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72443B - 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 - Google Patents
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972443B CN101972443B CN2010105089121A CN201010508912A CN101972443B CN 101972443 B CN101972443 B CN 101972443B CN 2010105089121 A CN2010105089121 A CN 2010105089121A CN 201010508912 A CN201010508912 A CN 201010508912A CN 101972443 B CN101972443 B CN 10197244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arts
- fructus
- radix
- rhizoma
- herba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方剂,是由以下中药原料制成,蒲公英、山楂、茯苓、吴茱萸、鸡内金、半夏、北沙参、枳壳、延胡索、连翘、黄芩、厚朴、五味子、木香、砂仁、柴胡、川楝子、知母、当归、沉香、香附、神曲、红花、薄荷、细辛、桂枝、葛粉、甘草。本中药方剂是使用中国传统的中草药为原料,经过科学的组方,并通过临床试验的反复验证配制而成的。对于慢性胃炎的各种症状都有很好的疗效,有效减轻病人的痛苦,本药物的积极效果是无毒副作用,根治效率高,治疗费用低,疗程短。
Description
1、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方剂,具体地说是一种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方剂。
2、背景技术
慢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病,属中医学“胃脘痛”、“痞满”、“吞酸”、“嘈杂”、“纳呆”等病范畴。中医认为,慢性胃炎多因长期情志不遂,饮食不节,劳逸失常,导致肝气郁结,脾失健运,胃脘失和,日久中气亏虚,从而引发种种症状。
慢性胃炎的症状主要有胃酸,胃胀,胃痛,有的会出现消化不良,还有的病人出现易饥饿,胸闷,攻脊梁也就是后背沉,胃溃疡。慢性胃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食欲减退、上腹部不适和隐痛、嗳气、泛酸、恶心、呕吐等。
目前,临床上西医治疗这种病的药物大体分为两类:保护胃粘膜及消除损害胃粘膜的药物,比如生胃酮、盖胃平、西咪替丁、胃复安等,但这两类药物明显存在着腹泻、头痛、眩晕、水肿、低血钾等明显副作用,且疗效单一,有效率低,愈后易复发。
中医临床上多采取辩证施治的治疗方法,常用药物有香砂六君丸、左金丸、香砂平胃丸或用其他方剂加减治疗,但这些药物明显存在着疗程长、见效慢、效果不明显且服用不方便等缺点,不被患者所认可接受。
3、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方剂,本中药方剂能够达到对慢性胃炎标本兼治的效果,迅速消除临床表现,最终达到治愈目的。
本发明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成:
蒲公英25-40份、山楂15-25份、茯苓18-25份、吴茱萸30-45份、
鸡内金12-20份、半夏16-22份、北沙参10-20份、枳壳15-25份、
延胡索18-25份、连翘25-35份、黄芩22-32份、厚朴12-20份、
五味子8-15份、木香15-22份、砂仁18-25份、柴胡10-15份、
川楝子10-18份、知母25-38份、当归8-12份、沉香8-15份、
香附10-18份、神曲22-35份、红花18-28份、薄荷8-12份、
细辛10-18份、桂枝8-12份、葛粉25-38份、甘草20-35份;
制备步骤如下:
按配方比例称取各味药物分别粉碎成细粉,按传统制药工艺加工制成药剂学中所说的片剂、散剂、丸剂、颗粒剂或胶囊。
本发明的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方剂是由以下重量配比原料药制成:
蒲公英30-38份、山楂18-22份、茯苓20-22份、吴茱萸35-42份、
鸡内金15-18份、半夏18-20份、北沙参12-15份、枳壳18-22份、
延胡索20-23份、连翘28-32份、黄芩25-30份、厚朴14-16份、
五味子10-13份、木香18-20份、砂仁20-23份、柴胡11-14份、
川楝子12-15份、知母28-35份、当归9-11份、沉香10-14份、
香附12-15份、神曲25-32份、红花22-25份、薄荷9-11份、
