成的循环移位序列r(n,Ics)来生成调制后的序列y(n)。循环移位序列r(n,Ics)的CS索引可以根据无线帧中的时隙号ns和时隙中的SC-FDMA符号索引l而不同。因此,CS索引Ics可以由Ics(ns,l)来表示。在此,第1时隙的时隙号被设置为0,第2时隙的时隙号被设置为1,并且CS索引被设置为Ics(0,0)=0,Ics(0,2)=1,Ics(0,3)=2,Ics(0,4)=3,Ics(0,6)=4,Ics(1,0)=5,Ics(1,2)=6,Ics(1,3)=7,Ics(1,4)=8以及Ics(1,6)=9。但这仅用于示例性目的。RS可以使用根据相同的基本序列生成的循环移位序列作为控制信号。在PUCCH格式2a和2b的各PUCCH格式中,可以使用一个复值调制符号d(10)来生成RS。
与PUCCH格式1/1a/1b不同,PUCCH格式2/2a/2b不使用OS。
图11为示出了发送上行控制信号的方法的一个示例的流程图。
参照图11,BS向UE发送PUCCH资源的参数(步骤S110)。UE通过使用PUCCH资源的参数来确定PUCCH资源(步骤S120)。UE使用PUCCH资源向BS发送控制信号(步骤S130)。
PUCCH资源为用于在PUCCH上发送控制信号的资源。小区中的多个UE可以同时向BS发送控制信号。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各UE使用不同的PUCCH资源,则BS可以区分各UE的控制信号。PUCCH资源由PUCCH资源索引来进行标识。由PUCCH资源索引确定CS索引和频率。由PUCCH资源索引还可以确定OS索引。下文中,n(1) PUCCH表示第一PUCCH资源索引并且为PUCCH格式1/1a/1b的PUCCH资源索引。此外,n(2) PUCCH表示第二PUCCH资源索引并且为PUCCH格式2/2a/2b的PUCCH资源索引。
可以由物理层的更高层来配置PUCCH资源的参数。例如,该更高层可以是执行UE和网络之间的无线资源控制功能的无线资源控制(RRC)层。
PUCCH资源的参数的示例包括RB的数量N(2) RB、CS的数量N(1) CS、CS间隔Δshift和N(1) PUCCH。这些参数为小区中的所有UE所共有的公共参数。用于PUCCH的物理资源取决于RB的数量N(2) RB和CS的数量N(1) CS
RB的数量N(2) RB为在各时隙中仅由PUCCH格式2/2a/2b的传输使用的可用RB的数量。
CS的数量N(1) CS为在混合的RB中由PUCCH格式1/1a/1b使用的CS的数量。混合的RB为用于对PUCCH格式1/1a/1b和PUCCH格式2/2a/2b进行混合的RB。各时隙中最多一个RB可以支持作为混合的RB。可以将从BS接收到的RB与小区中各UE的UL控制信号进行复用。在混合的RB中,可以对不同类型的控制信号进行复用。例如,在混合的RB中,可以将由一个UE发送的HARQ ACK/NACK信号与由另一个UE发送的CQI进行复用。此外在混合的RB中,可以将由一个UE发送的SR与由另一个UE发送的CQI进行复用。例如,CS的数量N(1) CS可以被设置为0至8范围内的任何值。如果CS的数量N(1) CS为0,则不存在混合的RB。
CS间隔Δshift是为PUCCH保留的两个相邻的CS之间的最小间隔。CS间隔可以表示第一PUCCH资源索引的CS索引之间的差。第一PUCCH资源索引可以是连续的或相邻的索引。或者,第一PUCCH资源索引可以为使用相同的OS索引的索引。可以根据信道情况来确定CS间隔。
N(1) PUCCH表示针对SR和半静态调度(semi-persistent scheduling,SPS)分配的第一PUCCH资源索引的数量。SPS ACK/NACK信号为使用SPS发送的针对DL数据的ACK/NACK信号。当在PDSCH上发送DL数据时,可以不存在与PDSCH对应的PDCCH。
通过组合PUCCH资源的参数来分配PUCCH资源索引。PUCCH资源索引可以按照不同的规则来进行分配。UE可以从BS接收PUCCH资源索引或者可以根据预定的协议来获得PUCCH资源索引。
由BS向UE指示针对SR和SPS ACK/NACK信号的第一PUCCH资源索引。BS还向UE指示第二PUCCH资源索引n(2) PUCCH。第二PUCCH资源索引n(2) PUCCH可以满足如下等式。
[数学式4]
Figure BPA00001248984500151
在此,N表示包括在一个RB中的子载波的数量。从N中减去N(1) CS和‘2’的原因是2个CS索引未被分配,以防止与混合的RB中第一PUCCH资源索引所使用的CS索引的干扰。
根据预先达成的协议可以获得用于动态ACK/NACK信号的第一PUCCH资源索引。动态ACK/NACK信号为针对使用动态调度而发送的DL数据的ACK/NACK信号。动态调度意味着无论何时在PDSCH上发送DL数据,BS都在PDCCH上向UE发送DL授权。可以从用于发送控制信道的无线资源获取第一PUCCH资源索引,以接收DL数据。如下等式为确定第一PUCCH资源索引n(1) PUCCH的一个示例。
[数学式5]
n PUCCH ( 1 ) = n CCE + N PUCCH ( 1 )
此处,nCCE表示用于PDCCH的传输(或用于PDSCH的传输)的第一CCE索引。
通过组合CS的数量N(1) CS和CS间隔Δshift来分配第一PUCCH资源索引。可以基于CS的数量N(1) CS和CS间隔Δshift来确定控制信号的OS索引和CS索引。第一PUCCH资源索引n(1) PUCCH也可以用于确定OS索引和CS索引。OS索引也可以用于确定CS索引。
可以通过如下等式来得到控制信号的OS索引Ios(ns)和CS索引Ics(ns)。
[数学式6]
Figure BPA00001248984500162
Figure BPA00001248984500163
Figure BPA00001248984500164
