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07270A - 止转棒轭发动机或泵 - Google Patents

止转棒轭发动机或泵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07270A
CN102007270A CN2009801074461A CN200980107446A CN102007270A CN 102007270 A CN102007270 A CN 102007270A CN 2009801074461 A CN2009801074461 A CN 2009801074461A CN 200980107446 A CN200980107446 A CN 200980107446A CN 102007270 A CN102007270 A CN 1020072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xis
cylinder
main axis
guide edge
alo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0744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迈克尔·约翰·拉法埃莱
彼得·罗伯特·拉法埃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AU200890030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AU2008900303A0/en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ublication of CN1020072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0727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B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OR OF POSITIVE-DISPLACEMENT TYPE, e.g. STEAM ENGINES
    • F01B9/00Reciprocating-piston machines or 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connections between pistons and main shafts and not specific to preceding groups
    • F01B9/02Reciprocating-piston machines or 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connections between pistons and main shafts and not specific to preceding groups with crankshaft
    • F01B9/023Reciprocating-piston machines or 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connections between pistons and main shafts and not specific to preceding groups with crankshaft of Bourke-type or Scotch yok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9/00Piston machines or pumps characterised by the driving or driven means to or from their working members
    • F04B9/02Piston machines or pumps characterised by the driving or driven means to or from their working members the means being mechanica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5/0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systems; Means or arrangements for avoiding or reducing out-of-balance forces, e.g. due to motion
    • F16F15/22Compensation of inertia forces
    • F16F15/26Compensation of inertia forces of crankshaft systems using solid masses, other than the ordinary piston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i.e. masses connected through a kinematic mechanism or gear system
    • F16F15/261Compensation of inertia forces of crankshaft systems using solid masses, other than the ordinary piston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i.e. masses connected through a kinematic mechanism or gear system where masses move linearl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5/0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systems; Means or arrangements for avoiding or reducing out-of-balance forces, e.g. due to motion
    • F16F15/28Counterweights, i.e. additional weights counterbalancing inertia forces induced by the reciprocating movement of masses in the system, e.g. of pistons attached to an engine crankshaft; Attaching or mounting same
    • F16F15/283Counterweights, i.e. additional weights counterbalancing inertia forces induced by the reciprocating movement of masses in the system, e.g. of pistons attached to an engine crankshaft; Attaching or mounting same for engine crankshaf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Shafts, Cranks, Connecting Bars, And Related Bearings (AREA)
  • Cylinder Crankcases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 Details Of Reciprocating Pumps (AREA)

Abstract

一种止转棒轭发动机或泵,其具有:与汽缸(11)的汽缸轴线(1)平行延伸并且包括两个表面的凹V形导向边装置(2a),即与第一平面平行延伸的第一平坦表面和与第二平面平行延伸的第二平坦表面,所述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相互成一定角度;第三引导装置(4a),它包括与汽缸轴线平行延伸的两个表面,即与所述第一平面平行延伸的第一表面和与所述第二平面平行延伸的第二表面;紧固装置(6a)例如螺栓或双头螺栓,用来将所述第三引导装置紧固到所述V形导向边装置的角部(20a)中,所述V形导向边装置位于所述汽缸的轴向投影部分中。

Description

止转棒轭发动机或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止转棒轭发动机和泵。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可用来沿着汽缸轴线引导活塞和轭的往复运动质量的装置。而且,本发明涉及这样一种装置,止转棒轭发动机或泵的活塞组件的质量在往复运动时可以通过与由曲柄轴往复运动的第二可往复运动质量相结合的曲柄轴的配重质量围绕着曲柄轴的主轴线平衡。
背景技术
