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69582B - 一种捆束链路的标签分配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捆束链路的标签分配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69582B
CN101969582B CN2009101502004A CN200910150200A CN101969582B CN 101969582 B CN101969582 B CN 101969582B CN 2009101502004 A CN2009101502004 A CN 2009101502004A CN 200910150200 A CN200910150200 A CN 200910150200A CN 101969582 B CN101969582 B CN 10196958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k
label
label distribution
distribution
member li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5020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69582A (zh
Inventor
何中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091015020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969582B/zh
Publication of CN1019695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695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695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6958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捆束链路的标签分配系统及方法,用以为自动交换光网络的捆束链路分配标签。其中该方法包括:接收捆束链路标签分配请求,获取捆束链路的成员链路的数量;若成员链路的数量为1或者成员链路的数量大于1但满足业务带宽需求且具有空闲时隙的成员链路为1,则获得标签分配请求的级联等级,根据级联等级在成员链路时隙的特定一端向对端进行标签分配;否则获得标签分配请求的级联等级,对不同级联等级的标签分配请求分别在不同的成员链路上进行标签分配。本发明系统及方法尽量使不同级联级别的标签分配请求分开进行,减少了级联与非级联标签混合分配所带来的标签碎片,增强了捆束链路对于级联标签的分配能力。

Description

一种捆束链路的标签分配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动交换光网络(Automatic Switched Optical Network,ASON),尤其涉及一种捆束链路的标签分配方法。
背景技术
ASON网络具有智能化、个性化等特点。其智能化主要体现在能够自动发现网络资源并进行链路的配置,能够通过标准的信令、路由交换方式,而不是采用手工配置或私有协议方式来完成带宽连接的建立、更新和释放,能够为业务提供需要的保护,在网络发生故障时进行及时的恢复。其个性化则主要体现在面向业务的带宽交易特性,可以按需求进行带宽分配,并为客户提供差异化的服务。
在ASON网络中,传送平面的相邻节点之间可能会存在着大量的链路,对于其中具有相同特性(包括自动发现属性、保护属性、链路权重以及共享风险组值等)的链路,可以聚合为一条链路,即所谓的捆束链路。当然,捆束链路也可以只包含一条成员链路。对于这种情况,在互联网工程任务组(The 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IETF)提出的通用多协议标签交换(Generalized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GMPLS)协议族中的链路管理——LMP协议则描述为将多条数据链路汇聚成一条流量工程(TE)链路,并同步链路属性。
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捆束链路示意图。如图1所示,第一节点110和第二节点120之间,存在n条成员链路,这n条成员链路聚合成该TE链路。
捆束链路大大减少了网络中链路状态广播(LSA)消息的发送,与此同时,还减少了相邻节点间存在多条平行链路时给最短路径优先算法计算路由时带来的困扰。
对于现有的ASON网络,由于硬件技术的限制,对于单个数据链路在分配时隙时只支持标准级联,即只支持VC4(也称为非级联模式)、VC4-4C、VC4-16C、VC4-64C和VC4-256C等带宽颗粒度的标签分配。也就是说带宽分配必须在数据链路的连续时隙空间上进行,并满足特定的起始时隙要求。如标准4级联支持以1、5、9、13··号时隙为起始时隙的连续4个时隙的标签分配,标准16级联只支持以1、17、33··号时隙为起始时隙的连续16个时隙的标签分配。对于只有一个成员链路的TE链路,其标签的分配都必须在该成员链路上进行。
