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16698A - 照明装置 - Google Patents

照明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16698A
CN102016698A CN2009801164684A CN200980116468A CN102016698A CN 102016698 A CN102016698 A CN 102016698A CN 2009801164684 A CN2009801164684 A CN 2009801164684A CN 200980116468 A CN200980116468 A CN 200980116468A CN 102016698 A CN102016698 A CN 1020166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source
lighting device
light
plate shape
scatte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1646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G·奥弗斯吕詹
R·范里斯维克
H·德科宁
E·J·霍尼克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P Vision Holding BV
Original Assignee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filed Critical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Publication of CN1020166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1669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14/00Controlling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light emitted by adjustment of elements
    • F21V14/003Controlling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light emitted by adjustment of elements by interposition of elements with electrically controlled variable light transmissivity, e.g. liquid crystal elements or electrochromic devic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3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light guide or in the bulk of it
    • G02B6/00362-D arrangement of prisms, protrusions, indentations or roughened surfac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3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light guide or in the bulk of it
    • G02B6/004Scattering dots or dot-like elements, e.g. microbeads, scattering particles, nanoparticl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58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varying in density, size, shape or depth along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61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varying in density, size, shape or depth along the light guide to provide homogeneous light output intensity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3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light guide or in the bulk of it
    • G02B6/004Scattering dots or dot-like elements, e.g. microbeads, scattering particles, nanoparticles
    • G02B6/0041Scattering dots or dot-like elements, e.g. microbeads, scattering particles, nanoparticles provided in the bulk of the light guid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3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light guide or in the bulk of it
    • G02B6/004Scattering dots or dot-like elements, e.g. microbeads, scattering particles, nanoparticles
    • G02B6/0043Scattering dots or dot-like elements, e.g. microbeads, scattering particles, nanoparticles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light guid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照明装置(1401;1402;1403;1404)包含半透明板形光源(1409;1400)。透明板形光源可以是无源板形光源(1400),该无源板形光源包含具有两个基本上平行的主表面(1411;1412)的透明光导板主体(1410),以及其中主表面(1411;1412)的至少一个设有永久介入(1415)。介入(1415)可以实施为从表面突出的材料部分和/或实施为在表面中凹入的凹陷。介入(1415)可以通过喷砂来布置,优选地布置成点图案,其中点可具有在介于20μm和200μm之间范围内的尺寸,优选为大约100μm,以及其中点密度可以在介于5和500点/cm2之间范围内。

Description

