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80945A - 起重机供电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起重机供电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80945A
CN101980945A CN200980110897.0A CN200980110897A CN101980945A CN 101980945 A CN101980945 A CN 101980945A CN 200980110897 A CN200980110897 A CN 200980110897A CN 101980945 A CN101980945 A CN 1019809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supply
track
power
supply rail
cra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1089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80945B (zh
Inventor
栢菅信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i Engineering and Shipbuild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tsui Engineering and Shipbuild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i Engineering and Shipbuild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tsui Engineering and Shipbuild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9809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809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809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8094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CCRANES; 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FOR CRANES, CAPSTANS, WINCHES, OR TACKLES
    • B66C13/00Other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 B66C13/12Arrangements of means for transmitting pneumatic, hydraulic, or electric power to movable parts of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CCRANES; 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FOR CRANES, CAPSTANS, WINCHES, OR TACKLES
    • B66C19/00Cranes comprising trolleys or crabs running on fixed or movable bridges or gantries
    • B66C19/007Cranes comprising trolleys or crabs running on fixed or movable bridges or gantries for contain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urrent-Collector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 Propelled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起重机供电系统及方法,在起重机装置(6)设有:通过与供电轨道(1)电接触而对从供电部(2)供给的电源电力(25)进行集电的集电器(4);通过将包括该集电点P的供电轨道(1)的一部分作为保护区间(S)而覆盖其上方,从而防止在该保护区间(S)与供电轨道(1)接触而触电的罩(3)(触电保护部),供电轨道(1)由相互电绝缘的多个部分轨道(11)的列构成,该部分轨道(11)的轨道长度L为从保护区间(S)的端点(E)至集电点(P)的保护距离(W)以下的长度,利用供电部(2)仅向部分轨道(11)中与集电器(4)电接触的部分轨道(11)供给电源电力(25)。

Description

起重机供电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起重机供电技术,特别是涉及从供电轨道向起重机装置进行电源供给的起重机供电技术。
背景技术
作为对在集装箱中转站内向拖车进行集装箱的装卸的门式运输起重机装置等起重机装置进行电源供电的供电系统,已知有经由沿车道架设的滑接线进行电源供电的方法(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03-137494号公报等)。在这种起重机装置中,当起重机装置以外的人或车辆等移动体进入车道时,需要防止与滑接线接触而触电。因此,当沿车道设置使架线绝缘的结构物时,移动体不可能横穿车道而自由移动。
