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75373A - 能双面发光的导光板及其组装方法 - Google Patents

能双面发光的导光板及其组装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75373A
CN101975373A CN2010102889784A CN201010288978A CN101975373A CN 101975373 A CN101975373 A CN 101975373A CN 2010102889784 A CN2010102889784 A CN 2010102889784A CN 201010288978 A CN201010288978 A CN 201010288978A CN 101975373 A CN101975373 A CN 10197537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gp
reflecting
reflecting assembly
light guide
dou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8897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育政
蔡宗霖
洪聪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lid State Opt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olid State Opt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lid State Opto Ltd filed Critical Solid State Opto Ltd
Priority to CN20101028897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975373A/zh
Publication of CN1019753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7537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双面发光的导光板及其组装方法,本发明的能双面发光的导光板包括:一第一导光板;一第二导光板;一反光组件;所述的反光组件设于所述第一导光板与第二导光板之间;本发明的能双面发光的导光板的组装方法是通过以下步骤实现的:提供一第一导光板、一第二导光板与一反光组件;该反光组件被结合于该第一导光板及该第二导光板相对之一表面;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由反光组件的两侧面将光线反射从两导光板的出光面射出,以在整体导光板的两面产生视觉上发光效果。

Description

能双面发光的导光板及其组装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背光模块,尤其涉及该背光模块中的导光板的结构及其组装方法。
背景技术
光源大致上可以区分为直接光源与间接光源;由灯泡、灯管、...等发光组件直接发射光线的光源可视为直接光源。将直接光源的光线经由传导组件后呈现出来的光,则可视为间接光源。一般而言,直接光源的亮度较高,因此通常使用于照明用途;虽然也有利用诸如LED做为直接光源应用在装饰上,但在大面积使用时需要布设大量LED,且亮度较为刺眼。间接光源的亮度相对较低,但较柔和,故通常使用于装饰、指示与作为背光模块等用途,且可使用少量光源来达到较大面积的发光效果。
作为间接光源的传导组件一般包含有光纤及导光板;其中,光纤是属于线状传导的形态,因此,对于必须呈现面状或画面形态的产品而言,都是采用导光板做为光传导组件。例如,做为液晶电视、显示器、广告牌...等产品之光源的背光模块,即包含有导光板与光源,对于机体厚度要求较薄的电子产品而言,通常是使用LED作为光源,并将光源设于导光板侧边,导光板的第一侧面则设置一反射组件,相对的第二侧面则可设置或不设置由扩散片与棱镜片等所组成的复数光学膜片,再在该些组件的周边以一外框包围。光源所发出的光线由导光板的侧边投射进入,部分光线由反射组件反射,再通过导光板的出光面,或依序通过扩散片、棱镜片与导光板的出光面射出。
为了维持传导光线的稳定性,前述导光板都是尽量接近刚性的,亦即导光板均为一平面,因此,仅能应用于平面显示的用途,若要应用于非平面(例如曲面、波浪面、...等),则必须使用多数小面积的导光板拼接成对应该曲面的形态,如此一来,不仅制造过程繁琐、成本很高,且拼组成的曲面流畅性也无法完美。
中国台湾地区第98123947号发明申请案是在于解决前述的问题,其特征是在一具有挠性的导光板至少一侧边或导光板内布设至少一光源,将导光板配合一非平面的物体表面轮廓挠曲后固定,该些光源被通入电流产生光线投射进入该导光板内,由以在所述非平面的物体产生视觉上的发光效果。但是该发明申请案仅能在导光板的一面提供发光效果,无法在一导光板的相对两侧面同时发光。
发明内容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能双面发光的导光板,旨在解决上述的问题;
本发明还提供了组装上述导光板的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的能双面发光的导光板包括:一第一导光板;一第二导光板;一反光组件;所述的反光组件设于所述第一导光板与第二导光板之间;
本发明的能双面发光的导光板的组装方法是通过以下步骤实现的:
提供一第一导光板、一第二导光板与一反光组件;