照明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一种适合出于照明目的和/或出于观赏或装饰目的而提供光的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照明装置总体上是已知的。它们典型地包含安装在设有保护装置的壳体内的一个或多个发光元件。发光元件可以是白炽灯类型、气体放电类型、LED类型等。对于白炽灯类型的情形,实际发光元件为炽热灯丝,且周围的玻璃泡实际上是保护构件。除此之外,灯支架可包含也称为“灯帽”等的另外保护构件,其用于机械地保护发光元件免受损伤,但是其也用于防止直接看到发光元件。在许多照明装置中,这种保护构件接收来自发光元件的光并通过反射和/或散射将光分布到周围。因此,保护构件可称为无源(passive)光源或次级光源,实际发光元件为有源(active)光源或初级光源。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颖设计的照明装置。特别地,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在照明装置断开时是基本上透明的照明装置。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重要方面,照明装置包含半透明板形光源。板形光源可以是初级光源,即,实际发光元件。板形光源可替换地可以是设有毗邻一个或多个其侧边布置的一个或多个初级光源的次级光源,其中来自初级光源的光大致平行地行进到板形光源的主表面直到其经过至少一个主表面被耦出。在两种情形中,板形光源可以工作于断开状态或者接通状态,在断开状态中板形光源是基本上透明的,在接通状态中板形光源发射至少具有沿基本上垂直板形光源的主表面的主方向的分量的光。注意,光可以沿随机方向发射。
在优选实施例中,板形光源进一步包含布置在一个侧面的反射构件,用于将一部分发射光往回反射经过板形光源。这将增大在板形光源的另一侧面的照明水平。
根据本发明,反射构件的反射率越高,板形光源的光输出越佳。然而,当光源断开时,其应优选地是完全透明的从而几乎不可见,但是增加的反射率典型地涉及减小的透射率。本发明进一步旨在减轻这个问题。特别地,本发明旨在提供照明装置的实施例,其在照明装置接通时在照明效果方面具有良好的表现且在照明装置断开时在透射光方面具有良好的表现。
在优选实施例中,板形光源设有散射层,散射层布置成散射一部分落在散射层上的光。散射是指光指向随机方向。散射还包含漫反射。对于板形光源为设有毗邻一个或多个其侧边布置的一个或多个初级光源的次级光源的情形,散射层可以光学耦合到板形光源以帮助光耦出。
另外的有利细化(elaboration)在从属权利要求中提到。
注意,散射层不仅散射由板形光源发射的光,而且还可散射一部分落在散射层上的环境光。在根据本发明的照明装置的具体实施例中,散射层包含在散射装置中,该散射装置进一步包含用于控制散射层的散射量的电学装置。根据本发明的照明装置的该实施例包含所谓的有源散射层。散射层的光散射量优选地与跨过散射层的电压差有关,该电压差是由位于散射层的相对侧面的电极形成。优选地电极是高度透明的且可包含铟锡氧化物(ITO)但有时也可以是作为透明电极也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晓的铟锌氧化物(IZO)。优选地,透明电极的方块电阻足够低以最小化在不同状态之间切换所需的两个电极之间的要求电压。
优选地,散射装置布置成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在第一状态中几乎不发生任何光散射,在第二状态中光散射比较强。典型地,第一状态对应于照明装置的断开状态,而第二状态对应于照明装置的接通状态。优选地,对于第二状态,跨过散射层的电压差是最小的,导致在照明装置断开阶段期间没有能量消耗。
在特别优选实施例中,散射装置为可切换装置且反射构件为可切换装置,其中散射装置和反射构件同时切换。
在根据本发明的照明装置的另一实施例中,散射层为散射偏振器,该散射偏振器对于具有第一偏振方向的光是基本上透射的且布置成散射具有与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偏振方向的部分环境光。根据本发明的照明装置的该实施例包含所谓的无源散射层,意味着散射量是预定的且在照明装置工作期间无法被控制。散射偏振器为对于各个偏振方向具有不同行为的材料。散射偏振器对于具有第一偏振方向的光是基本上透明的,且布置成散射具有与第一偏振方向正交的第二偏振方向的光。散射偏振器的实例描述于Henri Jagt 2001年的博士论文“Polymeric polarization optics for energy efficient liquid crystal display illumination”第2章且描述于专利申请WO01/90637。
在根据本发明的照明装置的实施例中,反射层为半透明镜。
在根据本发明的照明装置的另一实施例中,反射层为偏振器,该偏振器对于具有第一偏振方向的显示光是基本上透明的。反射偏振器可以是周期性交替的双折射和非双折射层的叠层,其使得对于第二偏振方向实现布拉格反射并为正交的偏振方向,即第一偏振方向提供透射。基于这个原理的反射偏振器的实例为由3M公司以VikuityTM双亮度增强膜(Dual Brightness Enhancement Films,DBEF)名字供应的偏振器膜。
另一种制作反射偏振器的方式是基于胆甾膜,如在US5506704、US5793456、US5948831、US6193937中所描述以及在‘Wide-bandreflective polarizers from cholesteric polymer networks with a pitch gradient’,D.J Broer,J.Lub,G.N.Mol,Nature 378(6556),467-9(1995)中所描述。与四分之一波片结合,这种膜提供与DBEF相同的光学功能。
可替换地,反射偏振器是基于所谓的线栅原理,其中周期性小于光波长的金属的窄周期线被应用在玻璃或塑料衬底上。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方面、特征以及优点将参考附图由对一个或多个优选实施例的下述描述来进一步解释,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并且在附图中:
图1A示出当板形光源接通时照明装置的实施例的前视图;
图1B示出当板形光源断开时图1A的照明装置的实施例的前视图;
图2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照明装置的实施例;
图3示意性示出包含布置在散射层和反射层之间的吸收偏振器的根据本发明的照明装置的实施例;
图4示意性示出包含布置在散射层前面的吸收偏振器的根据本发明的照明装置的实施例;
图5示意性示出散射偏振器;
图6示意性示出包含散射层的散射装置;
图7示意性示出包含在散射层边界处的附加光源的根据本发明的照明装置的实施例;
图8为照明装置的示意性截面;
图9A和9B为根据本发明的照明装置的实施例的示意性截面;
图10A和10B示意性说明照明装置的优选细节;
图11A示意性说明板形光源;
图11B为与图9A类似的图,示意性说明具有根据图11A的板形光源的照明装置;
图11C为与图9B类似的图,示意性说明具有根据图11A的板形光源的照明装置;
图12A至图12D示意性说明照明装置的不同实施例;
图13示出说明照明装置上亮度的下降的曲线图;
图14示意性示出照明装置的框图,曲线图示意性说明散射器的不同段的亮度;
图15A和图15B示意性说明照明装置的不同实施例。
图是概略性的且不按比例绘制。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首先将给出对散射层和反射构件的某些方面的描述。
图2示意性示出布置在对象104前面的照明装置103的侧视图,在此实施例中照明装置103包含位于板形光源950的相对侧面上的散射层102和反射构件106。观看人员示意性地指示于204。在下文中,从照明装置103朝向观看人员204的方向将被指示为第一方向。环境光源202产生环境光208。散射层102布置成用于散射一部分环境光208和一部分由板形光源950发射的光。反射构件106在从观看者204看时位于板形光源950之后,该反射构件布置成用于将一部分散射环境光206和一部分由板形光源950发射的光反射到第一方向。
图1A示出当板形光源950接通时照明装置103的前视图。总的说来,观看者204看到优选平坦的表面,该表面的维度等于散射层102的各个维度。散射层102可以是同一颜色,即,可具有单一颜色。优选地,散射层102具有表示预定纹理的多种颜色。这意味着,具有第一颜色的染料位于散射层102的第一区域而具有第二颜色的染料位于散射层102的第二区域。