特别,当为运输起重机装置时,沿设于集装箱中转站内的具有极长距离的车道架设滑接线,需要沿滑接线连续设置使该滑接线绝缘的通路等结构物。因此,集装箱作业人员和集装箱搬运用的拖车不能够横穿车道,需要绕至车道的端部。
另外,当为轮胎式运输起重机装置时,由于直行精度不太高,因此,用于维持来自滑接线的供电的集电构造也变得复杂。
在这种供电系统中,考虑代替滑接线使用供电轨道的方法。若将该供电轨道在地上条状设置,则人能够跨过而横穿,若与地面大致相同高度地条状设置,则车辆和装置能够横穿行进路径而自由移动。另外,即使如起重机装置等直行精度低的行进装置,通过使在供电轨道上行进而集电的台车保持自由度,也能够容易地维持供电。
然而,使用供电轨道时,对供电轨道和台车的接触部分不能够进行绝缘,存在移动体通过供电轨道上时可能触电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这种课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在地上条状设置的供电轨道处发生触电的起重机供电系统及方法。
为了实现这种目的,本发明的起重机供电系统具备:利用从外部供给的电源电力而动作的起重机装置;沿该起重机装置行进的车道条状设置的供电轨道;对该供电轨道供给电源电力的供电部,起重机装置中设有:通过与供电轨道电接触而对从供电部供给的电源电力进行集电的集电器;通过将包含该集电点的供电轨道的一部分作为保护区间而覆盖其上方,从而防止在该保护区间与供电轨道接触而触电的触电保护部,供电轨道由相互电绝缘的多个部分轨道的列构成,部分轨道具有从保护区间的端点至集电点的保护距离以下的轨道长度,供电部仅对部分轨道中与集电器电接触的部分轨道供给电源电力。
另外,本发明的起重机供电方法用于起重机供电系统,所述起重机供电系统具备:利用从外部供给的电源电力而动作的起重机装置;沿该起重机装置行进的车道条状设置的供电轨道;对该供电轨道供给电源电力的供电部,所述起重机供电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利用起重机装置,通过经由集电器与供电轨道电接触而对从供电部供给的电源电力进行集电的步骤;利用起重机装置,通过将包含该集电点的供电轨道的一部分作为保护区间而覆盖其上方,从而防止在该保护区间与供电轨道接触而触电的步骤;在具有从保护区间的端点至集电点的保护距离以下的轨道长度且通过相互电绝缘地条状设置而构成供电轨道的多个部分轨道中,仅对与集电器电接触的部分轨道从供电部供给电源电力的步骤。
根据本发明,与集电器电接触的部分轨道可以全部由罩覆盖。因此,供电中的部分轨道不会从罩露出,能够抑制供电中与部分轨道接触而触电。
从而,人、车辆、装置等任意的移动体能够安全地横穿通过在起重机装置行进的车道上条状设置的供电轨道,能够提供与使用复杂结构不同的极其安全的地上供电方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起重机供电系统的说明图。
图2是表示起重机装置的结构的侧视图。
图3是表示起重机装置的结构的主视图。
图4是表示集装箱中转站的结构例的俯视图。
图5是表示供电轨道的要部的俯视图。
图6是表示供电轨道的要部的主视图。
图7是表示供电轨道的要部的剖面图。
图8是表示切换器的结构的框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起重机供电系统的集电器与部分轨道的关系的说明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起重机供电系统的供电动作例的说明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起重机供电系统的其他供电动作的说明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起重机供电系统的集电器与部分轨道的关系的说明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起重机供电系统的供电动作例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其次,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首先,参照图1,对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起重机供电系统进行说明。
该起重机供电系统是对起重机装置6从地上进行电源供给的基于地上供电方式的供电系统,主要由起重机装置6、供电轨道1及供电部2构成。
供电部2是地上或地下等设于起重机装置6外部而对起重机装置6供给电源电力25的设备装置。
起重机装置6是经由集电器4对电源电力25进行集电,并且基于该电源电力25在车道行进而在任意位置进行装卸的车辆装置。
供电轨道1是沿起重机装置6的车道条状设置在地上G,通过与起重机装置6的集电器4在集电点P电接触而将电源电力25向起重机装置6供给的轨道。
本实施方式中,在起重机装置6设置通过将包含集电点P的供电轨道1的一部分作为保护区间S而覆盖其上方,从而对该保护区间S处的与供电轨道1接触而触电的情况加以保护(防止)的罩3(触电保护部),供电轨道1由相互电绝缘的多个部分轨道11的列构成,将该部分轨道11的轨道长度L设为从保护区间S的端点E至集电点P的保护距离W以下的长度,利用供电部2仅对部分轨道11中与集电器4电接触的部分轨道11供给电源电力25。
[起重机供给系统]
其次,参照图1详细说明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起重机供电系统。
