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12019A - 多煤种低氮直流煤粉燃烧装置及其喷口的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多煤种低氮直流煤粉燃烧装置及其喷口的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12019A
CN102012019A CN 201010595101 CN201010595101A CN102012019A CN 102012019 A CN102012019 A CN 102012019A CN 201010595101 CN201010595101 CN 201010595101 CN 201010595101 A CN201010595101 A CN 201010595101A CN 102012019 A CN102012019 A CN 1020120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
wind snout
wind
burner
spo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010595101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12019B (zh
Inventor
邓学志
冯旭明
唐鹏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Combustion Control Technology Thermal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HUASHI ENERGY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HUASHI ENERGY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HUASHI ENERGY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1059510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012019B/zh
Publication of CN1020120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120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120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1201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煤种低氮直流煤粉燃烧装置及其喷口的控制方法。解决了现有煤粉燃烧装置喷口不独立摆动、煤种适应性差、炉膛结焦、氮氧化物排放量过高的问题。技术方案包括布置在炉膛水冷壁四角或多角上的角式喷燃器组,所述角式喷燃器组包括上下两个喷燃器组,每组包括至少一层一次风喷口,一次风喷口上方和下方均布置有至少一层二次风喷口,所述两个喷燃器组间设有1m~6m间距,所述一次风喷口为可垂直摆动的一次风喷口。本发明方法通过控制一次风喷口的独立摆动实现两个主燃区和两个燃尽区,延长了煤粉在炉内停留时间,扩大了对煤种的适应性,避免炉膛结焦,达到更低NOX排放、更低负荷稳燃、更低负荷保参数、更低q4损失的目的。

