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98671B - 演进型nodeB、中继节点及其连接初始化方法 - Google Patents

演进型nodeB、中继节点及其连接初始化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98671B
CN101998671B CN2010102627230A CN201010262723A CN101998671B CN 101998671 B CN101998671 B CN 101998671B CN 2010102627230 A CN2010102627230 A CN 2010102627230A CN 201010262723 A CN201010262723 A CN 201010262723A CN 101998671 B CN101998671 B CN 10199867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ia node
enb
drbid
message
carri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6272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98671A (zh
Inventor
吴志强
罗耿介
刘舒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itute for Information Industry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for Information Industr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for Information Industry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for Information Industry
Publication of CN1019986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986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986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986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1Allocation or use of connection identif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24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 H04B7/26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at least one of which is mobile
    • H04B7/2603Arrangements for wireless physical layer control
    • H04B7/2606Arrangements for base station coverage control, e.g. by using relays in tu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2Setup of transport tu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04Large scale networks; Deep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042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 H04W84/047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using dedicated repeater st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用于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网络的演进型NodeB(eNB)、第一中继节点(relay node;RN)、第二中继节点及其连接初始化方法。LTE网络包含eNB、第一中继节点、二中继节点及移动性管理实体(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MME)。在本发明的LTE网络中,可利用不同的标识映射实施方案来实现各种多跳(multi-hop)协议。

Description

演进型nodeB、中继节点及其连接初始化方法
本申请案主张基于2009年8月18日提出申请的美国临时申请案第61/234,639号、2009年9月16日提出申请的美国临时申请案第61/242,817号以及2009年9月23日提出申请的美国临时申请案第61/245,262号的权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演进型nodeB、中继节点及其连接初始化方法。更具体而言,本发明的演进型nodeB、中继节点及其连接初始化方法是用于支持多跳连接(multi-hop connection)的长期演进型网络中。
背景技术
目前,无线网络技术已得到普遍、广泛的应用。为在无线装置之间提供更佳的服务品质以及更广的通讯范围,已在网络系统中引入了中继节点的概念。
在网络系统中部署中继节点的目的是扩展基站(base station)的服务覆盖范围;因此,不处于基本节点(base node)的通讯覆盖范围内的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也可接入经由基本节点通过中继节点提供的服务。
然而,在某些正在开发的网络系统中,用于具有多跳中继节点的网络架构的硬件模块、协议以及通讯程序尚未得到有效开发。尤其是,在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或高级长期演进(long termevolution-advanced;LTE-A)网络系统中,尚不具有适于引入多跳中继节点的协议。
因此,由于目前LTE/LTE-A属于重要的网络系统,因此亟需为LTE/LTE-A网络系统中所用的多跳中继节点提供更佳的硬件模块、协议及通讯程序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演进型NodeB(evolved NodeB;eNB)的连接初始化方法。所述eNB适于用于长期演进(long termevolution;LTE)网络中。所述LTE网络包含所述eNB、移动性管理实体(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MME)、第一中继节点(relay node;RN)及第二中继节点。所述eNB连接所述MME。所述第一中继节点连接所述eNB。所述第二中继节点经由所述第一中继节点连接所述eNB。所述eNB预先分配第一标识群组与第二标识群组分别给第一中继节点与第二中继节点。所述连接初始化方法包含以下步骤:(a)在所述第二中继节点自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接收到连接请求(attach request)之后,令所述eNB经由所述第一中继节点自所述第二中继节点接收具有eNB-UE-S1AP标识(EID)的初始訊息,其中所述EID是被所述第二中继节点选自所述第二标识群组并指配给所述用户设备的控制平面(control-plane)连接;(b)令所述eNB传送具有所述EID的所述初始訊息至所述MME;(c)在所述步骤(b)之后,令所述eNB自所述MME接收具有第一MME-UE-S1AP标识(MID)的初始响应,其中所述第一MID被所述MME指配给所述用户设备的控制平面连接;(d)令所述eNB将所述第一MID转换成第二MID;以及(e)令所述eNB经由所述第一中继节点传送具有所述第二MID的所述初始响应至所述第二中继节点。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LTE网络的eNB。所述LTE网络包含该eNB、MME、第一中继节点及第二中继节点。所述eNB连接所述MME。所述第一中继节点连接所述eNB。所述第二中继节点经由所述第一中继节点连接所述eNB。所述eNB预先分配第一标识群组与第二标识群组分别给第一中继节点与第二中继节点。所述eNB包含收发器及处理单元。所述收发器用以在所述第二中继节点自用户设备接收到连接请求之后,经由所述第一中继节点自所述第二中继节点接收具有eNB-UE-S1AP标识(EID)的初始訊息,传送具有所述EID的所述初始訊息至所述MME,并自所述MME接收具有第一MME-UE-S1AP标识(MID)的初始响应,所述EID选自所述第二标识群组并被所述第二中继节点指配给所述用户设备的控制平面连接,所述第一MID被所述MME指配给所述用户设备的控制平面连接,所述处理单元用以将所述第一MID转换成第二MID,且所述收发器还用以经由所述第一中继节点传送具有所述第二MID的所述初始响应至所述第二中继节点。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第一中继节点的连接初始化方法。所述第一中继节点适于用于LTE网络中。所述LTE网络包含eNB、MME、该第一中继节点及第二中继节点。所述eNB连接所述MME。所述第一中继节点连接所述eNB。所述第二中继节点经由所述第一中继节点连接所述eNB。所述eNB预先分配第一标识群组与第二标识群组分别给所述第一中继节点与所述第二中继节点。所述连接初始化方法包含以下步骤:(a)在所述第二中继节点自用户设备接收到连接请求之后,令所述第一中继节点自所述第二中继节点接收具有eNB-UE-S1AP标识(EID)的初始訊息,其中所述EID是被所述第二中继节点选自所述第二标识群组并指配给所述用户设备的控制平面(control-plane)连接;(b)令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将具有所述EID的所述初始訊息转发至所述eNB,以使所述eNB可将具有所述EID的所述初始訊息转发至所述MME;(c)在所述步骤(b)之后,令所述第一中继节点自所述eNB接收具有第二MME-UE-S1AP标识(MID)的初始响应,其中在所述MME将所述第一MID指配给所述用户设备的控制平面连接并传送具有所述第一MID的所述初始响应至所述eNB之后,由所述eNB将第一MID转换成所述第二MID;(d)令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将具有所述第二MID的所述初始响应转发至所述第二中继节点。