起重机装置6是在集装箱中转站内对拖车进行集装箱的装卸的门式的运输起重机装置等起重机装置。
在本实施方式的起重机装置6设有集电器4,该集电器4例如沿设于集装箱中转站的车道行进,将在任意位置用于进行装卸的电源电力25从在地上条状设置的供电轨道1集电。
另外,在该起重机装置6设有罩3,该罩3通过将包含供电轨道1与集电器4电接触的集电点P的供电轨道1的一部分作为保护区间S而覆盖其上方,从而防止在该保护区间S与供电轨道1接触而触电。
此时,保护区间S的端点与集电点P的位置关系被固定化,保护区间S根据起重机装置6的行进而在供电轨道1上移动。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虽然以保护区间S的全部由罩3形成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但也可以兼用起重机装置6中覆盖供电轨道1的车体和轮胎等其他部件的一部分或全部而形成保护区间S,也可以将这些部件组合多个而形成保护区间S。
供电轨道1是沿起重机装置6行进的车道条状设置,通过与起重机装置6的集电器4在集电点P电接触而将电源电力25向起重机装置6供给的轨道。
该供电轨道1由相互电绝缘的多个部分轨道11的列构成,该部分轨道11具有从保护区间S的端点E至集电点P的保护距离W以下的轨道长度L。
供电部2是设于包含地下的地上的设备装置,由电源装置21及切换部22构成。
电源装置21具有将由发电设备发出的电力转换为规定电压而供给于起重机装置6的电源电力25的功能。作为起重机装置6的电源电力25,已知有例如直流电源、交流电源、三相交流电源等。
切换部22由分别设于电源装置21和各个部分轨道11之间的切换装置23构成。切换装置23具有仅在检测出起重机装置6的集电器4与对应的部分轨道11电接触的期间,对该部分轨道11切换供给电源电力25的功能。
从而,从供电部2仅对供电轨道1中与起重机装置6的集电器4电接触的部分轨道11供给电源电力25。
此时,如上所述,部分轨道11的轨道长度L被限制为从保护区间S的端点E至集电点P的保护距离W以下。因此,即使部分轨道11的一端与集电器4电接触,而对该部分轨道11供给电源电力25时,与该部分轨道11接触而触电的可能性区间为从集电点P至轨道长度L量的区间。
另外,利用起重机装置6的罩3,对从该集电点P至保护距离W的保护区间S内的供电轨道1始终进行触电保护。从而,供电轨道1中通过切换装置23而被供给电源电力25的部分轨道11一定被罩3触电保护。
[起重机装置]
其次,参照图2及图3对本发明的起重机供电系统所适用的起重机装置6的结构例进行详细说明。
起重机装置6整体由门式的框体所构成的架台60构成。该架台60由上部的梁6A、支承该梁6A两端的腿部6B及支承腿部6B的基台6C构成。在基台6C下部经由台车6D设有轮胎6E。轮胎6E通过上述台车6D支承为在行进方向上向沿着车道的顺向X或与车道正交的直角方向Y变更自如。
另外,在夹于腿部6B的基台6C的上部设有设备单元6G,该设备单元6G收纳将由集电器4收集的电源电力向各部供给的供电装置或蓄电装置,进而还收纳相对于能够与集电器4接触的部分轨道输出供电要求信号24的信号输出装置等电气设备。
在架台60的上部的梁6A设有小车6H,通过驱动载置于该小车6H的横向电动机6L,小车6H在梁6A的轨道上向与车道正交的直角方向Y行进。另外,在小车6H上,用于吊持集装箱9的上部的吊具6I经由缆绳6J吊下,通过驱动载置于该小车6H的主卷取电动机6M而进行缆绳6J的卷入卷出,而使吊具6I升降。此外,在小车6H设有搭载操作员的指令室6K和控制器等电气设备。
罩3在基台6C的外侧下部且在两个台车6D之间经由支承部件5及臂5A安装在与地上G的供电轨道1对置的位置,从包含集电点P的供电轨道1的一部分区间上方对其进行覆盖,从而防止在该区间触电的情况。安装于该罩3的集电器4在起重机装置6行进时也在供电轨道1上行进或滑动,由此始终与供电轨道1电接触,将由该集电器4收集的来自电源装置21的电源电力向起重机装置6输入。
[集装箱中转站]
其次,参照图4对使用本实施方式的起重机供电系统的集装箱中转站进行说明。
集装箱中转站70面向港口的码头7A设置,利用配置于码头7A的集装箱起重机7C向船舶7B装卸集装箱9。
在集装箱中转站70设有多个沿集装箱9的长度方向即顺向X延伸设置的长方形区域构成的车道71,起重机装置6在车道71内沿顺向X行进,从而有效地区分载置于车道71内的集装箱9。
在集装箱中转站70的道路72侧设有门73,拖车91通过该门73进行集装箱9的搬入搬出、或向集装箱中转站70内的其它场所搬运集装箱9。
在车道71设有拖车91的通路,对于在该通路停车的拖车91,进行由起重机装置6进行的集装箱9的装卸。
在各车道71,例如在该车道71端部的地上或地下配置有起重机供电系统的电源装置21,在车道71的侧端部沿顺向X条状设置有供电轨道1。对于起重机装置6,经由与该供电轨道1电接触的集电器4从电源装置21供给电源电力。
此时,仅对供电轨道1中与集电器电接触的部分轨道11供给电源电力,对其他部分轨道11不供电,因此没有触电危险。另外,各部分轨道11的轨道长度L为从保护区间S的端点E至基于集电器4的集电点P的保护距离W以下的长度。因此,被供电的部分轨道11被罩3完全地触电保护而没有触电的危险。
[供电轨道]
其次,参照图5~图7对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起重机供电系统的供电轨道进行详细说明。
供电轨道1由在形成于地上G的槽12内并行地条状设置的两条供电轨道1A、1B构成。这些供电轨道1A、1B由相互电绝缘的多个部分轨道11A、11B的列构成。这些部分轨道11A、11B具有从保护区间S的端点E至集电点P的保护距离W以下的轨道长度L即可,这些部分轨道不需要具有全部相等的轨道长度L。对于绝缘部13,可以使用树脂等通常的绝缘体,也可以将设于相邻的部分轨道间的空间作为绝缘体。经由这两条供电轨道1A、1B从电源装置21供给直流电源、或交流电源。
