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14754B - 医疗用x射线摄像系统 - Google Patents

医疗用x射线摄像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14754B
CN102014754B CN200980114765.5A CN200980114765A CN102014754B CN 102014754 B CN102014754 B CN 102014754B CN 200980114765 A CN200980114765 A CN 200980114765A CN 102014754 B CN102014754 B CN 10201475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pickup
pickup mode
pixel
row
camera h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1476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14754A (zh
Inventor
森治通
久嶋龙次
藤田一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mamatsu Photonics KK
Original Assignee
Hamamatsu Photonics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mamatsu Photonics KK filed Critical Hamamatsu Photonics KK
Publication of CN1020147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147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147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1475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02Arrangements for diagnosis sequentially in different planes; Stereoscopic radiation diagnosis
    • A61B6/03Computed tomography [CT]
    • A61B6/032Trans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C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4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radi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 A61B6/4208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radi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haracterised by using a particular type of detector
    • A61B6/4233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radi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haracterised by using a particular type of detector using matrix detecto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5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body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clinical applications
    • A61B6/51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body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clinical applications for dentistry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TMEASUREMENT OF NUCLEAR OR X-RADIATION
    • G01T1/00Measuring X-radiation, gamma radiation, corpuscular radiation, or cosmic radiation
    • G01T1/29Measurement performed on radiation beams, e.g. position or section of the beam; Measurement of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radiation
    • G01T1/2914Measurement of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radiation
    • G01T1/2921Static instruments for imaging the distribution of radioactivity in one or two dimensions; Radio-isotope cameras
    • G01T1/2928Static instruments for imaging the distribution of radioactivity in one or two dimensions; Radio-isotope cameras using solid state detect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3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for generating image signals from X-ray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8Means for changing the camera field of view without moving the camera body, e.g. nutating or panning of optics or image sens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5/00Circuitry of solid-state image sensors [SSIS]; Control thereof
    • H04N25/70SSIS architectures; Circuits associated therewith
    • H04N25/71Charge-coupled device [CCD] sensors; Charge-transfer regis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CD sensors
    • H04N25/75Circuitry for providing, modifying or processing image signals from the pixel arra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5/00Circuitry of solid-state image sensors [SSIS]; Control thereof
    • H04N25/70SSIS architectures; Circuits associated therewith
    • H04N25/76Addressed sensors, e.g. MOS or CMOS sens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30Transforming light or analogous information into electric information
    • H04N5/32Transforming X-ray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02Arrangements for diagnosis sequentially in different planes; Stereoscopic radiation diagnosis
    • A61B6/03Computed tomography [C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44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 A61B6/4429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source units and detector units
    • A61B6/4435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source units and detector units the source unit and the detector unit being coupled by a rigid structure
    • A61B6/4441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source units and detector units the source unit and the detector unit being coupled by a rigid structure the rigid structure being a C-arm or U-ar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5/00Circuitry of solid-state image sensors [SSIS]; Control thereof
    • H04N25/70SSIS architectures; Circuits associated therewith
    • H04N25/76Addressed sensors, e.g. MOS or CMOS sensors
    • H04N25/78Readout circuits for addressed sensors, e.g. output amplifiers or A/D converter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igh Energy & Nuclear Phys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Surge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Dentistry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REA)
