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05162B -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05162B
CN102005162B CN201010221906.8A CN201010221906A CN102005162B CN 102005162 B CN102005162 B CN 102005162B CN 201010221906 A CN201010221906 A CN 201010221906A CN 102005162 B CN102005162 B CN 10200516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parency electrode
display
touch panel
display panel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2190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05162A (zh
Inventor
李在度
丁荣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Displa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G Displa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Displa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G Displa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0051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051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051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051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40OLEDs integrated with touch scree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4Connections between sensors and controllers, e.g. routing lines between electrodes and connection p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2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opto-electronic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3Manufacturing, i.e. details related to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suited for touch sensitive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该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包括:显示面板、设置在显示面板的显示面上的触摸屏面板、用于通过触摸屏面板感测位置的感测单元以及设置在触摸屏面板上的偏振板,其中,触摸屏面板附接到显示面板的显示面区域并且在其问设有空气层。

Description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本申请要求2009年8月27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10-2009-0079937的优先权,在此援引该专利申请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用于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有机发光元件是自发光元件,在这种元件中,发光层形成在设置在基板上的两个电极之间。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根据发光方向分为顶发射型、底发射型和双向发射型。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根据驱动方法分为无源矩阵型和有源矩阵型。
设置在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中的子像素包括晶体管单元和有机发光二极管,晶体管单元包括开关晶体管、驱动晶体管和电容器,有机发光二极管包括与包含在晶体管单元中的驱动晶体管连接的下电极、有机发光层和上电极。
在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中,扫描信号、数据信号、功率等被提供到矩阵形式排列的多个子像素,并且从选择的子像素中发射光,从而显示图像。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优点在于它能够以纤薄的显示装置实现。最近,很多研究致力于把触摸屏功能添加到纤薄的显示装置诸如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上。
然而,由于在形成用于执行触摸屏功能的透明电极的区域和未形成透明电极的区域之间的折射率不同而导致的反射光不同,具有触摸屏功能的传统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具有一些问题,例如,能见度降低以及透明电极暴露。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在于提供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其包括:显示面板、设置在显示面板的显示面上的触摸屏面板、用于通过触摸屏面板感测位置的感测单元以及设置在触摸屏面板上的偏振板,其中,触摸屏面板附接到显示面板的显示面区域并且在其间设有空气层。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制造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形成显示面板;在显示面板的显示面上形成触摸屏面板;形成感测单元以通过触摸屏面板感测位置;以及在触摸屏面板上形成偏振板,其中,触摸屏面板附接到显示面板的显示面区域并且在其间设有空气层。
