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70966A - 干湿式冷却塔和冷却方法 - Google Patents

干湿式冷却塔和冷却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70966A
CN101970966A CN2009801173537A CN200980117353A CN101970966A CN 101970966 A CN101970966 A CN 101970966A CN 2009801173537 A CN2009801173537 A CN 2009801173537A CN 200980117353 A CN200980117353 A CN 200980117353A CN 101970966 A CN101970966 A CN 10197096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vaporation
water
cooling tower
condu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1735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70966B (zh
Inventor
格里高利·P·亨切尔
斯考特·T·玛瑞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PX Cooling Technologi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SPX Cooling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PX Cooling Technologies Inc filed Critical SPX Cooling Technologie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19709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709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7096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7096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C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WITHOUT CHEMICAL INTERACTION
    • F28C1/00Direct-contact trickle coolers, e.g. cooling towers
    • F28C1/14Direct-contact trickle coolers, e.g. cooling towers comprising also a non-direct contact heat exchang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C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WITHOUT CHEMICAL INTERACTION
    • F28C1/00Direct-contact trickle coolers, e.g. cooling towers
    • F28C1/04Direct-contact trickle coolers, e.g. cooling towers with cross-current onl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27/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safety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eat-exchange or heat-transfer apparatus
    • F28F27/003Control arrangements or safety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eat-exchange or heat-transfe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oling tow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165/00Heat exchange
    • Y10S165/90Cooling tow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261/00Gas and liquid contact apparatus
    • Y10S261/11Cooling tow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261/00Gas and liquid contact apparatus
    • Y10S261/77Plume abat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干湿式冷却塔包括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的壳体结构、设置在壳体中的第一蒸发热传导介质和设置在壳体中的闭合螺旋管热传导介质。配水装置设置在第一蒸发热传导介质上方,并设置成将水分配到第一蒸发填充热传导填充介质上。第一集水池设置在第一蒸发热传导介质下方并设置成收集流经蒸发热传导介质的水。第一控制阀通过控制水的流入量来给第一蒸发热传导介质和闭合螺旋管热传导介质两者或两者之一供水。闭合螺旋管热传导介质和蒸发热传导介质设置成横向相邻。

Description

干湿式冷却塔和冷却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利用暖流体与周围冷空气的相互作用来冷却暖流体的冷却塔领域。
背景技术
