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77851A - 净化槽 - Google Patents

净化槽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77851A
CN101977851A CN2009801095010A CN200980109501A CN101977851A CN 101977851 A CN101977851 A CN 101977851A CN 2009801095010 A CN2009801095010 A CN 2009801095010A CN 200980109501 A CN200980109501 A CN 200980109501A CN 101977851 A CN101977851 A CN 1019778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water
water leg
purification tank
f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0950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77851B (zh
Inventor
喜多亮夫
西川信彦
黑川和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bo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ubo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806797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313527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806797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341377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Kubota Corp filed Critical Kubo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9778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778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7785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7785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FSEWERS; CESSPOOLS
    • E03F11/00Cesspoo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32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characterised by the animals or plants used, e.g. alga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20Controlling water pollution; Waste water treatment
    • Y02A20/208Off-grid powered water treatment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Botan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Treatment Of Biological Wast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为了不特别花费维护的工夫、能够长期将沉淀槽(C)中的被处理水的水位维持为适当的水位,是在沉淀槽(C)的内侧具备具有溢流堰(12)的集水槽(E)、构成为、使得沉淀槽(C)的被处理水在越过溢流堰(12)流入到集水槽(E)中之后、流入到沉淀槽(C)以外的处理槽中的净化槽,设有将流入到集水槽(E)中的被处理水扬水到比沉淀槽(C)的水面高的位置的扬水装置、和使由该扬水装置扬水的被处理水流入到处理槽中的流路。

Description

净化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净化槽,其构成为在沉淀槽的内侧具备具有溢流堰的集水槽、在上述沉淀槽的被处理水越过溢流槽流入到上述集水槽中之后、流入到上述沉淀槽以外的处理槽中。
