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16619A - 一种网络虚拟化系统中带宽调整的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网络虚拟化系统中带宽调整的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16619A
CN103516619A CN201210220114.8A CN201210220114A CN103516619A CN 103516619 A CN103516619 A CN 103516619A CN 201210220114 A CN201210220114 A CN 201210220114A CN 103516619 A CN103516619 A CN 1035166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ndwidth
queue
remote end
end module
mess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22011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16619B (zh
Inventor
滕新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22011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516619B/zh
Priority to PCT/CN2013/072476 priority patent/WO2014000467A1/zh
Priority to EP13810316.3A priority patent/EP2854346B1/en
Publication of CN1035166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16619A/zh
Priority to US14/583,469 priority patent/US9699113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166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166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70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L47/80Actions related to the user profile or the type of traffic
    • H04L47/805QOS or priority awa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41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by acting on aggregated flows or lin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12Avoiding congestion; Recovering from conges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12Avoiding congestion; Recovering from congestion
    • H04L47/125Avoiding congestion; Recovering from congestion by balancing the load, e.g. traffic enginee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3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in combination with information about buffer occupancy at either end or at transit n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68Pseudowire emulation, e.g. IETF WG PWE3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虚拟化系统中带宽调整的方法,所述网络虚拟化系统包括中心模块和m个远端模块,所述m个远端模块通过n个PW与所述中心模块的一个物理接口连接,所述方法包括:从所述m个远端模块获取所述n个PW中的每个PW的实时带宽;当所述获取的n个PW的实时带宽之和大于所述物理接口的带宽时,对P个PW的配置带宽进行调整;将所述P个PW调整后的配置带宽值分别发送到与所述P个PW分别连接的远端模块。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带宽调整的装置,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当判断所述n个PW的实时带宽之和大于所述中心模块的物理接口带宽时,对远端模块PW的配置带宽进行调整,尽量避免中心模块出现网络拥塞、丢包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网络虚拟化系统中带宽调整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网络虚拟化系统中带宽调整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服务质量(英文全称为Quality of Service,英文缩写为Qos)技术是网络设备对于转发的用户数据进行质量保障的一种技术,它主要通过带宽、时延、丢包率等指标进行测量。对于网际协议(英文全称为Internet Protocol,英文缩写为IP)网络来说,由于报文采用尽力转发的方式进行处理,如果没有QoS机制,某些业务类型(如视频、语音等)可能因为不能被及时转发导致业务质量不能达到要求,因此,网络设备的QoS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衡量标准。网络设备支持QoS主要是通过队列和调度机制来实现的,队列是调度的基本单元,它表示了当前报文的属性或类别(如报文对应的源端口或目的端口、报文的优先级分类等),而调度机制通过不同的算法(如基于优先级的算法、基于权重的算法)进行决策,以便将某个队列的当前报文进行转发处理。
为了解决网络节点过多、组网复杂、管理困难的问题,业界推出了网络虚拟化解决方案。网络虚拟化设备由中心模块和远端模块构成,网络中的宽带接入服务器(英文全称为Broadband Remote Access Server,英文简称为BRAS)或全业务路由器(英文全称为Service Router,英文简称SR)虚拟化为中心模块,主要负责控制处理和业务转发处理,网络中的光线路终端(英文全称为Optical Line Termina tion,英文简称为OLT)虚拟化为远端模块,主要接收中心模块的控制,通过远端端口接入用户数据,并发送到中心模块进行转发。网络虚拟化的基本技术包括横向虚拟化和纵向虚拟化,横向虚拟化是指将两台或多台中心模块集联成一台设备,通过统一的管理平面进行管理,通过统一的控制平面处理路由协议及建立转发表项,并将接收到的数据报文本地查表转发;而纵向虚拟化指将远端模块与中心模块通过内部的互联通道组合成一个虚拟设备的两个部分,远端模块受中心模块管理和控制,逻辑上不再是两台设备,数据报文根据远端模块本地转发表上送到中心模块转发,内部互联通道主要基于IP和多协议标签交换(英文全称为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英文简称为MPLS)建立内部虚链路(英文全称为Pseudo wire,英文简称为PW)实现。目前,网络虚拟化方案中的QoS并没有很好的方案实现,仍然与非虚拟化的情形采用相同的方法,即中心模块和远端模块分别进行QoS处理,两者没有很好的配合。远端模块向中心模块转发流量时,并不会考虑中心模块的实际处理能力,导致中心模块会经常出现网络拥塞,例如,在多个远端模块通过PW与中心模块的一个物理接口连接时,由于每个远端模块的PW在带宽配置上独立进行,与中心模块同一个物理接口连接的PW的配置带宽之和会经常出现大于中心模块的该物理接口的带宽的情况,当连接到中心模块的同一个物理接口的PW的配置带宽之和大于该物理接口的带宽时,可能会导致多个远端模块通过PW发送到中心模块的流量的实时带宽超出物理接口的带宽,而出现网络拥塞、丢包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虚拟化系统中带宽调整的方法及装置,解决在在网络虚拟化中远端模块通过PW向中心模块发送的实时流量之和超过中心模块处理能力导致流量丢失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网络虚拟化系统中带宽调整的方法,所述网络虚拟化系统包括中心模块和m个远端模块,所述m个远端模块通过n个PW与所述中心模块的一个物理接口连接,所述n个PW上有流量传输,所述m和n为正整数,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从所述m个远端模块获取所述n个PW中的每个PW的实时带宽,所述实时带宽为通过所述每个PW从远端模块到所述中心模块传输的实时流量占用的带宽值;
