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83261A - 平版印刷版用支撑体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平版印刷版用支撑体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83261A
CN101983261A CN2009801118370A CN200980111837A CN101983261A CN 101983261 A CN101983261 A CN 101983261A CN 2009801118370 A CN2009801118370 A CN 2009801118370A CN 200980111837 A CN200980111837 A CN 200980111837A CN 101983261 A CN101983261 A CN 1019832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tal web
electrolytic solution
kokai publication
japanese kokai
print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1183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83261B (zh
Inventor
堀田久
山崎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fil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film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film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9832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832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832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8326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NPRINTING PLATES OR FOILS; MATERIALS FOR SURFACES USED IN PRINTING MACHINES FOR PRINTING, INKING, DAMPING, OR THE LIKE; PREPARING SUCH SURFACES FOR USE AND CONSERVING THEM
    • B41N3/00Preparing for use and conserving printing surfaces
    • B41N3/03Chemical or electrical pretreatment
    • B41N3/034Chemical or electrical pretreatment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chemical treatment of the aluminum support, e.g. anodisation, electro-graining; Sealing of the anodised layer; Treatment of the anodic layer with inorganic compounds; Colouring of the anodic lay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5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FPROCESSES FOR THE ELECTROLYTIC REMOVAL OF MATERIALS FROM OBJECT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F3/00Electrolytic etching or polishing
    • C25F3/02Etching
    • C25F3/04Etching of light metal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rinting Plates And Material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改善画质不均匀和稳定地得到均匀的砂目的平版印刷版用支撑体的制造方法。将由铝或铝合金构成的金属腹板MW一边依次浸渍到多个电解槽(11)的电解液EL中一边进行输送,对电解槽(11)内与金属腹板(MW)相对配置的多个电极(13)和金属腹板(MW)之间供给电流,从而对金属腹板(MW)进行电化学粗面化处理时,电解槽(11)内的电解液(EL)的流速设定为:各电解槽内平均流速为500~4000mm/秒,在与电解槽(11)内的金属腹板(MW)的输送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的电解液(EL)的流速分布为平均流速的±50%以内,并且在以与多个电极(13)中相邻的电极间的间隙区域相对的金属腹板的输送路径区间为槽内电极间处理中止区间时,以通过1次槽内电极间处理中止区间的时间Tin为0.05~1秒的速度输送金属腹板(MW)。

Description

平版印刷版用支撑体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平版印刷版用支撑体的制造方法,其将金属腹板(metalweb)依次浸渍到多个电解槽的电解液中,对电解槽内与金属腹板相对配置的多个电极与金属腹板之间供给电流,从而对金属腹板连续地进行电化学粗面化处理。
背景技术
作为印刷版用支撑体、特别是平版印刷版用支撑体,使用铝板,由于用户的多样化,铝板也由接近纯铝的板多样化至添加锰而提高了强度的板。并且,为了使用这样的铝板作为平版印刷版用支撑体,支撑体表面必须具有与作为图像记录层的例如感光材料具有适度的粘接性和保水性。因此,不得不对铝板的表面进行粗面化处理而使其具有均匀且致密的砂目。该粗面化处理会对实际进行印刷时版材的污渍性能等印刷性能造成显著的影响,因此该粗面化处理的好坏是版材制造上重要的要素。
作为印刷版用铝支撑体的粗面化方法,有机械磨砂目法、电化学磨砂目法等,以及以将它们适当组合的形式进行粗面化。作为机械磨砂目法,例如有球磨砂目(ball graining)、金属丝磨砂目(wire graining)、刷磨砂目(brush grainig)、液体研磨法等。另外,作为电化学磨砂目方法,通常使用交流电解蚀刻法,作为电流,使用普通的正弦波交流电流或矩形波等特殊交变电流。另外,作为该电化学磨砂目的前处理,也可以用苛性钠等进行蚀刻处理。
其中,在交流电解蚀刻方法中,不管是在径向型电解槽中还是在槽型电解槽中,供给电解液的给液喷嘴均为1处,因此从这里补给的电解液通过在铝板与电极之间固定的狭窄的空间之间(例如10mm)而流入到相反一侧,并出到电解液排出口,因此电解液随着流路中的电解而逐渐疲劳,在电极的起点和终点电解液疲劳而其成分出现差别而无法得到充分的电解效率,另外,液体的入口与出口的温度差变大,无法得到所期望的砂目。为了改善上述缺点,有在电极间设置了2处以上给液喷嘴的电解处理装置(专利文献1)。
此外,有在铝板宽度方向两端部上从靠电极一侧对于板宽设置多个给液喷嘴,从该多个给液喷嘴供给的液体在铝板的宽度方向两端部形成帘状膜,以防止中央部的电解液流入到两端部的方法(专利文献2)。
此外,在交流电解蚀刻方法中,如果铝板的宽度方向的电解液的流速分布发生与平均流速较大偏离的变动,则宽度方向的磨砂目性发生较大变化,产生印刷性能差。为了解除这一问题,有下述的方法:为了将宽度方向流速分布规定在平均流速±50%以内,在给液喷嘴内在宽度方向上适当错开间隔地插入用于在铝板宽度方向上增加摩擦阻力的导流叶片。(专利文献3)。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2-015198号公报(权利要求1、图1)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5-195300号公报(权利要求1、段落7)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9-248977号公报(第5~7页、图1)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平9-39431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6-44263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平10-869号公报
专利文献7:日本特开2002-283762号公报
专利文献8:日本特开平5-4466号公报
然而,上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方法中,为了防止电解液疲劳而其成分逐渐出现差别而无法得到充分的电解效率、以及液体的入口与出口的温度差变大而无法得到所期望的砂目,在对电极间设置2处以上的电解液供给口,但电解处理中的画质不均匀的改善不能说是充分的,期望更进一步的改善。
此外,上述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方法中,在铝板宽度方向两端部上对于靠电极一侧的板宽设置多个给液喷嘴,从该多个给液喷嘴供给的液体在铝板的宽度方向两端部形成帘状膜,可防止中央部的电解液流入到两端部,但砂目的均匀性和画质不均匀的改善不能说是充分的,期望更进一步的改善。
此外,上述专利文献3中记载的方法中,提出了用于改善画质不均匀和得到稳定的蜂窝状凹坑(pit)的砂目的方案,但有时凸部会残留平坦的部分,耐刷力及密合力降低。
此外,上述专利文献4中记载的方法中,在平版印刷版用支撑体的电解处理中,在3个电解槽中分别设置电极,在电解处理中设定1~20秒的处理中止时间,并将处理中止区间的通过时间设定为1~30秒,但污渍性能不充分,并且条纹状的画质也不充分。
此外,上述专利文献5中记载的方法中,在含有盐酸的水溶液中的交流电解中,为了消除无法得到富有耐刷性及耐污性的平版印刷版用支撑体的问题,对铝板依次实施在含有盐酸和硫酸的混合水溶液中的采用交流电的电化学粗面化处理、及在含有盐酸的水溶液中的采用交流电的电化学粗面化处理,但砂目的均匀性和画质不均匀的改善不能说是充分的,期望更进一步的改善。
此时,即使通过将上述专利文献4中记载的方法的处理中止时间与上述专利文献5中记载的方法的混合电解液组合,从而消除了图8所示的粗面化处理后的表面的凸部产生平坦部这一问题,也会与上述专利文献3同样地在凸部上残留平坦的部分,无法防止耐刷力及密合力的降低。此外,画质不均匀的改善也不能说是充分的,期望更进一步的改善。
此外,上述专利文献6中记载的方法中,为了对砂目的凹坑形状的均匀性、粗大凹坑生成的抑制、高精细的点线的提高及“园珠笔划伤”进行改善,而一边在酸性电解中输送铝或其合金板腹板一边连续地进行电解处理。此时,全电解工序中电解处理的进行快的部分和电解的进行慢或停止的部分交替存在多次地进行电解处理。此时,使电解处理的行进快的部分在一工序的电解处理的电量平均为100C/dm2以下,而着眼于电解粗面化的分开处理。但是,与砂目的均匀性密切相关的是各电解处理间的中止时间,中止时间在0.6秒~5秒以下时能够均匀化,但在0.5秒以下时出现没有均匀化的效果的问题。此外,条纹状的处理不均、颤痕(chatter mark)的消失也不充分,期望改善画质不均匀。
此外,上述专利文献7中记载的方法中,将电解液的平均速度设定为500~4000mm/s,将宽度方向的流速分布设定在平均流速的±50%以内,但砂目的均匀性和画质不均匀的改善不能说是充分的,期望更进一步的改善。
此外,上述专利文献8中记载的方法中,通过在含有硫酸盐离子及氯化物离子、且该氯化物离子为氯化铝的形态的酸性电解液中施加交流电压来进行电化学粗面化,但并不能满足污渍性能,期望改善。此外,条纹状的处理不均、颤痕的消失也不充分,期望改善画质不均匀。
也就是说,即使将上述的各专利文献中记载的方法分别组合,也会如图8所示,有时有铝500的砂目的不均匀残留,在凸部501上残留平坦的部分503,依然无法解除上述的各问题。此外,条纹状的处理不均、颤痕的消失也不充分,无法解除画质不均匀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状况而进行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改善画质不均匀和稳定地得到均匀的砂目的平版印刷版用支撑体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通过下述构成而实现。
(1)一种平版印刷版用支撑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是将由铝或铝合金构成的金属腹板一边依次浸渍到多个电解槽的电解液中一边进行输送,对上述电解槽内与上述金属腹板相对配置的多个电极与上述金属腹板之间供给电流,从而对上述金属腹板进行电化学粗面化处理的平版印刷版用支撑体的制造方法,其中,
上述电解槽内的电解液的流速设定为:各电解槽内平均流速为500~4000mm/秒,在与上述电解槽内的上述金属腹板的输送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的上述电解液的流速分布为上述平均流速的±50%以内,并且,
在以与上述多个电极中相邻的电极间的间隙区域相对的上述金属腹板的输送路径区间作为槽内电极间处理中止区间时,以通过1次上述槽内电极间处理中止区间的时间为0.05~1秒的速度输送上述金属腹板。
根据该平版印刷版用支撑体的制造方法,电解液的流速设定为:电解槽内平均流速分别为500~4000mm/秒,电解液的电解槽内宽度方向的流速分布为平均流速的±50%以内,并且,在以多个电极中相邻的电极间的区域作为槽内电极间处理中止区间时,以通过1次槽内电极间处理中止区间的时间为0.05~1秒的速度输送金属腹板,从而能够使铝的砂目均匀,污渍性能良好,提高耐刷力及密合力,能够改善画质不均匀。
(2)根据(1)所述的平版印刷版用支撑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解液含有氯离子、硫酸根离子、铝离子。
根据该平版印刷版用支撑体的制造方法,通过使收纳在电解槽中的电解液含有氯离子、硫酸根离子、铝离子,不仅能够进一步提高铝的砂目的均匀化,还能够进一步提高耐刷力及密合力,从而改善画质不均匀。
(3)根据(1)或(2)所述的平版印刷版用支撑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使上述电解液沿着与上述金属腹板的输送方向相对(相反)的方向流动。
根据该平版印刷版用支撑体的制造方法,通过使电解液与金属腹板的输送方向相对(相反)地流动,从而能够对金属腹板表面的电解液进行搅拌,能够可靠地更新金属腹板表面的液层。
(4)根据(1)~(3)中任一项所述的平版印刷版用支撑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一个上述电解槽内设置至少3个上述槽内电极间处理中止区间。