冷却塔广泛应用于工业中。这些冷却塔通常用于接收暖的或相对暖的流体,例如,工业生产中的暖水。暖水经过冷却塔并通过与比暖水冷的周围空气的相互热交换作用而被冷却,然后排出或返回到工业生产中。冷却塔包括多种结构,例如横流冷却塔,在横流冷却塔中,空气从塔的侧面进入并横向水平地穿过填充介质,还包括逆流冷却塔,在逆流冷却塔中,空气从填充材料的下方进入,并被抽向上方穿过填充材料。
至少有两种通常类型的这样的冷却塔。第一类包括蒸发式系统,其中,水进入冷却塔的顶部,并在落经冷却塔时与搅棒和/或薄片填充包相互作用,也称为湿介质。水本身与周围空气接触,并通过与周围空气的接触而被冷却,然后收集到一较低的集水池中。蒸发冷却塔可以采用多种配置,通常使用风机来使空气流经冷却塔并经过被冷却的流体,没有风机的自然通风冷却塔也是公知的。
在蒸发冷却塔中,根据运行条件和环境条件,有些水将趋向于蒸发并与现有的空气一起离开冷却塔。在某些情况下,水蒸汽可能会以可见的水蒸汽形式或羽流形式离开冷却塔,根据位置和其他条件,这种状况有时被认为是不良状况。
另一种一般类别的冷却塔是闭合回路冷却塔或干式冷却塔。干式冷却塔将要被冷却的流体容纳在管道中,空气与管道材料相互作用,从而将流体冷却。这种干式冷却具有以下优点,没有水蒸汽进入冷空气,因此也就没有羽流。然而,根据运行和环境温度,某些情况下,在冷却塔的能源消耗和/或建造费用方面,干式冷却不如湿式冷却效率高。此外,在某些情况下干冷却更多依赖于环境温度,因而不太适合于天气和环境温度在一个较宽范围内变化的气候。干式冷却塔也可以使用一个或多个风机或者也可以采用自然通风。
还有一种公知的所谓的混合冷却塔,该冷却塔使流体经过蒸发式和干式热交换器的组合件。现有技术中,这些组合件或混合冷却塔在单一模式下运行,水连续地通过一种类型的热交换器介质(湿式或干式),然后重新收集并通过第二种不同的热交换器介质(湿式或干式)。水连续地流经这两种热交换器。关于空气流通,通过排列介质使每个热交换器与自身的空气通道相接触已为公众所知。也就是说,穿过两种类型热交换器的空气通道在至少某种程度上彼此独立,因此,空气本身以平行方式流经一种或另一种介质部分。在空气流通的平行方式中,一部分气流流经一种介质,第二部分不同的气流流经另一种介质。随后混合这两部分气流使之从冷却塔中释放出去也为公众所知。运行和设计这种混合系统的潜在困难是减少羽流的最佳配置依赖于运行和环境温度,当温度变化时,例如由于季节性的变化,这种可能会产生很多的羽流或欠佳的效率。
因此,期望有一种既能提供预期效率同时又能减少羽流的冷却塔。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既能获得预期效率同时又能减少羽流物的冷却塔和冷却方法。
干湿式冷却塔装置包括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的壳体结构,设置在壳体中的第一蒸发热传导介质,设置在壳体中的闭合螺旋管热传导介质,设置在第一蒸发热传导介质上方的第一配水装置,该配水装置设置成将水分配到第一蒸发填充热传导填充介质中,设置在第一蒸发热传导介质下方的第一集水池,该集水池设置成收集流经第一蒸发热传导介质的水,第一控制阀,该控制阀通过控制水的流入量来给第一蒸发热传导介质和闭合螺旋管热传导介质中两者或两者之一供水,其中,第一控制阀有一个位置,在该位置上全部水都供给第一蒸发热传导介质,和另一个位置,在该位置上,全部水都供给闭合螺旋管热传导介质,其中闭合螺旋管热传导介质和第一蒸发热传导介质设置成横向相邻,第一空气通道限定在第一配水装置和第一集水池之间,穿过第一蒸发热传导介质和闭合螺旋管热传导介质。
另一个实施例包括具有壳体装置的干湿式冷却塔装置,壳体装置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设置在壳体中的第一蒸发热传导装置,设置在壳体中的闭合螺旋管热传导装置,设置在第一蒸发热传导装置上方的第一配水装置,该配水装置设置成将水分配到第一蒸发填充热传导填充装置中,设置在第一蒸发热传导装置下方的第一集水装置,该集水装置设置成收集流经第一蒸发热传导装置的水,第一控制阀装置,该控制阀装置通过控制水的流入量来给第一蒸发热传导装置和闭合螺旋管热传导装置两者或两者之一供水,其中,第一控制阀装置有一个位置,在该位置上全部水都供给第一蒸发热传导装置,和另一个位置,在该位置上,全部水都供给闭合螺旋管热传导装置,其中闭合螺旋管热传导装置和第一蒸发热传导装置设置成横向相邻,第一空气通道限定在第一配水装置和第一集水装置之间,穿过第一蒸发热传导装置和闭合螺旋管热传导装置。
设置有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的壳体结构的冷却塔的干湿式冷却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包括利用设置在第一蒸发热传导介质上方的第一配水装置将水分配给设置在壳体中的第一蒸发热传导介质,配水装置设置成将水分配到第一蒸发填充热传导填充介质上,将水分配给设置在壳体中的闭合螺旋管热传导介质,利用设置在第一蒸发热传导介质下方的第一集水池收集水,该集水池设置成收集流经第一蒸发热传导介质的水,利用第一控制阀控制水的流入量来给第一蒸发热传导介质和闭合螺旋管热传导介质两者或两者之一供水,其中,第一控制阀有一个位置,在该位置上全部水都供给第一蒸发热传导介质,和另一个位置,在该位置上,全部水都供给闭合螺旋管热传导介质,其中闭合螺旋管热传导介质和第一蒸发热传导介质设置成横向相邻,第一空气通道限定在第一配水装置和第一集水池之间,穿过第一蒸发热交换介质和闭合螺旋管热传导介质。
这里非常宽泛地列出了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理解其详细描述,更好的认识到本发明的技术贡献。当然,这里还有一些将在下文描述的本发明的附加实施例,这些实施例将成为附加的权利要求的主题。
在这方面,在详细说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之前,应该明确,本发明并不限定所申请的具体结构以及说明书或附图中所表述或图示的构件的布置。本发明可以有所述实施例之外的其它实施例,并且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实践和实现。同样,这里使用的措词和术语以及摘要仅是为了描述需要,不能看作是对发明的限定。
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公开基于的这个概念可以很容易地作为实现本发明的多个目的的其它结构、方法和系统的基础。因此,应该认为权利要求包括了所有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等同物。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优选实施例的冷却塔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2是相应于图1的视图和实施例的图解气流图。