Figure BPA00001248984500166
doffset∈{0,1,...,Δshift-1}
对于ns mod 2=0的情况
Figure BPA00001248984500167
对于ns mod 2=1的情况
Figure BPA00001248984500171
h=(n′(ns-1)+d)mod(cN′/Δshift)
Figure BPA00001248984500172
n cs cell ( n s , l ) = Σ i = 0 7 c ( 8 N symb · n s + 8 l + i ) · 2 i
此处,c(n)表示PN序列,而Nsymb表示包括在时隙中的SC-FDMA符号数量。可以由长度为31的Gold序列来定义c(n)。如下等式示出了序列c(n)的一个示例。
[数学式7]
c(n)=(x1(n+Nc)+x2(n+Nc))mod 2
x1(n+31)=(x1(n+3)+x1(n))mod 2
x2(n+31)=(x2(n+3)+x2(n+2)+x1(n+1)+x1(n))mod 2
在此,Nc为1600,x1(i)表示第一m序列,x2(i)表示第二m序列。例如,对于每个无线帧,可以利用x1(0)=1,x1(n)=0(n=1,2,...,30)对第一m序列初始化。此外,针对每个无线帧,可以根据小区ID对第二m序列初始化。可以通过如下等式对第二m序列初始化。
[数学式8]
c init = Σ i = 0 30 x 2 ( i ) · 2 i = N cell _ ID
此处,Ncell_ID表示小区ID。
可以通过如下等式来得到针对RS的OS索引I′os(ns)和CS索引I′cs(ns)。
[数学式9]
Figure BPA00001248984500175
Figure BPA00001248984500176
图12示出了向PUCCH分配的资源块的一个示例。
参照图12,RB的数量N(2) RB为2。因此,两个RB(如m=0,1)用于仅PUCCH格式2/2a/2b的传输。如果m=2,则RB为混合的RB。如果m=3,则RB用于仅PUCCH格式1/1a/1b的传输。
可以从PUCCH资源索引得到分配给PUCCH的RB(或子载波)。位置索引m表示子帧中分配给PUCCH的RB对的频域位置,并可以通过如下等式得到。
[数学式10]
对于格式1、1a和1b,
Figure BPA00001248984500181
对于格式2、2a和2b,
Figure BPA00001248984500182
下文中,将描述当通过组合PUCCH资源的参数来分配第一PUCCH资源索引n(1) PUCCH时出现的有问题的示例性参数组合。
(1)第一示例性组合
第一示例性组合是当使用扩展的CP时,支持仅PUCCH格式1/1a/1b的RB中CS间隔为3(即Δshift=3)的情况。
下表示出了根据第一示例性组合的对第一PUCCH资源索引n(1) PUCCH的分配。
表6
Figure BPA00001248984500183
在此,在RB中分配的8个第一PUCCH资源索引n(1) PUCCH从M+0至M+7编制索引。例如,如果第一PUCCH资源索引为M+7,针对控制信号和RS的CS索引Ics为0(其中doffset=0),并且针对控制信号和RS的OS索引Ios和I′os为2。M表示在该RB的前一RB中分配的第一PUCCH资源索引n(1) PUCCH的数量。前一RB可以是其位置索引小于同一时隙中的该RB的位置索引的RB。例如,前一RB可以是混合的RB。如果CS的数量N(1) CS为0,则不存在混合的RB,因此M可以为0。如果M=0,意味着第一PUCCH资源索引n(1) PUCCH初始地在该RB中进行分配。
问题在于,第一PUCCH资源索引M+7不遵循索引顺序。为了一致,可以根据索引顺序对索引M+7的位置进行更改。但是,正确的更改索引M+7是很困难的。这是由于第一PUCCH资源索引被分配在混合的RB之后的RB中。由于对性能没有显著影响,因此可以在不更改的情况下使用索引M+7。
(2)第二示例性组合
第二示例性组合是当使用正常的CP时在混合的RB中CS移位间隔Δshift为3并且CS的数量N(1) CS为8的情况。
下表示出了根据第二示例性组合的对第一PUCCH资源索引n(1) PUCCH的分配。
表7
Figure BPA00001248984500191
在此,在混合的RB中分配的8个第一PUCCH资源索引n(1) PUCCH从0至7编制索引。N/A表示未分配的CS索引。未分配的CS索引是未向小区中的任何一个UE分配的CS索引。在上表中,ICQI表示为CQI的传输而分配的第二PUCCH资源索引n(2) PUCCH。在混合的RB中,分配两个第二PUCCH资源索引。
第一PUCCH资源索引5不遵循索引顺序。第一PUCCH资源索引0和5使用相同的CS索引,对第一PUCCH资源索引6和7的排列也是有问题的。因此,第一PUCCH资源索引3、4、5、6和7在索引分配中有问题。如果第一PUCCH资源索引具有如第二示例性集合中的不规则图案,干扰量会增加。这将导致无线通信系统的性能的劣化。
通过如下表所示地根据第二示例性组合更改对第一PUCCH资源索引n(1) PUCCH的分配,就能够提高系统的性能。
表8
Figure BPA00001248984500201
(3)第三示例性组合
第三示例性组合是当使用扩展的CP时在混合的RB中CS间隔Δshift为3并且CS的数量N(1) CS为8的情况。
下表示出了根据第三示例性组合的对第一PUCCH资源索引n(1) PUCCH的分配。
表9
在此,在混合的RB中分配的6个第一PUCCH资源索引n(1) PUCCH从0至5编制索引。在混合的RB中,分配了两个第二PUCCH资源索引n(2) PUCCH
第一PUCCH资源索引5不遵循索引顺序,并且第一PUCCH资源索引0和5使用相同的CS索引。因此,第一PUCCH资源索引3、4和5在索引分配中存在问题。