根据该平版印刷版用支撑体的制造方法,通过设置至少3个电解槽内的槽内电极间处理中止区间,从而能够更进一步提高铝的砂目的均匀化。
(5)根据(1)~(4)中任一项所述的平版印刷版用支撑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以上述金属腹板从上述电解槽的电解液中取出、浸渍到配置在上述金属腹板的输送路径下游侧的其它电解槽的电解液中为止的上述金属腹板的输送路径区间为槽外处理中止区间,以从上述电解槽内的上述多个电极的排列方向两端到上述电解槽的电解液气液界面为止的两输送路径区间之和为槽内电极端外侧处理中止区间,以上述槽外处理区间及与其连接的上述槽内电极端外侧处理中止区间之和为槽间处理中止区间时,以通过1次上述槽间处理中止区间的时间为1~5秒的速度输送上述金属腹板。
根据该平版印刷版用支撑体的制造方法,通过1次槽间处理中止区间的时间为1~5秒的速度输送金属腹板,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铝的砂目的均匀化。
(6)根据(5)所述的平版印刷版用支撑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设置至少3个上述槽间处理中止区间。
根据该平版印刷版用支撑体的制造方法,通过设置至少3个槽间处理中止区间,从而能够更进一步提高铝的砂目的均匀化。
(7)根据(1)~(6)中任一项所述的平版印刷版用支撑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从在上述金属腹板与上述电极之间与上述电极对应地配置的多个电解液供给口分别喷射供给上述电解液。
根据该平版印刷版用支撑体的制造方法,通过从在金属腹板与电极之间与电极对应地配置的多个电解液供给口分别喷射供给电解液,从而强制性形成电解液的流动,能够进一步可靠地形成电解液的流动。
根据本发明的平版印刷版用支撑体的制造方法,其是在将由铝或铝合金构成的金属腹板依次浸渍到多个电解槽的电解液中,对电解槽内与金属腹板相对配置的多个电极与金属腹板之间供给电流,从而连续地对金属腹板进行电化学粗面化处理的平版印刷版用支撑体的制造方法中,能够提供能改善画质不均匀和稳定地得到均匀的砂目、且污渍性能、耐刷力优异的平版印刷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平版印刷版用支撑体的制造方法中应用的平版印刷版用支撑体制造装置的概念图。
图2是图1的平版印刷版用支撑体制造装置的要部放大图。
图3是图1的平版印刷版用支撑体制造装置中应用的电解液供给部的外观立体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平版印刷版用支撑体的制造方法中的电解液的控制方法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平版印刷版用支撑体的制造方法中的电化学粗面化处理中使用的交变波形电流波形图的一个例子的图表。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平版印刷版用支撑体的制造方法中的采用交流电的电化学粗面化处理中的径向型电解槽的一个例子的侧面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平版印刷版用支撑体的制造方法中的采用交流电的电化学粗面化处理中的径向型电解槽的另一个例子的侧面图。
图8是采用以往的平版印刷版用支撑体的制造方法制造的金属腹板的概略图。
附图标记
11 电解槽
13 电极
29 电解液供给口
100 平版印刷版用支撑体制造装置
EL 电解液
MW 金属腹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平版印刷版用支撑体的制造方法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平版印刷版用支撑体的制造方法中应用的平版印刷版用支撑体制造装置的概念图,图2是图1的平版印刷版用支撑体制造装置的要部放大图,图3是图1的平版印刷版用支撑体制造装置中应用的电解液供给部的外观立体图。
另外,以下记载的构成要件的说明是基于本发明的代表性实施方式而进行的,本发明并不限于这样的实施方式。另外,本说明书中,用“~”表示的数值范围是指包含“~”的前后记载的数值作为下限值及上限值的范围。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平版印刷版用支撑体的制造方法中应用的平版印刷版用支撑体制造装置100具备:多个(本实施方式中给出的一个例子为4个)电解槽11、分别设置在各电解槽11中的多个(本实施方式中给出的一个例子是各槽中为5个)电极13、分别设置在各电极13的下方与金属腹板MW的输送路径之间的多个(本实施方式中给出的一个例子是各槽中为6个)电解液供给部15。各电极13具有分别相等的电极面积。另外,虽未图示出来,各电解槽11中具备用于排出电解液的电解液排出口,通过从该排出口排出电解液并且从电解液供给部15、15A供给电解液,从而使电解槽11内的电解液循环。
电解槽11中分别储存了规定量的电解液EL,电解液EL内的电解液EL中配置有多个电极13,及各电极13的下方配置有电解液供给部15。
收纳在电解槽11中的电解液EL含有氯离子、硫酸根离子、铝离子。通过含有氯离子、硫酸根离子、铝离子,可获得如下效果:比较难以产生电荷集中,能够提高铝的砂目的均匀化,并且提高耐刷力及密合力而降低画质不均匀。
电解槽11从由铝或铝合金构成的金属腹板MW的输送方向A的上游侧向着下游具备辊组,所述辊组具有配置在电解槽11外的没有浸渍在电解液EL中的外部辊17、配置在电解槽11内并浸渍在电解液EL中的内部辊19、21、和配置在电解槽11外并与交流电源BL连接的给电辊23。
这里,将电解槽11中金属腹板MW与电极13相对的金属腹板MW的输送路径区间作为处理区间,将电解槽11内在一对内部辊19、21间输送时与多个电极13中相邻的一对电极13、13间的区域(不与电极13相对的区域)、即多个电极13中相邻的电极间的间隙区域相对的金属腹板MW的输送路径区间作为槽内电极间处理中止区间。此外,关于该电解槽11内处理被中止的区间,除了与电极间的间隙区域相对的区间以外,从内部辊19与外部辊17之间的气液界面到最近的电极13所相对的输送路径区域之间、以及从内部辊21与外部辊23之间的气液界面到最后的电极13所相对的输送路径区域之间也成为与处理中止区间同样的区间,但在这里与上述槽内电极间处理中止区间相区别,称之为槽内电极端外侧处理中止区间。即,将从电解槽11内的多个电极13的排列方向端部到电解槽11的电解液气液界面为止的输送路径区间作为槽内电极端外侧处理中止区间。
此外,将在电解槽11外且在一对外部辊23、17间输送的区域、即从金属腹板MW由电解槽11的电解液中取出到浸渍于配置在金属腹板MW的输送路径下游侧的其它电解槽11的电解液中为止的金属腹板MW的输送路径区间作为槽外处理中止区间。即,将从内部辊21与外部辊23之间的气液界面到相邻的外部辊17与内部辊19之间的气液界面之间作为槽外处理区间。此外,将槽外处理区间及与其相连接的槽内电极端外侧处理中止区间之和作为槽间处理中止区间。另外,关于槽间处理中止区间,从金属腹板MW浸渍到输送路径上的最初的电解槽中到与最初的电极相对为止、以及从与输送路径上的最后的电解槽的最后的电极相对的位置离开后,不包括在该槽间处理中止区间内。
并且,将金属腹板MW(金属腹板MW的任意的一点)通过一对电极13间所表示的1次槽内电极间处理中止区间的长度所需要的时间作为Tin,将金属腹板MW(金属腹板MW的任意的一点)通过槽外处理中止区间的长度所需要的时间作为Tout。此外,将通过槽内电极端外侧处理中止区间即电解槽出口侧的两端处理中止区间所需要的时间作为Ts_in_a,将相同地通过槽内电极端外侧处理中止区间即电解槽入口侧的两端处理中止区间所需要的时间作为Ts_in_b。
这里,如果将通过槽间处理中止区间所需要的时间作为Tab,则Tab以Ts_in_a+Tout+Ts_in_b表示。
如图2所示,各电极13分别与交流电源BL相连,此外,与交流电源BL相连接的给电辊23与金属腹板MW相连,因此处理区间中,各电极13通过电解液EL对金属腹板MW施加预先设定的交流电流。
如图3所示的电解液供给部15的构成例那样,电解槽11内的电解液供给部15在电解槽11的与金属腹板MW的输送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具备一对导杆部25,在这些导杆部25之间具备筒形状的喷射部27。并且,沿着喷射部27的宽度方向形成狭缝形状的电解液供给口29。
一对导杆部25与未图示出来的电解液箱连通连接,对喷射部27经常供给电解液。供给到喷射部27的电解液EL沿着与金属腹板MW的输送方向A相对的方向、即与输送方向A反方向地通过电解液供给口29对电解槽11的宽度整体进行喷射。这样,电解液供给部15从在金属腹板MW与电极13之间与电极13对应地配置的多个电解液供给口29沿着与金属腹板MW的输送方向A相对的反方向喷射电解液EL,从而使电极13附近的电解液EL强制性流动。由此,金属腹板MW的表面总是与新鲜的电解液EL接触。此外,由于电解液EL从未图示出来的排出口排出,因此与从电解液供给部15供给的电解液EL一起在电解槽11内循环。
电解槽11内的配置在金属腹板MW的输送方向最上游侧的电解液供给部15A通过内藏在导杆部25中的未图示出来的转动机构使喷射部27转动。由此,电解液供给口29一边改变电解液EL的喷射方向一边向金属腹板MW喷射电解液EL,从而将电解液EL在电解槽11内充分搅拌,而不产生局部的滞流。另外,能够改变电解液供给口29的喷射方向的电解液供给部15A除了在金属腹板MW的输送方向最上游侧以外,可以是与其它全部电解液供给部15同样的构成。
上述构成的平版印刷版用支撑体制造装置100将金属腹板MW依次浸渍到电解槽11的电解液EL中,在电解槽11内与金属腹板MW相对配置的电极13与金属腹板MW之间通电,对金属腹板MW连续地进行电化学粗面化处理。此时,电解液EL的流速设定为:电解槽11内平均流速分别为500~4000mm/秒,在与电解槽11内的金属腹板MW的输送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的电解液EL的流速分布在平均流速的±50%以内。并且,关于在电解槽11内金属腹板MW与电极13相对的区域即处理区间的槽内电极间处理中止区间的通过时间Tin、槽间处理中止区间的通过时间Tab的关系,以通过1次槽内电极间处理中止区间的时间Tin为0.05~1秒、并且通过1次槽间处理中止区间的时间Tab为1~5秒的速度输送金属腹板MW。通过在上述的条件下进行平版印刷版用支撑体的制造方法,能够改善金属腹板MW表面的铝表面的画质不均匀和使砂目均匀,并且能够改善污渍性能及耐刷力。
本实施方式的平版印刷版用支撑体制造装置100设置有16个电解槽11内的槽内电极间处理中止区间(Tin),并且设置有3个包括电解槽11外的槽间处理中止区间(Tab)。
这样,通过设置规定区间数的槽内电极间处理中止区间(Tin)、和槽间处理中止区间(Tab),能够提高铝的砂目的均匀化。槽内电极间处理中止区间及槽间处理中止区间优选分别设置至少3个,区间数越多,则越可提高使金属腹板MW的版面的性状均匀化的效果。另外,通过实验确认,槽内电极间处理中止区间及槽间处理中止区间为2个以下时,版面的性状恶化。
另外,如果增加槽内电极间处理中止区间数,则电解槽11的尺寸大型化,因此,例如最大为50个,实际上优选将槽内电极间处理中止区间数设定为3~50个。此外,如果增加槽间处理中止区间数,则需要扩大装置整体的设置空间,因此,例如最大为10个,实际上优选将槽间处理中止区间数设定为3~10个。但是,关于上述区间数,当金属腹板MW的尺寸为例如厚度为0.1~0.5mm、宽度为500mm~2000mm左右时,改变各电极13的尺寸等,上述的最大区间数也会变动。
并且,平版印刷版用支撑体制造装置100一边从电解液供给部15的电解液供给口29向与金属腹板MW的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喷射电解液EL,一边进行平版印刷版用支撑体的制造。
接着,对平版印刷版用支撑体的制造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平版印刷版用支撑体的制造方法]
<铝板(轧制铝)>
本发明的平版印刷版用支撑体的制造方法中可以使用公知的铝板。本发明中所用的铝板是以尺寸稳定的铝为主要成分的金属,由铝或铝合金构成。除了纯铝板以外,也可以使用以铝为主要成分且含有微量的杂元素的合金板。
本说明书中,将上述由铝或铝合金构成的各种基板总称为铝板进行使用。上述铝合金中可以含有的杂元素有硅、铁、铜、锰、镁、铬、锌、铋、镍、钛等,合金中的杂元素的含量在10质量%以下。
这样用于本发明的铝板,其组成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适当利用在Aluminium Handbook第4版(1990年、轻金属协会发行)中记载的以往公知的原料,例如JIS A1050、JIS A1100、JIS A1070、含Mn的JIS A3004、国际注册合金3103A等Al-Mn系铝板。此外,为了增加拉伸强度,也可以使用在这些铝合金中添加了0.1质量%以上的镁的Al-Mg系合金、Al-Mn-Mg系合金(JIS A3005)。进而,也可以使用含有Zr或Si的Al-Zr系合金或Al-Si系合金。进而,也可以使用Al-Mg-Si系合金。
此外,也可以使用将使用过的铝饮料罐熔解而成的UBC(使用过饮料罐;Used Beverage Can)原料金属轧制而得到的铝板。
该铝板中,Cu的含量优选为0.0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01质量%以上,更优选为0.02质量%以上,此外,优选为0.15质量%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11质量%以下,更优选为0.03质量%以下。特别优选的是Si:0.07~0.09质量%、Fe:0.20~0.29质量%、Cu:0.03质量%以下、Mn:0.01质量%以下、Mg:0.01质量%以下、Cr:0.01质量%以下、Zn:0.01质量%以下、Ti:0.02质量%以下、Al:99.5质量%以上的铝板。
关于JIS1050材料,本申请申请人提出的技术在日本特开昭59-153861号、日本特开昭61-51395号、日本特开昭62-146694号、日本特开昭60-215725号、日本特开昭60-215726号、日本特开昭60-215727号、日本特开昭60-216728号、日本特开昭61-272367号、日本特开昭58-11759号、日本特开昭58-42493号、日本特开昭58-221254号、日本特开昭62-148295号、日本特开平4-254545号、日本特开平4-165041号、日本特公平3-68939号、日本特开平3-234594号、日本特公平1-47545号及日本特开昭62-140894号的各公报中有记载。此外,还已知有日本特公平1-35910号公报、日本特公昭55-28874号公报等中记载的技术。
关于JIS1070材料,本申请申请人提出的技术在日本特开平7-81264号、日本特开平7-305133号、日本特开平8-49034号、日本特开平8-73974号、日本特开平8-108659号及日本特开平8-92679号的各公报中有记载。