当所述获取的n个PW的实时带宽之和大于所述物理接口的带宽时,对P个PW的配置带宽进行调整(P<=n),以使得所述n个PW的实时带宽之和不大于所述物理接口带宽,所述P为正整数,所述P个PW为所述n个PW中的PW;
将所述P个PW调整后的配置带宽值分别发送到与所述P个PW分别连接的远端模块。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网络虚拟化系统中带宽调整装置,所述网络虚拟化系统包括带宽调整装置和m个远端模块,所述m个远端模块通过n个PW与所述带宽调整装置的一个物理接口连接,所述n个PW上有流量传输,所述m和n为正整数,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宽调整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从所述m个远端模块获取所述n个PW中的每个PW的实时带宽,所述实时带宽为通过所述每个PW从远端模块到所述中心模块的传输的实时流量占用的带宽值;
第一带宽调整单元,用于当所述获取的n个PW的实时带宽之和大于所述物理接口的带宽时,对P个PW的配置带宽进行调整(P<=n),以使得所述n个PW的实时带宽之和不大于所述物理接口带宽,所述P为正整数,所述P个PW为所述n个PW中的PW;
带宽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P个PW调整后的配置带宽值分别发送到与所述P个PW分别连接的远端模块。
综上,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在网络虚拟化系统中中心模块获取远端模块与中心模块连接的PW的实时带宽,当判断所述获取的PW的实时带宽之和大于所述中心模块的物理接口带宽时,对远端模块PW的配置带宽进行调整,充分利用远端模块的缓冲能力,尽量避免中心模块出现网络拥塞、丢包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虚拟化系统中带宽调整的方法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网络虚拟化系统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带宽或队列请求消息的消息格式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带宽响应消息的消息格式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队列响应消息的消息格式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告消息的消息格式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带宽调整的网络虚拟化系统举例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网络虚拟化系统中带宽调整的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虚拟化系统中带宽调整的方法,所述网络虚拟化系统包括中心模块和m个远端模块,所述m个远端模块通过n个PW与所述中心模块的一个物理接口连接,所述n个PW上有流量传输,所述m和n为正整数,所述方法包括以下内容。
102,从所述m个远端模块获取所述n个PW中的每个PW的实时带宽,所述实时带宽为通过所述每个PW从远端模块到所述中心模块传输的实时流量占用的带宽值。
可选地,从所述m个远端模块获取所述n个PW的每个PW的实时带宽,具体为:分别按照对第Q个PW获取实时带宽的方式获取所述n个PW中每个PW的实时带宽(Q<=n),所述Q为正整数,所述第Q个PW为所述n个PW中任意一个,对所述第Q个PW获取实时带宽,包括:
向所述第Q个PW对应的远端模块发送第Q个带宽请求消息,所述第Q个带宽请求消息包含所述第Q个PW的标识号ID;
接收第Q个带宽响应消息,所述第Q个带宽响应消息包含所述第Q个PW的实时带宽,所述第Q个带宽响应消息为对应所述第Q个带宽请求消息的响应消息。
所述第Q个PW对应的远端模块是指通过所述第Q个PW与所述中心模块连接的远端模块。所述第Q个带宽请求消息可以通过扩展标签分发协议(英文全称为Label Distribution Protocol,英文缩写为LDP)消息来实现,具体为扩展LDP消息的可选参数(Optional parameters)部分,LDP消息的可选参数部分可以采用如图3所示的消息格式,其中各个字段含义如下:
消息类型,用于标识所述第Q个带宽请求消息是用于获得PW的实时带宽,消息类型的取值可以自行定义为区别于其他消息类型的特定值,如消息类型取值为101,所述消息类型占14位(bit)。
消息长度,用于标识第Q个带宽请求消息的数据内容部分长度,所述消息长度占8bit。
PW数量,用于标识所述第Q个带宽请求消息用于获得的PW的实时带宽的数量,当所述第Q个带宽请求消息用于获得多个PW的实时带宽时,所述PW数量字段用于标识所述多个PW的数量。
PW1ID,用于标识所述第Q个带宽请求消息包含的第Q个PW的ID。
获得所述n个PW中其他的PW的实时带宽时发送的带宽请求消息格式同所述第Q个带宽请求消息,只是所述第Q个PW的ID字段填写为相应需要获得实时带宽的PW的ID。
可选地,当某个远端模块通过多个PW同所述中心模块连接时,如果需要获得所述多个PW的实时带宽,可以向所述某个远端模块发送一个带宽请求消息,所述带宽请求消息需要包含所述多个PW的每个PW的ID,例如,以所述第Q个带宽请求消息为例,所述第Q个带宽请求消息的消息格式参见图3,还包括:
PW2ID,用于标识所述第Q个带宽请求消息包含的第2个PW的ID。
PWn ID,用于标识所述第Q个带宽请求消息包含的第n个PW的ID。
在所述第Q个PW对应的远端模块接收到所述第Q个带宽请求消息后,通过解析获得所述第Q个带宽请求消息的消息类型后,当判断所述消息类型为特定值时,例如,所述特定值为101,统计所述第Q个PW的实时带宽,并向所述中心模块发送第Q个带宽响应消息,所述第Q个带宽响应消息包含所述统计获得的第Q个PW的实时带宽。所述中心模块接收到所述第Q个带宽响应消息后,解析获得所述第Q个PW的实时带宽。所述第Q个带宽响应消息可以通过扩展LDP消息来实现,具体为扩展LDP消息的可选参数部分,扩展LDP消息的可选参数部分可以采用如图4所示的消息格式,其中各个字段含义如下:
消息类型,用于标识所述第Q个带宽响应消息是用于携带PW的实时带宽,消息类型的取值可以自行定义为区别于其他消息类型的特定值,如消息类型取值为102,所述消息类型占14位(bit)。
消息长度,用于标识第Q个带宽响应消息的数据内容部分长度,所述消息长度占8bit。
PW数量,用于标识所述第Q个带宽响应消息包含的PW的实时带宽的数量,当所述第Q个带宽响应消息用包含多个PW的实时带宽时,所述PW数量字段用于标识所述多个PW的数量。
PW1ID,用于标识所述第Q个带宽响应消息包含的第Q个PW的ID。
PW1的实时带宽,用于标识所述第Q个带宽响应消息包含的所述第Q个PW的实时带宽。
可选地,当某个远端模块通过多个PW同所述中心模块连接时,当所述第Q个带宽请求消息包含多个PW的ID时,所述某个远端模块可以向所述中心模块发送一个带宽响应消息,所述带宽响应消息需要包含所述多个PW的每个PW的实时带宽,例如,以所述第Q个带宽响应消息为例,所述第Q个带宽响应消息的消息格式参见图4,还包括:
PW2ID,用于标识所述第Q个带宽响应消息包含的第2个PW的ID。
PW2的实时带宽,用于标识所述第Q个带宽响应消息包含的所述第2个PW的实时带宽。
PWn ID,用于标识所述第Q个带宽响应消息包含的第n个PW的ID。
PWn的实时带宽,用于标识所述第Q个带宽响应消息包含的所述第n个PW的实时带宽。
获得所述n个PW中其他的PW的实时带宽时接收到的带宽响应消息格式同所述第Q个带宽响应消息,只是将所述第Q个PW的ID字段填写为相应获得实时带宽的PW的ID,所述第Q个PW的实时带宽字段填写为相应的获得的PW的实时带宽。
当所述中心模块接收到所述第Q个带宽响应消息后,通过解析获得所述第Q个响应的消息类型后,当判断所述消息类型为特定值时,例如,所述特定值为102,解析获得所述第Q个PW的实时带宽。
104,当所述获取的n个PW的实时带宽之和大于所述物理接口的带宽时,对P个PW的配置带宽进行调整(P<=n),以使得所述n个PW的实时带宽之和不大于所述物理接口带宽,所述P为正整数,所述P个PW为所述n个PW中的PW。
106,将所述P个PW调整后的配置带宽值分别发送到与所述P个PW分别连接的远端模块。
可选地,对所述n个PW的配置带宽进行调整,以使得所述n个PW的实时带宽之和不大于所述物理接口带宽,包括:
从所述m个远端模块获取对应所述n个PW中每个PW的报文队列的队列长度占用率,所述队列长度占用率为所述报文队列中未发送报文队列长度占用队列总长度的比值;
获得所述每个PW的带宽使用均衡率,所述PW的带宽使用均衡率为对应PW的报文队列的队列占用率除以PW的实时带宽;
根据所述n个PW中的每个PW的带宽使用均衡率调整所述P个PW的配置带宽,以使得所述n个PW的实时带宽之和不大于所述物理接口带宽。
可选地,所述获取对应所述n个PW中每个PW的报文队列的队列长度占用率,具体为:分别按照获取对应第R个PW的报文队列的队列长度占用率的方式进行获取对应所述n个PW中每个PW的报文队列的队列长度占用率(R<=n),所述R为正整数,所述第R个PW为所述n个PW中任意一个PW,所述获取对应所述第R个PW报文队列的队列长度占用率,包括:
向所述第R个PW对应的远端模块发送第R个队列请求消息,所述第R个队列请求消息包含所述第R个PW的ID;
接收所述第R个PW对应的远端模块发送的第R个队列响应消息,所述第R个队列响应消息包含对应所述第R个PW的报文队列的队列长度占用率,所述第R个队列响应消息为对应所述第R个队列请求消息的响应消息。