但对于捆束链路,由于其可能具有一个以上的成员链路,则如何在多个成员链路中合理地进行标签分配,是业界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需要提供一种标签分配系统及方法,用以为ASON网络的捆束链路分配标签。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首先提供了一种捆束链路的标签分配方法,包括:
接收到用于为所述捆束链路分配标签的捆束链路标签分配请求;
获取所述捆束链路的成员链路的数量;
若所述成员链路的数量为1或者所述成员链路的数量大于1但满足业务带宽需求且具有空闲时隙的成员链路为1,则获得所述标签分配请求的级联等级,根据所述级联等级在所述成员链路时隙的特定一端向对端进行标签分配;
否则,获得所述标签分配请求的级联等级,对不同级联等级的标签分配请求分别在不同的成员链路上进行标签分配。
优选地,所述级联等级,当所述捆束链路的成员链路只有一个或者两个时,进一步区分为级联和非级联两种模式。
优选地,所述捆束链路首次进行标签分配时,将所述成员链路固定对应到不同级联级别的所述标签分配请求并设置标志位,后续标签分配根据所述标志位进行。
优选地,若所述成员链路的数量为1或者所述成员链路的数量大于1但满足业务带宽需求且具有空闲时隙的成员链路为1,非级联的标签分配在时隙的一端向另一端分配,所有级联的标签分配按相反方向进行。
优选地,当所述捆束链路的成员链路的数量多于所述捆束链路能容纳的级联等级时,每个级联等级各占一个成员链路,剩余成员链路分配给级联级别从高到低的标签。
优选地,当捆束链路的成员链路少于所述捆束链路能容纳的级联等级时,若所述具有空闲时隙的成员链路为2,则带宽较大的成员链路用于级联标签的分配且带宽较小的成员链路用于非级联标签的分配,否则非级联标签分配和最大级联标签分配分别各占据一个成员链路,尽量让中间级别的级联标签在相同的成员链路中进行分配。
优选地,所述成员链路的数量大于1且部分成员链路没有空闲时隙时,优先考虑较高或较低级别的级联标签分配所占据的成员链路,且级联标签分配从端口时隙的同一端进行。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捆束链路的标签分配系统,包括接收模块、获取模块、第一判断模块、第二判断模块以及分配模块,其中:
所述接收模块,用于接收为所述捆束链路分配标签的捆束链路标签分配请求;
所述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标签分配请求获取所述捆束链路的成员链路的数量;
所述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成员链路的数量是否为1;
所述第二判断模块,用于所述成员链路的数量大于1时判断满足业务带宽需求且具有空闲时隙的成员链路是否为1;
所述分配模块,用于所述第一判断模块或者所述第二判断模块的判断结果为1时,获得所述标签分配请求的级联等级,根据所述级联等级在所述成员链路时隙的特定一端向对端进行标签分配;否则获得所述标签分配请求的级联等级,对不同级联等级的标签分配请求分别在不同的成员链路上进行标签分配。
优选地,所述分配模块在首次进行标签分配时,将所述成员链路固定对应到不同级联级别的所述标签分配请求并设置标志位,后续标签分配根据所述标志位进行。
优选地,所述第一判断模块或者所述第二判断模块的判断结果为1时,非级联的标签分配在时隙的一端向另一端分配,所有级联的标签分配按相反方向进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捆束链路的标签分配系统及方法,尽量使不同级联级别的标签分配请求分开进行,减少了级联与非级联标签混合分配所带来的标签碎片,增强了捆束链路对于级联标签的分配能力。同时解决了捆束链路的成员链路选择机制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使负载在成员链路内部得到了均衡。另外还通过设置标志位,避免了每次分配标签时查询空闲时隙而带来时间上的浪费。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捆束链路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捆束链路标签分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捆束链路标签分配方法第一实施例的实施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捆束链路标签分配方法第二实施例的实施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捆束链路标签分配方法第三实施例的实施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捆束链路标签分配方法第四实施例的实施示意图;
图7(A)和图7(B)是采用本发明方法得到的标签分配结果示意图;
图8(A)和图8(B)是是采用传统轮询法得到的标签分配结果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捆束链路的标签分配系统实施例的组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发明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效果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图2是本发明捆束链路标签分配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发明方法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210,接收到用于为捆束链路分配标签的捆束链路标签分配请求;