图1B示出当板形光源950断开时该照明装置的前视图。现在照明装置是基本上透明的,并且沿第一方向源于对象104的光210(见图2)通过散射层102且可以被位于照明装置前面的观看者204观看到。换言之,观看者204可以透过照明装置观看。优选地,根据本发明的照明装置布置成在板形光源950断开时减少环境光的散射量。
因而,观看者204被提供有:
-源于对象104的光,该对象沿第一方向朝观看者204移动;和/或
-散射光206,该散射光源于环境光源202(直接和/或间接)和板形光源950,且该散射光被散射层102散射以及可选地被反射层106反射。
散射层102可以包含在散射装置600中(见图6),其布置成限制预定条件下散射环境光206的量。可替换地,散射层102是无源的。
结合图公开了可以应用若干类型的偏振器。偏振器是指根据光线的各个分量的偏振方向来过滤光线的光学元件。典型地,偏振器对于具有第一偏振方向的光线的分量是基本上透射的,而偏振器显著影响具有与第一偏振方向正交的第二偏振方向的光线的分量。在此上下文中影响包含散射和吸收。
各种偏振器可以用于下述功能:
-在根据本发明的照明装置的实施例中,偏振器用作散射层102;
-在根据本发明的照明装置的实施例中,偏振器用作反射层106。
图3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照明装置400的实施例,该照明装置包含布置在散射层102和反射层106之间的吸收偏振器402。吸收偏振器402布置成吸收一部分的散射环境光206。更精确地说,吸收偏振器402可以布置成吸收具有第二偏振方向的环境光的分量。原因如下。
由于本发明的照明装置对环境光的散射和反射,观看者204接收反射环境光。通过在反射层106前面应用吸收偏振器402作为光学吸收装置402,反射可以减小。为了获得所要求的效果,吸收偏振器402布置成吸收被反射层106反射的具有第二偏振方向的散射环境光206的分量。优选地,反射层106也是基于偏振器。
图4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照明装置401的实施例,该照明装置包含布置在散射层102前面的吸收偏振器402。显示设备401的该实施例基本上等同于结合图3所述的显示设备400的实施例。不同在于吸收偏振器402的位置。
优选地,如结合图3和4所述的吸收偏振器402是可切换吸收偏振器。可切换吸收偏振器的功能和位置与在由同一申请人申请的专利申请WO03/079318中公开的相对应。
图5示意性示出散射偏振器500。散射偏振器500为对于各个偏振方向具有不同行为的材料。散射偏振器对于具有第一偏振方向D1的光是基本上透明的,且布置成散射具有第二偏振方向D2的光,该第二偏振方向D2与第一偏振方向D1正交。散射偏振器的实例描述于Henri Jagt 2001年的博士论文“Polymeric polarization optics for energy efficient liquid crystal display illumination”第2章且描述于专利申请WO01/90637。
散射偏振器500可以基于嵌在聚合物基体502中的颗粒504-510。将小的颗粒504-510与例如PEN或PET的已知聚合物502混合,接着将该混合物挤出到箔以及拉伸该箔,由此制成散射偏振器500。该拉伸提供单轴取向,使其对于第一偏振方向D1是透明的而其对于正交的第二偏振方向D2是散射的。
散射偏振器500的原理如下。描绘成白色圆的小的颗粒504-510对应于在单轴取向聚合物基体502中具有折射率nd的分散相,该单轴取向聚合物基体502对于具有第一偏振方向D1的光具有第一聚合物折射率no且对于具有第二偏振方向D2的光具有第二聚合物折射率ne。颗粒504-510的折射率nd与第一聚合物折射率no匹配,而第二聚合物折射率ne>>nd。
散射偏振器500可以基于嵌在无色拉伸箔中的小颗粒。颗粒可以是例如直径为200nm且由苯乙烯-丁二烯(S-BR)橡胶核心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壳组成的核-壳颗粒(Rohm and Haas,Paraloid EXL3647)。为了添加颜色,染料或色素可以添加到颗粒504-510或者聚合物基体502。当将染料添加到聚合物基体502时,也可以选择二色性染料,该二色性染料使自身与对齐的聚合物基体502一致取向,使得特别是平行于拉伸方向的偏振变得是有色的,但是散射偏振器500对于第一偏振方向D1仍是透射的。
替代使用球形颗粒,颗粒还可具有其它形状,例如细长形状。在一个实施例中,颗粒具有类似纤维的形状,这是通过在聚合物基体材料的拉伸过程期间使最初球形颗粒熔化和拉长来获得的。
如上所解释,散射偏振器500可以应用为散射层102或者应用为反射层106。可选地,根据本发明的照明装置的实施例包含单个散射偏振器500,该散射偏振器兼能实现散射和反射功能,即,散射层102和反射层106均是由单一散射偏振器500实现。
图6示意性示出包含散射层102的散射装置600。散射装置600布置成控制散射层102散射光的量。散射装置600包含:
-一组基本上平坦的衬底602-604,例如基于玻璃、PMMA或某种其它基本上透明的材料;
-一组电学导体606-608,毗邻各个衬底602-604,用作用于应用电压差的电极。电学导体是基本上透明的且优选地是基于ITO;以及
-散射层102,由这组电学导体606-608夹置。
散射层102优选地包含聚合物分散液晶(PDLC)、胆甾纹理液晶(CTLC)、液晶(LC)凝胶或聚合物网络液晶(PNLC)。通过在电学导体606-608上(即,跨过散射层102)应用适当的电压差,液晶的取向可以被调整,导致散射层102光散射量增加或减少。
为了指示在根据本发明的照明装置中散射装置600的功能,描述了源于照明装置之后的对象104的光210的方向、环境光208的方向以及由板形光源950和散射环境光206发射的光的方向。
为了有利地获得尽可能薄的装置,反射层106和散射层102之间的距离优选地尽可能小。图6中描述的散射装置600包含反射层106。这是所谓的单元中(in-cell)配置。反射层106可以是电极(如在线栅中那样)。应注意,反射层106对于散射装置600是可选的。这意味着不包含反射层106但是毗邻反射层106的散射装置也可以应用在根据本发明的照明装置的实施例中。为了满足在反射层106和散射层102之间具有较小距离以及反射层106不包含在散射装置中的要求,毗邻反射层106的衬底602必需比较薄。优选地,应用折射率匹配流体(即,胶)以实现反射层106和散射装置600之间的光学接触。
如果出于观赏设计原因而期望部分地切换散射层102,例如在对应于仅仅一部分散射装置600的表面区域上切换,散射装置600的衬底602-604可含有图案化电极。图案化电极可用于以离散方式打开和闭合光散射区域。但是它也可以用于仅仅部分地打开照明区域或者应用照明功率梯度。
散射装置600可配置成随时间改变所述部分表面区域的尺寸和/或维度。
图7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照明装置700的实施例,该照明装置包含在散射层102边界处的附加光源702-704。根据本发明的照明装置700的此实施例布置成借助散射层102发射由光附加光源702-704产生的光。这意味着,来自附加光源702-704的光被耦合到散射层102中,被散射层102散射以及接着在散射层102的表面的若干位置处被发射。光706的一部分将沿第一方向发射,即,朝向观看者204发射。
光源702-704的操作可以与板形光源950的操作同时进行。结果是增加的光量。优选地,散射装置600也同时受板形光源950的操作控制。
在图7中描述位于散射层102各个边界处的两个附加光源702-704。第一个附加光源704位于散射层102之后,而第二个附加光源702位于更远。
优选地,使用布置成产生具有互不相同颜色的光的多个光源702-704。
在上文中,已经解释了本发明背后的基本构思。在下文中,将解释另外的优选细化。
