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35683A - 基于链路聚合的业务下发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基于链路聚合的业务下发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635683A
CN101635683A CN200910167584A CN200910167584A CN101635683A CN 101635683 A CN101635683 A CN 101635683A CN 200910167584 A CN200910167584 A CN 200910167584A CN 200910167584 A CN200910167584 A CN 200910167584A CN 101635683 A CN101635683 A CN 1016356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k aggregation
port
information
virtual port
member 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1675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冯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09101675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1635683A/zh
Publication of CN1016356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63568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链路聚合的业务下发方法及装置,在上述方法中,获取预设的链路聚合虚拟端口的第一成员端口信息,其中,第一成员端口信息包括链路聚合虚拟端口的各个成员端口所属的第一目的板信息;将链路聚合虚拟端口配置的业务下发至第一目的板信息对应的一个或多个目的板。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当链路聚合虚拟端口应用相关业务时,主控需要通知系统的所有线卡进行相应处理,从而导致不必要的硬件资源消耗的问题,进而可以降低硬件资源消耗,提高软件处理效率。

Description

基于链路聚合的业务下发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基于链路聚合的业务下发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局域网应用中,由于数据通信量的快速增长,千兆位带宽对于交换机之间或交换机到高需求服务之间往往不够用,于是出现了将多条物理链路当作一条逻辑链路使用的链路聚合技术,此时网络通信由聚合到逻辑链路中的所有物理链路共同承担。
链路聚合技术是将交换机的多个低带宽交换端口捆绑成一条高带宽链路,通过几个端口进行链路负载平衡,避免链路出现拥塞现象。通过配置,可通过2个、3个或3个及以上端口进行捆绑,分别负责特定端口的数据转发,防止单条链路转发速率过低而出现丢包的现象。
由于在链路聚合技术的支持下,网络传输的数据流被动态地分布到加入链路的各个端口,因此在聚合链路中自动地完成了对实际流经某个端口的数据管理。
链路聚合技术还可以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链路聚合技术在点到点链路上提供了固有的、自动的冗余性。如果链路使用的多个端口中的一个出现故障,网络传输的数据流可以动态地快速转向链路中其他工作正常的端口进行传输。
链路聚合(又称Smartgroup)的重要处理方式包括跨板间的链路聚合,当smartgroup作为一个(虚拟)端口应用相关业务时(如:smartgroup绑定ACL,smartgroup应用QOS等)。
相关技术中,主控往往要通知系统的所有线卡进行相应的处理,具体可以参见图1。图1为相关技术中基于链路聚合的业务下发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处理(步骤S101-步骤S103):
步骤S101:用户下发链路聚合应用业务的配置;
步骤S103:将上述应用业务下发到系统内的所有单板。
图2为相关技术中基于链路聚合的业务下发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主控将Smartgroup配置的业务下发至所有的线卡(图中示出了4块),之后在所有线卡上都会有处理。其中,图中第一块和第三块线卡上黑色实心框表示Smartgroup的成员端口,第二块和第四块线卡不存在Smartgroup的成员端口,因此其处理并没有必要,因此消耗了硬件资源。
因而,当存在大量的smartgroup应用时,按照上述实现方法,即有任何一个smartgroup应用的业务有变化(应用一个业务,取消应用或者应用的业务本身有更新),则在所有线卡上都会有处理,如果很多smartgroup应用的业务有变化,每块线卡都会频繁操作,占用了大量CPU,当某一块线卡上不存在smartgroup的成员端口时,上述处理并没有必要,因此消耗了硬件资源,在软件处理流程方面也属于冗余操作。
发明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当链路聚合虚拟端口应用相关业务时,主控需要通知系统的所有线卡进行相应处理,从而导致不必要的硬件资源消耗的问题而提出本发明,为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基于链路聚合的业务下发方法及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至少之一。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链路聚合的业务下发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基于链路聚合的业务下发方法包括:获取预设的链路聚合虚拟端口的第一成员端口信息,其中,第一成员端口信息包括链路聚合虚拟端口的各个成员端口所属的第一目的板信息;将链路聚合虚拟端口配置的业务下发至第一目的板信息对应的一个或多个目的板。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链路聚合的业务下发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基于链路聚合的业务下发装置包括:第二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变化后的链路聚合虚拟端口的第二成员端口信息,其中,第二成员端口信息包括链路聚合虚拟端口的各个成员端口所属的第二目的板信息;比较单元,用于将第一目的板信息与第二目的板信息进行比较,获取变化的目的板信息;则下发单元,还用于将业务下发至变化的目的板信息对应的一个或多个目的板。