通过如下表所示地根据第三示例性组合更改对第一PUCCH资源索引n(1) PUCCH的分配,就可以提高系统的性能。
表10
Figure BPA00001248984500212
在有问题的参数组合中更改对第一PUCCH资源索引的分配是前述的PUCCH资源索引分配规则的例外情况。对例外的分配规则的修改导致无线通信系统的复杂度增加和额外的成本。前述的有问题的参数组合仅用于示例性目的,因此还可能存在有问题的参数组合的更多种情况。因此,对例外的分配的更改不是理想的方案。
可以将PUCCH资源索引本身进行更改和公式化,以使得不存在有问题的参数组合的情况。但是,即使可以将新的PUCCH资源索引分配规则成功地公式化并执行,当考虑到投入的精力和费用时,性能的改进几乎是无效果的或效果甚微的。因此,需要一种能够简单地解决该问题的方法。
如果在对有问题的参数组合的使用上存在限制,或者如果配置了可用的参数的组合,则可以简单地解决在对第一PUCCH资源索引的分配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例如,可用的CS数量N(1) CS是有限的。相应地,可以在正常CP和扩展的CP二者中没有任何问题地对第一PUCCH资源索引进行分配。下文中,将逐情况地描述配置可用参数的组合的方法。
在第一种情况中,当使用正常的CP时,CS间隔在混合的RB中为3(Δshift=3)。如果CS的数量N(1) CS为2、4、5、7或8,当分配第一PUCCH资源索引时会出现问题。因此,如果在使用正常的CP时Δshift=3,则N(1) CS一定不能被设置为2、4、5、7或8。也就是说,N(1) CS可以被设置为0、1、3或6。
在第二种情况中,当使用扩展的CP时,CS间隔在混合的RB中为3(Δshift=3)。与正常的CP类似,如果CS的数量N(1) CS为2、4、5、7或8,当分配第一PUCCH资源索引时会出现问题。因此,如果在使用扩展的CP时Δshift=3,则N(1) CS可以与正常的CP类似地被设置为0、1、3或6。
因此,不管CP类型,如果Δshift=3,N(1) CS就可以被设置为0、1、3或6。如果N(1) CS为0,则不存在混合的RB,因此N(1) CS可以被设置为0。如果N(1) CS为1,则仅存在一个第一PUCCH资源索引,并因此N(1) CS可以被设置为1。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多样化地配置可用参数集合。为了简单地实施,如果Δshift=3,可以将CS的数量N(1) CS的集合配置为{3}、{6}、{0,3}、{0,6}或{0,3,6}。
可以将CS的数量N(1) CS设置为CS间隔Δshift的倍数。这可以由如下等式表示。
[数学式11]
N(1) CS=k×Δshift
此处,k为整数。可能的k的集合被设置为{1}、{2}、{0,1}、{0,2}、{1,2}或{0,1,2}。因此,可以多样地配置可用CS的可能的数量N(1) CS的集合。
根据CS的数量N(1) CS,确定在混合的RB中第二PUCCH资源索引n(2) PUCCH所使用的CS索引和在混合的RB中分配的第二PUCCH资源索引n(2) PUCCH的数量NCQI。如果Δshift=3,并且如果在混合的RB中分配的连续的第二PUCCH资源索引的CS索引之间的差为1,则CS的数量N(1) CS和第二PUCCH资源索引的数量NCQI可以如下表所示地相关。
表11
Δshift  N(1) CS   NCQI
  3   8   2
  3   7   3
  3   6   4
  3   5   5
  3   4   6
  3   3   7
  3   2   8
  3   1   9
  3   0   12
可以将混合的RB中分配的第二PUCCH资源索引n(2) PUCCH的数量NCQI设置为与CS间隔Δshift和CS的数量N(1) CS相关联。也就是说,在混合的RB中分配的连续的第二PUCCH资源索引的CS索引之间的差可以被设置为与Δshift相同的值。在这种情况下,CS的数量N(1) CS和第二PUCCH资源索引的数量NCQI可以如下表所示地相关。
表12
Δshift   N(1) CS   NCQI
  3   8   1
  3   7   1
  3   6   1
  3   5   1
  3   4   2
  3   3   2
  3   2   2
  3   1   3
  3   0   4
但是,根据CS的间隔Δshift=3,可用CS的数量N(1) CS被限制为0,1,3和6。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下表来配置可用参数(为CS间隔Δshift、CS的数量N(1) CS和NCQI)的集合。
表13
 Δshift N(1) CS   NCQI
  3   6   1
  3   3   2
  3   1   3
  3   0   4
由于可以如上表所示来简单地配置可用参数的集合,因此简化了实施并可以降低系统开销。
图13为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发送控制信号的方法的流程图。
参照图13,BS向UE发送CS的数量N(1) CS和CS间隔Δshift(步骤S210)。在该步骤中,N(1) CS=6,且Δshift=3。也就是说,N(1) CS是Δshift的整数倍。UE配置PUCCH(步骤S220)。在该步骤中,UE通过使用CS的数量N(1) CS和CS间隔Δshift来配置PUCCH。UE在PUCCH上向BS发送控制信号(步骤S230)。该控制信号可以为HARQ ACK/NACK信号、SR等。
图14为示出了配置PUCCH的方法的示例性流程图。