细辛12-16份、桂枝9-11份、葛粉30-35份、甘草25-32份。
本发明的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方剂是由以下重量配比原料药制成:
蒲公英35份、山楂20份、茯苓21份、吴茱萸40份、
鸡内金16份、半夏19份、北沙参13份、枳壳20份、
延胡索22份、连翘30份、黄芩28份、厚朴15份、
五味子11份、木香19份、砂仁22份、柴胡13份、
川楝子14份、知母32份、当归10份、沉香12份、
香附14份、神曲30份、红花23份、薄荷10份、
细辛14份、桂枝10份、葛粉33份、甘草28份。
本发明所选用中草药的药性及药理分别为:
蒲公英:甘,微苦,寒。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山楂:开胃消食、化滞消积、活血散瘀、化痰行气。
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化痰,宁心安神。
吴茱萸:性热,味辛、苦。用于散寒止痛,降逆止呕、脘腹胀痛、呕吐吞酸、口疮。
鸡内金:甘,寒。消食健胃,涩精止遗。
半夏:辛散温燥,主入脾胃兼入肺,能行水湿,降逆气,而善祛脾胃湿痰。
北沙参:性微寒,味甘、微苦。养阴清肺,益胃生津。
枳壳:理气宽中,行滞消胀。用于胸胁气滞,胀满疼痛,食积不化。
延胡索:活血,利气,止痛。用于胸胁、脘腹疼痛。
连翘:味苦,性微寒。清热解毒,散结消肿。
黄芩:苦,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厚朴:辛、苦,温。脘腹胀满,食少纳呆。
五味子:温;酸、甘。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
木香:辛、苦,温。行气止痛,健脾消食。
砂仁:辛,温。化湿开胃,温脾止泻。
柴胡:苦,微寒。和解表里,疏肝,升阳。
川楝子:苦,寒。舒肝行气止痛;用于胸胁、脘腹胀痛。
知母:苦、甘,寒。清热泻火,生津润燥。
当归:甘、辛,温。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
沉香:降气温中,暖肾纳气。
香附:辛微苦甘,平。理气解郁,调经止痛。
神曲:健脾消食,理气化湿,解表。
红花:性温,味辛。活血通径、散瘀止痛。
薄荷:疏风,散热,辟秽,解毒。
细辛: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
桂枝:辛、甘。温。发汗解表,温经止痛,助阳化气。
葛粉:清热解毒、消食健胃。
甘草:味甘平,功效。补中益气、润肺祛痰、清热解毒。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比现有药物疗效快速、治愈率高、不易复发的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方剂。本发明药物是使用中国传统的中草药为原料,经过科学的组方,并通过临床试验的反复验证配制而成的,符合传统中医学的理论。
4、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蒲公英25g、山楂15g、茯苓18g、吴茱萸30g、鸡内金12g、
半夏16g、北沙参10g、枳壳15g、延胡索18g、连翘25g、
黄芩22g、厚朴12g、五味子8g、木香15g、砂仁18g、
柴胡10g、川楝子10g、知母25g、当归8g、沉香8g、
香附10g、神曲22g、红花18g、薄荷8g、细辛10g、
桂枝8g、葛粉25g、甘草20g。
制备步骤如下:
按上述配方比例称取各味药物分别粉碎成细粉,按传统制药工艺加工制成药剂学中所说的片剂、散剂、丸剂、颗粒剂或胶囊,或通过传统粗碎、浸泡、加热 提取等制药工艺制成药剂学所说的口服液。
实施例2:
蒲公英40g、山楂25g、茯苓25g、吴茱萸45g、鸡内金20g、
半夏22g、北沙参20g、枳壳25g、延胡索25g、连翘35g、
黄芩32g、厚朴20g、五味子15g、木香22g、砂仁25g、
柴胡15g、川楝子18g、知母38g、当归12g、沉香15g、
香附18g、神曲35g、红花28g、薄荷12g、细辛18g、
桂枝12g、葛粉38g、甘草35g。
制备步骤如实施例1。
实施例3:
蒲公英30g、山楂18g、茯苓20g、吴茱萸35g、鸡内金15g、
半夏18g、北沙参12g、枳壳18g、延胡索20g、连翘28g、
黄芩25g、厚朴14g、五味子10g、木香18g、砂仁20g、
柴胡11g、川楝子12g、知母28g、当归9g、沉香10g、
香附12g、神曲25g、红花22g、薄荷9g、细辛12g、
桂枝9g、葛粉30g、甘草25g。
制备步骤如实施例1。
实施例4:
蒲公英38g、山楂22g、茯苓22g、吴茱萸42g、鸡内金18g、
半夏20g、北沙参15g、枳壳22g、延胡索23g、连翘32g、
黄芩30g、厚朴16g、五味子13g、木香20g、砂仁23g、
柴胡14g、川楝子15g、知母35g、当归11g、沉香14g、
