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98080B - 接收设备和接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接收设备和接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98080B
CN101998080B CN2010102508284A CN201010250828A CN101998080B CN 101998080 B CN101998080 B CN 101998080B CN 2010102508284 A CN2010102508284 A CN 2010102508284A CN 201010250828 A CN201010250828 A CN 201010250828A CN 101998080 B CN101998080 B CN 10199808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rrelation
signal
block
value
maxim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5082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98080A (zh
Inventor
后藤友谦
长城尚人
冈田谕志
中原健太郎
难波田康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9980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980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980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9808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2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using signal quality detector
    • H04L1/201Frame classification, e.g. bad, good or eras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47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only
    • H04L27/2655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L27/2656Frame synchronisation, e.g. packet synchronisation, time division duplex [TDD] switching point detection or subframe synchronis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47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only
    • H04L27/2655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L27/2657Carrier synchronisation
    • H04L27/2659Coarse or integer frequency offset determination and synchronis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45Arrangements at the receiver end
    • H04L1/0054Maximum-likelihood or sequential decoding, e.g. Viterbi, Fano, ZJ algorith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Synchronisation In Digital Transmission Systems (AREA)
  • Circuits Of Receivers In General (AREA)
  • Two-Way Televisions, Distribution Of Moving Picture Or The Like (AREA)
  • Digital Transmission Methods That Use Modulated Carrier Wav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接收设备和接收方法。该接收设备包括第一相关值计算部件、运算部件、第二相关值计算部件、解码部件和判定部件。

Description

接收设备和接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接收设备和接收方法,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例如被配置为及早确实地检测到基于DVB-T2(地面数字视频广播2)标准的信号未通过接收信道发送的接收设备和接收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于地面数字广播等,使用OFDM(正交频分复用)被用于数据调制。
对于OFDM,许多正交载波被布置在发送频带中,并且诸如PSK(相移键控)或QAM(正交幅度调制)之类的数字调制被执行来将数据分配到这些子载波中每一个的幅度和相位上。
如上所述,在OFDM中,数据被分配到两个或更多子载波,使得可以通过执行IFFT(傅里叶反变换)来执行调制,其中IFFT执行逆傅里叶变换;同时,可以通过执行傅里叶变换的FFT来执行对作为调制的结果获得的OFDM信号的解调。
因此,被配置为发送OFMD信号的发送设备可以用IFFT计算单元来配置,而被配置为接收OFDM信号的接收设备可以用FFT计算电路来配置。
使用具有上述特征的OFDM的地面数字广播标准包括DVB-T2(第二代欧洲地面数字广播标准)。对于DVB-T2,参考所谓的DVB蓝皮书A122:“Frame structure channel coding and modulation for a secondgeneration digital terrestrial television broadcasting system(DVB-T2)”Document A122 June 2008(2008年6月的文件A122《用于第二代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系统(DVB-T2)的帧结构信道编码和调制》)。
基于OFDM的地面数字广播标准定义称为帧的单位,帧由多个OFDM符号构成,其中,基于帧来发送数据。DVB-T2标准还定义了称为T2帧的帧。数据以该T2帧为单位发送。
现在,参考图1,示出了T2帧格式。
如图1中所示,每个T2帧依次具有P1符号、P2符号和数据符号。
P1符号是用于发送P1信令的符号。P1符号包括S1和S2传输参数。参数S1和S2指示P2以SISO(单输入单输出(即,一个发送天线和一个接收天线))和MISO(多输入单输出(即,多个发送天线但只有一个接收天线))中的哪种方案发送、用于P2的FFT计算的FFT大小(经历一次FFT计算的样本(或符号)数)等等。
P2符号是用于发送L1在前信令和L1在后信令的符号。
DVB-T2标准使用P1符号的目的包括:
(a)接收设备及早确定正被接收的信号是基于DVB-T2标准的信号;
(b)接收设备识别前导信号本身为基于DVB-T2标准的帧的前导信号;
(c)开始解调必需的传输参数被发送;并且
(d)接收设备能够执行帧位置检测和载波误差校正。
参考图2,示出P1符号的配置。