附图说明
所包含的附图用于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其并入本申请中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附图图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示意性框图;
图2是用于说明具有单层结构的触摸屏面板和感测单元的框图;
图3和图4是具有单层结构的触摸屏面板的结构的视图;
图5是用于说明具有多层结构的触摸屏面板和感测单元的框图;
图6-9是具有多层结构的触摸屏面板的结构的视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截面图;
图11是显示面板的局部截面图;
图12是示出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分层结构的视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截面图;
图14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截面图;
图15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四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有机发光二级管显示器的截面图;
图16是根据比较例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截面图;
图17是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截面图;以及
图18和图19是用于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特性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其中的一些实例在附图中示出。
下文中,将参照附图对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具体实例进行描述。
参照图1,根据本发明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包括显示面板PNL、触摸屏面板TPNL、扫描驱动器SDRV、数据驱动器DDRV以及感测单元TSC。
虽然显示面板PNL可以包括平板显示器FPD,例如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液晶显示面板和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但是本示例性实施方式采取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作为实例。扫描驱动器SDRV给扫描线SL1-SLm提供扫描信号,这些扫描线连接到包含在显示面板PNL中的子像素。数据驱动器DDRV给数据线DL1-DLn提供数据信号,这些数据线连接到包含在显示面板PNL中的子像素。触摸屏面板TPNL设置在显示面板PNL的显示面上。感测单元TSC通过与触摸屏面板TPNL连接的线TS1-TSk感测用户所触摸的位置。
参照图2,感测单元TSC与包含在触摸屏面板TPNL中的透明电极TPL和TPR连接。当用户触摸该触摸屏面板TPNL时,感测单元TSC识别包含在触摸屏面板TPNL中的透明电极TPL和TPR的电容变化并感测触摸位置。本示例性实施方式将针对按照投射电容(projected capacitance)类型形成触摸屏面板TPNL和感测单元TSC的实例来进行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
感测单元TSC例如可以包括信号输入部分SW、信号放大器AMP、信号转换器和信号检测器LUT,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信号输入部分SW通过与设置在触摸屏面板TPNL中的透明电极TPL和TPR连接的线Y0和Y1接收信号。信号放大器AMP放大信号输入单元SW所接收的信号。信号转换器ADC将作为模拟信号输入的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信号检测器LUT通过识别电容的变化来检测表示用户触摸位置的位置数据,并将检测的位置数据传输给使用该数据的设备CD。
如上所述,感测单元TSC可以通过识别触摸屏面板TPNL中所包含的透明电极TPL和TPR的电容变化来感测触摸位置,透明电极TPL和TPR的结构如下。
参照图3和图4,透明电极TPL和TPR包括多个第一透明电极TPL和多个第二透明电极TPR,第一透明电极TPL被布置成从触摸屏面板TPNL的左侧到其右侧分开,第二透明电极TPR被布置成从触摸屏面板TPNL的右侧到其左侧分开。可以利用对准图案将第一透明电极TPL和第二透明电极TPR图案化,在该对准图案中,第一和第二透明电极设置在相同层上并以预定间隔间隔开,并且它们的面积是变化的。然后,如图中所示,第一透明电极TPL和第二透明电极TPR可被图案化成具有彼此不同的电容。这样形成在触摸屏面板TPNL上的透明电极TPL和TPR通过线Y0-Y9连接到感测单元TSC。本发明的图3和图4仅是用来帮助理解透明电极TPL和TPR的结构的例示图,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
参照图5,感测单元TSC与触摸屏面板TPNL中所包含的透明电极TPY和TPX连接。当用户触摸该触摸屏面板TPNL时,感测单元TSC识别触摸屏面板TPNL中所包含的透明电极TPY和TPX的电容变化,并感测触摸位置。本示例性实施方式将针对按照投射电容类型形成触摸屏面板TPNL和感测单元TSC的实例来进行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