Description

多煤种低氮直流煤粉燃烧装置及其喷口的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燃煤发电行业,具体的说是一种多煤种低氮直流煤粉燃烧装置及其喷口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幅员辽阔,煤种地理分布复杂,成份涵盖范围广,不像欧美发达国家的煤种成份那样单一,而我国大陆区域现有的电站煤粉锅炉大都是通过引进技术消化吸收成型的,这类锅炉的燃烧器仅是针对某一煤种设计的,比如贫煤、次烟煤、烟煤、褐煤等均需对燃烧器进行针对设计,这样设计的结果就导致单一模式的燃烧器在煤种发生变化时无法达到预期的燃烧效果,煤种适应性很不广泛,同时锅炉受热面也无法达到最佳的换热效果。虽然,入炉煤种的组成成份变化可以通过联合调整燃烧和其它方式运行调整,但现有的燃烧器均不具备灵活独立的调节性。因此,基于电站锅炉稳定燃烧和安全运行为前提,合理组织调整燃烧就要求有更加灵活、独立调节性更强的煤粉燃烧装置。
目前电站煤粉切圆燃烧类型煤粉燃烧装置中通常在炉膛壁的四角或多角均布有角式喷燃器组,每个角式喷燃器组的一次风喷口及二次风喷口布置方式均对应相同,即设置两层或多层一次风喷口,一次风喷口上方和下方均布置有至少一层二次风喷口,利用一次风喷口喷出带有煤粉的一次风,利用二次风喷口使二次风形成CFS I或CFS II,角式喷燃器组中的一次风喷口之间是利用连杆带动其同时同向垂直摆动,而二次风喷口在设计初始时即定好其喷口水平位置偏转角度而无法实现控制摆动,这种设计的缺点是:(1)一次风喷口只能同向整体摆动,燃烧器内只能形成一个氧化区(即主燃区)和一个还原区(燃尽区),在还原区未转化完全的氮元素进入氧化区后势必转化为氮氧化物从锅炉尾部排出,造成炉膛出口以后氮氧化物排放量过高,无法更进一步降低,为满足环保要求就需要进行烟气脱氮,而现有的脱氮技术(比如SCR和SNCR)投资及运行费用非常昂贵,并且此类方式运行,锅炉在不同负荷时q4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导致粉煤燃烧装置效率也相应降低;(2)由于主燃烧区的二次风喷口在水平方向固定不摆动且在垂直方向不能独立摆动,只能固定形成CFS I或CFS II,而无法在两者之间进行自由转换,也无法根据实际入炉煤种情况通过控制二次风水平和/或垂直摆动角度达到改变与一次风射流的混合时机及混合程度的目的。现有燃烧器设计针对煤粉的变化是通过一次风选取不同的风率、风速、燃烧器区域热负荷、切圆直径、以及为了组织炉内良好的燃烧工况选取合理的二次风速等方式进行设计,而当入炉煤种发生较大变化时,既使调节有关的各参数仍无法适应,使得炉膛结焦、不完全燃烧损失增大(即q4高)、低负荷稳燃能力差等一些问题就随之而至,导致燃烧无法达到最佳燃烧状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控制方法简单灵活、多煤种适应性广、更低NOX排放、更低负荷稳燃、更低负荷保参数、更低q4损失的多煤种低氮直流煤粉燃烧装置的喷口的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实现上述控制方法的多煤种低氮直流煤粉燃烧装置。
本发明多煤种低氮直流煤粉燃烧装置包括布置在炉膛水冷壁四角或多角上的角式喷燃器组,所述角式喷燃器组包括上下两个喷燃器组,每组包括至少一层一次风喷口,一次风喷口上方和下方均布置有至少一层二次风喷口,所述两组喷燃器组间设有1m~6m的间距。
所述一次风喷口为可垂直摆动的一次风喷口。
所述二次风喷口为可垂直和/或水平摆动的二次风喷口。
所述可垂直摆动的一次风喷口由执行机构的驱动杆经垂直摆动传动机构连接水平铰接在壳体上的喷口构成。
所述垂直摆动传动机构由转柄、转轴和曲柄构成,所述转柄一端套在转轴上、另一端与执行机构的驱动杆铰接;转轴安装在壳体上且与铰接点对应,曲柄一端套装在转轴上,另一端固定在喷口上。
所述二次风喷口为可垂直和水平摆动的二次风喷口,由水平铰接在壳体上的可垂直摆动的第一喷口、和垂直铰接在第一喷口上的可水平摆动的第二喷口构成;执行机构的活塞杆经垂直摆动传动机构连接所述第一喷口;控制机构的旋转轴经水平摆动传动机构连接所述第二喷口。
所述垂直摆动传动机构由转柄、夹板、转轴和曲柄构成,所述转柄一端套在转轴上、另一端与执行机构的驱动杆铰接;所述水平摆动传动机构为位于壳体内的拉杆,所述拉杆的一端经曲柄与转轴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喷口铰接。
所述上组喷燃器组上方还设有至少一组分离型燃尽风喷口组,每组包括至少一层二次风喷口。
所述分离型燃尽风喷口组上方还设有至少一组高速分离型燃尽风喷口组,每组包括一至三层高速二次风喷口。高速分离型燃尽风喷口组和分离型燃尽风喷口组之间设有0.8m~3m的间距(煤种挥发份高的,或炉膛垂直断面尺寸大的,间距取值相对大些)。