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LTE网络的第一中继节点。所述LTE网络包含eNB、MME、该第一中继节点及第二中继节点。所述eNB连接所述MME。所述第一中继节点连接所述eNB。所述第二中继节点经由所述第一中继节点连接所述eNB。所述eNB预先分配第一标识群组与第二标识群组分别给所述第一中继节点与所述第二中继节点。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包含收发器。所述收发器用于在所述第二中继节点自用户设备接收到连接请求之后自所述第二中继节点接收具有eNB-UE-S1AP标识(EID)的初始訊息,将具有所述EID的所述初始訊息转发至所述eNB以使所述eNB可将具有所述EID的所述初始訊息转发至所述MME,自所述eNB接收具有第二MME-UE-S1AP标识(MID)的初始响应,并将具有第二MID的所述初始响应转发至所述第二中继节点。EID是被所述第二中继节点选自所述第二标识群组并指配给所述用户设备的控制平面连接,在所述MME将所述第一MID指配给所述用户设备的控制平面连接并将具有所述第一MID的所述初始响应传送至所述eNB之后,所述eNB转换第一MID为所述第二MID。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第二中继节点的连接初始化方法。所述第二中继节点适于用于LTE网络。所述LTE网络包含eNB、MME、第一中继节点及该第二中继节点。所述eNB连接所述MME。所述第一中继节点连接所述eNB。所述第二中继节点经由所述第一中继节点连接所述eNB。所述eNB预先分配第一标识群组与第二标识群组分别给所述第一中继节点与所述第二中继节点。所述连接初始化方法包含以下步骤:(a)令所述第二中继节点自用户设备接收连接请求;(b)令所述第二中继节点自所述第二标识群组选择eNB-UE-S1AP标识(EID)并指配所述EID给所述用户设备的控制平面连接;(c)令所述第二中继节点经由所述第一中继节点传送具有所述EID的初始訊息至所述eNB;(d)在所述eNB将第一MID转换成第二MID之后,令所述第二中继节点经由所述第一中继节点自所述eNB接收具有所述第二MID的初始响应,其中当所述MME传送具有所述第一MID的所述初始响应至所述eNB时,所述第一MID被所述MME指配给所述用户设备的控制平面连接。
本发明的还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LTE网络的第二中继节点。所述LTE网络包含eNB、MME、第一中继节点及该第二中继节点。所述eNB连接所述MME。所述第一中继节点连接所述eNB。所述第二中继节点经由所述第一中继节点连接所述eNB。所述eNB预先分配第一标识群组与第二标识群组分别给所述第一中继节点与所述第二中继节点。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包含收发器及处理单元。所述收发器用以自用户设备接收连接请求,所述处理单元用以自所述第二标识群组选择eNB-UE-S1AP标识(EID)并将所述EID指配给所述用户设备的控制平面连接,且所述收发器还用以经由所述第一中继节点传送具有所述EID的初始訊息至所述eNB并在所述eNB将第一MME-UE-S1AP标识(MID)转换成第二MID之后经由所述第一中继节点自所述eNB接收具有所述第二MID的初始响应。在所述MME传送具有所述第一MID的所述初始响应至所述eNB之后,所述第一MID被所述MME指配给所述用户设备的控制平面连接。
在参阅图式及随后描述的实施方式后,所属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便可了解本发明的其它目的、以及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及实施态样。
附图说明
图1A显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LTE网络;
图1B显示第一实施例的eNB的示意图;
图1C显示第一实施例的第一中继节点的示意图;
图1D显示第一实施例的第二中继节点的示意图;
图1E显示第一实施例的实例的信号流;
图2显示第二实施例的实例的信号流;
图3显示第三实施例的实例的信号流;
图4A-4B显示第四实施例的实例的信号流;
图5A-5B显示第五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5C显示第六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5D-5E显示第七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5F显示第八实施例的流程图;以及
图5G显示第九实施例的流程图。
主要元件标记说明
1:长期演进型网络系统              2:用户设备
11:移动性管理实体(MME)            13:演进型NodeB(eNB)
15:第一中继节点                   17:第二中继节点
110:初始响应                      112:S1-AP訊息
114:S1-AP訊息                     116:无线电资源控制訊息
118:E-RAB设置请求                 120:S1-AP换手请求
131:收发器                        132:第一载体
133:处理单元                      134:第一载体
136:第一载体                      151:收发器
152:第二载体                      153:处理单元
154:第二载体                      156:第二载体
170:初始訊息                      171:收发器
172:E-RAB设置响应                 173:处理单元
174:第二S1-AP换手訊息             200:连接请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各种实施例来解释本发明内容。然而,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需在如实施例所述的任何环境、应用或方式方能实施。因此,关于这些实施例的说明仅为阐释本发明的目的,而非用以直接限制本发明。需说明者,在以下实施例及图示中,与本发明非直接相关的元件已省略而未绘示。
图1A显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其为长期演进型(long termevolution;LTE)网络系统1。LTE网络系统1包括移动性管理实体(MME)11、演进型NodeB(eNB)13、第一中继节点(relay node;RN)15及第二中继节点17。如图1A所示,eNB 13以有线方式连接MME 11,第一中继节点15以无线方式连接eNB 13,第二中继节点17则经由第一中继节点15连接eNB 13。相应地,在LTE网络系统1中部署多跳环境(multi-hopenvironment)。在LTE网络系统1提供服务给使用者设备之前,eNB 13预先分配第一标识群组(图未示出)及第二标识群组(图未示出)分别给第一中继节点15及第二中继节点17。第一标识群组提供一系列可用的标识,第二标识群组则提供另一系列可用的标识。应注意,eNB 13在第一标识群组及第二标识群组中所分配的每一标识均不相同,从而使这些标识可用于标识LTE网络1中的使用者设备。
应了解,并非旨在将本发明的中继节点限制为任何具体数目。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具有两个中继节点的网路形成多跳网络,且具有多于两个中继节点的网路也可形成多跳网络,并且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轻易地将本发明应用于任何具有多个中继节点的网络。
参见图1B、图1C及图1D。图1B为第一实施例的eNB 13的示意图,图1C为第一实施例的第一中继节点15的示意图,图1D为第一实施例的第二中继节点17的示意图。同时参见图1E,图1E显示第一实施例的实例的信号流。首先,用户设备2欲连接至LTE网络系统1,接着用户设备2向第二中继节点17传送连接请求(attached request)200。在第二中继节点17的收发器171从用户设备2接收到连接请求200后,第二中继节点17的处理单元173从第二标识群组中选择一eNB-UE-S1AP标识(EID)(图未示出),然后将该EID指配给用户设备2的控制平面连接。因此,可根据EID在LTE网络1中对用户设备2的控制平面连接进行标识。
此后,第二中继节点17的收发器171传送具有EID的初始訊息170至第一中继节点15。在接收到初始訊息170之后,第一中继节点15的收发器151将具有EID的初始訊息170直接转发至eNB 13。换句话说,通过第一中继节点15的收发器151的转发,eNB 13的收发器131从第二中继节点17接收具有EID的初始訊息170。然后,eNB 13的收发器131传送具有EID的初始訊息170至MME 11。在接收到初始訊息170之后,MME 11指配第一MME-UE-S1AP标识(MID)(图未示出)至用户设备2的控制平面连接。
接下来,在同意来自用户设备2的连接请求之后,MME 11向回传送具有MID的初始响应110至eNB 13。在eNB 13的收发器131接收到具有第一MID的初始响应110之后,处理单元133将第一MID转换成第二MID(图未示出)。相应地,eNB 13可保存eNB 13与MME 11之间控制平面的映射关系,从而可在eNB 13与MME 11之间正确地传送控制訊息。
此后,eNB 13的收发器131传送具有第二MID的初始响应110至第一中继节点15。在接收到初始响应110之后,第一中继节点15的收发器151将具有第二MID的初始响应110转发至第二中继节点17。换句话说,eNB 13的收发器131通过第一中继节点15传送具有第二MID的初始响应110至第二中继节点17;具体而言,第二中继节点17的收发器171经由第一中继节点15自eNB 13接收具有第二MID的初始响应110。
相应地,可根据EID及第一MID与第二MID之间的映射关系,在MME 11、eNB 13、第一中继节点15及第二中继节点17之间正确地传送控制訊息。应注意,eNB 13可使用转发表(forward table)来记录第一中继节点15与MME 11之间控制訊息的转发关系,并使用转换表(conversiontable)来记录第一MID与第二MID之间的映射关系。类似地,第一中继节点15可使用转发表来记录eNB 13与第二中继节点17之间控制訊息的转发关系。