参照图14,UE获取资源索引、CS的数量和CS间隔(步骤S310)。该资源索引可以是第一PUCCH资源索引n(1) PUCCH。UE通过分别使用CS的数量和CS间隔来确定OS索引和CS索引(步骤S320)。UE通过使用CS索引来生成循环移位序列(步骤S330)。可以通过将基本序列循环移位由CS索引所指示的CS量来生成该循环移位序列。UE通过使用循环移位序列和用于控制信号的符号来生成调制后的序列(步骤S340)。可通过将循环移位序列和符号相乘来生成该调制后的序列。UE通过使用OS索引生成扩展序列(步骤S350)。通过利用OS索引所指示的OS对调制后的序列进行扩展来生成该扩展序列。UE将扩展序列映射到RB(步骤S360)。该RB是资源索引所指示的RB。UE发送映射到RB上的扩展序列。该RB可以是混合的RB,或者为仅用于PUCCH格式1/1a/1b的传输的RB。
图15为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用于无线通信的装置的框图。该装置可以为UE的一部分。
参照图15,用于无线通信的装置800包括:处理器810、存储器820和信号生成器840。存储器820存储基本序列。处理器810与存储器820和信号生成器840相连接,并且该处理器810配置控制信道。处理器810通过根据前述的方法处理控制信号来配置用于发送控制信号的PUCCH。信号生成器840通过使用控制器810处理后的控制信号来生成待通过天线890发送的无线信号。
信号生成器840可以通过使用SC-FDMA方案来生成发送信号。为此,信号生成器840可以包括子载波映射器844、用于执行离散傅立叶变换(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DFT)的离散傅立叶变换(DFT)单元842、和用于执行快速傅立叶逆变换(IFFT)的快速傅立叶逆变换(IFFT)单元846。DFT单元842对输入序列进行DFT,并因此输出频域符号。子载波映射器844向各子载波映射频域符号。IFFT单元对输入符号执行IFFT,并因此输出时域信号。该时域信号是传输信号,并通过天线890进行传输。信号生成器840生成的时域信号可以使用SC-FDMA方案来生成。在这种情况下,从信号生成器840输出的时域信号可以被称为SC-FDMA符号或OFDMA符号。
这样,通过根据CS间隔来限制可用CS的数量来防止PUCCH资源索引的不正确分配。该方法具有这样的优点:执行起来相当简单。因此,可以减少在UE之间可能出现的干扰,并可以避免系统性能劣化。因此,可以提高整个系统的性能。
如上描述的所有功能可以由处理器(如微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和专用集成电路(ASIC))根据用于执行这些功能的软件或程序代码来执行。可以在本发明的描述的基础上设计、开发和执行这些程序代码,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是公知的。
虽然参照示例性实施方式已具体地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不脱离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在形式和细节上进行各种改变。示例性实施方式应当被理解为仅描述性意义,而非用于限制性目的。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并不是通过对本发明的详细描述来限定,而是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定,落入该范围之内的所有差异都应被理解为包括在本发明之中。

Claims (16)

1.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控制信号的方法,该方法在用户设备UE中执行,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资源索引、循环移位CS的数量和CS间隔,其中所述CS的数量为所述CS间隔的整数倍;
基于所述CS的数量和所述CS间隔来确定正交序列OS索引;
基于所述CS的数量和所述CS间隔来确定CS索引;
通过将基本序列循环移位达根据所述CS索引获得的CS量来生成循环移位序列;
基于所述循环移位序列和用于控制信号的符号来生成调制后的序列;
通过利用根据所述OS索引获得的OS对所述调制后的序列进行扩展来生成扩展序列;并且
在将所述扩展序列映射到根据所述资源索引获得的资源块之后,发送所述扩展序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CS的数量是在对其他UE的控制信号进行了复用的资源块中使用的CS的数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控制信号的类型不同于所述其他UE的控制信号的类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控制信号为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确认ACK/否定确认NACK信号,并且所述其他UE的控制信号为信道质量指示符CQI。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控制信号为调度请求SR,而所述其他UE的控制信号为CQI。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上发送所述控制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CS间隔是为PUCCH保留的两个相邻CS之间的最小间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从基站BS接收所述CS的数量和所述CS间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从BS接收所述资源索引。