关于Al-Mg系合金,本申请申请人提出的技术在日本特公昭62-5080号、日本特公昭63-60823号、日本特公平3-61753号、日本特开昭60-203496号、日本特开昭60-203497号、日本特公平3-11635号、日本特开昭61-274993号、日本特开昭62-23794号、日本特开昭63-47347号、日本特开昭63-47348号、日本特开昭63-47349号、日本特开昭64-1293号、日本特开昭63-135294号、日本特开昭63-87288号、日本特公平4-73392号、日本特公平7-100844号、日本特开昭62-149856号、日本特公平4-73394号、日本特开昭62-181191号、日本特公平5-76530号、日本特开昭63-30294号及日本特公平6-37116号的各公报中有记载。此外,日本特开平2-215599号公报、日本特开昭61-201747号公报等中也有记载。
关于Al-Mn系合金,本申请申请人提出的技术在日本特开昭60-230951号、日本特开平1-306288号及日本特开平2-293189号的各公报中有记载。此外,日本特公昭54-42284号、日本特公平4-19290号、日本特公平4-19291号、日本特公平4-19292号、日本特开昭61-35995号、日本特开昭64-51992号、日本特开平4-226394号的各公报、美国专利第5,009,722号说明书、美国专利第5,028,276号说明书等中也有记载。
关于Al-Mn-Mg系合金,本申请申请人提出的技术在日本特开昭62-86143号公报及日本特开平3-222796号公报中有记载。此外,在日本特公昭63-60824号、日本特开昭60-63346号、日本特开昭60-63347号、日本特开平1-293350号的各公报、欧洲专利第223,737号、美国专利第4,818,300号、英国专利第1,222,777号的各说明书等中也有记载。
关于Al-Zr系合金,本申请申请人提出的技术在日本特公昭63-15978号公报及日本特开昭61-51395号公报中有记载。此外,日本特开昭63-143234号、日本特开昭63-143235号的各公报等中也有记载。
关于Al-Mg-Si系合金,在英国专利第1,421,710号说明书等中有记载。
要使铝合金成为板材,例如可以采用下述的方法。首先,按照常规方法对被调整至规定的合金成分含量的铝合金熔液进行净化处理,并铸造。净化处理时,为了除去熔液中的氢气等无用气体,进行以下处理:用助熔剂处理;利用氩气、氯气等的脱气处理;使用陶瓷管过滤器、陶瓷泡沫过滤器等所谓的刚性介质过滤器,或以氧化铝片、氧化铝球等为过滤材料的过滤器,或玻璃纤维布过滤器等的过滤处理;或者将脱气处理与过滤处理组合而成的处理。
为了防止熔液中的非金属夹杂物、氧化物等异物所导致的缺陷、溶入在熔液中的气体所导致的缺陷,优选实施上述净化处理。关于熔液的过滤处理,日本特开平6-57432号、日本特开平3-162530号、日本特开平5-140659号、日本特开平4-231425号、日本特开平4-276031号、日本特开平5-311261号、日本特开平6-136466号的各公报等中有记载。此外,关于熔液的脱气,日本特开平5-51659号公报、日本实开平5-49148号公报等中有记载。本申请申请人还在日本特开平7-40017号公报中提出了有关熔液的脱气的技术。
接下来,使用上述那样实施了净化处理的熔液进行铸造。关于铸造方法,有以DC铸造法为代表的使用固体铸型的方法和以连续铸造法为代表的使用驱动铸型的方法。
在DC铸造中,在冷却速度为0.5~30℃/秒的范围内进行凝固。如果低于1℃,则有时形成大量粗大的金属间化合物。在进行DC铸造时,能够制造板厚为300~800mm的铸锭。按照常规方法,将该铸锭根据需要进行端面切削,通常切削至表层的1~30mm、优选1~10mm。在其前后,根据需要进行均热化处理。在进行均热化处理时,为了防止金属间化合物粗大化,在450~620℃下进行1~48小时的热处理。热处理短于1小时时,均热化处理的效果有时不充分。另外,不进行均热处理时,具有能够降低成本的优点。
然后,进行热轧、冷轧而制成铝板的轧制板。热轧的开始温度为350~500℃是合适的。也可以在热轧之前或之后、或其途中,进行中间退火处理。中间退火处理的条件是:用间歇式退火炉在280~600℃下加热2~20小时,优选在350~500℃下加热2~10小时,或者用连续退火炉在400~600℃下加热6分钟以下,优选在450~550℃下加热2分钟以下。用连续退火炉以10~200℃/秒的升温速度进行加热,也可以使结晶组织变细。
通过以上的工序精加工成规定的厚度例如0.1~0.5mm的铝板,还可以进一步通过辊式矫直机、拉矫机等矫正装置来改善平面性。平面性的改善也可以在将铝板切成片状后进行,但为了提高生产率,优选在连续卷绕的状态下进行。此外,为了加工成规定的板宽,也可以通过剪线生产。此外,为了防止铝板之间的摩擦所产生的损伤发生,也可以在铝板的表面设置薄的油膜。油膜可以根据需要来适当使用挥发性的油膜或不挥发性的油膜。
另一方面,作为连续铸造法,工业上进行以双辊法(Hunter法)、3C法为代表的使用冷却辊的方法、以双带法(哈兹列特(Hazelette)法)、Alusuisse caster II型为代表的使用冷却带或冷却块的方法。在采用连续铸造法时,在冷却速度为100~1000℃/秒的范围内进行凝固。连续铸造法通常比DC铸造法冷却速度快,因此具有下述的特征:能够提高相对于铝基体的合金成分固溶度。关于连续铸造法,本申请申请人提出的技术在日本特开平3-79798号、日本特开平5-201166号、日本特开平5-156414号、日本特开平6-262203号、日本特开平6-122949号、日本特开平6-210406号、日本特开平6-26308号的各公报等中有记载。
进行连续铸造时,如果采用例如Hunter法等使用冷却辊的方法,则可以直接连续铸造板厚为1~10mm的铸造板,能够获得可以省略热轧工序的优点。此外,如果采用哈兹列特法等使用冷却带的方法,则能够铸造板厚为10~50mm的铸造板,通常,通过在铸造后马上配置热轧辊来连续地进行轧制,可获得板厚为1~10mm的连续铸造轧板。
这些连续铸造轧板与就DC铸造所述的步骤同样地经过冷轧、中间退火、平面性的改善、裁切等工序,精加工成规定的厚度、例如0.1~0.5mm的板厚。关于采用连续铸造法时的中间退火条件及冷轧条件,本申请申请人提出的技术在日本特开平6-220593号、日本特开平6-210308号、日本特开平7-54111号、日本特开平8-92709号的各公报等中有记载。
本发明中使用的铝板优选进行JIS中规定的H18的调质。
这样制造的铝板期望具有以下叙述的各种特性。
为了获得作为平版印刷版用支撑体所需的挺度,铝板的强度优选是,0.2%屈服强度为120MPa以上。此外,为了在进行煅烧(burning)处理时也获得一定程度的挺度,优选在270℃下加热处理3~10分钟后的0.2%屈服强度为80MPa以上,更优选为100MPa以上。特别是对铝板要求挺度时,可以采用添加有Mg或Mn的铝材料,但如果挺度增强,则对印刷机的印版辊的易适配性变差,因此根据用途来适当选择材质及微量成分的添加量。关于这些,本申请申请人提出的技术在日本特开平7-126820号公报、日本特开昭62-140894号公报等中有记载。
此外,更优选铝板的抗拉强度为160±15N/mm2、0.2%屈服强度为140±15MPa、JIS Z2241及Z2201所规定的伸长率为1~10%。
由于在进行化学粗面化处理或电化学粗面化处理时,铝板表面的结晶组织可能会成为产生面质不良的原因,因此优选铝板的结晶组织在表面不过于粗大。铝板的表面的结晶组织的宽度优选为20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0μm以下,更优选为50μm以下,此外,结晶组织的长度优选为5000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00μm以下,更优选为500μm以下。关于这些,本申请申请人提出的技术在日本特开平6-218495号、日本特开平7-39906号、日本特开平7-124609号的各公报等中有记载。
在进行化学粗面化处理或电化学粗面化处理时,有时由于铝板表面的合金成分的不均匀分布而会产生面质不良,因此优选铝板的合金成分分布在表面不过于不均匀。关于这些,本申请申请人提出的技术在日本特开平6-48058号、日本特开平5-301478号、日本特开平7-132689号的各公报等中有记载。
关于铝板的金属间化合物,该金属间化合物的尺寸、密度有时会对化学粗面化处理、电化学粗面化处理造成影响。关于这些,本申请申请人提出的技术在日本特开平7-138687号、日本特开平4-254545号的各公报等中有记载。
本发明中,也可以将上述所示的铝板在其最终轧制工序等中通过压轧、转印等形成凹凸后使用。
其中,优选如下方法:调整至最终板厚的冷轧、或对最终板厚调整后的表面形状进行精加工的精冷轧,并且使凹凸面压接在铝板上而转印凹凸形状,在铝板的表面形成凹凸图案。具体而言,可以适宜采用日本特开平6-262203号公报中记载的方法。
通过使用在表面上具有凹凸图案的铝板,与利用刷子和研磨剂形成的凹凸图案相比,能够得到平均间距和深度更均匀的凹凸图案,因此耐污性提高。另外,能够减少后面的碱蚀刻处理及粗面化处理所消耗的能量,同时容易调整印刷机中的润版液的量。例如在后述的第1蚀刻处理中,可以将蚀刻量减少至3g/m2左右以下。此外,如果使用具有凹凸图案的铝板,则所得到的平版印刷版用支撑体的表面积增大,因此耐刷性更优异。
转印特别优选在通常的铝板的最终冷轧工序中进行。用于转印的轧制优选以1~3道次来进行,各自的压下率优选为3~8%。
此外,通过转印而赋予的凹凸更优选被赋予在铝板的两个面上。由此,能够将表面和背面的铝板的伸长率调整为同等程度,因此能够获得平面性良好的铝板。
作为获得用于转印凹凸的在表面上具有凹凸的轧制辊的方法,可列举出例如喷射法、电解法、激光法、放电加工法、将它们组合而得到的方法。其中,优选将喷射法和电解法组合而得到的方法。喷射法中,优选喷砂法(air blast)。
喷砂法中的气压优选为1~10kgf/cm2(9.81×104~9.81×105Pa),更优选为2~5kgf/cm2(1.96×105~4.90×105Pa)。
喷砂法中使用的砂粒只要是规定粒径的氧化铝粒子就行,没有特别限定。如果砂粒使用坚硬且粒子的各个角为锐角的氧化铝粒子,则容易在转印辊的表面形成深且均匀的凹凸。
氧化铝粒子的平均粒径为50~150μm,优选为60~130μm,更优选为70~90μm。如果为上述范围,则可得到作为转印辊充分大的表面粗糙度,因此使用该转印辊赋予了凹凸的铝板的表面粗糙度变得充分大。此外,还能够充分增多凹坑数。
喷砂法中,优选进行2~5次喷射,其中更优选进行2次。如果进行2次喷射,则能够通过第2次喷射将由第1次喷射形成的凹凸的不齐的凸部,因此使用得到的轧制辊赋予了凹凸的铝板的表面上难以形成局部深的凹部削去。其结果是,平版印刷版的显影性(感度)变得优异。
喷砂法中的喷射角相对于喷射面(辊表面)优选为60~120°,更优选为80~100°。
在进行喷砂法后、进行后述的镀覆处理之前,优选进行研磨,直到平均表面粗糙度(Ra)从喷气后的值降低10~40%。研磨优选使用砂纸、磨石或抛光轮。通过进行研磨,能够使转印辊的表面的凸部的高度变得整齐,其结果是,用该转印辊赋予了凹凸的铝板的表面难以形成局部深的部分。其结果是,平版印刷版的显影性(感度)特别优异。
转印辊的表面的平均表面粗糙度(Ra)优选为0.4~1.0μm,更优选为0.6~0.9μm。转印辊的表面的山峰数优选为1000~40000个/mm2,更优选为2000~10000个/mm2。如果山峰数过少,则平版印刷版用支撑体的保水性及与图像记录层的密合性变差。如果保水性差,则制成平版印刷版时,网点部容易污染。
转印辊的材质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使用公知的轧制辊用材质。
本发明中,优选使用钢制的辊。其中,优选为通过锻造制得的辊。优选的辊材质组成的一个例子是,C:0.07~6质量%、Si:0.2~1质量%、Mn:0.15~1质量%、P:0.03质量%以下、S:0.03质量%以下、Cr:2.5~12质量%、Mo:0.05~1.1质量%、Cu:0.5质量%以下、V:0.5质量%以下、余量:铁及不可避免的杂质。
此外,可列举出通常作为轧制用辊使用的工具钢(SKD)、高速钢(SKH)、高碳铬轴承钢(SUJ)、含有碳、铬、钼和钒作为合金元素的锻造钢。为了得到较长的辊寿命,还可以使用含有10~20质量%左右的铬的高铬合金铸铁。
其中,优选使用通过锻造法制造的辊。此时,淬火、回火后的硬度以Hs计优选为80~100。回火优选进行低温回火。
辊的直径优选为200~1000mm。此外,辊的面长优选为1000~4000mm。
通过喷砂法等形成了凹凸的转印辊在洗涤之后,优选实施淬火、镀硬铬等硬质化处理。由此可提高耐磨性,延长寿命。
作为硬质化处理,特别优选镀硬铬。镀硬铬可以采用作为工业用镀铬法以往周知的使用了CrO3-SO4浴、CrO3-SO4-氟化物浴等的电镀方法。
镀硬铬皮膜的厚度优选为3~15μm,更优选为5~10μm。如果在上述范围,则难以产生镀覆皮膜部分从辊表面基底与镀覆皮膜的边界剥离这样的镀层剥落,此外,耐磨性的提高效果也变得充分。镀硬铬皮膜的厚度可通过调整镀覆处理时间来调节。
在镀硬铬之前,优选在用于镀硬铬的镀覆液中,以辊作为阳极,用直流电流以5000~50000C/dm2的电量进行电解处理。由此,能够使辊的表面的凹凸均匀化。
本发明中使用的铝板是连续带状的片材或板材。即,可以是铝腹板,也可以是被裁切成与作为制品出厂的平版印刷版原版对应的大小等的分片状片材。
铝板表面的损伤在加工成平版印刷版用支撑体时,可能会成为缺陷,因此必须尽可能抑制在制成平版印刷版用支撑体的表面处理工序之前的阶段产生损伤。因此,优选以稳定的形态且在搬运时难以产生损伤的包装外形。
在为铝腹板的情况下,作为铝的包装外形,例如在铁制托盘上铺上硬纸板和毛毡,在制品两端安放瓦楞纸环形板,用塑料管(poly tube)包裹整体,在卷材内径部插入木制环,在卷材外周部放上毛毡,用铁箍勒死,在其外周部进行显示。此外,作为包装材料,可以使用聚乙烯薄膜,作为缓冲材料,可以使用针刺毛毡、硬纸板。此外还有各种形态,只要能够稳定且不会受损地搬运等就行,并不限于该方法。
本发明中使用的铝板的厚度为0.1~0.6mm左右,优选为0.15~0.4mm,更优选为0.2~0.3mm。该厚度可根据印刷机的大小、印刷版的大小、用户的希望等来进行适当变更。
<表面处理>
本发明的平版印刷版用支撑体的制造方法对上述铝板在电解液中用交流电实施电化学粗面化处理从而得到平版印刷版用支撑体。
本发明的平版印刷版用支撑体的制造方法中,还可以包括除上述以外的各种工序。
具体而言,优选列举出例如按顺序实施碱水溶液中的蚀刻处理(第1蚀刻处理)、酸性水溶液中的除渍处理、电化学粗面化处理、碱水溶液中的蚀刻处理(第2蚀刻处理)、酸性水液中的除渍处理、阳极氧化处理的方法。
此外,在上述处理中实施阳极氧化处理之前,可以进一步实施电化学粗面化处理、碱水溶液中的蚀刻处理、酸性水溶液中的除渍处理。此外,在上述阳极氧化处理之后,还优选进一步实施封孔处理、亲水化处理、或封孔处理及其后的亲水化处理的方法。
此外,在第1蚀刻处理之前,也可以进行机械粗面化处理。由此,能够减少电化学粗面化处理所用的电量。
作为机械粗面化处理,例如可以使用用金属丝对铝表面进行搔挠的金属丝刷磨砂目法、用研磨球和研磨剂对铝表面进行磨砂目的球磨砂目法、日本特开平6-135175号公报及日本特公昭50-40047号公报中记载的用尼龙刷和研磨剂磨砂目表面的刷磨砂目法。
此外,还可以使用将凹凸面压接在铝板上的转印方法(转印辊法)。即,除了日本特开昭55-74898号、日本特开昭60-36195号、日本特开昭60-203496号的各公报中记载的方法以外,还可以应用特征在于进行数次转印的日本特开平6-55871号公报、特征在于表面为弹性的日本特开平6-24168号公报中记载的方法。
其中,由于转印辊法容易适应平版印刷版用支撑体的制造工序的高速化,因此是优选的。转印辊法优选如上所述在调整至最终板厚的冷轧、或对最终板厚调整后的表面形状进行精加工的精冷轧中进行转印。
以下,对表面处理的各工序进行详细说明。
<第1蚀刻处理>