感测单元TSC例如可以包括信号输入部分SW、信号放大器AMP、信号转换器和信号检测器LUT,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信号输入部分SW通过与设置在触摸屏面板TPNL中的透明电极TPY和TPX连接的线Y0和Y1接收信号。信号放大器AMP放大信号输入单元SW所接收的信号。信号转换器ADC将作为模拟信号输入的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信号检测器LUT通过识别电容的变化来检测表示用户触摸位置的位置数据,并将检测的位置数据传输给使用该数据的设备CD。
如上所述,感测单元TSC可以通过识别触摸屏面板TPNL中所包含的透明电极TPY和TPX的电容变化来感测触摸位置,透明电极的结构如下。
参照图6,透明电极TPY和TPX包括多个第一透明电极TPY和多个第二透明电极TPX,第一透明电极TPY被布置成在第一轴向上分开,第二透明电极TPX被布置成在第二轴向上分开。第一透明电极TPY和第二透明电极TPX可以被图案化,以设置在不同层上,并且图案化的第一透明电极TPY和第二透明电极TPX可以通过跨接电极(jumper electrode)JP互相连接。第一透明电极TPY和第二透明电极TPX通过线Y0-Y3和X0-X3与感测单元TSC连接。
参照图7,透明电极TPY和TPX包括多个第一透明电极TPY和多个第二透明电极TPX,第一透明电极TPY被布置成在第一轴向上分开,第二透明电极TPX被布置成在第二轴向上分开。第一透明电极TPY和第二透明电极TPX可以被图案化,以设置在不同层上,并彼此交叉。第一透明电极TPY和第二透明电极TPX通过Y0-Y3和X0-X3与感测单元TSC连接。
参照图8,透明电极TPY和TPX包括多个第一透明电极TPY和多个第二透明电极TPX,第一透明电极TPY被布置成在第一轴向上分开,第二透明电极TPX与第一透明电极TPY一样布置。第一透明电极TPY和第二透明电极TPX可以被图案化,以设置在不同层上,并彼此交叉。第一透明电极TPY和第二透明电极TPX通过线Ym和X0-X3与感测单元TSC连接。
参照图9,透明电极TPY和TPX包括多个第一透明电极TPY和多个第二透明电极TPX,第一透明电极TPY被布置成在第二轴向上分开,第二透明电极TPX与第一透明电极TPY一样布置。第一透明电极TPY和第二透明电极TPX可以被图案化,以设置在不同层上,并彼此交叉。第一透明电极TPY和第二透明电极TPX通过线Y0-Y3和Xn与感测单元TSC连接。
本发明的图6-9仅是用来帮助理解透明电极TPY和TPX的结构的例示图,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
现在,将对根据本发明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进行更详细的描述。
<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
参照图10和图11,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包括显示面板100、设置在显示面板100的显示面上的触摸屏面板140、设置在触摸屏面板140上的偏振板160和设置在偏振板160上的覆盖窗(coverwindow)170。
显示面板100中所包含的每个子像素包括由扫描信号驱动的开关晶体管、把数据信号存储为数据电压的电容器、由存储在电容器中的数据电压驱动的驱动晶体管,以及在驱动晶体管驱动时发光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当扫描信号和数据信号被提供到子像素时,子像素发光,并且显示面板100显示相应的图像。以下将对显示面板100中所包含的子像素的实例进行描述。
栅极110设置在第一基板100a的一个表面上。栅极110可以由从钼(Mo)、铝(Al)、铬(Cr)、金(Au)、钛(Ti)、镍(Ni)、钕(Nd)、铜(Cu)及其合金中选出的一种材料构成。栅极110可以是由从钼(Mo)、铝(Al)、铬(Cr)、金(Au)、钛(Ti)、镍(Ni)、钕(Nd)、铜(Cu)及其合金中选出的一种材料构成的多层。栅极110还可以是由钼/铝钕或者钼/铝构成的双层。
第一绝缘层111设置在栅极110上。第一绝缘层111可以由氧化硅层SiOx、氮化硅层SiNx构成,或者可以是其多层结构。但是,第一绝缘层111并不限于此。
有源层112设置在第一绝缘层111上。有源层112可以包括非晶硅或者作为晶化的非晶硅的多晶硅。有源层112可以包括源极区、沟道区和漏极区。此外,欧姆接触层113可以设置在有源层112上。
分别连接到源极区和漏极区的源极114a和漏极114b设置在欧姆接触层113上。源极114a和漏极114b可以形成为单层或多层。如果源极114a和漏极114b是单层,那么源极114a和漏极114b可以由从钼(Mo)、铝(Al)、铬(Cr)、金(Au)、钛(Ti)、镍(Ni)、钕(Nd)、铜(Cu)及其合金中选出的一种材料构成。如果源极114a和漏极114b是多层,那么源极114a和漏极114b可以是由钼/铝钕或钼/铝构成的双层,或者是由钼/铝钕/钼构成的三层。
第二绝缘层115设置在源极114a和漏极114b上。第二绝缘层115可以是氧化硅层SiOx、氮化硅层SiNx或其多层。但是,第二绝缘层115并不限于此。
第三绝缘层117设置在第二绝缘层115上。第三绝缘层117可以是氧化硅层SiOx、氮化硅层SiNx或其多层。但是,第三绝缘层117并不限于此。
与源极114a或漏极114b连接的下电极119设置在第三绝缘层117上。可以选择下电极119作为阴极或阳极。如果选择下电极119作为阴极,那么该阴极可以由铝、铝合金和铝钕(AlNd)中的一种材料构成。但是,下电极119并不限于此。如果选择下电极119作为阳极,那么该阳极可以有利地由高反射材料构成。
具有用于暴露下电极119的一部分的开口的堤层(bank layer)122形成在下电极119上。堤层122可以包括有机材料,例如苯并环丁烯(BCB)树脂、丙烯酸树脂或聚酰亚胺树脂。但是,堤层122并不限于此。