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控制信号为针对下行数据的HARQ ACK/NACK信号,并且从针对物理控制信道的无线资源中获取所述资源索引以接收所述下行数据。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资源块包括多个子载波和多个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符号。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基于所述CS的数量、所述CS间隔和所述资源索引来确定所述OS索引。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基于所述CS的数量、所述CS间隔、所述资源索引和所述OS索引来确定所述CS索引。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通过将所述循环移位序列与所述用于控制信号的符号相乘来生成所述调制后的序列。
15.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装置,该装置包括:
信号生成器,其被配置为生成和发送无线信号;以及
与所述信号生成器连接的处理器,并且该处理器被配置为:
获取资源索引、CS的数量以及CS间隔,其中所述CS的数量为所述CS间隔的整数倍;
基于所述CS的数量和所述CS间隔来确定CS索引;
通过将基本序列循环移位达根据所述CS索引获得的CS量来生成循环移位序列;
基于所述循环移位序列和用于控制信号的符号来生成调制后的序列;并且
在将所述调制后的序列映射到根据所述资源索引获得的资源块之后,发送所述调制后的序列。
16.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上行控制信道上发送控制信号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配置上行控制信道;并且
在所述上行控制信道上发送控制信号,
其中,通过循环移位序列和OS来配置所述上行控制信道,所述循环移位序列和所述OS中的每一个都通过使用CS的数量和CS间隔来生成,并且所述CS的数量是所述CS间隔的整数倍。
CN200980113996.4A 2008-04-21 2009-04-21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控制信号的方法 Active CN10201746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4677708P 2008-04-21 2008-04-21
US61/046,777 2008-04-21
US7303408P 2008-06-17 2008-06-17
US61/073,034 2008-06-17
KR1020090016036A KR101368494B1 (ko) 2008-04-21 2009-02-25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신호 전송 방법
KR10-2009-0016036 2009-02-25
PCT/KR2009/002058 WO2009131345A1 (en) 2008-04-21 2009-04-21 Method of transmitting control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17462A true CN102017462A (zh) 2011-04-13
CN102017462B CN102017462B (zh) 2014-06-18

Family

ID=412170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13996.4A Active CN102017462B (zh) 2008-04-21 2009-04-21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控制信号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259602B2 (zh)
EP (1) EP2269327B1 (zh)
JP (1) JP5089804B2 (zh)
CN (1) CN102017462B (zh)
WO (1) WO2009131345A1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119687A1 (zh) * 2015-01-30 2016-08-04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信号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05144812B (zh) * 2013-03-25 2018-10-16 富士通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基站、无线通信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WO2018228495A1 (zh) * 2017-06-16 2018-12-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9600207A (zh) * 2017-09-30 2019-04-0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控制信道配置的传输方法和相关设备
