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12540B - 一种光纤交换系统中的交换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光纤交换系统中的交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12540B
CN102012540B CN2010102745843A CN201010274584A CN102012540B CN 102012540 B CN102012540 B CN 102012540B CN 2010102745843 A CN2010102745843 A CN 2010102745843A CN 201010274584 A CN201010274584 A CN 201010274584A CN 102012540 B CN102012540 B CN 10201254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fiber
cord circuit
circuit optical
sleeve
power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7458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12540A (zh
Inventor
张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Runpowe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State Grid Shanghai Electric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ixi Beirun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ixi Beirun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ixi Beirun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1027458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012540B/zh
Publication of CN1020125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125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125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125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chanical Coupling Of Light Guid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光纤交换系统中的交换板,其上形成多个交换孔,交换孔用于从下方插入绳路光纤的一端,从上方插入固定外部线路光纤的线路光纤链接器,一用于固定绳路光纤端部的绳路光纤固定部从交换孔的下方插入到交换孔中,所述绳路光纤固定部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均设有上下方向贯穿的通孔的卡套、套筒、压片和盖帽。通过本发明提供的交换板可以使得线路光纤链接器较容易地插入到交换孔中并固定。

Description

一种光纤交换系统中的交换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光纤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纤交换系统中的交换板。
背景技术
目前,作为光纤通信传输的基础承载网络——光纤网络,其运行维护工作还处于原始的人工模式下,即通常需要人工到现场去执行跳纤操作来实现不同光纤之间的对接交换;但是受制于地理位置的分散、人工倒换操作的繁琐等因素的影响,在日常工作中这样的人工操作工作量巨大而费时,因此如何实现光纤芯的自动对接即称为人们非常关心的问题。
针对该问题,2010年2月24日公开的公开号为CN101655585A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中公开了一种光纤全交换设备和方法,该设备包括具有多个交换孔的交换板,每根绳路光纤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一对绳路光纤链接器中,每根外部光纤的一端固定在一个线路光纤链接器中,驱动装置将固定需要进行交换的两根外部线路光纤端部的线路光纤链接器分别移动到空闲的交换孔处插入其中,将未被占用的一对绳路光纤链接器分别移到目标交换孔处并插入其中,从而实现插入到同一交换孔中的绳路光纤链接器和线路光纤链接器中的绳路光纤和外部线路光纤端部的对接,达到光学连接。