如图2中所示,P1符号具有1K(=1024)个符号作为有效符号。P1符号具有这样的结构,其中,通过将有效符号A起始的一部分频移频率fSH获得的信号C被复制到该有效符号的前面,并且通过将有效符号A的其余部分频移频率fSH获得的信号B被复制到该有效符号的后面。基于该标准,执行频移提供了很难将干扰信号错误地检测为P1符号这样的机制。
在接收设备中,P1符号检测通过使用P1符号包含其部分数据的复本这样的事实来获得每个区间的相关值而执行。例如,P1符号检测在用于确定DVB-T2标准信号是在哪一个信道上被发送的初始扫描中被执行。如果P1符号被检测到,则指示DVB-T2信号正在接收信道上被发送;如果P1符号未被检测到,则指示DVB-T2信号不是在接收信道上被发送。以下,DVB-T2信号被恰当地称为T2信号。
接收设备的示例性配置
参考图3,示出图示出现有技术接收设备的框图。
接收设备1具有P1检测块11、延迟块12、频率校正块13、FFT计算块14、CDS(载波分配序列)相关计算块15、解码部件16、T2信号存在/不存在判定块17和控制块18。P1检测块11具有相关值计算部件11A。解码部件16具有粗校正/解扰处理块21、DBPSK解调块22、S1解调块23和S2解调块24。
从天线提供的RF信号被执行频率转换、A/D转换和正交解调。所产生的OFDM信号作为输入信号被提供给P1检测块11和延迟块12。该输入信号是包含同相分量(I分量)和正交相位分量(Q分量)的复信号并且是FFT计算被执行之前的时域OFDM信号。
P1检测块11在相关值计算部件11A中计算输入信号的每个区间的相关值,从而检测P1符号。由相关值计算部件11A计算出的相关值中的最大值被提供给T2信号存在/不存在判定块17。稍后将描述由相关值计算部件11A执行的相关值计算的细节。
如果P1符号已经基于每个区间的相关值被检测出,则P1检测块11参考所检测出的P1符号的位置来设置FFT计算的开始位置,从而将指示所设位置的信息输出给FFT计算块14。
另外,P1检测块11检测载波间隔中的精细载波频率偏移(fine carrierfrequency offset),并且将作为指示所检测到的频率偏移的信息的精细偏移值输出至频率校正块13。根据DVB-T2实施指南(ETSI TR 102 831:IG),P1符号允许检测精度为±0.5×子载波间隔的“精细”频率偏移。
延迟块12例如将作为输入信号提供的OFDM信号延迟P1检测块11检测P1符号所需要的时间段,并且将延迟后的OFDM信号提供给频率校正块13。
基于从P1检测块11提供的精细校正值,频率校正块13校正从延迟块12提供的OFDM信号的频率偏移并且将校正后的OFDM信号输出给FFT计算块14。
使用被P1检测块11设置为开始位置的位置,FFT计算块14对从频率校正块13提供的OFDM信号(有效符号长度的符号)执行FFT计算。该FFT计算提供通过子载波发送的数据,即,代表IQ星座上的符号的OFDM信号。通过FFT计算获得的频域OFDM信号被提供给CDS相关计算块15。
CDS相关计算块15计算具有从FFT计算块14提供的OFDM信号的功率的子载波序列与已知CDS之间的相关值。在通过对P1符号信号执行FFT计算获得的频域OFDM信号中,具有功率的子载波仅被分配到由已知序列定义的频率。稍后将描述已知序列的细节。
CDS相关计算块15基于检测出的相关值来检测P1符号,并且将最大相关值输出给T2信号存在/不存在判定块17。例如,子载波序列中与已知序列具有最大相关值并且具有功率的区间被检测出作为P1符号区间。
在下文中,由P1检测块11的相关值计算部件11A计算出的时域中每个OFDM信号区间的相关值称为信号区间相关值,并且由CDS相关计算块15计算出的相关值称为CDS相关值。信号区间相关值的最大值称为信号区间相关峰值并且CDS相关值的最大值称为CDS相关峰值。
如果从FFT计算块14提供的OFDM信号是P1符号信号,则CDS相关计算块15检测每个载波的粗载波频率偏移。根据DVB-T2标准的实施指南(ETSI TR 102 831:IG),通过使用与已知的P1符号的序列的相关性来使能以子载波间隔为单位的“粗”频率偏移的检测。
CDS相关计算块15将FFT计算出的OFDM信号和作为指示所检测出的频率偏移的信息的粗校正值输出给粗校正/解扰处理块21。
粗校正/解扰处理块21基于粗校正值来校正从CDS相关计算块15提供的OFDM信号的频率偏移,并且将通过执行解扰等获得的OFDM信号输出给DBPSK解调块22。
DBPSK解调块22对从粗校正/解扰处理块21提供的OFDM信号执行DBPSK解调。在通过DBPSK解调获得的信号点序列中,DBPSK解调块22将P1符号中所包含的S1部分的序列输出给S1解调块23并且将S2部分的序列输出给S2解调块24。
S1解调块23计算从DBPSK解调块22提供信号点序列与和由DVB-T2标准所定义的3比特S1相对应的8种类型的已知序列之间的相关值。稍后将描述这些已知序列的细节。S1解调块23选择与这8种类型中具有获得的最大相关值的已知序列相对应的3比特值来作为S1,并且输出所选择的3比特值。
S2解调块24计算从DBPSK解调块22提供的信号点序列与和DVB-T2标准所定义的4比特S2相对应的16种类型的已知序列之间的相关值。S2解调块24选择这16种类型中具有所获得的最大相关值的已知序列相对应的4比特值来作为S2,并且输出所选择的4比特值。
基于从S1解调块23输出的S1和从S2解调块24输出的S2,将在随后的电路中执行各种处理操作。
基于在初始扫描时从相关值计算部件11A提供的信号区间相关峰值和从CDS相关计算块15提供的CDS相关峰值,T2信号存在/不存在判定块17判定T2信号是否正在接收信道上被发送。如果发现T2信号不是正在接收信道上被发送,则T2信号存在/不存在判定块17输出T2“不存在”标志,其是指示T2“不存在”的信号。
控制块18控制包括图3中所示的配置的接收设备1的整体操作。例如,接收信道由控制块18控制。
初始扫描的流程
以下参考图4和图5中所示出的流程图来描述初始扫描时接收设备1所要执行的处理。
图4和图5部分地示出DVB-T2标准的实施指南(ETSI TR 102 831:IG)的图74中所记载的初始扫描时所要执行的处理。例如,当电源被接通时,初始扫描被执行来核实在可调谐频率中是否存在T2信号。
在步骤S1中,控制块18控制调谐器(未被示出)来从两个或更多带宽(例如,6MHz、7MHz和8MHz等)中选择所要接收的信道的带宽。
在步骤S2中,控制块18设置所要接收的信道的中心频率。当信道的带宽被选择并且具有所选择的带宽的信道的中心频率被设置时,OFDM信号被输入P1检测块11和延迟块12。
在步骤S3中,P1检测块11在相关值计算部件11A中计算输入信号的每个区间的信号区间相关值,从而检测P1符号。由相关值计算部件11A计算出的信号区间相关峰值被提供给T2信号存在/不存在判定块17。
在步骤S4中,T2信号存在/不存在判定块17判定P1符号是否被检测到。例如,如果已经在预定区域中检测到等于或高于阈值的信号区间相关峰值,则T2信号存在/不存在判定块17判定P1符号已被检测到。
如果在步骤S4中发现检测到P1符号,则在步骤S5中,P1检测块11将检测到信号区间相关峰值的位置设置为T2帧的起始。P1检测块11参考P1符号的位置(T2帧的起始)来设置FFT计算的起始位置并且将指示FFT计算起始位置的信息输出给FFT计算块14。另外,P1检测块11检测载波间隔中的频率偏移并且将精细偏移值输出给频率校正块13。
被延迟块12延迟并且被频率校正块13基于精细偏移值进行了频率偏移校正之后的OFDM信号被提供给FFT计算块14。
在步骤S6中,FFT计算块14对从频率校正块13提供的P1信号的OFDM信号执行FFT计算。通过FFT计算获得的频域OFDM信号被提供给CDS相关计算块15。
在步骤S7中,CDS相关计算块15基于FFT计算后的OFDM信号和已知序列来计算CDS相关值,从而检测P1符号。由CDS相关计算块15计算出的CDS相关峰值被提供给T2信号存在/不存在判定块17。
在步骤S8中,T2信号存在/不存在判定块17判定CDS相关峰值是否等于或高于阈值以及P1符号是否已经被CDS相关计算块15检测到。
如果在步骤S8中发现CDS相关峰值低于阈值,或者如果在步骤S4中发现未检测到P1符号,则在步骤S9中,控制块18判定是否发生超时。
如果在步骤S9中发现未遇到超时,则处理返回步骤S3来重复基于信号区间相关值的P1符号检测。一个T2帧的时段最大为250ms。如果T2信号正在接收信道上被发送,则P1符号被每250ms地检测。因此,这里,如果从步骤S3中的P1符号检测的开始起已经经过了将250ms加上极限获得的预定时间,则判定已经发生超时;否则,判定还没有发生超时。