  • Measurement Of Radiation (AREA)
  • Transforming Light Signals Into Electric Sign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医疗用X射线摄像系统。固体摄像装置(1A)具有受光部(10A),将M×N个(M<N,M以及N为2以上的整数)像素二维排列成M行N列而成,并具有行方向为长边方向的长方形的受光面。该固体摄像装置(1A)由旋转控制部而可旋转地被支承,旋转控制部控制固体摄像装置(1A)的旋转角,使得在两种摄像模式中的一种摄像模式时,使受光部(10A)的长边方向与固体摄像装置(1A)的移动方向(B)平行,并且,在两种摄像模式中的另一种摄像模式时,使受光部(10A)的长边方向与固体摄像装置(1A)的移动方向(B)垂直。

Description

医疗用X射线摄像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用X射线摄像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医疗用的X射线摄影广泛采用使用X射线摄像装置的X射线成像系统,来取代X射线感光薄膜。这样的X射线成像系统不像X射线感光薄膜那样需要显影,可以实时地确认X射线图像等,因而便利性高,在数据的保存性和处理的容易性方面也具有优势。即使在牙科诊断中的X射线摄影中,也在所谓牙科全景(panorama)、头颅摄影(Cephalo)、CT的各种摄像模式中,使用这样的X射线成像系统。
在牙科用X射线摄像系统的情况下,存在对X射线摄像装置所要求的摄像区域的形状根据上述的各种摄像模式而不同的情况。即对使用于全景摄影或头颅摄影的摄像区域要求在上下方向上具有充分的宽度。而且,对使用于CT摄影的摄像区域,在横向上要求充分的宽度,在上下方向上也要求某种程度的宽度。然而,如果准备满足这些要求的多个X射线摄像装置,则会产生使X射线摄像系统大型化,或者在变更摄像模式时需要交换X射线摄像装置而耗费人力等的问题。因此,优选,能够通过1个X射线摄像装置来解决关于摄像区域的这些要求。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具备X射线发生部和X射线检测部的牙科诊断用的X射线摄影装置。在该X射线摄影装置中,以能够选择性地切换并产生X射线细缝束和X射线广域束的方式,经由细槽状狭缝或矩形状狭缝而照射X射线。X射线细缝束被使用在全景摄影或头颅摄影等中,X射线广域束被使用在CT摄影等中。而且,在该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通过1个固体摄像元件而对通过了细槽状狭缝的X射线细缝束以及通过了矩形状狭缝的X射线广域束的两者进行摄影。
而且,作为用于这样的医疗用X射线摄像系统的固体摄像装置,利用CMOS技术的装置是为人所熟知的,其中,被动像素传感器(PPS:Passive Pixel Sensor)方式的装置尤其为人所熟知。PPS方式的固体摄像装置具备将包含产生与入射光强度对应的量的电荷的光电二极管的PPS型的像素二维排列成M行N列的受光部,将在各像素中与光入射对应而在光电二极管中产生的电荷在积分电路中存储在电容器中,并输出与该存储电荷量对应的电压值。
一般而言,各列的M个像素的各自的输出端经由对应于该列而设置的读出用配线,而与对应于该列而设置的积分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然后,在各像素的光电二极管中产生的电荷从第1行至第M行,依次在每行通过对应于该列的读出用配线而被输入至积分电路中,并从该积分电路输出与电荷量对应的电压值。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06/109808号小册子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如上所述,在牙科用X射线摄像系统的情况下,存在对固体摄像装置所要求的摄像区域的形状根据所谓全景或CT的各种摄像模式而不同的情况,优选,能够通过1个固体摄像装置来实现这些摄像模式。然而,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构成中,通过1个固体摄像装置来对这些摄像模式中的X射线束进行摄影,由于将在上下方向上具有充分的宽度的全景用摄像区域、以及在横向上具有充分的宽度的CT用摄像区域,收于1个受光面内,因而在上下方向以及横向的两者上具有充分的宽度的宽的受光面成为必要。然而,由于作为固体摄像装置的受光部的材料的半导体晶圆的大小等的限制,存在无法生产具有这样的宽的受光面的固体摄像装置的情况。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在具有至少两种摄像模式的医疗用X射线摄像系统中,通过1个固体摄像装置来实现该两种摄像模式,并抑制对固体摄像装置的受光面所要求的面积的增加。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所涉及的医疗用X射线摄像系统的特征为,是具备在受检者的颚部的周围移动并对X射线像进行摄像的固体摄像装置,并具有至少两种摄像模式的医疗用X射线摄像系统,固体摄像装置具有:受光部,其通过将分别包含光电二极管的M×N个(M<N,M以及N为2以上的整数)像素二维排列成M行N列而成,并具有将行方向作为长边方向的长方形的受光面;N条读出用配线,其配设于各列中,经由读出用开关而与对应的列的像素中所包含的光电二极管连接;信号读出部,其保持与经由读出用配线而输入的电荷的量对应的电压值,并依次输出该保持的电压值;控制部,其控制各像素的读出用开关的开闭动作,并且控制信号读出部中的电压值的输出动作,使与在各像素的光电二极管中产生的电荷的量对应的电压值从信号读出部输出;以及闪烁器,其与入射的X射线对应而产生闪烁光,将X射线像转换为光像,并将该光像输出至受光部,还具备旋转控制部,其使固体摄像装置可在与受光面垂直的轴线周围旋转而支承固体摄像装置,并且控制固体摄像装置的旋转角,使得在两种摄像模式中的一种摄像模式时,使受光部的长边方向与固体摄像装置的移动方向平行,而且,在两种摄像模式中的另一种摄像模式时,使受光部的长边方向相对于固体摄像装置的移动方向垂直。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医疗用X射线摄像系统中,固体摄像装置的受光部具有长方形的受光面。而且,该固体摄像装置通过旋转控制部,可在与受光面垂直的轴线周围旋转而被支承。而且,控制固体摄像装置的旋转角,使得在两种摄像模式中的一种摄像模式(例如CT摄像模式)时,使受光部的长边方向与固体摄像装置的移动方向平行,而且,在另一种摄像模式(例如全景摄像模式)时,使受光部的长边方向与固体摄像装置的移动方向垂直。通过这样的构成,分别在需要将固体摄像装置的移动方向作为长边方向的摄像区域(例如CT用摄像区域)的情况以及需要将与固体摄像装置的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作为长边方向的摄像区域(例如全景用摄像区域)的情况下,能够使摄像区域的长边方向与受光部的长边方向相互一致。因此,根据上述的医疗用X射线摄像系统,能够通过1个固体摄像装置来实现两种模式,并且能够抑制用于将各摄像模式中所必要的不同的形状的摄像区域收在1个受光面内所必要的受光面的面积的增加。
而且,在本发明所涉及的医疗用X射线摄像系统中,将多个像素二维排列成M行N列的固体摄像装置的受光面的形状是将行方向作为长边方向的长方形,且M<N,即像素的列数多于行数。而且,如上所述,各摄像模式中的摄像区域的长边方向与受光面的长边方向相互一致。而且,在该医疗用X射线摄像系统中,除了这样的构成以外,在各列分别配设读出用配线,因此,读出用配线的配设方向与摄像区域的短边方向在各摄像模式中始终一致。因此,在任意的摄像模式中,能够减少在各帧中作为从读出用配线读出电荷的对象的像素(光电二极管)的数目,因此,能够更加加快帧率(在每单位时间所输出的帧数据的个数)。
而且,医疗用X射线摄像系统的特征也可以为,固体摄像装置的旋转中心位于长方形的受光部的4个角部中的1个角部,旋转固体摄像装置,使得该1个角部在两种摄像模式的双方中相对于受检者而位于下颚侧。在固体摄像装置移动于受检者的颚部的周围并对X射线像进行摄像时,多是通过将受检者的下颚部载置在支承台上从而固定受检者的头部的位置,在这样的情况下,受检者的颚部的高度位置的基准为颚的下端。根据该医疗用X射线摄像系统,能够使两种摄像模式中的受光面的下端的高度,在作为旋转中心的角部的高度上相互一致。因此,能够精度良好地对齐两种摄像模式中的受光面的高度与受检者的颚部的高度。
而且,医疗用X射线摄像系统的特征也可以为,控制部在一种摄像模式时,使与在受光部的M×N个像素的各自的光电二极管中所产生的电荷的量对应的电压值,从信号读出部输出,在另一种摄像模式时,使与在受光部的连续的M1行(M1<M)的特定范围中所包含的各像素的光电二极管所产生的电荷的量对应的电压值,从信号读出部输出。由此,能够适宜地实现在各摄像模式中宽度不同的摄像区域,例如CT摄像模式中的横向上稍长的宽度较宽的形状的摄像模式、以及全景摄像模式中的将上下方向作为长边方向的细长的形状的摄像区域。
在此情况下,优选,控制部在另一种摄像模式时,将受光部的M行中从最接近信号读出部的行开始依次算起的M1行的范围作为特定范围,使与在该特定范围的各像素的光电二极管中所产生的电荷的量对应的电压值,从信号读出部输出。由此,在读出用配线上产生断线等的故障的情况下,能够降低特定范围(即摄像区域)成为不能读出的概率。而且,优选,固体摄像装置在受光部的特定范围与除了该特定范围之外的其它的范围之间,还具有设置在各读出用配线上的切断用开关,控制部在一种摄像模式时,关闭切断用开关,在另一种摄像模式时,打开切断用开关。由此,能够适宜地进行与各摄像模式对应的摄像区域的切换。
而且,优选,控制部在另一种摄像模式时,在使与上述特定范围中所包含的各像素的电荷量对应的电压值从信号读出部输出的情况下,固体摄像装置还具有:放电单元,在另一种摄像模式时,对受光部的除了特定范围之外的其它的范围的各像素的光电二极管的接合电容部进行放电。由此,在另一种摄像模式时,能够容易地排出存储在除了特定范围之外的其它的范围中所包含的各像素的光电二极管的电荷。
而且,医疗用X射线摄像系统的特征也可以为,控制部在另一种摄像模式时,与一种摄像模式相比,缩小基于从信号读出部所输出的电压值的帧数据的读出像素间距,加速作为在每单位时间输出的帧数据的个数的帧率,增大作为信号读出部中的输出电压值相对于输入电荷量的比的增益。由此,能够进行适于所谓CT或全景的各摄像模式的动作。
而且,优选,医疗用X射线摄像系统为,一种摄像模式为进行牙科用X射线摄影中的CT摄影的摄像模式,另一种摄像模式为进行牙科用X射线摄影中的全景摄影的摄像模式。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具有至少两种摄像模式的医疗用X射线摄像系统中,能够通过1个固体摄像装置来实现该两种摄像模式,并且能够抑制对固体摄像装置的受光面所要求的面积的增加。
附图说明
图1是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X射线摄像系统100的构成图。
图2是表示从被照体A(受检者的颚部)的上方看的固体摄像装置1A在被照体A的周围回旋移动的状况的图。
图3是切除固体摄像装置1的一部分而进行表示的平面图。
图4是沿着图3的IV-IV线的固体摄像装置1A的侧剖面图。
图5-(a)是表示与摄像模式对应的固体摄像装置1A的角度位置以及受光部10A中的摄像区域的图,且是表示所谓CT摄影的摄像模式(第1摄像模式)中的固体摄像装置1A的角度位置以及受光部10A的摄像区域10a的图。图5-(b)是表示所谓全景摄影或头颅摄影的摄像模式(第2摄像模式)中的固体摄像装置1A的角度位置以及受光部10A的摄像区域10b的图。