由此,完成LTE网络1的控制平面的建立。接下来,应建立LTE网络1的用户平面。在第一实施例中,LTE网络1的eNB 13、第一中继节点15及第二中继节点17之间的各用户平面是同时建立的。仍参见图1E,在建立控制平面之后,MME 11将S1-AP訊息112同时传送至eNB 13及第一中继节点15。更确切地说,在接收到S1-AP訊息112之后,eNB 13的收发器131立即将S1-AP訊息112转发至第一中继节点15。换句话说,第一中继节点15的收发器151通过eNB 13的转发而从MME 11接收S1-AP訊息。
因此,eNB 13的处理单元133可根据S1-AP訊息112在eNB 13与第一中继节点15之间建立第一载体(bearer)132,第一中继节点15的处理单元153可在第一中继节点15与第二中继节点17之间建立第二载体152。另一方面,第二中继节点17的收发器171可自第一中继节点15接收载体建立请求,以使第二中继节点17的处理单元173于第一中继节点15与第二中继节点17之间建立第二载体152。应注意,第一载体132与第二载体152可同时由eNB 13与第一中继节点15分别建立,因为S1-AP訊息112可同时传送至eNB 13与第一中继节点15。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也是LTE网络1。类似地,第二实施例中控制平面的建立与第一实施例中控制平面的建立相同;因此,不再予以赘述。第一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之间的差别在于用户平面的建立。具体而言,LTE网络1的第一实施例的各用户平面是同时建立的,而LTE网络1的第二实施例的各用户平面则是分别建立的。
参见图2。在建立控制平面之后,MME 11传送S1-AP訊息114至eNB13。然后,在eNB 13的收发器131自MME 11接收到S1-AP訊息114之后,eNB 13的处理单元133根据S1-AP訊息114在eNB 13与第一中继节点15之间建立第一载体134。随后,在建立第一载体134之后,eNB 13的收发器131传送S1-AP訊息114至第一中继节点15。然后,在第一中继节点15的收发器151自eNB 13接收到S1-AP訊息114之后,第一中继节点15的处理单元153与第二中继节点17的处理单元173在第一中继节点15与第二中继节点17之间建立第二载体154。另一方面,第二中继节点17的收发器171可自第一中继节点15接收载体建立请求,以使第二中继节点17的处理单元173于第一中继节点15与第二中继节点17之间建立第二载体154。
具体而言,在传送S1-AP訊息114至第一中继节点15的同时,eNB 13的收发器131传送具有EID及MID的无线电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control;RRC)訊息116至第一中继节点15。在第一中继节点15的收发器151接收到RRC訊息116之后,第一中继节点15的处理单元153根据RRC訊息116在第一中继节点15与第二中继节点17之间建立第二载体154。更详细而言,第二中继节点17的收发器171可自第一中继节点15接收所述载体建立请求,以使第二中继节点17的处理单元173根据RRC訊息116于第一中继节点15与第二中继节点17之间建立第二载体154。接着,第一中继节点15的处理单元153与第二中继节点17的处理单元173根据EID及MID连接第一载体134与第二载体154。换句话说,可通过EID及MID实现第一载体134与第二载体154的连接。
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也是LTE网络1。类似地,与第二实施例中所述的各用户平面的建立一样,第三实施例中各用户平面的建立是分别进行的。然而,第三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之间的差别在于用户平面的建立程序。
参见图3。在建立控制平面之后,MME 11传送具有隧道端点标识(tunnel endpoint identification;TEID)的E-UTRAN无线电接入载体(E-RAB)设置请求118至eNB 13。然后,在eNB 13的收发器131自MME 11接收到E-RAB设置请求118之后,eNB 13的处理单元133根据E-RAB设置请求在eNB 13与第一中继节点15之间建立第一载体136。此后,eNB 13的处理单元133将TEID映射至第一数据无线电载体标识(dataradio bearer identification;DRBID)(图未示出)。然后,eNB 13的处理单元133以第一DRBID更新E-RAB设置请求118。相应地,eNB 13的收发器131传送具有第一DRBID的已更新E-RAB设置请求118至第一中继节点15。
此后,第一中继节点15的收发器151接收具有第一DRBID的E-RAB设置请求118。然后,在第一中继节点15的收发器151自eNB 13接收到E-RAB设置请求118之后,第一中继节点15的处理单元根据E-RAB设置请求118在第一中继节点15与第二中继节点17之间建立第二载体156。另一方面,第二中继节点17的收发器171可自第一中继节点15接收载体建立请求,以使第二中继节点17的处理单元173于第一中继节点15与第二中继节点17之间建立第二载体156。此后,如果E-RAB设置请求118需要被转发至第二中继节点17,第一中继节点15的处理单元153将第一DRBID映射至第二DRBID(图未示出),然后,第一中继节点15的处理单元153以第二DRBID更新E-RAB设置请求118。相应地,第一中继节点15的收发器151传送具有第二DRBID的已更新E-RAB设置请求118至第二中继节点17。换言之,在第一中继节点15将第一DRBID映射至第二DRBID之后,第二中继节点17的收发器173自第一中继节点15接收具有第二DRBID的E-RAB设置请求或初始内容设置请求118。
接下来,第二中继节点17的收发器171传送具有第二DRBID的E-RAB设置响应172至第一中继节点15。在第一中继节点15的收发器151接收到E-RAB设置响应172之后,第一中继节点15的处理单元153将第二DRBID映射至第一DRBID。然后,第一中继节点15的处理单元153以第一DRBID更新E-RAB设置回应172。此后,第一中继节点15的收发器151传送具有第一DRBID的已更新E-RAB设置响应172至eNB 15。
此后,在eNB 13的收发器131接收到具有第一DRBID的E-RAB设置响应172之后,eNB 13的处理单元133将第一DRBID映射至TEID。然后,eNB 13的处理单元133更新E-RAB设置响应172。相应地,eNB 13的收发器131传送具有TEID的E-RAB设置响应172至MME 11。
相应地,可根据E-RAB ID、TEID、第一DRBID及第二DRBID之间的映射关系来确保LTE网络1中各用户平面的连接的正确性。应注意,在第三实施例中,E-RAB设置请求118可被代之以初始内容(initializationcontext)设置请求,而E-RAB设置响应172可被代之以初始内容设置响应。LTE领域的技术人员可轻易地理解之。
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也是LTE网络1。类似地,与第二实施例中所述各用户平面的建立一样,第四实施例中各用户平面的建立是分别进行的。然而,第四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之间的差别也在于用户平面的建立程序。
参见图4A-4B。在建立控制平面之后,MME 11传送具有隧道端点标识(tunnel endpoint identification;TEID)的S1-AP换手请求120至eNB 13。接着,eNB 13的收发器131自MME 11接收第一S1-AP换手訊息120。此后,eNB 13的处理单元133将TEID映射至第一DRBID(图未示出)。接下来,eNB 13的处理单元133以第一DRBID更新第一S1-AP换手訊息120。相应地,eNB 13的收发器131传送具有第一DRBID的已更新第一S1-AP换手訊息120至第一中继节点15。
此后,第一中继节点15的收发器151自eNB 15接收具有第一DRBID的第一S1-AP换手訊息120。此后,如果第一S1-AP换手訊息120需要被转发至第二中继节点17,第一中继节点15的处理单元153将第一DRBID映射至第二DRBID(图未示出),接下来,第一中继节点15的处理单元153以第二DRBID更新第一S1-AP换手訊息120,相应地,第一中继节点15的收发器151传送具有第二DRBID的已更新第一S1-AP换手訊息120至第二中继节点17。换句话说,在第一中继节点15的收发器151接收到具有第一DRBID的第一S1-AP换手訊息120且第一中继节点15的处理单元153将第一DRBID映射至第二DRBID之后,第二中继节点17的收发器171自第一中继节点15接收具有第二DRBID的第一S1-AP换手訊息120。
另一方面,换手程序亦可从第二中继节点17开始。详细来说,第二中继节点17的收发器171传送具有第二DRBID的第二S1-AP换手訊息174至第一中继节点15。在第一中继节点15的收发器151接收到第二S1-AP换手訊息174之后,第一中继节点15的处理单元153将第二DRBID映射至第一DRBID。接着,第一中继节点15的处理单元153以第一DRBID更新第二S1-AP换手訊息174。此后,第一中继节点15的收发器151传送具有第一DRBID的已更新第二S1-AP换手訊息174至eNB 15。
此后,在eNB 13的收发器131接收到具有第一DRBID的第二S1-AP换手訊息174之后,eNB 13的处理单元133将第一DRBID映射至TEID。然后,eNB 13的处理单元133更新第二S1-AP换手訊息174。相应地,eNB13的收发器131传送具有TEID的第二S1-AP换手訊息174至MME 11。须特别注意,换手程序亦可从第一中继节点15开始。
相应地,若在LTE网络1中发生任何可能的装置换手,则可根据E-RAB ID、TEID、第一DRBID及第二DRBID之间的映射关系来确保LTE网络1中各用户平面的连接的正确性。
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是一种连接初始化方法。该连接方法用于在LTE网络(例如前述实施例中的LTE网络1)中所用的eNB及第一中继节点。类似地,该LTE网络包含eNB、MME、第一中继节点及第二中继节点。eNB连接MME。第一中继节点连接eNB。第二中继节点经由第一中继节点连接eNB。eNB预先分配第一标识群组与第二标识群组分别给第一中继节点与第二中继节点。