采用既不是缸壁也不是活塞裙的细长引导装置来沿着汽缸轴线引导活塞在现有技术的止转棒轭发动机或泵中是已知的。包括与活塞形成在一起或附连在其上的引导构件以及另一个引导构件的细长引导装置通过紧固装置和定位销装置附连在该发动机或泵的块状件(block)上,从而其引导面相对于缸体轴线成特定取向设置。
如上所述,已知为活塞设置至少一个细长的第二引导装置,该装置沿着与缸体轴线平行延伸的轴线拉长并且具有用来与作为第三引导装置的另一个引导装置接合的第二引导装置,该第三引导装置附连在止转棒轭发动机或泵的块状件上,从而活塞沿着缸体轴线的往复运动受到约束,并且防止其绕着与曲柄轴的主轴线平行延伸的轴线转动,该活塞包括第一引导装置,也被称为用于与可转动地安装在曲柄轴的大端轴承装置上的连接部件接合的轭。在专利申请PCT/AU/2000/00281中可以了解现有技术中的示例,该专利申请披露了一种止转棒轭发动机或泵,它包括具有第一引导装置的活塞,该引导装置沿着相对于汽缸轴线基本上垂直延伸的轴线延伸并且用于与用来可转动地安装在曲柄轴的大端轴承装置上的连接装置接合,所述曲柄轴具有绕其转动的主轴线,并且大端轴承装置在与主轴线偏离并且与之平行的连杆大端轴承轴线上对中。汽缸轴线沿着与主轴线垂直的平面延伸。连接装置用来在曲柄轴转动期间绕着主轴线运行,第一引导装置用于将连接装置约束成在曲柄轴转动期间沿着第一引导装置进行往复运动。该活塞还包括第二引导装置,它沿着与主轴线平行延伸的轴线延伸并且用来接合与块状件一起形成或连接在其上的第三引导装置,第二引导装置与第三引导装置的接合将活塞约束成沿着汽缸轴线往复运动,并且防止活塞绕着与主轴线平行的轴线转动。活塞具有其冠状部垂直于汽缸轴线的横截面,并且该横截面在沿着汽缸轴线的方向上朝着曲柄轴的投影限定了在其中第二引导装置与第三引导装置进行接合的体积。上述第三引导装置形成在块状件上或者通过附连装置例如枢轴销装置或螺栓或其它紧固装置安装在块状件上。虽然上面的系统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但是实际上它给制造商带来了不可实现的问题,即,必须遵循的方法理论超出了高速生产线的能力,因为所用的定位销装置要求第三引导装置首先正确定位,然后与块状件一起,必须进行一组钻孔来接收定位销装置以使得第三引导装置对齐到相对于汽缸轴线和主轴线的正确取向中,然后通过紧固装置将第三引导装置紧固到块状件上。上面方案的缺点在于,这对于制造商而言是一项耗时费力的工作,并且如果在发动机或泵的使用期间必须更换第三引导装置,这样的任务会超出修理工完成工作的能力,因为修理工实际上必须重复由原始制造商所采用的对齐程序,并且在第三引导装置和块状件中钻出一组新定位孔,并且为新孔提供新的销,从而可以将第三引导装置紧固到在块状件上相对于汽缸轴线和曲柄轴主轴线的正确角位置中。
造成现有技术中的这些问题的另一个因素在于涉及在曲柄轴上平衡止转棒轭发动机或泵的单个汽缸的困难。一些现有技术的从业者曾经试图通过伪活塞结构来平衡在曲柄轴上的单个活塞。该现有技术布置需要大量空间,这在发动机和泵的领域中是一个非常难以承受的因素。
发明内容
我们因此将国际专利申请PCT/AU/2000/00281的全文结合到本申请中以便在其中引用和参考。
在整个发明内容中包含的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事情。对于不同的实施例、相关内容以及各个发明点可以很容易作出许多小变化,但是这些变化决不应该被认为是对这些实施例、相关内容以及各个发明点的范围或创新性进行限制,因此可能作出的任意改进之处应该被视作车间型的改进。
我们已经发明出多种将用于止转棒轭发动机或泵的曲柄轴箱或块状件(下文称为“块状件”)进行装备的手段和方式,所述发动机或泵具有与第三引导装置结合的第二引导装置,用于在它沿着汽缸轴线往复运动时引导活塞组件的轭部分。我们已经发现,我们能够在块状件中形成至少一个这样的结构,即,可以通过机加工装置将该结构精加工成用来安装在预制轴承结构上的导向边(land)装置。该导向边装置与汽缸轴线一致(即,平行)地延伸,并且优选为L或V形,从而可以将预制引导轴承结构拉紧到由该导向边装置形成的其角部中或其角部上。因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颖的附连系统和将第三引导装置附连到块状件上的方法,这基本上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点。当前的发明(在下面被称为“本发明”或“我们的发明”)提供了一种导向边装置,该装置在平行于汽缸轴线看时具有在端视图中与弧形轮廓一致的表面,可选的是该导向边装置可以包括在端视图中与V形轮廓一致的表面。在上述试图中看到的轮廓实际上形成弯折的导向边装置,例如V形块状件。导向边装置表面,即至少那些要将第三引导装置紧固到其上的表面与汽缸轴线平行地延伸。导向边装置表面确定了第三引导装置相对于汽缸轴线和曲柄轴的主轴线的角度取向。第三引导装置适用于包括至少一个与导向边装置的那些表面对应的表面。第三引导装置表面如此对齐,从而它们沿着与将第三引导装置安装(被安装)到其上的导向边装置表面平行的方向延伸。然后可以采用优选为可拆卸紧固装置的紧固装置来将第三引导装置固定在导向边装置上。本发明构思在于如此预构成第三引导装置,从而其引导表面如此对齐,由此它们沿着与将要安装到块状件的导向边装置上的第三引导装置的表面平行的方向延伸。V形导向边装置沿着与汽缸轴线基本上平行延伸的轴线延伸。
该发动机或泵具有汽缸,其汽缸轴线相对于曲柄轴的主轴线垂直延伸。该汽缸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第一端部比汽缸的第二端部更远离主轴线。汽缸具有汽缸壁。在沿着汽缸轴线看时,V形导向边装置位于汽缸壁的投影部分内,该投影部分沿着主轴线的方向。V形导向边装置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V形导向边装置的第一端部比V形导向边装置的第二端部更远离主轴线。V形导向边装置的第一端部比V形导向边装置的第二端部更靠近汽缸的第一端部。该导向边结构优选为块状件的一部分或其组成构件。
本发明适用于用在所有形式的止转棒轭发动机或泵中,它包括具有用于与本发明的第三引导装置接合的第二引导装置的活塞组件。活塞组件包括容纳着第一引导装置的轭结构。在现有技术中,轭被认为是活塞的一部分或其组成构件,它们一起作为往复运动质量。
本发明的V形导向边装置可以通过任意合适的机加工技术来形成,包括但不限于拉削刀具装置、旋转切削刀具装置、立铣装置、线切割机床。在第三引导装置中可以设置油道装置,以便让油通过第三引导装置的主体到达第三引导装置的引导轴承表面,第三引导装置与第二引导装置的这种接合可以进行压力供油。如果块状件是铸造出的,则优选在铸造过程中形成V形导向边装置的基本形状,然后进行合适的机加工过程或一组加工以精整该表面,从而之后它能够执行用作用于第三引导装置的对齐装置和导向边装置的功能。优选的是,对于块状件的每个汽缸形成有两个V形导向边装置,从而对于发动机或泵的每个活塞和汽缸设有两个第二引导装置。
在该公开内容中,我们显示出在沿着与汽缸轴线平行的轴线在端视图中看时的导向边装置表面的外形的许多非限定性变型。在本发明的第一广义实施例中,导向边装置为包括两个表面的凹V形形状,即与基本上垂直于曲柄轴的主轴线的第一平面平行延伸的第一平坦表面以及与基本上平行于曲柄轴的主轴线延伸的第二平面平行对齐的第二表面。因为第三引导装置嵌套到形成V形的平面中,所以它被称为凹V形导向边装置。第三引导装置在与汽缸轴线平行的端视图中包括V形背部平面结构,其为凸形形式并且用来嵌套到形成凹形导向边装置的V形表面中。第三引导装置的背部的表面结构包括与平行于第一平面延伸的平面平行对齐的第一平坦表面和与第二平面平行对齐的第二表面。第三引导装置的背部的这些表面用来由形成在块状件上的凹V形的表面接合,由此确保了第三引导装置相对于汽缸轴线以及曲柄轴的主轴线这两者的角度取向。采用紧固装置来将第三引导装置紧固到V形导向边装置中,从而将它拉到由V形形成的角部中。优选的是,紧固装置沿着与V形导向边装置的夹角的等分线对齐或者与之基本上平行的轴线延伸。
在本发明的再一个广义实施例中,导向边装置为包括两个表面的凹V形形状,即与在第一方向上垂直于曲柄轴的主轴线的第一平面平行延伸的第一平坦表面和与在第二方向上垂直于曲柄轴的主轴线的第二平面平行对齐的第二表面。因为第三引导装置嵌套到形成V形的这些表面中,所以它被称为凹V形导向边装置。第三引导装置在与汽缸轴线平行的端视图中包括V形背部表面结构,其为凸形并且用于嵌套到形成凹形导向边装置的V形表面中。第三引导装置的背部的这个表面结构包括与平行于第一平面延伸的平面平行对齐的第一平坦表面和与第二平面平行对齐的第二表面。第三引导装置的背部的这些表面用来接合形成在块状件上的凹V形导向边的表面,由此确保了第三引导装置相对于汽缸轴线以及曲柄轴的主轴线这两者的角度取向。优选的是,第一平面相对于第二平面成90度角,但是必要时可以采用其它角度。采用紧固装置来将第三引导装置紧固到V形导向边中,从而将它拉到由V形形成的角部中。优选的是,紧固装置沿着与V形导向边的夹角的等分线对齐或者与之基本上平行的轴线延伸。
在本发明的再一个实施例中,导向边装置为包括两个表面的凸V形形状,即与基本上垂直于曲柄轴的主轴线的第一平面平行延伸的第一平坦表面以及与基本上平行于曲柄轴的主轴线延伸的第二平面平行延伸的第二平坦表面。第三引导装置在与汽缸轴线平行的端视图中包括V形背部表面结构,其为凹形并且用于嵌套到形成凸形导向边装置的V形表面上。第三引导装置的背部的这个表面结构包括与平行于第一平面延伸的平面平行对齐的第一平坦表面和与第二平面平行对齐的第二表面。第三引导装置的背部的这些表面用来被形成在块状件上的凸V形的表面接合,由此确保了第三引导装置相对于汽缸轴线以及还有曲柄轴的主轴线这两者的角度取向。采用紧固装置来将第三引导装置紧固到V形导向边装置中,从而将该第三引导装置拉到由凸V形导向边形成的角部上。优选的是,紧固装置沿着与凸V形导向边的夹角的等分线对齐或者与之基本上平行的轴线延伸。