本发明的多煤种低氮直流煤粉燃烧装置包括布置在炉膛水冷壁四角或多角上的角式喷燃器组,本发明中所述上、下两组喷燃器组中一次风喷口和二次风喷口在炉壁上排列方式可以根据本领域技术人员的既往设计经验及实际情况合理设计,通常以一次风喷口布置层数为准设计时,可以列举的布置方式有:上、下组喷燃器组各有一层一次风喷口;或者下组喷燃器组有两层一次风喷口,上组喷燃器组有一层一次风喷口;或者下组喷燃器组有三层一次风喷口,上组喷燃器组有两层一次风喷口;或者下组喷燃器组有四层一次风喷口,上喷燃器组有三层一次风喷口;或者下组喷燃器组有三层一次风喷口,上喷燃器组有四层一次风喷口等等。需要特别提出的是,本发明改变了过去喷燃器组间紧密排列的方式,特别是在燃烧区域内分成上、下两组喷燃器组,二者之间设计了一个1m~6m的间距(煤种挥发份高的,或炉膛垂直断面尺寸大的,间距取值相对大些),使炉膛内的燃烧区在该处又形成一个下部燃尽区,创造性的改变了炉膛燃烧的区域划分,形成分级再燃。
有益效果:
1.改变了现有一次风喷口只能整体同向摆动和二次风喷口无法摆动的问题,使得每个一次风喷口均可实现独立垂直摆动,每个二次风喷口实现独立的垂直或水平摆动,通过全独立摆动的各喷口组织燃烧使炉内燃烧工况更加理想,完全满足本发明中喷口控制方法的要求。
2.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控制灵活,所述执行机构和控制机构可根据需要采用气动(如气缸)或电动或手动控制。可根据负荷需要通过喷口的垂直摆动方向的调节可任意调节炉膛火焰中心高度,在受热面相同的情况下,更低负荷可保证蒸汽参数指标(温度和压力等)。
3.通过设计的上下两组喷燃器组之间的间距,配合一次风喷口独立摆动的控制,实现对炉膛内燃烧重新分区和再燃,即分级再燃的设计理念,而且是高再燃比的分区,再燃比控制范围35%~60%(质量百分比),带来由原有的两个区变为四个区的巨大功能变化。
4.由于喷口可摆动,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煤种的变化,利用调整独立摆动的二次风喷口射流与一次风射流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角度实现二者混合的时机,煤种挥发份高的,垂直摆动角度大些,煤种结焦性大的,水平摆动角度大些,从而确保在煤种变化的情况下着火时间和稳定燃烧不受影响,并在炉膛水冷壁周围形成保护防止炉膛结焦,且能很好的适应煤种的变化,用于可燃基挥发份大于8%(质量百分比)的所有煤种(如贫煤、次烟煤、烟煤、褐煤),在上述煤种范围内能稳定、良好燃烧,根据煤种情况实现30~50%低负荷不投油稳燃(煤种挥发份高的,低负荷趋向下限)。
本发明多煤种低氮直流煤粉燃烧装置中喷口的控制方法,包括使二次风喷口喷出的二次风形成CFS I或CFS II,控制上组喷燃器组的一次风喷口向上垂直摆动在炉膛上部形成上部主燃区;控制下组喷燃器组的一次风喷口向下垂直摆动在炉膛下部形成下部主燃区,上部主燃区上方自然形成上部燃尽区,上部主燃区和下部主燃区间自然形成下部燃尽区。
根据入炉煤种和炉膛水平断面尺寸控制二次风喷口水平摆动角度,二次风喷口水平摆动角度为5~30或-5~-30度;根据炉膛垂直断面尺寸以及一次风喷口间的垂直距离,控制上组喷燃器组的至少一层一次风喷口向上垂直摆动角度为10~30度,下组喷燃器组的至少一层一次风喷口向下垂直摆动角度为10~30度。
所述上组喷燃器组设至少两层一次风喷口,控制其最下层一次风喷口向上垂直摆动角度为10~30度,其余一次风喷口向上摆动0~20度;所述下组喷燃器组设至少两层一次风喷口,控制其次下层一次风喷口向下垂直摆动10~30度,最下层一次风喷口向下摆动0~20度。
在上部燃尽区利用分离型燃尽风喷口组通入二次风,二次风量占总二次风总量的20~40%(体积百分比)。
在上部燃尽区还利用高速分离型燃尽风喷口组通入二次风,控制高速分离型燃尽风喷口组喷出二次风温度范围30~300℃,占二次风总量5~30%(体积百分比),风速60~180m/s。
当上、下组喷燃器组的一次风喷口层数在两层以上时,则至少应控制下组喷燃器组的上层和次上层一次风喷口向下垂直摆动角度α为10~30度,上组喷燃器组的下层和次下层一次风喷口向上垂直摆动角度α为10~30度,其它一次风喷口不摆动保持水平或在垂直摆动范围内进行微调。
通过控制一次风喷口的垂直摆动实现燃烧分区,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炉膛断面以及一次风喷口间的垂直距离合理掌握具体的摆动角度,控制上组喷燃器组的至少一层一次风喷口向上垂直摆动角度为10~30度(煤种挥发份高的,炉膛垂直断面尺寸大的,角度取大些),下组喷燃器组的至少一层一次风喷口向下垂直摆动角度为10~30度(煤种挥发份高的,或炉膛断面大的,角度取大些)。通过控制二次风喷口的水平摆动角度,使二次风在CFS I和CFS II两种运行方式中自由选择,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入炉煤种合理掌握具体的摆动角度,优选水平摆动角度为5~30或-5~-30度(煤种挥发份高的,或炉膛水平断面尺寸大的,角度取大些)。