步骤S220,根据该标签分配请求获取捆束链路的成员链路的数量,若成员链路的数量为1则转步骤S260,如果成员链路的数量大于1,则转步骤S230;
步骤S230,获取捆束链路中满足业务带宽需求的成员链路的数量,如果只有1个成员链路能够满足业务带宽需求,则转步骤S260,如果有多于1个的成员链路满足业务请求的带宽需求,则转步骤S240;
步骤S240,从满足业务带宽需求的成员链路中,获取具有空闲时隙的成员链路的数量,如果只有1个满足业务带宽需求的成员链路具有空闲时隙,则转步骤S260,如果有多于1个满足业务带宽需求的成员链路具有空闲时隙,则转步骤S250;
步骤S250,获得标签分配请求的级联等级,然后对不同级联等级的标签分配请求,分别在不同的成员链路上进行标签分配,结束;其中标签分配请求的级联等级,可进一步区分为级联和非级联两种模式;
步骤S260,获得标签分配请求的级联等级,根据所获得的级联等级在该成员链路时隙的特定一端向对端进行标签分配,结束。
在实际应用的时候,上述步骤S210,收到标签分配请求时,首先对捆束链路的空闲带宽是否满足标签分配需求进行判断,若不满足则直接返回分配标签失败,如果满足则执行步骤S220。
在实际应用的时候,上述步骤S250中,如果是捆束链路第一次进行标签分配,则可以先将成员链路固定地对应到不同的级联级别的标签分配请求,并设置标志位,尽量使具有较大带宽的成员链路用于较高等级的级联标签分配。所设置的标志位,可以用于后续的标签分配。记录当前最小或最大的空闲时隙的位置,后续标签的分配,直接根据该标志位进行,以免每次查询空闲时隙而带来时间上的浪费。
在实际应用的时候,上述步骤S250中,如果成员链路的数量多于捆束链路能容纳的级联等级数时,除每个级联等级各占一个成员链路外,剩余的成员链路可依次分配给级联级别从高到低的标签分配使用。
在实际应用的时候,上述步骤S250中,还可能包括成员链路的数量少于捆束链路能容纳的级联等级数时的情况:
(1)如果捆束链路只有两个成员链路时,则这两个成员链路中带宽较大的成员链路用于级联标签的分配,并且从时隙的同一端开始分配,带宽较小的成员链路则用于非级联标签的分配;
(2)如果捆束链路具有两个以上成员链路时,使非级联标签分配和最大级联标签分配分别各占据一个成员链路,而尽量让中间级别的级联标签在相同的成员链路中进行分配。
在实际应用的时候,上述步骤S250中,还可能会有捆束链路虽然具有多个成员链路,但其中有的成员链路已经没有空闲时隙的情况。此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的不同来设置进一步的成员链路选择策略,比如可优先考虑较高或较低级别的级联标签分配所占据的成员链路,也可优先考虑最高或最低级别级联标签分别占据的成员链路。并且,所有级联标签分配都从端口时隙的同一端进行。
在实际应用的时候,上述步骤S260中,对于非级联的标签分配在时隙的一端向另一端分配(如从小到大),而所有级联的标签分配按相反方向(如从大到小,或者说从该另一端到本端)进行。
同时,可以理解,本发明方法也完全适用于只有一个成员链路的TE链路的标签分配。
图3至图6是本发明捆束链路标签分配方法的四个实施例,分别是捆束链路包含有一至四个具有空闲时隙的成员链路的情形,其中提供了一种成员链路带宽不足时对其他成员进行选择的策略。根据现有技术,一个光端口最大只能支持64级联的标签分配,因此捆束链路支持3个等级的级联标签分配是最基本的情况。图7(A)及图7(B)是采用图3所示实施例得到的标签分配结果示意图,图8(A)及图8(B)是采用传统轮询法得到的标签分配结果示意图,用于与图7进行对比。
其中,图4至图6中,下方的数字用于区分成员链路,可以视为成员链路的标识;上方的数字及弧形虚线示意当一个成员链路没有空余带宽时优先考虑的其它成员链路,是一个优先级及选择的表示。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并没有明确的优先考虑的具体对象。
图3是本发明方法在捆束链路只有一个成员链路时的实施示意图。本实施例为一个具有16个VC4带宽的光端口的标签分配。首先依次在捆束链路的成员链路上分配1个4级联、1个非级联和1个4级联的标签,如图7(A)所示;然后释放第一次分配的4级联标签,再分配1个非级联的标签,如图7(B)所示。图7(A)、图7(B)、图8(A)以及图8(B)中左下方向的斜线表示的是4级联标签分配,右下方向的斜线表示的是非级联的标签分配。本实施例也可以用于说明捆束链路只有一个成员链路满足业务带宽需求且有空闲时隙的情形。
图8(A)和图8(B)是采用的是传统轮询方法进行标签分配的得到的结果,首先依次在捆束链路的成员链路上分配1个4级联、1个非级联和1个4级联的标签,如图8(A)所示;然后释放第一次分配的4级联标签,然后再分配1个非级联的标签,如图8(B)所示。
有图7和图8可以看出,图3所示实施例所分配的标签更为集中,减少了标签碎片,并避免了标签碎片的零星分布,同时也可以增加光端口对级联标签的分配能力。从中也充分体现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完全适用于只有一个成员链路的TE链路的标签分配。
图5是本发明方法在捆束链路具有三个成员链路时的实施示意图,本实施例为每个成员链路都具有64个VC4的带宽的光端口的标签分配。首先,在捆束链路上依次分配13个非级联标签,1个16级联、1个4级联、15个非级联以及1个16级联的带宽;然后在捆束链路上依次分配2个非级联、1个16级联、1个4级联的带宽;然后再释放第一次在捆束链路上分配的16级联带宽;最后在捆束链路上再分配1个非级联、1个4级联的带宽。
由于时隙数目较多,本实例以数字的形式来表示时隙状态:1表示时隙被占用;0表示空闲时隙。若采用传统的空闲时隙轮询方法,经上述四步后捆束链路的3个成员链路时隙占用情况分别如下:
第一成员链路:11111111、11111111、10001111、00000000、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第二成员链路:11001111、00000000、11111111、11111111、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第三成员链路: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其中带有下划线的数字表示标签碎片。
根据标准级联的定义以及时隙占用情况,可以得出分配后捆束链路对于非级联、4级联、16级联和64级联的容纳能力分别是:117个、28个、6个和1个。
但采用本发明所述方法,则可以得到如下结果: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2:11111111、11110000、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00000000;
3: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此时,捆束链路对于非级联、4级联、16级联和64级联的容纳能力分别是:117个、29个、7个和1个。
由此可见,本发明方法减少了级联与非级联标签混合分配所带来的标签碎片,增强了捆束链路对于级联标签的分配能力。
图4是本发明方法在捆束链路具有两个成员链路时的实施示意图,主要是为了说明级联和非级联标签分配分别占用一个成员链路,当其中一个被完全占用时考虑另外一个。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2个分别具有16个vc4带宽的成员链路进行捆束,分别分配6个非级联标签和5个4级联的标签,级联标签分配完全占用成员2,于是开始在成员链路1的上端开始标签分配。
图6是本发明方法在捆束链路具有四个成员链路时的实施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每个成员链路都具有64个VC4的带宽的光端口的标签分配。1、4、16、64级联标签分配分别各占用一个成员链路,首先,在捆束链路上依次分配13个非级联标签,1个16级联、1个4级联、15个非级联以及1个16级联的带宽;然后在捆束链路上依次分配11个非级联、1个4级联、1个16级联的带宽;然后再释放第一次在捆束链路上分配的16级联带宽;最后在捆束链路上再分配1个非级联、1个4级联的带宽。
图9为本发明捆束链路的标签分配系统实施例的组成示意图。结合图2所示方法实施例以及图3至图6所示的应用实例,图9所示的该系统实施例主要包括接收模块910、获取模块920、第一判断模块930、第二判断模块940以及分配模块950,其中:
接收模块910,用于接收为捆束链路分配标签的捆束链路标签分配请求;
获取模块920,与该接收模块910相连,用于根据标签分配请求获取捆束链路的成员链路的数量;
第一判断模块930,与该获取模块920相连,用于判断成员链路的数量是否为1;
第二判断模块940,与该第一判断模块930相连,用于成员链路的数量大于1时判断满足业务带宽需求且具有空闲时隙的成员链路是否为1;
分配模块950,与该第一判断模块930以及该第二判断模块940相连,用于第一判断模块930或者第二判断模块940的判断结果为1时,获得标签分配请求的级联等级,根据级联等级在成员链路时隙的特定一端向对端进行标签分配;否则获得标签分配请求的级联等级,对不同级联等级的标签分配请求分别在不同的成员链路上进行标签分配。
其中的级联等级,包括级联模式和非级联模式。
其中,该分配模块950在首次进行标签分配时,将成员链路固定对应到不同级联级别的标签分配请求并设置标志位,后续标签分配根据标志位进行。
其中,该第一判断模块930或者该第二判断模块940的判断结果为1时,非级联的标签分配在时隙的一端向另一端分配,所有级联的标签分配按相反方向进行。
其中,满足业务带宽需求且具有空闲时隙的成员链路多于捆束链路能容纳的级联等级时,分配模块950为每个级联等级各分配一个成员链路,剩余成员链路分配给级联级别从低到高的标签。
其中,满足业务带宽需求且具有空闲时隙的成员链路少于捆束链路能容纳的级联等级时,若具有空闲时隙的成员链路为2,则分配模块950将带宽较大的成员链路分配给级联标签且将带宽较小的成员链路分配给非级联标签,否则将非级联标签分配和最大级联标签分别各分配一个成员链路,中间级别的级联标签在其余成员链路中进行分配。
其中,成员链路的数量大于1且部分成员链路没有空闲时隙时,分配模块950优先考虑较高或较低级别的级联标签分配所占据的成员链路,且级联标签分配从端口时隙的同一端进行。
由上述内容可见,本发明提供的捆束链路的标签分配系统及方法,能够在满足标准级联的条件下,尽量使不同级联级别的标签分配请求分开进行,从而减少了级联与非级联标签混合分配所带来的标签碎片,增强了捆束链路对于级联标签的分配能力;同时使具有不同带宽需求的业务分别在不同的成员链路中进行标签分配,解决了捆束链路的成员链路选择机制问题,并在一定程度上使负载在成员链路内部得到了均衡。
虽然本发明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只是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上及细节上作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捆束链路的标签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到用于为所述捆束链路分配标签的捆束链路标签分配请求;