可选地,所述第R个队列请求消息可以通过扩展LDP消息来实现,具体为扩展LDP消息的可选参数部分,扩展LDP消息的可选参数部分可以采用如图3所示的消息格式,其中各个字段含义如下:
消息类型,用于标识所述第R个队列请求消息是用于请求获得PW的队列长度占用率,消息类型的取值可以自行定义为区别于其他消息类型的特定值,如消息类型取值为103,所述消息类型占14位(bit)。
消息长度,用于标识第R个队列请求消息的数据内容部分长度,所述消息长度占8bit。
PW数量,用于标识所述第R个队列请求消息请求获得的对应PW的报文队列的队列长度占用率的数量。
PW1ID,用于标识所述第R个队列请求消息包含的第R个PW的ID。
可选地,当某个远端模块通过多个PW同所述中心模块连接时,如果需要获得对应所述多个PW报文队列的队列长度占用率,可以向所述某个远端模块发送一个队列请求消息,所述队列请求消息需要包含所述多个PW的每个PW的ID,例如,以所述第R个队列请求消息为例,所述第R个队列请求消息的消息格式参见图3,还包括:
PW2ID,用于标识所述第R个队列请求消息包含的第2个PW的ID。
PWn ID,用于标识所述第R个队列请求消息包含的第n个PW的ID。
在所述第R个PW对应的远端模块接收到所述第R个队列请求消息后,通过解析获得所述第R个队列请求消息的消息类型后,当判断所述消息类型为特定值时,例如,所述特定值为103,统计所述第R个PW对应的报文队列的队列长度占用率,并向所述中心模块发送第R个队列响应消息,所述第R个带宽响应消息包含所述统计获得的第R个PW的实时带宽。所述中心模块接收到所述第R个队列响应消息后,解析获得对应所述第R个PW的报文队列的队列长度占用率。所述第R个队列响应消息可以通过扩展LDP消息来实现,具体为扩展LDP消息的可选参数部分,扩展LDP消息的可选参数部分可以采用如图5所示的消息格式,其中各个字段含义如下:
消息类型,用于标识所述第R个队列响应消息是用于携带了对应PW的队列的队列长度占用率,消息类型的取值可以自行定义为区别于其他消息类型的特定值,如消息类型取值为104,所述消息类型占14位(bit)。
消息长度,用于标识所述第R个队列响应消息的数据内容部分长度,所述消息长度占8bit。
PW数量,用于标识所述第R个队列响应消息包含的的对应PW的报文队列的队列长度占用率的数量
PW1ID,用于标识所述第R个队列响应消息包含的第R个PW的ID。
对应PW1的队列长度占用率,用于标识所述第R个队列响应消息包含的对应所述第R个PW的报文队列的队列长度占用率。
可选地,当某个远端模块通过多个PW同所述中心模块连接时,如果所述第R个队列请求消息包含所述多个PW的ID,所述某个远端模块可以向所述中心模块发送一个队列响应消息,所述队列响应消息需要包含对应所述多个PW的报文队列的队列占用率,例如,以所述第R个队列响应消息为例,所述第R个队列响应消息的消息格式参见图5,还包括:
PW2ID,用于标识所述第R个队列响应消息包含的第2个PW的ID。
对应PW2的队列长度占用率,用于标识所述第R个队列响应消息包含的对应所述第2个PW的报文队列的队列长度占用率。
PWn ID,用于标识所述第R个队列响应消息包含的第n个PW的ID。
对应PWn的队列长度占用率,用于标识所述第R个队列响应消息包含的对应所述第n个PW的报文队列的队列长度占用率。
所述对应所述第R个PW的报文队列是指在所述第R个PW对应的远端模块保存的发送报文队列中通过所述第R个PW发送到所述中心模块的报文队列。所述第R个PW对应的远端模块接收到所述第R个队列请求消息后,通过报文解析获得所述第R个队列请求消息中的消息类型后,当判断所述消息类型为特定值时,例如,所述特定值为104,统计对应所述第R个PW的报文队列的队列长度占用率,向所述中心模块发送第R个队列响应消息,所述第R个队列响应消息包含所述统计的对应所述第R个PW的队列长度占用率。所述中心模块接收到所述第R个队列响应消息后,解析获得对应所述第R个PW的报文队列的队列长度占用率。
所述获取的每个PW的带宽使用均衡率用于标识每个PW的带宽利用情况,所述PW的带宽使用均衡率为对应PW的报文队列的队列占用率除以PW的实时带宽。当对应某个PW的报文队列的队列占用率越低,该PW的实时带宽越大时,该PW的带宽使用均衡率越低。
可选地,所述将所述n个PW中调整配置带宽的PW调整后的配置带宽发送到相应的远端,可以通过向调整配置带宽的PW对应的远端模块发送通告消息,所述通告消息可以通过扩展LDP消息来实现,具体为扩展LDP消息的可选参数部分,扩展LDP消息的可选参数部分可以采用如图6所示的消息格式,其中各个字段含义如下:
消息类型,用于标识所述通告消息携带了PW调整后的配置带宽,消息类型的取值可以自行定义为区别于其他消息类型的特定值,如消息类型取值为105,所述消息类型占14位(bit)。
消息长度,用于标识所述通告消息的数据内容部分长度,所述消息长度占8bit。
PW数量,用于标识所述通告消息包含的PW调整后的配置带宽的数量。
PW1ID,用于标识所述通告消息包含的第1个PW的ID。
PW1调整后的配置带宽,用于标识所述通告消息包含的对应第1个PW的调整后的配置带宽。
可选地,当某个远端模块有多个PW的配置带宽被调整时,所述中心模块可以向所述某个远端模块发送一个通告消息,所述通告消息包含所述多个PW的调整后的配置带宽,所述通告消息的消息格式还可以包括:
PW2ID,用于标识所述通告消息包含的第2个PW的ID。
PW2调整后的配置带宽,用于标识所述通告消息包含的第2个PW调整后的配置带宽。
PWn ID,用于标识所述通告消息包含的第n个PW的ID。
PWn调整后的配置带宽,用于标识所述通告消息包含的第n个PW的调整后的配置带宽。
为更清楚的描述上述技术方案,现举例说明,如图7所示:
网络虚拟化系统中包括:中心模块1、远端模块1和远端模块2,远端模块1通过PW1与中心模块连接,远端模块2通过PW2和PW3与中心模块1连接,PW1、PW2和PW3连接到中心模块1的物理接口1上,物理接口1的带宽为10G,PW1的配置带宽为3G,PW2的配置带宽为6G,PW3的配置带宽为8G,中心模块1向远端模块1发送第一带宽请求消息,第一带宽请求消息用来获得PW1的实时带宽,中心模块1向远端模块2发送第二带宽请求消息,第二带宽请求消息用于获得PW2和PW3的实时带宽,假设远端模块1通过PW1向中心模块1发送的实时带宽为3G,远端模块2通过PW2向中心模块1发送的实时带宽为5G,远端模块2通过PW3向中心模块1发送的实时带宽为7G,中心模块1获得到PW1、PW2和PW3的实时带宽后,判断PW1、PW2和PW3的实时带宽之和为15G大于物理接口1的带宽(超出带宽值为5G,超过的这5G的流量物理接口1将不能正常接收,将被丢弃)时,向远端模块1发送所述第一队列请求消息,第一队列请求消息用于获得远端模块1上对应PW1的报文队列的队列长度占用率,向远端模块2发送所述第二队列请求消息,第二队列请求消息用于获得远端模块2上对应PW2和PW3的报文队列的队列长度占用率,假设远端模块1上对应PW1的报文队列的队列长度占用率为50%,远端模块2上对应PW2的报文队列的队列长度占用率为30%,对应PW3的报文队列的队列长度占用率为20%。中心模块1获得到对应PW1、PW2和PW3的报文队列的队列长度占用率后,进一步,中心模块1根据获得的每个PW的实时带宽和对应每个PW的队列长度占用率,计算得到每个PW的带宽使用均衡率:
PW1的带宽使用均衡率为:50%/3=16.7%;
PW2的带宽使用均衡率为:30%/5=6%;
PW3的带宽使用均衡率为:20%/7=2.9%。
中心模块1获得每个PW的带宽使用均衡率后,根据每个PW的带宽使用均衡率对PW带宽进行调整,以使得调整配置带宽后的PW1、PW2和PW3的实时带宽不大于物理接口1的带宽。
具体对PW1、PW2和PW3的带宽调整方式可以为以下任意一种:
第一种方式:根据PW1、PW2和PW3的带宽使用均衡率比值进行带宽调整:
PW1、PW2和PW3的带宽使用均衡率比为16.7%∶6%∶2.9%,约等于6∶2∶1,根据这个比值的反比进行带宽调整,将PW1、PW2和PW3的实时带宽降低值按照1∶2∶6进行降低:
PW1的实时带宽降低值为5*1/9=5/9G,约等于0.5G;
PW2的实时带宽降低值为5*2/9=10/9G,约等于1G;
PW3的实时带宽降低值为5*6/9=30/9G,约等于3.5G。
根据PW1、PW2和PW3的实时带宽降低值,可以计算出PW1、PW2和PW3的降低后的配置带宽:
PW1降低后的配置带宽为:3-0.5=2.5G;
PW2降低后的配置带宽为5-1=4G;
PW3降低后的配置带宽为7-3.5=3.5G。
第二种方式:可以只调整带宽使用均衡率最低PW的配置带宽:
对于PW3来说相对于PW1和PW2,其带宽使用均衡率最低,说明远端模块2上对应PW3的报文队列还有足够的缓存能力,PW3占用带宽可以优先降低,可以将PW3的配置带宽降低6G,以保证PW2上的实时带宽为2G以内,PW2的实时带宽减少:7G-2G=5G,此时,PW1、PW2和PW3的实时带宽之和最大为10G,不大于物理接口1的带宽,实现网络不会出现拥塞和丢包,此时,对PW1和PW2的配置带宽不进行调整,将PW3的配置带宽调整为2G。
第三种方式:可以只调整带宽使用均衡率较低的部分PW的配置带宽:
对于PW2和PW3来说相对于PW1带宽使用均衡率降低,可以只调整PW2和PW3的配置带宽,进一步,可以根据PW2和PW3的带宽使用均衡率进行调整,如:
PW2和PW3的带宽使用均衡率比为6%∶2.9%,约等于2∶1,根据这个比值的反比进行带宽调整,将PW2和PW3的实时带宽降低值按照1∶2进行降低:
PW2的实时带宽降低5*1/3=5/3G,约等于2G;
PW3的实时带宽降低5*2/3=10/3G,约等于3G。
根据PW2和PW3的实时带宽降低值,可以计算出PW2和PW3的降低后的配置带宽:
PW2降低后的配置带宽为5-2=3G;
PW3降低后的配置带宽为7-3=4G。
此时,对PW1的配置带宽不进行调整,将PW2的配置带宽调整为3G,将PW3的配置带宽调整为4G。
第四种方式:可以降低带宽使用均衡率较低的PW的配置带宽,提高带宽使用均衡率高的PW的配置带宽:
PW1、PW2和PW3的带宽使用均衡率比为16.7%∶6%∶2.9%,PW1的带宽使用均衡率较高,PW2和PW3的带宽使用均衡率较低,可以降低PW2和PW3的配置带宽,提高PW1的配置带宽,这样可以保证PW1传输流量更及时,防止远端模块1上对应PW1的报文队列出现过量的积压,导致队列溢出的问题,而由于PW2和PW3的带宽使用均衡率较低,可以充分利用远端模块2的报文队列的缓存能力减少对带宽的占用。PW2和PW3的带宽使用均衡率比为6%∶2.9%,约等于2∶1,根据这个比值的反比进行带宽调整,将PW2和PW3的实时带宽降低值按照1∶2进行降低:
PW2的实时带宽降低5*1/3=5/3G,约等于2G,在此基础上再降低0.5G,此降低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最终PW2的实时带宽降低2.5G;
PW3的实时带宽降低5*2/3=10/3G,约等于3G,在此基础上再降低1G,此降低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最终PW3的实时带宽降低4G。
根据PW2和PW3的实时带宽降低值,可以计算出PW2和PW3的降低后的配置带宽:
PW2降低后的配置带宽为5-2.5=2.5G;
PW3降低后的配置带宽为7-4=3G。
根据PW2和PW3降低后的配置带宽,对PW1的配置带宽进行增加:
PW1的配置带宽调整为3+1.5=4.5G。
最终,对PW1的配置带宽调整为4.5G,将PW2的配置带宽调整为2.5G,将PW3的配置带宽调整为3G,PW1、PW2和PW3的实时带宽之和最大为10G,不大于物理接口1的带宽。
基于上述带宽调整方式的其他变形的带宽调整方式也属于本发明保护范畴。
中心模块1将上述任意一种方式调整后的PW的配置带宽通过所述通告消息发送到相应的远端模块,远端模块接收到所述通告消息后解析获得调整后的PW的配置带宽值,调整相应的PW的配置带宽。例如,按照上述第一种方式,中心模块1将PW1调整后的带宽2.5G通过通告消息发送到远端模块1,远端模块1接收到通告消息后,将PW1的配置带宽调整为2.5G;中心模块1将PW2调整后的带宽4G通过所述通告消息发送到远端模块2,远端模块2接收到通告消息后,将PW2的配置带宽调整为4G;中心模块1将PW3调整后的带宽3.5G通过所述通告消息发送到远端模块2,远端模块2接收到通告消息后,将PW3的配置带宽调整为3.5G。
可见,所述中心模块获取所述n个PW的实时带宽,当判断所述获取的n个PW的实时带宽之和大于所述中心模块的物理接口带宽时,对所述n个PW的配置带宽进行调整,充分利用带宽利用率较低的PW对应的远端模块的报文队列的缓冲能力,尽量避免中心模块出现网络拥塞、丢包。
可选地,对所述n个PW的配置带宽进行调整为对所述m个远端模块中S个远端模块与所述中心模块连接的PW的配置带宽进行调整(S<=m),S为正整数,对所述S个远端模块中每个远端模块与所述中心模块连接的PW的配置带宽调整,具体为:分别按照对第T个远端模块与所述中心模块连接的PW的配置带宽调整方式调整所述S个远端模块中每个远端模块与中心模块连接的PW的配置带宽(T<=S),所述T为正整数,所述第T个远端模块为所述S个远端模块中任意一个远端模块,对所述第T个远端模块与所述中心模块连接的PW的配置带宽调整,包括:
获取第T带宽值与第一带宽值的比值,所述第T带宽值为所述第T个远端模块连接到所述中心模块的PW的配置带宽之和,所述第一带宽值为所述n个PW的配置带宽之和;
获得第W带宽值,所述第W带宽值为所述第T个远端模块与所述中心模块连接的PW需要降低的实时带宽值,所述第W带宽值为第二带宽值乘以所述获取的比值得到的,所述第二带宽值为所述n个PW的每个PW的实时带宽之和与所述物理接口带宽之差;
调整所述第T个远端模块与所述中心模块连接的PW的配置带宽,以使得所述第T个远端模块与所述中心模块连接的PW的实时带宽降低所述第W带宽值。
可选地,根据获取的每个远端模块连接到所述中心模块的PW的配置带宽之和不同,可以只对所述m个远端模块中的S个远端模块与所述中心模块连接的PW进行配置带宽调整。
可选地,所述调整所述第T个远端模块与所述中心模块连接的PW的配置带宽,以使得所述第T个远端模块与所述中心模块连接的PW的实时带宽降低所述第W带宽值,包括:
从所述第T个远端模块获取对应所述第T个远端模块与所述中心模块连接的每个PW的报文队列的队列长度占用率,所述队列长度占用率为所述报文队列中未发送报文队列长度占用队列总长度的比值;
获得所述第T个远端模块与所述中心模块连接的每个PW的带宽使用均衡率,所述PW的带宽使用均衡率为对应PW的报文队列的队列占用率除以PW的实时带宽;
根据所述第T个远端模块与所述中心模块连接的每个PW的带宽使用均衡率调整所述第T个远端模块与所述中心模块连接的PW的配置带宽,对带宽使用均衡率低的PW优先进行配置带宽调整。
可选地,所述获取对应所述第T个远端模块与所述中心模块连接的每个PW的报文队列的队列长度占用率,具体为:按照获取对应第Y个PW的报文队列的队列长度占用率的方式获取对应所述第T个远端模块与所述中心模块连接的每个PW的报文队列的队列长度占用率,所述第Y个PW为所述第T个远端模块与所述中心模块连接的所有PW中任意一个PW,所述Y为正整数,所述获取对应所述第Y个PW报文队列的队列长度占用率,包括:
向所述第T个远端模块发送第Y个队列请求消息,所述第Y个队列请求消息包含所述第Y个PW的ID;
接收所述第T个远端模块发送的第Y个队列响应消息,所述第Y个队列响应消息包含对应所述第Y个PW的报文队列的队列长度占用率,所述第Y个队列响应消息为对应所述第Y个队列请求消息的响应消息。
可选地,所述第Y个队列请求消息可以通过扩展LDP消息来实现,具体为扩展LDP消息的可选参数部分,扩展方式与所述第R个队列请求消息相同,扩展LDP消息的可选参数部分可以采用如图3所示的消息格式。
可选地,所述第Y个队列响应消息可以通过扩展LDP消息来实现,具体为扩展LDP消息的可选参数部分,扩展方式与所述第Y个队列响应消息相同,扩展LDP消息的可选参数部分可以采用如图5所示的消息格式。
可选地,获取对应所述第T个远端模块与所述中心模块连接的所有PW的报文队列的队列长度占用率,可以只发送一个队列请求消息,所述队列请求消息包含所述第T个远端模块与所述中心模块连接的每个PW的ID,相应地,所述T个远端模块接收到所述队列请求消息后,向所述中心模块只回应一个队列回应消息,所述队列回应消息包含对应所述第T个远端模块与所述中心模块连接的每个PW的报文队列的队列长度占用率。
为更清楚的描述上述技术方案,现继续通过图7所示的网络虚拟化系统进行说明,如图7所示:
网络虚拟化系统中包括:中心模块1、远端模块1和远端模块2,远端模块1通过PW1与中心模块连接,远端模块2通过PW2和PW3与中心模块1连接,PW1、PW2和PW3连接到中心模块1的物理接口1上,物理接口1的带宽为10G,PW1的配置带宽为4G,PW2的配置带宽为6G,PW3的配置带宽为8G,中心模块1向远端模块1发送第一带宽请求消息,第一带宽请求消息用来获得PW1的实时带宽,中心模块1向远端模块2发送第二带宽请求消息,第二带宽请求消息用于获得PW2和PW3的实时带宽,假设远端模块1通过PW1向中心模块1发送的实时带宽为3G,远端模块2通过PW2向中心模块1发送的实时带宽为5G,远端模块2通过PW3向中心模块1发送的实时带宽为7G,中心模块1获得到PW1、PW2和PW3的实时带宽后,判断PW1、PW2和PW3的实时带宽之和为15G大于物理接口1的带宽(超出带宽值为5G,超过的这5G的流量物理接口1将不能正常接收,将被丢弃)时,对远端模块1和远端模块2与中心模块连接的PW分别进行带宽调整,首先,根据每个远端模块与中心模块连接的PW的配置带宽的不同进行均衡分配需要降低的实时带宽值。然后,根据每个远端模块与中心模块连接的PW需要降低的实时带宽值,对每个PW的配置带宽进行调整。以对远端模块2与中心模块连接的PW2和PW3的带宽调整为例来说,方法如下:
计算所述第T带宽值,所述第T带宽值为PW2和PW3的配置带宽之和,为6+8=14G;
计算所述第一带宽值,所述第一带宽值为PW1、PW2和PW3的配置带宽之和,为4+6+8=18G;
计算所述第二带宽值,所述第二带宽值为PW1、PW2和PW3的实时带宽之和与物理接口1的带宽之差,为3+5+7-10=5G;
计算所述第T带宽值与所述第一带宽值的比值,为14/18=7/9;
计算所述第W带宽值,所述第W带宽值为第二带宽值乘以所述第T带宽值与所述第二带宽值的比值,为5*7/9=35/9G,约等于4G,所述第W带宽值为4G。
向远端模块2发送所述队列请求消息,获得远端模块2上对应所述PW2和PW3的报文队列的队列长度占用率,假设远端模块2上对应PW2的报文队列的队列长度占用率为30%,对应PW3的报文队列的队列长度占用率为20%。
进一步,中心模块1根据获得的每个PW的实时带宽和对应每个PW的队列长度占用率,计算得到每个PW的带宽使用均衡率:
PW2的带宽使用均衡率为:30%/5=6%;
PW3的带宽使用均衡率为:20%/7=2.9%。
对将所述远端模块2与所述中心模块连接的PW2和PW3的配置带宽进行调整,以使得调整后的PW2和PW3的实时带宽降低所述第W带宽值。
具体对PW2和PW3的带宽调整方式可以为以下任意一种:
第一种方式:根据PW2和PW3的带宽使用均衡率比值进行带宽调整:
PW2和PW3的带宽使用均衡率比为6%∶2.9%,约等于2∶1,根据这个比值的反比进行带宽调整,将PW2和PW3的实时带宽降低值按照1∶2进行降低:
PW2的实时带宽降低值为4*1/3=4/3G,约等于1G;
PW3的实时带宽降低值为4*2/3=8/3G,约等于3G。
根据PW2和PW3的实时带宽降低值,可以计算出PW2和PW3的降低后的配置带宽:
PW2降低后的配置带宽为5-1=4G;
PW3降低后的配置带宽为7-3=4G。
第二种方式:可以只调整带宽使用均衡率最低PW的配置带宽:
对于PW3来说相对于PW2,其带宽使用均衡率最低,说明远端模块2上对应PW3的报文队列还有足够的缓存能力,可以将PW3的实时带宽降低4G,调整后的PW3的配置带宽为7-4=3G。
基于上述带宽调整方式的其他变形的带宽调整方式也属于本发明保护范畴。