利用分离型燃尽风喷口组(又称SOFA喷口组)喷出的二次风扩大上部燃尽区空间、延长煤粉在炉内停留时间,进一步降低降低NOx的排放。进一步的,在分离型燃尽风喷口组上部设置高速分离型燃尽风喷口组(又称高速SOFA喷口组)目的除了延长煤粉在炉内停留时间、增加燃尽、降低飞灰含碳、加强烟气混合,进一步降低CO的含量(因为烟气中CO的含量对脱氮有着显著的影响)外,还能降低排烟温度,解决了仅为降低NOx而采用SOFA技术带来的炉内燃烧区上移炉膛出口烟温偏高的负面影响。
高速分离型燃尽风喷口组和分离型燃尽风喷口组的二次风喷口结构与上下喷燃器组中的二次风喷口结构相同,但高速分离型燃尽风喷口组的二次风喷口的入口处配置有增压风机,增压风机入口风源可以为分别从送风机入口和/或空预器出口混合后的调温风,其温度范围在30~300℃(低于正常的二次风风温),风速范围60~180m/s(高于正常的二次风风速)。所有二次风总量以体积百分比100%计,其中分离型燃尽风喷口组通入的二次风量占20~40%(体积百分比),高速分离型燃尽风喷口组通入的二次风量5~30%(体积百分比),余量为上、下组喷燃器内二次风喷口通入的二次风量。
通过分别控制上下组喷燃器组中一次风喷口的垂直摆动方向,使得炉膛内原有的两区变为四区,即上部主燃区(上部还原区)、下部主燃区(下部还原区)、位于上部主燃区上方的上部燃尽区(上部氧化区),和位于上部主燃区和下部主燃区之间的下部燃尽区(下部氧化区),由于具备两个主燃区和两个燃尽区,而且主燃区和燃尽区间隔布置,能够大幅降低了NOx产生和排放。
若采用现有煤粉燃烧装置的喷口控制方法,炉膛中只能形成一个主燃区和燃尽区,假设100kg煤粉中氮元素进入主燃区和燃尽区后会有30%(质量百分比)最终转变为氮氧化物;若采用本发明煤粉燃烧装置喷口的控制方法,使炉膛燃烧分为上下两部分、四个区域,那么100kg煤粉中,以再燃比50%为例,下部主燃区一次风喷口喷出的50kg煤粉经过下部主燃区和下部燃尽区后有30%(质量百分比)的氮元素转化为氮氧化物,这部分氮氧化物在上升过程中,又会和上部主燃烧区(即还原性气氛的再燃区)挥发份中的HCN、NHi、CO、CHi、H2反应又还原为N2,即挥发份的均相还原或气相反应,与此同时这部分氮氧化物在上升过程中遇到上部主燃烧区(即还原性气氛的再燃区)中的焦炭,吸附在焦炭的内外表面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N2,即焦炭对氮氧化物的异相还原;而上部主燃区中一次风喷口喷出的另外50kg煤粉中的氮元素经过上部主燃区和上部燃尽区后只有30%(质量百分比)转化为氮氧化物被最终排入大气。如此一来,合计100kg煤粉中实际只有约15%的氮元素转化为氮氧化物,本发明控制方法中氮氧化物的排放量只有常规控制方法的一半,去掉各种因素的影响,本发明控制方法通过分级燃烧和高再燃比两种方式优化整合,可使得氮氧化物脱除率达到70%~80%(浓度百分比),可以使尾部NOX排放量达到150mg/Nm3~250mg/Nm3以下,完全满足高标准环保要求,无需另外增加脱氮工艺,大幅降低了运行成本。同理,q4损失比常规控制方法更低,有助于提高锅炉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一个角式喷燃器组的结构示意图(K向图)。
图2为一次风喷口的俯视剖视图。
图3为二次风喷口的俯视剖视图。
图4为多煤种低氮直流煤粉燃烧装置内火焰立面图。
图5为多煤种低氮直流煤粉燃烧装置断面图即炉内一次风喷口断面布置图。
图6为多煤种低氮直流煤粉燃烧装置断面图即炉内二次风喷口断面布置图。
其中,A、B、C、D、E为一次风喷口、A1、AB、BC、C1、C2、C3、E1、E2、F1、F2、G1为二次风喷口、1-炉膛水冷壁、2-角式喷燃器组、111-气缸、112-活塞杆、113-转柄、114-转轴、115-曲柄、116-喷口、117-旋转支撑轴、118-壳体、211-气缸、212-活塞杆、213-转柄、214-转轴、216-第一喷口、217-旋转支撑轴、218-壳体、219-手动旋钮、220-拉杆、221-第二喷口、222-旋转轴、223-旋转支撑轴、N-一次风假想切圆、M-二次风假想切圆、X1-下部主燃区、X2-下部燃尽区、Y1-上部主燃区、Y2-上部燃尽区。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4及图5,本实施例中多煤种低氮直流煤粉燃烧装置炉膛水冷壁1上的四角均装有角式喷燃器组2(属于四角切圆类型的煤粉燃烧装置),所述角式燃器组2由安装在炉膛水冷壁1上的五层一次风喷口及与其配合的二次风喷口构成,由下至上布置顺序依次为安装点火设备用的二次风喷口A1、一次风喷口A、二次风喷口AB、一次风喷口B、二次风喷口BC、一次风喷口C、二次风喷口C1、二次风喷口C2、二次风喷口C3、一次风喷口D、二次风喷口DE、一次风喷口E、二次风喷口E1、二次风喷口E2,其中,包括二次风喷口C1及其以下为下组喷燃器组、包括二次风喷口C2及其以上为上组喷燃器组,在上组喷燃器组上方间隔设有一组分离型燃尽风喷口组,包括两层二次风喷口,依次为二次风喷口F1、F2,所述分离型燃尽风喷口组上方还间隔设有一组高速分离型燃尽风喷口组,包括一层二次风喷口G1,所述上、下组喷燃器组间间隔间距L5~L6为1m~6m,上组喷燃器组和分离型燃尽风喷口组隔间距L3~L4为0.8m~6m,分离型燃尽风喷口组和高速分离型燃尽风喷口组间间隔间距L1~L2为0.8m~3m。