但是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实际运用中,绳路光纤链接器和线路光纤链接器中的一个链接器从交换板的上方插入到交换孔中,另一个链接器从交换板的下方插入到交换孔中,这就带来了从下方插入到交换孔中的链接器如何固定的问题。对于交换板一侧的绳路光纤都是固定连接的情况,绳路光纤从交换孔的下方插入,如何实现绳路光纤端部的固定、以及如何实现线路光纤与绳路光纤的稳定对接是人们比较关心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纤交换系统中的交换板,能够较容易地实现线路光纤链接器插入其中的交换孔中并固定。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光纤交换系统中的交换板,其上形成多个交换孔,所述交换孔用于从下方插入绳路光纤的一端,从上方插入固定外部线路光纤的线路光纤链接器,一用于固定绳路光纤端部的绳路光纤固定部从交换孔的下方插入到交换孔中,所述绳路光纤固定部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均设有上下方向贯穿的通孔的卡套、套筒、压片和盖帽;
所述盖帽从交换孔下方伸出的一端形成向外延伸的边沿,所述盖帽的边沿与交换板的下表面相固定;所述压片包括第一圆筒体和设置在所述第一圆筒体底端的第一环形外沿,所述盖帽伸入到交换孔中的一端与所述压片的第一环形外沿的下表面相抵;
所述套筒包括第二圆筒体、设置在所述第二圆筒体底端的第二环形外沿、以及设置在第二圆筒体顶端的环形顶部;
所述压片的第一圆筒体从下方插入到套筒中,所述压片的第一环形外沿的上表面与所述套筒的第二环形外沿的下表面相抵,所述套筒的第二圆筒体从下方插入到卡套中,所述套筒的第二环形外沿的上表面与卡套的底面相抵;
所述绳路光纤的端部通过光纤头固定在绳路光纤固定部中,绳路光纤的光纤头从下方插入到绳路光纤固定部并固定其中,所述光纤头包括绳路光纤的光纤芯端部附近一段以及包裹在该段光纤芯外部的玻璃套管;
所述绳路光纤的光纤头位于所述套筒中并从所述套筒的上端伸出,所述绳路光纤的光纤头的玻璃套管在位于所述套筒中的外壁设有环形结构,在所述光纤头的环形结构下方的玻璃套管部分的外侧套设一弹簧,所述绳路光纤的光纤头的环形结构的上表面与所述套筒的环形顶部的下表面相抵;所述压片的第一圆筒体的顶端与所述弹簧的底端相抵。
优选地,所述卡套的侧壁设有向内弯曲的凹陷部。
优选地,所述交换孔的上开口处具有倒角。
优选地,所述交换孔的下开口处具有倒角。
优选地,所述压片形成一个上下贯穿并从外部沿径向延伸至内部通孔的豁口。
优选地,所述盖帽的边沿的外壁呈矩形,该盖帽的边沿的四个角均具有一凹陷,相邻四个交换孔中的盖帽彼此相对的角通过一个共用的螺丝固定在交换板的下表面上。
优选地,所述卡套为弹性材料制成的卡套。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固定外部线路光纤的线路光纤链接器的插芯可以方便地插入到交换板上的交换孔中,并最终插入到位于交换孔中的绳路光纤固定部中的卡套中,插入到交换孔中的线路光纤链接器可以稳定的固定,为线路光纤和绳路光纤的端部实现对接提供保证。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光纤交换系统中的交换板的轴测图;
图2是图1中的交换板的俯视图;
图3是图1中的交换板的仰视图;
图4是图2中的交换板的A-A向剖视图;
图5是图4中区域B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交换板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7是图6中区域C的局部放大图;
图8是图3中区域D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纤交换系统中的交换板的轴测图,图2是图1中的交换板的俯视图,图3是图1中的交换板的仰视图,如图1至图图3所示,该光纤交换系统中的交换板1上形成多个交换孔2,交换孔2用于从下方插入绳路光纤的一端,并从上方插入固定外部线路光纤的线路光纤链接器。在光纤交换系统中,外部线路光纤用于连接外部需要进行交换的其他网络设备,绳路光纤用于连接两条外部线路光纤,从而实现被绳路光纤连接的两条外部线路光纤分别连接的外部网络设备之间的交换。为实现外部线路光纤的一端与绳路光纤的一端进行对接,可以固定外部线路光纤一端的线路光纤链接器插入到从另一侧插入绳路光纤的交换孔2中。本实施例中提供的交换板中的绳路光纤都是从交换板1的下方插入到交换孔2中的,并且绳路光纤的每一端都是固定在交换孔2中不动的;而线路光纤链接器都是从交换板1的上方插入到交换孔2中,并且线路光纤链接器是可以被外部的机械手等装置夹持并进行移动的,因此线路光纤链接器插入的交换孔2的位置是可以变化的,这样,由于绳路光纤从都是在交换板1的下方,所以整个交换系统比较美观,另外线路光纤链接器都是位于交换板1的上方,所以方便机械手对线路光纤链接器的夹持和移动。