中心模块1将上述任意一种方式调整后的PW的配置带宽通过所述通告消息发送到相应的远端模块,远端模块接收到所述通告消息后解析获得调整后的PW的配置带宽值,调整相应的PW的配置带宽。例如,按照上述第一种方式,中心模块1将PW2调整后的带宽4G通过所述通告消息发送到远端模块2,远端模块2接收到通告消息后,将PW2的配置带宽调整为4G;中心模块1将PW3调整后的带宽4G通过所述通告消息发送到远端模块2,远端模块2接收到通告消息后,将PW3的配置带宽调整为4G。
可见,所述中心模块获取所述n个PW的实时带宽,当判断所述获取的n个PW的实时带宽之和大于所述中心模块的物理接口带宽时,按照每个远端模块与中心模块连接的PW的配置带宽不同,对每个远端模块的PW的配置带宽进行均衡调整,充分利用不同远端模块的缓冲能力,尽量避免中心模块出现网络拥塞、丢包。
参见图8,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网络虚拟化系统中带宽调整装置示意图,包括以下内容。
所述网络虚拟化系统包括所述带宽调整装置和m个远端模块,所述m个远端模块通过n个PW与所述带宽调整装置的一个物理接口连接,所述n个PW上有流量传输,所述m和n为正整数,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宽调整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802,用于从所述m个远端模块获取所述n个PW中的每个PW的实时带宽,所述实时带宽为通过所述每个PW从远端模块到所述带宽调整装置的传输的实时流量占用的带宽值;
第一带宽调整单元804,用于当所述获取的n个PW的实时带宽之和大于所述物理接口的带宽时,对P个PW的配置带宽进行调整(P<=n),以使得所述n个PW的实时带宽之和不大于所述物理接口带宽,所述P为正整数,所述P个PW为所述n个PW中的PW;
带宽发送单元806,用于将所述P个PW调整后的配置带宽值分别发送到与所述P个PW分别连接的远端模块。
可选地,所述第一获取单元802包括第一请求子单元和第一接收子单元,
所述第一请求子单元,用于向所述m个远端模块发送带宽请求消息,请求获取所述n个PW的每个PW的实时带宽;
所述第一接收子单元,用于接收所述m个远端模块发送来的带宽响应消息,从所述带宽响应消息中获取所述n个PW的每个PW的实时带宽;
具体地,所述第一获取单元802从所述m个远端模块获取所述n个PW的每个PW的实时带宽,具体为:分别按照对所述第Q个PW获取实时带宽的方式获取所述n个PW中每个PW的实时带宽(Q<=n),所述Q为正整数,所述第Q个PW为所述n个PW中任意一个,对所述第Q个PW获取实时带宽,包括:
所述第一请求子单元向所述第Q个PW对应的远端模块发送第Q个带宽请求消息,所述第Q个带宽请求消息包含所述第Q个PW的标识号ID;
所述第一接收子单元接收第Q个带宽响应消息,所述第Q个带宽响应消息包含所述第Q个PW的实时带宽,所述第Q个带宽响应消息为对应所述第Q个带宽请求消息的响应消息。
所述第Q个PW对应的远端模块是指通过所述第Q个PW与所述带宽调整装置连接的远端模块。所述第Q个带宽请求消息可以通过LDP消息来实现,具体为扩展LDP消息的可选参数(Optional parameters)部分,LDP消息的可选参数部分可以采用如图3所示的消息格式,其中各个字段含义参见前述实施例相关部分。
在所述第Q个PW对应的远端模块接收到所述第Q个带宽请求消息后,通过解析获得所述第Q个带宽请求消息的消息类型后,当判断所述消息类型为特定值时,例如,所述特定值为101,统计所述第Q个PW的实时带宽,并向所述带宽调整装置发送第Q个带宽响应消息,所述第Q个带宽响应消息包含所述统计获得的第Q个PW的实时带宽。所述带宽调整装置接收到所述第Q个带宽响应消息后,解析获得所述第Q个PW的实时带宽。所述第Q个带宽响应消息可以通过扩展LDP消息来实现,具体为扩展LDP消息的可选参数部分,扩展LDP消息的可选参数部分可以采用如图4所示的消息格式,其中各个字段含义参见前述实施例相关部分。
当所述带宽调整装置的第一接收子单元接收接收到所述第Q个带宽响应消息后,通过解析获得所述第Q个带宽响应的消息类型后,当判断所述消息类型为特定值时,例如,所述特定值为102,解析获得所述第Q个PW的实时带宽。
可选地,所述第一带宽调整单元还包括:第一获取子单元、第二获取子单元和第一带宽调整子单元,
所述第一获取子单元,用于从所述m个远端模块获取对应所述n个PW中每个PW的报文队列的队列长度占用率,所述队列长度占用率为所述报文队列中未发送报文队列长度占用队列总长度的比值;
所述第二获取子单元,用于获得所述每个PW的带宽使用均衡率,所述PW的带宽使用均衡率为对应PW的报文队列的队列占用率除以PW的实时带宽;
所述第一带宽调整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n个PW中的每个PW的带宽使用均衡率调整所述P个PW的配置带宽,以使得所述n个PW的实时带宽之和不大于所述物理接口带宽。
可选地,所述第一获取子单元包括:第二请求子单元和第二接收子单元,
所述第二请求子单元,用于向所述n个PW发送队列请求消息,请求获取对应所述n个PW中每个PW的报文队列的队列长度占用率;
所述第二接收子单元,用于接收所述n个PW对应的远端模块发送来的队列响应消息,从所述队列响应消息获取对应每个PW的报文队列的队列长度占用率;
具体地,所述第一获取子单元获取对应所述n个PW中每个PW的报文队列的队列长度占用率,具体为:分别按照获取对应所述第R个PW的报文队列的队列长度占用率的方式进行获取对应所述n个PW中每个PW的报文队列的队列长度占用率,所述第R个PW为所述n个PW中任意一个PW,所述获取对应所述第R个PW报文队列的队列长度占用率,包括:
所述第二请求子单元于向所述第R个PW对应的远端模块发送第R个队列请求消息,所述第R个队列请求消息包含所述第R个PW的ID;
所述第二接收子单元接收所述第R个PW对应的远端模块发送的第R个队列响应消息,所述第R个队列响应消息包含对应所述第R个PW的报文队列的队列长度占用率,所述第R个队列响应消息为对应所述第R个队列请求消息的响应消息。
可选地,所述第R个队列请求消息可以通过扩展LDP消息来实现,具体为扩展LDP消息的可选参数部分,扩展LDP消息的可选参数部分可以采用如图3所示的消息格式,其中各个字段含义参见前述实施例相关部分。
所述对应所述第R个PW的报文队列是指在所述第R个PW对应的远端模块保存的发送报文队列中通过所述第R个PW发送到所述带宽调整装置的报文队列。所述第R个PW对应的远端模块接收到所述第R个队列请求消息后,通过报文解析获得所述第R个队列请求消息中的消息类型后,当判断所述消息类型为特定值时,例如,所述特定值为104,统计对应所述第R个PW的报文队列的队列长度占用率,向所述带宽调整装置发送第R个队列响应消息,所述第R个队列响应消息包含所述统计的对应所述第R个PW的队列长度占用率。所述带宽调整装置的第二接收子单元接收到所述第R个队列响应消息后,解析获得对应所述第R个PW的报文队列的队列长度占用率。
所述获取的每个PW的带宽使用均衡率用于标识每个PW的带宽利用情况,所述PW的带宽使用均衡率为对应PW的报文队列的队列占用率除以PW的实时带宽。当对应某个PW的报文队列的队列占用率越低,该PW的实时带宽越大时,该PW的带宽使用均衡率越低。
可选地,所述带宽发送单元806将所述n个PW中调整配置带宽的PW调整后的配置带宽发送到相应的远端,可以通过向调整配置带宽的PW对应的远端模块发送通告消息,所述通告消息可以通过扩展LDP消息来实现,具体为扩展LDP消息的可选参数部分,扩展LDP消息的可选参数部分可以采用如图6所示的消息格式,其中各个字段含义参见前述实施例相关部分。
可见,所述带宽调整装置获取所述n个PW的实时带宽,当判断所述获取的n个PW的实时带宽之和大于所述中心模块的物理接口带宽时,对所述n个PW的配置带宽进行调整,充分利用带宽利用率较低的PW对应的远端模块的报文队列的缓冲能力,尽量避免所述带宽调整装置出现网络拥塞、丢包。
可选地,所述第一带宽调整单元804对所述n个PW的配置带宽进行调整为对所述m个远端模块中S个远端模块与所述带宽调整装置连接的PW的配置带宽进行调整(S<=m),S为正整数,所述第一带宽调整单元包括:第三获取子单元和第三带宽调整子单元,
所述第三获取子单元,用于获取所述S个远端模块中每个远端模块与所述带宽调整装置连接的PW需要降低的实时带宽值;
所述第三调整子单元,用于调整所述S个远端模块中每个远端模块与所述带宽调整装置连接的PW的配置带宽,以使得所述S个远端模块中每个远端模块与所述带宽调整装置连接的PW的实时带宽降低所述实时带宽值。
具体地,所述第一带宽调整单元804对所述S个远端模块中每个远端模块与所述带宽调整装置连接的PW的配置带宽调整,具体为:分别按照对第T个远端模块与所述带宽调整装置连接的PW的配置带宽调整方式调整所述S个远端模块中每个远端模块与带宽调整装置连接的PW的配置带宽(T<=S),所述T为正整数,所述第T个远端模块为所述S个远端模块中任意一个远端模块,对所述第T个远端模块与所述带宽调整装置连接的PW的配置带宽调整,包括:
所述第三获取子单元获取第T带宽值与第一带宽值的比值,所述第T带宽值为所述第T个远端模块连接到所述带宽调整装置的PW的配置带宽之和,所述第一带宽值为所述n个PW的配置带宽之和,获取第W带宽值,所述第W带宽值为第二带宽值乘以所述获取的比值得到的,所述第二带宽值为所述n个PW的每个PW的实时带宽之和与所述物理接口带宽之差;
所述第三带宽调整子单元调整所述第T个远端模块与所述带宽调整装置连接的PW的配置带宽,以使得所述第T个远端模块与所述带宽调整装置连接的PW的实时带宽降低所述第W带宽值。
可选地,所述第三带宽调整子单元包括:第四获取子单元、第五获取子单元和第四带宽调整子单元,
所述第四获取子单元,用于从所述第T个远端模块获取对应所述第T个远端模块与所述带宽调整装置连接的每个PW的报文队列的队列长度占用率,所述队列长度占用率为所述报文队列中未发送报文队列长度占用队列总长度的比值;