起重机装置6的罩3由与供电轨道1对置的底部开口的箱状的主体3A构成,通过从上方覆盖包含集电点P的供电轨道1的一部分区间而具有防止在该区间触电的功能。
对于主体3A,由能够防止作业人员触电的部件构成即可,可以使用板状部件进而具有通气孔的板状部件。或者,可以使用网状部件和棒状部件的组合,由筐体或框体构成主体3A。
集电器4A、4B由在罩3的内室经由车轴4X支承为转动自如的车轮构成,通过在供电轨道1A、1B上滚动而与供电轨道1A、1B电接触,具有从供电轨道1A、1B对电源电力25进行集电的功能。
这些集电器4A、4B被支承于罩3中与供电轨道1A、1B接触的集电点P与保护区间S的端点E的保护距离W成为比构成供电轨道1A、1B的部分轨道11A、11B的轨道长度L长的距离的位置。
臂5A的一端转动自如地安装于支承部件5的端部,另一端转动自如地安装于主体3A的上部。液压缸5B的一端转动自如地安装在支承部件5的侧部,另一端转动自如地安装在臂5A的中段。
此时,在起重机装置6正常行进时,通过控制液压回路(未图示)而使例如液压缸5B的杆侧和头侧的工作油经由储油箱(未图示)等连通,由此臂5A成为以支承部件5为支点上下自如地转动的状态。由此,罩3因自重而下降,罩3处的集电器4与地上G的供电轨道1电接触。从而,由于起重机装置6的上下运动没有传递到罩3,所以即使发生地上G的起伏或起重机装置6的摆动,集电器4也能够在供电轨道1上顺利地行进或滑动。
另外,在维护时,通过控制液压回路(未图示),例如从油泵(未图示)向液压缸5B的杆侧供给工作油,并使头侧的工作油返回储油箱而拉起臂5A,从而能够使罩3从地上G拉起。
此外,在正常行进时,也可以通过使液压缸5B的内压提高某一程度而经由臂5A将罩3按压在地上G。此时,利用液压缸5B的溢流阀调整液压缸5B的内压上限以使规定以上的按压不会施加在罩3上为好。由此,能够改善集电效率。
[切换装置]
其次,参照图8详细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起重机供电系统的切换器。
在构成供电轨道1的部分轨道11中,设有控制对各个部分轨道11供给来自电源装置21的电源电力的切换装置23。
在该切换装置23设有检测器23A和切换器23B作为主要功能部。
检测器23A由信号检测电路等专用电路部构成,具有检测经由部分轨道11从起重机装置6输出的供电要求信号24的有无并输出的功能。例如,若从起重机装置6的电源部(未图示)经由集电器4始终输出供电要求信号24,则仅对与集电器4电接触的部分轨道11自动地输出供电要求信号24。使用规定频率的高频信号作为供电要求信号24时,若在信号检测部23A设有选择该频率信号成分的滤波电路,则能够检测从起重机装置6向部分轨道11输出的供电要求信号24。
切换器23B由继电器电路等专用的电路部构成,具有根据表示来自检测器23A的供电要求信号24的检测有无的检测输出,对相对应的部分轨道11切换供给来自电源装置21的电源电力25的功能。由此,仅在由检测器23A检测出供电要求信号24的期间,根据该检测输出向部分轨道11供给电源电力25,当检测器23A没有检测到供电要求信号24时,根据该检测输出停止对部分轨道11的电源电力25的供给。
对于切换装置23,若配置于部分轨道11的附近,则能够缩短连接切换装置23与部分轨道11的布线电缆的长度。另外,沿供电轨道1对来自电源装置21的布线电缆进行布线,将该布线电缆分支而与各切换装置23连接,或者在各切换装置23将该布线电缆中转连接,从而能够从电源装置21向各个切换装置23供给电源电力。从而,能够缩短连接电源装置21与各切换装置23的布线长度,并且能够大幅削减其布线作业负担。
[起重机供电系统的动作]
其次,参照图9~图11说明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起重机供电系统的动作。
图9记载了在罩3设有两个集电器41、42的示例。集电器41、42的位置即集电点P从保护区间S的端点E离开保护距离W。此时,部分轨道11X、11Y、11Z的轨道长度L成为保护距离W以下。在以下,以两个集电器41、42间的距离比轨道长度L短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当罩3在供电轨道1上沿X方向移动而进入部分轨道11X时,集电器41在时刻T1开始与部分轨道11X电接触,在时刻T3从部分轨道11X向部分轨道11Y移动,在时刻T5从部分轨道11Y向部分轨道11Z移动,在时刻T7从部分轨道11Z离开。
相同地,集电器42在时刻T2开始与部分轨道11X电接触,在时刻T4从部分轨道11X向部分轨道11Y移动,在时刻T6从部分轨道11Y向部分轨道11Z移动,在时刻T8从部分轨道11Z离开。此时,集电器41、42的时刻差由集电器41、42的移动速度与集电器41、42间的距离决定。
另外,伴随这种集电器41、42的移动,仅在时刻T1至时刻T4期间对部分轨道11X供电,仅在时刻T3至时刻T6期间对部分轨道11Y供电,仅在时刻T5至时刻T8期间对部分轨道11Z供电。
此时,在部分轨道111X、11Y、11Z中,作为有触电可能性的时刻,可例举出集电器41与这些部分轨道最先接触、以及集电器42从与其接触的部分轨道脱离的时刻。
对于集电器41,在时刻T1、T3、T5分别与部分轨道11X、11Y、11Z最先接触,但这些部分轨道的轨道长度L为从集电点P至保护区间S的端点E的保护距离W以下。因此,在时刻T1、T3、T5中,集电器41与部分轨道的一端最先接触的时刻,该部分轨道的另一端已经隐藏在罩3的下方。
同样地,对于集电器42,在时刻T4、T6、T8分别从部分轨道11X、11Y、11Z脱离,这些部分轨道的轨道长度L为从集电点P至保护区间S的端点E的保护距离W以下。因此,在时刻T4、T6、T8中,集电器42从部分轨道的一端脱离的时刻,该部分轨道的另一端还隐藏在罩3的下方。
