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11815A - 一种机械增压调节液力涡轮缓行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机械增压调节液力涡轮缓行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11815A
CN102011815A CN 201010564789 CN201010564789A CN102011815A CN 102011815 A CN102011815 A CN 102011815A CN 201010564789 CN201010564789 CN 201010564789 CN 201010564789 A CN201010564789 A CN 201010564789A CN 102011815 A CN102011815 A CN 1020118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hole
protecgulum
communicated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010564789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11815B (zh
Inventor
许树枝
许金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hunchean Automobile Part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chean Automobile Part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chean Automobile Part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chean Automobile Part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010564789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011815B/zh
Publication of CN1020118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118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118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1181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械增压调节液力涡轮缓行器,包括外壳(1)、传动主轴(2)、制动结构(3)和回油结构,外壳(1)设有水冷却系统;其特征是:在外壳(1)上设有储油器(7)、进油通道和回油通道;储油器的出油口通过进油通道与工作腔(6)的进油口连通,工作腔(6)的出油口通过回油通道与储油器(7)的回油口连通;回油结构由进油调节开关(8)、排油开关(9)和多个回油腔构成;进油调节开关(8)设置在进油通道中,进油调节开关(8)控制储油器(7)的出油口与工作腔(6)的进油口之间连通/关闭;排油开关(9)设置回油通道中,排油开关(9)控制储油器(7)的回油口与工作腔(6)的出油口之间连通/关闭。本发明具有储油量大、散热性好、使用寿命长和适应范围广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机械增压调节液力涡轮缓行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力缓速器,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机械增压调节液力涡轮缓行器。属于汽车制动辅助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科技的不断发展,汽车运输需要效能高、速度快、安全、低成本的运输车辆。现有载重运输车的总体现状是:总质重、动力匹配大、车速高。但车辆制动由于多种原因远远满足不了上述需要,从而造成车辆刹车系统工作负荷过大、甚至失效,轮胎磨损严重、物料损耗多、营运成本过重、严重影响安全、极易造成事故,汽车高速行驶途中,紧急刹车会使刹车片摩擦产生高温,导致热衰退,刹车性能失效,此时轮毂高温传到钢圈上,极易引起轮胎爆裂,导致事故发生。汽车行驶在山区或下坡途中,需要经常性刹车,轮胎磨损很快,刹车片与轮毂摩擦产生高温。目前,大部分车辆是在车上设附加冷却水箱系统,使钢圈降温,该种冷却方式需要频繁放水,操作很不方便,轮毂容易爆裂,汽车在雪天行驶,紧急刹车时,车轮会产生侧滑,导致事故的发生。