所述第五获取子单元,用于获得所述第T个远端模块与所述带宽调整装置连接的每个PW的带宽使用均衡率,所述PW的带宽使用均衡率为对应PW的报文队列的队列占用率除以PW的实时带宽;
所述第四带宽调整子单元,用于据所述第T个远端模块与所述带宽调整装置连接的每个PW的带宽使用均衡率调整所述第T个远端模块与所述带宽调整装置连接的PW的配置带宽,对带宽使用均衡率低的PW优先进行配置带宽调整。
可选地,述第四获取子单元包括:第三请求子单元和第三接收子单元,
所述第三请求子单元,用于向所述第T个远端模块发送队列请求消息,请求获取对应所述第T个远端模块与所述带宽调整装置连接的每个PW的报文队列的队列长度占用率;
所述第三接收子单元,用于所述第T个远端模块发送的队列响应消息,从所述队列响应消息获取对应所述第T个远端模块与所述带宽调整装置连接的每个PW的报文队列的队列长度占用率。
具体地,所述第四获取子单元获取对应所述第T个远端模块与所述带宽调整装置连接的每个PW的报文队列的队列长度占用率,具体为:按照获取对应第Y个PW的报文队列的队列长度占用率的方式获取对应所述第T个远端模块与所述带宽调整装置连接的每个PW的报文队列的队列长度占用率,所述Y为正整数,所述第Y个PW为所述第T个远端模块与所述带宽调整装置连接的所有PW中任意一个PW,所述获取对应所述第Y个PW报文队列的队列长度占用率,包括:
所述第三请求子单元向所述第T个远端模块发送第Y个队列请求消息,所述第Y个队列请求消息包含所述第Y个PW的ID;
所述第三接收子单元接收所述第T个远端模块发送的第Y个队列响应消息,所述第Y个队列响应消息包含对应所述第Y个PW的报文队列的队列长度占用率,所述第Y个队列响应消息为对应所述第Y个队列请求消息的响应消息。
可选地,所述第Y个队列请求消息可以通过扩展LDP消息来实现,具体为扩展LDP消息的可选参数部分,扩展方式与所述第R个队列请求消息相同,扩展LDP消息的可选参数部分可以采用如图3所示的消息格式。
可选地,所述第Y个队列响应消息可以通过扩展LDP消息来实现,具体为扩展LDP消息的可选参数部分,扩展方式与所述第Y个队列响应消息相同,扩展LDP消息的可选参数部分可以采用如图5所示的消息格式。
可选地,所述带宽调整装置可以通过路由器或交换机来实现,也可以通过BRAS或SR来实现。
可见,所述带宽调整装置获取所述n个PW的实时带宽,当判断所述获取的n个PW的实时带宽之和大于所述带宽调整装置的物理接口带宽时,按照每个远端模块与所述带宽调整装置连接的PW的配置带宽不同,对每个远端模块的PW的配置带宽进行均衡调整,充分利用不同远端模块的缓冲能力,尽量避免所述带宽调整装置出现网络拥塞、丢包。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4)

1.一种网络虚拟化系统中带宽调整的方法,所述网络虚拟化系统包括中心模块和m个远端模块,所述m个远端模块通过n个PW与所述中心模块的一个物理接口连接,所述n个PW上有流量传输,所述m和n为正整数,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从所述m个远端模块获取所述n个PW中的每个PW的实时带宽,所述实时带宽为通过所述每个PW从远端模块到所述中心模块传输的实时流量占用的带宽值;
当所述获取的n个PW的实时带宽之和大于所述物理接口的带宽时,对P个PW的配置带宽进行调整(P<=n),以使得所述n个PW的实时带宽之和不大于所述物理接口带宽,所述P为正整数,所述P个PW为所述n个PW中的PW;
将所述P个PW调整后的配置带宽值分别发送到与所述P个PW分别连接的远端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所述m个远端模块获取所述n个PW的每个PW的实时带宽,具体为:分别按照对第Q个PW获取实时带宽的方式获取所述n个PW中每个PW的实时带宽(Q<=n),所述Q为正整数,所述第Q个PW为所述n个PW中任意一个,对所述第Q个PW获取实时带宽,包括:
向所述第Q个PW对应的远端模块发送第Q个带宽请求消息,所述第Q个带宽请求消息包含所述第Q个PW的标识号ID;
接收第Q个带宽响应消息,所述第Q个带宽响应消息包含所述第Q个PW的实时带宽,所述第Q个带宽响应消息为对应所述第Q个带宽请求消息的响应消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n个PW的配置带宽进行调整,以使得所述n个PW的实时带宽之和不大于所述物理接口带宽,包括:
从所述m个远端模块获取对应所述n个PW中每个PW的报文队列的队列长度占用率,所述队列长度占用率为所述报文队列中未发送报文队列长度占用队列总长度的比值;
获得所述每个PW的带宽使用均衡率,所述PW的带宽使用均衡率为对应PW的报文队列的队列占用率除以PW的实时带宽;
根据所述n个PW中的每个PW的带宽使用均衡率调整所述P个PW的配置带宽,以使得所述n个PW的实时带宽之和不大于所述物理接口带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对应所述n个PW中每个PW的报文队列的队列长度占用率,具体为:分别按照获取对应第R个PW的报文队列的队列长度占用率的方式进行获取对应所述n个PW中每个PW的报文队列的队列长度占用率(R<=n),所述R为正整数,所述第R个PW为所述n个PW中任意一个PW,所述获取对应所述第R个PW报文队列的队列长度占用率,包括:
向所述第R个PW对应的远端模块发送第R个队列请求消息,所述第R个队列请求消息包含所述第R个PW的ID;
接收所述第R个PW对应的远端模块发送的第R个队列响应消息,所述第R个队列响应消息包含对应所述第R个PW的报文队列的队列长度占用率,所述第R个队列响应消息为对应所述第R个队列请求消息的响应消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n个PW的配置带宽进行调整为对所述m个远端模块中S个远端模块与所述中心模块连接的PW的配置带宽进行调整(S<=m),S为正整数,对所述S个远端模块中每个远端模块与所述中心模块连接的PW的配置带宽调整,具体为:分别按照对第T个远端模块与所述中心模块连接的PW的配置带宽调整方式调整所述S个远端模块中每个远端模块与中心模块连接的PW的配置带宽(T<=S),所述T为正整数,所述第T个远端模块为所述S个远端模块中任意一个远端模块,对所述第T个远端模块与所述中心模块连接的PW的配置带宽调整,包括:
获取第T带宽值与第一带宽值的比值,所述第T带宽值为所述第T个远端模块连接到所述中心模块的PW的配置带宽之和,所述第一带宽值为所述n个PW的配置带宽之和;
获得第W带宽值,所述第W带宽值为所述第T个远端模块与所述中心模块连接的PW需要降低的实时带宽值,所述第W带宽值为第二带宽值乘以所述获取的比值得到的,所述第二带宽值为所述n个PW的每个PW的实时带宽之和与所述物理接口带宽之差;
调整所述第T个远端模块与所述中心模块连接的PW的配置带宽,以使得所述第T个远端模块与所述中心模块连接的PW的实时带宽降低所述第W带宽值。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所述第T个远端模块与所述中心模块连接的PW的配置带宽,以使得所述第T个远端模块与所述中心模块连接的PW的实时带宽降低所述第W带宽值,包括:
从所述第T个远端模块获取对应所述第T个远端模块与所述中心模块连接的每个PW的报文队列的队列长度占用率,所述队列长度占用率为所述报文队列中未发送报文队列长度占用队列总长度的比值;
获得所述第T个远端模块与所述中心模块连接的每个PW的带宽使用均衡率,所述PW的带宽使用均衡率为对应PW的报文队列的队列占用率除以PW的实时带宽;
根据所述第T个远端模块与所述中心模块连接的每个PW的带宽使用均衡率调整所述第T个远端模块与所述中心模块连接的PW的配置带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对应所述第T个远端模块与所述中心模块连接的每个PW的报文队列的队列长度占用率,具体为:按照获取对应第Y个PW的报文队列的队列长度占用率的方式获取对应所述第T个远端模块与所述中心模块连接的每个PW的报文队列的队列长度占用率,所述第Y个PW为所述第T个远端模块与所述中心模块连接的所有PW中任意一个PW,所述Y为正整数,所述获取对应所述第Y个PW报文队列的队列长度占用率,包括:
向所述第T个远端模块发送第Y个队列请求消息,所述第Y个队列请求消息包含所述第Y个PW的ID;
接收所述第T个远端模块发送的第Y个队列响应消息,所述第Y个队列响应消息包含对应所述第Y个PW的报文队列的队列长度占用率,所述第Y个队列响应消息为对应所述第Y个队列请求消息的响应消息。
8.一种网络虚拟化系统中带宽调整装置,所述网络虚拟化系统包括带宽调整装置和m个远端模块,所述m个远端模块通过n个PW与所述带宽调整装置的一个物理接口连接,所述n个PW上有流量传输,所述m和n为正整数,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宽调整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从所述m个远端模块获取所述n个PW中的每个PW的实时带宽,所述实时带宽为通过所述每个PW从远端模块到所述中心模块的传输的实时流量占用的带宽值;
第一带宽调整单元,用于当所述获取的n个PW的实时带宽之和大于所述物理接口的带宽时,对P个PW的配置带宽进行调整(P<=n),以使得所述n个PW的实时带宽之和不大于所述物理接口带宽,所述P为正整数,所述P个PW为所述n个PW中的PW;
带宽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P个PW调整后的配置带宽值分别发送到与所述P个PW分别连接的远端模块。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获取单元包括第一请求子单元和第一接收子单元,
所述第一请求子单元,用于向所述m个远端模块发送带宽请求消息,请求获取所述n个PW的每个PW的实时带宽;