获取所述捆束链路的成员链路的数量;
若所述成员链路的数量为1或者所述成员链路的数量大于1但满足业务带宽需求且具有空闲时隙的成员链路的数量为1,则获得所述标签分配请求的级联等级,根据所述级联等级在所述成员链路时隙的特定一端向对端进行标签分配;
否则,获得所述标签分配请求的级联等级,对不同级联等级的标签分配请求分别在不同的成员链路上进行标签分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级联等级,当所述捆束链路的成员链路只有一个或者两个时,进一步区分为级联和非级联两种模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捆束链路首次进行标签分配时,将所述成员链路固定对应到不同级联等级的所述标签分配请求并设置标志位,后续标签分配根据所述标志位进行。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若所述成员链路的数量为1或者所述成员链路的数量大于1但满足业务带宽需求且具有空闲时隙的成员链路的数量为1,非级联的标签分配在时隙的一端向另一端分配,所有级联的标签分配按相反方向进行。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捆束链路的成员链路的数量多于所述捆束链路能容纳的级联等级时,每个级联等级各占一个成员链路,剩余成员链路分配给级联等级从高到低的标签。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捆束链路的成员链路少于所述捆束链路能容纳的级联等级时,若所述具有空闲时隙的成员链路的数量为2,则带宽较大的成员链路用于级联标签的分配且带宽较小的成员链路用于非级联标签的分配,否则非级联标签分配和最大级联标签分配分别各占据一个成员链路,尽量让中间级别的级联标签在相同的成员链路中进行分配。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成员链路的数量大于1且部分成员链路没有空闲时隙时,优先考虑较高或较低级别的级联标签分配所占据的成员链路,且级联标签分配从端口时隙的同一端进行。
8.一种捆束链路的标签分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接收模块、获取模块、第一判断模块、第二判断模块以及分配模块,其中:
所述接收模块,用于接收为所述捆束链路分配标签的捆束链路标签分配请求;
所述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标签分配请求获取所述捆束链路的成员链路的数量;
所述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成员链路的数量是否为1;
所述第二判断模块,用于所述成员链路的数量大于1时判断满足业务带宽需求且具有空闲时隙的成员链路的数量是否为1;
所述分配模块,用于所述第一判断模块或者所述第二判断模块的判断结果为1时,获得所述标签分配请求的级联等级,根据所述级联等级在所述成员链路时隙的特定一端向对端进行标签分配;否则获得所述标签分配请求的级联等级,对不同级联等级的标签分配请求分别在不同的成员链路上进行标签分配。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配模块在首次进行标签分配时,将所述成员链路固定对应到不同级联等级的所述标签分配请求并设置标志位,后续标签分配根据所述标志位进行。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判断模块或者所述第二判断模块的判断结果为1时,非级联的标签分配在时隙的一端向另一端分配,所有级联的标签分配按相反方向进行。
CN2009101502004A 2009-07-27 2009-07-27 一种捆束链路的标签分配系统及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6958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502004A CN101969582B (zh) 2009-07-27 2009-07-27 一种捆束链路的标签分配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502004A CN101969582B (zh) 2009-07-27 2009-07-27 一种捆束链路的标签分配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69582A CN101969582A (zh) 2011-02-09
CN101969582B true CN101969582B (zh) 2013-01-16

Family

ID=435486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50200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69582B (zh) 2009-07-27 2009-07-27 一种捆束链路的标签分配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96958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57976B (zh) * 2011-08-25 2017-03-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算路处理方法、装置及节点