背景技术
在以往的净化槽中,为了使流入到集水槽中的被处理水流入到沉淀槽以外的处理槽、例如相对于沉淀槽隔着隔壁而相邻的消毒槽中,将消毒槽配设成消毒槽中的被处理水的水面比沉淀槽中的被处理水的水面低,将装备在集水槽中的桶部件的端部固定在比隔壁的消毒槽中的被处理水高的位置上,使集水槽的被处理水从桶部件的端部自然流下到消毒槽中。
并且,为了将集水槽的水平姿势调节成即使净化槽的安置姿势相对于规定姿势倾斜,被处理水也从遍及溢流堰的大致整个宽度的范围越过而流入到集水槽中,在将沉淀槽与消毒槽隔开的隔壁上形成桶部件的下面侧进入的凹部,在包围该凹部的隔壁周缘部分上形成弯曲长孔,并且在沿着桶部件的端部外周形成的固定用凸缘部件上形成螺栓插通孔,将调节了水平姿势后的集水槽通过遍及形成在隔壁周缘部分上的弯曲长孔和形成在固定用凸缘部件上的螺栓插通孔插通的螺栓固定在隔壁上(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此情况下,由于包围凹部的消毒槽的隔壁开口部、及其周缘部分的螺栓固定部为沉淀槽的水位以下,所以沉淀槽的被处理水有可能通过与消毒槽的被处理水的水头差,穿过隔壁开口部及螺栓固定部的间隙而漏出到被处理水的水面比沉淀槽中的水面低的消毒槽中,从而不再能够将沉淀槽中的被处理水的水位维持为适当的水位,在隔壁周缘部分与固定用凸缘部件之间夹入衬垫等的密封部件。
专利文献1:实用新型登录第2551003号公报
但是,如果在长期使用中密封部件劣化,则被处理水有可能从沉淀槽漏出到消毒槽中,在此情况下,不再能够将沉淀槽中的被处理水的水位维持为适当的水位,所以具有在密封部件的更换等的维护方面花费工夫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做出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特别花费维护的工夫、能够长期将沉淀槽中的被处理水的水位维持为适当的水位。
本发明的第1特征结构是一种净化槽,在沉淀槽的内侧具备具有溢流堰的集水槽,上述沉淀槽的被处理水在越过溢流堰而流入到上述集水槽中之后流入到上述沉淀槽以外的处理槽中,
设有将流入到上述集水槽中的被处理水扬水到比上述沉淀槽的水面高的位置的扬水装置、和使由该扬水装置扬水的被处理水流入到上述处理槽中的流路。
根据本发明的第1特征结构,由于设有将流入到集水槽中的被处理水扬水到比沉淀槽的水面高的位置的扬水装置、和使由该扬水装置扬水的被处理水流入到处理槽中的流路,所以不需要在使流入到集水槽中的被处理水流入的处理槽上设置在比沉淀槽的处理水的水面低的位置上开口的开口部,沉淀槽的被处理水不会不经由集水槽的溢流堰而流出到沉淀槽以外的处理槽中,所以能够将沉淀槽中的被处理水的水位长期维持为适当的水位。
本发明的第2特征结构是,设有:集水槽支撑部,支撑上述集水槽,使其能够绕沿着水平方向的轴心摆动;姿势固定部,将上述集水槽固定在离开上述集水槽支撑部的位置上。
根据本发明的第2特征结构,由于设有支撑上述集水槽、以使其能够绕沿着水平方向的轴心摆动的集水槽支撑部、和将上述集水槽固定在离开上述集水槽支撑部的位置上的姿势固定部,所以容易水平调节集水槽的姿势,即使净化槽的安置姿势相对于规定姿势倾斜、被处理水也从遍及溢流堰的大致全宽的范围越过溢流堰而流入到集水槽中,并且姿势固定部只要至少在1处就可以,也能够容易地进行集水槽的固定作业。
本发明的第3特征结构是,上述扬水装置是在下端部具有吸水口的空气提升泵;上述集水槽支撑部设在上述集水槽的下端部;使上述空气提升泵的下端部位于上述集水槽内的上述集水槽支撑部附近。
根据本发明的第3特征结构,由于将在下端部具备吸水口的空气提升泵作为扬水装置,使其下端部位于设在集水槽的下端部的集水槽支撑部附近,所以能够使空气提升泵向集水槽的进入深度变深,能够提高扬水能力。
此外,在将空气提升泵固定在集水槽以外的净化槽部分上的情况下,即使为了调节集水槽的姿势而使该集水槽摆动,空气提升泵与集水槽相互干涉的可能性也较小,能够将集水槽的姿势的调节范围设定得较大。
本发明的第4特征结构是,上述集水槽设有具备上述溢流堰的集水部,在集水部的底部具备储存被处理水的有底筒状的凹入部,使上述空气提升泵的下端部进入到该凹入部中。
根据本发明的第4特征结构,集水槽设有具备溢流堰的集水部,在集水部的底部具备能够储存被处理水的有底筒状的凹入部,使空气提升泵的下端部进入到该凹入部中,所以能够在实现集水部的大型化以便能够将装备在集水部上的溢流堰的宽度确保得较宽的同时、减小凹入部的容积而将在内侧具备集水槽的沉淀槽的容量确保得较大。
本发明的第5特征结构是,在上述集水槽的上述集水槽支撑部附近,设有将空气提升泵的下端部定位的定位部。
根据本发明的第5特征结构,由于能够将空气提升泵的下端部在集水槽支撑部附近定位,所以能够将集水槽的姿势的调节范围设定得较大,并且能够使空气提升泵的姿势稳定。