本实施例中,考虑到运行成本和喷口摆动的控制需要,所有一次风喷口设计为可垂直摆动,二次风喷口A1用于安置点火装置和托粉,因此采用不摆动设计。二次风喷口C2用作下组燃烧器喷出燃料的燃尽风,因此设计为可垂直摆动即可,二次风喷口E2的作用类同于C2,因此也设计为可垂直摆动即可,其余二次风喷口均设计为可分别水平和垂直摆动的结构。
参照图2,所述可垂直摆动的一次风喷口包括喷口116及壳体118,喷口116经旋转支撑轴117水平铰接在壳体118上,气缸111的活塞杆112经垂直摆动传动机构与喷口116连接,所述垂直摆动传动机构由转柄113、转轴114和曲柄115构成,所述转柄113一端套在转轴114上、另一端与气缸111的活塞杆112铰接;转轴114安装在壳体118上且与旋转支撑轴117的铰接点对应,曲柄115一端套装在转轴114上,另一端固定在喷口116上。
参照图3,所述可水平和垂直摆动的二次风喷口包括经旋转支撑轴217水平铰接在壳体218上的可垂直摆动的第一喷口216、和经旋转支撑轴223垂直铰接在第一喷口216上的可水平摆动的第二喷口221构成;气缸211的活塞杆212经垂直摆动传动机构连接所述第一喷口216;手动旋钮219的旋转轴222经水平摆动传动机构连接所述第二喷口221。所述垂直摆动传动机构由转柄213、转轴214和曲柄215构成,所述转柄213一端套在转轴214上、另一端与气缸211的活塞杆212铰接;所述水平摆动传动机构为位于壳体218内的拉杆220,所述拉杆220的一端经曲柄与旋转轴222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喷口221铰接。另外,可垂直摆动的二次风喷口的结构同一次风喷口。
参照图4及图5,本实施例的喷口控制方法具体为:
根据入炉煤种,控制四组角式喷燃器组的一次风喷口B层垂直向下摆动的角度α为10~30度,(煤种挥发份高的,α取大些)一次风喷口A层不动或向下微调(0~20度),同时控制所有二次风喷口同向水平摆动使二次风按CFS I(或CFS II)方式水平摆动,摆动角度β根据煤种要求控制在5~30度(或-5~-30度),一次风喷口A层和B层在炉膛内对应区域形成一个下部主燃区X1,二次风喷口C1层、C2层、C3层在炉膛内对应区域形成下部燃尽区X2;同时将四组角式喷燃器组的一次风喷口D层向上垂直摆动的角度α为10~30度(煤种挥发份高的,α取大些),一次风喷口E层不动或向上微调(0~20度)使一次风喷口D层和E层在炉内对应区域形成一个上部主燃区Y1,二次风喷口E2层、F1层、F2层和G1层在炉内对应区域形成上部燃尽区Y。其中高速分离型燃尽风喷口组的二次风温度范围在30~300℃(优选50~100℃),风速范围60~180m/s(优选100~150m/s)。所有二次风总量以体积百分比100%计,其中分离型燃尽风喷口组通入的二次风量占20~40%(体积百分比),高速分离型燃尽风喷口组通入的二次风量10~30%(体积百分比),其余为上、下组喷燃器内二次风喷口流通的二次风量。
根据煤种的变化情况(主要是挥发份和结焦性指标)通过独立摆动的二次风喷口调整与一次风在水平和垂直方向混合的时机,从而确保在煤种变化的情况下着火时间和稳定燃烧不受影响。对于结焦性不同的煤种,可以调整二次风水平摆动角度,使二次风与一次风形成一定夹角β(结焦性大的煤种,或炉膛水平断面尺寸大的,β角相对大些),在炉膛水冷壁周围形成保护防止炉膛结焦。
本发明的控制方法不限于上述具体例举出的控制方法,只要以通过控制喷口摆动的形式使炉膛内形成四个区域(下部主燃区、下部燃尽区、上部主燃区和上部燃尽区)的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在充分理解本发明创新点的基础上,根据实际喷口的层数和具体工况要求合理控制。
名词解释:
NOX-是氮氧化合物的总称,通常包括NO和NO2等。
q4-是机械不完全燃烧热损失,指燃料的可燃碳粒未完全燃烧就随同灰渣排出炉外,这部分热损失称为机械不完全燃烧热损失。它包括未燃尽的灰渣、炉排漏下的煤、烟气中携带未完全燃烧的碳粒等。
CFS I-是二次风同心燃烧系统,在四角切圆煤粉燃烧装置中,部分辅助二次风在炉内水平偏移形成一个较大的假想切圆,并与一次风形成的较小的假想切圆同心,而且二者旋向一致。
CFS II-是二次风同心反切燃烧系统,在四角切圆煤粉燃烧装置中,部分辅助二次风在炉内水平偏移形成一个较大的假想切圆,并与一次风形成的较小的假想切圆同心,而且二者旋向相反。
SOFA-分离型燃尽风,相对于紧凑型(或称连体型)燃尽风而言,属于二次风的范畴。OFA(燃尽风)喷口在煤粉燃烧器组上部并保持一定合理距离的称为SOFA。