所述第一接收子单元,用于接收所述m个远端模块发送来的带宽响应消息,从所述带宽响应消息中获取所述n个PW的每个PW的实时带宽;
具体地,所述第一获取单元从所述m个远端模块获取所述n个PW的每个PW的实时带宽,具体为:分别按照对所述第Q个PW获取实时带宽的方式获取所述n个PW中每个PW的实时带宽(Q<=n),所述Q为正整数,所述第Q个PW为所述n个PW中任意一个,对所述第Q个PW获取实时带宽,包括:
所述第一请求子单元向所述第Q个PW对应的远端模块发送第Q个带宽请求消息,所述第Q个带宽请求消息包含所述第Q个PW的标识号ID;
所述第一接收子单元接收第Q个带宽响应消息,所述第Q个带宽响应消息包含所述第Q个PW的实时带宽,所述第Q个带宽响应消息为对应所述第Q个带宽请求消息的响应消息。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带宽调整单元还包括:第一获取子单元、第二获取子单元和第一带宽调整子单元,
所述第一获取子单元,用于从所述m个远端模块获取对应所述n个PW中每个PW的报文队列的队列长度占用率,所述队列长度占用率为所述报文队列中未发送报文队列长度占用队列总长度的比值;
所述第二获取子单元,用于获得所述每个PW的带宽使用均衡率,所述PW的带宽使用均衡率为对应PW的报文队列的队列占用率除以PW的实时带宽;
所述第一带宽调整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n个PW中的每个PW的带宽使用均衡率调整所述P个PW的配置带宽,以使得所述n个PW的实时带宽之和不大于所述物理接口带宽。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获取子单元包括:第二请求子单元和第二接收子单元,
所述第二请求子单元,用于向所述n个PW发送队列请求消息,请求获取对应所述n个PW中每个PW的报文队列的队列长度占用率;
所述第二接收子单元,用于接收所述n个PW对应的远端模块发送来的队列响应消息,从所述队列响应消息获取对应每个PW的报文队列的队列长度占用率;
具体地,所述第一获取子单元获取对应所述n个PW中每个PW的报文队列的队列长度占用率,具体为:分别按照获取对应所述第R个PW的报文队列的队列长度占用率的方式进行获取对应所述n个PW中每个PW的报文队列的队列长度占用率,所述第R个PW为所述n个PW中任意一个PW,所述获取对应所述第R个PW报文队列的队列长度占用率,包括:
所述第二请求子单元于向所述第R个PW对应的远端模块发送第R个队列请求消息,所述第R个队列请求消息包含所述第R个PW的ID;
所述第二接收子单元接收所述第R个PW对应的远端模块发送的第R个队列响应消息,所述第R个队列响应消息包含对应所述第R个PW的报文队列的队列长度占用率,所述第R个队列响应消息为对应所述第R个队列请求消息的响应消息。
12.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带宽调整单元对所述n个PW的配置带宽进行调整为对所述m个远端模块中S个远端模块与所述中心模块连接的PW的配置带宽进行调整(S<=m),S为正整数,所述第一带宽调整单元包括:第三获取子单元和第三带宽调整子单元,
所述第三获取子单元,用于获取所述S个远端模块中每个远端模块与所述中心模块连接的PW需要降低的实时带宽值;
所述第三调整子单元,用于调整所述S个远端模块中每个远端模块与所述中心模块连接的PW的配置带宽,以使得所述S个远端模块中每个远端模块与所述中心模块连接的PW的实时带宽降低所述实时带宽值。
具体地,所述第一带宽调整单元对所述S个远端模块中每个远端模块与所述中心模块连接的PW的配置带宽调整,具体为:分别按照对第T个远端模块与所述中心模块连接的PW的配置带宽调整方式调整所述S个远端模块中每个远端模块与中心模块连接的PW的配置带宽(T<=S),所述T为正整数,所述第T个远端模块为所述S个远端模块中任意一个远端模块,对所述第T个远端模块与所述中心模块连接的PW的配置带宽调整,包括:
所述第三获取子单元获取第T带宽值与第一带宽值的比值,所述第T带宽值为所述第T个远端模块连接到所述中心模块的PW的配置带宽之和,所述第一带宽值为所述n个PW的配置带宽之和,获取第W带宽值,所述第W带宽值为第二带宽值乘以所述获取的比值得到的,所述第二带宽值为所述n个PW的每个PW的实时带宽之和与所述物理接口带宽之差;
所述第三带宽调整子单元调整所述第T个远端模块与所述中心模块连接的PW的配置带宽,以使得所述第T个远端模块与所述中心模块连接的PW的实时带宽降低所述第W带宽值。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带宽调整子单元包括:第四获取子单元、第五获取子单元和第四带宽调整子单元,
所述第四获取子单元,用于从所述第T个远端模块获取对应所述第T个远端模块与所述中心模块连接的每个PW的报文队列的队列长度占用率,所述队列长度占用率为所述报文队列中未发送报文队列长度占用队列总长度的比值;
所述第五获取子单元,用于获得所述第T个远端模块与所述中心模块连接的每个PW的带宽使用均衡率,所述PW的带宽使用均衡率为对应PW的报文队列的队列占用率除以PW的实时带宽;
所述第四带宽调整子单元,用于据所述第T个远端模块与所述中心模块连接的每个PW的带宽使用均衡率调整所述第T个远端模块与所述中心模块连接的PW的配置带宽。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获取子单元包括:第三请求子单元和第三接收子单元,
所述第三请求子单元,用于向所述第T个远端模块发送队列请求消息,请求获取对应所述第T个远端模块与所述中心模块连接的每个PW的报文队列的队列长度占用率;
所述第三接收子单元,用于所述第T个远端模块发送的队列响应消息,从所述队列响应消息获取对应所述第T个远端模块与所述中心模块连接的每个PW的报文队列的队列长度占用率。
具体地,所述第四获取子单元获取对应所述第T个远端模块与所述中心模块连接的每个PW的报文队列的队列长度占用率,具体为:按照获取对应第Y个PW的报文队列的队列长度占用率的方式获取对应所述第T个远端模块与所述中心模块连接的每个PW的报文队列的队列长度占用率,所述Y为正整数,所述第Y个PW为所述第T个远端模块与所述中心模块连接的所有PW中任意一个PW,所述获取对应所述第Y个PW报文队列的队列长度占用率,包括:
所述第三请求子单元向所述第T个远端模块发送第Y个队列请求消息,所述第Y个队列请求消息包含所述第Y个PW的ID;
所述第三接收子单元接收所述第T个远端模块发送的第Y个队列响应消息,所述第Y个队列响应消息包含对应所述第Y个PW的报文队列的队列长度占用率,所述第Y个队列响应消息为对应所述第Y个队列请求消息的响应消息。
CN201210220114.8A 2012-06-29 2012-06-29 一种网络虚拟化系统中带宽调整的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351661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20114.8A CN103516619B (zh) 2012-06-29 2012-06-29 一种网络虚拟化系统中带宽调整的方法及装置
PCT/CN2013/072476 WO2014000467A1 (zh) 2012-06-29 2013-03-12 一种网络虚拟化系统中带宽调整的方法及装置
EP13810316.3A EP2854346B1 (en) 2012-06-29 2013-03-12 Method for adjusting bandwidth in network virtualization system
US14/583,469 US9699113B2 (en) 2012-06-29 2014-12-26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andwidth adjustment in network virtualization syste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220114.8A CN103516619B (zh) 2012-06-29 2012-06-29 一种网络虚拟化系统中带宽调整的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16619A true CN103516619A (zh) 2014-01-15
CN103516619B CN103516619B (zh) 2017-11-17

Family

ID=497821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220114.8A Active CN103516619B (zh) 2012-06-29 2012-06-29 一种网络虚拟化系统中带宽调整的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699113B2 (zh)
EP (1) EP2854346B1 (zh)
CN (1) CN103516619B (zh)
WO (1) WO2014000467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34856A (zh) * 2014-11-21 2016-06-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业务性能参数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06304166A (zh) * 2016-09-18 2017-01-04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路由器并发用户数的测试系统及方法