为了改变车辆在行驶中出现的上述问题,中国专利号为“200920237206.0”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冷叶轮同向双转液力缓速器,其特征是:包括外壳、传动主轴、制动结构和回油结构,外壳设有水冷却系统;传动主轴通过轴承或直接与外壳连接,外壳与传动主轴之间通过旋转油封装置密封、形成密封工作腔;制动结构位于工作腔内,制动结构的一端固定在传动主轴上、另一端与外壳固定连接;回油结构由多个回油腔和油气控制阀、高压调节开关构成。它具有结构简单、制造工艺性好,简化了各零件的制造难度,制造成本低;零件数量少,结构合理,工作稳定可靠;产品的检验、检查、维修方便的优点。但是这种液力缓速器还存在以下问题:1、缓速器的储油器的体积小,存在储油量小和散热性差的缺点。2、当缓速器工作完成后,工作腔中的液压油不能完全排空,不利于工作腔的散热。3、当缓速器工作时,当工作腔中的压力过大时,不能对工作腔中的压力进行调节,缩短了缓速器的使用寿命,同时也限制了缓速器的使用范围。4、该缓速器通过刮片油泵将液压油泵入工作腔中,存在供油量不稳定的缺点,同时刮片油泵还存在使用寿命短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液力缓速器存在散热性差、使用寿命短和适用范围窄的缺点,提供一种机械增压调节液力涡轮缓行器,当缓行器工作完成后,工作腔中的液压油快速地完全排空,同时具有储油量大、散热性好、使用寿命长和适应范围广的特点。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如下措施达到:
一种机械增压调节液力涡轮缓行器,包括外壳、传动主轴、制动结构和回油结构,外壳设有水冷却系统;外壳通过轴承或直接与传动主轴连接,外壳与传动主轴的连接处通过旋转油封装置密封、形成密封工作腔;制动结构位于工作腔内,制动结构的一端固定在传动主轴上、其另一端与外壳固定连接;制动结构的外周上设有若干叶片;其结构特点是:
1)在外壳上设有储油器、进油通道和回油通道;储油器的进油口直接与外部油路连通;储油器的出油口通过进油通道与工作腔的进油口连通,工作腔的出油口通过回油通道与储油器的回油口连通;
2)所述回油结构由进油调节开关、排油开关和多个回油腔构成;进油调节开关设置在进油通道中,进油调节开关控制储油器的出油口与工作腔的进油口之间连通/关闭;排油开关设置回油通道中,排油开关控制储油器的回油口与工作腔的出油口之间连通/关闭。
驱动进油调节开关使储油器的出油口与工作腔的进油口之间连通或关闭,当储油器的出油口与工作腔的进油口连通时液压油进入工作腔内,当储油器的出油口与工作腔的进油口关闭时液压油在储油器中循环流动;驱动排油开关)使储油器的回油口与工作腔的出油口之间连通或关闭。
本发明的目的还可以通过如下措施达到:
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是:所述外壳由壳体、前盖、后盖和前盖组合体构成,前盖组合体与前盖固定连接,前盖和后盖分别通过轴承与传动主轴连接,传动主轴与前盖、壳体、后盖之间还通过旋转油封装置密封、形成一个密封工作腔;在壳体上分别设有工作腔进油口和工作腔出油口。
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是:所述制动结构由前转动叶轮、定子叶轮和后转动叶轮构成、位于工作腔内,前转动叶轮、后转动叶轮分别位于定子叶轮的两侧并固定在传动主轴上,前转动叶轮、后转动叶轮与定子叶轮之间均设有一定的间隙,所述定子叶轮与壳体固定连接;前转动叶轮、定子叶轮和后转动叶轮的圆周上都均匀设有若干叶片。
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是:所述储油器、进油通道和回油通道的具体结构如下:
1)所述壳体的底部设有两端开口的储油通孔,与之对应,前盖上设有两端开口的储油通孔,后盖上设有一端开口的储油凹槽,前盖组合体上设有一端开口的储油凹槽,由壳体、前盖、后盖和前盖组合体组装后形成储油器;在前盖的内圆上分别设有与储油通孔连通的储油器第一出油口、与储油器第一出油口连通的储油器第二出油口;在壳体上设有与储油通孔连通的储油器回油口;
2)前盖组合体的左侧壁上部设有安装孔,前盖组合体的内侧壁设有分别与安装孔连通的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在前盖上设有两端开口的进油通孔、一端开口的第一凹槽和一端开口的第二凹槽,分别与前盖组合体的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相对应;在壳体上设有两端开口的进油通孔、与前盖的进油通孔相对应;在后盖上设有一端开口的进油凹槽、与壳体上的进油通孔相对应;由壳体、前盖、后盖和前盖组合体组装后形成进油通道;进油通道通过第二凹槽与储油器第二出油口连通、进油通道通过壳体的进油通孔与工作腔进油口连通;
3)所述壳体的底部设有两端开口的第一回油通孔、第二回油通孔;与之对应,前盖上设有两端开口的第一调压孔和第二空气控制腔,后盖上设有一端开口的回油凹槽,由壳体、前盖、后盖和前盖组合体组装后形成回油通道;回油通道通过第一回油通孔与工作腔出油口连通、回油通道通过第二回油通孔与储油器回油口连通;
4)所述进油调节开关设置在前盖组合体的安装孔中;所述排油开关设置在壳体的第二回油孔和前盖的第二空气控制腔中。