通过本发明,获取预设的链路聚合虚拟端口的成员端口信息,其中,该成员端口信息包括链路聚合虚拟端口的各个成员端口所属的目的板信息;将链路聚合虚拟端口配置的业务下发至目的板信息对应的一个或多个目的板。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当链路聚合虚拟端口应用相关业务时,主控需要通知系统的所有线卡进行相应处理,从而导致不必要的硬件资源消耗的问题,进而可以降低硬件资源消耗,提高软件处理效率。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相关技术中基于链路聚合的业务下发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相关技术中基于链路聚合的业务下发的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链路聚合的业务下发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链路聚合的业务下发的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基于链路聚合的业务下发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链路聚合的业务下发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7为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基于链路聚合的业务下发装置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功能概述
考虑到相关技术中当链路聚合虚拟端口应用相关业务时,主控需要通知系统的所有线卡进行相应处理,从而导致不必要的硬件资源消耗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链路聚合的业务下发方案,当smartgroup应用相关业务时,主控通过获取smartgroup成员端口信息,根据成员端口信息做出判断,仅向存在smartgroup成员端口的线卡下发相应的操作,如果线卡上不存在该smartgroup的成员端口,则本线卡不需要执行相关操作,因此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处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方法实施例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首先提供了一种基于链路聚合的业务下发方法。
图3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链路聚合的业务下发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链路聚合的业务下发方法包括以下处理(步骤S301-步骤S303):
步骤S301:获取预设的链路聚合虚拟端口的第一成员端口信息,其中,第一成员端口信息包括链路聚合虚拟端口的各个成员端口所属的第一目的板信息;
首先结合图4进行描述,图4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链路聚合的业务下发的示意图。其中,以smartgroup应用ACL为例,如图4所示,系统有四块线卡,分别在1、2、3、4四个槽位,smartgroup6成员端口是1号板的2、3端口,3号板的4端口。
相对应地,在步骤S301中描述的第一成员端口信息包括:gei_1/2、gei_1/3、gei_3/4,其中,gei_1/2表示第一块线卡的第二个端口的信息。上述第一目的板信息可以为从gei_1/2中提取的该端口属于第一块目的板的信息。
步骤S303:将链路聚合虚拟端口配置的业务下发至第一目的板信息对应的一个或多个目的板。
优选地,在执行步骤S303之前,需要对链路聚合虚拟端口配置业务。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根据第一成员端口信息中提取的第一目的板信息来下发业务。例如,如图4所示,由于smartgroup6成员端口是1号板的2、3端口,3号板的4端口,因此需要到将业务下发至第一块线卡以及第三块线卡。而不用下发至第二块线卡以及第四块线卡,第二块线卡以及第四块线卡也无需作相应处理,从而降低了硬件资源的消耗,提高了软件处理速率。
优选地,在链路聚合虚拟端口的第一成员端口信息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以下处理:
(1)获取变化后的链路聚合虚拟端口的第二成员端口信息,其中,第二成员端口信息包括链路聚合虚拟端口的各个成员端口所属的第二目的板信息;
(2)将第一目的板信息与第二目的板信息进行比较,获取变化的目的板信息;
(3)将业务下发至变化的目的板信息对应的一个或多个目的板。
例如,如果第二成员端口信息包括:gei_1/2、gei_1/3、gei_3/4,gei_2/2,则根据上述信息需要将业务下发至第一块、第二块、以及第三块线卡。跟图四中描述的成员端口信息相比,变化的目的板信息表示还需将业务发送至第二块线卡。通过该处理,可以避免因为链路聚合组成员变化导致应用更新也要通知系统的每块线卡的问题。
图5为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基于链路聚合的业务下发方法的流程图。如图5所示,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基于链路聚合的业务下发方法包括以下处理(步骤S501-步骤S507):
步骤S501:从协议模块获取链路聚合成员端口信息;
其中,上述成员端口信息可以预先配置并存储在协议模块中。其中,协议模块设置在主控中。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业务处理模块从协议模块中获取链路聚合成员端口信息。
步骤S503:用户下发链路聚合应用业务的配置;
其中,上述应用业务可以包括但不限于ACL业务、QOS业务。以ACL业务为例,用户配置smartgroup6(smartgroup6为示例的链路聚合虚拟端口)绑定ACL。则ACL业务处理模块向协议模块获取到smartgroup6的成员端口信息。
优选地,步骤S501和步骤S503的执行可以没有先后顺序,也就是说,配置链路聚合的应用业务和获取成员端口信息上述两个操作没有严格的先后顺序,具体顺序可以依据具体的软件架构来决定。
步骤S505:在成员端口中提取出目的板号;
例如,从gei_1/2、gei_1/3、gei_3/4中提取出1号板和3号板为目的板。
步骤S507:将应用的业务下发到目的板。