图6-(a)是表示在硅晶圆W中为了受光部10A而进行正方形的版面配置的状况的图,图6-(b)是表示在硅晶圆W中为了受光部10A而进行长方形的版面配置的状况的图。
图7-(a)、图7-(b)是表示不使受光部旋转而使用的现有的固体摄像装置中的电荷读出方式的图,图7-(a)是表示沿着摄像区域110a的长边方向配置有信号读出部120的情况,图7-(b)是表示沿着摄像区域110b的长边方向配置有信号读出部120的情况。
图8-(a)表示沿着受光部130的短边方向配置有信号读出部140的情况下的第1摄像模式,图8-(b)是表示第2摄像模式的各自的电荷读出方式的图。
图9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固体摄像装置1A的电荷读出方式的图。
图10-(a)、图10-(b)是表示与固体摄像装置1A的旋转中心(图1所示的轴线C)的位置对应的受光部10A的旋转的状况的图,图10-(a)是表示以受光部10A的中心E作为固体摄像装置1A的旋转中心的情况,图10-(b)是表示以长方形的受光部10A的4个角部中的1个角部F作为固体摄像装置1A的旋转中心、使固体摄像装置1A旋转、使得在第1摄像模式以及第2摄像模式中角部F相对于其它的角部而位于下方的情况。
图1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固体摄像装置1A的内部构成的图。
图12是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固体摄像装置1A的像素Pm,n、积分电路Sn以及保持电路Hn的各自的电路图。
图13-(a)、图13-(b)是用于说明将第2摄像模式中的摄像区域10b配置为靠近信号读出部20的优点的图。
图14是说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固体摄像装置1A的动作的时序图。
图15是说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固体摄像装置1A的动作的时序图。
图16是说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固体摄像装置1A的动作的时序图。
图17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固体摄像装置1A的构成的变形例的图。
图18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固体摄像装置1B的构成的图。
符号的说明
1A、1B固体摄像装置
3半导体基板
4闪烁器
5X射线遮蔽部
6A、6B控制部
10A、10B、110、130受光部
10a、10b摄像区域
11受光面
20、120、140信号读出部
30、31~34A/D转换部
40扫描移位寄存器
41读出移位寄存器
100X射线摄像系统
104回旋臂
106X射线发生装置
108旋转控制部
A被照体
A2放大器
C21、C22积分用电容器
C3保持用电容器
H1~HN保持电路
LG增益设定用配线
LH保持用配线
LH,n第n列选择用配线
LO,n第n列读出用配线
Lout电压输出用配线
LR重置用配线
LV,m第m行选择用配线
P、Pm,n像素
Reset重置控制信号
S1~SN积分电路
SW1读出用开关
SW21放电用开关
SW22增益设定用开关
SW31输入用开关
SW32输出用开关
SW11~SW1N切断用开关
SW21~SW2N放电用开关
W硅晶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式。此外,在附图的说明中,对同一要素标记同一符号,省略重复的说明。
图1是表示医疗用X射线摄像系统100的构成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本实施方式的X射线摄像系统100主要具备牙科医疗中的所谓全景摄影、头颅摄影、CT摄影的摄像模式,对受检者的颚部的X射线像进行摄像。X射线摄像系统100具备固体摄像装置以及X射线发生装置,通过固体摄像装置,对从X射线发生装置输出并穿透被照体A(即受检者的颚部)的X射线进行摄像。
该图所示的X射线摄像系统100具备固体摄像装置1A、X射线发生装置106、以及可旋转地支承固体摄像装置1A的旋转控制部108。
X射线发生装置106朝向被照体A产生X射线。从X射线发生装置106产生的X射线的照射范围被一次狭缝板106b控制。在X射线发生装置106中内置有X射线管,通过调整该X射线管的管电压、管电流以及通电时间等的条件,来控制对被照体A的X射线照射量。而且,X射线发生装置106通过控制一次狭缝板106b的开口范围,能够在某种摄像模式时,以规定的扩展角输出X射线,在其它的摄像模式中,以比该规定的扩展角小的扩展角输出X射线。
固体摄像装置1A是具有二维排列的多个像素的CMOS型的固体摄像装置,将通过被照体A的X射线像转换为电气的图像数据D。在固体摄像装置1A的前方,设置有限制X射线入射区域的二次狭缝板107。旋转控制部108支承固体摄像装置1A,使固体摄像装置1A可在垂直于固体摄像装置1A的受光面11的轴线C周围旋转,使固体摄像装置1A旋转至与所谓CT摄影以及全景摄影、头颅摄影的摄像模式对应的规定的角度位置。
X射线摄像系统100还具备回旋臂104。回旋臂104以使X射线发生装置106与固体摄像装置1A彼此相对的方式保持X射线发生装置106与固体摄像装置1A,在CT摄影或全景摄影、或者头颅摄影时,使其回旋于被照体A的周围。而且,设置有滑动机构113,其用于在线性断层摄影时,使固体摄像装置1A相对于被照体A进行直线位移。回旋臂104通过构成旋转台的臂马达109而被驱动,其旋转角度通过角度传感器112而被检测。而且,臂马达109被搭载于XY平台114的可动部,可在水平面内任意地调整旋转中心。
从固体摄像装置1A输出的图像数据D在被暂时取入于CPU(中央处理装置)121后,被储存于帧存储器122中。从储存于帧存储器122中的图像数据,通过规定的运算处理而再生沿着任意的断层面的断层图像或全景图像。再生的断层图像或全景图像被输出至视频存储器124,通过DA转换器125而被转换为模拟信号,之后,被CRT(阴极射线管)等的图像显示部126显示,以提供于各种诊断。
在CPU121上连接有信号处理所必要的工作存储器123,进一步连接有具备面板开关或X射线照射开关等的操作面板119。而且,CPU121分别被连接于驱动臂马达109的马达驱动电路111、控制一次狭缝板106b以及二次狭缝板107的开口范围的狭缝控制电路115以及116、以及控制X射线发生装置106的X射线控制电路118,进一步输出用于驱动固体摄像装置1A的时钟信号。X射线控制电路118根据通过固体摄像装置1A拍摄到的信号,反馈控制对被照体的X射线照射量。
图2是表示从被照体A(受检者的颚部)的上方看固体摄像装置1A在被照体A的周围回旋移动的状况的图。此外,在该图中,以点划线表示固体摄像装置1A的轨迹。固体摄像装置1A通过回旋臂104,一边以被照体A为中心而移动于沿着水平面的周方向(图中的箭头B),一边进行通过被照体A的X射线像的摄像。此时,设定固体摄像装置1A的方向,使得固体摄像装置1A的受光面11始终与被照体A相对。
图3以及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固体摄像装置1A的构成的图。图3是切除固体摄像装置1A的一部分而进行表示的平面图,图4是沿着图3的IV-IV线的固体摄像装置1A的侧剖面图。此外,在图3以及图4中,为了容易理解,而一并表示有XYZ垂直坐标系统。
如图3所示,固体摄像装置1A具备在半导体基板3的主面上制入的受光部10A、信号读出部20、A/D转换部30以及扫描移位寄存器40。此外,受光部10A、信号读出部20、A/D转换部30以及扫描移位寄存器40也可以分别形成于个别的半导体基板上。而且,如图4所示,除了半导体基板3以外,固体摄像装置1A还具备平板状的基材2、闪烁器4以及X射线遮蔽部5。半导体基板3被贴附于基材2,闪烁器4被配置于半导体基板3上。闪烁器4与入射的X射线对应而产生闪烁光,将X射线像转换为光像,并将该光像输出至受光部10A。闪烁器4设置为覆盖受光部10A,或者通过蒸镀而设置于受光部10A上。X射线遮蔽部5由X射线的穿透率极低的铅等的材料构成。X射线遮蔽部5覆盖半导体基板3的周缘部,防止X射线对信号读出部20等的入射。
受光部10A通过将M×N个像素P二维排列成M行N列而构成。此外,在图3中,列方向与X轴方向一致,行方向与Y轴方向一致。M、N分别为2以上且满足M<N的整数。即受光部10A的行方向的像素P的数目多于列方向的像素P的数目。而且,受光部10A的受光面呈现以行方向(Y轴方向)作为长边方向,以列方向(X轴方向)作为短边方向的长方形状。各像素P以例如100μm的间距排列,为PPS方式,且具有共通的构成。
此外,在半导体基板3中,在受光部10A的周围也形成有像素,这样的像素由X射线遮蔽部5覆盖,由于光未入射而未产生电荷,因此,对摄像没有帮助。本实施方式的受光部10A包含二维排列成M行N列的M×N个像素P作为摄像用的有效像素。换言之,在本实施方式的半导体基板3中,作为受光部10A的区域由X射线遮蔽部5的开口5a规定。
信号读出部20保持与输出自受光部10A的各像素P的电荷的量对应的电压值,并依次输出该保持的电压值。AD转换部30输入从信号读出部20输出的电压值,对该输入的电压值(模拟值)进行A/D转换处理,并输出与该输入电压值对应的数字值。扫描移位寄存器40控制各像素P,使得存储于各像素P的电荷在每行被依次输出至信号读出部20。
如上所述,具备这样的固体摄像装置1A的X射线摄像系统100具备所谓CT摄影、全景摄影以及头颅摄影的摄像模式。而且,固体摄像装置1A通过旋转控制部108,可在垂直于受光面的轴线的周围旋转地被支承,并被控制为与摄像模式对应的规定的角度位置。而且,固体摄像装置1A具有与摄像模式对应而变更受光部10A中的摄像区域(受光部10A中对摄像数据有帮助的区域)的功能。
在此,图5-(a)、图5-(b)是表示与摄像模式对应的固体摄像装置1A的角度位置以及受光部10A的摄像区域的图。图5-(a)表示所谓CT摄影的摄像模式(第1摄像模式)中的固体摄像装置1A的角度位置以及受光部10A的摄像区域10a的图。而且,图5-(b)表示所谓全景摄影或头颅摄影的摄像模式(第2摄像模式)中的固体摄像装置1A的角度位置以及受光部10A的摄像区域10b的图。此外,在图5-(a)、图5-(b)中,箭头B表示由回旋臂104(参考图1)得到的固体摄像装置1A的移动方向。
如图5-(a)所示,在所谓CT摄影的第1摄像模式时,控制固体摄像装置1A的旋转角,使得受光部10A的长边方向(行方向)沿着移动方向B,更加严格的来说,使得受光部10A的行方向与移动方向B平行。而且,此时的摄像区域10a由受光部10A的M行N列的所有像素P构成。即像素区域10a的行方向以及列方向的宽度分别与受光部10A相同。
而且,如图5-(b)所示,在所谓全景摄影或头颅摄影的第2摄像模式时,控制固体摄像装置1A的旋转角,使得受光部10A的长边方向(行方向)与移动方向B垂直,换言之,即相对于固体摄像装置1A的回旋平面垂直。因此,例如在从CT摄像模式转移为全景摄像模式时,固体摄像装置1A旋转90°。而且,此时的摄像区域10b由排列成M行的像素P中的连续的M1行(其中,M1<M)的像素P所构成。即摄像区域10b的行方向的长度与受光部10A相同,摄像区域10b的列方向的宽度比受光部10A短。而且,这样的摄像区域10b优选为尽可能接近信号读出部20。例如可以将受光部10A的M行中、从最接近信号读出部20的行开始依次算起的M1行的范围作为摄像区域10b。此外,这样的摄像区域10b通过在图3所示的扫描移位寄存器40中选择作为取出电荷的对象的像素P而实现。