如果在步骤S9中判定已经发生超时,则在步骤S10中,控制块18判定是否存在任何还未设置的中心频率。
如果在步骤S10中发现还剩余未被设置的中心频率,则处理返回步骤S2,控制块18将新的频率设置为中心频率,从而重复上述处理。
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10中未发现剩余未被设置的中心频率,则在步骤S11中,控制块18判定是否存在还未被选择的带宽。
如果在步骤S11中发现剩余未被选择的带宽,则处理返回步骤S1,控制块18选择新的带宽,从而重复上述处理。
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11中未发现剩余未被选择的带宽,则控制块18结束上述初始扫描处理。
如果在步骤S8中CDS相关峰值高于阈值并且发现检测到P1符号,则在步骤S12中,CDS相关计算块15基于CDS相关值来计算每个载波的频率偏移。此外,CDS相关计算块15将FFT计算后的OFDM信号和粗校正值输出给粗校正/解扰处理块21。
在步骤S13中,粗校正/解扰处理块21基于粗校正值来校正OFDM信号的频率偏移,从而执行解扰处理等。
在步骤S14中,解码部件16解码S1和S2。更具体地,DBPSK解调块22对被粗校正/解扰处理块21执行了频率偏移校正等的OFDM信号执行DBPSK解调。S1解调块23和S2解调块24计算从DBPSK解调块22提供的信号点序列与已知序列之间的相关值。
在步骤S15中,S1解调块23基于计算出的相关值来选择S1并且S2解调块24基于计算出的相关值来选择S2。由S1解调块23选择的S1和由S2解调块24选择的S2还被提供给控制块18。
在步骤S16中,控制块18判定由S1解调块23选择的S1是否是“00X”(X是0或1)。
在DVB-T2标准中,S1的3比特是“00X”指示包括该S1的帧是T2帧。S1的3比特不是“00X”指示包括该S1的帧不是T2帧而是FEF(未来扩展帧;Future Extension Frame)。FEF是用于DVB-T2标准中所规定的扩展的帧。
如果在步骤S16中发现由S1解调块23选择的S1不是“00X”,则在步骤S17中,控制块18判定由S2解调块24选择的S2是否是“XXX1”。
在DVB-T2标准中,S2的4比特是“XXX1”指示T2正和FEF一起存在于正被接收的信道上。
如果在步骤S16中发现由S1解调块23选择的S1是“00X”,或者在步骤S17中发现由S2解调块24选择的S2是“XXX1”,则处理被进一步继续。
例如,在步骤S16中发现由S1解调块23选择的S1是“00X”,则判定S2是否是“XXX1”(未被示出)。如果在该判定中发现S2不是“XXX1”,则判定正被接收的信道是仅发送T2信号的信道。如果发现S2是“XXX1”,则判定正被接收的信道是T2信号和FEF两者一起存在的信道。接着,正被接收的信道的中心频率和带宽作为与发送T2信号的信道相关联的信息被控制块18存储。
同时,如果在步骤S17中发现S2不是“XXX1”,则处理返回图4中的步骤S10并且上述处理操作被重复。
图6示出主要指示在参考图4和图5所描述的初始扫描时所要执行的处理中要由T2信号存在/不存在判定块17执行的处理的流程图。
在步骤S31中,T2信号存在/不存在判定块17等待直到输入信号稳定。当输入信号由于ABC的正常操作而稳定时,指示该状态的信号稳定标志被提供给T2信号存在/不存在判定块17。
当信号稳定标志被提供时,在步骤S32中,T2信号存在/不存在判定块17等待与250+α(ms)相等的时间段。应当注意,这里,250ms指示T2帧的最大长度(时间),而α指示预设的极限时间。还应当注意,在步骤S31和步骤S33中所要执行的处理操作中,步骤S31的处理在图4中的步骤S3的处理之前被执行,步骤S32的处理对应于在图4中示出的步骤S9中控制块18判定是否已经发生超时的那个时间段期间所要执行的处理。
在步骤S33中,T2信号存在/不存在判定块17将信号区间相关峰值与阈值相比较,与图4中所示的步骤S4的处理类似,从而判定P1符号是否已被检测到。
如果在步骤S33中,发现信号区间相关峰值在预定区间内等于或高于阈值并且发现检测到P1符号,则在步骤S34中,T2信号存在/不存在判定块17判定CDS相关峰值是否等于或高于阈值,与图4中示出的步骤S8的处理类似。应当注意,在步骤S34的处理之前,图4中步骤S5到步骤S7的处理操作被执行。
如果在布置S33中发现未检测到P1符号或者在步骤S34中发现CDS相关峰值低于阈值,则在步骤S35中,当正被接收的信道中没有T2信号时所要执行的处理被执行。即,当在图4中所示出的步骤S4和S8中判定为“否”时所要执行的处理被执行。
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34中发现CDS相关峰值等于或高于阈值,则在步骤S36中,当信道可能包含T2信号时所要执行的处理被执行。即,从图5中所示出的步骤S12开始的处理操作被执行。
如上所述,通过使用P1符号来核实是否存在T2信号的判定本身是标准所希望的。另外,在初始扫描中,在DVB-T2标准的实施指南(ETSITR 102 831:IG)中明确示出用于通过使用CDS相关峰值来核实是否存在T2信号(P1符号)的判定。
发明内容
要缩短用户等待时间,希望快速执行初始扫描处理。对于高速初始扫描处理,及早确实地检测出在正被接收的信道上是否存在T2信号是有效的。及早检测出T2信号在正被接收的信道上的存在与否允许要被扫描的信道之间和带宽之间的顺次切换,从而缩短初始扫描整个处理所需要的时间。
这里应当注意,不允许在实际上存在T2信号时错误地判决为不存在T2信号,因为这样会丢失能够被接收的信道。
另一方面,不希望在实际上不存在T2信号时判决存在T2信号,尽管这比在实际存在T2信号时判决不存在T2信号可以更宽松一些。如果基于信号区间相关峰值和CDS相关峰值,T2信号被错误地判定为存在,则从图5中所示的步骤S12开始的处理操作被执行,从而耗费到要被扫描的信道之间的切换为止的时间。
尽管P1符号相对于标准是强壮的,并且因此不那么容易受干扰信号的影响,但是,如果实际上不存在T2信号,但在暴露于干扰信号的环境中,T2信号的存在与否的判定中所使用的每个相关值有可能指示高于正常水平的值,从而表现出存在T2信号的错误判定。干扰信号例如包括模拟通信信号和时钟信号。
为了确实地防止在实际上存在T2信号时错误地判决为不存在T2信号,则T2信号的存在与否的判定中所使用的阈值可以被设置得比较低。然而,将该阈值设置得比较低会使得在实际上不存在T2信号时错误地判定存在T2信号的可能性较高。
因此,本发明针对与现有技术方法和设备相关联的上述和其它问题,并且通过提供被配置为及早确实地检测到没有基于DVB-T2的信号正在正被接收的信道上被发送的接收设备和接收方法来解决所针对的问题。
在执行本发明时并根据其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接收设备。该接收设备包括第一相关值计算装置,所述第一相关值计算装置用于接收基于用于以帧为单位发送数据的预定标准的正交频分复用信号,其中,在所述帧的开始处布置有前导信号,所述前导信号在作为整个信号的部分的第一区间和第二区间之间具有相关性,从而,所述第一相关值计算装置计算第一相关值,所述第一相关值是彼此相隔与所述第一区间与所述第二区间之间的时间间隔相等的时间的两个区间中的信号的相关值。该设备还包括运算装置,所述运算装置用于对包括获得等于或高于阈值的所述第一相关值的两个区间的信号的所述前导信号执行傅里叶变换处理,从而生成频域的所述正交频分复用信号。该设备还包括第二相关值计算装置,所述第二相关值计算装置用于计算第二相关值,所述第二相关值是已知序列与频域的所述正交频分复用信号的子载波中用于数据传输的子载波的序列之间的相关值。该设备还包括解码装置,所述解码装置用于计算第三相关值,所述第三相关值中的每一个是用与所述已知序列的所述第二相关值等于或大于阈值的序列的子载波所发送的数据与多个已知数据项之间的相关值,所述多个已知数据项与指示用于所述前导信号之后的信号的解调的传输参数的比特串具有相同比特数,从而所述解码装置解码具有所述第三相关值中的最大值的已知数据来作为所述传输参数。该设备还包括判定装置,所述判定装置用于判定由所述解码装置计算出的多个第三相关值中的所述最大值是否小于预定阈值,并且,如果发现所述最大值小于所述预定阈值,则输出指示基于所述预定标准的所述正交频分复用信号没有在正接收的信道上发送的信号。
