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14055B - Mtp2协议中流量控制的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Mtp2协议中流量控制的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14055B
CN102014055B CN201010556185.6A CN201010556185A CN102014055B CN 102014055 B CN102014055 B CN 102014055B CN 201010556185 A CN201010556185 A CN 201010556185A CN 102014055 B CN102014055 B CN 10201405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ssage
sequence number
receiver side
transmitter side
acknowledgement mess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55618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14055A (zh
Inventor
田洪巍
吴建成
范东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Medical Device Industry Development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01055618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014055B/zh
Publication of CN1020140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140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140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140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MTP2协议中流量控制的方法及系统,其中上述方法包括:MTP2的接收侧检测到节点异常时,停止发送证实消息并保持与证实消息个数对应的后向序号不变;在MTP2的发送侧的前向序号增加到发送窗口上限值时,接收侧开始发送上述证实消息并逐个增加上述后向序号;上述接收侧接收来自于上述发送侧的消息,其中,该消息是上述发送侧根据接收到的证实消息而逐个发送的。采用本发明上述方案,实现了控制发送侧的发送流量的目的,进而达到了避免当某些网络节点未实现流量控制功能而对整个网络流量控制能力所造成的影响,以及在接收侧网络节点出现异常时限制发送侧的发送流量避免进一步恶化的效果。