图3是相应于图1的视图和实施例的另一种图解气流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第二优选实施例的冷却塔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5是相应于图4的视图和实施例的图解气流图,示出了进一步的变化。
图6是相应于图4的视图和实施例的图解气流图,示出了进一步的变化。
图7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优选实施例的冷却塔的横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即能获得预期效率同时又能减少羽流的冷却塔和冷却方法。现在参照附图来说明优选实施例,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相同的部件。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优选实施例的示意图。在此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通常的、完全对称的结构,如图所示,空气进入冷却塔10的侧部,穿过不同的介质,并从冷却塔10的顶部排出。冷却塔10包括风机12,风机12将空气抽到出风口结构14外。冷却塔10还具有一内部框架(未示出),该框架支撑将要讨论到的下述各种组件。冷却塔10可以有形成冷却塔塔顶的盆盖16,或者只是一个开放式塔顶。关于水流,通过进水管道18将相对温热的水或其它要被冷却的流体供给冷却塔,如图所示。冷却塔10具有两个基本呈镜像设置的侧部。为方便起见,下面将讨论其中一个侧部,两个侧部都有附图标记。
供给进水管道18的水,在此称为进水,在一些代表性的工业应用中温度范围可能是80°F 至 120°F。虽然下面的实施例描述的是水,但不同的实施例可以使用其它流体,包括经过处理的水或其它液体,它们中的任何一种或全部在这里都称为水。进热水传递到三路换向阀,或控制阀20。下面将详细讨论该控制阀20的操作。一种配置,控制阀20通过管道22导引全部或部分水进入上部的配水盆24。例如,上部的配水盆24可以采用具有喷嘴穿过的托盘形式,以使水在配水盆24收集,并以分散形式从托盘的喷嘴落下。
水下落时会接触并通过上部的热交换介质26。本实施例的上部的热交换介质26是蒸发填料,例如一系列的搅棒或薄片填充包。
下落并穿过上部的热交换介质26后,水收集在中间的配水盘或重新配水盘28中。重新配水盘28与上部的配水盘24的结构相似。重新配水盘28中的水下落到下部热传导介质30上,本实施例中的下部热传导介质30也是搅棒或薄片填充包。某些实施方式同时具有上部和下部蒸发介质。此外,在某些同时具有所述的上部和下部热交换介质的实施方式中还优选薄膜填充型介质。然而,如图5和6所示,描述了关于第二实施方式的例子,这里会给出上部的热交换介质26和下部的热传导介质30可以是闭合干燥介质的例子,例如螺旋管型。上部的热交换介质26和下部的热传导介质30中的每一个都可以是复合介质,其中要被冷却的液体通过螺旋管,另一种液体喷洒在螺旋管上。
回到图1,下部的集水池31位于冷却塔10的底部,以便将所收集的水从冷却塔排出。经过冷却后,水收集在下部的集水池31中。集水池31中的水可通过泵或重力流回到处理位置或排放到外界。
控制阀20也可以将水导入管道34中,水从管道34进入闭路热传导螺旋管32。水流经螺旋管32,并被作为闭路热交换器的螺旋管与周围空气的热交换作用冷却。水通过管道35排出螺旋管32,并被重新配水盘28收集。在一个可选择的实施例中,螺旋管32的排水管道可以连接到第二控制阀36,第二控制阀可以转移流出螺旋管32的水,从而导入一旁路管道38,而不是进入重新配水盘28,所述旁路管道38将水导入下部集水池31,通过这种方式,水绕开了中间集水池28。该特征与这里描述的许多其它特征一样是可以选择的,例如下面进一步讨论的纯粹的封闭循环模式。
继续参考图1,要认识到当控制阀20是一个渐进转向阀时,它可以逐步转换冷却塔上部分结构的操作,这样水流可以在下述(1)和(2)两种状况间转换:(1)完全蒸发条件(全部水进入管道22、上部的配水盆24,并通过所述上部的热交换介质26然后收集到中间重新配水盘28)和(2)当控制阀在完全相反的方向运行时,冷却塔的顶部结构作为一个纯粹的闭路塔运行(全部水被导引穿过螺旋管32,排出螺旋管32,并位于螺旋管32的出口之上,根据第二控制阀36的条件,水被导入中间配水盘,即重新配水盘28或送到下部集水池31)。
冷却塔10的顶部分也可以在进水供应被控制阀20以很小百分比分离的条件下运行,这样一部分水通过上部的热交换介质26以蒸发条件运行,另一部分水通过螺旋管32以封闭干燥形式运行。再次,水流过螺旋管32后,被送到下部介质30或绕过下部介质30直接进入下部集水池31。螺旋管32位于上部的热交换介质26的外部,但如果需要,螺旋管32可以位于上部的热交换介质26的内部,这样可以具有例如保护螺旋管32不被其它构件和/或外部碎片破坏等优点。
图2和3进一步描述了通过图1所示系统的气流,也描述了一种装置,其中冷却塔的底部进风口包含可以开启或关闭的风门40。在图2和3中,虚线表示没有使用的热交换介质,箭头表示活动的气流路径。图2示出了一种运行模式,其中,水喷在上部填料26的上方,被重新收集并通过下部填料30。在图3中,左侧部示出了一种例如纯粹的封闭干燥结构运行模式,其中,流体仅从螺旋管32中流过。这样,风门40可以封闭,空气仅仅流过螺旋管32。这种完全干燥的运行模式在非常冷的条件下是最理想的。在图3的左部所示的模式中,图3结构中的旁通阀,即第二控制阀36(参见图1)被激活用以使液体不落在下部的热传导介质30的上方,尽管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水会落在冷却塔填料的上方。如图3的右部所示的结构,风门40是开启的,空气同时流过螺旋管32和下部的热传导介质30。这示出了一种运行模式,在上部结构中使用螺旋管32,而在下半部分使用填充介质,即下部的热传导介质30。
图2和3示出了极端情形,其中,在冷却塔的上部结构中,全部水仅通过蒸发介质,即上部的热交换介质26(图2)或螺旋管32(图3)中的一个或另一个。然而,尽管没有在附图中明确描述,也可以认识到,在某些实施例中,控制阀20是种连续调节阀,以便冷却塔上部结构中任一部分水都可以通过两个上部的热交换介质26和螺旋管32中的一个或另一个。另外,旁通阀,即第二控制阀36可以是连续调节阀以便控制通常的水流通过下部的热传导介质30。