本发明的第6特征结构是,上述扬水装置是以下的空气提升泵:设有扬水管、对上述扬水管的下部供给空气的空气供给管、和集管(header)装置,上述集管装置具备流出导引部和连接在上述扬水管的上端部上的连接部,上述流出导引部是使由上述扬水管扬水的被处理水流入到上述处理槽中的流路;
形成有将上述连接部的上方部和上述流出导引部的上方部一连串开口的开口部。
根据本发明的第6特征结构,由于构成扬水装置的空气提升泵形成有将连接在扬水管的上端部上的连接部的上方部和流出导引部的上方部开口的开口部,所以在将净化槽的进入口的盖打开而点检的情况下,连接部的内侧的状况和流出导引部的内侧的状况都容易通过将连接部的上方部和流出导引部的上方部开口的开口部从上方确认。
此外,由于形成有将连接部的上方部和流出导引部的上方部一连串开口的开口部,所以容易将堆积在连接部的内侧的污泥通过该开口部朝向流出导引部扒出。
因此,由于连接部的内侧的状况和流出导引部的内侧的状况均容易确认,容易将堆积在连接部的内侧的污泥朝向流出导引部扒出,所以能够简单地进行相对于集管装置的内部的维护作业。
本发明的第7特征结构是,设有可开闭地覆盖上述开口部中的至少上述连接部的上方部的盖体。
根据本发明的第7特征结构,由于可开闭地安装将开口部中的至少连接部的上方覆盖的盖体,所以通过打开盖体将连接部的上方开放,能够简单地进行相对于集管装置的内部的维护作业,通过将盖体关闭而将连接部的上方堵塞,能够防止被处理水及污泥从扬水管的上端飞散。
本发明的第8特征结构是,在与上述盖体的安装部不同的部位,在上述扬水管的内侧设有上述空气供给管的支撑部,上述支撑部支撑上述空气供给管,以使上述空气供给管的轴心相对于上述扬水管的轴心大致平行地延伸。
根据本发明的第8特征结构,由于在上述扬水管的内侧,在与盖体的安装部不同的部位上设有上述空气供给管的支撑部,所以上述支撑部能够以上述空气供给管的轴心相对于上述扬水管的轴心大致平行地延伸的方式支撑上述空气供给管。
根据本发明的第8特征结构,由于在扬水管的内侧与盖体的安装部不桶的部位设置空气供给管的支撑部,所以能够不将空气供给管从支撑部特别拆下而开闭盖体,能够更简单地进行相对于集管装置的内部的维护作业。
此外,由于能够将空气供给管安装在扬水管的内部中,所以即使不进行空气供给管的端部与扬水管的连接处理,也能够对扬水管内供给空气,能够实现空气供给管的安装作业的简单化。
本发明的第9特征结构是,设有将从上述流出导引部流出的被处理水沿横向输送的横输送导引部件;在该横输送导引部件上,设有覆盖上述流出导引部的外周面侧的桶状部,在上述桶状部的上缘侧具备朝向桶内表面侧折回的形状的折回部;使上述流出导引部进入到上述桶状部与上述折回部之间,使上述横输送导引部件连接到上述流出导引部上。
根据本发明的第9特征结构,不比特别变更流出导引部的形状即能够使流出导引部进入到桶状部与折回部之间、将横输送导引部件连接在流出导引部上,能够将从流出导引部流出的被处理水根据需要而再向横向简单地输送。
附图说明
图1是净化槽的纵剖视图。
图2是图1的II-II线向视图。
图3是净化槽的主要部分俯视图。
图4是表示集水槽和消毒槽的纵剖视图。
图5是表示集水槽和消毒槽的分解立体图。
图6(a)是主要部分立体图,图6(b)是主要部分俯视图。
图7是担载体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集水槽的内部的正视图。
图9是主要部分的横剖视图。
图10是主要部分的纵剖视图。
图11是表示消毒槽的内部的正视图。
图12是空气提升泵的纵剖视图。
图13是空气提升泵的部分剖开正视图。
图14是空气提升泵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图15是被处理水输送装置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图16是表示主要部分的其他实施方式的纵剖视图。
图17是表示集水槽的其他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图2表示将生活排水(污水)作为被处理水进行净化处理的本发明的净化槽1。
另外,图1中实线的箭头表示被处理水的移流方向,虚线的箭头表示积存在槽底部的固态成分(污泥等)的返送方向。
图2是图1的II-II线向视图。
如图1所示,净化槽1将具备进入口M等的槽外壁2的内部用第1分隔壁3和第2分隔壁4分隔,划分为将被处理水进行厌氧处理的厌氧槽A、将由厌氧槽A厌氧处理后的被处理水进行需氧处理的需氧槽B、和将由需氧槽B需氧处理后的被处理水进行沉淀处理的沉淀槽C。并且,在沉淀槽C的内侧隔着隔壁61设有作为沉淀槽C以外的处理槽的消毒槽D。
上述厌氧槽A用第3分隔壁5划分为被处理水通过流入管7从外部流入的固液分离槽A1、和将由固液分离槽A1固液分离后的被处理水进行厌氧处理的厌氧处理槽A2,使由固液分离槽A1固液分离后的被处理水从设在第3分隔壁5上的移流部9流入到厌氧处理槽A2中。
在上述固液分离槽A1中,设有水平方向的截面形状是大致コ字状的折流板10,将折流板10固定在槽外壁2上,以用其上端部分包围流入管7的出口侧,将通过流入管7流入到固液分离槽A1中的被处理水的流动方向限制为朝下。