图4为图2中的光纤交换系统中的交换板的A-A向剖视图,图5为图4中的区域B的局部放大图。请同时参见图4和图5,在本实施例中,绳路光纤在交换孔2中的固定是借助绳路光纤固定部3完成的。绳路光纤的端部固定在绳路光纤固定部3中,绳路光纤固定部3从交换板1的下方插入到交换孔2中。
如图5所示,绳路光纤固定部3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均设有上下方向贯穿的通孔的卡套33、套筒32、压片31和盖帽34。
盖帽34从交换孔2下方伸出的一端形成向外延伸的边沿34a,该盖帽的边沿34a与交换板1的下表面固定。压片31包括第一圆筒体31a和设置在第一圆筒体31b底端的第一环形外沿31a。盖帽34伸入到交换孔2中的一端34b与压片31的第一环形外沿31a的下表面相抵。
套筒32包括一第二圆筒体32b、设置在第二圆筒体32b底端的第二环形外沿32a、以及设置在第二圆筒体32b顶端的环形顶部32c。压片31的第一圆筒体31b从下方插入到套筒32中,即从下方插入到套筒32的通孔中,压片31的第一环形外沿31a的上表面与套筒32的第二环形外沿32a的下表面相抵,套筒32的第二圆筒体32b从下方插入到卡套33中,即插入到卡套33的通孔中,套筒32的第二环形外沿32a的上表面与卡套33的底面相抵。
绳路光纤的端部通过光纤头4固定在绳路光纤固定部3中,绳路光纤的光纤头4从下方插入到绳路光纤固定部3并固定其中,该光纤头4包括绳路光纤的光纤芯端部附近一段以及包裹在该段光纤芯外部的玻璃套管41。绳路光纤的光纤头4位于套筒32中并从套筒32的上端伸出,光纤头4的玻璃套管41在位于套筒32中的外壁设有环形结构42,光纤头4环形结构的下方玻璃套管41的外侧套设一弹簧43,弹簧43的底端与从下方伸入到套筒32中的压片31的第一圆筒体31b的顶端相抵,弹簧43的顶端与绳路光纤光纤头4的环形结构42的下表面相抵,该环形结构42的上表面与套筒32的环形顶部32c相抵。
以下结合图6和图7详细说明借助本实施例提供的交换板实现绳路光纤和外部线路光纤对接的过程,图6为交换板1的使用状态的示意图;图7是图6中区域C的局部放大图。如图6和图7,从交换孔2的上方插入一固定外部线路光纤的线路光纤链接器,图6和图7中只示出了线路光纤链接器的插入到交换孔中插芯5及其附近的组成部分,其中外部线路光纤的端部通过其光纤头6固定在插芯5中。
线路光纤链接器的插芯5从交换孔2的上方插入其中,插芯5的小径部分插入到绳路光纤固定部3的卡套33中,固定在线路光纤链接器中的外部线路光纤的光纤头6的端部与固定在绳路光纤固定部3中的绳路光纤的光纤头4的端部实现对接,从而使得外部线路光纤和绳路光纤实现光学互联。另外,在机械手将线路光纤链接器从交换孔2的上方插入其中的过程中,如果在插入到预定位置之前,外部线路光纤的光纤头6已经与绳路光纤的光纤头4相接触,则在线路光纤链接器继续向下插入的过程中,线路光纤的光纤头6将对绳路光纤的光纤头4施加向下的压力,由于绳路光纤固定部3中的弹簧43的作用,使得绳路光纤的光纤头4在收到向下压力时可以向下移动,同时由于弹簧43的弹性压力,使得绳路光纤的光纤头4在向下移动的过程中仍能够与外部线路光纤的光纤头6之间实现稳定的对接。
为了提高线路光纤链接器的插芯5插入到交换孔中的绳路光纤固定部3中的稳定性,优选地在绳路光纤固定部3中的卡套33的侧壁设有向内弯曲的凹陷部33a。该凹陷部33a可以对插入卡套33中的线路光纤链接器的插芯5进行更稳定的夹持。上述卡套33可以由弹性材料制成,例如塑料。为了实现
另外,优选地,在交换孔2的上开口还具有倒角,这样即使机械手将线路光纤链接器移动的位置与实际交换孔的位置有细微的偏差,也可以通过交换孔2上开口处的倒角的导向作用,使得线路光纤链接器平滑的插入到交换孔2中。另外,在交换孔2的下开口处也可具有倒角,从而能够更容易地将盖帽34插入到交换孔2中。
考虑到如何更方便地将绳路光纤的光纤头4穿入到绳路光纤固定部3中,优选地,在压片31形成一个上下贯穿、并从外部沿径向延伸至其内部通孔的豁口。这样,在将绳路光纤的光纤头4穿入绳路光纤固定部3时,只需要将光纤头4连带与其连接的绳路光纤的其他部分从压片31的豁口移入到压片31的中间通孔中。
盖帽34的边沿34a的形状以及该边沿34a与交换板1的下表面的固定方式可以有很多种,为了使得盖帽34固定在交换板1的下表面后更美观,可以采用如下的优选的具体实现方式。