Description

MTP2协议中流量控制的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消息传递协议2(Message Transfer Protocol2,简称为MTP2)协议中流量控制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7号信令系统已有的流量控制机制如附图1所示。首先,通过步骤1,信令点A和信令点B开始通过信令转接点C向信令点D发送消息。步骤2,当信令转接点C检测到链路3上的消息发送缓存或消息发送队列超过拥塞门限时,信令转接点C将向信令点A和信令点B发送传递受控(TransFer Controlled,简称为TFC)消息。步骤3,信令点A和信令点B收到TFC消息后限制各自发往信令点D的消息。从而实现了7号信令系统的流量控制。
但是上述的流量控制机制只有在网络各节点全部遵守7号信令系统协议的条件下才能够有效地控制流量。如果信令转接点C不向信令点A和信令点B发送TFC消息,或者信令点A和信令点B不处理TFC消息,那么链路3上的负荷将不会得到控制,进而使得整个网络环境持续恶化。
当信令点D出现异常(如处理能力下降、缓存缺失等),而信令转接点C的消息发送缓存或消息发送队列并未超过拥塞门限时,依然没有办法对链路3上的负荷进行控制,进而使得信令点D持续恶化。针对上述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MTP2协议中流量控制的方法及系统,以至少解决如果网络中各节点不是全部遵守7号信令系统协议的条件时,不能有效进行流量控制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MTP2协议中流量控制的方法,包括:MTP2的接收侧检测到节点异常时,停止发送证实消息并保持与证实消息个数对应的后向序号不变;在MTP2的发送侧的前向序号增加到发送窗口上限值时,接收侧开始发送上述证实消息并逐个增加上述后向序号;上述接收侧接收来自于上述发送侧的消息,其中,该消息是上述发送侧根据接收到的证实消息而逐个发送的。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MTP2协议中流量控制系统,包括:MTP2的接收侧和MTP2的发送侧,其中,上述接收侧包括:停止发送模块,用于停止发送证实消息;配置发送模块,用于在上述发送侧的前向序号增加到发送缓存上限值时,发送上述证实消息并逐个增加后向序号;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于上述发送侧的消息,其中,上述消息是上述发送侧根据接收到的证实消息而逐个发送的。
本发明利用MTP2信令单元中的接收侧后向序号(Backward Sequence Number,简称为BSN)字段来控制消息发送侧的发送能力。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当某些网络节点未实现流量控制功能时会影响整个网络流量控制能力,以及在接收侧网络节点出现异常时发送侧的发送流量进一步恶化的问题,从而实现了控制发送侧的发送流量的目的,进而达到了避免当某些网络节点未实现流量控制功能而对整个网络流量控制能力所造成的影响,以及在接收侧网络节点出现异常时限制发送侧的发送流量避免进一步恶化的效果。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相关技术的7号信令系统流量控制组网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MTP2协议中流量控制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MTP2协议中流量控制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MTP2信令单元格式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MTP2协议中流量控制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6为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MTP2协议中流量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图2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MTP2协议中流量控制的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S202,MTP2的接收侧检测到节点异常时,停止发送证实消息并保持与证实消息个数对应的后向序号不变;
步骤S204,在MTP2的发送侧的前向序号增加到发送窗口上限值时,接收侧开始发送上述证实消息并逐个增加上述后向序号;
在优选实施过程中,上述接收侧逐个增加上述后向序号可以包括:上述接收侧根据其系统运行情况和实际接收能力逐个增加向上述发送侧发送证实的后向序号。
步骤S206,上述接收侧接收来自于上述发送侧的消息,其中,该消息是上述发送侧根据接收到的证实消息而逐个发送的。
上述实施例利用MTP2信令单元中的BSN字段来控制消息发送侧的发送能力。其方法是依据接收侧的实际接收能力并结合消息的实际收发情况来设置BSN字段,从而实现控制发送侧的发送流量的目的。
优选地,上述接收侧停止发送证实消息并保持与上述证实消息个数对应的后向序号不变之前,还可以包括以下处理:
(1)上述接收侧接收来自于上述发送侧的各个消息;
(2)上述接收侧在接收到每个消息后,向上述发送侧返回与该消息对应的证实消息,并将上述后向序号加1。
优选地,上述接收侧接收来自于上述发送侧的消息之后,还可以包括以下处理:上述接收侧检测到节点恢复正常时,将上述后向序号更新为上述接收侧接收到的最新消息所对应的前向序号;上述接收侧接收来自于上述发送侧根据上述更新后的后向序号对应的证实消息发送的消息。
优选地,上述接收侧接收来自于上述发送侧根据上述更新后的后向序号对应的证实消息发送的消息之前,还可以包括以下处理:
(1)上述发送侧接收来自于上述接收侧的上述更新后的后向序号所对应的证实消息;
(2)上述发送侧根据上述接收到的证实消息向上述接收侧发送消息。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上述实施例,下面以上述实施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结合图3对上述实施例进行说明。该优选实施例中,MTP2协议中流量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1:MTP2的接收侧在正常期间每收到MTP2的发送侧的一个消息即会回送相应的证实。在此期间发送侧占用的发送缓存基本为空,消息发送正常。
参见附图3【阶段1】,在此阶段MTP2的接收侧每收到MTP2发送侧发送的一个消息立即回送相应应答序号的证实。此时MTP2发送侧的FSN与MTP2接收侧的BSN相同均为M。
步骤2:当接收侧检测到节点异常时,如接收拥塞、处理能力下降、缓存缺失等,进入到过渡期。在过渡期间接收侧除非为了保持链路可用而定期增加后向序号外(每次加1后按照窗口大小进行取模操作),应保持回送证实的后向序号不变。也就是不再通知MTP2发送侧已经收到新的消息。在此期间发送侧占用的发送缓存逐步增加,消息发送依然正常。
此过程接收侧可选发送SIB链路状态信令单元。
参见附图3【阶段2】,在此阶段除非为了保持链路可用而定期增加后向序号外,保持回送证实的后向序号不变。在T6定时器超时之前,尽管MTP2发送侧发送了X条消息,FSN增加为M+X,MTP2接收侧始终维持BSN为M。在T6定时器即将超时的时刻,MTP2接收侧增加其BSN到M+1,并向MTP2发送侧回送该证实,保持链路可用。
参见附图4,FSN与BSN字段均为7比特,也就是说窗口大小为128(发送出去且未收到证实的消息的最大数量)。为了保证序号(包括前向序号和后向序号)不超出范围,当计算出新的序号之后需要按128进行取模。因此当FSN等于BSN-1,即窗口满后,过渡期结束。