香附15g、神曲32g、红花25g、薄荷11g、细辛16g、
桂枝11g、葛粉35g、甘草32g。
制备步骤如实施例1。
实施例5:
蒲公英35g、山楂20g、茯苓21g、吴茱萸40g、鸡内金16g、
半夏19g、北沙参13g、枳壳20g、延胡索22g、连翘30g、
黄芩28g、厚朴15g、五味子11g、木香19g、砂仁22g、
柴胡13g、川楝子14g、知母32g、当归10g、沉香12g、
香附14g、神曲30g、红花23g、薄荷10g、细辛14g、
桂枝10g、葛粉33g、甘草28g。
制备步骤如实施例1。
入选病例:经用本药方医治的100例病人中,其中男57例,女43例,病程最短半年,最长15年。
疗效判定:采用4级标准
痊愈临床改善率≥95%;
显效临床改善率<95%,≥60%;
有效临床改善率<60%,≥20%;
无效临床改善率<20%;
治疗结果见表
本配方治疗口臭的药物其治疗痊愈率为82%,有效治愈率为95%。
典型临床病例
病例1:张某,男,42岁,患病7年,上腹部痛胀不适,偶尔还恶心、呕吐,经诊断是慢性胃炎,服用了多种药物,花费不少钱财,病情时好时坏,无法根除。服用本药物每天两次,服用1周后症状有所减轻,连续服用3周后胃炎症状消失,巩固服用本药物1周后痊愈,至今未患此病。
病例2:李某某,女,47岁,私营业主,患病4年。经常胃痛、胃胀、胃脘不适,经诊断是慢性胃炎,多方求医问药,病情不见好转,影响了正常工作。同时在注意生活规律的基础上每天服用本药物每天一次,服用本药物2周后病症有所减轻,连续服用4周后胃炎病症基本消失,服用5周后胃炎的症状全部消失,病人非常满意,至今2年未复发。
病例3:孙某,男,27岁,患病2年,感觉上腹部经常饱胀不适,经诊断是慢性胃炎,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服用本药物每天一次,2周后基本症状消失,连续服用4周后痊愈
病例4:林某某,男,38岁,食欲不振,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在当地医院诊断为慢性胃炎,采用需尼替丁等药物治疗,病情有所好转,半年后病情有所反复,经朋友介绍服用本方剂每天两次。服用2周后症状减轻,服用3周后上腹部 疼痛感明显消失,暖气、反复灼烧感等症状明显减轻,服用4周后痊愈,病人要求巩固加服1周,病情未复发。
病例5:董某某,女,32岁,销售人员,患者胃脘部不适,时有疼痛,服用多种药物治疗过,效果均不明显。3年前开始服用本药物每天一次,2周后症状减轻,连续服用4周后症状基本消失,痊愈1年后因劳累病情有所反复,又服用本药物2周,痊愈。
病例6:陈某,男,53岁,患者上腹部胀满及隐痛5年余,偶尔还恶心、呕吐等症状,服用过多种中西药物,效果均不明显,经患者介绍服用本药物每天两次,服用2周慢性胃炎的症状有所减轻,连续3周后症状基本消失,继续服用1周后病情稳定,治疗效果病人非常满意。
病例7:谢某某,男,65岁,患慢性胃炎28余年,主要症状是胃痛不适,恶心、呕吐。患病期间尝试过多种药物,效果均不明显,对于康复没有信心。在家人的劝说下尝试本药物,每天2次,服用完2周后疼痛感有所减轻,连续服用3周后基本症状消失,服用5周后基本痊愈。痊愈后2年内胃病仅犯过2次,而且身体和精神状态都明显好转。
病例8:丁某,女,37岁,患者胃脘部不适,伴有泛酸、呕吐等症状,诊断为慢性胃炎。服用本药物每天1次,服用本药物2周后胃脘部疼,呕吐、泛酸等症状减轻,服用3周后症状消失,加服1周后去医院检查一切正常,康复后3年从未复发。
病例9:李某,男,35岁,患者上腹部胀满及隐痛2年余,主要症状伴有不规则的上腹隐痛、腹胀、嗳气,未治疗过,服用本药物每天1次,2周后疼痛感消失,3周后症状基本消失,服用4周后痊愈。
病例10:田某,女,24岁,最近2个月出现不规则的上腹隐痛、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服用本药物每天一次,服用1周后症状有所减轻,连续服用3周后痊愈。
病例11:陈某,女、43岁,患者患慢性胃炎7年,经常腹痛,呕吐,经多家医院治疗,效果均不理想。患者服用本药物每天两次,1周后初见效果,2周后腹痛,呕吐等临床症状减轻,4周后基本痊愈,患者要求巩固2周随即停药,服用2年后回访未复发。
病例12:高某,男、50岁,2005年诊断为慢性胃炎,临床表现为精神乏力,腹胀腹痛,伴有泛酸。患者服用本药物每天一次,2周后腹胀腹痛的症状有所减轻,服用3周后症状基本消失,巩固治疗1周后病情痊愈,去医院检查,完全正常。
病例13:林某,男,30岁,患者胃脘疼痛持续半年时间,服用本药物每天一次,服用两周后疼痛感有所减轻,服用3周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连续服用4周病情痊愈,至今未复发。
病例14:赵某,女57岁,患者感觉上腹部隐痛伴腹胀,餐后加重,伴反酸嗳气,无呕吐,伴大便干燥、秘结,排便不畅。两年前开始服用本药物每天两次,2周后症状有所减轻,连续服用3周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加服1周后痊愈,回访至今未复发,而且精力充沛,精神焕发。