Claims (13)

1.一种多煤种低氮直流煤粉燃烧装置,包括布置在炉膛水冷壁四角或多角上的角式喷燃器组,所述角式喷燃器组包括上下两个喷燃器组,每组包括至少一层一次风喷口,一次风喷口上方和下方均布置有至少一层二次风喷口,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喷燃器组间设有1m~6m间距,所述一次风喷口为可垂直摆动的一次风喷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煤种低氮直流煤粉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风喷口为可垂直和/或水平摆动的二次风喷口。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煤种低氮直流煤粉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垂直摆动的一次风喷口由执行机构的驱动杆经垂直摆动传动机构连接水平铰接在壳体上的喷口构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煤种低氮直流煤粉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摆动传动机构由转柄、转轴和曲柄构成,所述转柄一端套在转轴上、另一端与执行机构的驱动杆铰接;转轴安装在壳体上且与铰接点对应,曲柄一端套装在转轴上,另一端固定在喷口上。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煤种低氮直流煤粉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风喷口为可垂直和水平摆动的二次风喷口,由水平铰接在壳体上的可垂直摆动的第一喷口、和垂直铰接在第一喷口上的可水平摆动的第二喷口构成;执行机构的驱动杆经垂直摆动传动机构连接所述第一喷口;控制机构的旋转轴经水平摆动传动机构连接所述第二喷口。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煤种低氮直流煤粉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摆动传动机构由转柄、转轴和曲柄构成,所述转柄一端套在转轴上、另一端与执行机构的驱动杆铰接;所述水平摆动传动机构为位于壳体内的拉杆,所述拉杆的一端经曲柄与转轴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喷口铰接。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多煤种低氮直流煤粉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组喷燃器组上方还设有至少一组分离燃尽风喷口组,每组包括至少一层二次风喷口。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煤种低氮直流煤粉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型燃尽风喷口组上方还设有至少一组高速分离型燃尽风喷口组,高速分离型燃尽风喷口组和分离型燃尽风喷口组之间设0.8m~3m间距。
9.一种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多煤种低氮直流煤粉燃烧装置中喷口的控制方法,包括使二次风喷口喷出的二次风形成CFS I或CFSII,其特征在于,控制上组喷燃器组的一次风喷口向上垂直摆动在炉膛上部形成上部主燃区;控制下组喷燃器组的一次风喷口向下垂直摆动在炉膛下部形成下部主燃区,上部主燃区上方自然形成上部燃尽区,上部主燃区和下部主燃区间自然形成下部燃尽区。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二次风喷口水平摆动角度为5~30或-5~-30度;控制上组喷燃器组的至少一层一次风喷口向上垂直摆动角度为10~30度,下组喷燃器组的至少一层一次风喷口向下垂直摆动角度10~30度。
11.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组喷燃器组设至少两层一次风喷口,控制其最下层一次风喷口向上垂直摆动角度为10~30度,其余一次风喷口向上摆动0~20度;所述下组喷燃器组设至少两层一次风喷口,控制其次下层一次风喷口向下垂直摆动10~30度,最下层一次风喷口向下摆动0~20度。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部燃尽区利用分离型燃尽风喷口组通入二次风,二次风量占总二次风总量体积百分比的20~40%。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部燃尽区还利用高速分离型燃尽风喷口组通入二次风,控制高速分离型燃尽风喷口组喷出二次风温度范围30~300℃,占总二次风总量体积百分比5~30%,风速范围60~180m/s。
CN201010595101XA 2010-12-20 2010-12-20 多煤种低氮直流煤粉燃烧装置中喷口的控制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1201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595101XA CN102012019B (zh) 2010-12-20 2010-12-20 多煤种低氮直流煤粉燃烧装置中喷口的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595101XA CN102012019B (zh) 2010-12-20 2010-12-20 多煤种低氮直流煤粉燃烧装置中喷口的控制方法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24431XA Division CN102338375A (zh) 2010-12-20 2010-12-20 多煤种低氮直流煤粉燃烧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12019A true CN102012019A (zh) 2011-04-13
CN102012019B CN102012019B (zh) 2012-07-04

