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99352A - 一种诱鼠剂及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诱鼠剂及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999352A CN101999352A CN2010105772503A CN201010577250A CN101999352A CN 101999352 A CN101999352 A CN 101999352A CN 2010105772503 A CN2010105772503 A CN 2010105772503A CN 201010577250 A CN201010577250 A CN 201010577250A CN 101999352 A CN101999352 A CN 10199935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at
- preparation
- sodium sulfonate
- attraction
- smel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Abstract
一种应用于灭鼠行业中的一种诱鼠剂及制备方法,它的产品配方包括浓香型乙醇、磺酸钠、蜂蜜、洒香精、防腐剂、色素;诱鼠剂的制备方法是,洒香精与乙醇相溶解,加入磺酸钠搅拌溶解;用温水溶解防腐剂与色素,再与蜂蜜调和后,加入浓香型乙醇溶液,共同搅拌均匀后即可,整个配制在常温常压下进行。该发明针对目前学术界把鼠类高度发达的嗅、味觉当成障碍克服的研究方向,提出完全相反的研究思路,既把鼠类高度发达的嗅味觉器官当成“优势”来利用的思路,并提出相应的鼠类引诱动物行为学模式,在整个引诱行为学反应模式的框架中,嗅觉与味觉器官成为了引诱过程中的“生物放大器”,正反馈效应,促成了引诱的效果得以实现。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针对鼠类高发达的嗅觉味觉器官而设计的一种引诱原理和引诱方法及引诱剂的制造技术,从而提高鼠类防治的效果和各种灭鼠药的适口性及灭鼠率。
背景技术
鼠害是世界性难题,鼠类是哺乳类动物数量最多的种群,总数在300亿只以上,鼠类盗食粮食,毁坏物品,传播疾病,破坏生态,严重干扰人类的生产生活与健康。目前,世界范围内的鼠害防治主要手段还是单用化学药物灭鼠。但是,由于鼠类高度发达的嗅觉和味觉器官,对大多数鼠药产生拒食,影响了鼠药效果的发挥,近几十年来,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全世界的技术发展方向,立足于克服鼠类高度发达的嗅觉和味觉器官,杀鼠剂的使用浓度从百分比浓度逐步降低到千分比、万分比和十万分比的浓度,即正常粮食中混入的杀鼠剂降到了十万分之五或是二点五的浓度,使鼠类的摄食率得到明显提高,但依然无法达到鼠类喜食或多食源情况下优先选食的结果。因此也一定程度阻碍灭鼠率的大幅提高。因此,研制开发一种诱鼠剂及制备方法一直是亟待解决的新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地是提供一种针对目前学术界把鼠类高度发达的嗅、味觉当成障碍克服的研究方向,提出完全相反的研究思路,既把鼠类高度发达的嗅味觉器官当成“优势”来利用的思路,并提出相应的鼠类引诱动物行为学模式,在整个引诱行为学反应模式的框架中,嗅觉与味觉器官成为了引诱过程中的“生物放大器”,正反馈效应,促成了引诱的效果得以实现的一种诱鼠剂及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诱鼠剂,它的产品配方是,含量为50-90%浓香型乙醇30-33%、磺酸钠0.6-1.5%、蜂蜜65-68%、洒香精0.5-1.5%、防腐剂0.2-0.5%、色素0.2-0.6%;诱鼠剂的制备方法是,洒香精与乙醇相溶解,加入磺酸钠搅拌溶解;用温水10ml溶解防腐剂与色素,再与蜂蜜调和后,加入含量为50-90%浓香型乙醇溶液,共同搅拌均匀后即可,整个配制在常温常压下进行。
本发明的要点在于它的产品配方及制备方法。该诱鼠剂的配方技术的机理是,诱鼠剂的概念和定义:一是本发明对引诱剂的概念提出如下描述:具有利用微量挥发性化学物质,在相对距离范围内刺激鼠类的嗅觉器官,产生神经兴奋性反应,主动趋向和盗食引诱物,在盗食过程中,进一步刺激鼠类的味觉器官产生兴奋性的叠加,增加了对引诱物的盗食量的过程称为“引诱”,而这种混合物制剂称为诱鼠剂。二是诱鼠剂组成与配制方法,通用型引诱剂是指同时对生态环境中的雄雌鼠(包括家栖鼠和野鼠类)具有共同的引诱作用的制剂。三是通用型诱鼠剂组成主要是三个部分:其一挥发性化学物质:在相对距离内良性刺激鼠类嗅觉器官产生兴奋性,并趋向引诱物;其二非挥发性化学物质:在鼠类盗食时刺激味觉器官产生兴奋的叠加和放大作用,使盗食量明显增加;其三调和剂:用于中和配制上述两部分物质同时便于使用时与粮食或固体食物,液体食物相混合。鉴于本发明所提出和依据的鼠类引诱原理,适合通用型诱鼠剂配制所使用的化学物质是广泛的,可配制多种类型的诱鼠剂而同样能达到有效引诱的结果,如挥发类物质和非挥发类物质的选择是多样的。