该连接初始化方法的流程图显示于图5A及图5B中。首先,该连接初始化方法执行步骤501,令第二中继节点自用户设备接收连接请求。执行步骤502,令第二中继节点自第二标识群组选择eNB-UE-S1AP标识(EID),并接着将EID指配给用户设备的控制平面连接。因此,在LTE网络中,可根据EID来标识用户设备的控制平面连接。执行步骤503,令第二中继节点传送具有EID的初始訊息至第一中继节点。执行步骤504,令第一中继节点自第二中继节点接收具有EID的初始訊息。执行步骤505,令第一中继节点将具有EID的初始訊息转发至eNB。执行步骤506,令eNB自第一中继节点接收具有EID的初始訊息。执行步骤507,令eNB传送具有EID的初始訊息至MME。执行步骤508,令eNB自MME接收具有第一MID的初始响应。第一MID被MME指配给用户设备的控制平面连接。执行步骤509,令eNB将第一MID转换成第二MID。执行步骤510,令eNB经由第一中继节点传送具有第二MID的初始响应至第二中继节点。执行步骤511,令第一中继节点自eNB接收具有第二MID的初始响应。执行步骤512,令第一中继节点将具有第二MID的初始响应转发至第二中继节点。执行步骤513,令第二中继节点接收具有第二MID的初始响应。由此,完成LTE网络的控制平面的建立。
接下来,应建立LTE网络的用户平面。执行步骤514,令eNB自MME接收S1-AP訊息并同时将S1-AP訊息转发至第一中继节点。执行步骤515,令第一中继节点经由eNB自MME接收S1-AP訊息。执行步骤516,令eNB根据S1-AP訊息在eNB与第一中继节点之间建立第一载体。执行步骤517,令第一中继节点与第二中继节点根据S1-AP訊息在第一中继节点与第二中继节点之间建立第二载体。应注意,步骤517与步骤516是同时执行的;换句话说,第一载体与第二载体是同时建立的。
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是一种连接初始化方法。第六实施例中控制平面的建立程序与第五实施例中的程序相同;因此,将不再对步骤501-513予以赘述。第六实施例与第五实施例之间的差别在于用户平面的建立。参见图5C。执行步骤518,令eNB自MME接收S1-AP訊息。执行步骤519,令eNB根据S1-AP訊息,在eNB与第一中继节点之间建立第一载体。执行步骤520,令eNB传送S1-AP訊息至第一中继节点。执行步骤521,令eNB传送具有EID及MID的RRC訊息至第一中继节点。执行步骤522,令第一中继节点自eNB接收RRC訊息。执行步骤523,令第一中继节点与第二中继节点根据RRC訊息,在第一中继节点与第二中继节点之间建立第二载体。执行步骤524,令第一中继节点与第二中继节点根据EID及MID,连接第一载体与第二载体。
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是一种连接初始化方法。第七实施例的控制平面建立程序与第五实施例中的程序相同;因此,将不再对步骤501-513予以赘述。第七实施例与第五实施例之间的差别在于用户平面的建立。参见图5D至图5E。执行步骤525,令eNB自MME接收具有TEID的E-RAB设置请求。执行步骤526,令eNB根据E-RAB设置请求,在eNB与第一中继节点之间建立第一载体。执行步骤527,令eNB将TEID映射至第一DRBID。执行步骤528,令eNB以第一DRBID更新E-RAB设置请求。执行步骤529,令eNB传送具有第一DRBID的E-RAB设置请求至第一中继节点。
执行步骤530,令第一中继节点接收具有第一DRBID的E-RAB设置请求。执行步骤531,令第一中继节点与第二中继节点根据具有第一DRBID的E-RAB设置请求,在第一中继节点与第二中继节点之间建立第二载体。执行步骤532,令第一中继节点将第一DRBID映射至第二DRBID。执行步骤533,令第一中继节点以第二DRBID更新E-RAB设置请求。执行步骤534,令第一中继节点传送具有第二DRBID的E-RAB设置请求至第二中继节点。执行步骤535,令第二中继节点自第一中继节点接收具有第二DRBID的E-RAB设置请求。
执行步骤536,令第二中继节点传送E-RAB设置响应至第一中继节点。执行步骤537,令第一中继节点自第二中继节点接收具有第二DRBID的E-RAB设置响应。执行步骤538,令第一中继节点将第二DRBID映射至第一DRBID。执行步骤539,令第一中继节点以第一DRBID更新E-RAB设置响应。执行步骤540,令第一中继节点传送具有第一DRBID的E-RAB设置响应至eNB。
执行步骤541,令eNB自第一中继节点接收具有第一DRBID的E-RAB设置响应。执行步骤542,令eNB将第一DRBID映射至TEID。执行步骤543,令eNB更新E-RAB设置响应。执行步骤544,令eNB传送具有TEID的E-RAB设置响应至MME。
应注意,在第七实施例中,E-RAB设置请求可被代之以初始内容设置请求,而E-RAB设置响应可被代之以初始内容设置响应。LTE领域的技术人员可轻易地理解之。
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是一种用于换手的连接初始化方法。参见图5F。执行步骤545,令eNB自MME接收具有TEID的第一S1-AP换手訊息。执行步骤546,令eNB将TEID映射至第一DRBID。执行步骤547,令eNB以第一DRBID更新第一S1-AP换手訊息。执行步骤548,令eNB传送具有第一DRBID的第一S1-AP换手訊息至第一中继节点。
执行步骤549,令第一中继节点接收具有第一DRBID的第一S1-AP换手訊息。执行步骤550,令第一中继节点将第一DRBID映射至第二DRBID。执行步骤551,令第一中继节点以第二DRBID更新第一S1-AP换手訊息。执行步骤552,令第一中继节点传送具有第二DRBID的第一S1-AP换手訊息至第二中继节点。执行步骤553,令第二中继节点自第一中继节点接收具有第二DRBID的第一S1-AP换手訊息。
類似地,本发明的第九实施例亦是一种用于换手的连接初始化方法。然而,其与第八实施例的差异在于第九实施例的换手步骤是从第二中继节点开始。
具体而言,请参阅第5G图。执行步骤554,令第二中继节点传送具有第二DRBID的第二S1-AP换手訊息至第一中继节点。执行步骤555,令第一中继节点自第二中继节点接收具有第二DRBID的第二S1-AP换手訊息。执行步骤556,令第一中继节点将第二DRBID映射至第一DRBID。执行步骤557,令第一中继节点以第一DRBID更新第二S1-AP换手訊息。执行步骤558,令第一中继节点传送具有第一DRBID的第二S1-AP换手訊息至eNB。
执行步骤559,令eNB自第一中继节点接收具有第一DRBID的第二S1-AP换手訊息。执行步骤560,令eNB将第一DRBID映射至TEID。执行步骤561,令eNB更新第二S1-AP换手訊息。执行步骤562,令eNB传送具有TEID的第二S1-AP换手訊息至MME。
上述的实施例仅用来例举本发明的实施态样,以及阐释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畴。任何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轻易完成的改变或均等性的安排均属于本发明所主张的范围,本发明的权利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Claims (42)

1.一种用于演进型NodeB(evolved NodeB;eNB)的连接初始化方法,所述eNB适于用于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网络中,所述LTE网络包含所述eNB、移动性管理实体(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MME)、第一中继节点及第二中继节点,所述eNB连接所述MME,所述第一中继节点连接所述eNB,所述第二中继节点经由所述第一中继节点连接所述eNB,所述eNB预先分配第一标识群组与第二标识群组分别给所述第一中继节点与所述第二中继节点,所述连接初始化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a)在所述第二中继节点自用户设备接收到连接请求之后,令所述eNB经由所述第一中继节点自所述第二中继节点接收具有eNB-UE-S1AP标识(EID)的初始讯息,其中所述EID是被所述第二中继节点选自所述第二标识群组并指配给所述用户设备的控制平面连接;
(b)令所述eNB传送具有所述EID的所述初始讯息至所述MME;
(c)在所述步骤(b)之后,令所述eNB自所述MME接收具有第一MME-UE-S1AP标识(MID)的初始响应,其中所述第一MID被所述MME指配给所述用户设备的控制平面连接;
(d)令所述eNB将所述第一MID转换成第二MID;
(e)令所述eNB经由所述第一中继节点传送具有所述第二MID的所述初始响应至所述第二中继节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初始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e)之后还包含以下步骤:
(f)令所述eNB自所述MME接收S1-AP讯息并同时将所述S1-AP讯息转发至所述第一中继节点;
(g)在所述第一中继节点根据所述S1-AP讯息在所述第一中继节点与所述第二中继节点之间建立第二载体的同时,令所述eNB根据所述S1-AP讯息在所述eNB与所述第一中继节点之间建立第一载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初始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e)之后还包含以下步骤:
(f)令所述eNB自所述MME接收S1-AP讯息;
(g)令所述eNB根据所述S1-AP讯息在所述eNB与所述第一中继节点之间建立第一载体;
(h)在所述步骤(g)之后,令所述eNB传送所述S1-AP讯息至所述第一中继节点,以使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可在所述第一中继节点与所述第二中继节点之间建立第二载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初始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h)还包含以下步骤:
(h1)令所述eNB传送具有所述EID及所述第二MID的无线电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讯息至所述第一中继节点,以使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可根据所述RRC讯息在所述第一中继节点与所述第二中继节点之间建立所述第二载体并根据所述EID及所述第二MID连接所述第一载体与所述第二载体。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初始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e)之后还包含以下步骤:
(f)令所述eNB自所述MME接收具有隧道端点标识符(tunnelendpoint identifier;TEID)的E-UTRAN无线电接入载体(E-RAB)设置请求或初始内容设置请求;
(g)令所述eNB根据所述E-RAB设置请求或初始内容设置请求,在所述eNB与所述第一中继节点之间建立第一载体;
(h)令所述eNB将所述TEID映射至数据无线电载体标识(data radiobearer identification;DRBID);