有机发光层124设置在下电极119上。如图12中所示,有机发光层124可以包括空穴注入层124a、空穴传输层124b、发射层124c、电子传输层124d和电子注入层124e。空穴注入层124a使空穴的注入平稳。空穴注入层124a可以由从CuPc(酞青铜)、PEDOT(聚(3,4)-乙烯二氧噻吩)、PANI(聚苯胺)和NPD(N,N-二萘基-N,N′-二苯基联苯胺)中选出的一种材料构成。但是,空穴注入层124a并不限于此。空穴传输层124b使空穴的传输平稳。空穴传输层124b可以由从NPD(N,N-二萘基-N,N’-二苯基联苯胺)、TPD(N,N’-二-(3-甲基苯基)-N,N’-二-(苯基)-联苯胺)、s-TAD和MTDATA(4,4′,4″-三(N-3-甲基苯基-N-苯基-氨基)-三苯胺)中选出的一种材料构成。但是,空穴传输层124b并不限于此。发射层124c可以包括发射红光、绿光或蓝光的材料。此外,发射层124c可以由磷光或荧光材料构成。如果发射层124c是红色的,那么发射层124c可以由包含主体材料和掺杂剂的磷光材料构成,该主体材料具有咔唑联苯(CBP)或者1,3-二(咔唑-9-基)mCP,该掺杂剂具有从PIQIr(acac)(二(1-苯基异喹啉)乙酰丙酮铱)、PQIr(acac)(二(1-苯基喹啉)乙酰丙酮铱)、PQIr(三(1-苯基喹啉)铱)和PtOEP(八乙基卟啉铂)中选出的至少一种材料。此外,发射层124可以由具有PBD:Eu(DBM)3(Phen)或二萘嵌苯的荧光材料制成。但是,发射层124c并不限于此。如果发射层124c是绿色的,那么发射层124c可以由包含主体材料和掺杂剂的磷光材料构成,该主体材料具有CBP或mCP,该掺杂剂具有Ir(ppy)3(fac三(2-苯基吡啶)铱)。可选地,发射层124c可以由具有Alq3(三(8-羟基喹啉)铝)的荧光材料构成。但是,发射层124c并不限于此。如果发射层124c是蓝色的,那么发射层124c可以由包含主体材料和掺杂剂的磷光材料构成,该主体材料具有CBP或mCP,该掺杂剂具有(4,6-F2ppy)2Irpic。可选地,发射层124c可以由荧光材料构成,该荧光材料具有从螺环-DPVBi、螺环-6P、二苯乙烯苯(DSB)、二苯乙烯基芳烃(DSA)、PFO聚合物和PPV聚合物中选出的一种材料。但是,发射层124c并不限于此。电子传输层124d使电子的传输平稳,并且可以由从Alq3(三(8-羟基喹啉)铝)、PBD、TAZ、螺环-PBD、BAlq、LiF和SAlq中选出的一种或多种材料构成。但是,电子传输层124d并不限于此。电子注入层124e使电子的注入平稳,并且可以由三(8-羟基喹啉)铝(Alq3)、PBD、TAZ、螺环-PBD、BAlq、LiF或SAlq构成。但是,电子注入层124e并不限于此。这里,本发明并不限于图12,可以省略空穴注入层124a、空穴传输层124b、电子传输层124d和电子注入层124e中的至少一个。
上电极126设置在有机发光层124上。可以选择上电极126作为阳极或阴极。在这里,选作阳极的上电极126可以由掺杂Al203的氧化铟锡(ITO)、氧化铟锌(IZO)、氧化铟锡锌(ITZO)和ZnO中的一种构成。但是,上电极126并不限于此。
对于这种结构,子像素以矩阵形式设置在第一基板100a的一个表面上。设置在第一基板100a的一个表面上的子像素易受湿气或氧气的影响。因此,第一基板100a和第二基板100b可以通过粘合构件等接合并密封。
触摸屏面板140包括基础基板141以及与感测单元连接的第一透明电极145和第二透明电极147。基础基板141可以由诸如折射率范围在1.1到1.6的玻璃之类的材料构成。第一透明电极145和第二透明电极147形成在基础基板141的不面对显示面板100的显示面的第一表面上。第一透明电极145和第二透明电极147通过彼此不同的线连接到感测单元,至少两对电极构成一个组。第一透明电极145和第二透明电极147可以作为单层结构形成在基础基板141的第一表面上,并且具有如图3和4的“TPL”和“TPR”的形状那样的形状。但是,第一透明电极145和第二透明电极147并不限于此。触摸屏面板140通过设置在基础基板的外边缘和显示面板100的显示面的外边缘上的光学粘合剂130附接到显示面板的显示面上。由此,触摸屏面板140附接到显示面板100的显示面区域并且在其间设有空气层AG。但是,触摸屏面板140并不限于此。
偏振板160包括设置在触摸屏面板140上的相位差延迟膜160a和设置在相位差延迟膜160a上的偏振膜160b。相位差延迟膜160a可以具有相对于入射光具有λ/4的相位差的光轴,偏振膜160b可以具有使非偏振光偏振的吸收轴。
<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
参照图13,根据本发明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包括显示面板100、设置在显示面板100的显示面上的触摸屏面板140、设置在触摸屏面板140上的偏振板160和设置在偏振板160上的覆盖窗170。
除了触摸屏面板140的结构之外,第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100、偏振板160和覆盖窗170的结构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那些相同。因此,为了避免重复说明,将仅对触摸屏面板140的结构进行描述。
触摸屏面板140包括基础基板141以及与感测单元连接的第一透明电极145和第二透明电极147。基础基板141可以由诸如折射率范围在1.1到1.6的玻璃之类的材料构成。触摸屏面板140包括在基础基板141的不面对显示面板100的显示面的第一表面上形成的第一透明电极145、在第一透明电极145上形成的绝缘层146和在绝缘层146上形成的第二透明电极147。第一透明电极145和第二透明电极147通过彼此不同的线与感测单元连接,并且至少两个电极对构成一个组。第一透明电极145和第二透明电极147可以作为多层结构形成,在该多层结构中,第一和第二透明电极分离地布置在基础基板141的第一表面上和绝缘层146上,并且具有如图6-9的“TPL”和“TPR”的形状那样的形状。但是,第一透明电极145和第二透明电极147并不限于此。触摸屏面板140通过设置在基础基板141的外边缘和显示面板100的显示面的外边缘上的光学粘合剂130附接到显示面板的显示面上。触摸屏面板140经由设置在显示面板100的显示面区域中的空气层AG附接。但是,触摸屏面板140并不限于此。
<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
参照图14,根据本发明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包括显示面板100、设置在显示面板100的显示面上的触摸屏面板140、设置在触摸屏面板140上的偏振板160和设置在偏振板160上的覆盖窗170。
除了触摸屏面板140的结构之外,第三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100、偏振板160和覆盖窗170的结构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那些相同。因此,为了避免重复说明,将仅对触摸屏面板140的结构进行描述。