CN110115009A (zh) * 2016-11-02 2019-08-09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发送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16846505A (zh) * 2017-11-26 2023-10-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序列确定方法和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288024B2 (en) * 2007-09-12 2016-03-15 Apple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uplink signaling using time-frequency resources
BRPI0816715B1 (pt) 2007-09-12 2020-05-05 Apple Inc sistemas e métodos para sinalização de enlace ascendente.
KR100925440B1 (ko) 2008-01-28 2009-11-0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물리 하이브리드 arq 지시 채널 할당 방법
CN101505208A (zh) * 2008-02-04 2009-08-1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分配上行ack/nack信道的方法
JP4410837B2 (ja) * 2008-03-28 2010-02-03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無線リソース選択方法、移動局及び無線基地局
US8249010B2 (en) 2008-11-05 2012-08-2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eeding back and receiving acknowledgement information of semi-persistent scheduling data packets
KR101502439B1 (ko) 2008-12-03 2015-03-17 인터디지탈 패튼 홀딩스, 인크 캐리어 집적에 대한 업링크 파워 헤드룸 보고
US20100177694A1 (en) * 2009-01-09 2010-07-15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US8982801B2 (en) 2009-02-09 2015-03-17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uplink power control for a wireless transmitter/receiver unit utilizing multiple carriers
US20100271970A1 (en) * 2009-04-22 2010-10-28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for carrier aggregated spectrums
WO2010123304A2 (en) 2009-04-24 2010-10-2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ultiplexing large payloads of control information from user equipments
US20100329200A1 (en) * 2009-06-24 2010-12-30 Industrial Te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llocating uplink resources
US8467799B2 (en) * 2009-08-20 2013-06-1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assigning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PUCCH) resources
KR101749110B1 (ko) * 2009-09-20 2017-06-2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소정의 프레임 구조를 이용하여 신호를 송수신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MX2012003894A (es) * 2009-10-01 2012-07-25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Metodos y aparatos de control de potencia.