在上述接收设备中,如果所述第一相关值的最大值大于第一阈值并且所述第二相关值的最大值高于第二阈值,则所述判定装置进行所述多个第三相关值中的最大值与所述预定阈值之间的比较。
在上述接收设备中,所述预定标准是DVB-T2标准并且所述前导信号是P1符号。
在上述接收设备中,该解码装置包括第一解码装置,所述第一解码装置用于计算用与所述已知序列的所述第二相关值等于或高于阈值的序列的载波发送的数据与组成所述地面数字视频广播2标准中的S1的8种类型的3比特数据之间的相关值,从而解码具有最高相关值的3比特数据作为S1。该解码装置还包括第二解码装置,所述第二解码装置用于计算用与所述已知序列的所述第二相关值等于或高于阈值的序列的载波发送的数据与组成所述地面数字视频广播2标准中的S2的16种类型的4比特数据之间的相关值,从而解码具有最高相关值的4比特数据作为S2。
在上述接收设备中,如果由所述第一解码装置计算出的多个相关值中的最大值和由所述第二解码装置计算出的多个相关值中的最大值小于所述预定阈值,则所述判定装置输出指示所述预定标准的所述正交频分复用信号没有在正接收的信道上发送的信号。
在执行本发明时并且根据其第二实施例,提供一种接收方法。该接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接收基于用于以帧为单位发送数据的预定标准的正交频分复用信号,其中,在所述帧的开始处布置有前导信号,所述前导信号在作为整个信号的部分的第一区间和第二区间之间具有相关性,从而,所述第一相关值计算装置计算第一相关值,所述第一相关值是彼此相隔与所述第一区间与所述第二区间之间的时间间隔相等的时间的两个区间中的信号的相关值。该接收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对包括获得等于或高于阈值的所述第一相关值的两个区间的信号的所述前导信号执行傅里叶变换处理,从而生成频域的所述正交频分复用信号。该接收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计算第二相关值,所述第二相关值是已知序列与频域的所述正交频分复用信号的子载波中用于数据传输的子载波的序列之间的相关值。该接收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计算第三相关值,所述第三相关值中的每一个是用与所述已知序列的所述第二相关值等于或大于阈值的序列的子载波所发送的数据与多个已知数据项之间的相关值,所述多个已知数据项与指示用于所述前导信号之后的信号的解调的传输参数的比特串具有相同比特数,从而所述解码装置解码具有所述第三相关值中的最大值的已知数据来作为所述传输参数。该接收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判定所述解码步骤中所计算出的多个第三相关值中的所述最大值是否小于预定阈值,并且,如果发现所述最大值小于所述预定阈值,则输出指示基于所述预定标准的所述正交频分复用信号没有在正接收的信道上发送的信号。
在本发明一个实施例中,基于用于以帧为单位发送数据的预定标准的正交频分复用信号被接收到,其中,在所述帧的开始处布置有前导信号,所述前导信号在作为整个信号的部分的第一区间和第二区间之间具有相关性,从而,所述第一相关值计算装置计算第一相关值,所述第一相关值是彼此相隔与所述第一区间与所述第二区间之间的时间间隔相等的时间的两个区间中的信号的相关值;包括获得等于或高于阈值的所述第一相关值的两个区间的信号的所述前导信号被执行傅里叶变换处理,从而生成频域的所述正交频分复用信号。另外,第二相关值被计算出,所述第二相关值是已知序列与频域的所述正交频分复用信号的子载波中用于数据传输的子载波的序列之间的相关值;第三相关值被计算出,所述第三相关值中的每一个是用与所述已知序列的所述第二相关值等于或大于阈值的序列的子载波所发送的数据与多个已知数据项之间的相关值,所述多个已知数据项与指示用于所述前导信号之后的信号的解调的传输参数的比特串具有相同比特数,从而所述解码装置解码具有所述第三相关值中的最大值的已知数据来作为所述传输参数。此外,由所述解码部件计算出的多个第三相关值中的所述最大值是否小于预定阈值被判定,并且,如果发现所述最大值小于所述预定阈值,则指示基于所述预定标准的所述正交频分复用信号没有在正接收的信道上发送的信号被输出。
如上所述并且根据本发明,基于DVB-T2标准的信号没有在正接收的信道上发送被及早确实地检测到。
附图说明
图1是图示出T2帧的格式的示图;
图2是图示出P1符号的配置的示图;
图3是图示出相关技术接收设备的配置的框图;
图4是指示在初始扫描时所要执行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5是从图4中所示出的流程图继续的流程图;
图6是指示T2信号存在/不存在判定块在初始扫描时所要执行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7是图示出作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实行的接收设备的示例性配置的框图;
图8是图示出图7中所示出的相关值计算部件的示例性配置的框图;
图9是图示出图8中所示出的块中所获得的示例性信号的示图;
图10是图示出图8中所示出的块中所获得的信号的其它示例的示图;
图11是图示出P1符号的OFDM信号的功率的示图;
图12是图示出S1和S2的已知序列的示图;
图13是指示在初始扫描时所要执行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14是图示出应用了本发明的接收设备的第一形式的接收系统的示例性配置的框图;
图15是图示出应用了本发明的接收设备的第二形式的接收系统的示例性配置的框图;
图16是图示出应用了本发明的频率和相位同步电路的第三形式的接收系统的示例性配置的框图;以及
图17是图示出计算机的示例性硬件配置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通过实施例的方式来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现在,参考图7,示出图示出作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实行的接收设备1的示例性配置的框图。
参考图7,与之前参考图3描述的组件类似的组件用相同的标号表示。与参考图3进行的描述重复的描述将被适当地跳过。
图7中示出的接收设备1的配置与图3中示出的基本相同,不同在于:在S1的选择时计算出的与已知序列的相关值中的最大值和在S2的选择时计算出的与已知序列的相关值中的最大值被提供给T2信号存在/不存在判定块17。
P1检测块11从输入信号中检测P1符号。如在之前参考图2所述,在组成P1符号的有效符号A的开始侧的部分和被复制在有效符号A的前面的信号C之间以及在有效符号A的其余部分与被复制在有效符号A的后面的信号B之间存在相关性。P1符号通过使用P1符号的在P1符号的一个区间中的信号与另一区间中的信号之间存在相关性这一点来检测。
参考图8,示出P1检测块11的相关值计算部件11A的示例性配置。
相关值计算部件11A由频移块31、延迟块32、乘法块33、移动平均计算块34、延迟块35、延迟块36、乘法块37、移动平均计算块38和乘法块39组成。在相关值计算部件11A中的每个块中,对于输入OFDM信号的每个预定区间,通过在对象区间之间顺次切换来执行处理。
通过将输入信号乘以信号
Figure BSA00000226218500141
频移块31执行输入信号的频率转换使得输入信号的频率降低fSH。如果经历处理的区间是P1符号的区间,则图2中示出的信号C和信号B的频率变成与复制源的信号相同频率。如参考图2所述,被复制在组成P1符号的有效符号的前面的信号C通过将复制源的信号提高fSH获得。同时,被复制在有效符号的后面的信号B通过将复制源的信号提高fSH获得。
频移块31将频率转换后的输入信号输出给延迟块32和乘法块37。
延迟块32将从频移块31提供的输入信号延迟与P1符号的信号C的时间段(长度)相等的时间Tc,并且将延迟后的信号输出给乘法块33。
乘法块33将输入信号s1乘以从延迟块32提供的信号s2,并且将代表乘法结果的信号输出给移动平均计算块34。
移动平均计算块34获得由乘法块33获得的乘法结果的移动平均值,并且将所获得的移动平均值作为代表相关值的信号s4输出给延迟块35。