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是:所述进油调节开关由活塞套、活塞和弹簧构成,所述活塞套侧壁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活塞的侧壁设有通孔;所述活塞套侧壁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分别与前盖组合体上的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对应。
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是:所述排油开关由活塞套、活塞和弹簧构成,所述活塞套侧壁设有通孔。
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是:在所述前盖组合体上设有调压开关,所述调压开关由开关套、弹簧、钢球和螺栓构成,所述开关套的一端开口、另一端安装有螺栓,开关套开口端的侧壁开有通孔;弹簧、钢球依次设置在开关套中,弹簧的一端与螺栓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钢球固定连接;所述调压开关穿插在回油通道的第一回油孔中,开关套的开口端与工作腔连通,开关套的开口端的通孔与储油器连通,开关套上安装螺栓的一端伸出前盖组合体外。
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是:所述传动主轴上设有齿轮油泵,齿轮油泵位于前盖内圆中;在前盖组合体的外侧壁设有与外部油路连接的储油器进油口,所述储油器进油口与前盖组合体上的第二通孔连通、并通过设置下第二通孔下方的通孔与储油凹槽连通。
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是:所述外壳上的水冷却系统包括半圆环形密闭空腔和与半圆环形密闭空腔连通的进水口、出水口,所述进水口外接循环冷却水,所述出水口外接排水处;所述壳体上设有一个两端开口的环形通孔,与之对应,前盖和后盖上分别设有一端开口的环形凹槽,由壳体、前盖和后盖组装后形成半圆环形密闭空腔;进水口、出水口可以设置在壳体、前盖或后盖上。
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是:所述前盖组合体的储油凹槽中设有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的进水口外接循环冷却水,其出水口与壳体上的水冷却系统的进水口连接;水冷却系统的出水口外接排水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在外壳上设有储油器、进油通道和回油通道,并通过控制设置在进油通道中的进油调节开关和设置回油通道中的所述排油开关,来达到控制工作腔进油和出油的目的,具有控制简单方便,进油、出油速度快的优点;当缓行器工作完成后,工作腔中的液压油快速地完全排空,具有加快缓速器散热、延长其使用寿命的效果。
2、本发明储油器由壳体、前盖、后盖和前盖组合体组装后形成,储油器的容量大,可以增加储油量。本发明在工作过程中,通过控制调压开关,可以控制工作腔中压力大小;当工作腔中的压力过大时,通过调节调压开关可以将工作腔中的液压油泻出一部分进入储油器中,从而达到给工作腔降压的目的,具有适应范围广的优点。本发明通过设有齿轮泵,有利于加快进油、出油的速度,提高工作效率。齿轮泵具有供油量稳定、压力高和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3、本发明在外壳上设有一个水道冷却系统,同时在储油器中设置一个与冷却系统连接的热交换器。工作时,水箱中的水抽进热交换器中对储油器中的液压油进行冷却,然后再进入外壳上的水冷却系统的进水口,水在半圆环形密闭空腔中沿“S”形的路线流动,最后从水冷却系统的出水口排出。当刹车时缓行器的制动结构的温度升高后,通过循环水与制动结构及储油器进行热交换后,使它们的温度迅速降低到正常水平,并保持温度的稳定,可以有效避免事故发生;同时还能够避免缓行器长时间在高温下运行,能够延长缓行器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第一分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弟二分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前盖第一立体图。
图5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前盖第二立体图。
图6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壳体立体图。
图7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后盖立体图。
图8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前盖组合体立体图。