碱蚀刻处理是通过使上述的铝板与碱溶液接触从而将表层溶解的处理。
优选在电化学粗面化处理之前进行第1蚀刻处理。第1蚀刻处理是为了通过电化学粗面化处理而形成均匀的凹部、以及除去铝板(轧制铝)表面的轧制油、污渍、自然氧化皮膜等而进行的。
第1蚀刻处理中,之后将实施电化学粗面化处理的面的蚀刻量优选为0.5g/m2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g/m2以上,此外,优选为10g/m2以下,更优选为5g/m2以下。如果蚀刻量为0.5g/m2以上,电化学粗面化处理中能够生成均匀的凹坑。如果蚀刻量为10g/m2以下,则碱水溶液的用量变少,在经济上有利。
实施电化学粗面化处理的面的背面的蚀刻量优选为实施电化学粗面化处理的面的蚀刻量的5%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0%以上,此外,优选为5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30质量%以下。如果在上述范围内,则铝板的背面的轧制油的除去效果和经济性的平衡优异。
在后述的第2蚀刻处理及第3蚀刻处理中也同样。
作为碱溶液中使用的碱,可列举出例如苛性碱、碱金属盐。具体而言,作为苛性碱,可列举出例如苛性钠、苛性钾。此外,作为碱金属盐,可列举出例如偏硅酸钠、硅酸钠、偏硅酸钾、硅酸钾等碱金属硅酸盐;碳酸钠、碳酸钾等碱金属碳酸盐;铝酸钠、铝酸钾等碱金属铝酸盐;葡糖酸钠、葡糖酸钾等碱金属醛糖酸盐;磷酸氢钠、磷酸氢钾、磷酸二氢钠、磷酸二氢钾等碱金属磷酸氢盐。其中,从蚀刻速度快及廉价的方面考虑,优选苛性碱的溶液、及含有苛性碱和碱金属铝酸盐这两者的溶液。特别优选苛性钠的水溶液。
第1蚀刻处理中,碱溶液的浓度优选为1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0质量%以上,此外,优选为35质量%以下,更优选为30质量%以下。
此外,碱溶液优选含有铝离子。铝离子浓度优选为0.5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4质量%以上,此外,优选为1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8质量%以下。这种碱溶液例如可以用水、48质量%苛性钠水溶液和铝酸钠来调制。
第1蚀刻处理中,碱溶液的温度优选为25℃以上,进一步优选为40℃以上,此外,优选为95℃以下,更优选为80℃以下。
第1蚀刻处理中,处理时间优选为1秒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秒以上,此外,优选为30秒以下,更优选为15秒以下。
如果对铝板连续进行蚀刻处理,则碱溶液中的铝离子浓度会逐渐上升,铝板的蚀刻量发生变动。因此,优选按照如下方式进行蚀刻液的组成管理。
即,预先制作与苛性钠浓度和铝离子浓度的模型(Matrix)相对应的电导率和比重和温度的模型、或电导率和超声波传播速度和温度的模型,通过电导率和比重和温度、或电导率和超声波传播速度和温度来测定溶液组成,并添加苛性钠和水以达到溶液组成的控制目标值。并且,使因添加苛性钠和水而增加的蚀刻液从循环槽溢出,从而将其液量保持恒定。作为所添加的苛性钠,可以使用工业用的40~60质量%的苛性钠。
作为电导率计及比重计,分别优选使用温度补偿类型的。作为比重计,优选使用差压式比重计。
作为使铝板与碱溶液接触的方法,例如可列举出使铝板通过装有碱溶液的槽中的方法、使铝板浸渍到装有碱溶液的槽中的方法、对铝板的表面喷涂碱溶液的方法。
其中,优选对铝板的表面喷涂碱溶液的方法。具体而言,优选从以10~50mm间距具有φ2~5mm的孔的喷射管,以每一根喷射管以10~100L/min的量喷涂蚀刻液的方法。优选设置多根喷射管。
在碱蚀刻处理结束后,优选用夹持辊(nip roller)进行轧液,再进行1~10秒钟水洗处理后,用夹持辊进行轧液。
水洗处理优选用通过自由落下的帘状的液膜进行水洗处理的装置进行水洗,再用喷射管进行水洗。
此外,作为水洗处理所用的喷射管,例如可以使用在铝板的宽度方向上具有多个喷射水以扇状扩展的喷嘴梢(spray tip)的喷射管。喷嘴梢的间隔优选为20~100mm,此外,每一根喷嘴梢的液量优选为0.5~20L/min。优选使用多根喷射管。
<第1除渍处理>
在进行第1蚀刻处理后,为了除去表面残留的污渍(污垢),优选进行酸洗(第1除渍处理)。除渍处理通过使铝板与酸性溶液接触而进行。
作为所用的酸,可列举出例如硝酸、硫酸、盐酸、磷酸、铬酸、氢氟酸、氢氟硼酸。其中,优选为硝酸、硫酸。具体而言,例如适合使用后述的阳极氧化处理工序中使用的硫酸水溶液的废液。
除渍处理液的组成管理中,可以选择使用与酸性溶液浓度和铝离子浓度的模型相对应的下述方法:通过电导率和温度进行管理的方法、通过电导率和比重和温度进行管理的方法、以及通过电导率和超声波的传播速度和温度进行管理的方法中的任一者。
第1除渍处理中,优选使用含有0.5~30质量%的酸及0.5~10质量%的铝离子的酸性溶液。
酸性溶液的温度优选为25℃以上,且优选为95℃以下。
第1除渍处理中,处理时间优选为1秒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秒以上,此外,优选为30秒以下,更优选为10秒以下。
作为使铝板与酸性溶液接触的方法,可列举出例如使铝板通过装有酸性溶液的槽中的方法、将铝板浸渍到装有酸性溶液的槽中的方法、对铝板表面喷涂酸性溶液的方法。
其中,优选将酸性溶液喷涂到铝板的表面的方法。具体而言,优选从以10~50mm间距具有φ2~5mm的孔的喷射管,以每一根喷射管以10~100L/min的量喷涂除渍液的方法。优选设置多根喷射管。
除渍处理结束后,优选用夹持辊进行轧液,再进行1~10秒钟水洗处理后,用夹持辊进行轧液。
水洗处理与碱蚀刻处理之后的水洗处理同样。但是,每一根喷嘴梢的液量优选为1~20L/min。
<电化学粗面化处理>
电化学粗面化处理优选进行在含有氯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的混合水溶液中的采用交流电的电化学粗面化处理。通过该电化学粗面化处理,可得到平台部(平坦部)少的优选具有平均直径为2~20μm的均匀的凹部且优选平均表面粗糙度为0.3~0.8μm的表面形状。这样,本发明中,由于电化学粗面化处理后的表面中平台部少,因此制成平版印刷版时的耐刷性变得优异,而且由于凹坑均匀,因此制成平版印刷版时的耐污性变得优异。
与此相对,使用含有盐酸作为电解液、且不含硫酸的水溶液时,凹坑变浅或重叠从而变得不均匀。此外,平台部也变多。
用作电解液的混合水溶液中的盐酸浓度优选为3~30g/L,进一步优选为4~20g/L,更优选为10~18g/L。如果在上述范围内,则凹坑的均匀性变高。
混合水溶液中的硫酸浓度优选为0.01~10g/L,进一步优选为0.1~5g/L,更优选为1~4g/L。硫酸通过阳极反应而形成氧化皮膜。由此认为可获得均匀的凹凸表面。
此外,本发明中,由于向混合水溶液中添加硫酸,因此即使在如后所述用多个电解槽进行电化学粗面化的情况下,也能够使平均粗糙度Ra达到充分的值。
在混合水溶液中可以添加硝酸铝、硝酸钠、硝酸铵等具有硝酸根离子、氯化铝、氯化钠、氯化铵等具有盐酸根离子的盐酸化合物或硝酸化合物来使用。此外,也可以以1~200g/L的比例添加与铜形成络合物的化合物。混合水溶液中也可以溶解铁、铜、锰、镍、钛、镁、硅等铝合金中所含的金属。也可以添加1~100g/L的次氯酸、过氧化氢。
混合水溶液中的铝离子浓度优选为3~30g/L,进一步优选为3~20g/L,更优选为8~18g/L。如果在上述范围,则凹坑的均匀性变高。此外,混合水溶液的补充量不会变得过多。
电解液的各成分的浓度控制优选并用浓度测定方法等多成分浓度测定法以及前馈控制和反馈控制来进行。由此,能够进行电解液的准确的浓度管理。
多成分浓度测定法可列举出例如利用溶液中的超声波的传播速度和溶液的电导率(导电率)来测定浓度的方法、中和滴定法、毛细管电泳分析法、等速电泳(isotachophoresis、细管式等速电泳法)分析法、离子色谱法。
离子色谱法根据检测器的种类,分为吸光度检测离子色谱法、非抑制型电气电导率检测离子色谱法、抑制型离子色谱法等。其中,抑制型离子色谱法从确保测定的稳定性方面来看是优选的。
具体而言,优选通过以下说明的方法控制电解液的各成分的浓度。
如果进行电化学粗面化,则电解液中,氢离子浓度与通电量成比例地降低,铝离子浓度与通电量成比例地上升。因此,通过基于通电量进行的前馈控制,能够将氢离子浓度和铝离子浓度保持恒定。
即,为了使氢离子浓度上升,对电解液补给与通电量、即交流电源所产生的电流值成比例的量的酸,为了使铝离子浓度降低,对电解液补给与通电量成比例的量的水,进而由于水的添加而使酸的浓度降低,因此对电解液补给与添加的水的量成比例的量的酸,从而能够将氢离子浓度和铝离子浓度保持恒定。另外,以下的说明中,也将对电解液补给的水称作补给水。
进而,优选设置用于测定电解液浓度的浓度测定体系,并用根据所测得的电解液的浓度来控制酸或补给水的补给的反馈控制,从而对电解液的各成分进行浓度控制。通过并用反馈控制,从而在有铝板所导致的电解液的带出或带入、电解液的蒸发等存在的情况下,也能够很好地控制电解液的浓度。
作为浓度测定方法,可列举出上述的多成分浓度测定法,特别优选的方法是,预先获得与各成分的液体组成相对应的电解液的电导率与超声波传播速度的对应关系,并根据电导率和超声波传播速度的值来进行浓度测定。
优选对循环槽供给补给水及酸。循环槽贮存有电解液,将贮存的电解液供给到电解槽,并贮存从电解槽排出的电解液。超过循环槽的容量的电解液通过溢流而排出。另外,排出的电解液在无害化后作为废液被排放到河川等中。
本发明中,进行硫酸、盐酸、铝离子这3种成分的浓度控制,但难以实时地测定3种成分的浓度。因此,优选在补给水中预先添加与电解液中的硫酸浓度相同浓度的硫酸,通过补给添加有硫酸的补给水和盐酸来进行浓度控制。
该方法中,优选也控制补给水中的硫酸浓度。作为控制补给水的硫酸浓度的方法,可列举出测定补给水的硫酸浓度,并根据测定的结果而添加硫酸或水的方法。作为测定补给水的硫酸浓度的方法,可列举出根据补给水的电导率、pH、比重或超声波的传播速度进行测定的方法、中和滴定法、毛细管电泳分析法、等速电泳分析法、离子色谱法等,优选用补给水的电导率进行测定的方法。
图4是表示本发明中用于控制电解液的浓度的系统(以下也称作“浓度控制系统”)200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4中,通过对电极202供给从交流电源201输出的电流,从而对从贮存在电解槽203中的电解液220中通过的铝板204实施电化学粗面化处理,浓度控制系统200控制电解槽203内的电解液220中所含的成分的浓度。
浓度控制系统200具备:循环槽210、测定循环槽210内的电解液220中所含的盐酸及铝离子的浓度的第1浓度测定体系211、贮存盐酸221的盐酸贮存部212、贮存含有水和硫酸的补给水222的补给水贮存部213、根据由交流电源201及第1浓度测定体系211供给的数据来对向循环槽210供给盐酸221和/或补给水222进行控制的控制器214、测定补给水222中所含的硫酸的浓度的第2浓度测定体系215。另外,图4中P表示泵。此外,图4中实线表示液体的移动,虚线表示信号流。
浓度控制系统200中,第1浓度测定体系211测定循环槽210内的电解液220中的盐酸及铝离子的浓度,控制器214根据第1浓度测定体系211所测定的浓度和交流电源201所产生的电流,来控制从盐酸贮存部212向循环槽210补给盐酸和从补给水贮存部213向循环槽210补给补给水,从而进行浓度控制。循环槽210中贮存的电解液220被供给到电解槽203中,此外,电解槽203中的电解液220被排出到循环槽210中。
另外,浓度控制系统200中,通过第2浓度测定体系215来对补给水贮存部213中贮存的补给水222中的硫酸浓度进行测定,根据测定结果来向补给水贮存部213供给水和/或硫酸,从而进行控制。
作为向电解液中补给的盐酸,优选使用10~35质量%的盐酸。
此外,补给水中的硫酸浓度与电解液的硫酸浓度相同。即,例如电解液的硫酸浓度为3g/L时,补给水的硫酸浓度也为3g/L。通过使补给水的硫酸浓度与电解液的硫酸浓度相同,从而能够无需测定电解液的硫酸浓度就能够将电解液的硫酸浓度保持恒定。
电化学粗面化处理中的电量以铝板为阳极时的电量的总和计优选为150~800C/dm2,进一步优选为200~700C/dm2,更优选为200~500C/dm2。如果为150C/dm2以上,则表面粗糙度充分,耐刷性及印刷时水量的易调整性更优异。如果为800C/dm2以下,则耐污性更优异。
此外,使用通过转印而形成了凹凸图案的铝板时,特别优选为200~400C/dm2
电化学粗面化处理中的电流密度以电流值的峰值计优选为30~300A/dm2,进一步优选为50~200A/dm2,更优选为75~125A/dm2。如果为30A/dm2以上,则生产率更优异。如果为300A/dm2以下,则电压变高,电源容量不会变得过大,因此能够降低电源成本。
电流密度优选按照从电解处理的最初到最后逐渐增大的方式进行设定。由此,容易生成均匀的凹坑。具体而言,优选将电源及电极分开地进行设定,使得(电解的最后的电流密度/电解的最初的电流密度)的值按照1.1~2.0的方式阶段性渐增。
电化学粗面化处理例如可以按照日本特公昭48-28123号公报及英国专利第896,563号说明书中所记载的电化学磨砂目法(电解磨砂目法)来进行。
关于电解槽及电源,提出有各种方案,可以使用美国专利第4,203,637号说明书、日本特开昭56-123400号、日本特开昭57-59770号、日本特开昭53-12738号、日本特开昭53-32821号、日本特开昭53-32822号、日本特开昭53-32823号、日本特开昭55-122896号、日本特开昭55-132884号、日本特开昭62-127500号、日本特开平1-52100号、日本特开平1-52098号、日本特开昭60-67700号、日本特开平1-230800号、日本特开平3-257199号的各公报等中记载的电解槽及电源。
此外,也可以使用日本特开昭52-58602号、日本特开昭52-152302号、日本特开昭53-12738号、日本特开昭53-12739号、日本特开昭53-32821号、日本特开昭53-32822号、日本特开昭53-32833号、日本特开昭53-32824号、日本特开昭53-32825号、日本特开昭54-85802号、日本特开昭55-122896号、日本特开昭55-132884号、日本特公昭48-28123号、日本特公昭51-7081号、日本特开昭52-133838号、日本特开昭52-133840号、日本特开昭52-133844号、日本特开昭52-133845号、日本特开昭53-149135号、日本特开昭54-146234号的各公报等中记载的电解槽及电源。
进而,通过添加能够与Cu形成络合物的化合物进行使用,从而对含有较多Cu的铝板也能够进行均匀的磨砂目。作为能够与Cu形成络合物的化合物,可列举出例如氨;甲胺、乙胺、二甲胺、二乙胺、三甲胺、环己胺、三乙醇胺、三异丙醇胺、EDTA(乙二胺四乙酸)等氨的氢原子被烃基(脂肪族、芳香族等)等取代而得到的胺类;碳酸钠、碳酸钾、碳酸氢钾等金属碳酸盐类。此外,还可以列举出硝酸铵、氯化铵、硫酸铵、磷酸铵、碳酸铵等铵盐。
混合水溶液的温度优选为2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5℃以上,更优选为30℃以上,此外,优选为6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0℃以下,更优选为40℃以下。如果为20℃以上,则用于冷却的冷冻机运转成本不会变高,而且还能够抑制用于冷却的地下水的用量。如果为60℃以下,则容易确保设备的耐腐蚀性。