延迟块35延迟从移动平均计算块34提供的信号s4,使得从延迟块35输出的信号s6在从移动平均计算块38输出的信号s5被输入乘法块39的同时被输入乘法块39。延迟块35将延迟后的信号s6输出给乘法块39。
延迟块36延迟输入信号与P1符号的信号B的时间段相等的时间段Tb,并且将延迟后的信号s3输出给乘法块37。
乘法块37将从频移块31提供的信号乘以从延迟块36提供的信号s3,并且将代表乘法结果的信号输出给移动平均计算块38。
移动平均计算块38获得由乘法块37提供的乘法结果的移动平均值,并且将代表所获得的移动平均值的信号作为代表相关值的信号s5输出给乘法块39。
乘法块39将从延迟块35提供的信号s6乘以从移动平均计算块38提供的信号s5,并且输出代表乘法结果的信号s7。基于从乘法块39输出的信号,作为校正值的峰值的信号区间相关峰值、FFT位置以及精细校正值在P1检测块11的另一配置(未被示出)中被获得,并且被提供给其它块。
参考图9,示出在图8中示出的块中获得的信号的示例。
在图的上方示出的信号s1是作为输入信号被输入图8中示出的相关值计算部件11A的P1符号信号。如果将信号C的起始位置作为开始的信号s1被输入,则在中间示出的信号s2从延迟块32被输出。另外,在下面示出的信号s3从延迟块36被输出。信号s2是将信号s1延迟时间段Tc获得的信号,而信号s3是将信号s1延迟时间段Tb获得的信号。
在上方示出的信号s1和在中间示出的信号s2通过乘法块33被相互相乘,并且乘法结果的移动平均值通过移动平均计算块34被计算出,从而提供具有如下面的信号s3所示的波形的信号s4。
如图9中所示,信号s4具有这样的波形,其在从输入信号的有效符号A的起始位置(信号C的结束位置)开始的区间Tc中上升,在区间Tr-Tc中保持不变,并且之后在区间Tc中下降。Tr指示有效符号A的长度,如图10中右面所示。
并且,在上方示出的信号s1和在下方示出的信号s3通过乘法块37被相互相乘,并且乘法结果的移动平均值通过移动平均计算块38被计算出,从而提供具有如下面信号s4所示的波形的信号s5。
信号s5具有这样的波形,其在从输入信号的有效符号A的结束位置(信号B的起始位置)开始的区间Tb中上升,并且在区间Tr-Tb中保持不变,然后在区间Tb中下降。
图10示出指示输入信号与被延迟Tc的输入信号之间的相关值的信号的波形、指示输入信号与被延迟Tb的输入信号之间的相关值的信号的波形以及指示通过将这两个信号相乘获得的相关值(信号区间相关值)的信号的波形。
当图9中示出的信号s4被延迟块35延迟Ta时,获得具有图10的上面所示出的波形的信号s6。当信号s6被乘法块39乘以信号s5,则获得下面示出的信号s7。应当注意,在图10中,信号C的时间段Tc与信号B的时间段Tb之间的差用2K表示,其中K值为30个样本。
如参考图7所述,基于由相关值计算部件11A获得的在图10中示出的信号s7,P1检测块11将检测到信号区间相关峰值的位置设置为T2帧的开始。另外,P1检测块11将指示FFT计算起始位置的信息输出给FFT计算块14并且将精细校正值输出给频率校正块13。
延迟块12延迟输入的OFDM信号并且将延迟信号输出给频率校正块13。
基于从P1检测块11提供的精细校正值,频率校正块13校正从延迟块12提供的OFDM信号的频率偏移并且将校正后的OFDM信号输出给FFT计算块14。
FFT计算块14对从频率校正块13提供的OFDM信号执行FFT计算,并且将频域OFDM信号输出给CDS相关计算块15。
CDS相关计算块15计算CDS相关值,从而检测P1符号,其中CDS相关值是具有从FFT计算块14提供的OFDM信号的功率的子载波序列与已知序列之间的相关值。另外,CDS相关计算块15将作为CDS相关值的峰值的相关峰值输出给T2信号存在/不存在判定块17。
参考图11,示出图示出P1符号的OFDM信号的功率的示图。
图11中示出的水平轴代表载波索引(频率),并且垂直轴代表子载波的功率。在指示子载波的向上的箭头中,较长的箭头指示分配了数据的具有功率的子载波(或活动子载波),而较短的箭头指示未被分配数据没有功率的子载波(或未被使用的子载波)。
如图11中所示,P1符号的OFDM信号具有853个子载波作为有效子载波。对于DVB-T2标准,数据被分配给这853个子载波中的384个子载波。
CDS相关计算块15通过使用已知序列来计算CDS相关值,从而检测出具有功率的子载波序列中与已知序列的相关值最大的区间,作为P1符号的区间。另外,CDS相关计算块15将CDS相关峰值输出给T2信号存在/不存在判定块17并且将FFT计算后的OFDM信号和粗校正值输出给粗校正/解扰处理块21。
基于从CDS相关计算块15提供的粗校正值,粗校正/解扰处理块21校正OFDM信号的频率偏移并且将已经被执行了解扰和其它处理的OFDM信号输出给DBPSK解调块22。
在通过对从粗校正/解扰处理块21提供的OFDM信号执行DBPSK解调获得的信号点的序列中,DBPSK解调块22将P1符号中所包括的S1部分的序列输出给S1解调块23,并且将S2部分的序列输出给S2解调块24。应当注意,通过对DBPSK解调的结果进行硬判决获得的0和1的比特串可以从DBPSK解调块22被输出以用于S1和S2的解码。
S1解调块23计算从DBPSK解调块22提供的信号点的序列与和3比特S1相对应的8种类型的已知序列之间的相关值。
S2解调块24计算从DBPSK解调块22提供的信号点的序列与和4比特S2相对应的16种类型的已知序列之间的相关值。
参考图12,示出由DVB-T2标准规定的S1和S2的已知序列。
如图12中所示,8种类型值000,001,010、011、100、101、110和111被规定为S1值,并且16种类型的值0000、0001、0010、0011、0100、0101、0110、0111、1000、1001、1010、1011、1100、1101、1110和1111被规定为S2值。在每个值的右面示出16进制表示的已知序列。
S1解调块23计算从DBPSK解调块22提供的信号点的序列与代表S1的8种类型的已知序列之间的相关值,作为所提供的信号点序列与和000相对应的已知序列之间的相关值、所提供的信号点序列与和001相对应的已知序列之间的相关值等等。在这8个计算出的相关值中,S1解调块23选择所计算出的8个相关值中与获得最大相关值的已知序列相对应的3比特值来作为S1,并且输出所选择的S1。
此外,S1解调块23将所计算出的8个相关值中的最大值输出给T2信号存在/不存在判定块17,作为S1相关最大值。
S2解调块24计算从DBPSK解调块22提供的信号点序列与代表S2的16种类型的已知序列之间的相关值,作为所提供的信号点序列与和0000相对应的已知序列之间的相关值、所提供的信号点序列与和0001相对应的已知序列之间的相关值等等。在这16个计算出的相关值中,S2解调块24选择计算出的16个相关值中与已经获得最大相关值的已知序列相对应的4比特值作为S2,并且输出所选择的S2。
此外,S2解调块24将计算出的16个相关值中的最大值输出给T2信号存在/不存在判定块17,作为S2相关最大值。
除了基于从相关值计算部件11A提供的信号区间相关峰值和从CDS相关计算块15提供的CDS相关峰值以外,还基于S1相关最大值和S2相关最大值,T2信号存在/不存在判定块17判定T2信号是否正在正被接收的信道上被发送。
更具体地,即使信号区间相关峰值和CDS相关峰值两者都等于或高于阈值,只要S2相关最大值低于阈值,T2信号存在/不存在判定块17也判定没有T2信号正在正被接收的信道上被发送。
并且,即使S1相关最大值等于或高于阈值,只要S2相关最大值低于阈值,T2信号存在/不存在判定块17也判定没有T2信号正在正被接收的信道上被发送。
因此,在实际上没有T2信号的情况中,即使由于干扰信号的影响等,在相关值计算部件11A和CDS相关计算块15中获得在阈值以上的相关峰值,T2信号的存在与否被正确判定的可能性也是高的。
T2信号的存在与否的正确判定可以防止从图5中示出的步骤S12开始的处理操作由于错误的判决而被执行,从而允许快速初始扫描操作的执行。
初始扫描时所要执行的操作
以下参考图13中示出的流程图来描述在由图7中示出的接收设备1执行的初始扫描时所要执行的处理。
图13示出指示在之前参考图5描述的初始扫描时所要执行的处理的流程图,主要关注T2信号存在/不存在判定块17所要执行的处理。基本上,图13中示出的处理与之前参考图6描述的处理相同,不同在于:增加了使用S1相关最大值的判定处理和使用S2相关最大值的判定处理。
在步骤S51中,T2信号存在/不存在判定块17等待直到输入信号稳定为止。