图9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进油调节开关的剖示图。
图10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排油开关的剖示图。
图1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调压开关的剖示图。
图12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齿轮泵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例1:
参照图1~图8,本实施例包括外壳1、传动主轴2、制动结构3和回油结构,外壳1设有水冷却系统;外壳1通过轴承4与传动主轴2连接,在外壳1与传动主轴2的连接处通过旋转油封装置5密封、形成密封工作腔6;制动结构3位于工作腔6内,制动结构3的一端固定在传动主轴2上、其另一端与外壳1固定连接;制动结构3由前转动叶轮31、定子叶轮32和后转动叶轮33构成、位于工作腔6内,前转动叶轮31、后转动叶轮33分别位于定子叶轮32的两侧并固定在传动主轴2上,前转动叶轮31、后转动叶轮33与定子叶轮32之间均设有一定的间隙,定子叶轮32与壳体11固定连接;前转动叶轮31、定子叶轮32和后转动叶轮33的圆周上都均匀设有若干叶片34;在外壳1上设有储油器7、进油通道和回油通道;储油器7的进油口直接与外部油路连通;储油器的出油口通过进油通道与工作腔6的进油口连通,工作腔6的出油口通过回油通道与所述储油器7的回油口连通;回油结构由分别设置在前转动叶轮31、后转动叶轮33上的多个回油腔、进油调节开关8和排油开关9构成;进油调节开关8设置在进油油道中,驱动进油调节开关8使储油器7的出油口与工作腔6的进油口之间连通/关闭,当储油器7的出油口与工作腔6的进油口连通时液压油进入工作腔6内,当储油器7的出油口与工作腔6的进油口关闭时液压油在储油器中循环流动;排油开关9设置回油通道中,驱动排油开关9使储油器7的回油口与工作腔6的出油口之间连通/关闭。
本实施例中:
外壳1由壳体11、前盖12、后盖13和前盖组合体14构成,前盖组合体14与前盖12固定连接,前盖12和后盖13分别通过轴承与传动主轴2连接,传动主轴2与前盖12、壳体11、后盖13之间还通过旋转油封装置5密封、形成一个密封工作腔6;在壳体上分别设有工作腔进油口11-3和工作腔出油口11-6。
所述储油器7、进油通道和回油通道的具体结构如下:
1)壳体11的底部设有两端开口的储油通孔11-1,与之对应,前盖12上设有两端开口的储油通孔12-1,后盖13上设有一端开口的储油凹槽13-1,前盖组合体14上设有一端开口的储油凹槽14-1,由壳体11、前盖12、后盖13和前盖组合体14组装后形成储油器7;在前盖12的内圆上分别设有与储油通孔12-1连通的储油器第一出油口12-8、与储油器第一出油口12-8连通的储油器第二出油口12-9;在壳体上设有与储油通孔11-1连通的储油器回油口11-8;
2)前盖组合体14的左侧壁上部设有安装孔14-2,前盖组合体14的内侧壁设有分别与安装孔连通的第一通孔14-3、第二通孔14-4和第三通孔14-5;在前盖12上设有两端开口的进油通孔12-2、一端开口的第一凹槽12-3和一端开口的第二凹槽12-4,分别与前盖组合体的第一通孔14-3、第二通孔14-4和第三通孔14-5相对应;在壳体11上设有两端开口的进油通孔11-2、与前盖的进油通孔12-2相对应:在后盖13上设有一端开口的进油凹槽13-2、与壳体11上的进油通孔11-2相对应;由壳体11、前盖12、后盖13和前盖组合体14组装后形成进油通道;进油通道通过第二凹槽12-4与储油器第二出油口12-9连通、进油通道通过壳体的进油通孔11-2与工作腔进油口11-3连通;
3)壳体11的底部设有两端开口的第一回油通孔11-4、第二回油通孔11-5;与之对应,前盖12上设有两端开口的第一调压孔12-5和第二空气控制腔12-6,后盖13上设有一端开口的回油凹槽13-3,由壳体11、前盖12、后盖13和前盖组合体14组装后形成回油通道;回油通道通过第一回油通孔11-4与工作腔出油口11-6连通、回油通道通过第二回油通孔11-5与储油器回油口11-8连通;
4)进油调节开光8设置在前盖组合体14的安装孔14-2中;所述排油开关9设置在壳体的第二回油孔11-5和前盖的第二空气控制腔12-6中。
参照图9,所述进油调节开关8由活塞套81、活塞82和弹簧83构成,所述活塞套81侧壁设有第一通孔81-1和第二通孔81-2,所述活塞82的侧壁设有通孔82-1;所述活塞套81侧壁的第一通孔81-1和第二通孔81-2分别与前盖组合体上的第一通孔14-3、第二通孔14-4对应。通过空气调节开关驱动进油调节开关8,控制所述活塞82的侧壁上的通孔82-1与活塞套侧壁上的第一通孔81-1连通或关闭。
参照图10,所述排油开关9由活塞套91、活塞92和弹簧93构成,所述活塞套91侧壁设有通孔94。在前盖上设有连接口12-10,通过空气调节开关驱动排油开关9,控制活塞关闭/打开活塞套侧壁上的通孔94。