触摸屏面板140包括基础基板141以及与感测单元连接的第一透明电极145和第二透明电极147。基础基板141可以由诸如折射率范围在1.1到1.6的玻璃之类的材料构成。触摸屏面板140包括在基础基板141的不面对显示面板100的显示面的第一表面上形成的第一透明电极145和在基础基板141的面对显示面板100的显示面的第二表面上形成的第二透明电极147。第一透明电极145和第二透明电极147通过彼此不同的线与感测单元连接,并且至少两个电极对构成一个组。第一透明电极145和第二透明电极147可以作为多层结构形成,在该多层结构中,第一和第二透明电极分离地布置在基础基板141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上,并且具有如图6-9的“TPL”和“TPR”的形状那样的形状。但是,第一透明电极145和第二透明电极147并不限于此。触摸屏面板140通过设置在基础基板141的外边缘和显示面板100的显示面的外边缘上的光学粘合剂130附接到显示面板的显示面上。触摸屏面板140经由设置在显示面板100的显示面区域中的空气层AG附接。但是,触摸屏面板140并不限于此。
<第四示例性实施方式>
参照图15,根据本发明第四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包括显示面板100、设置在显示面板100的显示面上的触摸屏面板140、设置在触摸屏面板140上的偏振板160和设置在偏振板160上的覆盖窗170。
除了触摸屏面板140的结构之外,第四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显示面板100、偏振板160和覆盖窗170的结构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那些相同。因此,为了避免重复说明,将仅对触摸屏面板140的结构进行描述。
触摸屏面板140包括第一基础基板141以及与感测单元连接的第一透明电极145和第二透明电极147。第一基础基板141可以由诸如折射率范围在1.1到1.6的玻璃之类的材料构成。触摸屏面板140包括在第一基础基板141的不面对显示面板100的显示面的第一表面上形成的第一透明电极145、附接到第一基础基板141的第一表面的第二基础基板143以及在第二基础基板143的不面对第一透明电极145的第二表面上形成的第二透明电极147。第一透明电极145和第二透明电极147通过彼此不同的线与感测单元连接,并且至少两个电极对构成一个组。第一透明电极145和第二透明电极147可以作为多层结构形成,在该多层结构中,第一和第二透明电极分离地布置在第一基础基板141的第一表面和第二基础基板143的第二表面上,并且具有如图6-9的“TPL”和“TPR”的形状那样的形状。但是,第一透明电极145和第二透明电极147并不限于此。触摸屏面板140通过设置在第一基础基板141的外边缘和显示面板100的显示面的外边缘上的光学粘合剂130附接到显示面板的显示面上。触摸屏面板140经由设置在显示面板100的显示面区域中的空气层AG附接。但是,触摸屏面板140并不限于此。
现在,将参照前述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一个和比较例对根据本发明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特性进行描述。
参照图16和图17,根据比较例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分别包括显示面板100、触摸屏面板140、偏振板160和覆盖窗170。
以下将参照图16对比较例的触摸屏面板140的结构进行描述。
包括相位差延迟膜160a和偏振膜160b的偏振板160附接到显示面板100的显示面的整个表面。触摸屏面板140通过在偏振板160的整个表面上形成的光学填充物150附接。覆盖窗170附接到触摸屏面板140的整个表面。触摸屏面板140包括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构成的基础基板142和作为单层结构形成在基础基板142上的第一透明电极145和第二透明电极147。
以下将参照图17对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触摸屏面板140的结构进行描述。
触摸屏面板140通过在显示面板100的外边缘上形成的光学填充物130附接到显示面板100的显示面区域,并提供空气层AG。包括相位差延迟膜160a和偏振膜160b的偏振板160附接到触摸屏面板140上。触摸屏面板140包括由玻璃构成的基础基板141和作为单层结构形成在基础基板141上的第一透明电极145和第二透明电极147。
在外部光照射到具有上述结构的比较例和示例性实施方式上之后,获得下面的结果。
首先,在图16的比较例中,当光从外部入射时,会观察到一旦入射光碰到基础基板142的表面以及形成有第一透明电极145和第二透明电极147的区域,入射光就被反射回去。此时,从外部入射的光的反射率R是大约2.1%。此外,在组成触摸屏面板140的第一透明电极145和第二透明电极147未被形成的区域中,会观察到一旦光碰到基础基板142的表面,光就被直接反射。此时,从外部入射的光的反射率R是大约23.6%。
因为当光从外部入射时,在光碰到第一透明电极145和第二透明电极147或者基础基板142的表面之后,大量的光被反射回去,所以比较例的结构的能见度下降。此外,因为反射光的量,出现了组成触摸屏面板140的第一透明电极145和第二透明电极147对于用户可见的问题。猜测这是因为设置在显示面板100上的偏振板160、光学填充物150、触摸屏面板140和覆盖窗170的结构问题。
另一方面,在图17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当光从外部入射时,会观察到入射光在碰到基础基板141的表面以及形成有第一透明电极145和第二透明电极147的区域时被反射。此时,从外部入射的光的反射率R是大约1%。此外,在组成触摸屏面板140的第一透明电极145和第二透明电极147未被形成的区域中,会观察到光在碰到基础基板141的表面时被直接反射。此时,从外部入射的光的反射率R是大约1%。
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结构被构造为,以便即使光从外部入射,也能防止几乎所有的外部光被反射,因而提高了能见度并消除了组成触摸屏面板140的第一透明电极145和第二透明电极147对于用户可见的问题。换句话说,因为在触摸屏面板140和覆盖窗170之间设置了偏振板160,所以示例性实施方式解决了比较例的问题。
参照图18,当未偏振的自然光入射时,偏振板160使光沿着偏振膜160b的吸收轴偏振成x轴振动分量和y轴振动分量。然后,在偏振成各振动分量的光中,x轴振动分量变得比y轴振动分量慢了λ/4。当从观察点看去时,通过相位差延迟膜160a入射的光具有在①、②、③和④方向上振动的特性。