因此,对部分轨道11X、11Y、11Z的供电开始及供电停止分别在部分轨道11X、11Y、11Z隐藏在罩3下方的状态下进行。因此,被供电的部分轨道始终隐藏在罩3的下方,利用罩3抑制因被供电的部分轨道引起的触电。
图10示出两个集电点P间的距离比轨道长度L短的情况作为部分轨道不进入两个集电点P间的例子,但两个集电点P间的距离比部分轨道的轨道长度L长时,存在部分轨道进入所述两个集电点P间的状态,因此,成为如图11的供电动作。
此时,例如从时刻T2至时刻T3期间,部分轨道11X进入集电器41、42间即集电点P间,在该期间,对部分轨道11X的供电暂时停止而再次接通。但是,所述供电停止及再接通都是在隐藏于罩3下方的状态下进行的,因此没有触电的可能性。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如图9所示,以使用两个集电器41、42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但通过使用三个以上的集电器,能够提高集电效率和罩3的稳定性。此时,部分轨道的轨道长度L为集电器中与保护区间S的端点E最接近的集电器的集电点P与端点E的保护距离W以下即可。
[第一实施方式的效果]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中,在起重机装置设有:通过与供电轨道电接触而对从供电部供给的电源电力进行集电的集电器;通过将包含该集电点P的供电轨道的一部分作为保护区间S而覆盖其上方,从而防止在该保护区间S与供电轨道接触而触电的罩(触电保护部),供电轨道由相互电绝缘的多个部分轨道的列构成,该部分轨道的轨道长度L为从保护区间S的端点E至集电点P的保护距离W以下的长度,利用供电部仅对部分轨道中与集电器电接触的部分轨道供给电源电力25,因此,可以将与集电器电接触的部分轨道全部由罩覆盖。
因此,供电过程中的部分轨道不会从罩露出,能够防止在供电过程中与部分轨道接触而触电。
从而,人、车辆、装置等任意的移动体能够安全地横穿通过在起重机装置行进的车道上条状设置的供电轨道,能够提供与使用复杂的结构不同的极其安全的地上供电方式。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供电部具有:根据从部分轨道得到的电信号检测该部分轨道与集电器的电接触的检测器;根据该检测器的检测输出对相对应的部分轨道切换供给电源电力的切换器,因此,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对任意的部分轨道切换供给电源电力。
进而,从起重机装置对与集电器电接触的部分轨道输出电信号,因此,能够极其容易且准确地检测部分轨道与集电器的电接触。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供电轨道遍及其全长由部分轨道的列构成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仅在起重机装置的车道中任意的移动体进入的区间由部分轨道的列构成供电轨道。由此,能够抑制部分轨道与切换器的数量,能够削减起重机供电系统的设备规模及设备成本。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集电器使用车轮,该车轮转动自如地支承于起重机装置的罩且在供电轨道上滚动,并且,将与该供电轨道的物理性接触点作为集电点而从该供电轨道对电源电力进行集电,因此,能够实现对来自供电轨道的电源电力进行集电的功能和将罩支承于供电轨道上方的功能这两种功能,从而能够使起重机装置、进而起重机供电系统的结构简化。
[第二实施方式]
其次,参照图12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对将设于罩3的集电器4兼用作将罩3支承于供电轨道1上的车轮的情况进行了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以集电器4与车轮分别设置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2所示,在保护区间S的两端点E的中央设有集电器43,在该集电器43与两端点E之间分别设有两个与起重机装置6绝缘的车轮44。这些车轮44与所述的图7的集电器4A、4B相同,由在供电轨道1A、1B上滚动的车轮构成,在主体3A的内室经由车轴支承为转动自如。作为车轮44的绝缘构造使用绝缘性的车轴和轴承等,使用通常公知的技术即可。
另一方面,集电器43可以与所述的图7的集电器4A、4B相同地使用车轮,但罩3的自重由车轮44承担,因此,不需要由集电器43承担罩3的自重。因此,可以使用与供电轨道1滑动地被按压的滑动件。
集电器43的位置即集电点P从罩3的两端点E分别离开保护距离W。此时,部分轨道11X、11Y的轨道长度L为保护距离W以下。
此外,对于本实施方式的起重机供电系统的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地,省略在此的详细说明。
[第二实施方式的动作]
其次,参照图13说明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起重机供电系统的供电动作。
当罩3在供电轨道1上沿X方向移动而进入部分轨道11X时,集电器43在时刻T1最先与部分轨道11X电接触,在时刻T2从部分轨道11X向部分轨道11Y移动,在时刻T3从部分轨道11Y向部分轨道11Z移动,在时刻T7从部分轨道Y离开。
伴随这种集电器43的移动,仅在时刻T1至时刻T2期间对部分轨道11X供电,仅在时刻T2至时刻T3期间对部分轨道11Y供电。
此时,在部分轨道111X、11Y、11Z中,作为有触电可能性的时刻,可例举出集电器43与这些部分轨道最先接触的时刻、以及从与其接触的部分轨道脱离的时刻。