使由上述厌氧处理槽A2厌氧处理后的被处理水从设在第1分隔壁3上的溢流部118通过溢流流入到需氧槽B中,使由需氧槽B需氧处理后的被处理水移流到沉淀槽C中,使沉淀了固态成分的高澄清的被处理水流入到装备在沉淀槽C的内侧的集水槽E中,使流入到该集水槽E中的被处理水流入到消毒槽D中,使由从药剂筒11添加的药剂消毒后的被处理水从排出管6排出到外部。
此外,设有将沉淀在沉淀槽C的底部上的污泥通过第1空气提升泵58与被处理水一起返送到固液分离槽A1中的污泥返送路径59。
上述需氧槽B在底部设有散气管70,由将轮廓形状为大致球形的多个树脂制担载体71可流动地填充到槽内的担载体流动槽构成,通过一边用从散气管70吹入的空气将这些担载体71搅拌一边曝气,使附着生成在担载体71的表面上的生物膜与被处理水反复接触,进行被处理水中的有机物的分解除去及氮化合物的氧化。
并且,使第2分隔壁4的下端侧向沉淀槽C侧弯曲,使需氧处理后的被处理水从第2分隔壁4的下端侧与槽内底面之间的流出口72流出到沉淀槽C中。
溢流口8及流出口72以比在需氧槽B中流动的担载体71的最小外径小的上下方向宽度开口,所以不比由防止担载体71从需氧槽B流出的部件覆盖流入口7或流出口72即防止了担载体71从流入口8的流出、或担载体71从流出口72的流出。而且,由于使溢流口8及流出口72以比担载体71的最小外径大的水平方向宽度开口,所以能够确保较大的开口面积,流入口8或流出口72也不易由生物膜或剥离污泥将网眼堵塞。
上述散气管70例如由形成有多个散气用孔的圆筒状的管体构成。并且,散气管70与设在槽外的鼓风机73和空气供给管74连通连接,被供给来自鼓风机73的空气。
此外,在需氧槽B的槽上部,设有担载体71流出防止用的多孔板75。
担载体71例如如图7所示,轮廓形状是大致球形,从轴心朝向其周缘侧的多个大致扇形的肋板76绕轴心以等角度以放射状配置。
另外,图7中的箭头表示微生物担载体能够使污水沿着轴心流通到其内部。
并且,担载体71遍及相邻的肋板76彼此设有多个具有沿着轴心的面的连结板77,通过连结板77将相邻的肋板76彼此一体地连结。
通过遍及相邻的肋板76彼此设置具有沿着轴心的面的连结板77,该连结板77将相邻的肋板76彼此一体地连结,所以与没有设置连结板77的以往的微生物担载体相比,能够将肋板76彼此更牢固地连结,作为微生物担载体整体的刚性变得更高。
进而,通过设置连结板77,相应地作为微生物担载体整体的表面积能够增加,所以与以往的微生物担载体相比,能够担载更多的微生物类,净化槽的处理能力也能够进一步提高。
此外,通过设在其轴心方向上的肋板76的中间部的环部件78也将肋板76彼此连结,实现了进一步的作为担载体71整体的刚性强化。
进而,由于在连结板77的至少一侧的面、和环部件78的内侧面上设有沿着轴心的翅片79,所以相应地作为微生物担载体整体的表面积进一步增加,从而能够担载更加多的微生物类,净化槽的处理能力也能够进一步提高。
上述集水槽E如图3~图5、图8所示,一体地具备由侧视形成有三角波形的溢流堰12的集水壁13包围的横长的集水部14、和连通到该集水部14的内侧底部的纵长的有底筒状的凹入部15,将凹入部15配置在集水部14的宽度方向中央位置上,形成正视大致左右对称的T字状,构成为,使得当沉淀槽C的被处理水越过溢流堰12流入到集水部14中之后,流入到凹入部15中储存。
上述凹入部15形成为由水平方向的截面形状是大致矩形的外周壁16和底壁17包围的有底筒状,形成为越靠底壁17侧直径越小的前端变窄状,比集水部14更向第2分隔壁4侧突出。
并且,在能够将流入到集水槽E中的被处理水扬水到比沉淀槽C中的水面WL(溢流堰下端的高度)高的位置的作为扬水装置的第2空气提升泵18、和使扬水的被处理水流入到消毒槽D中的流路19。
将支撑上述集水槽E的集水槽支撑部39设在集水槽E的下端部,以使其能够绕沿着水平方向的轴心Y摆动,在离开集水槽支撑部39的位置上设有能够调节并固定集水槽E的姿势的姿势固定部40。
上述集水槽支撑部39也如图10(b)所示,在形成凹入部15的底壁17的下端侧,一体地设置形成有贯通孔41的肋板,并且在第2分隔壁4上设置有进入到该贯通孔41中的支撑轴部件42。
上述姿势固定部40也如图10(a)所示,将形成凹入部15的外周部16中的第2分隔壁4的壁部分延伸设置到比溢流堰12靠上方,在该壁部分上一体地设置上下的板面大致沿着以摆动轴心Y为中心的圆弧状的固定用板材43,并且在该固定用板材43上形成集水槽E的摆动方向上较长的长孔44,将插通到长孔44中的螺栓45固定在第2分隔壁4上。
并且,即使净化槽1的安置姿势稍稍倾斜,也通过使集水槽E绕摆动轴心Y摆动、以溢流堰12沿着大致水平方向的姿势用螺纹安装在螺栓45上的蝶形螺母60紧固固定,能够使被处理水从遍及溢流堰12的大致整个宽度的范围流入到集水槽E中。
上述消毒槽D如图3~图5、图11所示,由形成为水平方向的截面形状为大致矩形的朝上开口的箱状的隔壁61划分在沉淀槽C的内侧,将安装药剂筒11的药剂筒座48设在隔壁61的上部,将包围集水槽E的折流板49设在隔壁61的左右两侧。并且,将隔壁61经由该折流板49固定在第2分隔壁4上,并且经由排出管6固定在槽外壁2上,相邻于集水槽E的前面侧而安装。