在本发明的再一个广义实施例中,导向边装置为包括两个表面的凸V形形状,即与在第一方向上垂直于曲柄轴的主轴线的第一平面平行延伸的第一平坦表面和与在第二方向上垂直于曲柄轴的主轴线的第二平面平行对齐的第二表面。第三引导装置在与汽缸轴线平行的端视图中包括凹V形背部表面结构,用于安装在形成凸形导向边装置的V形表面上。第三引导装置的背部的这个表面结构包括与平行于第一平面延伸的平面平行对齐的第一平坦表面和与第二平面平行对齐的第二表面。第三引导装置的背部的这些表面用来接合形成在块状件上的凸V形导向边装置的那些表面,由此确保了第三引导装置相对于汽缸轴线和曲柄轴的主轴线这两者的角度取向。优选的是,第一平面相对于第二平面成90度角,但是必要时可以采用其它角度。采用紧固装置来将第三引导装置紧固到凸V形导向边装置中,从而将它拉到由凸V形形成的角部上。优选的是,紧固装置沿着与凸V形导向边的夹角的等分线对齐或者与之基本上平行的轴线延伸。
我们还发现,最好用螺纹紧固装置将第三引导装置紧固到本发明的导向边装置上,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这些紧固装置,而是必要时可以采用任意合适的紧固装置,包括但不限于铆接装置、或其它合适形式的夹紧定位装置。优选的是,紧固装置为从导向边结构的背侧穿过导向边装置的结构的螺栓装置,背侧为导向边与V形导向边的拐角位置相对的那一侧。如果紧固装置为螺纹构件,则优选其长轴沿着垂直于汽缸轴线的平面延伸。
本发明的第五广义实施例为汽缸提供了两个V形导向边装置,即用于汽缸的第一侧的第一V形导向边装置和用于汽缸的第二相对侧的第二V形导向边装置。汽缸的第一侧位于垂直于主轴线延伸并且与汽缸主轴线上平行的第一平面的第一侧上,并且汽缸的第二侧位于第一平面的第二侧上。
本发明的再一个广义实施例为汽缸提供了两个V形导向边装置,并且为发动机的第一侧提供第一紧固装置并且为发动机的第二相对侧提供了第二紧固装置。发动机的第一侧位于平行于主轴线延伸并且与主轴线上平行的第二平面的第一侧,并且发动机的第二侧位于第二平面的第二侧上。第一紧固装置用来将第一第三引导装置拉成与位于汽缸的第一侧上的第一导向边装置接合,并且第二紧固装置用于将第二第三引导装置拉成与位于汽缸的相对侧上的第二导向边装置接合。第一紧固装置和第二紧固装置每个都具有轴线,它们基本上相互平行但是按照彼此间隔开的关系延伸。第一紧固装置轴线和第二紧固装置轴线与垂直于汽缸轴线的平面平行延伸。
在本发明的更广义的实施例中为汽缸提供了两个V形导向边装置,而且为发动机的第一侧提供了第一紧固装置并且为发动机的第二相对侧提供了第二紧固装置。发动机的第一侧位于平行于主轴线延伸并且与主轴线上平行的第二平面的第一侧,并且发动机的第二侧位于第二平面的第二侧上。第一紧固装置用来将第一第三引导装置拉成与位于汽缸的第一侧上的第一导向边装置接合,并且第二紧固装置用于将第二第三引导装置拉成与位于汽缸的相对侧上的第二导向边装置接合。第一紧固装置和第二紧固装置每个都具有轴线,它们在第一方向上没有相互平行,而是两者都与垂直于汽缸轴线的平面基本上平行。
本发明的非常广义的实施例为汽缸提供了两个V形导向边装置,而且为发动机的第一侧提供了第一紧固装置并且为发动机的第一侧提供了第二紧固装置。发动机的第一侧位于平行于主轴线延伸并且与主轴线上平行的第二平面的第一侧,并且发动机的第二侧位于第二平面的第二侧上。第一紧固装置用来将第一第三引导装置拉成与位于汽缸的第一侧上的第一导向边装置接合,并且第二紧固装置用于将第二第三引导装置拉成与位于汽缸的相对侧上的第二导向边装置接合。第一紧固装置和第二紧固装置每个都具有轴线,它们在第一方向上没有相互平行,而是两者都与垂直于汽缸轴线的平面平行。
在本发明的相关的广义公开内容中提供了一种用于精加工导向边装置表面的优选机床系统。该机床系统包括:拉削刀具装置,其切削面用于精加工与汽缸相关的导向边装置的至少一个表面,并且所述拉削刀具装置用来沿着与汽缸轴线基本上平行或者与汽缸轴线上平行的轴线选择地移动;可选择操作的对齐装置,用于使得块状件、其导向边结构、主轴线和汽缸轴线相对于所述拉削刀具装置对齐。优选的是,所述对齐装置为对齐锥体装置,每个对齐锥体装置用于安装在轴装置上,并且优选沿着其相应的运动轴线在至少一个方向上液压致动,所述运动轴线与曲柄轴的主轴线平行。拉削刀具装置用来精加工与汽缸相关的至少一个导向边装置的表面,但是优选的是精加工与汽缸相关的两个导向边装置的表面。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相关广义公开内容中,提供了另一种用于精加工导向边装置表面的优选机加工刀具装置,该装置包括优选为立铣装置的可旋转切削装置,该可旋转切削装置具有旋转轴线,可旋转切削装置的切削面围绕着该旋转轴线旋转,并且还显示出设有钻孔刀具装置,用于钻出贯穿块状件和导向边结构的孔,以便紧固装置可以将第三引导装置拉到导向边装置的精加工表面结构上。该钻孔刀具装置具有旋转轴线,它沿着V形导向边装置的表面结构的夹角的等分线对齐或者与之平行,并且旋转轴线优选与基本上垂直于汽缸轴线延伸的平面对齐。
该公开内容还教导了发动机或泵的单个汽缸怎样可以在曲柄轴上平衡,更具体地说我们教导了采用止转棒轭装置平衡单缸发动机或泵的新方式。活塞可以通过普通连杆结构或者通过与活塞组件的第一引导装置接合的连接装置与曲柄轴连接。本发明的这个方面提供了用于平衡第一活塞结构的质量的第二止转棒轭结构。本发明的这个方面提供了具有主轴线的曲柄轴,该曲柄轴具有与主轴线间隔第一距离的第一大端轴承装置,并且具有与主轴线间隔第二更小距离的第二大端轴承装置。与人们遵循现有技术教导的情况相比,我们发明的用于平衡在发动机或泵中的单个活塞的该新系统占据的空间明显更小,因此它基本上克服了现有技术的明显缺陷。
本发明的这些方面采取两种基本形式。第一种形式在主轴线的相同侧上具有第一大端轴承装置和第二大端轴承装置。第二种形式具有位于主轴线的第一侧上的第一大端轴承装置,并且具有位于主轴线的第二侧上的第二大端轴承装置。优选的是,在两种形式中第一大端轴承装置轴线和第二大端轴承装置轴线与和主轴线相交的直线相交,但是可以不必如此,只要可以实现活塞质量的基本平衡,并且第一大端轴承装置轴线与相对于主轴线径向延伸的第一直线相交,而且让第二大端轴承装置轴线与相对于主轴线成径向的并且围绕着主轴线与第一直线间隔角度较小的第二直线相交。
我们已经发现,通过在第二大端轴承装置上安装用于转动的连接装置并且让该连接装置用于与大于活塞质量的第二可往复运动质量的第一引导装置接合,从而在曲柄轴上包括其惯量小于第一大端轴承装置的第二大端轴承装置,由此我们能够基本上平衡在汽缸中往复运动并且通过连杆或止转棒轭结构与曲柄轴连接的单活塞的质量。由第二大端轴承装置往复运动的质量大于活塞的质量,以相对于活塞质量补偿下降的往复运动速度和第二可往复运动质量的惯量。优选的是,第二往复运动质量沿着与汽缸轴线基本上成90度角的轴线往复运动,但是我们在这里还显示出本发明一方面的实施例,其中第二往复运动质量往复运动所沿着的轴线在与活塞往复运动所沿着的轴向方向基本上相反的方向上,相对于主轴线,汽缸轴线在主轴线的第一侧上延伸,并且第二轴线在主轴线的相对第二侧上延伸;汽缸轴线可以与主轴线相交,并且第二轴线可以与主轴线相交;必要时,汽缸轴线可以与相对于主轴线成径向的直线平行,第二轴线可以与相对于主轴线成径向的直线平行。
本发明的第一广义方面提供了一种具有曲柄轴的止转棒轭发动机或泵,曲柄轴具有主轴线和带有位于与主轴线相距第一距离的位置处的第一大端轴承装置轴线的第一大端轴承装置,该曲柄轴还包括带有位于与主轴线相距第二距离的位置处的第二大端轴承装置轴线的第二大端轴承装置。第一大端轴承装置轴线比第二大端轴承装置轴线更远离主轴线。第一连杆大端轴承装置轴线和第二连杆大端轴承装置轴线位于彼此主轴线相交的相同的径向线上。汽缸设置成具有沿着垂直于主轴线的平面延伸的汽缸轴线。第一滑动连接装置可转动地安装在第一连杆大端轴承装置上,并且第二滑动连接装置可转动地安装在第二连杆大端轴承装置上。设有作为第一可往复运动质量的活塞组件,它安装成沿着汽缸轴线在汽缸中进行往复运动。包括第一引导装置的活塞组件沿着相对于汽缸轴线基本上垂直延伸并且平行于与主轴线垂直的平面的轴线延伸。第一引导装置用于与第一滑动连接装置接合,由此将第一滑动连接装置约束成在围绕着主轴线进行曲柄轴转动期间沿着第一引导装置进行往复运动。设有第二可往复运动质量,其用来沿着与汽缸轴线成90度角并且沿着垂直于主轴线的平面对齐的轴线往复运动。包括第二第一引导装置的第二可往复运动质量沿着轴线延伸,该轴线与第二可往复运动质量往复运动所沿着的轴线基本上垂直延伸。包括第一第二引导装置的活塞组件沿着第一第二引导装置轴线延伸,该轴线沿着与主轴线垂直并且与汽缸轴线平行的平面延伸。第一第二引导装置用于与第一第三引导装置接合。第一第三引导装置与第一第二引导装置接合成防止活塞绕着与主轴线平行的轴线转动,并且由此将活塞组件约束成沿着汽缸轴线往复运动。包括第二第二引导装置的第二可往复运动质量沿着第二第二引导装置轴线延伸,该轴线沿着与主轴线垂直并且与第二可往复运动质量往复运动所沿着的轴线平行的的平面延伸。第二第二引导装置用于与第二第三引导装置接合。第二第三引导装置与第二第二引导装置接合成防止第二可往复运动质量围绕着与主轴线平行的轴线转动,并且由此将第二可往复运动质量约束成沿着第二可往复运动质量往复运动所沿着的轴线往复运动。包括配重质量装置的曲柄轴其质心位于与第一大端轴承装置轴线和第二大端轴承装置轴线相同的径向线上,但是位于主轴线的与它们相对的侧上。第二可往复运动质量比第一可往复运动质量更重,并且配重质量的质量设置成第二可往复运动质量和第一可往复运动质量至少部分被配重装置的平衡质量所平衡。优选的是,第一可往复运动质量和第二可往复运动质量基本上由曲柄轴的平衡装置的平衡质量所平衡。优选的是,汽缸轴线与主轴线相交或者与和主轴线相交的直线平行。在可选的布置中,第一大端轴承装置轴线位于与主轴线相交的第一径向线上,并且第二大端轴承装置轴线位于与主轴线相交的第二径向线上。第一径向线围绕着主轴线相对于第二径向线成较小的角度,并且配重装置平衡质量部分平衡了第一可往复运动质量和第二可往复运动质量。