图8为照明装置900的一些特征的示意性截面。装置900包含反射构件906和散射装置902。反射构件906具有基本上均匀厚度的平面形状。在使用时指向观看人员204的反射构件906的第一表面将被指示为前表面911。与第一表面911相对的第二表面将被指示为反射构件906的后表面912。类似地,散射装置902具有前表面921和后表面922,前表面921在使用时将指向观看人员204,后表面922背向观看人员204。
根据本发明,照明装置900包含基本上透明的板形光源950,该板形光源布置成平行于散射层902且优选地不光学耦合到散射层902。板形光源950具有前表面951和后表面952,在使用时前表面951将指向观看人员204。在图9A中说明的实施例中,板形光源950布置在散射层902的背面,即,板形光源950的前表面951毗邻散射层902的后表面922。在图9B中说明的实施例中,板形光源950布置在散射层902前面,即,板形光源950的后表面952毗邻散射层902的前表面921。
操作为如下所述。当照明装置900处于其观赏或照明状态时,板形光源950接通。对于图9A的情形,源于板形光源950的光在散射层902的整个表面上将被耦合到散射层902中,如箭头961所示,并且被散射层902正向散射朝向观看者204,如箭头962所示。对于图9B的情形,源于板形光源950的光在散射层902的整个表面上将被耦合到散射层902中,如箭头963所示,并且被散射层902往回散射经过透明板950朝向观看者204,如箭头964所示。结果,在两种情况下,观看者204将观察到散射层902具有略微乳白色外观,发射光。
注意,对于图9A的情形,从板形光源950指向反射构件906的任何光线将很大程度上被反射构件906往回反射,考虑到板950的透明性而通过板950,并进入散射层902从而对散射有贡献。另外注意,对于图9B的情形,通过散射层902从而到达反射构件906的任何光线将很大程度上被反射构件906往回反射并再次进入散射层902从而对散射有贡献。
在图9A中说明的实施例与在图9B中说明的实施例相比的优点在于,其对于不期望的正向散射是更为鲁棒的,该正向散射可由例如外前表面上的灰尘颗粒引起。
当照明装置断开时,散射层902可以切换到非散射状态,使得观看者204不被散射光962、964阻挡。由于板形光源950的透明性,来自对象104的光914将不被板形光源950遮挡。
注意,有可能完全省略反射构件906。
板形光源950可以适当地实施为具有散射属性且设有沿着其外缘布置的一个或多个光源的无源板。优选地,板形光源950可在两个状态(即,散射状态和非散射状态)之间切换,使得散射属性可以断开从而最小化当屏幕104接通时的干扰。
然而,还可能将板形光源950实施为实际上自身产生光的有源光源。通过实例的方式,板形光源950可以使用有机LED实施。
优选地,散射层902为具有两种状态(即,散射状态和非散射状态)的可切换层,在该非散射状态中层902是基本上透明的。
将参考图10A和10B描述特殊观赏效果。图10A示意性说明图9A的实施例中照明装置900的优选实施例,不过应清楚下述部分也适用于图9B的实施例。该图示出,照明装置900包含中心部分971和该中心部分之外的周缘部分972。板形光源950和散射层902的相应中心部分将分别称为板形光源950的中心部分957和散射层902的中心部分907。板形光源950和散射层902的相应周缘部分将分别称为板形光源950的周缘部分958和散射层902的周缘部分908。
在一种观赏模式中,整个照明装置900产生散射光962或964朝向观看者204,即,周缘部分972和中心部分971二者。周缘部分972的背面(即,背向观看者204的外表面)可以设有黑色层。
在另一种观赏模式中,用户会期望中心透明部分周围的白色(或带白色)框架。为了允许这种可能性,照明装置900的中心部分971断开但是照明装置900的周缘部分972接通。特别地,沿着板形光源950的边缘布置的光源967仍接通,且散射层902的中心部分907切换到其非散射状态而散射层902的周缘部分908切换到其散射状态。如果板形光源950为有源光源,其中心部分957和周缘部分958优选地能够相互独立地被接通/断开,使得在这种情况下,中心部分957断开而周缘部分958接通。
可以优选的是,这种白色框架可具有各种尺寸。因而,照明装置900优选地具有能够相互独立地被接通/断开的多个分段981、982、983、984等,如图10B中所说明,它们可以根据需要被组合以构成中心部分971或周缘部分972。
注意,有可能使用该照明装置作为平板灯。
图11A示意性说明作为本发明另一细化、适合用作上述光源950的基本上透明板形光源的特别有利实施例,该光源由附图标记1300指示。光源1300实施为具有两个基本上平行的主表面1311、1312和外周侧面1313的透明光导板主体1310。板主体1310可以例如具有矩形轮廓,这种情况下如图中所示在其直立状态下,侧面包含下表面、上表面、左表面和右表面。就发光而言,光导板主体1310典型地是无源的,不过有可能使用有源材料。
注意,基本上任何具有相互平行表面的板形透明材料适合用作光导板。
光源1300进一步包含至少一个有源发光元件1320,其布置在光导板主体1310的侧面1313附近的预定位置。有源发光元件1320有利地实施为LED,但是例如气体放电管的另一实施例也是可能的。如果图11A为侧视图,该图示出置于侧面1313的下表面部分附近的有源发光元件1320。光导板主体1310的侧面1313被磨光,使得来自发光元件1320的光容易进入光导板主体1310而没有反射或者反射很少。
为了获得照明属性,光导板主体1310应如较早所述具有散射属性,即,光应沿着具有垂直于主表面1311、1312的分量的方向从至少一个主表面1311、1312耦出。为了提供合适的散射属性,本发明提出至少一个主表面1311、1312设有永久凹凸或介入(obtrusion)1315。介入1315可以实施为从表面1311突出的材料部分(高浮雕)和/或实施为在表面中凹入的凹陷(浅浮雕)。
图11B为与图9A类似的图,示意性说明与图9A的装置900类似的照明装置1301,其中板形光源950被光源1300替换。这里,光导板主体1310的前表面1311指向散射装置902的后表面922。这里,光导板主体1310的后表面1312设有介入。
图11C为与图9B类似的图,示意性说明与图9B的装置900类似的照明装置1302,其中板形光源950被光源1300替换。这里,光导板主体1310的后表面1312指向散射装置902的前表面921。这里,光导板主体1310的前表面1311设有介入。
因而,具有介入的主表面背向散射装置902。注意,在上面的情形中,散射装置902优选地置为靠近板形光源950,有可能甚至与板形光源950接触,但是在散射突出和光学耦合的组合将导致如此高的耦出效率使得难以在掩饰(disguising)装置的整个表面上获得充分的光强度的情形中,该散射装置与板形光源不光学耦合。
介入为板主体1310提供散射属性,或者添加这种属性。因而,取决于在相应表面1311、1312上的分布,在当发光元件1320接通且照明装置1302、1301处于其观赏状态时的情形中,所述介入提高了照明装置1302、1301的一致性和效率。
介入1315可以均匀一致地分布在相应表面1311、1312上。然而还可能的是,介入1315根据某种图案分布以定义图形图像,例如照片。介入1315可以实施为点图案,其中点的密度和/或尺寸可以在表面1311、1312上变化。提供介入1315的合适方法的实例为喷砂,其中可使用掩模来提供所期望的密度变化或者其它装饰偏好。
注意,Nissha Printing Co Ltd的公开号为2001-052519的日本专利申请1999-223805公开了使用光导板作为显示器的背光。光导板包含两个不平行表面,一个表面设有具有小于20μm的直径且具有根据圆的一部分的截面形状的非镜凸出。该装置包含毗邻光导板且面向凸出的镜平面。光在板的侧面输入,且被凸出部分地输出。由凸出输出的光被镜反射,通过光导板的宽度且最后在与凸出相对的表面输出。这种装置在断开状态中不透明,且因此不适合作为根据本发明的原理的透明照明装置。
在特定实验实施例中,板主体1310由玻璃制成且介入通过喷砂制成为点图案。点的尺寸(基本上圆形点的直径)改变,且点的密度改变。
