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44798A - 一种光纤纤芯对接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光纤纤芯对接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44798A
CN101644798A CN200910139769A CN200910139769A CN101644798A CN 101644798 A CN101644798 A CN 101644798A CN 200910139769 A CN200910139769 A CN 200910139769A CN 200910139769 A CN200910139769 A CN 200910139769A CN 101644798 A CN101644798 A CN 1016447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ber core
optical fiber
buttcover plate
fiber
but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397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范骏行
戎家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YINGMING 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范骏行
戎家铨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范骏行, 戎家铨 filed Critical 范骏行
Priority to CN2009101397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644798A/zh
Publication of CN1016447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4479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chanical Coupling Of Light Guid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纤纤芯对接板,其上设有若干用以完成待对接光纤纤芯之间或待对接光纤纤芯与尾纤纤芯头之间对接的对接孔110,所述对接孔110呈规则排列并通透于该光纤纤芯对接板100。可以看出,采用本发明的光纤纤芯对接板,利用在所述规则排列的通透对接孔内的纤芯对接实现,即可完成光纤的对接交换,设计合理,操作简单,可大大减少人工的参与,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为实现多路光纤的对接交换、进而实现光纤传输数据的交换提供了简易可行的基础设备。

Description

一种光纤纤芯对接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纤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光纤纤芯对接板。
背景技术
随着电网建设的飞速发展以及电力系统设备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升,光纤电力通信网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目前,作为光纤通信传输的基础承载网络-光纤网络,其运行维护工作还处在原始的人工模式下,即通常需要人工到现场去跳纤操作来实现不同光纤之间的对接交换;但是受制于地理位置的分散、人工倒换操作的繁琐等诸多因素影响,在日常工作中这样的人工操作工作量巨大而且费时,因此如何实现光纤纤芯的自动对接交换即成为人们非常关心的问题。
针对该问题,目前有技术表明可以通过将多路光纤集成在同一对接交换设备中,通过将光纤网络中的多路光纤进行对接,以实现多路光纤中的数据信息交换传输;然而,应用现有交换设备中的对接装置来实现光纤纤芯的对接时仍然需要手动来完成,即依托现有的对接装置来实现光纤纤芯对接时仍然必须依赖大量的人工操作,因而同样会由于地理位置分散、人工倒换操作繁琐等诸多因素从而大大降低数据交换传输的效率;并且,依托现有的对接装置仍然无法根据实际需求来实现多路光纤的对接交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纤纤芯对接板,以使光纤通信传输网络系统在进行数据传输时,通过该光纤纤芯对接板可以实现多路光纤纤芯的对接,进而实现光纤传输数据的交换。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光纤纤芯对接板,其上设有若干用以完成待对接光纤纤芯之间或待对接光纤纤芯与尾纤纤芯头之间对接的对接孔110,所述对接孔110呈规则排列并通透于该光纤纤芯对接板100。
优选的,所述光纤纤芯对接板为矩形。
优选的,所述对接孔110在所述对接板100上呈正方形矩阵排列。
优选的,所述对接孔110为圆柱形。
优选的,所述对接孔110内部还包括圆柱形纤芯座111,用以固定与待对接光纤纤芯完成对接的尾纤纤芯头。
优选的,所述纤芯座111的内部为中空的阶梯圆孔1111,其中所述阶梯圆孔中直径较小的圆孔相对直径较大的圆孔靠近所述对接孔110的中间位置。
优选的,所述对接孔110的孔壁上设有C型卡簧112和/或C型垫圈113,用以固定携带待对接光纤纤芯的链接器。