(i)令所述eNB以所述DRBID更新所述E-RAB设置请求或初始内容设置请求;
(j)令所述eNB传送具有所述DRBID的所述E-RAB设置请求或初始内容设置请求至所述第一中继节点;
(k)令所述eNB自所述第一中继节点接收具有所述DRBID的E-RAB设置响应或初始内容设置响应;
(l)令所述eNB将所述DRBID映射至所述TEID;
(m)令所述eNB更新所述E-RAB设置响应或初始内容设置响应;
(n)令所述eNB传送具有所述TEID的所述E-RAB设置响应或初始内容设置响应至所述MME。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初始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e)之后还包含以下步骤:
(f)令所述eNB自所述MME接收具有隧道端点标识符(TEID)的S1-AP换手讯息;
(g)令所述eNB将所述TEID映射至数据无线电载体标识(DRBID);
(h)令所述eNB以所述DRBID更新所述S1-AP换手讯息;
(i)令所述eNB传送具有所述DRBID的所述S1-AP换手讯息至所述第一中继节点。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初始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e)之后还包含以下步骤:
(f)令所述eNB自所述第一中继节点接收具有数据无线电载体标识(DRBID)的S1-AP换手讯息;
(g)令所述eNB将所述DRBID映射至隧道端点标识符(TEID);
(h)令所述eNB更新所述S1-AP换手讯息;
(i)令所述eNB传送具有所述TEID的所述S1-AP换手讯息至所述MME。
8.一种用于第一中继节点的连接初始化方法,所述第一中继节点适于用于长期演进(LTE)网络中,所述LTE网络包含演进型NodeB(eNB)、移动性管理实体(MME)、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及第二中继节点,所述eNB连接所述MME,所述第一中继节点连接所述eNB,所述第二中继节点经由所述第一中继节点连接所述eNB,所述eNB预先分配第一标识群组与第二标识群组分别给所述第一中继节点与所述第二中继节点,所述连接初始化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a)在所述第二中继节点自用户设备接收到连接请求之后,令所述第一中继节点自所述第二中继节点接收具有eNB-UE-S1AP标识(EID)的初始讯息,其中所述EID是被所述第二中继节点选自所述第二标识群组并指配给所述用户设备的控制平面连接;
(b)令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将具有所述EID的所述初始讯息转发至所述eNB,以使所述eNB可将具有所述EID的所述初始讯息转发至所述MME;
(c)在所述步骤(b)之后,令所述第一中继节点自所述eNB接收具有第二MME-UE-S1AP标识(MID)的初始响应,其中在所述MME将第一MID指配给所述用户设备的控制平面连接并传送具有所述第一MID的所述初始响应至所述eNB之后,由所述eNB将所述第一MID转换成所述第二MID;
(d)令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将具有所述第二MID的所述初始响应转发至所述第二中继节点。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初始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d)之后还包含以下步骤:
(e)令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在所述eNB自所述MME接收S1-AP讯息的同时,经由所述eNB自所述MME接收所述S1-AP讯息;
(f)在所述eNB根据所述S1-AP讯息在所述第一中继节点与所述eNB之间建立第一载体的同时,令所述第一中继节点根据所述S1-AP讯息在所述第一中继节点与所述第二中继节点之间建立第二载体。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初始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d)之后还包含以下步骤:
(e)在所述eNB自所述MME接收到S1-AP讯息之后,令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在所述第一中继节点与所述eNB之间建立第一载体;
(f)在所述步骤(e)之后,令所述第一中继节点自所述eNB接收所述S1-AP讯息;
(g)令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在接收到所述S1-AP之后,在所述第一中继节点与所述第二中继节点之间建立第二载体。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连接初始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f)还包含以下步骤:
(f1)令所述第一中继节点自所述eNB接收具有所述EID及所述第二MID的无线电资源控制(RRC)讯息。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连接初始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g)进一步包含以下步骤:
(g1)令所述第一中继节点根据所述RRC讯息在所述第一中继节点与所述第二中继节点之间建立所述第二载体,并根据所述EID及所述第二MID连接所述第一载体与所述第二载体。
13.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初始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d)之后还包含以下步骤:
(e)令所述第一中继节点接收具有第一数据无线电载体标识(DRBID)的E-UTRAN无线电接入载体(E-RAB)设置请求或初始内容设置请求;
(f)令所述第一中继节点根据具有所述第一DRBID的所述E-RAB设置请求或初始内容设置请求,在所述第一中继节点与所述第二中继节点之间建立第二载体;
(g)令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将所述第一DRBID映射至第二DRBID;
(h)令所述第一中继节点以所述第二DRBID更新所述E-RAB设置请求或初始内容设置请求;
(i)令所述第一中继节点传送具有所述第二DRBID的所述E-RAB设置请求或初始内容设置请求至所述第二中继节点;
(j)令所述第一中继节点自所述第二中继节点接收具有所述第二DRBID的E-RAB设置响应或初始内容设置响应;
(k)令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将所述第二DRBID映射至所述第一DRBID;
(l)令所述第一中继节点以所述第一DRBID更新所述E-RAB设置响应或初始内容设置响应;
(m)令所述第一中继节点传送具有所述第一DRBID的所述E-RAB设置响应或初始内容设置响应至所述eNB。
14.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初始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d)之后还包含以下步骤:
(e)令所述第一中继节点自所述eNB接收具有第一数据无线电载体标识(DRBID)的S1-AP换手讯息;
(f)令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将所述第一DRBID映射至第二DRBID;
(g)令所述第一中继节点以所述第二DRBID更新所述S1-AP换手讯息;
(h)令所述第一中继节点传送具有所述第二DRBID的所述S1-AP换手讯息至所述第二中继节点。
15.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初始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d)之后还包含以下步骤:
(e)令所述第一中继节点自所述第二中继节点接收具有第二数据无线电载体标识(DRBID)的S1-AP换手讯息;
(f)令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将所述第二DRBID映射至第一DRBID;
(i)令所述第一中继节点以所述第一DRBID更新所述S1-AP换手讯息;
(m)令所述第一中继节点传送具有所述第一DRBID的所述S1-AP换手讯息至所述eNB。
16.一种用于第二中继节点的连接初始化方法,所述第二中继节点适于用于长期演进(LTE)网络,所述LTE网络包含演进型NodeB(eNB)、移动性管理实体(MME)、第一中继节点及所述第二中继节点,所述eNB连接所述MME,所述第一中继节点连接所述eNB,所述第二中继节点经由所述第一中继节点连接所述eNB,所述eNB预先分配第一标识群组与第二标识群组分别给所述第一中继节点与所述第二中继节点,所述初始化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a)令所述第二中继节点自用户设备接收连接请求;
(b)令所述第二中继节点自所述第二标识群组选择eNB-UE-S1AP标识(EID)并指配所述EID给所述用户设备的控制平面连接;
(c)令所述第二中继节点经由所述第一中继节点传送具有所述EID的初始讯息至所述eNB;
(d)在所述eNB将第一MME-UE-S1AP标识(MID)转换成第二MID之后,令所述第二中继节点经由所述第一中继节点自所述eNB接收具有所述第二MID的初始响应,其中当所述MME传送具有所述第一MID的所述初始响应至所述eNB时,所述第一MID被所述MME指配给所述用户设备的控制平面连接。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连接初始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d)之后还包含以下步骤:
(e)在所述eNB与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同时自所述MME接收到S1-AP讯息之后,在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在所述eNB与所述第一中继节点之间建立第一载体的同时,令所述第二中继节点自所述第一中继节点接收载体建立请求,以于所述第一中继节点与所述第二中继节点之间建立第二载体。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连接初始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d)之后还包含以下步骤:
(e)在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在所述第一中继节点与所述eNB之间建立第一载体并自所述eNB接收到S1-AP讯息之后,令所述第二中继节点自所述第一中继节点接收载体建立请求,以于所述第一中继节点与所述第二中继节点之间建立第二载体。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连接初始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e)还包含以下步骤:
(e1)令所述第二中继节点自所述第一中继节点接收载体建立请求,以根据所述第一中继节点的无线电资源控制(RRC)讯息,在所述第一中继节点与所述第二中继节点之间建立所述第二载体,其中所述RRC讯息包含所述EID及所述MID;
(e2)令所述第二中继节点根据所述EID及所述第二MID,连接所述第二载体与所述第一载体。
20.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连接初始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d)之后还包含以下步骤:
(e)在所述第一中继节点接收到具有第一数据无线电载体标识(DRBID)的E-UTRAN无线电接入载体(E-RAB)设置请求或初始内容设置请求之后,令所述第二中继节点自所述第一中继节点接收载体建立请求,以于所述第一中继节点与所述第二中继节点之间建立第二载体;
(f)在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将所述第一DRBID映射至第二DRBID之后,令所述第二中继节点自所述第一中继节点接收具有所述第二DRBID的所述E-RAB设置请求或初始内容设置请求;
(g)令所述第二中继节点传送具有所述第二DRBID的E-RAB设置响应或初始内容设置响应至所述第一中继节点。
21.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连接初始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d)之后还包含以下步骤:
(e)在所述第一中继节点接收到具有第一数据无线电载体标识(DRBID)的第一S1-AP换手讯息并将所述第一DRBID映射至第二DRBID之后,令所述第二中继节点自所述第一中继节点接收具有所述第二DRBID的所述第一S1-AP换手讯息;
(f)令所述第二中继节点传送具有所述第二DRBID的第二S1-AP换手讯息至所述第一中继节点。
22.一种用于长期演进(LTE)网络的演进型NodeB(eNB),所述LTE网络包含所述eNB、移动性管理实体(MME)、第一中继节点(RN)及第二中继节点,所述eNB连接所述MME,所述第一中继节点连接所述eNB,所述第二中继节点经由所述第一中继节点连接所述eNB,所述eNB预先分配第一标识群组与第二标识群组分别给所述第一中继节点与所述第二中继节点,所述eNB包含:
收发器;以及
处理单元;
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器用以在所述第二中继节点自用户设备接收到连接请求之后,经由所述第一中继节点自所述第二中继节点接收具有eNB-UE-S1AP标识(EID)的初始讯息,传送具有所述EID的所述初始讯息至所述MME,并自所述MME接收具有第一MME-UE-S1AP标识(MID)的初始响应,所述EID选自所述第二标识群组并被所述第二中继节点指配给所述用户设备的控制平面连接,所述第一MID被所述MME指配给所述用户设备的控制平面连接,所述处理单元用以将所述第一MID转换成第二MID,且所述收发器还用以经由所述第一中继节点传送具有所述第二MID的所述初始响应至所述第二中继节点。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eNB,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器还用以自所述MME接收S1-AP讯息并同时将所述S1-AP讯息转发至所述第一中继节点,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以在所述第一中继节点根据所述S1-AP讯息在所述第一中继节点与所述第二中继节点之间建立第二载体的同时,根据所述S1-AP讯息在所述eNB与所述第一中继节点之间建立第一载体。
24.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eNB,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器还用以自所述MME接收S1-AP讯息,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以根据所述S1-AP讯息在所述eNB与所述第一中继节点之间建立第一载体,且所述收发器还用以传送所述S1-AP讯息至所述第一中继节点,以使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可在所述第一中继节点与所述第二中继节点之间建立第二载体。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eNB,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器还用以传送具有所述EID及所述第二MID的无线电资源控制(RRC)讯息至所述第一中继节点,以使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可根据所述RRC讯息在所述第一中继节点与所述第二中继节点之间建立所述第二载体并根据所述EID及所述第二MID连接所述第一载体与所述第二载体。
26.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eNB,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器还用以自所述MME接收具有隧道端点标识符(TEID)的E-UTRAN无线电接入载体(E-RAB)设置请求或初始内容设置请求,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以根据所述E-RAB设置请求或初始内容设置请求在所述eNB与所述第一中继节点之间建立第一载体,将所述TEID映射至数据无线电载体标识(DRBID)并以所述DRBID更新所述E-RAB设置请求或初始内容设置请求,且所述收发器还用以传送具有所述DRBID的所述E-RAB设置请求或初始内容设置请求至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并自所述第一中继节点接收具有所述DRBID的E-RAB设置响应或初始内容设置响应,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以将所述DRBID映射至所述TEID并更新所述E-RAB设置响应或初始内容设置响应,且所述收发器还用以传送具有所述TEID的所述E-RAB设置响应或初始内容设置响应至所述MME。
27.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eNB,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器还用以自所述MME接收具有隧道端点标识符(TEID)的S1-AP换手讯息,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以将所述TEID映射至数据无线电载体标识(DRBID)并以所述DRBID更新所述S1-AP换手讯息,且所述收发器还用以传送具有所述DRBID的所述S1-AP换手讯息至所述第一中继节点。
28.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eNB,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器还用以自所述第一中继节点接收具有数据无线电载体标识(DRBID)的S1-AP换手讯息,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以将所述DRBID映射至隧道端点标识符(TEID)并更新所述S1-AP换手讯息,且所述收发器还用以传送具有所述TEID的所述S1-AP换手讯息至所述MME。
29.一种用于长期演进(LTE)网络的第一中继节点,所述LTE网络包含演进型NodeB(eNB)、移动性管理实体(MME)、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及第二中继节点,所述eNB连接所述MME,所述第一中继节点连接所述eNB,所述第二中继节点经由所述第一中继节点连接所述eNB,所述eNB预先分配第一标识群组与第二标识群组分别给所述第一中继节点与所述第二中继节点,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包含:
收发器;
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器用于在所述第二中继节点自用户设备接收到连接请求之后自所述第二中继节点接收具有eNB-UE-S1AP标识(EID)的初始讯息,将具有所述EID的所述初始讯息转发至所述eNB以使所述eNB可将具有所述EID的所述初始讯息转发至所述MME,自所述eNB接收具有第二MME-UE-S1AP标识(MID)的初始响应,并将具有第二MID的所述初始响应转发至所述第二中继节点;
其中所述EID是被所述第二中继节点选自所述第二标识群组并指配给所述用户设备的控制平面连接,在所述MME将第一MID指配给所述用户设备的控制平面连接并将具有所述第一MID的所述初始响应传送至所述eNB之后,所述eNB转换所述第一MID为所述第二MID。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第一中继节点,其特征在于,还包含:
处理单元;
其中所述收发器还用以在所述eNB自所述MME接收S1-AP讯息的同时,经由所述eNB自所述MME接收所述S1-AP讯息,且所述处理单元用以在所述eNB根据所述S1-AP讯息在所述第一中继节点与所述eNB之间建立第一载体的同时,根据所述S1-AP讯息在所述第一中继节点与所述第二中继节点之间建立第二载体。
31.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第一中继节点,其特征在于,还包含:
处理单元;
其中所述处理单元用以在所述eNB自所述MME接收到S1-AP讯息之后,在所述第一中继节点与所述eNB之间建立第一载体,所述收发器还用以自所述eNB接收所述S1-AP讯息,且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以在所述收发器接收所述S1-AP讯息之后在所述第一中继节点与所述第二中继节点之间建立第二载体。