该反光组件被结合于该第一导光板及该第二导光板相对之一表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由反光组件的两侧面将光线反射从两导光板的出光面射出,以在整体导光板的两面产生视觉上发光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显示本发明导光板结构之第一实施例平面示意图。
图2为显示本发明导光板结构之第二实施例平面示意图。
图3为显示本发明组装方法之第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4为显示本发明组装方法之第二实施例示意图。
图5A~图5C为显示本发明组装方法之第三实施例示意图。
图6A~图6C为显示本发明组装方法之第四实施例示意图。
图7A~图7C为显示本发明组装方法之第五实施例示意图。
图8A为显示本发明可在反光组件设置连续分布之光学结构之实施例示意图。
图8B为显示本发明可在反光组件设置不连续分布之光学结构之实施例示意图。
图9A为显示本发明在制程中提供有定位装置与撷取装置之实施例示意图。
图9B为显示本发明之定位装置将导光板定位后,撷取装置随后对导光板进行撷取之动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设于非平面的物体或轮廓,且可以在双面产生视觉上发光效果的导光板与其组装方法。
本发明的特征是在两个具有适当厚度的导光板之间设置一反光组件,反光组件的相对两面具有反射面;导光板的至少一侧边设置至少一光源,光源产生光线投射进入两导光板内后,由反光组件的两侧面将光线反射从两导光板的出光面射出,以在整体导光板的两面产生视觉上发光效果。
本发明可以采用均具备挠性的导光板与反光组件,以制造出可挠曲的双面发光导光板。
本发明可以采用均不具备挠性的导光板与反光组件,或,仅其中之一导光板或反光组件具备挠性,以组装出不可挠曲的双面发光导光板。
基于此,本发明组装可挠曲之双面发光导光板的其中一技术手段,是提供具有挠性且卷绕的第一导光板与第二导光板,第一导光板与第二导光板分别被连续输送移动,第一导光板被连续输送的过程中,将具有挠性的反光组件连续地结合在该第一导光板的一表面,第一导光板再继续的连续输送过程中,则将第二导光板的一表面连续地结合在该反光组件的表面,使得第一导光板、反光组件与第二导光板结合为一体。
本发明组装可挠曲之双面发光导光板的另一技术手段,是提供具备挠性且卷绕的第一导光板与第二导光板,第一导光板与第二导光板分别被连续输送移动,第一导光板被连续输送至一第一位置时,将具有挠性的反光组件结合于第一导光板的一表面,第一导光板再继续输送至一第二位置时,则将第二导光板的一表面结合于反光组件的表面,使第一导光板、反光组件与第二导光板结合为一体。
本发明组装可挠曲之双面发光导光板的再一技术手段,可以将具备挠性的第一导光板与第二导光板各自被输送至一位置后分别被裁断成一预定面积,再将具有挠性的反光组件结合于该裁断后之第一导光板的一表面,以及将第二导光板结合于反光组件的表面,使第一导光板、反光组件与第二导光板结合为一体。
作为其中一种选择,本发明设于两挠性导光板之间的反光组件可以是一种挠性薄膜,也可以是一种反光涂料或反光物质。
作为一种选择,当反光组件是一种挠性薄膜时,其相对两侧面或仅一侧面可为反射面。
作为一种选择,本发明的反光组件之至少一面为连续或不连续分布以用来反射光线的反射面。
作为一种选择,本发明之反光组件的反射面,可以因为材料的选择而具备折射光线的性质。
本发明组装不可挠曲之双面发光导光板的其中一技术手段,是提供均不具有挠性的第一导光板、第二导光板与反光组件,第一导光板与第二导光板分别被输送移动,第一导光板被输送的过程中,将反光组件结合在该第一导光板的一表面,第一导光板再继续的输送过程中,则将第二导光板的一表面连续地结合在该反光组件的表面,使得第一导光板、反光组件与第二导光板结合为一体。
本发明组装不可挠曲之双面发光导光板的再一技术手段,是基于前述的方法与结构的基础上,将所述第一导光板、第二导光板或反光组件其中之一选择采用具挠性之材料组装而成。
本发明组装不可挠曲之双面发光导光板的又一技术手段,可以任一个不具备挠性的第一导光板或第二导光板各自被输送至一位置后分别被裁断成一预定面积,再将具有挠性或不具有挠性的反光组件结合于该裁断后之第一导光板的一表面,以及将第二导光板结合于反光组件的表面,使第一导光板、反光组件与第二导光板结合为一体。
本发明可以进一步在制程中提供定位装置与撷取装置,以在组装中小尺寸双面发光导光板时,利用定位装置将导光板定位后,再使撷取装置对导光板进行撷取。
图1显示本发明之导光板结构,包括有一第一导光板1、一第二导光板2与一设于第一导光板1与第二导光板2之间的反光组件3,光源4设于第一导光板1、第二导光板2与反光组件3的侧边,光源4的较佳实施例是采用发光二极管(LED),其通电发光后将光线投射进入第一导光板1与一第二导光板2,由两面均具备反射面31的反光组件3将光线从第一导光板1的第一出光面11,以及第二导光板2的第二出光面21射出,使整个导光板产生双面发光的效果;此双面发光的导光板,可以应用在双面均具有可透光之广告牌的内部、双面显示器、双面指示牌、...等物品做为背光源。本发明也可以如图2所示,将反光组件3设为一面具备加强反光效果的反射面31,相对的另一面则为反光组件本身之自然反光性质而不设置加强反光效果的反光面;此单面具有较佳发光效果的导光板可应用于诸如计算机显示器、液晶显示器、单面发光之广告牌、...等物品做为背光源,其为目前最普遍使用的背光模块用导光板结构。在本发明的实施例,该第一导光板1与第二导光板2可以是挠性薄膜,也可以是刚性的板体;所述反光组件3则可以是挠性的反光薄膜、非挠性的刚性组件,也可以是一种反光涂料。