参照图11,在所述前盖组合体14上设有调压开关10,所述调压开关10由开关套10-1、弹簧10-2、钢球10-3和螺栓10-4构成,所述开关套10-1的一端开口、另一端安装有螺栓10-4,开关套开口端的侧壁开有通孔10-5;弹簧10-2、钢球10-3依次设置在开关套10-1中,弹簧10-2的一端与螺栓10-4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钢球10-3固定连接;所述调压开关10穿插在回油通道的第一回油孔中,使开关套10-1的开口端与工作腔6连通,开关套10-1的开口端的通孔10-5与储油器7连通,开关套10-1上安装螺栓的一端伸出前盖组合体14外。
参照图1~图3和图12,所述传动主轴2上还设有齿轮油泵20,齿轮油泵20位于前盖内圆中;在前盖组合体的外侧壁设有与外部油路连接的储油器进油口14-6,所述储油器进油口14-6与前盖组合体14上的第二通孔14-4连通、并通过设置下第二通孔14-4下方的通孔与储油凹槽14-1连通。
参照图1~图8,外壳1上的水冷却系统包括半圆环形密闭空腔和与半圆环形密闭空腔连通的进水口、出水口;所述壳体上设有一个两端开口的环形通孔11-7,与之对应,前盖12和后盖13上分别设有一端开口的环形凹槽(12-7、13-7),由壳体11、前盖12和后盖13组装后形成半圆环形密闭空腔;进水口、出水口设置在壳体11上。所述前盖组合体14的储油凹槽14-1中设有热交换器30,所述热交换器30的进水口外接循环冷却水,其出水口与壳体1上的水冷却系统的进水口连接;水冷却系统的出水口外接排水处。工作时,水箱中的水抽进热交换器30中对储油器中的液压油进行冷却,然后再进入外壳上的水冷却系统的进水口,水在半圆环形密闭空腔中沿“S”形的路线流动,最后从水冷却系统的出水口排出。当刹车时缓行器的制动结构的温度升高后,通过循环水与制动结构及储油器进行热交换后,使它们的温度迅速降低到正常水平,并保持温度的稳定,可以有效避免事故发生;同时还能够避免缓行器长时间在高温下运行,能够延长缓行器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是:
首先进油:首先通过外部油路往储油器中注满油,驱动进油调节开关8,使储油器的出油口与工作腔6的进油口之间处于连通状态(即进油调节开关8的活塞将前盖组合体14的第一通孔14-3打开,将第二通孔14-4堵住),驱动排油开关9,使储油器7与工作腔6的出油口之间处于关闭状态。由内置齿轮泵将液压油送进进油油道(储油器中的液压油从储油器第二出油口12-9进入前盖12的第二凹槽12-4中,再进入前盖组合体14的第三通孔14-5,再依次进入进油调节开关的活塞内部、前盖组合体14的第一通孔14-3、前盖的进油通孔12-2、壳体11上的进油通孔11-2、工作腔进油口11-3进入工作腔中),液压油通过工作腔的进油口直接进入工作腔中;同时,由于传动主轴带动制动结构3旋转,制动结构3的会产生吸力将液压油从进油口吸入工作腔中,直到工作腔中灌满油。由于齿轮泵一直随传动主轴旋转,能够加速液压油进入工作腔中,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和压力。齿轮泵具有供油量稳定、压力高和使用寿命的优点。
然后缓速器开始工作,其工作原理:传动主轴带动前转动叶轮和后转动叶轮旋转,前转动叶轮和后转动叶轮转动时其叶片将液压油甩向中间定子叶轮两端的叶片上,从而定子叶轮上的叶片通过液压油的旋涡产生反力作用在前转动叶轮和后转动叶轮的叶片上,即前转动叶轮和后转动叶轮旋转时受到一阻力距的作用,达到使车速减缓的目的。在工作过程中,通过控制调压开关,可以控制工作腔中压力大小;当工作腔中的压力过大时,通过调节调压开关可以将工作腔中的液压油泻出一部分进入储油器中,从而达到给工作腔降压的目的。
最后回油:当缓速器工作完成后,驱动进油调节开关8,使储油器的出油口与工作腔6的进油口之间处于关闭状态,驱动排油开关9,使储油器7与工作腔6的出油口之间处于打开状态(即进油调节开关8的活塞将前盖组合体14的第一通孔14-3堵住,将第二通孔14-4打开)。工作腔中的液压油在制动结构旋转力的作用下从工作腔的出油口不断排出,排出的液压油最终进入储油器中。同时,储油器中的液压油从储油器第二出油口12-9进入前盖12的第二凹槽12-4中,再进入前盖组合体14的第三通孔14-5,再依次进入进油调节开关8的活塞内部、前盖组合体14的第二通孔14-4回流进入储油器,液压油在储油器中循环流动,有利于散热。由于齿轮泵一直随传动主轴旋转,能够加速液压油的排出,提高工作效率。当工作腔中液压油完全排出后,液压油在齿轮泵的带动下在储油器及外部油道之间不断循环流动,有利于加快散热。
具体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特点是:所述冷却水系统的进水口、出水口设置在后盖13上。其余同具体实施例。
具体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特点是:所述冷却水系统的进水口、出水口设置在前盖12上。其余同具体实施例1。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机械增压调节液力涡轮缓行器,包括外壳(1)、传动主轴(2)、制动结构(3)和回油结构,外壳(1)设有水冷却系统;外壳(1)通过轴承(4)或直接与传动主轴(2)连接,外壳(1)与传动主轴(2)的连接处通过旋转油封装置(5)密封、形成密封工作腔(6);制动结构(3)位于工作腔(6)内,制动结构(3)的一端固定在传动主轴(2)上、其另一端与外壳(1)固定连接;制动结构(3)的外周上设有若干叶片;其特征是:
1)在外壳(1)上设有储油器(7)、进油通道和回油通道;储油器(7)的进油口直接与外部油路连通;储油器的出油口通过进油通道与工作腔(6)的进油口连通,工作腔(6)的出油口通过回油通道与储油器(7)的回油口连通;
2)所述回油结构由进油调节开关(8)、排油开关(9)和多个回油腔构成;进油调节开关(8)设置在进油通道中,进油调节开关(8)控制储油器(7)的出油口与工作腔(6)的进油口之间连通/关闭;排油开关(9)设置回油通道中,排油开关(9)控制储油器(7)的回油口与工作腔(6)的出油口之间连通/关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械增压调节液力涡轮缓行器,其特征是:所述外壳(1)由壳体(11)、前盖(12)、后盖(13)和前盖组合体(14)构成,前盖组合体(14)与前盖(12)固定连接,前盖(12)和后盖(13)分别通过轴承与传动主轴(2)连接,传动主轴(2)与前盖(12)、壳体(11)、后盖(13)之间还通过旋转油封装置(5)密封、形成一个密封工作腔(6);在壳体上分别设有工作腔进油口(11-3)和工作腔出油口(11-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机械增压调节液力涡轮缓行器,其特征是:所述制动结构(3)由前转动叶轮(31)、定子叶轮(32)和后转动叶轮(33)构成、位于工作腔(6)内,前转动叶轮(31)、后转动叶轮(33)分别位于定子叶轮(32)的两侧并固定在传动主轴(2)上,前转动叶轮(31)、后转动叶轮(33)与定子叶轮(32)之间均设有一定的间隙,所述定子叶轮(32)与壳体(11)固定连接;前转动叶轮(31)、定子叶轮(32)和后转动叶轮(33)的圆周上都均匀设有若干叶片(34)。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机械增压调节液力涡轮缓行器,其特征是:
1)所述壳体(11)的底部设有两端开口的储油通孔(11-1),前盖(12)上设有两端开口的储油通孔(12-1),后盖(13)上设有一端开口的储油凹槽(13-1),前盖组合体(14)上设有一端开口的储油凹槽(14-1),由壳体(11)、前盖(12)、后盖(13)和前盖组合体(14)组装后形成储油器(7);在前盖(12)的内圆上分别设有与储油通孔(12-1)连通的储油器第一出油口(12-8)、与储油器第一出油口(12-8)连通的储油器第二出油口(12-9);在壳体上设有与储油通孔(11-1)连通的储油器回油口(11-8);
2)前盖组合体(14)的左侧壁上部设有安装孔(14-2),前盖组合体(14)的内侧壁设有分别与安装孔连通的第一通孔(14-3)、第二通孔(14-4)和第三通孔(14-5);在前盖(12)上设有两端开口的进油通孔(12-2)、一端开口的第一凹槽(12-3)和一端开口的第二凹槽(12-4),分别与前盖组合体的第一通孔(14-3)、第二通孔(14-4)和第三通孔(14-5)相对应;在壳体(11)上设有两端开口的进油通孔(11-2)、与前盖的进油通孔(12-2)相对应;在后盖(13)上设有一端开口的进油凹槽(13-2)、与壳体(11)上的进油通孔(11-2)相对应;由壳体(11)、前盖(12)、后盖(13)和前盖组合体(14)组装后形成进油通道;进油通道通过第二凹槽(12-4)与储油器第二出油口(12-9)连通、进油通道通过壳体的进油通孔(11-2)与工作腔进油口(11-3)连通;
3)壳体(11)的底部设有两端开口的第一回油通孔(11-4)、第二回油通孔(11-5);与之对应,前盖(12)上设有两端开口的第一调压孔(12-5)和第二空气控制腔(12-6),后盖(13)上设有一端开口的回油凹槽(13-3),由壳体(11)、前盖(12)、后盖(13)和前盖组合体(14)组装后形成回油通道;回油通道通过第一回油通孔(11-4)与工作腔出油口(11-6)连通、回油通道通过第二回油通孔(11-5)与储油器回油口(11-8)连通;
4)进油调节开光(8)设置在前盖组合体(14)的安装孔(14-2)中;排油开关(9)设置在壳体的第二回油孔(11-5)和前盖的第二空气控制腔(12-6)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机械增压调节液力涡轮缓行器,其特征是:进油调节开关(8)由活塞套(81)、活塞(82)和弹簧(83)构成,所述活塞套(81)侧壁设有第一通孔(81-1)和第二通孔(81-2),所述活塞(82)的侧壁设有通孔(82-1);所述活塞套(81)侧壁的第一通孔(81-1)和第二通孔(81-2)分别与前盖组合体上的第一通孔(14-3)、第二通孔(14-4)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机械增压调节液力涡轮缓行器,其特征是:排油开关(9)由活塞套(91)、活塞(92)和弹簧(93)构成,所述活塞套(91)侧壁设有通孔(94)。