发现在断开状态中不期望的可见性随点尺寸增大而增大。在这方面,发现大于0.4mm的点尺寸涉及不期望的可见性,使得小于0.4mm的点尺寸是优选的。通常,点尺寸的优选范围是介于20μm和200μm,这些尺寸可以利用喷砂来很好地实现。发现大约0.1mm的点尺寸给出非常满意的结果。更小的点尺寸也可给出良好的结果,且考虑到减小的可见性甚至会是优选的,但是考虑到需要使用掩模,制作预定图案是更加困难的。
此外,发现点密度极大地影响板形光源1300的亮度,并因此影响在接通状态中的照明表现。当板主体1310的区域具有更高点密度时,更多的光从板主体1310耦出,因此在那个区域实现更高的局部亮度和更佳的照明表现。另一方面,由于更多的光被耦出,该区域以外剩下更少的光,因此距发光元件1320更远距离处的亮度会降低,降低了在接通状态中的照明表现。对于0.1mm的点尺寸,在介于5和500点/cm2之间范围内的点密度看上去提供合适的折衷。
在上文中,照明装置已经被描述为包含反射构件和散射层的组合,其中散射层设有板形光源。总的来说,散射层和板形光源的组合用于在照明装置的区域上提供光的漫射眩光。散射层和板形光源二者用于基本上不同的目的。从提供或多或少的漫射光的板形光源开始,散射层用于进一步散射该光且通过散射环境光使其更加漫射并且进一步增加亮度。然而,利用合适的设计,板形光源本身的照明表现有可能是已经足够的,使得分离的散射层可以省略。
上述部分适用于例如通过使用有机LED或者通过无机薄膜电致发光层实施的有源板形光源,但也适用于例如结合图11A-11C所述的无源板形光源。基于这样的理解,图12A-12D示意性说明其中省略了分离的散射层的照明装置。
在图12A中,照明装置1401包含反射构件906和有源板形光源1409的组合。
在图12B中,照明装置1402包含反射构件906和无源板形光源1400的组合,无源板形光源1400包含板主体1410,该板主体1410在指向观察者204的其前表面1411处具有介入1415。与图12C的装置相比,具有这种取向的装置具有更高的光效率。
在图12C中,照明装置1403包含反射构件906和无源板形光源1400的组合,该无源板形光源1400包含板主体1410,该板主体1410在背向观察者204的其后表面1412处具有介入1415。与图12B的装置相比,具有这种取向的装置针对污染是更鲁棒的。
在图12D中,照明装置1404包含反射构件906和无源板形光源1400的组合,该无源板形光源1400包含板主体1410,该板主体1410在其前表面1411处以及在其后表面1412处均具有介入1415。因而,实施例1402和1403的优点被组合。此外,通过在两个不同表面1411和1412以互不相同的图案来布置介入,有可能获得特殊的效果。
在实施例1402、1403、1404中,发光元件总是被指示在1420。对于板主体1410和介入1415,关于图11A-11C的板主体1310和介入1315所述内容同样适用。
在图12A-12D中,照明装置1401-1404示为包含反射构件906,其可以是半透明或可切换的镜。尽管这种构件可以是有利的和优选的,注意该构件对于实现适当的照明装置不是必不可少的。
在上文中,已经描述了包括板形光源和可切换散射器的照明装置的实施例(见例如图8和9A-9B),其中该板形光源实施为在侧面布置有至少一个发光元件的光导板。如上面所已经指出,会存在这样的问题,与发光元件距离更远处的亮度会下降。参考图13解释这个问题,该图示出一曲线图,该曲线图的水平轴表示光导板主体1310中与发光元件1320的距离(如在图下面所示)。垂直轴表示在某一位置产生(即,耦出)的光的量。这个量例如可以表示为每平方厘米的绝对强度,但是将这个量表示为发光元件的强度的百分比是更为容易的。假设在某一位置的耦出效率p(即,被耦出的到达该位置的光的强度百分比)相对于与发光元件的距离是恒定的,应清楚,在每个位置i,被耦出的光的量LOUT(i)和到达下一个位置i+1的光的量INT(i+1)可以表述如下:
LOUT(i)=p·INT(i)
INT(i+1)=(1-p)·INT(i)
另外应清楚,LOUT(i)因而可以图形表示为对数曲线,如图13中所示。
如果p比较小,在光导板主体1310的范围上LOUT(i)的下降可以足够小而无法察觉或可接受。然而,板形光源的表面光强度可以比较小。如果p增大,在靠近发光元件的位置处(小的i值)板形光源的表面光强度将增大,但是不可避免地,在远离发光元件的位置处板形光源的表面光强度将增大到较小程度,或者甚至减小,这取决于光导板主体1310的尺寸。因而,在光导板主体1310的范围上LOUT(i)的下降将增大。
因而,尽管点尺寸和点密度是一致的,光输出会是不一致的,且这会是无法接受的。在某种程度上,通过使点尺寸和/或点密度不一致从而作为与发光元件的距离的函数来增大耦出效率p,可以减轻这个问题。可替换地和/或附加地,有可能将发光元件布置在光导板主体的相对侧面。
图14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法。该图示意性示出照明装置1600的可切换散射器1650的前视图。照明装置1600还包含板形光源,其位于散射器1650之后且因此不可见。板形光源是例如如上文所述来实施的无源类型,其侧面照明1620示于散射器的左侧面。用于控制可切换散射器1650的切换的控制器指示于1670。
根据本发明的这个方面,可切换散射器1650再分为多个纵向段1660,单独的段用指数i来标识,指数i的范围为1到N,N指示段的数目。段1660可以相互具有相同的宽度,但是这不是必不可少的。段1660的纵向维度指向平行于光输入侧面1621,该光输入侧面为放置一个或多个发光元件1620的那个侧面。对于增大的i,从(多个)发光元件1620到纵向段1660(i)的距离更大。
散射器段1660(i)是单独和独立可切换的。控制器1670具有耦合到各个散射器段1660(1)、1660(2)、...1660(N)的散射器控制输出1671(1)、1671(2)、...1671(N)。如所示,控制器1670还可具有耦合到一个或多个发光元件1620的控制输出1672。
控制器1670以时间顺序的方式驱动散射器段1660(i)。更特别地,控制器1670在其各个控制输出1671(i)产生用于各个散射器段1660(i)的控制信号Sc(i),使得一个特定的散射器段1660(j)处于散射状态而所有其它散射器段1660(i),i≠j处于非散射状态。另外,控制器1670将此状态维持一预定的段维持时间τ(j),且随后继续到下一个状态,在下一个状态中后续的特定散射器段1660(j+1)处于散射状态而所有其它散射器段1660(i),i≠j+1处于非散射状态。持续如此,直到所有散射器段被短暂地切换到它们的散射状态,且随后该循环重复。换言之,散射状态扫过散射器。循环时间T可以定义为∑τ(j)。
散射器段的数目将至少等于2,且原则上可以具有任何所期望的值。在附图中,段的数目示为等于8。
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从光导板主体(例如图11A中的1310)耦出的光的量对于处于它们非散射状态的那些散射器段而言是非常低的,且对于处于其散射状态的那个散射器段而言是比较高的。如上所述的光强度下降将仅在处于其散射状态的那个散射器段的宽度上被观察到,并且取决于此宽度,即使在比较高的p值,这种下降可以比较低。
当然,仅仅处于它/它们散射状态的(多个)散射器段具有照明效果,而其它段实际上没有照明效果。但是这种情形是暂时的且持续了段维持时间τ。在大于循环时间T的时间尺度,所有段已经部分处于照明状态,且照明比例可以定义为DR=τ(j)/T。如果循环时间T充分短,例如10ms或更短,顺序照明或者“扫描照明”对于人眼是难以察觉或无法察觉的。对于每个散射器段,平均输出光量可以写为DR·LOUT。重要的一方面为,此平均输出光量对于所有段可以基本上相同。这在图14中与散射器1650对齐的曲线图中的两个曲线中予以说明,其中一个曲线1682示出当第二散射器段处于其散射状态(j=2)时的光分布,而另一个曲线1686示出当第六散射器段处于其散射状态(j=6)时的光分布。可以看出,第六散射器段的光强度与第二散射器段的光强度处于相同水平,这是由于这样的事实,第一至第五段几乎不“消耗”光。
可以选择散射器段的数目或者段的宽度以提高一致性。保持发光元件1620的光强度恒定,可以通过增加散射器段的数目来减小每段的下降。