图3显示本发明对于前述双面发光之挠性导光板的第一种制造方法的实施例是提供一具有挠性且卷绕的第一导光板1、一具有挠性且卷绕的第二导光板2与一具有挠性且卷绕的反光薄膜3A;卷绕的第一导光板1与反光薄膜3A分别被拉出后重迭地通过输送压合装置5的上滚轮51与下滚轮52之间,上滚轮51与下滚轮52连接至动力系统而被驱动旋转,其相对旋转时对第一导光板1与反光薄膜3A进行夹持连续输送移动,同时施予相对作用力;上滚轮51与下滚轮52还设有加热装置(图中未显示),在上滚轮51与下滚轮52对第一导光板1与反光薄膜3A进行输送及压掣的同时也进行加热,使反光薄膜3A与第一导光板1因受到适当压力与温度而压合在一起;反光薄膜3A结合于第一导光板1后再由输送压合装置5继续输送至一预定位置;卷绕的第二导光板2再通过另一组连接至动力系统的上滚轮51A与下滚轮52A之间而相迭于已结合在第一导光板1上的反光薄膜3A表面,上滚轮51A与下滚轮52A同样设有加热装置(图中未显示),在上滚轮51A与下滚轮52A对第一导光板1、反光薄膜3A与第二导光板2进行输送及压掣的同时也进行加热,使第二导光板2与反光薄膜3A因受到适当压力与温度而压合在一起,在下一制程中,即可依所需要的导光板规格将其裁切成预定的尺寸。
图4显示本发明对于前述双面发光之挠性导光板的第二种组装方法的实施例,是提供一具有挠性且卷绕的第一导光板1与一具有挠性且卷绕的第二导光板2;卷绕的第一导光板1被拉出后通过输送压合装置5的上滚轮51与下滚轮52之间,上滚轮51与下滚轮52连接至动力系统而被驱动旋转,其相对旋转时对第一导光板1进行夹持连续输送移动,第一导光板1移动过程中,在适当位置由喷涂装置6将液态的反光涂料3B涂布于第一导光板1表面,然后继续输送第一导光板1移动通过一干燥装置7,让液态的反光涂料3B干燥而结合于第一导光板1;通过干燥装置7后的已结合反光涂料3B的第一导光板1再被继续输送至一预定位置。卷绕的第二导光板2再通过另一组连接至动力系统的上滚轮51A与下滚轮52A之间而相迭于已结合在第一导光板1上的反光涂料3B表面,上滚轮51A与下滚轮52A设有加热装置(图中未显示),在上滚轮51A与下滚轮52A对第一导光板1、反光涂料3B与第二导光板2进行输送及压掣的同时也进行加热,使第二导光板2与反光涂料3B因受到适当压力与温度而压合在一起,在下一制程中,即可依所需要的导光板规格将其裁切成预定的尺寸。
图5A~图5C是显示本发明对于前述双面发光之挠性导光板的第三种组装方法的实施例,是提供一具有挠性且卷绕的第一导光板1、一具有挠性且卷绕的反光薄膜3A、与一具有挠性且卷绕的第二导光板2;参图5A,卷绕的第一导光板1被拉出后通过输送压合装置5的上滚轮51与下滚轮52之间,上滚轮51与下滚轮52连接至动力系统而被驱动旋转,其相对旋转时对第一导光板1进行夹持连续输送移动,第一导光板1移动至适当位置时,由一裁切装置8A将其裁断成符合预定规格的尺寸。参图5B,另一制程则将卷绕的反光薄膜3A拉出后通过输送压合装置5的上滚轮51与下滚轮52之间,上滚轮51与下滚轮52连接至动力系统而被驱动旋转,其相对旋转时对反光薄膜3A进行夹持连续输送移动,反光薄膜3A移动至适当位置时,由另一裁切装置8B将反光薄膜3A其裁断成符合预定规格的尺寸,再由输送设备(例如机械手臂配合真空吸盘装置)将裁切后的反光薄膜3A输送至前述已裁切好的第一导光板1上予以相迭,然后由压合设备(图中未显示)将反光薄膜3A与第一导光板1加压及加热而结合在一起。参图5C,再一制程则将卷绕的第二导光板2拉出后通过输送压合装置5的上滚轮51与下滚轮52之间,上滚轮51与下滚轮52连接至动力系统而被驱动旋转,其相对旋转时对第二导光板2进行连续输送移动,第二导光板2移动至适当位置时,由另一裁切装置8C将第二导光板2裁断成符合预定规格的尺寸,再由输送设备(例如机械手臂配合真空吸盘装置)将裁切后的第二导光板2输送至前述已结合于第一导光板1上的反光薄膜3A上予以相迭,然后由压合设备(图中未显示)将第二导光板2与反光薄膜3A加压及加热而结合在一起,亦即使反光薄膜3A结合于第一导光板1与第二导光板2之间。
图6A~图6C是显示本发明对于前述双面发光之挠性导光板的第四种组装方法的实施例,是提供一具有挠性且卷绕的第一导光板1、一具有挠性且卷绕的第二导光板2、与可喷涂反光涂料3B的喷涂设备6;参图6A,卷绕的第一导光板1被拉出后通过输送压合装置5的上滚轮51与下滚轮52之间,上滚轮51与下滚轮52连接至动力系统而被驱动旋转,其相对旋转时对第一导光板1进行连续输送移动,第一导光板1移动至适当位置时,由一裁切装置8A将其裁断成符合预定规格的尺寸。参图6B,另一制程则是将裁切后的第一导光板1输送至预定位置时,由一喷涂设备6将液态反光涂料3B涂布于第一导光板1的一表面上,然后将其输送进入一干燥设备(图中未显示),将液态反光涂料3B干燥而结合于第一导光板1上。参图6C,再一制程则将卷绕的第二导光板2拉出后通过输送压合装置5的上滚轮51与下滚轮52之间,上滚轮51与下滚轮52连接至动力系统而被驱动旋转,其相对旋转时对第二导光板2进行夹持连续输送移动,第二导光板2移动至适当位置时,由另一裁切装置8C将第二导光板2裁断成符合预定规格的尺寸,再由输送设备(例如机械手臂配合真空吸盘装置)将裁切后的第二导光板2输送至前述已结合于第一导光板1上的反光涂料3B上予以相迭,然后由压合设备(图中未显示)将第二导光板2与反光涂料3B加压及加热而结合在一起,亦即使反光涂料3B结合于第一导光板1与第二导光板2之间。
图7A~图7C是显示本发明对于前述双面发光之挠性导光板的第五种组装方法的实施例,是提供一具有挠性且卷绕的第一导光板1、一具有挠性且卷绕的第二导光板2、与具有挠性的反光薄膜3A;卷绕的第一导光板1被输送机的上滚轮51与下滚轮52相对旋转拉出输送至一第一位置后暂时停止(参图7A),然后将预先被裁成预期规格尺寸的反光薄膜3A置于第一导光板1上(参图7B),并施予加压及加热使反光薄膜3A结合于第一导光板1的一面;再将第一导光板1输送至一第二位置后暂时停止,然后将第二导光板2拉出后重迭于反光薄膜3A上面,再施以加压及加热,让第二导光板2与反光薄膜3A结合在一起(参图7)C,最后再将结合了反光薄膜的第一导光板与第二导光板裁切成需要的尺寸。
图8A显示本发明可以在发光组件3的至少一面设置呈连续分布用来反射的反射面31;也可以如图8B显示在发光组件3的至少一面设置呈不连续分布用来反射光线的反射面31;所述不连续分布,是指可以反射光线的反射面31在反光组件2上的分布呈间隔排列;此反光组件适合于将其输送至一特定位置后予以裁切成预期面积,而后再输送至第一导光板或第二导光板的位置进行两者的结合。