如果信号稳定标志被提供,则在步骤S52中,T2信号存在/不存在判定块17等待250+αms。
在步骤S53中,T2信号存在/不存在判定块17将信号区间相关峰值与阈值相比较,如图4中的步骤S4的处理一样,从而判定P1符号是否被检测到。
如果在步骤S53中,发现信号区间相关峰值等于或大于阈值并且因此发现P1符号被检测到,则T2信号存在/不存在判定块17在步骤S54中判定CDS相关峰值是否在阈值以上,与在图4中所示的步骤S8的处理一样。
如果在步骤S53中发现P1符号未被检测到或者如果在步骤S54中发现CDS相关峰值不小于阈值,则在步骤S55中,如果在正被接收的信道上不存在T2信号所执行的处理被执行。即,当图4中的步骤S4或步骤S8中判定为“否”时执行的处理被执行。
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54中发现CDS相关峰值在阈值以上,则T2信号存在/不存在判定块17在步骤S56中判定S1相关最大值是否等于或高于阈值。应当注意,在步骤S54中判定CDS相关峰值等于或高于阈值之后,图5中示出的步骤S12到步骤S15的处理操作被执行。那时,S1相关最大值和S2相关最大值分别在步骤S14中的S1和S2解码中被获得,并且S1相关最大值被从S1解调块23并且S2相关最大值被从S2解调块24提供给T2信号存在/不存在判定块17以用于与阈值进行比较。
如果在步骤S56中发现S1相关最大值等于或高于阈值,则T2信号存在/不存在判定块17在步骤S57中判定S2相关最大值是否等于或高于阈值。
如果在步骤S57中发现S2相关最大值等于或高于阈值,则在步骤S58中,当信道有可能有T2信号时所要执行的处理被执行。这里,从图5中示出的步骤S16开始的处理操作被执行。
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56中发现S1相关最大值小于阈值或者在步骤S57中发现S2相关最大值小于阈值,则处理进行到步骤S55来执行如果不存在T2信号所执行的处理。如果在正被接收的信道行不存在T2信号,则T2信号存在/不存在判定块17输出T2不存在判定标志。
通过将S1相关最大值和S2相关最大值用于T2信号的存在与否的判定,即使尽管实际上没有T2信号,但是由相关值计算部件11A和CDS相关计算块15获得等于或高于阈值的相关峰值,正确判定没有T2信号的可能性也会增大。
特别是,如果在与信号区间相关峰值或CDS相关峰值的比较中使用的阈值被设置得较低以防止尽管实际上存在T2信号但是错误地判决为没有T2信号,则尽管实际上不存在T2信号但是错误地判决为存在T2信号的可能性高。上述配置可以防止该问题发生。
正确地判定不存在T2信号的能力使得初始扫描处理可以被快速地执行。
如果通过使用信号区间相关峰值和CDS相关峰值进行的判定错误地判决为存在T2信号,则每个随后的判定都基于不正确的S1和S2被执行。如果基于不正确的S1和S2值判定S1是“00X”或S2是“XXX1”(图5中所示出的步骤S16或步骤S17中为“是”),则在以下处理中,同步引入序列(synchronism pull-in sequence)被启动来获得P2符号的L1在前信令(参考图1)。在该序列中,用于等待下一P1符号的检测的处理被执行,使得鉴于标准必须给出至少250ms的等待。
通过图上所述地使用S1和S2相关最大值来大大减小在实际不存在T2信号时错误地判决为存在T2信号的概率,可以防止执行初始扫描处理所需要的时间变长。由于在正常情况中对几十个信道执行一次初始扫描处理,所以,可以实现较大的省时效果。
在上述情况中,在基于S1相关最大值的判定处理和基于S2相关最大值的判定处理中,基于S1相关最大值的判定处理被先执行。首先执行基于S2相关最大值的判定处理也是可行的。
变形例
现在,参考图14,示出图示出应用了本发明的接收设备1的第一形式的接收系统的示例性配置的框图。
图14中示出的接收系统由获取块101、传输路径解码处理块102和信源解码处理块103。
获取块101经由诸如地面数字广播、卫星数字广播、CATV网络、互联网等传输路径获取信号,并且将接收到的信号提供给传输路径解码处理块102。
传输路径解码处理块102对由获取块101经由传输路径获得的每个信号执行包括纠错的传输路径解码处理,并且将产生的信号提供给信源解码处理块103。图7中示出的接收设备1被包括在传输路径解码处理块102中。
信源解码处理块103对已被执行传输路径解码处理的压缩信号执行解压缩,并且对解压缩之后的信号执行包括获得要发送的数据的处理的信源解码处理。
更具体地,由获取块101经由传输路径获得的每个信号可以已被进行压缩编码,以用于压缩信息以减小图像或音频数据的数据大小。在该情况中,信源解码处理块103对已被执行传输路径解码处理的信号执行信源解码处理,例如,将压缩信息解压缩为原始信号。
应当注意,如果由获取块101经由传输路径获得的信号未被压缩编码,则信源解码处理块103不将该信息解压缩为原始信息。解压缩处理例如包括运动图像专家组(MPEG)解码。信源解码处理处理包括解压缩处理以外,还包括解扰。
图14中示出的接收系统可应用于例如被配置为接收数字电视广播的电视调谐器。应当注意,获取块101、传输路径解码处理块102和信源解码处理块103每一个可以由单个独立单元(硬件(例如,IC(集成电路)))或软件模块来配置。
另外,获取块101、传输路径解码处理块102和信源解码处理块103可以全都被配置为一个独立单元。例如将获取块101和传输路径解码处理块102配置为一个独立单元也是可行的。并且,例如将传输路径解码处理块102和信源解码处理块103配置为一个独立单元也是可行的。
图15是图示出应用了本发明的接收设备1的第二形式的接收系统的示例性配置的框图。
参考图15,之前参考图14描述的组件用相同的标号表示并且适当地跳过对它们的描述。
图15中示出的接收系统的配置与图14中示出的配置在获取块101、传输路径解码处理块102和信源解码处理块103上基本相同,与图14中示出的配置不同之处在于输出块111。
输出块111是用于显示图像的显示单元或用于输出声音的扬声器,它们输出作为从信源解码处理块103输出的信号的图像和音频数据。即,输出块111显示图像并且输出声音。
图15中示出的接收系统适用于例如被配置为接收作为数字广播的电视广播和无线电广播的无线电接收器。
应当注意,如果由获取块101获得的信号未经压缩编码,则从传输路径解码处理块102输出的信号被直接提供给输出块111。
图16是图示出应用了本发明的频率和相位同步电路的第三形式的接收系统的示例性配置的框图。
参考图16,之前参考图14描述的组件用相同的标号表示,并且适当地跳过对它们的描述。
图16中示出的接收系统的配置与图14中示出的配置在获取块101和传输路径解码处理块102上基本相同,与图14中示出的配置的不同之处在于:未布置信源解码处理块103并且新布置了记录块121。
记录块121被配置为将从传输路径解码处理块102输出的信号(例如,MPEG TS分组)记录(或存储)到光盘、硬盘(或磁盘)、闪存以及其它记录(或存储)介质上。
图16中示出的上述接收系统适用于例如被配置为记录电视广播的记录装置。
应当注意,信源解码处理块103可以被布置为将已被信源解码处理块103执行信源解码处理的信号(即,通过解码获得的图像和音频数据)记录到记录块121上。
上述处理操作的序列可以通过软件或硬件来执行。当上述处理操作的序列通过软件来执行时,构成软件的程序被安装在内建于专用硬件设备中的计算机中或从网络或记录介质安装到安装各种程序以用于各种功能执行的通用个人计算机中。
图17是图示出用软件程序来执行上述处理操作的序列的计算机的示例性硬件配置的框图。
A CPU(中央处理单元)151、ROM(只读存储器)152和RAM(随机存取存储器)通过总线154互连。
总线154还与输入/输出接口155连接。输入/输出接口155与例如基于键盘和鼠标的输入块156和例如基于显示监视器和扬声器的输出块157连接。输入/输出接口155还与例如基于硬盘驱动器和非意识存储器的存储块158、例如基于网络接口的通信块159和被配置为驱动可移除介质161的驱动器160连接。
利用如上所述地配置的计算机,CPU 151将程序从存储块经由输入/输出接口155和总线154下载到RAM 153以用于执行,从而执行上述处理操作序列。
要由CPU 151执行的程序以例如被记录到可移除介质161的形式被提供或例如经由有线或无线传输介质(例如,局域网、互联网或数字广播)被提供,并被安装到存储块158中。