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X射线摄像系统100中,通过如此控制固体摄像装置1A的旋转角,可以获得以下的效果。如上所述,固体摄像装置1A的受光部10A具有长方形的受光面。而且,分别在需要将固体摄像装置1A的移动方向B设为长边方向的摄像区域10a的第1摄像模式以及需要将与固体摄像装置1A的移动方向B垂直的方向设为长边方向的摄像区域10b的第2摄像模式中,能够使摄像区域10a、10b的长边方向与受光部10A的长边方向相互一致。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X射线摄像系统100,能够通过1个固体摄像装置1A来实现两种模式,并且,能够缩小用于将各摄像模式中所必要的不同的形状的摄像区域10a、10b收于1个受光部10A所必要的受光部10A的面积。
在此,在进行CT摄影的第1摄像模式中,由于必须以1次摄影来摄影整个齿列的宽度,因此,要求例如高度(即与移动方向B垂直的方向的宽度)8cm以上、横宽(与移动方向B平行的方向的宽度)12cm以上作为摄像区域10a的尺寸。因此,如图6-(a)所示,如果在大致圆形的硅晶圆W中,为了受光部10A而进行正方形的版面配置,从而将受光部10A的尺寸设为例如横宽12cm、高度12cm,则满足第1摄像模式的要求尺寸。然而,在进行全景摄影的第2摄像模式中,由于必须以1次摄影对从颚至上下齿列进行摄影,因此,要求例如高度15cm以上作为摄像区域10b的尺寸(此外,横宽也可以为7mm以上)。因此,在试图使用1个固体摄像装置来实现双方的摄像模式的情况下,如果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构成那样,不旋转固体摄像装置而分配这些摄像区域,则需要高度15cm以上、横宽12cm以上的受光部,从而需要更大的硅晶圆。
相对于此,例如如图6-(b)所示,将硅晶圆W中的受光部10A的尺寸设为15cm×8cm的长方形,则能够实现满足第2摄像模式中的摄像区域10b的要求尺寸的受光部10A。而且,如本实施方式的固体摄像装置1A那样,通过使该受光部10A旋转90°,也可以满足第1摄像模式中的摄像区域10a的要求尺寸。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固体摄像装置1A,可以不将硅晶圆大面积化,并将在第1摄像模式以及第2摄像模式中所需要的不同的形状的摄像区域10a、10b收在1个受光部10A中。
而且,如果例如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构成那样,不使固体摄像装置旋转而使用,则如图7-(a)、图7-(b)所示,在受光部110中,第1摄像模式的摄像区域110a的长边方向与第2摄像模式的摄像区域110b的长边方向相互垂直。在这样的构成中,例如图7-(a)所示,如果沿着摄像区域110a的长边方向配置信号读出部120,则摄像区域110a中的每一列的像素数变少(图7-(a)的箭头E1),摄像区域110b中的每一列的像素数变多(图7-(a)的箭头E2),第2摄像模式中的电荷的读出会耗费时间。相反地,例如图7-(b)所示,如果沿着摄像区域110b的长边方向配置信号读出部120,则摄像区域110b中的每一列的像素数变少(图7-(b)的箭头E3),摄像区域110a中的每一列的像素数变多(图7-(b)的箭头E4),第1摄像模式中的电荷的读出会耗费时间。这样,如果不使固体摄像装置旋转而分配各摄像区域,那么在第1摄像模式以及第2摄像模式的任意模式中,电荷的读出会耗费时间,帧率(每单位时间所输出的帧数据的个数)变慢。
而且,如图8-(a)、图8-(b)所示,即使在将受光部130的形状制成长方形,旋转固体摄像装置而使用的情况下,在列数N少于行数M的情况下(换言之,在沿着受光部130的短边方向配置信号读出部140的情况下),在第1摄像模式的摄像区域130a以及第2摄像模式的摄像区域130b的两者中,每一列的像素数变多(图8-(a)的箭头E5、图8-(b)的箭头E6)。在该情况下,在第1摄像模式以及第2摄像模式的两者中,电荷的读出会耗费时间,帧率变慢。
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固体摄像装置1A中,如图9-(a)、图9-(b)所示,受光部10A的受光面的形状是以行方向作为长边方向的长方形状,M<N,即像素P的列数N多于行数M。而且,如上所述,各摄像模式中的摄像区域10a、10b的长边方向与受光部10A的长边方向相互一致。在固体摄像装置1A中,在各列分别配设用于从各像素P读出电荷的N条读出用配线(后述),通过该构成,读出用配线的配设方向与摄像区域10a、10b的短边方向在各摄像模式中始终一致。因此,在任意的摄像模式中,可以减少在各帧中作为从读出用配线读出电荷的对象的像素P的数目(图9-(a)的箭头E7、图9-(b)的箭头E8),因此,可以缩短电荷的读出时间,并可以更加加快帧率。
而且,如上所述,固体摄像装置1A由旋转控制部108所支承,并控制在与摄像模式对应的角度位置。在此,图10-(a)、图10-(b)是表示与固体摄像装置1A的旋转中心(图1所示的轴线C)的位置对应的受光部10A的旋转的状况的图。图10-(a)是表示以受光部10A的中心E作为固体摄像装置1A的旋转中心的情况。而且,图10-(b)是表示以长方形的受光部10A的4个角部中的1个角部F作为固体摄像装置1A的旋转中心,使固体摄像装置1A旋转,使得在第1摄像模式以及第2摄像模式中,角部F相对于其它的角部而位于下方(即相对于受检者角部F始终位于下颚侧)的情况。此外,在图10-(a)、图10-(b)中,实线所示的图表示所谓全景摄影或头颅摄影的第2摄像模式中的受光部10A的角度位置,虚线所示的图表示所谓CT摄影的第1摄像模式中的受光部10A的角度位置。
本实施方式的固体摄像装置1A的旋转中心可以设定为例如图10-(a)的中心E或图10-(b)的角部F等的各种位置,最优选在图10-(b)的角部F设定固体摄像装置1A的旋转中心。在固体摄像装置1A移动于受检者的颚部的周围并对X射线像进行摄影时,多是通过将受检者的下颚部载置于支承台上以固定受检者的头部的位置,在这样的情况下,受检者的颚部的高度位置的基准为颚的下端。因此,如果在图10-(b)的角部F设定固体摄像装置1A的旋转中心,则能够使第1摄像模式以及第2摄像模式中的受光部10A的下端的高度,在角部F的高度上相互一致。因此,在第1摄像模式以及第2摄像模式的双方中,能够精度良好地对齐受光部10A的高度与受检者的颚部的高度。
接下来,针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固体摄像装置1A的详细的构成进行说明。图11是表示固体摄像装置1A的内部构成的图。受光部10A是将M×N个像素P1,1~PM,N二维排列成M行N列而成的。像素Pm,n位于第m行第n列。在此,m为1以上、M以下的各整数,n为1以上、N以下的各整数。第m行的N个像素Pm,1~Pm,N分别通过第m行选择用配线LV,m而与扫描移位寄存器40连接。此外,在图11中,扫描移位寄存器40包含于控制部6A中。第n列的M个像素P1,n~PM,n的各自的输出端通过第n列读出用配线LO,n而与信号读出部20的积分电路Sn连接。
信号读出部20包含N个积分电路S1~SN以及N个保持电路H1~HN。各积分电路Sn具有共通的构成。而且,各保持电路Hn具有共通的构成。各积分电路Sn具有与读出用配线LO,n连接的输入端,存储输入于该输入端的电荷,并从输出端将与该存储电荷量对应的电压值输出至保持电路Hn。N个积分电路S1~SN分别通过重置用配线LR而与控制部6A连接,而且,通过增益设定用配线LG而与控制部6A连接。各保持电路Hn具有与积分电路Sn的输出端连接的输入端,保持输入于该输入端的电压值,并从输出端将该保持的电压值输出至电压输出用配线Lout。N个保持电路H1~HN分别通过保持用配线LH而与控制部6A连接。而且,各保持电路Hn通过第n列选择用配线LH,n而与控制部6A的读出移位寄存器41连接。
A/D转换部30输入分别从N个保持电路H1~HN输出至电压输出用配线Lout的电压值,对该输入的电压值(模拟值)进行A/D转换处理,并将与该输入电压值对应的数字值作为图像数据D输出。
控制部6A的扫描移位寄存器40将第m行选择控制信号Vsel(m)输出至第m行选择用配线LV,m,并将该第m行选择控制信号Vsel(m)分别赋予第m行的N个像素Pm,1~Pm,N。M个行选择控制信号Vsel(1)~Vsel(M)依次成为有效值。而且,控制部6A的读出移位寄存器41将第n列选择控制信号Hsel(n)输出至第n列选择用配线LH,n,并将该第n列选择控制信号Hsel(n)赋予保持电路Hn。N个列选择控制信号Hsel(1)~Hsel(N)也依次成为有效值。
而且,控制部6A将重置控制信号Reset输出至重置用配线LR,将该重置控制信号Reset分别赋予N个积分电路S1~SN。控制部6A将增益设定信号Gain输出至增益设定用配线LG,将该增益设定信号Gain分别赋予N个积分电路S1~SN。控制部6A将保持控制信号Hold输出至保持用配线LH,将该保持控制信号Hold分别赋予N个保持电路H1~HN。进而,虽然未图示,但是,控制部6A也控制A/D转换部30中的A/D转换处理。
图12为固体摄像装置1A的像素Pm,n、积分电路Sn以及保持电路Hn的各自的电路图。在此,代表M×N个像素P1,1~PM,N而表示像素Pm, n的电路图,代表N个积分电路S1~SN而表示积分电路Sn的电路图,而且,代表N个保持电路H1~HN而表示保持电路Hn的电路图。即表示与第m行第n列的像素Pm,n以及第n列读出用配线LO,n相关连的电路部分。
像素Pm,n包含光电二极管PD以及读出用开关SW1。光电二极管PD的阳极端子接地,光电二极管PD的阴极端子经由读出用开关SW1而与第n列读出用配线LO,n连接。光电二极管PD产生与入射光强度对应的量的电荷,将该产生的电荷存储于光电二极管PD自身的接合电容部。读出用开关SW1从控制部6A被赋予通过第m行选择用配线LV, m的第m行选择控制信号Vsel(m)。第m行选择控制信号Vsel(m)是指示受光部10A中的第m行的N个像素Pm,1~Pm,N的各自的读出用开关SW1的开闭动作的信号。
在该像素Pm,n中,在第m行选择控制信号Vsel(m)为低电平时,读出用开关SW1打开,在光电二极管PD中产生的电荷未输出至第n列读出用配线LO,n而存储于光电二极管PD自身的接合电容部中。另一方面,在第m行选择控制信号Vsel(m)为高电平时,读出用开关SW1关闭,至此为止在光电二极管PD中产生并存储于光电二极管PD自身的接合电容部的电荷,经过读出用开关SW1而输出至第n列读出用配线LO,n
第n列读出用配线LO,n与受光部10A的第n列的M个像素P1,n~PM, n的各自的读出用开关SW1连接。第n列读出用配线LO,n将M个像素P1,n~PM,n中的任意的像素的光电二极管PD中所产生的电荷,经由该像素的读出用开关SW1读出并传输至积分电路Sn
积分电路Sn包含放大器A2、积分用电容器C21、积分用电容器C22、放电用开关SW21以及增益设定用开关SW22。积分用电容器C21以及放电用开关SW21相互并联地连接,并设置于放大器A2的输入端子与输出端子之间。而且,积分用电容器C22以及增益设定用开关SW22相互串联地连接,并以增益设定用开关SW22连接于放大器A2的输入端子侧的方式,设置于放大器A2的输入端子与输出端子之间。放大器A2的输入端子与第n列读出用配线LO,n连接。
对放电用开关SW21,从控制部6A赋予经过重置用配线LR的重置控制信号Reset。重置控制信号Reset是指示N个积分电路S1~SN的各自的放电用开关SW21的开闭动作的信号。增益设定用开关SW22从控制部6A被赋予经过增益设定用配线LG的增益设定信号Gain。增益设定信号Gain是指示N个积分电路S1~SN的各自的增益设定用开关SW22的开闭动作的信号。
在该积分电路Sn中,积分用电容器C21,C22以及增益设定用开关SW22构成电容值可变的反馈电容部。即在增益设定信号Gain为低电平且增益设定用开关SW22打开时,反馈电容部的电容值与积分用电容器C21的电容值相等。另一方面,在增益设定信号Gain为高电平且增益设定用开关SW22关闭时,反馈电容部的电容值与积分用电容器C21、C22的各自的电容值的和相等。在重置控制信号Reset为高电平时,放电用开关SW21关闭,反馈电容部放电,从积分电路Sn输出的电压值被初始化。另一方面,在重置控制信号Reset为低电平时,放电用开关SW21打开,输入于输入端的电荷存储于反馈电容部,从积分电路Sn输出与该存储电荷量对应的电压值。