电化学粗面化处理中所用的交流电源波没有特别限定,可以采用正弦波、矩形波、梯形波、三角波等,但优选梯形波或正弦波,更优选正弦波。梯形波是指图5所示的电源波。梯形波中电流从零到达到峰值的时间(电流上升时间、TP)优选为0.5~3.5msec,更优选为0.8~2.5msec。如果为0.5msec以上,则电源的制作成本变低。如果为3.5msec以下,则凹坑的均匀性更优异。三角波中,电流上升时间可以任意选定。
此外,采用正弦波时,可以没有特别限定地采用商用交流等实质上用作正弦波的电源波。
交流电的占空(1周期中的铝板作为阳极的时间/1周期的时间)优选为0.33~0.66,更优选为0.45~0.55。
此外,交流电的频率优选为10~200Hz,进一步优选为20~150Hz,更优选为30~120Hz。如果为10Hz以上,则难以形成刻面(facet)状(有棱角的四方形状)的较大的凹坑,耐污性更优异。如果为200Hz以下,则难以受到电解电流流过的电路的电感成分的影响,容易制作大容量的电源。
此外,作为电源装置,可以使用例如利用商用交流电的电源、变频器控制电源等。其中,在相对于铝板的宽度及厚度、电解液中的各成分的浓度的变动等而改变电压,从而将电流值(铝板的电流密度)控制恒定时,从跟踪性优异的方面考虑,优选使用了IGBT(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元件的变频器控制电源。
电解槽中可以连接1个以上的交流电源。为了控制对与主极相对的铝板施加的交流电的阳极与阴极的电流比而进行均匀的磨砂目、和溶解主极的碳,优选如图6所示,设置辅助阳极,使一部分交流电流分流。图6中,311为铝板,312为径向辊式辊(radial drum roller),313a及313b为主极,314为电解处理液,315为电解液供给口,316为狭缝,317为电解液通路,318为辅助阳极,319a及319b为晶闸管,320为交流电源,340为主电解槽,350为辅助阳极槽。通过整流元件或开关元件使一部分电流值以直流电流的形式分流到设置在与二个主电极不同的槽中的辅助阳极上,从而可以控制在与主电极相对的铝板上发挥作用的参与阳极反应的电流值、和参与阴极反应的电流值之比。电流比(铝板为阳极时的电量的总和与铝板为阴极时的电量的总和之比)优选为0.9~3,更优选为0.95~2。
另外,电解槽可以使用上述的扁平型、以及纵型等公知的表面处理中所用的电解槽,但从能够防止由电化学粗面化处理生成的凹坑的翻转的观点出发,优选日本特开平5-195300号公报中记载的那样的上述径向型电解槽。
使用扁平型的电解槽时,为了防止由电化学粗面化处理生成的凹坑的翻转,优选在铝板的非处理面设置绝缘板从而防止电流流入非处理面的方法。
通过电解槽内的电解液相对于铝腹板的行进方向可以是同向也可以是逆向,更优选为逆向。
于是,对铝板进行电化学粗面化时,为了提高生产量,优选加快铝板的移动速度。为了加快铝板的移动速度,需要延长进行电化学粗面化处理的长度、即处理长。
作为延长处理长的方法,可列举出使用大型化的电解槽的方法,但大型化的电解槽难以制造,因此使用多个电解槽是优选方式之一。
如果增加所用的电解槽数,则难以使铝板表面的平均粗糙度Ra达到充分的值,但如果电解液中含有硫酸,则能够达到充分的值。因此,本发明用多个电解槽进行电化学粗面化处理时,也能够使铝板表面的平均粗糙度Ra达到充分的值,因此能够提高产量。
电解槽的数量优选为3~10个。若为3~7个,则能够使平均粗糙度Ra达到充分的值,并且能够提高生产率。
这里,使用上述的径向型电解槽时,也与上述同样地将电解槽内的电解液的流速设定为以平均流速计为500~4000mm/秒,此外,将在与电解槽内的金属腹板的输送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的电解液的流速分布设定在上述平均流速的±50%以内。并且,以通过1次槽内电极间处理中止区间的时间为0.05~1秒的速度输送金属腹板。并且,这种情况下,在金属腹板311与电极313a、313b之间,与电极313a、313b对应地配置多个电解液供给口。从这些各电解液供给口分别喷射供给电解液。
另外,在电化学粗面化处理结束后,优选用夹持辊进行轧液,再进行1~10秒钟水洗处理后,用夹持辊进行轧液。
水洗处理优选用喷射管进行水洗。作为用于水洗处理的喷射管,可以使用例如沿着铝板的宽度方向具有多个使喷射水以扇状扩展的喷嘴梢的喷射管。喷嘴梢的间隔优选为20~100mm,而且,每一根喷嘴梢的液量优选为1~20L/min。优选使用多根喷射管。
由电化学粗面化处理生成的凹部的平均开口直径的测定例如如下进行:用电子显微镜从正上方以倍率2000倍或50000倍拍摄支撑体的表面,在得到的电子显微镜照片中,分别抽出至少50个各自生成的凹坑的周围以环状相连接的凹坑,读取其直径作为开口直径,并算出平均开口直径。
此外,为了抑制测定的不均,也可以利用市售的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当量圆直径测定。这种情况下,用扫描仪读取上述电子显微镜照片并数字化,通过软件进行二值化后,求出当量圆直径。
本发明人测定的结果是,肉眼测定的结果和数字处理的结果显示为大致相同的值。
<第2蚀刻处理>
第2蚀刻处理是为了使电化学粗面化处理中生成的污垢溶解、以及使通过电化学粗面化处理而形成的凹坑的边缘部分溶解而进行的。由此,将通过电化学粗面化处理而形成的大的凹坑的边缘部分溶解而使表面变得光滑,墨难以挂在边缘部分上,因此能够得到耐污性优异的平版印刷版原版。
第2蚀刻处理基本上与第1蚀刻处理相同,但蚀刻量优选为0.01g/m2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05g/m2以上,更优选为0.1g/m2以上,此外,优选为10g/m2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g/m2以下,更优选为3g/m2以下。
<第2除渍处理>
进行第2蚀刻处理后,优选为了除去表面残留的污渍(污垢)而进行酸洗(第2除渍处理)。第2除渍处理可以通过与第1除渍处理同样的方法进行。
<阳极氧化处理>
也可以对按照上述那样的步骤处理了的铝板进一步实施阳极氧化处理。阳极氧化处理可以通过该领域中以往进行的方法来进行。此时,例如可以在硫酸浓度为50~300g/L、铝浓度为5质量%以下的溶液中,以铝板作为阳极通电,从而形成阳极氧化皮膜。作为阳极氧化处理所用的溶液,可以单独使用硫酸、磷酸、铬酸、草酸、氨基磺酸、苯磺酸、酰胺磺酸等,或将它们组合2种以上来使用。
此时,电解液中可以至少含有铝板、电极、自来水、地下水等中通常所含的成分。进而,也可以添加第二、第三成分。作为这里所说的第二、第三成分,可列举出例如Na、K、Mg、Li、Ca、Ti、Al、V、Cr、Mn、Fe、Co、Ni、Cu、Zn等金属的离子;铵离子等阳离子;硝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氯化物离子、磷酸根离子、氟化物离子、亚硫酸根离子、钛酸根离子、硅酸根离子、硼酸根离子等阴离子,可以0~10000ppm左右的浓度含有这些离子。
阳极氧化处理的条件根据所使用的电解液而发生各种变化,因此不能一概而定,一般来说,电解液浓度为1~80质量%、液温为5~70℃、电流密度为0.5~60A/dm2、电压为1~100V、电解时间为15秒~50分钟是合适的,可以进行调整以达到所期望的阳极氧化皮膜量。
此外,也可以使用日本特开昭54-81133号、日本特开昭57-47894号、日本特开昭57-51289号、日本特开昭57-51290号、日本特开昭57-54300号、日本特开昭57-136596号、日本特开昭58-107498号、日本特开昭60-200256号、日本特开昭62-136596号、日本特开昭63-176494号、日本特开平4-176897号、日本特开平4-280997号、日本特开平6-207299号、日本特开平5-24377号、日本特开平5-32083号、日本特开平5-125597号、日本特开平5-195291号的各公报等中记载的方法。
其中,优选像日本特开昭54-12853号公报及日本特开昭48-45303号公报中记载的那样,使用硫酸溶液作为电解液。电解液中的硫酸浓度优选为10~300g/L(1~30质量%),进一步优选为50~200g/L(5~20质量%),此外,铝离子浓度优选为1~25g/L(0.1~2.5质量%),更优选为2~10g/L(0.2~1质量%)。这样的电解液例如可以通过在硫酸浓度为50~200g/L的稀硫酸中添加硫酸铝等来进行制备。
电解液的组成管理优选采用与上述的盐酸电解等时同样的方法,通过与硫酸浓度和铝离子浓度的模型相对应的电导率和比重和温度、或电导率和超声波传播速度和温度来进行管理。
电解液的液温优选为25~55℃,更优选为30~50℃。
在含有硫酸的电解液中进行阳极氧化处理时,可以在铝板和对电极之间施加直流电,也可以施加交流电。
在对铝板施加直流电的情况下,电流密度优选为1~60A/dm2,更优选为5~40A/dm2
连续地进行阳极氧化处理时,为了防止电流集中在铝板的一部分上而产生所谓的“烧伤”(皮膜比周围变厚的部分),优选在开始阳极氧化处理的最初以5~10A/m2的低电流密度流入电流,并且随着阳极氧化处理的进行,使电流密度增加至30~50A/dm2或其以上。
具体而言,优选将直流电源的电流分配设定为,下游侧的直流电源的电流为上游侧的直流电源的电流以上。通过这样的电流分配,难以产生所谓的烧伤,其结果是,能够以高速进行阳极氧化处理。
连续地进行阳极氧化处理时,优选通过利用电解液对铝板给电的液给电方式来进行。
通过在这样的条件下进行阳极氧化处理,可得到具有大量被称为孔隙(微孔)的孔的多孔质皮膜,通常,其平均孔径为5~50nm左右,平均孔密度为300~800个/μm2左右。
阳极氧化皮膜的量优选为1~5g/m2。如果为1g/m2以上,则版难以产生损伤。如果为5g/m2以下,则制造时不需要很大的电力,在经济上是有利的。阳极氧化皮膜的量更优选为1.5~4g/m2。此外,优选以铝板的中央部与边缘部附近之间的阳极氧化皮膜量之差为1g/m2以下的方式来进行。
此外,实施了电化学粗面化处理的面的背面的阳极氧化皮膜的量优选为0.1~1g/m2。如果为0.1g/m2以上,则背面难以产生损伤,作为平版印刷版原版,当重叠时,与背面接触的图像记录层难以产生损伤。如果为1g/m2以下,则在经济上是有利的。
作为阳极氧化处理中所用的电解装置,可以使用日本特开昭48-26638号、日本特开昭47-18739号、日本特公昭58-24517号、日本特开2001-11698号的各公报等中记载的电解装置。
其中,可优选使用图7所示的装置。图7是表示对铝板的表面进行阳极氧化处理的装置的一个例子的概略图。
图7所示的阳极氧化处理装置410中,为了经由电解液对铝板416进行通电,在铝板416的行进方向的上游侧设置了给电槽412,在下游侧设置了阳极氧化处理槽414。铝板416通过路径辊(path roller)422及428如图7中箭头所示那样进行输送。在铝板416被最初导入的给电槽412中,设置与直流电源434的正极相连接的阳极420,铝板416成为阴极。因此,铝板416中发生阴极反应。
在铝板416接下来被导入的阳极氧化处理槽414中,设置与直流电源434的负极相连接的阴极430,铝板416成为阳极。因此,铝板416中发生阳极反应,铝板416的表面形成阳极氧化皮膜。
铝板416与阴极430的间隔优选为50~200mm。作为阴极430,可使用铝。作为阴极430,为了使通过阳极反应而产生的氢气容易从体系中逃逸,优选为沿着铝板416的行进方向分割成多个的电极,而并非具有宽面积的电极。
在给电槽412与阳极氧化处理槽414之间,优选如图7所示那样设置被称为中间槽413的不积存电解液的槽。通过设置中间槽413,能够抑制电流不经过铝板416而走旁路从阳极420到阴极430。优选在中间槽413中设置夹持辊424以进行轧液,从而尽可能减少旁路电流。通过轧液流出的电解液从排液口442被排出到阳极氧化处理装置410之外。
为了减少电压损失,使在给电槽412中贮存的电解液418与在阳极氧化处理槽414中贮存的电解液426相比更加高温和/或高浓度。此外,电解液418及426的组成、温度等是根据阳极氧化皮膜的形成效率、阳极氧化皮膜的微孔的形状、阳极氧化皮膜的硬度、电压、电解液的成本等来决定。
从给液喷嘴436及438喷出电解液而对给电槽412及阳极氧化处理槽414进行给液。为了使电解液的分布恒定,防止阳极氧化处理槽414中的铝板416的局部电流集中,在给液喷嘴436及438中设置狭缝,形成使所喷出的液流在宽度方向上恒定的结构。
在阳极氧化处理槽414中,从阴极430来看夹持铝板416的相反侧设置遮蔽板440,防止电流流入到铝板416的想要形成阳极氧化皮膜的面的相反侧。铝板416与遮蔽板440的间隔优选为5~30mm。直流电源434优选使用多个,并共同连接正极侧而使用。由此,能够控制阳极氧化处理槽414中的电流分布。
<封孔处理>
本发明中,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将阳极氧化皮膜中存在的微孔进行封闭的封孔处理。通过进行封孔处理,能够提高平版印刷版原版的显影性(感度)。
众所周知的是,阳极氧化皮膜是在与皮膜面大致垂直的方向具有被称为孔隙的细孔的多孔质皮膜。本发明中,优选对阳极氧化处理实施高封孔率的封孔处理。封孔率优选为5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70%以上,更优选为90%以上。这里,“封孔率”通过下述式子来定义。
封孔率=(封孔前的表面积-封孔后的表面积)/封孔前的表面积×100%
表面积例如可以用简易BET方式的表面积测定装置(例如QUANTASORB,YUASA IONICS公司制造)进行测定。
封孔处理没有特别限定,可以采用以往公知的方法。可列举出例如热水处理、沸腾水处理、水蒸汽处理、重铬酸盐处理、亚硝酸盐处理、乙酸铵盐处理、电沉积封孔处理、日本特公昭36-22063号公报等中记载的氟锆酸处理、日本特开平9-244227号公报中记载的用含有磷酸盐及无机氟化合物的水溶液的处理、日本特开平9-134002号公报中记载的用含有糖的水溶液的处理、日本特开2000-81704号公报及日本特开2000-89466号公报中记载的用含有钛和氟的水溶液的处理、美国专利3,181,461号说明书等中记载的碱金属硅酸盐处理。
作为优选的封孔处理的一个例子,可列举出碱金属硅酸盐处理。碱金属硅酸盐处理可以在不会引起溶液的凝胶化及阳极氧化皮膜的溶解的25℃下使用pH为10~13的碱金属硅酸盐水溶液,可以适当选择碱金属硅酸盐浓度、处理温度、处理时间等处理条件来进行。作为优选的碱金属硅酸盐,可列举出例如硅酸钠、硅酸钾、硅酸锂。此外,为了将碱金属硅酸盐水溶液的pH值调节为较高,可以配合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锂等。
进而,还可以根据需要在碱金属硅酸盐水溶液中配合碱土类金属盐和/或4族(第IVA族)金属盐。作为该碱土类金属盐,可列举出例如硝酸钙、硝酸锶、硝酸镁、硝酸钡等硝酸盐;碱土类金属的硫酸盐、盐酸盐、磷酸盐、乙酸盐、草酸盐、硼酸盐等水溶性的盐。作为4族(第IVA族)金属盐,可列举出例如四氯化钛、三氯化钛、氟化钛钾、草酸钛钾、硫酸钛、四碘化钛、氯化氧化锆、二氧化锆、四氯化锆等。碱土类金属盐及4族(第IVA族)金属盐可以单独使用或组合2种以上使用。
碱金属硅酸盐水溶液的浓度优选为0.01~10质量%,更优选为0.05~5.0质量%。
作为优选的封孔处理的另一个例子,可列举出氟锆酸处理。氟锆酸处理可以使用氟锆酸钠、氟锆酸钾等氟锆酸盐来进行。其中,优选使用氟锆酸钠。由此,平版印刷版原版的显影性(感度)变得优异。氟锆酸处理中所用的氟锆酸溶液的浓度优选为0.01~2质量%,更优选为0.1~0.3质量%。
氟锆酸盐溶液优选含有磷酸二氢钠。磷酸二氢钠的浓度优选为0.01~3质量%,更优选为0.1~0.3质量%。