应当注意,计算机所要执行的程序可以是按照这里描述的序列的时间顺序执行或者是并行或按照需要执行的程序。
应当注意,本发明不仅限于上述实施例,而是可以在不偏离本发明的主旨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更改。
本申请包含与2009年8月13日于日本专利局提交的日本在先专利申请JP 2009-187803中所公开的主题有关的主题,该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于此。

Claims (6)

1.一种接收设备,包括:
第一相关值计算装置,用于接收基于用于以帧为单位发送数据的预定标准的正交频分复用信号,其中,在所述帧的开始处布置有前导信号,所述前导信号在作为整个信号的部分的第一区间和第二区间之间具有相关性,从而,所述第一相关值计算装置计算第一相关值,所述第一相关值是彼此相隔与所述第一区间与所述第二区间之间的时间间隔相等的时间的两个区间中的信号的相关值;
运算装置,用于对包括获得了等于或高于阈值的所述第一相关值的两个区间的信号的所述前导信号执行傅里叶变换处理,从而生成频域的所述正交频分复用信号;
第二相关值计算装置,用于计算第二相关值,所述第二相关值是频域的所述正交频分复用信号的子载波中用于数据传输的子载波的序列与已知序列之间的相关值;
解码装置,用于计算第三相关值,所述第三相关值中的每一个是利用所述第二相关值等于或大于阈值的序列的子载波所发送的数据与多个已知数据项之间的相关值,所述多个已知数据项具有与指示用于所述前导信号之后的信号的解调的传输参数的比特串相同数目的比特,从而所述解码装置解码具有所述第三相关值中的最大值的已知数据来作为所述传输参数;以及
判定装置,用于判定由所述解码装置计算出的所述多个第三相关值中的所述最大值是否小于预定阈值,并且,如果发现所述最大值小于所述预定阈值,则输出信号指示基于所述预定标准的所述正交频分复用信号没有正在正被接收的信道上发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收设备,其中,如果所述第一相关值的最大值大于第一阈值并且所述第二相关值的最大值高于第二阈值,则所述判定装置进行所述多个第三相关值中的最大值与所述预定阈值之间的比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收设备,其中,所述预定标准是地面数字视频广播2标准,所述前导信号是P1符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收设备,其中
所述解码装置包括:
第一解码装置,用于计算利用所述第二相关值等于或高于阈值的序列的子载波发送的数据与组成所述地面数字视频广播2标准中的S1的8种类型的3比特数据之间的相关值,从而解码具有最高相关值的3比特数据作为S1;以及
第二解码装置,用于计算利用所述第二相关值等于或高于阈值的序列的子载波发送的数据与组成所述地面数字视频广播2标准中的S2的16种类型的4比特数据之间的相关值,从而解码具有最高相关值的4比特数据作为S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收设备,其中,如果由所述第一解码装置计算出的多个相关值中的最大值和由所述第二解码装置计算出的多个相关值中的最大值小于所述预定阈值,则所述判定装置输出信号指示所述预定标准的所述正交频分复用信号没有正在正被接收的信道上发送。
6.一种接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接收基于用于以帧为单位发送数据的预定标准的正交频分复用信号,其中,在所述帧的开始处布置有前导信号,所述前导信号在作为整个信号的部分的第一区间和第二区间之间具有相关性,从而,计算第一相关值,所述第一相关值是彼此相隔与所述第一区间与所述第二区间之间的时间间隔相等的时间的两个区间中的信号的相关值;
对包括获得了等于或高于阈值的所述第一相关值的两个区间的信号的所述前导信号执行傅里叶变换处理,从而生成频域的所述正交频分复用信号;
计算第二相关值,所述第二相关值是频域的所述正交频分复用信号的子载波中用于数据传输的子载波的序列与已知序列之间的相关值;
计算第三相关值,所述第三相关值中的每一个是利用所述第二相关值等于或大于阈值的序列的子载波所发送的数据与多个已知数据项之间的相关值,所述多个已知数据项具有与指示用于所述前导信号之后的信号的解调的传输参数的比特串相同数目的比特,从而解码具有所述第三相关值中的最大值的已知数据来作为所述传输参数;以及
判定所述解码步骤中所计算出的所述多个第三相关值中的所述最大值是否小于预定阈值,并且,如果发现所述最大值小于所述预定阈值,则输出信号指示基于所述预定标准的所述正交频分复用信号没有正在正被接收的信道上发送。
CN2010102508284A 2009-08-13 2010-08-06 接收设备和接收方法 Active CN10199808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87803A JP5299162B2 (ja) 2009-08-13 2009-08-13 受信装置、および受信方法
JP2009-187803 2009-08-1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98080A CN101998080A (zh) 2011-03-30
CN101998080B true CN101998080B (zh) 2013-04-24

Family

ID=434534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508284A Active CN101998080B (zh) 2009-08-13 2010-08-06 接收设备和接收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385480B2 (zh)
EP (1) EP2290891A3 (zh)
JP (1) JP5299162B2 (zh)
CN (1) CN101998080B (zh)
TW (1) TWI43785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48490B2 (ja) * 2009-08-13 2013-11-20 ソニー株式会社 信号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並びに受信システム
EP2498461A3 (en) * 2011-03-10 2015-01-28 Himax Media Solutions, Inc. Channel estimation and symbol boundary detection method
FR2973617B1 (fr) * 2011-04-01 2013-11-01 St Microelectronics Grenoble 2 Systeme et procede de traitement d'un symbole de preambule d'un signal de television numerique terrestre
FR2973616B1 (fr) * 2011-04-01 2013-11-01 St Microelectronics Grenoble 2 Systeme et procede de demodulation de symboles d'un signal de television numerique terrestre
CN105245479B (zh) * 2014-07-10 2019-03-19 上海数字电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物理帧中前导符号的接收处理方法
WO2019046823A1 (en) * 2017-08-31 2019-03-07 Chaos Prime, Inc. HIGH PSK SIGNALING TECHNIQUES (HOPS) FOR LOW POWER 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S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99171A (zh) * 2005-04-07 2008-06-11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在ofdm系统中用于信道估计的自适应时间滤波