如果散射器仍遭受更远离(多个)发光元件的散射器段的光损耗,则有可能通过使段维持时间τ(j)随着与(多个)发光元件的距离增大(即,增大的j)而增大来补偿这一点。还可能的是,散射段不只是允许选择散射状态或非散射状态,而甚至允许控制散射的效率p。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使控制器控制段,使得散射效率p(j)随着与(多个)发光元件的距离增大(即,对于增大的j)而增大,可以补偿光损耗。
在上面的解释中,假设(多个)发光元件1620的光强度随时间恒定。然而,在所示实施例中,控制器1670具有耦合到(多个)发光元件1620用于控制(多个)发光元件1620的光强度的控制输出1672。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使控制器控制(多个)发光元件1620,使得光强度与暂时散射段1660(j)和(多个)发光元件之间增大的距离(即,对于增大的j)成比例地增大,可以补偿光损耗。
在所示实施例中,(多个)发光元件1620仅沿着照明装置1600的一个侧面1621布置,且散射器1650再分为平行于这一个侧面(即,沿图中的垂直方向)的第一多个单独可控制段1660。假设光仅仅垂直于这一个侧面1621和所述单独可控制段1660传播,即,沿图中的水平方向传播。通过也将(多个)发光元件沿着照明装置1600的相对侧面1622布置,可以提高一致性。如果散射器1650也再分为垂直于第一多个段的第二多个单独可控制段,第二(多个)发光元件沿着垂直于照明装置1600的所述一个侧面1621的第三侧面1623布置,以及可能另外的(多个)发光元件沿着与所述第三侧面1623相对的第四侧面1624布置,则可以进一步提高一致性。对于此第二多个段的时序控制,关于第一多个段所述内容同样适用,应注意的是,此第二多个段的时序控制可以完全独立于所述第一多个段的时序控制。
板形光源可具有平面形状,如在到目前为止的附图中所示。然而,这不是必不可少的,且实际上可预见如果板形光源具有弯曲板的形状则可获得特殊的观赏效果。弯曲可以是仅仅沿着一个方向,但是也可以沿着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以获得枕形或鞍形)。图15A和15B说明照明装置1701、1702的极端实例,其中板形光源1700包含板主体1710,该板主体弯曲超过360°从而自身闭合。尽管应清楚不要求曲率半径恒定,这些图说明一实例,其中板形光源弯曲以形成具有上边缘1741和下边缘1742的柱体;纵轴由附图标记1714指示。板主体1710进一步具有平行于主体轴1714的两个纵向边缘1743、1744。
板形光源1700同样可以是有源光源。图15A和15B说明板形光源1700为无源光源的实施例。在图15A的实施例中,下边缘1742为光输入边缘,且(一个或多个)发光元件1720按照下边缘1742放置。可替换地和/或附加地,发光元件也可按照上边缘1741放置。此实施例的优点为,两个轴向边缘1743、1744可以布置成相互接触并且/或者光分布在外周方向可以是无缝的。注意,发光元件1720可包含平面元件。
在图15B的照明装置1702中,两个轴向边缘1743、1744为光输入边缘,且(一个或多个)发光元件1720放置于这两个边缘之间。此实施例的优点为,来自发光元件的光被有效地用于或者经由第一边缘进入或者经由相对的边缘进入,使得使用甚至一个单个发光元件,有可能获得来自两个相对边缘的光输入。注意,发光元件1720可包含例如TL灯的纵向元件。
概言之,本发明提供包含半透明板形光源的照明装置。
透明板形光源可以是无源板形光源,该无源板形光源包含具有两个基本上平行的主表面的透明光导板主体,且其中至少一个主表面设有永久介入。
介入可以实施为从表面突出的材料部分和/或实施为在表面中凹入的凹陷。介入可以通过喷砂来布置,优选地布置成点图案,其中点可具有在介于20μm和200μm之间范围内的尺寸,优选为大约100μm,以及其中点密度可以在介于5和500点/cm2之间范围内。
尽管本发明已经在附图和前述说明书中详细地说明和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应清楚,这种说明和描述被认为是说明性或示例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实施例;相反,在所附权利要求中限定的本发明保护范围内,诸多变化和调整是可能的。
注意,与板形光源950结合使用的光源967可以发射仅仅一种颜色的光,例如白色,但是也可能的是,这些光源967发射具有可变颜色的光,使得有可能使隐藏的灯匹配墙壁外观;例如,这些光源可以是RGB类型。
通过研究附图、公开内容和所附权利要求,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在实践所要求保护的发明时可以理解和实现所公开实施例的其它变型。在权利要求中,用词“包含”不排除其它元件或步骤,且不定冠词“一”或“一个”不排除多个。在互不相同的从属权利要求中叙述某些措施的纯粹事实并不表示这些措施的组合不能被有利地使用。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不应当被解释为限制范围。与具体实施例相关描述的特征也可以应用于其它所描述的实施例。

Claims (25)

1.照明装置(1401;1402;1403;1404),包含半透明板形光源(1409;1400)。
2.根据权利要求1的照明装置(1402;1403;1404),其中半透明板形光源为无源板形光源(1400),该无源板形光源包含具有两个基本上平行的主表面(1411;1412)的透明光导板主体(1410),以及其中主表面(1411;1412)的至少一个设有永久介入(1415)。
3.根据权利要求2的照明装置,其中介入(1415)实施为从表面突出的材料部分和/或实施为在表面中凹入的凹陷。
4.根据权利要求2的照明装置,其中透明光导板主体(1410)具有指向观察者(204)的前表面(1411)和与该前表面相对的后表面(1412),其中该介入(1415)布置在该前表面(1411)中。
5.根据权利要求4的照明装置,进一步包含平行于光导板主体(1410)、毗邻光导板主体(1410)的后表面(1412)布置的散射层(902)。
6.根据权利要求2的照明装置,其中透明光导板主体(1410)具有指向观察者(204)的前表面(1411)和与该前表面相对的后表面(1412),其中介入(1415)布置在该后表面(1412)中。
7.根据权利要求6的照明装置,进一步包含平行于光导板主体(1410)、毗邻光导板主体(1410)的前表面(1411)布置的散射层(902)。
8.根据权利要求2的照明装置,其中透明光导板主体(1410)具有指向观察者(204)的前表面(1411)和与该前表面相对的后表面(1412),其中介入(1415)布置在前表面(1411)和后表面(1412)二者中。
9.根据权利要求4至8中任意一项的照明装置,进一步包含平行于板形光源(1400)、面向光导板主体(1410)的后表面(1412)布置的反射构件(906)。
10.根据权利要求2的照明装置,其中介入(1415)是通过喷砂来布置的。
11.根据权利要求2的照明装置,其中介入(1415)布置成点图案。
12.根据权利要求11的照明装置,其中点具有在介于20μm和200μm之间范围内的尺寸,优选为大约100μm。
13.根据权利要求11的照明装置,其中点密度是在介于5和500点/cm2之间的范围内。
14.根据权利要求11的照明装置,其中点密度和/或点尺寸在光导板主体(1410)的表面上变化。
15.根据权利要求14的照明装置,其中无源板形光源(1400)进一步包含布置在光导板主体(1410)的侧面(1313)附近的至少一个发光元件(1420),以及
其中点密度和/或点尺寸调适为使得光导板的光耦出效率p随着与发光元件(1420)的距离的增大而增大。
16.根据权利要求1的照明装置(1600),进一步包含平行于板形光源(1409;1400)布置的散射器(1650);
其中该散射层实施为可切换散射器(1650),该可切换散射器再分为互相平行的多个纵向段(1660(i)),所述段是单独和独立可切换的;
其中该设备进一步包含具有控制输出(1671)用以控制各个散射器段的控制器(1670);