US9258212B2 (en) * 2013-03-15 2016-02-09 Cisco Technology, Inc. Supporting arbitrary routing criteria in software defined networks
CN104967566B (zh) * 2015-05-06 2018-04-13 广州供电局有限公司 自动交换光网络小颗粒业务路径规划方法及装置
CN105763466B (zh) * 2016-03-10 2019-08-06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流量控制方法和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66185A (zh) * 2006-10-20 2008-04-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链路退出服务的方法和系统
CN101212455A (zh) * 2006-12-27 2008-07-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链路聚合控制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077613B2 (en) * 2007-12-03 2011-12-13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Pinning and protection on link aggregation groups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66185A (zh) * 2006-10-20 2008-04-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链路退出服务的方法和系统
CN101212455A (zh) * 2006-12-27 2008-07-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链路聚合控制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69582A (zh) 2011-0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71902B (zh) 分配无源光网络上行带宽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Xie et al. A dynamic bandwidth allocation scheme for differentiated services in EPONs
CN100459561C (zh) 公用信道流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1969582B (zh) 一种捆束链路的标签分配系统及方法
CN105206010B (zh) 一种无线集中抄表网络的通信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2449956A (zh) 一种网络中资源委托调整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1478527A (zh) 带宽分配方法和路由设备
CN101888342A (zh) 带宽分配方法及装置
CN101984777A (zh) Pon系统、pon系统中的站侧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2025616A (zh) 一种实现双向转发检测的方法、装置及交换机
CN102932275A (zh) 一种应用于容延时网络的优先级报文转发方法
CN104995884A (zh) 分布式无交换机互连
CN101150878A (zh) 在智能光网络中实现光通道快速连接的并行信令方法
CN1964429A (zh) 一种分布式机顶盒升级管理方法、管理系统和管理设备
CN101686142A (zh) 网络保护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01471836B (zh) 包交换网络从设备向主设备注册方法
CN102347877A (zh) 总线调度方法及装置
CN102014040B (zh) 一种流量工程属性的发布方法及装置
CN100464541C (zh) 一种实现时分复用承载资源共享的方法及系统
CN100452681C (zh) 用于调度无源光网络中多类别业务的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01635683A (zh) 基于链路聚合的业务下发方法及装置
CN104320337A (zh) 一种灵活频谱光网络中的路由和频谱分配方法
CN103516619A (zh) 一种网络虚拟化系统中带宽调整的方法及装置
CN102487303A (zh) 时隙分配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00388745C (zh) 一种中继资源分布式管理方法和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116

Termination date: 2017072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