Claims (3)
1.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成:
蒲公英25-40份、山楂15-25份、茯苓18-25份、吴茱萸30-45份、
鸡内金12-20份、半夏16-22份、北沙参10-20份、枳壳15-25份、
延胡索18-25份、连翘25-35份、黄芩22-32份、厚朴12-20份、
五味子8-15份、木香15-22份、砂仁18-25份、柴胡10-15份、
川楝子10-18份、知母25-38份、当归8-12份、沉香8-15份、
香附10-18份、神曲22-35份、红花18-28份、薄荷8-12份、
细辛10-18份、桂枝8-12份、葛粉25-38份、甘草20-35份;
制备步骤如下:
按上述比例称取各味药物分别粉碎成细粉,按传统制药工艺加工制成药剂学中所说的片剂、散剂、丸剂、颗粒剂或胶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重量配比原料药制成:
蒲公英30-38份、山楂18-22份、茯苓20-22份、吴茱萸35-42份、
鸡内金15-18份、半夏18-20份、北沙参12-15份、枳壳18-22份、
延胡索20-23份、连翘28-32份、黄芩25-30份、厚朴14-16份、
五味子10-13份、木香18-20份、砂仁20-23份、柴胡11-14份、
川楝子12-15份、知母28-35份、当归9-11份、沉香10-14份、
香附12-15份、神曲25-32份、红花22-25份、薄荷9-11份、
细辛12-16份、桂枝9-11份、葛粉30-35份、甘草25-32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重量配比原料药制成:
蒲公英35份、山楂20份、茯苓21份、吴茱萸40份、
鸡内金16份、半夏19份、北沙参13份、枳壳20份、
延胡索22份、连翘30份、黄芩28份、厚朴15份、
五味子11份、木香19份、砂仁22份、柴胡13份、
川楝子14份、知母32份、当归10份、沉香12份、
香附14份、神曲30份、红花23份、薄荷10份、
细辛14份、桂枝10份、葛粉33份、甘草28份。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105089121A CN101972443B (zh) | 2010-10-18 | 2010-10-18 | 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105089121A CN101972443B (zh) | 2010-10-18 | 2010-10-18 | 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972443A CN101972443A (zh) | 2011-02-16 |
CN101972443B true CN101972443B (zh) | 2011-11-02 |
Family
ID=435723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10508912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72443B (zh) | 2010-10-18 | 2010-10-18 | 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972443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205087B (zh) * | 2011-05-23 | 2012-07-18 | 刘明述 | 用于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CN102641468A (zh) * | 2012-04-02 | 2012-08-22 | 李承平 | 一组健脾和胃的药物组合 |
CN102688443B (zh) * | 2012-06-26 | 2013-09-25 | 谭明兴 | 根治胃炎、结肠炎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
CN102805843B (zh) * | 2012-08-25 | 2013-10-30 | 兰恒志 | 一种治疗胃痛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CN102940845B (zh) * | 2012-12-08 | 2014-08-20 | 张风华 | 一种用于治疗胃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CN103768573B (zh) * | 2014-02-12 | 2016-03-23 | 淄博夸克医药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治疗脾胃虚寒型眼流泪瘙痒症的中药组合物 |