此外,在包围集水部14的消毒槽D侧的集水壁部分50上,形成作为被处理水的异常流入时的溢流部11的大致U字状的切口部51,在包围消毒槽D的集水槽E侧的槽壁部分52上也形成大致U字状的切口部53,并且沿着该切口部53的边缘形成向槽壁外表面侧折回的折回部54,使集水壁50的切口部51的边缘卡合在折回部54与槽壁部分52之间,将消毒槽D与集水槽E一体地组装。
上述药剂筒座48具备重叠卡止在折回部54之上的卡止部55、支撑流出导引部23的端部的支撑部56、和筒状的折流板57,对通过流出导引部23流下到药剂筒座48中的被处理水添加药剂,使其通过折流板57朝向消毒槽D的底部流下后,能够通过排出管6向外部排出。
上述药剂筒11具备在上部具有开口、并能够从该开口部分收容药剂(氯剂、磷除去剂、钉子等)的筒主体部80,并且安装有能够将该开口部分自如地开闭的盖部81。
在筒主体部80的下部(周部),具备移流的被处理水能够流入的流入口82、和被处理水能够流出的流出口83,为流入到筒主体部80中的被处理水能够与收容的药剂接触的结构。
此外,在上述盖部81上,设有显示流入口82的开度(即显示被处理水向流入口82的流入度)的显示部,作业者能够容易地判断为了使消毒剂相对于被处理水的溶解量增加或减少而应使药剂筒11向左右哪个方向旋转。
图6(a)、图6(b)表示使药剂筒11在设置在药剂筒座48上的状态下绕其筒轴心旋转、调节流入口82及流出口83的开度的状况。
图6(b)是使流入口82及流出口83的开度为半开时的状况。此时,由空气提升泵扬水的被处理水的一部分流入到药剂筒11内,其余从设在壁部85上的落水口落水而流入到消毒槽D内。
在筒主体部80的下部外周面上,在其直径方向的相对置的位置上设有两个突起部86,与壁部85的被卡止部87一起构成止动机构。即,在旋转操作药剂筒11时,通过筒主体部80的突起部86由壁部85的被卡止部87卡止,药剂筒11的旋转操作被限制在流入口82的开度为全开或全闭的位置(一定的旋转角位置)。
上述第2空气提升泵18也如图3~图5、图8、图9、图12~图14所示,设有沿着上下方向安装在装备于集水槽E的凹入部15内的圆筒状的扬水管20、和对扬水管20的下部供给空气的圆筒状的空气供给管21,并设有一体地具备连接在扬水管20的上端部上的扬水管连接部22、和使由扬水管20扬水的被处理水沿横向流出的朝上U字状的流出导引部23的集管装置24,由流出导引部23形成使扬水的被处理水流入到消毒槽D中的流路19。
并且,使扬水管20的下端部具备的吸水口46进入到集水槽E中,使第2空气提升泵18的下端部、即扬水管20的下端部进入到形成凹入部15的底壁17附近,位于集水槽支撑部39附近。
此外,如图8、图9所示,在集水槽支撑部39附近、即形成凹入部15的底壁17附近的外周壁16的内表面上,设有外嵌在进入到凹入部15中的扬水管20的下端部上、将该下端部定位的定位部47。
上述扬水管连接部22和流出导引部23由树脂一体成形,扬水管连接部22形成为外嵌在扬水管20的上端部上的圆筒状,流出导引部23形成为具备宽度与扬水管连接部22的直径大致相同的半筒状的底板部25、和沿着底板部25的左右上端缘相互平行地延伸设置的一对侧壁部26的朝上U字形。
将上述侧壁部26分别延伸设置到在扬水管20的轴心X方向观察时扬水管连接部22的上缘附近,并且连接设置大致沿着扬水管连接部22的直径方向、且沿着扬水管20的轴心X方向形成的端壁部27的端部上,形成将扬水管连接部22的上方部和流出导引部23的上方部一连串开放的开口部28,将侧壁部26的端部形成为以L字状切开的形状,能够连接后述的横输送导引部件29。
在夹着上述端壁部27与流出导引部23相反的部位上,一体地设有将扬水管连接部22的上方沿着周向以大致半圆弧状包围的圆弧状包围壁30、和覆盖扬水管连接部22的上方的拱状的覆盖壁部31,将端壁部27的下端部连接设置在圆弧状包围壁30和覆盖壁部31上,使圆弧状包围壁30及覆盖壁部31的内侧面向流出导引部23的内侧。
覆盖上述扬水管连接部22的上方的大致矩形的树脂制盖体32开闭自如地安装在一个侧壁部26a上,在与盖体32的安装部不同的部位上、即在覆盖壁部31上,在扬水管20的内侧设有支撑空气供给管21的圆筒状的空气供给管支撑部33,支撑着空气供给管21,以使空气供给管21的轴心相对于扬水管20的轴心X大致平行地延伸。
上述空气供给管支撑部33构成为能够将空气供给管21插通到筒状部的内侧而支撑,但如图16所示,也可以是由突出到覆盖壁部31的上方的朝上筒状部33a和突出到覆盖壁部31的下方的朝下筒状部33b构成、将空气供给管21夹着覆盖壁部31上下分断、将上侧空气供给管部分21a的下端外嵌在朝上筒状部33a上、将下侧空气供给管部分21b的上端外嵌在朝下筒状部33b上、能够将空气供给管21支撑在扬水管20的内侧以使空气供给管21的轴心相对扬水管20的轴心X大致平行地延伸的结构。