Family

ID=438422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95101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12019B (zh) 2010-12-20 2010-12-20 多煤种低氮直流煤粉燃烧装置中喷口的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012019B (zh)

Cited B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69413A (zh) * 2011-08-29 2011-12-07 华南理工大学 垃圾焚烧炉双层旋流燃尽风布置装置
CN102620284A (zh) * 2012-04-10 2012-08-01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旋流煤粉燃烧器非等间距布置的锅炉装置
CN103134050A (zh) * 2013-03-07 2013-06-05 上海锅炉厂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间隙风的多煤种低氮煤粉燃烧装置
CN103672863A (zh) * 2013-12-31 2014-03-26 北京国电龙高科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中储仓式热风送粉锅炉的低氮燃烧装置及使用方法
CN103672862A (zh) * 2013-12-31 2014-03-26 北京国电龙高科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主二次风的低氮燃烧装置及使用方法
CN103697463A (zh) * 2013-12-31 2014-04-02 北京国电龙高科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上下浓淡一次风集中布置的燃烧装置
CN104214794A (zh) * 2014-08-05 2014-12-17 广东省粤电集团有限公司珠海发电厂 煤粉锅炉燃烧器喷嘴上摆角度值确定方法及燃烧控制方法
CN104329669A (zh) * 2014-10-15 2015-02-04 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 一种双切圆浓淡分离可调直流煤粉燃烧器
CN105299638A (zh) * 2014-06-30 2016-02-03 四川川锅锅炉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中储仓制粉系统低NOx燃烧器布置方式及结构
CN105485667A (zh) * 2015-06-18 2016-04-13 无锡华光锅炉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再热煤粉锅炉
CN105716074A (zh) * 2016-02-29 2016-06-29 徐州杰能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微油点火低氮燃烧系统
CN107228359A (zh) * 2016-03-23 2017-10-03 山西三合盛节能环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单向自由调节的双向摆动喷口
CN108087868A (zh) * 2018-01-29 2018-05-29 上海华之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自动调整喷气方向功能的二次风燃气锅炉
CN109458612A (zh) * 2017-09-06 2019-03-12 晋能电力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煤粉气化燃烧的低氮燃烧装置及燃烧方法
CN110081423A (zh) * 2019-05-15 2019-08-02 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满足中小煤粉锅炉超低负荷工况运行的煤粉燃烧器
CN111550820A (zh) * 2020-05-25 2020-08-18 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华中电力试验研究院 一种基于动力量矩的锅炉燃尽风调整方法
CN112228869A (zh) * 2020-10-20 2021-01-15 安徽皖维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抑制煤粉锅炉低负荷运行时NOx产生量的燃烧调节方法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52069A (en) * 1979-04-13 1981-02-24 Combustion Engineering, Inc. Low load coal bucket
US4304196A (en) * 1979-10-17 1981-12-08 Combustion Engineering, Inc. Apparatus for tilting low load coal nozzle
CN1243216A (zh) * 1998-07-27 2000-02-02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煤粉燃烧器
CN2514232Y (zh) * 2001-12-18 2002-10-02 上海高安火电技术有限公司 三维摆动直流式燃烧器喷嘴
CN200953722Y (zh) * 2006-10-09 2007-10-03 崔玉敬 农耕车
JP2008209062A (ja) * 2007-02-26 2008-09-11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燃焼バーナ、ボイラ、微粉炭の燃焼方法
CN201203108Y (zh) * 2008-04-25 2009-03-04 武汉华是能源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微油热强化喷口可摆动煤粉燃烧器
CN101571286A (zh) * 2003-05-09 2009-11-04 阿尔斯托姆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粉煤燃烧炉的高位设置的分开的过燃烧空气系统
CN201611093U (zh) * 2010-03-02 2010-10-20 武汉明正动力工程有限公司 喷口摆动式低NOx煤粉燃烧器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52069A (en) * 1979-04-13 1981-02-24 Combustion Engineering, Inc. Low load coal bucket
US4304196A (en) * 1979-10-17 1981-12-08 Combustion Engineering, Inc. Apparatus for tilting low load coal nozzle
CN1243216A (zh) * 1998-07-27 2000-02-02 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煤粉燃烧器
CN2514232Y (zh) * 2001-12-18 2002-10-02 上海高安火电技术有限公司 三维摆动直流式燃烧器喷嘴
CN101571286A (zh) * 2003-05-09 2009-11-04 阿尔斯托姆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粉煤燃烧炉的高位设置的分开的过燃烧空气系统
CN200953722Y (zh) * 2006-10-09 2007-10-03 崔玉敬 农耕车
JP2008209062A (ja) * 2007-02-26 2008-09-11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燃焼バーナ、ボイラ、微粉炭の燃焼方法
CN201203108Y (zh) * 2008-04-25 2009-03-04 武汉华是能源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微油热强化喷口可摆动煤粉燃烧器
CN201611093U (zh) * 2010-03-02 2010-10-20 武汉明正动力工程有限公司 喷口摆动式低NOx煤粉燃烧器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华东电力》 20051130 郁建国 应用三维摆动燃烧器改善炉膛出口烟温偏差的实践 第33卷, 第11期 2 *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030131 李争起 等 二次风水平摆动对670t/h锅炉切圆的影响 第35卷, 第1期 2 *