本发明设于反光组件的反射面,可以因为反光组件材料的选择而具备折射光线的性质。
本发明在组装刚性的双面发光导光板时,则是提供刚性的一第一导光板与一第二导光板,再将反光组件结合于该刚性的第一导光板与第二导光板之间;其结合方式,可将反光薄膜重迭于第一导光板与第二导光板之间后,利用热压合技术将反光薄膜、第一导光板与第二导光板结合;也可以将液态反光涂料涂布于第一导光板的一表面,将反光涂料干燥后,再以热压合技术将第二导光板结合于反光涂料表面。
基于制造技术或经济规模方面的考虑,利用本发明的方法组装中小尺寸双面发光的导光板时,是先以较大面积的第一导光板、第二导光板与反光组件结合后,再以冲压、铣形、切割、...等撷取装置撷取出所需要的中小尺寸。因此,如图9A所示,本发明可以在组装双面发光导光板的制程中,进一步提供至少一定位装置9与一撷取装置8D,由此,当第一导光板1、第二导光板2与反光组件3彼此对应至预期位置时,所述定位装置9即对其进行定位,而后使其彼此结合,最后再由撷取装置8D撷取出预定尺寸的部位。所述定位装置9可以是一种呈封闭的框形体,其下面设置用来和导光板接触的软垫,当导光板被输送至预定位置时,所述定位装置下降将导光板压掣定位。所述定位装置9也可以是其它任何一种能对导光板产生定位作用的形态。
本发明的撷取装置8D可以是一种冲压模具、铣形机、切割机、...或其它任何一种可对导光板进行裁切或成型的设备;如图9B所示,当定位装置9下降对导光板进行定位后,撷取装置8D随即下降,将定位装置9所围范围内的导光板撷取分离,以产生中小尺寸的双面发光导光板。
以上所述者仅为用以解释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并非企图据以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上之限制;凡有在相同之精神下所作有关之任何修饰或变更,皆仍应包括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内。

Claims (13)

1.一种能双面发光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一导光板;一第二导光板;一反光组件;所述的反光组件设于所述第一导光板与第二导光板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双面发光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光板、第二导光板与反光组件均具有挠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双面发光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光板、第二导光板及反光组件其中之一具有挠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双面发光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组件之至少一面具有连续分布或不连续分布以用来反射光线的反射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双面发光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组件是一种反光涂料。
6.一种组装能双面发光的导光板的方法,是通过以下步骤实现的:
提供一第一导光板、一第二导光板与一反光组件;
该反光组件被结合于该第一导光板及该第二导光板相对之一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组装能双面发光的导光板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导光板与第二导光板分别被裁断成一预定尺寸,所述反光组件被结合在该裁断后之第一导光板的一表面,所述第二导光板则被结合在该反光组件的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组装能双面发光的导光板的方法,其中,所述反光组件之至少一面设有连续分布或不连续分布用来反射光线的反射面。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组装能双面发光的导光板的方法,其中,进一步提供有至少一定位装置与一撷取装置,以在所述第一导光板、反光组件、第二导光板彼此之间具有对应关系时,利用该定位装置将其定位后并进行结合形成导光板,再利用该撷取装置将该导光板撷取需要的部份。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组装能双面发光的导光板的方法,其中,所述撷取装置包括冲压装置、铣切装置或雷射切割装置。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组装能双面发光的导光板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导光板、第二导光板及反光组件均具有挠性。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组装能双面发光的导光板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导光板、第二导光板及反光组件其中之一具有挠性。
13.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组装能双面发光的导光板的方法,其中,所述反光组件是一种反光涂料。