图4与图1相似,但所示冷却塔50基本上是一个侧部。图4所示的系统除了提供固定端墙54以外与图1的一个侧部相似。图4也示意性地描述了出口空气混合挡板52。在空气从冷却塔排出前,空气混合挡板52用来加强上部气流与下部气流的混合。在某些情形下,下部气流相对于上部气流趋向于有更多的水蒸气悬浮于其中,如果这些路径仍未混合,将趋向于从较高的水蒸汽气流中产生羽流。在某些情况下,混合气流可以减少整体羽流。空气混合挡板52只是进行了示意性地说明,已知的多种不同的空气混合挡板中的任何一种都可以使用。
图5和6描述了相应于图4的变化的实施例。在图5和6中,虚线表示没有使用的热交换介质,箭头表示活动的气流路径。在该实施例中,下部填充介质(图4中的30)是螺旋管道56,螺旋管道56可以纳入蒸汽加强装置58,如美国专利US6702004所披露的。在该实施例中,具有最暖进入温度的处理流体首先从冷却塔的下部进入螺旋管道56,然后在较冷的温度下从螺旋管56中流出以便排放或返回到处理装置。流体流经螺旋管道56,并通过下降的蒸汽热交换水的第二次循环加强冷却,下降的蒸汽热交换水是用泵从下部集水池抽到顶部配水系统,即上部的配水盆24的。这样,本系统依靠副流体穿过冷却塔的循环来给主流体提供热交换。副流体的流动与图1-4所描述的内容相似。
图5和6示意性地描述了图4所示的实施例,但另外增加了下部螺旋管道56。当然,图1所述的实施例也可以配置与图5、6所述相似的下部螺旋管,并设置有图1所示实施例的下部的热传导介质30。按照这种方法,上述图1-6包括四组实施例,图1-3所示没有附加的下部螺旋管的实施例,图4所示没有附加的下部螺旋管的实施例,图1所示具有附加的下部螺旋管的实施例(未示出),图5-6所示具有附加的下部螺旋管的实施例。
图5示出了蒸发模式下的顶部结构,附图6示出了顶部结构的闭路模式。在图5和6中,下部结构都是活动地使水流经螺旋管被冷却。
图7与图1相似,但示出了另一个可选择的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每个侧部都有与下部的热传导介质30相对的下部闭合螺旋管60。在下部的热传导介质30是蒸发介质的情形下,可以认识到,本实施例中的整个下部冷却部分的运行与上部冷却部分的运行相似。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中的控制阀36可以选择性地导引流体进入中间集水盆,即重新配水盘28以便(1)下落流过蒸发填充介质30或(2)流入螺旋管60。通过这种方式,控制阀36在功能上与控制阀20相似。控制阀36可以是连续阀,从而导引一部分流体流过一种介质,剩余部分流体流过另一种介质。可以肯定,该实施例具有一种完全“干燥”冷却塔的运行模式,其中,控制阀20导引所有流体流过螺旋管32,第二控制阀36导引所有流体流过螺旋管60。流体离开螺旋管60直接进入下部的集水池31。根据图7的变化的实施例可以是具有两个侧部或一个侧部,可以使用薄片介质或螺旋管介质或下部介质30。
可以肯定,上述内容参照附图对系统的组成部件和运行进行了详细地、充分地描述。然而,下述讨论则更进一步地描述系统的一些实施例的运行模式。
以图1所示的实施例作为例子,在接近设计热负荷条件下,水经由控制阀20流到上部的配水盆24(绕过干燥热交换器32)。然后水通过顶部蒸发填料26并流入重新配水喷雾系统,即重新配水盘28,最后流过底部蒸发热交换器30。
在本实施例中,在不超过设计热负荷条件下,控制阀20打开保持预定的冷水设定值。控制阀20打开得越多,通过干燥热交换器,即螺旋管32的水越多,水变得越暖,蒸发消耗的水越少,产生的羽流也越少。控制阀20关闭得越多,通过蒸发热交换器,即上部的热交换介质26的水越多,水变得越冷,消耗的水越多,产生的羽流也越多。开动控制阀20的控制系统可以用来保持在或接近最佳平衡条件,或者可以手工操作。上部结构中的空气连续地通过蒸发和封闭热交换器,但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因此呈平行路径系统布置。在蒸发热交换和干燥热交换之间转换的能力和逐步地转换给“平”季节中的运行带来方便。
干燥螺旋管32中的水和上部蒸发热交换器,即上部的热交换介质26中的水在通过底部蒸发热交换器,即下部的热传导介质30之前在重新配水盘28中结合。
在远小于设计热负荷的条件下或在十分冷的条件下,上部蒸发热交换器,即上部的热交换介质26被完全绕过,因此没有发生蒸发。在这个点上,上部结构中的所有热传导都是通过干燥热交换器,即螺旋管32实现的。下部蒸发热交换器,即下部的热传导介质30可以继续运行,使系统能够作为干湿横流冷却塔的准确平行路径运行,或者可以被绕过(有或没有附加的挡板)。
如图3所示,在极端冷的条件下或为了保存额外的水,进风口风门40可以设置在下部热交换器,即下部的热传导介质30上。如果水完全绕过上部蒸发热交换器,即上部的热交换介质26,通过全部或部分地关闭下部热交换器风门40,水温可以保持在风机全速时的温度。这就减少了空气流动,减少了热传导并节约了用水,同时减少了羽流,保持风机全速可以允许通过干燥热交换器的最大热传导。一旦风门40完全关闭,冷却塔将在完全干燥的模式下运行。在这一模式下,消耗非常少的水,并且没有羽流发生。
现在讨论一下可用于本发明任一实施例的另外一种变形,虽然本发明的附图都没有明确描述,但本段将描述这一变形。每幅图都描述了封闭螺旋管,例如,设置在蒸发薄膜介质,即上部的热交换介质26的外表面或外部的封闭螺旋管32。也就是,在附图中的结构描述的实施例中,螺旋管接近进风口,并接近冷却塔的外侧,蒸发薄膜介质位于冷却塔内侧或接近冷却塔中心位置。然而,这些部件的位置可以颠倒。也就是,螺旋管在蒸发薄膜介质内部的实施例是可实现的。这有利于保护螺旋管不受环境影响,例如雪、冰、或风驱动,或下落的碎片例如树枝或树叶。在某些情况下,填料代替螺旋管的成本可能更小。进一步,如果填料被碎片接触,其效率受影响很小。然而,如果螺旋管被刺破,发生泄露是非常不期望的。因此,如本段所述,将填料朝向外部设置在某些情况下可以提供一种能抵抗天气和碎片的结构。如本段所述的将螺旋管设置在内部和将填料设置在外部的期望也取决于外部天窗是否设置在冷却塔的外侧。
本发明的许多特征和优点在详细说明中是显然的,因此,利用附加的权利要求来覆盖本发明的所有特征和优点都落入本发明的实质精神和范围内。进一步,因为很容易在技术上进行多种修改和变形,所以不期望将本发明限定为所述的具体结构和运行方式,因此,所有可以采取的修改和等同物都落入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23)

1.一种干湿式冷却塔,包括:
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的壳体结构;
设置在壳体内的第一蒸发热传导介质;
设置在壳体内的闭合螺旋管热传导介质;
设置在第一蒸发热传导介质上方的第一配水装置,该配水装置设置成将水分配到第一蒸发填充热传导填充介质中;
设置在第一蒸发热传导介质下方的第一集水池,该集水池设置成收集流经第一蒸发热传导介质的水;
第一控制阀,该控制阀通过控制水的流入量来给第一蒸发热传导介质和闭合螺旋管热传导介质两者或两者之一供水,其中,第一控制阀有一个位置,在该位置上第一小部分水供给第一蒸发热传导介质,和另一个位置,在该位置上,第二小部分水供给闭合螺旋管热传导介质;
其中闭合螺旋管热传导介质和第一蒸发热传导介质设置成横向相邻,第一空气通道限定在第一配水装置和第一集水池之间,穿过第一蒸发热传导介质和闭合螺旋管热传导介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湿式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小部分是全部的水,所述的第二小部分也是全部的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湿式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控制阀在第一和第二位置之间是连续变化的,并且还有一个中间位置范围,在此范围内一部分水供给第一蒸发热传导介质,剩余部分的水供给闭合螺旋管热传导介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湿式冷却塔,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设置在第一集水池下方的第二蒸发热传导介质,和进一步包括第二蒸发热传导介质下方的第二集水池,其中第二空气通道限定在第一和第二集水池之间,位于第一空气通道的下方,并穿过第二蒸发热传导介质,其中第一集水池可以设置成为第二配水装置,用来给第二蒸发热传导介质分配收集的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湿式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水通过闭合螺旋管热传导介质以后,引入第一集水池。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湿式冷却塔,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第二控制阀,第二控制阀将水从闭合螺旋管热交换介质中引出,并引入第一集水池或第二集水池。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干湿式冷却塔,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第二控制阀,第二控制阀将水从闭合螺旋管热传导介质中引出,并引入第一集水池或第二集水池。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干湿式冷却塔,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风门,风门位于进风口部分上,靠近第二蒸发热传导介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湿式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蒸发热传导介质是薄片包型填料。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干湿式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蒸发热传导介质是薄片包型填料。
11.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干湿式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和第二空气通道都通过出风口离开冷却塔,该干湿式冷却塔进一步包括挡板和出风口,挡板设置在第一和第二蒸发热传导介质之间。
12.一种干湿式冷却塔,包括:
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的壳体装置;
设置在壳体内的第一蒸发热传导装置;
设置在壳体内的闭合螺旋管热传导装置;
设置在第一蒸发热传导装置上方的第一配水装置,该配水装置设置成将水分配到第一蒸发填充热传导填充装置中;
设置在第一蒸发热传导装置下方的第一集水装置,该集水装置设置成收集流经第一蒸发热传导装置的水;
第一控制阀装置,该控制阀装置通过控制水的流入量来给第一蒸发热传导装置和闭合螺旋管热传导装置两者或两者之一供水,其中,第一控制阀装置有一个位置,在该位置上第一小部分水供给第一蒸发热传导装置,和另一个位置,在该位置上,第二小部分水供给闭合螺旋管热传导装置;
其中闭合螺旋管热传导装置和第一蒸发热传导装置设置成横向相邻,第一空气通道限定在第一配水装置和第一集水装置之间,穿过第一蒸发热传导装置和闭合螺旋管热传导介质。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干湿式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小部分是全部的水,所述的第二小部分也是全部的水。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干湿式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控制阀装置在第一和第二位置之间是连续变化的,并且还有一个中间位置范围,在此范围内一部分水供给第一蒸发热传导装置,剩余部分的水供给闭合螺旋管热传导装置。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干湿式冷却塔,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设置在第一集水装置下方的第二蒸发热传导装置,进一步包括第二蒸发热传导装置下方的第二集水装置,其中第二空气通道限定在第一和第二集水装置之间,位于第一空气通道的下方,并穿过第二蒸发热传导装置,其中第一集水装置可以设置成为第二配水装置,用来给第二蒸发热传导装置分配收集的水。