在上述盖体32上,沿着其周缘形成有使左右的侧壁部26和端壁部27各自的上端部进入的槽34,并且一体地形成有具备柔性的安装用的带板35,将带板35的端部可拆装地安装在一个侧壁部26a上,从而可拆装地安装盖体32,使左右的侧壁部26和端壁部27的各自的上端部进入到槽34中,可开闭地覆盖开口部28。
此外,在从第2空气提升泵18到消毒槽D的距离较长的情况下,如图15所示,构成将从该流出导引部23流出的被处理水沿横向输送的半桶状的横输送导引部件29与流出导引部23的端部相连的被处理水输送装置F,使得能够将使扬水后的被处理水流入到消毒槽D中的流路19延长。
上述横输送导引部件29遍及其全长地设有横截面形状是U字状的桶状部37,在桶状部37的上缘上具备朝向桶内表面侧折回的形状的折回部38,在使流出导引部23的端部进入到桶状部37与折回部38之间、将流出导引部23的外周面侧用桶状部37覆盖的状态下,能够将横输送导引部件29连接在流出导引部23上。
此外,在横输送导引部件29的内底面上,遍及其全长形成能够以目视确认水量的刻度的4根条状标记62,能够确认输送水量的上限和下限。
另外,第1空气提升泵58具有与第2空气提升泵18同样的构造,构成连接有具有从沉淀槽到固液分离槽的长度的横输送导引部件29的被处理水输送装置。
[其他实施方式]
1、在本发明的净化槽中,使流入到集水槽中的被处理水流入的、沉淀槽以外的处理槽也可以是计量槽或高度处理槽等。
2、在本发明的净化槽中,使流入到集水槽中的被处理水流入的、相对于沉淀槽隔着隔壁相邻的处理槽也可以相邻于沉淀槽的外侧设置。
3、本发明的净化槽也可以作为扬水装置而设计机械地吸引被处理水的泵。
4、本发明的净化槽也可以在管的内侧形成使由扬水装置扬水的被处理水流入到处理槽中的流路。
5、本发明的净化槽也可以形成为箱状、或如图17所示那样将底部缩小的形状,具备使集水槽容量变大的集水槽E。
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能够自如地进行沉淀槽以外的处理槽的水位的设定的净化槽。

Claims (9)

1.一种净化槽,在沉淀槽的内侧具备具有溢流堰的集水槽,上述沉淀槽的被处理水在越过溢流堰而流入到上述集水槽中之后流入到上述沉淀槽以外的处理槽中,其特征在于,
设有将流入到上述集水槽中的被处理水扬水到比上述沉淀槽的水面高的位置的扬水装置、和使由该扬水装置扬水的被处理水流入到上述处理槽中的流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化槽,其特征在于,设有:集水槽支撑部,支撑上述集水槽,使其能够绕沿着水平方向的轴心摆动;姿势固定部,将上述集水槽固定在离开上述集水槽支撑部的位置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净化槽,其特征在于,
上述扬水装置是在下端部具有吸水口的空气提升泵;
上述集水槽支撑部设在上述集水槽的下端部;
使上述空气提升泵的下端部位于上述集水槽内的上述集水槽支撑部附近。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净化槽,其特征在于,上述集水槽设有具备上述溢流堰的集水部,在集水部的底部具备储存被处理水的有底筒状的凹入部,使上述空气提升泵的下端部进入到该凹入部中。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净化槽,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集水槽的上述集水槽支撑部附近,设有将空气提升泵的下端部定位的定位部。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净化槽,其特征在于,
上述扬水装置是以下的空气提升泵:设有扬水管、对上述扬水管的下部供给空气的空气供给管、和集管装置,上述集管装置具备流出导引部和连接在上述扬水管的上端部上的连接部,上述流出导引部是使由上述扬水管扬水的被处理水流入到上述处理槽中的流路;
形成有将上述连接部的上方部和上述流出导引部的上方部一连串开口的开口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净化槽,其特征在于,设有可开闭地覆盖上述开口部中的至少上述连接部的上方部的盖体。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净化槽,其特征在于,在与上述盖体的安装部不同的部位,在上述扬水管的内侧设有上述空气供给管的支撑部,上述支撑部支撑上述空气供给管,以使上述空气供给管的轴心相对于上述扬水管的轴心大致平行地延伸。
9.如权利要求6~8中任一项所述的净化槽,其特征在于,
设有将从上述流出导引部流出的被处理水沿横向输送的横输送导引部件;
在该横输送导引部件上,设有覆盖上述流出导引部的外周面侧的桶状部,在上述桶状部的上缘侧具备朝向桶内表面侧折回的形状的折回部;
使上述流出导引部进入到上述桶状部与上述折回部之间,使上述横输送导引部件连接到上述流出导引部上。