CN2010102889784A 2010-09-21 2010-09-21 能双面发光的导光板及其组装方法 Pending CN10197537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889784A CN101975373A (zh) 2010-09-21 2010-09-21 能双面发光的导光板及其组装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889784A CN101975373A (zh) 2010-09-21 2010-09-21 能双面发光的导光板及其组装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75373A true CN101975373A (zh) 2011-02-16

Family

ID=435752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889784A Pending CN101975373A (zh) 2010-09-21 2010-09-21 能双面发光的导光板及其组装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975373A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56504A (zh) * 2013-04-22 2013-08-21 中山市科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led塑料灯管
CN103713351A (zh) * 2012-09-28 2014-04-09 瑞仪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导光元件及其制造方法、与照明灯具
CN105759342A (zh) * 2016-04-26 2016-07-13 东旭(昆山)显示材料有限公司 导光板以及包括该导光板的背光模块和显示屏
CN105807361A (zh) * 2016-04-26 2016-07-27 东旭(昆山)显示材料有限公司 导光板的制造方法
US9575235B2 (en) 2012-09-28 2017-02-21 Radiant Opto-Electronics Corporation Light guide element and lighting fixture
CN109307906A (zh) * 2017-07-27 2019-02-05 群光电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导光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13777693A (zh) * 2021-09-28 2021-12-10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及其制作方法、一种电子设备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14532A (zh) * 2002-09-12 2003-04-30 刘�东 新型高效节能发光装置
CN1727959A (zh) * 2004-07-31 2006-02-01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导光板与反射片组合装置
CN1746737A (zh) * 2004-09-06 2006-03-15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双面发光背光模组
CN201035895Y (zh) * 2007-03-30 2008-03-12 孔志雄 双展示面超薄灯箱
CN101526641A (zh) * 2008-03-07 2009-09-09 洪文修 导光板的生产线
CN201348206Y (zh) * 2008-12-31 2009-11-18 彩富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导光板的遮光材加工装置
CN201434273Y (zh) * 2009-05-19 2010-03-31 上海向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在非平面产生视觉上发光效果的装置
CN201795433U (zh) * 2010-09-21 2011-04-13 上海向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能双面发光的导光板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14532A (zh) * 2002-09-12 2003-04-30 刘�东 新型高效节能发光装置
CN1727959A (zh) * 2004-07-31 2006-02-01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导光板与反射片组合装置
CN1746737A (zh) * 2004-09-06 2006-03-15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双面发光背光模组
CN201035895Y (zh) * 2007-03-30 2008-03-12 孔志雄 双展示面超薄灯箱
CN101526641A (zh) * 2008-03-07 2009-09-09 洪文修 导光板的生产线
CN201348206Y (zh) * 2008-12-31 2009-11-18 彩富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导光板的遮光材加工装置