步骤3:当发送序号等于发送窗口上限值时,发送侧将无法发送新的消息,此时接收侧进入到流控期。在流控期间接收侧依据自身的系统运行情况以及实际接收能力逐步增加回送证实的后向序号。在此期间发送侧占用的发送缓存维持在最大值,消息发送受限于接收侧证实的后向序号。
此过程接收侧可选发送SIB链路状态信令单元。
参见附图3【阶段3】,在此阶段MTP2发送侧的消息发送能力完全受限于MTP2接收侧的证实情况。MTP2接收侧依据系统的实际处理能力计算出每应答周期(Tp)内能够回送证实的数量,本例Tp等于50ms、证实数量为1。每次Tp超时后,MTP2接收侧将BSN加1并回送证实。
步骤4:当接收侧节点恢复正常,接收侧设置回送证实的后向序号为接收到的最新消息的前向序号,重新回到正常期。发送侧收到新的证实之后,清空发送缓存,消息发送恢复正常。
参见附图3【阶段4】,MTP2接收侧首先将BSN赋值为最后收到的消息的FSN,即N-1。然后向MTP2发送侧回送该证实。之后MTP2接收侧每收到MTP2发送侧发送的一个消息就立即回送相应应答序号的证实,重新恢复正常。
图5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MTP2协议中流量控制系统的结构框图。如图5所示,该系统可以包括:MTP2接收侧52和MTP2发送侧50。
其中,上述接收侧52,可以进一步包括:
停止发送模块520,用于停止发送证实消息;
配置发送模块522,用于在上述发送侧50的前向序号增加到发送缓存上限值时,发送上述证实消息并逐个增加后向序号;优选地,上述配置发送模块522,根据自身的系统运行情况以及实际接收能力逐步增加回送证实的后向序号。
第一接收模块524,用于接收来自于上述发送侧50的消息,其中,上述消息是上述发送侧根据接收到的证实消息而逐个发送的。
在优选实施过程中,上述第一接收模块524,还用于接收来自于上述发送侧50的各个消息;上述配置发送模块522,还用于在接收到每个消息后向上述发送侧50返回与该消息对应的证实消息,并将上述后向序号加1。
优选地,如图6所示,上述接收侧52还可以包括:更新模块526,用于在上述接收侧52检测到节点恢复正常时,将上述后向序号更新为上述接收侧52接收到的最新消息所对应的前向序号;则上述第一接收模块524,还用于接收来自于上述发送侧50根据上述更新后的后向序号对应的证实发送的消息。
优选地,如图6所示,上述发送侧50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二接收模块502,用于在上述接收侧52接收来自于上述发送侧50根据上述更新后的后向序号对应的证实消息发送的消息之前,接收来自于上述接收侧52的上述更新后的后向序号所对应的证实消息;发送模块504,用于根据上述第二接收模块502接收到的证实消息向上述接收侧发送消息。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系统中的各部分及各部分的组成模块相关结合的优选工作方式具体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上述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MTP2协议的针对消息接收侧的有效的流量控制的方法。通过这个方法既可以避免当某些网络节点未实现流量控制功能而对整个网络流量控制能力所造成的影响,也可以在接收侧网络节点出现异常时限制发送侧的发送流量避免进一步恶化。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消息传递协议MTP 2协议中流量控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MTP2的接收侧检测到节点异常时,停止发送证实消息并保持与所述证实消息个数对应的后向序号不变;
在所述MTP2的发送侧的前向序号增加到发送窗口上限值时,所述接收侧开始发送所述证实消息并逐个增加所述后向序号;
所述接收侧接收来自于所述发送侧的消息,其中,所述消息是所述发送侧根据接收到的证实消息而逐个发送的;其中,所述接收侧逐个增加所述后向序号包括:
所述接收侧根据其系统运行情况和实际接收能力逐个增加向所述发送侧发送证实的后向序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侧停止发送证实消息并保持与所述证实消息个数对应的后向序号不变之前,还包括:
所述接收侧接收来自于所述发送侧的各个消息;
所述接收侧在接收到每个消息后,向所述发送侧返回与该消息对应的证实消息,并将所述后向序号加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侧接收来自于所述发送侧的消息之后,还包括:
所述接收侧检测到节点恢复正常时,将所述后向序号更新为所述接收侧接收到的最新消息所对应的前向序号;
所述接收侧接收来自于所述发送侧根据所述更新后的后向序号对应的证实消息发送的消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侧接收来自于所述发送侧根据所述更新后的后向序号对应的证实消息发送的消息之前,包括:
所述发送侧接收来自于所述接收侧的所述更新后的后向序号所对应的证实消息;
所述发送侧根据所述接收到的证实消息向所述接收侧发送消息。
5.一种消息传递协议MTP2协议中流量控制的系统,包括MTP2的接收侧和MTP2的发送侧,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侧,包括:
停止发送模块,用于停止发送证实消息;
配置发送模块,用于在所述发送侧的前向序号增加到发送窗口上限值时,发送所述证实消息并逐个增加后向序号;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于所述发送侧的消息,其中,所述消息是所述发送侧根据接收到的证实消息而逐个发送的;其中,
所述配置发送模块,根据自身的系统运行情况以及实际接收能力逐步增加回送证实的后向序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来自于所述发送侧的各个消息;
所述配置发送模块,还用于在接收到每个消息后向所述发送侧返回与该消息对应的证实消息,并将所述后向序号加1。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侧还包括:更新模块,用于在所述接收侧检测到节点恢复正常时,将所述后向序号更新为所述接收侧接收到的最新消息所对应的前向序号;
所述第一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来自于所述发送侧根据所述更新后的后向序号对应的证实发送的消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侧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在所述接收侧接收来自于所述发送侧根据所述更新后的后向序号对应的证实消息发送的消息之前,接收来自于所述接收侧的所述更新后的后向序号所对应的证实消息;
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接收模块接收到的证实消息向所述接收侧发送消息。
CN201010556185.6A 2010-11-23 2010-11-23 Mtp2协议中流量控制的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0201405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556185.6A CN102014055B (zh) 2010-11-23 2010-11-23 Mtp2协议中流量控制的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556185.6A CN102014055B (zh) 2010-11-23 2010-11-23 Mtp2协议中流量控制的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14055A CN102014055A (zh) 2011-04-13
CN102014055B true CN102014055B (zh) 2015-09-16