保持电路Hn包含输入用开关SW31、输出用开关SW32以及保持用电容器C3。保持用电容器C3的一端接地。保持用电容器C3的另一端经由输入用开关SW31而与积分电路Sn的输出端连接,并经由输出用开关SW32而与电压输出用配线Lout连接。对输入用开关SW31,从控制部6A赋予通过保持用配线LH的保持控制信号Hold。保持控制信号Hold是指示N个保持电路H1~HN的各自的输入用开关SW31的开闭动作的信号。对输出用开关SW32,从控制部6A赋予通过第n列选择用配线LH,n的第n列选择控制信号Hsel(n)。第n列选择控制信号Hsel(n)是指示保持电路Hn的输出用开关SW32的开闭动作的信号。
在该保持电路Hn中,如果保持控制信号Hold从高电平转为低电平,则输入用开关SW31从关闭状态转为打开状态,此时,输入于输入端的电压值保持于保持用电容器C3。而且,在第n列选择控制信号Hsel(n)为高电平时,输出用开关SW32关闭,保持于保持用电容器C3的电压值输出至电压输出用配线Lout
控制部6A在输出与受光部10A中的第m行的N个像素Pm,1~Pm, N的各自的受光强度对应的电压值时,通过重置控制信号Reset,指示暂时关闭N个积分电路S1~SN的各自的放电用开关SW21后再打开,之后,通过第m行选择控制信号Vsel(m),指示在整个规定期间内关闭受光部10A中的第m行的N个像素Pm,1~Pm,N的各自的读出用开关SW1。控制部6A在该规定期间内,通过保持控制信号Hold,指示将N个保持电路H1~HN的各自的输入用开关SW31从关闭状态转为打开状态。然后,控制部6A在该规定期间之后,通过列选择控制信号Hsel(1)~Hsel(N),指示依次将N个保持电路H1~HN的各自的输出用开关SW32仅关闭一定期间。控制部6A针对各行依次进行如以上所述的控制。
这样,控制部6A控制受光部10A中的M×N个像素P1,1~PM,N的各自的读出用开关SW1的开闭动作,并且控制信号读出部20中的电压值的保持动作以及输出动作。由此,控制部6A使与受光部10A中的M×N个像素P1,1~PM,N的各自的光电二极管PD中所产生的电荷的量对应的电压值,作为帧数据而从信号读出部20反复输出。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固体摄像装置1A具有所谓CT摄影的第1摄像模式、以及所谓全景摄影或头颅摄影的第2摄像模式。而且,如图5所示,在第1摄像模式以及第2摄像模式中,受光部10A的摄像区域彼此不同(在第1摄像模式中为图5-(a)的区域10a,在第2摄像模式中为图5-(b)的区域10b)。因此,控制部6A在第1摄像模式时,使与受光部10A中的M×N个像素P1,1~PM,N的各自的光电二极管PD中所产生的电荷的量对应的电压值,从信号读出部20输出。而且,控制部6A在第2摄像模式时,使与在受光部10A中的连续的M1行(M1;不到M的整数)的特定范围中所包含的各像素Pm,n的光电二极管PD所产生的电荷的量相应的电压值,从信号读出部20输出。
在该第2摄像模式时,摄像区域10b的配置优选为接近信号读出部20。因此,控制部6A可以将受光部10A的M行中从最接近信号读出部20的行开始依次算起的M1行的范围作为上述特定范围。即如图9所示,在受光部10A中最接近信号读出部20的行成为第1行的情况下,控制部6A在第2摄像模式时,可以将受光部10A中的从第1行至第M1行的范围设为上述特定范围,使与在该特定范围(第1行~第M1行)的各像素Pm,n的光电二极管PD中所产生的电荷的量对应的电压值,从信号读出部20输出。
在此,图13是用于说明将第2摄像模式中的摄像区域10b配置为靠近信号读出部20的优点的图。现在考虑在第n列读出用配线LO,n上产生断线等的故障的情况。例如,图13-(a)所示,在受光部10A的中央附近配置摄像区域10b的情况下,如果在信号读出部20与摄像区域10b之间发生第n列读出用配线LO,n的断线DL,则无法将来自配置在该列的像素中从信号读出部20看较断线DL更远的像素的电荷,送至信号读出部20,产生图像的缺损(所谓瑕疵(defect))。而且,在第2摄像模式中,由于固体摄像装置1A的移动方向B与受光部10A的列方向相互平列,因此,即使在通过一边移动固体摄像装置1A一边连续地进行摄影而获得的全景图像等中,也残留有这样的图像的缺损。
相对于此,如图13-(b)所示,将摄像区域10b配置为靠近信号读出部20的情况下,即使发生第n列读出用配线LO,n的断线DL,其发生位置存在于信号读出部20与摄像区域10b之间的概率变低。因此,由于能够降低来自配置于摄像区域10b的该列的像素的电荷成为不能读出的概率,因此,能够抑制瑕疵的发生。
而且,控制部6A在第2摄像模式时,与第1摄像模式相比,缩小基于从信号读出部20所输出的电压值的帧数据中的读出像素间距,加速作为在每单位时间输出的帧数据的个数的帧率,并增大作为信号读出部20中的输出电压值相对于输入电荷量的比的增益。例如在所谓CT摄影的第1摄像模式时,像素间距为200μm,帧率(每1秒(s)的帧数(F))为30F/s。而且,在所谓全景摄影或头颅摄影的第2摄像模式时,像素间距为100μm,帧率为300F/s。
这样,与第1摄像模式时相比,在第2摄像模式时,像素间距小,帧率快。因此,在第1摄像模式时,为了较第2摄像模式时增大像素间距,必须进行合并(binning)读出。而且,与第1摄像模式时相比,在第2摄像模式时,由于帧率快,因此,各帧数据的各像素所接收的光量少。
因此,控制部6A使作为信号读出部20中的输出电压值相对于输入电荷量的比的增益,在第1摄像模式与第2摄像模式中不同。即如图12所示,在构成各积分电路Sn的情况下,控制部6A通过增益设定信号Gain对增益设定用开关SW22进行开闭控制,从而适当地设定各积分电路Sn的反馈电容部的电容值,在第1摄像模式与第2摄像模式中使增益不同。
更具体而言,在第1摄像模式时,通过关闭增益设定用开关SW22,使反馈电容部的电容值等于积分用电容器C21以及积分用电容器C22的各电容值的和。另一方面,在第2摄像模式时,通过打开增益设定用开关SW22,使反馈电容部的电容值等于积分用电容器C21的电容值。通过这样,与第1摄像模式时相比,在第2摄像模式时,缩小各积分电路Sn的反馈电容部的电容值,增大增益。由此,能够使相对于某光量的像素数据在第1摄像模式与第2摄像模式中成为相互接近的值,并能够在各摄像模式中进行适宜的动作。
接着,详细地说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固体摄像装置1A的动作。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固体摄像装置1A中,在通过控制部6A所进行的控制下,M个行选择控制信号Vsel(1)~Vsel(M)、N个列选择控制信号Hsel(1)~Hsel(N)、重置控制信号Reset以及保持控制信号Hold分别以规定的时序进行电平变化,从而能够对入射于受光部10A的光的像进行摄像而获得帧数据。
第1摄像模式时的固体摄像装置1A的动作如以下所述。图14是说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固体摄像装置1A的动作的时序图。在此,说明进行2行2列的合并读出的第1摄像模式时的动作。即将帧数据中的读出像素间距设为像素的间距的2倍。在各积分电路Sn中,增益设定用开关SW22关闭,反馈电容部的电容值设定为大值,增益设定为小值。
在此图中,从上开始依次表示有:(a)指示N个积分电路S1~SN的各自的放电用开关SW21的开闭动作的重置控制信号Reset;(b)指示受光部10A中的第1行以及第2行的像素P1,1~P1,N、P2,1~P2,N的各自的读出用开关SW1的开闭动作的第1行选择控制信号Vsel(1)以及第2行选择控制信号Vsel(2);(c)指示受光部10A中的第3行以及第4行的像素P3,1~P3,N、P4,1~P4,N的各自的读出用开关SW1的开闭动作的第3行选择控制信号Vsel(3)以及第4行选择控制信号Vsel(4);以及(d)指示N个保持电路H1~HN的各自的输入用开关SW31的开闭动作的保持控制信号Hold。
而且,在此图中,接下来还依次表示有:(e)指示保持电路H1的输出用开关SW32的开闭动作的第1列选择控制信号Hsel(1);(f)指示保持电路H2的输出用开关SW32的开闭动作的第2列选择控制信号Hsel(2);(g)指示保持电路H3的输出用开关SW32的开闭动作的第3列选择控制信号Hsel(3);(h)指示保持电路Hn的输出用开关SW32的开闭动作的第n列选择控制信号Hsel(n);以及(i)指示保持电路HN的输出用开关SW32的开闭动作的第N列选择控制信号Hsel(N)。
在第1行以及第2行的2N个像素P1,1~P1,N、P2,1~P2,N的各自的光电二极管PD中产生并存储于接合电容部的电荷的读出,如以下所述进行。在时刻t10前,M个行选择控制信号Vsel(1)~Vsel(M)、N个列选择控制信号Hsel(1)~Hsel(N)、重置控制信号Reset以及保持控制信号Hold分别设为低电平。
从时刻t10至时刻t11的期间,从控制部6A输出至重置用配线LR的重置控制信号Reset成为高电平,由此,分别在N个积分电路S1~SN中,放电用开关SW21关闭,积分用电容器C21、C22放电。而且,较时刻t11更晚的时刻t12至时刻t15的期间,从控制部6A输出至第1行选择用配线LV,1的第1行选择控制信号Vsel(1)成为高电平,由此,受光部10A中的第1行的N个像素P1,1~P1,N的各自的读出用开关SW1关闭。而且,在该相同的期间(t12~t15),从控制部6A输出至第2行选择用配线LV,2的第2行选择控制信号Vsel(2)成为高电平,由此,受光部10A中的第2行的N个像素P2,1~P2N的各自的读出用开关SW1关闭。
在该期间(t12~t15)内,从时刻t13至时刻t14的期间,从控制部6A输出至保持用配线LH的保持控制信号Hold成为高电平,由此,分别在N个保持电路H1~HN中,输入用开关SW31关闭。
在期间(t12~t15)内,第1行以及第2行的各像素P1,n,P2,n的读出用开关SW1关闭,各积分电路Sn的放电用开关SW21打开。因此,至此为止在像素P1,n的光电二极管PD中产生并存储于光电二极管PD自身的接合电容部的电荷,经过该像素P1,n的读出用开关SW1以及第n列读出用配线LO,n而传输至积分电路Sn的积分用电容器C21、C22并存储。而且,同时,至此为止在像素P2,n的光电二极管PD中产生并存储于光电二极管PD自身的接合电容部的电荷,也经过该像素P2,n的读出用开关SW1以及第n列读出用配线LO,n而传输至积分电路Sn的积分用电容器C21、C22并存储。然后,与存储于各积分电路Sn的积分用电容器C21、C22的电荷的量对应的电压值,从积分电路Sn的输出端输出。
在该期间(t12~t15)内的时刻t14,通过将保持控制信号Hold从高电平转为低电平,分别在N个保持电路H1~HN中,输入用开关SW31从关闭状态转为打开状态,此时,从积分电路Sn的输出端输出并输入于保持电路Hn的输入端的电压值,保持于保持用电容器C3
然后,在期间(t12~t15)后,从控制部6A输出至列选择用配线LH, 1~LH,N的列选择控制信号Hsel(1)~Hsel(N)依次仅在一定期间成为高电平,由此,N个保持电路H1~HN的各自的输出用开关SW32依次仅关闭一定期间,保持于各保持电路Hn的保持用电容器C3的电压值经过输出用开关SW32而依次输出至电压输出用配线Lout。输出至该电压输出用配线Lout的电压值Vout是表示在列方向对第1行以及第2行的2N个像素P1,1~P1,N、P2,1~P2,N的各自的光电二极管PD中的受光强度进行累加后的值。