优选的,所述C型垫圈113位于所述C型卡簧的下部。
优选的,所述C型垫圈113的下部还设有垫片114,用以利用其自身不同的厚度来调节所述光纤纤芯插入所述对接孔110深度。
由以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见,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光纤纤芯对接板采用规则排列的通透对接孔结构,通过分别控制待对接光纤纤芯或待对接光纤纤芯与链接尾纤纤芯头在该对接板的通透对接孔完成对接,进而实现了待对接光纤的对接交换,进而实现光纤传输数据的交换;操作简单,可大大减少人工的参与,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提高了工作效率,为实现多路光纤的对接交换、进而实现光纤传输数据的交换提供了简易可行的基础设备。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光纤纤芯对接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B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光纤纤芯对接板的俯视图;
图2A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光纤纤芯对接板的纤芯座的俯视图;
图2B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光纤纤芯对接板的纤芯座的侧视图
图3A为本发明实施例3光纤纤芯对接板中设有卡簧的对接孔的剖视图;
图3B为本发明实施例3光纤纤芯对接板中卡槽的俯视图;
图4A为本发明实施例4光纤纤芯对接板中设有卡簧和垫圈的对接孔的剖视图;
图4B为本发明实施例4光纤纤芯对接板中C型垫圈的正视图;
图4C为本发明实施例4光纤纤芯对接板中C型垫圈的俯视图;
图5A为本发明实施例5光纤纤芯对接板中设有卡簧、垫圈和垫片的对接孔的剖视图;
图5B为本发明实施例5光纤纤芯对接板中垫片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基本思想在于基于多路光纤对接交换的需求,采用设有规则排列的通透对接孔结构的对接板来实现光纤的对接交换,即通过分别控制待对接光纤纤芯或待对接光纤纤芯与链接尾纤纤芯头在该对接板的通透对接孔完成对接,进而实现了待对接光纤的对接交换,操作简单,可大大减少人工的参与,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提高了工作效率,为实现多路光纤的对接交换、进而实现光纤传输数据的交换提供了简易可行的基础设备。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1提出一种光纤纤芯对接板,如图1A和图1B所示,该光纤纤芯对接板100设有若干规则排列的对接孔110,用于完成待对接光纤纤芯之间或待对接光纤纤芯与尾纤纤芯头之间的对接,所述对接孔110通透于该光纤纤芯对接板100;其中,所述对接孔110在对接板100上的排列规则可以有多种方式,并可根据实际的需要进行灵活选择,其优选的情况下其呈现矩形阵列排序;而在具体实施时,所述对接孔110在所述对接板100上多采用正方形矩阵排列;
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能够理解本实施例中对接孔110的数目可以根据外部接入的待对接光纤数目进行调整;同时,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光纤纤芯对接板100为矩形,当然在具体实施时也可以为其他形状,在此不再赘述。
值得注意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光纤纤芯对接板可以提供两种不同的光纤纤芯对接方式:
其一、按照外部接入的待对接光纤的对接交换目标将所述待对接光纤分布于所述光纤纤芯对接板的两侧;例如,如果外部接入的光纤A、B、C、D分别需要与外部接入的光纤E、F、G、H进行对接交换,则将所述外部接入的光纤A、B、C、D分布于所述光纤纤芯对接板的上侧、将所述外部接入的光纤E、F、G、H分布于所述光纤纤芯对接板的下侧;下面仅以一对待对接光纤举例说明如何利用该光纤纤芯对接板来实现光纤的对接交换:
在实际操作中,当需要将外部接入光纤A和光纤E进行对接交换时,首先将所述光纤A布置于所述对接板的上侧、将所述光纤E布置于所述对接板的下侧;再控制携带所述光纤A纤芯的链接器将所述光纤A的纤芯移动到所述对接板上对接孔X的对应位置,控制携带所述光纤E纤芯的链接器将所述光纤E的纤芯移动到所述对接板上对接孔X的对应位置,很明显所述光纤A的纤芯位于所述对接孔X的上侧位置、所述光纤E的纤芯位于所述对接孔X的下侧位置;然后控制所述光纤A纤芯从所述对接孔X的上侧插入对接孔X,同时控制所述光纤E纤芯所述对接孔X的下侧插入对接孔X,在对接孔X内完成光纤A纤芯与光纤E纤芯的对接,从而通过对接孔X内所述光纤A纤芯与所述光纤E纤芯的对接,即可实现所述光纤A和光纤E的对接交换;
其二、将所有外部接入的待对接光纤全部分布于所述光纤纤芯对接板的一侧,而光纤纤芯对接板的另一侧分布有若干用于连接待对接光纤的尾纤;其中,此种对接方式中所述尾纤的连接也可分为两种方式:所述尾纤固定连接于两个对接孔之间、或者所述尾纤根据待对接光纤选定的对接孔位置在所述选定的对接孔之间进行连接;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提及的尾纤为两端都具有光纤纤芯头的尾纤,通过该尾纤两端光纤纤芯头分别与待对接光纤纤芯的对接,即可实现所述待对接光纤的对接交换,具体本文不再赘述;下面就所述尾纤的两种连接方式,分别以一对待对接光纤举例说明如何利用该光纤纤芯对接板来实现光纤的对接交换:
1)、在实际操作中,首先将外部接入的待对接光纤A和B分布于所述光纤纤芯对接板的上侧;当需要将光纤A和光纤B进行对接交换时,首先控制携带所述光纤A纤芯的链接器将所述光纤A的纤芯移动到所述对接板上空闲对接孔X的对应位置,控制携带所述光纤B纤芯的链接器将所述光纤B的纤芯移动到所述对接板上空闲对接孔Y的对应位置,所述对接孔X和对接孔Y位于所述正方形矩阵排列的同一直线上;其中,在所述光纤纤芯对接板的另一侧,所述尾纤连接于所述对接孔X和对接孔Y之间,即所述尾纤的纤芯头a已位于对接孔X内部、纤芯头b已位于对接孔Y内部;然后控制所述光纤A纤芯从所述对接孔X上侧插入对接孔X,在对接孔X内完成光纤A纤芯与尾纤纤芯头a的对接;控制光纤B纤芯从所述对接孔Y上侧插入对接孔Y,在对接孔Y内完成光纤B纤芯与尾纤纤芯头b的对接,从而通过对接孔X和Y内光纤纤芯与尾纤纤芯头的对接,利用所述尾纤实现了所述光纤A和光纤B的对接交换;
2)、在实际操作中,首先将外部接入的待对接光纤A和B分布于所述光纤纤芯对接板的上侧;当需要将光纤A和光纤B进行对接交换时,首先控制携带所述光纤A纤芯的链接器将所述光纤A的纤芯移动到所述对接板上空闲对接孔X的对应位置,控制携带所述光纤B纤芯的链接器将所述光纤B的纤芯移动到所述对接板上空闲对接孔Y的对应位置,其中所述对接孔X和对接孔Y位于所述正方形矩阵排列的同一直线上;同时控制所述光纤纤芯对接板下侧的尾纤两端移动到对接孔X和Y的对应位置,即控制所述尾纤的纤芯头a移动到位于对接孔X下侧对应的位置,控制所述尾纤的纤芯头b移动到位于对接孔Y下侧对应的位置;
然后控制所述光纤A纤芯从所述对接孔X上侧插入对接孔X,同时控制所述尾纤的光纤头a从对接孔X下侧插入对接孔X,在对接孔X内完成光纤A纤芯与尾纤纤芯头a的对接;控制光纤B纤芯从所述对接孔Y上侧插入对接孔Y,控制所述尾纤的光纤头b从所述对接孔Y下侧插入对接孔Y,在对接孔Y内完成光纤B纤芯与尾纤纤芯头b的对接,从而通过对接孔X和Y内光纤纤芯与尾纤纤芯头的对接,利用所述尾纤实现了所述光纤A和光纤B的对接交换。
需要说明的是,其他多路光纤的对接交换可以通过同时控制多路光纤,利用本发明的对接板上的通透对接孔结构来实现,在此不再赘述。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对接孔110为圆柱形,当然也可以为其他形状,在此不再赘述;
针对上述第二种对接方式,为方便对所述尾纤进行固定,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2提出在上述实施例1的光纤纤芯对接板基础上,所述对接孔110内部还包括固定尾纤纤芯头的纤芯座111;如图2A、2B所示,所述纤芯座111为圆柱形,其内部为中空的阶梯圆孔1111,其中所述阶梯圆孔中直径较小的圆孔相对直径较大的圆孔靠近所述对接孔的中间位置;利用所述纤芯座将尾纤的纤芯头固定于所述对接孔110内,使其结构更加紧密,不易脱落,并可通过对阶梯圆孔中大小圆孔的高度进行设置,来调节固定于所述对接孔110内部的尾纤纤芯头的高度,从而提高了对接的准确性。
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很容易了解,当所述对接孔110为方形时,所述纤芯座也对应为长方体,但是为了与所述尾纤的光纤头啮合,所述长方体的纤芯座其内部的阶梯孔仍然应为圆孔,具体本文不再赘述。
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3的光纤纤芯对接板的基本结构与上述实施例的基本结构类似,不同之处在于在上述基本结构的基础上,该对接板上的对接孔110的孔壁上设有C型卡簧112,如图3A、3B所示;当携带待对接光纤纤芯的链接器插入所述对接孔110时,如果所述链接器具有相应的凹槽,则所述对接孔110上设置的C型卡簧112通过与所述链接器的凹槽啮合,即可将所述链接器很好的固定于水平位置,避免了该携带待对接光纤纤芯的链接器在对应对接孔110的位置上下移动,从而提高了光纤纤芯对接的准确性。
本发明又一较佳实施例4的光纤纤芯对接板的基本结构与上述实施例的基本结构类似,不同之处在于该对接板上的对接孔110内设有C型垫圈113,起作用与C型卡簧类似,都可将携带待对接光纤纤芯的链接器很好的固定于水平位置,避免了该携带待对接光纤纤芯的链接器在对应对接孔110的位置上下移动,从而提高了光纤纤芯对接的准确性;优选的,在具体实施时,所述C型垫圈113位于所述C型卡簧的下部靠近所述对接孔110中间位置,还可用以调节所述光纤纤芯插入所述对接孔110的深度,即通过设置所述C型垫圈的高度,从而可以控制所述光纤纤芯插入所述对接孔110的深度,如图4A、4B、4C所示。
本发明又一较佳实施例5的光纤纤芯对接板的基本结构与上述实施例4的基本结构类似,不同之处在于该对接板上的对接孔110内所述C型垫圈113的下部还设有垫片114,同样用以调节所述光纤纤芯插入所述对接孔110的深度,即通过设置所述垫片114的厚度,从而可以控制所述光纤纤芯插入所述对接孔110的深度,如图5A、5B、5C所示。
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很容易了解,上述光纤纤芯对接板各实施例中所提及的“上侧”和“下侧”仅仅是相对而言,因本发明的光纤纤芯对接板其并不区分上下,因而所谓的“上侧”和“下侧”仅为方便描述所提出的概念,并不是对对接板中的各部分部件方位做具体限定,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光纤纤芯对接板,主要是针对光纤通信网络中方便光纤纤芯进行对接所提出的方案,其材质可采用不锈钢、铝合金玻璃钢等材料,在坚固耐用的同时也兼顾加工的难易;此外,本发明实施例的光纤纤芯对接板适用于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的数据交换传输,并且对于不同需求,可根据实际情况在具体实施时定制包含不同数量滑槽和对接孔的对接板即可,例如如果加工成24滑槽、24×24对接孔的光纤纤芯对接板,即可满足任意24芯光纤纤芯的对接交换。