JP5172806B2 (ja) * 2009-10-05 2013-03-27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無線通信制御方法、移動端末装置及び基地局装置
US9137076B2 (en) * 2009-10-30 2015-09-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tiplexing reference signal and data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014510B (zh) 2009-11-03 2015-02-25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上行控制信道资源配置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KR101670517B1 (ko) 2009-11-26 2016-10-3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반송파 집성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의 교차 반송파 스케줄링 방법 및 단말
KR101777416B1 (ko) 2009-11-26 2017-09-2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반송파 집성 시스템에서 단말의 통신 방법 및 단말
KR101797491B1 (ko) 2009-12-02 2017-11-1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종망을 지원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간섭 완화 방법 및 장치
WO2011126246A2 (ko) * 2010-04-04 2011-10-1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 정보의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KR101733489B1 (ko) 2010-01-17 2017-05-2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 정보의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WO2011087448A1 (en) 2010-01-18 2011-07-2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Radio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and methods therein
WO2011096646A2 (en) 2010-02-07 2011-08-1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downlink reference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multiple antennas
KR101241916B1 (ko) * 2010-02-07 2013-03-1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 안테나를 지원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하향링크 참조신호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EP2555462B1 (en) 2010-04-01 2023-02-15 LG Electronics Inc. Control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 device therefor
KR101802756B1 (ko) 2010-04-05 2017-11-2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 정보의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CN102934404B (zh) 2010-05-04 2015-12-16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参考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KR101829831B1 (ko) 2010-05-06 2018-02-1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 정보의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WO2011142574A2 (ko) * 2010-05-11 2011-11-1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하향링크 신호를 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WO2011152659A2 (ko) * 2010-06-01 2011-12-0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 정보를 송신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KR101868622B1 (ko) * 2010-06-17 2018-06-1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R-pdcch 전송 및 수신 방법과 그 장치
CN102300165B (zh) * 2010-06-24 2014-08-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周期多用户的快速定位方法和装置
KR20130111942A (ko) 2010-07-12 2013-10-1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상향 링크 신호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US8670410B2 (en) * 2010-09-17 2014-03-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Uplink control channel resource mapping for carrier aggregation
KR101899820B1 (ko) 2010-11-11 2018-11-0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제어정보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CN105391527B (zh) * 2010-11-11 2019-06-07 Lg电子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发射/接收方法和装置
US8811309B2 (en) * 2010-12-03 2014-08-19 Nokia Corporation Implicit resource allocation using shifted synchronization sequence
US20120163291A1 (en) * 2010-12-23 2012-06-28 Yuan Zhu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in heterogenous networks
US8675558B2 (en) * 2011-01-07 2014-03-18 Intel Corporation CQI definition for transmission mode 9 in LTE-advanced
KR101919780B1 (ko) 2011-03-03 2018-11-1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확인응답 정보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US8718003B2 (en) * 2011-06-20 2014-05-0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an uplink control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KR101427072B1 (ko) 2011-07-27 2014-08-0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 노드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기준 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그 방법을 이용하는 단말
JP5927661B2 (ja) * 2011-08-12 2016-06-0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集積回路および通信方法
CN103037515B (zh) * 2011-09-30 2016-01-27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在CoMP通信系统中基于簇标识确定正交资源的方法
CN103891166A (zh) 2011-09-30 2014-06-25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无线通信中的多点传输
IN2012DE00756A (zh) * 2012-03-15 2015-08-21 Nokia Siemens Network Oy
CN109921885B (zh) 2012-04-20 2021-11-26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支持发送分集和信道选择的分配harq-ack信道资源的方法
WO2014165510A1 (en) 2013-04-03 2014-10-09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uplink transmission power based on accumulated transmit power control commands and corresponding uplink subframe sets
CN105264807B (zh) * 2013-11-01 2019-01-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WO2015076795A1 (en) * 2013-11-20 2015-05-28 Intel IP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eam identification in multi-antenna systems
JP6266463B2 (ja) * 2014-07-31 2018-01-24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無線通信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制御方法
US10511427B2 (en) 2015-01-30 2019-12-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Uplink control channel for acknowledging increased number of downlink component carriers
JP2017034450A (ja) * 2015-07-31 2017-02-09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KR101952397B1 (ko) 2015-12-10 2019-02-2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짧은 전송 시간 간격을 지원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신호를 전송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장치