集电器43在时刻T1、T2分别与部分轨道11X、11Y最先接触,但这些部分轨道的轨道长度L为从罩3的集电点P至端点E的保护距离W以下。因此,在时刻T1、T2,集电器43与部分轨道的一端最先接触的时刻,其部分轨道的另一端已经隐藏在罩3的下方。
另外,集电器43在时刻T2、T3分别从部分轨道11X、11Y脱离,但所述部分轨道的轨道长度L为从罩3的集电点P至端点E的保护距离W以下。因此,在时刻T2、T3中,集电器43从部分轨道的一端脱离的时刻,其部分轨道的另一端还隐藏在罩3的下方。
因此,对部分轨道11X、11Y的供电开始及供电停止在各个部分轨道11X、11Y隐藏在罩3下方的状态下进行。因此,被供电的部分轨道始终隐藏于罩3下方,从而利用罩3抑制因被供电的部分轨道引起的触电。
[第二实施方式的效果]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中,起重机装置的集电器在保护区间S的中间部具有集电点P,由起重机装置的罩在集电点P与保护区间S的端点E之间将在供电轨道上滚动的车轮支承为转动自如,因此,即使将集电点配置在罩的中央附近,也能够将罩稳定支承于供电轨道上方。
因此,部分轨道的轨道长度可以接近保护区间S的1/2,能够将部分轨道及设于每个部分轨道的切换器的个数抑制为最小限度,能够削减起重机供电系统的设备规模及设备成本。
[实施方式的扩张]
在以上各实施方式中,以使用两条轨道作为供电轨道1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使用三相交流电源作为电源电力时,在所述的图5或图7中,将供电轨道三条并行地条状设置即可。
另外,以供电轨道1与地上的接地电位电绝缘为前提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将任一条供电轨道与地上的接地电位电连接。由此,能够在连接电源装置21与部分轨道11之间的一部分或全部区间,削减布线电缆的根数。
另外,在各实施方式中,如图3或图7所示,以构成供电轨道1的多个轨道在起重机装置6的一方的轮胎6E的外侧并行地条状设置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供电轨道1相对于起重机装置6的条状设置位置并没有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在起重机装置6的轮胎6E内侧并行地条状设置构成供电轨道1的多个轨道,也可以在轮胎6E的外侧和内侧分开而并行地条状设置多个轨道。并且,也可以将在支承起重机装置6的架台60的左右两侧的轮胎6E的外侧或内侧分开而构成供电轨道1的多个轨道条状设置。
另外,在各实施方式中,如图3或图7所示,以供电轨道1用作电源电力25的供电用轨道,并且,用作用于使起重机装置6的罩3行进的行进轨道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分别设置与这些目的对应的轨道。
另外,在各实施方式中,如图3或图7所示,以在设于地上G的槽12内条状设置供电轨道1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于此。例如,进入车道的移动体仅为人的情况下,或能够越过稍微的突起而移动的车辆和装置进入车道时,也可以在地上G的地面直接条状设置供电轨道1。
另外,在各实施方式中,对切换装置23配置于每个部分轨道11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将多个切换装置23的功能集成为一个切换装置。即,可以在一个切换装置内设置:根据从各个部分轨道11得到的电信号检测该部分轨道与集电器的电接触的检测器;根据该检测器的检测输出对相对应的部分轨道切换供给电源电力的切换器,该切换装置和各部分轨道由布线电缆放射状连接。由此,能够削减切换装置的数量,从而能够削减起重机供电系统的设备规模及设备成本。
工业可行性
作为对起重机装置从供电轨道进行电源供给的起重机供电技术有用,例如,在集装箱中转站,用于对船舶和拖车进行集装箱的装卸等的门式起重机装置。

Claims (7)

1.一种起重机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
利用从外部供给的电源电力而动作的起重机装置;
沿该起重机装置行进的车道条状设置的供电轨道;
对该供电轨道供给电源电力的供电部,
所述起重机装置中设有:通过与所述供电轨道电接触而对从所述供电部供给的电源电力进行集电的集电器;通过将包含该集电点的所述供电轨道的一部分作为保护区间而覆盖其上方,从而防止在该保护区间与所述供电轨道接触而触电的触电保护部,
所述供电轨道由相互电绝缘的多个部分轨道的列构成,
所述部分轨道具有从所述保护区间的端点至所述集电点的保护距离以下的轨道长度,
所述供电部仅对所述部分轨道中与所述集电器电接触的部分轨道供给电源电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重机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电部具有:
根据从所述部分轨道得到的电信号检测该部分轨道与所述集电器电接触的检测器;