图8示出了为图3中区域D的局部放大图,图8示出了该优选的实现方式。如图8所示,盖帽34的边沿的外壁呈矩形,盖帽34的边沿的四个角均有一凹陷34a1,相邻四个交换孔中的盖帽彼此相对的角通过一个共用的螺丝11固定在交换板1的下表面上,为此在交换板1的下表面上,在相邻四个交换孔的中间设置相对应的螺丝孔12。这样,即便通过螺丝将盖帽固定在交换板1的下表面上,由于螺丝的表面镶嵌在相邻四个盖帽彼此相对的角上的凹陷中,螺丝的表面也不会比盖帽的表面高出很多,甚至会比盖帽的表面相同或更低。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光纤交换系统中的交换板,其上形成多个交换孔,所述交换孔用于从下方插入绳路光纤的一端,从上方插入固定外部线路光纤的线路光纤链接器,其特征在于,一用于固定绳路光纤端部的绳路光纤固定部从交换孔的下方插入到交换孔中,所述绳路光纤固定部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卡套、套筒、压片和盖帽,所述卡套、套筒、压片和盖帽均设有上下方向贯穿的通孔;
所述盖帽从交换孔下方伸出的一端形成向外延伸的边沿,所述盖帽的边沿与交换板的下表面相固定;所述压片包括第一圆筒体和设置在所述第一圆筒体底端的第一环形外沿,所述盖帽伸入到交换孔中的一端与所述压片的第一环形外沿的下表面相抵;
所述套筒包括第二圆筒体、设置在所述第二圆筒体底端的第二环形外沿、以及设置在第二圆筒体顶端的环形顶部;
所述压片的第一圆筒体从下方插入到套筒中,所述压片的第一环形外沿的上表面与所述套筒的第二环形外沿的下表面相抵,所述套筒的第二圆筒体从下方插入到卡套中,所述套筒的第二环形外沿的上表面与卡套的底面相抵;
所述绳路光纤的端部通过光纤头固定在绳路光纤固定部中,绳路光纤的光纤头从下方插入到绳路光纤固定部并固定其中,所述光纤头包括绳路光纤的光纤芯端部附近一段以及包裹在该段光纤芯外部的玻璃套管;
所述绳路光纤的光纤头位于所述套筒中并从所述套筒的上端伸出,所述绳路光纤的光纤头的玻璃套管在位于所述套筒中的外壁设有环形结构,在所述光纤头的环形结构下方的玻璃套管部分的外侧套设一弹簧,所述绳路光纤的光纤头的环形结构的上表面与所述套筒的环形顶部的下表面相抵;所述压片的第一圆筒体的顶端与所述弹簧的底端相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交换系统中的交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套的侧壁设有向内弯曲的凹陷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交换系统中的交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换孔的上开口处具有倒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交换系统中的交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交换孔的下开口处具有倒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交换系统中的交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片形成一个上下贯穿并从外部沿径向延伸至内部通孔的豁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交换系统中的交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盖帽的边沿的外壁呈矩形,该盖帽的边沿的四个角均具有一凹陷,相邻四个交换孔中的盖帽彼此相对的角通过一个共用的螺丝固定在交换板的下表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光纤交换系统中的交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套为弹性材料制成的卡套。
CN2010102745843A 2010-09-03 2010-09-03 一种光纤交换系统中的交换板 Active CN10201254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745843A CN102012540B (zh) 2010-09-03 2010-09-03 一种光纤交换系统中的交换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745843A CN102012540B (zh) 2010-09-03 2010-09-03 一种光纤交换系统中的交换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12540A CN102012540A (zh) 2011-04-13
CN102012540B true CN102012540B (zh) 2012-02-08