本发明的第二广义方面提供了一种具有曲柄轴的止转棒轭发动机或泵,该曲柄轴具有主轴线和带有位于与曲柄轴的主轴线相距第一距离的位置处的第一大端轴承装置轴线的第一大端轴承装置,曲柄轴还包括具有位于与主轴线相距第二距离的位置处的第二大端轴承装置轴线的第二大端轴承装置。第一大端轴承装置轴线比第二大端轴承装置轴线更远离主轴线。第一大端轴承装置轴线和第二大端轴承装置轴线位于彼此相同的与主轴线相交的径向线上。汽缸设置成具有沿着垂直于主轴线的平面延伸的汽缸轴线。具有大端的连杆装置可转动地安装在第一大端轴承装置上,并且滑动连接装置可转动地安装在第二大端轴承装置上。设有构成第一可往复运动质量的活塞组件,它安装用于沿着汽缸轴线在汽缸中进行往复运动。活塞组件包括具有相对于汽缸轴线基本上垂直并且与主轴线平行地延伸的肘销轴线的肘销装置,该肘销装置铰接在连杆装置的小端上。设有第二可往复运动质量,用来沿着与汽缸轴线成90度角并且沿着垂直于主轴线的平面对齐的轴线往复运动。第二可往复运动质量包括沿着基本上垂直于第二可往复运动质量往复运动所沿着的轴线延伸的轴线延伸的第一引导装置。第二引导装置用来与第三引导装置接合。第三引导装置和第二引导装置接合成防止第二可往复运动质量绕着与主轴线平行的轴线转动,并且由此将第二可往复运动质量约束成沿着第二可往复运动质量往复运动所沿着的轴线进行往复运动。曲柄轴包括配重装置,其质心相对于主轴线与第一大端轴承装置轴向相对但是位于与第一大端轴承装置轴线和第二第二大端轴承装置轴线所处的直线相同的径向线上。第二可往复运动质量比第一可往复运动质量补偿更大的质量,并且配重质量的质量设置成第二可往复运动质量和第一可往复运动质量至少部分由配重装置的平衡质量所平衡。
本发明的第三广义方面提供了一种具有曲柄轴的止转棒轭发动机或泵,该曲柄轴具有主轴线和具有位于与主轴线相距第一距离的位置处的第一大端轴承装置轴线的第一大端轴承装置,该曲柄轴还包括具有位于与主轴线相距第二距离的位置处的第二大端轴承装置轴线的第二大端轴承装置。第一大端轴承装置轴线比第二大端轴承装置轴线更远离主轴线。第一大端轴承装置轴线和第二大端轴承装置轴线彼此相同的与主轴线相交的径向线上,但是位于主轴线的彼此相对的侧上。汽缸设置成具有沿着垂直于主轴线的平面延伸的汽缸轴线。连杆装置的大端可转动地安装在第一大端轴承装置上,并且滑动连接装置可转动地安装在第二大端轴承装置上。设有构成第一可往复运动质量的活塞组件,其安装用于沿着汽缸轴线在汽缸中进行往复运动。活塞组件包括肘销装置,其轴线相对于汽缸轴线基本上垂直并且与主轴线平行地延伸,该肘销装置可枢转地安装在连杆装置的小端上。设有第二可往复运动质量,它用来沿着相对于主轴线与汽缸轴线成180度角并且沿着垂直于主轴线的平面对齐的轴线往复运动。第二可往复运动质量包括第一引导装置,它沿着与第二可往复运动质量往复运动质量所沿着的轴线基本上垂直延伸的轴线延伸。第二引导装置用于与第一引导装置接合。第二可往复运动质量包括沿着第二引导装置轴线延伸的第二引导装置,所述轴线沿着垂直于主轴线并且与第二可往复运动质量往复运动所沿着的轴线平行的平面延伸。第二引导装置用于与第三引导装置接合。第三引导装置和第二引导装置接合成防止第二可往复运动质量围绕着与主轴线平行的轴线转动,并且由此将第二可往复运动质量约束成沿着第二可往复运动质量往复运动所沿着的轴线进行往复运动。第二可往复运动质量比第一可往复运动质量补偿更大的质量,从而第二可往复运动质量和第一可往复运动质量至少部分彼此平衡。
附图的简要说明
图1为剖面示意性顶部平面图。
图2为剖面示意性顶部平面图。
图3为剖面示意性顶部平面图。
图4为剖面示意性立体图。
图5为剖面示意性顶部平面图。
图6为剖面示意性顶部平面图。
图7为剖面示意性顶部平面图。
图8为示意性剖面侧视图。
图9为示意性剖面侧视图。
图10为剖面示意性端视图。
图11为剖面示意性端视图。
图12为剖面示意性端视图。
图13为剖面示意性端视图。
图14为剖面示意性端视图。
优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
在图1中显示出本发明10的第一广义实施例。该视图为与汽缸轴线1共轴的剖面示意性端视图。本发明提供了具有凹V形形状的导向边装置2a、2b,这些导向边装置2a、2b每个都包括两个导向边表面,导向边装置2a具有第一表面22a和第二表面22b,表面22a为与在第一方向上与曲柄轴(未示出)的主轴线3垂直的第一平面平行延伸的第一平坦表面;并且第二表面22b与第二平面平行对齐,第二平面在第二方向上垂直于曲柄轴的主轴线。因为第三引导装置4a嵌套至形成V形导向边2a的表面22a、22b中,所以它被称为凹V形导向边装置。第三引导装置4a在与气缸轴线垂直的端视图中包括V形背面结构,该结构为凸形并且用来嵌套进形成凹形导向边装置2a的V形表面中。第三引导装置背部的表面结构包括与平行于第一平面延伸的平面平行对齐的第一平面44a和与第二平面平行对齐的第二表面44b。第三引导装置的背部的这些表面用来接合形成在块状件5上的凹V形导向边2a的那些表面,由此确保第三引导装置2a相对于气缸轴线1还有曲柄轴的主轴线3的角度取向。优选的是,第一平面相对于第二平面成90度,但是必要时可以采用其它角度。采用紧固装置6a来将第三引导装置4a如此紧固到凹V形导向边装置2a中,从而将它拉入到由凹V形导向边2a形成的角部20a中。优选的是,紧固装置6a沿着轴线66a延伸,该轴线与V形导向边装置2a的夹角的等分线对齐或基本上与之平行。导向边装置2b具有第一表面23a和第二表面23b,表面23a为与在第三方向上垂直于主轴线3的第三平面平行延伸的第一平面,并且其第二表面23b与在第四方向上垂直于主轴线的第四平面平行对齐。在该情况中,导向边装置2b同样为凹V形导向边装置,并且可以看出,第三引导装置4b嵌套进形成V形导向边装置2b的表面23a、23b中。第三引导装置4b在与气缸轴线1平行的端视图中包括V形背面结构,该结构为凸形并且用来嵌套进形成凹形导向边装置2b的V形表面中。第三引导装置4b的背部的这种表面结构包括与平行于第三平面延伸的平面平行对齐的第一平面45a和与第四平面平行对齐的第二表面44b。第三引导装置背部的这些表面用来接合形成在块状件5上的凹V形导向边装置2b的那些表面,由此确保了第三引导装置2b相对于气缸轴线1还有曲柄轴的主轴线3两者的角度取向。优选的是,第三平面与第四平面成90度,但是必要时也可以采用其它角度。采用紧固装置6b来将如此将第三引导装置4b紧固到凹V形导向边装置2b中,从而将它拉入到由凹V形导向边装置2b形成的角部20b中。优选的是,紧固装置6b沿着轴线66b延伸,该轴线与V形导向边装置2b的夹角的等分线对齐或与之基本上平行。优选的是,紧固装置轴66a、66b与主轴线3平行。在本发明的任一个实施例中可以采用一个或多个紧固装置来将本发明的第三引导装置紧固到V形导向边装置的那些表面上。$0a、b、c表示第三引导装置4a的引导表面,并且作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读者将理解的是这个贯穿在这里所披露的所有内容。这些引导表面可以如所期望的一样为平面的、滚筒形或弧形。气缸11的内壁显示为突出/重叠到导向边装置和第三引导装置的图面上。设有贯穿块状件5的壁的孔70a,紧固装置6a只要拧入到第三引导装置4a的背部中就可以穿过该孔,并且该紧固装置在拧紧时可以将第三引导装置的背侧44a和44b拉紧成分别与表面22a、22b接合。设有贯穿块状件5的壁的孔70b,紧固装置6b只要拧入到第三引导装置4b的背部中就可以穿过该孔,并且该紧固装置在拧紧时可以将第三引导装置背侧45和45b拉紧成分别与表面23a、23b接合。第三引导装置4a、4b每个都在其背部中具有至少一个螺纹孔/凹槽,以便接收其相应的紧固装置并且与之接合。但是第三引导装置4a、4b的主体可以具有可以让紧固装置穿过的通孔,并且螺栓装置或双头螺栓穿过所述通孔,从而必要时使得紧固装置能够拧入到块状件或螺母装置中。该导向边装置表面结构与汽缸轴线平行延伸。
在图2中显示出本发明10的第二广义实施例。该视图为与汽缸轴线1一致的剖面示意性端视图。本发明设有形状为凸V形的导向边装置2a、2b。每个导向边装置包括两个导向边表面,导向边装置2a包括与基本上垂直于曲柄轴(未示出)的主轴线3的第一平面平行延伸的第一平面和与基本上平行于曲柄轴的主轴线延伸的第二平面平行延伸的第二平面22b。在端视图中所示的与汽缸轴线1平行的第三引导装置4a包括V形背面结构,其为凹形并且用来嵌套在形成导向边装置2a的V形导向边表面22a、22b上面。第三引导装置4a的背部的这个表面结构包括与平行于第一平面延伸的平面平行延伸的第一平面44a和与第二平面平行对齐的第二表面44b。第三引导装置4a的背部的这些表面44a、44b用来由形成在块状件5上的凸V形导向边装置2a的表面接合,由此确保了第三引导装置4a相对于汽缸轴线1以及还有曲柄轴的主轴线3两者的角度取向。紧固装置6a用来将第三引导装置4a如此紧固到凸V形导向边2a上,从而将第三引导装置拉到由凸V形形成的角部系统上。优选的是,紧固装置6a沿着轴线66a延伸,该轴线与凸V形导向边装置2a的夹角的等分线对齐或与之基本上平行。导向边装置2b包括与基本上垂直于曲柄轴(未示出)的主轴线3的第三平面平行延伸的第一平面23a和与基本上平行于曲柄轴的主轴线延伸的第四平面平行延伸的第二平面23b。在端视图中看到的与汽缸轴线1平行的第三引导装置4b包括V形背面结构,其为凹形并且用来嵌套在形成导向边装置2b的V形导向边表面23a、23b上面。第三引导装置4b的背部的这种表面结构包括与平行于第三平面延伸的平面平行对齐的第一平面45a和与第四平面平行对齐的第二表面45b。第三引导装置4b的背部的这些表面45a和45b用来由形成在块状件5上的凸V形导向边装置2b的那些表面接合,由此确保了第三引导装置4b相对于汽缸轴线1以及还有曲柄轴的主轴线3两者的角度取向。紧固装置6b用来将第三引导装置4b如此紧固到凸V形导向边装置2b上,从而将第三引导装置拉到由凸V形形成的角部系统上面。优选的是,紧固装置6b沿着轴线66b延伸,该轴线与凸V形导向边装置2b的夹角的等分线对齐或与之基本上平行。紧固装置6a、6b设置成将第三引导装置4a、4b的背面拉紧成与其相应的V形导向边装置的表面接合。优选的是,V形导向边装置4a的表面44a、44b在彼此成90度的第一和第二平面上对齐。优选的是,V形导向边装置4a的表面45a、45b在彼此成90度角的第三和第四平面上对齐。优选的是,第二和第四平面相互平行,并且第一和第三平面相互平行。所示的紧固装置为螺栓装置,但是它可以为双头螺栓或铆柱等。导向边装置表面结构平行于汽缸轴线延伸。