根据该检测器的检测输出对相对应的部分轨道切换供给电源电力的切换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起重机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起重机装置对与所述集电器电接触的部分轨道输出所述电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重机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供电轨道仅在所述车道中任意的移动体所进入的区间由所述部分轨道的列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重机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集电器由车轮构成,该车轮转动自如地支承于所述触电保护部且在所述供电轨道上滚动,并且,以与该供电轨道的物理接触点作为集电点从该供电轨道对电源电力进行集电。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重机供电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集电器在所述保护区间的中间部具有集电点,
所述触电保护部在所述集电点与所述保护区间的端点之间将在所述供电轨道上滚动的车轮支承为转动自如。
7.一种起重机供电方法,其用于起重机供电系统,所述起重机供电系统具备:利用从外部供给的电源电力而动作的起重机装置;沿该起重机装置行进的车道条状设置的供电轨道;对该供电轨道供给电源电力的供电部,
所述起重机供电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
利用所述起重机装置,通过经由集电器与所述供电轨道电接触而对从所述供电部供给的电源电力进行集电的步骤;
利用所述起重机装置,通过将包含所述集电点的所述供电轨道的一部分作为保护区间而覆盖其上方,从而防止在该保护区间与所述供电轨道接触而触电的步骤;
在具有从所述保护区间的端点至所述集电点的保护距离以下的轨道长度且通过相互电绝缘地条状设置而构成所述供电轨道的多个部分轨道中,仅对与所述集电器电接触的部分轨道从所述供电部供给电源电力的步骤。
CN200980110897.0A 2008-03-27 2009-03-27 起重机供电系统及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8094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082984A JP5319147B2 (ja) 2008-03-27 2008-03-27 クレーン給電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JP2008-082984 2008-03-27
PCT/JP2009/056251 WO2009119791A1 (ja) 2008-03-27 2009-03-27 クレーン給電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80945A true CN101980945A (zh) 2011-02-23
CN101980945B CN101980945B (zh) 2013-04-10

Family

ID=411139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10897.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80945B (zh) 2008-03-27 2009-03-27 起重机供电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5319147B2 (zh)
KR (1) KR101290242B1 (zh)
CN (1) CN101980945B (zh)
WO (1) WO2009119791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58970A (zh) * 2016-06-06 2017-12-12 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天车输送系统以及天车输送系统的输送车和控制方法
CN111147558A (zh) * 2019-12-16 2020-05-12 上海浦帮机电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无零线电感取电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05950B2 (ja) * 2011-03-31 2014-10-15 三井造船株式会社 コンテナヤード
JP6391932B2 (ja) * 2013-12-12 2018-09-19 キヤノンメディカルシステムズ株式会社 医用診断装置
KR102060650B1 (ko) * 2017-10-24 2020-02-11 문양식 양 방향 이동이 가능한 트리퍼카
KR102060668B1 (ko) * 2017-10-24 2019-12-30 문양식 낙하 이송물을 가이드하는 트리퍼카
KR102060654B1 (ko) * 2017-10-24 2019-12-30 문양식 잔여물 제거가 가능한 트리퍼카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50142Y2 (zh) * 1985-10-27 1991-10-25
JPS62181929A (ja) * 1986-02-06 1987-08-10 Tokyu Constr Co Ltd 軌道の構造
FR2800020B1 (fr) * 1999-10-25 2003-10-03 Alstom Systeme d'alimentation statique par le sol pour vehicule electrique et vehicule electrique destine a etre alimente au moyen d'un tel systeme d'alimentation