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的光纤纤芯对接板,通过分别控制待对接光纤纤芯或待对接光纤纤芯与链接尾纤纤芯头在该对接板的通透对接孔完成对接,进而实现了待对接光纤的对接交换,操作简单,可大大减少人工的参与,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提高了工作效率,为实现多路光纤的对接交换、进而实现光纤传输数据的交换提供了简易可行的基础设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光纤纤芯对接板采用规则排列的通透对接孔结构,相对同类产品不仅实现了结构的优化,而且能保证便捷可靠的安装拆卸,更加便于现场的工程施工安装;同时,相对于相同用途的纤芯对接装置具有更加便利的对接性能,操作起来简单便捷,结构科学、对接精确度高,并可很容易利用该对接板来实现光纤纤芯对接的自动控制。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实施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实施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实施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以上所述的本发明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光纤纤芯对接板,其特征在于:该光纤纤芯对接板100设有若干对接孔110,用以完成待对接光纤纤芯之间或待对接光纤纤芯与尾纤纤芯头之间的对接,所述对接孔110呈规则排列并通透于该光纤纤芯对接板1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纤芯对接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纤纤芯对接板为矩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纤芯对接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对接孔110在所述对接板100上呈正方形矩阵排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纤纤芯对接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对接孔110为圆柱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纤纤芯对接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对接孔110内部还包括圆柱形纤芯座111,用以固定与待对接光纤纤芯完成对接的尾纤纤芯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纤纤芯对接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纤芯座111的内部为中空的阶梯圆孔1111,其中所述阶梯圆孔中直径较小的圆孔相对直径较大的圆孔靠近所述对接孔110的中间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光纤纤芯对接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对接孔110的孔壁上设有C型卡簧112和/或C型垫圈113,用以固定携带待对接光纤纤芯的链接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纤纤芯对接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C型垫圈113位于所述C型卡簧的下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纤纤芯对接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C型垫圈113的下部还设有垫片114,用以利用其自身不同的厚度来调节所述光纤纤芯插入所述对接孔110深度。
CN200910139769A 2009-06-30 2009-06-30 一种光纤纤芯对接板 Pending CN10164479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39769A CN101644798A (zh) 2009-06-30 2009-06-30 一种光纤纤芯对接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39769A CN101644798A (zh) 2009-06-30 2009-06-30 一种光纤纤芯对接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44798A true CN101644798A (zh) 2010-02-10