16.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干湿式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水通过闭合螺旋管热传导装置以后,引入第一集水装置。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干湿式冷却塔,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第二控制阀,第二控制阀将水从闭合螺旋管热传导装置中引出,并引入第一集水装置或第二集水装置。
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干湿式冷却塔,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第二控制阀,第二控制阀将水从闭合螺旋管热传导装置中引出,并引入第一集水装置或第二集水装置。
19.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干湿式冷却塔,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风门,风门位于进风口部分上,靠近第二蒸发热传导装置。
20.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干湿式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蒸发热传导装置是薄片包型填充装置。
21.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干湿式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蒸发热传导装置是薄片包型填充装置。
22.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干湿式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和第二空气通道都通过出风口离开冷却塔,该干湿式冷却塔进一步包括挡板和出风口,挡板设置在第一和第二蒸发热传导装置之间。
23.一种用于设置有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的壳体结构的冷却塔的干湿式冷却方法,包括:
利用设置在第一蒸发热传导介质上方的第一配水装置将水分配给设置在壳体中的第一蒸发热传导介质,配水装置设置成将水分配到第一蒸发填充热传导填充介质上;
将水分配给设置在壳体中的闭合螺旋管热传导介质;
利用设置在第一蒸发热传导介质下方的第一集水池收集水,该集水池设置成收集流经第一蒸发热传导介质的水;和
利用第一控制阀控制水的流入量来给第一蒸发热传导介质和闭合螺旋管热传导介质中的一个或两个供水,其中,第一控制阀有一个位置,在该位置上第一部分水供给第一蒸发热传导介质,和另一个位置,在该位置上,第二部分水供给闭合螺旋管热传导介质;
其中闭合螺旋管热传导介质和第一蒸发热传导介质设置成横向相邻,第一空气通道限定在第一配水装置和第一集水池之间,穿过第一蒸发热交换介质和闭合螺旋管热传导介质。
CN2009801173537A 2008-05-19 2009-05-18 干湿式冷却塔和冷却方法 Active CN10197096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2/123194 2008-05-19
US12/123,194 US7887030B2 (en) 2008-05-19 2008-05-19 Wet/dry cooling tower and method
PCT/US2009/044332 WO2009143053A1 (en) 2008-05-19 2009-05-18 Wet/dry cooling tower and method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70966A true CN101970966A (zh) 2011-02-09
CN101970966B CN101970966B (zh) 2012-07-25

Family

ID=413150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173537A Active CN101970966B (zh) 2008-05-19 2009-05-18 干湿式冷却塔和冷却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887030B2 (zh)
EP (1) EP2304367B1 (zh)
CN (1) CN101970966B (zh)
TW (1) TWI439657B (zh)
WO (1) WO2009143053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66990A (zh) * 2016-12-28 2017-05-31 山东大学 花瓣状填料布置的干湿混合大型冷却塔、冷却系统及方法
CN108871008A (zh) * 2018-08-15 2018-11-23 陈碧建 一种多联水帘换热器
CN111380372A (zh) * 2018-12-29 2020-07-0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段进气闭式冷却塔
CN113614482A (zh) * 2019-03-19 2021-11-05 巴尔的摩汽圈公司 具有羽流消减组件旁路的热交换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966924B2 (en) * 2009-11-13 2015-03-03 Equinix, Inc. Pre-cooling chamber for a cooling tower
KR20170062544A (ko) 2010-05-27 2017-06-07 존슨 컨트롤스 테크놀러지 컴퍼니 냉각탑을 채용한 냉각장치를 위한 써모싸이폰 냉각기
US8434746B2 (en) * 2010-07-02 2013-05-07 Baltimore Aircoil Company, Inc. Induced draft cooling tower
AT510203B1 (de) * 2010-07-13 2012-05-15 Siemens Vai Metals Tech Gmbh Kühlvorrichtung für heisses schüttgut