从N个保持电路H1~HN分别依次输出的电压值被输入于A/D转换部30,并转换为与该输入电压值对应的数字值。然后,在输出自A/D转换部30的N个数字值中,对分别对应于第1列以及第2列的数字值进行累加,并对分别对应于第3列以及第4列的数字值进行累加,其后,也累加每2个的数字值。
接下来,在第3行以及第4行的2N个像素P3,1~P3,N、P4,1~P4,N的各自的光电二极管PD中产生并存储于光电二极管PD自身的接合电容部的电荷的读出,如以下所述进行。
从上述的动作中列选择控制信号Hsel(1)成为高电平的时刻t20起,到较列选择控制信号Hsel(N)曾经成为高电平后再成为低电平的时刻更晚的时刻t21止的期间,从控制部6A输出至重置用配线LR的重置控制信号Reset成为高电平,由此,分别在N个积分电路S1~SN中,放电用开关SW21关闭,积分用电容器C21、C22放电。而且,较时刻t21更晚的时刻t22至时刻t25的期间,从控制部6A输出至第3行选择用配线LV,3的第3行选择控制信号Vsel(3)成为高电平,由此,受光部10A中的第3行的N个像素P3,1~P3,N的各自的读出用开关SW1关闭。而且,在该相同的期间(t22~t25),从控制部6A输出至第4行选择用配线LV,4的第4行选择控制信号Vsel(4)成为高电平,由此,受光部10A中的第4行的N个像素P4,1~P4,N的各自的读出用开关SW1关闭。
在该期间(t22~t25)内,从时刻t23至时刻t24的期间,从控制部6A输出至保持用配线LH的保持控制信号Hold成为高电平,由此,分别在N个保持电路H1~HN中,输入用开关SW31关闭。
然后,在期间(t22~t25)后,从控制部6A输出至列选择用配线LH, 1~LH,N的列选择控制信号Hsel(1)~Hsel(N)依次仅在一定期间成为高电平,由此,N个保持电路H1~HN的各自的输出用开关SW32依次仅关闭一定期间。如以上所述,表示在列方向对第3行以及第4行的2N个像素P3,1~P3,N、P4,1~P4,N的各自的光电二极管PD的受光强度进行累加的值的电压值Vout,输出至电压输出用配线Lout
从N个保持电路H1~HN分别依次输出的电压值被输入于A/D转换部30,并转换为与该输入电压值对应的数字值。然后,在输出自A/D转换部30的N个数字值中,累加分别对应于第1列以及第2列的数字值,并累加分别对应于第3列以及第4列的数字值,其后,也累加每2个的数字值。
在第1摄像模式时,紧接于如以上所述关于第1行以及第2行的动作、以及紧接于此的关于第3行以及第4行的动作,以后,从第5行至第M行进行同样的动作,获得表示以1次摄像所获得的图像的帧数据。而且,关于第M行,如果动作结束,则再次在从第1行至第M行的范围内进行同样的动作,获得表示下一个的图像的帧数据。这样,通过以一定周期重复同样的动作,从而表示受光部10A所接收的光像的二维强度分布的电压值Vout输出至电压输出用配线Lout,重复获得帧数据。而且,此时所获得的帧数据的读出像素间距为像素的间距的2倍。
另一方面,第2摄像模式时的固体摄像装置1A的动作如以下所述。图15以及图16是说明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固体摄像装置1A的动作的时序图。在该第2摄像模式中不进行合并读出。即使帧数据中的读出像素间距与像素的间距相等。在各积分电路Sn中,增益设定用开关SW22打开,反馈电容部的电容值设定为小值,增益设定为大值。
图15表示分别关于受光部10A中的第1行以及第2行的动作。在此图中,从上开始依次表示有:(a)重置控制信号Reset;(b)第1行选择控制信号Vsel(1);(c)第2行选择控制信号Vsel(2);(d)保持控制信号Hold;(e)第1列选择控制信号Hsel(1);(f)第2列选择控制信号Hsel(2);(g)第3列选择控制信号Hsel(3);(h)第n列选择控制信号Hsel(n);以及(i)第N列选择控制信号Hsel(N)。
在第1行的N个像素P1,1~P1,N的各自的光电二极管PD中产生并存储于光电二极管PD自身的接合电容部的电荷的读出,如以下所述进行。在时刻t10前,M个行选择控制信号Vsel(1)~Vsel(M)、N个列选择控制信号Hsel(1)~Hsel(N)、重置控制信号Reset以及保持控制信号Hold分别设为低电平。
从时刻t10至时刻t11的期间,从控制部6A输出至重置用配线LR的重置控制信号Reset成为高电平,由此,分别在N个积分电路S1~SN中,放电用开关SW21关闭,积分用电容器C21放电。而且,较时刻t11更晚的时刻t12至时刻t15的期间,从控制部6A输出至第1行选择用配线LV,1的第1行选择控制信号Vsel(1)成为高电平,由此,受光部10A中的第1行的N个像素P1,1~P1,N的各自的读出用开关SW1关闭。
在该期间(t12~t15)内,从时刻t13至时刻t14的期间,从控制部6A输出至保持用配线LH的保持控制信号Hold成为高电平,由此,分别在N个保持电路H1~HN中,输入用开关SW31关闭。
在期间(t12~t15)内,第1行的各像素P1,n的读出用开关SW1关闭,各积分电路Sn的放电用开关SW21打开,因此,至此为止在各像素P1,n的光电二极管PD中产生并存储于接合电容部的电荷,经过该像素P1,n的读出用开关SW1以及第n列读出用配线LO,n而传输至积分电路Sn的积分用电容器C21并存储。然后,与存储于各积分电路Sn的积分用电容器C21的电荷的量对应的电压值,从积分电路Sn的输出端输出。
在该期间(t12~t15)内的时刻t14,通过将保持控制信号Hold从高电平转为低电平,分别在N个保持电路H1~HN中,输入用开关SW31从关闭状态转为打开状态,此时,从积分电路Sn的输出端输出并输入于保持电路Hn的输入端的电压值,保持于保持用电容器C3
然后,在期间(t12~t15)后,从控制部6A输出至列选择用配线LH, 1~LH,N的列选择控制信号Hsel(1)~Hsel(N)依次仅在一定期间成为高电平,由此,N个保持电路H1~HN的各自的输出用开关SW32依次仅关闭一定期间,保持于各保持电路Hn的保持用电容器C3的电压值经过输出用开关SW32而依次输出至电压输出用布线Lout。输出至该电压输出用布线Lout的电压值Vout表示第1行的N个像素P1,1~P1,N的各自的光电二极管PD中的受光强度。
接下来,在第2行的N个像素P2,1~P2,N的各自的光电二极管PD中产生并存储于接合电容部的电荷的读出,如以下所述进行。
从上述的动作中列选择控制信号Hsel(1)成为高电平的时刻t20起,到较列选择控制信号Hsel(N)曾经成为高电平后再成为低电平的时刻更晚的时刻t21止的期间,从控制部6A输出至重置用配线LR的重置控制信号Reset成为高电平,由此,分别在N个积分电路S1~SN中,放电用开关SW21关闭,积分用电容器C21放电。而且,较时刻t21更晚的时刻t22至时刻t25的期间,从控制部6A输出至第2行选择用配线LV, 2的第2行选择控制信号Vsel(2)成为高电平,由此,受光部10A中的第2行的N个像素P2,1~P2,N的各自的读出用开关SW1关闭。
在该期间(t22~t25)内,从时刻t23至时刻t24的期间,从控制部6A输出至保持用配线LH的保持控制信号Hold成为高电平,由此,分别在N个保持电路H1~HN中,输入用开关SW31关闭。
然后,在期间(t22~t25)后,从控制部6A输出至列选择用配线LH, 1~LH,N的列选择控制信号Hsel(1)~Hsel(N)依次仅在一定期间成为高电平,由此,N个保持电路H1~HN的各自的输出用开关SW32依次仅关闭一定期间。如以上所述,表示第2行的N个像素P2,1~P2,N的各自的光电二极管PD的受光强度的电压值Vout,输出至电压输出用配线Lout
在第2摄像模式时,紧接于如以上所述关于第1行以及第2行的动作,以后,从第3行至第M行进行同样的动作,获得表示以1次摄像所获得的图像的帧数据。而且,关于第M1行,如果动作结束,则再次在从第1行至第M1行的范围内进行同样的动作,获得表示下一个的图像的帧数据。这样,通过以一定周期重复同样的动作,表示受光部10所接收的光像的二维强度分布的电压值Vout输出至电压输出用配线Lout,并重复获得帧数据。
在第2摄像模式时,关于第(M1+1)行至第M行的范围,不进行从信号读出部20对电压输出用配线Lout的电压值的输出。然而,在第(M1+1)行至第M行的范围的各像素Pm,n,通过对光电二极管PD的光入射而产生的电荷存储在该光电二极管PD的接合电容部中,且终究会超过接合电容部的饱和电平。当存储在光电二极管PD的接合电容部中的电荷的量超过饱和电平时,则超过饱和电平的部分的电荷向相邻的像素溢出。如果相邻的像素属于第M1行,则对相邻的像素而言,从信号读出部20输出至电压输出用配线Lout的电压值成为不正确的值。
因此,优选,设置放电单元,其在第2摄像模式时,对从第(M1+1)行至第M行的范围的各像素Pm,n的光电二极管PD的接合电容部进行放电。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固体摄像装置1A,作为这样的放电单元,在第2摄像模式时,进行如图16所示那样的动作,通过将存储在从第(M1+1)行至第M行的范围的各像素Pm,n的光电二极管PD的接合电容部的电荷传输至积分电路Sn,从而对该光电二极管PD的接合电容部进行放电。
图16表示分别关于受光部10A中的第M1行以及第(M1+1)行的动作。在此图中,从上开始依次表示有:(a)重置控制信号Reset;(b)第M1行选择控制信号Vsel(M1);(c)第(M1+1)行选择控制信号Vsel(M1+1);(d)保持控制信号Hold;(e)第1列选择控制信号Hsel(1);(f)第2列选择控制信号Hsel(2);(g)第3列选择控制信号Hsel(3);(h)第n列选择控制信号Hsel(n);以及(i)第N列选择控制信号Hsel(N)。
在该图16所示的从时刻t40至时刻t50的期间的关于第M1行的动作,与图15所示的从时刻t10至时刻t20的期间的关于第1行的动作相同。但是,从时刻t42至时刻t45的期间,从控制部6A输出至第M1行选择用配线LV,M1的第M1行选择控制信号Vsel(M1)成为高电平,由此,受光部10A中的第M1行的N个像素PM1,1~PM1,N的各自的读出用开关SW1关闭。
在第2摄像模式时,如果关于第M1行的动作结束,则从时刻t50以后,进行关于从第(M1+1)行至第M行的范围的动作。即在时刻t50以后,从控制部6A输出至重置用配线LR的重置控制信号Reset成为高电平,由此,分别在N个积分电路S1~SN中,放电用开关SW21关闭。而且,在时刻t50以后的放电用开关SW21关闭的期间,从第(M1+1)行至第M行的行选择控制信号Vsel(M1+1)~Vsel(M)成为高电平,由此,受光部10A中的从第(M1+1)行至第M行的范围的各像素Pm,n的读出用开关SW1关闭。
这样,在第2摄像模式时,通过从第(M1+1)行至第M行的范围的各像素Pm,n的读出用开关SW1关闭,从而存储在该像素的光电二极管PD的接合电容部的电荷传输至积分电路Sn,而且,在各积分电路Sn中,通过放电用开关SW21关闭,各积分电路Sn的积分用电容器C21成为始终放电的状态。这样,在第2摄像模式时,可以对从第(M1+1)行至第M行的范围的各像素Pm,n的光电二极管PD的接合电容部进行放电。
此时,关于第(M1+1)行至第M行的范围,行选择控制信号Vsel(M1+1)~Vsel(M)也可以依次成为高电平,但是,行选择控制信号Vsel(M1+1)~Vsel(M)中的多个行选择控制信号可以同时成为高电平,而且,全部的行选择控制信号Vsel(M1+1)~Vsel(M)也可以同时成为高电平。这样,关于从第(M1+1)行至第M行的范围,通过多个或全部的行选择控制信号同时成为高电平,可以进一步以短时间对各像素Pm,n的光电二极管PD的接合电容部进行放电。
但是,作为从信号读出部20输出个数比第1摄像模式少的像素的的数据的其它的摄像模式,也可以使与在受光部10A的连续的N1列所包含的各像素Pm,n的光电二极管PD中所产生的电荷的量对应的电压值,从信号读出部20输出。在此,N1为不到N的整数。然而,在如此使N1列的各像素Pm,n的数据从信号读出部20输出的摄像模式中,为了获得1帧数据,必须从控制部6A输出M个行选择控制信号Vsel(1)~Vsel(M)。相对于此,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固体摄像装置1A中,在使M1行的各像素Pm,n的数据从信号读出部20输出的第2摄像模式时,为了获得1帧数据,可以从控制部6A输出M1个行选择控制信号Vsel(1)~Vsel(M1),因此,能够进行高速动作。