Family

ID=416567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39769A Pending CN101644798A (zh) 2009-06-30 2009-06-30 一种光纤纤芯对接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644798A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12546A (zh) * 2010-09-03 2011-04-13 张莉 一种光纤交换系统中的交换板
CN103439769A (zh) * 2013-08-02 2013-12-11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光纤纤芯对接矩阵板
WO2015014050A1 (zh) * 2013-08-02 2015-02-05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光纤纤芯对接设备
CN105301706A (zh) * 2015-11-27 2016-02-03 宁波市樱铭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纤纤芯对接结构
CN106291832A (zh) * 2016-10-27 2017-01-04 苏州市淞舜五金有限公司 一种光纤调节底板
CN112505863A (zh) * 2020-12-07 2021-03-16 宁波市樱铭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纤对接设备及光纤对接系统
CN114895408A (zh) * 2022-05-11 2022-08-12 吴建成 一种光纤对接设备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12546A (zh) * 2010-09-03 2011-04-13 张莉 一种光纤交换系统中的交换板
CN103439769A (zh) * 2013-08-02 2013-12-11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光纤纤芯对接矩阵板
WO2015014050A1 (zh) * 2013-08-02 2015-02-05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光纤纤芯对接设备
CN103439769B (zh) * 2013-08-02 2015-05-20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光纤纤芯对接矩阵板
US9703049B2 (en) 2013-08-02 2017-07-11 State Grid Corporation Of China (Sgcc) Optical fiber core butting apparatus
CN105301706A (zh) * 2015-11-27 2016-02-03 宁波市樱铭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纤纤芯对接结构
CN106291832A (zh) * 2016-10-27 2017-01-04 苏州市淞舜五金有限公司 一种光纤调节底板
CN112505863A (zh) * 2020-12-07 2021-03-16 宁波市樱铭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纤对接设备及光纤对接系统
CN114895408A (zh) * 2022-05-11 2022-08-12 吴建成 一种光纤对接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44798A (zh) 一种光纤纤芯对接板
CN101614849B (zh) 一种光纤纤芯对接板
CN101644796B (zh) 一种双向光纤纤芯对接设备
CN101609184B (zh) 一种单向光纤纤芯对接设备
CN201489143U (zh) 一种光纤纤芯对接板
CN101644797B (zh) 一种插拔装置
CN103439769B (zh) 一种光纤纤芯对接矩阵板
CN105259618B (zh) 一种光纤纤芯对接结构
CN103412375B (zh) 一种光纤纤芯对接连接器
CN101655586B (zh) 一种光纤纤芯连接器
CN109842445A (zh) 光背板系统、交换系统及其升级方法
CN104754774A (zh) 组合式基站
CN201489144U (zh) 一种光纤纤芯对接板
CN201497820U (zh) 一种光纤纤芯对接板
CN105954836B (zh) 一种光纤纤芯对接设备
CN103698861B (zh) 一种光纤对接板
CN101614846B (zh) 一种光纤纤芯对接器
CN102012541B (zh) 一种光纤交换系统中的可扩展交换板
CN210894804U (zh) 一种拼装式侧扩光缆交接箱
CN201690569U (zh) 虚拟ddf配线系统
CN201489149U (zh) 一种光纤纤芯对接器
CN105759367A (zh) 一种光纤纤芯对接矩阵结构
CN205826908U (zh) 一种光纤纤芯对接设备
CN201489151U (zh) 一种单向光纤纤芯对接设备
CN105301700A (zh) 一种光纤纤芯对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NINGBO YINGMING ELECTRONICS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FAN JUNXING

Effective date: 20100701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RONG JIAQUAN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for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Fan Junxing

Inventor after: Rong Jiaquan

Inventor after: Zhou Shengwen

Inventor before: Fan Junxing

Inventor before: Rong Jiaquan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INVENTOR; FROM: FAN JUNXING RONG JIAQUAN TO: FAN JUNXING RONG JIAQUAN ZHOU SHENGWEN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315470 NO.1, HAITONG ROAD, INDUSTRY FUNCTION AREA, SIMEN TOWN, YUYAO CITY, ZHEJIANG PROVINCE TO: 315473 CHUANGYE ROAD, SIMEN TOWN, YUYAO CITY, ZHEJIANG PROVINCE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00701

Address after: 315473 enterprise road, Si gate town, Yuyao, Zhejiang

Applicant after: NINGBO YINGMING ELECTRIC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315470, No. 1, Haitong Road, industrial town, Si gate town, Zhejiang, Yuyao

Applicant before: Fan Junxing

Co-applicant before: Rong Jiaqua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