Family

ID=438427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745843A Active CN102012540B (zh) 2010-09-03 2010-09-03 一种光纤交换系统中的交换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01254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39768B (zh) * 2013-08-02 2016-01-20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光纤纤芯对接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26028A (ja) * 1996-10-22 1998-05-1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プリント基板
AU2003238330A1 (en) * 2002-09-23 2004-04-08 Huber+Suhner Ag Connector device for the detachable connection of at least one light wave guide to at least one optoelectronic component and method for assembly of such a connector device
CN101655583A (zh) * 2009-06-30 2010-02-24 范骏行 一种可扩展交换板系统和全交换方法
CN201749220U (zh) * 2010-09-03 2011-02-16 张莉 一种光纤交换系统中的交换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12540A (zh) 2011-04-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44796B (zh) 一种双向光纤纤芯对接设备
WO2008088675A3 (en) Fiber optic local convergence points for multiple dwelling units
CN108713157B (zh) 光缆分纤箱和光缆分纤装置
US8300998B2 (en) Optical fiber connector
CN101253432A (zh) 光纤通用托架装置和方法
CN101609184B (zh) 一种单向光纤纤芯对接设备
CN102012541B (zh) 一种光纤交换系统中的可扩展交换板
CN102012540B (zh) 一种光纤交换系统中的交换板
CN101644798A (zh) 一种光纤纤芯对接板
CN201749220U (zh) 一种光纤交换系统中的交换板
CN101644797B (zh) 一种插拔装置
CN201837739U (zh) 一种光纤交换系统中的可扩展交换板
CN201749222U (zh) 一种光纤交换系统中的交换板
CN101655581B (zh) 一种伺服纤芯对接系统
US20110206334A1 (en) Optical fibre splicing module
US11029474B2 (en) Fiber access terminal
US20120114287A1 (en) Optical fiber connector
CN101655586B (zh) 一种光纤纤芯连接器
CN212031784U (zh) 光纤适配器以及光纤连接器之间极性连接的系统
CN201725064U (zh) 一种光纤芯链接器
CN201837740U (zh) 一种光纤芯链接器
CN201796162U (zh) 一种光纤交换系统中的交换板
CN101614846B (zh) 一种光纤纤芯对接器
CN102012546A (zh) 一种光纤交换系统中的交换板
CN106772823B (zh) 一种光纤纤芯对接矩阵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SHANGHAI RUNPOWE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31204

Owner name: STATE GRID SHANGHAI ELECTRIC POWER COMPANY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CIXI BEIRUN SOFTWARE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31204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315324 NINGBO, ZHEJIANG PROVINCE TO: 200120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31204

Address after: 200120, 1122 deep road,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State Grid Shanghai Municipal Electric Power Company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Runpowe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315324 No. 238 South Road, Zhouxiang Town, Cixi, Zhejiang

Patentee before: Cixi Beirun Software Co., Ltd.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for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Pan Huaming

Inventor after: Li Tao

Inventor after: Li Xu

Inventor after: Yuan Xiaoming

Inventor after: Wu Hongxi

Inventor after: Zhang Li

Inventor before: Zhang Li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INVENTOR; FROM: ZHANG LI TO: PAN HUAMING LI TAO LI XU YUAN XIAOMING WU HONGXI ZHANG 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