以及其中该控制器调适为以时间顺序方式将所述段切换到它们的散射状态。
17.根据权利要求16的照明装置,其中透明板形光源为无源板形光源(1400),该无源板形光源包含具有两个基本上平行的主表面(1411;1412)的透明光导板主体(1410),以及其中主表面(1411;1412)的至少一个设有永久介入(1415);
其中该无源板形光源(1400)进一步包含布置在光导板主体(1410)的侧面(1313)附近的至少一个发光元件(1420;1620);
其中该控制器将每个单独段(1660(i))保持在其散射状态一预定段维持时间(τ(i)),其中该段维持时间(τ(i))随着与发光元件(1620)的距离的增大而增大。
18.根据权利要求16的照明装置,其中透明板形光源为无源板形光源(1400),该无源板形光源包含具有两个基本上平行的主表面(1411;1412)的透明光导板主体(1410),以及其中主表面(1411;1412)的至少一个设有永久介入(1415);
其中该无源板形光源(1400)进一步包含布置在光导板主体(1410)的侧面(1313)附近的至少一个发光元件(1420;1620);
其中该控制器能够改变散射器段(1660)的散射的效率p,使得散射效率随着与发光元件(1620)的距离的增大而增大。
19.根据权利要求16的照明装置,其中透明板形光源为无源板形光源(1400),该无源板形光源包含具有两个基本上平行的主表面(1411;1412)的透明光导板主体(1410),以及其中主表面(1411;1412)的至少一个设有永久介入(1415);
其中该无源板形光源(1400)进一步包含布置在光导板主体(1410)的侧面(1313)附近的至少一个发光元件(1420;1620);
其中该控制器具有耦合到发光元件(1620)用于控制发光元件(1620)的光强度的光控制输出(1672);
以及其中该控制器能够与散射器段(1660)的时序控制一致地改变发光元件的光强度,使得光强度与暂时散射段和发光元件之间增大的距离成比例地增大。
20.根据权利要求16的照明装置,其中可切换散射器(1650)也再分为垂直于第一多个段的第二多个单独可控制段,其中该控制器调适为也以时间顺序方式将第二多个段切换到它们的散射状态。
21.根据权利要求1的照明装置(1401),其中透明板形光源(1409)为有源板形光源。
22.根据权利要求1的照明装置(1701、1702),其中板形光源(1700)包含弯曲板主体。
23.根据权利要求22的照明装置(1701),其中板形光源(1700)为包含板主体(1710)的无源光源,该板主体具有第一轴端边缘(1741)、第二轴端边缘(1742)以及基本上平行于纵轴(1714)的两个纵向边缘(1743,1744);
以及其中该板形光源(1700)进一步包含毗邻至少一个轴端边缘(1742)放置的至少一个发光元件(1720)。
24.根据权利要求22的照明装置(1702),其中板形光源(1700)为包含板主体(1710)的无源光源,该板主体具有第一轴端边缘(1741)、第二轴端边缘(1742)以及基本上平行于纵轴(1714)的两个纵向边缘(1743,1744);
以及其中该板形光源(1700)进一步包含毗邻至少一个纵向边缘(1743,1744)放置的至少一个发光元件(1720)。
25.根据权利要求24的照明装置(1702),其中板主体(1710)弯曲超过几乎360°,使得其两个纵向边缘(1743,1744)置为相互靠近,所述至少一个发光元件(1720)置于所述纵向边缘(1743,1744)之间。
CN2009801164684A 2008-05-08 2009-04-27 照明装置 Pending CN10201669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08155866 2008-05-08
EP08155866.0 2008-05-08
PCT/IB2009/051707 WO2009136310A2 (en) 2008-05-08 2009-04-27 Lighting devic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16698A true CN102016698A (zh) 2011-04-13

Family

ID=408232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164684A Pending CN102016698A (zh) 2008-05-08 2009-04-27 照明装置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1) US20110050127A1 (zh)
EP (1) EP2277081A2 (zh)
JP (1) JP2011520230A (zh)
KR (1) KR20110014184A (zh)
CN (1) CN102016698A (zh)
BR (1) BRPI0908288A2 (zh)
MX (1) MX2010012048A (zh)
RU (1) RU2010150142A (zh)
TW (1) TW201000803A (zh)
WO (1) WO2009136310A2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69351A (zh) * 2012-10-26 2015-07-08 三菱丽阳株式会社 导光体、导光体的制造方法、光学快门以及面光源装置
CN107407759A (zh) * 2015-01-29 2017-11-28 荷兰应用自然科学研究组织Tno 电光器件堆叠体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238552A (ja) * 2011-05-13 2012-12-06 Konica Minolta Advanced Layers Inc 照明付き鏡
DE202012104953U1 (de) * 2012-12-19 2014-03-26 Zumtobel Lighting Gmbh Leuchte mit einem gekrümmten Lichtleitelement
DE202014105394U1 (de) * 2014-11-11 2016-02-12 Zumtobel Lighting Gmbh LED-Leuchte mit einem gebogenen Lichtleiter
CN110658583A (zh) * 2019-11-06 2020-01-07 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72922A (zh) * 1998-06-02 2000-11-08 日本写真印刷株式会社 配置前照光的触摸屏装置
US6425673B1 (en) * 1999-09-20 2002-07-30 Mitsubisshi Chemical Corporation Light guide pipe having elongate roughened protrusions and/or roughened concaves, planar light source unit having a broad viewing angle characteristic,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DE10231502A1 (de) * 2002-07-12 2004-01-22 Thomas Emde Fensterelement
CN1550842A (zh) * 2003-05-12 2004-12-01 Lg.菲利浦Lcd株式会社 采用双发光单元的液晶显示装置
CN1866104A (zh) * 2005-05-20 2006-11-22 三洋爱普生映像元器件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20001594A (ko) * 2000-06-26 2002-01-09 가마이 고로 도광판, 면광원 장치 및 반사형 액정 표시 장치