CN104958684A (zh) * | 2015-07-20 | 2015-10-07 | 济南舜景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治疗慢性胃炎的药物 |
CN105327260A (zh) * | 2015-12-14 | 2016-02-17 | 华坚 | 一种沙参养胃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066445A (zh) * | 2007-06-29 | 2007-11-07 | 曹国胜 | 一种根治胃病的中药制剂 |
-
2010
- 2010-10-18 CN CN2010105089121A patent/CN101972443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066445A (zh) * | 2007-06-29 | 2007-11-07 | 曹国胜 | 一种根治胃病的中药制剂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刘建平等."中医专方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研究进展".《河北中医药学报》.1999,第14卷(第3期),46-47.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972443A (zh) | 2011-02-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972443B (zh) | 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 | |
CN101926870B (zh) | 一种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黄芪公英汤 | |
CN102319389A (zh) | 一种治疗消化不良的药物 | |
CN103463587A (zh) | 一种治疗脾胃虚寒的中药组合物 | |
CN104107387A (zh) | 一种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 | |
CN102048893B (zh) | 一种治疗痹症的中药组合物 | |
CN103720996A (zh) | 一种治疗痛经的中药组合物 | |
CN102178914B (zh) | 一种治疗肠胃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1380442B (zh) | 治疗胃病、十二指肠溃烂的药剂 | |
CN102430105B (zh) | 一种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 | |
CN104906333A (zh) | 一种增强心肺功能的中药组合物 | |
CN102949685A (zh) | 一种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 | |
CN103463588A (zh) | 一种治疗中气下陷的中药组合物 | |
CN103394030A (zh) | 一种治疗肝郁脾虚的中药组合物 | |
CN102949698A (zh) | 一种治疗子宫肌瘤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212013B (zh) | 一种治疗胃脘痛的中药组合物 | |
CN103585596B (zh) | 一种用于治偏头痛的中药组合物 | |
CN103599430B (zh) | 一种用于治疗心源性哮喘的中药组合物 | |
CN103495130B (zh) | 一种用于治疗气喘的中药组合物 | |
CN105497738A (zh) | 一种治疗胃下垂的中药组合物 | |
CN104771657A (zh) | 一种治疗胃溃疡的中药组合物 | |
CN103494939A (zh) | 一种治疗老年习惯性便秘的中药 | |
CN103263611A (zh) | 一种治疗结肠炎的中药组合物 | |
CN103028063B (zh) | 一种治疗肾病的中药组合物 | |
CN103736066A (zh) | 一种治疗胃气不降的中药组合物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102 Termination date: 201210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