在图3中显示出本发明10的第二广义实施例。该视图为与汽缸轴线1一致的剖面示意性端视图。本发明设有形状为凸V形的导向边装置2a、2b。每个导向边装置包括两个导向边表面,导向边装置2a包括与在第一方向上垂直于曲柄轴(未示出)的主轴线3的第一平面平行延伸的第一平面22a和与在第二方向上垂直于曲柄轴的主轴线的第二平面平行延伸的第二平面22b。第三引导装置4a在端视图中看出与汽缸轴线1平行,它包括凹V形背面结构,该结构用来安装在形成导向边装置2a的V形表面上面。第三引导装置4a的背部的这种表面结构包括与平行于第一平面延伸的平面平行延伸的第一平面44a和与第二平面平行对齐的第二表面44b。第三引导装置4a的背部的这些表面44a、44b用来与形成在发动机或泵10的块状件5上的凸V形导向边装置2a的那些表面接合,由此确保了第三引导装置4a相对于汽缸轴线1以及还有曲柄轴的主轴线3两者的角度取向。优选的是,第一平面与第二平面成90度角,但是必要时也可以采用其它角度。紧固装置6a用来将第三引导装置4a如此紧固到凸V形导向边装置2a上,从而将第三引导装置拉到由凸V导向边装置2a形成的角部上。优选的是,紧固装置6a沿着轴线66a延伸,该轴线与凸V形导向边装置2a的夹角的等分线对齐或与之基本上平行。导向边装置2b包括与在第三方向上垂直于曲柄轴(未示出)的主轴线3的第三平面平行延伸的第一平面23a和与在第四方向上垂直于曲柄轴的主轴线的第四平面平行对齐的第二表面23b。第三引导装置4b在端视图中看到与汽缸轴线1平行,其包括凹V形背面结构,用来安装在形成导向边装置2b的V形表面上。第三引导装置4b的背部的这种表面结构包括与平行于第三平面延伸的平面平行对齐的第一平面45a和与第四平面平行对齐的第二表面45b。第三引导装置4b的背部的这些表面45a和45b用来由形成在发动机或泵10的块状件5上的凸V形导向边装置2b的那些表面接合,由此确保了第三引导装置4b相对于汽缸轴线1以及还有曲柄轴的主轴线3两者的角度取向。优选的是,第三平面与第四平面成90度角,但是必要时也可以采用其它角度。紧固装置6b用来将第三引导装置4b如此紧固到凸V形导向边装置2b上,从而将第三引导装置拉到由凸V形导向边装置2b形成的角部上面。优选的是,紧固装置6b沿着轴线66b延伸,该轴线与凸V形导向边装置2b的夹角的等分线对齐或与之基本上平行,并且与主轴线平行。紧固装置表面结构与主轴线平行延伸。
我们还发现,第三引导装置最好可以用螺纹紧固装置紧固到的导向边装置上,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这种紧固装置,而是可以根据要求采用任意合适的紧固装置,包括但不限于铆接装置或其它合适的夹紧定位装置。优选的时候,紧固装置为螺栓装置,它从导向边结构的背侧穿过导向边装置的结构,该背侧为导向边结构的与V形导向边装置的角部位置相对设置的那一面。如果紧固装置为螺纹构件,则优选的是其长轴沿着与汽缸轴线垂直的平面延伸。可以看出对于汽缸11设有两个V形导向边装置2a、2b,第一V形导向边2a用于汽缸的第一侧,并且第二V形导向边2b用于汽缸的第二相对面。汽缸的第一侧设置于第一分割面8的垂直于主轴线3并且与汽缸轴线1上平行的第一侧上,并且汽缸的第二侧设置在第一分割面8的第二侧上。因此,可以看出,紧固装置6a用于将第三引导装置4a拉紧到发动机或泵的第一侧上,并且紧固装置将第三引导装置拉紧到发动机或泵的第二侧上。
图4显示出本发明10的第四广义实施例的透视示意性侧视图,该图显示出导向边装置2a、2b相对于曲柄轴(未示出)的主轴线3以及汽缸11的顶部110的相对位置。可以看出,导向边装置2a、2b位于汽缸顶部和主轴线之间。导向边装置表面结构与汽缸轴线平行延伸。
图5显示出本发明10的第五广义实施例,该图为与多缸发动机或泵的汽缸轴线1a、1b、1c平行的剖面示意性顶部平面图。该发动机对于每个相应汽缸包括两个导向边装置,并且对于相应汽缸的每个相应V形导向边装置包括用于发动机第一侧的第一紧固装置和用于发动机的第二相对侧的第二紧固装置。发动机的第一侧位于分割面的与主轴线平行延伸并且与汽缸轴线上平行的第一侧上并且由箭头A表示,并且发动机的第二侧位于分割面的第二侧上并且由箭头B表示。第一紧固装置设置用于每个相应的汽缸,并且用来将用于相应汽缸的相应第一第三引导装置拉紧成与位于发动机或泵的第一侧上的相应第一导向边装置接合,并且为每个相应的汽缸设置第二凝固装置,用来将相应的第二第三引导装置拉紧成与位于发动机或泵的第二侧上的每个汽缸的相应第二导向边装置接合。用于每个相应汽缸的导向边装置的第一紧固装置和第二紧固装置每个都具有相应的轴线,并且优选相互基本上平行,但是彼此成间隔开关系延伸。每个相应汽缸的第一紧固装置轴线和第二紧固装置轴线与垂直于汽缸轴线1a、1b、1c的平面平行延伸。可以看出,每个导向边装置和第三引导装置的背面表面结构包括两个表面,与平行于主轴线的平面对齐的第一表面和与垂直于主轴线的直线对齐的第二表面。它是多缸发动机或泵,并且为了例举说明在该情况中它为三缸发动机或泵,其具有带有第一汽缸轴线1a的第一汽缸11a、带有第二汽缸轴线1b的第二汽缸11b和带有第三汽缸轴线1c的第三汽缸11b。在观看图5时,我们建议读者要参照图2,并且属于与该图5相同的详细说明在许多方面中为其多缸形式,尤其是涉及导向边表面的取向和第三引导装置的背面表面结构表面。因此,属于图2和属于上述特征即第三引导装置背面的表面和导向边装置的表面的详细说明应该用作图5的详细设计的变化。导向边装置表面结构平行于汽缸轴线延伸。
图6显示出本发明10的第六广义实施例,其视图为沿着汽缸轴线看到的发动机或泵的剖面示意性顶部平面图。发动机或泵为多缸发动机或泵,它包括用于每个相应汽缸的两个V形导向边装置,为每个第三引导装置设置紧固装置,并且每个第三引导装置在发动机或泵的相同侧上固定在其相应的导向边装置上。分割面8显示出与主轴线平行并且与每个汽缸轴线上平行。在观看图6时,我们建议读者参考图2,并且属于与该图6相同的详细说明在许多方面中为其多缸形式,尤其是涉及导向边表面的取向和第三引导装置的背面表面结构表面。因此,属于图2和属于上述特征即第三引导装置背侧的表面和导向边装置的表面的详细说明应该用作图6的详细设计的变化。导向边装置表面结构平行于汽缸轴线延伸。
在图7中显示出本发明10的第七广义实施例。该视图为与汽缸轴线1一致的剖面示意性端视图。本发明设有导向边装置2,其形状为凸形并且包括弧形导向边表面22。看到第三引导装置4在与汽缸轴线1平行的端视图中包括凹形背面结构,该结构包括用来安装在形成导向边装置2的弧形表面上的弧形凹形表面44。第三引导装置4的背部的这些表面44用来接合形成在发动机或泵10的块状件5上的凸形导向边表面22,由此确保了第三引导装置4相对于汽缸轴线1以及还有曲柄轴的主轴线3两者的角度取向。设有用来将第三引导装置4紧固到凸形导向边装置2上的紧固装置6,从而将第三引导装置4拉到由凸形导向边装置2形成的弧形部分上。优选的是,紧固装置6沿着与垂直于汽缸轴线的平面对齐的轴线66延伸。该导向边装置表面结构平行于汽缸轴线延伸。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是,第三引导装置的背侧表面结构可以为弧形凸形表面,它仅仅是我们在图7中看到的哪种表面的相反结构,因此在这里披露了该可选方法。