US20120023940A1 (en) * 2010-07-30 2012-02-02 TAS Energy, Inc. High performance orc power plant air cooled condenser system
US9891001B2 (en) * 2012-03-16 2018-02-13 Evapco, Inc. Hybrid cooler with bifurcated evaporative section
US9097465B2 (en) * 2012-04-21 2015-08-04 Lee Wa Wong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with multiple-effect evaporative condenser
US9207018B2 (en) * 2012-06-15 2015-12-08 Nexajoule, Inc. Sub-wet bulb evaporative chiller system with multiple integrated subunits or chillers
WO2014063238A1 (en) * 2012-10-25 2014-05-01 Cloud Dynamics Inc. Secure indoor data center
US9255739B2 (en) * 2013-03-15 2016-02-09 Baltimore Aircoil Company, Inc. Cooling tower with indirect heat exchanger
US9279619B2 (en) * 2013-03-15 2016-03-08 Baltimore Aircoil Company Inc. Cooling tower with indirect heat exchanger
US20160252313A1 (en) * 2013-10-22 2016-09-01 Güntner Gmbh & Co. Kg Actuating unit for a heat exchanger, heat exchanger, and a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 heat exchanger
US9291397B2 (en) * 2014-02-07 2016-03-22 Spx Cooling Technologies, Inc. Liquid distribution system for a fluid cooler
US11365938B2 (en) * 2014-05-15 2022-06-21 Frigel Firenze S. P. A. Combined convector
JP6401587B2 (ja) * 2014-11-28 2018-10-10 東芝プラント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地下変電所の変圧器冷却装置、変圧器冷却システム、および変圧器冷却方法
NL2014380B1 (nl) * 2015-03-02 2017-01-17 Eco-Logical Entpr B V Enthalpiewisselaar.
US9789419B2 (en) * 2015-03-08 2017-10-17 Hossein Akhavi Restoring cooling tower outlet fog into water cycle
US10113326B2 (en) 2015-08-07 2018-10-30 Spx Cooling Technologies, Inc. Modular heat exchange tower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same
WO2017053820A1 (en) * 2015-09-23 2017-03-30 Composite Cooling Solutions, L.P. Hybrid wet/dry cooling tower and improved fill material for cooling tower
US9995533B2 (en) * 2015-12-03 2018-06-12 Baltimore Aircoil Company, Inc. Cooling tower with indirect heat exchanger
US10724798B2 (en) * 2015-12-08 2020-07-28 Lee Wa Wong Cooling tower with multiple-layer cooling unit
US11029093B2 (en) * 2017-03-30 2021-06-08 Baltimore Aircoil Company, Inc. Cooling tower with direct and indirect heat exchanger
US11067338B2 (en) * 2017-09-01 2021-07-20 The Babcock & Wilcox Company Air cooled condenser (ACC) wind mitigation system
RU2766163C2 (ru) * 2017-09-19 2022-02-08 Эвапко, Инк. Теплообмен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воздушного охлаждения с интегрированной и механизированной системой предварительного охлаждения воздуха
AU2019361652A1 (en) * 2018-10-17 2021-05-27 JS Creates Pte Ltd Cooling apparatus and a method for cooling a waterflow
MA43623A1 (fr) * 2018-11-15 2020-05-29 Univ Int Rabat Dispositif de refroidissement évaporatif basé sur la nanotechnologie
MX2022009676A (es) * 2020-02-19 2022-10-27 Evapco Inc Intercambiador de calor con doble apilado en forma de ¿v¿.