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机械增压调节液力涡轮缓行器,其特征是:在前盖组合体(14)上设有调压开关(10),所述调压开关(10)由开关套(10-1)、弹簧(10-2)、钢球(10-3)和螺栓(10-4)构成,所述开关套(10-1)的一端开口、另一端安装有螺栓(10-4),开关套开口端的侧壁开有通孔(10-5);弹簧(10-2)、钢球(10-3)依次设置在开关套(10-1)中,弹簧(10-2)的一端与螺栓(10-4)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钢球(10-3)固定连接;所述调压开关(10)穿插在回油通道的第一回油孔中,使开关套(10-1)的开口端与工作腔(6)连通,开关套(10-1)的开口端的通孔(10-5)与储油器(7)连通,开关套(10-1)上安装螺栓的一端伸出前盖组合体(14)外。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机械增压调节液力涡轮缓行器,其特征是:传动主轴(2)上还设有齿轮油泵(20),齿轮油泵(20)位于前盖内圆中;在前盖组合体的外侧壁设有与外部油路连接的储油器进油口(14-6),所述储油器进油口(14-6)与前盖组合体(14)上的第二通孔(14-4)连通、并通过设置下第二通孔(14-4)下方的通孔与储油凹槽(14-1)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机械增压调节液力涡轮缓行器,其特征是:外壳(1)上的水冷却系统包括半圆环形密闭空腔和与半圆环形密闭空腔连通的进水口、出水口,进水口外接循环冷却水,出水口外接排水处;壳体上设有一个两端开口的环形通孔(11-7),前盖(12)和后盖(13)上分别设有一端开口的环形凹槽(12-7、13-7),由壳体(11)、前盖(12)和后盖(13)组装后形成半圆环形密闭空腔;进水口、出水口设置在壳体(11)、前盖(12)或后盖(13)上。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机械增压调节液力涡轮缓行器,其特征是:前盖组合体(14)的储油凹槽(14-1)中设有热交换器(30),热交换器(30)的进水口外接循环冷却水,其出水口与壳体(1)上的水冷却系统的进水口连接;水冷却系统的出水口外接排水处。
CN 201010564789 2010-11-25 2010-11-25 一种机械增压调节液力涡轮缓行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1181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010564789 CN102011815B (zh) 2010-11-25 2010-11-25 一种机械增压调节液力涡轮缓行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010564789 CN102011815B (zh) 2010-11-25 2010-11-25 一种机械增压调节液力涡轮缓行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11815A true CN102011815A (zh) 2011-04-13
CN102011815B CN102011815B (zh) 2013-04-17

Family

ID=438421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010564789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11815B (zh) 2010-11-25 2010-11-25 一种机械增压调节液力涡轮缓行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011815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55170A (zh) * 2014-11-28 2015-03-25 宁波华盛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油室壳体放油结构
CN105899832A (zh) * 2013-12-13 2016-08-24 福伊特专利有限公司 机动车传动系
CN106855089A (zh) * 2017-01-05 2017-06-16 宁波华盛联合制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液力缓速器副壳体装置
CN108462364A (zh) * 2018-02-10 2018-08-28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桥式构造液电复合缓速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087770C1 (ru) * 1994-09-13 1997-08-20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Специальное машиностроение" Гидравлический тормоз