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第一中继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器还用以自所述eNB接收具有所述EID及所述第二MID的无线电资源控制(RRC)讯息。
33.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第一中继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以根据所述RRC讯息在所述第一中继节点与所述第二中继节点之间建立所述第二载体,并根据所述EID及所述第二MID连接所述第一载体与所述第二载体。
34.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第一中继节点,其特征在于,还包含:
处理单元;
其中所述收发器还用以接收具有第一数据无线电载体标识(DRBID)的E-UTRAN无线电接入载体(E-RAB)设置请求或初始内容设置请求,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以根据具有所述第一DRBID的所述E-RAB设置请求或初始内容设置请求在所述第一中继节点与所述第二中继节点之间建立第二载体,将所述第一DRBID映射至第二DRBID,并以所述第二DRBID更新所述E-RAB设置请求或初始内容设置请求,且所述收发器还用以传送具有所述第二DRBID的所述E-RAB设置请求或初始内容设置请求至所述第二中继节点,自所述第二中继节点接收具有所述第二DRBID的E-RAB设置响应或初始内容设置响应,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以将所述第二DRBID映射至所述第一DRBID并以所述第一DRBID更新所述E-RAB设置响应或初始内容设置响应,且所述收发器还用以传送具有所述第一DRBID的所述E-RAB设置响应或初始内容设置响应至所述eNB。
35.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第一中继节点,其特征在于,还包含:
处理单元;
其中所述收发器还用以自所述eNB接收具有第一数据无线电载体标识(DRBID)的S1-AP换手讯息,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以将所述第一DRBID映射至第二DRBID并以所述第二DRBID更新所述S1-AP换手讯息,且所述收发器还用以传送具有所述第二DRBID的所述S1-AP换手讯息至所述第二中继节点。
36.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第一中继节点,其特征在于,还包含:
处理单元;
其中所述收发器还用以自所述第二中继节点接收具有第二数据无线电载体标识(DRBID)的S1-AP换手讯息,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以将所述第二DRBID映射至第一DRBID并以所述第一DRBID更新所述S1-AP换手讯息,且所述收发器还用以传送具有所述第一DRBID的所述S1-AP换手讯息至所述eNB。
37.一种用于长期演进(LTE)网络的第二中继节点,所述LTE网络包含演进型NodeB(eNB)、移动性管理实体(MME)、第一中继节点及所述第二中继节点,所述eNB连接所述MME,所述第一中继节点连接所述eNB,所述第二中继节点经由所述第一中继节点连接所述eNB,所述eNB预先分配第一标识群组与第二标识群组分别给所述第一中继节点与所述第二中继节点,所述第二中继节点包含:
收发器;以及
处理单元;
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器用以自用户设备接收连接请求,所述处理单元用以自所述第二标识群组选择eNB-UE-S1AP标识(EID)并将所述EID指配给所述用户设备的控制平面连接,且所述收发器还用以经由所述第一中继节点传送具有所述EID的初始讯息至所述eNB并在所述eNB将第一MME-UE-S1AP标识(MID)转换成第二MID之后经由所述第一中继节点自所述eNB接收具有所述第二MID的初始响应;
其中在所述MME传送具有所述第一MID的所述初始响应至所述eNB之后,所述第一MID被所述MME指配给所述用户设备的控制平面连接。
38.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第二中继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器还用以在所述eNB与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同时自所述MME接收到S1-AP讯息之后,在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在所述eNB与所述第一中继节点之间建立第一载体的同时,自所述第一中继节点接收载体建立请求,以使所述处理单元于所述第一中继节点与所述第二中继节点之间建立第二载体。
39.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第二中继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器还用以在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在所述第一中继节点与所述eNB之间建立第一载体并自所述eNB接收到S1-AP讯息之后,自所述第一中继节点接收载体建立请求,以使所述处理单元于所述第一中继节点与所述第二中继节点之间建立第二载体。
40.如权利要求39所述的第二中继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器还用以自所述第一中继节点接收载体建立请求,以使所述处理单元根据所述第一中继节点的无线电资源控制(RRC)讯息在所述第一中继节点与所述第二中继节点之间建立所述第二载体,并根据包含于所述RRC讯息中的所述EID及所述第二MID连接所述第二载体与所述第一载体。
41.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第二中继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器还用以在所述第一中继节点接收到具有第一数据无线电载体标识(DRBID)的E-UTRAN无线电接入载体(E-RAB)设置请求或初始内容设置请求之后,自所述第一中继节点接收载体建立请求,以使所述处理单元于所述第一中继节点与所述第二中继节点之间建立第二载体,且在所述第一中继节点将所述第一DRBID映射至第二DRBID之后,自所述第一中继节点接收具有第二DRBID的所述E-RAB设置请求或初始内容设置请求,并传送具有所述第二DRBID的E-RAB设置响应或初始内容设置响应至所述第一中继节点。
42.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第二中继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器还用以在所述第一中继节点接收到具有第一数据无线电载体标识(DRBID)的第一S1-AP换手讯息并将所述第一DRBID映射至第二DRBID之后,自所述第一中继节点接收具有所述第二DRBID的所述第一S1-AP换手讯息,并传送具有所述第二DRBID的第二S1-AP换手讯息至所述第一中继节点。
CN2010102627230A 2009-08-18 2010-08-18 演进型nodeB、中继节点及其连接初始化方法 Active CN10199867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3463909P 2009-08-18 2009-08-18
US61/234,639 2009-08-18
US24281709P 2009-09-16 2009-09-16
US61/242,817 2009-09-16
US24526209P 2009-09-23 2009-09-23
US61/245,262 2009-09-2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98671A CN101998671A (zh) 2011-03-30
CN101998671B true CN101998671B (zh) 2013-10-09

Family

ID=431255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627230A Active CN101998671B (zh) 2009-08-18 2010-08-18 演进型nodeB、中继节点及其连接初始化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400967B2 (zh)
EP (1) EP2288221B1 (zh)
CN (1) CN10199867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316712A1 (en) * 2011-03-13 2013-11-2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handover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426700B2 (en) 2011-03-25 2016-08-2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handover procedur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including mobile relay node
GB2495145A (en) * 2011-09-30 2013-04-03 Nec Corp Relay services used in LTE advanced systems
US9432851B2 (en) * 2011-12-20 2016-08-30 Tejas Networks Limited Bearer signalling management
US9544877B2 (en) * 2012-02-02 2017-01-10 Tejas Networks Limited Bearer signaling management method
US9807734B2 (en) * 2012-03-30 2017-10-31 Tejas Networks Ltd. Intersection signaling method for bearer management