在图8中以示意性剖面侧视图显示出本发明的第一相关主要内容,该视图穿过主轴线并且穿过汽缸轴线观察,从而主轴线与纸面平行并且汽缸轴线与纸面平行。图8显示出用于精加工图1至7的发动机或泵的导向边装置表面的优选机加工系统100。该机加工系统包括:拉削刀具装置140,其具有用来精加工与汽缸11相关的导向边装置2a、2b的至少一个表面141,并且该拉削刀具装置适用于可以沿着与基本上平行于汽缸轴线1延伸的轴线14选择地移动;可选择操作的对齐装置,用于使得块状件、其导向边结构2、主轴线3和汽缸轴线相对于拉削刀具装置运动轴线14对齐。优选的是,对齐装置为对齐锥体装置16a、16b、16c,并且每个对齐锥体装置用来安装在轴装置上并且优选沿着其相应的运动轴线在至少一个方向上液压致动,锥体装置16b、16c的运动轴线与发动机或泵的主轴线承坑道的主轴线3平行。该拉削刀具装置用来精加工与汽缸11相关的至少一个导向边装置2a或2b的表面,但是优选的是,它用来精加工与汽缸相关的两个导向边装置2a、2b的表面。对齐锥体装置16a在与拉削刀具装置运动轴线14平行的轴线上对中,并且对齐锥体16a包括锥面166a,它朝着拉削刀具装置运动轴线和主轴线倾斜,并且用来接合汽缸壁11的内顶面200,由此使得汽缸在拉削刀具装置的运动轴线上对中。对齐锥体装置16b、16c安装用于沿着垂直于拉削刀具装置运动轴线的轴线33运动,并且对齐锥体装置16b、16c每个都包括朝着彼此倾斜的相应锥面部分166b、166c。对齐锥面部分166b用来沿着其运动所遵循的轴线3从第一方向接合主轴线承坑道180a,并且对齐锥面部分166c用来沿着对齐锥体装置16b运动所遵循的轴线从第二方向接合主轴线承坑道180b,锥面部分166b和166c通过沿着轴线3朝着彼此运动来接合主轴线承坑道,由此沿着它们运动所遵循的轴线使得轴承坑道装置180a和180b对中。主轴线承坑道包括两个坑道部分,位于沿着第一方向与平行于汽缸轴线并且垂直于坑道轴线3的平面间隔第一距离的位置处的第一部分180a,以及位于在与设置第一部分的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上沿着坑道轴线3的第二位置处的第二部分180b。对齐锥体装置16b的锥面166b在离第一部分180b的平圆面190a最远的地方接合,并且对齐锥体装置16c的锥面166c在离坑道第二部分的平圆面190b最远的地方接合。因此可以看出,对齐锥体装置16a、16b、16c的锥面以这样的方式与块状件的接合的组合将块状件拉紧或压迫成相对于汽缸轴线和块状件的主轴线承坑道轴线对齐。拉削刀具装置具有运动轴线14,并且随着块状件被压迫成相对于其运动轴线并且相对于主轴线成一定取向,则它能够沿着其运动轴线工作以切削导向边装置表面,从而它们与汽缸轴线平行并且相对于主轴线承坑道轴线垂直。
在图9中以示意性剖面侧视图显示出本发明的第二相关主要内容,该图穿过主轴线并且穿过汽缸轴线观察,从而主轴线与页面平行并且汽缸轴线与页面平行。图9显示出用于精加工图1至7的发动机或泵的导向边装置表面的另一个优选机加工系统100,该技工系统包括可旋转切削装置300,优选为立铣装置,可旋转切削装置具有让可旋转切削装置的切削面绕着它旋转的旋转轴线300,并且该旋转轴线相对于汽缸轴线1垂直,并且还显示出设有用于在块状件5和导向边结构2中钻孔的钻孔刀具装置450,从而紧固装置可以将第三引导装置(未示出)拉紧到导向边装置的精加工表面结构上,钻孔刀具装置具有旋转轴线400,其基本上沿着导向边装置2的表面结构的夹角的等分线对齐或与之平行,并且该旋转轴线优选与基本上垂直于汽缸轴线1延伸的平面对齐。
该公开内容还教导了在曲柄轴上如何平衡发动机或泵的单缸,更具体地说我们教导了一种采用止转棒轭装置来平衡在发动机或泵的汽缸中往复运动的单活塞的新方式。活塞可以通过普通类型的连杆结构或者通过与活塞组件的第一引导装置角的连接装置与曲柄轴连接。本发明设有第二止转棒轭结构来平衡第一活塞结构的质量。本发明设有具有主轴线的曲柄轴,曲柄轴具有与主轴线间隔第一距离的第一大端轴承装置,并且具有与主轴线间隔第二更小距离的第二大端轴承装置。
涉及图1至6的本发明公开内容不必排除在我们现在在下面附图的详细说明以其相关的说明中所描述的本发明各个方面之外,并且设想在下面附图中所示并且针对下面附图所详细描述的这些改进之处必要时可以结合到在图1至6中所详细描述的发动机或泵中。
本发明的这些方面采取两种基本形式。第一种形式在主轴线的相同侧上具有第一大端轴承装置轴线和第二大端轴承装置轴线。第二种形式具有位于主轴线的第一侧上的第一大端轴承装置轴线,并且具有位于主轴线的第二侧上的第二大端轴承装置轴线。优选的是,在两种形式中第一大端轴承装置轴线和第二大端轴承装置轴线与和主轴线相交的直线相交,但是可以不必如此,只要可以实现活塞质量的基本平衡,并且第一大端轴承装置轴线与相对于主轴线径向延伸的第一直线相交,而且让第二大端轴承装置轴线与相对于主轴线径向延伸并且围绕着主轴线与第一直线间隔角度较小的夹角的第二直线相交。
我们已经发现,通过在第二大端轴承装置上安装用于转动的连接装置并且让该连接装置用于与大于活塞质量的第二可往复运动质量的第一引导装置接合,从而在曲柄轴上包括其惯量小于第一大端轴承装置的第二大端轴承装置,由此我们能够基本上平衡在汽缸中往复运动并且通过连杆或止转棒轭结构与曲柄轴连接的单活塞的质量。由第二大端轴承装置往复运动的质量大于活塞的质量,以相对于活塞质量补偿下降的往复运动速度和第二可往复运动质量的惯量。优选的是,第二往复运动质量沿着与汽缸轴线基本上成90度角的轴线往复运动,但是我们在这里还显示出本发明一方面的实施例,其中第二往复运动质量往复运动所沿着的轴线在与活塞往复运动所沿着的轴向方向基本上相反的方向上,相对于主轴线,汽缸轴线在主轴线的第一侧上延伸,并且第二轴线在主轴线的相对第二侧上延伸;汽缸轴线可以与主轴线相交,并且第二轴线可以与主轴线相交;必要时,汽缸轴线可以与相对于主轴线径向延伸的直线平行,第二轴线可以与相对于主轴线径向延伸的直线平行。
图10显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广义方面,它提供了一种具有曲柄轴33的止转棒轭发动机或泵10,曲柄轴33具有主轴线3和带有位于与主轴线相距第一距离的位置处的第一大端轴承装置轴线35的第一大端轴承装置34,该曲柄轴还包括带有位于与主轴线相距第二更小距离的位置处的第二大端轴承装置轴线37的第二大端轴承装置36。第一大端轴承装置轴线比第二大端轴承装置轴线更远离主轴线。第一大端轴承装置和第二大端轴承装置位于彼此主轴线相交的相同的径向线A上。汽缸11设置成具有沿着垂直于主轴线的平面延伸的汽缸轴线1。第一滑动连接装置50可转动地安装在第一大端轴承装置上,并且第二滑动连接装置51可转动地安装在第二大端轴承装置上。设有作为第一可往复运动质量的活塞组件,它安装成沿着汽缸轴线在汽缸中进行往复运动。包括第一引导装置61、62的活塞组件沿着相对于汽缸轴线基本上垂直延伸并且平行于与主轴线垂直的平面的轴线63延伸。第一引导装置用于与第一滑动连接装置接合,由此将第一滑动连接装置约束成在围绕着主轴线进行曲柄轴转动期间沿着第一引导装置进行往复运动。设有第二可往复运动质量90,其用来沿着与汽缸轴线成90度角并且沿着垂直于主轴线的平面对齐的轴线94往复运动。包括第二第一引导装置91、92的第二可往复运动质量沿着轴线93延伸,该轴线与第二可往复运动质量往复运动所沿着的轴线基本上垂直延伸。包括第一第二引导装置63的活塞组件沿着第一第二引导装置轴线64延伸,该轴线沿着与主轴线垂直并且与汽缸轴线平行的平面延伸。第一第二引导装置用于与第一第三引导装置66接合。第一第三引导装置与第一第二引导装置接合成防止活塞绕着与主轴线平行的轴线转动,并且由此将活塞组件约束成沿着汽缸轴线往复运动。包括第二第二引导装置95的第二可往复运动质量沿着第二第二引导装置轴线94延伸,该轴线沿着与主轴线垂直并且与第二可往复运动质量往复运动所沿着的轴线平行的平面延伸。第二第二引导装置用于与第二第三引导装置95接合。第二第三引导装置与第二第二引导装置接合成防止第二可往复运动质量围绕着与主轴线平行的轴线转动,并且由此将第二可往复运动质量约束成沿着第二可往复运动质量往复运动所沿着的轴线往复运动。包括配重质量装置38的曲柄轴其质量中心位于与第一大端轴承装置轴线和第二大端轴承装置轴线相同的径向线上,但是位于主轴线的与它们相对的侧上。第二可往复运动质量比第一可往复运动质量更重,并且配重质量的质量设置成第二可往复运动质量和第一可往复运动质量至少部分被配重装置的平衡质量所平衡。优选的是,汽缸轴线与主轴线相交或者与和主轴线相交的直线平行。在可选的布置中,第一大端轴承装置轴线位于与主轴线相交的第一径向线上,并且第二大端轴承装置轴线位于与主轴线相交的第二径向线上。第一径向线围绕着主轴线相对于第二径向线成较小的角度,并且配重装置平衡质量部分平衡了第一可往复运动质量和第二可往复运动质量。在分解视图中如此显示出活塞组件,从而可以看出包括有位于活塞组件60的止转棒轭结构的柄部601的端面和活塞底座602之间的飞行十字装置600,但是该特征仅仅是首选的。发动机或泵的这个视图为沿着主轴线看到的剖面示意性端视图。第二大端轴承装置直径必要时可以形成为足够大,从而主轴线颈装置33位于其投影部分内,大端轴承装置的圆周投影部分与主轴线一致,但是在该图中我们已经显示出具有更小直径的第二大端轴承装置。第二可往复运动质量比第一可往复运动质量补偿更多质量,从而平衡装置的质量实际上只需平衡等同于第一可往复运动质量的质量,从而基本上平衡了在曲柄轴上的两个可往复运动质量。因为第二可往复运动质量的质量比第一可往复运动质量的质量补偿更大,所以这两个质量组合等同于在圆圈中运动的第一可往复运动质量的单个质量,但是设想它可以是椭圆形。
图11显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广义方面,它提供了一种具有曲柄轴的止转棒轭发动机或泵10,该曲柄轴具有主轴线和带有位于与具有主轴线颈装置33a的曲柄轴33的主轴线相距第一距离的位置处的第一大端轴承装置轴线35的第一大端轴承装置34,曲柄轴还包括具有位于与主轴线相距第二距离的位置处的第二大端轴承装置轴线37的第二大端轴承装置36。第一大端轴承装置轴线比第二大端轴承装置轴线更远离主轴线。第一大端轴承装置轴线和第二大端轴承装置轴线位于彼此主轴线相交的相同的径向线A上汽缸11设置成具有沿着垂直于主轴线的平面延伸的汽缸轴线1。具有大端55的连杆装置50可转动地安装在第一大端轴承装置上,并且滑动连接装置51可转动地安装在第二大端轴承装置上。设有作为第一可往复运动质量的活塞组件60,它安装用于沿着汽缸轴线在汽缸中进行往复运动,(如本领域所公知的一样第一可往复运动质量可以包括一部分连杆50的质量)。活塞组件包括具有相对于汽缸轴线基本上垂直并且与主轴线平行地延伸的肘销轴线54的肘销装置52,该肘销装置铰接在连杆装置的小端56上。设有第二可往复运动质量90,用来沿着与汽缸轴线成90度角并且沿着垂直于主轴线的平面对齐的轴线94往复运动。优选的是,轴线94相对于汽缸轴线正好垂直,但是它可以是90度以外的角度,可选的角度与垂直于汽缸轴线的方向偏离小于15度。第二可往复运动质量包括沿着基本上垂直于轴线1延伸的轴线93延伸的第一引导装置91、92,第二可往复运动质量沿着轴线1往复运动。第二引导装置用来与第三引导装置接合。第二可往复运动质量包括沿着第二引导装置轴线94a延伸的第二引导装置96,所述轴线沿着垂直于主轴线并且与第二可往复运动质量往复运动所沿着的轴线平行的平面延伸。第二引导装置96用来与第三引导装置95接合。第三引导装置和第二引导装置接合成防止第二可往复运动质量绕着与主轴线平行的轴线转动,并且由此将第二可往复运动质量约束成沿着第二可往复运动质量往复运动所沿着的轴线进行往复运动。曲柄轴包括配重装置38,其质心相对于主轴线与第一大端轴承装置轴向相对但是位于与第一大端轴承装置轴线和第二第二大端轴承装置轴线所处的直线相同的径向线上。第二可往复运动质量比第一可往复运动质量补偿更大的质量,从而平衡装置的质量实际上只需要平衡等同于第一可往复运动质量的质量,从而基本上平衡在曲柄轴上的这两个可往复运动质量。因为第二可往复运动质量的质量比第二可往复运动质量的质量补偿更大,所以这两个质量的组合等同于单个质量,即在圆圈中运动的第一可往复运动质量的等同质量,但是设想它可以是椭圆形。该视图为沿着主轴线看到的剖面示意性端视图。