US12038233B2 (en) 2020-12-23 2024-07-16 Baltimore Aircoil Company, Inc. Hybrid heat exchanger
CN117916532A (zh) * 2021-03-22 2024-04-19 Spx冷却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多模式复合型热交换器
PL4098964T3 (pl) 2021-05-31 2023-07-24 Ovh Urządzenie do chłodzenia zawierające obieg zamknięty, obieg półotwarty i co najmniej jeden wentylator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157070A (en) * 1936-12-28 1939-05-02 Stewart C Coey Cooling tower
US2247514A (en) * 1940-07-22 1941-07-01 Marley Co Center vent double flow coil tower
US3831667A (en) * 1971-02-04 1974-08-27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 Combination wet and dry cooling system for a steam turbine
US3865911A (en) * 1973-05-03 1975-02-11 Res Cottrel Inc Cooling tower type waste heat extrac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3925523A (en) * 1973-11-12 1975-12-09 Marley Co Opposed air path wet-dry cooling tower and method
US3982914A (en) * 1974-03-07 1976-09-28 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oration Drift eliminators for evaporative cooling towers
US3995689A (en) * 1975-01-27 1976-12-07 The Marley Cooling Tower Company Air cooled atmospheric heat exchanger
JPS5264040A (en) * 1975-11-21 1977-05-27 Ishikawajima Harima Heavy Ind Co Ltd Cooling tower
DE2602485B2 (de) * 1976-01-23 1980-05-22 Gea-Luftkuehlergesellschaft Happel Gmbh & Co Kg, 4630 Bochum Wasserrückkühlvorrichtung
US4218408A (en) * 1976-05-03 1980-08-19 Balcke-Durr Aktiengesellschaft Cooling tower with ripple plates
US4157368A (en) * 1977-12-23 1979-06-05 Combustion Engineering, Inc. Vortex cooling tower
US4476065A (en) * 1983-04-20 1984-10-09 Niagara Blower Co. Increased capacity wet surface air cooling system
US4893669A (en) * 1987-02-05 1990-01-16 Shinwa Sangyo Co., Ltd. Synthetic resin heat exchanger unit used for cooling tower and cooling tower utilizing heat exchanger consisting of such heat exchanger unit
US5028356A (en) * 1987-07-10 1991-07-02 Vincent Wiltz Multi-level film fill assembly cooling tower
US5944094A (en) * 1996-08-30 1999-08-31 The Marley Cooling Tower Company Dry-air-surface heat exchanger
US6070860A (en) * 1998-08-14 2000-06-06 The Marley Cooling Tower Company Crossflow water cooling tower having structure allowing air flow through water distribution system
US6142219A (en) * 1999-03-08 2000-11-07 Amstead Industries Incorporated Closed circuit heat exchange system and method with reduced water consumption
US6644566B1 (en) * 2000-09-21 2003-11-11 Baltimore Aircoil Company, Inc. Water distribution conduit
US6702004B2 (en) * 2002-04-12 2004-03-09 Marley Cooling Technologies, Inc. Heat exchange method and apparatus
US7364141B2 (en) * 2005-03-01 2008-04-29 Spx Cooling Technologies, Inc. Fluid cooler with evaporative heat exchanger
CN1963369A (zh) * 2005-11-10 2007-05-16 矿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蒸发式密闭型冷却水塔
US7484718B2 (en) * 2006-02-13 2009-02-03 Baltimore Aircoil Company, Inc Cooling tower with direct and indirect cooling sections
US7510174B2 (en) * 2006-04-14 2009-03-31 Kammerzell Larry L Dew point cooling tower, adhesive bonded heat exchanger, and other heat transfer apparatus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66990A (zh) * 2016-12-28 2017-05-31 山东大学 花瓣状填料布置的干湿混合大型冷却塔、冷却系统及方法
WO2018120956A1 (zh) * 2016-12-28 2018-07-05 山东大学 花瓣状填料布置的干湿混合大型冷却塔、冷却系统及方法
CN106766990B (zh) * 2016-12-28 2019-04-23 山东大学 花瓣状填料布置的干湿混合大型冷却塔、冷却系统及方法
CN108871008A (zh) * 2018-08-15 2018-11-23 陈碧建 一种多联水帘换热器
CN111380372A (zh) * 2018-12-29 2020-07-0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段进气闭式冷却塔
CN113614482A (zh) * 2019-03-19 2021-11-05 巴尔的摩汽圈公司 具有羽流消减组件旁路的热交换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304367B1 (en) 2015-08-26
WO2009143053A1 (en) 2009-11-26
EP2304367A4 (en) 2013-04-03
CN101970966B (zh) 2012-07-25
US20090283245A1 (en) 2009-11-19
TWI439657B (zh) 2014-06-01
US7887030B2 (en) 2011-02-15
TW201013147A (en) 2010-04-01
EP2304367A1 (en) 2011-04-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70966B (zh) 干湿式冷却塔和冷却方法
JP6270983B2 (ja) 間接熱交換器を有する冷却塔
CN102907190B (zh) 用于对数据处理中心的内部进行空气调节的系统
US7484718B2 (en) Cooling tower with direct and indirect cooling sections
RU2125693C1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теплообмена
MX2007008386A (es) Metodo y materiales para mejorar intercambiadores de calor evaporativos.
US8434746B2 (en) Induced draft cooling tower
CN1985129B (zh) 热交换装置
JP2000274977A (ja) 熱交換装置及び熱抽出法
CN110462323A (zh) 具有直接和间接热交换器的冷却塔
WO2014149876A1 (en) Cooling tower with indirect heat exchanger
KR20160033065A (ko) 간접 열교환기를 갖는 냉각탑
AU2069800A (en) Closed circuit heat exchange system and method with reduced water consumption
CN203672184U (zh) 一种热泵供热除雾节水型冷却塔
RU2320947C2 (ru) Способ испарительного охлаждения до точки росы и пластинчат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испарительного охладителя
US20160054070A1 (en) Heat exchange system adapted to selectively operate in wet and/or or dry mode
KR960001649A (ko) 공기 냉각 장치
CN218210868U (zh) 一种蒸发管束与干管束灵活组合使用的联合空冷塔
CN115143805A (zh) 蒸发管束与干管束灵活组合使用的联合空冷塔及控制方法
CN114877711A (zh) 一种干湿两用型冷却器
AU2010201392A1 (en) Method and Means for Operating Evaporative Cooler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