氟锆酸盐溶液可以含有铝离子。此时,氟锆酸盐溶液的铝离子浓度优选为1~500mg/L。
封孔处理的温度优选为20~90℃,更优选为50~80℃。
封孔处理的时间(溶液中的浸渍时间)优选为1~20秒,更优选为5~15秒。
此外,根据需要,可以在进行封孔处理后进行下述表面处理:上述的碱金属硅酸盐处理,浸渍到含有聚乙烯基膦酸、聚丙烯酸、在侧链具有磺基等的聚合物或共聚物、日本特开平11-231509号公报中记载的具有氨基和选自氧膦基、膦基及磷酸基所组成的组中的基团的有机化合物或其盐等的溶液中、或进行涂布的处理等。
封孔处理之后,优选进行下述的亲水化处理。
<亲水化处理>
阳极氧化处理后或封孔处理后,还可以进行亲水化处理。作为亲水化处理,可列举出例如美国专利第2,946,638号说明书中记载的氟锆酸钾处理、美国专利第3,201,247号说明书中记载的磷钼酸盐处理、英国专利第1,108,559号中记载的烷基钛酸酯处理、德国专利第1,091,433号说明书中记载的聚丙烯酸处理、德国专利第1,134,093号说明书及英国专利第1,230,447号说明书中记载的聚乙烯基膦酸处理、日本特公昭44-6409号公报中记载的膦酸处理、美国专利第3,307,951号说明书中记载的植酸处理、日本特开昭58-16893号公报及日本特开昭58-18291号公报中记载的利用亲油性有机高分子化合物与2价金属的盐进行的处理、美国专利第3,860,426号说明书中所记载的设置含有水溶性金属盐(例如乙酸锌)的亲水性纤维素(例如羧甲基纤维素)的成分的处理、日本特开昭59-101651号公报中记载的利用具有磺基的水溶性聚合物进行底涂的处理。
此外,还可以列举出使用下述物质等进行底涂的处理:日本特开昭62-019494号公报中记载的磷酸盐、日本特开昭62-033692号公报中记载的水溶性环氧化合物、日本特开昭62-097892号公报中记载的磷酸改性淀粉、日本特开昭63-056498号公报中记载的二胺化合物、日本特开昭63-130391号公报中记载的氨基酸的无机或有机酸、日本特开昭63-145092号公报中记载的含有羧基或羟基的有机膦酸、日本特开昭63-165183号公报中记载的具有氨基和膦酸基的化合物、日本特开平2-316290号公报中记载的特定的羧酸衍生物、日本特开平3-215095号公报中记载的磷酸酯、日本特开平3-261592号公报中记载的具有1个氨基和1个磷的含氧酸基的化合物、日本特开平3-215095号公报中记载的磷酸酯、日本特开平5-246171号公报中记载的苯基膦酸等脂肪族或芳香族膦酸、日本特开平1-307745号公报中记载的硫代水杨酸那样的含有S原子的化合物、日本特开平4-282637号公报中记载的具有磷的含氧酸的基团的化合物等。
进而,还可以进行日本特开昭60-64352号公报中记载的利用酸性染料的着色。
此外,优选通过浸渍到硅酸钠、硅酸钾等碱金属硅酸盐的水溶液中的方法、涂布亲水性乙烯基聚合物或亲水性化合物而形成亲水性的成分的方法等来进行亲水化处理。
利用硅酸钠、硅酸钾等碱金属硅酸盐的水溶液进行的亲水化处理,可以按照美国专利第2,714,066号说明书及美国专利第3,181,461号说明书中记载的方法及步骤来进行。
作为碱金属硅酸盐,可列举出例如硅酸钠、硅酸钾、硅酸锂。碱金属硅酸盐的水溶液可以含有适量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锂等。
此外,碱金属硅酸盐的水溶液也可以含有碱土类金属盐或4族(第IVA族)金属盐。作为碱土类金属盐,可列举出例如硝酸钙、硝酸锶、硝酸镁、硝酸钡等硝酸盐;硫酸盐;盐酸盐;磷酸盐;乙酸盐;草酸盐;硼酸盐。作为4族(第IVA族)金属盐,可列举出例如四氯化钛、三氯化钛、氟化钛钾、草酸钛钾、硫酸钛、四碘化钛、氯化氧化锆、二氧化锆、四氯化锆。这些碱土类金属盐及4族(第IVA族)金属盐可以单独使用或组合2种以上使用。
通过碱金属硅酸盐处理而吸附的Si量可通过荧光X射线分析装置进行测定,该吸附量优选为约1.0~15.0mg/m2
通过该碱金属硅酸盐处理,可获得平版印刷版用支撑体的表面对碱显影液的耐溶解性提高的效果,能够抑制铝成分溶出到显影液中,降低由于显影液的疲劳而引起的显影渣滓的产生。
此外,Si的吸附量更优选为1.0~10.0mg/m2。所吸附的Si量在上述范围时,网点非图像部的耐污性良好。
如果具体地进行说明的话,在印刷物的暗部(Shadow)(网点部)中,网点的面积率高(70~90%),平版印刷版的与其相当的区域中,图像部(图像记录层)的面积变大,非图像部(支撑体的露出部分)的面积相对变小。这种情况下,印刷时,容易产生在相邻的图像部中存在的墨之间相接触(即紧密结合),其间的非图像部附着墨,印刷物的非图像部被破坏(即受污染)的现象。
但是,通过进行亲水化处理,将平版印刷版用支撑体的表面附着的Si量调整至上述范围,从而提高了非图像部的亲水性,因此用所得到的平版印刷版用支撑体来制作平版印刷版进行印刷时,能够改善网点非图像部的耐污性。
为了将Si量调整至上述范围,例如用硅酸钠的浓度为1~5质量%的水溶液进行亲水化处理。作为硅酸钠,特别优选使用1号硅酸钠。
此外,利用亲水性的成分形成来进行的亲水化处理可以按照日本特开昭59-101651号公报及日本特开昭60-149491号公报中记载的条件及步骤进行。
作为该方法中所用的亲水性乙烯基聚合物,可列举出例如聚乙烯基磺酸、具有磺基的对苯乙烯磺酸等含磺基的乙烯基聚合性化合物与(甲基)丙烯酸烷基酯等通常的乙烯基聚合性化合物的共聚物。此外,作为该方法中所用的亲水性化合物,可列举出例如具有选自-NH2基、-COOH基及磺基所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个基团的化合物。
<干燥>
按照如上所述得到平版印刷版用支撑体后,在设置图像记录层之前,优选将平版印刷版用支撑体的表面干燥。干燥优选在表面处理的最后的处理之后,水洗处理及用夹持辊进行轧液之后进行。
干燥温度优选为7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80℃以上,此外,优选为110℃以下,更优选为100℃以下。
干燥时间优选为1秒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秒以上,此外,优选为20秒以下,更优选为15秒以下。
[平版印刷版原版]
在通过本发明得到的平版印刷版用支撑体上设置图像记录层,可以制成本发明的平版印刷版原版。图像记录层中可以使用感光性组合物。
作为适合用于本发明的感光性组合物,可列举出例如含有碱可溶性高分子化合物和光热转换物质的热正型感光性组合物(以下,关于该组合物及使用其的图像记录层,称作“热正型”。)、含有固化性化合物和光热转换物质的热负型感光性组合物(以下,同样地称作“热负型”。)、光聚合型感光性组合物(以下,同样地称作“光聚合物型”。)、含有重氮树脂或光交联树脂的负型感光性组合物(以下,同样地称作“常规的负型”。)、含有醌二叠氮化合物的正型感光性组合物(以下,同样地称作“常规的正型”。)、不需要特别的显影工序的感光性组合物(以下,同样地称作“无处理型”。),特别优选热正型、热负型、无处理型。以下,对这些优选的感光性组合物进行说明。
<热正型>
<感光层>
热正型的感光性组合物含有碱可溶性高分子化合物和光热转换物质。在热正型的图像记录层中,光热转换物质将红外线激光等光的能量转换成热,该热可有效地消除使碱可溶性高分子化合物的碱溶解性降低的相互作用。
作为碱可溶性高分子化合物,可列举出例如分子中含有酸性基团的树脂及其2种以上的混合物。特别是从对碱显影液的溶解性的方面考虑,优选具有酚式羟基、磺酰胺基(-SO2NH-R(式中,R表示烃基。))、活性亚氨基(-SO2NHCOR、-SO2NHSO2R、-CONHSO2R(各式中,R为与上述同样的意思。))等酸性基团的树脂。
尤其是从利用红外线激光等光进行的曝光中的图像形成性优异的方面考虑,优选具有酚式羟基的树脂,优选列举出例如苯酚-甲醛树脂、间甲酚-甲醛树脂、对甲酚-甲醛树脂、间/对混合甲酚-甲醛树脂、苯酚/甲酚(间、对及间/对混合均可)混合-甲醛树脂(苯酚-甲酚-甲醛共缩聚树脂)等酚醛清漆树脂。
进而,还优选列举出日本特开2001-305722号公报(特别是[0023]~[0042])中记载的高分子化合物、日本特开2001-215693号公报中记载的含有由通式(1)所示的重复单元的高分子化合物、日本特开2002-311570号公报(特别是[0107])中记载的高分子化合物。
作为光热转换物质,从记录感度的方面考虑,优选列举出在波长700~1200nm的红外区域具有光吸收域的颜料或染料。作为染料,可列举出例如偶氮染料、金属络合盐偶氮染料、吡唑啉酮偶氮染料、萘醌染料、蒽醌染料、酞菁染料、碳鎓染料、醌亚胺染料、次甲基染料、花青染料、方形酸色素、吡喃鎓盐、金属硫醇盐络合物(例如、镍硫醇盐络合物)。其中,优选为花青染料,尤其优选日本特开2001-305722号公报中记载的由通式(I)所示的花青染料。
热正型的感光性组合物中可以含有溶解阻止剂。作为溶解阻止剂,优选列举出例如日本特开2001-305722号公报的[0053]~[0055]中记载的溶解阻止剂。
此外,热正型的感光性组合物中,作为添加剂,优选含有感度调节剂、用于在通过曝光进行的加热后立即得到可视图像的显像剂(烧出剂)、作为图像着色剂的染料等化合物、用于提高涂布性及处理稳定性的表面活性剂。关于这些添加剂,优选日本特开2001-305722号公报的[0056]~[0060]中记载的化合物。
从上述以外的方面考虑,还优选使用日本特开2001-305722号公报中详细记载的感光性组合物。
此外,热正型的图像记录层并不限于单层,也可以是2层结构。
作为2层结构的图像记录层(多层系的图像记录层),优选列举出在靠近支撑体的一侧设置耐刷性及耐溶剂性优异的底层(以下称作“A层”。),在其上设置正型图像形成性优异的层(以下称作“B层”。)的类型。该类型的感度高,能够实现很宽的显影宽容度。B层通常含有光热转换物质。作为光热转换物质,优选列举出上述的染料。
作为A层中使用的树脂,从耐刷性及耐溶剂性优异的方面考虑,优选列举出具有含磺酰胺基、活性亚氨基、酚式羟基等的单体作为共聚合成分的聚合物。作为B层中使用的树脂,优选列举出具有酚式羟基的碱水溶液可溶性树脂。
A层及B层中使用的组合物中,除上述树脂以外,可以根据需要含有各种添加剂。具体而言,可优选使用日本特开2002-3233769号公报的[0062]~[0085]中记载的那样的各种添加剂。此外,还优选使用上述的日本特开2001-305722号公报的[0053]~[0060]中记载的添加剂。
关于构成A层及B层的各成分及其含量,优选日本特开平11-218914号公报中记载的那样。
如果在通过亲水化处理将表面的Si吸附量调整至1.0~10.0mg/m2的平版印刷版支撑体上来形成以上所说明的2层结构的图像记录层,则所得到的平版印刷版的着墨性变得良好,网点非图像部的耐污性变得良好。
<中间层>
优选在热正型的图像记录层与支撑体之间设置中间层。作为中间层中所含有的成分,优选列举出日本特开2001-305722号公报的[0068]中记载的各种有机化合物。
<其它>
关于热正型的图像记录层的制造方法及制版方法,可以采用日本特开2001-305722号公报中详细记载的方法。
<热负型>
热负型的感光性组合物含有固化性化合物和光热转换物质。热负型的图像记录层是由被红外线激光等光进行照射的部分固化而形成图像部的负型感光层。
<聚合层>
作为热负型的图像记录层之一,优选列举出聚合型的图像记录层(聚合层)。重·BR>≡W含有光热转换物质、自由基产生剂、作为固化性化合物的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和粘合剂聚合物。聚合层中,光热转换物质将吸收的红外线转换成热,通过该热将自由基产生剂分解而产生自由基,通过所产生的自由基使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发生链式聚合,从而进行固化。
作为光热转换物质,可列举出例如上述的热正型中使用的光热转换物质。作为特别优选的花青色素的具体例子,可列举出日本特开2001-133969号公报的[0017]~[0019]中记载的那些。
作为自由基产生剂,优选列举出鎓盐。特别优选日本特开2001-133969号公报的[0030]~[0033]中记载的鎓盐。
作为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可列举出具有至少1个、优选2个以上末端烯属不饱和键的化合物。
作为粘合剂聚合物,优选列举出线状有机聚合物。优选列举出对水或弱碱水为可溶性或溶胀性的线状有机聚合物。其中,从膜强度、感度及显影性之间具有优良平衡的方面考虑,优选侧链具有烯丙基、丙烯酰基等不饱和基团或苄基和羧基的(甲基)丙烯酸树脂。
关于自由基聚合性化合物及粘合剂聚合物,可以使用日本特开2001-133969号公报的[0036]~[0060]中详细记载的那些。
热负型的感光性组合物中,优选含有日本特开2001-133969号公报的[0061]~[0068]中记载的添加剂(例如用于提高涂布性的表面活性剂)。
关于聚合层的制造方法及制版方法,可以采用日本特开2001-133969号公报中详细记载的方法。
<酸交联层>
此外,作为热负型的图像记录层之一,还优选列举出酸交联型的图像记录层(酸交联层)。酸交联层含有光热转换物质、热酸产生剂、作为固化性化合物的利用酸来交联的化合物(交联剂)和能够在酸的存在下与交联剂反应的碱可溶性高分子化合物。酸交联层中,光热转换物质将吸收的红外线转换成热,通过该热将热酸产生剂分解而产生酸,通过所产生的酸使交联剂与碱可溶性高分子化合物反应,从而进行固化。
作为光热转换物质,可列举出与聚合层中使用的同样的物质。
作为热酸产生剂,可列举出例如光聚合的光引发剂、色素类的光变色剂、微抗蚀剂(Microresist)等中使用的酸产生剂等热分解化合物。
作为交联剂,可列举出例如被羟甲基或烷氧基甲基取代的芳香族化合物;具有N-羟甲基、N-烷氧基甲基或N-酰氧基甲基的化合物;环氧化合物。
作为碱可溶性高分子化合物,可列举出例如酚醛清漆树脂、侧链具有羟基芳基的聚合物。
<光聚合物型>
光聚合型感光性组合物含有加成聚合性化合物、光聚合引发剂和高分子结合剂。
作为加成聚合性化合物,优选列举出能够加成聚合的含有烯属不饱和键的化合物。含有烯属不饱和键的化合物是具有末端烯属不饱和键的化合物。具体而言,例如具有单体、预聚物、它们的混合物等化学形态。作为单体的例子,可列举出不饱和羧酸(例如丙烯酸、甲基丙烯酸、衣康酸、马来酸)与脂肪族多元醇化合物的酯、不饱和羧酸与脂肪族多胺化合物的酰胺。
此外,作为加成聚合性化合物,还优选列举出氨基甲酸酯系加成聚合性化合物。
作为光聚合引发剂,可以根据所使用的光源的波长来适宜选择使用各种光聚合引发剂或2种以上的光聚合引发剂的并用体系(光引发体系)。优选列举出例如日本特开2001-22079号公报的[0021]~[0023]中记载的引发体系。
高分子结合剂不仅起着光聚合型感光性组合物的皮膜形成剂的功能,而且需要使图像记录层溶解于碱显影液中,因此可以使用对碱水具有可溶性或溶胀性的有机高分子聚合物。作为这样的有机高分子聚合物,优选列举出日本特开2001-22079号公报的[0036]~[0063]中记载的聚合物。
光聚合物型的光聚合型感光性组合物中,优选含有日本特开2001-22079号公报的[0079]~[0088]中记载的添加剂(例如,用于提高涂布性的表面活性剂、着色剂、增塑剂、热阻聚剂)。
此外,优选在光聚合物型的图像记录层上设置用于防止氧的阻聚作用的氧阻断性保护层。作为氧阻断性保护层中所含的聚合物,可列举出例如聚乙烯醇、其共聚物。
进而,还优选设置日本特开2001-228608号公报的[0124]~[0165]中记载的中间层或粘接层。
<常规的负型>
常规的负型的感光性组合物含有重氮树脂或光交联树脂。其中,优选列举出含有重氮树脂和碱可溶性或溶胀性的高分子化合物(结合剂)的感光性组合物。