CN2009801095010A 2008-03-17 2009-03-13 净化槽 Active CN10197785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067976 2008-03-17
JP2008-067975 2008-03-17
JP2008067976A JP5313527B2 (ja) 2008-03-17 2008-03-17 浄化槽用エアーリフトポンプと被処理水搬送装置
JP2008067975A JP5341377B2 (ja) 2008-03-17 2008-03-17 浄化槽
PCT/JP2009/054864 WO2009116463A1 (ja) 2008-03-17 2009-03-13 浄化槽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53756.8A Division CN102815835B (zh) 2008-03-17 2009-03-13 净化槽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77851A true CN101977851A (zh) 2011-02-16
CN101977851B CN101977851B (zh) 2013-03-27

Family

ID=4109086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095010A Active CN101977851B (zh) 2008-03-17 2009-03-13 净化槽
CN201210253756.8A Active CN102815835B (zh) 2008-03-17 2009-03-13 净化槽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53756.8A Active CN102815835B (zh) 2008-03-17 2009-03-13 净化槽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2) CN101977851B (zh)
WO (1) WO2009116463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83949A (zh) * 2014-12-16 2015-04-01 大连久鹏电子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分散式小型环保设备的远程监管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00177B1 (ja) * 2012-03-26 2013-05-15 八洲環境保全有限会社 浄化槽を中心とする雨水循環装置
CN110117069B (zh) * 2019-05-17 2022-01-28 江苏中车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生活污水治理用一体化沉淀分水设备
CN111592097A (zh) * 2020-05-15 2020-08-28 江苏中车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生活污水处理用好氧载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61317B2 (ja) * 1988-05-10 1996-12-04 西原ネオ工業株式会社 浄化槽
JP2551003Y2 (ja) * 1990-03-26 1997-10-22 株式会社クボタ 汚水浄化槽の消毒槽越流堰
JP2577653B2 (ja) * 1990-07-10 1997-02-05 フジクリーン工業株式会社 小規模合併処理浄化槽における排出流量の調整装置
JP3229699B2 (ja) * 1993-02-19 2001-11-19 フジクリーン工業株式会社 処理水の移送量調整装置
JPH06269787A (ja) * 1993-03-19 1994-09-27 Yamasho Sangyo Kk 浄化槽における越流堰の支持機構
JPH07284784A (ja) * 1994-04-15 1995-10-31 Sekisui Chem Co Ltd 汚水浄化槽
JP3025155B2 (ja) * 1994-08-03 2000-03-27 株式会社クボタ 浄化槽用エアリフトポンプ
JP2989480B2 (ja) * 1994-08-03 1999-12-13 株式会社クボタ 浄化槽用エアリフトポンプ
JP2000000583A (ja) * 1998-06-16 2000-01-07 Sekisui Chem Co Ltd 浄化槽
JP2001329999A (ja) * 2000-05-23 2001-11-30 Hitachi Chem Co Ltd 流体移送装置