图12显示出本发明的第三广义方面,这方面提供了一种具有曲柄轴33的止转棒轭发动机或泵10,该曲柄轴具有主轴线3和具有位于与主轴线相距第一距离的位置处的第一大端轴承装置轴线35的第一大端轴承装置34,该曲柄轴还包括具有位于与主轴线相距第二距离的位置处的第二大端轴承装置轴线37的第二大端轴承装置36。第一大端轴承装置轴线比第二大端轴承装置轴线更远离主轴线。第一大端轴承装置轴线和第二大端轴承装置轴线彼此相同的与主轴线相交的径向线上,但是位于主轴线的彼此相对的侧上。汽缸11设置成具有沿着垂直于主轴线的平面延伸的汽缸轴线1。具有大端55的连杆装置50可转动地安装在第一大端轴承装置上,并且滑动连接装置51可转动地安装在第二大端轴承装置上。设有作为第一可往复运动质量的活塞组件60,其安装用于沿着汽缸轴线在汽缸中进行往复运动(在本领域中可以在第一可往复运动质量的计算中包含连杆装置的部分质量)。活塞组件包括肘销装置52,其轴线54相对于汽缸轴线基本上垂直并且与主轴线平行地延伸,该肘销装置可枢转地安装在连杆装置的小端56上。设有第二可往复运动质量90,它用来沿着相对于主轴线与汽缸轴线成180度角并且沿着垂直于主轴线的平面对齐的轴线94往复运动。第二可往复运动质量包括第一引导装置91、92,它沿着与第二可往复运动质量往复运动质量所沿着的轴线1基本上垂直延伸的轴线93延伸。第二引导装置96用于与第一引导装置95接合。第二可往复运动质量包括沿着第二引导装置轴线94a延伸的第二引导装置96,所述轴线沿着垂直于主轴线并且与第二可往复运动质量往复运动所沿着的轴线平行的平面延伸。第二引导装置用于与第三引导装置95接合。第三引导装置和第二引导装置接合成防止第二可往复运动质量围绕着与主轴线平行的轴线转动,并且由此将第二可往复运动质量约束成沿着第二可往复运动质量往复运动所沿着的轴线进行往复运动。第二可往复运动质量比第一可往复运动质量补偿更大的质量,从而第二可往复运动质量和第一可往复运动质量至少部分彼此平衡。该视图为沿着主轴线看到的剖面示意性端视图。
图13显示出本发明的第四广义方面,这方面提供了一种具有曲柄轴33的止转棒轭发动机或泵10,该曲柄轴具有主轴线3和具有位于与主轴线相距第一距离的位置处的第一大端轴承装置轴线35的第一大端轴承装置34,该曲柄轴还包括具有位于与主轴线相距第二距离的位置处的第二大端轴承装置轴线37的第二大端轴承装置36。第一大端轴承装置轴线比第二大端轴承装置轴线更远离主轴线。第一大端轴承装置轴线和第二大端轴承装置轴线彼此相同的与主轴线相交的径向线上,但是位于主轴线的彼此相对的侧上。汽缸11设置成具有沿着垂直于主轴线的平面延伸的汽缸轴线1。第一连接装置50可转动地安装在第一大端轴承装置上,并且第二连接装置51可转动地安装在第二大端轴承装置上。设有作为第一可往复运动质量的活塞组件60,其安装用于沿着汽缸轴线在汽缸中进行往复运动。活塞组件包括第一第一引导装置61、62,它们沿着第一第一引导装置轴线63延伸并且用来接合第一连接装置50,从而将第一连接装置约束成在曲柄轴转动期间沿着第一第一引导装置进行往复运动。设有第二可往复运动质量90,它用来沿着相对于主轴线与汽缸轴线成180度角并且沿着垂直于主轴线的平面对齐的轴线94往复运动。第二可往复运动质量包括第二第一引导装置91、92,其沿着基本上垂直于第二可往复运动质量往复运动所沿着的轴线94延伸的轴线93延伸。第二可往复运动质量包括用于与第二第一引导装置95接合的第二第二引导装置96。第二可往复运动质量的第二第二引导装置96沿着第二引导装置轴线94a延伸,该轴线沿着垂直于主轴线并且与第二可往复运动质量往复运动所沿着的轴线平行的平面延伸。第二第二引导装置用于与第二第三引导装置85接合。第二第三引导装置与第二第二引导装置接合成防止第二可往复运动质量绕着与主轴线平行的轴线转动,并且由此将第二可往复运动质量约束成沿着第二可往复运动质量往复运动所沿着的轴线进行往复运动。第二可往复运动质量比第一可往复运动质量补偿更大的质量,从而第二可往复运动质量和第一可往复运动质量至少部分相互平衡。该视图为沿着主轴线看到的剖面示意性端视图。优选的是,第二可往复运动质量和第一可往复运动质量具有足以在主轴线上完全相互平衡的质量。
图14显示出本发明的第四主要实施方式,该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具有曲柄轴33的止转棒轭发动机或泵10,该曲柄轴具有主轴线3和具有位于与主轴线相距第一距离的位置处的第一大端轴承装置轴线35的第一大端轴承装置34,该曲柄轴还包括具有位于与主轴线相距第二距离的位置处的第二大端轴承装置轴线37的第二大端轴承装置36。第一大端轴承装置轴线比第二大端轴承装置轴线更远离主轴线。第一大端轴承装置轴线和第二大端轴承装置轴线彼此相同的与主轴线相交的径向线上,但是位于主轴线的彼此相对的侧上。汽缸11设置成具有沿着垂直于主轴线的平面延伸的汽缸轴线1。第一连接装置50可转动地安装在第一大端轴承装置上,并且第二连接装置51可转动地安装在第二大端轴承装置上。设有作为第一可往复运动质量的活塞组件60,其安装用于沿着汽缸轴线在汽缸中进行往复运动。活塞组件包括第一第一引导装置61、62,它们沿着第一第一引导装置轴线63延伸并且用来接合第一连接装置50,从而将第一连接装置约束成在曲柄轴转动期间沿着第一第一引导装置进行往复运动。设有第二可往复运动质量90,它用来沿着相对于主轴线与汽缸轴线成90度角并且沿着垂直于主轴线的平面对齐的轴线94往复运动。第二可往复运动质量包括第二第一引导装置91、92,其沿着基本上垂直于第二可往复运动质量往复运动所沿着的轴线94延伸的轴线93延伸。第二可往复运动质量包括用于与第二第一引导装置95接合的第二第二引导装置96。第二可往复运动质量的第二第二引导装置96沿着第二引导装置轴线94a延伸,该轴线沿着垂直于主轴线并且与第二可往复运动质量往复运动所沿着的轴线平行的平面延伸。第二第二引导装置用于与第二第三引导装置85接合。第二第三引导装置与第二第二引导装置接合成防止第二可往复运动质量绕着与主轴线平行的轴线转动,并且由此将第二可往复运动质量约束成沿着第二可往复运动质量往复运动所沿着的轴线进行往复运动。该视图为沿着主轴线看到的剖面示意性端视图。曲柄轴包括配重装置38,其质心相对于主轴线与第一大端轴承装置轴向相对但是位于与第一大端轴承装置轴线和第二第二大端轴承装置轴线所处的直线相同的径向线上。第二可往复运动质量比第一可往复运动质量补偿更大的质量,从而平衡装置的质量实际上只需要平衡等同于第一可往复运动质量的质量,从而基本上平衡在曲柄轴上的这两个可往复运动质量。因为第二可往复运动质量的质量比第二可往复运动质量的质量补偿更大,所以这两个质量的组合等同于单个质量,即在圆圈中(但是可以设想它是椭圆形)运动的第一可往复运动质量的等同质量。该视图为沿着主轴线看到的剖面示意性端视图。可以看出,主轴线承位于第二大端轴承装置圆周的投影部分内。在该视图中,我们已经包括了用虚线表示的连杆装置,用来表示在连杆装置将活塞组件连接在第一大端轴承装置上的情况下必要时可以采用相同的布置(如果这样,则连杆质量的一部分将必须加入到表示第一可往复运动质量的质量的计算中,并且该装置将不会准确平衡,而是将基本上平衡第一和第二往复运动质量)。
注意:图14显示出位于主轴线的与第一大端轴承装置相同的侧上的第二大端轴承装置轴线,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是,必要时第二大端轴承装置可以位于与第一大端轴承装置轴线的位置相对的主轴线的相反侧上,但是在曲柄轴主轴线上平衡第一往复运动质量的是第二可往复运动构件的补偿质量而不是在曲柄轴上的配重装置。
工业实用性和商业有用性的声明
本发明在止转棒轭发动机和泵的领域中具有工业实用性和商业有用性。

Claims (5)

1.一种止转棒轭发动机或泵,其包括:具有汽缸轴线的汽缸,所述汽缸轴线相对于曲柄轴主轴线垂直延伸;用于所述发动机或泵的块状件,其包括至少一个导向边装置,所述导向边装置包括两个表面,即,与所述汽缸轴线平行并且沿着第一平面延伸的第一表面和与所述汽缸轴线平行并且沿着第二平面延伸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平面和所述第二平面彼此成一角度;第三引导装置,其包括与所述汽缸轴线平行并且沿着所述第一平面延伸的第一表面和与所述汽缸轴线平行并且沿着所述第二平面延伸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平面和所述第二平面彼此成一角度;紧固装置,用于将所述第三引导装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拉动成分别与所述导向边装置的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摩擦接合;所述导向边装置位于汽缸壁的轴向投影部分内,所述汽缸壁的投影部分朝着所述主轴线;所述曲柄轴安装成相对于所述块状件转动。