作为重氮树脂,可列举出例如芳香族重氮盐与甲醛等含活性羰基的化合物的缩合物;对重氮苯基胺类与甲醛的缩合物与六氟磷酸盐或四氟硼酸盐的反应产物即有机溶剂可溶性重氮树脂无机盐。特别优选日本特开昭59-78340号公报中记载的含有20摩尔%以上的6聚体以上的高分子量重氮化合物。
作为结合剂,可列举出例如含有丙烯酸、甲基丙烯酸、巴豆酸或马来酸作为必须成分的共聚物。具体而言,可列举出日本特开昭50-118802号公报中记载的(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甲基)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等单体的多元共聚物、日本特开昭56-4144号公报中记载的由丙烯酸烷基酯、(甲基)丙烯腈及不饱和羧酸形成的多元共聚物。
常规的负型的感光性组合物中,优选含有日本特开平7-281425号公报的[0014]~[0015]中记载的显像剂、染料、用于赋予涂膜的柔软性及耐磨性的增塑剂、显影促进剂等化合物、用于提高涂布性的表面活性剂作为添加剂。
优选在常规的负型的感光层下设置日本特开2000-105462号公报中记载的含有高分子化合物的中间层,所述高分子化合物含有具有酸基的构成成分和具有鎓基的构成成分。
<常规的正型>
常规的正型的感光性组合物含有醌二叠氮化合物。其中,优选列举出含有邻醌二叠氮化合物和碱可溶性高分子化合物的感光性组合物。
作为邻醌二叠氮化合物,可列举出例如1,2-萘醌-2-二叠氮基-5-磺酰氯与苯酚-甲醛树脂或甲酚-甲醛树脂的酯、美国专利第3,635,709号说明书中记载的1,2-萘醌-2-二叠氮基-5-磺酰氯与连苯三酚-丙酮树脂的酯。
作为碱可溶性高分子化合物,可列举出例如苯酚-甲醛树脂、甲酚-甲醛树脂、苯酚-甲酚-甲醛共缩聚树脂、聚羟基苯乙烯、N-(4-羟基苯基)甲基丙烯酰胺的共聚物、日本特开平7-36184号公报中记载的含羧基的聚合物、日本特开昭51-34711号公报中记载的含有酚式羟基的丙烯酸系树脂、日本特开平2-866号公报中记载的具有磺酰胺基的丙烯酸系树脂、聚氨酯系的树脂。
常规的正型的感光性组合物中,作为添加剂,优选含有日本特开平7-92660号公报的[0024]~[0027]中记载的感度调节剂、显像剂、染料等化合物、日本特开平7-92660号公报的[0031]中记载的用于提高涂布性的表面活性剂。
优选在常规的正型的感光层下设置与优选用于上述常规的负型的中间层同样的中间层。
<无处理型>
无处理型的感光性组合物可列举出热塑性微粒聚合物型、微胶囊型、含产生磺酸的聚合物型等。它们均是含有光热转换物质的热敏型。光热转换物质优选与用于上述热正型的染料同样的染料。
热塑性微粒聚合物型的感光性组合物是将疏水性且热熔融性的微粒聚合物分散在亲水性高分子基质中而得到的。热塑性微粒聚合物型的图像记录层中,通过利用曝光产生的热,使疏水性的微粒聚合物熔融,彼此熔接而形成疏水性区域、即图像部。
作为微粒聚合物,优选微粒彼此之间通过热而形成熔融合体的聚合物,更优选表面为亲水性而能够分散到润版液等亲水性成分中的聚合物。具体而言,优选列举出Reseach Disclosure No.33303(1992年1月)、日本特开平9-123387号、日本特开平9-131850号、日本特开平9-171249号及日本特开平9-171250号的各公报、欧洲专利申请公开第931,647号说明书等中记载的热塑性微粒聚合物。其中,优选聚苯乙烯及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作为具有亲水性表面的微粒聚合物,可列举出例如聚合物自身为亲水性的聚合物;微粒聚合物表面上吸附聚乙烯醇、聚乙二醇等亲水性化合物以将表面亲水性化而得到的聚合物。
微粒聚合物优选具有反应性官能团。
作为微胶囊型的感光性组合物,优选列举出日本特开2000-118160号公报中记载的微胶囊型、日本特开2001-277740号公报中记载的内包具有热反应性官能团的化合物的微胶囊型。
作为含产生磺酸的聚合物型的感光性组合物中使用的产生磺酸的聚合物,可列举出例如日本特开平10-282672号公报中记载的侧链具有磺酸酯基、二磺基或者仲或叔磺酰胺基的聚合物。
通过使无处理型的感光性组合物中含有亲水性树脂,不仅机中显影性变得良好,而且感光层自身的皮膜强度也提高。作为亲水性树脂,优选例如具有羟基、羧基、羟乙基、羟丙基、氨基、氨乙基、氨丙基、羧甲基等亲水基团的树脂、亲水性的溶胶凝胶转换系粘合剂树脂。
无处理型的图像记录层不需要特别的显影工序,就能够在印刷机中进行显影。关于无处理型的图像记录层的制造方法及制版印刷方法,可以采用日本特开2002-178655号公报中详细记载的方法。
<背涂层>
在按照上述那样通过本发明得到的平版印刷版用支撑体上设置各种图像记录层而得到的本发明的平版印刷版原版的背面,根据需要为了防止重叠时的图像记录层的受损,可以设置由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形成的覆盖层。
[制版方法(平版印刷版的制造方法)]
使用了通过本发明得到的平版印刷版用支撑体的平版印刷版原版,通过与图像记录层相应的各种处理方法,制成平版印刷版。
作为用于图像曝光的活性光线的光源,可列举出例如汞灯、金属卤化物灯、氙气灯、化学灯(荧光灯)。作为激光束,可列举出例如氦-氖激光(He-Ne激光)、氩激光、氪激光、氦-镉激光、KrF准分子激光、半导体激光、YAG激光、YAG-SHG激光。
上述曝光之后,在图像记录层为热正型、热负型、常规的负型、常规的正型及光聚合物型中的任一种的情况下,均优选在曝光后用显影液进行显影而得到平版印刷版。
显影液优选为碱显影液,更优选为实质上不含有机溶剂的碱性的水溶液。
此外,还优选实质上不含碱金属硅酸盐的显影液。作为用实质上不含碱金属硅酸盐的显影液进行显影的方法,可以采用日本特开平11-109637号公报中详细记载的方法。
此外,还可以使用含有碱金属硅酸盐的显影液。
实施例1
1.铝板的制造
用含有表1所示的各成分(质量%)、且余量由Al和不可避免的杂质组成的铝合金调制熔液,进行熔液处理及过滤后,通过DC铸造法制作厚度为500mm、宽度为1200mm的铸锭。通过端面切削机以平均10mm的厚度削去表面后,在550℃下均热保持约5小时,降温至温度400℃,用热轧机制成厚度为2.7mm的轧板。再用连续退火机在500℃下进行热处理后,进行冷轧,精加工成厚度为0.3mm、宽度为1060mm,得到铝板1。
表1
  铝板   Si   Fe   Cu   Mn   Mg   Cr   Zn   Ti
  1   0.080   0.300   0.001   0.001   0.000   0.001   0.003   0.021
2.平版印刷版用支撑体的制作
(实施例1~24及比较例1~9)
将上述得到的铝板供于以下所示的表面处理,得到表2所示的各平版印刷版用支撑体。
表2
Figure BPA00001233857300461
<表面处理>
表面处理中连续进行以下的(a)~(g)的各种处理。
(a)碱水溶液中的蚀刻处理(第1蚀刻处理)
从喷射管对铝板喷涂苛性钠浓度为370g/L、铝离子浓度为1g/L、温度为60℃的水溶液,进行蚀刻处理。对铝板的之后要实施电化学粗面化处理的面的蚀刻量为3g/m2
然后,通过夹持辊轧液,再用具有使喷射水以扇状扩展的喷嘴梢的喷射管来水洗处理5秒钟,再用夹持辊进行轧液。
(b)酸性水溶液中的除渍处理
从喷射管对铝板喷涂硫酸浓度为170g/L、铝离子浓度为5g/L、温度为50℃的水溶液,进行5秒钟除渍处理。作为硫酸水溶液,使用后述的(i)阳极氧化处理工序的废液。然后,用夹持辊进行轧液,再用具有使喷射水以扇状扩展的喷嘴梢的喷射管进行5秒钟水洗处理,再用夹持辊进行轧液。
(c)酸性水溶液中的使用交流电的电化学粗面化处理
作为电解液,使用表2所示的盐酸浓度、铝离子浓度及硫酸浓度的水溶液(温度35℃),通过使用了IGBT(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元件的变频控制器来控制电流,使用能够产生任意波形的交流电流的电源来进行电化学粗面化处理。交流电流的波形、电流上升时间(正弦波以外的情况)、占空比及频率分别如表2所示。
在每个电解槽中设置电源,使电流密度阶段性渐增。(电解的最后的电流密度/电解的最初的电流密度)的值为1.8。交流电的峰值时铝板的阳极反应时的电流密度在电解的最初为45A/dm2
电量以铝板的阳极时的电量的总和计如表2所示。此外,电流比(铝板为阳极时的电量的总和与铝板为阴极时的电量的总和之比)如表2所示。
按照预先求出的数据表(DataTable),添加预先添加有与通电量成比例的量的盐酸及所期望的浓度的硫酸的补给水,从而进行电解液的浓度控制。此外,预先测定与各组成相应的溶液的电导率和超声波与传播速度的关系而制作数据表,根据溶液的电导率和超声波与传播速度的测定结果,对添加的盐酸的量和补给水的量进行反馈控制。
然后,用夹持辊进行轧液,再用具有使喷射水以扇状扩展的喷嘴梢的喷射管进行5秒钟水洗处理,再用夹持辊进行轧液。
(d)碱水溶液中的蚀刻处理(第2蚀刻处理)
从喷射管对铝板喷涂苛性钠浓度为370g/L、铝离子浓度为1g/L、温度为35℃的水溶液,进行蚀刻处理。铝板的实施电化学粗面化处理的面的蚀刻量为0.2g/m2
然后,用夹持辊进行轧液,再用具有使喷射水以扇状扩展的喷嘴梢的喷射管进行5秒钟水洗处理,再用夹持辊进行轧液。
(e)酸性水溶液中的除渍处理
从喷射管对铝板喷涂硫酸浓度为170g/L、铝离子浓度为5g/L、温度为50℃的水溶液,进行5秒钟除渍处理。作为硫酸水溶液,使用后述(i)阳极氧化处理工序的废液。
然后,用夹持辊进行轧液,再用具有使喷射水以扇状扩展的喷嘴梢的喷射管进行5秒钟水洗处理,再用夹持辊进行轧液。
(f)阳极氧化处理
作为电解液,使用在170g/L硫酸水溶液中溶解硫酸铝而使铝离子浓度为5g/L的电解液(温度50℃)。阳极氧化处理按照铝板发生阳极反应的期间的平均电流密度为15A/dm2的方式进行,最终的氧化皮膜量为2.7g/m2
然后,用夹持辊进行轧液,再用具有使喷射水以扇状扩展的喷嘴梢的喷射管进行5秒钟水洗处理,再用夹持辊进行轧液。
(g)亲水化处理1
将铝板在硅酸钠1.0质量%水溶液(温度20℃)中浸渍10秒钟。用荧光X射线分析装置测定的铝板表面的Si量为3.5mg/m2
然后,用夹持辊进行轧液,再用具有使喷射水以扇状扩展的喷嘴梢的喷射管进行5秒钟水洗处理,再用夹持辊进行轧液。进而喷涂10秒钟90℃的风进行干燥,得到平版印刷版用支撑体。
3.平版印刷版用支撑体的表面的观察
用扫描型电子显微镜(JSM-5500、日本电子公司制造。以下相同。)以倍率50000倍观察实施例1~24中所得到的平版印刷版用支撑体的表面形状,结果在其表面上均匀且致密地生成了直径为0.1~0.2μm的微细的凹凸。此外,用扫描型电子显微镜以倍率2000倍进行观察,结果这些平版印刷版用支撑体的表面生成了直径为1~20μm的凹凸。直径为0.1~0.2μm的微细的凹凸与直径为1~20μm的凹凸重叠地生成。
与此相对,同样地观察了比较例1~9中得到的平版印刷版用支撑体的表面形状,结果其表面生成了直径为0.1~0.2μm的微细的凹凸及直径为1~20μm的凹凸,但直径为1~20μm的凹凸与实施例的情况相比,深度及凹坑径的分布不均匀。此外,表面存在很多平台部。
4.平版印刷版原版的制作
在上述得到的平版印刷版用支撑体上按照如下所述方法设置热正型的图像记录层,得到平版印刷版原版。另外,在设置图像记录层之前按照如下所述来设置中间层。
(实施例1~24、比较例1~9)
在平版印刷版用支撑体上涂布下述组成的底涂液A,在80℃下干燥15秒钟,形成成分的涂膜(中间层)。干燥后的涂膜的覆盖量为15mg/m2
<底涂液A组成>
·下述高分子化合物             0.3g
·甲醇                         100g
·水                           1g
Figure BPA00001233857300491
接着,在成分上按照干燥后为0.85g/m2的方式用绕线棒涂布器涂布下述组成的图像记录层用涂布液B1,在140℃下干燥50秒钟。
然后,按照干燥后为0.25g/m2的方式用绕线棒涂布器涂布下述组成的图像记录层用涂布液B2,在140℃下干燥1分钟,形成多层型的热正型的图像记录层,得到平版印刷版原版。
<图像记录层用涂布液B1组成>
·N-(4-氨基磺酰基苯基)甲基丙烯酰胺/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摩尔比36/34/30、重均分子量50000)         1.920g
·间、对甲酚线型酚醛清漆(间甲酚线型酚醛清漆/对甲酚线型酚醛清漆比6/4、重均分子量4000)                                 0.213g
·由下述式所示的花青染料B                          0.032g
·对甲苯磺酸                                       0.008g
·四氢邻苯二甲酸酐                                 0.19g
·双-对羟基苯砜                                    0.126g
·2-甲氧基-4-(N-苯基氨基)苯重氮·六氟磷酸酯        0.032g
·使维多利亚纯蓝BOH的对阴离子变成1-萘磺酸阴离子而得到的染料
                                                   0.078g
·氟系表面活性剂(Megafac F-780、大日本油墨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
                                                   0.020g
·γ-丁内酯                                        13.18g
·甲乙酮                                  25.41g
·1-甲氧基-2-丙醇                         12.97g
花青染料B
Figure BPA00001233857300501
<图像记录层用涂布液B2组成>
·苯酚/间、对甲酚线型酚醛清漆(苯酚/间甲酚线型酚醛清漆/对甲酚线型酚醛清漆=5/3/2、重均分子量4000)            0.274g
·上述式所示的花青染料B                   0.029g
·由下述式所示的结构聚合物C/甲乙酮30%溶液(结构聚合物B/甲乙酮30%溶液)                                   0.14g
·由下述式所示的季铵盐D                   0.004g
·由下述式所示的锍盐E                     0.065g
·氟系表面活性剂(Megafac F-780、大日本油墨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
                                          0.004g
·氟系表面活性剂(Megafac F-782、大日本油墨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
                                          0.020g
·甲乙酮                                  10.39g
·1-甲氧基-2-丙醇                         20.98g
结构聚合物C
Figure BPA00001233857300502
季铵盐D
Figure BPA00001233857300511
锍盐E
Figure BPA00001233857300512
5.平版印刷版原版的评价