而且,为了更加高速地读出像素数据,也可以将上述本实施方式中的信号读出部20以及A/D转换部30分割为多组,从各个组并行地输出像素数据。
例如,图17所示,将N个积分电路S1~SN以及N个保持电路H1~HN分成4组,将由积分电路S1~Si以及保持电路H1~Hi构成的信号读出部21设为第1组,将由积分电路Si+1~Sj以及保持电路Hi+1~Hj构成的信号读出部22设为第2组,将由积分电路Sj+1~Sk以及保持电路Hj+1~Hk构成信号读出部23设为第3组,而且,将由积分电路Sk+1~SN以及保持电路Hk+1~HN构成信号读出部24设为第4组。在此,“1<i<j<k<N”。然后,将分别从信号读出部21的保持电路H1~Hi依次输出的电压值,通过A/D转换部31转换为数字值,将分别从信号读出部22的保持电路Hi+1~Hj依次输出的电压值,通过A/D转换部32转换为数字值,将分别从信号读出部23的保持电路Hj+1~Hk依次输出的电压值,通过A/D转换部33转换为数字值,而且,将分别从信号读出部24的保持电路Hk+1~HN依次输出的电压值,通过A/D转换部34转换为数字值。而且,并联地进行4个A/D转换部31~34的各自的A/D转换处理。通过这样,能够进一步高速地读出像素数据。
而且,例如,如果考虑2行2列的合并读出,则也优选将N个保持电路H1~HN中对应于奇数列的保持电路设为第1组,对应于偶数列的保持电路设为第2组,分别对该第1组以及第2组个别地设置A/D转换部,使该2个A/D转换部进行并联动作。在该情况下,从对应于奇数列的保持电路以及对应于其相邻的偶数列的保持电路,同时地输出电压值,该2个电压值同时被A/D转换处理而成为数字值。然后,在合并处理时,累加该2个数字值。通过这样,也能够高速地读出像素数据。
此外,关于由扫描移位寄存器40所进行的列方向的扫描处理,无法进行如上述那样的分割。这是由于在列方向的扫描处理中,必须从最初的像素至最终的像素依次进行扫描。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固体摄像装置1A中,通过使列数N多于行数M,可以更显著地获得如上述那样分割信号读出部而得到的所谓读出高速化的效果。
接着,说明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固体摄像装置1B。图18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固体摄像装置1B的构成的图。该图所示的固体摄像装置1B具有受光部10B、信号读出部20、A/D转换部30以及控制部6B。而且,以覆盖固体摄像装置1B的受光部10B的方式,设置有未图示的闪烁器。
如果与图11所示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固体摄像装置1A的构成相比,该图18所示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固体摄像装置1B的不同在于,在各第n列读出用配线LO,n上,设置有切断用开关SW1n以及放电用开关SW2n,而且,具有控制部6B取代控制部6A。
各切断用开关SW1n设置在读出用配线LO,n上的受光部10B的第M1行与第(M1+1)行之间。即在切断用开关SW1n关闭时,从第1行至第M行的范围的各像素Pm,n经由读出用配线LO,n而与信号读出部20连接。另一方面,在切断用开关SW1n打开时,从第1行至第M1行的范围的各像素Pm,n经由读出用配线LO,n而与信号读出部20连接,从第(M1+1)行至第M行的范围的各像素Pm,n与信号读出部20切断。各切断用开关SW1n经由切断用配线LD1而与控制部6B连接,从控制部6B被赋予通过切断用配线LD1的切断控制信号Disconnect。切断控制信号Disconnect指示各切断用开关SW1n的开闭动作。
各放电用开关SW2n设置在读出用配线LO,n上的相对于设置有切断用开关SW1n的位置较信号读出部20更远侧。放电用开关SW2n的一端经由读出用配线LO,n而连接在从第(M1+1)行至第M行的范围的各像素Pm,n。放电用开关SW2n的另一端接地。各放电用开关SW2n经由放电用配线LD2而与控制部6B连接,从控制部6B被赋予通过放电用配线LD2的放电控制信号Discharge。放电控制信号Discharge指示各放电用开关SW2n的开闭动作。
控制部6B与第1实施方式的控制部6A相同,将重置控制信号Reset输出至重置用配线LR,将增益设定信号Gain输出至增益设定用配线LG,而且,将保持控制信号Hold输出至保持用配线LH。控制部6B的扫描移位寄存器40将第m行选择控制信号Vsel(m)输出至第m行选择用配线LV,m。控制部6B的读出移位寄存器41将第n列选择控制信号Hsel(n)输出至第n列选择用配线LH,n
除此之外,控制部6B将切断控制信号Disconnect输出至切断用配线LD1,将该切断控制信号Disconnect分别赋予N个切断用开关SW11~SW1N。而且,控制部6B将放电控制信号Discharge输出至放电用配线LD2,将该放电控制信号Discharge分别赋予N个放电用开关SW21~SW2N
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固体摄像装置1B也具有第1摄像模式以及第2摄像模式。第1摄像模式与第2摄像模式中,受光部10B中的摄像区域彼此不同。控制部6B在第1摄像模式时,使与在受光部10B的M×N个像素P1,1~PM,N的各自的光电二极管PD中所产生的电荷的量对应的电压值,从信号读出部20输出。而且,控制部6B在第2摄像模式时,使与在受光部10B的第1行至第M1行的范围的各像素Pm,n的光电二极管PD中所产生的电荷的量对应的电压值,从信号读出部20输出。
而且,在第2摄像模式时,与第1摄像模式时相比,控制部6B缩小基于从信号读出部20所输出的电压值的帧数据的读出像素间距,加速作为在每单位时间输出的帧数据的个数的帧率,增大作为信号读出部20中的输出电压值相对于输入电荷量的比的增益。
在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固体摄像装置1B中,在第1摄像模式时,从控制部6B经过切断用配线LD1而赋予各切断用开关SW1n的切断控制信号Disconnect成为高电平,各切断用开关SW1n关闭。而且,从控制部6B经过放电用配线LD2而赋予各放电用开关SW2n的放电控制信号Discharge成为低电平,各放电用开关SW2n打开。在该状态下,从第1行至第M行的范围的各像素Pm,n经由读出用配线LO,n而与信号读出部20连接。然后,进行与第1实施方式的情况同样的动作,与在受光部10B的M×N个像素P1,1~PM,N的各自的光电二极管PD中所产生的电荷的量对应的电压值,从信号读出部20输出。
另一方面,在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固体摄像装置1B中,在第2摄像模式时,从控制部6B经过切断用配线LD1而赋予各切断用开关SW1n的切断控制信号Disconnect成为低电平,各切断用开关SWln打开。而且,从控制部6B经过放电用配线LD2而赋予各放电用开关SW2n的放电控制信号Discharge成为高电平,各放电用开关SW2n关闭。在该状态下,从第1行至第M1行的范围的各像素Pm,n经由读出用配线LO,n而与信号读出部20连接,从第(M1+1)行至第M行的范围的各像素Pm,n与信号读出部20切断而接地。
然后,在第2摄像模式时,关于从第1行至第M1行的范围,进行与第1实施方式的情况同样的动作,与在各像素Pm,n的光电二极管PD中所产生的电荷的量对应的电压值,从信号读出部20输出。另一方面,关于从第(M1+1)行至第M行的范围,行选择控制信号Vsel(M1+1)~Vsel(M)成为高电平,由此,各像素Pm,n的光电二极管PD的阴极端子经由读出用开关SW1以及放电用开关SW2n而接地,因此,对各像素Pm,n的光电二极管PD的接合电容部进行放电。即在该情况下,各放电用开关SW2n在第2摄像模式时,起到作为对从第(M1+1)行至第M行的范围的各像素Pm,n的光电二极管PD的接合电容部进行放电的放电单元的作用。
在第2摄像模式时,关于第(M1+1)行至第M行的范围,行选择控制信号Vsel(M1+1)~Vsel(M)也可以依次成为高电平,但是,行选择控制信号Vsel(M1+1)~Vsel(M)中的多个行选择控制信号也可以同时成为高电平,而且,全部的行选择控制信号Vsel(M1+1)~Vsel(M)也可以同时成为高电平。这样,关于从第(M1+1)行至第M行的范围,通过多个或全部的行选择控制信号同时成为高电平,可以进一步以短时间对各像素Pm,n的光电二极管PD的接合电容部进行放电。
而且,在第2摄像模式时,关于从第1行至第M1行的范围的与在各像素Pm,n的光电二极管PD中所产生的电荷的量对应的电压值从信号读出部20输出的期间、以及关于从第(M1+1)行至第M行的范围的各像素Pm,n的光电二极管PD的接合电容部被放电的期间,也可以相互重叠一部分。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进行更加高速的动作。
而且,在第2摄像模式时,通过切断用配线LD1打开,连接于信号读出部20的第n列读出用配线LO,n变短,因此,可以减低噪声。
本发明所涉及的医疗用X射线摄像系统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也可以有其它的各种变形。例如,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作为第2摄像模式中的摄像区域,例示了由排列成M行的像素中的连续的M1行(M1<M)的像素所构成的摄像区域,但是,第2摄像模式中的摄像区域也可以为其以外的区域,或者,也可以将受光部的整个面作为摄像区域使用。而且,关于第1摄像模式,不限于如上述实施方式所述将受光部的整个面作为摄像区域的方式,必要时也可以将受光部中的任意的区域作为摄像区域。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利用在医疗用X射线摄像系统中。

Claims (8)

1.一种医疗用X射线摄像系统,其特征在于,
是具备在受检者的颚部的周围移动并对X射线像进行摄像的固体摄像装置,并具有至少两种摄像模式的医疗用X射线摄像系统,
所述固体摄像装置具有:
受光部,其通过将分别包含光电二极管的M×N个像素二维排列成M行N列而成,具有将行方向作为长边方向的长方形的受光面,其中,M<N,M以及N为2以上的整数;
N条读出用配线,其配设于各列,经由读出用开关而与对应的列的所述像素中所包含的所述光电二极管连接;
信号读出部,其保持与经由所述读出用配线而输入的电荷的量对应的电压值,并依次输出该保持的电压值;
控制部,其控制各像素的所述读出用开关的开闭动作,并且控制所述信号读出部中的电压值的输出动作,使与在各像素的所述光电二极管中所产生的电荷的量对应的电压值,从所述信号读出部输出;以及
闪烁器,其对应于入射的X射线而产生闪烁光,将所述X射线像转换为光像,并将该光像输出至所述受光部,
所述医疗用X射线摄像系统还具备旋转控制部,其支承所述固体摄像装置,使所述固体摄像装置可在与所述受光面垂直的轴线周围旋转,并且控制所述固体摄像装置的旋转角,使得在所述两种摄像模式中的一种摄像模式时,使所述受光部的长边方向与所述固体摄像装置的移动方向平行,而且,在所述两种摄像模式中的另一种摄像模式时,使所述受光部的长边方向相对于所述固体摄像装置的移动方向垂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用X射线摄像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体摄像装置的旋转中心位于长方形的所述受光部的4个角部中的1个角部,