CN107484203A (zh) * 2017-07-24 2017-12-15 武汉虹信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用于支持扩展带宽的数据传输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186925A4 (en) 2014-08-27 2018-02-21 Adaptive Spectrum and Signal Alignment, Inc. Systems,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implementing the virtualization of access node functions
CN115118600A (zh) * 2021-03-18 2022-09-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调整出接口的物理带宽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009235A1 (en) * 2006-07-12 2008-01-24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congestion
US20080253381A1 (en) * 2007-04-12 2008-10-16 Ward David D Pseudowire load balancing
CN101425879A (zh) * 2008-12-12 2009-05-06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t-mpls分组传送网的tdm/pw空时分集方法
CN101478486A (zh) * 2009-01-22 2009-07-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交换网数据调度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2263686A (zh) * 2010-05-25 2011-11-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边缘架构下的多业务控制方法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388348A1 (en) * 1999-10-06 2001-04-12 Tenor Networks, Inc. Hierarchical output-queued packet-buffering system and method
US8559432B2 (en) * 2010-09-23 2013-10-15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Pseudo-wire providing an in-band control channel using an offset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009235A1 (en) * 2006-07-12 2008-01-24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congestion
US20080253381A1 (en) * 2007-04-12 2008-10-16 Ward David D Pseudowire load balancing
CN101425879A (zh) * 2008-12-12 2009-05-06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t-mpls分组传送网的tdm/pw空时分集方法
CN101478486A (zh) * 2009-01-22 2009-07-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交换网数据调度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02263686A (zh) * 2010-05-25 2011-11-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边缘架构下的多业务控制方法及系统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34856A (zh) * 2014-11-21 2016-06-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业务性能参数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05634856B (zh) * 2014-11-21 2020-03-3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业务性能参数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06304166A (zh) * 2016-09-18 2017-01-04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路由器并发用户数的测试系统及方法
CN106304166B (zh) * 2016-09-18 2020-02-11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路由器并发用户数的测试系统及方法
CN107484203A (zh) * 2017-07-24 2017-12-15 武汉虹信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用于支持扩展带宽的数据传输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854346A1 (en) 2015-04-01
WO2014000467A1 (zh) 2014-01-03
EP2854346B1 (en) 2017-05-10
EP2854346A4 (en) 2015-09-16
US20150109922A1 (en) 2015-04-23
US9699113B2 (en) 2017-07-04
CN103516619B (zh) 2017-1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63697B (zh) 一种聚合链路流量分担方法和装置
CN108243120B (zh) 基于灵活以太网的业务流传输方法、装置和通信系统
CN101605091B (zh) 一种多端口负载分担方法、装置和网络系统
US9667570B2 (en) Fabric extra traffic
CN103312613B (zh) 业务报文转发方法和装置
CA2546624C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mproved fibre channel oversubscription over transport
US8730813B2 (en)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packet-shaping on a packet flow
US7944834B2 (en) Policing virtual connections
CN100596114C (zh) 一种基于信誉的流量控制系统、装置和方法
CN104378308A (zh) 报文发送速率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1277196B (zh) 一种基于pcie交换网的通信系统、通信方法及线卡板
JP2009534005A (ja) 双方向リンク集約
CN101369958A (zh) 一种快速重路由方法及标签交换路由器
WO2011022998A1 (zh) 自动保护倒换方法、设备和系统
JP2006005437A (ja) トラフィック分散制御装置
CN105391567A (zh) 流量管理实现方法、装置和网络设备
WO2018210169A1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
EP2903226A1 (en) Link aggregatio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ffic distribution
CN103516619A (zh) 一种网络虚拟化系统中带宽调整的方法及装置
CN102316036A (zh) 一种在otn平台上实现ptn功能的方法及装置
CN103416028A (zh) 用于在内部网关协议和/或内部网关协议-流量工程中公告复合链路的系统和方法
US8121138B2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in label switching network
CN101836196B (zh) 用于提供数据流的有效配备的方法和系统
CN102404143B (zh) 基于lacp的端口故障处理方法和lacp终端
US20100158033A1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in label switching network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