通过下述方法评价平版印刷版的画质、耐刷性、耐污性。
(1)画质的评价
用肉眼对按如上所述得到的平版印刷版的涂布表面的条纹、颤痕有关的画质不均匀进行评价。
(a)条纹
○:完全没有产生条纹
○△:与○相比产生了条纹,但与△相比没有产生条纹
△:与○△相比产生了条纹,但与×相比条纹的产生较少
×:明显产生条纹
(b)颤痕
○:完全没有产生颤痕
○△:与○相比产生了颤痕,但与△相比较少。
△:与○△相比产生了颤痕,但与×相比较少
×:明显产生颤痕
(2)耐刷性
对得到的平版印刷版原版使用Creo公司制造的TrendSetter以滚筒旋转速度为150rpm、光束强度为10W以图像状进行扫描。
然后,用装有下述组成的碱显影液的富士胶片株式会社制造的PSProcessor 940H,将液温保持在30℃,以显影时间20秒进行显影,得到平版印刷版。另外,所有平版印刷版原版的感度均良好。
<碱显影液组成>
·D-山梨糖醇                        2.5质量%
·氢氧化钠                          0.85质量%
·聚乙二醇月桂醚(重均分子量为10)    0.5质量%
·水                                96.15质量%
在小森公司制造的Lithrone印刷机中,使用大日本油墨化学工业社制的DIC-GEOS(N)黑色墨对得到的平版印刷版进行印刷。另外,每印刷5000张时进行下述的操作:使富士胶片株式会社制造的マルチクリ一ナ一在图像记录层的表面附着1分钟然后用水拭去。根据肉眼看到满版图像(solid image)的浓度开始变薄的时刻的印刷张数,评价耐刷性。
结果如表3、表4所示。表3、表4中的记号的意思如下所示。
○:30000张以上
○△:20000张以上且低于30000张
△:10000张以上且低于20000张
×:低于10000张
(3)耐污性
使用与耐刷性的评价时同样地得到的平版印刷版,在三菱ダイヤ型F2印刷机(三菱重工业公司制造)中,用DIC-GEOS(s)红色墨进行印刷,用肉眼评价印刷1万张后的橡皮布(blanket)的污染。
结果如表3、表4所示。表3、表4中的记号的意思如下所示。
○:橡皮布几乎没有污染
○△:橡皮布稍有污染,但印刷物没有污染
△:橡皮布有污染且印刷物稍有污染
×:橡皮布有污染且印刷物明显有污染
表3
表4
Figure BPA00001233857300541
由表3、表4可知,使用了通过本发明的平版印刷版用支撑体的制造方法(实施例1~24)得到的平版印刷版用支撑体的平版印刷版的耐刷性及耐污性均优异。此外,与涂布表面的条纹、颤痕有关的画质不均匀也优异。
与此相对,使用了比较例1~9中所得到的平版印刷版用支撑体的平版印刷版的耐刷性及耐污性差。
上面参照特定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显然,在不超出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加以各种变更、修正。
本申请是基于2008年3月31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号2008-94245,将其内容在此并入作为参考。

Claims (7)

1.一种平版印刷版用支撑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是将由铝或铝合金构成的金属腹板一边依次浸渍到多个电解槽的电解液中一边进行输送,对所述电解槽内与所述金属腹板相对配置的多个电极和所述金属腹板之间供给电流,从而对所述金属腹板进行电化学粗面化处理的平版印刷版用支撑体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电解槽内的电解液的流速设定为:各电解槽内平均流速为500~4000mm/秒,在与所述电解槽内的所述金属腹板的输送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的所述电解液的流速分布为所述平均流速的±50%以内,并且,
在以与所述多个电极中相邻的电极间的间隙区域相对的所述金属腹板的输送路径区间为槽内电极间处理中止区间时,以通过1次所述槽内电极间处理中止区间的时间为0.05~1秒的速度输送所述金属腹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版印刷版用支撑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液含有氯离子、硫酸根离子、铝离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版印刷版用支撑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使所述电解液沿着与所述金属腹板的输送方向相对的方向流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3中任一项所述的平版印刷版用支撑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一个所述电解槽内设置至少3个所述槽内电极间处理中止区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4中任一项所述的平版印刷版用支撑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以所述金属腹板从所述电解槽的电解液中取出、浸渍到配置在所述金属腹板的输送路径下游侧的其它电解槽的电解液中为止的所述金属腹板的输送路径区间为槽外处理中止区间,以从所述电解槽内的所述多个电极的排列方向两端到所述电解槽的电解液气液界面为止的两输送路径区间之和为槽内电极端外侧处理中止区间,以所述槽外处理区间及与其连接的所述槽内电极端外侧处理中止区间之和为槽间处理中止区间时,以通过1次所述槽间处理中止区间的时间为1~5秒的速度输送所述金属腹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平版印刷版用支撑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设置至少3个所述槽间处理中止区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6中任一项所述的平版印刷版用支撑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从在所述金属腹板与所述电极之间与所述电极对应地配置的多个电解液供给口分别喷射供给所述电解液。
CN2009801118370A 2008-03-31 2009-03-13 平版印刷版用支撑体的制造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8326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094245 2008-03-31
JP2008094245 2008-03-31
PCT/JP2009/054916 WO2009122882A1 (ja) 2008-03-31 2009-03-13 平版印刷版用支持体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83261A true CN101983261A (zh) 2011-03-02
CN101983261B CN101983261B (zh) 2012-10-10

Family

ID=411352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11837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83261B (zh) 2008-03-31 2009-03-13 平版印刷版用支撑体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WO2009122882A1 (zh)
CN (1) CN101983261B (zh)
WO (1) WO2009122882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60852A (zh) * 2013-04-04 2013-06-19 安徽首文碳纤维有限公司 碳纤维生产线上电解液浓度的检测方法
CN107523856A (zh) * 2016-06-17 2017-12-29 通用电气公司 对工件进行加工的系统和方法以及制品
CN112041675A (zh) * 2018-04-09 2020-12-04 埃科莱布美国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比色终点检测的方法和多种分析物滴定系统
CN115401985A (zh) * 2021-05-27 2022-11-29 廊坊市凯瑛亚达印刷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ctp版及其制备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583704B2 (ja) * 2011-10-28 2014-09-03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平版印刷版用支持体の製造方法及び平版印刷版用支持体の製造装置
US9573404B2 (en) 2011-10-28 2017-02-21 Fujifilm Corporation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manufacturing apparatus of support for planographic printing plate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173800A (ja) * 1989-12-04 1991-07-29 Fuji Photo Film Co Ltd 印刷版支持体の製造方法
DE4001466A1 (de) * 1990-01-19 1991-07-25 Hoechst Ag Verfahren zur elektrochemischen aufrauhung von aluminium fuer druckplattentraeger
JPH09169174A (ja) * 1995-12-19 1997-06-30 Fuji Photo Film Co Ltd 平版印刷版用支持体の製造方法
CN1182979C (zh) * 2001-03-27 2005-01-05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平版印刷版用支持体的制造方法
JP2002283762A (ja) * 2001-03-27 2002-10-03 Fuji Photo Film Co Ltd 平版印刷版用支持体の製造方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60852A (zh) * 2013-04-04 2013-06-19 安徽首文碳纤维有限公司 碳纤维生产线上电解液浓度的检测方法
CN107523856A (zh) * 2016-06-17 2017-12-29 通用电气公司 对工件进行加工的系统和方法以及制品
US11745279B2 (en) 2016-06-17 2023-09-05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chining workpiece and article machined therefrom
CN112041675A (zh) * 2018-04-09 2020-12-04 埃科莱布美国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比色终点检测的方法和多种分析物滴定系统
CN112041675B (zh) * 2018-04-09 2023-06-09 埃科莱布美国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比色终点检测的方法和多种分析物滴定系统
CN115401985A (zh) * 2021-05-27 2022-11-29 廊坊市凯瑛亚达印刷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ctp版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09122882A1 (ja) 2011-07-28
CN101983261B (zh) 2012-10-10
WO2009122882A1 (ja) 2009-10-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49241C (zh) 铝板压花加工用辊
CN100522644C (zh) 平版印刷版用支持体的制造方法
US20080102404A1 (en) Aluminum alloy plate and support for lithographic printing plate
CN101983261B (zh) 平版印刷版用支撑体的制造方法
US20060223005A1 (en) Lithographic printing plate support and presensitized plate
JP4250490B2 (ja) 平版印刷版用アルミニウム合金素板および平版印刷版用支持体
CN100446993C (zh) 平版印刷版用支持体的制造方法以及平版印刷版原版
JP5480565B2 (ja) 平版印刷版用アルミニウム合金板および平版印刷版用支持体
JP2008201038A (ja) 平版印刷版用支持体の粗面化方法および平版印刷版用支持体の製造方法
JP2006076104A (ja) 平版印刷版用支持体の製造方法
JP4643380B2 (ja) 平版印刷版用支持体の製造方法
JP4648057B2 (ja) 平版印刷版用支持体の製造方法
JP4268542B2 (ja) 平版印刷版用支持体の製造方法
JP2005035034A (ja) 平版印刷版用支持体の製造方法
JP4510570B2 (ja) 平版印刷版用支持体の製造方法
JP2006240116A (ja) 平版印刷版用支持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5001356A (ja) 平版印刷版用支持体の製造方法
JP2006076105A (ja) 平版印刷版用支持体の製造方法
JP2008114404A (ja) 平版印刷版用支持体の製造方法
JP2004243633A (ja) 平版印刷版用支持体の製造方法
JP2005146299A (ja) アルミニウム板エンボス加工用ロール
JP2005205444A (ja) 圧延用ロールおよび平版印刷版用支持体
JP2006021425A (ja) 平版印刷版用支持体の製造方法
JP2006255947A (ja) 平版印刷版用支持体の製造方法
JP2006264014A (ja) 平版印刷版用支持体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010

Termination date: 2021031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