JP4050495B2 (ja) * 2001-11-02 2008-02-20 三井造船株式会社 タイヤ式クレーンの給電装置
CN2661665Y (zh) * 2003-11-03 2004-12-08 彭浩林 一种连续型安全输电导轨
CN101104498A (zh) * 2006-07-14 2008-01-16 上海振华港口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利用架空滑触线的电动轮胎式龙门集装箱起重机
CN200951934Y (zh) * 2006-08-24 2007-09-26 上海振华港口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采用市电供电的轮胎式龙门集装箱起重机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58970A (zh) * 2016-06-06 2017-12-12 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天车输送系统以及天车输送系统的输送车和控制方法
CN111147558A (zh) * 2019-12-16 2020-05-12 上海浦帮机电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无零线电感取电系统
CN111147558B (zh) * 2019-12-16 2022-07-19 上海浦帮机电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无零线电感取电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09234723A (ja) 2009-10-15
CN101980945B (zh) 2013-04-10
WO2009119791A1 (ja) 2009-10-01
KR20100124788A (ko) 2010-11-29
KR101290242B1 (ko) 2013-07-30
JP5319147B2 (ja) 2013-10-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80945B (zh) 起重机供电系统及方法
CN103201198B (zh) 搬运系统以及搬运方法
CN107709083B (zh) 由电动车辆和用于通过传导来静止充电的系统组成的组件;相关的系统、设施、车辆和方法
RU2653655C1 (ru) Система подвесной канатной дороги
JP2012114406A (ja) 搬送システム及び搬送方法
US9139207B2 (en) Modular monorail buss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KR102398345B1 (ko) 반송대차
CN102666185A (zh) 物品搬运装置
CN102951420A (zh) 移动式轨道交通机车车辆转向架构架检修平台
CN110139814A (zh) 货架操作机和可接近性和重量分配得到改善的货架仓库系统
JP2002362710A (ja) 走行台車
CN105209369A (zh) 用于运行堆垛机的系统和方法
JP7342434B2 (ja) 有軌道台車システム
TW201906749A (zh) 行駛體系統
KR101810790B1 (ko) 이동식 강체전차선 시스템
KR101039766B1 (ko) 궤도차량용 유도급전시스템
JP2008024080A (ja) トロリ給電式台車走行装置
KR102391968B1 (ko) 이동식 강체전차선 시스템
JP2023516990A (ja) 自走式車両用の駆動ユニット、自走式車両、自走式車両用の支持構造体及び輸送システム
JP3906950B2 (ja) 搬送台車の非接触給電装置
WO2022168456A1 (ja) 搬送台車システム
US20230035519A1 (en) System for the transportation of loads and/or persons at height
KR20170067390A (ko) 이동식 강체전차선 제어시스템 및 그 제어방법
US3833775A (en) Underfloor power supply system for a vehicle
JPH0898325A (ja) 無人搬送システムの分岐部における走行制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MITSUI ENGINEERING & SHIPBUILD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MITSUI ENGINEERING & SHIPBUILDING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830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MITSUI ENGINEERING & SHIPBUILD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MITSUI ENGINEERING & SHIPBUILDING Co.,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410

Termination date: 2021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