CN2830773Y (zh) * 2005-03-23 2006-10-25 区聘维 汽车用刮片式液压缓速器
CN201511947U (zh) * 2009-10-14 2010-06-23 区聘维 水冷叶轮同向双转液力缓速器
CN201896889U (zh) * 2010-11-25 2011-07-13 佛山市顺车安汽车配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机械增压调节液力涡轮缓行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087770C1 (ru) * 1994-09-13 1997-08-20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Специальное машиностроение" Гидравлический тормоз
CN2830773Y (zh) * 2005-03-23 2006-10-25 区聘维 汽车用刮片式液压缓速器
CN201511947U (zh) * 2009-10-14 2010-06-23 区聘维 水冷叶轮同向双转液力缓速器
CN201896889U (zh) * 2010-11-25 2011-07-13 佛山市顺车安汽车配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机械增压调节液力涡轮缓行器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99832A (zh) * 2013-12-13 2016-08-24 福伊特专利有限公司 机动车传动系
CN104455170A (zh) * 2014-11-28 2015-03-25 宁波华盛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油室壳体放油结构
CN106855089A (zh) * 2017-01-05 2017-06-16 宁波华盛联合制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液力缓速器副壳体装置
CN108462364A (zh) * 2018-02-10 2018-08-28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桥式构造液电复合缓速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11815B (zh) 2013-04-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511947U (zh) 水冷叶轮同向双转液力缓速器
CN109253188B (zh) 一种集成式液力缓速器
CN103223863B (zh) 用于混合动力电动车辆的动力总成液压系统
CN108343689B (zh) 一种内置双水泵的液力缓速器桥
CN203868190U (zh) 一种带空转自润滑系统的液力缓速器
CN103047322A (zh) 液力缓速器
CN102011815B (zh) 一种机械增压调节液力涡轮缓行器
CN110843740B (zh) 一种用于煤矿铰接式防爆车辆的液力-机械联合制动系统
CN201896889U (zh) 一种机械增压调节液力涡轮缓行器
CN203023351U (zh) 液力缓速器的定子和转子结构
CN203308971U (zh) 改进结构的机械增压调节液力涡轮缓行器
CN105443615A (zh) 一种带湿式离合器式箱前缓速器
CN107314063A (zh) 一种安装在半挂车轮辋上制动用液力减速器
CN103821851B (zh) 双排前倾叶片液力缓速器
CN203868191U (zh) 双排前倾叶片液力缓速器
CN111016854B (zh) 一种用于煤矿整体式防爆车辆的液力-机械联合制动系统
CN203362905U (zh) 一种机械内增压调节液力涡轮缓行器
CN102588472A (zh) 开式前倾叶片液力减速器及其控制系统
CN113775724B (zh) 一种商用车用增强液力缓速器
CN211501601U (zh) 一种机车车辆用带缓速器的车轴齿轮箱
CN103010195B (zh) 一种双作用缓速器
CN205503927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后驱动桥的主减速器
CN116928325A (zh) 车辆的变速器、动力总成和车辆
CN101480922A (zh) 一种高效传动的汽车
CN203051577U (zh) 用于水冷式液力缓速器的换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417

Termination date: 2013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