优选地,结合图4进行描述,当smartgroup6成员端口有变,即有成员端口加入或移出该链路聚合组,协议模块通知ACL业务处理模块smartgroup6成员端口变化,ACL业务处理模块在获取新的链路聚合组成员端口信息后,通过与原有成员端口信息比较,将变化的应用下发到smartgroup变化的目的板,就可以解决因为链路聚合组成员变化导致应用更新也要通知系统的每块线卡的问题。
优选地,从协议模块获取链路聚合成员端口信息的业务处理模块主要依据链路聚合应用的业务而定,例如,链路聚合应用ACL,则由ACL业务处理模块从协议模块获取,如果是链路聚合应用QOS,则由QOS模块从协议模块获取成员端口,但也可以提供统一的接口,供各个业务模块调用,具体可以根据软件架构灵活变动。
通过上述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链路聚合的业务下发方法,主控通过获取链路聚合虚拟端口的成员端口信息,根据成员端口信息做出判断,仅向存在链路聚合成员端口的线卡下发相应的操作。从而可以避免不存在该链路聚合虚拟端口的成员端口的线卡进行不必要的操作,减少不必要处理,从而可以降低线卡的CPU占用率,提高软件处理效率。
装置实施例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于链路聚合的业务下发装置。
图6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链路聚合的业务下发装置的结构框图。图7为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基于链路聚合的业务下发装置的结构框图。如图6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链路聚合的业务下发装置包括:第一获取单元1以及下发单元2,以下结合图7进行描述。
第一获取单元1,用于获取预设的链路聚合虚拟端口的第一成员端口信息,其中,第一成员端口信息包括链路聚合虚拟端口的各个端口所属的第一目的板信息;
优选地,如图7所示,上述装置还可以包括:配置单元3,连接至第一获取单元1,用于对链路聚合虚拟端口配置业务。
下发单元2,用于将链路聚合虚拟端口配置的业务下发至第一目的板信息对应的一个或多个目的板。
优选地,如图7所示,上述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二获取单元4、比较单元5。
第二获取单元4,分别与第一获取单元1以及比较单元5相连接,用于获取变化后的链路聚合虚拟端口的第二成员端口信息,其中,第二成员端口信息包括链路聚合虚拟端口的各个成员端口所属的第二目的板信息;
比较单元5,连接至第二获取单元4,用于将第一目的板信息与第二目的板信息进行比较,获取变化的目的板信息;
优选地,上述在包含第二获取单元4、比较单元5的情况下,则下发单元2,还用于将业务下发至变化的目的板信息对应的一个或多个目的板。
其中,上述装置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工作方法可以参见图3、图5中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通过上述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链路聚合的业务下发装置。结合第一获取单元1以及下发单元2的相互作用,可以节省硬件资源,并提高软件处理效率。
综上所述,通过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基于链路聚合的业务下发方案,当smartgroup应用相关业务(例如,ACL业务,QOS业务)时,主控通过获取smartgroup成员端口信息,根据成员端口信息做出判断,仅向存在smartgroup成员端口的线卡下发相应的操作,如果线卡上不存在该smartgroup的成员端口,则本线卡不需要执行相关操作,从而可以降低硬件资源消耗,提高软件处理效率。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基于链路聚合的业务下发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预设的链路聚合虚拟端口的第一成员端口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成员端口信息包括所述链路聚合虚拟端口的各个成员端口所属的第一目的板信息;
将所述链路聚合虚拟端口配置的业务下发至所述第一目的板信息对应的一个或多个目的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链路聚合虚拟端口配置的业务下发至所述目的板信息对应的所述目的板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链路聚合虚拟端口配置所述业务。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链路聚合虚拟端口的第一成员端口信息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变化后的所述链路聚合虚拟端口的第二成员端口信息,其中,所述第二成员端口信息包括所述链路聚合虚拟端口的各个成员端口所属的第二目的板信息;
将所述第一目的板信息与所述第二目的板信息进行比较,获取变化的目的板信息;
将所述业务下发至所述变化的目的板信息对应的一个或多个目的板。
4.一种基于链路聚合的业务下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预设的链路聚合虚拟端口的第一成员端口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成员端口信息包括所述链路聚合虚拟端口的各个端口所属的第一目的板信息;
下发单元,用于将所述链路聚合虚拟端口配置的业务下发至所述第一目的板信息对应的一个或多个目的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配置单元,用于对所述链路聚合虚拟端口配置所述业务。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变化后的所述链路聚合虚拟端口的第二成员端口信息,其中,所述第二成员端口信息包括所述链路聚合虚拟端口的各个成员端口所属的第二目的板信息;
比较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一目的板信息与所述第二目的板信息进行比较,获取变化的目的板信息;
则所述下发单元,还用于将所述业务下发至所述变化的目的板信息对应的一个或多个目的板。