CN101217525A (zh) * 2008-01-16 2008-07-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正交频分复用系统中实现下行帧同步的方法和装置
CN101375572A (zh) * 2006-02-07 2009-02-25 Posdata株式会社 解码设备和解码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35120B2 (ja) * 2003-08-11 2007-06-20 株式会社東芝 受信装置
US7327714B2 (en) * 2004-06-02 2008-02-0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a 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 frame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7424071B2 (en) * 2005-06-27 2008-09-09 Icera Inc. Decoder and a method for determining a decoding reliability indicator
JP4978387B2 (ja) * 2006-09-13 2012-07-18 ソニー株式会社 フレーム同期制御装置及びフレーム同期制御方法
US7907679B2 (en) * 2007-01-12 2011-03-15 General Dynamics C4 Systems,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acquiring signals using coherent match filtering
JP4224105B2 (ja) * 2007-01-19 2009-02-12 日本電波工業株式会社 信号処理部及び無線機
KR101369360B1 (ko) * 2007-09-05 2014-03-0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Ofdm 수신기의 cfo 동기화 방법 및 장치
US8045628B2 (en) * 2007-10-18 2011-10-25 Nokia Corporation Digital video broadcast service discovery
US7652980B2 (en) * 2007-11-02 2010-01-26 Nokia Corporation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synchronization
EP3920495B1 (en) * 2008-01-29 2023-05-0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preambles in a 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 system
JP2009187803A (ja) 2008-02-06 2009-08-20 Toyota Motor Corp 膜電極複合体および燃料電池
US8208522B2 (en) * 2008-03-07 2012-06-26 Nokia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s for receiving OFDM symbols having timing and frequency offsets
GB2470758B (en) * 2009-06-03 2014-08-20 Sony Corp Data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99171A (zh) * 2005-04-07 2008-06-11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在ofdm系统中用于信道估计的自适应时间滤波
CN101375572A (zh) * 2006-02-07 2009-02-25 Posdata株式会社 解码设备和解码方法
CN101217525A (zh) * 2008-01-16 2008-07-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正交频分复用系统中实现下行帧同步的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36253A (en) 2011-10-16
TWI437858B (zh) 2014-05-11
EP2290891A2 (en) 2011-03-02
EP2290891A3 (en) 2015-12-30
JP2011041085A (ja) 2011-02-24
US20110038444A1 (en) 2011-02-17
JP5299162B2 (ja) 2013-09-25
CN101998080A (zh) 2011-03-30
US8385480B2 (en) 2013-02-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549205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пособ обработки сигналов
CN101998080B (zh) 接收设备和接收方法
US8402332B2 (en) Reception apparatus, reception method and reception system
CN102098466B (zh) 接收装置、接收方法、接收程序和接收系统
CN101960810A (zh) 用于接收具有定时和频率偏移的ofdm符号的系统和方法
EP2259523B1 (en) Receiving apparatus, receiving method and program, and receiving system
EP2339805B1 (en) Reception apparatus, reception method, program, and reception system
CN102098260B (zh) 接收装置和方法及接收系统
TW201138389A (en) Receiv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and program
RU2439827C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приема, способ приема, программа и система приема
CN101874381A (zh) Dmb-t系统的时频同步和帧编号检测
JP3363086B2 (ja) Ofdm受信装置
EP2259522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ceiving multiple pilot signals in an OFDM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10268172A1 (en) Receiver apparatus and receiving method
CN103444199B (zh) 信号处理装置、信号处理方法
JP4338323B2 (ja) デジタル信号受信装置
US20090316053A1 (en) Mobile digital television demodulation circuit and method
JP2009284436A (ja) Ofdm受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