DE10205405A1 (de) * 2002-02-09 2003-08-21 Thomas Emde Fensterelement
GB0326005D0 (en) * 2003-11-07 2003-12-10 Konink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Waveguide for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
JP4468110B2 (ja) * 2004-08-20 2010-05-26 有限会社クリオテック 発光用エレメント、これを備えた発光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JP2007073206A (ja) * 2005-09-02 2007-03-22 Nidec Sankyo Corp Led光源装置、照明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JP2007167418A (ja) * 2005-12-22 2007-07-05 Fujifilm Corp 展示装置
JP2007305544A (ja) * 2006-05-15 2007-11-22 Mitsubishi Rayon Co Ltd 面光源装置用導光板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面光源装置
JP2008041295A (ja) * 2006-08-02 2008-02-21 Seiko Instruments Inc 照明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72922A (zh) * 1998-06-02 2000-11-08 日本写真印刷株式会社 配置前照光的触摸屏装置
US6425673B1 (en) * 1999-09-20 2002-07-30 Mitsubisshi Chemical Corporation Light guide pipe having elongate roughened protrusions and/or roughened concaves, planar light source unit having a broad viewing angle characteristic,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DE10231502A1 (de) * 2002-07-12 2004-01-22 Thomas Emde Fensterelement
CN1550842A (zh) * 2003-05-12 2004-12-01 Lg.菲利浦Lcd株式会社 采用双发光单元的液晶显示装置
CN1866104A (zh) * 2005-05-20 2006-11-22 三洋爱普生映像元器件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69351A (zh) * 2012-10-26 2015-07-08 三菱丽阳株式会社 导光体、导光体的制造方法、光学快门以及面光源装置
CN107407759A (zh) * 2015-01-29 2017-11-28 荷兰应用自然科学研究组织Tno 电光器件堆叠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BRPI0908288A2 (pt) 2015-07-21
TW201000803A (en) 2010-01-01
WO2009136310A2 (en) 2009-11-12
RU2010150142A (ru) 2012-06-20
JP2011520230A (ja) 2011-07-14
EP2277081A2 (en) 2011-01-26
KR20110014184A (ko) 2011-02-10
MX2010012048A (es) 2010-12-06
US20110050127A1 (en) 2011-03-03
WO2009136310A3 (en) 2009-12-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243230B2 (en)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and disguising device
US9488863B2 (en) Lighting device
US7758229B2 (en) Light source assembly and backlight module having the same
KR20110104090A (ko) 대면적 광 패널 및 스크린
EP1881364A1 (en) Light source having enhanced mixing
NZ529102A (en) Illuminated background display apparatus
CN102692746B (zh) 显示装置及照明单元
CN102016698A (zh) 照明装置
CN103912827A (zh) 背光源、液晶显示面板和液晶显示装置
EP2388513B1 (en) Light module
CN101561584A (zh) 背光模块及应用其的液晶显示装置
TW201135294A (en) Lighting apparatus and light guide plate
WO2012060266A1 (ja) 調光素子、表示装置および照明装置
CN202364414U (zh) 一种背光源以及包括所述背光源的显示装置
KR101049142B1 (ko) Led 백라이트를 이용한 액정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화면분할 구동 방법
CN106226946A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4459871A (zh) 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KR102230719B1 (ko) 투명디스플레이 패널을 이용한 디스플레이 조명장치 및 구동방법
CN201964333U (zh) 导光装置
CN203349056U (zh) 导光型液晶显示背光模组
JP4975604B2 (ja) 自光式標識構体
JP2011198468A (ja) 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表示装置
KR20090119393A (ko) 미세 구멍이 분포된 반사시트를 구비한 백라이트용 광학패널
AU2002240732B2 (en) Illuminated background display apparatus
CN104424858A (zh) 一种背光led显示屏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TP VISION HOLDING B.V.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ROYAL PHILIPS ELECTRONICS N.V.

Effective date: 20120822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20822

Address after: Holland Ian Deho Finn

Applicant after: Tp Vision Holding B. V.

Address before: Holland Ian Deho Finn

Applicant before: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413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