旋转所述固体摄像装置,使得所述1个角部在所述两种摄像模式的两者中,相对于所述受检者而位于下颚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用X射线摄像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一种摄像模式时,使与在所述受光部的所述M×N个像素的各自的所述光电二极管中所产生的电荷的量对应的电压值从所述信号读出部输出,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另一种摄像模式时,使与在所述受光部的连续的M1行的特定范围中所包含的各像素的所述光电二极管所产生的电荷的量对应的电压值从所述信号读出部输出,其中,M1<M。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医疗用X射线摄像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另一种摄像模式时,将所述受光部的M行中从最接近所述信号读出部的行开始依次算起的M1行的范围作为所述特定范围,使与在该特定范围的各像素的所述光电二极管中所产生的电荷的量对应的电压值从所述信号读出部输出。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医疗用X射线摄像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体摄像装置在所述受光部的所述特定范围与除了该特定范围之外的其它范围之间,还具有设置在各读出用配线上的切断用开关,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一种摄像模式时,关闭所述切断用开关,在所述另一种摄像模式时,打开所述切断用开关。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医疗用X射线摄像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体摄像装置还具有:放电单元,其在所述另一种摄像模式时,对所述受光部的除了所述特定范围之外的其它范围的各像素的所述光电二极管的接合电容部进行放电。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用X射线摄像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在所述另一种摄像模式时,与所述一种摄像模式相比,缩小基于从所述信号读出部所输出的电压值的帧数据的读出像素间距,加速作为每单位时间中输出的帧数据的个数的帧率,增大作为所述信号读出部中的输出电压值相对于输入电荷量的比的增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疗用X射线摄像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种摄像模式是进行牙科用X射线摄影的CT摄影的摄像模式,所述另一种摄像模式是进行牙科用X射线摄影的全景摄影的摄像模式。
CN200980114765.5A 2008-04-24 2009-04-22 医疗用x射线摄像系统 Active CN10201475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114142 2008-04-24
JP2008114142A JP5058057B2 (ja) 2008-04-24 2008-04-24 医療用x線撮像システム
PCT/JP2009/058004 WO2009131151A1 (ja) 2008-04-24 2009-04-22 医療用x線撮像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14754A CN102014754A (zh) 2011-04-13
CN102014754B true CN102014754B (zh) 2013-01-16

Family

ID=412168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14765.5A Active CN102014754B (zh) 2008-04-24 2009-04-22 医疗用x射线摄像系统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8988517B2 (zh)
EP (2) EP2269514B1 (zh)
JP (1) JP5058057B2 (zh)
KR (1) KR101599564B1 (zh)
CN (1) CN102014754B (zh)
TW (1) TWI471122B (zh)
WO (1) WO200913115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290403A1 (en) 2009-08-28 2011-03-02 Paul Scherrer Institut X-ray detector with integrating readout chip for single photon resolution
JP5618293B2 (ja) * 2010-09-22 2014-11-05 朝日レントゲン工業株式会社 医療用x線撮影装置
JP2012233781A (ja) * 2011-04-28 2012-11-29 Fujifilm Corp 放射線画像検出装置、及び放射線撮影装置
JP6035474B2 (ja) * 2012-07-06 2016-11-30 朝日レントゲン工業株式会社 X線撮影装置
ES2935893T3 (es) * 2012-09-07 2023-03-13 Trophy Aparato para la obtención parcial de imágenes por TC
JP2016019708A (ja) * 2014-07-16 2016-02-04 浜松ホトニクス株式会社 固体撮像装置、x線撮像システムおよび固体撮像装置駆動方法
US11331060B2 (en) * 2015-02-27 2022-05-17 Trophy Bite block for CBCT imaging device
WO2016175386A2 (ko) * 2015-04-29 2016-11-03 (주)바텍이우홀딩스 엑스선 촬영 장치 및 방법
JP6285995B2 (ja) 2016-08-10 2018-02-28 浜松ホトニクス株式会社 固体撮像装置、放射線撮像システム及び固体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
US10898147B2 (en) * 2018-04-13 2021-01-26 Palodex Group Oy Adjustable lower shelf on an X-ray uni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39221A (zh) * 2005-09-28 2007-04-04 株式会社东芝 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81163B2 (ja) * 1993-11-30 2001-07-03 株式会社モリタ製作所 X線画像装置
JP3331284B2 (ja) * 1995-11-06 2002-10-07 株式会社モリタ製作所 医療用x線断層撮影装置
JPH11331703A (ja) * 1998-03-20 1999-11-30 Toshiba Corp 撮像装置
JPH11318886A (ja) * 1998-05-20 1999-11-24 Asahi Roentgen Kogyo Kk X線ct撮影をも行えるパノラマx線撮影装置
JP4744828B2 (ja) * 2004-08-26 2011-08-10 浜松ホトニクス株式会社 光検出装置
DE112006000869B4 (de) * 2005-04-11 2017-10-19 J. Morita Mfg. Corp. Radiographievorrichtung mit Übersichtsbildfunktion
DE112006002694B4 (de) * 2005-10-17 2023-02-23 J. Morita Mfg. Corp. Medizinisches, digitales Röntgenbildgerät und medizinischer und digitaler Röntgenstrahlungssensor
JP2007144064A (ja) * 2005-11-30 2007-06-14 Shimadzu Corp 撮像センサ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撮像装置
JP4808557B2 (ja) 2006-07-04 2011-11-02 浜松ホトニクス株式会社 固体撮像装置
US20130201316A1 (en) * 2012-01-09 2013-08-08 May Patents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rver based control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39221A (zh) * 2005-09-28 2007-04-04 株式会社东芝 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6-263225A 2006.10.05
JP特开平11-318886A 1999.11.24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9261585A (ja) 2009-11-12
CN102014754A (zh) 2011-04-13
TW201006442A (en) 2010-02-16
EP2269514A1 (en) 2011-01-05
EP2269514B1 (en) 2016-03-30
KR20110008002A (ko) 2011-01-25
JP5058057B2 (ja) 2012-10-24
US8988517B2 (en) 2015-03-24
WO2009131151A1 (ja) 2009-10-29
KR101599564B1 (ko) 2016-03-03
EP3042611B1 (en) 2022-09-21
EP2269514A4 (en) 2011-09-14
US20110141255A1 (en) 2011-06-16
TWI471122B (zh) 2015-02-01
EP3042611A1 (en) 2016-07-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14754B (zh) 医疗用x射线摄像系统
CN102014753B (zh) 医疗用x射线摄像系统
TWI475979B (zh) Solid-state imaging device and X-ray inspection system
JP2006319529A (ja) 撮像装置、それを用いた撮像システム及び撮像方法
KR101632757B1 (ko) 고체 촬상 장치 및 x선 검사 시스템
JP5650349B1 (ja) 医療用x線撮像システム
JP5468114B2 (ja) 医療用x線撮像システム
JP6827574B2 (ja) X線撮像システムおよびx線撮像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