2.一种止转棒轭发动机或泵,其包括:具有汽缸轴线的汽缸,所述汽缸轴线相对于曲柄轴主轴线垂直延伸;包括导向边装置的块状件,所述导向边装置包括具有弧形导向边表面的凸形或凹形弧形导向边装置,所述弧形导向边表面平行于所述汽缸轴线延伸并且用来接合第三引导装置的背侧表面结构,所述第三引导装置的背侧表面为与所述导向边装置表面相配合的表面;所述曲柄轴安装成相对于所述块状件转动。
3.一种止转棒轭发动机或泵,其包括:具有汽缸轴线的汽缸,所述汽缸轴线相对于曲柄轴主轴线垂直延伸;所述曲柄轴包括具有位于与主轴线相距第一距离的位置处的第一大端轴承装置轴线的第一大端轴承装置,并且所述曲柄轴包括具有位于与主轴线相距与第一大端轴承装置轴线相距第二距离的位置处的第二大端轴承装置轴线的第二大端轴承装置,所述第二距离小于所述第一距离;所述第一大端轴承装置轴线和所述第二大端轴承装置轴线位于所述主轴线的相同侧上并且位于相对于主轴线成径向的直线上;安装用于沿着所述气缸轴线往复运动的活塞,所述活塞为第一可往复运动质量,所述活塞包括沿着相对于所述气缸轴线基本上垂直延伸的轴线而延伸的第一引导装置;第二可往复运动质量,其包括沿着相对于所述主轴线垂直并且相对于所述汽缸轴线基本上垂直的轴线延伸的第二第一引导装置,所述第二可往复运动质量比所述第一可往复运动质量补偿更大的质量,从而实际上所述第一可往复运动质量在往复运动时的惯量和第二可往复运动质量在往复运动时的惯量等同于沿椭圆形运动的所述第一可往复运动质量的质量的单个质量,所述椭圆形在主轴线上对中或者沿着在汽缸轴线和所述第二可往复运动质量往复运动所沿着的轴线之间存在的夹角的等分线对中。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止转棒轭发动机,其中所述第一可往复运动质量通过连杆与所述第一大端轴承装置连接;并且其中所述连杆的一部分质量加入到用于所述第一往复运动质量的质量的平衡中。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止转棒轭发动机或泵,其中所述第二大端轴承装置轴线位于主轴线的与所述第一大端轴承装置轴线相对的侧上;并且其中所述第二可往复运动构件用来沿着与所述汽缸轴线基本上平行的轴线往复运动;并且其中所述第一可往复运动质量在往复运动时的惯量和所述第二可往复运动质量在往复运动时的惯量在整个所述主轴线上彼此平衡。
CN2009801074461A 2008-01-18 2009-01-19 止转棒轭发动机或泵 Pending CN10200727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AU2008900303 2008-01-18
AU2008900303A AU2008900303A0 (en) 2008-01-18 Improved balance of engines
PCT/AU2009/000056 WO2009089596A1 (en) 2008-01-18 2009-01-19 Scotch yoke engine or pump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07270A true CN102007270A (zh) 2011-04-06

Family

ID=408850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074461A Pending CN102007270A (zh) 2008-01-18 2009-01-19 止转棒轭发动机或泵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20110023705A1 (zh)
EP (1) EP2247829A1 (zh)
JP (1) JP2011510203A (zh)
CN (1) CN102007270A (zh)
AU (1) AU2009204653A1 (zh)
BR (1) BRPI0905691A2 (zh)
MX (1) MX2010007871A (zh)
WO (1) WO2009089596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310416A1 (de) * 1983-03-18 1984-09-20 Appel, Hermann, Prof. Dr.-Ing., 1000 Berlin Arbeitsmaschine mit vollstaendigem ausgleich der massenwirkungen
DE3417349A1 (de) * 1983-03-18 1985-11-14 Appel, Hermann, Prof. Dr.-Ing., 1000 Berlin Arbeitsmaschine mit vollstaendigem ausgleich der massenwirkungen
JPH09273432A (ja) * 1996-04-09 1997-10-21 Kiichi Taga スコッチヨークエンジン
WO2000060216A1 (en) * 1999-04-01 2000-10-12 Peter Robert Raffaele Reciprocating fluid machines
AUPR459501A0 (en) * 2001-04-27 2001-05-24 Raffaele, Michael John Improvements in engines and components
JP2005061301A (ja) * 2003-08-11 2005-03-10 Toyota Motor Corp スコッチヨーク式エンジン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10023705A1 (en) 2011-02-03
BRPI0905691A2 (pt) 2015-07-07
WO2009089596A8 (en) 2010-08-19
JP2011510203A (ja) 2011-03-31
AU2009204653A1 (en) 2009-07-23
MX2010007871A (es) 2010-10-25
WO2009089596A1 (en) 2009-07-23
EP2247829A1 (en) 2010-1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743576A (en) Hoist device
EP2463498B1 (en) Multi-link piston-crank mechanism
US20090000598A1 (en) Reciprocating-pisto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with variable compression ratio
JP6160779B2 (ja) 軸受構造
JP6399233B2 (ja) ロアリンクのボルト締結方法
US20170089423A1 (en) Crankshaft and method of balancing the same
CN102369364A (zh) 连杆
US20050268879A1 (en) Assembled crankshaft and method for making crankshaft assembly
CN102007270A (zh) 止转棒轭发动机或泵
US6745730B2 (en) Odd-cylinder v-type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201763909U (zh) 曲柄圆滑块机构及应用该机构的设备
EP1086296B1 (en) I-yoke mechanism
CN202215379U (zh) 内燃机的多连杆式活塞-曲轴机构
CN108223551B (zh) 发动机及其组合式平衡轴
JP6295909B2 (ja) 複リンク式ピストン−クランク機構を備えた内燃機関の製造方法
JP2017501354A (ja) マルチリンク式クランク機構用のカップリングリンクおよびマルチリンク式クランク機構
CN201575142U (zh) 用于往复-旋转运动相互转换机构的h型机体及其设备
US9879714B2 (en) Connecting rod
US6178849B1 (en) Connecting rod assembly for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220112387U (zh) 一种连杆油孔打孔设备
US20060278182A1 (en) Connection assembly for converting between reciprocal and rotary motion
JP6269317B2 (ja) 複リンク式ピストンクランク機構におけるリンク連結構造
JP2006046615A (ja) 内燃機関のピストンクランク機構におけるロアリンク
KR19980034986A (ko) 호이스트 장치
JP2017223210A (ja) 二分割コンロッドl形ヨーク対向ピストン型行程容積連続可変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