一种诱鼠剂及制备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针对目前学术界把鼠类高度发达的嗅、味觉当成障碍克服的研究方向,提出完全相反的研究思路,既把鼠类高度发达的嗅味觉器官当成“优势”来利用的思路,并提出相应的鼠类引诱动物行为学模式,在整个引诱行为学反应模式的框架中,嗅觉与味觉器官成为了引诱过程中的“生物放大器”,正反馈效应,促成了引诱的效果得以实现等优点,进一步提高疗效,将广泛的应用于灭鼠行业中。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引诱原理及行为学模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诱鼠剂,取含量为50-90%浓香型乙醇32克、磺酸钠0.8克、蜂蜜66克、洒香精0.8克、防腐剂0.2克、色素0.2克;诱鼠剂的制备方法是,洒香精与乙醇相溶解,加入磺酸钠搅拌溶解;用温水10ml溶解防腐剂与色素,再与蜂蜜调和后,加入含量为50-90%浓香型乙醇溶液,共同搅拌均匀后即可,整个配制在常温常压下进行。上述诱鼠剂应用可配制粮食配制灭鼠毒饵3-5kg。配制商品化毒饵即配即密封定袋,无需晾晒干,毒饵无发霉。上述技术对于灭鼠率有明显提高。与急性杀鼠剂配和应用,可达到昼间灭鼠,鼠死于洞外的效果。
附图说明:诱鼠剂1将其与配制好的毒饵按比例混合后投放到鼠洞口或鼠类常出设的地方,诱鼠剂中挥发性物质释放到空气中,通过空气为基质间接的传递到一定范围内,该范围因鼠类的嗅觉器官受到刺激(挥发物分子浓度在高于1/50万-1/100万即可产生效果)后产生兴奋;刺激嗅觉2兴奋性从嗅觉器官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嗅觉区引起皮层兴奋性;感觉器生物放大皮层中枢兴奋3经过皮层的整合产生了良性放大效应;引起主动趋向诱饵行为4老鼠即开始趋向引诱物的动作,找寻对其具有良性感觉的食物并开始了摄食过程;对诱饵尝试性盗食5此时含有引诱剂的食物在老鼠摄食过程中又对老鼠的味觉器官产生新的良性刺激作用;刺激味觉6通过直接作用方式作用于味觉器官;味觉细胞的良性刺激7味觉细胞的良性刺激作用,二者在鼠类皮层中枢形成了双重复合性刺激效应;感觉器生物放大效应皮层整合与兴奋叠加8通过皮层对双重刺激效果的整合与叠加,使引诱的效果得到加强和放大的效应;盗食行为盗食率9由于这种经过加深后的作用,使老鼠的盗食频率增加和盗食量明显提高;这种效果即鼠类引诱行为学放大效应10所述的鼠类引诱行为学的放大效应;进而向同类老鼠传递信息的行为产生如同类信息传递同类招引作用群体盗食率11所述,传递信息的结果引起了更多的周围老鼠产生了对引诱性食物的群体性盗食率的整高;结果是提高灭鼠率12所述整个投放引诱剂混配的毒饵区域内灭鼠率得到大幅提高。在大量的试验和应用中,凡应用此方法的区域灭鼠率均高于国际标准10个百分点以上。
诱鼠剂的实验情况:
沈阳市某养猪厂,存栏2万头猪,占地700亩(464000平方米)。测鼠密度为36.7%,选取饲料车间为现场试验区,占地2800平方米,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周围均是饲料加工所用原料(以粮食为主),设置周围为投药场所。时间:2010年8月23日下午14点,取通用型诱鼠剂300毫升,取标准急性杀鼠剂配制好的灭鼠玉米颗粒毒饵3kg,将诱鼠剂与毒饵混拌均匀(10%浓度),投放于可见鼠洞口和常出没的地方。
投药后观察:几分钟后,就可见到有老鼠从洞口探头,摄食洞口毒饵,至15点43分,开始有中毒老鼠从洞口和藏身处出发,由于中毒后的老鼠体内中毒反应较强,出现的老鼠行动迟缓,但有人干扰则又返回洞中,至17点20分左右,已有3只老鼠在洞外死亡,还有数十只中毒老鼠在周围出没。至18点,已捡到死鼠34只。还可见个别中毒出没老鼠。经性别鉴定,其中雄性鼠14只,雌性鼠20只。
试验小结:正常在白天投药,老鼠一般在夜间出来盗食,除非有特殊引诱作用的食物,才能在白天投放时引诱其出洞摄食,该次现场实验,投放后5分钟内即有老鼠盗食,4小时内,捡获死鼠34只,(第二天早晨又捡到死鼠76只),可见在该引诱剂作用下,雄雌性鼠均在白天出洞盗食,并在急性杀鼠剂作用下,多数老鼠在2-3小时内均死于洞外,证明通用型诱鼠剂作用明显。灭后测鼠密度为1.43%,灭鼠率达到96.1%(国际卫生组织规定为85%)高于国际标准10多个百分点,效果突出。
以上实验,在多种区域内,经过不少于10次试验,效果基本一致。
Claims (2)
1.一种诱鼠剂,其特征在于:它的产品配方是,含量为50-90%浓香型乙醇30-33%、磺酸钠0.6-1.5%、蜂蜜65-68%、洒香精0.5-1.5%、防腐剂0.2-0.5%、色素0.2-0.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诱鼠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诱鼠剂的制备方法是,洒香精与乙醇相溶解,加入磺酸钠搅拌溶解;用温水10ml溶解防腐剂与色素,再与蜂蜜调和后,加入含量为50-90%浓香型乙醇溶液,共同搅拌均匀后即可,整个配制在常温常压下进行。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105772503A CN101999352A (zh) | 2010-12-07 | 2010-12-07 | 一种诱鼠剂及制备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105772503A CN101999352A (zh) | 2010-12-07 | 2010-12-07 | 一种诱鼠剂及制备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999352A true CN101999352A (zh) | 2011-04-06 |
Family