参照图19,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利用偏振板160的前述特性将偏振板160设置在触摸屏面板140和覆盖窗170之间。于是,在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结构中,当自然光(或外部光)入射时,偏振板160的相位差延迟膜160a使入射光在“IP”方向上偏振,并慢了λ/4。由设置在偏振板160下方的透明电极145所反射的光在“OP”方向上偏振,并且当它再次通过偏振板160的相位差延迟膜160a时慢了λ/4。此时,反射光在“OP”方向上偏振,但是并不透射过形成在偏振膜160b的吸收轴上的“交叉尼科尔(crossed nicole)(CN)”。换句话说,通过偏振板160入射的自然光(或外部光)被反射并返回,就好像它通过了λ/4+λ/4=λ/2的板一样。因为λ/2板把偏振状态变成90度,所以通过偏振板160入射的自然光(或外部光)没有透射过形成在偏振膜160b的吸收轴上的“CN”,而是看起来几乎所有的量都消失了一样。
同时,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利用包括相位差延迟膜160a和偏振膜160b的偏振板160降低了入射的外部光的反射率。但是,根据实验,发现当从外部入射的光表现出0.1%到4%的反射率R时,也没有诸如透明电极145和147暴露以及能见度降低的问题。
下面的表1示意性示出了根据偏振板160的特性,对于从外部入射的光的反射率,能否看到透明电极以及能见度是否降低。
[表1]
  反射率(R)   透明电极   能见度
  0.1%   未见   未降低
  1%   未见   未降低
  4%   未见   未降低
  5%   局部可见   局部降低
  6%   可见   降低
根据上面的表1,由于从外部入射的光在碰到触摸屏面板140中所包含的透明电极145和147的表面时被反射,所以偏振板160可以被配置成具有0.1%到4%的反射率R。如果将偏振板160的反射率R维持在比0.1%高,那就防止了由形成有透明电极的区域和未形成透明电极的区域之间的折射率差异导致的反射光差异而引起的透明电极145和147的暴露问题。如果将偏振板160的反射率R维持在比4%低,那就防止了由形成有透明电极的区域和未形成透明电极的区域之间的折射率差异导致的反射光差异而引起的能见度降低的问题。因此,只要将设置在触摸屏面板140上的一组件配置成具有0.1%到4%的折射率R,就能够用具有与偏振板160不同结构的光学板来作为该组件。
如上所述,在具有触摸屏功能的本发明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制造期间,消除了组成触摸屏面板的透明电极对于用户可见的现象,并且提高了显示面板的能见度。
前述实施方式和优点仅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视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的教导能够容易地应用到其他类型的设备中。前述实施方式的描述旨在示例性的,且并不限制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对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很多变型、修改和变化是显而易见的。在权利要求书中,装置加功能的分句意在覆盖执行所述功能的在此描述的结构,不仅包括结构等效形式,而且包括等效结构。

Claims (9)

1.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包括:
显示面板;
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面上的触摸屏面板;
用于通过所述触摸屏面板感测位置的感测单元;以及
设置在所述触摸屏面板上的偏振板;
其中,所述触摸屏面板通过空气层附接到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面区域,
其中,所述触摸屏面板包括:
基础基板,其附接到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面上;
多个第一透明电极,其形成在所述基础基板的不面对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面的第一表面上;以及
多个第二透明电极,其形成在所述基础基板的面对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面的第二表面上,
其中,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和所述第二透明电极通过彼此不同的线与所述感测单元连接,
其中所述空气层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面与面对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面的基础基板之间,并且所述空气层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面区域中,
其中在从外部入射的光碰到所述触摸屏面板中所包含的透明电极的表面而被反射时,所述偏振板具有0.1%到4%的反射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其中,所述偏振板包括:
设置在所述触摸屏面板上的相位差延迟膜;以及
设置在所述相位差延迟膜上的偏振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其中,所述相位差延迟膜具有光轴,该光轴相对于入射光具有λ/4的相位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其中,所述基础基板由玻璃构成。
5.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的制造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形成显示面板;
在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面上形成触摸屏面板;
形成感测单元以通过所述触摸屏面板感测位置;以及
在所述触摸屏面板上形成偏振板,
其中,所述触摸屏面板通过空气层附接到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面区域,
其中,所述触摸屏面板包括:
基础基板,其附接到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面上;