US9713062B2 (en) * 2012-03-30 2017-07-18 Tejas Networks Ltd. Implicit signalling method for bearer management
US9723591B2 (en) * 2012-03-30 2017-08-01 Tejas Networks Ltd. Independent signalling method for bearer management
US9986535B2 (en) * 2012-03-31 2018-05-29 Tejas Networks Limi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managing mobile management entity (MME) in a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WO2014054202A1 (ja) 2012-10-05 2014-04-10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局、無線端末、ネットワーク装置、ベアラ制御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可読媒体
WO2015008989A1 (en) * 2013-07-14 2015-01-2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data radio bearers for dual connectivity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3170341B1 (en) * 2014-07-15 2020-04-08 Sony Corporation Communications device,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operating as a relay node, infrastructure equipment and methods
US10362525B2 (en) * 2014-09-15 2019-07-23 Intel IP Corporation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of relay backhauling with millimeter wave carrier aggregation
US10567964B2 (en) * 2015-11-24 2020-02-18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ecurity for proxied devices
EP3319393B1 (en) * 2016-11-07 2019-08-07 Koninklijke KPN N.V. Establishing a connection between a remote user equipment, ue, and a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via a relay capable ue
WO2018155908A1 (ko) * 2017-02-22 2018-08-30 엘지전자(주)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릴레이를 통한 데이터 송수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US11239898B1 (en) * 2019-11-19 2022-02-01 T-Mobile Innovations Llc Relaying data to multiple access points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051618A1 (en) * 2006-10-25 2008-05-02 Intel Corporation Mapping of preamble sequence sets with frame control header (fch) location for multi-hop wireless broadband access communications
CN101499939A (zh) * 2008-02-01 2009-08-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lte/sae系统的连接建立方法、系统、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914930A1 (en) * 2006-10-17 2008-04-2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User plane entity selection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having overlapping pool areas
EP1928194A1 (en) * 2006-12-01 2008-06-0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UPE relocation for route optimization during handover between neighbouring network areas
JP4998316B2 (ja) * 2008-02-20 2012-08-15 富士通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処理方法並びにノード
US8782278B2 (en) * 2008-03-21 2014-07-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Address redirection for nodes with multiple 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es in a wireless network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051618A1 (en) * 2006-10-25 2008-05-02 Intel Corporation Mapping of preamble sequence sets with frame control header (fch) location for multi-hop wireless broadband access communications
CN101499939A (zh) * 2008-02-01 2009-08-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lte/sae系统的连接建立方法、系统、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288221A2 (en) 2011-02-23
EP2288221A3 (en) 2012-05-30
US8400967B2 (en) 2013-03-19
US20110044249A1 (en) 2011-02-24
EP2288221B1 (en) 2015-10-21
CN101998671A (zh) 2011-03-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98671B (zh) 演进型nodeB、中继节点及其连接初始化方法
CN101959314B (zh) 基站及其附接方法
WO2019214709A1 (zh) 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US8041392B2 (en) Radio equipment control, radio equipment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877860B (zh) 中继节点、服务网关、中继数据的传输方法及系统
CN103053199B (zh) 先进lte系统中的中继通信
CN101827451B (zh) 中继节点的入网方法及装置
CN104684012B (zh) 无线通信系统、基站设备、移动控制节点以及无线通信的方法
CN101540992B (zh) 报文转发的方法、基站和系统
CN102144420B (zh) 用于网格型网络的代理机制
CN102045691A (zh) 获取物联网设备组别标识的方法及装置
CN102056184A (zh) 射频拉远单元链路自适应方法及装置
CN101998303B (zh) 数据传输方法、系统、施主基站、中继设备和演进分组核心网节点
CN103582161A (zh) 一种基于lte系统中继节点的数据传输方法
CN103404191A (zh) 数据传输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1437297B (zh) 业务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WO2014185720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hancing voice service performance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3369696A (zh) 一种载波调度方法、装置及系统
ES2323488T3 (es) Procedimiento de suministro de informacion, red de comunicacion movil, terminal de comunicacion movil y sistema de gestion de informacion.
CN102349318A (zh) 基站、通信装置、中继方法以及通信方法
CN103053191A (zh) 从基站向中继节点发射无线电配置参数
CN109246796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4936195B (zh) 一种采用LTE无线网络和CPE作为IP Backhaul的自组网实现方法
KR20050006383A (ko) 무선가입자망의 가입자접속장치에서 패킷 형태의 과금갱신 정보 전송 방법
CN102742317A (zh) 通信系统、方法及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