ID=438072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105772503A Pending CN101999352A (zh) | 2010-12-07 | 2010-12-07 | 一种诱鼠剂及制备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999352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999879A (zh) * | 2013-02-22 | 2014-08-27 | 湖南省百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环保无毒的灭鼠引诱剂及加工方法 |
CN109526990A (zh) * | 2018-12-19 | 2019-03-29 | 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 一种引诱赤腹松鼠进食的引诱物及其制备方法 |
-
2010
- 2010-12-07 CN CN2010105772503A patent/CN101999352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999879A (zh) * | 2013-02-22 | 2014-08-27 | 湖南省百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环保无毒的灭鼠引诱剂及加工方法 |
CN109526990A (zh) * | 2018-12-19 | 2019-03-29 | 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 一种引诱赤腹松鼠进食的引诱物及其制备方法 |
CN109526990B (zh) * | 2018-12-19 | 2021-03-23 | 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 一种引诱赤腹松鼠进食的引诱物及其制备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461364B (zh) | 一种杀灭红火蚁的毒饵 | |
TW403631B (en) | Stomach-action molluscicides | |
CN104472527A (zh) | 一种具有诱虫作用的呋虫胺杀虫剂 | |
CN104397058A (zh) | 一种中草药绿色杀虫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907634A (zh) | 一种含四氯虫酰胺与拟除虫菊酯类的杀虫组合物 | |
CN105123805A (zh) | 一种蟑螂引诱剂组合物及其颗粒化制备方法 | |
CN101999352A (zh) | 一种诱鼠剂及制备方法 | |
CN103004854A (zh) | 辣根素与烟碱复配杀虫剂及其应用 | |
CN101861881B (zh) | 一种能杀灭虫卵的生物农药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KR101953984B1 (ko) | 비스트리플루론 및 인독사카브를 유효성분으로 포함하는 해충 방제용 조성물 | |
CN102090406A (zh) | 鱼藤酮在制备能有效杀灭白蚁的白蚁毒杀剂中的应用 | |
CN108208034A (zh) | 一种杀虫和肥效一体的生物杀虫剂及其制备方法 | |
JP2009051783A (ja) | 天然物食品由来の害虫駆除剤 | |
CN102187881B (zh) | 一种防治鼠害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JP2010270097A (ja) | 農水畜産業における疾病や害虫の駆除剤 | |
CN1321574C (zh) | 一种用于灭治高原鼠的毒饵及生产方法 | |
Essuman et al. | Poisonous substances used to capture and kill the greater cane rat (Thryonomys swinderianus) | |
Adetuyi et al. | Nanobioinsecticide and Nanoemulsions: Recent Advances | |
CN101371663A (zh) | 含烯啶虫胺与噻嗪酮的组合物及其抵制有害生物的方法 | |
CN104147000B (zh) | 一种防治牛羊焦虫病及传播媒介蜱的药物喷涂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Priyambodo et al. | Study on the feeding behaviour of house shrew (Suncus murinus L.) in Bogor to feed and rodenticide | |
Snyder et al. | Sheep grazing wheat summer fallow and the impact on soil nitrogen, moisture, and crop yield | |
CN115160401A (zh) | 一种预防蚜虫红蜘蛛感染的活性蛋白 | |
CN105028465A (zh) | 一种杀灭卫生害虫的组合物 | |
JP5074631B1 (ja) | 害虫駆除方法および害虫駆除用組成物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4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