CN200910167584A 2009-08-27 2009-08-27 基于链路聚合的业务下发方法及装置 Pending CN10163568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67584A CN101635683A (zh) 2009-08-27 2009-08-27 基于链路聚合的业务下发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167584A CN101635683A (zh) 2009-08-27 2009-08-27 基于链路聚合的业务下发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635683A true CN101635683A (zh) 2010-01-27

Family

ID=415947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167584A Pending CN101635683A (zh) 2009-08-27 2009-08-27 基于链路聚合的业务下发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1635683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85764A (zh) * 2011-04-25 2011-09-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链路层操作管理维护报文的接收处理方法、装置和交换机
CN105791257A (zh) * 2014-12-26 2016-07-20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端口获得聚合口认证配置的方法
CN106209670A (zh) * 2016-06-28 2016-12-07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接口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6357553A (zh) * 2015-07-14 2017-01-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TRUNK口的QoS业务实现方法及装置
TWI800458B (zh) * 2022-07-04 2023-04-21 大陸商達發科技(蘇州)有限公司 鏈路聚合負載平衡裝置以及鏈路聚合負載平衡方法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85764A (zh) * 2011-04-25 2011-09-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链路层操作管理维护报文的接收处理方法、装置和交换机
CN102185764B (zh) * 2011-04-25 2015-04-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链路层操作管理维护报文的接收处理方法、装置和交换机
CN105791257A (zh) * 2014-12-26 2016-07-20 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端口获得聚合口认证配置的方法
CN106357553A (zh) * 2015-07-14 2017-01-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TRUNK口的QoS业务实现方法及装置
CN106357553B (zh) * 2015-07-14 2021-01-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TRUNK口的QoS业务实现方法及装置
CN106209670A (zh) * 2016-06-28 2016-12-07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接口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6209670B (zh) * 2016-06-28 2020-02-11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接口控制方法及装置
TWI800458B (zh) * 2022-07-04 2023-04-21 大陸商達發科技(蘇州)有限公司 鏈路聚合負載平衡裝置以及鏈路聚合負載平衡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50399B (zh) 减少桥接网络中的泛洪
CN102843299A (zh) 基于TCAM实现Openflow多级流表的方法及系统
CN104378308A (zh) 报文发送速率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1094185A (zh) 基于多链路的报文转发方法和装置
JP2007081990A (ja) 伝送装置およびフレーム転送方法
CN102761479A (zh) 链路选择方法和装置
CN102307141B (zh) 报文转发方法和设备
CN1937782B (zh) 一种机框设备及其报文发送方法
CN101635683A (zh) 基于链路聚合的业务下发方法及装置
CN101610143B (zh) 链路数据的保护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9302359A (zh) 一种网络设备、链路转换方法及装置
CN101179510B (zh) 用于虚拟交换系统的主备链路负荷分担方法和装置
CN103514121B (zh) WindowsXp操作系统下一种网卡冗余切换方法
CN107277652B (zh) Pon接入系统的跨盘lacp链路聚合方法及装置
CN102209028A (zh) 控制cpu流量的装置和方法
CN104618157A (zh) 网络管理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2394829A (zh) 片上互连网络中基于可靠性需求的仲裁方法
CN100544316C (zh) 一种基于接口组的流量控制系统和方法
CN107181702B (zh) 一种实现RapidIO和以太网融合交换的装置
CN102857436B (zh) 一种基于irf网络的流量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03139005B (zh) 对网络资源配置合理性进行检测的方法及装置
CN100426722C (zh) 一种级连系统
CN101102231B (zh) 一种ppp链路路由设备的自动发现方法和装置
CN102045259B (zh) 分组交换设备以及管理用户业务的方法
CN102143072A (zh) 一种进行流控配置的方法和网络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0127