多个第一透明电极,其形成在所述基础基板的不面对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面的第一表面上;以及
多个第二透明电极,其形成在所述基础基板的面对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面的第二表面上,
其中,所述第一透明电极和所述第二透明电极通过彼此不同的线与所述感测单元连接,
其中所述空气层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面与面对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面的基础基板之间,并且所述空气层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面区域中,
其中在从外部入射的光碰到所述触摸屏面板中所包含的透明电极的表面而被反射时,所述偏振板具有0.1%到4%的反射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偏振板包括:
设置在所述触摸屏面板上的相位差延迟膜;以及
设置在所述相位差延迟膜上的偏振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相位差延迟膜具有光轴,该光轴相对于入射光具有λ/4的相位差。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基础基板由玻璃构成。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至少两个电极对构成一个组。
CN201010221906.8A 2009-08-27 2010-07-05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Active CN10200516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090079937A KR101258258B1 (ko) 2009-08-27 2009-08-27 유기전계발광표시장치
KR10-2009-0079937 2009-08-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05162A CN102005162A (zh) 2011-04-06
CN102005162B true CN102005162B (zh) 2015-03-11

Family

ID=436241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21906.8A Active CN102005162B (zh) 2009-08-27 2010-07-05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759145B2 (zh)
KR (1) KR101258258B1 (zh)
CN (1) CN10200516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704536B1 (ko) * 2010-10-08 2017-02-0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슬림형 터치 패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휴대 단말기
KR101381817B1 (ko) 2011-06-30 2014-04-0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FR2981172B1 (fr) * 2011-10-11 2015-10-30 Wysips Dispositif d'affichage comprenant une surface multifonctionnelle et communicante
CN103092377B (zh) * 2011-11-01 2016-01-06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应用其触控面板的触控显示器
KR101881895B1 (ko) * 2011-11-30 2018-07-2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박막트랜지스터 어레이 기판, 이를 포함하는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박막트랜지스터 어레이 기판의 제조 방법
CN106918860B (zh) 2011-12-19 2019-05-28 Lg化学株式会社 偏光板
TW201327304A (zh) * 2011-12-30 2013-07-01 Au Optronics Corp 觸控顯示面板
CN102592513B (zh) * 2011-12-30 2015-07-08 昆山维信诺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具有触摸功能的oled显示屏及其制造方法
KR101472806B1 (ko) * 2012-01-30 2014-12-1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패널 및 터치 패널을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KR101974107B1 (ko) * 2012-02-02 2019-05-0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WO2013118214A1 (ja) 2012-02-08 2013-08-15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情報表示装置
TWI486835B (zh) * 2012-05-08 2015-06-01 Htc Corp 觸控顯示裝置
KR101401050B1 (ko) * 2013-08-09 2014-06-27 동우 화인켐 주식회사 터치 감지 전극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KR101443689B1 (ko) * 2013-08-23 2014-09-23 동우 화인켐 주식회사 편광판 일체형 터치 감지 전극