Cited B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69413A (zh) * 2011-08-29 2011-12-07 华南理工大学 垃圾焚烧炉双层旋流燃尽风布置装置
CN102620284A (zh) * 2012-04-10 2012-08-01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旋流煤粉燃烧器非等间距布置的锅炉装置
CN102620284B (zh) * 2012-04-10 2014-10-15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旋流煤粉燃烧器非等间距布置的锅炉装置
CN103134050A (zh) * 2013-03-07 2013-06-05 上海锅炉厂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间隙风的多煤种低氮煤粉燃烧装置
CN103697463B (zh) * 2013-12-31 2016-02-03 北京国电龙高科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上下浓淡一次风集中布置的燃烧装置
CN103672863A (zh) * 2013-12-31 2014-03-26 北京国电龙高科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中储仓式热风送粉锅炉的低氮燃烧装置及使用方法
CN103672862A (zh) * 2013-12-31 2014-03-26 北京国电龙高科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主二次风的低氮燃烧装置及使用方法
CN103697463A (zh) * 2013-12-31 2014-04-02 北京国电龙高科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上下浓淡一次风集中布置的燃烧装置
CN103672862B (zh) * 2013-12-31 2016-05-18 北京国电龙高科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主二次风的低氮燃烧装置及使用方法
CN105299638A (zh) * 2014-06-30 2016-02-03 四川川锅锅炉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中储仓制粉系统低NOx燃烧器布置方式及结构
CN104214794A (zh) * 2014-08-05 2014-12-17 广东省粤电集团有限公司珠海发电厂 煤粉锅炉燃烧器喷嘴上摆角度值确定方法及燃烧控制方法
CN104214794B (zh) * 2014-08-05 2016-08-17 广东省粤电集团有限公司珠海发电厂 煤粉锅炉燃烧器喷嘴上摆角度值确定方法及燃烧控制方法
CN104329669A (zh) * 2014-10-15 2015-02-04 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 一种双切圆浓淡分离可调直流煤粉燃烧器
CN105485667A (zh) * 2015-06-18 2016-04-13 无锡华光锅炉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再热煤粉锅炉
CN105485667B (zh) * 2015-06-18 2019-01-01 无锡华光锅炉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再热煤粉锅炉
CN105716074A (zh) * 2016-02-29 2016-06-29 徐州杰能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微油点火低氮燃烧系统
CN107228359A (zh) * 2016-03-23 2017-10-03 山西三合盛节能环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单向自由调节的双向摆动喷口
CN109458612A (zh) * 2017-09-06 2019-03-12 晋能电力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煤粉气化燃烧的低氮燃烧装置及燃烧方法
CN108087868A (zh) * 2018-01-29 2018-05-29 上海华之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自动调整喷气方向功能的二次风燃气锅炉
CN110081423A (zh) * 2019-05-15 2019-08-02 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满足中小煤粉锅炉超低负荷工况运行的煤粉燃烧器
CN111550820A (zh) * 2020-05-25 2020-08-18 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华中电力试验研究院 一种基于动力量矩的锅炉燃尽风调整方法
CN112228869A (zh) * 2020-10-20 2021-01-15 安徽皖维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抑制煤粉锅炉低负荷运行时NOx产生量的燃烧调节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12019B (zh) 2012-07-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12019B (zh) 多煤种低氮直流煤粉燃烧装置中喷口的控制方法
CN201497349U (zh) 一种分级燃烧分解炉
CN101737771B (zh) 一种多级燃尽风布置方式
CN103134049B (zh) 一种多角切圆多尺度煤粉解耦燃烧装置及其解耦燃烧方法
CN109990267B (zh) 一种适用于低挥发分燃料掺烧生物质的低NOx燃烧系统
CN100504164C (zh) 一种低氮氧化物排放的燃煤方法
CN102338375A (zh) 多煤种低氮直流煤粉燃烧装置
CN1287608A (zh) 用于制造水泥的窑设备和方法
CA2446950C (en) Combined fluidized bed and pulverized coal combustion method
CN101280920B (zh) 流化-悬浮组合燃烧锅炉
CN204593369U (zh) 将煤粉锅炉的三次风改成一次风进行燃烧的装置
CN111947136B (zh) 一种具有灵活性调峰自稳燃性能的w火焰锅炉的燃烧方法
CN101476739B (zh) 带有两级燃尽风的w型火焰锅炉
CN112902154A (zh) 对冲燃烧锅炉两侧汽温偏差及co浓度可控的燃尽风系统
CN103104911B (zh) 一种三级燃尽风布置方式
CN202002085U (zh) 多煤种低氮直流煤粉燃烧装置
CN110553249B (zh) 一种固体燃料旋转预热装置及方法
CN102563635B (zh) 煤粉火焰预热燃烧装置
CN204717670U (zh) 一种300mw发电机组锅炉分级燃烧系统
CN100549517C (zh) 流化-悬浮两段式复合燃烧装置
CN116143425A (zh) 中心烧嘴式石灰窑
CN205299497U (zh) 一种循环流化床燃料粗细分级筛选分级燃烧系统
CN102330973A (zh) 循环流化床锅炉掺烧气固混合燃料的工艺
CN104748146A (zh) 一种分仓配煤掺烧方法
CN211502751U (zh) 燃烧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Owner name: WUHAN COMBUSTION CONTROL TECHNOLOGY THERMAL ENERGY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WUHAN HUASHI ENERGY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CO., 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East Lake New Technology Development Zone, Hubei province Wuhan city two road 430223 No. 6

Patentee after: Wuhan Combustion Control Technology Thermal Engineering Co., Ltd.

Address before: 430073 Hubei province 716 Luoyu road Wuhan Huale business center 19F

Patentee before: Wuhan Huashi Energy Environment Engineering Co., Ltd.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413

Assignee: Xuzhou Combustion Control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Assignor: Wuhan Combustion Control Technology Thermal Engineering Co., Ltd.

Contract record no.: 2014320000169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Multiple coal type low-nitrogen direct flow pulverized coal combustion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of nozzle thereof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704

License type: Exclusive License

Record date: 20140306

LICC Enforcement, change and cancellation of record of contracts on the licence for exploitation of a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EM01 Chang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Change date: 20160519

Contract record no.: 2014320000169

Assignee after: XUZHOU KERONG ENVIRONMENTAL RESOURCES CO., LTD.

Assignee before: Xuzhou Combustion Control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LICC Enforcement, change and cancellation of record of contracts on the licence for exploitation of a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704

Termination date: 2019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