Family

ID=438440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56185.6A Active CN102014055B (zh) 2010-11-23 2010-11-23 Mtp2协议中流量控制的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01405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6537884A (ja) * 2013-11-06 2016-12-01 カルガリー サイエンティフィック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リモートアクセス環境におけるクライアントサイドのフロー制御装置及び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9224A (zh) * 1994-12-09 1997-12-31 英国电讯有限公司 多处理器环境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27163A (ja) * 1997-10-22 1999-05-11 Chokosoku Network Computer Gijutsu Kenkyusho:Kk ウィンドウ制御方法
JP2001298485A (ja) * 2000-04-14 2001-10-26 Fujitsu Ltd トランスポート層におけるデータ転送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9224A (zh) * 1994-12-09 1997-12-31 英国电讯有限公司 多处理器环境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2M高速信令链路MTP2的分析与设计;吴安军;《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40928;第25卷(第9期);第2页第7段、第3页第2-11段 *
骆耀祖.《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北方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第32页第1段、第2段第1-2行、图2-11.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14055A (zh) 2011-04-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728013B2 (ja) 動的arqウィンドウ管理方法およびデバイス
CN101189840B (zh) 数据单元中继设备和控制该数据单元中继设备的方法
CN102685839B (zh) 物联网通信方法、网关、终端及系统
CN110460533B (zh) 基于rdma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423869A (zh) 用于蜂窝电信的链路层确认和重发
EP1039693A3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interconnecting distant networks through dynamically allocated bandwidth
WO2003053009A1 (fr) Procede de commande du flux des donnees ethernet dans un reseau de transmission hierarchique de donnees synchrone
KR20090029639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의 폴링 과정 수행 방법
CN103973414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A2503867A1 (en) Message send queue reordering based on priority
CN101888610A (zh) 一种实现短消息业务的方法、系统和装置
US8019364B2 (en) Methods for providing feedback in messaging systems
CN100505608C (zh) 一种适合卫星网络的自适应拥塞控制方法及系统
JP5804566B2 (ja) スリープ制御方法、光通信システム、及び光ネットワーク終端装置
CN102014055B (zh) Mtp2协议中流量控制的方法及系统
CN102487330B (zh) 运行、管理和维护报文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JP3520793B2 (ja) 誤り補償方法、並びに該方法を用いた誤り補償装置
CN102457986A (zh) 终端的上行数据传输方法及终端
JPH02209043A (ja) フレーム送信方式
US20100202472A1 (en) Multi-rate multi-receiver multi-response aggregation
US20060072577A1 (en) Method for communication over a lossy interface
WO2015161498A1 (zh) 一种数据发送的方法和基站
CN116963175A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JP2004096746A (ja) ネットワーク提起情報伝達
CN102869058B (zh) 重排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223

Address after: 215163 8 Jinfeng Roa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ity, Suzhou high tech Zone, Jiangsu

Patentee after: Suzhou Medical Device Industry Develo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57 No.55, Keji South Road,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TE Corp.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15163 8 Jinfeng Roa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ity, Suzhou high tech Zone, Jiangsu

Patentee after: Suzhou Medical Device Industry Development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215163 8 Jinfeng Roa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ity, Suzhou high tech Zone, Jiangsu

Patentee before: Suzhou Medical Device Industry Development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