KR20150029166A (ko) * 2013-09-09 2015-03-1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04571654B (zh) * 2013-10-11 2018-04-27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触控显示装置及显示装置
TWI522857B (zh) 2013-10-11 2016-02-21 群創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顯示面板、觸控顯示裝置及顯示裝置
CN109309114B (zh) * 2013-11-12 2023-05-26 宸鸿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二极管触控显示设备
CN106462295B (zh) * 2014-05-29 2019-07-16 富士电机株式会社 操作输入的光学检测装置、自动售货机和操作输入的光学检测方法
KR102264760B1 (ko) 2014-11-26 2021-06-14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센서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04503124A (zh) * 2014-12-31 2015-04-08 业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KR102396128B1 (ko) * 2015-09-21 2022-05-09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터치 필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미러 디스플레이
CN107704142A (zh) * 2017-07-24 2018-02-16 合肥市施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静电的防尘触摸屏
WO2019237323A1 (zh) * 2018-06-15 2019-12-19 深圳市艾博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单层电容式触摸屏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61379A (zh) * 2008-02-01 2008-09-10 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 电容式触摸屏及包含该触摸屏的触摸显示器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17646A (ja) * 2002-09-25 2004-04-15 Sharp Corp タッチセンサ付き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TWI317086B (en) * 2006-04-14 2009-11-11 Ritdisplay Corp Top-emitting organic led display having transparent touch panel
KR101374887B1 (ko) * 2006-05-16 2014-03-1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패널
JP2008083496A (ja) * 2006-09-28 2008-04-10 Epson Imaging Devices Corp 電極基板の製造方法
KR20080073559A (ko) * 2007-02-06 2008-08-1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유기 전계 발광 표시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61379A (zh) * 2008-02-01 2008-09-10 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 电容式触摸屏及包含该触摸屏的触摸显示器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10050648A1 (en) 2011-03-03
KR101258258B1 (ko) 2013-04-25
CN102005162A (zh) 2011-04-06
KR20110022374A (ko) 2011-03-07
US8759145B2 (en) 2014-06-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05162B (zh)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US8599149B2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JP5159755B2 (ja) 有機電界発光表示装置
US10809829B2 (en) Display device with touch sensor
KR101588450B1 (ko) 터치 센서 인셀 타입 유기전계 발광소자
CN101877201B (zh) 显示装置
TWI452690B (zh) 有機發光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TWI489910B (zh) 有機電致發光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US8330675B2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US8610149B2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KR101633104B1 (ko) 유기전계발광표시장치
KR101589750B1 (ko) 유기전계발광표시장치
KR101577827B1 (ko) 유기전계발광표시장치
KR101596967B1 (ko) 유기전계발광표시장치
KR20110095714A (ko) 유기전계발광표시장치와 이의 제조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