CN108432312B (zh) 2015-12-31 2022-08-02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用于传输和接收上行链路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JP6897815B2 (ja) * 2015-12-31 2021-07-07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Ue及びueによって行われる方法
JP2019110357A (ja) * 2016-04-27 2019-07-0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JP6462751B2 (ja) * 2017-03-30 2019-01-30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KR102329006B1 (ko) 2017-04-24 2021-11-19 광동 오포 모바일 텔레커뮤니케이션즈 코포레이션 리미티드 정보 전송 방법, 단말 기기 및 네트워크 기기
EP3754927A4 (en) 2018-02-15 2021-09-29 Ntt Docomo, Inc. USER TERMINAL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ROCESS
JP7290188B2 (ja) * 2020-02-07 2023-06-13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基地局によって行われる方法、ueによって行われる方法、基地局及びue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7095102A1 (en) * 2006-02-10 2007-08-23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uplink transmission in a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single carrier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system
WO2008009011A2 (en) * 2006-07-14 2008-01-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Uplink timing control signal
EP1895733A2 (en) * 2006-07-31 2008-03-05 NTT DoCoMo, Inc. Wireless transmitter, wireless receive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wireless signal control method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PL2070217T3 (pl) * 2006-09-26 2020-10-05 Nokia Technologies Oy Urządzenie, sposób i produkt programu komputerowego zapewniające multipleksowanie kanału kontrolnego niezwiązanego z danymi
WO2008133449A1 (en) * 2007-04-27 2008-11-0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uplink channel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1494002B1 (ko) * 2007-06-11 2015-02-1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자원 할당 및 그에 따른 수신 장치 및방법
US8036166B2 (en) * 2007-06-18 2011-10-11 Nokia Corporation Signaling of implicit ACK/NACK resources
US8503375B2 (en) * 2007-08-13 2013-08-06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ding and multiplexing of control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1430269B1 (ko) * 2007-09-14 2014-08-1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정보 전송 방법
US9065646B2 (en) * 2008-02-04 2015-06-23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ACK/NACK channelization for resource blocks containing both ACK/NACK and CQI
US8149767B2 (en) * 2008-03-13 2012-04-0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s of assigning resources for the uplink control channel in LT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7095102A1 (en) * 2006-02-10 2007-08-23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uplink transmission in a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single carrier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system
WO2008009011A2 (en) * 2006-07-14 2008-01-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Uplink timing control signal
EP1895733A2 (en) * 2006-07-31 2008-03-05 NTT DoCoMo, Inc. Wireless transmitter, wireless receive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wireless signal control method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44812B (zh) * 2013-03-25 2018-10-16 富士通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基站、无线通信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WO2016119687A1 (zh) * 2015-01-30 2016-08-04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信号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装置
US10237868B2 (en) 2015-01-30 2019-03-19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Signal sending method, receiving method and device
CN110115009A (zh) * 2016-11-02 2019-08-09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发送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10115009B (zh) * 2016-11-02 2022-04-12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发送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WO2018228495A1 (zh) * 2017-06-16 2018-12-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US11711166B2 (en) 2017-06-16 2023-07-25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9600207A (zh) * 2017-09-30 2019-04-0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控制信道配置的传输方法和相关设备
CN109600207B (zh) * 2017-09-30 2020-10-2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控制信道配置的传输方法和相关设备
CN116846505A (zh) * 2017-11-26 2023-10-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序列确定方法和装置
US11902200B2 (en) 2017-11-26 2024-02-1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equence determin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6846505B (zh) * 2017-11-26 2024-04-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序列确定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269327A1 (en) 2011-01-05
EP2269327A4 (en) 2014-11-26
WO2009131345A1 (en) 2009-10-29
EP2269327B1 (en) 2016-06-15
US20090290538A1 (en) 2009-11-26
CN102017462B (zh) 2014-06-18
JP5089804B2 (ja) 2012-12-05
US8259602B2 (en) 2012-09-04
JP2011523248A (ja) 2011-08-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17462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控制信号的方法
CN102150380B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调度请求的方法和装置
US9608786B2 (en) Method of transmitting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934404B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参考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CN101796749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传送控制信息的方法
CN102668415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射接收确认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KR101376838B1 (ko) 상향링크 제어신호 전송 방법
KR101563000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CN103227706B (zh) 频率资源分配方法及基站和控制信号发送方法及用户设备
CN101816145B (zh) 通信系统中信号的重复传输
KR101513196B1 (ko) 단일 반송파 주파수 분할 다중 접속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시퀀스 홉핑
CN101536381B (zh) 用户装置和方法
CN105490783A (zh) 在基于tdd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发射ack/nack的方法和设备
KR101368494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신호 전송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