CN2479270Y (zh) * 2001-04-19 2002-02-27 沈阳利环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空气提升泵
JP4071688B2 (ja) * 2003-05-12 2008-04-02 ローム株式会社 振動計測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239403C (zh) * 2003-07-28 2006-02-01 李显贵 一种高分子絮凝剂处理污/废水的装置及方法
JP4208756B2 (ja) * 2004-03-29 2009-01-14 株式会社クボタ 越流堰固定構造
JP4812354B2 (ja) * 2005-07-22 2011-11-09 フジクリーン工業株式会社 水移送ポンプ、水処理装置
CN2832804Y (zh) * 2005-11-04 2006-11-01 洛阳市城市科学研究所 复合式污水处理装置
JP2008272702A (ja) * 2007-05-02 2008-11-13 Nissin Industries Ltd 合併処理浄化槽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83949A (zh) * 2014-12-16 2015-04-01 大连久鹏电子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分散式小型环保设备的远程监管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9116463A1 (ja) 2009-09-24
CN101977851B (zh) 2013-03-27
CN102815835A (zh) 2012-12-12
CN102815835B (zh) 2014-07-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094282C (en) Chemical feed apparatus
CN101977851B (zh) 净化槽
WO2006040856A1 (ja) 排水トラップ
US9068338B2 (en) Lift station flow diverter and method of using same
CA2683616A1 (en) Dust-removal managing pit
KR101034651B1 (ko) 호소용 물순환장치
ES2320445T3 (es) Dispositivo para impedir la entrada de agua en un pozo de aguas residuales.
US7767088B2 (en) Water treatment clarifier baffle
US9156718B2 (en) Wastewater treatment system
KR101863310B1 (ko) 배수가 원활한 트랩형 맨홀
JP5341377B2 (ja) 浄化槽
CN215935564U (zh) 一种前置水质防控预处理的水肥一体化装置
KR102139343B1 (ko) 오수받이
CN211644895U (zh) 一种废水处理系统
CN106242057A (zh) 用于污水处理的生物反应器
US6814863B2 (en) Radial flow septic tank
EP3354326A1 (en) Rainwater treatment assembly, cartridge container, rainwater treatment device, and substrate cartridge
CN212954769U (zh) 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CN1833077A (zh) 可调溢流器
CZ2012752A3 (cs) Vestavba reaktoru pro čištění odpadní vody
US6474361B2 (en) Floating weir assembly and fluid flow management system comprising same
RU2799647C1 (ru) Аэратор подземных вод с погружным насосом
US11365538B2 (en) Cesspool and liner
JP3656096B2 (ja) 水中ポンプ用の予旋回槽
EP3013757B1 (en) Wastewater treatment system comprising an outer tank and an inner aeration chamb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