CN201434273Y (zh) * 2009-05-19 2010-03-31 上海向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在非平面产生视觉上发光效果的装置
CN201795433U (zh) * 2010-09-21 2011-04-13 上海向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能双面发光的导光板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13351A (zh) * 2012-09-28 2014-04-09 瑞仪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导光元件及其制造方法、与照明灯具
CN103713351B (zh) * 2012-09-28 2016-01-20 瑞仪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导光元件及其制造方法、与照明灯具
US9575235B2 (en) 2012-09-28 2017-02-21 Radiant Opto-Electronics Corporation Light guide element and lighting fixture
CN103256504A (zh) * 2013-04-22 2013-08-21 中山市科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led塑料灯管
CN105759342A (zh) * 2016-04-26 2016-07-13 东旭(昆山)显示材料有限公司 导光板以及包括该导光板的背光模块和显示屏
CN105807361A (zh) * 2016-04-26 2016-07-27 东旭(昆山)显示材料有限公司 导光板的制造方法
CN109307906A (zh) * 2017-07-27 2019-02-05 群光电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导光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13777693A (zh) * 2021-09-28 2021-12-10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及其制作方法、一种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75373A (zh) 能双面发光的导光板及其组装方法
CN201795433U (zh) 能双面发光的导光板
US11442214B2 (en) Optical device
CN102313210B (zh)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CN100407006C (zh) 多个光学薄膜的粘合叠层及其制造方法
JP2014194940A (ja) 被照明膜への光結合
WO2011074399A1 (ja) 光学積層体、照明装置、液晶表示装置、及び光学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CN100529810C (zh) 一种背光模组中的导光组件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TWI537527B (zh) 具有光導結構的照明裝置
JP2008052940A (ja) 導光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とその導光板を用いた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TW200424580A (en) Packaging and handling method for optical films
TWI270724B (en) Flexible backlight module and system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TWI574063B (zh) 導光板的製造方法
CN105501032A (zh) 一种可发光的夹层玻璃
CN102460245A (zh) 具有嵌入的杂质区的导光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04933972A (zh) 家电使用的超薄交互式logo及其制作方法
CN102566242A (zh) 反射型屏幕以及反射型屏幕的制造方法
CN201434273Y (zh) 在非平面产生视觉上发光效果的装置
CN101885236A (zh) 一种薄型导光板热压成型装置
CN105321835B (zh) 挠性薄膜结构的显示元件的光学检查方法及虚拟端子单元
CN102955194B (zh) 导光板的制作方法
TW200907250A (en) Optical fiber, luminaire using the same, and production method therefor
JP2001356704A (ja) 面光源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3672622B (zh) 一种基于双反射镜的背光模组
KR102142039B1 (ko) 플렉서블 표시 장치에 적용하는 플렉서블 도광 필름을 구비한 플렉서블 백 라이트 유닛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